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406 国电南瑞 更新日期:2025-10-27◇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提供以能源电力智能化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业 |2421116.59| 638806.60| 26.38| 99.87|
|其他业务 | 3204.26| 2434.04| 75.96| 0.13|
├────────────┼─────┼─────┼───┼──────┤
|电网智能 |1222474.92| 370918.92| 30.34| 50.43|
|能源低碳 | 654139.29| 141212.17| 21.59| 26.98|
|数能融合 | 390047.12| 91259.97| 23.40| 16.09|
|工业互联 | 124470.89| 24896.89| 20.00| 5.13|
|集成及其他 | 29984.37| 10518.65| 35.08| 1.24|
|其他业务 | 3204.26| 2434.04| 75.96| 0.13|
├────────────┼─────┼─────┼───┼──────┤
|海外 | 198721.54| 39411.94| 19.83| 100.00|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业 |5732341.58|1524676.52| 26.60| 99.84|
|其他业务 | 9383.92| 5953.28| 63.44| 0.16|
├────────────┼─────┼─────┼───┼──────┤
|智能电网 |2846812.58| 840490.80| 29.52| 49.58|
|数能融合 |1236484.98| 277135.95| 22.41| 21.54|
|能源低碳 |1218527.40| 280044.43| 22.98| 21.22|
|工业互联 | 286749.36| 78609.32| 27.41| 4.99|
|集成及其他 | 143767.26| 48396.03| 33.66| 2.50|
|其他业务 | 9383.92| 5953.28| 63.44| 0.16|
├────────────┼─────┼─────┼───┼──────┤
|海外 | 327896.44| 62377.88| 19.02| 97.22|
|其他业务 | 9383.92| 5953.28| 63.44| 2.78|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业 |2007730.45| 581114.48| 28.94| 99.82|
|其他业务 | 3683.63| 2785.33| 75.61| 0.18|
├────────────┼─────┼─────┼───┼──────┤
|智能电网 | 935719.79| 314093.70| 33.57| 46.52|
|能源低碳 | 505162.83| 117554.13| 23.27| 25.11|
|数能融合 | 373510.44| 97376.66| 26.07| 18.57|
|工业互联 | 120910.83| 27229.06| 22.52| 6.01|
|集成及其他 | 72426.56| 24860.93| 34.33| 3.60|
|其他业务 | 3683.63| 2785.33| 75.61| 0.18|
├────────────┼─────┼─────┼───┼──────┤
|海外 | 83083.11| --| -| 95.75|
|其他业务 | 3683.63| 2785.33| 75.61| 4.25|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业 |5146455.83|1375333.17| 26.72| 99.79|
|其他业务 | 10874.57| 6622.36| 60.90| 0.21|
├────────────┼─────┼─────┼───┼──────┤
|智能电网 |2563512.73| 741199.42| 28.91| 49.71|
|数能融合 |1113402.07| 249231.53| 22.38| 21.59|
|能源低碳 | 963772.24| 230552.54| 23.92| 18.69|
|工业互联 | 316886.39| 83878.92| 26.47| 6.14|
|集成及其他 | 188882.40| 70470.76| 37.31| 3.66|
|其他业务 | 10874.57| 6622.36| 60.90| 0.21|
├────────────┼─────┼─────┼───┼──────┤
|海外 | 139449.48| 32424.10| 23.25| 92.77|
|其他业务 | 10874.57| 6622.36| 60.90| 7.23|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国电南瑞是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是以能源电力智能化为核心
的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公司深耕
自动化技术、柔性技术和数字技术,为能源电力、市政公用、节能环保、水利水务
、轨道交通、石化工矿等行业提供软硬件产品、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覆盖全
国各地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
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等资质,软件产品入寻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持续向纵深推进,能源电力安全、能
源数字化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等方面的要求更为迫切,产业跨
界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愈发显著。面对深刻行业环境变化,公司坚持“技术为本、产
业为果、支撑为责”的价值理念,构建“三域四层”(电网域、能源互联网域、工
业互联网域;控制层、感知层、数据层、价值层)产业布局,打造增量发展空间。
持续巩固电网智能、数能融合、能源低碳、工业互联等四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大
电网运行控制与电力市尝先进输电与功率器件、智能配电与零碳园区、智慧用电与
高级量测、能源数智、清洁发电与能量转换、工业控制与市政交通、智能运维装备
等业务,深度推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安全防护等前沿数字
技术,以及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柔性直流、新型电力系统故障防御、可
再生能源友好接入、源网荷储协调控制、微电网稳定控制和运行等能源电力技术深
度融合,进一步筑牢技术护城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1)电网智能
落实能源电力保供要求,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网智能板块致力于持续增强电
网全息感知能力、灵活控制能力、系统平衡能力,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支撑
服务特高压、配电网、微电网、电力市场等高质量发展。
公司是智能电网技术、产品及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综合实力国际领先,处
于市场龙头地位。面向大电网安全稳定、调度、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微网、
智慧园区、能效服务等环节,主要产品包括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电网调度自
动化、电力市尝新能源并网控制、新一代集控、新一代自主可控变电站监控、继电
