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601628)F10档案

中国人寿(601628)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中国人寿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1628 中国人寿 更新日期:2025-08-22◇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8-|76447.13| 5702.68| 4335.25|   46.01|    5.41|    0.52|
|   20   |        |        |        |        |        |        |
├────┼────┼────┼────┼────┼────┼────┤
|2025-08-|75079.70| 6629.94| 5240.42|   41.12|    4.12|    3.77|
|   19   |        |        |        |        |        |        |
├────┼────┼────┼────┼────┼────┼────┤
|2025-08-|73690.17| 7871.10| 9995.80|   40.77|    4.99|    1.58|
|   18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8-21】
FMR LLC减持中国人寿约2705.23万股 每股作价约23.57港元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陈雯芳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8月18日,FMR LLC减持中国人寿(02628)2705.2304万股,每股作价23.5695港元,总金额约为6.38亿港元。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4.45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5.98%。

【2025-08-21】
“两山”理论20年 中国人寿循绿而行 走向碳中和 
【出处】大众证券报【作者】gloria

  2005年夏,浙江安吉余村, 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下简称“两山”理论)掷地有声。二十载光阴流转,这句承载着发展智慧与生态哲思的“两山”理论,已然刻入时代的年轮,成为驱动中华大地绿色转型的澎湃动力。值“两山”理论诞生二十周年之际,回望征程,金融作为经济社会的命脉,如何将无形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
  作为寿险行业 “头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以先行者的担当,将“两山”理论内化为企业基因,在“产品-投资-运营”的全链条上,精心绘制了一幅金融“活水”滋养绿水青山的生动图景,在时代画卷上挥洒浓墨重彩的国寿绿意。
  2024年,中国人寿在明晟(MSCI)ESG评级跃升至A级;总资产、投资资产均突破6.6万亿元,总保费超过6714亿元,内含价值超过1.4万亿元,兼顾发展质量与规模增长。中国人寿通过绿色保险供给、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数字化驱动低碳运营与绿色建筑实践,正在把生态价值转化为切实的金融行动与社会效益。
  “两山”理论制度化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挥保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稳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面对国家对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的制度化要求,中国人寿闻令而动,以先行者的担当,将ESG纳入公司战略,在公司层面制定了《2024年绿色金融工作方案》与相应治理机制,将绿色发展理念系统融入顶层设计,重点关注绿色投资能力提升,致力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两山”理论融入企业血脉,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让国家政策在国寿体系内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可评价的实践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
  系统性绿色实践
  政策所指,即是行动所向,绿水青山的含“金”量,靠行动兑现。中国人寿在绿色金融实践中,将“两山”理论的精髓转化为贯穿产品服务、投资布局、日常运营全链条的切实行动。产品供给、资本投向、运营脉动,三位一体编织中国人寿绿色金融的立体图景。
  中国人寿以长期资本活水,精准滴灌绿色转型的沃土,致力于在资产组合层面实现碳中和,提高投资组合的长期可持续性。据悉,中国人寿打造完善的绿色投资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绿色投资体系,提升绿色投资能力,将绿色标准和ESG投资理念纳入现有投资流程。该公司将绿色投资纳入资产战略配置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中,通过委托投资指引明确绿色相关重点领域的主要目标、投资方向和实施路径,不断丰富投资策略,加快发展绿色投资。
  运营端的低碳实践,是中国人寿践行“两山”理论的又一亮点。中国人寿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在低碳运营中的关键作用,营业用房充分融入低碳、节能、环保元素,采用先进绿色建筑技术与管理理念,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国寿执笔为绿
  二十年,足以让一颗种子长成大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从最初的朴素认知,淬炼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清晰地标定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黄金平衡点。循绿而行,中国人寿不仅是在经营一家企业,更是在践行一种面向未来的责任哲学。怀抱“建设世界一流、负责任的寿险公司”的ESG愿景,中国人寿将“两山”理论熔铸为企业的灵魂底色,矢志做绿色金融制度的笃行先锋。
  从跃升的MSCI ESG A级评级,到规模化的绿色投资涌动;从零碳大厦闪耀的国际认证光芒,到产品与运营中数字化驱动的低碳脉动——中国人寿以扎实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生态价值向金融动能转化的国寿路径。
  青山铺卷,金融作笔;执笔为绿,大地成诗。在奔赴“双碳”目标的壮阔征途上,中国人寿正以中国式ESG的生动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书写着不负绿水青山的时代新篇。(周洁)

【2025-08-21】
中国人寿:8月20日获融资买入5702.68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1.4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人寿8月20日获融资买入5702.68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1.48%,当前融资余额7.6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09%,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8-2057026814.0043352452.00764471325.002025-08-1966299448.0052404166.00750796963.002025-08-1878710956.0099958039.00736901681.002025-08-1595992242.00123774741.00758760470.002025-08-14120059950.00121860316.00786542969.00融券方面,中国人寿8月20日融券偿还5200股,融券卖出5.4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28.3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90%,融券余额1941.66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8-202283020.00219440.0019416557.602025-08-191725044.001578499.0017217278.962025-08-182141708.00678136.0017498827.362025-08-15981824.003859584.0015811090.562025-08-142327310.001061580.0018030854.64综上,中国人寿当前两融余额7.84亿元,较昨日上升2.07%,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8-20中国人寿15873640.64783887882.602025-08-19中国人寿13613733.60768014241.962025-08-18中国人寿-20171052.20754400508.362025-08-15中国人寿-30002263.08774571560.562025-08-14中国人寿-362180.64804573823.64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8-21】
险资巨头举牌同行有何深意 
【出处】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动作频频。特别是近期平安人寿接连举牌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H股,让投资者对险资真金白银“点赞”同行背后的原因颇感兴趣。
  在笔者看来,险资举牌同行依然是本着选择高股息、低估值标的的投资逻辑,也折射出险资看好保险行业基本面改善,并进一步释放出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进行中长期布局的信号。
  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是今年资本市场的一大突出特点。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8月20日,年内险资举牌已达30次,远高于去年全年的20次。整体来看,此轮险资举牌呈现出偏好红利资产、侧重财务投资、青睐上市公司H股等特征。
  在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阶段,险资有增配权益资产的强烈意愿,与此同时,近两年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规则,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生态,推动建立“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在政策持续护航、公司治理和投资者回报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高股息资产兼具政策鼓励、收益确定、风险可控三大特征,高度契合保险资金“安全、稳健、长期”的投资逻辑,成为险资权益配置的重点标的。
  而时隔六年,险资再次举牌同行,无疑进一步强化了高股息的投资逻辑。数据显示,以8月19日收盘价计,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H股股息率(近12个月)分别约为3.2%、2.9%,显著高于当前长债收益水平,配置价值凸显。同时,两家公司管理层均在公开场合表示,将延续稳健、持续的分红策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险资举牌同行,反映出其对保险行业基本面改善的认可。从负债端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已建立起与市场利率挂钩的机制,近期预定利率上限再次下调,保险公司刚性成本得以压降。同时,险企产品结构转型稳步推进,分红险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这些均有利于促进险企降低利差损风险。
  从资产端看,股市走强将明显增厚险企的权益市场投资业绩。今年一季度,上市险企投资收益整体表现较稳健,二季度上证指数上涨3.26%,且保险公司青睐的银行股等高股息资产价格走势良好,因此预计二季度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将延续增长势头。
  进一步观察,险资举牌同行,释放了加强权益资产长期配置的信号。一方面,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权益资产投资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监管部门明确提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同时,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另一方面,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政策举措不断完善。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大幅降低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可以预期,险资的权益投资规模将稳步提升。
  同时,在保险新会计准则即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险企有很强的意愿增配以长期持有为目的、可分类为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资产,以降低权益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一趋势已经显现且必将延续,也会重塑险企权益投资行为,使其从“赚差价”为主转向“赚股息”为主。
  整体来看,当前,险资权益投资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体系框架等均已发生显著变化,同时保险行业自身也在进行转型,这些因素共同推动险资持续提升权益资产配置规模,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险资也有望更好发挥长钱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成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力量。

