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601009)F10档案

南京银行(601009)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南京银行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1009 南京银行 更新日期:2025-07-06◇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7-|65990.63| 3535.62| 8557.04|   86.81|    5.58|    5.64|
|   04   |        |        |        |        |        |        |
├────┼────┼────┼────┼────┼────┼────┤
|2025-07-|71012.05| 3049.16| 4318.64|   86.87|    3.66|   27.10|
|   03   |        |        |        |        |        |        |
├────┼────┼────┼────┼────┼────┼────┤
|2025-07-|72281.53| 2504.07| 2907.58|  110.31|   13.22|    4.94|
|   02   |        |        |        |        |        |        |
├────┼────┼────┼────┼────┼────┼────┤
|2025-07-|72685.03| 4108.14| 4503.02|  102.03|    2.40|    1.01|
|   01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7-05】
南京银行:7月4日获融资买入3535.62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9.24%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南京银行7月4日获融资买入3535.62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9.24%,当前融资余额6.6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45%,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0435356248.0085570409.00659906344.002025-07-0330491632.0043186417.00710120505.002025-07-0225040724.0029075779.00722815290.002025-07-0141081372.0045030198.00726850345.002025-06-3037695601.0063230666.00730799171.00融券方面,南京银行7月4日融券偿还5.64万股,融券卖出5.5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7.3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7%,融券余额1047.80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04673506.00680748.0010478039.422025-07-03437004.003235740.0010372349.642025-07-021575824.00588848.0013149023.522025-07-01286560.00120594.0012182453.642025-06-30505470.00460152.0011694437.72综上,南京银行当前两融余额6.70亿元,较昨日下滑6.95%,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04南京银行-50108471.22670384383.422025-07-03南京银行-15471458.88720492854.642025-07-02南京银行-3068485.12735964313.522025-07-01南京银行-3460810.08739032798.642025-06-30南京银行-25529847.24742493608.72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04】
浦发等9只银行股再创新高 年内板块涨幅达到17.7%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继续创新高。
  7月4日,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9只个股再度刷新历史新高,银行板块总市值达到15.7万亿。同一天,中证银行指数上涨1.86%,年内涨幅达到17.7%,板块内42只个股全部收红,其中有37只个股的涨幅超过10%,浦发银行涨幅最大,达到了41.69%。
  42只个股今年全部收红
  7月4日,银行板块再度捷报频传,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长沙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工商银行等9只个股在盘中再创历史新高。中证银行板块今日上涨1.86%,板块规模已经达到了15.7万亿。
  根据本站统计,今年已先后有18只银行创出历史新高,成绩斐然。年初至今,板块内42只个股全部收红,其中涨幅超过20%的银行股有17只,涨幅超过10%的银行股则达到了37只。
  板块内涨幅超过三成的银行有5家,分别是浙江银行、江苏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其中浦发银行的表现最好,年内涨幅达到41.69%,也是目前板块内唯一一只涨幅超过四成的个股。
  谈及银行板块走势强劲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或与过去几年的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有关。万联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郭懿认为,今年银行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13.6个百分点。当前银行指数对应的PB为0.68倍。银行板块呈现整体上涨格局,区域行的表现相对较优。2025年一季度,由于重定价因素集中体现,拉低了银行净息差,叠加债券市场波动对非息收入的影响,银行板块业绩增速下滑。考虑到存款重定价对息差的正向贡献以及债市波动或下降,预计营收和利润增速有望逐步修复。从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考虑到当前银行板块股息率仍具有吸引力,资金持续增配银行板块方向明确。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表示,银行板块近期表现强劲,股价创下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股凭借其较高的股息率和稳定的分红政策,成为保险资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的理想选择。其次,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整体经营保持稳健态势,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叠加宽松货币政策和监管支持的双重利好,有效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缓解了不良资产生成压力。从估值角度看,银行板块此前长期处于价值洼地,存在较强的估值修复需求。在当前市场风险偏好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资金正从高估值成长板块流出,转而配置具有防御属性的银行股,这种资金流向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股的上涨行情。
  除了长周期因素,银行股上涨或还与短期因素相关。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中,更加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对3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在过去几年,不少基金经理之所以跑输业绩比较基准,低配银行股是原因之一。市场上的部分投资者基于基金经理接下来会调仓的预期,进行线性类推,选择提前买入,或是近期推动银行股上涨的因素之一。
  根据兴业证券的数据,2024年末主动基金的银行持仓占比仅3.81%,而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高达13.67%,偏离度将近10个百分点。新的公募基金考核机制下,预计主动基金有望增加银行持仓,缩小和业绩基准的偏离度。
  上半年银行业绩有望回稳
  银行板块的行情重燃,也和进入分红期不无关系。7月3日,中信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A股普通股分红派息实施公告称,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A股普通股分红派息方案为A股每股现金红利0.1722元人民币(含税),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9日,除权(息)日为2025年7月10日。此外,连同已派发的2024年中期现金红利每股人民币0.1825元(含税),本行2024年全年现金红利为每股人民币0.3547元(含税),全年合计派发普通股现金红利总额约为人民币194.55亿元(含税)。
  同日, 招商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A股分红派息实施公告》,宣布向全体A股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000元(含税),合计派发金额约504.40亿元,其中A股现金红利达412.58亿元。此次分红方案延续了招行一贯的高比例分红政策,以公告日假设股价35元/股计算,股息率约为5.7%。根据安排,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0日,除权及现金红利发放日为7月11日。
  截至最新,已经有30来家银行落地了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叠加已实施的中期分红,年度分红合计已达4273.83亿元,A股上市银行落地分红总额已完成近七成。
  从分红力度看,绝大多数上市银行提高了分红总额。根据统计数据,A股42家银行中,有39家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上一年,整体分红额度较上一年增加了186亿元。
  国有大行是上市银行分红的主力。整体看,六大行2024年分红总额高于2023年,合计超过4200亿元。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现金分红总额达到千亿元规模,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其中,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规模蝉联“分红王”,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0.0%。按全年平均股价计,A股、H股股息率分别为5.32%、7.49%。
  浙商证券分析师梁凤洁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上市行归母净利和营收降幅有望收敛,主要考虑息差降幅和非息降幅均有望收敛。他预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9%,降幅环比收窄0.8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5%,降幅环比收窄0.7个百分点。
  梁凤洁建议用牛市思维看待和参与本轮银行股重大级别行情,当下不是行情的下半场,而是长周期的开始,趋势的力量(低利率大时代+人民币资产重估)是本轮行情的底层逻辑,“时间的玫瑰”是本轮行情的选股思路。

【2025-07-04】
科创债全市场发行超6200亿元 中小银行加速入场 
【出处】经济观察网

  科创债推出近两个月,引来各类参与主体竞相发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日,全市场已发行419只科技创新债(下称“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其中,银行已发行27只科创债,规模超2200亿元,成为科创债发行的主力。
  大型银行发行规模领跑,同时中小银行加速入场,虽然单只债券发行规模相对较小,但发行家数已增至11家。
  中诚信国际资深分析师高超表示,从科创债发行方信用等级来看,除一家银行为AA+级之外,其余发行方均为AAA级,发行方信用资质良好。从科创债发行利率来看,受信用分化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发行利率略偏高,最高可达1.95%,显著高于大型银行,后者发行利率集中于1.17%—1.65%。
  中小银行密集发行
  2025年下半年的第一天,便有银行应声入局科创债市场。
  7月1日,长沙银行成功簿记2025年第一期科创债,发行规模 40亿元,债券期限5年。该只债券已于7月3日成功缴款。
  自5月科创债相关政策落地以来,科创债发行规模持续扩容。从科创债主体发行规模看,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成为银行发行科创债的主力军。截至6月30日,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发行了3只科创债,规模共计200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计发行了7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1100亿元。其中,建设银行发行规模最大,为300亿元,其余几家国有大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均为200亿元。
  股份行方面,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各发行了一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550亿元。其中,浦发银行发行规模最大,为150亿元。
  城(农)商行方面,10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发行了科创债。记者统计发现,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湖州银行、东莞银行、四川银行、长沙银行以及青岛农商行各发行1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391亿元。
  其中,北京银行的发行规模为80亿元,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的发行规模分别为50亿元,长沙银行、重庆银行、东莞银行的发行规模分别为40亿元、30亿元和15亿元。湖州银行于6月19日发行2025年科创债,规模5亿元,发行主体评级AA+,是科创债新规落地后首个AA +评级的商业银行发行主体。四川银行于6月30日发行5年期浮动利率科创债,发行规模11亿元,是债券市场首单商业银行浮息科创债券。青岛农商行是目前唯一一家发行科创债的农商行,发行规模10亿元。
  高超表示,中小银行具有机制灵活性,凭借决策链条短、层级精简的特点,能快速响应政策,积极参与科创债发行进程之中;同时,科创债募集资金用途明确用于支持科创企业资金需求,中小银行深耕区域发展,与地方政府、本地科技企业联系紧密,能够精准识别区域科创需求,并可以结合经营所在地产业特色及科创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定制化发行方案。
  高超提到,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受限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实力,通常发债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中小银行体量相对较小,单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远低于大型银行,面临大型银行在优质客户资源上的挤压,同业竞争压力相对凸显。
  票面利率几何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多家银行科创债的发行期限为3年或5年,科创债票面利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与发行主体资质等形成联动。
  据东方金诚统计,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多只科创债的发行利率,创发行人自身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及区域同级别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其中,商业银行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降低了5个基点。
  国家开发银行的3只科创债券利率最低,40亿元的182天贴现债票面利率为1.17%,100亿元的3年期固息债票面利率为1.35%,2年期DR(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债券回购利率)浮息债票面利率为1.47%。
  国有大行3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集中1.65%,而股份行利率略高,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的3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均为1.66%,渤海银行的3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为1.75%。
  受信用分化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发行利率偏高,最高达1.95%。城商行利率分化明显,例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的3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为1.67%,重庆银行的5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为 1.85%、湖州银行的3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为1.95%。
  东方金诚指出,从已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用途看,商业银行通过科创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定向支持科技贷款投放,并通过资管渠道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以优化自身资产配置,并以投贷联动机制形成业务协同效应。其中,5大行科创债募集资金用途均为“发放科技贷款”,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科创债募集资金用途还包含“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
  高超表示,根据银行科创债发行的市场实践,后续银行科创债发行或将在发行产品创新与发行主体扩容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与新方向。
  他表示,一方面,在明确支持灵活债券条款设计的政策红利下,银行或将进一步推出类似四川银行浮息科创债券的债券品种,积极利用债券条款灵活性带来的各种优势;中小银行或将设计更加适配于经营所在地产业特色及科创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科创债发行方案,比如推动债券期限多元化以适配科创企业长周期资金需求,有效匹配企业科技研发周期。另一方面,各家银行纷纷响应政策要求,升级科技金融业务战略定位,将科技金融作为重点工作方向之一,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在政策支持下,中小银行或将加速入场加入科创债发行队列,逐步填补区域科创融资空白。

