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727 上海电气 更新日期:2025-07-10◇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从事设计、制造及销售多种电力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交通设备及环保系统
等产品和相关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能源装备 |6175814.70|1215859.30| 19.69| 53.15|
|工业装备 |3864884.90| 644875.30| 16.69| 33.26|
|集成服务 |2073471.30| 283555.80| 13.68| 17.85|
|未分配的金额 | 11961.10| 11865.90| 99.20| 0.10|
|其他 | 9688.00| 3029.30| 31.27| 0.08|
|分部间抵销 |-517208.40| -2991.70| 0.58| -4.45|
├────────────┼─────┼─────┼───┼──────┤
|销售商品 |8916885.70| --| -| 72.97|
|提供劳务 |1155388.30| --| -| 9.45|
|工程建造 | 871328.70| --| -| 7.13|
|其他业务 | 675008.90| 381365.50| 56.50| 5.52|
|销售商品及材料 | 455987.20| --| -| 3.73|
|其他业务-其他 | 66645.90| --| -| 0.55|
|出租固定资产 | 46600.00| --| -| 0.38|
|提供非工业劳务 | 25380.60| --| -| 0.21|
|融资租赁收入 | 7401.70| --| -| 0.06|
├────────────┼─────┼─────┼───┼──────┤
|中国大陆 |9759700.00|1902300.00| 19.49| 84.00|
|其他国家和地区 |1858900.00| 253900.00| 13.66| 16.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能源装备 |2465370.60| 496480.00| 20.14| 49.44|
|工业装备 |1895898.60| 329444.00| 17.38| 38.02|
|集成服务 | 796110.30| 132440.50| 16.64| 15.96|
|其他 | 4449.90| 1487.90| 33.44| 0.09|
|未分配的金额 | 83.30| 66.90| 80.31| 0.00|
|分部间抵销 |-175061.00| -713.10| 0.41| -3.51|
├────────────┼─────┼─────┼───┼──────┤
|中国大陆 |4208205.80| --| -| 84.39|
|其他国家和地区 | 778645.90| --| -| 15.61|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能源装备 |5864836.70|1153350.10| 19.67| 51.09|
|工业装备 |4040226.90| 677221.60| 16.76| 35.19|
|集成服务 |2138691.30| 292030.80| 13.65| 18.63|
|未分配的金额 | 19013.20| 18942.50| 99.63| 0.17|
|其他 | 10127.50| 3348.80| 33.07| 0.09|
|分部间抵销 |-593187.90| 14359.30| -2.42| -5.17|
├────────────┼─────┼─────┼───┼──────┤
|中国大陆 |9469500.00|1825200.00| 19.27| 82.49|
|其他国家和地区 |2010200.00| 334000.00| 16.62| 17.51|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能源装备 |2567670.60| 497142.00| 19.36| 48.38|
|工业装备 |1960891.20| 329792.30| 16.82| 36.94|
|集成服务 |1026457.70| 129542.70| 12.62| 19.34|
|其他 | 4389.00| 1707.30| 38.90| 0.08|
|未分配的金额 | 1304.80| 1287.00| 98.64| 0.02|
|分部间抵销 |-252918.70| -8855.60| 3.50| -4.77|
├────────────┼─────┼─────┼───┼──────┤
|中国大陆 |4519557.90| --| -| 85.15|
|其他国家和地区 | 788236.70| --| -| 14.85|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呈现差异化发展的形势,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
中有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面对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复杂环境,集团
上下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国家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实
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对标先进,稳中求进,重点突破,攻坚克难,抢抓机
遇,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矗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1,161.86亿元,毛利率为18.6%,归属于母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5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048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增订单人民币1,536.0亿元。公司新增订单中,能源装备人
民币891.0亿元(其中:燃煤发电设备人民币326.2亿元,核电设备人民币78.9亿元
,风电设备人民币173.8亿元,储能设备人民币119.2亿元),工业装备人民币422.
