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601229)F10档案

上海银行(601229)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上海银行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1229 上海银行 更新日期:2025-07-01◇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6-|55078.17|12337.12| 5698.01|  119.12|    1.65|   11.90|
|   27   |        |        |        |        |        |        |
├────┼────┼────┼────┼────┼────┼────┤
|2025-06-|48439.06| 4044.69| 4509.95|  129.37|    6.30|    1.71|
|   26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7-01】
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将突破2200亿元 中小银行积极入局 
【出处】证券日报

  数据显示,自5月份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持续放量。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已发行387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5800亿元。
  银行是科创债的重要新增发行主体。截至6月30日,银行科创债发行数量扩容至26只。6月30日,四川银行开启11亿元的科创债发行,发行完成后,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
  中小银行加入发行阵营
  根据中国货币网公开信息,四川银行将于6月30日至7月2日发行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额为11亿元,期限为5年期。长沙银行紧随其后,将于7月1日至7月3日发行规模为40亿元的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
  自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以来,银行作为新加入的发行主体,扮演着科创债发行的主要角色。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大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率先开启发行。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合计发行200亿元的科创债;工、农、中、建、交等5家国有大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为1100亿元,占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的近50%。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方面,6家银行已发行科创债,包括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其中浦发银行的发行规模最大,为150亿元。
  5月份,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徽商银行、北京银行4家位于科创高地的区域性银行,合计发行230亿元的科创债。6月份以来,区域性中小银行入局科创债发行的步伐有所提速。6月份内,重庆银行、南京银行、东莞银行、湖州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四川银行加入科创债发行阵营,其中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为首家发行科创债的农商行。
  发行科创债的银行普遍将募集资金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如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3只科创债,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以及投放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
  发行利率整体较低
  业内人士表示,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此轮科创债的发行利率相较于发行人自身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及区域同级别债券票面利率更低。从不同类型的发行人间来看,AAA级央企、国企和商业银行发行的科创债利率较低,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主体的发行利率因主体资质、市场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认为,从银行发行的科创债来看,政策性银行的发行利率最低,其次是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发行利率略高于国有大行,而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行利率相对更高。
  数据显示,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票面利率仅为1.17%。国有大行的发行利率普遍在1.65%左右。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等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科创债平均票面利率为1.70%。区域性中小银行中,如湖州银行发行的“25湖州银行科创债01”票面利率达1.95%。
  “尽管发行利率整体较低,但科创债的市场认购热情较高。”明明进一步表示,总体来看,如5月份,科创债的加权平均超额认购倍数达到3.82倍,相较于2025年4月份的2.69倍,大幅提升41.9%,其中多只债券的认购倍数突破5倍。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科创债是金融工具与产业政策的深度融合,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金融生态完善。

【2025-06-30】
半年超23家上市银行高管变动,五大国有行班子换血,城农商行80后掌舵者崛起 
【出处】时代财经

  银行高管团队继续“变阵”,年内超半数上市银行出现重要人事变动
  6月26日,据证券时报消息,来自建设银行的干部杨军跨行出任中行党委委员。在走完必要的程序后,杨军将补位中行副行长之职。杨军此前担任建设银行集团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2025年银行业再次迎来高管变阵潮。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9日,已有超23家上市银行发生重要人事调整。
  国有大行成为本轮调整的核心阵地,六大国有行中已有5家完成高管“换血”,其中中国银行变动最为频繁,年内三位副行长更替;股份制银行调整则凸显业务转型导向,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7家股份行通过引入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强化零售金融布局;城商行与农商行则呈现明显的代际更替特征,11家机构中有“80后”高管崭露头角,但部分银行也暴露出转型期的治理挑战。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向时代财经表示,近两年,银行业高管变动频率提升,很大程度上表明银行业人才交流密度在增大,这与银行数字化转型和内部经营变革提速有关。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时代财经指出,本轮高管调整是银行业业绩、数字化和监管要求三重压力下的战略响应。一方面,部分银行营收持续放缓,业绩承压倒逼改革,试图通过管理层“换血”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当前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近乎三分之二,迫使银行引入科技背景高管,重塑业务架构。在此背景下,监管政策周期与管理层年龄周期叠加,国有大行密集补位“70后”高管,城商行“80后”管理骨干崛起,有序推进管理层代际迭代。
  5家国有大行年内高管“换血”,人才跨行交流频繁
  作为本轮人事调整的核心阵地,六大国有行年内已有5家发生高管团队“换血”,多家机构延续了国有大行高管跨行交流的行业惯例。
  其中,中国银行成为变动最频繁的机构之一,年内已有林景臻、刘进、张小东三位副行长先后因年龄、职务调整或跨系统调动离任,而接棒者中既有内部晋升的武剑,也有建设银行“空降”的杨军。
  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履新中国银行副行长的杨军近期引发市场关注。这位拥有近30年建设银行经验的“老将”,其职业生涯跨越建设银行总行风险管理、地方分行管理及资管业务条线,曾主导《商业银行客户评价》等专著,兼具学术积淀与实务经验,此番调任或为中行资管业务注入新动能。
  从中国银行最新管理架构来看,随着副行长杨军的到任,该行管理架构将形成“一正三副”的格局。从官网来看,行长是来自交行系的张辉,另外两名副行分别为来自农行系的蔡钊,以及在光大系有多年任职经验的武剑。这种多元化背景组合,有助于中行在保持全球化优势的同时,强化本土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
  薛洪言对时代财经分析称,国有大行业务线齐全、全国经营,更容易培养出具备管理潜质的高级人才。
  其他国有大行同样动作频频,农业银行年内迎来王文进、孟范君、王大军三位“70后”副行长,不仅优化了管理层年龄结构,更跨行引入交行、农发行等外部血液,丰富了跨机构管理经验。其中,王大军为近期内部晋升,6月23日,农业银行披露聘任王大军为该行副行长,其任职尚待监管机构审核。王大军曾任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等职务。而王文进此前曾长期任职于交通银行,孟范君此前曾长期任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对于国有大行而言,与政策性银行人才互换,能够强化政策资源协同,但或可存在市场化创新弱化的问题。”田利辉向时代财经表示。
  建设银行方面,3月18日,原副行长李运因工作调动辞职;4月18日,原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韩静的副行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并正式就任。
  值得一提的是,2月,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任职资格获批,结束了该行长达近3年的“一把手”空缺局面。至此,六大国有行董事长全部到位,公司治理结构完成了阶段性整合。而交通银行年内引入具有国家开发银行背景的副行长杨涛,延续了其近年来与政策性银行高管双向流动的传统。
  7家股份行11家城农商行高管变动,紧跟战略调整步伐
  除国有大行外,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等上市银行今年的高管调整亦颇为频繁。其中,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9日,有7家股份制银行相继完成人事变动,11家城商行与农商行也同步进行了高管职务调整。
  股份制银行的人事变动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业务转型导向。中信银行2月迎来新任行长芦苇,其此前担任中信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3月,该行副行长吕天贵离任,由谷凌云接棒。目前,中信银行保持“一正四副”管理架构。
  平安银行则于6月引入原平安信托董事长方蔚豪出任副行长,直接指向财富管理业务的扩容需求。招商银行年内新晋副行长雷财华、徐明杰,均具备零售金融创新背景,契合该行“轻型银行”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银行通过内部晋升陈海强任行长,延续了稳健经营风格;而华夏银行则迎来原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跨行”接任董事长。江苏银行、兴业银行等亦在年内完成副行长调整,其中江苏银行原副行长周爱国于3月辞任辞职,5月新任副行长杨大威的任职议案获得通过;兴业银行则于5月迎来女性副行长杨柳,进一步优化管理层结构。
  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的高管调整更突出代际更替特征。
  兰州银行新任行长刘敏以准“80后”身份掌舵,年内李涛、韩佳峻、盛柏涵3人升任副行长,形成“一正五副”架构,管理层年轻化趋势显著。贵阳银行于6月拟提拔“80后”董秘李虹檠任副行长,进一步印证中小银行打破论资排辈、加速管理层更新的决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时代财经分析称,人才跨机构流动有助于互通有无,借鉴彼此的先进经验更好推进银行发展。年轻高管思维灵活、有闯劲,或可以带动银行激发经营发展活力。
  然而,部分银行的调整也折射出业务转型期的治理挑战。杭州银行行长虞利明因个人原因离职后,董事长宋剑斌暂代履行行长职责,宜宾银行港股上市不足三个月之际,行长杨兴旺突然离任,反映出中小银行在资本运作关键期的治理稳定性压力。而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退休后,由原上海农商行行长顾建忠“回归”接任,则提供了平稳过渡的范例。此外,北京银行行长戴炜的本地化任职,或现出城商行在区域经济深耕战略中,对管理团队地缘经验与本土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视。
  此外,重庆银行、郑州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西安银行等机构年内亦发生行长、副行长或董事长变动,显示中小银行在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趋严背景下,正通过人事调整寻求新的增长动能。
  “不同类型银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人才策略,在总体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通过人才交流互动,招聘专业人才,推进干部年轻化等,可以更好的相互交流经验,推进银行特色化发展,在建设好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的同时,推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能力增强。”娄飞鹏向时代财经表示。