【2025-07-04】
南京银行07月04日继续上涨,股价创历史新高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高
07月04日,南京银行股价继续上涨。截至今日收盘,南京银行上涨1.09%,收盘价为12.07元,盘中股价最高触及12.16元,股价创历史新高。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和其他业务等。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公司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名列第91位。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BrandFinance2024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中列第113位。荣获南京市人民政府第四届“南京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单位。在南京市“金融惠民助企(科创金融)劳动竞赛”中,公司荣获服务模式创新类一等奖、组织创新类二等奖。在和讯网主办的第二十一届“财经风云榜银行业评选”中,公司“鑫e科企”荣获“2023年度金融产品创新”奖。公司入选由华夏时报牵头发起的2023华夏ESG观察联盟综合评价(G)优秀案例。在大众证券报社主办的“2023江苏金融品牌榜”中,公司荣获“2023年度绿色金融突出贡献奖”。公司新闻《南京银行:创新提升科创金融扎根服务实体经济》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2023年银行业“科创金融”好新闻奖。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上涨26.99%,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5.57%。根据本站问财数据回测分析,前天出现创历史新高的股票,昨天开盘买入平均溢价为1.44%,昨天上涨概率为52.00%;昨天出现创历史新高的股票,今天开盘买入平均溢价为-0.75%,今天上涨概率为42.86%。

【2025-07-04】
南京银行:7月3日获融资买入3049.16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8.17%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南京银行7月3日获融资买入3049.1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8.17%,当前融资余额7.1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49%,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0330491632.0043186417.00710120505.002025-07-0225040724.0029075779.00722815290.002025-07-0141081372.0045030198.00726850345.002025-06-3037695601.0063230666.00730799171.002025-06-27126823525.0070870728.00756334236.00融券方面,南京银行7月3日融券偿还27.10万股,融券卖出3.66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3.7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1%,融券余额1037.23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03437004.003235740.0010372349.642025-07-021575824.00588848.0013149023.522025-07-01286560.00120594.0012182453.642025-06-30505470.00460152.0011694437.722025-06-272632897.96522368.0011689219.96综上,南京银行当前两融余额7.20亿元,较昨日下滑2.10%,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03南京银行-15471458.88720492854.642025-07-02南京银行-3068485.12735964313.522025-07-01南京银行-3460810.08739032798.642025-06-30南京银行-25529847.24742493608.722025-06-27南京银行57759371.96768023455.96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04】
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逾七成评级AAA 
【出处】证券时报

  自5月份科技创新债券(下称“科创债”)相关政策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科创债热情持续高涨。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全市场已发行419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从发行人的性质来看,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是科创债发行主力。截至目前,中央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3118.32亿元,占比49.90%;地方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2260.57亿元,占比36.18%;民营企业、公众企业和集体企业合计发行科创债870.10亿元,占比13.92%。
  在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积极参与科创债发行的情况下,5月7日以来,科创债发行人的主体评级均不低于AA,其中主体评级为AAA的债券有313只,占比74.70%。
  从行业角度看,银行成为科创债发行主力。截至目前,23家银行机构已发行科创债2241亿元。其中,建设银行发行了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排名居首;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发行规模均为200亿元;浦发银行发行了150亿元科创债,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均发行了100亿元科创债。
  进入6月,发行主体也扩展至中小银行。数据显示,6月,重庆银行、南京银行、东莞银行、湖州银行、青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加入了科创债发行队伍。
  近期,随着多种形式的增信措施落地,毅达资本、金雨茂物、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等多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陆续发行科创债。
  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多只科创债发行利率创发行人自身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及区域同级别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
  据东方金诚统计,以AAA级主体为例,统计期内,主体评级AAA级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等级非科创信用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其中,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及科技型企业中的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同类型主体非科创债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低5个基点、2个基点、13个基点、20个基点和47个基点。
  鹏元资信认为,结合债券市场整体生态,科创债市场通过间接方式支持中小科创企业(即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大型央国企发行科创债,将债券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投资、基金出资等方式间接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仍将是重要方式。但是,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必然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发债主体参与,要提升信用资质较弱主体发债融资的可及性,还需借助多元化增信机制、债券产品创新等多项措施的配合支持。

【2025-07-04】
超千家机构调研上市银行 宁波银行是“人气王” 
【出处】证券日报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迎来机构调研热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9家A股上市银行累计接待超千家机构调研,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其中,宁波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成为“人气王”,无论是调研机构数量还是获调研总次数均位居前列。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调研内容来看,“开门红”信贷表现、分红方案、信贷投放策略、资产质量及净息差成为机构关注的重点内容。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机构密集调研上市银行,反映出市场对银行股投资关注度显著提升。随着银行股估值修复至近年高位,机构投资者普遍希望通过聚焦信贷投放、分红方案和资产质量三大核心领域,来验证银行股“高股息+低估值”逻辑的可持续性。
  信贷投放与分红方案受关注
  具体来看,上半年被调研的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被调研次数居前,分别为235次、192次、153次,调研的机构数量分别为201家、144家、120家。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调研内容来看,今年机构调研聚焦于银行经营核心领域,尤其对信贷投向布局与分红方案给予高度关注。
  在“开门红”信贷投放方面,杭州银行表示,该行开门红活动自去年底开始,得益于较为充足的信贷储备,目前贷款投放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且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按揭贷款增长有较好表现。2025年,该行将在稳步提升贷款占比的同时,持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资源向科创、实体制造业等战略性板块予以倾斜。
  对于今年信贷投放进展和规划,齐鲁银行表示,该行紧跟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抓好贷款投放。一是继续夯实对公业务战略支柱作用,深入推进对公产业专精研究,加大对新型制造业、重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支持力度,发力优质客群,保持对公信贷投放稳健增长。二是全面推进零售“二次转型”战略,加大消费贷款拓展力度,调优个贷业务结构;三是实施客户分层分群,差异化匹配产品、授信策略、营销渠道等,加大批量化、场景化获客力度,推动个贷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2025年一季度,该行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6.09%,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全年信贷投放预计保持均衡增长。
  同时,上市银行的分红方案也成为机构关注焦点。重庆银行表示,稳定、可预期的股东回报是该行始终坚持的策略,该行自H股上市以来连续11年保持较高现金分红水平,自A股上市以来更是连续4年保持30%以上的高分红比例。未来,该行将在符合监管对资本相关指标要求和满足资本对全行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方案。
  南京银行也表示,该行自上市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执行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该行2021年至2023年现金分红逐年递增,并在2024年首次实施了中期分红。后续会进一步研究分红政策,在符合监管要求并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情况下,从有利于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考虑,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增长的投资回报。
  资产质量有望边际改善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走势与净息差变化也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综合被调研的上市银行态度看,多家银行管理层对全年资产质量稳定充满信心,并围绕稳定净息差推出系列举措。
  例如,常熟银行表示,该行通过成立“风险运营专班”和“不良清收专班”,持续深化贷款业务全流程精细化管控,构建数字化风控体系,有效提升风险管控精准度,全面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置能力,该行有信心在下半年保持主要风险指标平稳运行。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支持与数字化风控的双轮驱动下,下半年银行资产质量有望边际改善。同时,基建投资加码、智能风控普及将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预计银行全年不良率将稳中有降。
  此外,在净息差方面,多家银行围绕资产负债两端协同发力。苏州银行表示,今年一季度末,该行净息差1.34%,较2024年末下降4个基点,收窄幅度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展望全年,该行将从资产和负债两端综合施策,更加积极主动加强息差管理,通过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努力减缓息差收窄幅度。

