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600781 退市辅仁 更新日期:2023-06-27◇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暂无数据
【2.公司大事】
【2023-06-19】
退市辅仁股票终止上市 6月28日摘牌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智通财经
退市辅仁(600781.SH)发布公告,公司于2023年5月22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决定书〔2023〕11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3年5月30日,截至2023年6月19日,公司股票已于退市整理期交易满15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公司股票将于2023年6月28日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暨摘牌。
【2023-06-16】
上交所本周对退市未来、退市辅仁等退市整理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据上交所6月16日消息,6月12日至6月16日,上交所对退市未来、退市辅仁、退市运盛、退市中昌、退市泽达、退市紫晶等退市整理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2023-06-13】
强退名单扩容 A股市场生态不断改善
【出处】中国证券报
然而,过往案例表明,增持护盘往往难改退市命运,“保壳”还得“自身硬”。
有市场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部分公司在发布增持公告后,股价仍继续下跌。
有关部门也特别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合规交易。上交所6月5日发布关于退市辅仁、退市未来股票异常交易情况的通报称,退市辅仁、退市未来股票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并将于届满后终止上市。“公司前期已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提请广大投资者审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近日上述股票股价大幅波动,个别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拉抬股价等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中小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上交所表示,已依规对相关投资者采取了暂停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
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A股ST板块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3.6%。
“多次退市制度改革,正不断优化退市指标、缩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场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促进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中银证券报告指出,退市制度的完善将有效抑制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让资源更集中于优质企业,推动A股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退市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近年来,退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但出入口两端企业数量还有一定差距。从监管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看,A股退出机制将不断完善,退市执行力度还将进一步强化,优胜劣汰机制也将更趋成熟。
一方面,多元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将不断完善。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退市管理办法》已被纳入证监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也将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近期强调,在出口端,将确保退市改革执行不走形、不变样,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
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一退了之”,需市场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克服阻力,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立体化追责,从而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的背景下,上交所将继续坚守监管主责主业,畅通企业退市“出口关”,不断健全退市风险识别、退市风险预警、退市处置协作、退市决策实施、退市业务安全运行、退市监管廉政监督等主要退市机制,发挥监管合力,保证“退得下、退得稳”。同时,建立退市制度的完善评估机制,定期总结评估退市指标的执行情况,持续完善退市指标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退市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2023-06-12】
涨停雷达:退市个股异动 退市辅仁触及涨停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今日走势:退市辅仁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44次。
异动原因揭秘:1、5月29日*ST辅仁公告称,5月30日起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2、公司主营业务医药制造、研发、批发与零售业务。主要产品覆盖包括粉针剂、片剂、原料药、水针剂、口服液、胶剂、胶囊剂、颗粒剂、中间体等多种剂型的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和生物制药。
后市分析:该股今日触及涨停,后市或有继续冲高动能。下一只涨停潜力股是谁呢?点击查看下一只涨停潜力股是谁呢?点击查看setTimeout(window.onload = function(){if (/(iPhone|iPad|iPod|iOS|Android)/i.test(navigator.userAgent)){$('.phshow').css('display', 'block');}else{$('.pcshow').css('display', 'block');}},10)
【2023-06-05】
股价大幅波动、交易异常,杭州热电等个股被上交所通报
【出处】银柿财经
6月5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公告,对杭州热电(605011.SH)、退市辅仁(600781)、退市未来(600532)等个股的异常交易情况进行了通报。
