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384 东山精密 更新日期:2025-07-08◇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电子电路产品、精密组件、触控显示模组、LED显示器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 |3647919.20| 509503.94| 13.97| 99.21|
|其他 | 29118.24| 6032.64| 20.72| 0.79|
├────────────┼─────┼─────┼───┼──────┤
|电子电路产品 |2480081.37| 454858.42| 18.34| 67.45|
|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 | 636992.54| 21149.87| 3.32| 17.32|
|精密组件产品 | 454031.94| 64941.14| 14.30| 12.35|
|LED显示器件 | 76813.36| -31445.49|-40.94| 2.09|
|其他业务 | 29118.24| 6032.64| 20.72| 0.79|
├────────────┼─────┼─────┼───┼──────┤
|外销 |3058306.51| 490439.92| 16.04| 83.17|
|内销 | 618730.92| 25096.65| 4.06| 16.83|
├────────────┼─────┼─────┼───┼──────┤
|直销 |3677037.43| 515536.57| 14.02| 10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 |1652177.21| 211364.14| 12.79| 99.36|
|其他 | 10681.41| 5924.98| 55.47| 0.64|
├────────────┼─────┼─────┼───┼──────┤
|电子电路产品 |1085023.61| 188875.10| 17.41| 65.25|
|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 | 312234.96| 12352.36| 3.96| 18.78|
|精密组件产品 | 211122.59| 21913.15| 10.38| 12.70|
|LED显示器件 | 43796.05| -11776.48|-26.89| 2.63|
|其他 | 10681.41| 5924.98| 55.47| 0.64|
├────────────┼─────┼─────┼───┼──────┤
|外销 |1342250.49| 204022.07| 15.20| 80.72|
|内销 | 320608.13| 13267.04| 4.14| 19.28|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 |3347597.38| 505081.35| 15.09| 99.48|
|其他 | 17523.16| 5875.09| 33.53| 0.52|
├────────────┼─────┼─────┼───┼──────┤
|电子电路产品 |2326139.60| 483624.52| 20.79| 69.13|
|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 | 486190.41| 8618.52| 1.77| 14.45|
|精密组件产品 | 416221.71| 44586.49| 10.71| 12.37|
|LED显示器件 | 119045.66| -31748.17|-26.67| 3.54|
|其他业务 | 17523.16| 5875.09| 33.53| 0.52|
├────────────┼─────┼─────┼───┼──────┤
|外销 |2800193.65| 485568.72| 17.34| 83.21|
|内销 | 564926.89| 25387.72| 4.49| 16.79|
├────────────┼─────┼─────┼───┼──────┤
|直销 |3365120.55| 510956.44| 15.18| 100.0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 |1359555.82| 179645.61| 13.21| 99.48|
|其他 | 7152.96| 3926.18| 54.89| 0.52|
├────────────┼─────┼─────┼───┼──────┤
|电子电路产品 | 897228.39| 169127.55| 18.85| 65.65|
|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 | 221863.41| 1220.25| 0.55| 16.23|
|精密组件产品 | 198473.38| 29012.41| 14.62| 14.52|
|LED显示器件 | 41990.64| -19714.60|-46.95| 3.07|
|其他 | 7152.96| 3926.18| 54.89| 0.52|
├────────────┼─────┼─────┼───┼──────┤
|外销 |1100316.74| 160876.97| 14.62| 80.51|
|内销 | 266392.05| 22694.82| 8.52| 19.49|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电路产品、精密组件、触控显示模组、LED显示器件等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发行人主营业务
归属于“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中的“电子电路制造”,行业代码为C398
2。
1、电子电路产品
公司电子电路产品为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PCB是指
在通用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点间连接及印刷组件的印刷板,主要功能是使各种电
子零组件形成预定电路的连接,起到中继传输的作用。PCB作为电子零件装载的基
板和关键互连件,其制造品质不但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而且影响系统产品
整体竞争力,因此被称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PCB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技术水准。
目前,PCB应用领域已经覆盖几乎全部电子类产品,涉及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
通信设备、工业控制、医疗等多个行业,市场需求十分旺盛。PCB行业是全球电子
元件细分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按板材的材质可以分为柔性线路板(FPC)、
刚性线路板和刚柔结合线路板,具体分类情况和市场前景如下:
(1)PCB的种类及用途
随着PCB应用的拓展和技术的革新,PCB生产工艺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大幅提升,衍生
出了多个品种,主要包括:
(2)PCB市场前景
①PCB行业整体市场前景
全球PCB下游应用市场分布广泛,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工
业控制、医疗等领域。随着研发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升级,PCB产品逐步向高密度
