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513 苑东生物 更新日期:2025-08-23◇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化学原料药、高端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制剂销售 | 51537.89| 41095.89| 79.74| 78.75|
|原料药销售 | 6034.47| 3232.07| 53.56| 9.22|
|技术服务及转让 | 4446.82| 4395.41| 98.84| 6.79|
|CMO/CDMO | 2624.52| 748.73| 28.53| 4.01|
|其他 | 801.16| 140.28| 17.51| 1.22|
├────────────┼─────┼─────┼───┼──────┤
|华东地区 | 24049.15| 18643.63| 77.52| 36.75|
|西南地区 | 12535.04| 9189.26| 73.31| 19.15|
|华北地区 | 9878.47| 7158.07| 72.46| 15.09|
|华南地区 | 7819.60| 6743.75| 86.24| 11.95|
|华中地区 | 4997.02| 3891.14| 77.87| 7.64|
|东北地区 | 2682.28| 2120.36| 79.05| 4.10|
|西北地区 | 2298.35| 1306.35| 56.84| 3.51|
|海外地区 | 1184.94| 559.83| 47.25| 1.81|
├────────────┼─────┼─────┼───┼──────┤
|经销 | 52349.22| 41505.12| 79.29| 79.99|
|直销 | 13095.63| 8107.27| 61.91| 20.01|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医药制造业 | 134791.19| 101131.25| 75.03| 99.86|
|其他业务 | 184.34| -0.31| -0.17| 0.14|
├────────────┼─────┼─────┼───┼──────┤
|化学制剂 | 107669.33| 87665.32| 81.42| 79.77|
|化学原料药 | 12114.28| 7296.62| 60.23| 8.98|
|CMO/CDMO | 6520.16| 889.52| 13.64| 4.83|
|技术服务及转让 | 6290.43| 5169.93| 82.19| 4.66|
|其他 | 2197.00| 109.85| 5.00| 1.63|
|其他业务 | 184.34| -0.31| -0.17| 0.14|
├────────────┼─────┼─────┼───┼──────┤
|华东地区 | 50558.09| 38583.94| 76.32| 37.46|
|西南地区 | 27064.88| 18364.74| 67.85| 20.05|
|华北地区 | 19957.06| 14626.49| 73.29| 14.79|
|华南地区 | 16029.34| 12860.60| 80.23| 11.88|
|华中地区 | 9267.57| 7396.18| 79.81| 6.87|
|东北地区 | 5919.45| 5124.25| 86.57| 4.39|
|西北地区 | 3469.24| 2820.82| 81.31| 2.57|
|海外地区 | 2525.57| 1354.24| 53.62| 1.87|
|其他业务 | 184.34| -0.31| -0.17| 0.14|
├────────────┼─────┼─────┼───┼──────┤
|经销 | 110039.12| 86919.50| 78.99| 81.53|
|直销 | 24752.08| 14211.75| 57.42| 18.34|
|其他业务 | 184.34| -0.31| -0.17| 0.14|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制剂销售 | 56491.02| 45889.71| 81.23| 84.38|
|原料药销售 | 5735.65| 3743.47| 65.27| 8.57|
|CMO/CDMO | 2656.93| 633.25| 23.83| 3.97|
|技术服务及转让 | 1996.64| 1701.28| 85.21| 2.98|
|其他业务 | 71.14| 71.04| 99.86| 0.11|
├────────────┼─────┼─────┼───┼──────┤
|华东地区 | 25281.77| 19764.31| 78.18| 37.76|
|西南地区 | 12775.83| 9624.98| 75.34| 19.08|
|华北地区 | 9525.77| 7203.90| 75.63| 14.23|
|华南地区 | 8398.41| 6751.15| 80.39| 12.54|
|华中地区 | 4959.02| 3861.97| 77.88| 7.41|
|东北地区 | 3217.76| 2845.19| 88.42| 4.81|
|西北地区 | 1787.34| 1466.12| 82.03| 2.67|
|海外地区 | 1005.48| 521.12| 51.83| 1.50|
├────────────┼─────┼─────┼───┼──────┤
|经销 | 57303.68| 46066.27| 80.39| 85.59|
|直销 | 9647.69| 5972.48| 61.91| 14.41|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医药制造业 | 111569.69| 89357.29| 80.09| 99.87|
|其他业务 | 142.38| 27.38| 19.23| 0.13|
├────────────┼─────┼─────┼───┼──────┤
|化学制剂 | 88072.70| 70878.29| 80.48| 78.84|
|技术服务及转让 | 10999.01| 10471.31| 95.20| 9.85|
|化学原料药 | 9416.51| 6899.86| 73.27| 8.43|
|CMO/CDMO | 3081.47| 1107.83| 35.95| 2.76|
|其他业务 | 142.38| 27.38| 19.23| 0.13|
├────────────┼─────┼─────┼───┼──────┤
|华东地区 | 39444.99| 30810.51| 78.11| 35.31|
|华北地区 | 22620.47| 19124.43| 84.54| 20.25|
|西南地区 | 20282.56| 16319.83| 80.46| 18.16|
|华南地区 | 12378.88| 9699.10| 78.35| 11.08|
|华中地区 | 7512.64| 6236.63| 83.02| 6.73|
|东北地区 | 5138.98| 4290.81| 83.50| 4.60|
|西北地区 | 2823.47| 2234.54| 79.14| 2.53|
|海外地区 | 1367.71| 641.44| 46.90| 1.22|
|其他业务 | 142.38| 27.38| 19.23| 0.13|
├────────────┼─────┼─────┼───┼──────┤
|经销 | 90001.28| 71836.47| 79.82| 80.57|
|直销 | 21568.42| 17520.82| 81.23| 19.31|
|其他业务 | 142.38| 27.38| 19.23| 0.13|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以研发创新驱动,集化学原料药、高端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研发、生产
、销售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人类健
康沐浴阳光”为使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建立起国内领先、符合国际标准的研
发技术及产业化平台,聚焦麻醉镇痛领域核心产品,同时兼顾心脑血管、抗肿瘤等
大品种市场领域的快速开拓,加快小分子新药和生物药的研发及产业化,快速满足
国内外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2、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高端化学药品
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成功实现66个高端化学药品的产业化,其中包括8个国
内首仿产品,57个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14个为首家通过)产品,2个FDA批准的AN
DA文号。
(2)创新药研发方面
