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050 雷电微力 更新日期:2025-10-29◇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毫米波微系统的研发、制造、测试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阵列天线 | 46207.00| 22613.42| 48.94| 99.96|
|其他 | 18.11| 17.97| 99.20| 0.04|
├────────────┼─────┼─────┼───┼──────┤
|境内 | 46225.11| 22631.39| 48.96| 100.00|
├────────────┼─────┼─────┼───┼──────┤
|直销 | 46225.11| 22631.39| 48.96| 100.00|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 117974.50| 49096.30| 41.62| 100.00|
|设备制造业 | | | | |
├────────────┼─────┼─────┼───┼──────┤
|阵列天线 | 59602.78| 27972.64| 46.93| 50.52|
|TR组件 | 58371.71| 21123.66| 36.19| 49.48|
|其他 | -| --| -| 0.00|
├────────────┼─────┼─────┼───┼──────┤
|境内 | 117974.50| 49096.30| 41.62| 100.00|
├────────────┼─────┼─────┼───┼──────┤
|直销 | 117974.50| 49096.30| 41.62| 10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精确制导 | 70088.07| 28576.12| 40.77| 100.00|
|其他 | -| --| -| 0.00|
|通信数据链 | -| --| -| 0.00|
├────────────┼─────┼─────┼───┼──────┤
|直销 | 70088.07| 28567.90| 40.76| 100.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 88580.95| 46202.54| 52.16| 100.00|
|设备制造业 | | | | |
├────────────┼─────┼─────┼───┼──────┤
|精确制导 | 85330.17| 44244.50| 51.85| 96.33|
|通信数据链 | 2151.98| 1348.44| 62.66| 2.43|
|其他 | 1098.79| 609.60| 55.48| 1.24|
├────────────┼─────┼─────┼───┼──────┤
|境内 | 88580.95| 46202.54| 52.16| 100.00|
├────────────┼─────┼─────┼───┼──────┤
|直销 | 88580.95| 46202.54| 52.16| 100.00|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为毫米波微系统,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产品所在行业为
“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公司所面向的市场角度分析,公
司产品为专用、定制化产品,主要为各工业集团下属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配套专用
电子产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以“智能化、体系化、信息化”为代
表的“新域新质力量”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制胜未来的关键力量。《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十四五期间将加快信息化、智能
化融合发展,聚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
加速升级换代和智能化发展。向“十五五”展望,信息化、智能化作为新质生产力
的核心基座,其建设或仍将是重中之重。电子元器件位于产业链中游,是信息化、
智能化的基石,因此,信息化建设将带动微波器组件及微系统的总体需求,为公司
所在行业带来发展契机。202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技术创
新产业化进程加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继续稳步提升,行业迎来诸多利好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对健全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推
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
、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
确提出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核心路径,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
链高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以
新型工业化为关键任务,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健全
推进两化融合制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信息化和工
业化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迈进。这些举措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
指明了清晰方向,为信息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
环境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引导下,公司将加速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变革,
坚持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基石,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切实有效提升自身生产效
率与产品竞争力。
2、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毫米波微系统的研发、制造、测试和销售,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毫米
波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制造服务的企业之一。公司出货产品主要包括TR组件
和阵列天线,公司产品具有集成度高、输出功率大、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等特点,
主要应用于雷达、通信等领域。随着新兴行业的培育,基于产品技术的通用性,公
司产品的应用场景可拓展至卫星通信、商业航天等新兴行业和领域。
3、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所属行业特性及多年经营管理经验,采取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研发、生产
、采购及销售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明显变化。
4、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毫米波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制造服务提供商,具备一定
的先发优势。公司通过率先投入研发与实践,确立清晰的技术路径,持续深化关键
核心技术研发,推进高集成度、高密度、高功率、高效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以
加快产品技术迭代升级,保持产品技术性能的领先性。同时,公司充分发挥科研、
生产、供应链及人才培养等体系能力及优势,通过低成本设计、供应链协同、精益
化生产等多项举措,实现了毫米波微系统的低成本、工程化制造和大规模应用。技
术性能的领先性、产品质量可靠性以及产品的低成本制造优势,使得公司产品在国
内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并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5、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国家及行业政策驱动
2025年,国家在推动商业航天、卫星通信这些新产业、新场景、新领域发展方面有
更积极的政策支持,相关政策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国家在加快发展新质
生产力的战略目标下,包括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等在内的细分板块将持续发展,电
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
基于公司毫米波微系统技术的低延时、大带宽等通用性技术特性以及高可靠的性能
优势,公司产品将会在新兴产业相关场景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潜力。