、小孔径、大容量、轻薄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智能家
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叠加AI技术带来的产业革新,给PCB行业带来
了新一轮的发展周期。根据研究机构Prismark 2025年2月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PC
B产业总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2%。未来,随着AI技术加速向终端设备
渗透,全球AI端侧产品的爆发将成为PCB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Prismark预计2
025年和2029年全球PCB产业总产值预计分别为785.62亿美元和946.61亿美元,年复
合增长率为4.8%。
A、智能手机功能创新叠加AI技术的发展为FPC带来增量需求
随着智能手机的创新发展,OLED屏、面部识别、多摄像头、无线充电、折叠屏等功
能和配置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迭代,手机中元器件数量增加,电池容量亦不断扩大,
手机内部空间趋于紧张,因而对轻雹体积孝导线线路密度高的FPC需求日益提升。
此外,安卓系高端机型也在逐步提高单机FPC用量。未来,手机功能创新和集成度
的提升驱动单机FPC用量快速增加,且对更精细化FPC产品需求提升。在此过程中,
行业头部FPC厂商积极进行资本投入,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有望获取更多的市场
份额。
此外,近几年AI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推出AI手机。根据ID
C预测数据,2027年AI手机有望增长至8.27亿台,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
00.7%。AI手机带来运算能力和能耗的增加,这种变化对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即
高频高速高密度,而FPC对于高频高速高密度传输的独特优势也为其应用提供良好
前景。AI手机带来的新一轮换机周期和AI手机单机FPC用量(及价值量)的提升空
间,将成为FPC较大确定性增长新机遇。对于头部企业,由于 AI功能的加入对于软
板设计难度和加工难度大幅提升,高端产能将会更加紧缺,头部公司竞争力将进一
步凸显。
B、消费电子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催生FPC需求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消费电子市场推陈出新,AR/VR、可穿戴设备、折叠屏手机等新兴市场需
求快速增长,催生FPC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
在AR/VR领域,随着芯片、显示技术、通讯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元宇宙的催化,AR/
VR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AI加持、终端厂商入局的推动下,整体AR/VR市场将快速发展,中国
AR/VR出货量同比2024年将增长114.7%。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由于产品需要承载更
多的元器件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同时又需具备轻量化和集成化特点,因此对线路密
度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将使单机FPC使用比例会越来越高。同时,在折叠屏手机领
域,双屏幕、双主板、多摄像头等结构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FPC用量。
C、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上游新能源汽车用FPC需求快速发展
FPC具备配线密度高、重量轻、轻雹可折叠弯曲、三维布线、安全性高等优良特性
,在新能源汽车上,可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娱乐系统、照明系统、显示系统、动
力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以及传感器等装置。在国内外主流车企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
战略布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市场驱动的高速成长期,带动上游新能源
汽车用FPC需求快速发展。
2024年度,全球及中国汽车销量分别为9,531万辆和 3,1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
6%、4.5%,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1,824万辆、1,287万辆,同比分别
增长 24.5%、35.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分
别达到19.1%、40.9%,中国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D、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推动车载FPC市场需求提升
FPC由于具备其他类型线路板无法比拟的优势,更符合下游行业中电子产品轻量化
、智能化、集成化发展趋势,更加适合新能源汽车。
一方面,随着汽车向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比重逐步提升
,根据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数据,该比重预计2030年将达到50%。随着电子化
水平的提升,汽车自动驾驶、娱乐系统、照明系统、显示系统、动力系统、电池管
理系统以及传感器等装置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量扩大,对连接电子元器件所需的线
路载体的数量相应增加,车用FPC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iFixit数据,预计新能源车单车FPC用量将超过100片以上,其中电池电压监测FPC
用量可高达70片。
另一方面,早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传统线束为主,而传统线束较为笨重、连接
方式复杂,无法顺应新能源汽车电子元器件数量持续增加的发展趋势,而车用FPC
凭借其轻量化、结构简单、线路连接方便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FPC连接方案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方案,并向CCS(Cells Cont
act System)集成化方向发展。CCS由FPC、塑胶结构件、铜铝排等组成,FPC通过
与铜铝排、塑胶结构件连接构成电气连接与信号检测结构部件,定制化属性更强,
安装较为简易,可直接放置在电池包上,更适合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其单车价值
