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提示☆ ◇601998 中信银行 更新日期:2025-04-15◇
★本栏包括【1.最新提醒】【2.最新报道】【3.最新异动】【4.最新运作】
【1.最新简要】 ★2025年一季报将于2025年04月30日披露
┌─────────┬────┬────┬────┬────┬────┐
|★最新主要指标★ |24-12-31|24-09-30|24-06-30|24-03-31|23-12-31|
|每股收益(元) | 1.2200| 0.9400| 0.6600| 0.3900| 1.2700|
|每股净资产(元) | 12.5800| 12.4700| 12.2200| 12.2400| 12.3000|
|净资产收益率(%) | 9.7900| 7.6050| 5.3100| 3.1425| 10.8000|
|总股本(亿股) |543.9701|534.8781|534.5654|532.9277|489.6687|
|实际流通A股(亿股) |395.1485|386.0565|385.7438|384.1061|340.8470|
|限售流通A股(亿股) | --| --| --| --| --|
├─────────┴────┴────┴────┴────┴────┤
|★最新分红扩股和未来事项: |
|【分红】2024年度 |
|【分红】2024年半年度 股权登记日:2024-12-10 除权除息日:2024-12-11 |
|【分红】2023年度 股权登记日:2024-07-09 除权除息日:2024-07-10 |
|【增发】2016年(实施) |
├──────────────────────────────────┤
|★特别提醒: |
|★2025年一季报将于2025年04月30日披露 |
├──────────────────────────────────┤
|2024-12-31每股资本公积:1.64 主营收入(万元):21364600.00 同比增:3.76% |
|2024-12-31每股未分利润:6.32 净利润(万元):6857600.00 同比增:2.33% |
└──────────────────────────────────┘
近五年每股收益对比:
┌──────┬──────┬──────┬──────┬──────┐
| 年度 | 年度 | 三季 | 中期 | 一季 |
├──────┼──────┼──────┼──────┼──────┤
|2024 | 1.2200| 0.9400| 0.6600| 0.3900|
├──────┼──────┼──────┼──────┼──────┤
|2023 | 1.2700| 0.9900| 0.7000| 0.3900|
├──────┼──────┼──────┼──────┼──────┤
|2022 | 1.1700| 0.9000| 0.6300| 0.3500|
├──────┼──────┼──────┼──────┼──────┤
|2021 | 1.0800| 0.8300| 0.5900| 0.3200|
├──────┼──────┼──────┼──────┼──────┤
|2020 | 0.9400| 0.7300| 0.5200| 0.3000|
└──────┴──────┴──────┴──────┴──────┘
【2.最新报道】
【2025-04-14】普惠金融新战事:农行、建行角逐行业头把交椅,国有大行“挤出
效应”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在金融科技等优势加持下,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占比正在持续提高,而农
村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则在下降。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截至20
24年四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达到
42.77%,几乎占到半壁江山,且从一季度至四季度呈现逐步提升态势。
对比之下,同期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为26
.87%,且从一季度的27.38%逐季下滑,并于四季度末降至27%以下。这与2024年上
市银行年报中披露的相关数据也互相印证。财报显示,有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
型小微贷款余额增速在30%左右,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14.7%,而已披露相关数据
的五家上市农商行中,两家增速在15%左右,其余三家均不足10%。
拉长时间线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地位也在逐渐强化。数据显
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20
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末和2024年末依次为31.65%、34.37%、36.50%和39.8
5%和42.77%。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则在逐
年下降,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末和2024年末依次为33.92%、31.74%、
29.82%、28.08%和26.87%。
上述数据发布的一大时代背景是,我国普惠金融正在从“增量扩面”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转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行业平均增速近五年来也在逐步放缓。
按照金融监管总局监测口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是指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
(含)的小微企业贷款,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末增速依次为
30.9%、24.9%、23.6%和23.3%和14.7%。
小微金融行业资深专家娄依灯告诉记者,近年来,国有大行利用规模优势、资金成
本优势和金融科技的优势对中小银行形成了一定业务挤压,抵押类和信用类的小微
贷款都出现了向大行“搬家”的现象,给中小银行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不过,
国有大行的普惠信贷审批往往基于标准化的财务数据,难以触达一些更为下沉的小
微客户。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仍然可以立足当地资源开展特色化经营,在非标准
化的专业细分领域开辟独特的竞争赛道。
事实上,监管和行业目前已经形成共识,亟需构建一个分层有序、错位竞争的普惠
金融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
见》提出,构建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各类金融机构立足职能定位,为国家重
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提供融资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加大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
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中小银行选择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与自身定位和能力相契合的领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金融服务。
农行、建行角逐行业头把交椅
截至4月14日,已有25家上市银行发布了2024年年报,包括6家国有大行,8家股份
行、5家城商行和6家农商行。其中,21家银行披露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有
贷客户数量,3家银行披露了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和贷款客户数量,分别是建设银行
、光大银行和青岛银行,而张家港行并未披露相关数据。
另外,记者从业内了解到,银行年报中披露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通常为
金融监管总局对普惠信贷的考核口径,又称“两增”口径,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余额的统计口径基本一致,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
因此本文进行了合并比较。
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国有大行之间呈现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其中,建设银
