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300307 慈星股份 更新日期:2025-04-15◇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暂无数据
【2.公司大事】
【2025-04-08】
慈星股份新设智能机器人科技子公司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4月8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桐乡事坦格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立军,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慈星股份(300307)全资持股。
【2025-04-01】
慈星股份携新品亮相第7届上海国际帽子围巾手套展 科技改变生活 编织无限可能
【出处】证券日报网
3月24日-26日,2025第7届上海国际帽子围巾手套展(简称:FAE 2025上海帽子围巾手套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作为全球首个聚焦时尚细分领域—帽子围巾手套行业的全产业链B2B展会平台,本届展会汇聚了涵盖帽子围巾手套成品、原辅材料、数字生产装备、电商及配套服务在内的245家全球龙头企业和优质展商。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慈星股份股票代码:300307)作为一家优秀电脑横机上市公司,受到了到场观众与现场参展商的高度关注。
本次FAE 2025上海帽子围巾手套展,慈星股份带来了“GK7-1事坦格GK7系列智能手套机”与“GK3-36MS事坦格GK3系列多功能一体机”两款最新产品。
其中,“GK7-1事坦格GK7系列智能手套机”可做到不同码数、不同款式、不同花型的电脑自动一键切换,无需技术经验丰富的人员手动操作,生产效率更高,极大地减小订单生产压力。
“GK3-36MS事坦格GK3系列多功能一体机”则引用全成型编织技术,可编织各种复杂花型、图案和款式,满足手套、袜子、围巾、帽子个性化编织需求,如间色、罗纹、提花、绞花、挑孔等;独特的沉降片技术,实现了手套空起编织和连续织造,节省废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搭载的是坦格自跑式智能纱嘴、插线装置和吸线头装置,可自动处理手套线头,进行适当的固定和隐藏,减少了手套后期处理环节,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
“作为一家致力于提升中国针织机械技术水平、推动针织工艺发展进步、实现针织产业升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帮助合作客户节省人工、降本增效。”展会现场负责人宋诗博表示,同时也分享了公司首次参加上海帽子围巾手套展的原因,“以前我们都是参加国际展会,这次参加国内的细分专业展会,也是希望向所有客户乃至整个针织行业传递信息,告诉大家,我们的核心技术优势,可以在这些小商品细分赛道中,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与空间,就如同我们的标语一样,科技改变生活,慈星编织无限可能。”
展会期间,不少帽子围巾手套行业以及跨行业的客户,对公司新产品表达出了极高的兴趣,这既是对公司实力与产品品质的认可与肯定,也折射出当下时尚小商品市场对高端自动化产品的强烈需求。慈星股份期待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未来产品的定向开发,协助合作伙伴更加轻松自如地应对持续升级的市场需求。
(CIS)
【2025-04-01】
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加速:机遇与挑战并存
【出处】金融界
近年来,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活动显著加速,尤其是在“并购六条”政策发布后,行业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据统计,2024年A股半导体领域(包括跨界案例)共有约47起并购重组事件,其中28起收购首次发布于“并购六条”之后;2025年至今,与半导体产业相关的并购已近20起。若以“并购六条”为分水岭,这半年期间,半导体产业已有共约48起收购或重组,几乎每四天就产生一起,显示出并购活动的显著加速。
这一并购热潮的背后,既有政策层面的推动,也有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政策方面,“并购六条”等政策的出台为半导体行业并购提供了制度保障,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补强、垂直协同和生态构建。行业层面,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此外,前期一些半导体标的经历了估值回调,这也加速了成熟的平台型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实现进一步发展。
在并购热潮中,各细分行业龙头纷纷出手。例如,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国内EDA龙头华大九天近期公布了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权的预案,旨在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的EDA解决方案,助力实现EDA产业自主可控。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北方华创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得芯源微9.49%股权,并计划继续增持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双方将合力打造国内产品线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的半导体装备集团化企业。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华海诚科与华威电子的合并,则是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
然而,并购加速的同时,相关并购失败案例的数量亦随之增加,其中不乏跨界并购案例。例如,世茂能源公告交易事项仅3天后就宣布夭折,公司表示“交易各方对交易方案进行多轮协商和谈判后,对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慈星股份和双成药业也分别宣布终止跨界收购,原因均为交易各方对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这些案例表明,跨界并购并非易事,交易对价等条件的谈判往往成为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跨界并购的增多,部分源于“并购六条”提出上市公司可以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适度开展跨界并购。然而,跨界并购的成功率较低,且可能为行业整合带来不确定性。例如,有投行人士指出,跨界企业和标的之间的谈判往往难以达成一致,这类案例若增多,可能会为行业整合添乱。
尽管并购难度较大,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必须补上资源整合这一课。回顾以往成功并购案例,大多是中国企业并购国际资产,如闻泰收购安世、君正收购矽成、韦尔收购豪威。这些并购之所以成功,一是国内企业高度认可这些资产的价值,二是这些资产的产权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当前的并购整合也需要在这两方面做好功课。
总体来看,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的加速,既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企业需要在并购过程中谨慎应对文化差异、管理团队融合、技术整合等方面的风险,以确保并购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政策层面应继续优化并购重组的制度框架,为行业整合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2025-04-01】
半导体并购每四天一起 跨界入局产业整合并非易事
【出处】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王一鸣
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加速。尤其是“并购六条”发布半年以来,并购重组热潮叠加AI(人工智能)需求爆发,半导体行业成为本轮并购浪潮的热门赛道。业内最新动态是,3月30日晚间华大九天公布了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权预案。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4年A股半导体领域(包括跨界案例)共有约47起并购重组事件(以首次披露日为准),其中有约28起收购首次发布于“并购六条”之后;2025年至今,与半导体产业相关的并购有近20起。若以“并购六条”为分水岭,这半年期间,半导体产业已有共约48起收购或重组,几乎每四天就产生一起,加速明显。与此同时,相关并购失败案例的数量亦随之增加,其中不乏跨界并购案例。