【2025-08-21】
今年以来涨幅喜人 银行保险股强势能否延续 
【出处】中国证券报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有大行股价连创历史新高,银行、保险板块累计涨幅均超10%……因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估值较低,银行股、保险股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展望未来,受权益市场上涨、增量资金涌入、基本面改善等因素提振,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股、保险股仍将保持强势。
  银行股保险股表现亮眼
  在A股市场,截至8月20日收盘,数据显示,银行板块2025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4%,保险板块累计涨幅约13%。个股方面,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涨幅均超30%,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涨幅均超15%。
  再看港股市场,银行股和保险股也有亮眼表现。截至8月20日收盘,青岛银行、中信银行、重庆农商行、郑州银行等H股今年以来涨幅均超30%,新华保险H股涨幅超120%。
  今年以来,银行股和保险股走势强劲,其中既有股市回升向好的因素,也有银行股、保险股本身估值较低的因素。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告诉记者,银行股、保险股的上涨缘于“趋势的力量”。受益于高股息、地方化债缓解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等因素,而且当前估值尚处于低位,银行股上涨动力充足。保险股上涨的原因则是权益市场回暖推升险企投资收益增加、银保渠道转型优化了负债端。
  险资追逐是重要原因
  银行股上涨的背后是险资持续流入。今年以来,多项利好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显著增加了险资对银行股的配置需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高股息、高分红的特点对于险资构成较强吸引力。与此同时,银行股估值波动较低,符合险资稳健投资需求。
  今年以来,银行股持续被险资“扫货”,例如浙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股被险资举牌。以浙商银行为例,民生人寿于8月11日增持100万股浙商银行H股股份后,持股比例达到5%。根据港股市场规则,触发举牌。
  “当前险资面临较大的资产再配置压力,倾向于寻找底层资产安全、长期收益稳定的投资标的。银行股与险资的投资需求较为契合。”某险企人士表示。
  不仅如此,前段时间险资时隔六年再度举牌保险股也备受市场关注。中国平安分别于8月11日、12日举牌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H股。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研究负责人孔祥认为,险企举牌同业公司主要释放三重信号:一是保险股具备中长期估值修复空间;二是险资高股息策略增强,保险股被重新定义为“另类红利资产”;三是新会计准则下,险企资产负债联动效率提升。
  未来股价料保持强势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股、保险股的估值仍具有吸引力。从银行股来看,天风证券研究所银行首席分析师刘杰表示,未来险资增配银行股空间较大,原因有二:一是新增保费带来的增量资金,二是险企用足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带来的增量资金。证监会此前明确表示,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目前财产险、人身险行业多数公司的理论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为其上季末总资产的30%。“无论是监管部门引导下新增保费入市,还是提升存量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险资都将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在资金面驱动下,银行股估值仍有修复空间。”刘杰称。
  对于保险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资本市场向好等因素有望缓解保险行业利差损压力,看好保险股长期配置价值。

【2025-08-20】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持中国人寿2992.9万股 每股作价约24.09港元 
【出处】智通财经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8月15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持中国人寿(02628)2992.9万股,每股作价24.0915港元,总金额约为7.21亿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4.58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6.15%。
  本交易涉及其他关联方: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Ltd.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08-20】
国寿置业、财信人寿联合出资8.01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出处】财闻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长沙聚财壹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国寿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8.0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基金由财信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旗下国寿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2025-08-20】
险资年内举牌已达29次,千亿元资金南下抄底港股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吴敏

  华夏时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八月的香港,暑气未消,资本市场也迎来一场由险资主导的“举牌风暴”。
  8月19日,香港联交所一则股权披露信息再度将中国平安推至聚光灯下,旗下平安人寿于8月13日同时增持农业银行H股与中国人寿H股,合计斥资约4.65亿港元。交易后,平安人寿持有农业银行H股比例由13.99%增至14.08%;持有中国人寿H股比例由4.99%升至5.18%,正式触发举牌。
  对于此次举牌目的,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于8月20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这不仅仅是一家保险巨头的资产配置调整,更是险资在低利率、高波动的宏观环境下,重新审视权益市场价值、寻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深刻缩影。平安系的“扫货”行为,既是对港股低估值资产的战略性抄底,也折射出保险资金正在从传统的固收依赖转向更积极、更灵活的权益布局。
  平安系持续“扫货”
  这并非平安系8月份的唯一动作。此前的8月8日,平安人寿就已举牌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到15%;8月11日,其再度出手中国太保H股,持股比例由4.97%升至5.1%,打破六年来险资未举牌险企的沉寂;8月12日,中国平安自身也举牌中国人寿H股,持股比例达5.04%。
  若将时间线略微拉长,7月29日披露的信息显示,平安人寿持有招商银行H股比例也已超过16%。短短一个月内,平安系在银行与保险板块密集落子,节奏之快、力度之大,令市场侧目。
  作为险资举牌主力,平安人寿今年已举牌9次,其中8次举牌都是银行股H股。分别举牌了3次邮储银行H股、3次招商银行H股及2次农业银行H股。除此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多只港股银行股被举牌,如民生人寿举牌了浙商银行H股、瑞众人寿举牌了中信银行H股、弘康人寿举牌了郑州银行H股等。
  险资之所以如此密集地布局港股银行股,背后有着多重逻辑支撑。从市场层面看,港股尤其是金融H股普遍处于估值低位,多数银行股市盈率不足5倍,股息率却超过5%,甚至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这种“低估值+高股息”的组合,非常符合保险资金对稳定现金流和长期回报的需求。
  “银行股当前具有稳定分红和低波动特点,兼具‘股权投资’和‘类债券资产’双重优势,较好匹配险资的负债特征与稳健偏好。”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港股银行股估值更低、流动性尚可,叠加港股通机制日趋成熟、结算机制便利,吸引险资南下配置。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H股银行股较A股存在明显折价,叠加港股通税收优惠,配置性价比突出。在新会计准则下,高股息股票计入FVOCI科目能有效平滑利润表波动,这契合了险资对报表稳定性的核心诉求。”尤其是在利率持续下行、债券收益承压的背景下,增配高股息股票成为险资抵御利差损、提升投资收益的重要手段。”
  更值得玩味的是,平安系此次不仅增持银行股,还罕见地举牌了同为保险同业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H股。这是自2019年中国人寿举牌中国太保以来,六年间首次再现险资举牌险企的场景。
  在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看来,这一举动释放出强烈信号,保险股自身也已成为“红利资产”的代表,其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健的特性,正获得同行资金的认可。险资举牌同业,反映出其对行业基本面触底回升的预期,也体现了保险资金在资产荒背景下对优质内生性增长资产的渴求。
  险资举牌潮涌
  平安系的举牌并非孤立行为,而是险资在资产荒背景下谋求高股息资产、优化财务报表的集体选择。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险资年内举牌次数已超29次,创近四年新高。举牌标的高度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能源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其中H股占比超过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除银行股和保险股外,东阳光药、港华智慧能源、绿色动力环保等港股,以及A股的杭州银行、东航物流等,也陆续进入险资举牌名单。
  在险资举牌潮的背后,是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结构的深刻调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较一季度增长3.73%。其中,股票投资余额为3.07万亿元,环比增长8.9%,上半年净买入额约6400亿元,较去年下半年增幅高达78%。这一数据清晰表明,险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
  除直接举牌外,险资亦通过私募基金等形式持续加大权益布局。截至目前,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已增至七家,长期投资试点规模合计达2220亿元。泰康资产旗下私募平台泰康稳行已于六月完成首笔投资,明确将高股息资产作为基石,并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中国人寿旗下国寿资本还参与了北京智冉医疗的A轮融资,显示出险资“投早投小”、支持实体创新的耐心资本属性。
  纵观这一轮险资举牌潮,其背后是“资产荒”与政策松绑的双重推动。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下行的宏观背景下,险资面临巨大的再投资压力。高股息股票成为抵御利率风险、获取稳定现金流的重要工具。
  政策层面也在不断为险资入市“松绑”。2025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多次发文,上调保险公司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鼓励险资发挥耐心资本作用。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更明确要求国有险企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些政策为险资加大权益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操作空间。
  然而,险资大举入市也伴随着风险与挑战。股票市场波动性大,短期股价回落可能影响险企投资收益率和偿付能力。举牌行为也可能引发市场对股权争夺、公司治理等问题的担忧。因此,险资在加大权益配置的同时,也需加强风险管理,避免过度集中持仓,保持资产组合的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
  周瑾提醒称,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波动性也更高,因此险资的举牌也要特别关注风险。首先,要做好自身的战略资产配置,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的考虑,秉承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科学决策股票的配置比例和仓位;其次,要审慎选择举牌标的,优先考虑过往分红稳定,公司基本面向好,长期升值潜力大的股票,避免短期炒作的题材,并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第三,要提升自身风控能力,从制度、流程、数据、模型、考核等方面,夯实投资风控体系,规范投资行为。
  市场的疑问也随之而来,当前,沪指已站上3700点,部分板块估值也已处于高位,险资的“举牌热潮”还能否持续?有资深保险资管人士表示,尽管险资举牌需求仍存,但本轮牛市后期领涨主线可能转向科技成长风格,“红利股或非领涨品种,但险资因其规模增长和配置需求,举牌行为仍会持续。”
  “在低利率、高波动的宏观背景下,传统固收资产难以提供足够的收益支撑,而权益资产尤其是高股息股票,成为险资实现长期稳健回报的重要途径。平安系的扫货行为,不仅是一场资本运作,更是一种战略选择,它预示着保险资金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从债券市场‘迁徙’至权益市场。”杨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险资对权益市场的配置仍有望持续提升。

【2025-08-20】
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于8月15日从5.77%升至6.17%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8月20日,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于8月15日从5.77%升至6.17%,平均股价为24.0915港元。

