☆公司大事☆ ◇600872 中炬高新 更新日期:2025-04-22◇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4-|91351.49| 2578.17| 4019.31| 28.18| 0.00| 1.64|
| 18 | | | | | | |
├────┼────┼────┼────┼────┼────┼────┤
|2025-04-|92792.62| 3229.36| 5793.89| 29.82| 0.02| 0.02|
| 17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4-19】
中炬高新:4月18日获融资买入2578.17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炬高新4月18日获融资买入2578.17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40.39%,当前融资余额9.1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56%,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825781707.0040193063.00913514859.002025-04-1732293582.0057938949.00927926215.002025-04-1632020112.0033809515.00953571582.002025-04-1527774290.0030354793.00955360985.002025-04-1475603160.0065822317.00957941488.00融券方面,中炬高新4月18日融券偿还1.64万股,融券卖出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0元,融券余额600.80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80.00349648.006007976.002025-04-174352.004352.006488832.002025-04-1634272.0074970.006387444.002025-04-1542700.0029890.006407135.002025-04-144270.0034160.006394325.00综上,中炬高新当前两融余额9.20亿元,较昨日下滑1.59%,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8中炬高新-14892212.00919522835.002025-04-17中炬高新-25543979.00934415047.002025-04-16中炬高新-1809094.00959959026.002025-04-15中炬高新-2567693.00961768120.002025-04-14中炬高新9735908.0096433581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8】
行业周报|食品加工制造指数涨4.69%, 跑赢上证指数3.5%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周报君
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4月14日-2025年4月18日,上证指数涨1.19%,报3276.73点。创业板指跌0.64%,报1913.97点。深证成指跌0.54%,报9781.65点。食品加工制造指数涨4.69%,跑赢上证指数3.5%。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一致魔芋、安记食品、康比特、麦趣尔、桂发祥。
行业新闻摘要:
1:山东通报22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德州,凸显食品安全问题。
2:合肥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加强食品监管。
3: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于4月17日启动,以打击不法食品生产行为。
4:食品标识新规出台,我国已有超过1584.3万家食品相关企业,推动行业规范化。
5: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2024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6:政策支持“扩内需”,食品饮料板块估值有望重估,促进行业发展。
7:食品配料天然度认证证书首次发布,填补国内食品配料领域天然性评价空白。
8:近期发布的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第六批)旨在提升食品利用率。
9:澳大利亚进口食品违规情况通报,关注食品进口安全。
10:海关总署检出进口美国禽肉骨粉中的沙门氏菌,暂停3家企业输华资质,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龙头公司动态:
1、海天味业:1)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2)推进国际化战略 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3)禁用“零添加”标识新规出台 海天味业涉“零添加”产品线及业务面临挑战。4)千千亿调味品暗战:“酱油茅”海天味业2024年重回增长,川系三兄弟忙较劲。
2、双汇发展:1)双汇发展:2024年肉类外销量318万吨,同比下降1.67%。
3、安琪酵母:1)安琪酵母2024年净赚13.25亿 加速出海国际市场营收增19.36%。2)安琪酵母上周获融资净买入1083.87万元,居两市第152位。
4、盐津铺子:1)股价暴涨的盐津铺子,市值蹿升至235亿,远超三只松鼠,为何频遭高管减持。
行业涨跌幅: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3-31-0.37%-0.46%2025-04-011.45%0.38%2025-04-02-0.01%0.05%2025-04-031.70%-0.24%2025-04-07-0.25%-7.34%2025-04-084.42%1.58%2025-04-090.41%1.31%2025-04-102.08%1.16%2025-04-11-2.15%0.45%2025-04-141.85%0.76%2025-04-151.87%0.15%2025-04-160.49%0.26%2025-04-172.47%0.13%2025-04-18-3.14%-0.11%
行业指数估值:日期市盈率2024-12-3126.222023-12-2925.37
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海天味业0.24%1.66%13.83%双汇发展-0.95%4.81%3.73%安琪酵母0.30%-6.40%12.35%安井食品3.97%-4.08%0.43%盐津铺子10.58%42.42%59.52%汤臣倍健1.79%-7.87%-26.80%中炬高新-0.37%-2.29%-17.33%涪陵榨菜1.50%-3.84%5.05%天味食品-0.64%-0.36%8.04%洽洽食品2.03%-0.93%-19.41%千禾味业5.19%-4.78%-26.82%三只松鼠2.30%2.34%22.83%莲花控股-6.56%-8.95%53.35%三全食品0.94%1.63%-0.84%绝味食品6.25%5.85%-5.13%紫燕食品7.91%19.54%27.32%桃李面包4.21%-3.10%0.68%广州酒家4.27%1.43%-7.67%金达威2.75%-2.67%13.55%恒顺醋业2.26%2.12%-1.16%
【2025-04-18】
中炬高新:4月17日获融资买入3229.36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8.62%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炬高新4月17日获融资买入3229.3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8.62%,当前融资余额9.2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53%,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732293582.0057938949.00927926215.002025-04-1632020112.0033809515.00953571582.002025-04-1527774290.0030354793.00955360985.002025-04-1475603160.0065822317.00957941488.002025-04-1146870767.0062229111.00948160645.00融券方面,中炬高新4月17日融券偿还200股,融券卖出2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352元,融券余额648.88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74352.004352.006488832.002025-04-1634272.0074970.006387444.002025-04-1542700.0029890.006407135.002025-04-144270.0034160.006394325.002025-04-114280.0010700.006439260.00综上,中炬高新当前两融余额9.34亿元,较昨日下滑2.66%,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7中炬高新-25543979.00934415047.002025-04-16中炬高新-1809094.00959959026.002025-04-15中炬高新-2567693.00961768120.002025-04-14中炬高新9735908.00964335813.002025-04-11中炬高新-15364764.0095459990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7】
机构评级|中信证券给予中炬高新“买入”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17日,中信证券发布关于中炬高新的评级研报。中信证券给予中炬高新“买入”评级,目标价不超过25元。其预测中炬高新2025年净利润为9.30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7家机构发布了中炬高新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36.34元,最低目标价为25.00元,平均为28.58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0.54亿元,最低为8.27亿元,均值为9.4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41%。其中,评级方面,17家机构认为“买入”,5家机构认为“增持”,3家机构认为“推荐”,1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1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4-17中信证券盛夏买入930000000.000025.00002025-04-13天风证券张潇倩买入985160000.0000--2025-04-11民生证券王言海推荐1048000000.0000--2025-04-11招商证券任龙强烈推荐936000000.0000--2025-04-11光大证券陈彦彤买入966000000.0000--2025-04-10西南证券朱会振买入916710000.0000--2025-04-10太平洋郭梦婕买入940000000.000026.40002025-04-10长江证券董思远买入956000000.0000--2025-04-10开源证券张宇光买入946000000.0000--2025-04-10东吴证券苏铖买入894780000.0000--2025-04-10中泰证券熊欣慰买入875000000.0000--2025-04-09长城证券刘鹏买入937000000.0000--2025-04-09广发证券符蓉买入909000000.0000--2025-04-09华福证券刘畅买入1051000000.0000--2025-04-09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951000000.000036.34002025-04-09兴业证券沈昊增持904000000.0000--2025-04-09华泰证券龚源月买入826710000.000025.44002025-04-09中国银河刘光意推荐1048940000.0000--2025-04-09华鑫证券孙山山买入959000000.0000--2025-04-09国金证券刘宸倩买入1054000000.0000--2025-04-08方正证券王泽华推荐909000000.0000--2025-02-07中银证券邓天娇增持903000000.0000--2024-12-08华西证券寇星买入937000000.0000--2024-10-28海通证券颜慧菁优于大市881000000.0000--2024-10-27国泰君安訾猛增持905000000.000029.70002024-10-26国海证券刘洁铭增持889000000.0000--2024-10-25华安证券邓欣买入958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4-17】
中炬高新:4月16日获融资买入3202.01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30.19%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炬高新4月16日获融资买入3202.0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0.19%,当前融资余额9.5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77%,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632020112.0033809515.00953571582.002025-04-1527774290.0030354793.00955360985.002025-04-1475603160.0065822317.00957941488.002025-04-1146870767.0062229111.00948160645.002025-04-1038768797.0040596402.00963518989.00融券方面,中炬高新4月16日融券偿还3500股,融券卖出16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43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638.74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634272.0074970.006387444.002025-04-1542700.0029890.006407135.002025-04-144270.0034160.006394325.002025-04-114280.0010700.006439260.002025-04-10231120.00126260.006445680.00综上,中炬高新当前两融余额9.60亿元,较昨日下滑0.19%,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6中炬高新-1809094.00959959026.002025-04-15中炬高新-2567693.00961768120.002025-04-14中炬高新9735908.00964335813.002025-04-11中炬高新-15364764.00954599905.002025-04-10中炬高新-1666448.0096996466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6】
中炬高新上市30周年暨2024年报业绩机构交流会
【出处】中炬高新官微
中炬高新于1995年1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作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首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山市的首家上市企业,公司上市30周年以来,历经三次战略转型,从单一的园区开发企业,到多元化产业发展,逐步成长为聚焦调味品主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将厨邦品牌从区域走向全国,跻身行业头部阵营。截止2024年末,公司总营收突破55亿元,总资产突破80亿元,净资产突破55亿元,自公司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4.976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4.14亿元,派现融资比485%,充分践行与股东共享价值的承诺。
4月10日,公司在中山总部及线上平台举办了“厨邦·与时间共酿价值”—中炬高新上市30周年暨2024年年报业绩机构交流会,吸引了来自超100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分析师及投资者参与。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展示公司2024年度经营成果、战略规划等,进一步深化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透明沟通,传递高质量发展信心。
实地参观,强化透明形象
会前,公司安排了投资者实地参观公司位于中山岐江新城的楼盘、土地及公司西厂区先进的圆盘制曲设备,投资者直观感受到了公司的资产及技术实力与高效运营。
聚焦核心业务,展现发展动能
在交流会上,公司董事长余健华先生、总经理余向阳先生及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林颖女士、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郭毅航先生,围绕公司2024年度经营情况、行业趋势及战略布局进行了深度分享。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幅7.3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幅27.97%,这一成绩得益于公司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采购成本等措施,公司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互动交流,回应市场关切
在问答环节,投资者就营销改革进展、毛利率提升措施等热点问题与公司展开探讨。管理层逐一详细回应,强调公司将通过降本增效、技术升级等措施,提升长期价值。
本次交流会,展现了公司与投资者携手共进、共享价值的决心。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再造一个新厨邦,实现发展高质量”为核心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变革,通过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的三重升级,完成从“区域性龙头”向“全球调味品领军者”的跨越,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为消费者缔造更富层次的美食体验。
【2025-04-16】
两年内“再造新厨邦”?利润大降47%,中炬高新定下新目标
【出处】投资时报
中炬高新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实现归母净利润8.93亿元,同比减少47.37%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卓玛