9亿元,集成服务人民币222.1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聚焦国家战略,坚持深层次融入发展大局
我们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坚持深层次融入国家产业优化和上海市经济发展大局
,积极承担国家重点项目,聚焦解决国家“卡脖子”核心技术,不断培育和锻造承
接国家战略的能力。报告期内,我们深度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助力我国自主研制的
300MW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样机的总装下线并点火成功。在核电领域,报告期内,我
们共承接核岛主设备39台、常规岛设备2台套,顺利出产核岛主设备31台、常规岛
设备1台套;累计完工交付31台套核岛主设备,既涵盖全面推进批量化建设的“华
龙一号”、CAP系列堆型项目,也包括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我们已实现华龙系列轴封型核主泵的100%国产化能力,实现了F级重型燃气轮机
透平叶片的批产加工,初步实现了国产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精密加工技术的工程
化应用。报告期内,我们支持了燃气轮机、先进核能、新能源、储能、工业母机、
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多个国家及上海市重点科研专项。
我们积极把握国家能源政策机遇,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重大技术创新、首台
(套)、首批次应用中体现大国重器的担当作为。在燃煤发电领域,我们持续发力
煤电“三改联动”市场,保持煤电机组全球最低煤耗纪录,实现机组节煤降碳、深
度调峰、热电解耦及高效供热,持续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挥重
要作用。报告期内,我们相继中标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配套金昌2×100
0MW调峰煤电项目,荣盛金塘2×660MW项目、国家电投分宜发电厂2×1000MW机组扩
建项目、淮南洛河电厂四期2×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项目、华润仙桃
二期2×660MW超超临界燃煤项目、华电望亭2×660MW机组扩建项目等多个订单,为
能源结构升级注入新动力。在风电领域,公司下属电气风电连续11年保持中国海上
风电累计装机量第一,积淀了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样本库,打造了多个标杆海上风
电项目。报告期内,电气风电定制的亚洲首制海上风电SOV运维母船“至臻100”和
“至诚60”完成交付,集高效运维、绿色运维、智能运维、安全运维于一体,两艘
运维母船不仅可以满足国内海上风电场运维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将填补国际海上风
电运维装备的需要,电气风电将紧抓国内外市场发展机遇,最大化提高船舶的经济
效益。由电气风电牵头编制的《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于2024年5月
发布,推动我国漂浮式风电设计规范的标准化进程,进一步促进我国深远海风电市
场的发展。
我们加快培育和打造重点产业“链主”,服务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在航空装配制造
线领域,我们依托自身的极限制造能力和集成装备实力,为飞机制造及航空发动机
制造等高端制造用户提供安全可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并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部
分,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本土化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宝尔捷获得国际飞
机制造商在国内的飞机总装线合同,将通过宝尔捷上海公司实现该“交钥匙”项目
的本土化交付,持续引领航空航天业务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我们中标数字化航
空发动机装配智能工厂(一期)项目,为客户量身打造国内首个包含多模块、多系
统的航空发动机智能工厂交钥匙工程,同时斩获C919前机身与中后机身壁板自动钻
铆生产线订单,助力自动钻铆设备国产化。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下属上海电气泰
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TSTCBTC自主信号系统方案先后中标长春轨道交通9号
线(空港线)一期工程、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工程、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工程
及一期东延伸工程,上海地铁6号线更新改造工程和武汉地铁3号线一期更新改造及
二期工程等信号系统项目,完成广州、郑州、合肥等地6条地铁线路的信号系统项
目交付任务,为城市快捷发展和群众便捷出行贡献力量。在工业基础件领域,我们
的叶片业务已实现从传统煤电汽轮机领域向航空、航天、燃气轮机领域的跨越,从
单一的能源叶片业务向各类航空叶片、关键核心部件、热端部件等高端产品的升级
,成长为“两机”领域关键核心部件制造的龙头企业。我们的轴承业务在航天航空
、高铁轨道交通、医疗器械、工业装备和汽车轴承等领域不断拓展市常
2、坚持自立自强,加快推进科技攻关突破
我们以硬核科技推进产业布局,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由我们参建的首例“30
0MW级煤电机组发电机利旧改造增加调相机功能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第四
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我们参与联合研制的国产首套百万级(1300
MW级)核电发电机护环锻件通过专家组验收,达到了进口护环锻件制造水平,标志
着百万级核电护环锻件国产化制造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发布了国产最大2×9MW双驱
磨机电机,通过数字化技术仿真分析手段协同设计,对电磁方案、冷却方案、结构
方案等进行了多轮迭代,优化技术参数与结构形式,极大提升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与稳定性。在新能源领域,电气风电完成全球最大容量的构网型10MW级风机下线,
该风机针对沙戈荒中高风速项目环境与大容量机型需求定制化开发;完成全球首台
16MW级海上低频机组下线,在中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沙戈荒大规模新能源汇集组
网和广域弱电网等场景下有广阔应用场景。我们发布了新一代Z系列碱性电解槽产
品,单体制氢规模覆盖50-3000Nm3/h,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电
解水制氢产品。由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研发的行业首台20Hz低频高电
压万能式断路器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鉴定通过,标志着我国在低频高电压万能式断
路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三菱电梯借助数字化仿真技术、智能制造技术、
评价与测试技术三大支撑技术,围绕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突破展开攻关,发布了
12.5m/s超高速电梯,创造了中国制造电梯运行速度的新纪录,全面覆盖当前超高
层建筑对电梯的需求。
我们秉持“坚定不移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则,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我们与国内具有专业特长的高校、研
究机构加强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科创生态圈。我们发布了上海电气
科技创新若干意见(2024版),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打
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由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牵头联合筹建的“上海市资源电热转化与循
环重点实验室”获上海市科委批复筹建,该实验室紧扣国家“双碳”目标、新型工
业化战略以及上海市绿色航运、无废城市战略,深入研究电化学、热化学两大技术
路线,并积极拓展“数据+机理”的AIforScience研发新范式,致力于将生活生产
中的末端废弃物定向转化为绿色燃料和绿色材料,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我们的重点产业技术实力继续提升,自主科技研发项目获得多个奖项。报告期内,
由公司下属赢合科技参与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精准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荣获20
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我们参与的《
电池储能系统精细化管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基于
非定常燃烧理论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低排放与高稳定燃烧技术及应用》获得技术发明
奖二等奖,《百万千瓦级超低背压超长轴系二次再热汽轮机研制及应用》、《广义
电机系统振动噪声的精准测算解耦溯源与全流程治理技术》、《华龙一号核岛主设
备成套大锻件研制及产业化》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们参与的《600MW高温气
