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600242 退市中昌 更新日期:2023-06-28◇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暂无数据
【2.公司大事】
【2023-06-16】
上交所本周对退市未来、退市辅仁等退市整理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据上交所6月16日消息,6月12日至6月16日,上交所对退市未来、退市辅仁、退市运盛、退市中昌、退市泽达、退市紫晶等退市整理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2023-06-12】
退市中昌06月12日下跌,股价创历史新低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低
06月12日,退市中昌股价大跌。截至今日收盘,退市中昌下跌8.0%,收盘价为0.23元,收盘价创历史新低。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数字化营销及国外数字化营销。主要产品为营销托管、营销服务、营销软件、效果营销、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软件、品牌广告服务等。公司全资子公司博雅科技多年来深耕于教育行业数字营销,在百度教育行业KA数字营销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及专业度使得其具备一定的品牌价值。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87.5%,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9.31%。
【2023-06-08】
退市中昌06月8日下跌,股价创历史新低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低
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数字化营销及国外数字化营销。主要产品为营销托管、营销服务、营销软件、效果营销、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软件、品牌广告服务等。公司全资子公司博雅科技多年来深耕于教育行业数字营销,在百度教育行业KA数字营销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及专业度使得其具备一定的品牌价值。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85.7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9.47%。
【2023-06-06】
退市中昌06月6日下跌,股价创历史新低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低
06月06日,退市中昌股价大跌。截至今日收盘,退市中昌下跌6.9%,收盘价为0.27元,收盘价创历史新低。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数字化营销及国外数字化营销。主要产品为营销托管、营销服务、营销软件、效果营销、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软件、品牌广告服务等。公司全资子公司博雅科技多年来深耕于教育行业数字营销,在百度教育行业KA数字营销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及专业度使得其具备一定的品牌价值。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85.71%,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8.59%。
【2023-06-02】
上交所重点监控4家退市整理股票
【出处】证券导报
海财经·证券导报6月2日消息(记者 康景林)2日盘后,上交所每周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5月29日至6月2日,沪市主板股票成交额15431亿元,科创板股票成交额3819亿元。上证综指收盘3230点,涨幅0.55%,市盈率12.8倍。退市辅仁、退市未来、退市中昌、退市运盛等4家退市整理股票被上交所重点监控。
规模方面,主板上市公司1691家,市价总值42.9万亿元;科创板上市公司530家,市价总值67446亿元。截至本周四,主板融资融券余额6732.6亿元。
筹融资方面,主板再融资公司67家,筹资额66亿元;科创板IPO共2家,筹资额19亿元;债券159家,筹资额1202亿元。
公司债审核方面,本周上交所共受理36家企业的发债申请,拟发行金额共计868.75亿元。
上市公司监管方面,本周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共发送监管工作函15份,其中监管问询函6份、监管工作函9份;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补充、更正类公告19份。针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采取书面警示2单、纪律处分措施2单。同时,加大信息披露和股价异常的联动监管,针对公司披露敏感信息或股价发生明显异常的,提请启动内幕交易、异常交易核查11单。
市场交易监管方面,本周上交所对退市辅仁、退市未来、退市中昌、退市运盛等退市整理股票和杭州热电等严重异常波动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对118起加剧市场波动、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交易秩序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采取了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等监管措施,对19起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对14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等进行专项核查,向证监会上报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2起。
【2023-05-31】
退市中昌05月31日下跌,股价创历史新低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低
05月31日,退市中昌股价大跌。截至今日收盘,退市中昌下跌37.78%,收盘价为0.28元,收盘价创历史新低。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数字化营销及国外数字化营销。主要产品为营销托管、营销服务、营销软件、效果营销、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软件、品牌广告服务等。公司全资子公司博雅科技多年来深耕于教育行业数字营销,在百度教育行业KA数字营销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及专业度使得其具备一定的品牌价值。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85.11%,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7.16%。
【2023-05-31】
独家资金:主力进散户逃前10股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5月31日大单净量前十名个股如下:
dde大单净量=dde大单净流入量/流通股本股票简称DDE大单净量DDE大单金额(元)DDE散户数量实时资金主力意图三联锻造15.261.42亿-505.66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航天软件4.809518.38万-869.98点击查看主力监控退市中昌3.95518.89万-956.56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德明利3.236032.45万-945.73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冠石科技3.213095.55万-81.80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中远海科3.093.04亿-100.68点击查看主力监控普莱得2.992788.21万-1161.61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一博科技2.784313.43万-1472.97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赛为智能2.749644.08万-312.13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英飞拓2.572.40亿-38.31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主力意图监控】
散户数量前十名个股如下:
dde散户数量表示卖出大单数和买入大单数的差与笔数化流通盘的比值,相当于是对散户数量增减的一个估算值。当日散户的参与度大小,散户参与度越小表明筹码在被少数大资金收集。股票简称DDE散户数量DDE大单净量DDE大单金额(元)实时资金主力意图恒烁股份2111.70-3.35-5386.81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佰维存储1855.561.215010.99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三博脑科1502.14-2.79-9493.18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联合水务1336.91-7.55-6104.82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美芯晟1253.53-1.60-2307.74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金百泽1167.67-3.68-9266.70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世茂能源1143.22-8.85-7948.03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裕太微1116.60-1.06-3244.20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英特科技1057.66-2.66-3024.33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金桥信息1054.29-5.57-5.75亿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主力意图监控】
【2023-05-31】
退市运盛股价暴跌89.42% 退市中昌跌35.56%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5月31日消息 今日退市运盛、退市中昌进入退市整理期,截至发稿,退市运盛股价暴跌89.42%,退市中昌跌35.56%。
*ST运盛5月30日晚间公告披露,当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 0082023006号)。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ST运盛立案。
公告称,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023-05-29】
刚刚宣布,退市!这些股票倒计时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黄一灵
5月29日晚,*ST搜特公告,公司当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交易。
同晚,*ST未来、*ST辅仁公告称,5月30日起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上周,上交所陆续对*ST辅仁、*ST运盛、*ST中昌、*ST未来4家公司作出终止上市决定,4家公司将于5月30日、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这也意味着,上述公司退出A股进入倒计时。
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199只股票退市,其中强制退市的公司有140余家。自2020年开始,被强制退 市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4家公司明后两天进入退市整理期
5月29日晚,*ST未来、*ST辅仁分别发布关于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5月30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据悉,退市整理期间,*ST未来、*ST辅仁将在上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公告强调,个人投资者买入退市整理股票的,应当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资产在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日均(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不符合以上规定的个人投资者,仅可卖出已持有的退市整理股票。
除*ST未来、*ST辅仁外,*ST运盛、*ST中昌也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数据来源:公告
*ST运盛、*ST中昌退市整理期为期15个交易日,首日不设涨跌幅,此后的涨跌幅限制为10%。同时,公司股票简称前将冠以“退市”标识,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退市结果。退市整理期结束后,公司股票将在上交所摘牌,并按规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4月末,上述4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明确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上交所于年报披露当日向上述公司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于次一交易日起停牌。随后,上述公司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根据有关规定,自公司收到终止上市决定的五个交易日后,公司股票将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1元退市愈发常态化
近年来,退市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常态化退市加速演进,其中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占比较高。
5月29日晚,*ST搜特公告,公司当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4月18日至5月22日期间,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和可转债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交易。
