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列控(603508)概念题材

概念题材 投资亮点 财务分析 公司简介

思维列控(603508)所属板块题材

  • 要点一:所属板块

    软件开发 河南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车联网(车路云) 无人驾驶 智能机器 大数据 铁路基建

  • 要点二: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销售:轨道交通设备、电子产品、工业微机化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业控制机模块、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软件;销售:软件系统、微机、电子仪器、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相关技术开发、咨询、服务、转让;软件开发;软件技术转让;软件技术咨询及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从事货物和技术进出口业务;房屋租赁;会议及展览展示服务。

  • 要点三:列车运行控制、铁路安全防护、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主要包括列车运行控制、铁路安全防护、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三大业务。

  • 要点四:轨道交通-铁路

    铁路是国家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轨道交通作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交通运输模式,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大运力等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全局性支撑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城市人口增加,以地铁、市域铁路等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凭借人均能耗低、承载量大、互通互联等诸多优点,将成为助力绿色出行、创建智慧城市、缓解拥堵等的重要手段。《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通过加大 5G 通信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丰富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条,统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专网建设,构建泛在先进、安全高效的现代铁路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打造中国铁路多活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平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共享应用水平。强化铁路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深度融合赋能赋智为牵引,推进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造现代智慧铁路系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 要点五:技术优势

    公司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升级、产业化。在三十余年的实际应用、推广、完善历程中,通过长期对我国铁路技术装备、行车组织状况、运营管理模式的摸索和对未来发展的前瞻分析,公司掌握了包括 LKJ 车载数据、控制模式、运行数据记录等在内的核心技术,在列车运行控制、列车安全监测、铁路安全管理与信息化领域形成了多项具备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和较为丰富的产品种类,并促进我国铁路系统构建了以 LKJ 系统为核心的行车安全应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铁路运营基本国情的列车运行安全保障系统,为保障历次铁路大提速和中国铁路发展做出了贡献。持续的高比例研发投入,推进我国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升级与进步,有力保障公司处于行业技术优势地位。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 11,480 万元、14,194 万元、6,339 万元,研发费用始终保持在当期营业收入的 10%以上。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主导或参与 5 项产品技术条件、6 项行业标准以及 8 项技术规章制定,拥有有效专利 454 项(其中发明专利 116 项,实用新型专利 264 项,外观专利 74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844 项。较强的专业积累和持续增加的科研投入确保了公司核心产品、技术发展的稳定性、延续性,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3 项,专利 29 项(其中发明专利 1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1 项,外观专利 7 项)。

  • 要点六:人才优势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列车运行控制及运用管理信息化领域,铁路行车安全装备与整个铁路运输安全息息相关,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事关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核心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对中国铁路发展、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安全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培养出对中国铁路安全事业拥有深刻认识和执着信念的人才团队。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总人数为 1007 人,其中技术人员 611 人,占比约 61%。公司核心人员在各自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铁路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业务整体规划和布局方面具备前瞻性,能够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并有效、迅速付诸实施。

  • 要点七:以列控为核心的行车安全产品体系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公司 LKJ 系统已成为我国车载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的核心装备。同时,公司多次参与国铁集团车载信息化项目的研发,先后研制了 6A 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 系统车载子系统、机车车联网系统、调车防护系统(LSP)等产品。以 LKJ 系统为基础,公司主要产品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同效应,持续巩固了 LKJ 列控系统在机车信息化的中枢地位,并构建了丰富的机车车载生态环境,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巩固了公司在行业的优势地位。目前,公司形成了多功能、多种类的产品体系和专业化、综合化的行车安全保障产品提供能力,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同时满足客户对列车运行安全控制、机车状态监测、行车安全管理及信息化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 要点八: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是铁路安全产品的核心,关系着铁路运输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存之本。早在2000年,公司就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随着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更新,不断自我完善,逐步建立起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公司分别于2009年、2013年通过了CRCC中国铁路产品认证,强化了产品生产质量的控制。为进一步丰富质量管理手段,全面提升产品软、硬件设计水平和质量,公司于2008年、2009年分别启动了CMMI L3认证及SIL4级国际产品安全认证,并获得认证证书。随着新的铁路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公司自2012年起大力推动RAMS研发设计理念及IRIS国际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以使公司产品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方面再上新的台阶。2014年8月,公司通过IRIS国际铁路行业质量标准认证。 目前,公司已经构建起以IRIS、ISO9001、CMMI为基础,CRCC、SIL4产品认证为标准,精密的检测仪器、严格的检验制度为支撑的质量控制体系,将产品质量控制贯穿于计划、研发、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公司十分重视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并对产品质量终生追溯,确保产品质量责任落实到人。二十多年来,未因公司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 要点九:技术支持体系优势 