冷堆主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3年度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特等奖。
3、深耕高端装备产业链,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
深化产业链拓展和协同,加快核心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在储能领域,我们
积极布局压缩空气储能、液流储能等储能技术路线,构建多元储能产业协同发展生
态。我们已掌握从10MW至660MW等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集成化装备方案,能够灵
活满足各种规模需求的空气储能项目。报告期内,我们参建的湖北应城300兆瓦级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实现并网,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3项
世界纪录,该项目是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并入选国家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我们参建的江苏国信淮安2×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
目是首个采用熔盐作为高温储换热介质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设计储热温度达
到行业最高,整个储能系统转换效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报告期内,凭借在全钒
液流电池领域深厚的技术沉淀,我们中标了江苏灌云储能项目的10MW/20MWh全钒液
流储能系统,我们为内蒙古能源集团磴口县605MW/1410MWh储能项目供货的50MW/20
0MWh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已完成交付。在氢能领域,由我们投资建设的洮南市风电耦
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获得生物质收储、生物质处理及生物质气化耦合
绿氢制生物甲醇ISCCEU认证,实现了绿色甲醇从原料端到生产端的全流程认证,成
为国内首个获得ISCC认证的以生物质和绿氢为原料的大规模绿色甲醇生产项目。报
告期内,我们在碱性和PEM电解水市场持续发力,斩获电力、交通、化工等多领域
氢能订单,并签约法国温贝格5兆瓦光伏制氢站项目,实现海外市场突破。
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加快核心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们持续加
大智能制造领域投入,推动更多工厂实现智能化升级,目前已有10家下属企业获评
上海市先进级智能工厂。我们积极打造能源和高端装备数智转型的“上海电气方案
”,通过加强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前
沿技术应用,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各主体实现高效互补和协同
联动,拓展数智融合应用新场景,全面提升产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报告期内,我们发布了“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5.0,结合智慧供应链、能碳
智慧管家、数字工程师、安全可信可靠四个维度更新迭代,从而形成工业全价值链
在平台端的联接。
4、实施管理变革,充分激活企业发展潜力
我们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契机,持续推动公司治理和管控优化,提升运营管理水
平,激活企业发展潜力。公司下属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电站设备
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科改企业”和“双百企业”,将作为参与
“科改行动”、“双百行动”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的试点主体,目标打造成为深化
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轮驱动”的创新型国有企业。我们通过实施集
团总部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集团总部“党建引领、战略管控、资源配置、队伍建
设、风险防范”等核心职能作用,突出战略引领,强化市场能力,优化经济运行职
能,整合优化推进“大部制”。通过大客户总监制度,优化集团资源共享,促进集
团内多领域的配套协同。持续扩展与优化智慧供应链管理平台,提升集中采购品类
和覆盖率,提升管理效率。建立碳管理服务平台,运用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系统
化开展绿色低碳管理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持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人
才培养体系,实施科技专家大讲堂、项目带头人研修班等人才培养项目,总结优化
集团技术培训生、上海工程师选调培养生招聘和培养机制,储备培养各关键赛道未
来卓越工程师。围绕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与各大高校的合作,通过联合培养
工程硕博、打造行业特色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产学研协同模式,着力打造育才新生
态。依托李斌技师学院,成立上海智能制造工匠学院,积极培养推进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紧缺型、复合型工匠人才,并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的20
24年度100家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名单。在选优配强干部和优化考核激励上持续发
力,突出选人用人鲜明导向,推动考核结果应用,落实“干部能上能下”,推动干
部梯队年龄结构逐年优化;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做到奖罚并重。
2025年,我们将继续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国家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
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提
升产业能级,攻坚硬核科技,优化管控治理,培育面向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奋力打
造核心竞争力,持续擦亮“上海制造”金字招牌,为强国建设和城市发展作出更大
贡献。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电力行业的市场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特征如下:
1、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构建
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根据《“十四五”现代
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
比重达到39%。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产业,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
序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产业。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正在稳步推进。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全国累计发电装
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
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从新增装机来看,
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
其中,水电新增1,378万千瓦,风电新增7,98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78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新增185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
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6%。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提升。2024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
5%;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2024年全国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5,419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新增用电量的86%。
无论是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新能源都在逐步成为绿色新型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原则是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
,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广泛接入。发展储能、交直流组网与多