公告显示,杭州热电近期出现严重异常波动情形,公司已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提请广大投资者审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近日,该股股价继续大幅波动,部分投资者在交易该股过程中存在拉抬股价等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正常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上交所依规从严对相关投资者采取了监管措施。上交所再次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审慎参与合规交易。
银柿财经注意到,自5月12日股价涨停以来,杭州热电迄今的17个交易日有11天是涨停的。公司公告还多次提示,202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13.42%。
杭州热电公司工作人员曾对外表示,公司股价连续上涨可能会存在资本市场非理性炒作行为,二级市场的涨跌并非上市公司本身能够控制。并表示股价与公司基本面确实存在偏离。公司称,目前杭州热电生产经营未发生变化,光伏业务占主营业务量比重较低,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有限;目前公司无超超临界机组、虚拟电厂、储能业务。
同日,上交所还发布了关于退市辅仁、退市未来股票异常交易情况的通报。退市辅仁、退市未来股票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并将于届满后终止上市。公司前期已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提请广大投资者审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近日上述股票股价大幅波动,个别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拉抬股价等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中小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上交所依规对相关投资者采取了暂停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上交所再次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合规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在6月2日就发布公告,2023年5月29日至2023年6月2日,上交所对退市辅仁、退市未来、退市中昌、退市运盛等退市整理股票和杭州热电等严重异常波动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对118起加剧市场波动、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交易秩序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采取了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等监管措施,对19起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对14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等进行专项核查,向证监会上报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2起。
【2023-06-02】
上交所重点监控4家退市整理股票
【出处】证券导报
海财经·证券导报6月2日消息(记者 康景林)2日盘后,上交所每周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5月29日至6月2日,沪市主板股票成交额15431亿元,科创板股票成交额3819亿元。上证综指收盘3230点,涨幅0.55%,市盈率12.8倍。退市辅仁、退市未来、退市中昌、退市运盛等4家退市整理股票被上交所重点监控。
规模方面,主板上市公司1691家,市价总值42.9万亿元;科创板上市公司530家,市价总值67446亿元。截至本周四,主板融资融券余额6732.6亿元。
筹融资方面,主板再融资公司67家,筹资额66亿元;科创板IPO共2家,筹资额19亿元;债券159家,筹资额1202亿元。
公司债审核方面,本周上交所共受理36家企业的发债申请,拟发行金额共计868.75亿元。
上市公司监管方面,本周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共发送监管工作函15份,其中监管问询函6份、监管工作函9份;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补充、更正类公告19份。针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采取书面警示2单、纪律处分措施2单。同时,加大信息披露和股价异常的联动监管,针对公司披露敏感信息或股价发生明显异常的,提请启动内幕交易、异常交易核查11单。
市场交易监管方面,本周上交所对退市辅仁、退市未来、退市中昌、退市运盛等退市整理股票和杭州热电等严重异常波动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对118起加剧市场波动、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交易秩序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采取了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等监管措施,对19起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对14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等进行专项核查,向证监会上报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2起。
【2023-06-02】
河南前首富又有事!旗下公司被罚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忆山
曾因实控人疑似失联而引发广泛关注的辅仁药业集团,近期因生产、销售劣药清热解毒口服液,被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13.21万元,并罚款145.29万元,合计超158万元。
生产销售劣药被罚
根据信用中国官网显示,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劣药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第一款,于5月17日被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没收不合格产品、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的处罚。其中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13.21万元,罚款145.29万元,合计超15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公布了一批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有6家企业生产的8批次药品出现不合格。其中就包括辅仁药业集团生产的清热解毒口服液。