伴随着股权争端告一段落,2024年3月,逐步恢复元气的厨邦酱油母公司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炬高新,600872.SH),公布了对公司和子公司美味鲜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方案,明确了“再造一个新厨邦,实现发展高质量”的战略目标,并提出美味鲜公司到2026年实现全年营业收入100亿元、营业利润15亿元的经营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中炬高新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中炬高新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实现归母净利润8.93亿元,同比减少47.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27.97%;总体增收不增利,净利润接近腰斩。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除中炬高新自身业绩不佳外,子公司美味鲜的营收利润水平也与既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据中炬高新年报显示,美味鲜2024年实现营收50.75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29.48%,想要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存在较大难度。
二级市场端,截至4月15日收盘,中炬高新报收于21.35元/股,当前总市值为167.22亿元。
中炬高新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元)
净利润波动较大
对于公司2024年的业绩表现,中炬高新方面表示,营收增长主要是确认征地收入及调味品板块收入增加;归母净利润的下滑主要由于公司与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下称工业联合)诉讼和解与撤诉,2023年转回了在2022年计提的预计负债;而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是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同时公司还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降本增效。
据悉,工业联合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对中炬高新提起三起诉讼,是由为二者间于1999年至2001年期间签订的三份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工业联合要求中炬高新交付合同中涉及的三块面积合计约2970.55亩的土地使用权,并将土地使用权的不动产权证办理至工业联合名下。据悉,上述地块为此前工业联合从中炬高新购得,但中炬高新并未履行合同。
稍后法院分别于2023年1月和2023年6月就上述纠纷作出一审判决,中炬高新全部败诉,除被要求交付土地和返还工业联合已支付的土地转让款外,还被判共计需赔偿工业联合25.21亿元的土地增值溢价损失。
根据上述判决结果,中炬高新在2022年报中计提了合计11.78亿元的预计负债,在2023年半年报中又补充计提了17.47亿元的预计负债。
不过到了2024年2月,中炬高新表示公司已与各方达成和解,工业联合就三起案件申请撤诉,中炬高新就三起案件申请撤回上诉。受此影响,中炬高新在2023年报中转回了已计提的合计29.25亿元的预计负债,由此增加了当年的营业外收入。
受上述一系列事件影响,中炬高新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92亿元、16.97亿元和8.93亿元,出现较大波动。
三大产品收入全线下滑
目前,中炬高新主要从事调味食品、园区运营及城市开发等业务。从业务上看,中炬高新子公司美味鲜2024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0.75亿元,同比增长2.89%,主要是酱油、食用油、鸡精粉销售增加;公司总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增加2.24亿元,主要是年内确认征地收入及商品房销售收入减少;此外,中汇合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9亿元,同比增长169.03%,主要是年内确认征地收入及商品房销售收入增加。
收入构成方面,分产品来看,中炬高新目前的收入来源于调味品、园区及房地产开发运营和皮带轮及汽车、摩托车配件三部分,其中调味品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2024年,中炬高新调味品、园区及房地产开发运营和皮带轮及汽车、摩托车配件这三大业务分别实现收入48.55亿元、0.97亿元和0.30亿元,均较上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同比减少0.23%、37.10%和30.64%。在收入减少的同时,这三部分业务的成本也在下降,分别较上年同比减少7.77%、18.20%和41.68%。
毛利率方面,中炬高新2024年调味品业务的毛利率为37.32%,同比增加了5.13个百分点;皮带轮及汽车、摩托车配件业务的收入虽然不高,但该部分的毛利率为31.33%,且同比增加了13.01个百分点;不过园区及房地产开发运营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减少了18.73个百分点至18.91%,是三大业务中毛利率最低的。
此外,中炬高新2024年进行了现金分红,该公司拟以7.79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元(含税),共分配现金红利3.27亿元,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一年度。
中炬高新全年分产品业绩表现(元)
数据来源:公司2024年报
提出未来三年战略规划方案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在2015年之前,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一直是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火炬集团)。2015年起,宝能系逐步通过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人寿)和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山润田)控股中炬高新,前海人寿和中山润田也先后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不过宝能系和火炬集团的相处并不融洽,二者摩擦频频。
直至2021年,因特殊情况,宝能系逐步退出了和火炬集团对中炬高新的股权之争。中炬高新2024年报显示,截至年末,中山润田持有公司0.47万股,持股比例为5.94%。今年2月,中炬高新再发布公告称,中山润田持有的9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15%的股份被司法拍卖,其对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4.48%,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由此,中炬高新在2023年7月进行了董事会改组,随后聘请的新一届管理者开展了战略反思、业务优化、组织重塑等变革工作。
2024年3月,中炬高新公布了对公司和子公司美味鲜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方案,明确了“再造一个新厨邦,实现发展高质量”的战略目标,并提出美味鲜公司到2026年实现全年营业收入100亿元、营业利润15亿元的经营目标。中炬高新还在2024年报中称,2024年是公司管理变革和转型升级的启动之年,公司将逐步剥离非主营业务,聚焦调味品主业发展,在战略规划期实现业绩提升。
不过必须看到的是,当前除中炬高新自身业绩不佳外,子公司美味鲜的营收水平也与既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据中炬高新既往财报显示,2020年—2024年,美味鲜分别实现营收49.78亿元、46.18亿元、49.55亿元、49.32亿元和50.75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1.42%、-7.24%、7.30%、-0.45%和2.89%;分别实现净利润9.39亿元、6.47亿元、5.81亿元、5.99亿元和7.75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7.87%、-31.04%、-10.20%、3.04%和29.48%。
综合来看,美味鲜近5年营收的复合增速仅有0.5%,净利润的复合增速更是仅为-4.67%,想要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存在较大难度。
今年4月,中炬高新就2024年业绩举办了机构交流会,对于2025年的发展规划,该公司称,将完成至少1起产业化并购,补充公司经营短板或空白,并提升发展效率;同时,全年实现不低于同行的营收增速;此外,公司将完成包括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营在内的三项基础能力建设。
中炬高新能完成既定目标吗?
投时关键词:中炬高新(600872.SH)
【2025-04-16】
中炬高新:4月15日获融资买入2777.43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31.03%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炬高新4月15日获融资买入2777.43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1.03%,当前融资余额9.5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80%,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527774290.0030354793.00955360985.002025-04-1475603160.0065822317.00957941488.002025-04-1146870767.0062229111.00948160645.002025-04-1038768797.0040596402.00963518989.002025-04-0962880066.0071943750.00965346594.00融券方面,中炬高新4月15日融券偿还1400股,融券卖出2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2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4%,融券余额640.71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542700.0029890.006407135.002025-04-144270.0034160.006394325.002025-04-114280.0010700.006439260.002025-04-10231120.00126260.006445680.002025-04-09451773.00273609.006284523.00综上,中炬高新当前两融余额9.62亿元,较昨日下滑0.27%,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5中炬高新-2567693.00961768120.002025-04-14中炬高新9735908.00964335813.002025-04-11中炬高新-15364764.00954599905.002025-04-10中炬高新-1666448.00969964669.002025-04-09中炬高新-8505492.00971631117.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6】
中炬高新获74家机构调研:公司加强打造公司柔性生产线,满足公司产品发展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消费群体,希望不断满足用户端的需求,引领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附调研问答)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中炬高新4月15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4月10日接受74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参观产线
(二)董事长余健华先生致辞
(三)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林颖女士进行主题分享: 1.上市30周年蜕变历程:总营收突破55亿,总资产突破80亿,净资产突破55亿,累计股权融资4.976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4.14亿元,派现融资比485%。 2.回顾2024主要工作成果:公司聚焦调味品主业,聚焦厨邦品牌(中高端基础调味品国民品牌),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式发展;2024年总营收小幅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创下近五年来次高,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3.行业趋势判断及主打产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消费分级明显,行业整合及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化,公司拥有超29亿大单品1个,超5亿大单品2个,超1亿单品2个等。 4.公司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拥有享誉全国且深受信赖的厨邦品牌、精益求精的产品迭代及创新能力、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营销网络。 5.公司2025年的发展目标:完成至少1起产业化并购,补短板或空白,提升发展效率;实现不低于同行的营收增速;完成三项基础能力建设,包括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营。
(四)现场互动交流
问:公司去年营销变革进展如何,有哪些成绩又有哪些不足?
答:去年公司的营销变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全国各区域开展客户分级管理、营销管理体系建设、价格修复工作,在价格修复上部分地区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新零售管理上已做到更精细和精准,并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2.在食品工业代工方面,公司根据全国不同区域、产品特色等积极推进,满足经销商多样化经营需求,进一步增加经销商与终端客户的粘性。3.餐饮业务的价格管控及竞争模式已逐步成型。不过,在营销模式变革上,客观上说,去年从集团总部集权转为区域授权的改革节奏过快,以事业部为单元作战模式还未完全形成;在产品价格管理上,特别是二批市场价格管控模式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问:公司对今年的展望是怎样的,是否有信心完成今年业绩考核目标?
答: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调整和企稳,通过我们在区域、渠道、产品、外延并购等各方面的努力,我们有信心争取全年实现不低于同行的发展增速。
问:公司将如何平衡尚在进行的内部变革与外部并购后整合的工作?
答:2025年公司目标的达成包括内生式与外延式增长,我们希望在内生式上做到高个位数的增长,然后争取通过并购做到更高的增长。并购后的整合,我们会根据并购目标,结合公司和标的具体情况,采用战略、运营或财务等管控模式推动管理整合和业务协同,使并购标的与公司形成相关多元化的产业协同。调味品行业现在处于存量竞争阶段,公司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匹配市场化管理,加快并购落地速度。当然,公司不会为了完成业绩目标而去并购,避免为了实现高目标而导致动作的变形,而是希望追求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完成再造一个新厨邦战略目标。
问:去年公司餐饮业务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去年公司开展了经销商餐饮体系专业队伍的建设,正在努力引导和帮助经销商提高终端配送能力,现在部分地区已通过沟通发展模式,真正建立餐饮的发展体系和发展规划。
问:公司为何要发力毛利率较低且充分竞争的食用油这个品类?
答:食用油属于厨邦品牌系列产品,有一段发展历史了,消费者的认可度较高。公司销售产品不能简单从毛利率出发,要以满足消费者或终端客户需求为主,从多方面考虑,比如从后厨的角度,需要满足其一站式产品需求。对于食用油这个品类,公司后续会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做好行业分析,结合终端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做到利润最大化。
问:去年公司研发费用下降的原因及后续的规划?
答:产品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去年公司研发费用下降的原因包括:1.公司对厨邦研究院的研发架构做了调整,引入新的负责人,希望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思路。2.去年公司联合营销中心、外部专业研究机构及专家团队对研发费用进行了优化,其中美味鲜研发支出1.64亿元,同比减少1354万元。2025年公司会继续加强与大学、专家合作,加快完成与大学及专家等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创新能力是我们产品力的重要基础,通过研发组织、激励机制、人才引进、外部合作等各方的调整和加强,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逐步将公司的研发能力从追随型向引领型转变。
问:公司销售渠道全国化进程情况及价格管理措施?
答:公司去年增加的经销商较多,进一步向县级下沉,但客户规模还较小,客户建设还需要个过程;2025年公司会按照客户分级管理逐步推进,强调基本盘稳定,再稳中求进。公司正在做三价管理(出厂价、终端进店价、零售价),抓住主要产品,盯住重点场所及重点客户,加大费用投入过程管理,规范三价标准,为后续建立错位竞争打下基础。
问:公司如何看待当下的行业竞争态势?
答:在市场竞争中,公司坚持以中档以上产品细分和品牌定位,快速修复公司价格,提高公司各渠道留利,使公司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从而提升公司销售业绩。
问:成本端如何应对当前关税摩擦,尤其是大豆这块,有什么应对措施?
答:公司采购的大豆均为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目前价格没有大的影响,公司会积极关注中美贸易博弈的走势,会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库存。
问:今年公司产品发展的重点或品类有哪些?
答:公司推出30%减盐产品,并通过锋味派创始人谢霆锋来代言,希望能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后续还会推进全品类的减盐工作。公司加强打造公司柔性生产线,满足公司产品发展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消费群体,希望不断满足用户端的需求,引领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问:激励对团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今年在激励上有什么重要举措?
答:公司需要持续保持与业绩挂钩、能上能下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整体薪酬体系向市场化水平看齐,并确保考核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完善培训体系、职业发展通道、文化宣贯、福利制度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个人潜能,提升个人价值,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问:今年公司最重视的渠道有哪些,主要增长点在哪?