也更高。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所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CCS市场空间将达到 281.2亿元,2
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33%。此外,FPC在电池中对传统线束的替代还有望
进一步延伸至储能领域,进一步推动FPC市场需求的发展,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所预
计,2021年储能电池CCS市场空间为1.8亿元,到2025年市场空间将达到44.3亿元,
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22.73%。
2、精密组件产品
近几年,受益于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精密
组件业务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资本投入和业务开拓力度,相关产品收入
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公司精密组件产品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相关精密金属结构件产
品,包括新能源汽车散热件、电池包壳体、白车身、电池结构件等汽车组件。新能
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相关精密组件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消费大国迈向汽车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
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
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
,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
、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
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近
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
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
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
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2)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产业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世界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下,国内外主流车企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战略布局,新能
源汽车产业进入市场驱动的高速成长期。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给精密金属结构件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众多的成长机
遇,相对于传统汽车,汽车上的发动机、变速器及其配套零部件等由新能源汽车的
核心部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三大系统及其附加产品等所替代,与此相关零
部件企业市场需求提升。此外,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随着汽车产业核
心技术快速演进和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供应链格局也得到重塑,适用于汽车轻量化
、电动化和智能化需求的汽车零部件被不断研发,具备相关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的
中国制造企业有机会进入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还有望成长
为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领军企业。
3、触控显示模组
触控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车载显示等领域,其
发展主要随着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1)消费电子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消费者已经逐步形成触控操作的习惯,各大笔记
本电脑品牌均已发布触控屏版笔记本电脑,随着变形本、二合一电脑等的出现,搭
载触摸屏的笔记本电脑渗透率持续提升,进一步促进触控显示模组产品市场需求发
展。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分别为1.86亿
台、1.66亿台、2.02亿台,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分别为1.50亿台、1.35亿台、1.44
亿台,市场需求呈现回升趋势。
(2)汽车领域
车载显示主要包括中控屏、仪表盘以及新兴的HUD抬头显示、电子后视镜、副驾驶/
后排屏等,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交互硬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
车积极布局智能化以提高品牌竞争力,车载显示模组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中信证
券研究所、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空间约 95亿美元,2
025年将达到138.40亿美元,2023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20.7%。
4、LED显示器件
公司LED显示器件产品主要为小间距LED、MiniLED等封装颗粒产品,主要应用于室
内外小间距高清显示屏等领域。2024年,LED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行业竞
争加剧、均价下滑,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与技术发展催生了新的市场发展契机。LED
发展趋势为持续缩小的灯珠尺寸和点间距,传统LED点间距大于 2.5mm,小间距LED
点间距小于2.5mm,Mini LED点间距为 0.3mm—1mm,Micro LED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缩校相较于 Mini LED,同面积上,Micro LED芯片数量将是Mini LED近百倍。Mini
/Micro LED作为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和产业链规模化
效应提升,将逐步释放出各类新应用领域的需求,有望成为行业未来的爆发点。在
显示背光领域,MiniLED背光产品可赋予LCD更优的图像表现力,正逐渐替代传统LE
D光源,在TV、显示器及车载显示市场中,MiniLED背光产品正快速渗透。MicroLED
则凭借寿命长、尺寸孝亮度高、低功耗、自发光等优势,被誉为“终极显示技术”