保护、变电站智能运检、直流输电系统、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源网荷储协同控制、
输变电在线监测、配电网统一平台、配电网中低压柔性互联、智能电表、新型采集
终端、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超级充电桩、车网互动等。公司获批建设电网运行
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区域综合能源、智能配网、直流配网等
实验室。新一代调度、电力现货市尝配电自动化、新一代用采等核心产品广泛部署
,“首个、首套、首台”先进装备支撑川渝特高压、西藏构网型SVG等一系列标志
性工程竣工。旗下3家子公司获得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称号。智能电网主
配网调度及监控自动化系统、柔性直流换流阀、电力控制保护设备入选国家级制造
业单项冠军。“特高压直流与柔性输电高端装备攻关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表彰。
面向能源电力转型需求,公司将聚焦大电网运行控制与电力市场,基于数字孪生和
人工智能提供的深度认知,推动传统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加快大停电防御、AI f
or EMS、宽频振荡抑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聚焦
先进输电与功率器件,迭代升级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等
核心技术,攻关IGBT高压器件技术难题,服务大规模能源基地的安全、高效、稳定
、灵活送出。聚焦智能配电与零碳园区,研发主配微协同、源网荷储互动、一二次
融合等系列化自主产品,创新引领配电自动化、微电网、零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
等业务发展。聚焦智慧用电与高级量测,加快拓展Chaoji充电、车网互动、ADMS、
智能电能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供给,创新引领网荷互动技术发展。聚焦智能运维装
备,加快发展智能传感与在线监测、智能巡视、设备健康诊断、安全管控与智能防
误、电力机器人及无人机等业务,支撑能源电力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建设。
(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调试区)
(2)数能融合
全面贯彻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发展。数能融合板块以“
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指引,深化数字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融合,构建“数字技术+
能源场景”双轮驱动发展范式。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前
沿技术,着力构建智慧能源数字基座、电网数据及业务中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
能源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系统性建立覆盖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价值链的数字技
术支撑架构,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新型电网建设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赋
能。
作为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能者,公司依托电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网络
安全等专业实验室,持续完善贯穿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产品
矩阵。核心产品涵盖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企业级实时量测中心、企业级气象数据服
务中心等业务中台系统,同步打造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基建全过程综合
数字化管理平台、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平台等垂直应用。在数
字基建领域,已形成一体化云平台、物联管理平台、全场景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态
势感知平台、电力5G智能终端及瑞腾系列产品的全栈式数字基座解决方案。同时基
于自主研发的瑞盾安全操作系统、新一代和全国产化网络安全装置及智能云安全防
护体系,全方位构筑能源数字化生态的安全防护长城。
面向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深度融合趋势,公司将聚焦能源数智,持续深化人工智能
、智慧物联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数字技术在新型
能源体系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积极布局电算协同业务,服
务算力基础设施绿色可靠供能。
(3)能源低碳
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落实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能源低碳板块致力于绿
色低碳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应用,促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化石能源清洁高
效利用。公司承担了多个智能化水电厂改造、抽水蓄能二次系统国产化、核电机组
励磁国产化改造及多能互补示范工程,行业内首次提出构网控制技术,为不同应用
场景提供全套构网解决方案,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消纳提供坚强支撑。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能源低碳技术、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火电、水电、
风电、光伏、核电、抽蓄、氢能、储能等领域,具备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在
水电自动化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水
电厂控制及自动化、发电厂/燃机电厂电气二次系统、流域水电调度一体化、水文
水资源监控管理、抽水蓄能电站控制及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清洁能源
功率预测与调度系统、新能源并网控制和保护、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电站综合监
控及远程集中监控、海上风电一体化监控及运维、静止同步调相机、绿电制氢等。
成功研制国际领先、世界单机装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级巨型水电机组励磁系统和
保护控制产品,在储能领域具备基于电芯级的风冷和水冷储能系统整体集成和EPC
能力。服务国内单体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国内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