5月以来,不完全统计,*ST蓝光、*ST庞大、*ST宏图、ST美置均公告称,已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股,触及交易类退市而停牌,交易所将于近日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若拉长时间线,以沪市为例,加上前期已退市摘牌的*ST凯乐、*ST荣华、*ST西源,2023年沪市交易类退市的公司数量已达到6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不设退市整理期。这也意味着,如果一只股票在提前锁定交易类退市后投资者还买入,无异于火中取栗。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触发交易类退市的公司股价走势颇为相似,大多都是在明确锁定交易类退市后,以连续跌停收尾。
今年以来触及交易类退市的,均是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这类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或者规范运作方面早已出现各种问题,例如*ST凯乐连续多年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净资产早已为负;*ST荣华连续多年亏损,为控股股东提供大额违规担保;*ST蓝光流动性枯竭、净资产为负;*ST宏图自控股股东债务危机以来主营业务持续萎缩,连续实施财务造假。
全面注册制下优胜劣汰加速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截至5月29日收盘,A股市场有10余只股票收盘价格低于1元,其中多只已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元。这也意味着,又将有多只股票可能触发1元退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正在被市场抛弃,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公司早已丧失的持续经营能力失去了信心。自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投资者也愈发理性和成熟,不断“用脚投票”,以市场化手段提前清退“绩差”公司,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正有序推进。可以预见,“1元退市股”或将更多出现,同时,监管层也将有序运用财务类退市和重大违法类退市手段,多管齐下,及时出清劣质公司,共同营造高质量的资本市场新生态。
“护航全面注册制,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将不断提高退市效率、多元退市渠道、持续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从常态化退市对市场生态影响来看,一方面,上市公司“壳价值”进一步贬值,劣质资产及时退出有助于形成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进一步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引导长期价值投资。
【2023-05-29】
30只ST个股年内跌超50%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近期,ST板块大面积下跌,ST板块指数年内累计跌幅超过20%,成A股跌幅最多的板块之一,其中逾30只ST股跌幅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ST板块跌跌不休,导致部分ST股面值退市风险大增。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确定退市的上市公司超过30家,其中触及面值退市的公司约占五成。
记者梳理发现,本轮ST股连续下跌始于5月初。2022年年报披露结束,又有一批公司被ST或者宣告退市。受此影响,ST板块频现跌停潮,连续多日跌停的ST股超过40只。近20个交易日,ST板块指数跌幅超过18%。
从今年涨跌幅榜看,年内跌幅超过50%个股40余只,其中逾30只个股为ST公司。
ST板块股价持续下跌,导致部分ST公司股价跌破1元,从而拉响面值退市警报。在今年即将退市的30多家公司中,面值退市和财务类退市的公司居多。
5月24日,*ST庞大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公司股票自2023年5月25日开市起停牌。类似面值退市的还有*ST搜特、*ST中天、*ST宜康、*ST蓝光、*ST宏图、ST美置等。
5月23日,*ST运盛、*ST中昌披露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均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0日。
此前的5月22日,*ST辅仁、*ST未来公告称,将于5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6月19日。
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ST计通、科林退、*ST金洲、*ST西源、*ST荣华、中航机电、*ST凯乐7家公司完成退市。
对此,平安证券武鹏表示,在严格退市制度下,市场大环境已经发生本质改变,除了概念、赛道之外,那些真正守规则、努力经营、业绩优异的好公司将变得更有价值,而“问题公司”未来可能会被市场系统性抛弃。因此,超低价股的市场风险变得越来越大,投资者应回避ST等问题股。
【2023-05-24】
单日下跌超57%!谨防这些风险股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作者】毕陶然
又有一批上市公司宣告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全面注册制下,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发威,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进一步强化。近日,多只个股均发布公告,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只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3只个股在退市整理期首日平均跌幅超57%。
从2018年全年A股6只股票退市到2022年50只股票退市,过去5年,上市公司退市的数量不断增加。每年的下半年都是退市高峰期,加上监管表态“强化退市监管力度”“坚持应退尽退”,今年A股的退市密集期或将提前到来。
据上证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终止上市的风险警示。*ST凯乐在2月15日摘牌,拉开本年度终止上市的帷幕。2023年以来(截至5月24日,下同),A股共有6只股票终止上市,包含4只主板、1只中小板和1只创业板股票。
今年以来,共有3只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3只个股在首日均出现了大幅下跌:科林环保下跌52.38%、华虹计通下跌57.01%、吉艾科技下跌64.29%,3只股票平均日跌幅达到57.89%。此外,*ST运盛、*ST中昌、*ST未来以及*ST辅仁4只个股均已发布公告,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以*ST运盛为例,公司5月24日公告称,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2023年5月31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3年6月20日。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投资者买入退市整理期股票的,应当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资产的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日均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不符合以上规定的个人投资者,仅可卖出已持有的退市整理股票。
在过去,稀缺性使上市公司的“壳”具有一定的估值溢价。但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资本市场出清、上市公司退市将迎来常态化。据数据显示,年初至今,ST板块指数跌幅为11.97%。由此可见,ST板块风险增加,上市公司“壳价值”萎缩。
“护航全面注册制,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将不断提高退市效率、多元退市渠道、持续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称,从常态化退市对市场生态影响来看,一方面,“壳价值”进一步贬值,便于劣质资产及时退出,形成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市场资源,进一步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引导长期价值投资。
【2023-05-24】
两A股确定退市!昔日“大数据第一股”跌超98%
【出处】青岛财经日报
5月23日晚间,*ST中昌、*ST运盛均收到上交所下发的退市决定。两家公司早在4月底便停牌,预计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为6月20日。
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大数据第一股”自4月4日起连续18个跌停
*ST中昌已触及多项退市指标。
财务指标方面,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面值指标方面,公司股价自4月4日起已连续18个跌停。其中公司4月7日收盘价为0.96元/股,低于人民币1元。公司最新股价仅为0.45元/股。截至目前,该股的股价较上市以来的最高价高点已经累计跌超98%。
据了解,*ST中昌原为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营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港口散货运输、疏浚工程、货物代理等业务。2015年以来,公司通过持续的资本运作,全面进军大数据领域,公司名称变更为“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现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外数字化营销、为企业提供客户忠诚度营销与管理综合服务、大数据产业园区服务。
纵观公司二十余年的财报,整体赚少亏多。2022年*ST中昌实现营业收入1117.53万元,同比下降97.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9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对于业绩变动*ST中昌表示,2021年下半年开始,受公司管理层更迭频繁影响,公司业绩严重下滑,且时任管理团队公司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公司董事会、管理层治理虽然已于2022年下半年逐步稳定,及时发现并尽力解决上述经营困难和遗留的种种问题,但业务在短期内并未恢复至前几年的业务水平。
*ST运盛重大资产重组“告败”
*ST运盛同样是触及财务类退市。
因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2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4月27日,*ST运盛披露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上述情形属于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相关规定,经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2022年4月,*ST运盛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计划,计划收购深圳格伦菲尔口腔集团有限公司52%的股权。今年5月23日,公司宣布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原因为当前存在影响本次交易的实质性障碍。
*ST运盛主营业务包括医疗信息化业务、医疗服务业务、医疗流通业务等。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4.61万元,较上期同期增加4.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18.53万元。
*ST运盛表示,2022年市场环境更加严峻,且因2021年度公司触及退市风险,使得融资渠道受限,期间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诉讼使得公司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力争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事项及风险尽快化解。
*ST运盛称,因涉及事项多且问题复杂,公司虽拼尽全力协调各方力量,但收效甚微,仅凭公司之力无法解决2021年年审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造成2022年度财务报告继续被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
4月20日-4月27日的连续六个交易日,*ST运盛均跌停,最新股价为4.16元/股。
来源│综合中国基金报、中国证券报等
【2023-05-24】
退市潮涌动 :今年以来,A股已有超30家上市公司宣告退市
【出处】金融投资报
5月23日晚间,*ST中昌、*ST运盛发布公告称,其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与此同时,*ST嘉凯、ST泰禾也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在全面注册制时代下,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发威,上市公司新陈代谢加速。今年以来,A股已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宣告退市。
部分已退市公司
两家“*ST”终止上市
*ST运盛、*ST中昌公告显示,其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均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0日。就在前一日,*ST辅仁、*ST未来也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6月19日。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上述4只锁定退市的股票,均是因为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被强制退市。
据了解,*ST中昌成立于1993年,原名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营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港口散货运输等业务。2015年以来,公司全面进军大数据领域,公司名称变更为“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现主营业务为国内外数字化营销、为企业提供客户忠诚度营销与管理综合服务、大数据产业园区服务。
此前,因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中昌的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今年年4月29日,*ST中昌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属于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ST中昌股票上市。