场景融合应用,能够提升智能灵活性;发展“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能够提升新
能源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性能;发展灵活性火电机组、气电、光热发电与风电、光
伏发电的融合应用,能够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实
现智能灵活、友好并网和高效环保。
二是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未来电网将呈现出交直流远距离输电、区域电
网互联、主网与微电网互动的形态。在配电网改造升级、智能配电网建设、发展智
能微电网、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有广阔市场空间。
三是电力终端用能的多元化。未来终端用能结构中,电能将逐步成为最主要的能源
消费品种。电力服务的形态将发生变化,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及分布式交易将成
为多元化用户的选择,将产生绿色电力、合同能源管理、电力交易、碳资产管理、
数据增值服务等新需求。
2、立足资源禀赋,煤电实现低碳转型
基于我国资源禀赋条件,煤电是电源供应和电网安全的压舱石。我国《“十四五”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统筹电力保供和
减污降碳,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
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根据国家能
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为支撑“双碳”战略和电力系统稳定运
行,煤电机组通过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实现向清
洁、高效、灵活转型。《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
了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的煤电低碳化改造方向。煤电机
组改造升级已成为提高电煤利用效率、减少电煤消耗、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手
段,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业行业的市场情况
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成为工业发展主要趋势。
一是工业数智化趋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促使工
业设备之间、设备和用户之间形成广泛的信息流,相关技术正不断渗透、融合进高
端装备制造领域,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智能制造。
二是制造绿色化趋势。当前工业领域正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围绕“双碳”目标
,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的绿色改造不断加强,绿色技术装备产品的供
给力度加大,工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
合发展持续深化。
三是服务化趋势,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
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当前,产业服务
化呈加速发展态势。
上海电气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积极布局新赛道,不断壮大新动能,争做实现“
双碳”目标的排头兵。在能源领域,上海电气立足传统清洁能源装备,大力发展“
风光储氢网”等新兴能源装备,构建“全方位”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在工业领
域,上海电气依托自身多元产业优势,助力产业园区实现全栈式低碳化,打造“立
体式”零碳产业园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深入推进能源
和工业协同降碳。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上海电气是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核心产业聚焦能
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板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装备
系统,为众多高端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引领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的发展方向
,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绿色、环保、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技术集成和系统解决方
案。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板块为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主要从事如下业务:
能源装备业务板块:设计、制造和销售核电设备、储能设备、燃煤发电及配套设备
、燃气发电设备、风电设备、氢能设备、光伏设备、高端化工设备;提供电网及工
业智能供电系统解决方案;
工业装备业务板块:设计、制造和销售电梯、大中型电机、智能制造设备、工业基
础件、建筑工业化设备;
集成服务业务板块:提供能源、环保及自动化工程及服务,包括各类传统能源及新
能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烟气处理、轨道交通等;提供工业互联网
服务;提供金融服务,包括融资租赁、保理、资产管理、保险经纪等;提供产业地
产为主的园区及物业管理服务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上海电气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主要拥有三大核心竞争优势
:
一是流程贯通工艺技术支撑下的极限制造能力。上海电气在冶炼、铸锻、热处理、
精加工、检测等工艺流程积累了独到的工艺技术,使得上海电气可以进行550吨重
的产品加工和毫米级轴承的加工;可以进行零上200度的产品加工,也可以进行零
下200度的制造,在极限制造领域独树一帜,难以模仿和复制。
二是集成创新技术支撑下的首台套装备实现能力。上海电气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资
源,并进行二次开发和二次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创新技术。例如
二次再热火电技术,在引进西门子超临界技术后进行二次创新,形成了自主知识产
权,成为世界煤耗最低、技术最先进的火电机组。世界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
、中国首台万吨水压机、中国第一套核电机组等都是集成创新的代表。
三是工业与能源协同技术支撑下的综合方案解决能力。上海电气长期深耕工业和能
源两大领域,在工业与能源方面实现工业产线与能源优化设计协同、零碳园区与核
心装备设计协同、能效提升与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协同,可以形成覆盖工业、能源
设计、装备集成、施工建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如下:
能源装备
上海电气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主线,不断提升能源装备产业优势,以打造新
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新格局为发展方向。
围绕高效清洁能源领域,上海电气充分发挥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继续保持行业领
先优势:在燃煤发电设备领域,上海电气拥有成熟的10MW-1350MW等级齐全的产品
体系,其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期保持全球最低
煤耗纪录;上海电气引领煤电低碳化转型的“三改联动”技术,实现20%负荷深度
调峰,打造多个煤电改造行业标杆项目,激活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新活力;同时发挥
综合性能源装备产业优势,瞄准“火电+调频”市场,增强电网灵活性调节能力,
上海电气首台出海调相机在墨西哥落地。
在燃气轮机领域,上海电气始终致力于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燃气轮
机装备,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低排放燃烧器已在多个电厂得到商业化验证,氮氧化
物排放降低至<30mg/Nm3,实现了显著的社会效应;积极拓展燃机应用领域,攻克
技术难关,实现全球最大、国内首台浮式发电船用重型燃机的自主研制和交付;依
托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和全体系设计研发能力,为国内客户提供全面本地化、全自
主可控的燃机长协服务,在技术深度和订单规模方面,继续领跑国内燃机长协服务
市常报告期内,国信协联宜兴项目大修顺利完工,作为上海电气首次完成的燃气轮
机大修项目,标志着我们对燃气轮机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能力的全面掌握,可为国
内燃机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在核电设备领域,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从核岛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
