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601766 中国中车 更新日期:2025-04-22◇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4-|207563.3| 1541.41| 2664.63| 51.26| 4.09| 2.20|
| 18 | 3| | | | | |
├────┼────┼────┼────┼────┼────┼────┤
|2025-04-|208686.5| 3087.16| 5015.23| 49.37| 1.91| 37.36|
| 17 | 5|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4-21】
中国中车出资4000万元成立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持股32%
【出处】金融界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000万元成立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持股32%,所属行业为研究和试验发展。
资料显示,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13日,法定代表人为梁建英,注册资本125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青岛市,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计算机系统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专业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物联网技术研发、技术进出口、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服务除外)、科技中介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创业空间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市场调查(不含涉外调查)、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标准化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噪声与振动控制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2025-04-20】
中国中车:最大客户国铁集团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维持高位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4月17日,中国中车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显示,公司2024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189.35亿元;其中国铁集团(含所属铁路局集团及其子公司)是中国中车最大的客户。
根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2亿元,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高位。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其中,铁路装备业务、新产业业务的新签订单增长较好。
2024年,中国中车完成新能源机车销售签200余台,并实现了小批量交付。2025年,随着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新能源转型产业政策的落地实施,特别是“至2027年底,重点区域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应当全部退出铁路运输市场”相关要求,2025年,路外机车市场需求预计将有所上升;国铁集团近期印发了《铁路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老旧机辆装备更新及绿色化替代,预计也将形成对新能源机车的需求增量。
2024年,中国中车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一体推进轨交产业升级、战新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64.57亿元,增幅为5.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88亿元和101.43亿元,增幅分别为5.77%和11.38%。(刘明杰)
【2025-04-19】
中国中车:4月18日获融资买入1541.41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中车4月18日获融资买入1541.4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7.05%,当前融资余额20.7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2%,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815414055.0026646258.002075633286.002025-04-1730871572.0050152327.002086865489.002025-04-1630303047.0074901820.002106146244.002025-04-1543136625.00103696094.002150745017.002025-04-1479456931.0059894413.002211304486.00融券方面,中国中车4月18日融券偿还2.20万股,融券卖出4.0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8.7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0%,融券余额359.85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8287118.00154440.003598452.002025-04-17134273.002626408.003470711.002025-04-16659414.001750470.005962846.002025-04-152840465.00862495.006973630.002025-04-14788568.0084912.005002848.00综上,中国中车当前两融余额20.79亿元,较昨日下滑0.53%,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8中国中车-11104462.002079231738.002025-04-17中国中车-21772890.002090336200.002025-04-16中国中车-45609557.002112109090.002025-04-15中国中车-58588687.002157718647.002025-04-14中国中车20266174.00221630733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8】
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 | 媒体团探访中国中车硬核科技
【出处】中国中车官微
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与中国中车集团主办的“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暨“绿动株所·新能源品牌向上”媒体开放日在湖南株洲举办。来自新华社等媒体的记者组成的记者团齐聚中车株洲所,深入探访其在轨道交通及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亲身感受前沿科技创新的独特魅力。
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冯江华向媒体团全景式展示了企业创新发展图谱。作为我国高速列车大功率电力牵引与控制领域专家,冯江华重点解读了中车株洲所"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路径,以及轨道交通、清洁能源、汽车与工业三大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自主研发的异步牵引系统、永磁同步牵引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案例,生动阐释了企业如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冯江华团队在牵引系统领域的持续突破已成为中国高铁实现技术超越的缩影。由其主持研发的复兴号牵引控制系统,不仅创造了世界最高商业运营速度纪录,更推动450km/h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从业三十余年来,冯江华带领团队完成从普速到高速、从异步牵引到永磁同步的技术跨越,主持制订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7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4项,国际国家发明金奖3项;为我国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车株洲所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深入半导体产业园,探索“芯”力量
中车时代半导体拥有集成中欧先进设计与制造资源的国家级功率半导体产业平台,其产品覆盖750V~6500V全电压等级,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输配电、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及工业等多个领域。
探秘制造中心,见证“心”动力
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是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系统专业化生产基地。该中心每年可满足200列“复兴号”动车组、1000列标准地铁、840列“重载”机车所需“心脏”和“大脑”的装车需求,其生产的产品还涵盖列车监控、工业变流、新能源变流等领域。
走进零碳产业园,感知“新”活力
中车零碳产业园于2024年12月正式落成,项目占地245亩,具备10万级洁净车间,将形成每年超200万台套电驱系统及部件产品交付能力,有力支撑中国中车集团汽车电驱产业向行业头部进军。
走进风储基地,解锁新能源技术魅力
风电整机、储能系统制造基地采用模块化、柔性化生产线,可适配多种机型,满足全球市场的定制化需求。依托中国中车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和中车株洲所强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中车株洲所面向风电产品全生命周期构筑了六大技术平台和六大保障体系,为大基地、山地、高原、分布式、海上等应用场景的最优LCOE提供中车方案。截至2024年,中车株洲所已为风力发电企业提供了13000余台风电整机。
中车株洲所深耕能源行业二十余年,已打造电池PACK/簇、BMS、PCS、EMS储能系统全产业链,可提供分布式小容量储能到集中式大容量储能的多种定制化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中车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超30GWh,并网容量超20GWh,排名稳居国内第一,跻身储能系统集成商头部。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中车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当好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源”。本次媒体开放日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向未来发出的绿色邀约,邀您共同见证中车智造如何赋能低碳转型,感受中国中车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硬核担当!