“当前国内资产被看好,并购氛围比以前要浓烈得多,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以前国内企业倾向于认可国际半导体资产,比较成功的案例也基本是并购国际资产。现在国内买家虽然对国内资产的估值还有疑虑,但已经认为国内企业值得整体并购,这是国内并购可以展开的基本条件。”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证券时报记者称。
行业龙头接连出手
在半导体领域,产业间并购重组仍是重头戏,并且热度未减。仅今年3月10日至16日这周,就有4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发布并购公告及进展,分别为新相微、北方华创、扬杰科技、华海诚科,相应涉及半导体设备、芯片设计、功率半导体、材料四个细分领域。并且,在本轮并购热潮中,各细分行业龙头更是接连出手。
例如,近期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并购案例不断。3月30日晚间,国内EDA龙头华大九天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卓和信息等35名股东购买芯和半导体100%股份,并同步向中国电子集团、中电金投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华大九天认为,标的公司拥有对标国际巨头的从芯片到系统的仿真产品,上市公司通过本次交易,可以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的EDA解决方案,助力实现EDA产业自主可控,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无独有偶,国内首家EDA上市企业概伦电子并购步伐亦在加快。3月27日晚间,概伦电子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锐成芯微控股权;标的公司是从事集成电路知识产权(IP)产品设计、授权,并提供芯片定制服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3月10日晚间,芯源微发布公告称,北方华创拟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得公司9.49%股权(交易对价约16.87亿元),并将通过参与公开挂牌竞买等方式继续增持公司8.41%股份以实现对公司控制权的获取。这是今年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首次重大并购,也是本轮A股并购大潮中半导体行业首例“A控A”并购,双方将合力打造国内产品线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的半导体装备集团化企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北方华创是平台型公司,芯源微是细分领域龙头,后续双方还有很多可以整合、协同的点,不过具体细节还需双方进一步讨论后确定。”芯源微3月11日向机构投资者介绍。
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华海诚科与华威电子的牵手,则是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之间的合并。去年11月11日晚间,华海诚科宣布正筹划收购华威电子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华威电子从事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华海诚科认为,华威电子深耕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领域二十余年,在市场、客户、技术、产品、供应链等方面可以与公司形成优势互补。
“产业间并购整合不仅可以扩大相关公司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将加速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半导体并购呈三大特征
在顾文军看来,近几年在科创板带动下,大部分有实力的半导体企业基本上市了。当然还有一部分因为门槛抬高还未来得及上市的“遗珠”,但这种高质量标的极其稀少。所以,理想中的高质量并购整合,是排名靠前的同业巨头之间的强强联合,实质上就是上市公司之间的整合;其次是有实力的半导体企业之间的补强,一般是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这种整合相对容易操作,也是本轮并购整合的主要模式。
拆解本轮半导体产业并购潮起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记者分析,除了国内政策层面助推,行业周期方面,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前期有些半导体标的经历了行业周期波动后,估值相对趋于理性,这也加速了成熟的平台型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实现进一步发展。
海通证券总裁李军在3月16日的一场集成电路行业并购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周期性调整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中,并购已成为企业跨越技术壁垒、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手段。2024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融资规模超过1200亿元,2025年一季度,TCL科技等多家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加速了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协同。
李军进一步阐述了产业呈现的三大特征:一是技术补强,企业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先进制程、芯片架构、AI芯片设计等关键技术;二是垂直协同,企业通过积极并购策略打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链条,降低对外依赖性;三是生态构建,龙头企业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形成“科技、产业、金融”三者的良性循环。他还表示,政策始终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此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选择多次出击。例如,3月4日晚间,半导体材料龙头有研硅拟以现金方式收购高频北京60%股权,后者是一家聚焦于芯片制造等集成电路核心产业的超纯水系统供应商。在此次收购之前,去年11月1日,有研硅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株式会社RS Technologies持有的DGT70%股权。
再如,除了筹划收购芯和半导体,华大九天近日还通过九天盛世EDA基金在亚科鸿禹B轮融资中进行了战略领投,后者是国产数字前端FPGA原型验证和硬件仿真加速器EDA工具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此外,去年11月17日晚间,希荻微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对诚芯微100%股份展开收购,这也是该公司在2024年度开展的第二起并购重组交易。
跨界收购胜算几何?
细观本轮半导体并购浪潮,与半导体有关的跨界收购占比明显增多。
据证券时报记者初步梳理,最近半年期间,除了双成药业于“并购六条”之前10余天宣布了跨界,其他包括友阿股份、百傲化学、光智科技、慈星股份、奥康国际等七家上市公司,均于去年9月24日之后选择跨界并购或投资半导体资产。
不过,截至目前,已有慈星股份、双成药业、世贸能源等三家公司跨界半导体的交易以失败告终,占上述八家跨界交易总数的37.5%。例如,世茂能源公告交易事项仅3天后就宣布夭折,公司表示“交易各方对交易方案进行多轮协商和谈判后,对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再如,在停牌10个交易日后,慈星股份也宣布终止跨界收购,理由是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
3月10日晚间,双成药业亦宣布定增收购奥拉股份100%股权的交易事项终止。公司称,由于各交易对方取得标的公司股权的时间和成本差异较大,交易各方预期不一,公司与部分交易对方仍未能就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不难发现,上述三家跨界终止案例的原因表述较为相近,较大可能是交易对价等条件没谈拢所致。
