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集团(600129)F10档案

太极集团(600129)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太极集团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0129 太极集团 更新日期:2025-04-22◇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4-|41850.65| 3215.34| 2620.82|   25.79|    0.06|    1.21|
|   18   |        |        |        |        |        |        |
├────┼────┼────┼────┼────┼────┼────┤
|2025-04-|41256.12| 2243.89| 2021.38|   26.94|    0.07|    0.05|
|   17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4-20】
行业追踪|中医药市场(4月14日-4月20日):综合200中药材价格指数环比略有下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中医药市场变动情况如下所示:产业链相关材料价格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综合200中药材价格指数-1.29-2.172025-4-162900.66--   本周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茎木类-0.86-2.492025-4-201695.29--中药材价格指数(总指数)-0.41-1.972025-4-201803.53--动物类-0.03-0.002025-4-203488.62--全草类0.00-0.192025-4-201456.86--矿物类0.000.122025-4-203781.30--
  中医药产业链
  中药产业链中,上游产业主要包括中药种植业,下游产业包括医药流通和居民健康等行业,主要是中药消费市场,有医院、药店、部分超市和商店。从中药成本构成中,占据首位的是销售费用,成本占比50%左右,其次为中药原材料,成本占比30%左右。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4-19】
太极集团:4月18日获融资买入3215.34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18日获融资买入3215.34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8.29%,当前融资余额4.1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56%,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832153439.0026208164.00418506463.002025-04-1722438939.0020213807.00412561188.002025-04-1633246479.0031746792.00410336056.002025-04-1524596466.0031142320.00408836369.002025-04-1423284962.0021571934.00415382223.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18日融券偿还1.21万股,融券卖出6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27万元,融券余额544.68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812672.00255552.005446848.002025-04-1715253.0010895.005870226.002025-04-164466.0062524.006011236.002025-04-1562636.008948.006080166.002025-04-144288.000.005775936.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24亿元,较昨日上升1.32%,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8太极集团5521897.00423953311.002025-04-17太极集团2084122.00418431414.002025-04-16太极集团1430757.00416347292.002025-04-15太极集团-6241624.00414916535.002025-04-14太极集团1625788.0042115815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8】
太极集团:解码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从战略纵深到生态重构的产业跃迁 
【出处】证券市场周刊

  全球资本看多中国,中医药在国内外需求旺盛,中医药行业正站在政策红利期和市场扩容期的潮头,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以太极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全产业链生态构建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率先开启现代化突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
  ≡谌蜃时局夭种幸揭┤赖恼铰曰銎冢幸涤戳恐势肷幕平鸱⒄怪芷凇J菹允荆谥幸┫咽谐”3?%-8%年增速。国际上,2024年中药出口额同比增长12.3%,中医药已纳入80余国家医疗体系。国药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核心产品精准匹配高频医疗场景,占据OTC市场领先地位。
  国药太极集团是一家集"工、商、科、贸"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医药研发等完整的产业链,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公司近期在"名医入渝暨国药太极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新的战略规划:聚焦中药大品种培育,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以营销创新驱动业绩增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战略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的“强链补链”工程及一系列措施高度契合。
  在市场需求扩容和政策加持的双重驱动下,太极集团凭借前瞻性的产业链布局,正在构筑起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锻造生态级护城河:全产业链战略纵深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
  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系统较量。
  太极集团战略纵深不仅体现在上游资源的精准把控,更贯穿于从田间到车间的价值链重塑,以21万亩现代化产业园种植基地为起点,通过订单种植模式,调度基地的原料供应。紫苏、半夏等10大品种产量全国领先,86个品种的全程溯源体系筑起质量护城河。这种“基地直供+动态调节”的供应体系既稳定了原料品质,更从源头化解了中药材价格波动对产业链的冲击。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太极集团的智造升级战略在2024年迎来关键突破。公司打造"四大智造中心"成为行业新标杆,“灯塔工厂”及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入选了全国质量标杆。在刚公布的2024 年中国非处方药榜单中,太极集团蝉联四大治疗领域榜首(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颗粒、鼻窦炎口服液、五子衍宗丸分别蝉联中成药·感冒暑湿类、中成药止咳化痰平喘类、中成药·耳鼻科类、中成药·补肾抗衰类的第1名),拳头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的背后,正是全产业链协同效应的集中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市场明星产品已突破单一传统形态,正形成创新大健康产品矩阵:以太极上草、贵细等为代表的高端精制饮片,以中药轻养生茶饮、藿香小可乐、藿香个护产品、急支润喉糖等为代表的大品种衍生品,以还少丹、补肾益寿胶囊、丹参口服液等为代表的补益类中成药。这些创新产品,通过数字化运营与现代消费场景的精准匹配提升市场渗透率。
  从掌控源头到智造升级,从单品称王到数字赋能,太极集团的实践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注脚,这是传统制造商向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深层蜕变。
  破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双螺旋革命
  在中医药现代化浪潮奔涌的当下,太极集团2024年持续2.8亿元研发投入构筑创新引擎,其2.28%的研发占比不仅位居行业前列,更催化出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的奇妙反应。当多数企业仍在数字化转型中摸索时,太极集团已建起国内领先的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创新技术平台,61个在研项目如星辰般点亮创新图谱——从17个一致评价项目到48项专利授权,从“中药创新研究院士工作站”到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这些硬核科技成果正重塑着中药产业的创新生态。
  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转化,2024年,太极集团沿着两条清晰的路径走向市场:一方面通过13个品种嵌入40项权威诊疗指南,将科学循证转化为临床话语权。另外一方面则借力“太极藿小香” IP联名、小红书内容种草等新潮完法,让藿香正气口服液在直播间与Z世代产生化学反应。这种“学术筑基+流量破圈”的双轨策略印证了传统品牌年轻化转型的成功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太极集团的国际化棋局也渐入佳境。全年获出口批件11个,涪陵制药厂获阿联酋卫生部续认证,太极上草首次出口荷兰、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五子衍宗丸首次出口印度尼西亚,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进入香港万宁连锁店。这些突破性进展推动大健康及国际业务同比增长39.43%,这背后是文化输出与商业逻辑的完美平衡。
  站在行业变革的潮头回望,太极集团的创新图谱已清晰浮现:以每年超2%的研发投入筑牢技术底座,借数字化营销打通代际鸿沟,凭文化穿透力叩开国际市场。这种“硬科技+软实力”的融合创新,不仅让百年桐君阁焕发新生,更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刻下鲜明坐标,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医药新生态正在成型。

【2025-04-18】
太极集团:4月17日获融资买入2243.89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17日获融资买入2243.8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5.75%,当前融资余额4.1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40%,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722438939.0020213807.00412561188.002025-04-1633246479.0031746792.00410336056.002025-04-1524596466.0031142320.00408836369.002025-04-1423284962.0021571934.00415382223.002025-04-1115597397.0028576315.00413669195.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17日融券偿还500股,融券卖出7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53万元,融券余额587.02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715253.0010895.005870226.002025-04-164466.0062524.006011236.002025-04-1562636.008948.006080166.002025-04-144288.000.005775936.002025-04-1193654.008712.005863176.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18亿元,较昨日上升0.50%,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7太极集团2084122.00418431414.002025-04-16太极集团1430757.00416347292.002025-04-15太极集团-6241624.00414916535.002025-04-14太极集团1625788.00421158159.002025-04-11太极集团-12872752.0041953237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7】
太极集团:4月16日获融资买入3324.65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16日获融资买入3324.65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6.92%,当前融资余额4.1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30%,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633246479.0031746792.00410336056.002025-04-1524596466.0031142320.00408836369.002025-04-1423284962.0021571934.00415382223.002025-04-1115597397.0028576315.00413669195.002025-04-1019910063.0019223402.00426648113.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16日融券偿还2800股,融券卖出2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466元,融券余额601.12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64466.0062524.006011236.002025-04-1562636.008948.006080166.002025-04-144288.000.005775936.002025-04-1193654.008712.005863176.002025-04-1088970.0010850.005757010.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16亿元,较昨日上升0.34%,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6太极集团1430757.00416347292.002025-04-15太极集团-6241624.00414916535.002025-04-14太极集团1625788.00421158159.002025-04-11太极集团-12872752.00419532371.002025-04-10太极集团893014.0043240512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6】
事关卷烟辅料供应商、知名珠宝品牌……近期多家A股公司披露涉税公告 
【出处】银柿财经