答:今年公司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渠道建设,希望构筑新的业绩增长点:1.华南市场,修复价格体系,随着新产品的落地,做好产品组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基本盘。2.积极调整KA渠道的经销商.3.新零售渠道,加强传统电商,发展内容电商,与公司品牌资源、管理资源有效结合,扩大公司产品研发、市场推广。4.加大对餐饮渠道的开发;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参与单位名称参与单位类别参与人员姓名交银施罗德基金基金公司--农银汇理基金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基金公司--博时基金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基金公司--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基金公司--大成基金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基金公司--安信基金基金公司--富国基金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基金公司--平安基金基金公司--广发基金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基金公司--摩根基金基金公司--易方达基金基金公司--永赢基金基金公司--汇丰晋信基金基金公司--汇添富基金基金公司--金信基金基金公司--鹏华基金基金公司--东亚前海证券证券公司--东北证券证券公司--东吴证券证券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证券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中信证券证券公司--中信里昂证券公司--中泰证券证券公司--中邮证券证券公司--光大证券证券公司--光大资管证券公司--华创证券证券公司--华安证券证券公司--华泰证券证券公司--华福证券证券公司--华西证券证券公司--华金证券证券公司--华鑫证券证券公司--国信证券证券公司--国泰海通证券证券公司--国海证券证券公司--国盛证券证券公司--国联民生证券证券公司--国都证券证券公司--国金证券证券公司--天风证券证券公司--太平洋证券证券公司--广发证券证券公司--开源证券证券公司--招商证券证券公司--方正证券证券公司--浙商证券证券公司--财通证券证券公司--银河证券证券公司--长城证券证券公司--长江证券证券公司--淡水泉投资阳光私募机构--高毅资产阳光私募机构--前海再保险保险公司--华泰资管保险公司--泰康资管保险公司--长江养老保险保险公司--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海外机构--Point72 Hong Kong Limited海外机构--Regents Capital海外机构--摩根士丹利海外机构--海通国际海外机构--瑞士银行QFII--高盛QFII--信达澳亚基金其他--汇丰前海其他--野村东方国际其他--银河国际其他--
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公告平台下载原文>>>
【2025-04-15】
“1+N”产品矩阵持续推进 中炬高新2024年深化转型提质增效
【出处】经济观察网
4月8日,中炬高新(600872.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归母扣非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27.9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0.88亿元,同比增长29.20%。在此基础上,中炬高新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元,合计分红3.27亿元,继续延续稳健回报股东的经营理念。
作为调味品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2024年是中炬高新“再造一个新厨邦,实现发展高质量”三年战略的开局之年。过去一年,公司围绕调味品主业,从产品结构优化、渠道体系升级、成本效率管控等多个维度发力,逐步构建起“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营”三大能力体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产品多元、营销协同,中炬高新稳中提质迎战略期开局
2024年,是“再造一个新厨邦,实现发展高质量”三年战略的首个年度,中炬高新以多元化产品布局与品牌协同创新,开启战略转型的蓄势之年,并在稳固主业格局的基础上,显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从市场格局看,厨邦品牌长期稳居基础调味品市场头部阵营,入围CTR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快消品市场前50品牌榜单,在酱油品类中稳居行业第二。根据C-BPI(中国品牌力指数)发布的2023年度榜单,厨邦位列酱油品类第2名,蚝油品类第3名。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达1004亿元,公司市占率为3.02%;在蚝油、鸡精领域市占率分别为2.4%、1.3%。这一竞争地位,为公司全面推进“1+N”产品布局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4年,中炬高新在维持酱油品类稳定产销(全年销售72.35万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多品类协同的增长效率。数据显示,酱油仍占调味品收入的61.44%,但鸡精鸡粉、食用油等品类占比分别达13.89%、11.67%,产业结构正向多元化持续演进。具体来看,中炬高新全年共推出29款新品,涵盖酱油、蚝油、鸡精粉、料酒等多个品类,重点围绕“减盐”“有机”“高温瞬时灭菌”等功能定位进行技术突破,形成多场景、多层次的产品供给体系。
与此同时,中炬高新在高端产品结构的塑造上亦持续加力。年报显示,“减盐30%特级生抽”已成为厨邦健康系列主推产品之一,通过“减盐舞挑战”等互动传播形式,加深品牌理念的社交化表达。
品牌升级方面,中炬高新继续以厨邦为核心,推动情感与场景共鸣。2024年,中炬高新推出“回家吃饭”“守味家的味道”等主题营销内容,强化家庭消费场景的文化链接,推动品牌焕新向更广人群延伸。4月8日,公司宣布谢霆锋成为品牌代言人,有望助推调味品主业实现更广泛人群覆盖与市场增长。在数字化营销方面,公司通过抖音、天猫等渠道实现全域推广,全年电商销售同比增长超30%,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流平台全面增长,其中京东平台增幅高达40%。
渠道优化跑出加速度,广覆盖与深运营双线推进
渠道是调味品品牌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第一触点,渠道体系的建设力可以说是调味品企业拉开竞争差距的重要变量。2024年,中炬高新将“渠道优化”作为推动主业增长的关键抓手,不仅提升了终端覆盖广度,更实现了渠道管理模式的突破式升级。
数据显示,中炬高新2024年净增经销商470家,年度总数增至2554家,同比增长22.55%。其中,区县覆盖率达75.35%,地级市覆盖率达95.81%,持续推动网点下沉至更具增量空间的三四线市场。通过“渠道下沉+品类适配”双轮驱动,中炬高新进一步缩小了在中西部、北方区域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释放区域协同潜力。
覆盖面的扩大只是基础,更深层的变革体现在渠道精细化运营能力的提升。
2024年,中炬高新在华南区域率先试点“四象限”经销商分类管理,从客户体量、运营模式、团队能力等维度精准识别重点客户,并结合“一户一策”机制,推动资源向优质渠道聚焦。管理策略的系统化升级,不仅提高了渠道响应速度,也为主销产品在核心区域的放量奠定基础。
在线上渠道方面,中炬高新持续深化内容电商和新媒体平台协同策略,将其作为新品推广与品牌触达的重要窗口。
根据年报,2024年,中炬高新电商业务整体增速超过30%,京东平台销售增长达40%,天猫、拼多多官旗店作为“新品推广窗口”,亦实现接近10%的增长。通过优化线上产品结构(如推出便携装、礼盒装)与精细化流量运营,公司有效扩大了年轻消费群体的触达边界。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中炬高新打通了从区域下沉到客户分级、从传统网络到电商平台的全链路渠道体系,为公司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展现出“三年战略”在执行端的穿透力与落地力。
盈利质量持续修复,提效控本推动内生增长
2024年对于中炬高新而言,既是方向明确的一年,也是夯实基础的一年。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8.9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达到6.71亿元,同比增长27.97%,核心盈利能力呈现稳健回升态势。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3.69%,同比提升0.10个百分点。
这一转折性改善的背后,是公司成本端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的协同发力。2024年中炬高新营业成本为33.23亿元,同比减少1.35亿元,降幅达3.9%。其中,美味鲜板块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71%,得益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同步提升。
与此同时,中炬高新经营性现金流也表现出更强的稳健性。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8亿元,同比增长29.20%,在收入增长和成本压缩的共同推动下,现金流入质量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内生增长能力和抗风险水平。
面对调味品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度演变,中炬高新在2024年通过稳扎稳打的策略执行,在盈利质量、现金流效率、成本结构等关键环节打下扎实基础。作为战略规划期的首年,这一阶段性成果不仅为后续扩张奠定了良好起点,也展现出公司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的韧性与确定性。
【2025-04-15】
中炬高新:4月14日获融资买入7560.32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炬高新4月14日获融资买入7560.32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56.48%,当前融资余额9.5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82%,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475603160.0065822317.00957941488.002025-04-1146870767.0062229111.00948160645.002025-04-1038768797.0040596402.00963518989.002025-04-0962880066.0071943750.00965346594.002025-04-0820828669.0044024183.00974410278.00融券方面,中炬高新4月14日融券偿还1600股,融券卖出2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270元,融券余额639.43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44270.0034160.006394325.002025-04-114280.0010700.006439260.002025-04-10231120.00126260.006445680.002025-04-09451773.00273609.006284523.002025-04-08294372.0071604.005726331.00综上,中炬高新当前两融余额9.64亿元,较昨日上升1.02%,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4中炬高新9735908.00964335813.002025-04-11中炬高新-15364764.00954599905.002025-04-10中炬高新-1666448.00969964669.002025-04-09中炬高新-8505492.00971631117.002025-04-08中炬高新-22687745.0098013660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5】
中炬高新融资买入额占总成交金额比例26.88%,杠杆资金强烈看多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据本站iFind数据显示,中炬高新4月14日获融资买入7560.32万元,融资买入额占总成交金额的比例达到26.88%,当前融资余额9.58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5.82%。当融资买入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比例超20%时,说明个股被杠杆资金强烈看多,当日成交的资金中,有20%及以上的资金是需要付出融资利息的,只有远超过利息的超额收益才会使这些资金疯狂买入。回测数据显示,近一年单日融资买入额占总成交金额的比例超26.88%样本个股共有11033个,持有单只个股两天的单次收益平均值为0.21%。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5】
中炬高新获74家机构调研:公司推出30%减盐产品,并通过锋味派创始人谢霆锋来代言,希望能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后续还会推进全品类的减盐工作(附调研问答)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中炬高新4月14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4月10日接受74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参观产线。
(二)董事长余健华先生致辞。
(三)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林颖女士进行主题分享:1.上市30周年蜕变历程:总营收突破55亿,总资产突破80亿,净资产突破55亿,累计股权融资4.976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4.14亿元,派现融资比485%。 2.回顾2024主要工作成果:公司聚焦调味品主业,聚焦厨邦品牌(中高端基础调味品国民品牌),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式发展;2025年总营收小幅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创下近五年来次高,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3.行业趋势判断及主打产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消费分级明显,行业整合及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化,公司拥有超29亿大单品1个,超5亿大单品2个,超1亿单品2个等。 4.公司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拥有享誉全国且深受信赖的厨邦品牌、精益求精的产品迭代及创新能力、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营销网络。 5.公司2025年的发展目标:完成至少1起产业化并购,补短板或空白,提升发展效率;实现不低于同行的营收增速;完成三项基础能力建设,包括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营。
(四)现场互动交流
问:公司去年营销变革进展如何,有哪些成绩又有哪些不足?
答:去年公司的营销变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全国各区域开展客户分级管理、营销管理体系建设、价格修复工作,在价格修复上部分地区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新零售管理上已做到更精细和精准,并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2.在食品工业代工方面,公司根据全国不同区域、产品特色等积极推进,满足经销商多样化经营需求,进一步增加经销商与终端客户的粘性。 3.餐饮业务的价格管控及竞争模式已逐步成型。 不过,在营销模式变革上,客观上说,去年从集团总部集权转为区域授权的改革节奏过快,以事业部为单元作战模式还未完全形成;在产品价格管理上,特别是二批市场价格管控模式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问:公司对今年的展望是怎样的,是否有信心完成今年业绩考核目标?
答: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调整和企稳,通过我们在区域、渠道、产品、外延并购等各方面的努力,我们有信心争取全年实现不低于同行的发展增速。
问:公司将如何平衡尚在进行的内部变革与外部并购后整合的工作?
答:2025年公司目标的达成包括内生式与外延式增长,我们希望在内生式上做到高个位数的增长,然后争取通过并购做到更高的增长。并购后的整合,我们会根据并购目标,结合公司和标的具体情况,采用战略、运营或财务等管控模式推动管理整合和业务协同,使并购标的与公司形成相关多元化的产业协同。 调味品行业现在处于存量竞争阶段,公司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匹配市场化管理,加快并购落地速度。 当然,公司不会为了完成业绩目标而去并购,避免为了实现高目标而导致动作的变形,而是希望追求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完成再造一个新厨邦战略目标。
问:去年公司餐饮业务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去年公司开展了经销商餐饮体系专业队伍的建设,正在努力引导和帮助经销商提高终端配送能力,现在部分地区已通过沟通发展模式,真正建立餐饮的发展体系和发展规划。
问:公司为何要发力毛利率较低且充分竞争的食用油这个品类?