公司在研发高壁垒、高技术难度和力争首仿的高端仿制药同时,加快由仿到创的转
型,目前有超10个1类新药处于研发进程中。
在小分子新药方面,公司持续深耕麻醉镇痛领域小分子创新药物的开发,通过内部
研发与外部合作相结合,积极布局麻醉镇痛领域新靶点创新药和针对成熟靶点临床
痛点的迭代型创新药品种,形成管线梯度、厚度与壁垒,推动多个麻醉、镇痛小分
子新药项目的研发。同时,公司将对现有小分子临床在研药物数据进行全面、深入
的评估,对确有显著临床优势的品种,择优快速推进。
在生物药方面,公司以抗体技术和生物偶联技术为主,聚焦抗肿瘤、麻醉镇痛和免
疫类疾病;以快速跟进有临床价值、成药性高的潜力靶点为管线布局策略,以抗体
筛选评价技术和抗体工程化技术为核心技术,完善Uni-Con技术平台,赋能BIC(be
st-in-class)和FIC(first-in-class)偶联药物的开发。
在改良型新药方面,改良新药结合平台技术的开发,重点关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改良制剂以及鼻给药途径的制剂开发,开发具有明确临床优势的产品。
(3)原料药
公司持续强化原料制剂一体化竞争优势,加大高端医药中间体及CMO/CDMO业务拓展
力度,积极开拓原料药国内、国际市常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已成功实现42个特色
化学原料药产品的产业化,包括富马酸比索洛尔、依托考昔、甲磺酸达比加群酯、
盐酸纳美芬、盐酸尼卡地平等多个主要化学药品已实现原料药自主供应,17个原料
药已完成国际注册/认证,12个原料药已出口主流国际市场,已累计承接23个CMO/C
DMO项目,已实现15个中间体产品的产业化。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基于对疾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以专业化
、国际化和差异化思路,聚焦麻醉镇痛、心脑血管、抗肿瘤等重点领域,统筹布局
小分子创新药、生物药、高端仿制药产品群,打造苑东特色产品管线,形成差异化
竞争优势。通过外部引进、合作开发等方式积极布局创新药,加快实现创新药物研
发的突破,同时推动自研品种国际转让或合作开发。
在生物药领域,公司以抗体技术和生物偶联技术为主,聚焦麻醉镇痛、抗肿瘤和免
疫类疾病领域潜力靶点,构建技术平台自主知识产权壁垒,寻求差异化优势,通过
自研、引进与合作的方式加快产品管线布局。
在小分子创新药方面,公司聚焦麻醉镇痛领域创新药的开发,将构建并完善麻醉与
镇痛生物学、药物化学、转化医学以及临床医学层次递进的创新药研发特色平台,
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寻找临床痛点,剖析痛点科学问题,严控选题与立项
标准。通过部署并探索生物医药大模型以及各类AI工具在新药开发各个阶段的使用
,提高药物设计、分析及预测能力,辅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赋能创新药开发能
力的提升。同时,强化动物体内评价平台能力建设,提升创新药物临床前以及临床
的转化成功率。
在高端仿制药方面,公司聚焦麻醉镇痛领域,依托建立的特药、鼻喷、胶束、缓控
释技术等平台,开发具有高技术壁垒和政策门槛的特药、鼻喷、胶束、缓控释、高
活性药物。
在制剂国际化方面,公司结合自身优势重点打造具有苑东特色的阿片解毒剂和急救
药产品管线,同时布局突破原研晶型和制剂专利的大品种、高壁垒的复杂制剂。
在原料药方面,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专注于高端医药中间体及特色复杂原料药的开
发,持续打造制备工艺设计与精益控制技术平台、药物晶型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技术
平台、不对称合成技术平台、特殊分离纯化平台、连续制造技术平台等,在产品质
量、成本控制、制备技术上持续打造产品竞争力。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模式以自主生产为主。在自主生产模式下,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制订生产计
划,结合产线生产能力情况,合理制定各车间的生产计划并协调和督促生产计划的
完成。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GMP和最新法规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及产
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公司少部分化学药品因产能受限等原因,与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天台山制
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采取委托生产、合作生产模式。
3、销售模式
公司化学药品销售主要采用经销模式,公司向经销商销售产品后再由经销商销售至
医疗机构及零售终端。
为适应三医联动改革、国家与“省级及省际联盟”药品集中采购、全国药品价格联
动管控、集采药品“三进”等政策及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持续强化以合规为
基储以流程管理为主线的数字化和精细化终端管控体系建设,采取激活人才、赋能
组织、渠道下沉、学术推广的策略,以解决问题为抓手的常规管理,更好地拓渠道
、广覆盖、提份额,激发市尝创造活力和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公司围绕麻醉
镇痛、慢病等重点领域打造产品群,快速提升一终端的覆盖,提高重点领域品牌影
响力;并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及续约中选产品为契机,持续提升二、三终端覆
盖,积极完善商业配送体系及分销体系,构建全渠道分销网络,为拓展慢病产品县
域、基层、零售和第三终端市场奠定坚实基矗
公司化学原料药在国内、国际市场实现销售,并为客户提供原料药CMO/CDMO服务。
对于国内市场,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即由公司直接向化学药品制造商销售。对于国
外市场,除直销模式外,还采用经销模式,即公司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向国
外化学药品制造商销售。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1)行业的发展阶段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
重要基矗“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
段,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协同提升转变。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下,民众
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高端化,不仅要求药品能够治病,更关注药品的质量、
安全性、疗效持久性以及医疗服务的整体体验。新阶段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
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加强创新驱动,
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各细分领域协同发展,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协作
。
(2)行业的基本特点
行业韧性与高科技属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制造
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利润总额1,
766.9亿元,同比下降2.8%;医药制造利润率约为14.39%,较上期同比下降0.23个
百分点,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期整体水平9.25个百分点。在复杂多变的经
济环境下,医药制造业营收相对稳定,利润同比虽有下降但利润率显著高于我国工
业企业整体,充分体现出行业韧性与高科技属性。
需求结构特性: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慢性疾病的发
病率也随之上升,慢病负担持续加重。在这种人口结构和健康状况变化背景下,仿
制药由于价格相对较低、可及性高,能够满足广大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且成本效