*ST运盛的全称为运盛(成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业绩发展基本停滞。因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运盛股票自2022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今年年4月27日,公司提交并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截止一季度末,*ST运盛和*ST中昌股东户数分别为1.84万户、2.30万户。
“1元退市”案例增多
数据显示,1999年至今,A股共有198家上市公司退市,有54家事通过证券置换、吸收合并、私有化等方式多元退出,强制退市的公司有144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A股“1元退市”案例增多,退市多元化特征明显。此前,*ST宏图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该公司存在虚减负债的情况,拉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警报。截至5月24日,该公司股票收盘价已连续18个交易日低于1元,收报0.42元/股。也就是说,*ST宏图股价即使连续涨停也达不到1元,提前锁定“1元退市”。
*ST凯乐、*ST荣华和*ST西源的情况也与之类似,存在重大违法退市或者财务类退市风险。而市场在明确退市预期后,3家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先触及交易类退市,最终摘牌退市。
5月23日晚间,*ST嘉凯股票收盘价连续十四个交易日低于1元,预计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深交所终止上市的风险。
同日晚间,ST泰禾也锁定面值退市。截至5月24日,ST泰禾收盘价连续十二个交易日低于1元,最新股价为0.61元/股。也就是说,即便未来8个交易日每日实现涨停,公司股票价格也无法在第20个交易日站上1元,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1元退市”的市场退逐渐增多,这意味着在多元退市标准下,应退市公司已经不能再通过报表粉饰、缩股炒壳等方式规避市场退。
注册制的实施有利于实现资本市场“入口关”与“出口关”的双向畅通,使进退有序的良性循环加速形成。其中,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有力地识别了一批滞留在资本市场的“僵尸企业”,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将其清退,有力地维护了资本市场秩序。
市场人士认为,在全面注册制下,已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加强公司治理,拟上市公司更要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被退市处理的企业也要及时反思,在退市板块做好信息披露并寻求主营业务上的积极改变。同时,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应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承担好对相关上市主体的把关和监督责任,使资本市场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2023-05-23】
刚宣布,终止!终止!4万多股民难眠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李智
今晚,又有两家A股公司确定退市,4万多股民难眠……
*ST中昌被终止上市
5月23日晚间,*ST中昌发布公告称,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3年5月31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3年6月20日。
因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在2023年4月29日,*ST中昌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上述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2月修订)》(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第9.3.1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相关规定,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本所决定终止*ST中昌股票上市。
在退市整理期间,*ST中昌继续在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
曾为“大数据第一股”
据了解,*ST中昌原为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营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港口散货运输、疏浚工程、货物代理等业务。2015年以来,公司通过持续的资本运作,全面进军大数据领域,公司名称变更为“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现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外数字化营销、为企业提供客户忠诚度营销与管理综合服务、大数据产业园区服务。
从股价表现来看,*ST中昌自2017年突破历史高点后,便一直处于震荡下跌之势,截至目前,该股的股价较上市以来的最高价高点已经累计跌超98%。
但作为“大数据第一股”的*ST中昌近年来问题重重,公司内斗不断升级,公司管理层变更频繁,*ST中昌也因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在经营业绩压力之下,*ST中昌濒临退市,而*ST中昌也开启了“自救”之路。1月3日,*ST中昌公告,其控股股东将豁免公司子公司3.3亿元的债务及利息,同时免除公司对该债务的担保责任。另外,自然人马明拟豁免公司1.38亿元债务本金和利息。*ST中昌预计该事项将减少公司债务约4.68亿元。
此外,*ST中昌在年报中表示,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至1.56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2022年前三季度仅实现营业收入799.93万元。
*ST中昌一系列“花式保壳”的动作吸引了监管的关注。上交所要求其说明,四季度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表示,若公司涉嫌未按规定对营业收入予以扣除,规避终止上市情形,将及时提请启动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并对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
但最终,*ST中昌还是未能避免退市命运。截至一季度末,*ST中昌仍有2.3万户股东。
*ST运盛终止上市
无独有偶,5月23日晚间,*ST运盛也公告称,公司收到终止上市决定书。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5月31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0日。
*ST运盛同样是触及财务类退市。因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2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4月27日,*ST运盛披露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上述情形属于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相关规定,经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ST运盛表示,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间,公司将不筹划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ST运盛问题重重
据了解,运盛医疗成立于1993年,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在医疗信息化、医院运营管理、医疗器械经营、后勤配套服务、健康管理等领域展开布局,建立互联网信息基础下的医疗健康服务产业链,打造医疗云生态的闭环体系。
近年来业绩一直在盈亏线挣扎的*ST运盛,不断谋求向医疗服务领域战略转型,并将目光锁定在口腔行业。
去年4月,运盛医疗拟1.56亿收购格伦菲尔口腔52%股权,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打造公司医疗服务板块新业务,为公司在医疗大健康领域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但一年后,*ST运盛又突然宣布终止筹划。*ST运盛5月22日公告称,鉴于当前存在影响本次交易的实质性障碍,根据已签署协议的相关约定,经协商,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其实,濒临退市的*ST运盛早已自顾不暇,公司在财务核算、公司治理、风险控制、财务规范、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多种问题,公司频收监管警示函。从股价表现来看,*ST运盛的股价同样是长期低迷,截至目前,该股较历史高点已经跌超88%。
截至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1.8万户。
【2023-05-23】
【e公司观察】“问题公司”退市常态化 国资股东应有新考量
【出处】证券时报网
昨夜三家A股公司公告退市。其中,*ST辅仁和*ST未来将进入退市整理期,*ST搜特则是触及交易类退市规定,股票及可转债将更快作别资本市场。今晚,*ST中昌、*ST运盛也被交易所判决股票终止上市。
今年A股退市名单持续拉长。有个细节是,一些地方国资出现在这些退市公司的股东列表,有些公司实控人即为地方国资委(如华虹计通是上海国资委旗下公司),也有地方国资是重要股东(如搜于特二股东就是广东国资)。
国资系参股或控股公司退市,并非始于今年。此前,就有东方网力、易见股份等公司已经作别资本市场,成为地方国资之雷。
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国资系公司具有一定特殊性。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量,地方国资旗下证券化资产保住上市公司地位的能力和驱动力更强。在此背景下,市场通常会存在一种“国资信仰”,即便某些“问题公司”濒临退市悬崖,市场也往往认为会比其他类型公司实现峰回路转的机会更大。
这种“国资信仰”也体现在今年的退市案例中。例如,*ST搜特就在互动平台被投资者问询,是否广州高新国资委要重整搜于特,注入生物医药产业。已经锁定面值退市的*ST庞大也专门辟谣“关于国企已入场的相关报道不属实,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方未签署任何相关协议”。
在全面注册制下的退市常态化,使问题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少公司甚至连保壳运作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滑入退市漩涡,被市场化资金送离资本市场。国资系问题公司退市,是资本市场生态建设的一大进步,说明在市场优胜劣汰大潮之下,非市场化、规则化的退市牵绊因素正在变少,市场更乐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主体平等对待。
这两年,国资系退市案例越来越多。梳理来看,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公司信披违规甚至财务造假(例如昆明机床、华虹计通等),另一类数量相对更多,并非地方国资直接出资设立并陪伴企业成长壮大,而多是在标的公司及原实控人遭遇流动性困局时,通过类纾困方式接手民营资产(例如易见股份、东方网力等),甚至不少是异地国资接盘。
对于前者来说,昭示出国资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更大力度保障旗下市场化资产的合规运作的新课题。对于后者来说,则表明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周期涤荡下,即便获得资金和资源加持,部分问题公司要想借助国资入主实现困境反转,也存在不小难度。一旦出现商誉减值、违规担保等风险事件,或者高额负债难以填平,大额注资也可能打水漂。
未来数年内,不少地方国资在证券化率考核目标下,或仍将继续担纲A股中的“拾贝人”。对于国资入主上市公司,其间的纾困意义和实体助力作用值得肯定,且多数地方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整体核算下来浮盈更多。但是,对于暗藏其间的风险也不能不防。尤其对于控股型收购来说,无论是标的公司的选择与投管,还是对各类风险的精准识别,都将考验地方国企的智慧和能力。一方面,投资时就要擦亮眼睛,把握“事为先,人为重”的重要准则;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践行投后管理,赋能和风控双路并进。
尤其是,不宜只片面看重民资标的的市场化基因、技术性优势和灵活性体制,也不能过分倚靠业绩对赌以保投资安全。很多时候,标的公司长期以来治理是否健全、内控是否有效、运作是否合规,往往才是更底层的安全垫,也应该是包括国资在内的资方的重要考量。
【2023-05-23】
*ST中昌被终止上市 自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出处】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丁宁)5月23日晚间,*ST中昌(600242)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23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关于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ST中昌表示,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5月31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0日。
【2023-05-23】
*ST中昌: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出处】本站7x24快讯
*ST中昌公告,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3年5月31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3年6月20日。
【2023-05-22】
扎紧篱笆压实责任 资本市场审计生态持续优化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超200家公司2022年财务报表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有关部门约谈多家临阵换审、频繁换审“专业户”;多部门发文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近一段时间,监管部门从严追责、扎紧制度篱笆,推动审计机构主动归位尽责的信号频频释放、愈发强烈。
财务信息是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核心,审计机构的执业质量直接关系到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专家指出,随着注册制全面实施,审计质量不断提升,监管追责力度不断加强,制度设计愈加完善,资本市场审计生态也将持续优化。
坚守底线 主动归位尽责
全面注册制下,审计机构利用其专业能力,为监管提供依据,是防范证券欺诈造假、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环节。截至目前,超200家公司2022年财务报表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对投资人而言,这些“非标”审计意见构成了重要的投资“避坑”指南。