【2025-07-03】
中国四大行稳居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前四 业内:大行增资将进一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出处】和讯网

  7月2日,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出炉,中国四大行连续数年包揽前四名。
  中国银行研究院马天娇分析,中资大型银行随着资本补充落地,其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或带动全球银行业集中度上升。
  大型银行展现更强经营韧性
  榜单主要考量银行一级资本规模,反映银行抗风险和利润增长能力,是评价银行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马天娇分析,前20名榜单保持稳健,全球银行业头部效应有所凸显。
  2024年末,全球一级资本规模排名前20大银行较上年度未发生重大调整,仅在内部微调。中国四大行连续八年排前四名。
  值得关注的是,招商银行(600036)的一级资本增加11.3%,是前30家银行中增速最快者,超越交通银行和富国银行排名第八,兴业银行(601166)的一级资本增加7.8%,超过三菱日联和法国巴黎银行,排名第14位。
  马天娇分析,在全球经济金融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大型银行体现出更强的经营韧性,全球银行业集中度略有上升。2024年末,前20大银行一级资本规模占千家行整体一级资本规模的比例为37.2%,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总资产规模占千家行整体的比例为36.6%,较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中资大型银行资本补充落地,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或带动全球银行业集中度上升。
  分地区看,马天娇分析,亚太地区千家行净利润占据绝对优势,高利率环境下欧美千家行收益与风险并存。2024年末,千家行总资产规模共计162.5万亿美元,同比上升1.71%;税前利润规模共计1.59万亿美元,同比提高3.4%,增速较上年下降10.57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为0.78%,与上年持平;一级资本规模共计11.15万亿美元,同比上升2.92%。亚太地区千家行利润规模保持绝对优势,净利润规模占比为41.48%,其次是北美地区和西欧地区,占比分别为22.37%和21.90%。
  美国千家行税前利润达到304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摩根大通、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实现了两位数的税前利润增长。但2025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大幅上升,美国银行业面临信贷风险上升、资产质量承压以及盈利能力减弱的挑战。欧洲贷款机构税前利润规模大幅下降超5%,瑞士、奥地利、保加利亚、荷兰和比利时的降幅尤为严重,主要由于高利率环境推高企业借贷成本,净利息收入大幅下滑,贷款违约率显著上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加。
  中资银行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再看中资银行,马天娇指出,中资银行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2024年末,中国143家银行成功入围,比2023年末多3家;上榜中资银行税前利润规模为3730亿美元,同比下降0.79%;一级资本规模达3.7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26%。如果剔除美元升值影响,以人民币计算,上榜中资银行税前利润规模与一级资本规模分别增长0.42%和6.56%。部分城商行表现亮眼。例如,北京银行(601169)本年度上升两位位列第49,成为唯一一家进入榜单前五十的城商行;宁波银行(002142)排名第72位,较上年上升8位;南京银行(601009)位列第86,较上年提升了5位。
  马天娇认为,未来,中资银行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一是夯实资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完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能力。推动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工具的发行,在满足国际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增强内部纾困能力,不断提升风险缓冲垫厚度。
  二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意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多样化专业化的产品服务体系,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三是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研判全球市场环境,根据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灵活调整境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重点关注亚太地区等关键市场。
  整体而言,对于全球银行业最新态势,中国银行(601988)研究院报告显示,2025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经营资产规模扩张步伐持续放缓,但得益于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业务机遇,盈利能力有所回暖;资产质量表现较为分化;资本充足率平稳上升。国际大型银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综合化与智能化水平,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全面高效的金融支持。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判断,三季度,随着各国加大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全球银行业盈利有望稳中有升。预计美国银行业将继续受益于科技和创新驱动,净利润增速维持高位;欧元区银行业净利润保持温和增长,得益于新兴产业带动投融资活跃,英国银行业有望缓解利润同比下滑趋势;澳大利亚银行业仍将保持小幅收缩态势;日本银行业加大新兴市场人工智能等产业布局,保持净利润高增态势;新兴市场中,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因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金融与科技融合加快,盈利能力将明显改善。

【2025-07-03】
银行类科创债发行提速扩容 
【出处】金融时报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已近两个月,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持续提升,各类主体发行热情高涨。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已发行387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5800亿元。作为科创债重要的新增发行主体,银行机构科创债发行数量已达26只,发行规模超2000亿元。
  在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带动下,中小银行正在“跑步”入场,科创债发行热情快速升温。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债是金融工具与产业政策的深度融合,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金融生态完善。
  “银行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中流砥柱,在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在华源证券固收廖志明团队看来,允许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主体发行科创债,有利于进一步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中小银行加速入局科创债
  “6月30日,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簿记发行,发行规模11亿元,期限5年。”近日,四川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成功发行债券市场首单商业银行浮息科创债券,共吸引40家机构投资主体踊跃认购,全场认购倍数超6倍。长沙银行紧随其后,于7月1日发行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为40亿元。
  自今年5月科创债落地之后,无论是发行规模还是发行主体都在迅速扩容。近期,多家中小银行也积极加入科创债的发行“阵营”,成为重要的发行主体之一。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份,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徽商银行、北京银行4家城商行合计发行230亿元科创债。进入6月以来,还有重庆银行、南京银行、东莞银行、湖州银行等近10家中小银行成功发行科创债。
  从发行规模来看,各家中小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差异较大。其中,北京银行发行规模最高,达80亿元。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等多数中小银行均发行50亿元,也有部分中小银行发行规模低于10亿元。
  作为首家发行科创债的农商行,山东青岛农商银行积极探索科创债券在金融业务中的创新应用模式。6月27日,山东青岛农商银行在浦发银行柜台成功完成全国首单上海清算所托管科创债券质押再贷款交易,质押科创债券1亿元。
  据青岛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创债券质押再贷款,打破了科创债仅作为投融资工具的传统局限,将其成功拓展为质押融资标的,极大地丰富了科创债应用场景。
  引导低成本资金流向科创领域
  自债市“科技板”落地以来,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积极引导低成本、长期限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从发行利率来看,银行类科创债利率大多在1.60%至2.00%区间,不同类型银行有所不同。
  “从银行发行的科创债来看,政策性银行的发行利率最低,其次是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发行利率略高于国有大行,而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行利率相对更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票面利率仅为1.17%;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行共计发行了七只科创债,发行利率普遍在1.65%左右;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六家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科创债平均票面利率在1.70%。
  在区域性中小银行中,目前票面利率最高为1.95%,发行主体为湖州银行。四川银行、重庆银行科创债发行利率均为1.85%,南京银行科创债票面利率为1.79%,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均为1.67%。整体来看,中小银行科创债发行利率虽然高于政策性银行及国有大行,但仍然处于较低的利率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债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业存单等传统的主动融资工具,有助于中小银行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负债结构,减少对短期负债的依赖,增强流动性管理能力。
  “中小银行本身就扎根区域经济,和当地科创园区、专精特新企业联系更紧密,发债能直接对接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和国有大行相比,中小银行的科创债规模普遍更小,利率更高,资金用途也更“接地气”,投向主要聚焦在本地特色产业上。
  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科技创新
  据了解,科技创新债券是指由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的债券品种。
  为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于5月7日联合发布公告,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政策出炉后,沪、深、北交易所及交易商协会相继发文落实相关部署,细化科创债机制安排,一揽子政策为科创债发行注入了活力。金融机构迅速响应,无论是发行规模还是发行主体都实现了快速扩容。
  从银行发布的公告来看,目前发行科创债的银行普遍将募集资金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例如,国家开发银行首批发行的3只科创债,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以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等。
  根据四川银行的公告,该行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科创领域,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金融机构发行的科创债整体呈现信用资质较好、发行期限偏中短、票面利率较低、募资用途与科创相关度高、条款设计较为规范等特点。”东吴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作为传统信贷体系的核心力量,商业银行通过科创债发行可有效延伸金融服务链条,完善对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

【2025-07-03】
南京银行:7月2日获融资买入2504.07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南京银行7月2日获融资买入2504.07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6.98%,当前融资余额7.2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50%,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0225040724.0029075779.00722815290.002025-07-0141081372.0045030198.00726850345.002025-06-3037695601.0063230666.00730799171.002025-06-27126823525.0070870728.00756334236.002025-06-2677422272.0031266949.00700381439.00融券方面,南京银行7月2日融券偿还4.94万股,融券卖出13.2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57.5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54%,融券余额1314.90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021575824.00588848.0013149023.522025-07-01286560.00120594.0012182453.642025-06-30505470.00460152.0011694437.722025-06-272632897.96522368.0011689219.962025-06-26774732.001996402.569882645.00综上,南京银行当前两融余额7.36亿元,较昨日下滑0.4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02南京银行-3068485.12735964313.522025-07-01南京银行-3460810.08739032798.642025-06-30南京银行-25529847.24742493608.722025-06-27南京银行57759371.96768023455.962025-06-26南京银行45072110.2471026408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03】
股价走高触发强赎 7月将有两只银行转债摘牌 
【出处】中国证券报