益好,对于国家医保体系和患者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仍将是国家医药
行业的基本盘。以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治疗药物为例,仿制药占据了市场的
较大份额。而创新药则是持续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重要手段,如罕见并肿瘤免
疫治疗等领域,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关系到国家战略与公共卫生安全
,能够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医药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还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
望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产业现状问题:我国医药行业当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面临着产业集中度
不高、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优势不强等突出问题,在系列三
医政策推动下,仿制药做强做大,精细化管理,提升成本、质量、效率、供应链管
理等综合竞争力,与创新转型发展是中国传统药企的主要发展方向。
大投入、多环节、长周期、高风险:医药行业产品从研发到上市是一个复杂且漫长
的过程,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对技术、人才、资金等要求较高。在研发阶段,无论
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研设备购置、人才培养、临床试
验等。创新药研发一般要经历化合物的发现、早期开发、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试
验、临床试验I、II、III期、申报上市、药品上市后研究和评价等多个阶段,整个
过程可能持续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仿制药从研发至商业化生产也要历经生产工
艺研究、放大研究、验证批生产、临床试验、现场核查、申报生产等多个环节,同
样需要数年时间。而且在研发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临床试验结果不
理想、审批不通过等,都可能导致研发失败,前期投入付诸东流,具有很高的风险
性。
(3)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
研发技术门槛:创新药研发始于化合物发现,需运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知识,
借高通量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从化合物库筛选潜在活性化合物。早期对其
结构优化,提升活性、选择性与安全性。临床前通过细胞、动物实验研究药理、药
代动力学、毒理学特性,依赖先进技术设备与专业人才。临床试验分I、II、III期
,对试验设计、数据监测分析要求高。仿制药研发的生产工艺研究需掌握先进合成
、制剂技术保证与原研药质量、疗效一致;放大研究要解决小试到工业化生产的技
术难题,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一致。
审批技术门槛:从药品注册审批流程上来说,规范市场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均有较高的审批要求。以中国为例,注册审批时,监管部门在质量控制、安全性评
价、有效性验证等方面有详细严格标准。研发阶段申报资料要详述研发背景、技术
路线、实验数据保证过程科学规范。生产环节需符合GMP,对车间布局、设备、人
员操作严格要求,保障生产可控与质量稳定。销售环节明确药品储存、运输条件,
如冷链药品控温保质量。医药企业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与技术能力,满足审批要求
才可获上市许可。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业务覆盖高端化学药品研发、生产及服务的全产业链,并积极加快创新药和生
物药的布局及管线研发。公司已上市的麻醉镇痛等多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在产品管线布局与研发创新层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依托持续的研发创新、
可靠的产品质量和行业的深耕,公司获得来自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等多方的认可,
荣获多项荣誉资质,品牌知名度和行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1)公司麻醉镇痛等多领域产品市占率位居前列
作为国家定点精神药品生产基地,公司在麻醉镇痛领域深入布局,围绕不同临床适
应症、疼痛等级和作用机制,打造了丰富且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管线,截止本报告披
露日,公司已上市麻醉镇痛及相关领域产品18个,在研20余个。在慢病领域,公司
围绕心脑血管、抗肿瘤、内分泌等细分领域多方位布局,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多个
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米内网全国重点省市公立医院数据库2025年Q1数据显示,公
司已上市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麻醉镇痛等多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
(2)加快创新研发投入,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实现由仿到创的快速转型。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
的比例超2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创新药的投入占比超33%。高研发投入叠加
高研发转化效率,有力推动公司创新研发实力的提升。
在高端仿制药方面,近三年公司产品获批数量逐年递增,构建起较强的产品迭代能
力。目前公司已成功实现66个高端化学药品的产业化,超80%的产品为国家医保甲
类或乙类产品,其中包括8个国内首仿产品;57个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
其中14个为首家通过;并有12个中标国家集采,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市场高度认
可。在改良型新药研发方面,水合氯醛口服溶液、氨酚羟考酮缓释片等项目已申报
生产,另有EP-0203XR等3个项目获得临床默示许可,进入临床阶段;这些项目聚焦
核心疾病领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集群,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小分
子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优格列汀片、EP-0186O等4个1类新药正处于不
同临床阶段,有望为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案;在生物药研发方面,公司EP-9001A
单抗注射液已完成Ib期临床研究,注射用YLSH003IND申请已获受理。公司在各个细
分领域的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为公司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
(3)荣获多项资质荣誉,实力获得行业广泛认可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川省固态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
新示范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多次荣
登中国化药企业百强、中国医药创新企业百强等榜单。2024年,公司获得“2024中