“并购六条”提出,上市公司可以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适度开展跨界并购。基于此,不少传统企业便对跨界半导体等热门赛道跃跃欲试。“我们一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客户在与标的谈判时,就碰到被‘截胡’的情况,但最后跨界企业和标的也没谈成。这类案例若多了,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为行业整合添乱。”上海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顾文军认为,市场哄抢半导体资产可以理解,但各方要理性面对现实,不能因为短期大涨,就对估值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无论如何,半导体行业要的不是亏损药企跨界并购这类整合。他认为,目前中国半导体已经完成搭建基础的工作,已经不太适合实力较弱的企业跨界并购来发展半导体;除非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和长期试错的决心,否则成功的概率不大。
整合隐忧
事实上,各方对盲目跨界并购风险已有警觉。此前,有监管机构通过编发案例等方式持续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引导。例如,上交所去年11月初发布《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其中专门选取了“标的公司财务造假”“蹭热点式重组炒作股价”“盲目跨界标的失控”等多种负面类型对应的案例,旨在提醒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警惕相关风险。
在采访中,对于半导体产业间的并购重组,业内表达乐观之余,也提出些许隐忧。
“从海外半导体整体产业经验来看,英特尔(Intel)、阿斯麦(ASML)、德州仪器(TI)、新思科技(Synopsys)等半导体巨头都是通过一次次的产业并购发展壮大的。国内这轮半导体产业的收购整合浪潮,也将给相关公司以及行业整体带来显著的影响和机遇。同时,相关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不容忽视,包括企业文化差异、管理团队融合、技术整合等方面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这些风险可能对并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需要企业谨慎应对。”袁帅认为。
3月16日的集成电路行业投资并购论坛上,鸿芯微纳CEO Charlie Huang作为EDA企业代表,阐述了EDA这一细分赛道的并购前景。他指出,当前EDA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市场分散,行业整合或淘汰已成必然趋势,并购并非单纯资本运作,而是需结合战略眼光与执行魄力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警惕短期业绩压力与整合风险。
针对同业整合,Charlie Huang指出,纵向并购中常面临产品线与人员冗余问题,执行者需“铁面无私”裁撤重叠业务,否则难以实现市场协同效应;横向并购则需瞄准行业龙头,即使溢价收购也要敢于决策,但前提是股东与董事会能给予长期耐心。他还提醒,并购后的整合成效往往需五年甚至十年方能显现。呼吁投资者与董事会摒弃急功近利心态,给予企业足够的成长周期。
“尽管并购难度很大,但中国半导体必须补上资源整合这一课。”顾文军说。回看以前成功并购案例,大多是中国企业并购国际资产,如闻泰收购安世、君正收购矽成、韦尔收购豪威。之所以这些并购能够成功,一是国内企业高度认可这些资产的价值,二是这些资产的产权结构相对简单。所以,目前的并购整合也要在这两方面做好功课。
【2025-03-26】
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重仓股慈星股份涨10.2%
【出处】本站iNews【作者】AI基金
3月26日收盘,慈星股份涨10.2%,报收10.8元,换手率11.92,成交量9347.06万股,成交额9.75亿元。根据iFind相关数据,重仓该股的基金共有1只,其中持仓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该基金最新(2024-12-31)披露规模为1200.07万元,3月25日净值报收1.0631,较上一交易日跌2.4%,近一月跌5.35%,近一年涨40.55%。持仓慈星股份的基金如下表所示:基金名称基金代码持仓变动Q3持有数量(股)Q4持有数量(股)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008997新进--81500注:表中数据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从机构对该股的关注度来看,近6个月以来,累计共1家机构对慈星股份作出评级。其中,1家机构“增持”。(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3-19】
近30家公司推跨界并购 大多为新兴行业 部分公司收购告吹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自去年9月下旬证监会对跨界并购松绑,至今近半年。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半年已有近30家公司宣布跨界并购。从行业来看,收购标的大多为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不过,也有多家公司在宣布跨界并购后不久就终止了收购方案,还有公司收购告吹后直接卖壳。
记者注意到,大多数拟跨界收购的公司属于传统行业。如主营酒类销售群兴玩具拟转型收购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业务;主营水泥和燃料油销售的宁波富达拟通过收购进军光伏材料;做裘皮的华斯股份拟通过收购转型数据行业;百货零售企业友阿股份拟跨界收购功率半导体公司。
去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 明确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
值得一提的是,超过10家公司的跨界并购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的资产注入。由于收购方和收购标的属于同一实控人,因此收购和整合相对更容易。如中核科技收购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西仪;南京化纤收购南京国资委旗下的南京工艺等。
从收购标的来看,大部分公司属于新兴产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如慈星股份跨界滤波器武汉敏声;奥康国际跨界收购存储芯片联和存储;狮头股份跨界机器视觉利珀科技等。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标的不乏曾冲击IPO失败的公司。如粤宏远A收购的博创智能于2024年6月科创板IPO终止;中核科技收购的中核西仪于2023年3月科创板IPO终止;南京公用收购的宇谷科技2024年6月创业板IPO终止;友阿股份收购的尚阳通于2024年7月科创板IPO终止。
跨界并购的公司大多受到市场的追捧。据联储证券团队统计,“924并购新政”后开展跨界并购的16家上市公司,其股价都经历了“井喷式”上涨,从复牌后至去年末,股价的最高涨幅平均值为125.78%。其中,光智科技、松发股份等涨幅居前。
如光智科技公告重组预案复牌后连拉8个涨停,股价一度大涨超过5倍,不过随后大幅回落五成。松发股份公告重组预案并复牌后收获连续14个涨停板,股价一度翻了近4倍,随后也有所回落。
尽管并购大多受到市场欢迎,但也有奥康国际、华斯股份、永安行等多家公司收购告吹。如华斯股份,在官宣不到半个月后,其跨界并购计划就迎来了失败的结局。1月13日晚,华斯股份公告,因交易相关方未能最终达成共识,决定终止筹划购买大数据公司京信科技控制权。
虽然这场跨界收购的结果不尽人意,但华斯股份并未因此放弃业务转型的想法。公司表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的纺织服装企业,将继续需要寻找新业态、新模式,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业务,未来如有合适的整合机会,公司将认真考量,审慎决策。
部分跨界并购失败后就开启了卖壳。3月1日,永安行公告称,基于对标的公司估值等商业条款未能达成一致,终止对农机智慧驾驶公司上海联适的收购。
3月16日晚,公司称,上海哈茂协议受让孙继胜及其一致行动人常州远为等合计持有的32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67%,股份转让价款4.50亿元。公司控股股东拟变更为上海哈茂,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磊,而杨磊是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
对于跨界并购,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表示,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跨界并购受到监管支持,但对于“忽悠式”重组、内幕交易等不当行为监管层依然保持严厉打击的态势。
【2025-03-19】
慈星股份:武汉敏声产品主要面向手机厂商、模组厂商、物联网厂商等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3月19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请问公司参股10%的武汉敏声将投资30亿建设滤波器芯片和组件扩产能,请问主要是供应华为手机吗?谢谢?
」净卮鸨硎荆茫浜好羯分饕嫦蚴只獭⒛W槌獭⑽锪痰龋窕庋悄苁只艹龀淌俏浜好羯返闹匾勘昕突В行荒墓刈ⅰ5慊鹘虢灰姿俜交ザ教ú榭锤?