【2025-04-18】
“中车造”助朔黄铁路煤炭运量突破50亿吨
【出处】中国中车官微
近日,朔黄铁路历史累计完成煤炭运输500008.7万吨,突破50亿吨大关,中国中车研制的各型电力、内燃机车以及各型铁路货车担当主力,为保障能源安全稳定运输作出了积极贡献。
朔黄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担负着国家能源保供的重要使命,先后开行万吨列车、1.6万吨列车、2万吨列车、3万吨列车,年运量由起初的536万吨提升至现在的超3.7亿吨,成为名副其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
中国中车与国能朔黄铁路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运用、3万吨级重载列车实现常态化开行、无人驾驶重载列车成功开行等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重载铁路的转型发展,为发展和培育重载铁路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作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已为朔黄铁路提供了神华号、国能号等多型电力机车、和谐N3型等内燃机车和C80系列等多型铁路货车。
【2025-04-18】
为工业经济注入底气 沪市装备制造业稳中有进
【出处】经济参考网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经济开局良好,装备制造业发挥“压舱石”作用,增加值同比增长10.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气机械等行业表现突出。沪市作为装备企业集聚地,其企业最新一季报和年报透露出更多积极细节,在营收、现金流及研发等方面表现出色,为经济基本盘增添信心。
近日,国内特高压装备龙头中国西电发布年报与一季报。2024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5.59%、17.5%,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52.4亿元,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7%、42.1%。高毛利产品占比上升与核心产品加速交付提升了营收及盈利能力。这背后是电网投资的高景气度,截至3月底,国家电网今年一季度电网投资同比大增27.7%,创历史同期新高,券商预计2025年仍将维持。数据显示,沪市23家电网设备生产公司2024年合计营业收入1848.5亿元,归母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长12%、17%。其中4家已发布一季报的公司,如平高电气、保变电气等,均因订单或产品收入增加,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明显增长。
一季度,全国铁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312亿元,同比增长5.2%,轨交设备公司业绩随之体现。中国中车预告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80%-220%,晋西车轴预告扭亏,均因产品销量增长。2024年轨交设备整体业绩平稳,8家沪市轨交设备公司合计营业收入3374亿元,同比增加2.9%,净利润217.1亿元,同比增加6%。
自去年四季度起,存量与增量政策共同发力,反映在装备制造企业财报上,不仅全年营收和净利润提升,现金流也有所改善。87家机械、轨交、电网设备类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8191亿元,同比增长4.9%,净利润近513亿元,同比增长超5.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期末的6.87亿元升至2024年的8.73亿元,69家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正,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净额为6.71亿元,较第三季度及2023年同期均有增长。
同时,装备制造公司研发投入加大。87家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约476亿元,同比上升10.2%,平均单家投入近5.5亿元,较2022年增长25%。中国中车研发投入近167亿元,时代电气等3家公司超20亿元,中铁工业等5家公司在10-20亿元。
【2025-04-18】
中国中车:4月17日获融资买入3087.16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2.13%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中车4月17日获融资买入3087.1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2.13%,当前融资余额20.8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2%,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730871572.0050152327.002086865489.002025-04-1630303047.0074901820.002106146244.002025-04-1543136625.00103696094.002150745017.002025-04-1479456931.0059894413.002211304486.002025-04-1195704407.0062019977.002191741968.00融券方面,中国中车4月17日融券偿还37.36万股,融券卖出1.9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3.43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6%,融券余额347.07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7134273.002626408.003470711.002025-04-16659414.001750470.005962846.002025-04-152840465.00862495.006973630.002025-04-14788568.0084912.005002848.002025-04-11718272.001140535.204299192.00综上,中国中车当前两融余额20.90亿元,较昨日下滑1.03%,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7中国中车-21772890.002090336200.002025-04-16中国中车-45609557.002112109090.002025-04-15中国中车-58588687.002157718647.002025-04-14中国中车20266174.002216307334.002025-04-11中国中车33241815.70219604116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8】
中国中车跨境运输“量质齐升” 为中老铁路注入澎湃动力
【出处】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迎来开行两周年,跨境运输“量质齐升”。这趟由中国中车“复兴号”“澜沧号”担当,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的国际旅客列车,成为联通中老两国的“黄金纽带”,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澎湃动能。
数据见证黄金通道活力
2023年4月13日,中国中车研制的“复兴号”CR200J动力集中动车组和“澜沧号”在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跨境首发,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凭借经济、快捷、舒适等优势,这趟国际旅客列车深受中外旅客青睐,迅速成为国际旅客新的首选交通方式。
两年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始发正点率达到100%、终到正点率99%,运输安全平稳有序。截至4月12日,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7.4万列,发送旅客超5080万人次,国际旅客列车累计发送旅客191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48.7万人次,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开行的第二年较第一年发送旅客增加44.3万人次,增长60.2%。在保持昆明南至万象国际旅客列车每天开行的基础上,西双版纳至琅勃拉邦间国际旅客列车从每周开行4天加密至6天,每趟旅客列车跨境旅客席位由初期250个增至390个,出入境客流量从日均300人次增长至最高1300人次,为旅客跨境旅游、学习、经商等提供了极大便利,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
中老铁路开行货物列车5.3万列,累计运输货物突破5720万吨,这条“黄金通道”不仅运载旅客,更通过跨境货物运输,让云南鲜花、老挝咖啡走入彼此生活。
中国标准铸就“硬联通”智慧运维构建“软联通”
作为中国和老挝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列车根据中老铁路运营需求进行了“量身定制”:针对中老铁路沿线高温多雨、隧道密布,提高了车体防腐蚀、隔热等性能;空调系统设置压力保护装置,减小进出隧道时车内压力波动,减轻对旅客耳部带来的压迫感,提高舒适度。针对跨境运营需求,每排座椅下方均设有符合中国、老挝两种标准的电源插座和USB插孔,全车服务标识采用老、中、英三种文字,旅客服务信息显示屏采用老、中、英三种语言滚动播报,方便国际旅客出行。
自中老铁路开通以来,中国中车建立了“全天候”响应的服务体系,在老挝和昆明配置标准化售后服务站,为中老铁路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营保驾护航。在老挝泼水节、国庆节、元旦等重要节日,专门组织人员上车添乘或驻站,保障运行秩序;针对老挝高温多雨天气,加强动车组空调、车窗、车门、走行部等关键部件的检查,通过严格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除故障隐患。目前,中老铁路动车组已安全运营超过500万公里。在护航列车运行安全的同时,中国中车还协助老挝培养本土化铁路技术人才,为中老铁路运营维护的本土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两周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中国中车为中老铁路量身打造的第五列“澜沧号”动车组正在加紧制造,即将正式上线。新车将进一步升级旅客服务设施,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同时为中老铁路“黄金通道”提供更强劲的运力支撑,助力“黄金通道”释放更大区域联动效能。