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100强”、“2024年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2024年中国医
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2024中国化药研发实力50强”、“2023年优秀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工业精品”等众多荣誉,2025年,公司新获得“中国专
利优秀奖”、入选药智网发布的"2025中国化药研发实力50强"和"2025中国药品研
发综合实力100强"双榜单,充分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实力。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医药
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1)全球产业格局面临调整。近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各国对生物
医药的需求愈发扩大,医药工业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在人才、技术等领域的国际
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及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加
剧,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与矛盾增加,由西方主导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逐渐
由侧重成本、效率和市场向安全、稳定和政治导向转变。此外,印度等国家医药制
造竞争力提升,对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带来挑战,对我国高价值链攀升、供应链
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一轮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加快。围绕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
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AI应用不断成熟并对
医药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以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技术、双功能抗体、抗
体偶联药物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为医药工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
(3)国内医药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
进,居民健康消费升级,要求医药产业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高
质量发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提升了我国仿制药
供给水平,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实现了降本增效,持续提升我国医药产品的可及性
。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实施,加快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转型,
引导企业从模仿式创新走向自主创新,不断填补临床空白,为疾病治疗提供新选择
。国内医药创新水平提升,近年来不断通过license out、自主申报等方式实现国
际化发展;同时,医改持续推动下,产业生态进一步改善,行业集中度与竞争力不
断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更加协同、开放。
(4)资本市场政策鼓励并购整合。2024年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证监会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
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
意见》等系列政策的发布,提高了IPO门槛,引导产业整合,对医药行业产生了重
大影响,加速了并购重组活动的发生,有利于医药行业优质资源整合,产业集中度
提升,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创新转型、新业务布局,给大中型医药企业带来了发
展机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医药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
球医药行业在变革中加速前行,医药交易数量与金额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市场空
间不断拓展,国家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医药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另一方面,行业短、中期仍然面临医疗卫生体制深入改革带来的阵痛和调整。根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利润总额1,766.9亿元,同比下降2.8%,行业
增速仍在低位运行。
在此环境下,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坚定不移地将创新作为驱动企业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多措并举加快公司由仿到创的转型速度和深度,全心服务
患者,全面落实高质量合规要求,完善科学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
(一)经营业绩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444.86万元,同比减少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13,657.19万元,同比减少6.77%,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主要系执行第十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导致化学制剂销售收入下降及报告期内股权激
励费用同比增加所致。报告期内共计提股权激励费用1,416.23万元,剔除股权激励
费用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0.28%,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0.40%。
(二)重点业务进展
1、坚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研发转化成果丰硕
公司成立以来,研发创新驱动是公司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在当今行业的发展态势
下,全面拥抱创新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约1.33亿元,同比增长8.3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25%。公
司加快创新转型步伐,新药研发投入金额为4,482.59万元,占总体研发投入比例为
33.83%,后续公司新药研发投入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例预计还将继续提升。截至报
告期末,公司在研项目80余个,其中创新药项目占比达24.4%,同比提升了近6个百
分点。依托持续的、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研发投入优势,公司逐步构建起核心领
域的产品集群,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1)高端仿制药研发成果持续兑现