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核主泵、核二三级泵、核二三级容
器、燃料输送设备等)到常规岛设备(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辅机等)以及大型铸
锻件、核级风机、配套电机、备品备件等完整的核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路线涵
盖二代及二代加、三代压水堆(包括华龙一号、国和一号、AP1000及CAP1000、EPR
等)、四代核电技术(包括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铅基快堆),以
及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全面覆盖国内现有核电技术路线,核岛主设备国内综合市场
占有率持续居于行业第一。
围绕新能源领域,上海电气重点聚焦新能源装备,积极拓展“风光储氢”等多能互
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业务,致力于打造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并积
极成为新能源装备的引领者:
在风电领域,上海电气开发的“Poseidon”海神平台第三代产品海上18MW级别机组
样机下线,该机组可根据市场与客户需求升容至20MW;同时在深远海应用场景具备
较好技术经济优势的16MW海上低频机组也已下线;海神平台第四代25MW产品正式发
布,可实现“一机一储”的分散式储能配置。与此同时,基于陆上卓刻平台,针对
沙戈荒中高风速项目环境与大容量机型需求,定制化开发构网型陆上10MW级风机并
完成下线,实现10MW级风机批量交付。此外,上海电气定制的亚洲首制海上风电SO
V运维母船顺利完成首次风场实效试航,并获得专业证书,即将推出专业化、定制
化的运维母船业务方案,全方位升级客户体验、提升满意度。
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围绕先进异质结电池片、市场主流组件等产业链中游,积极与
产业链优势企业建立开放合作联盟,结合上海电气已有的泛半导体智能制造基础优
势以及“光伏+”集成解决方案综合市场优势,推动构建在光伏装备产业链中的核
心竞争力,2024年发布了“创造者2.0”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品,拥有
最高90%的超高双面率。
在储能领域,上海电气面向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个性化客户需求,积极开发
新型储能产品,提供多元化的储能解决方案。锂电池储能领域,上海电气依托储能
电池、储能变流器(PCS)、储能系统集成等技术和产品,提供储能微网、工商业
储能、电网侧储能、5G备用电源、光伏共享储能、储能+充电等解决方案,实现了
源网荷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全钒液流电池领域,上海电气以系列电堆、电解液及系
统模块化设计制造及工程交付能力,不断满足海内外客户“私人订制”的需求,满
足蒙能等国内客户大容量订单需求的同时,实现向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
突破;压缩空气储能领域,上海电气已掌握从10MW至660MW等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
统集成化装备方案,能够全面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空气储能项目;飞轮储能方面
,上海电气拥有独特的感应子构型一体化飞轮储能技术,正在加速推进500kW/125k
Wh高效能飞轮储能系统样机研制。
在氢能领域,上海电气聚焦氢能“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关键核心装备,以电
解水制氢为产业突破点,积极布局储氢、氢气压缩、氢燃机/锅炉、绿色氢化工、
氢能装备材料检测等核心技术及产品装备,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关键装备供应的核心
竞争力。在制氢环节,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QQSD-Z系列新型碱性电解槽的单体制氢
规模覆盖50-3000Nm3/h,另一款PEM电解槽的单体制氢规模覆盖10-400Nm3/h,两款
产品可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的需求。其中,Z系列新一代碱性电解槽电流密度破万,
直流电耗低至3.91度/标准立方米氢气,能效提升水平领跑行业。此外,上海电气
建有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以及全功率碱性及PEM电解槽测试验证平台,为提供安全
可靠、质量优异的电解槽产品保驾护航。上海电气持续推进碳捕集综合利用技术研
发和产业化应用,将碳捕集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融合发展,为实现能源与工业“安
全、深度降碳”探索经济可行的实施路径。
在智能电网领域,上海电气进一步稳固电网侧客户,加大开拓两侧(发电侧/用户
侧)市场用户,拓展高增长新领域,与此同时不断深耕装备制造,强化集成服务能
力,通过打造高端化、国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四化”核心竞争力,驱动技术
革新和市场拓展。聚焦智能电网新技术、新产品,推进新能源接入、柔性输电;发
展在线监测、分布式能源及电化学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系统集成、设备成套、检
修服务等方面搭建整体解决方案平台。
工业装备
在电梯设备领域,公司下属上海三菱电梯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平台,不断提升自主
研发能力。基于智能、安全、高效理念的菱云PRO、SmartK-II等新产品和LNK智慧
电梯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助力自主研发产品创新迭代,累计专利授权1000多件。
上海三菱电梯在“技术引领、质量为先、服务专业、以用户为中心、全生命周期价
值最大化”方针的指引下,全面引入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推出了以LNK智慧电
梯和十年质保3.0为标志的“创引领”高质量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上海三菱
电梯积极探索生产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路径,在多个应用场景建
设了基于工业机器人+AGV+5G技术的先进制造装备和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线,通过视
觉识别、先进传感、自动化调试等智能制造技术,形成全闭环的质控体系,为保障
产品的高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上海三菱电梯已建立九大营销区域和
95家分公司,600余个维保站点,800余个销售代理网点,营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旧梯改造、旧楼加装、家用电梯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上海三菱电梯自主设
计、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12.5m/s超高速电梯通过了国家型式试验认证,正式推向
市唱—这使公司成为继日本三菱、日本日立、日本东芝之后,全球第四个能够提供
10m/s以上超高速电梯的企业也是中国电梯行业唯一一家具备12.5m/s以上超高速电
梯的企业。
在工业基础件领域,上海电气持续深耕叶片、轴承、紧固件、工具四大业务,致力
于提供行业一流的工业基础件解决方案,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基础件解决方案
提供商,成为国内中高端基础件进口替代主力军。上海电气持续推进业务整合和产
业协同,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专精特新”,重点布局发展“两机”叶片、高端轴
承、新能源紧固件、航空级紧固件、高端刀具等业务,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叶片
领域,加快航空航天领域业务发展,开发了系列民航飞机结构件、热部件国产化替
代项目、新一代发动机关键部件等战略性新项目,建立有色金属叶片小余量锻造技
术体系,推动航空零部件材料迭代升级及工艺优化,实现首个钛合金汽轮机末级大
叶片批产出口。轴承领域,聚焦医疗、轨交等战略领域,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
识产权的特微型血泵轴承产品,在介入式微型轴流血泵上通过了100小时满负荷试
运行,积极推动临床用机械性心脏辅助装置国产化,自主研发的地铁车辆转向架牵
引电机轴承成功在深圳地铁11号线载客运行22万公里,经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评
审认为达到国外轴承同等水平。汽车紧固件领域,新能源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持
续扩大,获得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项目定点。工业紧固件领域,新能源业务继续
加快发展,在制氢设备螺栓市场取得重大突破,订单额实现快速增长。国产化热渗
锌粉末研发替代进口项目已实现盐雾试验超800小时,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拓展产
品链,为后续争取订单创造了条件。高端工具领域,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
,自主开发高温合金用硬质合金立铣刀在能源、航空领域得到成功应用,试验使用
寿命优于进口同等刀具水平;实现国产粉末高速钢孔加工刀具研制生产,在调质结
构钢(硬度280~300HB)上切削使用寿命达到25米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自动化装备领域,上海电气提供自动化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上海电气拥有大型