【2025-04-17】
营收有保障、现金有改善、研发上台阶 沪市装备制造业公司业绩稳中有进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昕怡)据国家统计局4月16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经济开局良好,装备制造业“压舱”稳,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在各类装备集聚的沪市,一批装备企业最新的一季报和年报透露出更多细节:营收有保障、现金流有改善、研发上台阶,为经济基本盘注入更多底气。
投资景气度成营收保障
国内特高压装备龙头中国西电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在2024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5.59%、17.5%涨幅的基础上,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2.4亿元,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11.27%、42.1%。
公司一季度业绩持续向好的背后,反映的是同期电网投资的高景气度。截至3月底,国家电网一季度电网投资同比大增27.7%,创历史同期新高。券商分析预计,2025年电网投资有望维持高景气。数据显示,当前沪市23家已披露年报的电网设备生产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48.5亿元,归母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加12%、17%。其中,四家公司已发布一季报,包括中国西电在内,平高电气、保变电气均因为订单或者产品收入增加,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明显增长。
一季度,各部门聚焦重大国家战略,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不仅是电网,全国铁路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2亿元,同比增长5.2%,在轨交设备公司的一季度业绩中也有所体现。
中国中车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80%至220%。晋西车轴预告业绩同比扭亏。两家公司均提到,产品销量增长是预计业绩增长的主因。事实上,2024年轨交设备整体业绩保持平稳。目前已发布年报的8家沪市轨交设备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374亿元,同比增加2.9%,净利润217.1亿元,同比增加6%。
现金流改善、研发投入加大
数据显示,已披露年报的87家机械、轨交、电网设备类沪市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191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母净利润近513亿元,同比增长超5.7%。
现金流改善更趋明显。上述87家企业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为8.73亿元,而2023年期末为6.87亿元。其中,69家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正。尤其是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平均为6.71亿元,较当年第三季度单季的1.72亿元明显上升,也较2023年的6.47亿元同比有所增长。
与此同时,一批装备制造公司的研发投入也在加大。在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保持稳定的情况下,87家公司研发投入2024年合计约476亿元,同比上升10.2%;平均单家投入金额近5.5亿元,较2022年的4.4亿元增长25%。其中,研发费用平均5.21亿元,同比上升9.7%。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将近167亿元,另有时代电气、天地科技、中国通号3家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均在20亿元以上,中铁工业、振华重工等5家公司研发投入在10亿元至20亿元。
【2025-04-17】
中国中车:2024年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4月17日消息,中国中车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铁路装备业务、新产业业务的新签订单增长较好,城轨业务的新签订单有所下降,主要受城轨新造车辆市场整体需求下降影响。
【2025-04-17】
大摩:下调中国中车目标价至5.5港元 维持“增持”评级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宋芝萦
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称,下调中国中车(01766)目标价8.3%,从6港元降至5.5港元,维持“增持”评级。大摩对该公司2025-2026年收入预测大体不变,毛利率预测下调1.9-2个百分点,考虑2024年的数据,对该公司2025年纯利预测下调10%,2026年下调12%,同时引入2027年预测。对该公司的基本假设认为,2024-2026年动车组(MU)整体销量为约700台,而2021-2023年为420台,增长60%以上。
【2025-04-17】
中国中车:4月16日获融资买入3030.30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5.63%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中车4月16日获融资买入3030.3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5.63%,当前融资余额21.0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3%,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630303047.0074901820.002106146244.002025-04-1543136625.00103696094.002150745017.002025-04-1479456931.0059894413.002211304486.002025-04-1195704407.0062019977.002191741968.002025-04-10174028075.0083050473.002158057538.00融券方面,中国中车4月16日融券偿还24.90万股,融券卖出9.3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5.9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0%,融券余额596.28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6659414.001750470.005962846.002025-04-152840465.00862495.006973630.002025-04-14788568.0084912.005002848.002025-04-11718272.001140535.204299192.002025-04-10453651.00977901.004741806.30综上,中国中车当前两融余额21.12亿元,较昨日下滑2.11%,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6中国中车-45609557.002112109090.002025-04-15中国中车-58588687.002157718647.002025-04-14中国中车20266174.002216307334.002025-04-11中国中车33241815.702196041160.002025-04-10中国中车90332812.802162799344.3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7】
中国中车集团智慧冷链化身铁骨“护花使者”
【出处】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春暖花开之时,一场跨越万水千山的“浪漫接力”正在悄然上演。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石家庄公司,针对鲜花物流的独特需求,打造了一套先进的智能冷链系统。该系统通过精准调控温度与湿度,为鲜花物流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采摘后,鲜花被迅速送入“云花仓”这一固定冷库,接受第一层保鲜处理;随后,公铁联运环节启用蓄冷式智能冷链装备,凭借稳定的蓄冷技术,确保鲜花在长干线运输中品质无损;到了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蓄冷式新能源城配车及时接力,将鲜花“穿越时空”送达。
鲜花娇嫩易损,对温度极为敏感。中国中车集团石家庄公司充分发挥蓄冷技术的“充电宝”特性,将蓄冷模块与固定冷库和多式联运装备结合,为鲜花量身定制了“固定温房”和“移动温室”。
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固定冷库和多式联运装备完美实现精准控温,该系统已在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环渤海鲜花经济圈等重点项目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行业平均腐损率降至2%,鲜花单批次保鲜周期30天以上。
针对鲜花代谢特性,该冷链产品配备先进的湿度调节系统,能够根据鲜花的种类和需求,自动调节仓库和车厢内的湿度,有效降低鲜花存储过程中65%的失水率。结合鲜花“预冷+存储”,通过延长风道和增设出风口数量,使冷风柔和释放,保证环境体感更加舒适的同时也可以降低鲜花的呼吸热,锁住鲜花水分,使鲜花能尽快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减少营养损耗,保持鲜花品质。