答:食用油属于厨邦品牌系列产品,有一段发展历史了,消费者的认可度较高。公司销售产品不能简单从毛利率出发,要以满足消费者或终端客户需求为主,从多方面考虑,比如从后厨的角度,需要满足其一站式产品需求。对于食用油这个品类,公司后续会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做好行业分析,结合终端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做到利润最大化。
问:去年公司研发费用下降的原因及后续的规划?
答:产品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去年公司研发费用下降的原因包括: 1.公司对厨邦研究院的研发架构做了调整,引入新的负责人,希望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2.去年公司联合营销中心、外部专业研究机构及专家团队对研发费用进行了优化,其中美味鲜研发支出1.64亿元,同比减少1354万元。 2025年公司会继续加强与大学、专家合作,加快完成与大学及专家等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研发创新能力是我们产品力的重要基础,通过研发组织、激励机制、人才引进、外部合作等各方的调整和加强,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逐步将公司的研发能力从追随型向引领型转变。
问:公司销售渠道全国化进程情况及价格管理措施?
答:公司去年增加的经销商较多,进一步向县级下沉,但客户规模还较小,客户建设还需要个过程;2025年公司会按照客户分级管理逐步推进,强调基本盘稳定,再稳中求进。 公司正在做三价管理(出厂价、终端进店价、零售价),抓住主要产品,盯住重点场所及重点客户,加大费用投入过程管理,规范三价标准,为后续建立错位竞争打下基础。
问:公司如何看待当下的行业竞争态势?
答:在市场竞争中,公司坚持以中档以上产品细分和品牌定位,快速修复公司价格,提高公司各渠道留利,使公司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从而提升公司销售业绩。
问:成本端如何应对当前关税摩擦,尤其是大豆这块,有什么应对措施?
答:公司采购的大豆均为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目前价格没有大的影响,公司会积极关注中美贸易博弈的走势,会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库存。
问:今年公司产品发展的重点或品类有哪些?
答:公司推出30%减盐产品,并通过锋味派创始人谢霆锋来代言,希望能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后续还会推进全品类的减盐工作。 公司加强打造公司柔性生产线,满足公司产品发展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消费群体,希望不断满足用户端的需求,引领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问:激励对团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今年在激励上有什么重要举措?
答:公司需要持续保持与业绩挂钩、能上能下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整体薪酬体系向市场化水平看齐,并确保考核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完善培训体系、职业发展通道、文化宣贯、福利制度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个人潜能,提升个人价值,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问:今年公司最重视的渠道有哪些,主要增长点在哪?
答:今年公司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渠道建设,希望构筑新的业绩增长点: 1.华南市场,修复价格体系,随着新产品的落地,做好产品组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基本盘。 2.积极调整KA渠道的经销商.3.新零售渠道,加强传统电商,发展内容电商,与公司品牌资源、管理资源有效结合,扩大公司产品研发、市场推广。 4.加大对餐饮渠道的开发;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参与单位名称参与单位类别参与人员姓名交银施罗德基金基金公司--农银汇理基金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基金公司--博时基金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基金公司--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基金公司--大成基金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基金公司--安信基金基金公司--富国基金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基金公司--平安基金基金公司--广发基金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基金公司--摩根基金基金公司--易方达基金基金公司--永赢基金基金公司--汇丰晋信基金基金公司--汇添富基金基金公司--金信基金基金公司--鹏华基金基金公司--东亚前海证券证券公司--东北证券证券公司--东吴证券证券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证券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中信证券证券公司--中信里昂证券公司--中泰证券证券公司--中邮证券证券公司--光大证券证券公司--光大资管证券公司--华创证券证券公司--华安证券证券公司--华泰证券证券公司--华福证券证券公司--华西证券证券公司--华金证券证券公司--华鑫证券证券公司--国信证券证券公司--国泰海通证券证券公司--国海证券证券公司--国盛证券证券公司--国联民生证券证券公司--国都证券证券公司--国金证券证券公司--天风证券证券公司--太平洋证券证券公司--广发证券证券公司--开源证券证券公司--招商证券证券公司--方正证券证券公司--浙商证券证券公司--财通证券证券公司--银河证券证券公司--长城证券证券公司--长江证券证券公司--淡水泉投资阳光私募机构--高毅资产阳光私募机构--前海再保险保险公司--华泰资管保险公司--泰康资管保险公司--长江养老保险保险公司--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海外机构--Point72 Hong Kong Limited海外机构--Regents Capital海外机构--摩根士丹利海外机构--海通国际海外机构--瑞士银行QFII--高盛QFII--信达澳亚基金其他--汇丰前海其他--野村东方国际其他--银河国际其他--
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公告平台下载原文>>>
【2025-04-14】
中炬高新:拟参与设立投资基金 规模 4.15 亿元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4月14日消息,中炬高新公告称,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与上海鼎晖百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山火炬电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方共同发起设立中山火炬华盈鼎晖产业基金(有限合伙)。该基金计划总募集规模为人民币4.15亿元,其中首期基金认缴规模为2.10亿元,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拟认缴出资2亿元。本投资构成关联交易,已获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联董事已回避表决,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同时,投资存在一定风险。
【2025-04-14】
百亿私募持股动向曝光
【出处】深圳商报【作者】陈燕青
伴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去年底百亿私募重仓股也随之浮出水面。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去年四季度共有21家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出现在51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股市值达202亿元。
从持股数量变动情况来看,百亿私募四季度新进个股16只,增持个股7只,持股不变个股17只,减持个股11只。
从百亿私募四季度重仓股行业分布来看,51只百亿私募四季度重仓股中,基础化工行业个股数量最多,占到10只;其次是电子行业个股,占到9只;紧随其后的是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均占到6只。
数据显示,高毅资产旗下产品去年四季度重仓持有11只个股,合计持股市值达101.94亿元,其中,高毅资产去年四季度新进化工股扬农化工393.20万股,合计市值达22.75亿元。高毅资产去年四季度增持同仁堂、中炬高新、紫金矿业、瑞丰新材等4只个股,依次增持850万股、770万股、721.51万股和100万股,持股市值依次为9.54亿元、6.94亿元、51.69亿元和6.19亿元。
高毅资产去年四季度持有生益科技和天地科技数量不变,持股市值依次为12.03亿元和1.04亿元。另外,高毅资产去年四季度减持了云天化、安琪酵母、东诚药业和健康元,减持数量依次为94.24万股、1000万股、1000万股和1854.64万股,持股市值依次为1.95亿元、6.67亿元、2.63亿元和1.01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在高毅资产重仓股中,医药生物和基础化工个股均占3只,另外食品饮料行业个股2只,电子、机械设备和有色金属行业个股各1只。
睿郡资产则独宠电子行业,去年四季度重仓3只个股均为电子行业个股,分别是乐鑫科技、芯朋微和神工股份,其中神工股份为新进,芯朋微持股数量不变,乐鑫科技则加仓了10.73万股,持股市值依次为0.21亿元、0.66亿元和8.79亿元。
【2025-04-14】
中炬高新接待75家机构调研,包括淡水泉投资、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等
【出处】金融界
2025年4月14日,中炬高新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10日接待淡水泉投资、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等75家机构调研。
调研情况显示,中炬高新在调研中介绍了以下内容:
首先,回顾了上市30年的蜕变历程、2024年主要工作成果,指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公司拥有厨邦品牌等三大核心竞争力,并明确2025年发展目标,包括完成至少1起产业化并购等。
其次,在互动交流中,介绍了去年营销变革的进展及不足,对今年的展望有信心实现不低于同行的发展增速,会平衡内部变革与外部并购整合,努力完成再造一个新厨邦战略目标,还提及餐饮业务、食用油品类、研发费用、销售渠道、行业竞争态势、成本应对、产品发展重点、激励举措和重视渠道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公司表示会通过多方面努力和措施推动发展,例如加强某些渠道建设以构筑新业绩增长点,推出减盐产品,打造柔性生产线等。
调研详情如下:
(一)参观产线
(二)董事长余健华先生致辞
(三)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林颖女士进行主题分享:
1.上市30周年蜕变历程:总营收突破55亿,总资产突破80亿,净资产突破55亿,累计股权融资4.976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4.14亿元,派现融资比485%。
2.回顾2024主要工作成果:公司聚焦调味品主业,聚焦厨邦品牌(中高端基础调味品国民品牌),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式发展;2025年总营收小幅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创下近五年来次高,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3.行业趋势判断及主打产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消费分级明显,行业整合及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化,公司拥有超29亿大单品1个,超5亿大单品2个,超1亿单品2个等。
4.公司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拥有享誉全国且深受信赖的厨邦品牌、精益求精的产品迭代及创新能力、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营销网络。
5.公司2025年的发展目标:完成至少1起产业化并购,补短板或空白,提升发展效率;实现不低于同行的营收增速;完成三项基础能力建设,包括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营。
(四)现场互动交流
Q1.公司去年营销变革进展如何,有哪些成绩又有哪些不足?
去年公司的营销变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全国各区域开展客户分级管理、营销管理体系建设、价格修复工作,在价格修复上部分地区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新零售管理上已做到更精细和精准,并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2.在食品工业代工方面,公司根据全国不同区域、产品特色等积极推进,满足经销商多样化经营需求,进一步增加经销商与终端客户的粘性。
3.餐饮业务的价格管控及竞争模式已逐步成型。
不过,在营销模式变革上,客观上说,去年从集团总部集权转为区域授权的改革节奏过快,以事业部为单元作战模式还未完全形成;在产品价格管理上,特别是二批市场价格管控模式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Q2.公司对今年的展望是怎样的,是否有信心完成今年业绩考核目标?
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调整和企稳,通过我们在区域、渠道、产品、外延并购等各方面的努力,我们有信心争取全年实现不低于同行的发展增速。
Q3.公司将如何平衡尚在进行的内部变革与外部并购后整合的工作?
2025年公司目标的达成包括内生式与外延式增长,我们希望在内生式上做到高个位数的增长,然后争取通过并购做到更高的增长。并购后的整合,我们会根据并购目标,结合公司和标的具体情况,采用战略、运营或财务等管控模式推动管理整合和业务协同,使并购标的与公司形成相关多元化的产业协同。
调味品行业现在处于存量竞争阶段,公司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匹配市场化管理,加快并购落地速度。
当然,公司不会为了完成业绩目标而去并购,避免为了实现高目标而导致动作的变形,而是希望追求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完成再造一个新厨邦战略目标。
Q4.去年公司餐饮业务的发展情况如何?
去年公司开展了经销商餐饮体系专业队伍的建设,正在努力引导和帮助经销商提高终端配送能力,现在部分地区已通过沟通发展模式,真正建立餐饮的发展体系和发展规划。
Q5.公司为何要发力毛利率较低且充分竞争的食用油这个品类?
食用油属于厨邦品牌系列产品,有一段发展历史了,消费者的认可度较高。公司销售产品不能简单从毛利率出发,要以满足消费者或终端客户需求为主,从多方面考虑,比如从后厨的角度,需要满足其一站式产品需求。对于食用油这个品类,公司后续会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做好行业分析,结合终端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做到利润最大化。
Q6.去年公司研发费用下降的原因及后续的规划?
产品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去年公司研发费用下降的原因包括:
1.公司对厨邦研究院的研发架构做了调整,引入新的负责人,希望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2.去年公司联合营销中心、外部专业研究机构及专家团队对研发费用进行了优化,其中美味鲜研发支出1.64亿元,同比减少1354万元。
2025年公司会继续加强与大学、专家合作,加快完成与大学及专家等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研发创新能力是我们产品力的重要基础,通过研发组织、激励机制、人才引进、外部合作等各方的调整和加强,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逐步将公司的研发能力从追随型向引领型转变。
Q7.公司销售渠道全国化进程情况及价格管理措施?