【2025-06-30】
银行股年中考:板块领涨A股,浦发、青岛银行半年涨超30%,工行成为A股新“股王” 
【出处】搜狐财经

  出品 | 搜狐财经
  若用一词概括2025年上半年A股银行板块行情,“新高”或许最为精准。
  2025年上半年,银行股行情持续火热。据数据,截至6月30日收盘,银行板块上半年股价总涨幅13.1%,位列31个申万一级行业的第二位;总市值15.44万亿元,约占A股总市值的17%。
  据搜狐财经统计,仅2025年6月,42只银行股中便有14只于月内创下有史以来股价新高,其中包括四大国有行及兴业、中信、浦发银行等。工商银行更是以2.7亿元的市值成为A股“股王”,建行、农行市值也在2万亿元以上。
  “新高”之下,下半年,银行股还有上涨空间吗?谁在狂揽银行股?
  10只个股涨超20%,四大行集体刷新“历史最高价”
  回望2024年,彼时银行股凭借着高达34.39%的全年收益率成为了A股最闪耀的板块。进入2025年,这一势头仍在延续。
  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盘,银行板块以稳健的估值修复行情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板块股价总体涨13.1%,板块42只个股中有41只年内收涨,其中10只个股半年股价涨幅超20%。
  正在新任领导班子下大刀阔斧改革中的浦发银行,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优异市场表现,仅2025年上半年股价便累涨34.89%至每股13.88元;获大股东拟增持的青岛银行股价也在上半年表现强势,半年涨32.43%位列板块第二位,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分列3-5位。
  此外,厦门银行、重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苏农银行股价涨幅同样超过20%。
  国有大行的表现也很是亮眼。上半年,工行、农行、建行股价半年涨超12%,超过A股半数个股;三者与中行、邮储银行更是均在6月末刷新了自身的“历史最高价”。
  近期,随着建设银行超千亿元定增完成,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四家国有大行已全部到账。据各行公告,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国有大行注资的落地理论上可以撬动4.68万亿信贷扩张,更可为化解中小银行金融风险提供增量资金支持。
  截至6月30日收盘,工商银行以2.7万亿的总市值稳坐A股“股王”;建设银行以2.47万亿列第二位,中国移动、农业银行、比亚迪位列3-5名,中国银行以1.8万亿市值排名第六,招商银行处在第11位。
  据本站iFind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42只银行股中便有15只更新了有史以来股价新高,其中14只股价最高点位于6月末。
  上半年,银行板块中唯一录得下跌的是郑州银行。截至6月30日收盘,其股价为每股2.06元,年初至今累跌1.9%。
  谁在买银行股?险资、南向资金、“攒股收息”投资者
  利润稳定性强,分红比例确定性高,股息可持续性有保障……凭借这些“天然属性”,银行股一直以来都是稳健型投资者和耐心型机构们的“安乐窝”,低利率环境更是深刻影响着市场的资金流向。
  上半年,保险资金、南向资金正在大举买入港股银行股。
  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安系密集增持工行、农行、邮储银行及招商银行港股;其中仅第二季度,便有多达30次的增持记录。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曾表示:“平安坚持研判长周期趋势进行投资。应对当前利率下行周期,我们已提前几年对高分红的国有大型银行股进行投资。”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银行股278.21亿股,持股市值达2657.8亿元。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为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
  另外,南向资金也在密集扫货“四大行”,其中建设银行最受青睐。
  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建设银行38次上榜南向资金成交金额榜单,仅上榜日得成交净买入金额加总便达到了248.87亿港元。其中6月27日、5月30日单日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规模均超过了13亿港元。
  与此同时,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逻辑也出现转向,“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的理念收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买股收息”策略普及度显著提升。
  据国盛证券研报测算,当前国有大行的加权平均股息率为4.07%,对比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利差为2.42%,,利差优势仍较为明显。同时,仍有部分业绩增速较高的城商行股息率在4.5%以上,如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股息率为4.7%、上海银行为4.8%等。
  有投资者两月前购买了60万元张家港行股票,获分红约28000元。其对搜狐财经表示“50万买的房子一年房租才12000,60万的银行股股息就有28000,我决定死守银行股”。
  也有投资者在社交平台分享道,“100万存银行像乌龟爬,买银行股像兔子跑,但兔子可能摔跤。长期来看,股息5%的兔子或许更香,只要你受得了颠簸”。
  3700亿分红正当时,机构看好估值进一步修复
  时至岁中,上市银行分红正热。
  据本站iFind数据,此次上市银行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共将派发“现金红包”3736.74亿元。叠加已于年初完成的2024年度中期分红,2024年度,上市银行累计分红总额达到6315.42亿元,其中有39家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上一年。
  截至6月30日,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25家完成了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另有无锡银行将于7月初落地分红;26家银行合计派发红利1700亿元。这也意味着,还有2000余亿元“现金红包”在路上。
  此外,已有常熟银行等A股上市银行官宣2025年度中期分红方案,以增加现金分红频次和投资者回报感。
  展望下半年银行股走势,民生证券近期在中期投资策略分析中表示,板块营收增速有望企稳,估值修复空间或进一步打开。
  其认为,2024年银行业绩压力主要源自:有效信贷需求不足、LPR下行、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中收方面代销理财基金费率下行和银保渠道费率调整。2025年上述压力仍在延续,但随着宏观经济预期改善、房地产风险逐步出清,以及地方政府化债推进缓解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波动担忧,银行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2025年银行业将呈现“营收筑底、估值修复”特征,但个体分化加剧。
  中信建投研报也表示,“宏观政策指向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方向,有助投资者对银行净资产的重新定价,我们预计这是2025年行业估值上行的内在动力”。

【2025-06-30】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上涨 
【出处】本站7x24快讯

  隔夜shibor报1.4220%,上涨5.10个基点;7天shibor报1.7630%,上涨9.50个基点;14天shibor报1.7660%,上涨1.10个基点;1月shibor报1.6220%,上涨0.20个基点;3月shibor报1.6300%,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2025-06-30】
上半年银行板块拉升13.40% 下半年能延续强势吗 
【出处】上游新闻

