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概念题材

概念题材 投资亮点 财务分析 公司简介

中国平安(601318)所属板块题材

  • 要点一:所属板块

    保险 广东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上证50_ 央视50_ 融资融券 HS300_ AH股 互联医疗 独角兽 区块链 IPO受益 养老概念 互联金融 深圳特区 参股银行 参股券商

  • 要点二:经营范围

    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 要点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

    历经36年发展,平安成长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全球保险集团品牌价值第一,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为超2.4亿个人客户、超400万团体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我们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为客户、员工、股东、社会创造价值。

  • 要点四:保险、证券、银行、资产管理行业

    经过40余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正逐步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诸多行业迎来新的增长空间。其中,金融、医疗和养老三大行业因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金融业正面临存量竞争加剧、同质化竞争的挑战,“服务差异化”已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与此同时,金融、医疗和养老三大行业普遍面临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增长与供给不足、标准缺失、服务参差不齐等结构性矛盾,亟需通过数字化创新和差异化服务实现突破。目前中国人均医疗支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16万亿元。尽管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突出,反映出行业在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效率偏低等方面的短板。居民对全面、专业、高效的一站式医疗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为医疗行业的服务升级和效率提升提供了重要机遇。

  • 要点五: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经营稳健发展,渠道改革成效显著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经营稳健发展,渠道改革成效显著。代理人渠道量质齐增,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可比口径下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3.3%。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达36.3万。业务品质稳步改善。2024年,平安寿险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2024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投资业绩优良,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0%,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 要点六:财产保险服务收入稳健增长,品质保持良好

    财产保险服务收入稳健增长,品质保持良好。2024年,平安产险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增长67.7%;整体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98.1%,持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银行业务经营保持稳健,资产质量整体平稳。2024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445.08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不良贷款率1.06%,拨备覆盖率250.71%,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 要点七: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

    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持续打造医险协同模式,通过保险、医疗、投资、科技等多个业务条线协同运作,从赋能个人金融客户、企业客户、打造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和自营医疗机构三个方面构筑服务体系,提供性价比最佳的医疗养老服务。2024年,集团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近6.7万家,平安健康过去12个月战略业务付费用户数超3,100万;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1,400亿元;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70%。

  • 要点八:自研垂直AI大模型,加速赋能生态应用

    自研垂直AI大模型,加速赋能生态应用。过去十年围绕“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平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进行深度探索和广泛实践,通过自研金融、医养垂直领域大模型,深化行业应用、重构产业生态。需求导向开发,我们搭建了三层大模型体系,支持语音大模型、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场景准确率行业领先;打破数据壁垒,打造三大金融数据库、五大医疗数据库,包含30万亿字节数据,成为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深挖业务场景,广泛应用、服务于全集团85个大模型场景,加速推进生态圈建设。

  • 要点九:平安养老险

    2016年,公司保险业务交叉销售成果显著增长,2016年平安通过代理人渠道实现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新增保费343.94亿元,同比提升16.1%。

  • 要点十:深发展与平安银行整合(完成)

    2015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218.65亿元,同比增长10.4%;存贷款均保持双位数增长,增速保持同业领先;经营效率持续优化,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5.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45%,拨备覆盖率165.86%,资产质量相对稳定。2011年7月,平安银行与深发展整合的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完成,公司以认购对价资产(即中国平安持有的平安银行78.25亿股,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90.75%)以及认购对价现金(26.9亿元),全额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新发行股份(每股价格为17.75元,发行数量为16.38亿股)。完成后,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深发展52.38%股份,成为深发展的控股股东,平安银行成为深发展的控股子公司。

  • 要点十一:证券业务

    2016年,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42.9%,主要原因是A股市场交易量大幅下降。承销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2.9%,主要原因是平安证券保持债券承销市场的优势,债券承销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 要点十二:信托业务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安信托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为6,772.21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21.3%。在“新常态”的环境下,平安信托坚持推动业务转型,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事务管理类资产管理规模3,910.95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74.2%,投资类信托资产管理规模1,413.11亿元,较2015年末下降17.7%,融资类信托资产管理规模1,448.15亿元,较2015年末下降10.6%,其中房地产融资类信托规模较2015年末下降41.7%至271.63亿元。

  • 要点十三:互联网金融业务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2,838万,较上年末增长55.0%,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较上年末增长103.9%,2016年新增投资用户数445万,同比增长33.3%。通过陆金所平台交易的资产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零售端交易量15,351.63亿元,同比增长137.5%,期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达4,383.79亿元。截至2016年底,平安好医生自建医学团队近1,000人,提供7X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外部签约医生6万余人,提供复诊随诊服务;可提供挂号服务的合作医院近2,300家;合作体检机构超过700家,覆盖全国150余座城市;提供B2C全国供药和13座一线城市1小时O2O送药服务,涵盖近3万种日常用药及保健品。平安好医生累计为1.3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月活跃用户数峰值2,625万,日咨询量峰值44万。