根据通告,经苏州市药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检验,标示为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钟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4批次清热解毒口服液,检出高于限量值的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其中,辅仁药业集团则有两个批次的清热解毒口服液不符合规定。
国家药监局在该通告中还表示,对上述不符合规定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要求相关企业和单位采取暂停销售使用、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对不符合规定原因开展调查并切实进行整改。此外,要求相关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对上述企业和单位存在的涉嫌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并按规定公开查处结果。
实控人未履行金额超90亿
官网资料显示,辅仁药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药业、酒业为主导,集研发、生产、经营、投资、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产品涵盖了中西药制剂、生物制药、原料药、保健食品等多个门类。公司实控人和董事长为河南前首富朱文臣。
目前,集团旗下拥有河南辅仁堂制药、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开封制药(集团)、开封豫港制药、辅仁医药科技、北京远策药业、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及上市公司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等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其中,上市公司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系2005年借壳民丰实业实现上市,简称“辅仁药业”,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期末辅仁药业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数量减少了1082万股,持股比例降至3.82%,由此前的公司第三大股东变成第六大股东。
辅仁药业成功上市后,股价曾一路攀升,2015年6月一度创下39.24元的历史高位,公司市值涨超240亿元。但如今,这些光辉终成历史。近年来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2020年至2022年三年公司净亏损超73亿元。2022年末公司净资产也变为负值。此外,该公司2021年度、2022年度财报均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股价方面更是跌跌不休,至5月4日停牌前收报0.84元,近三年股价跌超72%。
目前,该公司已收到终止上市决定,进入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5月30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9日。截至发稿前,退市辅仁每股报0.64元,涨幅1.59%,市值仅剩4.01亿元。
此外,作为公司实控人的朱文臣近期曾因疑似失联引发广泛关注。天眼查显示,目前,这位河南前首富累计被执行金额超23亿元,未履行金额超90亿元,并有606条限制消费令。
【2023-06-01】
辅仁药业产销劣药被罚145万!连续三年亏损,将面临退市
【出处】南方都市报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近日,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辅仁药业”)因生产、销售劣药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违法行为,被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不合格产品和没收违法所得13.20774万元,罚款145.28514万元。6月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辅仁药业官网所提供的多个联系方式致电辅仁药业,但无人接听。其中,部分号码已显示为空号,无法拨通,截至发稿时未能与涉事企业取得联系。
处罚:
因生产、销售劣药
辅仁药业被罚145万元
行政处罚书显示,经查明,当事人辅仁药业生产、销售劣药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第一款。
对此,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对辅仁药业处以没收不合格产品,没收违法所得13.20774万元,罚款145.28514万元的行政处罚。
涉事企业
暂未有相关回复
对于此事,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辅仁药业官网所提供的多个联系方式致电辅仁药业,但无人接听。其中,部分号码已显示为空号,无法拨通,截至发稿时未能与涉事企业取得联系。
相关:
违法行为或系检出过量提取物
负20亿净资产退市在即
南都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此次辅仁药业被处以行政处罚,或系在药物中检出过量提取物。
根据此前国家药监局2022年12月14日所发布的“关于8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2年第57号)”,经检验查明,标示为辅仁药业所生产的2批次清热解毒口服液检出高于限量值的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据悉,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主要考察含金银花的药品中是否混有山银花的情况。
同时,南都记者还注意到,辅仁药业目前已退市在即,去年净资产为-20亿元。根据辅仁药业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3年5月30日,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2023年6月19日,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据财报显示,辅仁药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亿元,同比减少351.11%;总营收14.68亿元,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亏损28.08亿元,同比上升12.2%。
南都记者发现,根据往年财报数据显示,辅仁药业自2018年后,其利润便开始不断下滑,从2020年开始便出现亏损的情况,到目前为止,辅仁药业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的状况,并且根据其2023年一季报的数据显示,其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22亿元,其亏损状况仍在持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辅仁药业2023年5月9日的公告内容显示,2023年4月3日,朱文臣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决定对其立案,但因多次与其联系未果,现依法向其公告送达《立案告知书》。