【2025-08-20】
险资密集举牌 长钱加速入市 
【出处】财经网【作者】王欣宇

  险资举牌动作频频。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险企已举牌超30次。涉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能源、公用事业等等,迄今举牌次数已创2015年以来第二高。银行股尤其受到险资偏好,被举牌次数近14次,且不乏同一险企举牌同一银行的情况。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近期宣布举牌中国太保与中国人寿H股,时隔六年再度掀开险资增配同业的序幕。
  险资年内举牌30余次,至少锁定历史次高。这在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看来,核心动机有三:一是负债端久期拉长,保费净流入与到期再投资压力同步放大,必须用高股息、低波动的权益资产锁定利差;二是新金融工具准则切换,OCI账户可平滑市值波动,举牌后股息可计入经常性收益,ROE更稳;三是偿二代二期下,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占用系数低于交易性股票,举牌可降低最低资本要求,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还认为,监管部门通过调降风险因子、长周期考核等政策,鼓励险资增配权益资产以支持资本市场,政策引导也是险资密集举牌的重要影响因素。
  正如分析人士所言,险资举牌热,主要受到在低利率环境下对优质资产的追求、政策引导打开险资长钱入市空间以及新旧会计准则切换稳定利润表三方面影响。而出于对稳定财务报表与作为中长期资金典型代表积极入市的双重考量,保险资金正在持续提升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后续仍存在加大配置比例的空间。而银行股、保险股所具备的“高股息、低估值”特征,也使得其成为险资扫货的重点对象。
  年内险资举牌超30次 银行股为重点配置方向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港交所、保险机构发布的公告不完全统计,今年险企已经举牌30余次,仅次于2015年的62次举牌,且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举牌量。在举牌对象选择上,银行股格外受到险资偏好——年内险资14次出手举牌银行股,仅就8月单月而言就有邮储银行、郑州银行、浙商银行等上市银行被举牌。
  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平安人寿8月12日在场内增持2651.5万股农业银行H股股份,本次增持完成后,平安人寿持有的农行H股数量增至43.29亿股,占该行H股总数为14.08%。2月17日,平安人寿年内首度举牌农行H股,所持该行H股数量占该行H股总数突破5%。不到六个月时间,平安人寿持有的农业银行H股占该行H股总股本的比例提升了8个百分点。
  此外,平安人寿还在今年1月、5月、8月三度举牌邮储银行H股,并于8月8日达到邮储银行H股股本的15%。
  弘康人寿则分别于6月27日、7月25日、8月8日连续三个月举牌郑州银行H股,其持股比例已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15%。截至8月8日,其持有郑州银行H股3.09亿股,占总股本的3.39%。
  同样在8月,民生人寿通过受托管理人增持并举牌浙商银行H股,至8月11日,民生人寿持有浙商银行H股数量约为2.96亿股,约占浙商银行H股股本的5.00022%。
  除此之外,还有平安系举牌工商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H股、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等。
  银行股因何受追捧?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股“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动”的特点契合险资的投资方向。
  武泽伟认为,银行股成为险资配置重点,源于其独特的收益风险特征:一是高股息优势,当前板块股息率约3.98%,分红稳定性强,在低利率环境下具备“类固收”属性;二是低估值与低波动,银行股估值仅0.60倍(PB),显著低于其他高股息板块,且历史波动率为各行业最低,契合险资风控需求;三是政策红利,监管要求新增保费30%投入A股,银行股作为稳健标的成为首要承接对象。
  卢克林也补充道:“信贷资产与保险资金同属‘人民币久期资产’,宏观利率下行周期中,银行净息差虽承压,但分红政策刚性,具备类债券属性。被险资多次举牌的银行,正是因其零售存款占比高、股息政策透明,符合险资‘类固收’审美。”
  时隔六年险资再度举牌同业 中国平安增配太保、国寿
  在银行股之外,时隔6年险企重现举牌同业的动作引发行业关注——近期港交所信息显示,中国平安近日耗资5583.87万港元、2.13亿港元分别增持太平洋保险及中国人寿H股,持股比例因此均提升至5.04%。而在回应举牌中国太保,即2019年以来首次有保险股被同类机构举牌时,中国平安表示:“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在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看来,险资配同行企业,不仅增加了可选的投资标的,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加业务协同和改善资产结构。
  从投资标的的自身特点来看,开源证券非银团队发布的研报指出:“险资举牌保险H股与举牌银行H股逻辑类似,是低利率和I9金融工具新准则下通过OCI账户增配高股息股票资产的延续。”
  银行股所具有的“高股息、低估值”特点,在保险股中也有体现。“时隔六年,中国平安再度举牌同业,逻辑并非博弈保费增长,而是押注‘估值修复+资本协同’”卢克林分析称:“当前保险板块A股P/EV仅0.4—0.6倍,处于历史负一倍标准差,股息率6%以上,已反映极度悲观的新单与投资收益假设;一旦股市回暖,权益弹性极大。资本层面,偿二代二期对长期股权投资给予10%~15%折扣,举牌保险公司可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资本消耗,并通过共享再保、资管、渠道资源,实现协同降本。”
  “简言之,低估值、高分红、资本规则友好,是险资‘买自己人’的三大支点。”卢克林总结道。
  从险企资产配置的逻辑来看,增配以银行股、保险股为代表的高股息权益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与切换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对其平滑市场波动、稳定自身利润表具备重要作用。
  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北及华西区主管合伙人任绍文介绍,新会计准则导致保险公司利润表的波动性明显增加,这一变化的核心原因在于金融资产分类规则的调整。
  “在旧准则下,保险公司可以将大量权益类投资资产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非当期损益,这样市场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相对较小”任绍文指出:“然而,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金融资产的分类要求更加严格,大部分权益投资和部分持有至到期或应收款项类投资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导致市场价值波动直接冲击利润表,使得净利润对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大幅上升。”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大部分保险公司开始调整投资策略和资产负债匹配策略,例如增配高股息权益资产并将其指定为FVTOCI。“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FVTOCI类资产的股价波动不会直接影响利润表,仅反映在净资产中,而其利息收入则可以作为稳定的投资收益计入利润表”任绍文进一步指出:“因此,即使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只要股息派发保持稳定和高分红率,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就不会受到股价下跌的直接冲击。相比之下,如果这些股票被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市场下跌时,未实现的公允价值损失将直接减少当期利润,导致财务报表波动。”
  多重因素促使险资举牌升温 后续权益类资产配置空间有望拓宽
  “作为中长期资金的代表,保险资金存在权益资产配置需求,甚至有持续加大配置比例的需求”有保险资管机构业务负责人指出。
  概括而言,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寿险,前十年的利率高企带来了更高的寿险公司保单成本,而最近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持续下行,资产端创造收益的难度增加。见微知著,这倒逼险企在资产端寻求更高收益、寻求更高的收益来源,股市成为险资配置的重要选项。
  另一方面,任绍文分析称,受低利率环境和新会计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双重影响,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收入确认模式、负债计量方式、金融资产分类以及低利率环境的多重效应等方面,进而导致当期收入规模压缩、利润延迟确认、利润表或净资产对市场波动更加敏感等等。
  他同时指出,低利率环境的叠加影响使得新会计准则的冲击更为显著。一方面,低利率降低了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压缩利差空间,直接影响保险公司资产端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负债端的折现率下行可能无法完全被资产端收益覆盖,导致利差损风险显性化,增加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
  综上所述,险企需要在市场挖掘优质投资标的,为业务发展筑基。同时,政策也在大力引导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并从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调降风险因子、长周期考核、开展中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等方面释放险资入市空间,催动险资配置权益资产的热情。
  这也体现在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中——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39%。其中,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合计投资股票的资金余额超3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近1万亿元。人身险与财险投资股票的资金占比分别达到资金运用余额的8.81%、8.33%,各自上行至2.87万亿、1955亿元,两类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和占比均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高点。
  对此,卢克林认为,加大权益配置对业务及报表的影响将呈“哑铃型”:一端是利润表改善,OCI账户下的高股息资产贡献稳定投资收益,降低净利润波动;另一端是资产负债表扩张,权益乘数抬升,偿付能力充足率承压。
  “若股市上行,浮盈通过其他综合收益增厚净资产,可带动新业务价值与内含价值双升;若市场下跌,则需关注资本补充压力”上述人士指出。

【2025-08-20】
中国人寿:落实ESG管理,赋能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 
【出处】齐鲁晚报网