冷链物流车辆与智能仓储系统均搭载智能监控系统,支持北斗/GPS双模定位与多网融合通信,实现仓储运输全流程无缝对接,数智化操作贯穿全程。依托物联网感知终端,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掌握车厢温湿度、含氧量等关键参数,全天候追踪鲜花储运状态。系统配备智能预警模块,当监测数据异常时自动触发警报,保障鲜花品质全程可控。从鲜花装车开始,智能冷链系统就像一位贴心的“花保姆”,全程呵护着鲜花的仓储运输之旅。
【2025-04-16】
中国中车今日股价现三连阳,这些ETF重仓持有该股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17日收盘,中国中车涨0.0%,报收7.03元,今日股价走出三连阳,换手率0.29%,成交量6921.44万股,成交额4.84亿元。根据本站iFind数据,重仓该股的ETF共有10只,其中持仓数量最多的ETF为博时央企创新ETF,该ETF最新(2024-12-31)披露规模为37.51亿元。持仓中国中车的ETF如下表所示:ETF名称ETF代码持仓变动Q3持有数量(股)Q4持有数量(股)博时央企创新ETF515900减仓1640109113251391广发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515600减仓92570907406390嘉实央企创新驱动ETF515680减仓83185007151600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517090新进--1951100富国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159974减仓1154700942100申万菱信中证研发创新1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515200减仓559000489500易方达中证装备产业ETF562910增持331500393000华夏中证装备产业ETF516320增持256710306640富国中证细分机械设备产业主题ETF159886减仓310600244600国泰中证细分机械设备产业主题ETF516960减仓11340889808买ETF,就来本站!海内外都能投,部分品种支持T+0,点击查看>>
【2025-04-16】
中国中车:4月15日获融资买入4313.66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中车4月15日获融资买入4313.6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4.75%,当前融资余额21.5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7%,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543136625.00103696094.002150745017.002025-04-1479456931.0059894413.002211304486.002025-04-1195704407.0062019977.002191741968.002025-04-10174028075.0083050473.002158057538.002025-04-09106736622.0057947874.002067079936.00融券方面,中国中车4月15日融券偿还12.41万股,融券卖出40.8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84.0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1.02%,融券余额697.36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52840465.00862495.006973630.002025-04-14788568.0084912.005002848.002025-04-11718272.001140535.204299192.002025-04-10453651.00977901.004741806.302025-04-09460460.009292354.505386595.50综上,中国中车当前两融余额21.58亿元,较昨日下滑2.64%,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5中国中车-58588687.002157718647.002025-04-14中国中车20266174.002216307334.002025-04-11中国中车33241815.702196041160.002025-04-10中国中车90332812.802162799344.302025-04-09中国中车40215371.502072466531.5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5】
中车造!新型商品车“公转铁”主力设备交付使用
【出处】中国中车官微
近日,中国中车与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商品车装卸动力爬梯设备、多功能站台车,在长春一汽物流铁路发运中心及河北汇联物流园同步投入使用,正式服务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设。
商品车装卸动力爬梯设备
新型商品车装卸动力爬梯设备承载能力提升至3.5吨,精准契合商品车自重不断增加的发展需要,为行业迭代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
商品车装卸动力爬梯设备具备自轮行驶功能,可直接通过端站台或铁路平车与JSQ6型专用运输车实现无缝对接,且无需依靠传统捆绑带;配置自动化液压系统,可精准控制前平台升降与后平台翻转,仅需2人协同操作即可在2-3分钟内完成全自动装卸通道搭建;设备独创的凹凸角通道结构在确保商品车通行顺畅的同时,将装卸通道长度压缩至最优状态,可在平直段≥7米的端站台上对JSQ6型车水平位和中间位装卸作业。
多功能站台车
多功能站台车无需借助端站台,可在无端站台货场及平交道口等复杂环境下,完成JSQ6型双层运输车一、二层同步装卸作业。该产品可通过遥控自轮行驶至铁路轨道,通过连接钩与JSQ6型车车钩实现连挂固定,通过液压升降与电动伸缩等方式实现装卸通道的搭建,彻底摆脱传统捆绑带束缚。
针对铁路货车管理规范要求,中车齐车集团哈车公司创新设计绝缘导向轮,实现了产品与轨道绝缘的功能,技术升级后的多功能站台车承重能力达到3.5吨,进一步扩大了可装卸的商品车范围,为行业构建全域柔性装卸体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哈车公司站场装备产品已形成系列,牵头编制了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商品车装卸动力爬梯设备技术要求》(JT/T 1475-2023)并发布实施。
此次双型装备的规模化应用,不仅破解了传统装卸设备受限于站台条件、作业效率低等痛点,更通过智能化升级将单次装卸耗时大幅压缩,为构建现代化铁路商品车物流网络提供了装备保障。中国中车将持续开展站场装备产品创新研发,满足不断发展的商品车装卸需求,助力我国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设。
【2025-04-15】
中国中车:4月14日获融资买入7945.69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4.10%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中车4月14日获融资买入7945.6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4.10%,当前融资余额22.1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31%,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479456931.0059894413.002211304486.002025-04-1195704407.0062019977.002191741968.002025-04-10174028075.0083050473.002158057538.002025-04-09106736622.0057947874.002067079936.002025-04-0880855455.00122891264.002018291188.00融券方面,中国中车4月14日融券偿还1.22万股,融券卖出11.33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78.8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1%,融券余额500.28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4788568.0084912.005002848.002025-04-11718272.001140535.204299192.002025-04-10453651.00977901.004741806.302025-04-09460460.009292354.505386595.502025-04-087174440.00381186.0013959972.00综上,中国中车当前两融余额22.16亿元,较昨日上升0.9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4中国中车20266174.002216307334.002025-04-11中国中车33241815.702196041160.002025-04-10中国中车90332812.802162799344.302025-04-09中国中车40215371.502072466531.502025-04-08中国中车-34589179.00203225116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5】
美联储,最新发声!“宁王”开门红,日赚1.55亿元!一季报业绩大增名单来袭
【出处】证券时报网
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亮眼,7家公司净利润增速预增10倍以上。
美联储理事最新发声
据央视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13日表示,特朗普政府针对手机、电脑、内存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只是暂时性的。这些产品很快将被纳入所谓的“半导体类别”中,被征收一种特殊的重点关税,以确保这些产品实现回流,成为“美国制造”的产品。