高端仿制药现阶段仍是公司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公司围绕核心产品线,提高研
发立项标准,实施“高技术壁垒+高政策壁垒+高投入产出比”的立项策略,稳步推
进各研发项目。
本报告期内,新获得8个制剂产品的批准上市,其中奥沙西泮片为第二类精神管制
药品,注射用维库溴铵、二羟丙茶碱注射液拟纳入第十一批国家集采。新提交首个
胶束平台产品维生素K1注射液(0.2ml:2mg)的注册申请。公司高端仿制药产品具
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较强的迭代能力,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
(2)创新药研发进度稳步推进
公司已建立自主创新为主的研发体系,以满足临床需求为导向,打造苑东特色产品
管线,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小分子新药方面,优格列汀片III期单药临床试验已取得临床试验报告,达到预期
目标;EP-0108胶囊已获得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系统肿瘤;EP
-0146片已先后获得CDE和FDA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高选择
性PARP1抑制剂EP-0186片在2025年先后获得FDA和CDE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晚
期实体瘤的治疗。
生物药方面,麻醉镇痛领域EP-9001A单抗注射液已完成Ib期临床研究;ADC创新药Y
LSH003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及IND申报准备工作,已于2025年7月完成了IND申报
并被受理。
改良型新药方面,完成EP-0206SI、EP-0203XR2个改良新药的IND申报,EP-0170T(
I)+EP-0170T(II)已开展验证性临床,此外还有多个有特色的改良型新药在研,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优化选择。
(3)战略投资加快创新转型速度
自主研发创新外,公司积极跟踪全球前沿科技,通过战略投资、外部引进、合作开
发等多元开放的方式,加快公司创新转型速度。
报告期内,公司增加对上海超阳药业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持股比例由11.36%提升
至30.68%。上海超阳是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其专注于抗肿瘤与
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基于对疾病机理的深入洞察,依托蛋白质稳态技术和计算机
辅助药物设计两大技术平台,不断推进Molecular Glue(分子胶)、PROTAC(蛋白
降解靶向嵌合体)和DAC(降解剂-抗体偶联药物)等创新化合物结构设计和合成等
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已建立多条针对肿瘤、自免等适应症的研发管线,其中,正
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的HP-001是一种新型口服CRBN基础的分子胶降解剂,在临床前
研究中的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模型中展现出强大的体外
和体内活性,同时安全性更高,表现出“Best-in-Class”的优势;即将开展临床
研究的HP-002是新一代具备透脑能力、靶向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的蛋白降解
靶向嵌合体(PROTAC)分子,在临床前研究中对于多种BTK突变株表现出“Best-in
-Class”的体外活性。除了HP-001、HP-002外,上海超阳后续管线还拥有CY-002(
PDE3A/SLFN12分子胶)、CY-007(VAV1分子胶)等候选分子。同时上海超阳还在开
发DAC平台,该平台依托其内部自主研发的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分子胶,
优先选择已经临床验证的成熟抗体,进行针对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DAC分子设
计,第一个DAC管线已经通过动物体内药效试验进行了概念验证。
2、原料、制剂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公司始终坚定实施国际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原料药国际化,第二步是制剂国际
化,第三步是创新药国际化。在原料药成功实现国际化的基础上,公司目前有2个
高端制剂在美国获批上市,处在制剂国际化的起步阶段。
报告期内,原料药国际化方面,枸橼酸马罗匹坦原料药完成欧洲CP程序注册并获批
,同时支持制剂客户完成意大利、波兰的欧洲NP程序注册,罗替高汀提交日本PMDA
注册,甲磺酸仑伐替尼完成FDA的DMF备案,其他国际化原料药研发项目按计划推进
中。
报告期内,制剂国际化方面,以美国市场为突破口,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常态化发
货,单剂量纳洛酮鼻喷剂ANDA申报于2024年9月提交,并于2025年5月接受了美国FD
A的鼻喷剂生产线批准前现场核查和体外BE核查,目前正在等待现场检查报告,仿
制药EP-0160I的ANDA申报已于2024年6月提交,目前正在审评中,鼻喷剂EP-0125SP
已按计划完成了BE研究,其他制剂国际化项目正常推进;同时,公司亦在加拿大、
尼加拉瓜等市场探索与当地合作伙伴携手共建商业化体系,寻求产品在非美市场的
推广与销售。
3、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牢筑公司生命安全屏障
公司始终秉承“质量是苑东的生命”的原则,以质量为依托,树立品牌形象,满足
市场需求,为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
公司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公司和子公司上半年累计通
过9次GMP检查,包括作为国家局特药检查中心成立以来的首个受检单位接受了氨酚
羟考酮缓释片的注册核查;公司不断完善EHS管理体系和文化建设,加大安全文化
建设力度,通过组织开展EHS宣传教育培训活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隐患排查
整治、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员工安全环保意识、应急处置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以
零不符合项顺利通过了2025年度“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QES)三大
体系的监督审核,这是公司连续第5年保持QES认证资格;公司不断加强质量文化建
设,营造全员质量管理的良好文化氛围,组织多次QC活动并开展专项考核,积极组
织员工参与各级药监药检机构、行业协会举办的相关培训,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4、深化精益制造,实现降本增效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与制药产业融合是公司战略落地和经营效率提升的重要抓手。
公司三大生产基地积极优化供应链,推动公司现有国际化产业平台升级,强化数字
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推动药品研产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强精益生产,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原料药工艺迭代和技术革新、智能化建设、扩大批量、
连续生产、供应商竞争性谈判和带量采购等多种方式,多环节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提升生产效能,为公司重点产品参与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省级和省际联盟采购
奠定基矗
本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化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单剂量鼻喷剂生产线接受FDA现场检查