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41万亿元,位列六大行第一,农业银行以3.23万亿元紧随其
后,然后依次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依次是2.89、2.28、
1.63和0.76万亿元。
从余额增速来看,四家国有大行的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增速在30%左右,其中农业
银行以31.29%的余额增速领衔同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余额增速依
次为29.88%、29.63%和29.10%,邮储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余额增速稍缓,分别为12.1
6%和12.01%。
从有贷客户数量来看,农业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达到了458.18万户,较
去年大增104.38万户,无论是数量还是增量均为六大行之最;建设银行有贷客户为
336万户,位居次席,较去年增加18.51万户;工商银行有贷客户为208.34万户,排
在第三,同比增加61.64万户;邮储银行有贷客户为210.79万户,位列第四,同比
减少了5.75万户,也是唯一一家数量减少的大行;中国银行有贷客户149.53万户,
排在第五,较上年末增加42.53万户;交通银行有贷客户为41.62万户,排在最后,
较上年末增加7.47万户。
整体来看,农业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增长势头颇为突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
额增速、有贷客户数量和增量三项指标位列同业第一,3.23万亿元的贷款余额规模
也仅略逊于建设银行,已有迎头赶上之势,这与农业银行的“三农”经营特色密不
可分。
农业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持续深化“三农”普惠发展战略,着力增强重点领域
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和普惠性,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构建重塑具有该行特色的线上线下融合、双向赋能发展模式,全面打造覆盖信用
类、抵质押类、政府增信类和供应链类等多场景信贷产品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从央行口径普惠
贷款余额来看,农业银行已经位居行业第一。王志恒当时表示,2024年末,农业银
行的央行口径普惠贷款余额达到4.66万亿元,余额、增量均居同业第一,普惠金融
供给总量最大、服务覆盖面最广、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的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
余额规模数据差异的关键在于统计口径。2024年1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
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认定标准从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提高
到2000万元。而金融监管总局考核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是指单户授信总额1000
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
从利率来看,六家国有大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均出现了明显下行,且降幅
均超过了20BP。其中,交通银行2024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最低,
为3.23%;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平均利率略高,依次是3.24%、3.30%
和3.44%;邮储银行的平均利率最高,为4.16%,但较上年末下降的降幅最大,为45
BP。此外,建设银行披露的普惠金融贷款平均利率为3.54%,在六大行中处于中游
位置。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和有贷客户数量均位于行业首
位。具体来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的前三甲分别是招商银行、民生银行
和中信银行,分别为8876.79、6627.18亿元和5998.25亿元。从有贷客户数量来看
,前三名依次是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为107.73万户、78.20万户
和51.48万户。
从增速看,有6家股份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都超过了10%,其中光大银行
以14.85%的同比增速拔得头筹,然后是依次是浙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为11.03%
和10.97%。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出现了两位数的负
增长,有贷客户数量较上年末有所减少,反映出该行普惠金融业务出现了一定的收
缩。
城商行中,青岛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高达33.22%,重庆银行也达到
了21.54%,显现出一定的“黑马”态势。农商行中,常熟银行和渝农商行的普惠型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大于1000亿元,有贷客户数量也突破了20万户,在同类银行中表
现较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披露年报的25家A股上市银行当中,有5家披露了普惠型小微企
业贷款不良率,分别是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和青岛银行,依
次为0.98%、1.09%、1.08%、1.32%和0.83%,除青岛银行下降9BP外均小幅上行,但
资产质量整体仍然保持稳剑
针对大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百花齐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
告诉记者,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主体多,对金融服务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类型
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客户需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行差异化定位,针对
特定市场和领域进行差异化服务。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总体强化金融服务的同时,应
注重做好跨区域的金融服务;区域性银行可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开展针对性创新,
深挖区域市常
AI赋能普惠金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梳理上市银行年报时也发现,不同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呈
现出不同的打法与特色,部分银行还明确提到了要推动AI 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落
地实践。
大型银行中,中国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聚焦科技领域小微企业,完善全生命周
期服务,提供开户、代发薪、结算及私人银行、资本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为超
过4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超6000亿元。持续推广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业务,开展助力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发展专项活动,定期编制发布《企业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数》。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聚焦供应链及场景金融,发挥“全行服务一家”优势,在“扩
面、增量、稳价”的基础上,持续迭代“招链易贷”“经销易贷”等供应链金融产