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支撑引江济淮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面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机遇,公司将聚焦清洁发电与能量转换,以电网友好型新能
源并网技术为核心,攻关中压直流制氢电源以及绿电制氢一体化调控系统等产品,
持续打造“4S”储能等差异化储能装备,研究场景需求、储能配置方案与收益模型
,全面提升储能利用率,加快发展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构网型储能、SVG、新能源
等高端装备产业,推动能源生产更加绿色低碳、能源结构更加多元互补、能源利用
更加节能环保。
(自研全国产化励磁系统)
(4)工业互联
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板块依托公
司能源互联网先进技术,加快向工业领域的同源拓展与延伸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
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
公司是工业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电气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先
技术,向石油石化、钢铁冶金、煤炭矿山、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等领域同源
拓展。主要产品包括工业过程控制、企业能源管控、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全厂电气智能调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以及保护控制
测控、安全稳定控制、无功补偿、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等系列装置,为工业企业及轨
道交通行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实现PLC、DCS等核心技术突破,自主产品在
工业、交通、市政、化工等行业应用,持续提升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水平。
面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公司将紧密关注“两重”“两新”“两业”政策动向和
资金投向,聚焦工业控制与市政交通,面向石油石化、冶金工矿、交通市政等重点
行业,持续提升工业能量管理、大交通综合监控、工业过程控制等核心业务,打造
PLC/DCS/FCS等通用化、系列化、专业化工控产品体系,加快布局低空经济、交能
融合等业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调度大厅)
2、经营模式
公司实行订单式生产。主要通过市场招投标方式获取订单,接单后根据客户不同需
求先进行工程设计,再采购电子电气设备、电子元器件等配套材料设备,与公司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配置或开发,再进行系统集成后销售给客
户实现利润。同时,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利润增
长点,充实、丰富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
3.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
需等政策组合拳,有效对冲了外部压力,国内经济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保持韧性,国
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
536亿元,同比增长5.3%,延续了2024年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
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电力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提速。上半年我国电网工程投资完成2911亿元,同比增长14
.6%,为适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需要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上半年投运陇东—山东、
哈密—重庆、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完成攀西电网优化改造工程,开工大同—天
津南、烟威特高压交流工程,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首个海陆一体海
上风电柔直工程(三山岛)开工、最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送出工程(鹅凰)投产,
深远海风电实现规模性上岸。投运辽宁清原、浙江宁海、江苏句容等抽蓄电站9台
机组,开工白银-天都山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等省间电力灵活互济项目。新疆环
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青海玉树联网第二回线路等重点工程建
成投运,电力网络布局更趋完善。
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国家电网完成数字孪生电网顶层框架设计,覆盖了全国18万
公里超/特高压线路的“数字孪生电网”系统。持续深化电网一张图应用,发布电
力“人工智能+”白皮书,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转型,强化全尺寸光明电力大模型
功能,初步实现配网智能诊断分析、供电方案生成、输电无人机巡检等多场景应用
。南方电网建成超大城市数字电网,首创并推广应用“大瓦特”电力大模型、“电
鸿”物联操作系统。推动“通、智、边”算力一体化发展,构建网省地全覆盖算力
体系。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电源工程投资延续增长态势,上半年电源工程投资完成36
35亿元,同比增长5.9%,光伏和风电成为投资主力。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
机容量达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增速较2024年进一步加快。其中太阳能发
电装机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能源结
构转型加速推进,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正从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变。新型储
能新增投运规模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55.2GWh,同比增长76.6%,
液流电池首次实现GWh级应用,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在云南落地。水利基础设施同
步发力,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329亿元,开工黄河干流青海段治理、漳卫
新河治理等14项重大水利工程。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超1.5万亿元,带
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与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