精密磨床及中高档数控机床设计和制造能力,可提供涵盖高精度数控磨床、智能机
床、柔性加工单元、智能制造单元等200多个品种、6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作为全
球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引领者,上海电气专注于提供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解决方
案。依托自主研发的传输、钻铆、虚拟仿真等技术,核心业务涵盖:航空发动机装
配、金属或复合材料机身及部件铆接与装配。上海电气生产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
球各主要民航客机的生产线。2024年,我们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布局,全资子公司
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电气控股持有的宁笙实业100%股权;同时聚焦特
殊应用场景和柔性制造场景,上海电气正在协同创新研发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产品,
助力新一轮的转型发展。
集成服务
在能源工程服务领域,上海电气从过去单一以火电市场为主,向新能源及分布式能
源领域扩展。上海电气从区域市场转向全球市场,加强海外网点建设,加快推进适
应海外市场需要的技术布局,加快海外服务市场开拓。上海电气立足服务型制造新
模式,打造供应链协同、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产业服务能力,
持续推动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同时,上海电气积极对接客户需求,打造以上海电
气装备为核心的系统集成方案,形成上海电气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上海电气依托优势产业,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开展了多层次、多场景的智能制造实践。在工业互联网领域,
上海电气稳步推进“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共性底座能力,
着力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的业务构架,全面覆盖“风光火储”和“源网荷储氢
”等多能互补型能源装备。“星云智汇”目前已接入风机、电梯、光伏、储能、机
床以及生产加工设备等约50万台主设备,并基于平台打造了新能源风光集控、综合
能源服务、低碳园区、数字化工厂、数字化碳管理等4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和案例。
上海电气加速数字技术在工业及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为设备效能的提升、产品的
运维服务以及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在金融服务领域,上海电气搭建了支撑集团产业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强
化产融协同和融融协同的核心竞争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整合内外部金融资源,运
用多种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集团产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金融解决
方案,进一步助推集团产业转型升级,支撑集团高质量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能源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617.5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3%
,主要是得益于国内煤电利好政策影响,燃煤发电业务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上
升。报告期内,能源装备板块毛利率为19.7%,较上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工业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386.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
,主要是电梯业务受地产行业影响,收入规模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工业装备板块
毛利率为16.7%,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
报告期内,集成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207.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
,主要是工程项目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报告期内,集成服务板块毛利率
为13.7%,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短期来看,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
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财政、货币、就业
、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整
体效能”。同时,国家正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政策导向有
利于实体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近年来,中央通过会议部署、政策引导、产业扶
持等方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生产侧转型升级,推动消费端提振信心、
扩大消费,包括“两重”、“两新”政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电
力装备行业稳增长、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以及“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智能
制造等系列政策文件,对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装
备制造业开展市场拓展、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能源领域来看,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
瓦,同比增长14.6%,其中水电增长3.2%,火电增长3.8%,核电增长6.9%,风电增
长18.0%,太阳能发电增长45.2%。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要推动
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
源安全。从能源装机数据以及国家整体能源发展战略来看,当前我国能源领域处在
发展的机遇期,煤电的支撑性电源地位不动摇,并且灵活性改造等市场启动,风光
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水电建设积极推进,核电有序推进,储能等进入规模发展。我
们拥有煤电、燃气轮机、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储能、氢能、输配电等关键技
术和装备,可以通过系统集成,形成我们独有的新型电力系统设备解决方案,更好
地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能源装备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从工业领域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经济运行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
长8.9%。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高速发展,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38.7%、22.2%、14.2%。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从发展数据和国家政策来看,工业领域当前正处于高端化、智能化、绿
色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链加速重构,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驱动力。
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新的生产模式
和流程不断涌现。基于我们的自身绿色能源技术、高端装备技术,结合新一代信息
技术,我们积极开展工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
业化建设。
(二)公司发展战略
我们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国家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实
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基调,秉承“开放协同、合作共赢”的理念,锚定“高端
、绿色、智能”的世界一流装备企业目标,着力推进“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的双
智联动、“产业智能化、服务产业化”的双轮驱动、“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的双网互动,以科技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推动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