品,覆盖能源、消费电子、医药、通信、大消费等行业,通过打造标杆项目,加强
场景化数据风控能力、数据积累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产品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城商行中,重庆银行聚焦科技创新,创新研发“普惠科企贷”,打造“科企快贷”
模式,升级“专精特新信用贷”,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运用,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普惠科技型企业金融产品体系。聚焦现代制
造,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关
键领域,创新研发“设备更新贷”。
农商行中,常熟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秉持“科技让普惠金融更有温度”理念,
深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模型等领域专业能力
,构建起涵盖基础研究、场景开发、系统运维等的 AI 创新体系,组建算法工程师
、业务专家组成的跨部门协同团队,推动 AI 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落地实践,为用
户带来便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极致产品体验。
事实上,自年初DeepSeek爆火以来, 中小银行如何低成本拥抱AI就成为行业的一
个热议话题,普惠金融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应用领域。
4月10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以“人工智能与金融未来”为主题的国
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2025春季峰会上表示,过去为解决普惠金融问题,监管部
门批设众多农商行、信用社、中小保险公司等,如今,大行借助数字化转型和AI应
用下乡,抢占了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的份额,导致部分中小金融
机构经营困难。
陈文辉强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金融机构不能阻止大行进入,唯有通过AI和
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能力。未来,中小金融机构可能面临合并浪潮,能否存续,主
动拥抱AI将是关键因素。
在谈及大模型如何在全行业推广应用时,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孟茜在上述峰会上指
出,从今年DeepSeek-R1模型推出以后,已经有20多家银行都部署了私有化的DeepS
eek,但主要还是国有大行和部分科技实力比较强的股份制银行。
孟茜表示,要满足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算力需求,可以考虑加强金融专用算力
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灵活的算力架构,并且通过集约化的运营去提升算力的使用
率,同时还要加快现在国产化算力在适配大模型时存在的一些效率和兼容性的问题
。
她还提到,考虑到行业大模型在促进推广、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是否需要整合
行业资源、建设行业大模型也成为银行同业现在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孟茜建
议,大型金融机构应该和中小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和合作,缩小金融机构之间的数字
鸿沟。
“此外,金融业对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使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支撑行业共享共用的
金融语料现在比较缺乏,可以考虑组织行业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共同推
进建设金融公共语料库,进而降低各个金融机构单独构建的投入成本,同时建立统
一的金融人工智能应用的评测体系。”孟茜如是说。
【3.最新异动】
┌──────┬───────────┬───────┬───────┐
| 异动时间 | 2023-05-08 | 成交量(万股) | 15616.969 |
├──────┼───────────┼───────┼───────┤
| 异动类型 | 日涨幅偏离值达7% |成交金额(万元)| 115970.956 |
├──────┴───────────┴───────┴───────┤
| 卖出金额排名前5名营业部 |
├──────────────────┬───────┬───────┤
| 营业部名称 | 买入金额(元) | 卖出金额(元) |
├──────────────────┼───────┼───────┤
|机构专用 | 0.00| 351429977.24|
|沪股通专用 | 0.00| 100158630.73|
|机构专用 | 0.00| 36055806.04|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 0.00| 33497028.00|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淀分公| 0.00| 16644078.00|
|司 | | |
├──────────────────┴───────┴───────┤
| 买入金额排名前5名营业部 |
├──────────────────┬───────┬───────┤
| 营业部名称 | 买入金额(元) | 卖出金额(元) |
├──────────────────┼───────┼───────┤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新区源深| 100484840.27| 0.00|
|路证券营业部 | | |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山路证券营| 51717960.00| 0.00|
|业部 | | |
|沪股通专用 | 44669134.53| 0.00|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黄河路证| 41745725.00| 0.00|
|券营业部 | | |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 38515551.20| 0.00|
└──────────────────┴───────┴───────┘
【4.最新运作】
【公告日期】2023-12-29【类别】关联交易
【简介】本行于2023年11月8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
于申请持续关联交易上限的议案》。1.与中信集团及其相关方的持续关联交易本行
董事会同意本行与中信集团及其相关方2024—2026年授信类和八项非授信类关联交
易上限(具体预计上限金额详见本部分第(三)项的内容),并与中信集团签署相关框
架协议。关联董事方合英、曹国强对上述事项回避表决,其他有表决权的董事一致
同意上述事项。根据上交所上市规则及本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本行董事会同意将
《关于申请持续关联交易上限的议案》所涉与中信集团及其相关方2024—2026年授
信类和八项非授信类关联交易上限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关联股东中信集团及其
相关方将在股东大会上对上述事项回避表决。2.与新湖中宝及其相关方的持续关联
交易本行董事会同意本行与新湖中宝及其相关方2024—2026年授信类和六项非授信
类关联交易上限(具体预计上限金额详见本部分第(三)项的内容)。关联董事黄芳对
上述事项回避表决,其他有表决权的董事一致同意上述事项。3.与关联自然人任职
企业信达证券的持续关联交易本行董事会同意本行与信达证券2024—2026年授信类
和四项非授信类关联交易上限(具体预计上限金额详见本部分第(三)项的内容)。全
体董事一致同意上述事项。20231229:股东大会通过
【公告日期】2023-04-29【类别】关联交易
【简介】本行于2023年4月28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
于调增及新增申请持续关联交易上限的议案》。本行董事会同意:(1)调增本行与中
信集团及其相关方之间2023年授信业务关联交易上限(调整后的具体上限金额详见
本部分第(三)项的内容),并根据前述调增后的金额与中信集团签署授信业务补充框
架协议;(2)申请本行与中信集团及其相关方之间2023年存款业务关联交易上限(具
体预计上限金额详见本部分第(三)项的内容),并根据申请的上限金额与中信集团签
署存款业务框架协议。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