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今年拜登的基建计划的落地过程将“一波三折”:
1)通过“51:50”的简单多数绕开参议院共和党阻碍的“调和程序”在今年已经用完,最早需要等今年10月,也就是新的财年开始才能重启;
2)考虑到一些民主党中间派参议员已明确表示“后续财政计划将和共和党立场保持一致”,也使得即便使用简单多数的“调和程序”,后续基建计划的落地过程将显著难于此前。
这将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徐驰认为,一方面,拜登基建计划“必然性”的前景将强化“再通胀”交易主线。如同过去百年“一党独大”时期全球资产价格表现规律所昭示的那样:美国实现“一党独大”后,行政效率提升,达利奥所言的所谓“第三种货币政策”(MP3):财政货币化,即美联储扩表后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的通路被激活。这将不断强化美国经济短期复苏预期及长期自然增长率回升,故原油、利率上行,而经济复苏与利率上行下,美股整体风险不大,仍呈震荡上行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与国内市场普遍担忧的美联储扩表将带来美元指数快速贬值,并使得美联储面临“保美元”还是“保美股”的窘境,以致产生系统性风险所不同:从历史上看,若扩表后产生的资金能够进入实体经济,则尽管一方面,扩表将给美元带来贬值压力,但另一方面,经济复苏的前景又将为美元指数带来支撑。两种力量相互抵消后的结果,往往是美元指数温和小幅升值。
另一方面,拜登基建计划落地过程的复杂性,又将使得债券新发规模后续上升速度放缓,这将使得美国实际利率上行斜率放缓,这也将减少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拜登基建计划前景的必然性与落地的复杂性下,结构切换而非系统性风险,将是后续美股及全球资本市场主线:经济复苏相关的道琼斯(32423.1504, -308.05, -0.94%)蓝筹取代高估值纳斯达克(13227.697, -149.85, -1.12%)成为新的上涨动力;对于A股而言亦然,全球复苏预期强化下,市场或已接近调整底部区间,出口与低估值蓝筹将取代高估值DCF“抱团”成为新的市场主线。
相比其他分析师的谨慎,中泰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唐军则偏乐观,他认为美国基建刺激计划和救助政策可能使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和通胀超预期。
他的理由是,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政府主要救助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不同,这次新冠疫情后美国政府的救助政策主要是给居民直接发钱,这对疫情后的经济快速复苏更有利。在危机模式下,财政刺激的效果比货币宽松更加立竿见影,这是因为在极度悲观的预期下,即使货币宽松到极致(比如基准利率降到负数),金融机构仍不愿放贷,居民和企业也不愿意加杠杆和花钱,而财政刺激是政府直接加杠杆并把钱花出去,效果立竿见影。
相对于救助大企业,财政直接给居民发钱对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和通胀上升作用更明显。因为直接给居民发钱的分配更公平,而低收入群体拿到钱后的消费倾向更高。观察美国的个人总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数据,可以看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居民收入和支出都明显下滑,收入与支出之差也是减小的,后续恢复速度也比较慢。但这次新冠疫情后,受益于大额的救助补贴以及防疫措施下消费减少,美国居民的个人总收入总体是上升的,消费性支出却减少,两者之差大幅扩大,这意味着防疫放松后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都可能超预期。
基建刺激计划落地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这是由美国的决策机制和效率决定的,但即使只有部分落地,叠加疫情后居民消费反弹的力度超预期,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通胀都可能超预期。
李迅雷认为,美国通过MMT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其实质是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中国作为外汇储备最多和外贸顺差较大的国家,肯定为美国经济复苏作出很大“贡献”。而且,只要美元的国际地位没有根本动摇,美元不出现大幅度贬值,这种政府高杠杆和货币大放水的模式还将持续下去。传统的所谓财政赤字率3%警戒线理论早被轻易突破。
如果这一屡试不爽的模式一直持续下去,其他国家也会效仿,则最终确实会导致全球债务高企和各大经济体货币“竞相贬值”的局面,从而使得全球性通胀蔓延——当然,这只是一种揣测,但从比特币的持续上涨的案例看,不难发现人们已经对货币泛滥非常担忧了,比特币暴涨不能类比当年荷兰的郁金香被爆炒,荷兰的郁金香是金本位制下的泡沫,故注定会破灭,而比特币恰恰是货币泡沫泛滥下成为“国际货币”,用以衡量全球货币泡沫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