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财经新闻 > 正文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关注重点有哪些?

时间:2021-03-25 12:49:48

  继续对关键领域进行投资。过去5年中国的整体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基建投资。鉴于中国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我们认为中国的资本形成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我们预计2021-25年中国整体基建投资将保持每年低个位数增长。根据十四五规划,未来投资将主要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基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有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围绕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公共交通建设,包括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 公里(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共14.6万公里),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 公里(2020年总里程约8000公里),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2.5 万公里(2020年公路总里程为15万公里);加快县城补短板;十四五期间完成21.9 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

  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5G网络(到2025年普及率提高到56%)、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等。我们估算目前符合官方定义的新基建(实际上大部分属于制造业投资)年度投资额约为1万亿元,仅相当于基建投资总规模的5%,但未来几年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2021-25年新增民用机场30个以上,2020年已有241个)、构建高速公路环绕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等;实施西部重大铁路和水利工程;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将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从2020年的5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推进北斗产业化应用。

  推进创新和加大研发是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提出2021-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我们预计实际的平均增速要远高于此,可能达到约10%,接近十三五时期的水平(11.5%)。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有望从2020年的2.4%(2.4万亿元)升至2025年的2.7%左右(3.8万亿-4万亿元)。同时,政府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市场化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包括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畅通科技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等。规划还特别提出要确保中央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年增长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认为,中国人才储备可观(每年有约80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的毕业生超过400万)、市场规模庞大,未来知识产权保护有望不断加强、监管环境可能放松等,都应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加快研发成果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迭代升级。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应对脱钩压力和科技领域所面临的限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如AI、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和生物技术等)、加强基础研究(到2025年,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从2020年的6%提高到8%以上)、加快补齐制造业短板(如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此外,我们预计中国还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自身在先进制造业(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北斗产业化应用)和新基建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规划仍鼓励有序推进金融创新、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但都要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推进。

  聚焦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所列出的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网络安全、5G等。规划同时提出要加快推进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领域的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此外,规划还提出通过加码新基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包括培育新零售、发展智能制造等。我们预计中国线上销售渗透率将继续从2020年的25%进一步升至2025年的30%以上。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发展转壮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中未提及此前几年市场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但提出要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保持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2020年比重为26.2%)。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相呼应,规划指出要加快补齐在多个领域的瓶颈短板,包括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材料、集成电路、传感器、操作系统等。同时,规划提出要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规划还特别提到,到2025年,战略新兴产业(参见表17)增加值占GDP比重要从2019年的11.5%提高至17%以上。

标签阅读:

上一篇:均行科技获近千万股权融资,加速推动核心产品进化

下一篇:今天股市行情最新消息 今日股市新闻(3月25日)

财经新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