根据此前2020年南都报道,经证监会方面调查,因涉及四大信披违规问题,辅仁药业及其控股股东辅仁集团被中国证监会给予警告处分,并分别处以120万元、60万元罚款。辅仁药业原董事长朱文臣被罚款150万元,禁入市场10年。其余13名高管处以6万元至35万元不等的罚款。
后续在2023年5月23日时,辅仁药业再度发布公告称,朱文臣于5月22日已签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并表示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朱文臣先生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据媒体报道,5月24日,辅仁药业综合办公室方面对媒体表示,“朱总(朱文臣)与公司取得了联系,告知了公司其收到《立案告知书》,具体可参考最新公告。股票退市后,公司层面第一关键任务是保持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保障员工稳定性,使企业能够健康运转下去;另外,也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进行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措施将公司多年积累的问题妥善解决。”
【2023-05-31】
退市辅仁05月31日主力资金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退市辅仁05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14.39万元,涨跌幅为10.53%,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0.94%,两市排名50/4995。投顾分析退市辅仁今日主力净量为正,且值较大,表明主力资金大幅流入,主动买入明显多于主动卖出。退市辅仁今日大涨10.53%,主力拉升明显。
【2023-05-31】
涨停雷达:资金驱动 退市辅仁触及涨停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今日走势:退市辅仁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43次。
异动原因揭秘:1、5月29日*ST辅仁公告称,5月30日起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2、公司主营业务医药制造、研发、批发与零售业务。主要产品覆盖包括粉针剂、片剂、原料药、水针剂、口服液、胶剂、胶囊剂、颗粒剂、中间体等多种剂型的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和生物制药。
后市分析:该股今日触及涨停,后市或有继续冲高动能。下一只涨停潜力股是谁呢?点击查看下一只涨停潜力股是谁呢?点击查看setTimeout(window.onload = function(){if (/(iPhone|iPad|iPod|iOS|Android)/i.test(navigator.userAgent)){$('.phshow').css('display', 'block');}else{$('.pcshow').css('display', 'block');}},10)
【2023-05-30】
退市辅仁05月30日下跌,股价创历史新低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股价创历史新低
05月30日,退市辅仁股价大跌。截至今日收盘,退市辅仁下跌32.14%,收盘价为0.57元,收盘价创历史新低。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医药制造、研发、批发与零售业务。主要产品覆盖包括粉针剂、片剂、原料药、水针剂、口服液、胶剂、胶囊剂、颗粒剂、中间体等多种剂型的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和生物制药。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2014年至2017年,辅仁集团均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分别排名第45位,第41位,第39位,第35位。2020年,辅仁集团荣登2019年度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排名第37位。根据医药经济报发布的《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2014年至2018年,辅仁集团均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分别排名第16位,第21位,第17位,第13位,第16位。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70.47%,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4.75%。
【2023-05-30】
河南前首富朱文臣百亿商业版图崩塌 辅仁药业沦落退市再敲财务造假警钟
【出处】长江商报
曾经百亿身家傍身,如今却成为被限制高消费的老赖,朱文臣的“医药+白酒”资本帝国已然崩塌。
日前,*ST辅仁(原简称辅仁药业,600781.SH)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实控人朱文臣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作为市值曾超百亿的医药白马股,辅仁药业走到退市这一步,导火索源于2019年的一次“分红爽约”——当年财报显示货币资金有18.16亿元,但6271万元分红却未能如期进行,证监会对此进行问询,才揭开了*ST辅仁长达5年的财务造假骗局。
作为实控人的朱文臣,是如何在背后操纵这一切,以至于大厦倾倒?
“分红爽约”揭开财务造假序幕
辅仁药业如今的下场正是“一笔分红”引发的连锁反应。
2019年7月16日,很少分红的辅仁药业抛出一份分红方案,让投资者欣喜不已——决定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6271万元。
但几天后,公司却发布公告称,因资金安排原因,未按有关规定完成现金分红款项划转,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发放现金红利。
这个反转,让市场无比错愕,因为根据辅仁药业最新一期的财务报表显示,其账上货币资金有18.16亿元,为何连6271万的分红现金都拿不出来?
对于18亿元现金“不翼而飞”,上交所也火速发出了问询函,并要求辅仁药业核实并说明公司资金情况。
公司在随后的回复公告中表示,截至2019年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现金总额1.27亿元,其中受限金额1.23亿元,未受限金额仅有377.87万元。辅仁药业在回复中还承认,存在担保未经公司内部决策程序,也未及时披露的情形。
随后,辅仁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长期造假的惊天骗局也浮出水面。
根据证监会监管部门的调查,朱文臣利用辅仁药业长期为控股股东辅仁集团以及辅仁集团的母公司辅仁控股提供资金,而这些资金并未入账。此外,开药集团作为辅仁集团的子公司,在2017年装入上市公司辅仁药业之前的两年,分别向辅仁集团及辅仁控股提供资金3.5亿元、5.04亿元,同样并未入账,这也成为2015年至2018年期间,辅仁药业虚增资金的主要来源。