  2025年上半年还剩1个交易日就要结束了。如果要问上半年哪个版块走势最稳健,那必定是银行莫属。
  数据显示:继2023、2024年银行指数上涨6.99%、46.64%后,2025年上半年继续上扬13.40%,一度创下3493.97点高峰,截至目前报于3380.96点。
  个股方面,42家银行股中,除了郑州银行微跌0.48%外,其余不同程度录得正涨幅。其中,浦发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长沙银行、邮储银行、成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一共15只银行股股价突破了上市以来的新高。
  更为可贵的是,招商银行、成都银行终于在今年上半年收复了“每股净资产”。
  那么,周五银行股回调后,下半年银行板块还能延续之前的强劲升势吗?
  平安证券在《红利延续,顺势而为——银行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中给出了下半年“强于大市”评级。他们认为“外部扰动持续,政策发力仍有空间”“基本面保持稳健,先抑后扬弱弹性”,因此主张投资者留意“资金结构深刻变化,顺势而为重配置轻交易”。
  太平洋证券在《银行周报(0616-0622):金融开放与创新节奏加快》中指出,增量政策持续落地稳定市场预期,公募基金考核评级机制改革落地有望提高银行板块配置力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板块作为红利资产仍具备强吸引力。建议关注:受益于增量政策下预期修复的顺周期标的,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区域红利充足、基本面改善、红利属性强劲标的,如重庆银行、渝农商行。
  民生证券在《价值重估进行中,股息和ROE并重——银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中提到两维度掘金:景气度方面:部分区域行业绩成长性较好,关注山东地区的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和重庆地区的渝农商行、重庆银行,城商行中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等。红利方面:关税风波之下,银行红利股的低波动的优势更为凸显,关注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底部反转的民生银行。
  中银证券则在《避险情绪上升,银行指数领先行业》周报中认为,年初至今银行板块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一,红利仍然是银行的主线,关注银行股投资价值,关注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江苏银行。

【2025-06-30】
银行分红高峰已至!超半数A股上市银行实施年度分红 
【出处】证券时报网

  上市银行红利派发高峰期已至。
  6月27日,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和浙商银行实施了2024年度现金红利派发。至此,已有26家银行落地了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叠加已实施的中期分红,年度分红合计已达4273.83亿元。
  这意味着A股上市银行落地分红总额已完成了近七成。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将达6319.56亿元,相较去年增加了近两百亿元,增幅为3.03%。
  另外,光大银行还于6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该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这也意味着,16家还未完全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A股上市银行,分红方案均已股东大会通过,有待后续正式落地。
  现金分红总额提高近两百亿元
  今年上市银行的分红动作明显前置,有近一半的A股上市银行集中于6月份落地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截至6月27日,有14家银行均完成了2024年中期和末期分红,包括:国有大行中的4家银行,即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股份行中的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以及8家区域银行,即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厦门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齐鲁银行、紫金银行、苏州银行。
  从分红力度看,绝大多数上市银行提高了分红总额。根据统计数据,A股42家银行中,有39家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上一年,整体分红额度较上一年增加了186亿元。
  国有大行是上市银行分红的主力。整体看,六大行2024年分红总额高于2023年,合计超过42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现金分红总额达到千亿元规模,分别为1097.73亿元和1007.54亿元;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846.61亿元和713.60亿元。
  招商银行是股份行中唯一一家分红总额站上500亿元的银行,达到了504.40亿元。上述4家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均在30%及以上,且招商银行的分红比例最高,超过了33%。
  此外,城商行中的宁波银行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普通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含税),连续第二年增加分红金额。
  从中期分红落地看,为响应新“国九条”等政策号召,A股上市银行纷纷推出了中期分红方案,以增加现金分红频次和投资者回报感。数据显示,当前有23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中期分红已落地实施,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77.0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利润分红还未完全落地,不少银行已纷纷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如“分红先锋”沪农商行不仅率先探索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又于6月13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了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
  分红比例稳步提升
  整体看,A股有14家银行的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个体数量少于2023年1例。这是因为邮储银行的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从2023年的30%下降至2024年的30%。但是,具体从银行分红比例趋势看,不少银行分红比例处于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有25家A股上市银行的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相较上一年有所抬升。其中,宁波银行2024年的现金分红比例同比抬升了6.3个百分点,至21.91%;沪农商行的分红率由2023年的30.104%,进一步提升至2024年的33.91%。
  就在6月27日,兴业银行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2024年度行动方案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行动方案,内容显示,该行近年一直保持现金分红比例稳中有升,2019年至2024年的现金分红占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4.59%、26%、27.42%、28.31%、29.64%、30.73%。
  同天,中信银行也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内容显示,该行2024年度拟进行现金分红194.55亿元(含中期分红),连续6年持续提升,分红金额占合并后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将提升至30.5%。
  值得关注的是,多年未分红的郑州银行也推出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该行拟现金分红总额为1.82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9.69%,拟向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元(含税)。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上市银行增加了分红频次,提高了分红比例,但实际上,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营收放缓的现实。在响应监管号召下,银行还需要考虑银行业经营环境,平衡资本金、业务发展等因素。

【2025-06-29】
行业追踪|银行业市场(6月23日-6月29日):货币净投放量数量环比大幅上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银行业市场变动情况如下所示:央行投放和回笼资金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货币净投放量-810.92523.422025-6-273647.00亿元货币投放量190.23144.042025-6-275259.00亿元货币回笼量-30.672.682025-6-271612.00亿元   本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异动情况如下: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1周Shibor9.095.702025-6-270.02%隔夜Shibor0.22-2.832025-6-270.01%3月Shibor0.06-1.032025-6-270.02%6月Shibor0.06-1.912025-6-270.02%1月Shibor0.000.312025-6-270.02%注:Shibor利率上涨,说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反应到股市中投资者会认为资金不足,导致成交量减少,所以股市情况也不乐观。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6-28】
上海银行:6月27日获融资买入1.23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6月27日获融资买入1.23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8.92%,当前融资余额5.5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6%,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27123371205.0056980106.00550781744.002025-06-2640446921.0045099515.00484390645.002025-06-2546863252.0048787129.00489043239.002025-06-2462890922.0071300748.00490967116.002025-06-2352882145.0042473348.00499376942.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6月27日融券偿还11.90万股,融券卖出1.6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7.5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1266.25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27175395.001264970.0012662456.002025-06-26688590.00186903.0014140141.002025-06-2533635.0084630.0013538630.002025-06-241014475.00825685.0013589625.002025-06-23760791.00113403.0013598451.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5.63亿元,较昨日上升13.0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27上海银行64913414.00563444200.002025-06-26上海银行-4051083.00498530786.002025-06-25上海银行-1974872.00502581869.002025-06-24上海银行-8418652.00504556741.002025-06-23上海银行11091474.0051297539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7】
又有银行获大股东增持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马嘉昕

  【导读】苏州银行获第一大股东增持8.56亿元
  6月26日晚间,苏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收到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发集团)的《增持股份计划实施结果告知函》,其已累计增持该行股份1.18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2.63%,增持资金合计为8.56亿元。
  第一大股东增持8.56亿元
  苏州银行公告显示,该行于2025年6月26日收到该行大股东国发集团的《增持股份计划实施结果告知函》,国发集团本次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公告表示,2025年1月14日至2025年6月26日,国发集团以自有资金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的方式累计增持苏州银行股份1.18亿股,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2.63%,增持资金合计为8.56亿元。
  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完毕后,国发集团直接持有苏州银行6.55亿股股份,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14.65%。此前,国发集团表示,对苏州银行合计增持股份不少于3亿元。
  这意味着,国发集团对苏州银行的增持实际金额远超此前披露的不低于3亿元。苏州银行表示,本次增持股份的目的是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苏州银行成立于2010年9月28日,注册资本36.67亿元,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苏州的上市城商行。从财报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资产总额为7271.54亿元,较年初增长4.82%。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2.50亿元,同比增长0.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增长6.80%。
  银行股获大股东密集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仅一周前,青岛银行也表示,该行大股东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通过子公司增持该行股份,增持后合计持股数量将占该行股份总额比例预计不超过19.99%。
  今年以来,银行股备受市场青睐。据粗略统计,截至目前,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经高达17次,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而银行股成为举牌次数最高的标的,累计5家银行被举牌9次。
  同时,银行股的大股东、高管也纷纷增持。5月以来,已先后有南京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股东、高管增持计划或者披露增持实施情况的公告。
  对于银行股的“火热”行情,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记者表示,银行股经历两年多的上涨行情后,目前其估值已经明显提升,股息率优势也有所下降。“此时,银行大股东继续增持,或为市场传递信心,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当前银行股仍有继续投资的价值。”
  对于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举牌行为,郭施亮认为,在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投资银行股可能是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不仅能够抵御低利率环境风险,也能够起到资产保值、提升资金利用率的作用。“当前环境下,优质资产较稀缺,大股东积极增持不仅是对银行自身价值的认可,也能通过提升持股比例来抵御其他资金的举牌行为,进而提升话语权。”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银行股被大股东积极增持也源于政策支持,以及监管部门的鼓励,通过稳增长政策等改善银行的负债成本。随着经济复苏,银行资产质量有望得到提升,业绩增长预期较强,如此也能够激发投资者的热情。