,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国已建成超4000家5G工厂,覆盖49个国
民经济大类。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
点》,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和数字技术赋能工业节能,进一步释放产业增长潜
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增速平稳,截至6月30日,全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
线路362条,总长度12381.48公里,上半年新增运营线路220.7公里,同比增长13.7
3%。广州、杭州等城市通过新建线路优化交通网络,城市通勤效率进一步提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国电南瑞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经营,加
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经营统筹,深化提质增效,注重风险防
控,企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43亿元,较上年同
期增长19.54%,实现归母净利润29.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2%。具体情况如下
:
一是聚力创新突破,推动研发能力再跃升。构建企业三级学科图谱,明确公司优势
、特色和需提升的学科方向,指导未来科研布局与投入。新参与承担海上风电低频
汇集与送出、电力碳核算与碳足迹等电网重大科技项目,遴选科学智能仿真计算、
新型调度系统平衡体系、大型抽蓄及水电融合调度等科研方向,纳入公司“任务制
”管理。持续突破新型继电保护、新型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6.0等先进技术和高端装
备。成功研制首台(套)工程化应用的变速机组国产化成套设备—300MW级变速抽
蓄交流励磁及控制系统,成功交付首台(套)氢电耦合能量管理系统。首创变压器
主动保护技术方案,并实现挂网试运行。完成5000米级高海拔风电变流器研制,投
运单机百兆瓦时构网型高压直挂储能。构建百亿级负荷预测训练数据集,打造公司
首个电力时序预训练大模型。提出新能源电站集中式次同步振荡抑制成套装备及方
案,在冀北沽源五花坪风电场成功应用。突破在线溯源技术,宽频振荡监测系统在
9个网省调部署应用。成功发布ARP-RT通用实时控制平台、NUSP通用软件平台、“
一氢二储”新产品等,引发业界热烈反响。上半年获授权专利214项,25项成果获
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运筹千里”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获全国岗位建功竞赛特
等奖。
二是强化系统部署,推动产业发展再提质。持续夯实“基本盘”,新一代调度、电
力现货市尝配电自动化、新一代用采、智能量测等领域核心产品广泛部署,行业龙
头地位不断巩固。加速做大“增值盘”,深化新型储能研究,提出具有南瑞特色的
“4S储能”方案;自主研制高压4500V/3000AIGBT实现小批量应用,自主中压IGBT
在新能源发电行业交付应用10万只;成功发布宽温大负载新型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
,实用化水平持续提升;开展PLC交通领域适应性开发,在轨交项目成功应用;自
主可控DCS系统首次在化工行业顺利投运;绝缘、防火等电力新材料初步实现产业
化应用。2家单位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单位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加38.65%,为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矗
三是锐意拓新进取,推动市场版图再突破。上半年国电南瑞新签合同354.32亿元,
同比增长23.46%。电网内业务市场份额巩固提升,落地山东、辽宁新一代调度,山
西、甘肃等电力现货市场,江苏、北京等配电自动化,江西、四川等新一代用采,
广东阳江三山岛柔直换流阀,云平台、北斗授时安全防护隔离装置等重大项目。电
网外业务拓展收获丰硕,中标华能乌兰察布、国电投海西州等储能,陕西佛坪、福
建仙游等抽蓄,四川成眉轨道交通综合监控、万家寨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等重大项目
。国际业务拓展取得新突破,沙特、南美等市场放量增长,落地沙特柔直换流阀及
ADMS、印尼SVC供货等重大项目,智能用电采集整体解决方案及调相机业务成功进
入巴西市场,配网运维业务应用于智利市场,变电站保护及自动化产品进入尼加拉
瓜市常上半年,国网公司系统外业务合同占比超50%,国际合同同比增长超200%,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四是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活力再提升。打造“去行政化”跨功能组织。组建首
批5支“十年磨剑”研究团队,聚合精锐攻关高精尖技术;组建2支行业战队、2支
新兴业务特遣队,整合优势资源拓展能源行业市场和新型储能、微网等新兴业务,
打造新的效益增长极。建立科研属性分类综合评价机制,围绕“科研与产业融合能
力”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识别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活动,推动科研考核
逻辑从成果数量向创新价值转变。优化职能部门设置,推动本部从行政型向价值型
、从职能型向流程型、从管控型向赋能型的“三个转变”。公司蝉联国务院国资委
“科改标杆”,位次由第七名跃升至第二名。
五是大力提质增效,推动管理基础再夯实。深入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严控非生
产性支出,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占收入比同比优化0.6个百分点,营业收现
率、加权平均归母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同比提升13.73、0.19个百分点,“一利五率
”指标稳中更优。开展长账龄应收款项专项治理,2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较年初下
降2.72%,取得显著成效。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精益化管理,建立统一产品货架和
产品注册机制,推进产品货架清单在研产销环节落地应用。开展“连续流”等精益
生产改善,4家单位获评先进级智能工厂。拓宽渠道引才,电力电子、人工智能等
领域成熟人才引进成效显著,2025届985院校主专业毕业生招聘同比大幅增长。扎
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局面持续巩固。完善审计监督、法律合规
等专业协同联动机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实施新一轮股份回购,传递积极信号,
提振投资者信心。
六是坚持旗帜领航,推动党的建设再登高。建立健全“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
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走深走实。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公司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持续巩固。深化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建设,全力支撑全
国两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保电任务。