朱文臣把辅仁药业当成了他的“提款机”,上市公司逐渐被掏空,只能靠造假来维系。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期间,辅仁药业分别虚增货币资金4.13亿元、5.76亿元、4.67亿元和13.37亿元,总计近30亿元。
因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违规担保、违规减持等多项违法行为,2020年,朱文臣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今年5月23日的公告显示,上交所决定终止辅仁药业股票上市。朱文臣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手握医药白酒两大利器却走向终结
在“分红爽约”事件的前一年,即2018年初,朱文臣第三次成为“河南首富”,并跻身胡润百富榜。现在回头看,从皮鞋厂经理一路走来,朱文臣的首富之路就是靠着“并购”两字而来。
1966年,朱文臣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通过自身努力拿下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资质。公开资料显示,他在皮鞋厂任经理期间,攒下人生第一桶金。1995年,接近而立之年的朱文臣选择投身医疗行业,开始筹建辅仁药业,两年后,辅仁药业正式注册成立。
彼时,国内仿制药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朱文臣并没有依靠研发进行规模扩张,而是选择了向外并购之路。
2001年,辅仁药业并购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2003年,全资收购开封制药(集团);2006年6月,收购河南信阳天康制药;同一年,辅仁药业借壳ST民丰,并将中药资产辅仁堂装入民丰实业,由此成为河南省最大的上市药企。
辅仁药业上市后股价不断上涨,朱文臣的身家也水涨船高,多次登顶河南首富。2012年,朱文臣以76亿元的身家,首次夺得河南首富桂冠;2013年以身家85亿元,蝉联河南首富。
辅仁药业的业绩大爆发是在2017年。这一年,朱文臣将以西药为主的开封制药(集团),装入上市公司,实现了辅仁药业的第一次“蛇吞象”式的并购。
2016年,辅仁药业实现营收4.96亿元,归母净利润1765万元;2017年,辅仁药业合并开封制药,营收猛增至58亿元,实现了超10倍的增长,归母净利润达3.92亿元,增长超过20倍;2018年度,辅仁药业营收继续增长至63.17亿元,归母净利润达8.89亿元。
也是在2018年,朱文臣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荣获河南首富桂冠。
辅仁药业业绩除了医药助力之外,白酒也出力良多。
2002年,朱文臣以5000万元的价格拿下了濒临破产的宋河酒厂经营权,并成立宋河酒业。辅仁集团的入主,让宋河酒业迅速恢复元气,并迎来了高光时刻。
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宋河酒业营收仅有1.27亿元;到2006年,宋河酒业已实现营收6.8亿元;2012年营收提升至22.5亿元,创造了历史营收巅峰,稳坐豫酒头把交椅。
截至目前,辅仁集团持有宋河酒业52.39%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朱文臣则持股4.56%。不过,宋河酒业也有着与辅仁药业类似的结局——2022年11月10日,宋河酒业公开经法院申请破产审查,以期通过破产重整重焕新生。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朱文臣几乎将宋河酒业能拿出来的设备和资产全部用来抵押借款,包括散酒、半成品酒、酒罐等,涉及金额在16亿元左右。
而辅仁药业的2022年年报显示,当年公司营收14.6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09亿元;截至2022年末,负债83.37亿元,股东权益为-20.09亿元,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境况。
一手创立辅仁药业,手握医药、白酒两大利器,朱文臣的心思却没有放在经营上,而是将上市公司当做“提款机”,如今两大板块业务纷纷走向破产重整之路,在令人唏嘘之余也为其他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
【2023-05-29】
刚刚宣布,退市!这些股票倒计时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黄一灵
5月29日晚,*ST搜特公告,公司当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交易。
同晚,*ST未来、*ST辅仁公告称,5月30日起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上周,上交所陆续对*ST辅仁、*ST运盛、*ST中昌、*ST未来4家公司作出终止上市决定,4家公司将于5月30日、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这也意味着,上述公司退出A股进入倒计时。
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199只股票退市,其中强制退市的公司有140余家。自2020年开始,被强制退 市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4家公司明后两天进入退市整理期
5月29日晚,*ST未来、*ST辅仁分别发布关于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5月30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据悉,退市整理期间,*ST未来、*ST辅仁将在上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公告强调,个人投资者买入退市整理股票的,应当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资产在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日均(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不符合以上规定的个人投资者,仅可卖出已持有的退市整理股票。
除*ST未来、*ST辅仁外,*ST运盛、*ST中昌也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数据来源:公告
*ST运盛、*ST中昌退市整理期为期15个交易日,首日不设涨跌幅,此后的涨跌幅限制为10%。同时,公司股票简称前将冠以“退市”标识,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退市结果。退市整理期结束后,公司股票将在上交所摘牌,并按规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4月末,上述4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明确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上交所于年报披露当日向上述公司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于次一交易日起停牌。随后,上述公司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根据有关规定,自公司收到终止上市决定的五个交易日后,公司股票将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1元退市愈发常态化