  ESG作为融合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综合性标准,正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照。
  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期间,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主办的2025企业ESG发展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论坛以“创新实践 共筑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共话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黑龙江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庆元参加论坛并以“金融向善 行稳致远”为主题发表演讲。李庆元深入分享了中国人寿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保险业领军企业如何通过ESG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
  ESG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落实ESG管理现已成为金融企业的发展方向,新的风向标,它既体现了企业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践行ESG可赋能保险业创造长期价值。ESG理念高度契合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与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驱动保险机构在ESG领域持续投入、稳健经营,响应了新发展阶段下市场主体提升经营能力、完善治理机制、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这不仅激励市场主体创造更大的综合价值,更能促成企业与环境、社会的融合共赢,最终实现价值闭环。
  践行ESG可推进企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能够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其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长期资金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
  在能源革命与技术转型的潮头,环保相关企业技术路径变革,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保险企业可以发挥主业优势,通过保障机制支持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等产业发展。同时,以绿色投资赋能低碳转型,向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可持续交通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助力社会绿色转型。在黑龙江,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为234家绿色产业企业提供超38亿元风险保障。
  “保险业应当遵循政策导向、客户至上、金融向善、长期主义、底线思维五大原则,积极寻求ESG创新,主动挖掘市场新机遇,在致力于提供更好金融服务的同时,创造更大社会价值,促进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人寿认为。
  中国人寿践行ESG长期主义之路
  作为国内寿险行业“头雁”,中国人寿在ESG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具有示范意义。该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环境、社会及治理表现,更为社会责任履行输出创新解决方案。中国人寿明晟(MSCI)ESG评级跃升至A级,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卓越上市公司奖”“保险业社会责任方舟奖”等奖项,这些成绩见证了与国际接轨兼具中国特色的“国寿ESG成长之路”。
  在环境建设方面,中国人寿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从产品服务、投资布局到日常运营全面践行效率、和谐、持续的发展目标。以绿色保险助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持续为绿色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提供意外、医疗、寿险等多元化保险保障方案。
  将ESG理念融入投资全流程,持续提升绿色投资能力。早在2018年,该公司主力投资平台——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就成为中国第一家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低碳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全流程,借力人工智能,实现各环节线上处理,个人长险无纸化投保率近100%,个人线上理赔使用率高达96.7%,实现绿色低碳运营。同时,加强对能源供给和能源全过程管理,多个办公大楼获得LEED铂金级认证,上海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聚焦“双碳”目标,中国人寿坚持守正创新,启动气候风险情景分析,搭建压力测试分析框架,制定应对策略,增强公司气候韧性。
  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人寿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探索以ESG理念赋能传统保险业务,深度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保障网到资金链全力报国惠民。
  积极探索将ESG要素嵌入保险业务全价值链中的模式,重点关注产品开发、承保理赔、康养服务等关键环节。围绕人民群众切身需求,中国人寿着力打造了覆盖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战略客户的多元产品体系,探索“产品+服务”融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黑龙江,中国人寿积极投身“六个龙江”建设,截至2024年底,属地公司社会保障类保险保费突破81亿元,服务客户数超520万人次。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龙江惠民保”共3期项目累计覆盖超1300万人次,累计为近15万人次提供理赔服务,赔付超13亿元。推进养老保障业务及养老生态建设,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寿全系统个人养老金业务、商业保险年金业务位列行业榜首,养老社区、养老公寓、康养旅居三大养老产品线落地,已在全国14个城市布局17个机构养老项目。
  坚持做耐心资本,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寿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4万亿元,区域发展战略投资规模超3万亿元。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全国乡村振兴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元,派驻帮扶干部超过1000人,用实际行动助力共同富裕。在黑龙江,中国人寿创新开展“1+N产业内循环项目”“兴边安养 共享夕阳”互助养老项目,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构建“保险+养老”服务模式。
  秉承“成己为人 成人达己”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携手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共同构建可持续生态朋友圈。中国人寿以科技创新赋能“国寿好服务”,2024年全年服务客户数量超34亿人次,中国人寿寿险APP注册用户数量超1.6亿人,服务质效保持高水准。为客户提供“快捷、温暖”的理赔体验,2024年整体赔付时效0.34天,最快可达秒级理赔。构建“四位一体”分级分类人才培训体系,推动近10万员工与公司共成长、同发展。推动形成共生共荣的伙伴关系,与4万多家供应商共同缔造绿色供应链。不断升级代理人基本制度,持续构建立体化、全周期培训体系,为60余万名销售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治理体系方面,中国人寿坚持卓越管理,打造治理现代化案例。坚持党建统领,稳健经营,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该公司连续9年获得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法人机构A类评价,连续28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保持A类评级。第八届董事会的专业化及多元化背景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遵循ESG双重重要性原则,前瞻性分析关键议题对公司影响重要性与财务重要性程度,完善ESG管理策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积极打造治理现代化的“国寿案例”。
  此次论坛的分享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寿在ESG领域的卓越成就,更为保险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ESG将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世界一流、负责任寿险公司”,既是中国人寿的ESG战略目标,同样也是其始终脚踏实地、奋力开拓的主责主业。面向未来,中国人寿将持续积极履行各项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以金融力量服务国家战略,以责任担当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以改革精神助力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寿力量。

【2025-08-20】
四川金融监管局同意中国人寿财险大邑县支公司变更营业场所 
【出处】金投网

  2025年8月18日,四川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称,《关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邑县支公司变更营业场所的请示》(国寿财险川发〔2025〕20号)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邑县支公司将营业场所变更为: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箭西巷99号2栋附310号-附312号。
  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变更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未尽事项按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规定办理。

【2025-08-20】
险企不再“月考”是利是弊? 
【出处】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出现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部分上市保险公司选择停止披露月度保费收入数据。
  中国平安于2025年1月14日披露了2024年全年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后,便再未发布月度保费公告;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也采取了类似做法。目前,这三家险企已连续7个月未披露月度保费数据。这一变化并非统一行动,在A股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仍按月披露保费数据。
  中国平安近期在“上证e互动”平台的回应,为这一变化提供了部分解释:切换新准则后,原保险保费收入不能完全反映保险公司尤其是人身险公司的保险服务收入情况,此项也不是目前监管部门要求必须披露的信息。保险经营每个季度都有波动,短期数据对投资者价值不大,公司更注重价值指标,而非规模指标。
  事实上,月度保费数据披露虽并非监管部门硬性要求,但也是中国保险行业的一种惯例。多年来,投资者和分析师已习惯于通过这些高频数据观察险企业务动态,形成了一套基于保费规模的增长评估体系。如今,这一惯例被打破,标志着行业信息披露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从国际视角看,部分知名保险公司也通常不披露月度保费信息。例如,美国第二大从事个人险种业务的财险和意外险的保险公司好事达(Allstate),主要精力放在保险费率算法的制定和调整上,并未有公开资料显示其会披露月度保费信息。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主要通过应用程序和官方网站后台更新实际分红数据,也未见其披露月度保费信息。法国安盛集团(AXA)披露信息的重点在年度财务报告等方面,通常也不披露月度保费信息。
  客观而言,保险公司披露月度保费信息有利有弊。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披露月度保费数据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监管部门和公众更及时地了解公司的经营动态。特别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月度保费数据可作为短期投资决策的参考,及时捕捉公司业务变化趋势。
  然而,弊端也不容忽视。月度保费受季节、政策、促销活动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数据的短期波动可能无法真实地反映公司长期经营状况,容易误导投资者或公众。为维持月度数据的“好看”,保险公司可能过度关注短期业绩,采取激进的销售策略,而忽视长期风险管控,不利于公司的稳健经营。
  当然,经营理念的转变是停发月度保费数据的深层原因。停止披露月度数据,有助于险企将重心从短期冲刺转向长期战略规划,例如,发展保障型产品、提升内含价值、优化业务结构等,从而提升经营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这也反映了头部险企从“唯规模论”向“唯价值论”的战略转型。
  险企停止披露月度保费数据是转型中的一种探索,符合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然而,市场透明度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转型过程中,也须警惕数据缺失带来的新挑战。比如,可能会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对于投资者而言,月度保费数据是评估公司经营动态、预测业绩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一数据的缺失,可能增加信息不对称,提高投资决策的难度和风险。尤其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更易受到影响。
  解决这一不对称性的关键,在于险企能否通过其他渠道增加市场透明度。例如,在季度报告中,提供更丰富、更细致的业务结构、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等数据,以弥补月度数据缺失带来的信息空白;定期举办投资者交流会、业绩说明会,主动与市场沟通,解答疑问,增加投资者沟通频率与深度;在符合保护商业秘密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披露一些能反映经营质量的数据。
  总的来说,部分险企停止披露月度保费,是保险业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这一变化既反映了行业走向成熟的积极态势,也对市场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还需要险企、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与保护投资者权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2025-08-20】
中国人寿:8月19日获融资买入6629.94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人寿8月19日获融资买入6629.94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1.48%,当前融资余额7.5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09%,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8-1966299448.0052404166.00750796963.002025-08-1878710956.0099958039.00736901681.002025-08-1595992242.00123774741.00758760470.002025-08-14120059950.00121860316.00786542969.002025-08-13106083651.0045051749.00788343335.00融券方面,中国人寿8月19日融券偿还3.77万股,融券卖出4.1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72.5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43%,融券余额1721.73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8-191725044.001578499.0017217278.962025-08-182141708.00678136.0017498827.362025-08-15981824.003859584.0015811090.562025-08-142327310.001061580.0018030854.642025-08-13796077.002691306.0016592669.28综上,中国人寿当前两融余额7.68亿元,较昨日上升1.80%,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8-19中国人寿13613733.60768014241.962025-08-18中国人寿-20171052.20754400508.362025-08-15中国人寿-30002263.08774571560.562025-08-14中国人寿-362180.64804573823.642025-08-13中国人寿59013145.84804936004.28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8-20】
长期资金“压舱石”策略凸显 两家险企再度增持银行H股 
【出处】证券时报