【2025-06-27】
基金调研丨万家基金调研上海银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AI基金
根据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6月25日,万家基金对上市公司上海银行进行了调研。从市场表现来看,上海银行近一周股价上涨0.74%,近一个月上涨1.67%。基金市场数据显示,万家基金成立于2002年8月23日,截至目前,其管理资产规模为4738.94亿元,管理基金数293个,旗下基金经理共40位。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基金产品为万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A(018120),近一年收益录得80.43%。万家基金在管规模前十大产品业绩表现如下所示:基金简称基金代码基金类型基金经理规模(亿元)年涨跌幅(%)万家天添宝A004717货币型张如晨、郅元1922.701.49万家日日薪A519511货币型张如晨、郅元532.221.47万家现金增利货币B004170货币型郅元441.531.77万家货币B519507货币型支琪凯、郅元215.061.78万家现金宝货币A000773货币型郅元、黄倩倩123.271.48万家CFETS0-3年期政金债指数A017818债券型段博卿92.102.96万家优选161903混合型黄兴亮83.0951.69万家鑫橙纯债债券A015471债券型张如晨、石东74.343.91万家中证A500ETF159356股票型杨坤54.35--万家家享中短债A519199债券型陈奕雯50.692.25(数据来源:本站iFinD) 附调研内容:问:上海银行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有何具体举措?答:近期,我行推出《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二十二条》举措,以“多维服务”响应多元需求,从加大信贷投放、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专业服务、降低综合经营成本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更好赋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助力民营经济迸发活力。我行将进一步强化与民营企业共商、共建、共享,为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携手共拓服务渠道,进一步提供创新信贷产品、政府引导基金、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化金融投资服务,助力民营企业扩大有效投资;携手共筑产业生态,共同开展产业生态研究和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精准滴灌、高效协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携手共谋产业发展,发挥我行在科技创新、企业“出海”、供应链“1+N”等场景的专业服务能力,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升级等。
    问:2025年以来住房按揭贷款拓展情况?答:我行积极响应稳楼市相关政策要求,主动把握房地产新政实施后的市场变化,特别是结合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变化情况,采取更大力度支持居民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提升按揭业务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个人住房按揭业务稳健发展。同时动态跟踪和分析市场形势变化,不断优化经营策略,立足经营所在地区位优势,聚焦上海、北京、深圳等优质区域加快住房按揭贷款投放。2025年第一季度,我行住房按揭贷款投放金额同比提升8.60%。
  问:近期各家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上海银行在降低存款付息率方面有何举措,如何展望存款付息率未来趋势?答:我行持续加强存款成本管理,一是合理引导居民对存款利率变化的预期,促进存款期限优化;二是加强市场研判,动态调整存款定价;三是进一步增强内外部存款定价协同,充分发挥FTP引导作用,推动存款付息率稳步下降;四是进一步通过交易驱动拓展低成本存款。后续,我行将持续做好存款定价管理,推动存款结构优化,降低存款付息率;

【2025-06-27】
书香暖银龄!上海银行网点变身读书会,解锁文化养老新场景 
【出处】中证网

  当金融服务邂逅书香,一场温暖的文化之约在上海银行卢湾支行悄然启幕。
  近日,作为上海市“银龄阅读马拉松”6月主题活动的重要一站,上海银行卢湾支行“乐龄书架”书香氤氲,25位银龄读者齐聚一堂,共赴阅读之约。
  银龄读者共享阅读之乐
  活动当日,上海银行携手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邀请复旦大学学生,与银龄读者共同讨论《燕东园左邻右舍》的读书体会。
  读书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处处洋溢着老年读者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与参与热情。“这本书让我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一位读者激动地分享自己的感悟。参与者们围绕近期阅读体会,真诚交流心得体会,从文学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到日常读报的时事见解,话题广泛而深入。
  活动融入了上海市“阅读马拉松”主题任务,多位老年读者兴致勃勃地分享读书心得,积极积累“加速章”,争相角逐“银龄阅读明星”称号。
  银行网点里的“精神绿洲”
  上海银行卢湾支行营业部凭借适老化服务特色,成为目前上海市唯一一家“乐龄书架”金融机构示范点。30余平方米“乐龄书架”专区成为此次活动的核心亮点。专区设计充分体现适老理念:
  适老阅读实体阵地:木质书架上陈列着党史、文学经典、老年报等精选书籍,满足不同阅读兴趣。
  智慧助老便捷体验:配备放大镜、老花镜等助老设备,特别设置的“有声红色故事墙”(精选《永不消逝的电波》《闪闪的红星》等经典音频),通过二维码矩阵实现“扫码听书”,有效降低了数字阅读门槛,让阅读触手可及。
  “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作为示范点,卢湾支行践行 “金融网点+红色文化+联建共学” 的创新融合模式。本次读书会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将金融服务空间成功延伸为滋养精神的文化空间,有效破解了老年阅读资源分散的痛点。
  “乐龄书架”示范点是上海银行“金融为民”理念的深度实践,更是积极响应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号召的具体行动。通过打造“老有所学”的阅读空间,老年客户在办理金融业务之余,能便捷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精神文化的滋养。
  未来,上海银行将以“乐龄书架”为支点,助力更多老年人在书香墨韵中,书写“乐龄乐读、乐学乐为”的精彩晚年篇章。

【2025-06-27】
新发科创债规模超5500亿元,发行主体扩容至中小银行 
【出处】券商中国【作者】张艳芬

  自5月债市“科技板”落地至今,新发科创债主体进一步扩容至中小银行。6月25日,四川银行公告,拟于6月30日发行总额为11亿元的科创债。
  根据数据,截至6月25日,新发科创债整体规模超过了5500亿元。其中,有21家银行成功发行了25只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达2190亿元,占到科创债整体发行规模的四成。
  银行发行主体主要集中于北京、长三角地区和沿海地区,由于民营经济更为发达,区域内的银行也更为积极发行科创债。此次四川银行发行科创债,意味着发行主体向西南区域进一步覆盖。
  银行是科创债发行主力
  自5月上旬有关支持科创债发行相关举措落地,过去一个多月,金融机构科创债放量发行,且银行是发行科创债的主力。
  具体看,5月份以国开行和五大国有行为发行科创债主力,进入6月,中小银行加速参与发行科创债。
  从主体发行规模看,截至6月26日,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发行了3只科创债,规模共计200亿元;5家国有大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计发行了7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1100亿元。
  另有6家股份行,即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各发行了1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550亿元。
  此外,有9家区域银行,包括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湖州银行、东莞银行以及青岛农商行,也各发行了1只可转债,合计发行规模340亿元。
  银行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的目的,是通过贷款和债券投资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从公告看,多数银行表示科创债的募集资金将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如国开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其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
  从发行区域看,目前发行科创债的银行以北京地区最多,共发行了11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达到了1380亿元。此外,民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发行科创债的集中地。如上海地区的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上海银行共计4只,发行规模合计400亿元,浙江省地区的银行发行了3只,共计发行规模105亿元。
  整体看,发行科创债的银行主体,覆盖了国内10个省市,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安徽、福建、重庆、天津。
  发行利率创新低
  为进一步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难题,今年5月7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以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在政策支持下,科创债融资成本下行,以实现募集资金低成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当前,新发科创债的发行主体多以AAA级央国企和商业银行为主,发行利率较低。中信证券研报显示,5月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大量高资质发行人进行科创债的发行,压低了全月科创债的融资成本,且在政策支持下,科创债融资成本也延续下行趋势。综合影响下,5月科创债平均发行票面利率为1.77%,创下新低。
  在银行发行主体中,政策性银行票面利率最低,如国开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票面利率只有1.17%;区域银行发行的票面利率相对较高,如湖州银行发行的“25湖州银行科创债01”,也是目前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唯一的“AA+”。
  根据数据,国开行3只科创债平均票面利率为1.33%,国有大行、股份行和中小银行平均票面利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68%、1.70%和1.76%。
  东方金诚统计数据显示,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统计期内多只科创债发行利率创发行人自身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及区域同级别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其中,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同类型主体非科创债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低5bp、2bp。
  虽然发行利率较低,但市场认购热情不减,认购倍数超过了3倍。如于6月23日发行的“25青岛农商科创债01”,票面利率1.75%,全场认购倍数达到了4.55%。