下一步,公司技术和业务发展将向两个方向演进。一是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带来的柔
性化、可重构化方向。公司将持续加大电网柔性化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重点突
破FACTS、宽禁带半导体应用等电力电子核心技术,加快研发中高压IGBT、IGCT、
转折晶闸管等器件级,构网型储能、SVG、新能源并网控制等节点级,可控换相直
流输电、多源自适应换相直流输电、基于锂超容混合储能的电网紧急能量支撑等拓
扑级的技术与装备,着力打造完整的技术链和产品链。二是AI技术及数字孪生带来
的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公司将持续深耕电网运行控制与生产作业领域,一体化运
用信息化、通信、网络安全等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底座,构建物理电网在数字空间
的高保真动态虚拟模型,通过数据挖掘、智能推演,全面赋能调度运行、生产管控
、基层作业等各环节。同时,加快推动领先技术从电网域延伸到能源互联网域、工
业互联网域,开拓更大发展空间。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先发优势:作为国内电力自动化产品与服务领域的先驱企业之一,公司荣膺国
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电网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殊荣。公司始终坚守“国
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深度融入电网安全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清洁能源发电、能
源结构转型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关键领域。凭借持续的创新投入与技术深耕,公
司产品广泛赋能电网、发电、轨道交通、水利水务、市政公用及石化工矿企业等多
元行业客户,成功孵化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外空白的科技成果及
首台(套)产品。在行业洞察、研发资源、技术积淀与产品布局等方面,公司构筑
起显著的先发优势,与同业竞争者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2、产业体系完备:公司以自动化技术、柔性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动力源,推进业务
由电网域向能源互联网域、工业互联网域逐级拓展,由控制层向感知层、数据层和
价值层逐层延伸,形成梯次演进的产业辐射网络。在电网域,持续巩固大电网运行
控制与电力市尝先进输电与功率器件、智能配电与零碳园区、智慧用电与高级量测
、能源数智、智能运维装备等业务领域领先优势,全力构建核心业务坚强中枢。在
能源互联网域,面向能源供给、转换、存储等环节,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聚焦风光水火、一氢二储、电碳协同、多能互动等应用场景,
全速推进清洁发电与能量转换等业务领域增长。在工业互联网域,充分发挥能源电
力技术产品优势,围绕新型工业化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面向工业器件、设备、系
统等环节,聚焦SCADA、PLC/DCS/FCS、智能传感等应用需求,全面推进工业控制与
市政交通业务领域优势技术产品同源拓展。
3、技术创新优势:公司作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高技术领军企业,技术积淀深厚
,产业经验丰富,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战略,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标
,持续优化研究与研发相融并进的“三极”(研究院、研发中心、专业公司)科研
体系,进一步强化基础前瞻研究力量,完善“底座技术-专业技术-应用技术-解决
方案”递进式完整创新链条。当前,公司聚焦学科建设,优化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
配置,依托高精度量测、高可靠传感、时变系统控制、终端通信、电力电子、数字
技术六大底座技术,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全力提升技术引领能力,形
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本报告期内,获授权专利214项;4
项成果通过鉴定,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25项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在柔
性配电系统、新型电力系统调度、抽蓄机组保护控制、绿电制氢、轨道交通自动化
等方向,公司承担了诸多国家级科技项目攻关以及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发任务,
主导和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
4、人才优势:公司秉持科技兴企与人才强企的战略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企专项
行动,构建定位清晰、并行有序且机制完善的领导人员、专家人才、职员职级三通
道人才发展体系,公司全力推进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与使用。这一系列举
措促使专业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整体素质持续提升,队伍结构日益优化,逐步锻造
出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报
告期内新增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19人。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人数
为11,832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总数的93.37%,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
工占总数的44.30%。
5、品牌优势: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对企业资质和产品运行经验、安全可靠性要求
高,客户较为关注产品品牌影响力。作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超/特高压交直流
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水利水电自动化及轨道交通监控等领域最有实力的供应商
之一,公司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产品和高可靠性解决方案赢得市场信赖。凭借在国家
重点工程、重大科技项目及行业示范工程中的长期实践应用,“国电南瑞”品牌已
在电力行业、轨道交通行业和水利水务行业建立起广泛影响力和良好口碑,成为技
术方向、标准制定和产业发展的行业标杆企业,获得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行业客
户的持续信任。
6、服务优势:公司业务广泛覆盖电网、发电、轨道交通、水利水务、市政公用、
石化工矿等诸多行业,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从方案设计、装备支撑、工程实施到系统
运维的全链条支撑服务。多年积累的研发、设计、运行及服务经验,可及时、充分