  长期资金视为“压舱石”的银行股,继续被保险资金扫货。港交所披露易最新信息显示,平安人寿近日在场内增持2651.5万股农业银行H股,增持完成后,平安人寿持有的农业银行H股增至43.29亿股,占该行H股总数突破14%。同一天,弘康人寿增持4721.5万股郑州银行H股。
  此前,平安人寿于2月17日、5月12日两次举牌农业银行H股,所持该行H股数量占该行H股总数分别突破5%、10%。统计数据显示,2月17日至8月13日,平安人寿合计增持约28.4亿股农业银行H股,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合计耗资约140亿港元。
  8月13日,弘康人寿也在场内增持4721.5万股郑州银行H股,持股数量增至约3.71亿股。增持完成后,弘康人寿所持股份占该行H股总数突破18%,在该行总股本中占比达4.08%。此前,弘康人寿曾在6月27日、7月25日、8月8日连续举牌郑州银行H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收盘,农业银行H股、郑州银行H股年内涨幅分别接近29%、40%。
  截至目前,2025年已有7家上市银行被险资举牌。其中,招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均获平安人寿三度举牌,郑州银行H股被弘康人寿三度举牌。此外,平安人寿近期还先后举牌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H股,引发市场关注。
  民生证券非银团队最新研报认为,长端利率中枢下行以及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险资将更加重视具有稳定现金流和分红收入的权益标的,在标的选择上,把 “绝对收益”作为“压舱石”重点考量,而触发举牌正体现了险资对这类股票标的的偏好。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息差收窄显著放缓,盈利水平呈现修复态势。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至1.49%,风险持续改善。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商业银行经营指标向上修复,实体需求偏弱,无风险收益率或处于低位,红利资产仍具性价比,在股息逻辑驱动下,该板块仍具延续行情。东方证券银行业团队亦表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银行股相对收益承压,但考虑到宏观经济承压状态下无风险利率缺乏持续上行基础,且上半年银行业绩环比呈现改善趋势,预计银行股调整空间有限。

【2025-08-19】
买完银行买同行!险资扫货凶猛,举牌数超去年全年 
【出处】贝壳财经

  银行股H股最受险资青睐,同时,险资投早投小等同样在推进。
  中长期资金入市,险资走在了前列。
  贝壳财经记者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及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8月19日,今年以来险资已举牌29次,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同时,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均在有序推进,合计规模超2220亿元。此外,还有保险资金参与创新企业的A轮融资,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险资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增厚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减缓利率下行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
  险资年内举牌29次 银行股H股最受青睐
  进入2025年,险资举牌依然延续活跃趋势。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9日,险资已举牌29次,涉及23只个股,这其中,H股就占了18只,而银行股H股又成为了险资举牌的主力。
  具体来看,平安人寿成为今年险资举牌的主力,总计举牌9次,其中8次举牌都是银行股H股。年初至今,其已分别举牌了3次邮储银行H股、3次招商银行H股及2次农业银行H股。
  以邮储银行H股为例,今年1月份,平安人寿托管资金举牌了邮储银行H股,于1月8日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5%。随后的5月份,平安人寿再度举牌邮储银行H股,投资股票于5月9日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10%。8月份,平安人寿第三次举牌邮储银行H股,且投资股票于8月8日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15%。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多只港股银行股被举牌,如民生人寿举牌了浙商银行H股、瑞众人寿举牌了中信银行H股、弘康人寿举牌了郑州银行H股等。
  一位资深保险资管人士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从去年起险资涌现举牌潮且偏好举牌银行股H股,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银行股股息率较高,超过同期国债收益率;其次,H股银行股比A股银行股便宜,股息率也较A股高,2022-2024年,H股银行股股息率高达6.09%;第三,在新会计准则下,高股息股票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利润表波动,符合险资稳定报表的需求;第四,监管部门持续倡导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叠加保险资金投资政策优化,促使险资加大对高股息资产的配置;最后,险资举牌银行股还可以与被举牌的上市银行形成协同效应,促进银保业务的合作发展。
  除此之外,东阳光药H股、港华智慧能源H股、绿色动力环保H股、峰岹科技H股、秦港股份H股、大唐新能源H股等也得到了险资的举牌。A股方面,新华保险举牌了杭州银行,中邮人寿举牌了东航物流,信泰人寿举牌了华菱钢铁,利安人寿举牌了江南水务。
  更为市场所关注的是,今年8月份,平安系资金还举牌了“同行”的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平安资管受托其资金投资于中国太保H股股票,于8月12日达到中国太保H股股本的5%,触发举牌;港交所近日披露信息显示,中国平安于8月12日买入中国人寿H股950万股,耗资2.13亿港元。中国平安对中国人寿H股持股3.75亿股,持股比例上升为5.04%,触发举牌。
  这是时隔六年,保险公司再度举牌同业的又一案例。对此,中国平安方面回应贝壳财经记者称,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整体来看,险资举牌的大多是高股息股票,这也让市场认为,险资买入是助推近期红利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述资深保险资管人士认为,一方面,险资举牌银行股H股,增加了对高股息资产的需求,推动了红利指数上涨;另一方面,险资作为市场中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其举牌行为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可能会吸引其他资金跟配高股息资产,进一步推动红利指数的上涨。
  超2000亿增量试点资金获批 险资投早投小已参与A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险资涌现举牌潮只是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一个缩影,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险资投早投小等同样在推进。
  据了解,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首批试点项目,规模为500亿元,目前已成功落地。
  今年1月和3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试点,规模共计1120亿元,这批试点资金在今年6月份也开启了投资。
  6月27日,泰康资产旗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泰康稳行完成了首笔投资交易。泰康稳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基本面分析为出发点,追求基金资产的中长期稳健增值。首先,以高股息资产为基石,重点布局经营稳健、弱周期属性、分红稳定的板块;其次,锚定产业升级红利,重点布局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再者,逆周期战略买入,实现风险收益平衡。
  5月份,第三批试点启动,规模合计600亿元。三批总计2220亿元的险资长线资金,为市场注入了更多活力。
  此外,近期国寿投资旗下国寿资本公司管理的国寿双碳基金还参与了北京智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的A轮融资,规模超3亿元。参与投资的还有君联资本、IDG资本、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这表明,险资作为耐心资本,除了进入传统的二级市场,也在投资更早、更小的新质生产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沪指已经迈上3700点,一些行业指数的估值也处于高位,在这种情况下,险资在资本市场上还能否持续保持活跃,甚至成为拉动资本市场领涨的主力仍待观察。
  资深保险资管人士认为,从经济周期上看,目前市场上涨已进入基钦周期后期,处于中小盘股补涨阶段,后市市场上涨的主流热点在小盘、科技等成长风格方面,而红利股属价值风格,可能不是后市市场上涨的领涨股。“因此,预计本轮牛市高潮不是险资增持的红利股领涨,而是成长风格领涨。险资规模一直在增长,其举牌的需求还存在,所以险资举牌潮还会持续,但本轮牛市的后市,领涨股并不主要体现在险资举牌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2025-08-19】
国寿置业、财信人寿联合出资8.01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长沙聚财壹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国寿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8.0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基金由财信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旗下国寿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2025-08-19】
险资继续横扫,中国平安出手!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马嘉昕

  【导读】中国平安增持农业银行及中国人寿H股?
  ∠兆始绦衤蛞小⒈O誋股?
  ?月19日,据香港联交所股权披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H股和中国人寿H股,累计耗资约4.65亿港元。
  累计斥资4.65亿港元增持
  披露公告显示,在8月13日,平安人寿以5.5041港元每股的平均价买入2651.5万股农业银行H股,耗资约1.46亿港元,交易后平安人寿持有农业银行H股比例由13.99%增至14.08%。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平安人寿还增持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H股,其以22.7439港元每股的平均价格买入1406.7万股中国人寿H股,耗资约3.19亿港元。交易完成后,平安人寿对中国人寿H股持股比例由原来的4.99%升至5.18%。
  据悉,在8月18日,平安人寿还披露了其此前于8月11日举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H股情况,增持后,其持股比例由原来的4.97%升至5.1%。同时,这也是时隔六年再次出现险资举牌险企的情况。
  此外,在8月12日,中国平安还举牌了中国人寿H股;8月8日,平安人寿再度举牌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到15%;同时,据港交所股权披露信息,截至7月29日,平安人寿持有的招商银行H股股份也超过了16%。
  自开年以来,平安系对银行股、保险股开启“扫货”模式。截至目前,平安人寿已经先后举牌了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中国人寿H股、中国太保H股。
  险资增配股票达近年最高水平
  从险资年内举牌情况来看,对银行股及保险股H股可谓备受青睐,呈现“高频”态势。
  据悉,在今年3月,中国平安CFO付欣曾表示,公司将适度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在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与高分红价值股之间寻求平衡,并通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的计量方式,降低股价短期波动对利润表的冲击,为长期配置奠定基础。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险资年内举牌次数已经超30次,主要集中在低估值、高股息、业绩确定性强的行业,尤其是银行、公用事业、能源等领域,而H股也成为其重点举牌的方向,其中邮储银行H股、郑州银行H股,以及招商银行H股分别被举牌3次。
  此外,从保险资金配置来看,其增配股票资产的规模和占比也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3.73%。其中,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为3.07万亿元,较一季度2.81万亿元环比增长8.9%,相当于上半年净买入约6400亿元,环比去年下半年3590亿元净买入增长78%。