从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看,上述200多家公司中,55家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49家被出具带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94家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7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从出具“非标”意见原因来看,多数是因审计受限,主要涉及未决诉讼、子公司问题、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以及控股股东等事项。
退市新规落地以来,“非标”意见成为部分上市公司走向退市的推手。比如,*ST中昌近期公告,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同样触及“非标”意见退市情形的还有*ST必康、*ST银河等。
会计师事务所对部分公司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监管部门也发函进一步问询或启动立案调查。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在注册制下,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审计机构对财务信息的审核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企业数量增多符合市场预期,这也有利于保护在信息获取中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持续优化行业生态建设。
压实责任 优化审计生态
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审计机构的“看门人”职责发挥相较过往有明显提升,但仍有一些机构守法意识缺失,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和底线,被监管部门追责处罚。“零容忍”执法态势下,监管追责力度持续加大,促进审计机构归位尽责,优化行业生态。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开出多张大额罚单。例如,财政部3月对德勤和华融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因对华融审计服务存在严重缺陷,财政部暂停德勤北京分所经营业务3个月,并开出2.1亿元罚单。2022年全年,财政部门对174家会计师事务所、418名注册会计师作出行政处罚,超过前三年行政处罚总量。
再如,堂堂所、永拓所等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件,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典型案例中。证监会强调,中介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执业规则的要求审慎执业,认真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职责,为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在披露财报前期“临阵换所”的行为,引发有关部门高度关注。4月1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表示,已书面约谈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提示临近年报披露日承接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
中注协提示,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相关审计业务时,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慎发表审计意见。
筑牢防线 扎紧制度篱笆
全面注册制改革需要更高质量的会计审计信息。专家认为,推动提升审计质量,除审计机构主动归位尽责、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外,还应在制度层面扎紧篱笆,筑牢审计防线。
发挥监管合力,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会计师事务所轮换、信息披露、审计委员会职责等重点事项作出规范,明确财政部门可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问询函、出具警示函、责令公开说明、责令定期报告等管理措施。
“办法从入口端为确保审计质量打好基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分析,办法从多个维度强调审计质量导向,包括遏制恶性竞争、完善轮换规定、压实审计委员会责任等,有助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
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表示,审计机构通过为拟发行上市主体和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推动相关主体强化信息披露,协助监管部门把好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的“入口关”责任重大。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有关部门将严厉打击中介机构违法失职行为,持续督促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2023-05-19】
多元退市制度显威 “面值退”渐成主力军
【出处】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进一步显现,多元化退市显现威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8日,年内已有超30家上市公司确定退市,“面值退”成了退市主力军,重大违法类退市案例也不断涌现。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随着年报披露季结束和市场风险释放,近日陷入“1元退市”危机的公司明显增多,触及或提前锁定面值退市的公司接二连三,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发威,正在加快净化市场生态,未来市场洗牌力度会加快,资本市场会更加注重流动性表现,退市家数或将持续增长。
*ST股成退市主力军
随着今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完毕,多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还有不少公司已走到退市的边缘。而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多只*ST个股近日拉响退市警报,有的因收盘价连续多日低于1元,有的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ST凯乐、*ST荣华、*ST西源、*ST金洲等均因股价低于面值而退市;*ST中昌、*ST宜康、*ST蓝光、*ST中天、*ST搜特、*ST庞大、*ST宏图等因股价20个交易日无法重回1元,提前确定面值退市。
以最新披露可能被终止上市的*ST庞大、*ST宏图为例,5月15日晚间,*ST庞大、*ST宏图相继披露风险提示公告,提前确定面值退市。5月18日,*ST庞大收盘价0.48元/股,已连续1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即使后续4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而*ST宏图,此前就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已经连续17个交易日一字板跌停,并且已连续13个交易日跌破面值,5月18日收盘报0.51元。即使后续7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另外,上市公司触发退市的情形更加多元化。比如风险警示公司的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都会被列入退市风险名单,同时审计意见还与财务类指标交叉适用。
审计意见这条“红线”已成为触发上市公司退市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近期上市公司披露的退市情形看,包括*ST银河、*ST奇信、*ST中潜等在内,因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除审计报告被“非标”外,一些上市公司还涉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等其他财务问题。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表示,自退市新规执行以来,退市多元化的特征越发明显,一旦上市公司触及退市指标,将面临被退市风险,这也是今年退市案例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只有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才能有效保证市场上存量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助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常态化退市已成趋势
除了交易类强制退市外,还有的企业碰到了重大违法退市的红线。收到立案告知书的有*ST辅仁等公司,目前启动了退市流程。
今年年初以来,上交所已有11家公司确定终止上市。其中,4家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3家公司预计重大违法退市,4家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深交所今年已有2家公司被强制摘牌,另有18家公司确定终止上市。
退市渐趋常态化,优胜劣汰机制更趋稳固,市场化特征明显的交易类强制退市或将成为出清劣质公司的主要渠道,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渠道也日渐畅通。国元证券认为,作为全面注册制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态化退市能够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淘汰不良企业,市场资源将更加集中于具有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从而促进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
刘俊海表示,退市企业的增加对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信号,这表明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正在形成。全面注册制的落地让“壳价值”进一步降低,“炒壳”“卖壳”有所减少,出清不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企业,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3-05-15】
随意“不保真”绝非“护身符”!监管严查年报“不保真”违规
【出处】证券时报网
近日,上市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已落下帷幕。与往年相比,董监高对年报随意“不保真”现象已有明显好转。据统计,2022年度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不保真”约20人次,其中不乏部分董监高积极履职,并通过“不保真”提示风险的正面案例。
监管部门一方面依法充分保障董监高独立发表意见,同时也绝不姑息以“不保真”作为怠于履职“护身符”的违规行为。证券时报记者获悉,针对2022年度“不保真”违规,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已第一时间启动对相关责任人的纪律处分程序。此外,针对交大昂立、*ST紫晶、*ST泽达3家无法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也将依规实施纪律处分。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不保真”也应依法依规,简单的“一不了之”行为不代表其已经勤勉地履行职责,不等于其可以借此免除应尽的职责,不能成为董监高借以逃避责任的“护身符”。
“不保真”是年报监管中的重点关注事项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在公司年报编制、披露过程中的履职情况,尤其是对自家年报持“不保真”立场的情形,一直是年报监管中的重点关注事项。
记者获悉,实践中,监管部门会对董监高的“不保真”行为逐一甄别,并充分作出评价。对于勇于投出反对票,旗帜鲜明地发表独立意见、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治理缺陷的行为充分肯定,并提供足够的支持与保护。
与此同时,对面上“说不”但实质未尽到勤勉义务的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依规处理。
目前,2022年度沪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工作已落下帷幕,有部分上市公司董监高未出席会议审议年度报告,或仅依赖外部审计替代个人履职等陈述意见明显不充分的现象。如*ST中昌,四名董监高仅以公司审计时间仓促,审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为异议理由,对年度报告投反对票,一名监事甚至未出席监事会审议年度报告。据悉,上交所已启动对相关责任人的纪律处分程序,追究其未勤勉尽责行为。
据观察,沪市董监高“不保真”的违规主要有四类典型表现形式:一是拒绝履职,如某独立董事,未出席董事会参加年度报告审议、也未发表意见,未能履行年度报告相关法定义务;
二是异议不明,如某董事认为审计意见未能真实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对年度报告投弃权票,但未发表明确、具体的意见并陈述理由;
三是言行不一,如某独立董事在对公司董事会审议的年度报告议案投反对票,但又对年度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前后行为及信息披露存在不一致;
四是依赖中介,如某监事对年度报告投弃权票并发表了意见,但其意见系完全依赖年审会计师的非标意见。
对于此类怠于履职行为,上交所及时采取措施,鲜明表达监管态度。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以来,上交所共作出公开谴责6单、通报批评8单、书面警示1单,涉及责任人23人次。
董监高负有准确反映公司信息的主体责任