  近日,银行正股股价表现强势,多只银行转债触发强制赎回条款。7月1日是杭银转债最后一个交易日,其最后转股日为7月4日。此外,7月还有南银转债将被强制赎回,齐鲁转债或触发强制赎回条款。10月,浦发转债将到期摘牌。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多只银行转债强制赎回、到期,银行转债存量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收缩。作为机构投资者传统的核心底仓资产,银行转债的陆续退出将促使机构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多家银行发布公告
  近日,杭州银行多次发布公告,提示杭银转债将提前赎回。杭州银行7月1日晚发布公告称,自7月2日起,杭银转债停止交易,7月4日为杭银转债最后一个转股日。此次提前赎回完成后,杭银转债将自7月7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除了杭银转债即将被强制赎回之外,7月还有南银转债将被强制赎回。南京银行7月1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7月14日为南银转债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17日为南银转债最后一个转股日。提前赎回完成后,南银转债将自7月18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南京银行表示,5月13日至6月9日期间,该行股票已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南银转债当期转股价格8.22元/股的130%(含130%),即10.69元/股。根据相关约定,已触发南银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南京银行提示,投资者所持南银转债除在规定时限内通过二级市场继续交易或按8.02元/股的转股价格进行转股外,仅能选择以100元/张的票面价格加当期应计利息(合计100.1537元/张)被强制赎回。若被强制赎回,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的投资损失。
  齐鲁银行近日也发布关于齐鲁转债预计满足赎回条件的提示性公告。齐鲁银行6月2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6月3日至6月23日的15个交易日中,该行股票已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齐鲁转债当期转股价格(自2025年6月12日起转股价格由5.14元/股调整为5元/股)的130%(含130%)。若在未来15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有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齐鲁转债当期转股价格5元/股的130%(含130%),即6.50元/股,将触发齐鲁转债的赎回条款。届时,根据相关约定,公司有权决定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齐鲁转债。
  转股速度加快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转债强制赎回通常与正股股价表现有关。近期,银行正股股价保持强势,为其可转债提前赎回创造了条件。
  7月1日,银行板块整体飘红,申万一级银行行业指数涨1.54%,苏州银行涨超5%,厦门银行、杭州银行涨超3%,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股股价创历史新高。拉长时间来看,截至7月1日收盘,2025年以来,申万一级银行行业指数涨幅接近15%,居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排名第二位;2024年以来,申万一级银行行业指数涨幅超过50%,居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排名首位。
  除了上述3只银行转债之外,今年还有苏行转债、成银转债已成功强制赎回并摘牌。中信转债于今年3月到期摘牌,浦发转债将于今年10月到期。
  随着正股股价走高,银行转债的转股速度明显加快。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市场上共有浦发转债、兴业转债、上银转债等10只银行转债。截至2024年底,在这10只银行转债中,有8只转股比例不足10%。而截至7月1日收盘,仅有5只转股比例不足10%,将强制赎回的杭银转债转股比例接近100%,南银转债转股比例接近93%,齐鲁转债转股比例接近34%。
  存量规模将下降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多只银行转债的强制赎回、到期,银行转债市场存量规模将进一步下降,将收缩至1000亿元以下。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认为,银行转债市场正经历显著的供给收缩过程,存量规模与市场占比均出现大幅下降。银行转债余额已从2023年高峰时的近3000亿元减少至当前的约1500亿元,市场占比也由峰值约38.97%下滑至约22.64%。近期杭银转债、南银转债触发强赎,浦发转债将到期等事件,将令这一收缩趋势更为明显。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银行转债一直是固收类产品的重要底仓配置品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转债的陆续退出将促使机构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策略。靳毅认为,银行转债供给持续减少正深刻改变市场结构并触发配置替代需求。作为机构投资者传统的核心底仓资产,各类基金对银行转债的配置热情与其存量规模同步走低,出现持续减配趋势,基金将转而寻求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以填补配置上的空白。

【2025-07-02】
低成本融资窗口开启,银行发行科创债热情高涨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广州报道 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落地,快速生花。
  本站数据显示,自5月份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的科创债持续放量。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已发行387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5800亿元。且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科创债的票面利率都相当“划算”,多数债券的利率都在2%之下。
  中小银行加入发行大军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创债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多项重要举措。
  银行成为科创债的主战场。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银行新发科创债整体规模超过2200亿元。具体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合计发行200亿元的科创债。工、农、中、建、交等5家国有大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约为1100亿元,占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的近50%。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方面,6家银行已发行科创债,包括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总计发行规模为450亿元,其中浦发银行的发行规模最大,为150亿元。
  进入6月,除了大行之外,发行主体也扩展至中小银行。本站数据显示,6月,科创债发行主体加入了重庆银行、南京银行、东莞银行、湖州银行、青岛农商行等中小银行。
  6月19日,湖州银行发行2025年科创债规模为5亿元,发行主体评级AA+。这是科创债新规落地后首个AA+评级的商业银行发行主体。联合资信评级报告认为,综合考虑湖州银行资本实力、业务经营及流动性等情况,加之其出现经营困难时,获得政府及股东支持的可能性大,本次债券的违约概率很低。
  甬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嘉伟认为,中小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一方面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负债成本,更好地支持地方科技企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资本市场业务增量。
  发行科创债的银行普遍将募集资金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科创债是金融工具与产业政策的深度融合,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金融生态完善。
  发行利率整体偏低
  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此轮科创债的发行利率相当“划算”,多数债券的利率都在2%以下。
  如2025年6月26日,上海清算所网站披露公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4日发行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债券简称“25比亚迪SCP001(科创债)”,期限184日,起息日2025年6月25日,兑付日2025年12月26日,计划发行总额50亿元,实际发行总额50亿元,发行利率1.47%(2025年6月25日SHIBOR 3M-16BP),发行价格100元/百元。合规申购家数5家,合规申购金额27亿元,最高申购价位1.47%,最低申购价位1.44%,有效申购家数5家。
  5月底,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完成发行,简称“25徐工机械SCP001(科创债)”,发行规模8亿元,发行利率1.45%,期限为35天,合规申购10家,建设银行担任主承销商。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从发行利率来看,在低利率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下,多只科创债发行利率创发行人自身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及区域内同级别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以主体评级AAA级科创债为例,AAA级科创债金额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比同期、同等级非科创信用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低10bps,凸显科创债融资成本优势。从发行期限来看,科创债发行期限较为丰富且整体偏长,其中,3年期科创债发行金额占比约6成。各类型发行主体中,股权投资机构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期限最长,为6.47年,科技型企业、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科创债发行期限分别为3.31年、3.30年和2.72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认为,从银行发行的科创债来看,政策性银行的发行利率最低,其次是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发行利率略高于国有大行,而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行利率相对更高。
  数据显示,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票面利率仅为1.17%。国有大行的发行利率普遍在1.65%左右。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科创债平均票面利率为1.70%左右。区域性中小银行中,如湖州银行发行的“25湖州银行科创债01”票面利率达1.95%。

【2025-07-02】
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出炉!工建农中蝉联前四强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温婷)7月2日,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刊物《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公布2025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按照一级资本排名,中资银行持续巩固在领先地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稳居全球前四大银行,这也是国有四大行连续8年包揽该榜单前四名。
  2024年,中资银行在排名前十的银行中已占据超一半席位。除国有四大行外,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以1514.96亿美元、1481.45亿美元的一级资本排在榜单第9、10位。
  从2025年榜单来看,6家中资银行继续稳居前十,凸显中国银行业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其中,招商银行一级资本同比增长了11.3%,为前30强银行中增长幅度最高者,排名由第10位升至第8位。相比2024年榜单,美国富国银行排名由第8位跌至第10位。此外,南京银行位列第86位,较上年提升了5位。
  根据2025年榜单,中美欧三大地区共占据《银行家》世界银行1000强前50名中的41席。
  全球前10大银行排名依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富国银行。
  自1970年开始,英国《银行家》杂志连续发布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该榜单主要基于一级资本等衡量银行实力的关键指标,对全球银行进行排名,被视为衡量全球银行综合实力的权威标尺,是透视银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窗口。