在美国舆论看来,自从关税政策扰乱市场后,特朗普团队试图展现信心和冷静,但是释放的混乱信息将使局面乱上加乱。
对于美国政府最新关税变化的情况,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于当地时间周一在圣路易斯发表演讲时表示,即便新一轮关税导致物价大幅上涨,他仍认为这种通胀上行可能只是“暂时性的”。
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在10%关税的情境中,他认为通胀高点可能接近3%,届时美联储可采取“观望”态度,今年稍后仍有可能降息。这种情况属于“好消息式降息”,是出于经济环境允许,而非危机应对。
沃勒还表示,通胀预期尚未失控,预计2026年通胀将回归到更温和的水平,如果当前25%的平均关税税率维持一段时间,通胀率可能会接近5%见顶。政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美联储应保持灵活。
美联储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将于5月6日至7日举行,届时市场将密切关注联储如何回应这一系列新的经济变量。
“宁王”一季报炸裂
4月14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根据报告,宁德时代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扣非净利润118.29亿元,同比增长27.92%;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较为不错,流量净额为328.68亿元,同比增长15.91%。
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持有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受汇率变动影响,公司一季度财务费用大幅下降,同比降幅高达831.1%,成为净利润增长的重要推手。这也反映了公司在全球化进程中对汇率风险管理的成效。
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一季度电池销量超过120GWh,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储能销量占比接近20%。净利润方面,一季度单Wh毛利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有所提升;一季度销售净利率达到17.5%,创近期新高,同时ROE保持在稳定水平。
此外,有投资者问及美国关税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以及美国业务占出货比例。宁德时代回复称,美国业务占公司出货比重较小,且去年以来公司已经根据环境变化提前做了预案,所以有关关税政策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公司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解决方案。整体而言,中国及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比较饱和。
7家公司一季报业绩预增10倍以上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4月15日,A股市场已有262家上市公司发布第一季度相关报告。从净利润规模看,5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00亿元,依次为宁德时代、中国人保、国泰海通、中远海控和紫金矿业,其中国泰海通净利润同比翻倍。
国泰海通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2.01亿元至124.45亿元,同比增加350%至400%;扣非净利润29.73亿元至33.83亿元,同比增加45%至65%。
一季度,国泰海通主动把握市场机遇,全面推进零售、机构和企业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取得较好经营业绩。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本次吸收合并产生负商誉;扣非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财富管理、交易投资等业务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牧原股份一季度同比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至48亿元;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
在网上业绩说明会上,牧原股份表示,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生猪存栏量在4600万头左右。3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2.5元/kg左右,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kg。公司同时透露资本开支与规划,2025年资本开支金额为90亿元,其中猪舍升级改造为30亿元,郑州产业园及育种平台建设为40亿元—50亿元。未来具体资本开支规模将根据市场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调整。
从净利润变动看,有研新材同比增速暂时居首,高达147.23倍;锐捷网络同比增速47.27倍,暂列第二;还有广大特材、郴电国际、四川双马、保变电气、中船防务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均超过10倍。
有研新材业绩预增超13倍,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000万元到7500万元,同比增长13076%到16370%。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增,一方面是公司降低了对控股子公司对有研稀土的持股比例,致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亏超过3000万元;另一方面是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靶材产销量同比明显增长,带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00万元。
【2025-04-13】
“国家队”持仓曝光!买了这些股票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张舒琳
截至目前,A股已有超145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超340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国家队”身影。
包括中国证金、中央汇金、中国证金资管、外管局旗下投资平台、中国证金定制基金、社保基金在内的“国家队”,在2024年下半年增持股票合计超过10亿股。
“国家队”依旧青睐蓝筹股,持股主要集中在非银金融、交通运输、能源、地产类股票上,对平安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唐山港、鞍钢股份、中国海油、城投控股等大幅加仓。此外,也有一些科技、高端制造类企业股票获增持。
持仓以大市值股票为主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家队”共持有超340只个股。“国家队”持股市值在10亿元以上的有99家,其中持股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有26家。
分行业看,“国家队”持仓以金融、能源、消费、基建等大市值股票为主。
分个股来看,“国家队”持有中国银行的市值超过1.09万亿元,持股比例为94.2%。持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市值均超过8000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51.84%、52.34%。持有中金公司、中国平安、中信建投、新华保险的市值均超过500亿元。持有中国人保、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神华、申万宏源的市值均超过300亿元。持有贵州茅台、中国中车、建设银行、美的集团、招商银行的市值均超过200亿元。
数据截至4月12日
增持、减持情况曝光
从“国家队”的增持动作来看,2024年下半年增持较多的股票集中在非银金融、交通运输、能源、地产类股票上。此外,也有一些科技、高端制造企业股票获增持。
其中,增持股票数量最多的是平安证券,增持超过2亿股。其次是中信证券,增持1.66亿股。这是“国家队”继2024年上半年减持平安证券、中信证券之后,再次增持。此外,对招商证券、唐山港、鞍钢股份、中国海油、城投控股等增持均超过5000万股。
数据截至4月12日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油、城投控股、华峰化学、顺丰控股、青岛港、龙星科技、东华科技、沪电股份、中航高科均为2024年下半年新进入“国家队”持仓,且增持数量均在千万股以上。
从“国家队”的减持动作来看,2024年下半年减持较多的股票集中在电子设备、医药、化学、汽车等行业。
其中,2024年下半年减持最多的是广发证券,减持超5000万股,对上海石化、华鲁恒升、上海电力减持数量均超过3000万股;此外,对中兴通讯、大华股份、柳工、复星医药、苏美达、宏发股份、小商品城、中恒集团、海信家电减持数量均超过2000万股。
【2025-04-12】