【2025-03-18】
A股半导体行业整合风行 20个案例勾勒并购生态AB面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A股半导体并购活跃。
仅在上周,就有至正股份(603991.SH)、新相微(688593.SH)、北方华创(002371.SZ)、扬杰科技(300373.SZ)、华海诚科(688535.SH)等5家上市公司发布并购公告或进展,涉及半导体产业链多个细分环节。3月17日,华大九天(301269.SZ)公告拟购买芯和半导体控股权,为产业并购再添一把火。
近期,半导体行业并购案例堪称密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20个半导体行业相关的收购事项首次披露或公布进展。而相关事项的披露,也往往能助推公司股价上涨。分析人士指出,本轮半导体进入上行周期,上市公司此时完成并购,有望随着需求上行打开业绩成长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有不少备受关注的并购案例终止,例如英集芯终止收购辉芒微、汇顶科技终止收购云英谷……这构成了当前半导体产业整合的另一面。
A面:产业并购案例频出
去年以来,在多项支持政策的暖风吹拂下,A股并购重组快速升温。据统计,自“并购六条”发布后,仅沪市公司就已披露了近500个并购案例,重大资产重组是上一年的300%,科创板重大资产重组是前5年的总和,90%的类型是产业并购。
在这些并购案例中,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并购尤为醒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有20个半导体行业相关的收购事项首次披露或公布进展,涉及扬杰科技(300372.SZ)、新相微(688593.SH)、华海诚科(688535.SH)、有研硅(688432.SH)等公司。
其中不乏半导体产业龙头发起的并购。例如市值2000亿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发起的对芯源微的收购,这是半导体年内首笔“A吃A”案例,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据公告,北方华创计划通过“两步走”取得芯源微的控制权。北方华创拟先从芯源微第二大股东先进制造收购芯源微1906.49万股,每股作价88.48元,交易对价约16.87亿元。其次,芯源微的第三大股东中科天盛拟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持有芯源微全部股份(1689.97万股,占总股本8.41%),北方华创将积极参与此次公开挂牌竞买。
若上述两步顺利完成,北方华创将取得芯源微合计17.9%股份,取得控制权,按照88.48元/股计算,这部分股份市值约31.82亿元。
从双方业务来看,两家公司同属集成电路装备行业,但产品布局有所不同,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双方协同效应的发挥。
另一例重磅收购来自EDA行业。日前华大九天公告,拟收购芯和半导体的控股权。值得注意的是,芯和半导体刚在2月份完成备案辅导,仅1个月后,就被EDA龙头华大九天“盯上”。公开资料显示,芯和半导体从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工具研发,与华大九天业务具有高度一致性。
今年2月末,华大九天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并购整合是EDA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公司将采取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并购整合相结合的模式加速全流程布局和核心技术的突破。
半导体材料领域也有龙头公司发起收购。3月7日,沪硅产业(688126.SH)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旗下三家子公司新昇晶投、新昇晶科、新昇晶睿的少数股权,以实现对二期300mm大硅片核心资产的全资控制。
接近沪硅产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这一动作不仅折射出国内产业资本对核心技术领域的战略聚焦,亦呼应了政策层面对科技企业并购重组的持续支持。”
梳理本轮半导体并购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有几个特征较为明显,一是产业并购优先,当前披露的20个案例中,有16个案例是同行业整合,标的公司业务有半导体设备、设计软件、显示芯片、电源芯片、功率器件、半导体材料等。二是从上市板块看,作为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地,科创板发起的案例最多,共有9个案例来自该板块。三是被并购标的不少是拟IPO企业或曾发起过IPO,如芯和半导体、晶丰明源拟收购的四川易冲、新相微拟收购的爱协生等,他们均试图通过被收购实现“曲线上市”。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半导体行业背后的是地缘政治催生的“军备竞赛”,有政策驱动的因素。此外,从行业周期来看,国内到了“抄底时刻”,例如存储芯片价格跌到成本线、模拟芯片库存高企,正是大鱼吃小鱼的好时机。
B面:产业并购存风险
在产业并购如火如荼之际,有一些零星案例略显刺眼。在鼓励产业整合的大背景下,仍然有公司试图“跨界”。
3月10日,双成药业(002693.SZ)发布公告宣布,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奥拉股份100%股份的交易,并停止募集配套资金。终止原因是交易方持股成本差异大、对价分歧。
这场并购发起之时就受到了诸多质疑。一方面,双成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持续下滑,同时也拉响了退市警报,这被认为其发起并购或为“保壳”。另一方面,双成药业拟收购标的奥拉股份,从事的是模拟芯片及数模混合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业务,与公司业务并无协同性。
但在这场拟重组案例中,双成药业股价飙升,从重组前的不足5元,最高涨至超40元。在资本狂欢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当前双成药业又落至11元左右。
友阿股份跨界收购深圳尚阳通100%股权的事项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前者曾是湖南百货零售行业的龙头企业,后者主营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业务。
跨界收购的背后,同样是发起方业绩不振。友阿股份称,百货主业面临市场需求放缓及竞争加剧的挑战,在零售业务调整的同时,意在通过此次并购实现战略转型,切入到功率半导体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尽管友阿股份对转型战略显示出积极态度,但跨界并购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也引发投资者疑虑。3月7日,友阿股份最新公告称,目前相关审计与评估工作仍在进行中,相关工作尚未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本轮并购潮中,跨界布局不在少数。除了上述两个案例,阳谷华泰(300121.SZ)拟跨界收购波米科技100%股权,阳谷华泰主要产业是橡胶助剂,通过此次收购将进军半导体材料领域,目前该案还在进行中;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慈星股份(300307.SZ)筹划收购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后者从事电子元件制造。该事项发布后也引发上市公司股价上涨,但在今年2月,并购案宣布终止。
跨界并购存在风险外,同行业整合案例也不是百发百中。
数模混合芯片商英集芯(688209.SH)收购辉芒微案在3月17日晚宣布终止,这离公司宣布收购仅仅过去了14天。辉芒微是一家IC设计企业,主要从事高性能模拟信号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并且曾两度IPO撤单。从业务上看,交易双方均为半导体企业,且在下游客户方面可能存在交集,若交易成功,两者有望实现资源互补。但最终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交易对价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而告吹。
在当前波澜壮阔的半导体产业整合潮中,除了那些因并购成功而推高估值的案例外,跨界并购、“类借壳”并购模式也勾勒出并购生态的另一面,特殊案例带来的风险同样值得警惕。
张孝荣对记者表示,一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跨界要绕着走,另一种是警惕“三高并购”的把戏,“比如高估值(P/E 50倍+)、高商誉(超过交易额60%)、高承诺(对赌业绩年增100%),这种‘三高套餐’基本是割韭菜流水线。”
【2025-03-17】
慈星股份:公司之前与中船重工七一六所合作研发的缝纫机器人尚未实现产业化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3月17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请问贵公司之前与中船重工七一六所合作研发的缝纫机器人问世后的进展怎么样了,是否能进入航空航天应用或商业化发展?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相关产品尚未实现产业化,感谢您的关注。
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3-17】
慈星股份:公司目前持有芜湖固高17.31%的股份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3月17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公司是否参股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是多少呢?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目前持有芜湖固高17.31%的股份,感谢您的关注。
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3-17】
慈星股份:积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3月17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你好:现已过公司承诺: 至少 1 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曰期,提请公司现尽快重新启动收购事项让广大投资者获得回报,谢谢?
