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390 中国中铁 更新日期:2025-05-26◇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工程建造、设计咨询、装备制造、特色地产、资产经营、资源利用、金融物贸
以及新兴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基础设施建设 |21679600.0| --| -| 86.97|
| | 0| | | |
|其他 |1490000.00| --| -| 5.98|
|房地产开发 | 667100.00| --| -| 2.68|
|装备制造 | 624600.00| --| -| 2.51|
|设计咨询 | 467000.00| --| -| 1.87|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基础设施建设 |99285348.3|8556809.10| 8.62| 45.94|
| | 0| | | |
|市政 |52042900.2|4842150.60| 9.30| 24.08|
| | 0| | | |
|铁路 |30042579.9|1712782.40| 5.70| 13.90|
| | 0| | | |
|公路 |17199868.2|2001876.10| 11.64| 7.96|
| | 0| | | |
|其他 |7694607.30|1312882.70| 17.06| 3.56|
|房地产开发 |4828014.90| 697111.60| 14.44| 2.23|
|装备制造 |2481337.40| 506604.00| 20.42| 1.15|
|设计咨询 |1741835.10| 507246.00| 29.12| 0.81|
|资源利用 | 815661.30| 432545.70| 53.03| 0.38|
├────────────┼─────┼─────┼───┼──────┤
|境内 |109166748.|11048835.6| 10.12| 94.08|
| | 80| 0| | |
|境外 |6864394.20| 531817.80| 7.75| 5.92|
└────────────┴─────┴─────┴───┴──────┘
【2024年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基础设施建设 |71319200.0| --| -| 86.34|
| | 0| | | |
|其他 |5249500.00| --| -| 6.35|
|房地产开发 |2190700.00| --| -| 2.65|
|装备制造 |1983900.00| --| -| 2.40|
|设计咨询 |1285000.00| --| -| 1.56|
|资源利用 | 576000.00| --| -| 0.7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基础设施建设 |47304771.0|3736199.50| 7.90| 86.23|
| | 0| | | |
|其他 |3600530.00| 527885.80| 14.66| 6.56|
|房地产开发 |1448086.60| 182075.40| 12.57| 2.64|
|装备制造 |1202364.40| 220506.40| 18.34| 2.19|
|设计咨询 | 896477.40| 235252.90| 26.24| 1.63|
|资源利用 | 404762.40| 215921.40| 53.35| 0.74|
├────────────┼─────┼─────┼───┼──────┤
|境内 |51039869.2|4651928.40| 9.11| 93.73|
| | 0| | | |
|境外 |3412360.20| 249991.60| 7.33| 6.27|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建筑业呈现高位降速、结构调整、理性发展、分化加剧特征,基础设施建设
需求总体平稳,但细分领域出现分化且不均衡,传统建筑领域增量空间收窄,地方
化债、企业回款等压力依然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
任务、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公司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资委工作要求,聚力“效益
提升、价值创造”,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应对建筑
业周期调整,在“第二曲线”业务、海外业务等板块和地域成效显著,稳住了企业
发展“基本盘”,体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也拓宽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27,151.8亿元,同比下降12.4%;营业总收入11,603.11亿元
,同比下降8.17%;净利润307.58亿元,同比下降18.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278.87亿元,同比下降16.71%;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722.9亿元
。公司连续19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5位,《财富》中
国上市公司500强第9位;连续16年获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考核A级(优秀)
,其中连续11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A类评价结果。
倾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彰显“大国重器”使命担当。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
商之一,中国中铁始终把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积极投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首要
任务。倾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促进区域发展深化企地合作,立足主责主业、
发挥优势所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深中通道、黄茅
海跨海通道、沪苏湖高铁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开
展“聚焦2024世界隧道大会,打造中国隧道靓丽名片”和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开站
相关活动,展示“中国建造”全球影响力。践行社会责任展现担当。积极助力乡村
振兴,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持续贡献中铁力量;闻汛
而动、向险而行,奋战湖南华容县洞庭湖决堤、陕西柞水高速公路桥梁垮塌、西藏
定日县地震等救援抢险一线,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务院领导,国资
委、应急管理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不断激发经营活力,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公司深入宣贯“全员创效、全要素
创效、全过程创效”理念,积极推进财商法采“四融合”试点,大商务管理成效显
著,经营质效稳步提升。传统市场优势稳固。报告期内,公司在铁路、公路、城轨
、市政、房建等领域完成新签合同额1.87万亿元,铁路、城轨领域市场份额保持行
业领先,顺利落地盐宜、通苏嘉甬铁路,黄山旅游T1线特许经营等重点项目。川青
铁路、西成铁路、常泰长江大桥、深中通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在“
两重”建设、“四网融合”“三大工程”等领域捷报频传。“第二曲线”加力扩围
。报告期内,公司“第二曲线”业务新签合同额4,257亿元,同比增长11%,加快进
军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市场,做熟做透细分领域,多元发展催生新动能
,中铁文保、中铁高速、中铁水务等品牌为公司发展赋能添彩,注入新发展潜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工作实现突破。2024年是“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提
出十周年,公司坚定不移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深入践行“三个转变”。强
化战新产业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引领智能创造、智慧运维发展,做强高端装备、
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产业”的2+4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努力在建设现
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加快
创新创效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应用场景牵引技术
突破,全方位推动智能建造引领行业发展,35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进展顺利,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成功获批,北斗时空赋能数
字化施工融合示范应用任务有序推进,盾构隧道智能建造顺利迈入2.0时代,TBM/
盾构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排名建筑央企第一。
深耕海外提质增速,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公司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
一路”,完善高端对接机制,优化国别市场区域,企业品牌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海外经营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公司国际业务管理体系持续完善,海外“一体两
翼N驱”格局有效运转,海外优先发展和优质发展“两优战略”成效显著,国别深