中国中车:4月11日获融资买入9570.44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中车4月11日获融资买入9570.44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2.48%,当前融资余额21.9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9%,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195704407.0062019977.002191741968.002025-04-10174028075.0083050473.002158057538.002025-04-09106736622.0057947874.002067079936.002025-04-0880855455.00122891264.002018291188.002025-04-0771775104.00130450787.002060326997.00融券方面,中国中车4月11日融券偿还16.39万股,融券卖出10.3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71.83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5%,融券余额429.92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1718272.001140535.204299192.002025-04-10453651.00977901.004741806.302025-04-09460460.009292354.505386595.502025-04-087174440.00381186.0013959972.002025-04-072213222.00134618.006513342.00综上,中国中车当前两融余额21.96亿元,较昨日上升1.54%,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1中国中车33241815.702196041160.002025-04-10中国中车90332812.802162799344.302025-04-09中国中车40215371.502072466531.502025-04-08中国中车-34589179.002032251160.002025-04-07中国中车-56965482.00206684033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1】
中车电机助力全球最大盾构机“强基号”下线
【出处】中国中车官微
近日,搭载中国中车自主研制的刀盘主驱动电机的全球直径最大的土压平衡-双护盾组合式盾构机“强基号”在长沙顺利下线。
“强基号”最大开挖直径达12.68米,整机长107米,总重量3500吨,是一台超大直径双护盾隧道掘进机。盾构机刀盘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盾构机刀盘旋转,切割岩层,达到掘进目的。由于产品工作岩层硬度变化大,对电机负载和振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具备超高可靠性。所以,盾构机电机等关键核心部件是制约我国盾构行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制约我国盾构机产业链发展的断点。
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永济电机公司传承高铁品质,依托其17年深耕盾构领域核心技术积累和平台建设,成功研制400kW大功率电机,为“强基号”刀盘作业注入强劲动力,其以模块化并联驱动模式实现动力高效协同,完美适配隧洞软硬不均、软硬交替等复杂地层工况。为了更好适应施工挑战,公司研发团队依托现有技术平台,通过软件仿真,对电机的电气性能、水路结构、密封结构及机械结构展开全方位优化设计。通过创新改进,电机轴向尺寸有效减小10%,功率密度提升8%,防护等级大幅提高,稳稳应对复杂地层挑战。
该产品顺利交付使用,标志着中国中车在盾构电机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再攀新高峰,为隧道施工行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动力保障。“强基号”将主要承担杭州城西南排工程南段12.28公里输水隧洞的掘进任务,最大掘进埋深处约350米。该工程是国内城市排涝规模、洞径和埋深最大的深层隧洞排水系统工程,也是特大型城市深隧排涝项目的首次实践。
中车永济电机作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坚持轨道交通电气核心技术的纵深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横向拓展,自2008年国内首研盾构机刀盘驱动电机,并不断创新突破。实现了我国盾构电机从依赖进口迈向自主创新、乃至走出国门的新跨越,不断赋能盾构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注入强劲动力。
【2025-04-11】
中国中车:4月10日获融资买入1.74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中车4月10日获融资买入1.74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5.37%,当前融资余额21.5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7%,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0174028075.0083050473.002158057538.002025-04-09106736622.0057947874.002067079936.002025-04-0880855455.00122891264.002018291188.002025-04-0771775104.00130450787.002060326997.002025-04-0332705848.0027901556.002119002680.00融券方面,中国中车4月10日融券偿还13.99万股,融券卖出6.4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5.3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5%,融券余额474.18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0453651.00977901.004741806.302025-04-09460460.009292354.505386595.502025-04-087174440.00381186.0013959972.002025-04-072213222.00134618.006513342.002025-04-0396740.001104909.004803141.00综上,中国中车当前两融余额21.63亿元,较昨日上升4.36%,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0中国中车90332812.802162799344.302025-04-09中国中车40215371.502072466531.502025-04-08中国中车-34589179.002032251160.002025-04-07中国中车-56965482.002066840339.002025-04-03中国中车3779303.00212380582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1】
基金最新调仓路径浮现,这些股票受追捧
【出处】券商中国【作者】王明弘
近期A股市场波动加剧,资金风险偏好显著分化。
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预告密集披露,业绩高增长标的成为机构布局焦点,部分细分领域龙头获公募基金大举加仓。与此同时,防御属性突出的红利资产、消费板块及政策受益方向再度受到资金关注,折射出机构在震荡市中的策略切换。
有基金公司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近期建议关注政策支持、估值偏低的内需方向,以及红利板块在关税政策不确定下的投资价值。
资金抢筹这些“业绩王”
近期市场大幅波动下跌,4月8日利民股份、英联股份、孩子王、中国中车、晨光生物等多只业绩高增股均收获涨停,资金抢筹迹象明显。
从预告净利润增幅来看,广大特材预计净利润增幅最高。公司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增幅中值为1504.79%;利民股份、泰凌微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中值分别为1395.38%、894.00%。
主营农药(兽药)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利民股份,预计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85.99%—1199.85%,报告期内,公司主导产品价格上涨和销量增加带来利润增长。
英联股份的业务主要包括传统金属包装制品和新兴复合箔材两大板块。公司发布的最新业绩预告显示,预计首季实现净利润750万—1100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59.28%—720.28%。
英联股份表示,市场拓展成效显现,快消品金属包装板块易开盖产品营业收入规模提升,部分易开盖产品毛利上升改善经营业绩,还有本期确认增值税加计抵减损益对本期净利产生正面影响。
展望后市,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认为,业绩确定性仍是选股的核心变量,具备技术壁垒或政策红利的细分领域龙头,有望在震荡市中走出独立行情。
基金加仓业绩高增股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公司的年报季报发现,有多位基金经理加仓了英联股份,相对去年三季度,没有一只公募产品持有英联股份,但2024年末数据显示,共有11家公募基金新进英联股份,合计持股158.1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仅0.6153%,持股市值约1300万元。
具体来看,交银施罗德基金黄鼎管理的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交银启嘉A分别新进94.10万股和19.55万股,华泰柏瑞基金柳军、李沐阳管理的中证2000ETF新进34.29万股。
另外一只业绩高增股利民股份的年报显示,2024年三季度仅有易方达两只基金持仓该公司,但到了年末,已经有59只公募基金合计持有639.3759万股,其中就包括招商基金王平管理的招商量化精选A、平安基金王博管理的平安均衡优选1年持有C等产品。
也有基金经理可能基于估值保护进行减仓操作,利民股份是易方达基金经理杨宗昌长期青睐的标的,2022年开始,杨宗昌管理的易方达供给改革、易方达新丝路就开始买入利民股份,持股数量一度达到1744.08万股,并在2023年加仓至1988.15万股,去年三季度开始陆续卖出该股,到了四季度,机构持仓中已经没有了杨宗昌在管基金的身影。
杨宗昌在管易方达供给改革期间,该基金股票仓位长期维持80%以上,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超60%,风格偏“高仓位+高集中度+低换手”。利民股份的波段操作反映其对周期股“左侧布局、右侧兑现”的思路。2024年下半年,杨宗昌调整行业配置,降低化工、汽车零部件仓位,比如华阳集团、文灿股份减持超30%,仓位明显转向电子、传媒等成长板块。
基金公司:关注内需方向,红利资产有望占优
近期,市场谨慎情绪攀升导致资金更加偏好防御性资产,对个股业绩的确定性表现更加关注。