」净卮鸨硎荆茫窘绦龊镁芾恚低平飨罟ぷ鳎扒蟮诙龀で撸嵘沙中⒄鼓芰Α5慊鹘虢灰姿俜交ザ教ú榭锤?
【2025-03-17】
慈星股份:苏州鼎纳与宇树科技暂无相关合作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3月17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贵公司参股公司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的产品是否机器人视觉设备?是否为宇树科技供货?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苏州鼎纳与宇树科技暂无相关合作,感谢您的关注。
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3-17】
慈星股份: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研发,持续投入研发费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3月17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我发现贵公司23年年报中,相较于同行业而言,并未披露申请的专利数量,可以披露吗?此外,贵公司的研发投入相较于同行业而言,是否合理?是否产生了实质性效应呢?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2023年年报中公司有披露相关专利数量:其中发明专利151项,实用新型专利217项,截止目前又有新增,请关注公司2024年年报。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研发,持续投入研发费用,公司的专利数量及研发投入始终处于行业前沿水平,感谢您的关注。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3-14】
6G研发按下“加速键” 多家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3月14日电,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6G技术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核心框架,业内预计到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30倍,月均流量增长超过130倍,最终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发展空间。随着6G技术的持续推进,部分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已经具备或间接参与6G相关业务。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6G概念股中,2024年实现盈利且经营同比向好的有15只。其中,移远通信、沃特股份、本川智能、天银机电、慈星股份实现净利润同比翻倍。
【2025-03-13】
重磅!6G大消息!这些上市公司透露关键信息
【出处】证券时报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技术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核心框架。机构预计,到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30倍,月均流量增长超过130倍,最终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发展空间。
工信部要求加快6G研发进程
据工信微报消息,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主持召开干部大会,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要持续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6G研发进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优化,创新行业监管方式,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无线电管理,提升频谱技术创新能力和频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政策面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技术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核心框架,明确其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并列的国家战略重点地位。
银河证券指出,根据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陈述,我国对于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已逐步提升到方向确立后的投入时期。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到6G,代表我国已经确立6G产业发展将会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6G将带来万亿级月均流量的市场空间
6G是指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被视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核心突破方向。相较于5G,其峰值速率预计提升10倍至100倍,并具备更强的覆盖能力和智能化特性。上海交通大学吴泳澎教授指出,6G的颠覆性在于“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与“通信与AI深度集成”,这将支撑全息通信、工业元宇宙等全新场景应用。
我国6G研究起步较早。2019年,便成立了中国IMT-2030(6G)推进组,致力于6G相关研究,为6G发展提供支撑;2021年,推进组重磅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专利方面,2020年到2024年6月,中国6G专利申请数量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6G专利申请中发明申请占比达到89.9%,在6G发明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前,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表示,2025年6月会启动6G的技术标准研究,2025—2027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2029年3月份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表示,6G应该说已经进入了标准化的元年。去年下半年标准化的首个6G标准项目设立,今年6G的标准化工作应该会全面展开,更多地推进6G关键技术和未来相关场景的深度研究。
IDC指出,6G行业正加速迈入“标准前竞赛”阶段。目前中美欧等已分别成立6G推进组织,希望在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推进组预测,面向2030年商用的6G网络中将涌现出智能体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等新业务新服务。预计到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30倍,月均流量增长超过130倍,最终为6G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发展空间。
这些6G概念股业绩表现优异
随着6G技术的持续推进,部分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已经具备或间接参与6G相关业务。
中兴通讯表示,2024年,在中国IMT-2030(6G)推进组组织的原型验证测试中,公司圆满完成了通信感知一体化、无线人工智能、智能超表面等方面的测试任务。
顺络电子在互动平台表示,在通信领域,公司可为相关客户提供磁性器件和微波器件等产品,正在进行6G基础研发方面的研究。
盛路通信按照“天基组网、地网跨代、天地互联”的思路,以地面网络为基础、空间网络为延伸,积极布局6G技术的研发工作。
万马股份回应投资者称,公司旗下通信专用集束电缆系列、拉远光缆系列、光电复合缆系列等可应用于5G相关的组件产品。公司将密切跟进6G技术的产业动态。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6G概念股中,2024年实现盈利且经营同比向好的有15股。其中,移远通信、沃特股份、本川智能、天银机电、慈星股份5股净利润同比增超100%。
移远通信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5.4亿元,同比增长约495.33%。报告期内物联网市场需求整体呈现复苏态势,边缘计算、混合现实、大模型等技术与物联网加速融合趋势愈发显著,公司在通信模组业务和智能化解决方案领域均实现良好增长。
2025年以来,A股融资余额持续攀升,6G概念股也获得融资客加仓,15股净买入额超亿元。其中,中国移动、中天科技、华工科技、移远通信4股净买入额超过5亿元。
3月6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表示,我们正在全面进行6G研发,当前重点推进6G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积极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杨杰介绍,6G在5G基础上有进一步升级发展,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天地一体;二是注入AI功能;三是实现通感一体,为经济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5-03-03】
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重仓股慈星股份跌5.51%
【出处】本站iNews【作者】AI基金
3月3日收盘,慈星股份跌5.51%,报收9.78元,换手率12.06,成交量9454.93万股,成交额9.35亿元。根据iFind相关数据,重仓该股的基金共有1只,其中持仓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该基金最新(2024-12-31)披露规模为1200.07万元,2月28日净值报收1.0778,较上一交易日跌5.46%,近一月涨18.28%,近一年涨50.66%。持仓慈星股份的基金如下表所示:基金名称基金代码持仓变动Q3持有数量(股)Q4持有数量(股)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008997新进--81500注:表中数据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从机构对该股的关注度来看,近6个月以来,累计共1家机构对慈星股份作出评级。其中,1家机构“增持”。(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2-27】
慈星股份闪耀孟加拉DTG2025,助力纺织行业创新升级
【出处】慈星股份官微
2025年2月20日至23日,第19届孟加拉达卡国际纺织及服装机械展览会(DTG2025)在孟加拉达卡巴顺达拉国际会议城盛大举行。
作为全球纺织行业的年度盛会,DTG2025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家参展商及品牌参与,展出面积达40,000平方米,共同展示纺织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电脑针织机械领域的领军企业,携多款自主研发的先进设备精彩亮相,在展会现场大放异彩。
01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在展会现场,慈星股份的展位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驻足参观。公司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产品的创新技术和优势,并现场演示了设备的操作过程,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慈星产品的高效与便捷。
慈星股份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公司掌握了多项电脑针织机械的核心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作为第一单位起草了电脑横机国家行业标准和首份电脑无缝内衣机国家行业标准,引领着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除了产品技术创新,慈星股份还注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点,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02
深化合作,拓展国际市?