【2025-06-27】
上海银行:6月26日获融资买入4044.69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2.52%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6月26日获融资买入4044.6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2.52%,当前融资余额4.8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1%,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2640446921.0045099515.00484390645.002025-06-2546863252.0048787129.00489043239.002025-06-2462890922.0071300748.00490967116.002025-06-2352882145.0042473348.00499376942.002025-06-2049756997.0045535903.00488968145.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6月26日融券偿还1.71万股,融券卖出6.3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8.8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0%,融券余额1414.01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26688590.00186903.0014140141.002025-06-2533635.0084630.0013538630.002025-06-241014475.00825685.0013589625.002025-06-23760791.00113403.0013598451.002025-06-20945378.00468846.0012915774.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4.99亿元,较昨日下滑0.81%,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26上海银行-4051083.00498530786.002025-06-25上海银行-1974872.00502581869.002025-06-24上海银行-8418652.00504556741.002025-06-23上海银行11091474.00512975393.002025-06-20上海银行4844903.0050188391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6】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涨跌互现 
【出处】本站7x24快讯

  隔夜shibor报1.3700%,下跌0.10个基点;7天shibor报1.6700%,下跌0.10个基点;14天shibor报1.7360%,上涨1.40个基点;1月shibor报1.6220%,与前一交易日持平;3月shibor报1.6300%,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2025-06-26】
“宇宙行”出手!村镇银行改革迎拐点 
【出处】国际金融报【作者】李若菡

  村镇银行“村改支”再现新进展。
  近日,工商银行获批收购其全资子公司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改制为支行,成为国有大行“村改支”首例。《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年内已有超过50家村镇银行被兼并,苏州银行、常熟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也在近期宣布拟实施“村改支”。年初,常熟银行还曾异地吸收两家村镇银行。
  受访专家指出,村镇银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形成广覆盖、差异化、特色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道路,改革过程中应在监管规则、税收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给予农村中小银行差异化的配套政策支持与激励。
  国有行推进“村改支”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津监管分局发布公告称,同意由工商银行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工商银行重庆璧山中央大街支行,承接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这也是首家以“村改支”方式收购旗下村镇银行的国有大行。工商银行2024年度财报显示,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成立于2009年12月10日,是由工商银行投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并全资持股的子公司,目前并无公开的财务信息。此外,工商银行还持有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60%的股份。
  “工商银行此次完成‘村改支’,标志着村镇银行改革已探索出可行稳妥的实践模式。预期会有更多国有大型银行机构有序跟进,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复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石烁对记者指出。
  据各国银行年报信息,目前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名下并无持股村镇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则分别持股6家、4家村镇银行。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则在22个省(直辖市)共设立134家村镇银行,下设188家支行。
  超50家村镇银行被兼并
  记者梳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信息发现,今年以来,已有超50家村镇银行经由“村改支”“村改分”等方式被兼并重组,较往年节奏进一步加快,其中多为地方性银行发起收购。
  6月23日晚间,苏州银行发布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苏州银行收购东吴村镇银行其他股东之股权的议案。在2024年年报中,苏州银行便已透露出吸收合并四家控股村镇银行的意图。据悉,今年3月20日至21日,该行四家控股村镇银行便已陆续召开股东会议作出决议,由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吸收合并江苏泗洪东吴村镇银行、江苏泗阳东吴村镇银行和江苏宿豫东吴村镇银行。
  常熟银行也于6月13日发布公告,拟吸收合并江苏如东融兴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今年2月,该行还批量对宿迁宿城兴福村镇银行、江苏宝应锦程村镇银行和江苏江宁上银村镇银行3家机构进行“村改支”。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宝应锦程村镇银行和江苏江宁上银村镇银行分别由成都银行和上海银行发起设立,为异地吸收合并。常熟银行在公告中称,此举能够进一步扩大展业区域,为该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024年以来,多家涉及全国业务的城商行加速整合旗下控股的村镇银行,推动‘村改支’成为主流模式,关键原因在于2024年7月1日生效的新《公司法》第219条引入了简易合并程序。”石烁分析道,“基于简易合并程序的‘村改支’有效化解了村镇银行小股东不配合的关键现实障碍,为国有大行启动旗下村镇银行改革提供了可行稳妥的解决方案。”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此前在研报中指出,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并改制为分支机构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村镇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母行而言,一是“村改分、村改支”之后业务范围有所拓宽,二是如果主发起行在村镇银行所在地没有其他分支机构,则可借助“村改分、村改支”的契机适当拓宽经营范围。
  鼓励发挥区域经营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中央一号文件”中也要求,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定位,“一省一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
  在石烁看来,村镇银行改革整体上有利于金融体系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高质量发展。无论采用“村改支”还是“村改分”的模式,无论是异地收购受让还是本地吸收合并,都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自2007年以来,我国通过成立、发展村镇银行体系,确实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融资活动。但由于积累了大量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贡献度较低的个人或小微企业‘长尾客户’,村镇银行呈现经营效益差、业务风险高的重大隐患。因此,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贯彻落实2025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已经势在必行。”石烁进一步指出。
  展望未来,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副总监彭立认为,随着各类金融机构定位的逐渐完善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日益严格,未来区域性中小银行将进入存量时期,中小银行合并浪潮下高风险银行数量有望进一步下降。
  “当然,村镇银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形成广覆盖、差异化、特色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道路。‘村改支’‘村改分’模式并非要将农村中小银行挤出市场。相反,这类机构具备大银行所缺少的下沉业务环境适应性。因而在改革过程中,应在监管规则、税收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给予农村中小银行差异化的配套政策支持与激励。”石烁直言,“长期来看,应鼓励农村中小银行充分发挥区域经营优势,形成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特色业务体系,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性建设,从而构建农村中小银行高水平治理长效机制。”

【2025-06-26】
上海银行:6月25日获融资买入4686.33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5.72%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6月25日获融资买入4686.33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5.72%,当前融资余额4.8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2%,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2546863252.0048787129.00489043239.002025-06-2462890922.0071300748.00490967116.002025-06-2352882145.0042473348.00499376942.002025-06-2049756997.0045535903.00488968145.002025-06-1952194517.0053172021.00484747051.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6月25日融券偿还7800股,融券卖出31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3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1%,融券余额1353.86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2533635.0084630.0013538630.002025-06-241014475.00825685.0013589625.002025-06-23760791.00113403.0013598451.002025-06-20945378.00468846.0012915774.002025-06-19273420.001627500.0012291965.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5.03亿元,较昨日下滑0.39%,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25上海银行-1974872.00502581869.002025-06-24上海银行-8418652.00504556741.002025-06-23上海银行11091474.00512975393.002025-06-20上海银行4844903.00501883919.002025-06-19上海银行-2168083.0049703901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5】
中、农、工、建、交五大行续创历史新高!银行股持续走高逻辑是什么 
【出处】银柿财经