耕与拓展能力有效提升。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2,209亿元,占公司新
签合同额8%,同比增长10.6%。打造靓丽中国名片。公司海外业务坚持“建设精品
工程、助力社会发展”理念,在积极践行“走出去”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
勇担使命,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得到项目所在地业主、社
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报告期内,匈塞铁路、秘鲁钱凯隧道、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
连接线、格鲁吉亚KK公路隧道、尼泊尔引水隧道等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在国际舞台
彰显中铁力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工程建造
1.国内方面
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得益于
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精准发力,“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的落地显效,
社会预期显著改善,有效投资持续释放效能,有力助推了经济回升向好。中国建筑
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
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6,501.1亿元,同
比增长3.85%;完成竣工产值135,238.8亿元,同比降低1.65%;新签合同额337,500
.5亿元,同比下降5.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83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0.62%;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37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2.63%;实现利润7,513亿元,按可比
口径计算,同比下降9.8%。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06亿元,同比增长1
1.3%,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较好地发挥了铁路投资对全社会
投资的有效带动作用。此外,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全
国累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5条。2025年我国拟发行超
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
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以上举措将为基建企业带来实质利好。
2.国际方面
2024年,全球经济呈现分化复苏特征,在多重挑战交织中延续温和增长态势。我国
对外投资合作实现平稳发展,对外承包企业国际业务规模实现一定增长。2024年,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稳步提升,完成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完成营业额1,659.7亿美元,同比增长3.1%,创历史新高。我国企业积极服务共建
“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36.9亿美元,同比增
长5.4%;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324.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87.6亿美元,分
别占总额的87%和83.6%,通过持续深化同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
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根据世界银行估算,全球有大量人口面临住房、道路、供
电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对高质量、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基础设施有强
烈需求,发达国家更新改造以及特殊区域重建仍有较大需求。
(二)设计咨询
设计咨询作为技术、智力密集型的生产型服务业,位于建筑、交通、电力、水利等
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前端,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项目决策与实施提
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支撑
作用,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BIM(建筑信息模型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行业向智能化、绿
色化、综合化转型发展。展望“十五五”,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
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
源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数字
经济发展的基石,为设计咨询行业开辟了全新的业务领域。
(三)装备制造
2024年,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占比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
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重要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
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增
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4.6%,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2025年《政府工作
报告》指出,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强化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
程,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结构正在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优化升级,工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
(四)房地产开发
2024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受供求关系重大变化影响,总体仍处于调整期。为了推动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围绕“稳市尝去库存
”双目标,建立保障房与商品房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
质量”措施,重塑商品房建设格局;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
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实施“四个取消、四个
降低、两个增加”组合拳,全面优化限购政策、降低交易税费及公积金贷款利率。
在上述政策持续发力下,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累计同比降幅持续
缩校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同比
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76,040亿元,同比下降10.5%;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
7,3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4.1%;新建商品房
销售额96,750亿元,同比下降17.1%,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17.6%。2025年《政
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
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随着我
国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加速、城中村改造范围扩大,2025年房地产市
场数据有望实现边际改善,在政策持续推动下实现房地产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五)资产经营
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
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
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
长机制。在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阶段,加快“两重”建设,积极推进“三大工程
”,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村农业、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
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为基础设施投资带来新的行业机遇。
(六)资源利用