公司去年增加的经销商较多,进一步向县级下沉,但客户规模还较小,客户建设还需要个过程;2025年公司会按照客户分级管理逐步推进,强调基本盘稳定,再稳中求进。
公司正在做三价管理(出厂价、终端进店价、零售价),抓住主要产品,盯住重点场所及重点客户,加大费用投入过程管理,规范三价标准,为后续建立错位竞争打下基础。
Q8.公司如何看待当下的行业竞争态势?
在市场竞争中,公司坚持以中档以上产品细分和品牌定位,快速修复公司价格,提高公司各渠道留利,使公司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从而提升公司销售业绩。
Q9.成本端如何应对当前关税摩擦,尤其是大豆这块,有什么应对措施?
公司采购的大豆均为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目前价格没有大的影响,公司会积极关注中美贸易博弈的走势,会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库存。
Q10.今年公司产品发展的重点或品类有哪些?
公司推出30%减盐产品,并通过锋味派创始人谢霆锋来代言,希望能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后续还会推进全品类的减盐工作。
公司加强打造公司柔性生产线,满足公司产品发展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消费群体,希望不断满足用户端的需求,引领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Q11.激励对团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今年在激励上有什么重要举措?
公司需要持续保持与业绩挂钩、能上能下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整体薪酬体系向市场化水平看齐,并确保考核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完善培训体系、职业发展通道、文化宣贯、福利制度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个人潜能,提升个人价值,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Q12.今年公司最重视的渠道有哪些,主要增长点在哪?
今年公司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渠道建设,希望构筑新的业绩增长点:
1.华南市场,修复价格体系,随着新产品的落地,做好产品组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基本盘。
2.积极调整KA渠道的经销商.
3.新零售渠道,加强传统电商,发展内容电商,与公司品牌资源、管理资源有效结合,扩大公司产品研发、市场推广。
4.加大对餐饮渠道的开发。
【2025-04-14】
中炬高新:2025年预计营收小幅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创近五年来次高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4月14日消息,中炬高新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2024年聚焦调味品主业,推动厨邦品牌发展,实施内生和外延双轮驱动的战略。公司2025年计划通过并购提升增长,目标完成至少1起产业化并购,并推进精细化营销、持续创新及精益运营。此外,公司预计2025年营收将小幅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创下近五年来次高,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025-04-14】
净利腰斩的中炬高新,牵手谢霆锋再造一个新厨邦
【出处】观察者网
火炬系和宝能系的股权争夺大战、前高管实名举报产品造假并骗补......正在从过去几年纷繁“家务事”中恢复元气的“酱油老二”,如今想要谋求新发展。
4月8日,“厨邦”母公司中炬高新(600872.SH)发布了2024年业绩,尽管整体营收和扣费净利润录得增长,但归母净利润接近腰斩。在此基础上,中炬高新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元,合计分红3.27亿元,继续延续稳健回报股东的经营理念。
财报发布同日,其核心品牌厨邦酱油(子公司“美味鲜”)宣布签约谢霆锋为代言人,并用"鲜锋"概念迭新了沿用多年的"晒足180天"传播策略。值得注意的是,美味鲜作为中炬高新旗下主营调味品业务的子公司,去年调味品销售收入为50.75亿元,占母公司总营收的91.95%。
“厨邦酱油美味鲜,晒足180天。”这句魔性洗脑广告词曾极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并让厨邦产品家喻户晓。如今这句广告词的更换,或也意味着厨邦品牌的全面转型,新广告片中厨邦主打减盐,有意向健康饮食方向靠拢。
2024年,中炬高新董事长余健华提出未来三年将“再造一个新厨邦”。但如今,美味鲜仅完成了规划中百亿营收目标的一半,时间还剩两年,签约谢霆锋会是中炬高新达成目标的关键一招吗?
净利润腰斩,酱油增长乏力
公开资料显示,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业务涵盖调味品、园区运营及城市开发等领域。其中调味品为核心业务,由子公司美味鲜负责运营,旗下品牌包括厨邦、美味鲜等。
财报显示,中炬高新去年实现营收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37%至8.93亿元,近乎腰斩。公司与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的诉讼,达成和解以及撤诉,2023年转回在2022年计提的预计负债影响,是此次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不过,中炬高新实现扣非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27.97%。这或主要得益于其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为中炬高新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的核心子公司美味鲜,去年营收不仅首次突破50亿大关,同比增长2.89%达到50.75亿元,也得益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和降本增效等举措,将整体毛利率提升5.13个百分点至37.32%,最终带动净利润大幅增长29.48%至7.75亿元。
但是拉长时间线来看,美味鲜近几年的业绩波动较大,且营收增长不太稳定。
2020年至2025年,美味鲜的营收分别为49.78亿元、46.18亿元、49.55亿元、49.32亿元和50.7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1.42%、-7.24%、7.30%、-0.45%和2.89%;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39亿元、6.47亿元、5.81亿元、5.99亿元和7.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87%、-31.04%、-10.20%、3.04%和29.48%。
分析可以得出,美味鲜这5年的营收复合增速仅有0.5%,净利润复合增速更为-4.67%。以价换量的趋势颇为明显,且长期增长乏力。
从产品端来看,酱油品类收入长期占据美味鲜收入的2/3。自2022年开始将酱油品类单列,到2024年,其酱油品类的营收分别为30.25亿元、30.28亿元和29.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1%、0.09%和-1.5%,增速逐年下降。
而酱油销售量却是稳步增加的,这意味着美味鲜的酱油正陷入“卖的越多、挣的越少”的怪圈,也进一步验证了“以价换量”的可能性。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达1004亿元,中炬高新市占率仅3.02%,远低于海天味业的近13%。落后还体现在多方面,去年中炬高新的研发费用为1.65亿元,同比减少8.76%;海天味业的研发费用则由2023年的7.15元增至8.40亿元,同比增长17.35%。长此以往,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或将产生更大的差距。
对于美味鲜的市场表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美味鲜旗下的厨邦是高端、美味鲜是中低端,低端市场能够满足现在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需求,但整体上看,其实他的内部管理还是很混乱,所以它现在得到的其实是整个市场的红利、趋势的红利,并非它自身实际能力的体现。所以,未来美味鲜还是会朝着多品牌、多品类方向走。”
聚焦主业的同时,凭并购实现百亿目标?
2024年,中炬高新曾确立了“再造一个新厨邦”的三年战略目标,到2026年,美味鲜公司营业收入目标100亿元,营业利润目标15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在此背景下,中炬高新正在加快处置旗下约1600亩的未开发土地,以回笼资金进一步聚焦调味品主业。中炬高新隐藏的两个副业,分别为房地产开发和机械零部件生产。
但长期以来,两大副业不仅未能成为调味品主业之外新的增长极,反而分散了公司精力,成为整体业绩的拖油瓶。财报显示,去年上述两大副业分别实现营收0.97亿元、0.30亿元,同比下降37.10%和30.64%,收入占比则分别约为1.76%和0.54%。加快对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全面聚焦健康食品主业,似乎势在必行。
除了财务情况,中炬高新的股东结构变化也颇受关注。作为昔日第一大股东的“宝能系”,如今对中炬高新的持股比例已降至5%以下。财报显示,2024年,中炬高新的前10名股东中,有3位减持,3位增持。其中,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润田)减持1487万股股票。截至2024年底,中山润田对中炬高新的持股比例为5.94%。
2025年2月,中炬高新发布公告称,中山润田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最新公告显示,“中山润田持有中炬高新股份总数为3511万股,持股比例下降至4.48%。中山润田不再属于中炬高新持股5%以上的股东。”
作为“宝能系”旗下的重要投资平台,中山润田持股比例的持续下滑,也意味着“宝能系”对中炬高新的影响力再度减弱。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此前“火炬系”和“宝能系”之间的控股权之争导致中炬高新治理结构不稳定,股价波动较大;如今,“宝能系”的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中炬高新的股权结构更加清晰,公司治理格局趋于稳定。这使得中炬高新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主营业务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炬高新在业务层面也有一系列新动作。如在产品策略上,其通过多价格带布局,推出从有机系列、经典系列到减盐系列、实惠系列的全谱系产品矩阵,并积极构建"1+N"的多元化产品组合。为扩大市场覆盖,加大线上渠道投入,2024年电商渠道收入达1.34亿元,同比增长37.07%。此外,还成立了海外事业部,推动厨邦品牌进入东南亚、中亚、南美洲、北美洲及大洋洲市场。
但无论是以上举措,还是请来谢霆锋,实现业绩的进一步改善不难,但想藉此再造一个新厨邦,恐怕并不现实。所以,中炬高新也在积极寻求并购扩张,其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深入调研了多家潜在目标企业,积极推动外延式发展”。
有业内分析师向媒体透露,“美味鲜一直在寻求并购标的,涵盖复调和基础调味料领域,未来可能会落实一个位于镇江的醋企收购。”若消息成真,镇江无疑已成为调味品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此前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均已通过并购方式在这里布局了食醋产业。
当“宫斗剧”落幕,中炬高新能否走通“向内革新+外延并购”的涅槃重生之路,在行业内卷加剧的大环境下实现“再造一个新厨邦”的价值重估,还有待市场和时间来验证。
【2025-04-14】
千千亿调味品暗战:“酱油茅”海天味业2024年重回增长,川系三兄弟忙较劲
【出处】时代财经
千亿调味品江湖依旧暗流涌动。
过去一年,消费行业整体处于弱复苏的基调中,餐饮行业的降价之风也吹到了上游的调味品领域。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2024年,调味品行业内多家企业都存在价格下调情况,导致多数企业盈利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过,各细分赛道的气候并不一致。
智研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零售规模1716.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传统调味品赛道早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海天味业继续一家独大,虹吸了大部分市场红利。而更符合年轻人烹饪习惯的复合调味品赛道,则整体处于增长趋势,对头部企业发起猛烈追赶。但随着多方加速入局,红利也在逐渐被稀释。
重回增长的海天一家独大
千亿规模的调味品行业中,以酱油、醋、蚝油、料酒等为代表的传统调味品赛道市场规模最大。其中,抛开未上市的李锦记,以酱油作为主业的海天味业(603288.SH)、中炬高新(600872.SH)、千禾味业(603027.SH)与ST加加(002650.SZ),均为代表性的上市企业。
2024年,来自佛山的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稳坐赛道“一哥”的位置,但未达成此前定下的业绩目标。这也是2022年风波后,时隔两年,海天味业的净利重回增长。
总部位于中山,旗下有“厨邦”与“美味鲜”两大品牌的中炬高新,2024年实现营收55.19亿元,仍然是“酱油老二”。但受近年来股东“火炬系”与“宝能系”相关诉讼计提负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炬高新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8.93亿元,同比下降47.37%。
营收规模在赛道内分列第三与第四的,是来自四川的千禾味业,以及来自湖南的ST加加,目前两家尚未披露2024年年报,但业绩表现都不容乐观。
产品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2.88亿元,同比下滑1.85%,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滑了9.19%。相较于2022年与2023年时营收与净利润均双位数增长的表现,千禾味业的“零添加”红利似乎已经见顶。
ST加加的表现则更糟糕。虽然是2012年就上市的“酱油第一股”,但因为近年来创始人家族持续投资失利、未能聚焦主业,ST加加的业绩持续低迷。根据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2024年,ST加加净利润预计亏损1.35亿元至2.5亿元。2024年上半年,ST加加营收仅7.89亿元,这一营收规模,甚至低于其上市当年。
整体而言,传统调味品赛道格局已基本固定,整体供过于求的当下,体量上有绝对优势的海天味业,马太效应明显。当前,海天味业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股价与市值水平,均远超身后的三家企业。
2024年,海天味业酱油业务营收137.58亿元,同比增长8.87%,中炬高新的酱油业务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5%。千禾味业2024年上半年的酱油收入同比增长仅3.5%,较2023年同期60.06%的增幅明显下滑。截至4月14日午间收盘,“酱油茅”海天味业股价报收42.38元/股,总市值约2356亿元。今年,海天味业还将向港股发起冲击。
尽管与行业“一哥”差距明显,但中炬高新与千禾味业也并未“躺平”。
截至2024年末,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为6707个,净增116个。中炬高新经销商数量为2554个,净增470个。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经销商数量为3424个,净增174个。相较于海天味业,中炬高新与千禾味业开拓经销商的力度显然更大。