  6月25日,A股银行股继续强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等创历史新高。
  唯一可投资港股银行股的场内ETF——银行AH优选ETF(517900)午后涨0.37%,盘中显著放量。截至最新收盘日,该ETF跟踪的银行AH全收益指数年内累涨23.94%,跑赢同期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近7%。
  消息面上,今年保险年内举牌(持股超5%需披露)共19次,去年全年为25次。总体上,险资举牌延续了去年的火热势头,并呈现两大显著特征:
  一是更偏好港股,19次举牌中13次为港股,占比68%;
  二是更聚焦银行,19次举牌中9次为银行股,其中8次为港股银行。
  以6月20日收盘价计算,保险举牌总市值达1169.4亿元,银行市值为 746.33 亿元,占比64%。
  根据上市公司一季报前十大股东数据统计(扣除关联方持股),保险重仓A股银行股市值达2657.8亿元,持仓占比相比去年末进一步提升至45.05%,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
  港股银行股持仓规模更高。统计恒生金融指数中权重靠前的7只银行股(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保险持仓市值超5600亿元,占非一般法人机构的58%。
  机构认为,险资等绝对收益机构依然面临严峻的资产荒压力,对于基本面及分红稳定的银行股处于持续增持的周期。
  按照分红实施进度看,截至6月23日,已有22家AH银行年末分红已实施完毕,分别为4月(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江阴银行、重庆银行)、5月(建设银行、张家港行、瑞丰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6月(贵阳银行、苏州银行、常熟银行、紫金银行、苏农银行、齐鲁银行、上海银行、平安银行、长沙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
  节奏上看,相比往年主要集中在7月,今年银行派息日期明显前置;从股息率看,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为4.14%,国有大行股息率在4.3%~5%,银行AH优选ETF(517900)跟踪的银行AH指数股息率达7.39%。显著高于中证银行指数,相比十年国债、定期存款等资产,股息优势更为显著。
  来源:iFind,截至2025.6.20
  此外,银行股基本面较优,估值存在修复预期。根据申万宏源统计,目前银行平均ROE约10%,位居全市场各板块前5,PE仅约6倍,在各行业中最低,业绩与估值错配,银行板块存在系统性重估的合理性。

【2025-06-25】
投资收益快速增长 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生变 
【出处】金融时报

  观察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报告,非息收入尤其是投资收益成为拉动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资产总规模超过314万亿元,资产规模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26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与30家银行的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34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上升,超20家银行投资收益对营收贡献度同比提升。特别是对于城商银行与农商银行而言,投资收益与银行业绩表现的关联十分明显。
  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为何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和对营收的贡献是否可持续?
  在业内专家看来,2024年以来,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表现亮眼与当前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的利息收入承压以及债券市场行情相关。随着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的高贡献或难以持续。当下的市场环境更加考验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商业银行要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和自身稳定经营能力,优化负债结构、提升交易能力,逐步增加财富管理、国际业务等其他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以进一步拓宽盈利来源,优化收入结构,提升稳健发展能力。
  投资收益实现较快增长
  对于多家银行而言,今年一季度非息收入增长,尤其是投资收益增长,成为营业收入的主要贡献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趋势。
  对于多家银行而言,今年一季度非息收入增长,尤其是投资收益增长,成为营业收入的主要贡献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趋势。
  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包括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实现了大额投资收益,部分同比增速超过100%,对当季非息收入和营业收入形成支撑。
  例如,2025年一季度,光大银行实现投资收益72.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7.9亿元大幅增长。上海银行实现投资收益65.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8.8%,投资收益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48%,与相对稳定的利息净收入共同支撑起该行一季度营业收入3.85%的增长。青岛银行一季度实现投资收益10.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7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5%左右。
  “一季度,部分上市银行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是因为随着整体利率水平下移,银行增加债券投资浮盈的兑现和债券交易流转,同时,也与一季度末部分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化有关。”光大银行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收益增长带动了其他非息收入稳定,为银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稳定作出贡献。
  在业绩报告中,青岛银行表示,今年一季度,青岛银行加强金融投资规模与收益监控,针对债市波动,择机进行债券止盈操作,及时锁定收益,投资及估值收益合计增加,抵销手续费收入减少的影响,带动非利息收入实现增长。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这与行业整体面临的环境有关。“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信贷难以有效投放。同时,市场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因此,包括农商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扩大债券投资。”他表示。国债等政府债券密集发行,为银行配置债券提供了较多机会。且政府债券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成为银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减轻净利息收入压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贡献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承压的现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营业收入状况和利息净收入变动情况高度相关。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银行而言,非息收入的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显然更为明显。
  不得不承认的是,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贡献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承压的现状。
  “去年及今年一季度,部分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增长较快,成为拉动营业收入的重要因素,这是在银行有效融资需求不振以及净息差承压、利息收入增长乏力背景下的特殊现象。”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部分银行财务报告中亮眼的投资收益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压力。一季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中,18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出现同比下降;2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长,其中,成都银行、贵阳银行、兰州银行降幅超过20%。
  分析收入构成可见,利息净收入的差异和非息收入的大幅波动是影响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营业收入状况和利息净收入变动情况高度相关。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银行而言,非息收入的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显然更为明显。
  以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行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4亿元,同比增长3.29%。但其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约14.6%至7.75亿元,其营收增长得益于投资收益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大幅增长,一季度分别增超45%和135%。
  “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关注银行的可持续获利能力,对基于方向性选择的交易行为给予较低权重。但随着利率趋势性下行,更多的银行开始着眼于金融市场端的收入贡献。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贡献度高,较大比例是因为市场利率环境变化所致,的确减轻了净利息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王一峰表示。
  但同时,王一峰提到,对上市银行来说,除关注其他非息收入变化外,市场更关注银行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的稳定性,更注重剔除交易因素影响的常态化经营的绩效,对基于交易的获利能力评价相对保守。
  增长势头存不确定性
  上市银行投资收益的较高增长是特定市场环境下的阶段性现象,未来难以简单复制。总体而言,上市银行应在优化负债结构、提升交易能力的同时,逐步增加财富管理、国际业务等其他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优化收入结构。
  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的较高贡献度,是否可持续?
  2024年,债券市场牛市为上市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成为不少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回暖的重要因素。而今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出现调整,市场波动引发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化也成为不同银行业绩分化的原因。
  例如,在上市城商银行中,受到投资业务拖累,贵阳银行和厦门银行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下滑。贵阳银行在一季报中表示,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交易性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截至3月末,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6.8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2亿元减少8.25亿元。厦门银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减少2.74亿元。同时,截至3月末,该行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7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25亿元。
  “报告期内投资类相关业务收益显著下滑是导致同期营业收入下降的关键因素。”在业绩会上,厦门银行行长吴昕颢表示,该行一季度业绩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间资金面收紧以及资金中枢抬升,导致公司交易簿中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进而产生账面损失。该行在一季度进行了持仓调整,截至一季度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310.1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8.78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家上市银行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可以理解为金融资产处置产生的“一次性兑现收益”,其能否延续下去仍需取决于银行对下一阶段市场波动机会的把握能力。
  “往后看,投资收益波动变化很大程度上由债券市场利率走势和股票价格走势决定,其增长势头不确定性较强。”王一峰表示,若仅从银行自身看,考虑到银行存量债券投资规模较大,AC账户(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OCI账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配置盘占较大比重,为稳定投资收益提供了潜在支持。
  董希淼认为,上市银行投资收益的较高增长是特定市场环境下的阶段性现象,未来难以简单复制。“尽管债市长期配置逻辑未变,但波动加剧和政策约束将考验上市银行的主动管理能力。”他表示,总体而言,上市银行应在优化负债结构、提升交易能力的同时,逐步增加财富管理、国际业务等其他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优化收入结构。
  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要稳定业绩,并不能长期依赖投资收益。面对利润下滑和业绩分化压力,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应立足自身禀赋和优势,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的放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挖掘新的增长点,通过量价平衡等方式提升净利息收入。
  商业银行要稳定业绩,并不能长期依赖投资收益。
  “金融投资业务要算好经济账,避免过于依赖资本利得。”王一峰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要统筹考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和自身稳定经营。
  “银行要稳定经营,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王一峰表示,第一,切实摒弃规模情结,更加注重业务拓展的商业可持续性,将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和EVA理念(经济增加值评价法)植根于业务实践;第二,更加重视负债成本管理,金融投资业务要算好经济账,注重负债成本压降,避免资产负债收益率倒挂;第三,进一步回归主责主业,不盲目追逐大而全,认清能力边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遏制新增风险、妥善化解存量风险,最大限度做好资产质量管理。
  事实上,为稳定业绩,上市银行正在着力加强负债端管控和资产端的结构优化。例如,光大银行提升量价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在负债端推动“现金管理、受托支付、链式拓客、资格专户”四大新动能建设,强化存款分类管理和成本管控;杭州银行提出“一早一快”策略,加快高成本存款置换速度。从支持实体经济和“以量补价”出发,商业银行也在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科技、绿色、制造业等领域贷款投放维持快速增长。
  董希淼认为,面对利润下滑和业绩分化压力,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应立足自身禀赋和优势,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的放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挖掘新的增长点,通过量价平衡等方式提升净利息收入。此外,要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过产品、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客户忠诚度,进而持续降低负债成本。
  “除了拓展净利息收入外,还应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例如,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形成对营业收入的有效支撑。”董希淼表示,另外,在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研究产品与服务创新,做强做优零售资产。