,目前在AR/VR和大屏直显等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和成
本下降,其市场应用将加速拓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在本报告期内无重大变化。
公司致力于为智能互联、互通的世界研发、制造技术领先的核心器件,为全球客户
提供全方位的智能互联解决方案。主要从事电子电路产品、精密组件、触控显示模
组、LED显示器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
、通信设备、工业设备、AI、医疗器械等行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利用完整的业务链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行业领先的综合服务,从
而不断加深与客户的合作深度和粘性,实现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行
业内全球领先的优质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
公司主要产品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以客户订
单为基础,通过分析客户订单的产品需求量,结合自身产能、原材料情况制定生产
计划进行量产,并最终实现交付。
(2)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情况如所示:
(3)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在电子电路领域,根据Prismark的研究报告数据,以收入规模计算,公司连续多年
柔性线路板(FPC)排名全球第二,PCB排名全球第三。公司在电子电路行业具有较
强的技术研发、质量控制、智能工厂管理等能力,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电子电路客户主要为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客户资源较好,
竞争实力突出。
在精密组件领域,公司是综合规模较大的专业精密组件供应商之一,产品涵盖新能
源汽车和通信设备等领域相关结构件产品,主要服务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车、通信设
备厂商,行业竞争力较强。
在触控显示模组、LED显示器件领域,公司是国内触控显示模组和LED显示器件领域
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随着公司完成对苏州晶端的收购整合,进一步拓展车载显示
模组业务,触控显示模组业务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第二赛道(新能源)的开辟,公司迅速成为上游供应商中为数不多的能为新能
源汽车客户提供PCB(含FPC)、车载显示屏、功能性结构件等多种产品及综合解决
方案的厂商。目前公司新能源业务在产品策略、技术积累、客户拓展等方面已取得
了较好的经营成效。未来多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将进一步加深公司与客户的黏性
。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客户优势:拥有国内外优质的客户群
多年的耕耘,公司已获得行业内全球顶尖客户的青睐,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产
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司新客户的开
拓能力,助力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得到客户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司深化
与现有龙头客户的协同创新并布局新兴领域。公司丰富的客户群体,涉及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多个行业,能为公司抵御不同行业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
性影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优势:理念先进、体系完备、执行高效
公司秉承“开放、包容、务实、进缺的企业精神,实施“规划统筹、业务放权、平
台支持、监管集权”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各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起科
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公司的管理团队拥有先进制造业管理实战经验和开阔国际视
野,对所处行业趋势和发展机遇拥有较为精准的战略预判力和决策魄力,凝聚力和
执行力强。在跨国并购重组整合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中国制造业的理念,
将企业文化、商业模式成功植入被并购重组公司,提升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综合价值
,助力标的公司快速取得较好的经营绩效。公司通过以人为本的组织变革,主动适
应环境变化,匹配业务需要,做好后备力量储备,蓄积企业发展人才, 构建未来
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三)产品优势:横向多品类,纵向一体化
近年来,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和内生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和完善产业及产品
结构,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持续导入能带来新利润增长点的优势产品。公司产品线
横向已形成了涵盖电子电路、光电显示、精密制造三大板块,能为消费电子及新能
源客户等行业客户提供多种智能互联互通领域基础核心器件。在电子电路板块,公
司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头部企业之一。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的车载FPC、液冷
板、电池壳体等产品已在行业中建立起优势地位,并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
。此外,公司还积极发挥各业务板块在研发、技术、供应链、产品和市场等方面的
协同性,整合内部资源,通过对行业的前瞻性研究和开发,积极为客户提供有竞争
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四)技术优势:坚持科技创新能力是第一生产要素
公司将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参与行业领
先客户的先期开发,紧跟技术前沿,现已形成完备的研发体系和高效的研发机制,
建立了一支专业水平突出、行业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全球化研发团队。通过对
新材料、新技术、新制程等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探索智能互联互通领域核心
器件的制造工艺前沿,为服务未来的创新业务如 AI、AR\VR、IoT、MiniLED显示及