董监高是公司规范运作的重要参与主体,是中小投资者希冀保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托。董监高积极履行勤勉义务,发挥内部监督制约功能,将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协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作为全体股东信任的公司经营治理负责主体,董监高需要以披露定期报告方式向股东汇报近期工作成果,集中反映上市公司一段期间内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合规运作等情况。其中,年报最受关注,是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的重要来源。董监高应当积极采取履职措施,保证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此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强调董监高的主体责任,对董监高年度报告履职责任的制度约束不断趋严,董监高履职“独立性”“专业性”意识逐渐觉醒。为保障董监高对年度报告独立发表意见,帮助投资者更为清晰判断公司的真实情况和投资价值,制度规则赋予了董监高对年报“不保真”的权利,但明确要求应当在书面确认意见中发表意见并陈述理由,权利与义务并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成熟以及退市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已经无处藏身。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董监高与其事后拼命撇清自身的责任,倒不如事前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避免走向违法违规,应深刻明白自身职责所在,多点严肃性,少点随意性,绝不可不负责任地签字背书,充当“投票机器”。
“作为上市公司重大风险事项的‘吹哨人’,董监高应当站稳广大投资者的人民立场,及时、完整地向市场充分提示风险。董监高的‘不保真’理应成为投资者观察公司的‘火眼金睛’,让投资者一目了然地发现公司的问题所在。”业内分析人士称。
【2023-05-15】
2022年沪市约20人次对公司年报“不保真” 上交所已对相关违规行为采取纪律处分措施
【出处】证券日报网
近日,上市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已落下帷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在公司年报编制、披露过程中的履职情况,尤其是对自家年报持“不保真”(不保证真实性)立场的情形,一直是年报监管中的重点关注事项。
与往年相比,董监高对年报随意“不保真”现象已有明显好转。据统计,2022年度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不保真”约20人次,其中不乏部分董监高积极履职,并通过“不保真”提示风险的正面案例。
监管部门依法充分保障董监高独立发表意见,同时也绝不姑息以“不保真”作为怠于履职“护身符”的违规行为。据悉,针对2022年度“不保真”违规行为,上交所已第一时间启动对相关责任人的纪律处分程序。此外,针对交大昂立、*ST紫晶、*ST泽达3家无法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也将依规实施纪律处分。
董监高履职“独立性”逐渐增强
履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董监高是公司规范运作的重要参与主体,是中小投资者希冀保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托。董监高积极履行勤勉义务,发挥内部监督制约功能,将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协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作为全体股东信任的公司经营治理负责主体,董监高需要以披露定期报告方式向股东汇报近期工作成果,集中反映上市公司一段期间内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合规运作等情况。其中,年报最受关注,是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的重要来源。董监高应当积极采取履职措施,保证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此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强调董监高的主体责任,对董监高年度报告履职责任的制度约束不断趋严,董监高履职“独立性”“专业性”意识逐渐觉醒。为保障董监高对年度报告独立发表意见,帮助投资者更为清晰判断公司的真实情况和投资价值,制度规则赋予了董监高对年报“不保真”的权利,但明确要求应当在书面确认意见中发表意见并陈述理由,权利与义务并重。
市场人士认为,目前,董监高年度报告“不保真”的案例并不鲜见。作为上市公司重大风险事项的“吹哨人”,董监高应当站稳广大投资者的人民立场,及时、完整地向市场充分提示风险。董监高的“不保真”理应成为投资者观察公司的“火眼金睛”,让投资者一目了然地发现公司的问题所在。
“不保真”应依法依规
四类典型违规行为被采取措施
“不保真”也应依法依规,简单的“一不了之”行为不代表其已经勤勉地履行职责,不等于其可以借此免除应尽的职责,不能成为董监高借以逃避责任的“护身符”。
实践中,监管部门会对董监高的“不保真”行为逐一甄别,并充分作出评价。对于勇于投出反对票,旗帜鲜明地发表独立意见、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治理缺陷的行为充分肯定,并提供足够的支持与保护。与此同时,对面上“说不”但实质未尽到勤勉义务的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依规处理。
据了解,沪市董监高“不保真”的违规主要有四类典型表现形式:一是拒绝履职,如某独立董事,未出席董事会参加年度报告审议、也未发表意见,未能履行年度报告相关法定义务;二是异议不明,如某董事认为审计意见未能真实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对年度报告投弃权票,但未发表明确、具体的意见并陈述理由;三是言行不一,如某独立董事在对公司董事会审议的年度报告议案投反对票,但又对年度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前后行为及信息披露存在不一致;四是依赖中介,如某监事对年度报告投弃权票并发表了意见,但其意见系完全依赖年审会计师的非标意见。对于此类怠于履职行为,上交所及时采取措施,鲜明表达监管态度。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以来,上交所共作出公开谴责6单、通报批评8单、书面警示1单,涉及责任人23人次。
目前,2022年度沪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工作已落下帷幕,同样有部分上市公司董监高未出席会议审议年度报告,或仅依赖外部审计替代个人履职等陈述意见明显不充分的现象。如*ST中昌,四名董监高仅以公司审计时间仓促,审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为异议理由,对年度报告投反对票,一名监事甚至未出席监事会审议年度报告。据悉,上交所已启动对相关责任人的纪律处分程序,追究其未勤勉尽责行为。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成熟以及退市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已经无处藏身。董监高与其事后拼命撇清自身的责任,倒不如事前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避免走向违法违规。深刻明白自身职责所在,多点严肃性,少点随意性,绝不可不负责任地签字背书,充当“投票机器”。与各方市场主体共同携手,推动上市公司诚实守信、规范运作,专注主业、稳健经营,不断提高质量。
【2023-05-12】
万余股民喜提利好,昔日纤维龙头“摘星摘帽”,今日复牌!这些公司正申请摘帽(名单)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朱听武
2022年年报有235家公司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意见。
*ST尤夫扭亏为盈“摘星摘帽”
5月10日晚间,*ST尤夫发布公告,公司股票自5月12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将变更为“尤夫股份”,并于2023年5月12日开市起复牌。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有股东超万户。
此前,*ST尤夫因2018年、2019年、2020年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2020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违反规定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余额超过1000万元、触及“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等情形,公司股票于2018年2月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之后又几次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022年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优化。2022年度公司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正值,公司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情形已消除;违规担保等情形消失。因此,公司认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弱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已消除。
2022年末,*ST尤夫破产重整计划宣告执行完毕,*ST尤夫控股股东已变更为共青城胜帮凯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陕西省国资委。
多家ST公司申请撤销风险警示
截至目前,多家公司申请撤销风险警示,包括*ST安控、*ST日海、ST中安、ST时万、ST龙净、ST澄星等。
4月25日,*ST安控公告表示,2022年度公司在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金额为4.3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39亿元;截至2022年末,归母净资产为8.12亿元。公司表示其扣非后净利润孰低者为正值或者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已消除,已符合申请撤销股票交易其他风险警示条件。
据悉,*ST安控因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且2020年度审计报告包含“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表述,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于2022年4月25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17日,*ST日海发布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告。2021年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针对*ST日海重要子公司审计受限、函证受限、资产减值的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问题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事项重大影响已消除;202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所述事项影响也已消除。
2022年末,*ST日海累计未弥补亏损金额为17.43亿元,实收股本为3.744亿元,公司未弥补亏损金额超过实收股本4.65倍。鉴于糟糕的年报,深交所出具了2022年年度报告的问询函,对公司收入三年下滑,资产负债率上升,应收账款过高及坏账计提情况,商誉减值情况等进行了一一问询。5月6日,公司公告延期回复。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深交所关于公司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的函。
首个被强制退市的A股房企出炉
5月9日,蓝光发展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5月10日起,*ST蓝光停牌,等待退市审议。*ST蓝光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截至停牌日,公司还有12.14亿元的市值,股东户数14.6万户。
2016年到2018年,蓝光发展的销售额分别为301亿元、581亿元、855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50%。2019年,蓝光发展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015.37亿元,首次迈入“千亿军团”。
从千亿房企到退市仅用3年,蓝光发展可谓大起大落。实际上,除了触发交易类退市红线外,*ST蓝光还同时触碰到财务类退市标准。
2022年,蓝光发展实现营业收入约193.04亿元,同比下降4.04%;归母净利润约-249.42亿元。截至2022年末,蓝光发展拥有总资产约1323.27亿元,归母净资产约-238.70亿元,同比减少1858.96%;负债方面,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420.55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
“财务退”成高发区
数据宝统计经发现,有235家公司2022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意见。其中,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数量最多,为104家;此外,有94家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7家公司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意见。近期“财务退”成为终止上市的高发区。
*ST蓝光、*ST中天、*ST奇信、*ST中潜、*ST 光一、*ST腾信、*ST和佳、*ST易尚、*ST中昌等多家公司均出现了因2022年财报被出具非标意见,导致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
具体来看,*ST蓝光、*ST正邦、*ST中天、*ST宏图等36股2022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ST顺利、*ST海投、*ST中期、*ST深南等12股2022年盈利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另外,*ST文化则同时触及3种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ST奇信除财报问题外还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ST紫晶、*ST泽达则均因实施了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上交所依规对两公司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ST蓝光同时还触发面值退市。
2020年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出炉,增加了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触发退市的情形,同时审计意见和其他财务指标交叉适用,审计意见的作用更加重要。自此,“审计意见类型”成为消解传统保壳手段,触发企业退市的重要指标。
【2023-05-10】
惊呆,竟有1160股年内跌超10%!小市值+低估值+高成长优质股揭秘,社保和险资共同重仓5股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陈见南
市场风格能否转变?
今年A股市场风格分化较大,以价值股为代表的上证指数表现良好,近期更是创出年内新高。成长股内部分化,创业板指近期新低不断,而科创50指数在TMT板块带领下走出了一波较好的行情。
整体来看,除了创业板指,主要指数年内录得较好表现。但对于个股来说,却是另一回事:44%的股票年内股价出现下跌,1160只个股跌超10%。这里面会不会有错杀股票呢?