    通过多年来对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推广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我国铁路行车组织状况的深入理解,公司逐步构建起了以主动服务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需求为核心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支持体系。公司与各路局、各站段、地方铁路及机车厂等应用及管理部门保持紧密联系,能够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和需求信息,前瞻性的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公司掌握了控制模式、车载数据、硬件设计、软件架构等LKJ核心技术,在市场出现新的运输安全控制需求时,能够快速做出响应,通过增加产品控制功能、深化数据分析支持体系等方式使产品始终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保证产品及时有效地适应我国线路设施或运输组织条件调整的需求,有力的保障了我国铁路安全持续、快速发展。公司组建了覆盖各路局、各站段、地方铁路及机车厂的驻点技术支持体系,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公司产品的使用关系到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为确保产品运用的稳定性、维护的及时性、故障应急处理的时效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的指导、关键技术和质量的管控,公司向客户长期派驻了专业技术人员,为铁路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以现场技术支持人员为纽带,加深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 要点十: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项目通过新建、扩建试验及生产场地、新增设备和人员,升级现有列车运行控制产品,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适用程度、提升产品安全等级、扩大产品功能范围、实现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符合CTCS技术标准)产业化,使得公司产品能顺应我国铁路安全管理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以保持公司在国内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领域的优势地位。项目总投资为36,750万元,目计划建设期约为2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均销售收入60,127万元,公司作为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供应商,已经在行业内建立了较为明显的品牌优势,在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未来市场容量的扩大,公司预计本项目销售收入目标能够实现。

  • 要点十一: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项目通过新建、扩建试验及生产场地、新增设备和人员,实施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项目,丰富公司产品链。项目总投资为15,495.00万元,计划建设期约为2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1,421万元。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未来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建立机车安全防护保障体系的需求,同时,公司具备丰富的研发、生产、认证和推广经验,考虑到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性、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市场的迅速发展,公司预计本项目的销售收入目标能够实现。

  • 要点十二:机车车联网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随着近年来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逐步提高、行车密度不断加大,急需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全面的机车及车载设备工作状态、司机操纵情况等信息的实时查询、分析,以及对在途列车相互位置进行判断示警,有效提高机车运用效率、行车安全控制水平及应对突发性事件能力。机车车联网系统是依托公司自主研发、已经成熟运行的“列车运行状态信息系统(LAIS)”、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对现有的LAIS车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强化信息传输能力和传输可靠性,实现铁路机车实时状态信息采集,为机车库内整备、站内调车、在途运行提供全面的机车及车载设备工作状态、司机操纵情况、列车接近位置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分析系统,以实现对机车运用的无缝隙、实时管理。该产品对于丰富公司的产品链,开拓铁路安全信息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总投资为14,980.00万元,计划建设期约为2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0,234万元。机车车联网系统适应了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并且公司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基础,随着铁路信息化的加速,面临较大的市场需求,公司本项目预计的销售收入能够实现。

  • 要点十三: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项目通过新建、扩建试验及生产场地、新增设备和人员,实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项目产业化项目,丰富公司机务安防系统产品链,使得公司产品能进一步顺应我国铁路安全管理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目计划建设期约为2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4,200万元。CMD系统是集机车动静态信息的采集、传输、地面诊断分析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未来将是公司机务安防系统领域产品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机车信息采集、数据传输、信息分析与处理等方面已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考虑到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性、铁路信息化市场的加速发展,公司预计本项目的销售收入目标能够实现。