【2025-07-02】
南京银行:7月1日获融资买入4108.14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7.9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南京银行7月1日获融资买入4108.14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7.98%,当前融资余额7.2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50%,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0141081372.0045030198.00726850345.002025-06-3037695601.0063230666.00730799171.002025-06-27126823525.0070870728.00756334236.002025-06-2677422272.0031266949.00700381439.002025-06-2535015343.0070167660.00654226116.00融券方面,南京银行7月1日融券偿还1.01万股,融券卖出2.4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8.6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1%,融券余额1218.25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01286560.00120594.0012182453.642025-06-30505470.00460152.0011694437.722025-06-272632897.96522368.0011689219.962025-06-26774732.001996402.569882645.002025-06-252356421.763218292.0010965857.76综上,南京银行当前两融余额7.39亿元,较昨日下滑0.47%,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01南京银行-3460810.08739032798.642025-06-30南京银行-25529847.24742493608.722025-06-27南京银行57759371.96768023455.962025-06-26南京银行45072110.24710264084.002025-06-25南京银行-35844935.24665191973.76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01】
中小银行加速回血 上半年发行“二永债”超1500亿元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上半年,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进程明显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梳理发现,作为外源性资本补充的核心工具,上半年中小银行“二永债” 发行规模达 1545.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0%。
  最新监管数据也反映出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紧迫需求:截至3月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较上年末出现下滑。其中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12.96%,显著低于国有大行17.79%与股份行13.71%的水平。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承压,一方面源于其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消耗,另一方面则受制于其有限的资本补充渠道。
  中小银行加速补血
  在资本补充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二永债”已成为中小银行倚重的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作为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合称,“二永债”属于商业银行次级债范畴,是当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渠道。
  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呈现明显扩容态势。据企业预警通统计,上半年全行业共发行52只“二永债”,合计规模达812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其中,中小银行表现尤为突出,共发行33只“二永债”,规模达154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从发行结构看,中小银行发行的二永债中,二级资本债规模为584.6亿元,永续债规模达96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票面利率普遍维持在2.0%以上,最高达到3.49%,普遍高于国有大行发行利率水平,这一利差也反映出市场对不同资质银行的风险溢价要求。
  从发行节奏看,中小银行 “二永债”发行呈现明显的加速态势。1月份仅发行1只30亿元的永续债;3 月“二永债”的发行规模增至 208.6 亿元;4月份达到558亿元的阶段性高点;5月份小幅回落至345亿元;6月份则以12只、404亿元的发行规模创下上半年单月新高。
  在发行主体结构中,城商行在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中扮演了绝对主角。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22家城商行成功发行“二永债”,合计规模达1481亿元,占中小银行发行总量的95.8%。
  其中,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发行规模居前。具体来看,江苏银行共发行2只永续债,规模合计300亿元;南京银行发行1只二级资本债,规模110亿元;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各发行1只永续债,规模均为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头部城商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89%,江苏银行为8.36%,北京银行为8.64%,杭州银行为9.01%,资本补充压力显而易见。
  多家银行获批发行资本工具
  随着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大行定向增发相继落地,合计超5000亿元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已经完成,国有大行资本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相比之下,区域性中小银行面临更为迫切的资本补充需求,近期资本补充步伐明显加快。除已成功发行"二永债"的银行外,多家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发行计划也相继获得监管批准。
  6月18日晚,兰州银行公告称,该行获批发行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获批后24个月内可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
  6月17日,西安银行也获得陕西金融监管局批准,将发行不超过70亿元同类债券,同样给予了24个月的自主发行窗口。
  6月13日,浙江金融监管局也发布批复,同意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发行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
  面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紧迫需求,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现阶段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嗷嗷待补”。
  对此,董希淼表示,应加快建立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创新资本工具,提高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能力,有效开展补充资本,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他提出多项具体建议:拓宽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的范围,延长使用期限;特别国债按照“一行一策”原则,向重点城商行、农商行倾斜;适当优化股东资质条件,简化审批流程,支持中小银行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定向增发或增资扩股;适度放宽准入条件,支持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同时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优质中小银行优先上市,推动中小银行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2025-07-01】
南京银行:6月30日获融资买入3769.56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南京银行6月30日获融资买入3769.5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8.43%,当前融资余额7.3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53%,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3037695601.0063230666.00730799171.002025-06-27126823525.0070870728.00756334236.002025-06-2677422272.0031266949.00700381439.002025-06-2535015343.0070167660.00654226116.002025-06-2493543287.0076359544.00689378433.00融券方面,南京银行6月30日融券偿还3.96万股,融券卖出4.3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50.5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7%,融券余额1169.44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30505470.00460152.0011694437.722025-06-272632897.96522368.0011689219.962025-06-26774732.001996402.569882645.002025-06-252356421.763218292.0010965857.762025-06-240.006938280.3911658476.00综上,南京银行当前两融余额7.42亿元,较昨日下滑3.3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30南京银行-25529847.24742493608.722025-06-27南京银行57759371.96768023455.962025-06-26南京银行45072110.24710264084.002025-06-25南京银行-35844935.24665191973.762025-06-24南京银行10023127.3570103690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01】
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将突破2200亿元 中小银行积极入局 
【出处】证券日报

  数据显示,自5月份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持续放量。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已发行387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5800亿元。
  银行是科创债的重要新增发行主体。截至6月30日,银行科创债发行数量扩容至26只。6月30日,四川银行开启11亿元的科创债发行,发行完成后,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
  中小银行加入发行阵营
  根据中国货币网公开信息,四川银行将于6月30日至7月2日发行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额为11亿元,期限为5年期。长沙银行紧随其后,将于7月1日至7月3日发行规模为40亿元的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
  自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以来,银行作为新加入的发行主体,扮演着科创债发行的主要角色。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大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率先开启发行。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合计发行200亿元的科创债;工、农、中、建、交等5家国有大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为1100亿元,占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的近50%。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方面,6家银行已发行科创债,包括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其中浦发银行的发行规模最大,为150亿元。
  5月份,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徽商银行、北京银行4家位于科创高地的区域性银行,合计发行230亿元的科创债。6月份以来,区域性中小银行入局科创债发行的步伐有所提速。6月份内,重庆银行、南京银行、东莞银行、湖州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四川银行加入科创债发行阵营,其中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为首家发行科创债的农商行。
  发行科创债的银行普遍将募集资金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如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3只科创债,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以及投放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
  发行利率整体较低
  业内人士表示,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此轮科创债的发行利率相较于发行人自身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及区域同级别债券票面利率更低。从不同类型的发行人间来看,AAA级央企、国企和商业银行发行的科创债利率较低,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主体的发行利率因主体资质、市场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认为,从银行发行的科创债来看,政策性银行的发行利率最低,其次是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发行利率略高于国有大行,而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行利率相对更高。
  数据显示,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票面利率仅为1.17%。国有大行的发行利率普遍在1.65%左右。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等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科创债平均票面利率为1.70%。区域性中小银行中,如湖州银行发行的“25湖州银行科创债01”票面利率达1.95%。
  “尽管发行利率整体较低,但科创债的市场认购热情较高。”明明进一步表示,总体来看,如5月份,科创债的加权平均超额认购倍数达到3.82倍,相较于2025年4月份的2.69倍,大幅提升41.9%,其中多只债券的认购倍数突破5倍。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科创债是金融工具与产业政策的深度融合,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金融生态完善。

【2025-06-30】
上半年银行板块拉升13.40% 下半年能延续强势吗 
【出处】上游新闻

  2025年上半年还剩1个交易日就要结束了。如果要问上半年哪个版块走势最稳健,那必定是银行莫属。
  数据显示:继2023、2024年银行指数上涨6.99%、46.64%后,2025年上半年继续上扬13.40%,一度创下3493.97点高峰,截至目前报于3380.96点。
  个股方面,42家银行股中,除了郑州银行微跌0.48%外,其余不同程度录得正涨幅。其中,浦发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长沙银行、邮储银行、成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一共15只银行股股价突破了上市以来的新高。
  更为可贵的是,招商银行、成都银行终于在今年上半年收复了“每股净资产”。
  那么,周五银行股回调后,下半年银行板块还能延续之前的强劲升势吗?
  平安证券在《红利延续,顺势而为——银行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中给出了下半年“强于大市”评级。他们认为“外部扰动持续,政策发力仍有空间”“基本面保持稳健,先抑后扬弱弹性”,因此主张投资者留意“资金结构深刻变化,顺势而为重配置轻交易”。
  太平洋证券在《银行周报(0616-0622):金融开放与创新节奏加快》中指出,增量政策持续落地稳定市场预期,公募基金考核评级机制改革落地有望提高银行板块配置力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板块作为红利资产仍具备强吸引力。建议关注:受益于增量政策下预期修复的顺周期标的,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区域红利充足、基本面改善、红利属性强劲标的,如重庆银行、渝农商行。
  民生证券在《价值重估进行中,股息和ROE并重——银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中提到两维度掘金:景气度方面:部分区域行业绩成长性较好,关注山东地区的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和重庆地区的渝农商行、重庆银行,城商行中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等。红利方面:关税风波之下,银行红利股的低波动的优势更为凸显,关注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底部反转的民生银行。
  中银证券则在《避险情绪上升,银行指数领先行业》周报中认为,年初至今银行板块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一,红利仍然是银行的主线,关注银行股投资价值,关注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江苏银行。