  从卷烟辅料供应商恒丰纸业(600356.SH)自查补缴2600余万税款,到太极集团(600129.SH)两家子公司被追缴1亿元税款,再到发票不合规引发的顺博合金(002996.SZ)补税……在A股市场,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收到“补税账单”。
  适逢财报季,这些“账单”不仅直接冲击企业当期利润,更引发了连锁反应——部分涉及的上市公司更正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
  卷烟辅料供应商自查后补缴2600余万元税款
  4月1日盘后,总部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省属国企恒丰纸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根据税务监管要求对涉税业务开展了自查,经自查,公司需补缴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合计2651.86万元。
  恒丰纸业进一步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已将上述税款及滞纳金缴纳完毕,主管税务部门未对该事项给予处罚。对于财务影响,恒丰纸业称,公司补缴上述税款及滞纳金将计入2024年当期损益,预计将影响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1.86万元。
  资料显示,恒丰纸业是由原牡丹江造纸厂以主要生产经营性资产出资,联合哈尔滨卷烟厂、延吉卷烟厂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现主要业务为特种纸、纸浆的生产和销售,是国家烟草总公司确定的卷烟辅料生产基地,2021年,恒丰纸业实控人由牡丹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变更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柿财经注意到,2023年10月,恒丰纸业曾取得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202323000611),有效期三年。根据规定,公司2023-2025年度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太极集团两家子公司补缴1亿元税款
  无独有偶,同为国企的太极集团,也于近日遭遇补税。
  3月26日,太极集团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药业)和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中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药材公司)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检查和企业自查情况,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约10,000万元。其中:西南药业需补缴税款约8,000万元;中药材公司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约2,000万元。
  太极集团称,上述补缴税款及滞纳金事项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不涉及前期财务数据追溯调整。西南药业和中药材公司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将计入2024年当期损益,预计将减少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0万元。
  太极集团是国内老牌中药国企,资产底蕴丰富,布局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医药研发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拥有中西药批件1240个,其中更有藿香正气、急支糖浆等家喻户晓的大单品。
  受补缴影响,太极集团更正了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再次测算,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65.2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约79,547.22万元,同比降幅约96.76%。
  发票问题扰动两家上市公司
  在涉税问题中,发票一直都是关键一环,近期,接连有两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与发票相关的涉税公告。
  4月初,同样来自重庆的顺博合金公告称,因供应商虚开发票,公司取得的发票不符合规定,应补缴已抵扣的增值税及相应的附加税合计99,344,617.33元。顺博合金进一步表示,本次事项不涉及行政处罚,上述补缴税款计入2024年度当期损益。
  同日,顺博合金还发布了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告显示,经自查,公司子公司存在相同供应商虚开发票,根据会计准则,因子公司补缴税款事项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约4800万元。上述补缴税款事项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合计约1.38亿元,计入2024年度当期损益。这也导致了公司2024年度预计的最高净利润由2亿元降至0.66亿元。
  顺博合金主营业务为再生铝合金的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再生铝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已在重庆合川、广东清远、湖北襄阳、安徽马鞍山设立了4大生产基地,共有产能105万吨,辐射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及华中区域等再生铝主要消费市场。
  顺博合金是受供应商不合格发票影响,知名珠宝上市公司莱绅通灵(603900.SH)则是主动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开具不合规的增值税发票。
  4月11日,莱绅通灵公告称,4月10日,公司收到税务机关下发的《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和《税务处理决定书》。根据《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因虚开发票且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缴企业所得税的行为,被处少缴税款0.5倍的罚款,计509,771.08元;因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且税款无法代扣代缴行为,被处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税款1.5倍的罚款,计5,148,640.83元;合计5,658,411.91元。根据《税务处理决定书》,对上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行为,公司另须缴纳滞纳金301,375.06元。
  莱绅通灵表示,具体来看,经公司自查及向税务机关了解,所涉及事项主要为: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公司通过与外部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人事代理合同方式,向部分员工发放了8,234,563.96元奖金(已计入公司当期期间费用),未能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432,427.22元。税务机关对公司处以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1.5倍的罚款5,148,640.83元。该事项共涉及员工15人,其中时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4人。
  此外,公司原控股股东、董事长、总裁沈东军2017年~2018年占用公司的资金(金额4,078,168.66元,通过外部第三方劳务公司为沈东军垫支费用的形式占用)于2020年-2021年退回,公司收到退回资金后于2020年后陆续补缴了相应的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对上述事项导致公司2017年-2018年度少缴纳企业所得税1,019,542.16元处以0.5倍的罚款509,771.08元,另须缴纳滞纳金301,375.06元。
  涉税事宜影响新国都利润表现
  “补税”对新国都(300130.SZ)的业绩也产生了影响。
  3月28日晚间,新国都发布了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17.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去年下降68.98%。对于归母净利润的下降,新国都称,主要系全资子公司嘉联支付以往年度涉税事宜调整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502.47万元,以及全资子公司长沙法度商誉减值12,217.51万元所致。
  资料显示,新国都业务主要涵盖支付服务、电子支付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其子公司嘉联支付有限公司,是拥有全国性银行卡收单业务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为不同行业及规模的客户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
  对于嘉联支付补税的具体细节,新国都并未在公告详细披露。不过,在年报中,新国都也提示了税收政策风险。新国都称,由于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与公司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无法享受税收优惠,将给公司的盈利状况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存在因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经营业绩不确定性风险。
  “针对此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与动向,如有税收政策方面的重大变化,及时掌握其对经营的影响,以此推进公司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新国都表示。