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美元信用重构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
促使大宗商品进入新一轮周期。在大宗商品市场中,有色金属板块表现尤为突出。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有色金属市场的需求呈现出持
续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型
储能技术的研发应用等,都离不开有色金属作为关键原材料的支撑。价格方面,LM
E铜价格年内上下最大波幅接近3,000美元,年均价9,144美元/吨,同比增长7.8%;
钴价整体均值较前几年有明显下降,处于价格低位区间;钼精矿(45%-50%)年均
价3,595元/吨度,同比下降7.1%。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
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色金属是关键
性材料的生产基础和重要保障,有色金属需求仍有较强韧性。
(七)金融物贸
2024年,金融行业在政策引导与市场调整中实现“稳中有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
核心,兼顾风险防控与结构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一是货币政策
转向适度宽松,社会融资成本显著下降,结构优化加速。二是金融监管高压态势持
续,金融机构改革稳步展开,行业治理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三是金融与
财政政策组合拳协调发力,自2024年9月底密集部署和实施了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
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通过“财政赤字+债务置换”推动支持地方政府化
债,初步实现风险缓释与增长动能的再平衡。信托行业方面,2024年信托行业整体
监管态势持续趋严,《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正式执行,《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出台,对信托公司风险防范、业务转型和高
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财务公司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集团
财务公司规范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引导财务公司回归本源、专注
主业,通过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功能,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我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
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创历史新高。国内物资贸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各类物资的流通量不断增加,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物资的贸易量都有不同程
度的增长。当前,物贸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绿色供应链建设、产业链整合的
趋势,将向着多元化、复杂化和高度互联的方向不断发展,物贸行业呈现机遇和挑
战并存的态势。
(八)新兴业务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2024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重点投向
流域防洪工程、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和数字孪生等
四大领域,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国实施水利项目4.7万个,同比增长23.68%。
清洁能源方面,国家坚定不移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
碳发展,全力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国可再
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
未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低碳高效、数智结合、系统完备、安全可靠的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赋能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将以更大力度加快发
展战新产业,推动更多国有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和具备基础的战新产业,以科技创新
赋能战新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
作用。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新签合同及未完合同情况
2024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27,151.8亿元,同比下降12.4%。其中境内业务实现
新签合同额24,942.8亿元,同比下降14.0%;境外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2,209.0亿元
,同比增长10.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完合同额68,860.5亿元,较2023年末增
长17.2%。
(二)公司主营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1.工程建造业务
工程建造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是巩固公司建筑行业领先地位、增强品牌实力的根基
,是提高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支柱,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
点领域。公司工程建造业务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领
域,经营区域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
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多类施工总承包特级资
质。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获得订单,按照合同约定以工程总承包
、施工总承包等方式完成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等任务,并对承包工
程的质量、安全、工期负责。
公司始终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
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各类资质及许可4,052项,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84
项,施工总承包一级416项,设计综合资质4项、勘察综合资质7项、监理综合资质2
项,长输管道GA1安装许可2项,GA1设计许可1项。84项总承包特级中,铁路工程施
工总承包特级18项,占全国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数量的50%以上;公路工程施
工总承包特级34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21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9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今年新增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1项,填补了公司在水电市场领域高等级稀缺资质的空白。公司拥有“高速铁路建
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桥梁智
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10个博士后工
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数字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
研究中心),52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实验室),是中国铁路、桥梁、隧道、轨道交
通建造方面最先进技术水平的代表。公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的基础设施建
设力量之一,是“一带一路”代表性项目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孟
加拉帕德玛大桥等项目的主要承包商。
报告期内,公司工程建造业务新签合同额18,710.1亿元,同比下降16.9%。分业务
领域来看:铁路业务方面,完成新签合同额3,194.2亿元,同比增长0.3%;公路业
务方面,完成新签合同额1,673.6亿元,同比下降24.3%;市政业务方面,完成新签
合同额1,936.3亿元,同比下降25.9%;城轨业务方面,完成新签合同额727.0亿元
,同比下降55.8%;房建业务方面,完成新签合同额9,211.6亿元,同比下降19.7%
;其他业务方面,完成新签合同额1,967.4亿元,同比增长42.8%。
2.设计咨询业务
设计咨询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是引领公司技术与产业升级、带动其他业务发展的重
要引擎,是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依托,是促进产业协同、提高全产业链创效
能力的关键支撑。公司设计咨询业务涵盖研究、规划、咨询、造价、勘察设计、监