在投资选择上,华宝基金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配置上“以我为主、以内为主”,重视内需支撑+政策预期的大金融地产链、新消费、央企重组等三大权重股方向。一是大金融地产链:券商受益股市向上与央国企合并,股份行受益地产改善+补涨,地产后周期需求在二手成交修复后传导,家居、家电、家装受益补贴政策;二是新消费:健康消费(纺织服装/食品饮料)、IP消费(潮玩/传媒)、悦己消费(彩妆/首饰)、科技消费(消费电子等);三是央企重组:重点关注军工、能源、电子信息、重装设备等。
金鹰基金表示,短期建议关注政策支持、估值偏低的内需方向,以及红利板块在关税政策不确定下的投资价值。关税博弈不断升级,市场短期避险情绪加重,涉美贸易占比相对较低的红利资产有望占优;此外,专项债、特别国债、特殊再融资债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持续加码,关注公用事业板块。消费板块及内需导向性资产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两新”政策也有望持续扩围。
摩根资产管理同样认为,可关注部分行业在风险规避下可能出现的错杀机会,包括部分供应链全球无备份且下游利润率高,有较高议价空间的行业(如锂电、高端消费电子等);产业逻辑下资本支出预期不受影响、需求难以证伪的新兴产业(如AI相关、机器人等);银行、煤炭,以及红利等具备一定防御属性的板块,或是平抑波动的较好选项。
【2025-04-11】
中国中车集团时速200公里智能城际动车组正式下线
【出处】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近日,时速200公里智能城际动车组在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下线,即将在郑开、郑机城际铁路运营,届时将有更多旅客体验到智能舒适的出行服务。
列车基于中车长客智能城际动车组平台研制,采用4辆编组,最高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具有大载客量、快起快停、快速乘降等技术特点,满足短距离、大密度、公交化运营需求,同时在智能服务、智能监控及智能运维等方面实现了数智化提升,是国内最新一代智能城际动车组。
列车搭载智能服务系统,采用全数字以太网通讯和5G网络技术,实现车内Wi-Fi覆盖、电视直播、旅客信息智能交互等全场景智能化运用。值得一提的是,列车首次应用智慧车窗,可根据不同场景实现信息个性化显示和更融洽的人机交互体验。
列车内装部件涂装采用高性能的环保涂料,内装材料可回收率达75%,可降解材料达50%以上。列车采用轻量化设计、高能效比空调和制动变减速度控制技术,实现低能耗运行,堪称“环境友好”列车。列车搭载智能监控系统,全列设置1500多个传感器,覆盖牵引、制动、转向架等关键系统,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状态。列车应用智能运维系统,构建127类关键系统模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列车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开通标志着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线路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加快郑开两地旅游资源共享、促进郑开同城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4-10】
机构评级|中金公司给予中国中车“跑赢行业”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10日,中金公司发布关于中国中车的评级研报。中金公司给予中国中车“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不超过9.6元。其预测中国中车2025年净利润为133.79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15家机构发布了中国中车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9.60元,最低目标价为8.00元,平均为8.63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52.31亿元,最低为130.37亿元,均值为137.5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03%。其中,评级方面,9家机构认为“买入”,3家机构认为“增持”,1家机构认为“跑赢行业”,1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推荐”。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4-10中金公司严佳跑赢行业13379000000.00009.60002025-04-08广发证券代川买入13953000000.0000--2025-04-07国金证券满在朋买入13480000000.0000--2025-04-02海通证券赵玥炜优于大市13458000000.0000--2025-04-01财信证券陈郁双买入13060000000.0000--2025-04-01长江证券赵智勇买入13513000000.0000--2025-03-31光大证券陈佳宁增持13572000000.0000--2025-03-31西南证券邰桂龙买入13604000000.00008.46002025-03-31中信证券刘海博买入13037000000.00008.00002025-03-30东吴证券周尔双买入13808000000.0000--2025-03-30华泰证券倪正洋买入13551000000.00008.46002025-03-29中国银河鲁佩推荐13079810000.0000--2024-11-04中邮证券刘卓增持14926260000.0000--2024-11-01渤海证券宁前羽增持15231000000.0000--2024-11-01山西证券刘斌买入14658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4-10】
中国中车:4月9日获融资买入1.07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0.0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中车4月9日获融资买入1.07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0.08%,当前融资余额20.6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19%,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09106736622.0057947874.002067079936.002025-04-0880855455.00122891264.002018291188.002025-04-0771775104.00130450787.002060326997.002025-04-0332705848.0027901556.002119002680.002025-04-0231929480.0027942493.002114198388.00融券方面,中国中车4月9日融券偿还129.96万股,融券卖出6.44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6.0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5%,融券余额538.66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09460460.009292354.505386595.502025-04-087174440.00381186.0013959972.002025-04-072213222.00134618.006513342.002025-04-0396740.001104909.004803141.002025-04-023359664.00332640.005828130.00综上,中国中车当前两融余额20.72亿元,较昨日上升1.98%,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09中国中车40215371.502072466531.502025-04-08中国中车-34589179.002032251160.002025-04-07中国中车-56965482.002066840339.002025-04-03中国中车3779303.002123805821.002025-04-02中国中车6993801.002120026518.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09】
基建股尾盘走高 机构称内需基建具备发力潜力 一带一路迎来发展机遇
【出处】智通财经
基建股尾盘走高,截至发稿,中国交建(01800)涨5.82%,报5.39%,报4.89港元;时代电气(03898)涨3.55%,报29.15港元;中国铁建(01186)涨3.14%,报4.93港元;中国中车(01766)涨2%,报4.58港元。
消息面上,中国中车此前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2亿至32.2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18.14亿至22.18亿元,同比增长180%至220%。业绩增长主要因报告期内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华源证券指出,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推进去杠杆进程,2024年基建投资整体偏于谨慎,也由此为2025年腾挪出较大政策空间。从当前项目储备及区域发展战略来看,基建仍具广阔拓展空间。此外,外部挑战加剧,“一带一路”或迎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该行预计2025年将召开新一届峰会,或将进一步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基建和工程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5-04-09】
建银国际:下调中国中车目标价至5.8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出处】金融界
建银国际发表研报指,中国中车对铁路设备及今年新能源展望持积极态度。随着高铁客运量增长、多用途车队维护需求增加、机车升级计划的推进,公司今年将实现增长。建银国际引述中国中车管理层指,预计2025财年首季净利润将按年增长180%至220%。并指中国中车的业务主要依赖国内需求,关税风险低。该行将中国中车目标价由6.1港元下调至5.8港元,相当预测明年市盈率11倍,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2025-04-09】