【2025-04-16】
太极集团同比去年减碳近五成;子公司因质量违规,被暂停国家集采申报资格一年半 
【出处】搜狐财经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是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栏。参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等文件,迭代完善各行业ESG星级测评体系标准,并以最新标准为依托,以2024年公司ESG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公司2024年环境资源、社会责任及公司管治进行评价】
  ——本文为“太极集团”篇。
  出品 | 搜狐财经
  研究员 |王晓潇
  太极集团以中西成药制造为核心业务,拥有13家制药厂、20余家医药商业公司,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的公司之一。
  受托生产药品 集采中标后出局
  第十批国家集采逐步在各省份落地之际,国家联采办发布公告,决议取消四川海梦智森的间苯三酚注射液药品中选资格。同时,将四川海梦智森和受托生产企业四川太极制药列入“违规名单”,暂停这两家企业一年半内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此次药品持有人和生产企业在集采中标后又一起被“罚下场”,缘起四川药监部门的一次检查。据四川省药监局官网发布的2025年第一期药品生产检查结果通告,由持有人四川海梦智森委托四川太极制药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间苯三酚注射液),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
  药监部门认为,受托生产企业部分批次产品关键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未按规范要求开展偏差处理,而持有人未能对受托生产企业有效监控,决定分别暂停两家公司间苯三酚注射液的生产和上市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批国家集采间苯三酚注射液时,四川海梦智森以每支0.22元的价格中标,是9家中标企业的最低价。当时,这一中标价格引发不少关于其是否能覆盖合理生产成本的争论。
  上述违规企业中,受托生产方四川太极制药是老牌上市药企太极集团的二级子公司,穿透后,太极集团持有该公司74.65%的股权。
  太极集团旗下产品曾数次在国家集采中标。事实上,在即将落地实施的第十批集采中,除了前述受托生产的间苯三酚注射液以外,太极集团还有两款自行申报的药品中标,分别是子公司西南药业生产的氟尿嘧啶注射液,以及四川太极制药生产的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
  目前,太极集团尚未就此次违规事件原因、对公司生产运营及未来参与国家集采机会等方面的影响作出回应。
  太极集团一直较为关注质量风险。在历年的报告中,公司屡次提到,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飞行检查、跟踪检查以及频繁的评价性抽检成为常态等,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证规范化运行,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研发等方面。
  当前,公司下属企业的所有药品生产线均已顺利通过 GMP 符合性检查。依据GMP要求,公司针对旗下各生产厂制定了涵盖生产、质量、安全、设备、人员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标准的一致性,并坚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
  在2024年的ESG报告中,公司首次将“产品质量安全”认定为对公司和利益相关方双重重要性第一位的议题。供应商管理方面,2024年公司的2853家供应商中,近20%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不过,太极集团在质量管理绩效披露透明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制药板块为例,对于官方质检和客户委托第三方检测频率与结果,集团是否针对制药板块控股子公司开展的GMP审计、质量体系评估等一系列关键质量管理活动,均处于信息空白,外界难以获取全面且准确的信息来评估其质量管理成效。
  子公司陷入补税风波
  董事会治理方面,太极集团董事会由13名董事构成,其中独立董事5名,非独立董事8名,董事数量尚未达到公司规定的员额要求。8名非独立董事中,5人来自实控人央企中国医药集团,2人来自穿透后的二股东重庆涪陵区国资委,还有1人来自太极集团内部管理层。
  近半年来,太极集团董事会经历了一番调整。今年3月,董事会的5名非独立董事宣布辞职。除一人到龄退休外,其余4人均因工作安排变动离职。随后,公司公告宣布增补5名董事。而去年10月,原董事长退休后,太极集团还迎来了新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当前董事会已“超期服役”。根据太极集团最新的公司章程,董事任期三年,而其第十届董事会任期已于2024年6月届满。不过,公司曾公告称,鉴于换届选举工作仍在筹备中,为保证董事会、监事会工作的连续性及稳定性,换届选举工作将延期进行。
  此外,太极集团在税务合规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今年3月,太极集团发布子公司补缴税款公告称,根据官方检查以及自查,子公司西南药业、中药材公司应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等共计约1亿元,其中西南药业需补缴所得税8000万元;中药材公司需补缴增值税及滞纳金2000万元。
  而据太极集团ESG报告,目前,为提升合规运营能力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公司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搭建财税一体化管理平台,打通业务、财务、税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壁垒。
  外部评级良好 减碳成果显著
  外部第三方评价方面,以ESG评级为例,太极集团当前为BBB级,排在国内制药行业上市公司前20%分位,在环境、社会及治理三个维度下得分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公司在环境维度的表现较为领先。
  碳排放总量方面,2024年,太极集团经统计的运营碳排放(范围1,2)总量为1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5.65%。从营收排放强度来看,每百万元营收对应的排放强度为9.12吨,与上一年相比下降31.43%。
  公司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具体表现为,范围1直接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下降36%,范围2外购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降幅超过五成,根据ESG报告中的信息,公司减排方式主要是从能源管理、设备升级提效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等维度协同。
  具体来看,减少能源浪费上,太极集团建立起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采用数字化和互联网5G+云自控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提升使用效率上,与专业单位合作对锅炉、空调等重点设备进行改造。此外,公司优化用能结构,全面使用高效低氮天然气锅炉,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在购电中提高绿色电力比例。
  财务数据方面,太极集团2024全年实现营收123.8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两成,补税后的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下降96.76%。

【2025-04-16】
太极集团:4月15日获融资买入2459.65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7.2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15日获融资买入2459.65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7.28%,当前融资余额4.0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28%,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524596466.0031142320.00408836369.002025-04-1423284962.0021571934.00415382223.002025-04-1115597397.0028576315.00413669195.002025-04-1019910063.0019223402.00426648113.002025-04-0931188569.0038171514.00425961452.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15日融券偿还400股,融券卖出28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2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608.02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562636.008948.006080166.002025-04-144288.000.005775936.002025-04-1193654.008712.005863176.002025-04-1088970.0010850.005757010.002025-04-09269367.00110292.005550657.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15亿元,较昨日下滑1.4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5太极集团-6241624.00414916535.002025-04-14太极集团1625788.00421158159.002025-04-11太极集团-12872752.00419532371.002025-04-10太极集团893014.00432405123.002025-04-09太极集团-6727274.0043151210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5】
太极集团:公司将借助国药集团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强大的医药平台资源优势,加速打造世界中医药产业高地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4月15日讯,有投资者向太极集团提问, 作为国药在中药行业重要子公司,业绩和市值却连华润医药孙公司都不如,请问贵公司是否是国药集团重点发展方向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对公司的关注!公司以中西成药制造为核心业务,是集"工、商、科、贸"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和亚洲综合实力和规模领先的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公司将借助国药集团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强大的医药平台资源优势,加速打造世界中医药产业高地,相关情况敬请关注公司发布的公告。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4-15】
太极集团:2025年将紧紧围绕“两聚焦、两创新,做强做优中药大品种”的战略目标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4月15日讯,有投资者向太极集团提问, 太极集团十四五计划500亿营收,2024年不到130亿,目标定得比天高,实际排名倒数,股票腰斩再腰斩,请问2025如何完成目标计划,等着被啪啪打脸吗?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对公司的关注!公司始终聚焦医药战略,坚持规范运作,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精益智造水平,优化管理效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投资价值。
2025年公司将紧紧围绕“两聚焦、两创新,做强做优中药大品种”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营销创新促进业绩恢复性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内生与外延增长结合,夯基筑本聚势谋远,为公司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严格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相关情况敬请关注公司发布的公告。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4-15】
太极集团:4月14日获融资买入2328.50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14日获融资买入2328.5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5.55%,当前融资余额4.1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48%,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423284962.0021571934.00415382223.002025-04-1115597397.0028576315.00413669195.002025-04-1019910063.0019223402.00426648113.002025-04-0931188569.0038171514.00425961452.002025-04-0817456274.0026046602.00432944397.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14日融券偿还0股,融券卖出2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288元,融券余额577.59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44288.000.005775936.002025-04-1193654.008712.005863176.002025-04-1088970.0010850.005757010.002025-04-09269367.00110292.005550657.002025-04-08147893.00154142.005294986.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21亿元,较昨日上升0.39%,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4太极集团1625788.00421158159.002025-04-11太极集团-12872752.00419532371.002025-04-10太极集团893014.00432405123.002025-04-09太极集团-6727274.00431512109.002025-04-08太极集团-8375162.0043823938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4】
太极集团: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整体经营没有影响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4月14日讯,有投资者向太极集团提问, 董秘您好,请问近期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咱们公司的业务是否有相关影响?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对公司的关注!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公司销售收入主要为境内业务产生,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公司整体经营没有影响,具体情况敬请关注公司发布的公告。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4-14】
国药太极涪陵制药厂紫菀品种荣获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牌品种 
【出处】太极集团官网

  近日,国药太极涪陵制药厂紫菀被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评选为2024年度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牌品种。该奖项由联盟组织权威专家团队进行统一核查和评选,代表着业内最高质量标准和最严评选准则。截至目前,涪陵制药厂苍术、紫菀两个基地均获此殊荣,成为重庆市唯一获得“三无一全”品牌基地认证的企业?
  〗昀矗⒘曛埔┏а细褡裱蹲陷冶曜蓟际蹩⒂胗τ谩凡僮鞴娣叮釉赐费峡匾┎闹柿浚欢咸嵘刂柿抗芾硭剑⑷诤稀叭抟蝗惫芾砝砟睿ⅰ⑼晟屏俗陷一氐钠放平ㄉ柚柿抗芾硖逑岛椭幸┎腉AP追溯平台,实现无硫加工、无黄曲霉毒素污染、无公害(包括无农残超标、无重金属超标、无使用生长调节剂促进采收器官的生长)以及全过程可追溯,确保紫菀药材品质纯正、道地、安全可靠。
  涪陵制药厂将全面践行中药材种植基地是“第一生产车间”理念,加强“三无一全”品种认证及基地建设工作,以产出更优质中药材为目标,坚持“道地种植、全程追溯”原则,进一步强化基地管理和全过程溯源的产业优势,全力保障药材源头品质,发挥行业领导作用,为乡村振兴以及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2025-04-14】
太极集团:解码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从战略纵深到生态重构的产业跃迁 
【出处】证券市场周刊