理、工程总承包以及产品产业化等基本建设全过程服务,主要涉及铁路、城市轨道
交通、公路、市政、房建、水运、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等行业,同时积极向山地齿
轨、悬挂式空轨、中低速和高速磁涪新基建、智慧交通、民用机尝港口码头、电力
、节能环保等新行业新领域拓展。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获取设计
咨询订单,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咨询及相关服务等任务。同时,公司
不断探索创新设计咨询业务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在城市基础交通设施规划方面的优
势,发挥市场牵引作用和空间拓展作用,全面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促进全
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中国设计咨询服务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
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协助制订建设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等方面的铁路行业标准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公司深度参与高原铁路、大跨桥、复杂隧道等项目的规划、设计与
建造工作,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精湛技术成功打造多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桥梁,
突破了一系列“高大难新”隧道关键技术,攻克诸多世界性难题,搭建起纵横交错
的交通脉络,极大地推动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公司累计获得鲁班奖246项、国优
工程奖546项(含金质奖4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00项,国家级优秀工程
勘察设计奖154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10项、国际工程咨询(FIDIC)和工
程设计大奖35项。在2024年ENR全球150家最大设计企业和225家最大国际设计企业
排名中,公司分别位列第28和139位。报告期内,公司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258
.2亿元,同比下降7.0%。
3.装备制造业务
装备制造是公司核心板块,是践行“三个转变”、推动品牌高端化的重要载体,是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补链强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公司装
备制造业务主要服务于境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涵盖道岔、隧道施工设备、桥梁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机械、装配式建筑品部件以及轨道交通电气化器材等,基本
经营模式主要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获取订单,根据合同按期、保质保量提供相
关产品及服务。公司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等交通基建相关的高
端装备制造领域处于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生产制造、
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优势突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盾构机/TBM研发制造商,是全球领
先的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商、国内领先的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全球领先的
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装备制造商。作为工程建造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公司研发
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隧道机械化专用设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桥梁等产品市
场需求充盈稳定。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铁工业(股票代码600528.SH)是我国铁
路基建装备领域产品最全A股主板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
业,盾构机/TBM产品远销包括新加坡、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受到当地社会和建筑市场的好评;高铁电气(股票代码688285.SH)是国内电气
化接触网零部件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重要的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供应商。中
铁装配(股票代码300374.SZ)是国内房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行业中产品结构丰
富并具备装配式建筑集成服务能力的供应商,可提供装配式建筑全套解决方案。
作为工程建造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公司持续提升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在新型轨
道交通产业和新型科技环保产业方面实现新突破;隧道掘进机海外市场占有率位列
全球第二,中大直径盾构机在欧洲高端市场获得客户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装
备制造业务新签合同额571.0亿元,同比下降17%。
4.特色地产业务
特色地产是中国中铁的重点发展板块,是中国中铁品牌多元化的重要载体,是进军
城市建设市场向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转变、依托主业优势向“地产+基建”“地产+
产业”转变的重要平台,是优化业务布局、拓展市场领域的重要支撑。公司房地产
开发业务具备投资融资、设计研发、施工建造、商业运营、物业服务等房地产全产
业链整合联动能力和丰富的开发运营经验,能够为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提供一揽子方
案和服务。公司业务涉及房地产一级土地整理、二级开发、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
房、城市更新、地铁上盖物业、棚改旧改、文旅康养、产业地产、乡村振兴建设等
多个领域。“十四五”以来,公司主动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国家
政策引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家
发展战略推进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调结构、转模式、扬特色、精管理、防风
险、强品牌,积极打造特色地产,着力由传统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向集多业态、多产
业、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转变,专注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运
营商,致力打造具有中国中铁特色的房地产品牌和房地产开发业务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公司房地产业务聚焦现金流安全,坚持以销定产、以收定支,科学把控投
资开发节奏,房地产开发业务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实
现销售金额434.3亿元,同比下降37.6%。实现销售面积245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24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35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41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公
司待开发土地储备面积1,217万平方米。
5.资产经营业务
资产经营是中国中铁的重点发展板块,是中国中铁优化产业布局、做强全产业链品
牌的重要载体,是强化经营性资产管理、保障投资收益、增强资金循环能力的关键
环节。公司资产经营业务是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获得项目并取得特许经营权,
在特许经营期内提供国内一流的资产经营服务,服务范围主要是为基础设施投资项
目提供运营维护管理及资产经营,涵盖自主经营、联合经营和委托经营三类模式,
公司在高速公路和水务环保领域已建成“中铁高速”“中铁水务”品牌;在地下管
廊、轨道交通等领域建立了科学健全的运营管理体系。目前,公司投资建设的基础
设施项目涉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地下管廊、水务环保、市政道路、海绵城市、
产业园区等10个类型,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运营期在10至40年之间。截至
报告期末,公司主导实施并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约280公里,主要有西安地铁9号
线、成都地铁9号线、重庆地铁4号线等;主导实施并已运营的高速公路约2,500公
里,主要有宜彝高速、汕揭高速、新伊高速等22条;主导实施并已运营的城市综合
管廊约200公里,主要有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唐山市地下综合管廊、平潭综合实
验区地下综合管廊;主导实施并已运营的水务项目日处理水量145万吨,主要有马