【2025-06-30】
银行分红高峰已至!超半数A股上市银行实施年度分红 
【出处】证券时报网

  上市银行红利派发高峰期已至。
  6月27日,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和浙商银行实施了2024年度现金红利派发。至此,已有26家银行落地了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叠加已实施的中期分红,年度分红合计已达4273.83亿元。
  这意味着A股上市银行落地分红总额已完成了近七成。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将达6319.56亿元,相较去年增加了近两百亿元,增幅为3.03%。
  另外,光大银行还于6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该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这也意味着,16家还未完全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A股上市银行,分红方案均已股东大会通过,有待后续正式落地。
  现金分红总额提高近两百亿元
  今年上市银行的分红动作明显前置,有近一半的A股上市银行集中于6月份落地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截至6月27日,有14家银行均完成了2024年中期和末期分红,包括:国有大行中的4家银行,即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股份行中的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以及8家区域银行,即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厦门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齐鲁银行、紫金银行、苏州银行。
  从分红力度看,绝大多数上市银行提高了分红总额。根据统计数据,A股42家银行中,有39家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上一年,整体分红额度较上一年增加了186亿元。
  国有大行是上市银行分红的主力。整体看,六大行2024年分红总额高于2023年,合计超过42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现金分红总额达到千亿元规模,分别为1097.73亿元和1007.54亿元;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846.61亿元和713.60亿元。
  招商银行是股份行中唯一一家分红总额站上500亿元的银行,达到了504.40亿元。上述4家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均在30%及以上,且招商银行的分红比例最高,超过了33%。
  此外,城商行中的宁波银行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普通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含税),连续第二年增加分红金额。
  从中期分红落地看,为响应新“国九条”等政策号召,A股上市银行纷纷推出了中期分红方案,以增加现金分红频次和投资者回报感。数据显示,当前有23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中期分红已落地实施,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77.0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利润分红还未完全落地,不少银行已纷纷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如“分红先锋”沪农商行不仅率先探索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又于6月13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了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
  分红比例稳步提升
  整体看,A股有14家银行的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个体数量少于2023年1例。这是因为邮储银行的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从2023年的30%下降至2024年的30%。但是,具体从银行分红比例趋势看,不少银行分红比例处于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有25家A股上市银行的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相较上一年有所抬升。其中,宁波银行2024年的现金分红比例同比抬升了6.3个百分点,至21.91%;沪农商行的分红率由2023年的30.104%,进一步提升至2024年的33.91%。
  就在6月27日,兴业银行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2024年度行动方案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行动方案,内容显示,该行近年一直保持现金分红比例稳中有升,2019年至2024年的现金分红占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4.59%、26%、27.42%、28.31%、29.64%、30.73%。
  同天,中信银行也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内容显示,该行2024年度拟进行现金分红194.55亿元(含中期分红),连续6年持续提升,分红金额占合并后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将提升至30.5%。
  值得关注的是,多年未分红的郑州银行也推出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该行拟现金分红总额为1.82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9.69%,拟向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元(含税)。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上市银行增加了分红频次,提高了分红比例,但实际上,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营收放缓的现实。在响应监管号召下,银行还需要考虑银行业经营环境,平衡资本金、业务发展等因素。

【2025-06-29】
行业追踪|银行业市场(6月23日-6月29日):货币净投放量数量环比大幅上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银行业市场变动情况如下所示:央行投放和回笼资金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货币净投放量-810.92523.422025-6-273647.00亿元货币投放量190.23144.042025-6-275259.00亿元货币回笼量-30.672.682025-6-271612.00亿元   本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异动情况如下: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1周Shibor9.095.702025-6-270.02%隔夜Shibor0.22-2.832025-6-270.01%3月Shibor0.06-1.032025-6-270.02%6月Shibor0.06-1.912025-6-270.02%1月Shibor0.000.312025-6-270.02%注:Shibor利率上涨,说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反应到股市中投资者会认为资金不足,导致成交量减少,所以股市情况也不乐观。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6-28】
银行纯信用经营贷开卷!“明面”最低价已追平消费贷 
【出处】证券时报网

  银行发放纯信用无抵押的经营贷,渐入薄利区间。
  据券商中国记者观察和汇总,建行、招行推出的多款3年期纯信用经营贷产品,“明面”上的最低年利率已经低至3%——之所以说“明面”上,是因为如果叠加上银行发放的利率优惠券(比如招行就发放年化2.68%生意贷指定利率券,截至6月30日),目前纯信用经营贷最低价已经低于3%超30个BP了。
  3%的“明面”最低价和利率优惠券限时叠加,相似的剧情,此前曾在消费贷上演。
  其实,当前的利率价格已经彰显了小微金融“普”和“惠”的标准了。有银行从业人员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目前小微客户风险已经很难再下沉,这意味着新增客户变得越来越难,也意味着小微资产投放的增速其实是在放缓。
  量难增,价续降——这是不少银行面对的小微信贷投放困境。
  价格持续开卷,经营贷堪称薄利
  券商中国记者从建行了解到,目前申请年利率3%的纯信用经营贷(免抵押、免担保、纯线上),通常有几个硬要求:工商登记注册且正常经营;企业和企业主信用状况良好;在建行使用金融产品服务或可提供经营数据。信用快贷的最高申请额度是3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细分行业客群,建行也推出了不同的小微信贷产品:包括商户专享的“商户云贷”;首贷户专享的“首户快贷”;企业纳税记录较好的“云税贷”;烟草客户专享的“商叶云贷”等,都是年利率低至3%,最高申请额度300万元。
  招行生意贷的申请条件是:凭税务缴纳、个人征信、公积金、社保申请额度,最高可借50万元,与闪电贷暂不支持同时申请。
  据记者问询该行网点,招行年利率2.68%的“生意贷”的最高申请额度其实可以放宽到100万元,如果有完善的纳税数据,并且是招行对公/代发工资客户,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不难看出,银行推出堪称薄利价格的信贷产品,对应的是具备良好信用状况的企业主客群。从对内角度来说,这当然持续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监管数据显示,对企业贷款价格一直处于下行区间(有些银行将小微客户计入零售客群),截至2024年12月末,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43%。而截至今年5月末,企业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约3.2%,较年初减少23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50个基点。
  以量补价正在变得艰难
  记者查阅监管数据,住户贷款项下短期经营贷款由今年1月末的11.07万亿元上升至5月末的11.1万亿元,增量仅约250亿元;中长期经营贷由13.3万亿元,上升至13.58万亿元。两者汇总,今年住户项下经营贷前5月增幅为1.23%。而记者对比去年同一口径的前5月数据,发现去年同期住户经营贷的增幅为2.86%。
  银行小微经营贷投放“量难增”,从这个数据可见一斑。
  “现在贷款需求出现断崖式下降,融资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现在的贷款更多地投向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但是这些领域也无法完全满足银行业全部的贷款需求。”招行行长王良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回答股东代表问题时表示。
  这个表态很能代表一些从业人员心声。“任务完成得很不好,很难投放。”一名中小银行二级支行行长对记者说,在他看来,“风险已经很难再下沉了”。
  银行“以量补价”正在变得艰难,这不仅是描述经营贷,而是指所有的贷款投放。银行净利息收入正在承受重压,就是一个直观的结果显现。
  据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9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负增长,涵盖了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类型。
  其中,国有大行中,除了交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52%的增长外,其余五家大行利息净收入均同比下滑,降幅集中在2%—5%区间。
  股份行中,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三家银行的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下滑了9.42%、6.84%、2.6%。除此之外,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行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虽然正增长,但多数仅实现1%—2%的增幅。
  城农商行则出现两极分化。滑坡严重者包括紫金银行、张家港行、贵阳银行,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幅度高达两位数;增速迅猛者包括宁波银行、青岛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重庆银行、西安银行等,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也达到了两位数。而处于中间地带的10家城农商行,多数增速位于1%—7%区间。
  二季度马上结束,银行年中业绩冲刺在即,经营态势只难不易。
  在此时点,银行业“息差保卫战”再度打响。上个月国有大行引领、股份行和区域银行迅速跟进的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落地,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体进入“1”时代,就是在负债端缓解息差压力的举措之一。
  王良直言,银行业净息差再回到2%以上的困难较大。从资产端来看,当前实体企业、地方政府在融资方面都希望银行进一步降息,降低融资成本;从负债端来看,现在银行整体的负债利率已经非常低,无论是活期存款利率还是定期存款利率都很低,定期存款基本上都进入“1”字头,负债成本再往下降的空间也很小。

【2025-06-28】
南京银行:6月27日获融资买入1.27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南京银行6月27日获融资买入1.27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1.83%,当前融资余额7.5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55%,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27126823525.0070870728.00756334236.002025-06-2677422272.0031266949.00700381439.002025-06-2535015343.0070167660.00654226116.002025-06-2493543287.0076359544.00689378433.002025-06-2348900881.0026365035.00672194690.00融券方面,南京银行6月27日融券偿还4.48万股,融券卖出22.5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63.2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33%,融券余额1168.92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272632897.96522368.0011689219.962025-06-26774732.001996402.569882645.002025-06-252356421.763218292.0010965857.762025-06-240.006938280.3911658476.002025-06-230.0035550.0018819091.65综上,南京银行当前两融余额7.68亿元,较昨日上升8.13%,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27南京银行57759371.96768023455.962025-06-26南京银行45072110.24710264084.002025-06-25南京银行-35844935.24665191973.762025-06-24南京银行10023127.35701036909.002025-06-23XD南京银22182074.20691013781.65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8】
南京银行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据本站iFind数据显示,南京银行6月27日获融资买入1.27亿元,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当前融资余额7.56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55%。融资买入额连续2日大幅增长,说明融资客在加大融资买入。一般融资客判断后续股价有较大涨幅且收益远超融资利息支出时,才会着急连续买入,代表杠杆资金看好后市。回测数据显示,近一年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样本个股共有18108个,持股周期两天的单次收益平均值为0.47%。注: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数据来源:本站iFinD)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7】
又有银行获大股东增持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马嘉昕