  全球资本看多中国,中医药在国内外需求旺盛,中医药行业正站在政策红利期和市场扩容期的潮头,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以太极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全产业链生态构建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率先开启现代化突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
  ≡谌蜃时局夭种幸揭┤赖恼铰曰銎冢幸涤戳恐势肷幕平鸱⒄怪芷凇J菹允荆谥幸┫咽谐”3?%-8%年增速。国际上,2024年中药出口额同比增长12.3%,中医药已纳入80余国家医疗体系。国药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核心产品精准匹配高频医疗场景,占据OTC市场领先地位。
  国药太极集团是一家集"工、商、科、贸"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医药研发等完整的产业链,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公司近期在"名医入渝暨国药太极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新的战略规划:聚焦中药大品种培育,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以营销创新驱动业绩增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战略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的“强链补链”工程及一系列措施高度契合。
  在市场需求扩容和政策加持的双重驱动下,太极集团凭借前瞻性的产业链布局,正在构筑起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锻造生态级护城河:全产业链战略纵深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
  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系统较量。
  太极集团战略纵深不仅体现在上游资源的精准把控,更贯穿于从田间到车间的价值链重塑,以21万亩现代化产业园种植基地为起点,通过订单种植模式,调度基地的原料供应。紫苏、半夏等10大品种产量全国领先,86个品种的全程溯源体系筑起质量护城河。这种“基地直供+动态调节”的供应体系既稳定了原料品质,更从源头化解了中药材价格波动对产业链的冲击。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太极集团的智造升级战略在2024年迎来关键突破。公司打造"四大智造中心"成为行业新标杆,“灯塔工厂”及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入选了全国质量标杆。在刚公布的2024 年中国非处方药榜单中,太极集团蝉联四大治疗领域榜首(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颗粒、鼻窦炎口服液、五子衍宗丸分别蝉联中成药·感冒暑湿类、中成药止咳化痰平喘类、中成药·耳鼻科类、中成药·补肾抗衰类的第1名),拳头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的背后,正是全产业链协同效应的集中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市场明星产品已突破单一传统形态,正形成创新大健康产品矩阵:以太极上草、贵细等为代表的高端精制饮片,以中药轻养生茶饮、藿香小可乐、藿香个护产品、急支润喉糖等为代表的大品种衍生品,以还少丹、补肾益寿胶囊、丹参口服液等为代表的补益类中成药。这些创新产品,通过数字化运营与现代消费场景的精准匹配提升市场渗透率。
  从掌控源头到智造升级,从单品称王到数字赋能,太极集团的实践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注脚,这是传统制造商向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深层蜕变。
  破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双螺旋革命
  在中医药现代化浪潮奔涌的当下,太极集团2024年持续2.8亿元研发投入构筑创新引擎,其2.28%的研发占比不仅位居行业前列,更催化出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的奇妙反应。当多数企业仍在数字化转型中摸索时,太极集团已建起国内领先的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创新技术平台,61个在研项目如星辰般点亮创新图谱——从17个一致评价项目到48项专利授权,从“中药创新研究院士工作站”到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这些硬核科技成果正重塑着中药产业的创新生态。
  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转化,2024年,太极集团沿着两条清晰的路径走向市场:一方面通过13个品种嵌入40项权威诊疗指南,将科学循证转化为临床话语权。另外一方面则借力“太极藿小香” IP联名、小红书内容种草等新潮完法,让藿香正气口服液在直播间与Z世代产生化学反应。这种“学术筑基+流量破圈”的双轨策略印证了传统品牌年轻化转型的成功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太极集团的国际化棋局也渐入佳境。全年获出口批件11个,涪陵制药厂获阿联酋卫生部续认证,太极上草首次出口荷兰、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五子衍宗丸首次出口印度尼西亚,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进入香港万宁连锁店。这些突破性进展推动大健康及国际业务同比增长39.43%,这背后是文化输出与商业逻辑的完美平衡。
  站在行业变革的潮头回望,太极集团的创新图谱已清晰浮现:以每年超2%的研发投入筑牢技术底座,借数字化营销打通代际鸿沟,凭文化穿透力叩开国际市场。这种“硬科技+软实力”的融合创新,不仅让百年桐君阁焕发新生,更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刻下鲜明坐标,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医药新生态正在成型。

【2025-04-14】
东方智慧破圈 数字IP升维 2025乌镇健康大会国药太极夺目绽放 
【出处】太极集团官网

  四月的乌镇,春潮涌动,智慧交融。4月8日,2025乌镇健康大会在这座千年水乡盛大启幕。本届大会以“致春天·变局中的内生与外源”为主题,汇聚全球健康产业精英,国药太极以创新之姿闪耀舞台。
  开幕式上,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企业家会长,国药太极党委书记、董事长俞敏代表协会致辞,指出需从完善法规环境、助力品牌建设、支持行业创新、加强科普教育、增进国际交流五个方面推动OTC行业高质量发展,呼吁医药同仁携手践行健康中国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品牌建设为支撑,以生态融合为路径,共同谱写OTC行业发展以及健康中国新篇章。
  本届大会,国药太极横扫11个奖项,一举囊括西湖奖三大人物奖项及8项产品大奖。其中,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在“西湖奖”中脱颖而出,分获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创新营销案例。
  学术新突破 《中国偏头痛疾病蓝皮书》重磅发布
  4月10日上午,“中医药新质发展大会”迎来里程碑时刻——国药太极携手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正式启动“关爱偏头痛患者计划”,并重磅发布《中国偏头痛疾病蓝皮书》编撰项目。项目旨在系统梳理我国偏头痛防治现状,为行业提供权威参考依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曹克刚教授表示:“我国偏头痛患者呈现‘高患病率、低重视度’特征,就诊率和正确诊断率亟待提升。作为项目参与者,我们将通过五大赋能体系推动行业发展:为药店提供专业用药指导,助力企业优化研发布局,帮助患者掌握自诊方法,协助医院建立分诊机制,支持医生完善慢病管理。”这一系统性解决方案有望填补我国偏头痛防治领域的多项空白。
  营销破圈 藿小香“IP+短剧”引领OTC营销新范式
  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国药太极打造的元宇宙IP“藿小香”成为现象级案例。这部融合AI健康管家与药店版《武林外传》元素的轻喜剧短剧,不仅斩获5000万流量,更开创了“观剧即种草”的OTC营销新范式。“我们正在培育医药界的‘哪吒’”,国药太极消化代谢产品群总经理张剑说道。国药太极项目团队将通过短视频、直播、周边衍生品等多触点,实现品牌价值在Z世代群体中的深度渗透,让藿小香数字IP像动画领域的“哪吒”一样具有持久生命力。通过全场景、多领域的用户交互模式,积淀品牌文化资产的同时,加速推动传统中药品牌的年轻化转型。
  公益升维 太极劳动防暑节IP焕新启航
  4月10日下午,“2025太极劳动防暑节”以全新公益IP形象在乌镇健康大会重磅启动。国药太极携手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创新升级“劳动者关爱计划”,并捐赠价值428万元的防暑物资组合——120万支藿香正气液与24万瓶藿香小可乐,标志着这一传统公益项目正式迈入IP化运营新阶段。
  国药太极总经理于宗斌表示:“公益之路不仅是行动,更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关怀健康,大爱藿香,我们将以‘劳动防暑节’为契机,以太极藿香正气液为纽带,深化行业合作,打造公益生态,共同绘就爱的‘同心圆’。”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叶庆国表示:“2025年,我们将与国药太极深化战略合作,创新形式、多方协同,共织爱的防护网,实现高温防护从物质援助到价值传递的升级。”
  闻“极”起“武” 药界大咖化身“太极使者”
  4月11日清晨,国药太极联合搜药在乌镇发起“和‘太极’一起打太极”主题活动,在全国太极拳教练俞初英带领下,来自医药工商业的太极拳爱好者在乌镇水乡的晨光中整齐列阵,闻“极”起“武”,展现了医药人践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使命担当。
  俞敏在致辞中表示,乌镇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与太极“阴阳和合”理念高度契合。他表示,以“太极之道”致“生命之美”,太极拳文化传播具有三重意义,即“健康共同体”“文化会客厅”“未来传承人”。国药太极作为以“太极”命名的企业,将以太极拳为纽带,秉承“国药泽华夏 太极济苍生”的使命,打造“传统文化+中医药”的融合典范,以传统文化形式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让太极成为全民健康语言,为人类健康贡献东方智慧。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国药太极以“两聚焦、两创新”为战略路径,聚焦中成药大品种、聚焦中药材大品种,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营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助力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全民健康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2025-04-14】
2025中西医联合防治湿证高峰论坛在渝召开 
【出处】太极集团官网