【2025-06-25】
上海银行:6月24日获融资买入6289.09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6月24日获融资买入6289.0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5.73%,当前融资余额4.9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2%,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2462890922.0071300748.00490967116.002025-06-2352882145.0042473348.00499376942.002025-06-2049756997.0045535903.00488968145.002025-06-1952194517.0053172021.00484747051.002025-06-1849291233.0052980718.00485724555.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6月24日融券偿还7.61万股,融券卖出9.3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01.4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0%,融券余额1358.96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241014475.00825685.0013589625.002025-06-23760791.00113403.0013598451.002025-06-20945378.00468846.0012915774.002025-06-19273420.001627500.0012291965.002025-06-181561904.0053600.0013482544.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5.05亿元,较昨日下滑1.64%,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24上海银行-8418652.00504556741.002025-06-23上海银行11091474.00512975393.002025-06-20上海银行4844903.00501883919.002025-06-19上海银行-2168083.00497039016.002025-06-18上海银行-1846081.0049920709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4】
上海银行:6月23日获融资买入5288.21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3.56%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6月23日获融资买入5288.2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3.56%,当前融资余额4.9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2%,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2352882145.0042473348.00499376942.002025-06-2049756997.0045535903.00488968145.002025-06-1952194517.0053172021.00484747051.002025-06-1849291233.0052980718.00485724555.002025-06-1725903792.0025382012.00489414040.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6月23日融券偿还1.03万股,融券卖出6.9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76.0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3%,融券余额1359.85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23760791.00113403.0013598451.002025-06-20945378.00468846.0012915774.002025-06-19273420.001627500.0012291965.002025-06-181561904.0053600.0013482544.002025-06-17169846.00959682.0011639140.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5.13亿元,较昨日上升2.21%,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23上海银行11091474.00512975393.002025-06-20上海银行4844903.00501883919.002025-06-19上海银行-2168083.00497039016.002025-06-18上海银行-1846081.00499207099.002025-06-17上海银行-327696.0050105318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3】
券商观点|银行行业周报:本周聚焦-南向资金买了多少银行股?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6月22日,国盛证券发布了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本周聚焦-南向资金买了多少银行股?。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南向资金买了多少银行股? 近年来,政策层面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1月,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并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在此背景下,银行股具备业绩稳定、高分红、流动性较好的属性,今年以来持续获得险资青睐。 1)中长期资金入市 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今年一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中投向股票的增量资金为3893亿元(含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同比多增3823亿元,投向股票在资金运用余额中的比重亦提升至8.4%。此外,截至今年6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分三批落地,累计规模达2220亿元。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启动,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通过募集保险资金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第二批试点于2025年1-3月推出,人保寿险、太平人寿等8家险企参与,合计规模1120亿元;第三批试点于2025年5月启动,新增中邮保险、农银人寿等中小险企,近期拟批复600亿元。 2)险资密集举牌银行截至6月20日,险资密集举牌16次,其中涉及举牌银行就有8次,分别是: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H股(占H股的12.1%,占全部股份的2.0%)、招商银行H股(占H股的15.0%,占全部股份的2.7%)、农业银行H股(占H股的13.1%,占全部股份的1.2%);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占全部股份的5.1%);瑞众保险举牌中信银行H股(占H股的5.0%,占全部股份的1.3%)。 3)南向资金增配港股银行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增配港股银行,截至6月20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其中港股银行净流入规模达1365亿元,成为南向资金核心增配方向,从个股增持金额来看,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居于前列。横向比较来看,以2024年分红计算的股息率,银行行业股息率为4.19%,在30个行业中排名第三,考虑到银行业绩波动较小,利润基本保持稳定正增长,同时分红比例长期稳定,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仍具较高配置价值。二、板块观点关税政策或对出口短期带来冲击,但中长期看,国内稳地产、促消费、加大民生保障等扩张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托底经济稳增长。而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顺周期主线的个股或有α;同时,由于经济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且预计降息仍有空间,红利策略或仍有持续性。顺周期策略下,宁波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值得关注。红利策略下,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值得关注,以及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的重庆银行值得关注。三、重点数据跟踪权益市场跟踪: 1)交易量: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12151.22亿元,环比上周减少1566.57亿元。 2)两融:余额1.82万亿元,较上周减少0.02%。 3)基金发行: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459.23亿元,环比上周增加369.89亿元。6月以来共计发行858.71亿元,同比减少890.02亿元。其中股票型147.97亿元,同比增加42.88亿元;混合型185.65亿元,同比增加95.81亿元。利率市场跟踪: 1)同业存单:A、量:根据数据,本周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11019.20亿元,环比上周增加612.00亿元;当前同业存单余额21.66万亿元,相比5月末减少1640.30亿元;B、价:本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1.66%,环比上周减少2bps;6月发行利率为1.67%,较5月减少1bp。 2)票据利率:本周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转贴现平均利率为1.02%,环比上周下降3bps,6月平均利率为1.05%,环比5月下降4bps。本周半年城商行银票转贴现平均利率为1.18%,环比上周下降3bp,6月平均利率为1.21%,环比5月下降4bps。 3)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平均为1.64%,环比上周减少1bp。 4)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本周新发行专项债424.77亿元,环比上周增加354.05亿元,年初以来累计发行16904.12亿元。 5)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本周新发行特殊再融资债527.00亿元,平均利率1.87%,全年累计发行17302.06亿元。风险提示:房地产、资本市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6-22】
超2000亿元!银行科创债发行热度攀升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石诗语

  银行发行科创债持续升温。
  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22日,自5月7日以来已有20家银行合计发行科创债2180亿元。其中,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不同类型银行均积极响应。
  业内人士表示,预计未来银行将继续在科创债市场扩容过程中发力,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企业及项目提供切实有效的资金支持。
  已有20家银行发行科创债
  自5月7日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后,市场各方热情高涨。
  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22日,已有20家银行发行科创债,发行规模达到2180亿元;发行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多类银行。
  从发行规模来看,截至目前,建设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最大,达3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科创债发行规模均为200亿元;浦发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为150亿元;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均为100亿元。
  此外,部分区域性城商行发行科创债的热情同样高涨。截至目前,已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渤海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等城商行发行了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超400亿元。
  记者了解到,银行业除了积极参与科创债的发行之外,还作为投资者参与科创债投资,或作为主承销商协助发行人发行科创债等,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引导金融资源加快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从资金用途来看,多数银行表示,募集资金将通过贷款、债券、基金投资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预计银行科创债将继续扩容
  华源证券固收廖志明团队认为,银行在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承担了重要作用。银行业通过发放科技领域贷款等方式使用科创债募集资金,有利于进一步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的实体领域。
  就目前各类银行科创债的发行格局而言,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表示,当前我国科创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部分重点区域企业相对密集、金融需求旺盛,当地中小银行可以发挥贴近客户的优势精准对接相关融资需求,抢占市场先机。相比国有大行,中小银行数量众多,但单个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小,在科创债发行方面,也表现出中小银行发行数量较多但单笔规模相对较小的特征。
  东吴证券分析师李勇分析称,预计未来商业银行将会继续在科创债市场扩容过程中发力,凭借其更强的信用背书、与实体经济更深度的纽带绑定等,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企业及项目提供切实有效的资金支持。