,目前正在等待现场检查报告;高活性固体车间投入使用;公司供应链中心通过数
智赋能及优化流程制度,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5、加强市场准入和终端覆盖力度,提升核心产品和细分领域竞争优势
在制剂业务板块,公司持续坚持打造以临床价值为驱动的学术推广体系,加强医学
部、中央市场部与区域市场部、销售团队的协调配合,将产品设计中的差异化竞争
力转化为品牌优势,同时针对重点领域及产品进行分线管理与精细化渠道下沉管理
,持续开展全渠道推广,助推公司产品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渠道拓展方面,公司
以数字化赋能渠道覆盖,依托医共体、“三进”等政策推进,持续拓展三终端、连
锁药店、区县的覆盖,扩大产品的可及性。报告期内,公司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省级/省际联盟带量采购项目中选,新上市产品注射用维库溴
铵、达可替尼片等已在多省实现准入。
在原料药业务板块,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青木制
药多次亮相国内、国际原料药展会,不断拓展国内外优质客户合作机会,已与欧盟
、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葡萄牙、埃及等多个国家/地
区开展业务。
6、优化人才结构和组织建设
公司坚持人才“有为就有位”,面对创新转型升级带来的全新形势与要求,紧扣创
新战略,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策略,助力公司战略落地实施。本报告期内,公司不断
优化人才结构和组织建设,持续优化低效人员和团队;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涵盖研
发、管理、市场等关键领域,同时加快内部人才培养,推进各项人才储备培养计划
,持续扩充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完善对各层次人才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
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2024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第一
个归属期解禁上市/归属以及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股票的授予
;此外,公司积极探索管理方面的创新,通过人才盘点、新任干部90天转身计划、
高潜人员带教、管理干部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训战结合,持续培养和提升
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以及对公司战略、目标、文化的认同与共识,实现经营效益和
管理效率的共同提升。
7、加强对外合作,共拓市场新增长
公司依托在药品研发、生产及原料药制剂一体化领域的核心优势,积极携手行业领
先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价值共赢,共同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报
告期内,公司与江苏恩华和信医药营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恩华”)达成奥沙
西泮片的商业化合作,独家授权江苏恩华对该产品进行市场开发,通过强强联合,
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提升公司业绩。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创新研发方面
1.1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研发体系覆盖全产业价值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
力,公司重视创新发展,从组织架构、管控体系、外部合作研发机制、技术人员培
养与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文化
。公司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20%以上。公司
在成都、眉山和上海共设立了6个药物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化学原料药、高端仿制
药、小分子创新药及生物药研发的全产业价值链。此外,公司已建立了国家级的企
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承担国家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5项,承担省部级课题60余项,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2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围绕重点领域丰富产品管线公司始终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
向,以患者为中心,围绕麻醉镇痛、心脑血管、抗肿瘤等五大重点领域,注重研发
进度和差异化,在细分领域内快速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丰富在研管线,构建
了良性的产品迭代能力,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研项目
80余个,其中:高端仿制药保持新产品快速开发和转换能力,2025年新获批/过评1
0个;改良型新药氨酚羟考酮缓释片、水合氯醛口服溶液已申报生产,EP-0170T(
Ⅰ)+EP-0170T(Ⅱ)、EP-0203XR获临床默示许可,进入临床阶段,EP-0206SI申
报临床获受理;创新药项目占比达24.4%,其中自主研发化学1类新药1个III期单药
临床试验已取得临床报告并达到预期目标,还有3个IND申请获临床默示许可;生物
1类新药EP-9001A已完成Ib期临床试验,注射用YLSH003申报IND获受理。
1.3重点打造麻醉镇痛领域管线,提升产品竞争力麻醉镇痛领域是公司重点打造的
产品管线,公司基于对麻醉镇痛领域疾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按照“全细分领域、全
作用机制、全镇痛模式、全业务领域”策略构建公司在麻醉镇痛领域有竞争力的产
品管线。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上市麻醉镇痛及相关领域产品18个,其中,盐
酸纳布啡注射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均为国家第二类精神药品,盐酸麻黄碱注
射液是国家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在研20
余个,其中10余个为国家精麻管制药品,1个生物1类新药已完成Ib期临床试验。米
内数据显示,公司多个麻醉镇痛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逐步树立苑东麻醉
镇痛品牌地位。
1.4搭建六大技术平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包括药
物晶型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技术、创新药物结构设计合成及评价集成技术、缓控释及
迟释技术、制备工艺设计与精益控制技术、鼻喷给药制剂技术等在内的六大类核心
技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有力支撑公司新产品研发。截至本报告期末,已获
授权发明专利156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134项,国外发明专利22项。
2、原料与制剂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公司建立了化学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多个化学制剂产品的原料药实现
自主供应,有利于公司制剂产品的成本控制,保持质量稳定、供货稳定以及研发速
度提升。近年来,随着一致性评价、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关联审评等政策出台,原
