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设备 北京板块 昨日触板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高压快充 中俄贸易概念 东数西算 储能 换电概念 数据中心 氢能源 华为概念 雄安新区 新能源车 壳资源 5G概念 充电桩 燃料电池 太阳能 军工
电力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通信设备、节能工程、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工程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的技术开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充电桩的技术开发;生产计算机软硬件;销售电力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及配件产品、充电桩、光伏设备及元器件、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新能源发电工程设计;生产电力电子产品;专业承包;租赁电力电子设备、机械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并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转型。面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关系,公司秉承“聚焦主业”这一核心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相关领域中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1.数据通信: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承压,5G 建设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 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新建 5G 基站 88.7 万个,目前 5G基站总量已达到 231.2 万个,占全球比例超过 60%。 5G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 5G 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21.3%,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 个百分点。5G 建设在持续深化地级市城区覆盖的同时,正逐步按需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我国 5G 发展渐入佳境。未来 3~5 年将是我国 5G 商用和应用规模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攻坚期,随着 5G 商用化的持续推进,5G 相关无线及网络设备相关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迎来较大增长空间,配套产业上游通信电源需求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2.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公司近年来战略布局的新兴产业方向,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目标,新能源车的研发和利用成为新兴行业,公司利用相关电力电子行业的丰富经验,迅速扩展绿色出行相关业务。随着“双碳”战略的推动实施,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 年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将分别达到 72%、35%、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等。3.新能源:2022 年,伴随着国际地缘冲突的加剧,全球能源价格急剧飙升,随着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催化能源危机从发展中国家蔓延至发达国家。近年来,光伏与储能模式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首要选择,各国均针对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光伏产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伴随全球光伏装机数量大幅增长,存量光伏逆变器替换需求释放,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市场需求广阔;而具有储能功能的逆变器需求将成为逆变器制造商的新增业绩增长点。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守初心,深研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凭借二十八年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围绕提升客户需求满意度、推进产品创新、技术迭代而努力。公司在相关领域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和研发团队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能源转换方面,已开发出覆盖全拓扑结构、全功率范围的电源产品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加强能源的利用率,成为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主流供应商,相关技术和产品在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等方面均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有职工 2132 人,其中科技人员 769 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比例 36.07%。公司拥有完善的技术人员储备制度,培养了大批行业内高精尖的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建设,形成了一套适合动力源的全流程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管理体系。保证了公司具有很高的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有有效知识产权四百余项,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内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拥有全面的中试中心与实验验证体系,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作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强有力的保证手段。近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打造了符合ISO/IEC17025 国际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的可靠性验证实验室。报告期内,持续开展产品测试规范、测试用例的修订和增补工作,完善自动化测试平台,提高重点项目自动化测试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开展工艺实验室二期建设,配置新的实验设备,逐步建立失效分析能力;持续优化产线配置;自研开发重点产品调测系统,开发实时性测试数据监控系统,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完善公司装备开发能力。为产品在行业内的创新进取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在电力电子设备行业深耕多年,在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等业务方面都有长足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公司产品覆盖了用户的全部电力电子产品需求,可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提供能源优化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产品支持。公司对产品的可靠性具有严格的要求,保障了产品长期稳定运行,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口碑,产品的宽度和深度也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
公司主营的通信电源是信息网络的基础设备和安全保障设备,被誉为通信网络的“心脏”,3G牌照的发放将在未来几年创造大约40万件通信电源市场,公司未来具备较大的发展机会。
2016年2月4日公司公告,拟全资设立宁夏石嘴山动力源余热发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元。该公司经营余热电站的建设、运营、维护。目前,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民和动力源节能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工业余热发电、工业信息化及自动化设计等业务。
2013年1月,公司拟以不低于4.88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为22,741.7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6,321.51万元)、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6,991.77万元)、湖南华凌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928.42万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6,500万元)。通过此次定向增发,将进一步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2006年6月,公司出资2541万元收购北京迪赛奇正科技有限公司85%股权(收购后控股100%),同时对其增资2133.99万元,借其打入模块电源市场。迪赛奇正主营模块电源的研发和产销,2016年底总资产208,919,842.79元,净资产82,970,666.16元,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216,760,823.38元,净利润20,210,364.57元。
2010年7月,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动力聚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及相关设备,配套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化学储能技术开发等,注册资本500万元。2016年底总资产70,988,535.52元,净资产-27,432,437.56元,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53,168,795.26元,净利润-15,686,684.65元。
公司第一阶段进行通信开关电源与其相关的通信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研发生产,第二阶段拓展核心技术的应用,增加逆变电源,UPS电源,嵌入式电源等项目的经营,第三阶段选择电力电子行业内市场潜力大,生命周期长的产品项目,以谋求公司长远稳定和持续发展。公司在06年将进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其中高压变频器产品和空气净化器产品06年推向市场,公司将争取销售方面的突破。07年3月,公司中高压变频调速器产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和用户试用,开始小批量投产,产品分为3KV,6KV,10KV三个电压等级,用于中高压电动机的调速,通过调速达到节能的目的。2010年高压变频器实现销售收入6331万元,同比增长77%。
公司拥有高频通信开关电源“DPC”注册商标。公司是国内通信电源的主流供应商,通信开关电源年生产能力为1.15万套,电源模块年生产能力为6.5万台,控制器年生产能力为1.2万台,其产品用户遍布全国,已大规模运行在国内五大电信运营商等国家公网以及军队,公安,水利等专网上,除此之外,国内外知名制造商中兴,华为,大唐,西门子都采用公司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及性能价格比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DUM高频开关型不间断供电系统”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DUM型智能开关电源系统”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公司于2016年10月24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第一次解锁的议案》、《关于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股份授予的议案》及《关于回购注销部分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的议案》等议案。并于2016年11月7日完成了第一期解锁股票的上市流通,于2016年11月24日完成了预留股票的登记手续。
2011年8月公司拟向安徽动力源增资人民币5705 万元,安徽动力源作为北京动力源的主要生产基地,截止2011 年1-6 月累计安徽动力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2.50 万元,净利润368.86 万;此次增资将被用于扩大产能来满足未来承担现实业务的大部分生产订单以及增长业务的生产订单任务的需求。
2015年12月28日晚间发布配股预案,公司拟通过配股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8亿元,将用于安徽生产基地技改及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安徽生产基地技改及扩建项目总投资1.62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5亿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厂房建设、先进生产线建设、精密机加工平台建设、智能化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总投资2.94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2亿元,项目具体研发方向包括光伏并网、锂电池、矢量控制、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等技术。此外,公司拟分别投入募集资金2.5亿元和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