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兰州市盐场污水处理厂及扩建工程特
许经营项目等。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经营业务新签合同额1,762.3亿元,与上年基
本持平。
6.资源利用业务
公司资源利用业务以矿山实体经营开发为主,目前在境内外全资、控股或参股投资
建成5座现代化矿山,分别为黑龙江鹿鸣钼矿,刚果(金)绿纱铜钴矿、MKM铜钴矿
、华刚SICOMINES铜钴矿以及蒙古乌兰铅锌矿,均生产运营状况良好。公司生产和
销售的主要矿产品包括铜、钴、钼、铅、锌等品种的精矿、阴极铜和氢氧化钴。目
前,公司铜、钴、钼保有储量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矿山自产铜、钼产能已
居国内同行业前列。近年来,公司以矿山实体经营开发为基础,持续拓展矿业服务
业务,包括矿石采剥、矿用机械设备销售等,并进一步获取了建筑用砂石骨料资源
项目。
2024年,公司矿产资源的开发、销售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中,生产铜金属288,25
2吨;钴金属5,629吨;钼金属14,945吨;铅金属9,415吨;锌金属25,048吨;银金
属36吨。
7.金融物贸业务
公司开展金融业务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要求,坚持产融结合整体方
针,坚持以服务内部金融需求为基储以促进建筑主业发展为中心、以创造价值为导
向,坚持金融资源配置效益优先原则,促使金融资源流向高效资产,牢牢守住不发
生金融风险的底线。公司目前已持有信托、财务公司、公募基金等金融牌照,获批
开展的资产管理、私募基金、保险经纪、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均属于国资
委允许审慎规范开展的金融业务。公司构建了以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财务
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资本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类
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各公司积极探索产融结合新方式,服务内部金融需求。
公司物贸业务是由公司所属各级物贸企业依托全公司生产经营主业所形成的需求优
势、产品优势以及集中采购供应所形成的资源渠道优势而开展的贸易业务,以公司
内部贸易为主,适度开展对外经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铁资源负责资源利用业务矿
产品销售;全资子公司中铁物贸建立了面向全国的经营服务网络,与国内大型钢材
、水泥、石油化工、四电器材、建筑装饰材料等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开展公司层面的主要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并向国内其他建筑企业供应物资,公司资
源获取能力、供应保障能力、采购议价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报告期内,公司金融物
贸业务新签合同额886.5亿元,同比下降1.5%。
8.新兴业务
公司新兴业务包含“第二曲线”新兴业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含未来产业),是中
国中铁的重点培育板块。新兴业务是承接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
成新质生产力和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筑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
领域。“第二曲线”业务方面,公司紧紧围绕“3060”双碳目标、“两重”建设等
国家战略,聚焦重点区域和新兴领域,以市场为导向调节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引
领商业模式,集中力量在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持续发力。战新产
业方面,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工业母机及未来空间四大领域,加大在高
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力度;强化新材料及战新相关服务
业等领域的产业布局;延伸主业优势,做专做大新能源等战新产业的建筑工程及相
关工程服务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多项高标准农田项目、贵州省铜仁市花滩子
水库工程项目、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等多项重大工程,
其中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为近年单体最大的“三北”工
程和生态治理类项目。2024年新兴业务经营成果实现了量质双升,完成新签合同额
4,257.4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水利水电业务新签合同额1,042.4亿元,同比
增长50%;清洁能源业务新签合同额1,200.3亿元,同比增长22.6%;生态环保业务
新签合同额616.7亿元,同比下降36.6%。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硬核建筑央企,中国中铁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为对企业
内外部超大规模资源的专业化整合能力、对建筑业全产业链服务的系统性集成能力
、对企业累积性竞争优势的结构性塑造能力,形成了以“五型中铁”为核心的世界
一流企业竞争力。
(一)铁肩担当型大国重器
“三个转变”的先行者。公司是“三个转变”重要论断的起源地和积极践行者,率
先推动企业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转变。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集中
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原创理论、原创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传承和弘扬质量立企精神、工匠精神,企业产品成为行业
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坚持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协同推进,构建了以“中国品牌日”
为主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品牌传播推广体系,公司品牌运营管理向更加规范化、专
业化迈进。2024年,建成的“深中通道”“南极秦岭站”“麦积山石窟”超级工程
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国家主席习近平2025年新年贺词提及;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
35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道岔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
铁装备盾构创新研发团队和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创新团队
被党中央、国务院评选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研发的“钢桥疲劳性能提升建
造关键技术与成套先进装备”“大型盾构机/TBM控制系统核心部件开发”等科技成
果荣获各类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含社会力量科技奖)240项,中铁工业所属中铁宝
桥南京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国家和社
会的广泛认可,充分彰显了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中国中铁位列《2024年全球
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第112位。中铁一局、四局、大桥局、隧道局、电气化局入寻
中国建造”品牌企业。“中铁装备”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企业品牌
。
国家战略的主力军。作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国家公路网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的排头兵、桥梁建造和隧道建设的国家队,公司围绕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等国
家战略建设要求,主动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成员企业和优质资源向国家战略领域、区域倾斜配置,
充分发挥企业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先后
参与建设的铁路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
铁路的90%,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约占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八分之一,建设了中
国五分之三的城市轨道工程,建设了1万多座总长度达1.7万多公里跨江跨海大桥,
建设了1.6万多公里穿山越洋长大隧道,创造了“国之大者”的光辉业绩。
(二)基建领军型开路先锋
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公司始终坚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完善创新生态,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形成了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