  • 要点十四:铁路行车安全装备生产线扩建项目

    项目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关键生产技术和设备,改进现有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及工艺装备,提高公司生产效率及生产能力,扩大公司产值。公司将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单板生产、单板调试、整机组装、整机调试、物流配送、信息传递等生产工序进行优化,有针对性的引入工业机器人,升级既有设备并引进先进自动化设备,从而降低公司人力成本,全面提升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项目总投资为6,000万元,计划建设期约为2年。项目实施后预计将年平均新增销售收入4,294万元。通过对现有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并扩建,将有效提升公司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为公司未来持续盈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司预计本项目的销售收入目标能够实现。

  • 要点十五:列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

    建设列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研究中心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列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新建研发大楼。建设内容包括模拟仿真工程中心、高低温、湿热、振动、电磁兼容等实验室、产品测试试验平台、新技术研发中心、应用研发中心、质量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公司拟以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为核心,拓展安全计算机、智能互联、数据挖掘、安全监测和轨迹追踪技术,向列车智能化控制、行车智能管理、风险分析预警、机车安防监测应用领域延伸。项目投资总额为9,575.00万元,计划建设期约为2年。

  • 要点十六:稳定股价预案 

    公司股票从正式挂牌上市之日起三年内,当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最近一期审计基准日后,因利润分配、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增发、配股等情况导致公司净资产或股份总数出现变化的,每股净资产相应进行调整)时,本公司董事会将在五个交易日内制订或要求公司控股股东、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稳定公司股价具体方案,并在履行完毕相关程序后实施,且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予以公告。当启动股价稳定措施的条件成就时,公司及相关主体将视公司实际情况、股票市场情况,同时或分步骤实施以下股价稳定措施:1、公司向社会公众股东回购股份;2、公司控股股东、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

  • 要点十七:股利分配 

    公司的利润分配应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利润分配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坚持现金分红优先、现金分红为主的原则。公司采取现金、股票或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现金方式优先于股票方式。公司具备现金分红条件的,应当采用现金分红进行利润分配。公司主要采取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政策,即公司当年度实现盈利,在依法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后有可分配利润的,则公司应当进行现金分红。如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发生,单一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度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

  • 要点十八:自愿锁定股份 

    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欣、郭洁、王卫平及自然人股东王中平、骆永进、方伟、高亚举、秦伟、张子健、刘冬梅、刘力、陈勇、杨清祥、张新莉、赵光明承诺:自河南思维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人直接和间接持有的河南思维股份,也不由河南思维回购该等股份。公司法人股东远望谷承诺:自河南思维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的河南思维股份,也不由河南思维回购该等股份。公司其余7名自然人股东王培增、陈志东、范新、李军、程玥、甘德乐、海金峰承诺:自河南思维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人直接和间接持有的河南思维股份,也不由河南思维回购该等股份。

  • 要点十九:拟15亿元收购蓝信科技51%股权

    2018年5月28日公告,公司拟31.91元/股,向赵建州、西藏蓝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合计持有的蓝信科技51%股权,交易对价15.30亿元;同时,公司拟采用询价发行方式,定增配套募资9.80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思维列控将持有蓝信科技100%的股权。蓝信科技是我国动车组列控设备及司机实时动态监测、列控数据管理系统、动车组车载监测信息综合传输系统的核心供应商,是我国动车组DMS系统和EOAS系统的唯一供应商。补偿义务人承诺,蓝信科技2019年-2021年承诺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69亿元、2.1125亿元和2.535亿元。

  • 要点二十:拟1亿元-2亿元回购股份

    2018年11月30日公告,公司拟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为1亿元至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50元/股,回购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起不超过3个月。

  • 要点二十一:中标铁路机车电务车载设备采购项目

    2019年6月5日公告,公司收到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发来的成交通知书,确定公司为“铁路机车电务车载设备采购项目(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及相关设备)项目”第1包、第2包、第5包的成交供应商,项目成交金额8661.18万元,占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的16%。

  • 操作说明:手指放在表上向左滑动可以查看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