川系企业“三国杀”
相较于传统调味品赛道,2024年,复合调味品整体仍处于增长趋势。
火锅调料、鸡精、中式复合调料等是复合调味品的代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操作更加便捷、更符合年轻人烹饪习惯的复合调味品成为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约为1588亿元,预计2027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3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3%,增速高于调味品整体行业。
2024年,复合调味品赛道龙头颐海国际营收65.40亿元,同比增长6.4%。同一时期,主营火锅底料与酸菜鱼调料等中式菜品调料的天味食品(603317.SH),与主营香菇酱与葱油产品的仲景食品(300908.SZ),营收分别为34.76亿元与10.98亿元,同比均实现了约10%的增幅。
不过,海天味业、千禾味业等品牌也相继推出酸辣凉拌汁、火锅底料等产品入局复合调味品领域,赛道内各品牌能分到的市场红利也在被稀释。
2022年、2023年、2024年,海天味业包括复合调味品产品在内的“其它产品”板块,营收分别为29.32亿元、34.99亿元与40.86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32.61%、19.35%与16.75%。同一时期,天味食品的营收增速则分别为32.84%、17.02%与10.41%,增速持续下滑。颐海国际的营收增速则从2022年以前的双位数增长,掉至个位数甚至负增长。
随着赛道变得愈发拥挤,2024年,来自四川的几家企业也爆发了“战火”。2024年11月,天味食品发布通知,严禁与公司合作的经销商同时经营千禾味业旗下火锅类产品,以及佐餐小菜头部品牌吉香居旗下的菜谱式复合调味料产品。
降价风席卷调味品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消费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降价成为了2024年调味品行业的关键词。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2024年,调味品行业内多家企业都存在价格下调情况。
千禾味业在2024年半年报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调味品市场存量竞争更加激烈,为此,千禾味业进一步调整产品价格带,打折促销力度加大、频次增多。
“一哥”海天味业也不例外。2024年,海天味业的酱油产品收入137.58亿元,同比增长8.87%;销量256.55万吨,同比增长11.63%,由此计算,酱油产品的吨价同比亦出现下降。
降价的风也吹到了复合调味品与味精赛道。
2024年,海底捞(06862.HK)的人均消费从2023年的99.1元降至97.5元。消费端的变化也传导到了海底捞的供应商、复合调味品龙头颐海国际(01579.HK)。
2024年,颐海国际向关联方销售火锅调料10.43万吨,同比2023年增加了5756吨,但每公斤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19.3元/公斤,降到了2024年的16.8元/公斤。同一时期,颐海国际向关联方销售鸡粉、香辛粉等调味料的平均售价也从2023年的22.5元/公斤降至2024年的17.9元/公斤。
颐海国际在财报中提及,由于与关联方交易的产品在定价上进行了适应性调整,2024年,颐海国际向关联方的销售收入为19.74亿元,同比减少1.8%。
无独有偶,2024年,味精行业龙头阜丰集团(00546.HK)虽然味精销量同比增加了26.8%,达到163.8万吨,但味精的平均售价却同比下跌了16.1%。
当降价成为行业大趋势,过去一年,多家企业的盈利水平受到影响。
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的营收下滑了1.85%,净利润下滑了9.19%。2024年,颐海国际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31.6%小幅下降至31.3%。阜丰集团味精业务所在的食品添加剂板块,毛利较2023年同比减少28.5%,毛利率为10.8%,同比减少5.2%。
作为充分竞争的领域,近年来调味品行业伴随餐饮扩容、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多元化等多重因素逐步增长,但随着赛道进一步细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仍需不断做出调整,以满足消费需求,谋求持续发展。
【2025-04-14】
招商证券:内需有望发力 重申食品饮料板块配置价值
【出处】智通财经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本周受贸易摩擦影响板块震荡。从Q1情况来看,高端白酒需求相对稳定,次高端酒企表现分化,整体边际改善。食品板块需求企稳,调味品、乳制品、啤酒等板块轻装上阵全年业绩改善确定性更高,而零食、饮料赛道仍然延续高景气。当前茅台、五粮液纷纷出台回购方案,龙头底线价值清晰,白酒位置进可攻退可守,食品把握趋势向上及高景气赛道。内需有望发力背景下,该行重申板块配置价值。
招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核心公司跟踪:重啤维持高位分红,中炬全年稳健收官
重庆啤酒:分红维持高位,结构表现依旧承压。公司24年高档酒结构表现仍然承压,带动吨价同比下滑,税收政策及诉讼费用影响盈利,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1.2%/-16.6%。25年内需有望发力带动啤酒现饮渠道恢复,同时公司继续细分渠道,梳理客户,在非现饮加大投入,销量有望维持增长,但结构高基数下预计仍有压力。成本端,佛山工厂摊销仍有不利影响,静待结构恢复。
中炬高新:美味鲜稳健收官,期待改革动能释放。美味鲜Q4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11.0%/+74.4%,利润显著改善。展望25年,公司继续推进改革,经历波折后公司改革推进将更稳健,并加大并购与渠道拓展,营收有望延续稳健增长,利润端主业美味鲜受益于成本下降,以及少数股权收回,预计增速快于利润,公司整体利润平稳。
贵州茅台:公司已累计回购131.59万股公司股份,并已着手起草新一轮回购股份和增持方案。公司公告称,截至4月7日,公司已累计回购131.59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1048%,占预计回购股份的比例为38.86%,回购最高价为1584.06元,最低价为1417.01元,累计回购金额为19.48亿元,占预计回购金额的比例为32.47%。公司将按照回购金额上限,尽快完成剩余约40.5 亿元的回购及股份注销程序,此外,公司已着手起草新一轮回购股份方案,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着手起草增持方案。
五粮液:五粮液计划6个月内增持5-10亿元。集团公司计划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票,拟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截至公告日,五粮液集团公司持有公司股份7.9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49%。在本次公告前的12个月内,五粮液集团公司累计增持公司股份340.6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增持金额为人民币5亿元。
投资建议
本周受贸易摩擦影响板块震荡,该行重申白酒重要配置价值:茅台在75%现金分红比例+已公布30-60亿回购方案之外,已着手起草新一轮回购股份方案,控股股东茅台集团已着手起草增持方案,五粮液集团新公布5-10亿增持计划,龙头底线价值清晰。
基本面看,虽然二季度进入白酒淡季,阶段性供需错配可能导致价格出现压力,但茅台通过调整公斤装飞天配比平衡发货进度及批价,五粮液平台商运营在即,行业价格回落空间有限。当前位置板块进可攻退可守,若内需政策发力,上行风险较大,不建议继续观望。大众品板块啤酒、饮料景气度向上;零食Q1高基数平稳过渡后看点重重,乳制品供给侧牧场加速去化,需求端政策预期增强。宠物食品板块风险敞口可控,且关税预期导致进口品牌价格激增,利好国内品牌份额提升+高端化。
投资建议,首推白酒估值低位攻守兼备,推荐贵州茅台(600519.SH),弹性品种泸州老窖(000568.SZ),继续推荐细分龙头山西汾酒(600809.SH)/五粮液(000858.SZ),区域名酒今世缘(603369.SH)/老白干以及次高端标的水井坊(600779.SH)。大众品板块,推荐景气度向上的啤酒青岛啤酒(600600.SH),乳制品原奶周期共振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业。继续推荐需求景气度延续的零食甘源食品(002991.SZ),关注盐津铺子(002847.SZ)、有友食品(603697.SH);推荐国产替代利好,风险敞口小的乖宝宠物(301498.SZ)以及调味品板块涪陵榨菜(002507.SZ)。
风险提示:经济环境扰动,需求不及预期,成本上涨,竞争加剧。
【2025-04-12】
中炬高新2024年增收不增利,酱油增长乏力难以“再造厨邦”
【出处】新京报
刚刚官宣谢霆锋为“厨邦”酱油代言人的中炬高新,交出了一份2024年“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实现营收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但净利润大幅下滑47.37%,至8.93亿元。作为“酱油老二”,中炬高新核心业务调味品,业务营收50.75亿元,其中酱油营收29.82亿元,占比超六成,但该品类2024年增速下滑1.5%,与过去几年营收相比,酱油品类营收逐步下滑,尽显疲惫。
在2023年其股东“火炬系”与“宝能系”内斗结束后,宝能系持续减持,截至2025年2月份,其持股比例低于5%,不再成为重要股东。业务发展方面,2024年,中炬高新称将聚焦调味品业务发展,其董事长更是放出豪言“三年内再造一个厨邦”,但业内认为,中炬高新短期内难以实现高增长,更难以完成“再造厨邦”的目标,企业在“零添加”新规下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酱油业务尽显疲态
公告披露,2024年,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加7.39%;实现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47.37%;实现扣非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加27.97%。
从业绩不难看出,2024年的中炬高新增收不增利。中炬高新将营收大幅增长归因于确认征地收入及调味品板块销售收入增加。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原因是公司与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诉讼和解与撤诉,2023年转回在2022年度计提的预计负债影响。扣非后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是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公司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从业务构成来看,调味品业务作为公司核心主业,2024年实现收入50.75亿元,同比增长2.89%,占总营收比重达92%。其中,旗下“厨邦”“美味鲜”两大品牌由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不过,作为支柱产品的酱油业务却出现1.5%的下滑,营收降至29.82亿元。而其鸡精鸡粉实现营收6.74亿元,同比下滑0.23%;但其食用油业务实现大幅增长,实现营收5.67亿元,同比增长27.03%。
与过去几年相比,美味鲜的酱油增长似乎陷入瓶颈期。2022—2023年,美味鲜酱油品类的营收分别为30.25亿元、30.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1%、0.09%,增速逐年下降,这也意味着美味鲜酱油业务进入“疲惫”期。
不仅如此,在酱油行业,被称为“酱油老二”的中炬高新与“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差距逐渐拉大。2024年,海天味业取得269.0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3%;实现净利润为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酱油的收入为137.58亿元,仍然是海天味业最为重要的收入构成,占据总营业收入的51.14%。数据显示,2023年,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旗下酱油市场占有率分别为近13%和3.02%。
宝能系股东持股低于5%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本市场,中炬高新近几年最被外界关注的是,股东火炬集团(以下简称“火炬系”)与“宝能系”股东展开的长达8年的争斗。
早在2015年之前,中炬高新股东一直是火炬集团,同年4月,宝能系通过前海人寿大举收购中炬高新股票,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前海人寿2018年将其所持股权转让给同是“宝能系”的中山润田,后者变身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也是中炬高新的控股股东,宝能系创始人姚振华成为中炬高新实控人。此后,“宝能系”与火炬集团双方经常起摩擦,还曾因调味品业务起内讧。
2021年8月,随着“宝能系”债务危机蔓延波及中山润田,其持有的中炬高新股份不断被司法拍卖,导致被动减持。“宝能系”中山润田股权逐步下降,而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从2022年7月开始不断增持,最终在2023年6月,合计持有中炬高新19.81%的股份,重新成为第一大股东。后续“火炬系”股东通过董事会改选,审议罢免4名现任“宝能系”董事重新获得中炬高新控股权,宝能系虽以“程序违法”为由抗议,但未能改变结果。控股权之争落下帷幕。
进入2024年,中山润田的股权进一步下降,中炬高新2024年年报中提及,截至2024年末,中山润田持股4654.58万股,占比5.94%。但2025年2月18日,中炬高新公告披露,中山润田所持的9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15%)被司法拍卖,本次权益变动后,中山润田持股低于5%,不再属于5%以上的股东。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短期内,宝能系的减持源于其自身流动性危机,若债务问题持续发酵,可能导致中炬高新股权被进一步被动处置,引发市场担忧。
“再造厨邦”或难实现
火炬系与宝能系的内斗虽然结束,但系列事件以及此前中炬高新未聚焦调味品发展等举措,导致中炬高新2022年首亏、2023年上半年净亏14.43亿元。
为改变现状,2024年,中炬高新管理层战略调整聚焦调味品,其董事长余健华提出未来三年将“再造一个新厨邦”。计划到2026年实现子公司美味鲜营收突破100亿元、利润15亿元的目标。中炬高新为此制定了三年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将逐步剥离非主营业务,持续聚焦调味品主业发展,通过构建“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营”三大能力,以内涵+外延双轮驱动,助力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实现业绩提升。
“作为战略期的开局和蓄势之年,2024年,公司迅速启动了营销变革、研发创新、运营优化、数字化建设、组织能力提升等战略举措,通过严格的战略细化、监控、检讨、评价和考核,整体管理模式和经营效益得到了优化和提升,有力推动了品牌重塑、产品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组织效能强化等。”中炬高新称。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中炬高新还开展三价(出厂价、终端进店价、零售价)梳理工作,规范三价标准;2024年公司对部分产品实施了价格调整政策,目的是为了在局部区域恢复产品的竞争对位,推动各级留利回归合理,将额外资源聚焦关键客户。