高新技术产业化于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公司积极建设国资委“基础设施绿色低碳
原创技术策源地”,拥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隧道掘进机及
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实
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10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数字轨道
交通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2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实验室
),2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140个省部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荣获国家科
技进步和发明奖132项,拥有专利44,967项。
中国建造的领跑者。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建筑产业集
团,在全球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领域拥有领军优势。在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
道交通等细分市场产品持续保持行业领先,高速铁路、特大桥、深水桥、长大隧道
、铁路电气化、桥梁钢结构、盾构、TBM等专业领域产品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公司
累计获得鲁班奖246项、国优工程奖546项(含金质奖4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
大奖200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54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10项
、国际工程咨询(FIDIC)和工程设计大奖35项。
(三)绿色发展型产业链长
产业生态的主导者。公司秉承“产业共生、生态共赢”理念,完成了建筑业及相关
多元产业链的全面布局,业务范围涵盖几乎所有基本建设领域,在设计咨询、工程
建造、装备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延
伸产业链条,扩展增值服务,推动特色地产、资产经营、资源利用、金融物贸及其
他新兴业务协同发展;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实现由工程建设承包商向全产业
链综合服务商转变,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一体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产
业链产品供给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绿色转型的新标杆。公司坚持推进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绿色理念融入
中国中铁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节能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节能管理、能源资源
利用为中心,布局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产业,突破新能源行业壁垒,抢
滩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碳汇交易等政策前沿领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
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绿色建造水平。公司申报的“盾构渣土高效化处理
技术”纳入国家发改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10项工程获中建协绿
色建造施工技术竞赛一等奖,11项工程获中施企协绿色建造施工水平三星评价,3
项工程获中施企协设计水平评价一等成果。
(四)品牌影响型跨国公司
全球建造的新典范。公司始终坚持推动企业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以客户为
中心,面向市场和需求,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尝两
种资源,以世界一流的建造能力,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中国路、中国桥、
中国隧、中国城等高品质的工程典范。在全球市场久负盛名,先后在亚洲、非洲、
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向世界贡献和
彰显了中铁智慧和中铁力量。2024年亚吉铁路运维项目举行交钥匙仪式,正式交由
埃塞方运营维护;秘鲁钱凯隧道提前贯通,助力钱凯港开港试运营,圆满保障国家
重大外交活动;匈塞铁路筹备联调联试,全面步入开通倒计时;孟加拉帕德玛大桥
铁路连接线全线通车,为中国中铁“一带一路”成绩单上再添靓丽一笔。
国家形象的新名片。公司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
目布局,深入推进区域化、属地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
标准、管理、产品等领域的突出优势,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化标准组织,推动中国理
念、中国标准国际化,提升企业全球服务力、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公司
在全球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源配置主导地位不断提升,技术引领力、行业影响力
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更加凸显。公司已连续19年进入世界企
业500强,位列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35位、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
包商”第2位。
(五)社会尊重型现代企业
价值创造的实干家。公司始终注重股东收益、客户利益,追求有质量的规模增长、
有现金流的效益。公司围绕“效益提升、价值创造”,全面推行“大商务”管理,
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核心竞争能力,充分激发全员价值创造活力,通过体系高效运转
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从数量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效率型转变,从注重短期绩
效向注重长期价值转变,从单一价值视角向整体价值理念转变,从生产经营为中心
向以价值创造为中心转变,通过高品质、高价值感的回馈不断赢得客户信赖。
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公司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流,在实现企业使命、愿景的过程
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员工主体地位,搭建企业与员工
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构建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努力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
感和安全感。坚持做美丽中国的践行者、守护者,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行动者
,主动提升企业公信力和管治责任,推动社会志愿帮扶救助,积极融入国家应急救
援体系,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将坚持稳中
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
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
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跨周期调
节”的主力军,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规划发展机遇看,随着《关于全面推
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
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
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关于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
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关于做好平安百年品质
工程创建示范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
策文件的相继发布,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
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两重”建设、“三大工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新能源
、生态环保、高标准农田、国家骨干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持续推进,为
基建行业未来稳健向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从资金支持力度看,国家将全方位扩大
国内需求置于首位,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赤
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等方式,加大财