料药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提升,公司的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凸显。同时
,基于公司建立起特色原料药的研发平台技术以及积累的国内外客户,公司已在产
业链上战略性拓展CMO/CDMO、中间体业务,现已具备较强的产业链整合和拓展能力
。
3、质量管理体系优势
目前公司共有3个制造中心,包括2个国际化制造基地。公司建立了从药物研发到商
业化生产的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无缝衔接并严格执行,在药品规模化生产管理
和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建立了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QES)、“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质量管
理体系并持续优化。公司原料药质量体系通过美国FDA、欧盟EMA、韩国等认证;公
司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按照中国新版GMP、美国及欧盟cGMP标准设计和建设,硕德
药业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原料药、片剂、胶囊剂、散剂、
小容量注射剂和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均通过了GMP符合性检查,保障了产业链的自主
可控。公司成立药物警戒部,全面建立了药物警戒工作体系,对药品从研发到上市
后全生命周期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公司获得中国医药行业“质量匠星企业”
荣誉称号,公司质量管理团队也多次获得优秀成果奖等荣誉奖项,不断打造和树立
公司行业质量标杆的形象。
4、核心团队及体系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研发积累与经营,已建立一支背景专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公司
核心管理团队在医药行业均有超过20年的管理经验,具有丰富的研发、生产、市尝
管理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公司在多年研发和经营
过程中建立起了从组织架构、管控体系、外部合作研发机制、核心技术人员培养与
激励机制等成熟的、完善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并且已形成一
套包括专利、商业秘密和软硬件保护措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切实保护公司的研
发创新成果。此外,公司不断构建与完善研发体系共享平台能力,包括晶型研究、
动物体内评价、临床医学与运营、创新药BD等各环节,服务于研发体系提质增效,
加快创新研发与外部合作。目前,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95人,其中硕博人才171人,
核心技术领军人才具有丰富的大型药企研发与管理任职经验,为公司持续创新和发
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面向临床亟需,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全球市场,聚焦麻醉镇痛,兼顾心脑血管
、肿瘤、内分泌等重大疾病领域,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已逐步建立起国内领先、
符合国际标准的研发技术及产业化平台,建立了药物晶型技术平台、缓控释技术平
台、特药技术平台、创新药技术平台、鼻喷雾剂技术平台等关键技术平台,已形成
药物晶型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技术、创新药物结构设计合成及评价集成技术、缓控释
及迟释技术、鼻喷给药制剂技术、制备工艺设计与精益控制技术等6大类核心技术
。
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服务于公司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研发和产业化。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产品获得批准或向监管部门呈交审批为代表医药企业研发成果的重要节点。
(3)公司在报告期内专利取得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授权的专利14项,均为发明专利,其中,中国发明专利13项,
国外发明专利1项。
(4)报告期内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3、研发投入情况表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较上年同期减少8.6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研发项目进展不
同所致。上年同期新进入资本化阶段的项目在上年度已完成大部分工作,报告期内
发生费用相对较少。
4、在研项目情况情况说明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5,444.86万元,同比减少2.25%;实现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57.19万元,同比减少6.77%;报告期末总资产346,250.34万
元,较期初增长1.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78,008.30万元,较期
初增长3.05%。报告期内共计提股权激励费用1,416.23万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
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0.40%。
五、风险因素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研发创新失败风险
药品创新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环节多、风险高的特点,每一个环节都有较高
的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尤其是II、III期临床试验。公司以产品为主导,近三年
均保持销售收入20%以上的研发资金用于创新药研发、抢仿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
,随着国家审评和监管的政策不断出台,对药物研发各阶段的要求不断提高,有可
能加大研发创新失败或者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因此,公司不断健全研发创新体系
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研发全流程评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持续
提高研发效率,也会基于行业情况、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商业价值等因素综合
评估考虑合作研发或适时终止部分项目。
2、核心人才不足或者流失风险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拓展,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并且近年
来高端专业人才创业的意向较强,可能导致人才的配置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速度的风
险。此外,目前医药企业间技术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虽然公司制定了富有竞争力
的人员薪酬体系和激励体系,积极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并通过良
好的企业文化增加人员的归属感,但仍不能排除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1、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支付改革带来的风险
随着国家带量采购常态化、持续深入推进,尽管公司存量的主要产品多数已纳入集
采,但公司其他产品未来仍然面临因为产品集采导致的价格下调的风险。如果公司