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在推进产品技术提升的同时,公司也高度重视
生产技术创新升级,两化融合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全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
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
(五)规模优势:以规模促发展,以协同促效益
目前公司合作的客户均为国际国内知名的高科技公司,采购量大,对产品交付要求
严格,对供应商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要求较高。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现
已发展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智能互联互通核心器件提供商之一。公司产能规模较大
,能够满足下游大客户规模化的采购需求,形成良好的规模优势。公司的规模优势
一方面有利于通过较强的采购议价能力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公司逐
步建立起来的全球化采购能力,可以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有利于公司与竞争对手形
成差距,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六)国际化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公司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持续加强对行业优质资源整
合。近年来,公司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不同职能的运营机
构。公司双轮驱动的战略主线,全力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为响应
客户需求,公司加快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年度内泰国基地开工完成封顶,墨西哥和
美国基地运营顺利。公司海外人才力量持续加强,国际化运营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这将有利于构建企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积极应对复杂的
竞争环境。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公司稳扎稳打,积极审慎,努力应对外
部挑战。聚焦坚持消费电子和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电子电路业务保持稳
定增长的同时,积极从新能源等新兴业务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着重聚焦自身能力
的成长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保持在研产销方面的持续投入。2024年度,公司非公
开发行工作稳步推进,体系治理和数据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环境、社会及治理工作
表现出色。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77,037.43万元,同比增长9.27%。公司
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108,564.18万元,同比下降44.74%。主要是基于谨慎性原则,
公司对LED业务优化运营管理,对部分低效设备进行整合和优化,产生1.64亿资产
处置损失,并对LED业务相关资产计提了 5.95亿资产减值损失。剔除该部分因素的
影响,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约5%左右。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持续的产业投入,夯实未来发展的根基
公司努力把握时代机遇,在新一轮科学技术加速迭代的大背景下,依托消费电子和
新能源领域的深厚积累,加大对研发创新以及新产能新产品的投资力度,特别是面
向未来的前瞻性的产品和技术,保证了公司营业收入的逆势上升。公司积极拥抱AI
,强化数据治理,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和系统集成,深度挖掘AI技术在智能制造和研
发创新场景下的新型应用。同时,公司加强产学联盟,促进创新升级,携手科研院
校积极布局创新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持续地投入,夯实
企业未来发展的根基。
二、新能源业务成长优势凸显,与核心业务形成较强协同
公司紧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新设、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新赛道
。目前公司新能源业务在产品策略、技术积累、客户拓展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经
营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整体收入 86.5亿元,同比增长36.98%,
占公司营收比重达到 23.52%。其中车载FPC、液冷板、电池壳体、车载显示等产品
已在行业中建立起优势地位,获得客户们的广泛认可。目前新能源业务已成为公司
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与公司各业务板块在产品、客户、产能等方面形成较强协同
效应,呈现了良好的韧性和竞争力,助力公司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组织变革,构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年度内公司下大力气进行了工厂的搬迁整合和组织
的持续优化,极大地提升了组织的运营效率。同时,公司强化人才投入,引育并举
,一方面启动“长青计划”,大力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并加大了中高端专业人才
的引进力度;同时,积极深化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围绕工程师能力提升和工程
师文化打造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和活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时,通过文化宣导和配套的体系建设,强化“开放、包容、务实、进缺的核心价
值观落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的凝聚力。
四、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财务策略,紧密跟踪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
整,持续优化,不断完善财务管控流程,进一步提升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支持公
司业务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坚持现金为王的策略,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流