尽管动作频频,但按照目前业绩来看,其“三年内再造一个新厨邦”目标似乎难以实现。中炬高新2022年-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分别是53.41亿元、51.39亿元,55.19亿元,同比增长4.41%、-3.78%、7.39%。调味品业务主体美味鲜实现营收49.55亿元、49.32亿元,50.75亿元,同比增长-7.3%、-0.45%、2.89%,整体增幅并不稳定,且近几年营收尚未出现增幅10%以上的年份。若要实现2026年百亿目标,这也意味着中炬高新在未来两年内需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2019年食品饮料酒年度投资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中曾预测,预计未来调味品行业整体将呈现稳健增长的格局,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长。另有业内人士称,当下调味品整体增速不足10%,中炬高新未来的增长难以超越20%。
不仅如此,中炬高新所属的调味品行业也进入市场竞争加剧阶段。中炬高新坦言,当前调味品行业正处在存量竞争阶段、调味品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新兴品牌和外资企业的进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内卷竞争,压缩行业利润空间。
中国调味品协会经销商分会副秘书长、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戟表示,中炬高新想再造一个厨邦在短期内不现实,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其关键在于能否将酱油品类继续做大,以及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目前来看,厨邦已经开始发力减盐酱油和减盐鸡精,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能够坚定执行,是有可能成为“零添加”之后的另一个战略突破口。
詹军豪表示,长期再造一个“厨邦”是有可能的,但也会面临诸多挑战。当下,中炬高新需解决经营效率低下和成本控制不力的问题,提升盈利能力。再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创新产品、差异化竞争,以及适应消费者健康、高品质需求的变化,也是重大挑战。
“零添加”新规推动企业寻新增长点
需要关注的是,健康化调味品市场快速发展,“零添加”产品成为行业重要赛道。中炬高新在2024年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半年报显示,公司已构建起包括特级减盐30%、零添加减盐50%、高鲜减盐等在内的产品矩阵,并推出零添加减盐小规格蚝油产品,同时拓展复合调味料等新品类,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这一发展态势或将面临调整。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政策变化将对中炬高新等已布局“零添加”产品的企业带来直接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在合规前提下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张戟指出,此前行业“零添加”风潮迫使众多企业跟进布局,新规的实施将促使行业回归品质竞争本质,调味品企业需要在未来两年内探索减盐等更实质性的健康化发展方向。
【2025-04-12】
中炬高新:4月11日获融资买入4687.08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7.92%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炬高新4月11日获融资买入4687.08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7.92%,当前融资余额9.4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75%,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146870767.0062229111.00948160645.002025-04-1038768797.0040596402.00963518989.002025-04-0962880066.0071943750.00965346594.002025-04-0820828669.0044024183.00974410278.002025-04-0765492976.0050697495.00997605792.00融券方面,中炬高新4月11日融券偿还500股,融券卖出2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280元,融券余额643.93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14280.0010700.006439260.002025-04-10231120.00126260.006445680.002025-04-09451773.00273609.006284523.002025-04-08294372.0071604.005726331.002025-04-07147108.0098072.005218562.00综上,中炬高新当前两融余额9.55亿元,较昨日下滑1.5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1中炬高新-15364764.00954599905.002025-04-10中炬高新-1666448.00969964669.002025-04-09中炬高新-8505492.00971631117.002025-04-08中炬高新-22687745.00980136609.002025-04-07中炬高新14268907.00100282435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1】
财报速递:中炬高新2024年全年净利润8.93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9日,A股上市公司中炬高新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其中,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47.37%。根据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对其本期及过去5年财务数据1200余项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算及跟踪分析,中炬高新近五年总体财务状况良好。具体而言,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优秀,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良好,现金流一般。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47.37%从营收和利润方面看,公司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47.37%,基本每股收益为1.14元。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82.37亿元,应收账款为4.16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8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9.63亿元。存在3项财务亮点根据中炬高新公布的相关财务信息显示,公司存在3个财务亮点,具体如下:指标类型评述营收营收同比增长率平均为3.49%,公司成长性出色。成长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平均为10.39%,公司成长能力优秀。成长当期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81.24%,利润增长表现出色。综合来看,中炬高新总体财务状况良好,当前总评分为3.27分,在所属的食品加工制造行业的65家公司中排名靠前。具体而言,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优秀,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良好,现金流一般。各项指标评分如下:指标类型上期评分本期评分排名评价成长能力2.774.3110出众盈利能力3.314.0014良好营运能力4.883.6918良好偿债能力3.073.0027尚可现金流1.751.0053较弱资产质量1.990.6957不佳总分3.203.2716良好关于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根据公司最新及往期财务数据和行业状况,计算出公司的财务评分、亮点和风险,反映公司已披露的财务状况,但不是对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财务评分区间为0~5分,分数越高说明财务状况越好、对中长期的投资价值越大。财务亮点与风险评述中涉及“平均”关键词的取指标5年平均值,没有“平均”关键词的取最新报告期数据。上述所有信息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财经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了解更多该公司的股票诊断信息>>>
【2025-04-11】
机构评级|光大证券给予中炬高新“买入”评级 未给出目标价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11日,光大证券发布关于中炬高新的评级研报。光大证券给予中炬高新“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中炬高新2025年净利润为9.66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8家机构发布了中炬高新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36.34元,最低目标价为25.44元,平均为29.15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0.54亿元,最低为7.71亿元,均值为9.2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69%。其中,评级方面,17家机构认为“买入”,5家机构认为“增持”,3家机构认为“推荐”,2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4-11光大证券陈彦彤买入966000000.0000--2025-04-10西南证券朱会振买入916710000.0000--2025-04-10太平洋郭梦婕买入940000000.000026.40002025-04-10长江证券董思远买入956000000.0000--2025-04-10开源证券张宇光买入946000000.0000--2025-04-10东吴证券苏铖买入894780000.0000--2025-04-10中泰证券熊欣慰买入875000000.0000--2025-04-09长城证券刘鹏买入937000000.0000--2025-04-09广发证券符蓉买入909000000.0000--2025-04-09华福证券刘畅买入1051000000.0000--2025-04-09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951000000.000036.34002025-04-09兴业证券沈昊增持904000000.0000--2025-04-09华泰证券龚源月买入826710000.000025.44002025-04-09中国银河刘光意推荐1048940000.0000--2025-04-09华鑫证券孙山山买入959000000.0000--2025-04-09国金证券刘宸倩买入1054000000.0000--2025-04-08方正证券王泽华推荐909000000.0000--2025-02-07中银证券邓天娇增持903000000.0000--2025-02-03天风证券张潇倩买入969380000.0000--2024-12-09中信证券盛夏买入834000000.000028.00002024-12-08华西证券寇星买入937000000.0000--2024-10-29国信证券张向伟优于大市771000000.0000--2024-10-28招商证券于佳琦强烈推荐873000000.000029.00002024-10-28海通证券颜慧菁优于大市881000000.0000--2024-10-27国泰君安訾猛增持905000000.000029.70002024-10-27民生证券王言海推荐963000000.0000--2024-10-26国海证券刘洁铭增持889000000.0000--2024-10-25华安证券邓欣买入958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4-11】
行业周报|食品加工制造指数涨1.12%, 跑赢上证指数4.23%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周报君
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4月7日-2025年4月11日,上证指数跌3.11%,报3238.23点。创业板指跌6.73%,报1926.37点。深证成指跌5.13%,报9834.44点。食品加工制造指数涨1.12%,跑赢上证指数4.23%。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盖世食品、一致魔芋、益客食品、朱老六、紫燕食品。
行业新闻摘要:
1:祁东“古法还原”新技术加工黄花菜获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农业技术的现代化。
2:市场监管总局加大监督抽检和监管执法力度,确保线上线下食品同标同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3:商务部等部门明确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4:桑葚迎来丰收时节,短保特性倒逼其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5:增加优质动物蛋白质供给总量,全面提升肉、蛋、奶营养品质,推动食品营养标准的提升。
6: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全链条服务助力烘焙企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与食品加工产业的协同进步。
7:食品饮料行业关税波动加剧,行业需重视内需改善,促进食品加工制造业的稳定发展。
8:外交部回应日本水产品输华问题,表明中方对食品进口政策的关注与调整。
9:第三十六届中日鳗鱼贸易会议在东京召开,推动中日食品加工制造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10:2025年三新食品申报情况周报,反映行业新产品开发及市场动态,促进食品加工制造的创新发展。
龙头公司动态:
1、海天味业:1)周黑鸭也要做调味料了 调味品行业如何探寻新增长点。2)绝味食品2024年度拟派2亿元红包。3)海天味业业绩会:“零添加”新规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4)“酱油一哥”海天味业2024年业绩说明会:“零添加”成热门提问。5)海天味业管江华:现阶段海外主要依靠经销商渠道,营收占比较低。6)海天味业:24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增持。
2、安琪酵母:1)安琪酵母逆势跌2.75% 华创证券今日刚强推就跌。2)安琪酵母毛利率逐年下滑,财务费用暴涨,负债压力持续。
行业涨跌幅: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3-24-0.42%0.15%2025-03-25-0.12%-0.00%2025-03-260.58%-0.04%2025-03-27-0.03%0.15%2025-03-28-0.98%-0.67%2025-03-31-0.37%-0.46%2025-04-011.45%0.38%2025-04-02-0.01%0.05%2025-04-031.70%-0.24%2025-04-07-0.25%-7.34%2025-04-084.42%1.58%2025-04-090.41%1.31%2025-04-102.08%1.16%2025-04-11-2.15%0.45%
行业指数估值:日期市盈率2024-12-3126.042023-12-2925.37