竟有1160股年内跌超10%
今年行情主要围绕着TMT和中特估两大主题展开。以申万行业来看,传媒、通信、计算机三大板块领涨,累计涨幅均超20%;紧随其后的就是中特估相关板块,建筑装饰指数大涨超23%,石油石化、非银金融等板块均涨超10%。
行业分化差异较大,31个申万一级行业有18个上涨,13个下跌,商贸零售、美容护理两大行业均跌超10%。个股表现同样分化,年内上涨个股数占比56%左右,60多只个股涨幅超100%的同时也有20多只个股跌超50%。其中,*ST深南、吉艾退、*ST奇信等个股跌超70%。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达1160只个股年内跌幅超10%,占比超22%。其中不乏一些超级权重股,合计有19只最新市值千亿以上个股年内跌幅超10%。具体看,最新市值超3000亿元的中国中免,年内跌幅超31%。另外,隆基绿能、亿纬锂能、晶科能源等最新市值超千亿元的个股年内跌幅均超20%。
小市值+低估值+高成长优质股揭秘
今年股价跌幅较大的个股主要还是集中在小市值股上,上述跌幅超10%的个股中有逾七成个股市值低于100亿元。其中*ST中昌、吉艾退、*ST深南等30多只个股市值低于10亿元。这些低市值个股以绩差类股票居多。
不过,这其中还有些机构关注度较高、业绩较好的小市值股票。其中,科锐国际、亿田智能、巴比食品等个股有20多家机构评级,华锐精密、江山欧派 、瑞可达等个股有10多家机构评级。
在评级机构数5家以上个股中,有51只个股机构一致预测今年净利增速超30%且预测市盈率低于20倍。从预测市盈率角度看,禾丰股份最低,不足9倍。另外,岱勒新材、海目星、五洲特纸等个股预测市盈率不足13倍。
社保和险资共同重仓5股
较好的基本面吸引众多机构的青睐。今年一季度末,有28只个股被险资重仓股,海目星、利元亨、精工科技、天铁股份、和胜股份、喜临门等10多只个股险资持股市值超过亿元;此外,还有9只个股为社保重仓股,联赢激光、喜临门、聚辰股份、永创智能、鑫铂股份等个股社保持股市值超过亿元。
还有5只个股为社保和险资共同重仓,分别是联赢激光、喜临门、鑫铂股份、和胜股份、亚士创能。从基本面来看,联赢激光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净利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增速分别达到190.11%和489.96%。
【2023-05-08】
请当心!又有5股“锁定”退市?超30万股东踩雷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王军
5月5日,复牌交易的首个交易日,*ST中天股价收盘跌停,报0.63元,已连续11个交易日跌破股票面值。据证券时报记者测算,即使未来9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每天都以涨停价收盘,仍无法在第20个交易日站上1元,由此也触及“1元退市”情形。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中天股东户数达18万户,较去年年末减少6202户。
此外,交易所继续下发退市前的事先告知书。5月5日晚,截至记者发稿,*ST中潜、*ST银河、*ST蓝盾、*ST奇信公告称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截至一季度末,该4家公司合计股东户数超13万户。
*ST中天提前锁定“面退”
因2022年度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并且2022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中天金融5月5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 中天”。
5月5日开盘,*ST 中天股价早盘期间出现短暂拉升,但随后快速下跌,封死跌停板。截至当天收盘,报0.63元/股,总市值跌至44.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17日以来,公司收盘价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据证券时报记者测算,即便接下来的9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连续涨停,也无法在第20个交易日站上1元,由此也提前锁定了“1元退市”。
根据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 1 元,交易所将终止其股票上市。
在5月5日开盘交易前,中天金融公告称,公司5月4日收到贵阳中院送达的决定书,贵阳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
公司表示,贵阳中院依法受理申请人对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请且重整顺利实施完毕,将有利于公司摆脱困境,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若公司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公司股票将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不过,预重整为贵阳中院正式受理重整前的程序,不代表贵阳中院正式受理申请人对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请,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022年亏损160亿
公开资料显示,中天金融是贵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为房地产开发、保险、证券等业务。
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2022年实现总营收84.45亿元,同比减少57.02%,归母净利润亏损160亿元,同比减少150.15%。
公司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等叠加影响,公司业绩下滑。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源于计入本期损益的借款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存量地产项目去化不达预期,结转房地产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金融类子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的收益较上年同期降低等。
中天金融长期深耕贵州市场,中天城投曾是贵州的地产龙头企业,经营范围包括一级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开发、酒店投资经营及会展中心开发经营等。凭借地产业务,中天金融董事长罗玉平曾一度登上贵州首富之位。
2014年后,中天金融先后参股中融人寿,入主海际证券,同时控股多家私募基金,拿下金融牌照,逐步加大在金融领域业务布局的力度。
2017年11月,中天金融宣布拟以310亿元购买华夏人寿21%-25%股权,并依据框架协议及双方协商的时间及交易进程支付了定金70亿元。但这笔悬而未决的交易迟迟未能获批,中天金融所投70亿元定金,不仅未获相应收益,还加大了中天金融的财务压力。
2018年3月,中天金融曾计划将中天城投100%股权以246亿元的价格出售给贵阳金世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但同年12月,中天金融宣布撤回这一出售交易。
2021年8月底,中天金融再次披露,公司拟以180亿元的价格将旗下中天城投100%股权转让给浙系房企佳源创盛控股集团。2021年12月,中天金融公布了经协商确定的价格:佳源创盛和上海杰忠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89亿元的价格,收购相关资产包。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提到,中天金融集团非金融板块的部分岗位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其全面预算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活动未能有效实施;中天金融集团对其投资资产未能实施有效的投后跟踪管理,未能及时采取充分、有效的措施管控投资风险。
*ST奇信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
因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公司2022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交易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ST奇信主营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业务范围涉及公共建筑如写字楼、商业综合体、文教体卫设施及精装住宅等领域。
据证监会4月19日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签订虚假或放大金额的工程合同”、“对内部承包项目少计成本”等方式,分别虚增利润2.24亿元、2.51亿元、3.70亿元、1.80亿元,累计虚增利润10.26亿元,虚增利润在当期披露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均在100%以上。
上市后,*ST奇信继续通过签订虚假或放大金额的工程合同、对内部承包项目少计成本、体外支付少计费用等方式虚增利润。
《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2015年-2019年,*ST奇信分别虚增利润3.71亿元、3.25亿元、3.97亿元、3.79亿元、3.12亿元,合计虚增利润总额达17.85亿元。
根据《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查明涉嫌违法的事实,公司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将导致公司经追溯调整后连续5年净利润为负。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ST奇信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对《告知书》涉嫌违法的事实和财务数据予以核实,最终结果以中国证监会出具的正式决定书为准。
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后,*ST奇信连发三份公告,公司财务总监马计,董秘谭强,证代余丽丽,近日均以个人原因为由辞职。辞职后,三人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多家公司收事先告知书 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据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除*ST奇信外,今年4月以来,已有*ST中潜、*ST银河、*ST蓝盾、*ST顺利、*ST必康、*ST光一、*ST和佳、*ST深南、*ST中昌、*ST宜康、*ST未来、*ST辅仁、*ST新文、*ST运盛、*ST泽达、*ST紫晶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ST中潜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银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12.53亿元且公司2022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蓝盾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175,674.62万元,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7065.58万元;2022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66,416.89万元;同时公司2022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顺利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必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光一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和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深南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中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宜康因公司股票在2023年3月30日至2023年4月27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未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辅仁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新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财务会计报告被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运盛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紫晶、*ST泽达则均因实施了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上交所依规对两公司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2023-05-06】