  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韩英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热病与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孙增涛教授联合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北京中医药大学消化病研究院院长李军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杨云生等20余位跨学科专家组成学术智囊团,为湿证防治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国药太极市场中心负责人胡蕾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历经千年传承与科技创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的国民级中成药。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在治疗胃肠型感冒、暑湿证等“湿邪致病”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其“守正创新”的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示范性样本。
  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刘张林认为,推动经典名方与现代医学体系的深度对话,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本次会议通过中西医智慧碰撞,旨在构建湿证防治的标准化诊疗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研讨环节呈现多项创新成果: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蔡秋晗博士发布《中西医联合防治胃肠型感冒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进展;广东省中医院杨小波教授展示《基于共识法的湿证诊断标准研究》阶段性成果;国药太极医药研究院游省洁博士系统阐述藿香正气口服液在胃肠型感冒、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等领域的循证医学研究体系。中国中药协会邹婷提出“基础研究——临床验证——标准制定——产业转化——健康服务”五位一体培育方案,引发热烈讨论。
  韩英教授总结时提到,建立中西医融合的湿证防治标准体系,需以基础研究驱动临床实践,以数智化技术赋能诊疗决策。张声生教授则认为,夯实循证医学证据链,构建多维度健康指引体系,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与会专家达成共识:通过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加速剂型改良和适应症拓展研究,推动中医药防治湿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前,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已在胃肠型感冒、功能性消化不良、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等领域建立系统的循证医学证据框架。公司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医”合作机制,依托现代科技解析经典名方科学内涵,加速二次研发进程,为中医药防治湿证提供更高层级循证支持,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2025-04-13】
行业追踪|中医药市场(4月7日-4月13日):综合200中药材价格指数环比略有下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中医药市场变动情况如下所示:产业链相关材料价格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综合200中药材价格指数-1.41-2.472025-4-122899.35--   本周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中药材价格指数(总指数)-0.80-1.912025-4-131810.95--矿物类0.090.122025-4-133781.30--动物类0.04-0.022025-4-133489.70--全草类-0.01-0.642025-4-131456.86--茎木类0.00-1.642025-4-131709.93--
  中医药产业链
  中药产业链中,上游产业主要包括中药种植业,下游产业包括医药流通和居民健康等行业,主要是中药消费市场,有医院、药店、部分超市和商店。从中药成本构成中,占据首位的是销售费用,成本占比50%左右,其次为中药原材料,成本占比30%左右。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4-12】
太极集团:4月11日获融资买入1559.74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9.72%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11日获融资买入1559.74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9.72%,当前融资余额4.1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41%,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115597397.0028576315.00413669195.002025-04-1019910063.0019223402.00426648113.002025-04-0931188569.0038171514.00425961452.002025-04-0817456274.0026046602.00432944397.002025-04-0725091116.0046223111.00441534725.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11日融券偿还400股,融券卖出43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9.3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6%,融券余额586.32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193654.008712.005863176.002025-04-1088970.0010850.005757010.002025-04-09269367.00110292.005550657.002025-04-08147893.00154142.005294986.002025-04-07141716.00261476.005079820.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20亿元,较昨日下滑2.9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1太极集团-12872752.00419532371.002025-04-10太极集团893014.00432405123.002025-04-09太极集团-6727274.00431512109.002025-04-08太极集团-8375162.00438239383.002025-04-07太极集团-21822250.0044661454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1】
太极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已作出承诺通过多种方式逐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4月11日讯,有投资者向太极集团提问, 您好,公司前三年季度利润5.4亿,全年业绩预告只有1.5亿,那意味着四季度亏损4亿,具体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我看描述拖累的原因有研发投入,药品促销,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吗,同时在澳门的销售情况进展如何,未来出海的准备工作有那些,是通过澳门的合作渠道吗,其次,国药集团承诺5年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到今年10月份到期,未来有什么规划解决与中国中药的同业竞争问题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对公司的关注!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已于2024年3月29日披露,相关情况敬请关注。公司实际控制人已作出承诺,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置换、资产出售、设立合资企业、变更主营业务、资产注入、委托管理等方式,逐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发布的公告。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4-11】
太极集团:4月10日获融资买入1991.01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0.6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10日获融资买入1991.0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0.68%,当前融资余额4.2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53%,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019910063.0019223402.00426648113.002025-04-0931188569.0038171514.00425961452.002025-04-0817456274.0026046602.00432944397.002025-04-0725091116.0046223111.00441534725.002025-04-0338346056.0029339038.00462666720.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10日融券偿还500股,融券卖出41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8.9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5%,融券余额575.70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088970.0010850.005757010.002025-04-09269367.00110292.005550657.002025-04-08147893.00154142.005294986.002025-04-07141716.00261476.005079820.002025-04-0342085.00188275.005770075.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32亿元,较昨日上升0.21%,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0太极集团893014.00432405123.002025-04-09太极集团-6727274.00431512109.002025-04-08太极集团-8375162.00438239383.002025-04-07太极集团-21822250.00446614545.002025-04-03太极集团8959655.0046843679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0】
太极集团(4月10日)出现1笔大宗交易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大宗探秘
据本站数据中心统计,4月10日太极集团收盘价为21.70元,出现1笔大宗交易。详情如下:成交量:9.30万股 | 成交价:21.70元 溢价率:0.00%买方: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卖方: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太极集团大宗交易信息序号交易日期最新价成交价格成交量(万股)溢价率买方营业部卖方营业部12025-04-1021.700021.70009.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历史大宗交易详细数据请进入本站数据中心-大宗交易页面查看

【2025-04-10】
太极集团:4月9日获融资买入3118.86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6.21%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9日获融资买入3118.8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6.21%,当前融资余额4.2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1%,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0931188569.0038171514.00425961452.002025-04-0817456274.0026046602.00432944397.002025-04-0725091116.0046223111.00441534725.002025-04-0338346056.0029339038.00462666720.002025-04-0220966361.0028784317.00453659702.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9日融券偿还5200股,融券卖出1.2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6.9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7%,融券余额555.07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09269367.00110292.005550657.002025-04-08147893.00154142.005294986.002025-04-07141716.00261476.005079820.002025-04-0342085.00188275.005770075.002025-04-0293654.0015246.005817438.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32亿元,较昨日下滑1.54%,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09太极集团-6727274.00431512109.002025-04-08太极集团-8375162.00438239383.002025-04-07太极集团-21822250.00446614545.002025-04-03太极集团8959655.00468436795.002025-04-02太极集团-7607798.0045947714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08】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辅助中医药创新 
【出处】太极集团官微