政支出强度;2025年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
亿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资金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从行业创新升级看,“十四五”时期,传统基础设施投
资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原铁路、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引江补汉等重大工程有序推
进;“新基建”持续发力,人工智能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
慧能源等发展空间广阔;国家明确提出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
统产业,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预计建筑业发展将逐步由投资、劳动等要素驱
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将进一步
推动建筑业走向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中国中铁聚焦历史使命和主责主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推动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八个必须”为战略导向,推进实施“123456”发展策
略,坚持实现由债务驱动发展向积累和创新驱动发展转化,从传统生产经营向资产
经营和资本运营转化的“两个转化”增长方式,致力成为铁肩担当型大国重器、基
建领军型开路先锋、绿色发展型产业链长、品牌影响型跨国公司、社会尊重型现代
企业的新时代“五型中铁”,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
能力,将中国中铁初步建成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型建筑产业集团。
“十四五”期间,中国中铁着力提升在全球、国内、行业的首位度,着力提升各业
务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协同度,做强设计咨询、工程建造、装
备制造三大核心业务,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做优特色地产、资产经营两大重点业务
,打造国内一流品牌;做专资源利用、金融物贸两大支持业务,建设行业一流平台
;做大相关新兴业务,塑造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中铁转
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矗
“十四五”期间,中国中铁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实施战略引
领、改革深化、大商务管理、科技创新、管理提升、人才强企、海外双优、风险防
控、数字中铁、文化品牌、党建引领等“十一大工程”重点举措,力争实现经营规
模、效益效率、创新驱动、人才发展、国际化经营、绿色发展、安全质量等方面发
展目标,实现中国中铁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签合同额为27,15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28,500亿元的95.3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603.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340亿元的94.03%;营业
成本(含利息支出)10,445.05亿元,占年度预计成本11,174亿元的93.48%;四项
费用639.14亿元,占年度预计四项费用629亿元的101.6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123456
”工作策略,锚定“效益提升、价值创造”主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强党建、正
风气、严管理”总要求,聚焦“增现金、降负债、控风险”目标任务,抓改革、谋
创新、优结构、保稳定,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
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
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努力走在前、作示范,全面加快“高质量中铁”建设,全
力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更好服
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1,320亿元,营业成本(含利息支出)约10,211
亿元,四项费用约625亿元,预计新签合同额约28,000亿元。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
和计划执行情况适时调整经营计划。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投资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基础设施投资风
险和现金流风险。
1.房地产投资风险: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利率、市场供
求形势、市场竞争、相关政策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目标并
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国际化经营风险:受国际政治形势、外交政策变化、政府行政政策干预和经济、
社会、环境或技术标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使海外生产
经营不能正常进行,导致公司面临经济损失、品牌受损的可能性。
3.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在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受外部政策、市场环境、融资
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目标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现金流风险:受现金流出增加,现金流入相对放缓,资金压力大,出现融资规模
攀升、甚至无法及时付款、支付投资或及时偿还公司债务的风险,导致公司面临经
济损失或者信誉损失的可能性。
为防范各类风险发生,公司建立和运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重大风险
进行评估、监测和预警,把各类风险对接各项业务流程,据此分解辨识业务流程关
键控制点,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建立流程管控清单,落实各类风险和关键控制点的
责任,与日常管控工作紧密结合,控制风险发生因素和要件。严格前期可研、策划
、审核、审计、审批和决策等重要管控环节,加强过程控制和后评估工作,做好应
对风险发生的策略和应急预案,保证公司各类风险整体可控。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陕西旬凤韩黄高速公路有限公| -| -| -|
|司 | | | |
|昆明昆倘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 -| -| -|
|限公司 | | | |
|招商中铁控股有限公司 | -| -| -|
|成都中铁空港新城建设有限公| -| -| -|
|司 | | | |
|成都中铁惠川城市轨道交通有| -| -| -|
|限公司 | | | |
|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公路发展有| -| -| -|
|限公司 | | | |
|四川天府机场高速公路有限公| -| -| -|
|司 | | | |
|嘉兴铁交投资合伙企业(有限 | -| -| -|
|合伙) | | | |
|唐山云之苑综合管理服务有限| -| -| -|
|公司 | | | |
|呼和浩特市地铁一号线建设管| -| -| -|
|理有限公司 | | | |
|吉林中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 -| -|
|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 395652.80| 6942395.00|
|北京亿诚永和投资管理中心( | -| -| -|
|有限合伙) | | | |
|内蒙古甘其毛都至乌拉山高速| -| -| -|
|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 | |
|云南玉楚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 -| -| -|
|限公司 | | | |
|临汾铁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 -|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222155.20| 173295.70| 6395636.70|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400000.00| 64949.20| 8279099.80|
|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 14705.90| 8911.70| 384028.70|
|司 | | | |
|中铁重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 -| -|
|中铁(辽宁)本桓高速公路有限| -| -| -|
|公司 | | | |
|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 542712.70| 345078.90| 4202067.30|
|中铁资本有限公司 | 376041.00| 71582.70| 3435264.60|
|中铁资本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431337.00| 0.00| 0.00|