。
集团聚焦高端装备主业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提高经营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
,即保持主业规模稳中有进、持续提升主业净资产回报率、提高装备与服务业务占
比、提高战略新兴产业比重、提高人均效能和优化资产结构。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集团将在自身高效清洁能源装备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布局
“风光储氢”核心装备产业,推动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良性协同发展,依靠技术创
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助力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
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备及工业
软件等新兴装备产业,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协同化转型发展。
为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集团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组织管理、公司治理、人
才建设等层面,构建科学高效、动能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
展的产业体系,构建管控有序、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构建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的
公司治理体系,构建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人力资源战略性支
撑体系。
(三)经营计划
2025年是公司的“管理提升年”,我们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国家需求,发
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体工作要求,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四梁八柱”
(四项重点工作+八大专项行动)为抓手,不断巩固发展优势,不断培育未来新增
长极,不断释放发展的动力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引领赋能产业发展
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研究,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增强对国家政策导向的
研究学习。深入推进党建与经营相融合,推进党建创新,抓好基层基础,广泛凝聚
发展合力;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深化完善“四责协同”机制,推动全面从严
治党向纵深发展。
2、坚持战略引领,完善产业布局规划
我们将结合国家和上海的战略发展方向、相关产业政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要求
,全面统筹沪内沪外、国内国外产业资源,将企业发展需求与区域发展战略有效结
合;聚焦主责主业,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建立更有核心竞争
力的产业架构和协同组织体系。
3、坚持科技驱动,深化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我们将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重点做强优势高端产业群,布局新兴及未来
高端产业群;做好数字赋能,推进工厂智能化改造和集团数字化转型;提高科研投
入产出效率,推动企业技术迭代、产品创新和降本增效;进一步落实落地开放式科
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
4、坚持主责主业,聚力提升产业能级
我们将抓住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寻求更多首台套的商业突破,寻找新的增长极;
通过兼并收购、研发孵化、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主责主业范围内的新风口、
新业务、新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形
成突破,推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形成落地示范;积极培育和打造产业“链主”,逐
步形成产融协同、合作共赢的良性机制。
5、坚持对标先进,持续推进管控提质增效
我们将对标行业领先,持续提升管理效能,推动经济运行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内部
管理水平,加快非主业和低效资产处置;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完善大客户总监机
制和区域总部设置,在联合攻关、产业落地、项目投资等方面与各相关方探索更多
合作模式;精细整合海外布局,加强海外重大项目的管控。
6、坚持人才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才培养
我们将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强化业绩导向,坚持“使用中培养”;加强科技人才培
养,弘扬“工程师”文化,完善科技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引导优秀人才向海外重点企业、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市场
区域集聚;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各领域人才储备。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风险
装备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强,宏观经济、国家政策调整、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以及行业发展的周期性波动等环境变化,均会对公司的持续
性发展带来影响。同时,国家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
新型能源体系,能源行业处于新旧体系临界点下的新形势,新能源领域群雄逐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公司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此,公司积极参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能源转型战略
,加快推进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及时关注市
场需求变化,持续关注、定期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政策可能给公司造成
的影响,及时制定各项应对措施;同时,通过持续推动管理改进,创新业务模式,
提高公司管理效益,沉着应对市场变化给公司带来的各种挑战。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大宗物料价格波动将对公司主营业务的采购成本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公司承接的
部分订单周期较长,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时将对公司利润水平带来较大影响。
对此,公司将加强对经济运行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关注集团下属每个业务板块
的运行质量、业务结构、盈利水平的变化,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
控本和采购定价能力,积极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3、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电站设备、电站工程、输配电工程等业务均涉及出口业务且合同金额较大,
此类合同通常以美元计价;公司生产过程中需要采购进口设备和零部件,合同也多
以美元等主要外币计价。国际贸易形势日趋严峻,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公司的出
口业务可能存在汇率变动等因素造成的损益波动和资金回流风险。
对此,公司将加强相关地区汇率走势研究,加大套期保值工具的运用,完善汇率波
动的对冲机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锁定汇率风险,控制海外项目成本,规
避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4、海外业务风险
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公司的部分海外工程项目面临
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方面的压力,海外通胀、外汇汇率波动也对海外工程
项目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海外业务风险与不确定
性加强,公司海外业务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引发风险的可能性上升。
对此,公司将持续关注和研究海外市场的政策与环境,加强管理和风险管控,完善
汇率波动的对冲机制,并为相关业务或员工投保相应的险种,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利