两天55家公司,风险与收益并存
【出处】扬子晚报网
五一假期后仅两个交易日,就有55家被ST或*ST。5月5日,大盘高位震荡,金融等权重股强势。ST板块指数下跌1.13%,*ST慧辰、ST搜特、*ST嘉凯、*ST新纺、ST贵人、*ST金一等近40只ST股跌停。消息面上,随着2022年报公布完成,一批股票被ST或*ST,多股拉响退市警报。
两天50多家公司被ST或*ST
年报披露完成后,部分绩差公司集体迎来带星戴帽潮。据本站数据统计,5月份仅4日、5日两天,就有50多家被ST或*ST。
其中,*ST爱迪、*ST柏龙、*ST东洋、*ST泛海、*ST广田、*ST海投、*ST红相、*ST华仪等37家公司被*ST。此外,ST鼎龙、ST富润、ST工智、ST海越、ST恒久、ST华铁等17家公司被ST;ST同洲喜获摘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梳理本站数据发现,金一文化、正邦科技、新华联、奥园美谷、中天金融、全筑股份、西宁特钢、泛海控股、天沃科技、越博动力、嘉凯城、蓝光发展、京蓝科技等因2022年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全新好、园城黄金、同达创业、中国中期、左江科技、莫高股份、西域旅游、和科达等公司因2022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足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在严监管强退市的背景下,由于4月绩差股密集披露公布年报,按照惯例,每年4月、5月初ST指数基本上都是大幅震荡。截至5月5日,今年ST板块指数下跌12.62%,远落后于上证指数7.94%的涨幅。
按照规定,年报披露完成后,由于连续两次触发退市指标,一批*ST公司将退市。由于退市预期,部分公司连续20天股票价格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交易退)。
目前,*ST吉艾已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5月9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3年5月29日。计通退已进入退市整理期;还有多家公司停牌等待交易所作出最终退市决定。
据数据统计,2023年共有6只A股已经退市,除了中航机电因换股合并退市以外,其它均触发交易退。
*ST蓝光触及“1元退市”
截至5月5日收盘,*ST蓝光、*ST中天、*ST搜特、*ST庞大、*ST宏图、*ST嘉凯、*ST泛海、ST美置、*ST新海股价低于1元。
其中,*ST蓝光将成为首家因触及“1元退市”而被强退的地产公司。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能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5月4日晚,*ST必康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2022年度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今年4月以来,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前事先告知书的公司还有:*ST顺利、*ST和佳、*ST光一、*ST深南、*ST中昌、*ST宜康、*ST未来、*ST辅仁、*ST新文、*ST运盛、*ST泽达、*ST紫晶等。
虽然ST股被监管及官媒视为垃圾股,但在很多资深交易者心目中,ST股曾是赚大钱的香饽饽。因为历史上很多10倍以上股票,就是从ST板块中产生。
由于A股公司业绩爆雷不断,财务退、面退公司快速增加。面对退市压力,多家公司选择了破产重整。
正因破产重整完成,雪莱特、天马股份已成功摘帽,*ST瑞德、*ST博天、*ST尤夫、*ST方科目前正申请摘帽或摘星。
从股价来看,由于破产重整完成,*ST瑞德以82.56%的涨幅在ST板块中排名第一;预重整阶段的*ST明诚、ST花王分别位居第五、第七。
附:近期破产重整、保壳重点ST公司一览
【2023-04-28】
*ST中昌04月28日下跌,股价创历史新低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低
04月28日,*ST中昌股价继续下跌。截至今日收盘,*ST中昌下跌4.26%,收盘价为0.45元,收盘价创历史新低。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数字化营销及国外数字化营销。主要产品为营销托管、营销服务、营销软件、效果营销、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软件、品牌广告服务等。公司全资子公司博雅科技多年来深耕于教育行业数字营销,在百度教育行业KA数字营销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及专业度使得其具备一定的品牌价值。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74.43%,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75%。
【2023-04-28】
53只ST股预告全年业绩 10股净利预盈
【出处】证券时报网
53只ST股公布全年业绩预告,净利润预盈公司共有10只。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4月28日,共有53只ST股公布了全年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型显示,预盈公司共有10家,预亏公司有22家,减亏公司有19家。
以预告净利润上限进行统计,全年净利润最高的是ST红太阳,预计实现净利润上限为10.30亿元,其次是*ST文化、*ST大通,全年预计净利润上限分别为3.20亿元、1.60亿元。
业绩预计亏损的ST公司中,预计亏损金额最多的是ST易购,全年预计最小亏损额为155.00亿元,其次是*ST山航B、*ST宏图,预计亏损金额分别为62.00亿元、55.00亿元。(数据宝)
ST股业绩预告明细代码简称业绩预告类型预计净利润上限(万元)预计净利润下限(万元)今年以来涨跌幅(%)行业000525ST红太阳预盈103000.0083000.00-29.48基础化工300089*ST文化预盈32000.0029000.00-61.86社会服务000038*ST大通预盈16000.0012300.00-21.77综合002699ST美盛预盈15000.0010000.00-24.17传媒000606*ST顺利预盈8400.006800.00-51.26计算机600666*ST瑞德预盈7000.005000.0085.21电子002177*ST御银预盈6700.004500.0011.58计算机002211ST宏达预盈5000.003500.0014.17基础化工600182S*ST佳通预平4378.002919.00-0.71汽车000410*ST沈机预盈2700.001800.0019.75机械设备000995*ST皇台预盈750.00580.0010.39食品饮料002069ST獐子岛预降450.00300.001.39农林牧渔600532*ST未来减亏-600.00-600.00-69.31煤炭002656ST摩登减亏-1120.00-1680.00-23.46纺织服饰000809ST新城减亏-2300.00-2500.0029.41房地产000571ST大洲减亏-3200.00-4500.00-8.12煤炭600365ST通葡预亏-3600.00-5400.00-23.06商贸零售002751*ST易尚减亏-4500.00-8500.00-37.80社会服务000752*ST西发预亏-5325.00-7587.00-5.67食品饮料600734ST实达预亏-5500.00-8250.0017.93通信002569ST步森预亏-8000.00-15500.00-20.59纺织服饰600112ST天成预亏-8800.00-13000.00-30.88电力设备000005ST星源预亏-10000.00-14900.00-8.06环保300301*ST长方减亏-16000.00-23000.00-0.54电子002742ST三圣减亏-16000.00-21000.00-25.77医药生物002113ST天润减亏-18000.00-24000.00-15.91传媒603007ST花王减亏-18000.00-27000.0023.65建筑装饰002485*ST雪发减亏-20600.00-30800.0024.68纺织服饰300392*ST腾信预亏-22000.00-30000.00-71.97传媒600303ST曙光减亏-27000.00-37000.00-22.42汽车000806*ST银河减亏-35000.00-50000.00-40.34电力设备000150*ST宜康减亏-35000.00-50000.00-61.65医药生物600601*ST方科减亏-38000.00-57000.004.56电子002781*ST奇信减亏-39000.00-58500.00-73.75建筑装饰603557ST起步预亏-50000.00-67000.00-18.29纺织服饰603117ST万林预亏-50000.00-60000.0016.19交通运输000004ST国华预亏-50000.00-70000.008.57计算机600242*ST中昌预亏-52000.00-62000.00-59.13传媒002586ST围海预亏-55000.00-80000.00-32.20建筑装饰000564ST大集预亏-70000.00-130000.00-3.77商贸零售002433ST太安减亏-72500.00-79500.00-41.88医药生物002740ST爱迪尔预亏-76000.00-98000.004.92纺织服饰000796ST凯撒预亏-80000.00-98000.00-25.96社会服务300273*ST和佳预亏-107000.00-127000.00-31.68医药生物002411*ST必康预亏-120000.00-220000.00-51.15医药生物002086ST东洋预亏-120000.00-160000.00-7.55医药生物600518ST康美预亏-184000.00-276000.00-5.00医药生物600781*ST辅仁减亏-225000.00-265000.00-63.01医药生物002482ST广田减亏-300000.00-450000.00-8.24建筑装饰000732ST泰禾预亏-390605.07-528465.68-28.68房地产600122*ST宏图预亏-550000.00-590000.00-38.16商贸零售200152*ST山航B预亏-620000.00-762000.00-38.91交通运输002024ST易购减亏-1550000.00-1650000.00-15.49商贸零售
注:本文系新闻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报解析
业绩预告、业绩暴增、预增、预亏、预降、业绩大增
【2023-04-28】
10余家公司拉响退市警报 “1元退市”加速出清绩差股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收盘,有14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其中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有5家。此外,这些公司在股价跌破1元之前已面临多重风险。比如,蓝光发展早已陷入债务危机;*ST新海深受“专网通信”余波影响,连续6年财务造假;*ST辅仁深陷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风险;美好置业则转型失败、诉讼缠身
4月27日,蓝光发展连续4个交易日跌停,报收0.48元;4月26日,*ST新文股价大跌20.35%,报收0.90元……近期A股市场,股价跌破1元的个股数量持续增加。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收盘,有14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其中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有5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退市新规之下,今年以来,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退市格局加速演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进一步加强,各类退市指标持续发挥作用。其中,“1元退市”指标对绩差公司的出清作用越来越明显。