  【导读】苏州银行获第一大股东增持8.56亿元
  6月26日晚间,苏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收到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发集团)的《增持股份计划实施结果告知函》,其已累计增持该行股份1.18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2.63%,增持资金合计为8.56亿元。
  第一大股东增持8.56亿元
  苏州银行公告显示,该行于2025年6月26日收到该行大股东国发集团的《增持股份计划实施结果告知函》,国发集团本次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公告表示,2025年1月14日至2025年6月26日,国发集团以自有资金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的方式累计增持苏州银行股份1.18亿股,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2.63%,增持资金合计为8.56亿元。
  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完毕后,国发集团直接持有苏州银行6.55亿股股份,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14.65%。此前,国发集团表示,对苏州银行合计增持股份不少于3亿元。
  这意味着,国发集团对苏州银行的增持实际金额远超此前披露的不低于3亿元。苏州银行表示,本次增持股份的目的是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苏州银行成立于2010年9月28日,注册资本36.67亿元,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苏州的上市城商行。从财报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资产总额为7271.54亿元,较年初增长4.82%。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2.50亿元,同比增长0.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增长6.80%。
  银行股获大股东密集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仅一周前,青岛银行也表示,该行大股东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通过子公司增持该行股份,增持后合计持股数量将占该行股份总额比例预计不超过19.99%。
  今年以来,银行股备受市场青睐。据粗略统计,截至目前,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经高达17次,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而银行股成为举牌次数最高的标的,累计5家银行被举牌9次。
  同时,银行股的大股东、高管也纷纷增持。5月以来,已先后有南京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股东、高管增持计划或者披露增持实施情况的公告。
  对于银行股的“火热”行情,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记者表示,银行股经历两年多的上涨行情后,目前其估值已经明显提升,股息率优势也有所下降。“此时,银行大股东继续增持,或为市场传递信心,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当前银行股仍有继续投资的价值。”
  对于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举牌行为,郭施亮认为,在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投资银行股可能是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不仅能够抵御低利率环境风险,也能够起到资产保值、提升资金利用率的作用。“当前环境下,优质资产较稀缺,大股东积极增持不仅是对银行自身价值的认可,也能通过提升持股比例来抵御其他资金的举牌行为,进而提升话语权。”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银行股被大股东积极增持也源于政策支持,以及监管部门的鼓励,通过稳增长政策等改善银行的负债成本。随着经济复苏,银行资产质量有望得到提升,业绩增长预期较强,如此也能够激发投资者的热情。

【2025-06-27】
刚刚!10万亿,集体杀跌!发生了什么 
【出处】券商中国【作者】时谦

  今天,银行股进行了大调整?
  ≡诰肆睦螅蹇槭兄党?0万亿元的银行板块今天整体杀跌。青岛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跌幅一度超过4%,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等对指数影响力较大的个股跌幅亦达3%以上。随着银行板块的整体杀跌,市场的做多气氛亦受到了压制,A50期指亦跟随跳水。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令到整个板块今天迎来这么大的调整?市场人士分析,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月末效应,最近几个月,每个月底的时候,银行股表现似乎都不太好。4月30日,银行板块跌幅同样达到了2%以上。从5月23日开始,银行板块亦经历了一小段调整期;
  二是,今天上午有报道称,某大型机构提出,过去一年公司持续加大高分红股票配置,投资团队正在持续加大深度研究和投资科创板企业。该消息被市场解读为该类型机构买入红利股的操作已经结束。
  银行股突然杀跌
  早盘,市值已超10万亿的银行股成为压制市场的主要板块。午后,A股银行板块持续下挫,青岛银行、杭州银行、厦门银行、江苏银行、重庆银行一度均跌超4%,南京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跌幅一度均超3%。银行指数跌幅一度接近3%。
  从对上证指数跌幅的贡献度来看,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排在前4位。而且,从下跌的主力来看,还不止银行股,红利板块中的中国石油、长江电力亦成为贡献跌幅的主力。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早上,有报道称,某大型机构在其股东大会上表示,过去一年公司持续加大高分红股票配置,高分红资产配置比例已占二级权益投资总持仓30%左右,投资团队正在持续加大深度研究和投资科创板企业。对此,市场解读为:高分红配置已经结束,开始转向科技股。因此,今天以银行为首的红利股开启了调整,而成长股则相对强势。
  其实,从统计上看,最近每个月末,银行股表现都不太好,今年2月底,银行股连续调整;3月底亦相对弱势,4月30日更是大跌超2%,5月23日之后也有一波调整。月末效应可能也是银行股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否拥挤?如何演绎?
  此前,银行股持续拉升,并对其他板块构成了一定的资金压力,市场也担心这个板块的拥挤程度。那么,是否出现了投资者担心的情况呢?
  长江证券认为,二季度以来银行股交易拥挤度指标并未达到前期高点,二季度以来银行股持续上涨,一批个股连续创新高,但板块的交易拥挤度指标并未达到近两年的高点位置。国有行A股的成交额占比和换手率明显低于2024三季度、2024一季度、2023二季度等前期行情高点。
  银行股的存量持仓明显惜售,得益于板块依然是估值最便宜的一级行业,且上涨逻辑越来越清晰。目前市场逐步认可银行业的基本面重大风险底线确立(城投、地产、资本),同时资金面的红利高股息、被动基金扩容、主动基金欠配等逻辑轮番推动上涨。
  险资等绝对收益机构依然面临严峻的资产荒压力,对于基本面及分红稳定的银行股处于持续增持的周期,鲜明表现为南下资金持续增持H 股国有行和股份行。从一季度情况来看,更多险资陆续进入上市银行的十大股东序列。近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更是增持招商银行H股达到15%,触发第三次举牌。这是2025年以来,险资首次举牌单一公司达到15%,并触发三次举牌。
  那么,银行的牛市行情是否就此终结呢?过去2年多时间,银行虽然走牛,但10%左右的调整也经常出现。单日调整可能并不能代表银行的行情就已经结束。目前,五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仍在4%以上,H股平均股息率更是超过5%。在国债收益率预期持续处于低位的背景之下,这类资产的吸引力还是值得关注。
  有券商研究员表示,关于今天银行调整,其基本面面没有变化,前期上涨亦非基本面导致。从盘面看,前期涨得多的银行调整多,近期整个板块交易量放大,涨得比较快,季末部分机构兑现一些也有可能。中期来看,行情可能还未结束。