(2)自身体系能力驱动
公司系统掌握从芯片、组件、模块设计到封装、测试等全链条核心技术,形成了完
整的科研生产、供应链、综合管理及人才培养的多维系统能力。公司把握技术发展
方向,通过产品低成本设计、深化研发与封装技术的协同,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
的协同创新等举措,在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及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的低
成本、规模化生产。公司的技术积累为产品在雷达、通信、低空经济等更广泛领域
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完善的体系能力能更快速响应市场及客户需求,并通过低
成本、高效率的产业化生产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巩固在毫米波微系统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围绕技术研发
、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及人才建设等关键领域,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综合竞争力。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深耕毫米波微系统领域,凭借先发优势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具备核心技术
以及全系统的研发设计能力。公司继续把握产品所在行业高集成、高效率、低成本
的发展趋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有效满足客户
需求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公司以长远眼光积极拓展新技术路线,开展相关战略预
研、数据库完善和研发体系能力建设,围绕自主可控、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相关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4项专利授权,现已累计拥有专利14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6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能保障公司技术创新的延续性
,巩固了公司在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2、精益制造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精益生产战略,系统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及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能力建
设,具备精益制造优势。公司持续引进封装及测试环节的自动化设备,推动现有产
测工装和流程的自动化升级和标准化改造;结合产品工艺特点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
和车间布局,以提升生产物流流畅性;通过对MES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实现了整个
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精益制造能在保障公司产品质量及生产响应速度的同时,进一
步提升公司生产制造的稳定性,为低成本、规模化制造提供有力支撑。
3、供应链协同优势
公司持续聚焦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建设,不断强化与供应商的协同与联合研发,搭建
了安全、高效、富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公司完善对供应商的考核及评估,通过多
维度考核,进一步提升供应商准入标准,完善国产替代布局。公司不断深化与核心
供应商的技术协同,邀请供应商参与前期论证,通过需求预对接、资源联合等机制
,将供应商技术储备融入公司产品研发生产体系中,有效发挥供应链的协同优势。
这一优势在保障公司产品质量及交付的同时,能助力公司产品成本优化及竞争力提
升。
4、人才队伍优势
公司坚持文化引领,打造了一支多元化、高素质且与公司文化价值观高度契合的人
才队伍。公司积极推进技术、生产与管理各板块的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完善科学、
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考核机制以及多元化的招聘渠道。通过以上“内部培养+外
部引进”机制,公司已在多个业务板块、多个关键岗位实现了人才的充实与优化,
并稳步扩充了核心骨干储备。同时,公司持续组织丰富多元的文化与团队活动,营
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有效激发了团队创新活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公司技术创新、生产及管理效能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助力公司在业务推进与市场竞争力提升上实现稳步突破。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
公司所处的专用市场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但随着国家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
系列政策,以及卫星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市场竞争
中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创新,业务拓展与行业地位或将面临
挑战。目前公司已完成了体系能力建设,并将不断深化自主创新,进一步扩大成本
优势,以应对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人力资源风险
作为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公司发展的根基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人才的争夺加剧,如果公司不能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
通道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将导致无法吸引到所需的高端人才,并将导致关键技术研
发受阻等问题。目前,公司正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机制,稳步扩充核心骨
干储备,未来,公司将继续贯彻人才强企战略,持续完善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进
一步优化绩效评估体系,以增强核心技术人才的稳定性。
3.产品质量风险
基于行业特殊性,客户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如果未来公司在产品持续迭
代、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不能达到客户质量标准,或出现重大的产品质量问题,将会
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发展根基,
以“质量就是生命”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采购、研发、制造及售后全流程的质
量控制体系,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和动态管理机制,推行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工具,
识别并消除潜在风险,实现了质量风险的前移管控,有效确保了产品的高可靠性。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05%;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46%。本期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主要系受行业
整体影响,2024年新增订单不足,生产量和完工交付量下降,导致本期产品验收数
量减少,收入下滑。
目前公司已开展多项战略举措,一方面继续深耕专用领域客户,挖掘用户需求,保
持产品竞争力,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大力拓展通用领域新客户,密切关
注并积极开拓卫星通信、商业航天等领域应用,拓宽公司产品应用场景。此外,公
司进一步深化供应链战略合作,强健供应链韧性,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同时,公司继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快新型模块化低
成本产品的布局,本期发生研发费用4,399.87万元,占上半年营业收入的9.52%。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四川宜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5000.00| -| -|
|成都雷电微晶科技有限公司 | 5500.00| 73.14| 10002.30|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