多家上市房企面临“1元退市”
目前来看,曾经千亿元市值的蓝光发展或成为今年首家被踢出A股的房企。4月6日,蓝光发展股价首次跌破1元。4月24日晚,公司发布《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五次风险提示公告》称,截至24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0.66元,已连续1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根据A股的“1元退市”规则,如果上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蓝光发展称,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上交所将自该情形出现的次一交易日起,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
停牌后,在1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作出是否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这意味着,最迟到4月28日蓝光发展披露审计报告时,其股票可能将被“披星戴帽”(即被“*ST”)。
除了蓝光发展外,中天金融、泛海控股、ST泰禾、美好置业等A股上市房企的股价目前均低于1元,也有可能触及“1元退市”。
除了ST泰禾、美好置业暂未公布截至2022年末净资产外,蓝光发展、中天金融、泛海控股3家房企截至2022年末的净资产均为负值。其中,蓝光发展截至2022年末净资产为-208.21亿元,中天金融为-20.09亿元至-6.09亿元、泛海控股为-36亿元至-6亿元。
受净资产为负值影响,中天金融股价4月17日首次跌破1元,此后持续下探,最新收盘价为0.6元,目前公司已发布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三次风险提示公告。最新股价为1元的房企嘉凯城,因净资产为负,于4月25日发布了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三次风险提示公告。
“1元股”多重退市风险高悬
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14家公司在股价跌破1元之前已面临多重风险。如此前已陷入债务危机的蓝光发展,2015年登陆A股后,借着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开启了大举扩张的步伐,销售额从2015年的百亿级迅速发展到2019年的千亿级。
然而,从千亿级房企到净资产为-200多亿元,蓝光发展仅用了三年时间。2021年中,蓝光发展宣布债券违约后,撤离上海虹桥总部、卖掉医药资产和物业公司、高管大批离职……2015年上市时蓝光发展股价一度达到13.6元,如今最新收盘价为0.48元。
类似的还有泛海控股。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时,泛海控股的业务板块已涵盖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保险等诸多领域。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项目周期过长问题日益凸显。2020年底,泛海控股负债合计高达2363.29亿元。
为化解财务危机,泛海控股处置了IDG、民生证券等优质资产,但资产因诉讼、仲裁被查封或冻结,仍无法正常经营,公司股价一路下滑,今年4月14日公司股价首次跌破1元,此后股价一直处于1元以下。由此,泛海控股正一步步走向退市边缘。
除了房企外,上述股价低于1元的公司中,不乏曾经的医药白马股、大数据第一股等个股。如2000年12月上市的*ST中昌,曾因头顶“大数据第一股”的光环风光无限。然而,2018年公司出现股票质押风险,2019年财务报告被出具“拒绝(无法)表示意见”,2021年实控人陈建铭被证监会没收所有违法所得……今年4月7日,公司首次出现收盘价低于1元,目前已发布了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十次风险提示性公告,最新股价为0.47元。
此外,受“专网通信”余波影响、连续6年财务造假的*ST新海,深陷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风险的*ST辅仁,转型失败、诉讼缠身的美好置业等公司,最新股价均跌破1元,退市风险进一步加深。
【2023-04-27】
*ST中昌04月27日下跌,股价创历史新低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低
04月27日,*ST中昌股价继续下跌。截至今日收盘,*ST中昌下跌4.08%,收盘价为0.47元,收盘价创历史新低。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数字化营销及国外数字化营销。主要产品为营销托管、营销服务、营销软件、效果营销、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软件、品牌广告服务等。公司全资子公司博雅科技多年来深耕于教育行业数字营销,在百度教育行业KA数字营销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及专业度使得其具备一定的品牌价值。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74.59%,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38%。
【2023-04-27】
11只ST股预计全年业绩预盈
【出处】证券时报网
72只ST股公布全年业绩预告,净利润预盈公司共有11只。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4月27日,共有72只ST股公布了全年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型显示,预盈公司共有11家,减亏公司有30家,预亏公司有29家。
以预告净利润上限进行统计,全年净利润最高的是ST红太阳,预计实现净利润上限为10.30亿元,其次是*ST文化、*ST大通,全年预计净利润上限分别为3.20亿元、1.60亿元。
业绩预计亏损的ST公司中,预计亏损金额最多的是ST易购,全年预计最小亏损额为155.00亿元,其次是*ST山航B、*ST宏图,预计亏损金额分别为62.00亿元、55.00亿元。(数据宝)
ST股业绩预告明细代码简称业绩预告类型预计净利润上限(万元)预计净利润下限(万元)今年以来涨跌幅(%)行业000525ST红太阳预盈103000.0083000.00-28.79基础化工300089*ST文化预盈32000.0029000.00-52.56社会服务000038*ST大通预盈16000.0012300.00-21.53综合002699ST美盛预盈15000.0010000.00-20.24传媒000606*ST顺利预盈8400.006800.00-48.74计算机600666*ST瑞德预盈7000.005000.0081.89电子002177*ST御银预盈6700.004500.0010.61计算机002211ST宏达预盈5000.003500.0012.96基础化工600182S*ST佳通预平4378.002919.002.14汽车000410*ST沈机预盈2700.001800.0017.26机械设备000995*ST皇台预盈750.00580.009.31食品饮料002069ST獐子岛预降450.00300.004.44农林牧渔300526*ST中潜预盈350.00238.00-68.31纺织服饰600532*ST未来减亏-600.00-600.00-67.65煤炭002656ST摩登减亏-1120.00-1680.00-20.77纺织服饰300555ST路通预亏-1400.00-2400.004.42通信600265ST景谷减亏-1628.00-2228.0011.32农林牧渔000809ST新城减亏-2300.00-2500.0029.41房地产002417*ST深南减亏-3000.00-5000.00-79.85计算机000571ST大洲减亏-3200.00-4500.00-3.42煤炭600365ST通葡预亏-3600.00-5400.00-22.82商贸零售600767*ST运盛预亏-3600.00-4800.00-6.21计算机002259ST升达预亏-4000.00-8000.007.01公用事业002751*ST易尚减亏-4500.00-8500.00-34.57社会服务000889ST中嘉减亏-5000.00-7500.00-2.15通信000752*ST西发预亏-5325.00-7587.00-5.17食品饮料600734ST实达预亏-5500.00-8250.0017.66通信002569ST步森预亏-8000.00-15500.00-21.05纺织服饰600462ST九有减亏-8048.00-8048.0010.14通信600112ST天成预亏-8800.00-13000.00-33.82电力设备000005ST星源预亏-10000.00-14900.00-6.99环保300301*ST长方减亏-16000.00-23000.001.62电子002742ST三圣减亏-16000.00-21000.00-24.23医药生物002113ST天润减亏-18000.00-24000.00-18.18传媒603007ST花王减亏-18000.00-27000.0023.65建筑装饰002485*ST雪发减亏-20600.00-30800.0021.43纺织服饰300108*ST吉药减亏-21000.00-28000.00-14.43医药生物300392*ST腾信预亏-22000.00-30000.00-64.96传媒300282ST三盛预亏-23571.00-30074.00-25.49社会服务600289ST信通预亏-24454.00-36681.00-2.87通信600303ST曙光减亏-27000.00-37000.00-18.33汽车000971ST高升预亏-30000.00-60000.001.60通信000806*ST银河减亏-35000.00-50000.00-37.50电力设备000150*ST宜康减亏-35000.00-50000.00-59.40医药生物600601*ST方科减亏-38000.00-57000.004.94电子002005ST德豪减亏-38000.00-48000.0010.14家用电器002781*ST奇信减亏-39000.00-58500.00-72.38建筑装饰002021ST中捷减亏-40000.00-42000.00-3.06机械设备600290ST华仪减亏-48670.00-48670.00-24.65电力设备603557ST起步预亏-50000.00-67000.00-17.11纺织服饰603117ST万林预亏-50000.00-60000.0014.75交通运输000004ST国华预亏-50000.00-70000.005.68计算机600242*ST中昌预亏-52000.00-62000.00-57.39传媒002586ST围海预亏-55000.00-80000.00-28.60建筑装饰002776ST柏龙减亏-65000.00-80000.00-16.72纺织服饰000564ST大集预亏-70000.00-130000.00-3.14商贸零售000616ST海投预亏-71875.91-107813.86-37.16非银金融002433ST太安减亏-72500.00-79500.00-40.50医药生物002740ST爱迪尔预亏-76000.00-98000.007.87纺织服饰000796ST凯撒预亏-80000.00-98000.00-24.84社会服务000839ST国安减亏-100000.00-140000.00-11.07通信600816ST安信减亏-100000.00-100000.002.47非银金融300273*ST和佳预亏-107000.00-127000.00-14.85医药生物002086ST东洋预亏-120000.00-160000.00-2.88医药生物002411*ST必康预亏-120000.00-220000.00-48.56医药生物600518ST康美预亏-184000.00-276000.00-5.45医药生物600781*ST辅仁减亏-225000.00-265000.00-64.84医药生物002482ST广田减亏-300000.00-450000.00-12.64建筑装饰000732ST泰禾预亏-390605.07-528465.68-25.00房地产600122*ST宏图预亏-550000.00-590000.00-34.87商贸零售200152*ST山航B预亏-620000.00-762000.00-35.69交通运输002024ST易购减亏-1550000.00-1650000.00-15.49商贸零售
注:本文系新闻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报解析
业绩预告、业绩暴增、预增、预亏、预降、业绩大增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