产品不中标或中标价格过低,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药品集
中带量采购要求药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这也对仿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供应
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间在质量、价格、供应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与集采等政策协同推进,进一步挤压了仿制药的价格空间
。仿制药企业需要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等方式来维持利润水平。基于此,
公司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持续打造有政策壁垒、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格局良好的新
品并上市,提高产品力,通过精细化管理、全面成本管控等措施提升成本竞争力,
并不断加强慢病大病口服用药产品的零售市场拓展,降低国家带量采购和医保支付
调整带来的风险。
2、药品质量控制风险
药品质量是制药企业的核心,直接关系生命健康。但药品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等
特殊性使公司产品质量受较多因素影响。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存储和运输等过程
若出现差错,均可能使产品发生物理、化学等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
医疗事故。如果未来公司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和声誉造成不利影
响。
3、环境保护风险与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的医药制造业务中,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或其他污染
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带
来损失。另外,由于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生产工序复杂,因此存在因操作不
当、保管不当等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公司已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系列
药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的制度,但仍不能排除未来发生安
全事故的可能性。
(三)行业风险
1、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医药产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特殊消费品,基于此,医药是一个受监管程
度比较高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行业政策
密集推进与深化,对医药行业的市场供求关系、企业的经营模式、产品技术研发及
药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和DRG/DIP支
付等系列政策对仿制药的产品布局、产品质量和成本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十
批集采规则的升级与竞争加剧,导致仿制药药品价格降幅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经
营和利润空间提出了更大挑战。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试验实施、获益-风险评估则要求创新药的
研发进行升级,真正做到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受益为核心,避免靶点和适应
症“内卷”,减少开发的同质化和资源的浪费,对国内目前以跟随为主的创新药研
发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同时,医药腐败治理常态化背景下,对医药企业规范化、合
规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如公司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
来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技术迭代风险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可能耗费10年以上的时间,期间疾病机理、
制药技术方面的研究在不断地进步,尤其是新一代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地
迭代优化。创新药研发是全球性竞争,若国际多家制药企业在研同类新药取得突破
性进展,或上市更有竞争优势的新药,公司在研的新药将面临竞争力下降或不能被
市场接受的风险,将会影响公司收入,对公司盈利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竞争加剧风险
全球范围内,受到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印度等企业医药制造竞争力提升,对我国传
统出口领域造成影响;国内随着国家医保控费深入实施,医药行业增长放缓,仿制
药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而创新研发成本高、模仿式创新陷入同质化竞争;如公
司不能及时调整竞争策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宏观环境风险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给全球医药市场持续增长带来挑战,致使医药创
新研发投入趋于谨慎,制约创新产出,并且极大地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格
局、运行逻辑,增加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
之一集中体现在“对科技制高点的竞争”,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
新兴领域,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
性与对抗性,如加征关税、技术封锁等措施将对公司国际化业务和产品、技术引进
等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五)政府补助政策变化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损益的各种政府补助收入为2,966.41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
比重为19.81%。若未来政府补助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能满足相关政策要求,可能
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四川先东制药有限公司 | -| -| -|
|西藏润禾药业有限公司 | 1200.00| 2044.57| 28082.75|
|苑东生物投资管理(上海)有限| 50000.00| 0.01| 3309.70|
|公司 | | | |
|优洛生物(上海)有限公司 | 12000.00| -1604.55| 9214.53|
|四川阳光润禾药业有限公司 | 2000.00| 88.15| 4604.46|
|成都苑东大药房有限公司 | 50.00| 14.33| 25.17|
|成都硕德药业有限公司 | 85000.00| 1801.74| 109775.73|
|成都优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0| -673.33| 14441.48|
|四川青木制药有限公司 | 9000.00| 2544.88| 42885.45|
|上海苑化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 -164.90| 176.58|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