  • 要点十四:平安证券拟改制并赴港上市

    2016年6月16日公告称,公司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平安证券境外上市方案”在内的十一项议案。该会议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名称拟变更为“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同意平安证券完成改制后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平安证券股份公司拟向境外投资者及合资格境内投资者募集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方式为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同时根据市场情况授予承销商不超过本次基础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平安证券股份公司此次境外公开发行H股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增加其资本金,补充其营运资金,推动各项证券相关业务发展。具体募集资金用途及投向计划以届时平安证券股份公司H股招股说明书的披露为准。

  • 要点十五:入股京沪高铁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平安寿险以63亿元入股京沪高速铁路股份公司,并受托旗下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出任资金受托管理人,而以平安牵头,集合了泰康,太平洋等7家保险公司的保险投资团共计投资160亿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3.93%。

  • 要点十六:增发H股补充资本金 

    2011年6月以71.50港元/股向周大福旗下全资子公司金駿有限公司定增2.72亿股H股,本次募资194亿港元,全部采用现金方式认购,募集资金将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提高本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增强公司的资本和资金实力。

  • 要点十七:将回购不超10%股份

    2018年10月29日公告,前十大股东榜中,证金公司持股由二季度末的4.9%,三季度减持至2.99%。公司同日公告,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公司回购议案。公司将酌情及适时回购公司公开发行的境内、境外股份,回购总额不超过公司发行总股本的10%。回购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及符合监管政策法规要求的资金。

  • 要点十八:回购具体方案仍有待确定

    2018年10月30日早间发布关于回购公司股份及相关授权方案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为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稳定资本市场,促进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制定股份回购计划。目前该方案还需要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并将由股东大会授权相关机构和人员在不超过公司发行总股本的10%的授权额度内,制定回购具体方案,后续具体回购股份的价格、种类、批次、数量及执行时间仍有待确定及具有不确定性。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上市规则的要求执行后续股份回购计划,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要点十九:增设三名联席CEO

    2018年12月14日公告,根据《公司章程》及公司执行委员会工作细则有关规定,借鉴全球公司治理最佳实践,公司在执行委员会现行执行官负责制基础上,增设三个联席首席执行官岗位,由李源祥先生、谢永林先生、陈心颖女士担任,并由李源祥先生分管个人客户综合金融业务、由谢永林先生分管公司客户综合金融业务、由陈心颖女士分管科技业务。在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的领导下,三位联席首席执行官分别对三大业务主线实施统一领导、专业分工。公司董事会认为,在公司执行委员会现行执行官负责制基础上设立联席首席执行官集体决策机制,使之成为公司一项重要的制度化组织体系,将有助于深入贯彻、持续践行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矩阵式管理的经营决策机制,更高效地整合内部资源、提升协同效率、强化风险管控,健全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体系。上述安排符合本公司适应以客户为导向战略转型、适应新业务模式发展管理、强化本公司风险管控和人才梯队培养的需要,是对本公司现有战略及业务模式和决策机制的延续与深化,有利于加快推动本公司科技转型、生态转型战略向更深、更广层次演进,提升本公司对经营、管理风险的驾驭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日,公司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及批准了《关于审议回购公司股份及相关授权的方案》。

  • 要点二十:拟50亿-100亿元回购股份

    2019年3月12日公告,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人民币101.24元/股的回购价格回购本公司A股股份。本次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的长期服务计划。本次回购期限为自本次回购方案经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及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 要点二十一:耗资2.8亿元实施首次回购

    2019年6月18日公告,公司于2019年6月18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首次回购A股股份,首次回购共购得3,503,689股公司A股股份,占本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1917%,已支付的资金总额合计人民币281,825,094.66元(不含交易费用),最低成交价格为人民币79.85元/股,最高成交价格为人民币80.93元/股。

  • 要点二十二:2023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实施方案

    2023年3月16日公司对外公告,本公司于2023年3月15日召开第十二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2023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参与情况的议案》(以下简称“2023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的要求,现将本公司2023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实施方案公告如下:自愿参加本公司2023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核心关键人员共3,095人,参与资金总额合计人民币69,356.87万元,来源于员工的合法收入及业绩奖金额度。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占 2023 年度核心人员 持股计划的比例为21.81 % ,其他员工占 2023 年度核心人员 持股计划的比例为78.19%。2023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为本公司二级市场流通股票。

  • 操作说明:手指放在表上向左滑动可以查看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