  名医入渝暨国药太极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以“正源出新 智创共赢”为主题,聚焦产学研融合创新、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突破、智能技术驱动研发、临床循证体系构建、智能制造升级等中医药行业前瞻性议题。来自产、学、研、医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各项议题,多维度展开对话,深度解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路径。
  本场主题沙龙由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孙天澍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周晓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吴志生、濠麦科技首席科学家徐峻出席。与会嘉宾围绕“发挥数字技术效应,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这一核心话题,展开深度交流。他们结合自身专业领域与实践经验,各抒己见,从业务场景、数据资产、模型算法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阐释了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前沿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展示了当前行业内的先进理念与创新思路,更为中医药依托前沿数字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新滋院士表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AI技术突破传统分析效能边界,其作为海量数据处理的核心工具,推动中医药领域实现分析能力的指数级跃升。国药太极率先构建中医药数字化生态,其打造的开放式智能平台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该平台通过构建基于开源模型体系的中药数字化平台,确立了行业技术标准的引领地位;同时着力培育新一代“中医药+AI”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时,陈院士高度关注中医药行业数据资产制度的建立。太极集团深耕中医药行业多年,依托其行业公信力,可积极推动该制度的建立,包括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和利益分配制度,以及数据有效性的评价体系。
  周晓华教授指出,在中医药领域,AI拥有广阔应用前景。在医疗服务模式上,推动中医迈向“医生-机器”协同,多模态数据源助力科学决策;疾病管理方面,借助云端平台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均衡医疗资源;在临床效能与科研上,预问诊系统节省时间,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助力古籍解析与科研选题;技术发展的同时,需重视风险防控,建立算法优化机制,明确人机责任边界,实现技术突破与风险管控并行,充分挖掘AI在中医药方向的场景价值。
  徐峻教授指出,在中医药领域,业务场景改变聚焦两方面。诊断技术革新上,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望闻问切”信息,实现舌象、脉象标准化量化分析,AI辨证模型部分病种准确率超过初级医师,推动中医诊断向客观数据转型。中药研发体系方面,AI借助大语言模型挖掘典籍药方规律,构建成分-药效关联数据库,大幅缩短复方研发周期。另外,在数据资产管理上,可利用大语言模型处理非结构化临床记录形成数据资产;同时,徐教授强调中药大数据运用要借AI组合分析,注重数据治理,避免因数据多样性产生信息噪音与负资产,推动中医药业务场景升级。
  吴志生教授谈及,伴随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中医药与AI融合创新发展步入快速迭代阶段,创新模式正从AI公司主导,向中医药行业主动拥抱AI转变。吴教授还指出,中药AI数字化面临诸多挑战:在学科融合上,要实现人工智能对中药学全领域渗透,助力传统理论现代化;数据方面,因中医药数据离散、规模小且非结构化,急需像太极数据平台这样的行业标准实现数据高效治理;技术上,需借助Transformer、AGI等模型攻克中药复方多靶点机制难题;人才层面,需定向培育“医药+AI”跨界团队填补缺口;政策上,要完善法规、加快审批;理论上,借助AI量化“四气五味”理论;数据安全上,要平衡医疗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与科研需求,打破数据阻隔。
  主持人孙天澍教授总结道,这次围绕“中医药数智化创新”展开的深度探讨,为我们揭示了AI与千年医学融合的无限可能。未来五年或将催生AI原生的颠覆性创新范式,其驱动力正来自数据资产治理、算法模型优化、场景价值挖掘与复合型人才培育四大支柱。构建覆盖中药全产业链的底层数据架构,建立科学的数据标准体系,并围绕真实临床场景开发高价值算法模型,是释放AI指数级生产力的关键路径。而这一切的根基,在于培养既深谙岐黄之道又精通智能技术的下一代创新者。
  国家正大力推进数字中医药发展,2024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在此背景下,此次沙龙深度交流,勾勒出中医药现代化技术轮廓,助推传统医学与智能革命深度融合。国药太极作为中医药龙头企业,依据“十四五”规划构建“太极数字化升级模式”,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化追溯体系,开发“本草智库 中药大模型”,探索AI赋能医药研究,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未来,国药太极将持续深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添砖加瓦,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生机。

【2025-04-08】
太极集团2024年报发布:品牌拓展与创新并进,中医药在研项目达61项 
【出处】银柿财经

  近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知名中药企太极集团发布最新年报,随着创新力度持续加强、营销变革纵深推进、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加上中医药市场需求不断扩容、支持政策连续出台,公司正迎来可观发展前景。
  产业链及品牌优势构筑发展“护城河”
  太极集团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医药研发等完整的产业链。
  2024年,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3.86亿元,其中中药材资源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0.82%;大健康及国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39.43%;当期研发费用2.8亿元,同比增加19.67%。
  作为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之一,太极集团的产业链优势成为其销售额多年达到百亿规模的重要推动力。年报显示,太极集团拥有13家制药厂,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是集“工、商、科、贸”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
  具体来看,年报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口服液及糖浆剂生产基地;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麻醉药及精神类药品定点生产企业,也是中国第一个口服缓释制剂的诞生地,获中国首个大输液GMP证书。
  公司的医药商业系统是西部地区药品经营业态最完善、综合实力前三强的大型医药商业体系,经营品规达5万余个;零售药房两大品牌“太极大药房”和“桐君阁大药房”的综合竞争力在川渝地区稳居第一。
  同时,“太极”品牌多年来深入人心,品牌实力构成强大护城河。旗下除了中国首批驰名商标“太极”(TAIJI)品牌外,太极集团还拥有“桐君阁”和“剑门”2个中华老字号。
  太极集团充分运用这一品牌效应带来的影响力。围绕“6+1”重点领域对产品进行科学筛选、分析和规划,以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为代表的消化及代谢用药等六类为重点治疗领域,以治疗性大众中西普药为基础性产品线,组成了治疗领域广泛的产品群,销售成绩显著。
  2024年中国非处方药排名中,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蝉联中成药·感冒暑湿类第一名,急支糖浆/颗粒蝉联中成药止咳化痰平喘类第1名,鼻窦炎口服液蝉联“中成药·耳鼻科类”第1名;五子衍宗丸荣获“中成药·补肾抗衰类”第1名。
  太极集团将这一品牌影响力向海外延伸,持续拓展进出口业务。2024年,公司获出口批件11个,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获荷兰、法国、西班牙注册批件;涪陵制药厂获阿联酋卫生部续认证;太极上草首次出口荷兰、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五子衍宗丸首次出口印度尼西亚;补肾益寿胶囊上架新加坡Guardian重点门店,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进入香港最大连锁门店——万宁,丹参口服液和通天口服液进入马来西亚同善医院,全年产品出口销售同比增长100%。
  紧跟行业前沿趋势,创新转型成果显著
  近年来,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加速药企转型升级进程。太极集团积极顺应大势,迎接变化。在营销端,太极集团进一步完善循证医学体系,夯实学术基础,积极推动核心产品纳入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加速临床研究及成果转化,推进营销协同。同时创新品牌传播,精准受众触达。
  在医药商业业务中,太极集团深化医药商业平台融合运营。整合重庆商业平台和四川商业平台协同运营,强化“一个商业”建设,以集中采购持续夯实供应链基础;同时加强业务终端拓展,2024年新开发公立等级医院40家(含中医院7家),落户1家SPD项目;零售端提质规范,直营药店持续丰富平台品种,拓展新零售,全年新零售销售同比增长35%。
  品牌及营销端的优势离不开对研发创新持续投入形成的出色产品力。经过多年发展,太极集团形成了强大的科研体系,现拥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9家市级技术中心,4家省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中西药并重,已建立多个中西药研发平台,且取得显著成果。
  2024年全年,太极集团有在研项目61项,同时涵盖中药及化药创新药,7个品种10个规格通过一致性评价,取得药品注册标准10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获得生产批件,获专利授权48项,其中发明专利9件。
  值得一提的还有,太极集团关注前沿科技在医药产业的应用,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
  在业务端,太极集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合作建立的“中药创新研究院士工作站”于2024年成功落地;同期公司还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发起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 中药大模型。
  太极集团的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3月29日至30日,召开“名医入渝暨国药太极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医药高校、医院、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此次大会以“正源出新智创共赢”为主题,旨在深化开放协同的产学研医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会上,太极集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举行了“产学研医”合作签约;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作《基于基因组和AI的中药科技创新》主旨报告;太极集团与重庆中药研究院合作,经45年开发的“太极上草”在本次会议上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磅产品进行首发。
  数字化建设方面,太极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通全产业链,加速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从业务线上驱动全产业链加快升级,提升管理数字化水平,还致力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生态。
  年报显示,太极集团在2024年加快推进重庆中药行业首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项目,已注册企业480家(外部供应商93%),实现标识注册量1.1亿条、解析量1.08亿次,并成功揭榜挂帅承建“现代中药+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于一体的重庆现代中药“产业大脑”建设。
  行业发展空间明确,政策支持有力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继2021年《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又一纲领性文件。
  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近年政策支持看,中医药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在民众健康意识持续提升的现状下,中药以其独有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利好政策的不断驱动,为企业创新研发营造了良好环境。太极集团快速响应,强化科技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2025-04-08】
名医入渝暨第三届国药太极科技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出处】太极集团官网