满足客户在多样化、个性化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上的需求,在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
全程服务上具备显著优势,系统投运后,可持续提供升级迭代、运行维护和远程监
控等增值服务。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环境风险
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市政公用、节能环保、水利水务、轨道交通、石化工矿等多行
业软硬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能源行业是公司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当
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持续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
际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内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面临着结构调整、需求
收缩等挑战。同时,能源领域变革加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低碳转型等对公
司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及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策:聚焦新型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持
续提升产品与服务价值。充分发挥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链支链长、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战略。聚焦
传统电网业务稳固与新兴领域突破“双轮驱动”,在电力系统重大技术难题中寻求
突破口,推动业务模式从传统自动化向数智融合转型。紧跟“两重”“两新”“两
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新组建的战队、特遣队行业聚焦、资源聚集优势,打破专
业壁垒与属地边界,精准响应客户转型需求,提升客户粘性,推动电网外市场实现
规模化突破。聚焦海外市场突破,全面梳理重点区域、重点国别客户需求,强化产
品适配和解决方案输出,提升国际业务质量和效益。加强对海外政策风险、汇率风
险等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2、人才风险
作为轻资产运营的高科技企业,人才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公司
已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对照“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
网”建设需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科技人才储备还需加强,专业人才长线规
划与超前培养仍需发力,结合不同成长阶段特点差异化定制培养方案有待深化,人
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策:深化人才强企专项行动,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聚焦新型电力系统重点技
术布局,深入开展业务驱动下的人才盘点,科学规划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完善
“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高潜人才”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加强科研人才力量补充。
进一步健全入职期、高潜期、成长期、成才期四阶段进阶培养体系,入职期定制培
训学习、项目实践,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潜期加大承担富有挑战性的
项目、任务、竞赛的力度,发掘后备人才;成长期强化多岗位历练、大项目锻炼,
铸就中坚力量;成才期集聚优势资源托举,打造“大师”“大家”。
3、技术创新风险
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结构向清洁化
转变,电力消费结构向多元化转变,电网结构向柔性化转变,电力系统正加速向以
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演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入推进,正驱动着以绿
色、智能、可持续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
塑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加强科技创新,特
别注重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大力推动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公司也亟需顺应趋势,
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精准洞察技术、产品及市场发展方向,强化系统思维,加
强基础研究,提升技术创新实力,致力于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对策:提升科技创新系统谋划和顶层布局能力,充分发挥公司专业特长,加强基础
前瞻布局,建设“十年磨剑”团队,聚焦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加快应用基础研究和
核心技术突破,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做实“任务
制”组织管理,统筹安排研究主体和产业落地主体、关键技术指标和未来产业落地
场景。健全科研考核激励体系,将任务目标纳入组织绩效考核。坚持立足眼前、兼
顾长远,加大科技创新及产业转化指标考核激励力度,支撑研发成果的转化落地。
着眼电网生产一线重大需求,以精良的技术装备支撑电力保供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全力支撑服务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公司的产业优势和应用优势,进一
步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和深化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更高站位搭建开放合作的平台,加速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
深度融合,主动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瓶颈
开展联合攻关,共建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
链和人才链精准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4、境外经营风险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制裁、贸易壁垒、地方保护频发,随着境
外业务的拓展,公司将面临由于国际形势、政治局势、文化差异、法律差异、汇率
波动、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境外经营风险。
对策:持续健全境外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加强重点国家政治经济局势、营商环境、
