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疫情中崛起的“宅经济”,更是让螺蛳粉、方便面、自热小火锅等速食食品迎来了销量上的爆发。
“去年‘宅经济’兴起,在网红明星、综艺节目及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强推下,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红利形成涟漪效应,促成了螺蛳粉的百亿销量。”一位业内专家说道。
最后,螺蛳粉的蹿红也离不开柳州市政府这个重要推手。
柳州市政府不仅组织螺蛳粉美食节、评选大赛等活动提升螺蛳粉的影响力,还出台多项鼓励、支持政策,从而全面推进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为其“保驾护航”。
2015年,柳州市政府为螺蛳粉申请了地理标志保护;2016年,柳州市在鱼峰区兴建螺蛳粉产业园,占地800亩。此外,柳州市政府还建立了螺蛳粉保护协会,在统一螺蛳粉配方后,大力鼓励当地工厂发展,从而提高螺蛳粉的产能。
由此可见,螺蛳粉的走红并非空穴来风。不过,螺蛳粉会一直火下去吗?
被质疑的市场规模
市场关于螺蛳粉的一大争议点,在于其市场规模的大小。有人把螺蛳粉市场看成一片尚未真正开发的资本蓝海;有人则认为螺蛳粉的蹿红只是“网红经济”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短期性。
事实上,螺蛳粉此前便已受到相关产业资本的关注,不仅有海底捞、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增加了螺蛳粉品类,还有头部投资机构开始寻找其中的潜力企业。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螺蛳粉战场的硝烟已愈发浓烈。
在日益激烈的渠道竞争之下,螺蛳粉的品牌利润正被进一步压缩,整个行业似乎也逐渐呈现出价格战的发展态势。以新入局者中石化推出的“易姐姐螺蛳粉”为例,其水煮型售价为9元/包,而行业里热销的螺蛳粉价格一般为10-15元/包。
“螺蛳粉的生产门槛并不高,这个市场目前不缺好的产品,缺的是好的品牌玩家。玩家要想打破单纯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只有把品牌做得更好。”上述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大众对螺蛳粉这个品类的熟悉度、接受度逐渐增加,会提出不同的需求,将促成品类的进一步细分。
毋庸置疑的是,螺蛳粉是一门生产门槛不高、成本较低、利润可观的生意。
“产品研发、品控管理、拓展消费场景、完善服务体系,任何一环都不能少,并且都要做好。”在该专家看来,后入局玩家并非完全没有机会。“首先需要把整个市场进行场景分化、价格分化、需求分化,再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来选择适合的赛道,同时避开头部玩家的竞争,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