动性规划及预决算体系,采取多种稳健的财务措施保障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
保障流动性安全。通过建立起一整套外汇和大宗商品管理制度、流程、操作指导等
管理机制,坚持风险中性原则,通过有效的套保工具对冲市场波动风险。开启业财
融合,促进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强化提质增效,有效实现从战略到执行的闭环。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严守运营底线。积极拥抱 A
I,全力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深化业务布局,加大研发投入、赋
能行业发展,深度挖掘内部资源和潜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聚焦核心产品,
服务核心客户,坚持稳健经营,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优化组织架构,加强人才队
伍的建设。积极实施“两化融合”,驱动“制造”向“智造”转型。
(二)2026年经营计划
(1)加强行业研究,集中资源和优势,积极推动前瞻性产品的研发和投入。
(2)坚持“增收、增益、增ROE”的经营策略。
(3)积极拥抱AI,加速拓展,提升运营效率。
(4)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持续优化资本结构。
(5)强化体系治理和数据治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6)持续优化组织和人才培养。
(7)继续提升ESG价值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议题。
(三)影响公司的主要风险因素
1、客户集中度风险
公司客户资源较好,主要客户均为相关行业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客户信誉良好,
且公司与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较高,未来仍有
进一步增加的可能,如果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经营
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并努力拓展新客户,减少因
客户集中度较高对公司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行业技术快速升级换代带来的风险
公司业务涵盖技术密集的电子电路、光电显示、精密制造等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
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工业设备、AI、医疗器械等行业,以上行业的
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如果公司研发制造能力无法匹配下游产品技术快速升级换代的
速度,则存在公司产品和技术被淘汰的风险。
公司在战略层面保持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密切关注,并通过持续有效的研发投
入,保持公司技术及工艺的先进性。
3、国际贸易环境变动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群体包括国际知名企业,连续多年公司出口销售额稳步增长。虽然我
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对外经贸合作关系。但近年来区域性摩擦愈演愈烈
,未来相关贸易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面临一定的国际贸易风险。
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摩擦发展状况,加强与客户沟通,同时继续提升自身竞争
力,提升客户黏性。
4、市场拓展的风险
公司是电子电路、光电显示、精密制造领域实力较好的研发制造型企业,凭借稳定
的产品质量和高效的客户服务,公司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为下游企业提
供“一站式”产品和服务,满足其对系统化制造解决方案的需求。但公司下游行业
具有更新速度快、消费者偏好变化快等特点,如果公司主要客户在市场中处于不利
地位、不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或无法取得更多新客户等,将存在产品销量下降和产
品利润率下滑的风险。
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投入、优化公司产品和工艺结构,不断提升竞争优势,积极应
对市场竞争。
5、环保风险
公司在生产中由于涉及电镀、蚀刻等加工工序,会产生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等
,环保要求较高。公司不能完全排除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疏忽、不可抗力等因素以
致出现环境事故的可能,若出现环保方面的意外事件、对环境造成污染、触犯环保
方面法律法规,则会对公司的声誉及日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随着我国积极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如果国家提高环保要求,公司的环保投入将
会进一步增加,环保成本将相应增大,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把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生产经营中持续重
视并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响应最新的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环保培训力度,提升
员工环保意识,并做好源头控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安全相关要求融
入各项核心业务活动中,降低环保风险。
6、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由于公司日常运营中涉及美元等外币,而公司的合并报表
采用人民币编制。伴随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动,将可能给公司未来运营带
来汇兑风险。
公司将密切关注汇率变动情况,努力将外汇风险敞口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通过套期
保值等措施对冲相关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The Dii Group (BVI) Co. Li| -| -| -|
|mited | | | |
|Vastbright PCB (Holding) L| -| -| -|
|imited | | | |
|上海东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上海东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上海复珊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 -| -|
|上海维信东山电子商务有限公| -| -| -|