  3月30日,为期两天的“名医入渝暨国药太极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医药高校、医院、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涪陵区委书记黎勇,重庆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许志鹏,国药集团副总经理董增贺,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刘张林,澳门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代主席张海鸿,国药太极党委书记、董事长俞敏分别为大会致辞。国医大师廖品正、林天东亲临现场交流。大会还展示了刘敏如国医大师亲笔题写的书法贺词。
  名医齐聚山城 共话传承与创新
  “名医入渝”作为本次大会的主题之一,迎来国医大师、各领域临床专家与会畅谈。廖品正国医大师高度关注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
  林天东国医大师表示,要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中西医结合诊疗,以实现传统中医的守正创新。在现代医学诊疗领域研讨中,来自全国重点医院的名医专家就中西医联合防治湿证疾病策略、全龄呼吸健康、中西医联合防治头痛策略三大方向开展深度交流,共同挖掘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的临床价值,助力中药大品种培育及二次开发,让经典名方发挥更大价值。
  行业高端报告 洞察科技创新风向
  会上,陈士林院士、吴玉章院士带来主旨报告,引领科技创新前沿风向。国药太极首席科学家、医药研究院院长王斌报告中介绍了国药太极的研发现状及规划。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董竞成、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俊龙、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先进技术委员会主席Bert van Duijn、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晓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徐峻相继作了报告,从溯本求源、临床循证、质量把控、技术解析等多个维度,中西交融,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主题沙龙蓄能升维 顶尖思维激烈碰撞
  本次大会分设“产学研医全面战略合作和成果转化”“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辅助中医药创新”“中药创新及临床研究”“智能制造赋能新质生产力”五大主题沙龙,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标准跃迁、数智引擎、循证突围,力求通过行业智库大脑的思维碰撞,直击行业痛点,探索突围路径,指引行业科技创新方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创新生态链 多方联动促成果转化
  “太极上草”作为本次大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磅产品进行首发,陈士林、黎勇、董增贺、俞敏,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陈新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专业技术少将教授吴玉章,重庆中医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勇德,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晖,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边宝林,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汪子雄,涪陵区国资委主任冉广军共同为发布揭幕。
  “名医入渝暨国药太极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的圆满落幕,是国药太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国药太极在“科技创新”“营销创新”双轮驱动下,将持续锻造新质生产力,加速建设创新链生态,正源出新、智创共赢。

【2025-04-07】
农银创新医疗混合重仓股太极集团跌9.89% 
【出处】本站iNews【作者】AI基金
4月7日收盘,太极集团跌9.89%,报收19.96元,换手率3.94,成交量2194.05万股,成交额4.55亿元。根据iFind相关数据,重仓该股的基金共有7只,其中持仓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农银创新医疗混合,该基金最新(2024-12-31)披露规模为5.75亿元,4月3日净值报收0.8499,较上一交易日跌0.61%,近一月涨8.81%,近一年涨2.09%。持仓太极集团的基金如下表所示:基金名称基金代码持仓变动Q3持有数量(股)Q4持有数量(股)农银创新医疗混合008293新进--694500国泰君安创新医药混合发起A014157新进--340000银华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增强发起式005112增持172400177500富国价值成长混合A019054新进--81100财通医药健康混合A018937新进--56700中银景元回报混合006952新进--34500华夏中证500ETF联接A001052新进--100注:表中数据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从机构对该股的关注度来看,近6个月以来,累计共9家机构对太极集团作出评级。其中,6家机构“买入”,3家机构“增持”。目标价格最高预测29.50元,最低预测27.28元,平均为28.39元。(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4-07】
【期股联动】豆一主连上涨超3% 最新概念股一览!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行情异动截至4月7日9时00分,豆一主连合约上涨3.28%,报价4091元/吨。(随行情变动持续更新)品种简介大豆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关联个股序号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前5日涨跌幅公司概念解析1300972万辰集团10.59%公司专注于鲜品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培育与销售,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依托,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食用菌,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安全、优质”的食用菌产品。公司现有销售网络已覆盖福建、广东、上海、江苏、贵州、北京、陕西、吉林等近20个省、市、自治区,与超过60个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00793ST华闻7.69%2023年年度报告:在农业种植方面,对标“六个农业”(热带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持续加强农业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养护,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引进调研工作,开展450亩椰子种植,完成现状70亩荔枝及槟榔树对外承包管理。3301301川宁生物3.72%2024年9月19日互动易回复,公司已经流转土地7万亩左右,预计在年底还会有部分土地流转到公司,目前已经流转的土地已经进行了玉米的种植工作。4600129太极集团3.17%2024年9月18日互动易:公司在全国七大道地产区建成20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涉及品种50多个覆盖全国20个省区,主要种植半夏、紫苏、苍术、前胡、黄精、金荞麦、黄芪、麦冬、川穹及甘草等中药材,其中半夏、苍术、紫苏、金荞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位于全国前列,为公司产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战略主品提供优质原料。5603139康惠制药1.46%2023年8月7日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复:公司控股子公司春盛药业是集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拥有百余种道地药材及各种特殊产地药材加工方法,主要生产川芎、泽泻、白及、厚朴、黄柏、黄连等都江堰道地品种。春盛药业川芎种值基地于2015年12月通过中药材基地GAP认证。目前春盛药业已完成第九批川芎种植。6600222太龙药业1.31%根据公司 2023 半年报披露:公司在河南、宁夏、甘肃、山西等道地药材产区以自建和 “公司 合作社 农户”共建等形式,建立了连翘、金银花、黄芩、柴胡、丹参等60余个规范化中药材种(养)植基地,对中药材育苗选种、栽培养护、采收加工等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中药材追溯系统建设,监控中药材种植全过程,拓展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业务,在保证药材品质和供给的同时,积极探索中药产业与乡村振兴项目的有效融合。7000623吉林敖东1.27%公司2022年4月2日互动:公司根据原料需求设有人参、灵芝等种植基地,可以满足公司的生产经营所需。8300158振东制药1.23%2020年5月25日互动平台显示:我公司有瓜果蔬菜无公害大棚三十余个,有苗木花卉基地300余亩,主要用于帮扶当地贫困户就业脱贫。小杂粮种植2000余亩,包括小黑豆、大豆、黍米、荞麦等品种,主要为公司五和食品提供有机原料。9837403康农种业1.21%公司主营业务是玉米种子、魔芋种子、中药材种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和服务为杂交玉米种子、魔芋种子和中药材种苗。10000061农产品0.94%2023年6月26日互动易:公司将持续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加快产业链资源整合,延伸基地端。目前基地种植品种主要为红葱、水稻等,暂不涉及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中的大宗粮油等品种。11002566益盛药业0.84%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共计种植人参12000多亩,其中8000多亩已经收获,在地人参4000多亩。12300087荃银高科0.53%首批获农业部颁证的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主要产品为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瓜菜、油菜等农作物种子;18年公司完成水稻种子销量2047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1332%;玉米种子销量828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50.3%;18年相关业务收入8.75亿元,主营占比95%13000995皇台酒业-0.15%公司2023年半年报:公司拥有 5000 亩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的种植基地,是中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和葡萄生态区之一,遵从 “种中国最好的葡萄、酿西部凉州风韵”的发展目标,自种自酿,酒体品质达到国际标准。14600731湖南海利-0.46%公司2023年半年报:公司子公司兴蔬种业是一家集蔬菜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邹学校院士团队成立创新中心,并依托“国家辣椒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湖南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市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重点开展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在全国蔬菜种业综合排名前五十名以内。15601952苏垦农发-0.52%国内一体化种植龙头,主要产品为水稻、小麦以及大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及其种子,其中大小麦种子和水稻种子是本公司的主导种子产品,大米产量23.62万吨;17年相关业务收入位于行业前列;18年8月,拟通过股权投资使得公司持有七河生物不低于51%的股权,七河生物是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数据来源:本站iFinD)【点击加入】本站期货交流群好消息,您已获得期货T+0交易资格,马上开通>>