益;同时,逐步实施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寻求与当地客户保持长期的良好
合作关系,为公司在海外发展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 -| -| -|
|司 | | | |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 67100.00| 8300.00| 745200.00|
|上海电器进出口有限公司 | 1000.00| -| -|
|上海电气上重碾磨特装设备有| 15000.00| -| -|
|限公司 | | | |
|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 -| -| -|
|上海福伊特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 -| -|
|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 | 500.00| -| -|
|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 221000.00| 145800.00| 2549500.00|
|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有限公司| 200000.00| 42900.00| 1284600.00|
|上海马拉松革新电气有限公司| -| -| -|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 -| 64389.10| 728575.80|
|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 | 62000.00| -| -|
|上海电气阿尔斯通宝山变压器| -| -| -|
|有限公司 | | | |
|上海纳博特斯克液压有限公司| -| -| -|
|上海纳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000.00| -8200.00| 288200.00|
|上海飞航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21000.00| -| -|
|上海纳杰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 5000.00| -| -|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102300.00| 135100.00| 3516600.00|
|上海电气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 135000.00| -9300.00| 49300.00|
|司 | | | |
|金寨智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 -| -| -|
|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 | -| -| -|
|上海集优铭宇机械科技有限公| 230597.09| -| -|
|司 | | | |
|上海电气投资(迪拜)有限公司| -| -| -|
|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 | -| -| -|
|公司 | | | |
|上海电气投资有限公司 | 356400.00| -27500.00| 611400.00|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26479.17| 77600.00| 3463400.00|
|上海日立能源电力变压器有限| -| -| -|
|公司 | | | |
|上海电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 300000.00| -27100.00| 397000.00|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50700.00| 103500.00| 2781600.00|
|上海金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 -| -|
|上海西门子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 -|
|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30000.00| -| -|
|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 -| -| -|
|司 | | | |
|上海发那科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 30266.40| 206370.80|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 39900.00| 7500.00| 996100.00|
|公司 | | | |
|纳博特斯克(中国)精密机器有| -| -| -|
|限公司 | | | |
|上海电气环保热电(南通)有限| 48000.00| 9000.00| 149400.00|
|公司 | | | |
|上海南华兰陵电气有限公司 | 10000.00| -| -|
|理想万里晖半导体设备(上海)| -| -| -|
|股份有限公司 | | | |
|上海电气输配电工程成套有限| 5000.00| -| -|
|公司 | | | |
|上海华普电缆有限公司 | 20000.00| -| -|
|上海电气集团能源有限公司 | 190300.00| -9400.00| 161700.00|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 13235.29| -| -|
|器厂 | | | |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 -| -| -|
|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4953.80| 105099.80| 1476146.20|
|上海克莱德贝尔格曼机械有限| -| -| -|
|公司 | | | |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 60000.00| -| -|
|海通恒信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 -| -| -|
|限公司 | | | |
|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 300000.00| 65000.00| 8102100.00|
|司 | | | |
|上海电气集团输配电装备有限| 180000.00| 23300.00| 444600.00|
|公司 | | | |
|上海申电绿电科技发展有限公| -| -| -|
|司 | | | |
|上海云汇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 -| -|
|上海云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 -| -|
|上海电气风电云南有限公司 | 2000.00| -| -|
|上海云中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 -|
|浙江诸暨联创永钧股权投资合| -| -| -|
|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上海丹佛斯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 -|
|上海临轩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 -|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 133300.00| -78600.00| 2920500.00|
|司 | | |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15526.94| -| -|
|上海宁笙实业有限公司 | 100.00| -| -|
|上海电气香港有限公司 | 453700.00| 8100.00| 1244600.00|
|上海电气集团置业有限公司 | 168100.00| 20100.00| 353400.00|
|上海张江科技小额贷款股份有| -| -| -|
|限公司 | | | |
|上海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 | 6200.00| 8200.00| 175000.00|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195600.00| -49500.00| 858300.00|
|司 | | | |
|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 -| -| -|
|器有限公司 | | | |
|上海电气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 10263.16| -| -|
|司 | | | |
|上海一冷开利空调设备有限公| -| 52118.50| 352166.20|
|司 | | | |
|南京磐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上海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 21000.00| 14100.00| 666600.00|
|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 50000.00| -33800.00| 274000.00|
|公司 | | | |
|传奇电气(沈阳)有限公司 | -| -| -|
|上海ABB电机有限公司 | -| -| -|
|上海电装燃油喷射有限公司 | 2940.00| -| -|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378800.00| -14400.00| 679700.00|
|中复连众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