【2025-08-19】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国人寿低碳运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出处】鲁网

  鲁网8月19日讯ESG作为融合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综合性标准,正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照。
  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期间,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主办的2025企业ESG发展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论坛以“创新实践共筑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共话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黑龙江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庆元参加论坛并以“金融向善行稳致远”为主题发表演讲。李庆元深入分享了中国人寿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保险业领军企业如何通过ESG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
   ESG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落实ESG管理现已成为金融企业的发展方向,新的风向标,它既体现了企业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图:2025企业ESG发展论坛现?
  〖蠩SG可赋能保险业创造长期价值。ESG理念高度契合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与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驱动保险机构在ESG领域持续投入、稳健经营,响应了新发展阶段下市场主体提升经营能力、完善治理机制、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这不仅激励市场主体创造更大的综合价值,更能促成企业与环境、社会的融合共赢,最终实现价值闭环。
  践行ESG可推进企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能够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其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长期资金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
  在能源革命与技术转型的潮头,环保相关企业技术路径变革,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保险企业可以发挥主业优势,通过保障机制支持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等产业发展。同时,以绿色投资赋能低碳转型,向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可持续交通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助力社会绿色转型。在黑龙江,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为234家绿色产业企业提供超38亿元风险保障。
  “保险业应当遵循政策导向、客户至上、金融向善、长期主义、底线思维五大原则,积极寻求ESG创新,主动挖掘市场新机遇,在致力于提供更好金融服务的同时,创造更大社会价值,促进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人寿认为。
  中国人寿践行ESG长期主义之路
  作为国内寿险行业“头雁”,中国人寿在ESG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具有示范意义。该公司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环境、社会及治理表现,更为社会责任履行输出创新解决方案。中国人寿明晟(MSCI)ESG评级跃升至A级,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卓越上市公司奖”“保险业社会责任方舟奖”等奖项,这些成绩见证了与国际接轨兼具中国特色的“国寿ESG成长之路”。
  在环境建设方面,中国人寿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从产品服务、投资布局到日常运营全面践行效率、和谐、持续的发展目标。以绿色保险助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持续为绿色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提供意外、医疗、寿险等多元化保险保障方案。
  将ESG理念融入投资全流程,持续提升绿色投资能力。早在2018年,该公司主力投资平台——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就成为中国第一家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低碳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全流程,借力人工智能,实现各环节线上处理,个人长险无纸化投保率近100%,个人线上理赔使用率高达96.7%,实现绿色低碳运营。同时,加强对能源供给和能源全过程管理,多个办公大楼获得LEED铂金级认证,上海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聚焦“双碳”目标,中国人寿坚持守正创新,启动气候风险情景分析,搭建压力测试分析框架,制定应对策略,增强公司气候韧性。
  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人寿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探索以ESG理念赋能传统保险业务,深度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保障网到资金链全力报国惠民。
  积极探索将ESG要素嵌入保险业务全价值链中的模式,重点关注产品开发、承保理赔、康养服务等关键环节。围绕人民群众切身需求,中国人寿着力打造了覆盖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战略客户的多元产品体系,探索“产品+服务”融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黑龙江,中国人寿积极投身“六个龙江”建设,截至2024年底,属地公司社会保障类保险保费突破81亿元,服务客户数超520万人次。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龙江惠民保”共3期项目累计覆盖超1300万人次,累计为近15万人次提供理赔服务,赔付超13亿元。推进养老保障业务及养老生态建设,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寿全系统个人养老金业务、商业保险年金业务位列行业榜首,养老社区、养老公寓、康养旅居三大养老产品线落地,已在全国14个城市布局17个机构养老项目。
  坚持做耐心资本,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寿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4万亿元,区域发展战略投资规模超3万亿元。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全国乡村振兴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元,派驻帮扶干部超过1000人,用实际行动助力共同富裕。在黑龙江,中国人寿创新开展“1+N产业内循环项目”“兴边安养共享夕阳”互助养老项目,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构建“保险+养老”服务模式。
  秉承“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携手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共同构建可持续生态朋友圈。中国人寿以科技创新赋能“国寿好服务”,2024年全年服务客户数量超34亿人次,中国人寿寿险APP注册用户数量超1.6亿人,服务质效保持高水准。为客户提供“快捷、温暖”的理赔体验,2024年整体赔付时效0.34天,最快可达秒级理赔。构建“四位一体”分级分类人才培训体系,推动近10万员工与公司共成长、同发展。推动形成共生共荣的伙伴关系,与4万多家供应商共同缔造绿色供应链。不断升级代理人基本制度,持续构建立体化、全周期培训体系,为60余万名销售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治理体系方面,中国人寿坚持卓越管理,打造治理现代化案例。坚持党建统领,稳健经营,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该公司连续9年获得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法人机构A类评价,连续28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保持A类评级。第八届董事会的专业化及多元化背景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遵循ESG双重重要性原则,前瞻性分析关键议题对公司影响重要性与财务重要性程度,完善ESG管理策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积极打造治理现代化的“国寿案例”。
  此次论坛的分享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寿在ESG领域的卓越成就,更为保险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ESG将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世界一流、负责任寿险公司”,既是中国人寿的ESG战略目标,同样也是其始终脚踏实地、奋力开拓的主责主业。面向未来,中国人寿将持续积极履行各项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以金融力量服务国家战略,以责任担当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以改革精神助力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寿力量。(通讯员谭洪业)
  鲁网济东频道热线:0531-76122110