【2025-04-06】
太极集团“补税炸弹”引爆:俞敏上任半年净利暴跌96%,明星产品销量腰斩陷十年低谷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郭怡琳

  华夏时报记者郭怡琳于娜北京报道
  新董事长俞敏上任不足半年,太极集团营收净利双降,牵动着4万多名股东的心。
  3月底,太极集团连发两份公告,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因两家子公司需补税1亿元,受补税事件影响,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更正,净利润同比降幅从此前预告的80.98%调整至96.76%。而这一净利润规模是太极集团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除去2014年、2019年和2021年的亏损外)。截至目前,在已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的中医药公司中,太极集团营收增速排名倒数第二、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倒数第四、扣非后的净利润增速排名倒数第三。
  据悉,太极集团去年全年非经常性损益仅亏损0.12亿元,这意味着公司业绩下滑不是由各类减值损失造成的。对此,太极集团公告称,报告期内,受2023年同期高基数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较高,以及下属子公司补税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同期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70后俞敏刚履新董事长一职。在两家子公司补税1个亿后,太极集团陷入利润大降问题。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作为国企班子更换对经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如果此前的高基数是偶然现象,那么不排除之前的高基数有一定人为干预业绩表现的可能,假如此前的高基数是常态,那么意味着去年的经营表现大幅下滑。”
  两家子公司补税1亿元
  2025年3月26日晚间,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极集团”)连发两则公告,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是两家子公司因税务问题,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1亿元;二是受补税事件影响,2024年归母净利润将进一步下滑,预计同比暴跌96.76%。
  公告披露,太极集团涉及此次补税事件的两家子公司分别是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南药业”)和重庆中药材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中药材”)。据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的检查情况,以及中药材公司自查的结果,太极集团的这两家子公司被发现存在漏缴税款的情况。
  其中,西南药业需补缴所得税8000万元,重庆中药材需补缴增值税及滞纳金2000万元。公告称,此次不涉及行政处罚,上述补缴税款及滞纳金计入2024年度当期损益,预计将减少2024年归母净利润1亿元。
  天眼查显示,西南药业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册资本4.9亿元,太极集团对其直接持股99%,间接持股1%。公司系西南地区唯一麻醉药及精神类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有近500个生产批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即其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率。重庆中药材公司成立于1982年2月,注册资本0.59亿元,系太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且仍是小微企业。其主要从事中药材贸易,旗下还有重庆桐君阁中药批发有限责任公司。
  对此,太极集团表示,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上述补缴税款及滞纳金事项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不涉及前期财务数据追溯调整。西南药业和中药材公司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将计入2024年当期损益,预计将减少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亿元。
  随后,太极集团发布业绩预告更正公告,净利润同比降幅从此前预告的80.98%调整至96.76%;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从此前预告的82.67%调整至95.02%。
  本报记者对比发现,前后两份业绩预告存在巨大落差,调整后的业绩下滑进一步扩大。对此,沈萌认为,“虽然名义上是会计准则适用的调整,但是不是存在人为干预账目无法判断。”
  核心品种销量下降
  太极集团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3.86亿元,同比下降20.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0.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7.95亿元,同比下降96.76%,扣非净利润约3853.93万元,同比下降约95.02%。此前太极集团今年1月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计为1.56亿元,同比下降约80.98%,扣非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下降约82.67%。
  对于业绩下滑,太极集团表示,受2023年同期高基数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较高影响,2024年公司胃肠感冒类、抗感染类等药品销量下降。虽然公司在下半年加大了库存药品促销力度,但2024年营收仍同比减少约32.13亿元,降幅预计为20.56%。
  具体财务数据来看,公司一到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05%、-25%、-73.82%、-909.72%,业绩呈现前高后低、持续恶化的趋势。第四季度的业务表现,营收同比减少约14.64亿元,同比下降42.5%,对全年业绩带来负面影响。
  在产品方面公司核心品种销量面临全线下降。太极集团官网显示,公司聚焦“6+1”重点治疗领域,即“消化及代谢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用药、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用药+大健康产品”。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中西药批文1240个,其中化药批文550个,中药批文690个,全国独家生产批文87个。其中主力品种包括藿香正气口服液、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益保世灵)、急支糖浆、洛芬待因缓释片(思为普)、通天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等。
  太极集团的“明星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全规格,下同)、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的销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2024年产销量分别为0.96亿盒、1.05亿盒,较2023年分别下降58.4%、45%,不过,鼻窦炎口服液等产品销量增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太极集团10多年来几乎没有新药问世,其业绩基本由历史上形成的几款产品贡献,因此业绩表现极不稳定。
  此外,2024年太极集团全线产品收入都出现了下降,且均为两位数的降幅。与收入下降同步,太极集团主要产品的毛利率也在下降,显示出盈利能力的下滑。2024年,太极集团整体毛利率为39.23%,较2023年下降9.37个百分点,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低。

【2025-04-06】
行业追踪|中医药市场(3月31日-4月6日):综合200中药材价格指数环比略有下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中医药市场变动情况如下所示:产业链相关材料价格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综合200中药材价格指数-0.17-0.462025-4-52940.69--   本周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茎木类-1.18-1.382025-4-61709.93--中药材价格指数(总指数)-0.35-1.582025-4-61825.50--矿物类0.030.032025-4-63777.76--动物类0.00-0.102025-4-63488.32--全草类-0.00-0.592025-4-61456.94--
  中医药产业链
  中药产业链中,上游产业主要包括中药种植业,下游产业包括医药流通和居民健康等行业,主要是中药消费市场,有医院、药店、部分超市和商店。从中药成本构成中,占据首位的是销售费用,成本占比50%左右,其次为中药原材料,成本占比30%左右。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4-04】
太极集团:4月3日获融资买入3834.61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6.17%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太极集团4月3日获融资买入3834.6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6.17%,当前融资余额4.6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75%,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0338346056.0029339038.00462666720.002025-04-0220966361.0028784317.00453659702.002025-04-0121520443.0032289552.00461477658.002025-03-3119933157.0036443257.00472246767.002025-03-2832285956.0023607039.00488756867.00融券方面,太极集团4月3日融券偿还8500股,融券卖出19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2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2%,融券余额577.01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0342085.00188275.005770075.002025-04-0293654.0015246.005817438.002025-04-01129808.0019152.005607280.002025-03-310.00115280.005413968.002025-03-28155386.0022198.005323484.00综上,太极集团当前两融余额4.68亿元,较昨日上升1.95%,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03太极集团8959655.00468436795.002025-04-02太极集团-7607798.00459477140.002025-04-01太极集团-10575797.00467084938.002025-03-31太极集团-16419616.00477660735.002025-03-28太极集团8069724.0049408035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太极集团(600129)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