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海天味业3.37%2.74%16.04%双汇发展0.29%2.00%7.68%安琪酵母-3.33%-8.07%18.38%安井食品-1.97%-2.97%-1.53%盐津铺子3.85%34.88%47.70%汤臣倍健-4.62%-8.00%-25.45%中炬高新2.10%0.52%-19.91%涪陵榨菜-1.63%-4.18%5.55%天味食品-2.97%5.32%9.25%洽洽食品-1.62%-0.65%-21.72%莲花控股9.76%0.88%56.62%三只松鼠6.63%4.82%25.88%千禾味业-2.19%-6.76%-31.58%三全食品3.16%5.67%-0.59%绝味食品-0.74%2.30%-14.30%紫燕食品10.49%16.00%18.74%桃李面包-2.56%-3.72%-4.20%广州酒家-2.00%0.45%-12.83%金达威-4.03%1.40%3.86%恒顺醋业-1.05%1.35%-5.76%
【2025-04-11】
中炬高新:4月10日获融资买入3876.88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1.45%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炬高新4月10日获融资买入3876.88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1.45%,当前融资余额9.6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84%,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038768797.0040596402.00963518989.002025-04-0962880066.0071943750.00965346594.002025-04-0820828669.0044024183.00974410278.002025-04-0765492976.0050697495.00997605792.002025-04-0311172246.0028187139.00982810311.00融券方面,中炬高新4月10日融券偿还5900股,融券卖出1.0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3.1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3%,融券余额644.57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0231120.00126260.006445680.002025-04-09451773.00273609.006284523.002025-04-08294372.0071604.005726331.002025-04-07147108.0098072.005218562.002025-04-0358688.0020960.005745136.00综上,中炬高新当前两融余额9.70亿元,较昨日下滑0.17%,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0中炬高新-1666448.00969964669.002025-04-09中炬高新-8505492.00971631117.002025-04-08中炬高新-22687745.00980136609.002025-04-07中炬高新14268907.001002824354.002025-04-03中炬高新-16936320.00988555447.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0】
机构评级|2家机构更新中炬高新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10日,2家机构更新中炬高新评级。东吴证券发布关于中炬高新的评级研报。东吴证券给予中炬高新“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中炬高新2025年净利润为8.95亿元。中泰证券发布关于中炬高新的评级研报。中泰证券给予中炬高新“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中炬高新2025年净利润为8.75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7家机构发布了中炬高新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36.34元,最低目标价为25.44元,平均为29.60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0.54亿元,最低为7.71亿元,均值为9.2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46%。其中,评级方面,16家机构认为“买入”,5家机构认为“增持”,3家机构认为“推荐”,2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4-10东吴证券苏铖买入894780000.0000--2025-04-10中泰证券熊欣慰买入875000000.0000--2025-04-09广发证券符蓉买入909000000.0000--2025-04-09华福证券刘畅买入1051000000.0000--2025-04-09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951000000.000036.34002025-04-09兴业证券沈昊增持904000000.0000--2025-04-09华泰证券龚源月买入826710000.000025.44002025-04-09中国银河刘光意推荐1048940000.0000--2025-04-09华鑫证券孙山山买入959000000.0000--2025-04-09国金证券刘宸倩买入1054000000.0000--2025-04-08方正证券王泽华推荐909000000.0000--2025-02-19长城证券刘鹏买入932000000.0000--2025-02-07中银证券邓天娇增持903000000.0000--2025-02-03天风证券张潇倩买入969380000.0000--2024-12-09中信证券盛夏买入834000000.000028.00002024-12-08华西证券寇星买入937000000.0000--2024-11-04长江证券董思远买入998000000.0000--2024-10-30西南证券朱会振买入852380000.0000--2024-10-29国信证券张向伟优于大市771000000.0000--2024-10-28招商证券于佳琦强烈推荐873000000.000029.00002024-10-28海通证券颜慧菁优于大市881000000.0000--2024-10-27太平洋郭梦婕买入916000000.000029.10002024-10-27光大证券陈彦彤买入982000000.0000--2024-10-27国泰君安訾猛增持905000000.000029.70002024-10-27民生证券王言海推荐963000000.0000--2024-10-26国海证券刘洁铭增持889000000.0000--2024-10-25华安证券邓欣买入958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4-10】
机构评级|中泰证券给予中炬高新“买入”评级 未给出目标价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10日,中泰证券发布关于中炬高新的评级研报。中泰证券给予中炬高新“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中炬高新2025年净利润为8.75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7家机构发布了中炬高新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36.34元,最低目标价为25.44元,平均为29.60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0.54亿元,最低为7.71亿元,均值为9.2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81%。其中,评级方面,16家机构认为“买入”,5家机构认为“增持”,3家机构认为“推荐”,2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4-10中泰证券熊欣慰买入875000000.0000--2025-04-09广发证券符蓉买入909000000.0000--2025-04-09华福证券刘畅买入1051000000.0000--2025-04-09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951000000.000036.34002025-04-09兴业证券沈昊增持904000000.0000--2025-04-09华泰证券龚源月买入826710000.000025.44002025-04-09中国银河刘光意推荐1048940000.0000--2025-04-09华鑫证券孙山山买入959000000.0000--2025-04-09国金证券刘宸倩买入1054000000.0000--2025-04-08方正证券王泽华推荐909000000.0000--2025-02-19长城证券刘鹏买入932000000.0000--2025-02-07中银证券邓天娇增持903000000.0000--2025-02-03天风证券张潇倩买入969380000.0000--2024-12-09中信证券盛夏买入834000000.000028.00002024-12-08东吴证券孙瑜买入979040000.0000--2024-12-08华西证券寇星买入937000000.0000--2024-11-04长江证券董思远买入998000000.0000--2024-10-30西南证券朱会振买入852380000.0000--2024-10-29国信证券张向伟优于大市771000000.0000--2024-10-28招商证券于佳琦强烈推荐873000000.000029.00002024-10-28海通证券颜慧菁优于大市881000000.0000--2024-10-27太平洋郭梦婕买入916000000.000029.10002024-10-27光大证券陈彦彤买入982000000.0000--2024-10-27国泰君安訾猛增持905000000.000029.70002024-10-27民生证券王言海推荐963000000.0000--2024-10-26国海证券刘洁铭增持889000000.0000--2024-10-25华安证券邓欣买入958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4-10】
招商证券:食饮板块或成资金避险选择 建议关注零售新渠道带来优质增长
【出处】智通财经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白酒低估值攻守兼备,食品把握趋势向上及高景气赛道。随着对等关税落地,未来政策有望在内需上发力,食品饮料板块或成为资金避险选择。从Q1情况来看,高端白酒需求相对稳定,次高端酒企表现分化,整体相比24H2边际改善,当前白酒板块仍在探底过程中,但估值性价逐渐凸显,加之受关税影响小,配置价值提升。食品板块整体需求企稳,各版块间表现分化。24年调味品、乳制品、啤酒等板块纷纷去库存清理包袱,轻装上阵,今年业绩改善确定性更高,把握趋势向上机会,而零食、饮料赛道仍然延续高景气,建议关注零售新渠道带来的优质增长。
投资策略:首推白酒估值低位攻守兼备,推荐贵州茅台,弹性品种泸州老窖,继续推荐细分龙头山西汾酒/五粮液,区域名酒今世缘/老白干以及次高端标的水井坊。大众品板块,推荐景气度向上的啤酒青岛啤酒,估值回落、走出调整周期的农夫山泉,乳制品原奶周期共振伊利股份/蒙牛乳业。继续推荐需求景气度延续的零食甘源,关注盐津、有友食品;以及调味品板块涪陵榨菜/中炬高新。
招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随着对等关税落地,未来政策有望在内需上发力,食品饮料板块或成为资金避险选择
从Q1情况来看,高端白酒需求相对稳定,次高端酒企表现分化,整体相比24H2边际改善,当前白酒板块仍在探底过程中,但估值性价逐渐凸显,加之受关税影响小,配置价值提升。食品板块整体需求企稳,各版块间表现分化。24年调味品、乳制品、啤酒等板块纷纷去库存清理包袱,轻装上阵,今年业绩改善确定性更高,把握趋势向上机会,而零食、饮料赛道仍然延续高景气,建议关注零售新渠道带来的优质增长。
白酒板块:高端开门红表现稳健,区域酒强者恒强,次高端表现分化
高端白酒需求相对稳定,企业动作以控货挺价为主,开门红表现稳健。茅台批价基本稳定,Q1开门红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五粮液控货Q1预计略有增长,国窖Q1下滑幅度收敛。次高端酒企表现分化,企业主动调整减轻市场包袱。分场景看,宴席场景相对亮眼,商务需求仍弱。汾酒在各地品牌势能持续扩张,开门红有望达成。区域酒强者恒强,部分市场竞争加剧,强势品牌依旧表现突出,弱势品牌多仍在调整之中,古井动销仍有增长,古16表现最佳,古8压力略大于往年,古5、献礼基本平稳。今世缘春节期间实际动销保持增长,淡雅、V3增速相对较快。迎驾一季度洞6/9仍有双位数以上增长,抢占竞品市场份额,洞16/20相对平淡。
大众品板块:需求边际企稳,把握趋势向上
Q1整体需求边际企稳,社零增速环比提升,需求端企稳,餐饮增速环比有改善但实际情况相对平淡。受春节错期影响,Q1大众品公司报表端或存在一定基数压力。具体行业来看,乳制品供需改善趋势向上,调味品板块稳健复苏但部分企业去年底冲业绩导致Q1承压,零食、饮料延续行业高景气度,啤酒、速冻板块受B端影响表现平淡。利润端看,Q1大众品成本延续下降趋势,其中原材料中的大豆、白砂糖、生鲜乳,包材中的玻璃、PET,以及原油价格同比下降,相对应的调味品、乳制品、啤酒等板块继续享受成本红利,而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部分零食企业成本或有上涨压力。
乳制品
乳制品板块25年轻装上阵,实际动销改善,伊利等龙头企业高基数下Q1业绩仍有压力,但随着刺激政策逐步落地,液奶、奶粉需求端持续改善可期。供给端看,奶价持续在低位,上游牧场继续出清,原奶价格下降企业享受成本红利,促销及费用投放平稳,企业利润改善快于收入。Q1供需已看到明显改善,乳品企业业绩预计逐季好转。
调味品
受春节错期影响,Q1普遍存在高基数问题,但整体动销有改善态势,去年企业普遍去库存,拉动销,使得公司多轻装上阵。但由于企业策略不同,公司间表现分化,部分企业24Q4冲刺任务目标,使得25Q1有一定压力。海天、中炬Q1预计个位数平稳增长,榨菜高基数下收入有望微增,库存保持良性,恒顺低基数下表观增速有望改善。复调春节动销平稳,天味受去年底冲刺任务影响,Q1预计下滑,日辰、宝立B端业务受餐饮景气度影响较大,预计表现平稳。利润端看,大豆、白砂糖、包材等价格同比下降,预计利润延续改善。
啤酒:24H2板块需求承压,企业普遍采取去库存策略
25年行业有望轻装上阵,需求端春节旺季表现不错,但娱乐渠道仍未看到恢复。企业销量普遍增长,华润1-2月销量在高基数下实现单位数增长,3月有所放缓;青岛、重啤不同程度增长,珠江增速较快。成本端大麦价格持续回落,企业成本红利延续,期待需求改善带动的盈利端弹性。
休闲食品:板块表现稳健,关注单品红利和新渠道放量受益品种
洽洽春节备货期缩短与需求偏弱,动销表现承压,甘源高基数下增速有所回落,预计一季度收入低个位数增长,劲仔一季度增速放缓,成本端略有压力。卤味加大门店活动叠加新品类上新,单店逐步企稳,受关店影响Q1收入预计略有下降,后续季度有望恢复正增长。短保类桃李受大环境较弱影响,动销压力较大,产能扩张折旧上升,利润略承压。
速冻食品:需求反馈疲软,渠道备货积极性一般
节后B端餐饮整体表现较为平淡,C端部分渠道(如线上O2O)表现较好,传统商超需求偏弱。安井主业以稳为主,Q1预计同比略有个位数下降,立高会员商超与餐饮渠道表现较好,饼店渠道增长承压。千味大B端预计持平,小B端需求偏弱,Q1预计同比持平。成本端来看,面粉、糖等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棕榈油价格略有上升,受收入下降规模效益减少影响,利润增速略慢于收入。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成本大幅上涨等。
【2025-04-10】
中炬高新成立电商公司 含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业务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4月10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广东厨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马凯杰,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销售;农副产品销售;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炬高新旗下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