【2025-08-19】
“长钱”加速入市 万亿级险资“真金白银”加码资本市场 
【出处】央广财经

  央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
  港交所网站披露,日前中国平安分别增持中国太保至其H股总股本的5.1%、增持中国人寿至其H股总股本的5.04%。这也是时隔六年,险资再次出手举牌保险股。
  作为“投资长钱”的重要代表,险资动向备受市场关注。据央广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触发举牌的投资事件达到29次,已超2024年全年的举牌次数。随着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扩大长期投资试点等政策渐次落地,险资入市进一步松绑。通过举牌、设立私募基金等形式,险资持续加码资本市场。
  从“扫货”银行到举牌同业
  2019年,中国人寿两次增持中国太保H股,触及举牌线。时隔六年,市场再现保险龙头举牌保险龙头。
  据港交所网站披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于8月11日以32.0655港元的每股平均价买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保,601601.SH;2601.HK)H股股票,合计耗资近5584万港元。本次买入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的比例由4.98%增至5.04%,触发举牌。
  8月12日,中国平安再次以22.4072港元的每股平均价买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H股股票,合计耗资约2.13亿港元。举牌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人寿H股比例达5.04%。
  对此,中国平安回应称,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本次举牌释放了重要信号: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同样也会关注保险股,保险股同样属于‘红利’范畴。”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指出,保险行业当前估值已较为充分反映保险股资负两端压力,险资举牌同行指向对自身行业基本面的筑底向好的认同。
  今年以来,险资掀起新一轮“举牌潮”,保险资金正通过举牌上市公司加速入市。央广财经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信息统计,年内险资29次举牌23家上市公司,举牌次数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的20次,举牌次数和举牌上市公司数量皆创近4年新高。整体来看,今年险资主要布局在以银行、公用事业、能源为代表的高股息个股。险资举牌的个股中,银行股尤其受青睐,并且多为H股。具体来看,年内险资已经举牌7家银行股,举牌次数达到14次。
  “险资举牌银行股的核心逻辑在于‘防御性配置’与‘收益稳定’。”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银行股兼具低估值、高股息及抗周期属性,契合险资长期负债端的稳健需求。“而且,H股银行股较A股存在折价,且港股通税收优惠进一步提升配置性价比。此外,监管引导险资长期入市,通过OCI计量方式降低股价波动对报表的冲击,也降低了配置风险。”田利辉补充道。
  民生证券研究院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张凯烽认为,在长端利率中枢下行、债券票息收益承压的背景下,险资需要积极扩展“类固收”资产配置,提升稳健收益来源,“继银行股之后,我们认为举牌低估值、负债成本逐步降低、公司治理清晰且稳定、商业模式较好和分红水平逐步提升的保险股是保险资产配置的内在需求,有助于险企实现长期稳定回报,缓解‘资产荒’,提升长期投资收益率。”
  千亿险资布局私募
  除了密集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以外,保险资金正通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渠道加速涌入A股市场,为资本市场注入上千亿规模的“真金白银”。
  近日,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继获批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至此,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总数量增至7家。
  “险资系私募”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具体落地形式,指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加速落地,至今已有三批试点,试点金额合计达2220亿元(含已批复和拟批复试点规模),参与机构逐渐扩展至多家头部险企及中小险企,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平安人寿、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等。
  除了首批已投资落地的500亿元外,有超千亿元资金正在入市路上。业内人士认为,在监管政策持续引导与利差损压力的双重驱动下,保险资金有望加快入市步伐。
  太平资产表示,作为金融央企,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更好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包括公司治理良好、经营业绩优良,同时也注重股东回报的这样一些大型蓝筹股。具体的产业包括金融、能源化工、公用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还包括新能源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能够助力国家产业发展、助力国家经济转型。”今年3月,第二批试点获批时,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通过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设立私募基金将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发挥其长线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并拓展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万亿级险资加码权益市?
  ∷孀畔兆省熬倥瞥薄钡挠肯趾捅O兆式鸪て谕蹲矢母锸缘愕募铀俾涞兀兆收芭懿健比胧小6獗澈螅峭蛞诩侗O兆式鸬闹匦碌鞫取?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达到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
  透过数据,我们能看到险资的配置去向。
  一方面,债券仍是保险资金最主要的配置方向,占比超51%。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的债券余额为17.87万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1.1%,刷新近年来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大力加仓权益市场,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和占比均持续提升。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余额为3.07万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8%。值得注意的是,较去年二季度末,股票余额同比增长47.57%,远远高于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总量同比17.39%的增幅。
  在债券和股票配置同时增加的背景下,保险资金“哑铃型”配置策略更加突出。随之遭“减配”的仍然是银行存款和非标。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行业的银行存款和非标占比续创新低,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银行存款余额为3.02万亿元,占比降至8.6%;其他投资(以非标类为主)余额为6.58万亿元,上半年净减少1871亿元,占比降至18.8%。
  业内人士认为,“资产荒”下,固收收益率下行,经济复苏预期及居民储蓄型保险需求上升,随着2025年以来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扩大长期投资试点等政策渐次落地,为险资入市进一步松绑。招商证券研报预计,2025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有望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权益配置比例预计将谨慎提升,长久期债券依然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收益压舱石。
  田利辉认为,未来险资配置逻辑将从“防御”向“成长”演进,ETF等工具或成重要抓手。“但险资亦需平衡收益与风险,监管将强化风险控制,避免单一资产集中度过高。”田利辉提醒。
  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和稳定器。而政策层面,也在密集出台有关政策,持续为险资“长钱长投”入市打通堵点、打开空间。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进一步落实国有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引导,持续提升险资入市空间……
  专家表示,险资作为“长线资金”将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抑制短期投机,推动价值投资。国金证券研报指出,随着保险公司加仓需求的提升以及政策为险资入市持续松绑,险资加仓股票将持续,预计全年二级权益配置比例将提升2pct左右,对应增量资金将达万亿左右。

【2025-08-19】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上半年理赔服务超8万人次 
【出处】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马翀)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以科技赋能提升理赔效率,以专业洞察筑牢风险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爱与责任”的承诺。近日发布的理赔服务报告显示,上半年该公司累计服务理赔客户超8万人次,赔付金额近4亿元,为天津市民的生命健康与家庭幸福撑起坚实“保护伞”。
  医疗保障成主力,全年龄段风险特征鲜明
  从理赔结构来看,医疗类赔案占比达92.93%,其中肺恶性肿瘤、肠恶性肿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为男女共同高发癌症,且呈现明显的年龄分层特征:青少年高发癌症为白血病,中青年以甲状腺恶性肿瘤为主,老年人则需重点防范肺恶性肿瘤。报告建议,公众应结合自身年龄与健康状况定期检查,提前配置合理保障。
  意外风险领域,车祸和溺水是导致意外身故的两大主要原因。针对暑期意外高发期,报告特别提醒家长:带孩子户外活动时需选择安全场地,普及动物咬伤急救知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正确使用安全座椅;强化防溺水宣传,远离危险水域,全方位防范意外风险。
  智能理赔成主流,快捷温暖获认可
  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持续深化“快捷、温暖”服务品牌建设,科技赋能让理赔体验不断优化。数据显示,全流程智能理赔服务覆盖6.52万人次客户,智能化率达91.55%;小额理赔快捷支付率高达97.29%,大幅缩短了客户的获赔时间。
  线上化服务成为常态,超6万人次的理赔客户通过移动终端完成报案与理赔,实现“掌上赔”;78%的客户享受免提交纸质资料的“省时赔”服务,简化了理赔流程。针对重大疾病客户,该公司推出的“重疾一日赔”服务,上半年已为1000余位客户快速给付保险金4723万元,为紧急医疗需求提供了及时支持。
  高额赔付+保费豁免,双重保障护家庭
  理赔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关于守护与希望的故事。李女士自2014年起陆续投保《国寿康宁终身重大疾病保险(2012版)》《国寿防癌疾病保险》等产品。2025年2月,李女士被确诊乳腺恶性肿瘤,该公司接到报案后迅速响应,高效完成理赔处理,及时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癌症确诊保险金及特定癌症额外给付保险金合计560万元,同时豁免其防癌险续期保费20.6万元,并将从确诊年度起连续5年每年给付40万元癌症康复保险金,累计保障金额达760万元,为客户的治疗与生活提供了坚实支撑。
  该案例生动体现了“保费豁免”的保障价值:当被保险人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可免交后续保费,保障继续有效。这种“双重保障”机制在家庭保障规划中尤为重要,无论是父母为子女投保、夫妻互保,都能在风险来临时减轻经济负担,延续爱与责任。
  从智能理赔的高效响应到全年龄段的风险提示,从温暖理赔的坚实保障到保费豁免的人文关怀,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本、以数据为基、以科技为翼,将保险保障融入民生细节。未来,该公司将持续优化理赔服务,深化风险保障能力,用专业与温暖守护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

【2025-08-19】
贵州监管局同意撤销中国人寿财险观山湖区支公司 
【出处】金投网

  2025年8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发布批复称,《关于撤销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观山湖区支公司的请示》(国寿财险筑发〔2025〕174号)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观山湖区支公司。
  二、接此批复文件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应立即停止该公司一切经营活动,于15个工作日内向贵州金融监管局缴回许可证,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三、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应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并按规定进行公告。

【2025-08-19】
铜川监管分局同意中国人寿铜川市王益支公司川口营销服务部变更营业场所 
【出处】金投网

  2025年8月13日,铜川金融监管分局发布批复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关于铜川市王益支公司川口营销服务部变更营业场所的请示》(国寿人险陕发〔2025〕194号)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铜川市王益支公司川口营销服务部将营业场所变更为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文化宫7号楼4层。
  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变更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2025-08-19】
上市险企缘何不再披露月度保费? 
【出处】金融时报