|中铁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 900000.00| 78111.50| 15030479.80|
|中铁西昌西昭高速公路有限公| -| -| -|
|司 | | | |
|中铁致远投资(天津)合伙企业| -| -| -|
|(有限合伙) | | | |
|中铁致诚投资(天津)合伙企业| -| -| -|
|(有限合伙) | | | |
|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 1314671.40| -145196.80| 16161374.40|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 60000.00| 12872.50| 315891.30|
|公司 | | | |
|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80000.00| 425.80| 252065.70|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440928.00| 187146.90| 6283157.90|
|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 | 300000.00| 27386.60| 2761290.10|
|中铁濮新(鹿邑)高速公路有限| -| -| -|
|公司 | | | |
|中铁濮新(菏泽)高速公路有限| -| -| -|
|公司 | | | |
|中铁濮新(商丘)高速公路有限| -| -| -|
|责任公司 | | | |
|中铁濮新(周口)高速公路有限| -| -| -|
|公司 | | | |
|中铁滨海(天津)轨道交通投资| -| -| -|
|发展有限公司 | | | |
|中铁海南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 -| -|
|中铁(泰安)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 -|
|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 30000.00| 6259.10| 298225.30|
|限公司 | | | |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 90296.00| 18124.30| 1446178.70|
|司 | | | |
|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500000.00| 136531.40| 12605861.00|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1039143.00| 92852.90| 14864523.10|
|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00000.00| 4981.50| 1145249.80|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230000.00| 40604.50| 3857294.60|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 73081.80| 28674.20| 668854.90|
|司 | | | |
|中铁(宜宾)宜彝高速公路有限| -| -| -|
|公司 | | | |
|中铁(宜宾)宜威高速公路有限| -| -| -|
|公司 | | | |
|中铁(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建设| -| -| -|
|有限公司 | | | |
|中铁大连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 -| -|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427845.30| 79500.80| 6046104.60|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 14833.70| 27196.00| 415341.60|
|公司 | | | |
|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 500000.00| 232055.60| 13118099.50|
|司 | | | |
|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250000.00| 3668.50| 777892.70|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827269.90| 279951.90| 16926277.00|
|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500000.00| 133851.60| 4464362.60|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 21708.40| 2532.70| 123986.90|
|司 | | |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380000.00| 86291.80| 7813616.60|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320000.00| 18955.80| 4515393.20|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220000.00| 20906.80| 4803488.90|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590605.60| 58570.40| 6239082.10|
|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500000.00| 26429.20| 1961996.30|
|中铁人才交流咨询有限责任公| 50.00| 114.90| 899.60|
|司 | | | |
|中铁京雄(北京)高速公路发展| -| -| -|
|有限公司 | | | |
|中铁京西(北京)高速公路发展| -| 1089.40| 2077537.90|
|有限公司 | | | |
|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804992.00| 23424.20| 8574349.70|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761515.20| 54408.10| 8633845.40|
|中铁云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0| 1419.10| 51060.10|
|中铁云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3869252.80| 17589.60| 16616315.7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 124613.80| 28959.90| 1655781.10|
|司 | | |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769292.00| 32815.10| 10881171.40|
|中铁二局建设有限公司 | 826382.30| -56237.20| 2291023.00|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250000.00| 14291.90| 3366620.30|
|中铁乐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 -| -|
|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500000.00| 69586.30| 10281432.70|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230000.00| 43498.70| 6110492.80|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521399.10| 140194.80| 8824697.80|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261181.00| 110102.70| 7825432.50|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636601.10| 203013.50| 12537149.6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 -| -|
|中国铁路工程(马来西亚)有限| 10000.00| -6549.30| 133438.00|
|公司 | | | |
|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 500000.00| 36069.90| 5190488.10|
|司 | | | |
|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300000.00| 4760.10| 311942.80|
|中国中铁匈牙利有限责任公司| 300.00| 530.80| 8399.30|
|马鞍山市楚江城际轨道交通有| -| -| -|
|限公司 | | | |
|铁工(香港)财资管理有限公司| 1.00| 6907.70| 1532412.50|
|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 -| -| -|
|公司 | | | |
|贵阳轨道交通三号线建设运营| -| -| -|
|有限公司 | | | |
|贵州遵余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 -| -| -|
|司 | | | |
|西安中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 -| -| -|
|石家庄云际生态保护管理服务| -| -| -|
|有限公司 | | | |
|沈阳快速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 -|
|江门新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 -| -| -|
|昆明轨道交通四号线土建项目| -| -| -|
|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