∶霞永魑虻诙蠓俺隹诠闹耙凳瞧渚梅⒄沟闹匾е=昀矗孀琶霞永闹耙档目焖俜⒄梗苑闹档男枨笠踩找嬖龀ぁ4刃枪煞荽舜尾握梗荚诮徊郊忧坑朊霞永爸鼙吖液偷厍目突Ш献鳎卣构适谐》荻睢?
在展会期间,慈星股份与众多当地企业和国际采购商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洽谈,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公司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性价比,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赞誉。许多客户表示,慈星股份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当前的生产需求,还能帮助他们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参加DTG2025,慈星股份不仅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还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慈星股份将继续秉承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全球纺织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5-02-26】
慈星股份02月26日主力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慈星股份02月26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入6528.36万元,涨跌幅为13.46%,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0.88%,两市排名169/5131。投顾分析慈星股份今日主力净量为正,且值较大,表明主力大幅流入,主动买入明显多于主动卖出。慈星股份今日大涨13.46%,主力拉升明显。
【2025-02-26】
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重仓股慈星股份涨13.46%
【出处】本站iNews【作者】AI基金
2月26日收盘,慈星股份涨13.46%,报收10.2元,换手率19.56,成交量1.53亿股,成交额15.22亿元。根据iFind相关数据,重仓该股的基金共有1只,其中持仓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该基金最新(2024-12-31)披露规模为1200.07万元,2月25日净值报收1.1232,较上一交易日涨0.39%,近一月涨18.33%,近一年涨55.46%。持仓慈星股份的基金如下表所示:基金名称基金代码持仓变动Q3持有数量(股)Q4持有数量(股)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008997新进--81500注:表中数据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从机构对该股的关注度来看,近6个月以来,累计共1家机构对慈星股份作出评级。其中,1家机构“增持”。(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2-21】
慈星股份:截至当前慈星股份持有武汉敏声9.4%股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2月21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慈星股份是否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波慈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对DeepSeek进行了约1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旗下子公司宁波裕人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否参与了DeepSeek的天使轮融资?慈星股份是否持有武汉敏声9.4%的股权?慈星股份的控股子公司芜湖芯联成科技有限公司是否与DeepSeek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大模型展开技术研发?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截至当前慈星股份持有武汉敏声9.4%股权。另外公司关注到近期部分社交平台上有传言称本公司或公司下属分、子公司参与DeepSeek融资。经核实,上市公司(含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均未参与DeepSeek的投资。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甄别网络信息源头,理性判断,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公司主营产品电脑横机正向着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电脑横机将更加智能化、多功能化。公司将密切关注包括DeepSeek在内的新兴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积极把握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其在公司业务中的应用场景,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感谢您的关注?
〉慊鹘虢灰姿俜交ザ教ú榭锤?
【2025-02-21】
慈星股份:公司主营产品电脑横机正向着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2月21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请问:公司旗下子公司宁波裕人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了DeepSeek的早期融资,是否属实?谢谢?
」净卮鸨硎荆茫竟刈⒌浇诓糠稚缃黄教ㄉ嫌写猿票竟净蚬鞠率舴帧⒆庸静斡隓eepSeek融资。经核实,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均未参与DeepSeek的投资。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甄别网络信息源头,理性判断,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公司主营产品电脑横机正向着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电脑横机将更加智能化、多功能化。公司将密切关注包括DeepSeek在内的新兴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积极把握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其在公司业务中的应用场景,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感谢您的关注!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2-21】
慈星股份:未参与DeepSeek融资,将关注新兴技术创新与应用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2月21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慈星股份提问:董秘你好!网上都说子公司与深度求索前期有合关系而且有向deepseeK投资1亿元是真实的吗?后续贵公司有打算接入deepseeK的计划吗?谢谢?
」净卮鸨硎荆汗竟刈⒌浇诓糠稚缃黄教ㄉ嫌写猿票竟净蚬鞠率舴帧⒆庸静斡隓eepSeek融资。经核实,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均未参与DeepSeek的投资。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甄别网络信息源头,理性判断,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公司主营产品电脑横机正向着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电脑横机将更加智能化、多功能化。公司将密切关注包括DeepSeek在内的新兴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积极把握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其在公司业务中的应用场景,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025-02-19】
慈星股份:积极探索针织机械等领域业务高质量发展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2月19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慈星股份提问:董秘你好!虽然收购武汉敏声失败了,但贵公司应该抓住机会去投资并购人形机器人黄金赛道!如杭州的宇树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而且国家大力支持跨界并购?
」净卮鸨硎荆汗窘绦萍榷ǖ恼铰阅勘暧行蚩垢飨罹芾砉ぷ鳎嵘揪导ê涂沙中⒄鼓芰Γ还疽步剿靼ǖ幌抻谡胫档刃幸捣较蜓扒笠滴竦母咧柿糠⒄埂?
【2025-02-19】
慈星股份:公司将继续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有序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2月19日讯,有投资者向慈星股份提问, 董秘你好!虽然收购武汉敏声失败了,但贵公司应该抓住机会去投资并购人形机器人黄金赛道!如杭州的宇树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而且国家大力支持跨界并购?