贸易制裁、出口管制、安全态势等政策分析,深入开展目标国家市场环境调研,动
态调整业务方向及拓展策略,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国际业务。加大境外项
目全过程风险防范力度,落实国际业务预评估、境外重点项目评审等风险防控机制
,稳步提升境外履约精细化管控能力,加强汇率监控及管理,全力保障国际业务安
全稳健发展。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 150000.00| 74114.67| 1984067.70|
|司 | | |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120000.00| 46392.51| 1089651.44|
|宁夏宁东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 -| -| -|
|司 | | | |
|国电南瑞三能电力仪表(南京)| 10000.00| 3846.49| 70320.44|
|有限公司 | | |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 150000.00| 31471.80| 1976171.95|
|司 | | | |
|安徽南瑞中天电力电子有限公| 50000.00| -| -|
|司 | | | |
|南京南瑞瑞腾科技有限责任公| 9000.00| -| -|
|司 | | | |
|南京南瑞瑞中数据股份有限公| 10000.00| -| -|
|司 | | | |
|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 50088.62| -| -|
|司 | | | |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 120000.00| -| -|
|公司 | | | |
|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 32666.00| -| -|
|司 | | | |
|广州南瑞继保自动化技术有限| 450.00| -| -|
|公司 | | | |
|南京南瑞氢电智联科技有限公| 4000.00| -| -|
|司 | | | |
|南京南瑞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 10000.00| 94.48| 17238.20|
|司 | | | |
|南京南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4500.00| -| -|
|南京南瑞工业控制技术有限公| 15000.00| -| -|
|司 | | | |
|成都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300.00| -| -|
|武汉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300.00| -| -|
|汕头南瑞鲁能控制系统有限公| 2500.00| -| -|
|司 | | | |
|南京南瑞半导体有限公司 | 86671.89| -9140.84| 144336.15|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 150000.00| 43898.87| 804114.66|
|司 | | | |
|沈阳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300.00| -| -|
|华数(厦门)信息有限公司 | -| -| -|
|国电南瑞能源有限公司 | 15000.00| -|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 50000.00| -| -|
|任公司 | | | |
|河北雄安南瑞能源科技有限公| 2800.00| -| -|
|司 | | | |
|济南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300.00| -| -|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 -| -|
|福建网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 5000.00| -| -|
|司 | | | |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 15000.00| -| -|
|任公司 | | | |
|西安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300.00| -| -|
|重庆长耀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 -| -| -|
|北京南瑞继保自动化技术有限| 450.00| -| -|
|公司 | | | |
|铜川银河配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 -| -|
|北京南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8000.00| -98.40| 37549.81|
|北京南瑞普瑞用电技术有限公| 11780.00| -| -|
|司 | | | |
|北京南瑞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00| -| -|
|北京南瑞捷鸿科技有限公司 | 1500.00| -| -|
|国网南京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 -| -| -|
|司 | | | |
|乌鲁木齐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 300.00| -| -|
|司 | | |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30260.62| -|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50000.00| -| -|
|南瑞智能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 15000.00| -| -|
|PT. NR ELECTRI CJAKARTA | 313.04| -| -|
|PT.NARI INDONESIA FOREVER | 6130.70| 132.91| 2888.78|
|NR ENERGY SOLUTIONS INDIA | 624.19| -| -|
|PVT.LTD | | | |
|NR ELECTRIC UK LIMITED | 1695.17| -| -|
|NR ELECTRIC MALAYSIA SDN.B| 165.84| -| -|
|HD. | | | |
|南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5000.00| -| -|
|NR ELECTRIC INTERNATIONAL | 2843.29| -| -|
|COMPANY.LIMITED | | | |
|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 15000.00| -| -|
|限公司 | | | |
|NR ECECUADOR S.A. | 67.08| -| -|
|NARI-RELAYS ELECTRIC (NIGE| 137.18| -| -|
|RIA) LIMITED | | | |
|NARI BRASIL HOLDING LTDA | 6175.19| 11.16| 9597.19|
|国网苏州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 -| -| -|
|司 | | | |
|南京南瑞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 2000.00| -| -|
|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