  上市险企进行月度保费披露这一惯例被打破。《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未再按月公布月度保费数据。
  上市险企缘何不再披露月度保费?记者从保险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处了解到,上市险企这一行为属于正常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监管部门并没有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披露每月的保费收入情况。”以天茂集团为例,其在公布国华人寿保费收入时就明确强调是“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这表明月度保费数据披露并非强制要求,保险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决策空间。“其次,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保费收入确认标准有较大变化,需要剔除投资成分,相关数据与之前数据不具有可比性。”李文中表示。
  2020年12月,财政部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也就是业内常说的“新会计准则”或“IFRS17”。自2023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陆续落地执行。
  记者了解到,按照新会计准则,原来的保费数据已无法完全反映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因为保险服务收入计量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它更多地聚焦于保险公司实际承担风险保障所赚取的对价。而原来的保费数据包含了投资成分,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储蓄成分,这是保费中确定要通过保险给付(包括满期金、生存金、身故金或者退保金等)返还给客户的部分。由于数据已经不具备可比性,因而上市险企未再披露这一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月度保费收入波动较大,并不能准确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参考意义不大。”李文中分析道,保险公司的业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市场推广活动、新产品推出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月度保费收入出现较大起伏。例如,在某个季度末,保险公司为了完成业绩目标,可能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推出一些优惠活动,从而使得该月的保费收入大幅增加。而在下一个月,由于市场推广活动结束,保费收入可能会出现明显回落。这种波动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保险公司的长期经营能力和稳定性。
  “除此之外,上市险企停发月度保费数据或许还出于避免扰动股市的考量。”李文中表示,股市对于各类信息的敏感度极高,月度保费数据的波动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过度解读,进而对股价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那么,对于关注保险行业的消费者和投资人来说,如果不看保费数据,还可以关注哪些数据来了解险企的经营情况?
  李文中表示,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本质上是为了在面临风险时获得经济上的保障。因此,保险公司经营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消费者应当重点关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性。偿付能力充足性反映了保险公司在面临极端风险情况下,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履行赔付义务,是衡量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这一数据可以查阅险企按季度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投资人更加关注保险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应该重视新业务价值、渠道效能、综合成本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从保险公司的年报和半年报中查阅。
  “另外,消费者和投资人还可以关注保险公司被监管部门处罚的通报。”李文中认为,监管处罚往往意味着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这间接反映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和合规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险企不再披露月度保费数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关注保险行业的人来说,需要转变关注重点,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以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2025-08-19】
中国人寿:8月18日获融资买入7871.10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3.62%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人寿8月18日获融资买入7871.1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3.62%,当前融资余额7.3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08%,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8-1878710956.0099958039.00736901681.002025-08-1595992242.00123774741.00758760470.002025-08-14120059950.00121860316.00786542969.002025-08-13106083651.0045051749.00788343335.002025-08-1237603791.0041146267.00727311433.00融券方面,中国人寿8月18日融券偿还1.58万股,融券卖出4.9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14.1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41%,融券余额1749.88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8-182141708.00678136.0017498827.362025-08-15981824.003859584.0015811090.562025-08-142327310.001061580.0018030854.642025-08-13796077.002691306.0016592669.282025-08-121244808.00614268.0018611425.44综上,中国人寿当前两融余额7.54亿元,较昨日下滑2.60%,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8-18中国人寿-20171052.20754400508.362025-08-15中国人寿-30002263.08774571560.562025-08-14中国人寿-362180.64804573823.642025-08-13中国人寿59013145.84804936004.282025-08-12中国人寿-2823534.40745922858.44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8-19】
平安举牌太保H股、国寿H股 
【出处】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讯【记者 朱艳霞】
  港交所近日披露信息显示,中国平安于8月12日买入中国人寿H股950万股,耗资2.13亿港元。中国平安对中国人寿H股持股3.75亿股,持股比例上升为5.04%,触发举牌。
  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8月11日,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耗资5583.89万港元。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股份占其H股总股本的比例为5.04%,触发举牌。
  据悉,今年以来,中国平安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该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多次举牌银行股,包括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等。对于相继举牌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H股,中国平安方面表示,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常规操作。

【2025-08-19】
多重驱动显效 险资入市提速 
【出处】证券时报

  保险资金加速入市,举牌正在进行时。
  近日,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H股,备受市场关注。有别于过往对于银行股的青睐,险资时隔6年又一次演绎“保险举牌保险”,即对同行上市公司不吝重金投资,此举可视为险企对高股息资产投资的扩容以及对行业基本面改善的预判。
  从分红的角度来看,上市险企板块也不乏股息率超过3%或4%、可与大型国有银行股相媲美的个股,尤其是相对A股仍存在估值折价的H股。近一年来,上市险企的股价表现非常突出,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的H股涨幅均超过了100%。
  除了针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偏好之外,保险资金入市的规模还在增长,投资权益市场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人身险、财产险投资股票和基金的余额,同比增长25%。其中,人身险公司投资于股票的资金运用余额为2.87万亿元,占比达到8.81%,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投资于股票的资金运用余额为1955亿元,占比8.33%,同比增长1.84个百分点。两类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余额占比,均达到2022年二季度以来高点。
  细究保险资金入市的驱动力,除了监管政策,更有险企内在的诸多配置需求。
  政策方面,今年我国六部委发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为此,财政部还发布了国有险企的长周期考核办法,将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5年、3年、当年”所占的权重调整为20%、50%、30%,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
  财务方面,新会计准则下保险企业的利润受权益资产波动影响加大,股市回暖将大幅提高“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科目的收益,而红利资产的股息收入可以直接计入净利润,举牌派驻董事之后还可列为长期股权投资,因此对于绝对收益的追求也会驱动险资继续加大对高股息等权益资产的投资力度。
  投资方面,虽然保险预定利率下调,负债成本有所降低,但长端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叠加房企等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国债、金融债等恢复征收增值税,保险企业仍需应对“利差损”的压力,投资端面临一定程度上的“资产荒”,因此加大权益资产配置也是一种策略选择。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刘欣琦团队预测,根据“新增保费=总保费-保险服务费用-业务及管理费用”的计算逻辑,自2025年起,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未来三年可分别带来3788亿元、3933亿元、4085亿元的增量资金,预计行业整体新增入市资金规模接近万亿元。
  总体上,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节奏还在加快,未来可能还有更多举牌案例发生,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也会进一步获得重估。

【2025-08-18】
中国人寿深化数字国寿战略:科技让保险服务更有温度 
【出处】齐鲁晚报网

  在重庆,一位学生家长通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的企业微信提交理赔申请,当天就收到了赔付款;在北京,一位老人通过中国人寿寿险App的“尊老模式”轻松完成保单查询;在上海,一位患者正在享受医保商保门诊直赔服务,无需申请理赔、医院端收费即秒级结算……这些场景的背后,是中国人寿以数字技术重构保险服务的生动实践。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寿持续推进“数字国寿”建设,以科技为引擎,通过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深化服务改革,推动保险服务更智能、更便捷、更温暖,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同时,高质量服务国计民生。
  科技下沉:数字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从理赔提速到适老化服务,从技术攻坚到生态构建,中国人寿正通过一场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让保险服务突破时空限制,温暖每个角落。
  在重庆,一些偏远山区学生险的理赔曾是一个难题,家长理赔耗时耗力。针对学生险客群服务量大、参保高峰期集中、日常服务难以高效触达等痛点,2022年起,中国人寿科技团队联合重庆分公司,以企业微信为纽带,搭建了直达客户的数字通道。家长只需在线上传资料,大部分理赔当天到账。
  “以前线下理赔很耗时间,现在手机点几下就搞定了。”一位家长这样评价。截至目前,这一模式已服务超100万学生险家庭,偏远地区“理赔难、理赔慢”的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类似的创新也体现在适老化服务中。寿险App推出的“尊老模式”,采用大字体、简流程、语音辅助等功能,是获得工信部适老化及无障碍认证的移动应用。一位北京老人表示:“以前怕用手机办保险,现在一点不费劲。”
  技术攻坚:从“数据孤岛”到“秒级理赔”
  保险业的效率痛点,往往藏在细节里。医疗票据识别、跨系统数据互通、核保风控等环节曾高度依赖人工,耗时费力。中国人寿选择用技术啃“硬骨头”。
  在理赔环节,中国人寿深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攻克多项技术难点,让全流程无人工理赔作业模式成功落地。部分案件从申请到赔付全程无人干预,最快仅需3分钟。此外,中国人寿还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医保商保门诊直赔服务,打通医保商保数据,医保与商保门诊同步结算,为客户带来无需申请理赔、院端收费即秒级结案的革命性体验。这一创新打破了行业多年的“数据孤岛”,已在19个省市落地。
  “技术不是炫技,而是要解决真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在承保生产服务全链条的应用,中国人寿如今新单承保最快仅2分28秒;客服专线引入大模型后,通话时长缩短超17%,效率提升的同时,还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从“人跑腿”到“数据跑腿”,技术正在重塑保险的价值链。目前,中国人寿在核保核赔方面数字化替代率已经达到99%左右。
  生态赋能:从“单点突破”到“平台共赢”
  数字化转型不是闭门造车。中国人寿选择了一条开放之路,携手医疗机构、政府平台、合作企业,构建保险服务生态圈。
  在重庆,中国人寿参与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渝快保”,通过线上渠道实现广覆盖。
  中国人寿在与长安福特等企业合作时,创新以企微为载体的数字化线上服务,服务时效提升超50%,服务成本降低约80%。
  中国人寿构建了全渠道数字化服务体系,前端通过公众号、App、小程序等多触点连接客户,后端实现与医保系统实时对接,实现理赔服务无缝衔接。在App开发方面,未来计划集成医疗、养老等多种服务,为国寿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国寿服务数字生态新模式。
  从偏远地区到城市,从流程优化到生态构建,中国人寿的数字化转型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技术服务于人。在数字金融的大文章中,中国人寿正着力以“头雁”姿态,书写保险服务的新篇章。

【2025-08-18】
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增持中国人寿900万股 每股作价约22.41港元 
【出处】智通财经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8月12日,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Ltd.增持中国人寿(02628)900万股,每股作价22.407港元,总金额约为2.02亿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3.73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5%。

【2025-08-18】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持中国人寿1406.7万股 每股作价约22.74港元 
【出处】智通财经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8月13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持中国人寿(02628)1406.7万股,每股作价22.7439港元,总金额约为3.2亿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3.86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5.18%。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中国人寿(601628)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