」净卮鸨硎荆茫窘绦萍榷ǖ恼铰阅勘暧行蚩垢飨罹芾砉ぷ鳎嵘揪导ê涂沙中⒄鼓芰Γ还疽步剿靼ǖ幌抻谡胫档刃幸捣较蜓扒笠滴竦母咧柿糠⒄梗行荒墓刈ⅰ5慊鹘虢灰姿俜交ザ教ú榭锤?
【2025-02-11】
公司前线|慈星股份题材要点调整更新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F10数据显示,2025年2月10日慈星股份题材要点有更新调整:
我国电脑针织机械领域领先企业
慈星股份公司在报告期内主要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尤其专注于智能针织机械设备的制造。作为国内首批电脑横机的研制企业,公司在横机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产品系列齐全,涵盖不同针距和功能,能够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公司致力于推动横机行业的技术进步,尤其在一线成型的电脑针织横机领域,带动了行业新一轮技术革命。报告期内,横机业务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贡献者,营业收入达到112,899.33万元,同比增长18.93%。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保持了行业的领先地位。
智能针织机械设备
慈星股份主要从事智能针织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国内首批电脑横机研制企业,公司拥有最齐全的各类系列及针距的电脑横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推动针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公司致力于推动电脑横机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满足复杂图案和立体织物的生产需求。
采购与生产模式
慈星股份采取集中采购和“以销定产、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确保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品质控制。公司通过专业调试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销售与服务网络
公司采用“自主销售与销售顾问协助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参加专业展会和区域推介会,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横机行业领军企业
慈星股份是横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作为国家电脑横机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推动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公司主要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智能针织机械设备的开发。慈星股份拥有行业最齐全的电脑横机系列,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公司在一线成型电脑针织横机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推动了行业的技术革命。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慈星股份的产品在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方面处于行业前沿。
【2025-02-10】
慈星股份终止收购!跨界梦难做
【出处】国际金融报
2月5日晚,针织机械行业龙头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慈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敏声”)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公司股票于2月6日开市起复牌。
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慈星股份单日跌超13%。截至2月7日收盘,慈星股份报9.27元/股,总市值73.63亿元,较1月14日停牌前的78.47亿元市值缩水近5亿元。
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慈星股份的跨界收购计划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然而,这场收购计划暂时终止。
记者发现,这家针织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曾频频尝试通过收购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但收购带来的却是不断上升的风险和挑战,也曾带来沉重教训......
终止重组
慈星股份称,此次终止收购的原因是部分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
今年1月15日,慈星股份公告,公司拟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武汉敏声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但此次收购武汉敏声事项的具体收购股份的比例以及作价金额,慈星股份并未公布。慈星股份称,当前仅与几位可能的交易对手方签署意向性协议,具体后续推进还存不确定性。与慈星股份签订意向性协议的股东包括武汉敏声实控人孙成亮、大股东宁波闵蕊等。
如今,这场A股上市公司跨界收购初创公司的大戏暂时落下帷幕。
慈星股份还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公司承诺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据悉,慈星股份2012年深交所上市,其主要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广泛应用于毛衫等各类纺织品生产领域的智能针织机械设备、智能鞋面机等,是国内首批电脑横机研制企业。
面对纺织机械行业周期性强、新品突破艰难的现状,近年来,慈星股份决心跨界寻找新增长曲线。
武汉敏声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初创的高科技企业。武汉敏声主要产品射频滤波器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终端中的移动通信等功能,也是华为的供应商。
收购武汉敏声,慈星股份可以借此进入射频滤波器和MEMS行业。因此,这场收购备受关注。但这场跨界并购的交易条件复杂、支付方式、公司治理安排以及后续发展资金等方面充满挑战。
上市梦
事实上,早在2021年12月,慈星股份就通过2亿元自有资金认购武汉敏声12.50%的股权。据2024年半年报,慈星股份对武汉敏声的持股比例为9.77%,为武汉敏声的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初创不久的企业,2020年及2021年1月—11月,武汉敏声的营业收入均为0,但其估值已达到14亿元。收购时,深交所曾要求慈星股份对此作出解释,同时说明收购的必要性。
慈星股份回复称,公司此次投资主要是看中标的未来的发展,慈星股份希望通过本次投资为公司探索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但武汉敏声后续业绩改善有限。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武汉敏声营业收入分别为5.78万元、16.20万元及678.36万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58亿元、1.97亿元和1.31亿元,两年半合计亏损4.86亿元。
对此,慈星股份称,武汉敏声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在滤波器行业深耕多年,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因目前产能仍处于爬坡期,规模效应还未完全释放。但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不足7年的武汉敏声早已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
武汉敏声2021年首次被投资时,慈星股份和武汉敏声就约定了股权回购条款,提到武汉敏声要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实现合格上市向交易所提交申报材料,否则慈星股份有权要求股权回购。到2023年,慈星股份发布《关于就武汉敏声战略轮融资签订投资协议暨调整相关股东权利》的公告,将上述上市截止日期从“2023年12月31日前”延后至“2026年12月31日前”。双方约定的“合格上市”既包括在A股独立IPO,也包括经由并购重组上市或其他方式,这或是慈星股份收购武汉敏声的原因。
据天眼查,武汉敏声累计融资金额近10亿元,估值近30亿元。与此同时,2024年上半年,其净亏损1.31亿元。估值猛涨,但业绩未有明显改善,这或许给收购对价的敲定带来了分歧隐患。
收购成绩不理想
另一面,近年来,慈星股份曾频频大手笔收购,但结果并不理想。
2016年,慈星股份为拓展互联网业务,分别斥资6亿元、4亿元收购优投科技、多义乐各100%股权,此次收购形成商誉8.62亿元。
截至2016年3月31日,优投科技、多义乐的净资产分别为1295.71万元、1183.13万元,溢价率高达45.31倍、32.81倍。
2018年,上述两标的业绩变脸,商誉减值随之而来。2019年,由于商誉爆雷,慈星股份陷入巨额亏损。财报显示,慈星股份于2019年计提商誉减值约6.3亿元,产生存货减值损失约1.4亿元。慈星股份全年亏损8.7亿元。
2020年,慈星股份亏损5.27亿元。
2021年,慈星股份又开始跨界投资武汉敏声,值得注意的是,彼时,慈星股份投资武汉敏声2亿元,而2021年末,慈星股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86亿元。
同时,数据显示,慈星股份自2012年上市至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数仅为1.15亿元。