中国中车销量上涨首季预盈超28亿 抢抓全球机遇2024年新签订单3222亿
【出处】长江商报
央企巨头中国中车(601766.SH)实现2025年“开门红”。
4月7日,中国中车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8.22亿—32.26亿元,同比增长180%—220%。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稳居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中国中车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拓展,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经营业绩方面,中国中车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自2015年重组以来,公司的年度营收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年度净利润均超过百亿元。其中,2024年,公司业绩再创新高,实现营收2465亿元,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1%、5.77%。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国中车抢抓全球市场机遇,推动业务全产业链“走出去”,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其重要增长点。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3222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472亿元。期末公司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
2024年营收净利创新高
资料显示,中国中车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合并组建,并于同年在上交所和港交所成功上市。中国中车产品现已出口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
从业绩上来看,近年来,虽然全球经济、贸易环境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中国中车的经营仍然稳健。自2015年重组至今,公司年度营收均超2000亿元,年度净利润均超百亿元。
具体来看,2021年—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收分别为2257亿元、2229亿元、2343亿元、2465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0.85%、-1.24%、5.08%、5.21%;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16.5亿元、117.1亿元、123.9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9.08%、13.11%、0.50%、5.77%。其中,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延续这一增长趋势,中国中车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8.22亿—32.26亿元,同比增长180%—220%;扣非净利润26.05亿—28.72亿元,同比增长290%—330%。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是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所致。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国中车抢抓全球市场机遇,推动业务全产业链“走出去”,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其重要增长点。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3222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472亿元。期末公司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中国中车国际业务新签订单量曾打破纪录,高达约584亿元。据统计,2016年—2022年,中国中车国际业务签约额分别为约533亿元、404亿元、213亿元、481亿元、421亿元、350亿元和509亿元。
从财报来看,2024年,得益于境外交付产品收入增加,中国中车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营业收入达283.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8%,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11.5%。
八年投千亿研发打造硬科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中国中车一体推进轨交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风电装备、储能设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进入国内前列。
在主营业务方面,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在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104.61亿元、454.40亿元、863.75亿元、41.81亿元。其中,受益于铁路运输行业的景气度,铁路装备业务营收较上年同期增加12.5%,主要是动车组业务收入增长所致。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提升投资者回报,2024年度拟按每10股派发2.1元(含税)现金红利,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60.27亿元(含税)。
而科技创新是中国中车快速发展、赢得市场的关键。
在研发投入方面,2017年以来,该公司年度研发投入均超过百亿元,且总体呈现出增长趋势,强化研发创新实力。
财报显示,2017年—2024年,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分别为104.92亿元、111.79亿元、122.65亿元、135.79亿元、132.05亿元、132.92亿元、148.13亿元、166.8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5.10%、5.36%、5.96%、5.85%、5.96%、6.32%、6.77%。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八年时间,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共计1055.11亿元。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为2113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提升至13.9%。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国中车产品研制不断刷新纪录——复兴号高速列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柏林展全球首发新能源智能城际市域动车组和智轨2.0绿色智慧列车,全球最大的海上漂浮式风电整机“启航号”发布、118米陆上风电叶片刷新纪录。
财报显示,2024年,中国中车主持参与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00项。与此同时,公司强化专利布局,新增授权专利2707项,其中发明专利1733项、海外专利206项。
【2025-04-09】
全国首创!中车造双股道电气化移动式装车机助力可门港实现海铁联运
【出处】中国中车官微
近日,随着首列满载约3000吨铁矿石的列车从可门铁路支线Ⅲ场装车区鸣笛启程,由中国中车研制的全国首台双股道电气化移动式装车机正式启用。助力可门港港口作业区泊位与铁路运输实现无缝衔接,开启海铁联运新模式。
可门铁路支线采用的双股道电气化移动式装车系统是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重点项目,该工程的通车,标志着可门港迈入“公水铁”高效联运新时代,为福建构建“一带一路”陆海枢纽增添新引擎,也为全国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铁港样本”。
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四方所提供的双股道电气化移动式装车机采用绿色低碳、高精度装车、多机协同等多项先进技术,是整个装车系统的核心设备,能够灵活适应各种散货装车作业需求,具有精准、高效、环保、灵活等特点。设备最大装车能力可达每小时4000吨,年设计通过能力500万吨,远期有望达到1100万吨,对提升港口综合集疏运能力、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也为打造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大宗散货码头提供了新方案。
相较于传统的装车方式,双股道电气化移动装车机可以沿着铁路股道灵活行走,敞车无需机车牵引移动,实现“机动车不动”,还能与可门港智能远控斗轮堆取料机、带式输送机三者紧密协作,形成一套闭环流量自动监控系统。
近年来,中车四方所智能装备业务团队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装卸工艺和市场研究,长期开展散料装卸设备和储装运系统方案设计,在重型机械设备、电控系统、液压系统等领域形成了完备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调试运维能力,开发了装车机、翻车机、平煤设备、余煤清理设备等多种类型产品,为港口和铁路运输提供了多种定制化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