|司 | | | |
|上海芯华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上海诚镓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 -| -| -|
|东维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
|东莞东山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 -| -|
|德丽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 -| -|
|成都维顺柔性电路板有限公司| -| -| -|
|晶端显示精密电子(苏州)有限| -| -| -|
|公司 | | | |
|江苏南高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有| -| -| -|
|限公司 | | | |
|深圳市勤道东创投资合伙企业| -| -| -|
|(有限合伙) | | | |
|深圳市南方博客科技发展有限| -| -| -|
|公司 | | | |
|焦作嵩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 -|
|牧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 -|
|珠海斗门超毅实业有限公司 | -| -| -|
|珠海斗门超毅电子有限公司 | -| -| -|
|珠海超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 -| -|
|盐城东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 -| -|
|盐城东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 -| -|
|盐城东山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 -| -|
|盐城东山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 -|
|盐城牧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 -|
|盐城维信电子有限公司 | -| -| -|
|苏州东山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 -| -|
|苏州东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 -|
|苏州东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 -|
|苏州东科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 -| -| -|
|苏州东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苏州东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 -| -| -|
|司 | | | |
|苏州东迪控股有限公司 | -| -| -|
|苏州东魁照明有限公司 | -| -| -|
|苏州市永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 -|
|苏州捷布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
|苏州永鑫精尚创业投资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苏州维信电子有限公司 | -| -| -|
|苏州腾冉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苏州艾福电子通讯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苏州诚镓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 -| -|
|香港东山精密联合光电有限公| -| -| -|
|司 | | | |
|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 -| -| -|
|公司 | | | |
|超维微电子(盐城)有限公司 | -| -| -|
|超毅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 -| -|
|Aranda Tooling, Inc. | -| -| -|
|Astron Group Limited | -| -| -|
|Autotech Production de Mex| -| -| -|
|ico S.de R.L.de C.V. | | | |
|Auto Tech Production Servi| -| -| -|
|ces, Inc. | | | |
|BVF (BVI) Holding L.P. | -| -| -|
|Dragon Electronix Holdings| -| -| -|
| Inc. | | | |
|DSBJ holdings Inc. | -| -| -|
|DSBJ International Inc. | -| -| -|
|DSBJ MEXICO,S.DER.L.DEC.V.| -| -| -|
|DSBJ PTE.LTD. | -| -| -|
|DSBJ Solutions INC | -| -| -|
|Hong Kong Dongdi Holding L| -| -| -|
|imited | | | |
|Hong Kong Dongshan Holding| -| -| -|
| Limited | | | |
|Hong Kong Dongshan Precisi| 1000.00| 107428.13| 2716673.61|
|on Union | | | |
|ISOTEK MICROWAVE LIMITED | -| -| -|
|Korea branch office of DSB| -| -| -|
|J Pte.Ltd. | | | |
|MFLEX DELAWARE, INC. | -| -| -|
|Multek Group (Hong Kong) L| 21824.84| 5384.43| 460415.06|
|imited | | | |
|Multek Hong Kong Limited | -| -| -|
|Multek Technologies Limite| -| -| -|
|d | | | |
|Multek Technology Germany | -| -| -|
|GmbH | | | |
|Multek Technology,Inc. | -| -| -|
|Multek Technology Malaysia| -| -| -|
| SDN.BHD | | | |
|Multek Technology Sweden A| -| -| -|
|B | | | |
|Multi-Fineline Electronics| -| -| -|
| Hungary KFT. | | | |
|Multi-Fineline Electronics| -| -| -|
| (Thailand) Co., Ltd. | | | |
|Multi-Fineline Electronix,| -| -| -|
| Inc. | | | |
|Multi-Fineline Electronix | -| -| -|
|Singapore Pte. Ltd. | | | |
|Mutto Optronics Group Limi| -| -| -|
|ted | | | |
|The Dii Group Asia Limited|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