据慈星股份2024您三季度报,其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比减少了90.95%、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比减少了2359.6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同比减少了28.39%。
由此看来,标的公司虽估值猛涨,但仍在亏损,或加大了此次收购难度。
【2025-02-10】
慈星股份02月10日主力大幅流出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出
慈星股份02月10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出1.11亿元,涨跌幅为-4.75%,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1.61%,两市排名5092/5131。投顾分析:该股今日主力净量为负,且值较大,表明主力大幅流出,主动卖出明显多于主动买入。与此同时,今日换手率较高,主力抛售的嫌疑较大。投顾建议:投资者短期宜合理控制仓位,谨慎为佳。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所得,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2025-02-07】
慈星股份02月07日主力大幅流出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出
慈星股份02月07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出1.40亿元,涨跌幅为8.04%,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2.07%,两市排名5108/5132。投顾分析:该股今日主力净量为负,且值较大,表明主力大幅流出,主动卖出明显多于主动买入。与此同时,今日换手率较高,主力抛售的嫌疑较大。投顾建议:投资者短期宜合理控制仓位,谨慎为佳。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所得,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2025-02-07】
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重仓股慈星股份涨8.04%
【出处】本站iNews【作者】AI基金
2月7日收盘,慈星股份涨8.04%,报收9.27元,换手率24.25,成交量1.90亿股,成交额16.65亿元。根据iFind相关数据,重仓该股的基金共有1只,其中持仓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该基金最新(2024-12-31)披露规模为1200.07万元,2月6日净值报收0.9939,较上一交易日涨5.84%,近一月涨31.82%,近一年涨49.28%。持仓慈星股份的基金如下表所示:基金名称基金代码持仓变动Q3持有数量(股)Q4持有数量(股)同泰竞争优势混合A008997新进--81500注:表中数据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从机构对该股的关注度来看,近6个月以来,累计共1家机构对慈星股份作出评级。其中,1家机构“增持”。(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2-07】
慈星股份跨界重组流产,市值单日蒸发超10亿
【出处】时代财经【作者】申谨睿
又一上市公司终止了资产重组。
2月5日晚间,针织机械行业龙头慈星股份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敏声”)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公司股票于2月6日开市起复牌。
2月6日,慈星股份(300307.SZ)开盘20CM跌停,报7.9元/股。截至收盘,报8.58元/股,单日跌超13%,总市值67.51亿元,较1月14日停牌前的78.47亿元市值缩水超10亿元。
慈星股份在电话中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称,终止收购的原因是部分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因公司是武汉敏声的股东,后续双方会继续保持沟通。
慈星股份主要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广泛应用于毛衫等各类纺织品生产领域的智能针织机械设备、智能鞋面机等,是国内首批电脑横机研制企业。2021年12月,慈星股份通过2亿元自有资金认购武汉敏声12.50%的股权。据2024年半年报,慈星股份对武汉敏声的持股比例为9.77%。
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潮下,慈星股份这场筹划了20天的跨界收购频频引发外界质疑。
1月13日至1月14日,慈星股份股价累计大涨38.38%。1月14晚间,公司《股价异动公告》和《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停牌公告》姗姗来迟,正式宣布收购事项。
1月14日,慈星股份登上龙虎榜。龙虎榜信息显示,在慈星股份买卖合计十个席位中,位于浙江的席位有四家。其中,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绍兴证券营业部买入5369.53万元,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阳中山路证券营业部买入4143.89万元;卖出金额最大的前5名交易营业部中,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滨盛路证券营业部卖出4819.64万元,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慈溪三北西大街证券营业部卖出3346.77万元。
巧合的是,慈星股份注册地和办公地也均位于浙江省,继而引发了外界对慈星股份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的质疑。
2024年11月1日,上交所发布《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整理了近年来沪市比较有代表性的30个并购重组案例,同时指出了“内幕交易防控不当”“标的公司财务造假”“蹭热点式重组炒作股价”“盲目跨界标的失控”等4种负面类型,向上市公司发布。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除股价提前异动,慈星股份此次收购武汉敏声为传统产业公司跨界并购高科技标的,交易双方都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
武汉敏声成立于2019年1月,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制造销售等。2022年,武汉敏声与北京赛微电子联合共建8英寸射频滤波器生产线,联合产线已于2023年7月实现量产,月产能达2000片晶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BAW滤波器生产基地。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武汉敏声营业收入分别为5.78万元、16.2万元和678.36万元;其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1.97亿元和-1.31亿元。慈星股份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武汉敏声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在滤波器行业深耕多年,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因目前产能仍处于爬坡期,规模效应还未完全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敏声此前一直与从事煤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庚星股份深度绑定。庚星股份董事兼总经理夏建丰、董事徐红星均曾在武汉敏声任职董事,武汉敏声实控人孙成亮也一度任职庚星股份的联席董事长。深度关联下,市场一度传出武汉敏声或将借壳庚星股份的消息。2023年,庚星股份陷入控制权争夺风波,武汉敏声与庚星股份逐步解绑。
虽终止了此次资产重组,但慈星股份仍看好武汉敏声的发展。慈星股份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称,在筹划交易的过程中,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了保密措施,严格履行了保密义务,并做好相关内幕知情登记管理,也通过自查避免公司董监高存在股票交易行为。
事实上,慈星股份早在2016年便尝试过跨界。彼时,为拓展互联网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慈星股份斥资10亿元将优投科技公司、多义乐公司高溢价收入囊中。2016年末,慈星股份的商誉由2015年末的16.54万元飙涨至8.62亿元。
2019年,由于商誉爆雷,慈星股份陷入巨额亏损。财报显示,慈星股份于2019年计提商誉减值约6.3亿元,产生存货减值损失约1.4亿元。受此影响,慈星股份全年亏损8.7亿元。
慈星股份方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长期在电脑针织横机市场具备较高的市场份额,该行业具备一定的周期性,公司跨界是希望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甬兴证券研报显示,电脑针织横机设备通常5至8年需要进行更新换代,上一轮销量高峰为2017年,预计短期将迎来新一轮替换周期,行业需求旺盛。慈星股份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85亿元至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84%-189.29%。
“符合商业逻辑的跨界并购有助于上市公司对冲行业周期风险,而对新行业缺乏经验和判断,通过财务性并购扩大公司盈利规模,可能面临标的失控、降低上市公司经营质量等不确定性。”一位专注并购的投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