【2025-06-27】
10余只银行股再创新高,4家年内涨幅超30%!宁波“股神”李如成却在减持 
【出处】时代财经

  银行板块继续延续火热行情?
  ?月26日,A股银行板块继续强势上涨,银行指数当日收涨1.06%。板块内42只成份股中有41只收涨,苏州银行以超5%的涨幅领跑,青岛银行、厦门银行、重庆银行涨超3%。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10余家银行股价创下年内新高,市场交投活跃,板块单日成交额突破37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申万银行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6.94%,远高于同期上证指数涨幅(2.88%)。
  作为A股市场的高股息“压舱石”,银行板块自2024年以来便颇受资金追捧。伴随着银行股一路上涨,2025年开年以来,有多家上市银行发布估值提升计划以及股东增持计划。
  6月26日晚间,苏州银行公告称,该行第一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1月14日~6月26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的方式累计增持了1.18亿、占总股本的2.63%的苏州银行股份,增持资金合计8.56亿元。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6日,年内已有苏州银行、青岛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无锡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9家银行的重要股东官宣拟增持或实施增持;除此之外,兰州银行、厦门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等5家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加入股份增持阵营。
  不过,在银行板块连创新高之际,也有多家银行股股东宣布减持股份,或披露了其出售银行股的相关情况。
  4家上市银行年内涨幅超30%
  从年内表现来看,银行板块堪称A股的“领头羊”。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申万银行指数年内涨幅达16.94%,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
  从个股来看,不少银行股涨幅颇为可观。截至6月26日,年内涨幅超30%的银行共有4家,其中,青岛银行以40.41%的涨幅居于42家上市银行之首;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三家年内涨幅分别达32.36%、32.08%、30.79%。
  除此之外,共有17家银行年内涨幅均超20%。其中,重庆银行、渝农商行、厦门银行、浙商银行、苏农银行、中信银行年内涨幅均达到25%以上。
  国有大行方面,进入2025年以来,A股几家国有大行股价屡创新高。截至6月26日,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年内涨幅分别达16.52%、13.99%、13.92%、12.53%、9.96%、4.54%。
  银行股牛气逼人,与其“高股息”红利特征吸引资金持续流入有较大关系。
  在当前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红利资产以其较强的抗周期性和稳定的回报特性,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首选。“银行股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是红利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避险资金持续流入,有利于推动银行股走出长牛。”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向时代财经表示。
  从资金层面来看,今年以来,险资对国内大型银行“买买买”的热情有增无减。
  以港股市场为例,长江证券统计的恒生金融指数(反映香港金融市场)中,权重靠前的7只银行股(招商、建设、工商、中银、农业、中信、交通),保险持仓市值超5600亿元,占比达到了非一般法人机构的58%。
  银行股近期进入密集分红期,对股价近期上涨,也有一定助推作用。作为A股市场的分红大户,截至6月26日,已有22家上市银行完成2024年度现金红利发放,沪农商行、渝农商行、浙商银行将于7月之前派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两家大行的派息日则分别定为7月14日、7月17日。
  中国银河证券6月25日一份研报分析指出,截至2025年6月13日,年初以来银行板块相对中证红利指数的超额收益为12.8pct,已不单方面受益红利因素。
  “相比之下,增量资金流入对银行板块估值的持续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且多数情况下由政策推动,包括了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欠配调仓、汇金增持、被动型指数ETF的发展等。”上述研报如此表示。
  武泽伟也认为,险资、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重仓布局,外加央国企市值管理政策不断落地生效,进一步催化银行股估值修复。
  个别上市银行股东发起减持
  值得关注的是,在银行股一路高歌猛进的背景之下,今年以来也有个别A股或港股上市银行遭股东减持。
  6月24日,雅戈尔(600177.SH)公告称,公司近一年内累计出售中信股份、中信银行等金融资产,成交金额达41.7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0.13%。
  值得注意的是,发迹于服装的雅戈尔在投资领域颇具盛名,其董事长李如成素有“宁波股神”和“服装业巴菲特”之称,他曾将投资、地产与服装并称为公司“三驾马车”。雅戈尔的投资榜单上包括中信证券、宁波银行、博迁新材、广博股份等数十家上市公司,横跨金融、地产、科技、消费多个领域,并斩获颇丰。2024年,其投资业务归母净利润高达22.09亿元,占公司总归母净利润的比重达80%。
  6月22日,长沙银行公告称,该行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自身资金需求,近期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700万股、总股本的0.92%的长沙银行股份,拟减持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
  5月20日,浙商银行公告,该行股东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于4月18日~5月19日期间,通过竞价方式减持2.42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88%的浙商银行A股股份;2月8日,宁波银行公告收到独立董事李浩先生《关于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的告知函》。截至2025年2月6日,李浩先生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港股方面,在头部大行被轮番增持的同时,地方中小银行股东掀起减持潮。
  例如今年2月,晋商银行(02558.HK)接连遭遇两大股东清仓式减持。据港交所披露信息,2月27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完成对晋商银行约1.02亿股H股的清仓减持,占该行港股流通股的10.54%。
  无独有偶,中国外贸信托同样在2月末对甘肃银行(02139.HK)发起减持。根据披露信息,中国外贸信托对甘肃银行的持股比例由9.50%降至8.93%。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近年来,港股市场中的中小银行股普遍面临估值低迷的问题。根据数据显示,许多中小银行的市净率已跌破1,这意味着市场对这些银行的资产价值缺乏信心,导致不受市场资金青睐有关。”

【2025-06-27】
银行板块午后进一步下挫,青岛银行跌超4% 
【出处】本站7x24快讯

  银行板块午后进一步下挫,青岛银行跌超4%,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厦门银行跌超3%,南京银行、中信银行等多股跌超2%。

【2025-06-27】
新发科创债规模超5500亿元,发行主体扩容至中小银行 
【出处】券商中国【作者】张艳芬

  自5月债市“科技板”落地至今,新发科创债主体进一步扩容至中小银行。6月25日,四川银行公告,拟于6月30日发行总额为11亿元的科创债。
  根据数据,截至6月25日,新发科创债整体规模超过了5500亿元。其中,有21家银行成功发行了25只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达2190亿元,占到科创债整体发行规模的四成。
  银行发行主体主要集中于北京、长三角地区和沿海地区,由于民营经济更为发达,区域内的银行也更为积极发行科创债。此次四川银行发行科创债,意味着发行主体向西南区域进一步覆盖。
  银行是科创债发行主力
  自5月上旬有关支持科创债发行相关举措落地,过去一个多月,金融机构科创债放量发行,且银行是发行科创债的主力。
  具体看,5月份以国开行和五大国有行为发行科创债主力,进入6月,中小银行加速参与发行科创债。
  从主体发行规模看,截至6月26日,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发行了3只科创债,规模共计200亿元;5家国有大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计发行了7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1100亿元。
  另有6家股份行,即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各发行了1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550亿元。
  此外,有9家区域银行,包括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湖州银行、东莞银行以及青岛农商行,也各发行了1只可转债,合计发行规模340亿元。
  银行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的目的,是通过贷款和债券投资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从公告看,多数银行表示科创债的募集资金将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如国开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其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
  从发行区域看,目前发行科创债的银行以北京地区最多,共发行了11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达到了1380亿元。此外,民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发行科创债的集中地。如上海地区的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上海银行共计4只,发行规模合计400亿元,浙江省地区的银行发行了3只,共计发行规模105亿元。
  整体看,发行科创债的银行主体,覆盖了国内10个省市,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安徽、福建、重庆、天津。
  发行利率创新低
  为进一步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难题,今年5月7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以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在政策支持下,科创债融资成本下行,以实现募集资金低成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当前,新发科创债的发行主体多以AAA级央国企和商业银行为主,发行利率较低。中信证券研报显示,5月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大量高资质发行人进行科创债的发行,压低了全月科创债的融资成本,且在政策支持下,科创债融资成本也延续下行趋势。综合影响下,5月科创债平均发行票面利率为1.77%,创下新低。
  在银行发行主体中,政策性银行票面利率最低,如国开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票面利率只有1.17%;区域银行发行的票面利率相对较高,如湖州银行发行的“25湖州银行科创债01”,也是目前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唯一的“AA+”。
  根据数据,国开行3只科创债平均票面利率为1.33%,国有大行、股份行和中小银行平均票面利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68%、1.70%和1.76%。
  东方金诚统计数据显示,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统计期内多只科创债发行利率创发行人自身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及区域同级别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其中,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同类型主体非科创债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低5bp、2bp。
  虽然发行利率较低,但市场认购热情不减,认购倍数超过了3倍。如于6月23日发行的“25青岛农商科创债01”,票面利率1.75%,全场认购倍数达到了4.55%。

【2025-06-27】
南京银行:6月26日获融资买入7742.23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2.51%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南京银行6月26日获融资买入7742.23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2.51%,当前融资余额7.0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50%,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6-2677422272.0031266949.00700381439.002025-06-2535015343.0070167660.00654226116.002025-06-2493543287.0076359544.00689378433.002025-06-2348900881.0026365035.00672194690.002025-06-2028224506.0036738206.00649658844.00融券方面,南京银行6月26日融券偿还16.60万股,融券卖出6.44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77.4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7%,融券余额988.26万,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6-26774732.001996402.569882645.002025-06-252356421.763218292.0010965857.762025-06-240.006938280.3911658476.002025-06-230.0035550.0018819091.652025-06-20338605.008435.0019172863.45综上,南京银行当前两融余额7.10亿元,较昨日上升6.78%,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6-26南京银行45072110.24710264084.002025-06-25南京银行-35844935.24665191973.762025-06-24南京银行10023127.35701036909.002025-06-23XD南京银22182074.20691013781.652025-06-20南京银行-7839514.02668831707.45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6-26】
南京银行06月26日继续上涨,股价创历史新高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高
06月26日,南京银行股价继续上涨。截至今日收盘,南京银行上涨1.26%,收盘价为12.03元,盘中股价最高触及12.11元,股价创历史新高。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和其他业务等。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公司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名列第91位。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BrandFinance2024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中列第113位。荣获南京市人民政府第四届“南京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单位。在南京市“金融惠民助企(科创金融)劳动竞赛”中,公司荣获服务模式创新类一等奖、组织创新类二等奖。在和讯网主办的第二十一届“财经风云榜银行业评选”中,公司“鑫e科企”荣获“2023年度金融产品创新”奖。公司入选由华夏时报牵头发起的2023华夏ESG观察联盟综合评价(G)优秀案例。在大众证券报社主办的“2023江苏金融品牌榜”中,公司荣获“2023年度绿色金融突出贡献奖”。公司新闻《南京银行:创新提升科创金融扎根服务实体经济》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2023年银行业“科创金融”好新闻奖。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上涨28.74%,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3.38%。根据本站问财数据回测分析,前天出现创历史新高的股票,昨天开盘买入平均溢价为0.70%,昨天上涨概率为62.96%;昨天出现创历史新高的股票,今天开盘买入平均溢价为-0.18%,今天上涨概率为51.61%。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南京银行(601009)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