【2025-06-22】
行业追踪|银行业市场(6月16日-6月22日):货币净投放量数量环比大幅下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银行业市场变动情况如下所示:央行投放和回笼资金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货币净投放量-161.19-163.542025-6-20-413.00亿元货币回笼量50.00120.112025-6-202025.00亿元货币投放量-20.402.682025-6-201612.00亿元   本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异动情况如下: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隔夜Shibor-3.05-9.342025-6-200.01%1周Shibor1.39-1.292025-6-200.02%6月Shibor-1.03-0.852025-6-200.02%3月Shibor-0.55-0.672025-6-200.02%1月Shibor-0.120.312025-6-200.02%注:Shibor利率上涨,说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反应到股市中投资者会认为资金不足,导致成交量减少,所以股市情况也不乐观。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6-21】
上海银行:6月20日获融资买入4975.70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4.70%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6月20日获融资买入4975.7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4.70%,当前融资余额4.8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1%,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2049756997.0045535903.00488968145.002025-06-1952194517.0053172021.00484747051.002025-06-1849291233.0052980718.00485724555.002025-06-1725903792.0025382012.00489414040.002025-06-1628180252.0027014101.00488892260.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6月20日融券偿还4.27万股,融券卖出8.6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94.5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33%,融券余额1291.58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20945378.00468846.0012915774.002025-06-19273420.001627500.0012291965.002025-06-181561904.0053600.0013482544.002025-06-17169846.00959682.0011639140.002025-06-162991279.00265938.0012488616.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5.02亿元,较昨日上升0.97%,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20上海银行4844903.00501883919.002025-06-19上海银行-2168083.00497039016.002025-06-18上海银行-1846081.00499207099.002025-06-17上海银行-327696.00501053180.002025-06-16上海银行3642747.0050138087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0】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涨跌互现 
【出处】本站7x24快讯

  隔夜shibor报1.3680%,上涨0.10个基点;7天shibor报1.5290%,上涨0.50个基点;14天shibor报1.7190%,上涨6.10个基点;1月shibor报1.6200%,下跌0.10个基点;3月shibor报1.6290%,下跌0.10个基点。

【2025-06-20】
让普惠金融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上海银行党委书记顾建忠出席2025陆家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出处】证券时报网

  6月19日下午,上海银行党委书记顾建忠出席2025陆家嘴论坛,就“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发表主题演讲。
  普惠金融永远在路上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顾建忠指出,普惠金融永远在路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必须要提升均衡性,满足全部,做好面上扩展;提升可及性,能够满足的尽量满足,加强下沉触达。
  好的普惠金融服务
  像呼吸一样融入日常
  在数字化赋能背景下,上海银行通过“四化”积极推进拓展普惠金融的新境界、新领域。一是抓好数字深度融合的场景化,追求像呼吸一样的普惠金融服务体验,使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二是抓好基于数据驱动的生态化,推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建设和基于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建设,实现普惠金融质的提升。三是抓好普惠金融服务的综合化,以综合化服务降低边际成本、紧密客户关系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四是在推动数字化的同时加强人的能力专业化,既要以数字化助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要以人的专业化体现服务的温度。
  “早、小、硬”是普惠金融
  皇冠上的明珠
  顾建忠特别指出,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密不可分,尤其是近年来普惠金融“含科性”越来越高,科创金融领域的“投早、投小、投硬”成为“普惠金融皇冠上的明珠”。银行在服务该类企业时,要秉持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做好“1234”。
  “1”是坚持一个情怀,牢固树立发展科创金融是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价值判断,秉持工匠精神、长期主义,久久为功。
  “2”是重塑两个逻辑。一是重塑科创企业风险评价逻辑,从传统的看抵押、看现金流、看资产等当下价值,转变为看技术、看团队、看科研创新、看市场前景的未来价值。二是重塑科创金融风险收益平衡逻辑,不以单笔业务回报衡量与企业的合作价值,而是从多维度考量整体收益。
  “3”是坚守三个理念——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在介入时点上更加向前,在服务内容上更加全面,在节奏上坚持体系先行、研究先行、能力先行。
  “4”是配套“四梁八柱”,要做好组织、人才、产品、风控、资源、考核等管理配套。
  “我们相信借助数字化赋能的契机,发挥人的专业潜能,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追求超越利润之上的更高价值,一定能够让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的阳光普照市场的每个角落。”顾建忠总结道。(CIS)

【2025-06-20】
上海银行:6月19日获融资买入5219.45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4.53%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6月19日获融资买入5219.45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4.53%,当前融资余额4.8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1%,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1952194517.0053172021.00484747051.002025-06-1849291233.0052980718.00485724555.002025-06-1725903792.0025382012.00489414040.002025-06-1628180252.0027014101.00488892260.002025-06-1337880813.0031813263.00488040129.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6月19日融券偿还15.00万股,融券卖出2.5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7.3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9%,融券余额1229.20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19273420.001627500.0012291965.002025-06-181561904.0053600.0013482544.002025-06-17169846.00959682.0011639140.002025-06-162991279.00265938.0012488616.002025-06-13242320.00288080.009698000.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4.97亿元,较昨日下滑0.43%,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19上海银行-2168083.00497039016.002025-06-18上海银行-1846081.00499207099.002025-06-17上海银行-327696.00501053180.002025-06-16上海银行3642747.00501380876.002025-06-13上海银行5853148.0049773812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19】
上海银行党委书记顾建忠:抓好基于数字驱动的生态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出处】国际金融报

  6月19日下午,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主题的2025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七召开。上海银行党委书记顾建忠在会上表示,抓好基于数字驱动的生态化,构建产业链生态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的建设,通过更好地推动数字要素在产业链上下游横向数据流动,更好地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服务;二是基于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建设,从原来更多的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金融服务模式,更好地升级为基于可信的模式,扩大了很多空间,不是简单量的迭代,是质的提升。真正实现场景在什么地方,普惠服务在什么地方。

【2025-06-19】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上涨 
【出处】本站7x24快讯

  隔夜shibor报1.3670%,上涨0.10个基点;7天shibor报1.5240%,上涨1.90个基点;14天shibor报1.6580%,上涨0.30个基点;1月shibor报1.6210%,上涨0.10个基点;3月shibor报1.6300%,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2025-06-19】
上海银行:6月18日获融资买入4929.12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8.10%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6月18日获融资买入4929.12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8.10%,当前融资余额4.8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2%,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1849291233.0052980718.00485724555.002025-06-1725903792.0025382012.00489414040.002025-06-1628180252.0027014101.00488892260.002025-06-1337880813.0031813263.00488040129.002025-06-1232534174.0033711652.00481972579.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6月18日融券偿还5000股,融券卖出14.5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56.1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53%,融券余额1348.25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181561904.0053600.0013482544.002025-06-17169846.00959682.0011639140.002025-06-162991279.00265938.0012488616.002025-06-13242320.00288080.009698000.002025-06-12241224.001673756.009912402.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4.99亿元,较昨日下滑0.37%,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18上海银行-1846081.00499207099.002025-06-17上海银行-327696.00501053180.002025-06-16上海银行3642747.00501380876.002025-06-13上海银行5853148.00497738129.002025-06-12XD上海银-2706517.0049188498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上海银行(601229)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