近年来,退市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常态化退市加速演进,其中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占比较高。
5月29日晚,*ST搜特公告,公司当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4月18日至5月22日期间,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和可转债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交易。
5月以来,不完全统计,*ST蓝光、*ST庞大、*ST宏图、ST美置均公告称,已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股,触及交易类退市而停牌,交易所将于近日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若拉长时间线,以沪市为例,加上前期已退市摘牌的*ST凯乐、*ST荣华、*ST西源,2023年沪市交易类退市的公司数量已达到6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不设退市整理期。这也意味着,如果一只股票在提前锁定交易类退市后投资者还买入,无异于火中取栗。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触发交易类退市的公司股价走势颇为相似,大多都是在明确锁定交易类退市后,以连续跌停收尾。
今年以来触及交易类退市的,均是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这类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或者规范运作方面早已出现各种问题,例如*ST凯乐连续多年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净资产早已为负;*ST荣华连续多年亏损,为控股股东提供大额违规担保;*ST蓝光流动性枯竭、净资产为负;*ST宏图自控股股东债务危机以来主营业务持续萎缩,连续实施财务造假。
全面注册制下优胜劣汰加速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截至5月29日收盘,A股市场有10余只股票收盘价格低于1元,其中多只已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元。这也意味着,又将有多只股票可能触发1元退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正在被市场抛弃,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公司早已丧失的持续经营能力失去了信心。自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投资者也愈发理性和成熟,不断“用脚投票”,以市场化手段提前清退“绩差”公司,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正有序推进。可以预见,“1元退市股”或将更多出现,同时,监管层也将有序运用财务类退市和重大违法类退市手段,多管齐下,及时出清劣质公司,共同营造高质量的资本市场新生态。
“护航全面注册制,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将不断提高退市效率、多元退市渠道、持续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从常态化退市对市场生态影响来看,一方面,上市公司“壳价值”进一步贬值,劣质资产及时退出有助于形成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进一步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引导长期价值投资。
【2023-05-29】
*ST辅仁:5月30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出处】本站7x24快讯
*ST辅仁公告,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5月30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为6月19日。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2023-05-29】
30只ST个股年内跌超50%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近期,ST板块大面积下跌,ST板块指数年内累计跌幅超过20%,成A股跌幅最多的板块之一,其中逾30只ST股跌幅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ST板块跌跌不休,导致部分ST股面值退市风险大增。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确定退市的上市公司超过30家,其中触及面值退市的公司约占五成。
记者梳理发现,本轮ST股连续下跌始于5月初。2022年年报披露结束,又有一批公司被ST或者宣告退市。受此影响,ST板块频现跌停潮,连续多日跌停的ST股超过40只。近20个交易日,ST板块指数跌幅超过18%。
从今年涨跌幅榜看,年内跌幅超过50%个股40余只,其中逾30只个股为ST公司。
ST板块股价持续下跌,导致部分ST公司股价跌破1元,从而拉响面值退市警报。在今年即将退市的30多家公司中,面值退市和财务类退市的公司居多。
5月24日,*ST庞大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公司股票自2023年5月25日开市起停牌。类似面值退市的还有*ST搜特、*ST中天、*ST宜康、*ST蓝光、*ST宏图、ST美置等。
5月23日,*ST运盛、*ST中昌披露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均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0日。
此前的5月22日,*ST辅仁、*ST未来公告称,将于5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6月19日。
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ST计通、科林退、*ST金洲、*ST西源、*ST荣华、中航机电、*ST凯乐7家公司完成退市。
对此,平安证券武鹏表示,在严格退市制度下,市场大环境已经发生本质改变,除了概念、赛道之外,那些真正守规则、努力经营、业绩优异的好公司将变得更有价值,而“问题公司”未来可能会被市场系统性抛弃。因此,超低价股的市场风险变得越来越大,投资者应回避ST等问题股。
【2023-05-28】
【e公司观察】 前首富公司列队退市的启示:杠杆依赖与合规漠视
【出处】证券时报网
今年不断拉长的退市名单中,有一个特殊阵列——“前首富系”。无论是A股*ST宏图实控人袁亚非,*ST辅仁朱文臣,还是*ST蓝光和港股新力控股等地产公司的掌舵者,都曾是称雄当地的财富翘楚。他们都曾在产业经济的发展中搏杀出圈,但最终也在周期涤荡中黯然消退。
资本市场是观察经济的一扇窗口,窗外是更多企业的沉浮画像。一些地方乃至全国的富豪版图也在近年走向“下线”,许家印、李河君等也是其中代表。
这些企业群体从各自镇守的山峰坠落,原因不一而足。部分企业家对市场需求的判断过度乐观,进而导致并购步伐过快、盲目跨界、负债高企等连锁反应;还有些公司基于家族企业的基因,借助“一言堂”式管理,虽然在发展初期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在企业做大后也带来制衡失效和治理混乱;更有些掌舵者“蒙眼狂奔”,投机思维和侥幸思维成为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这种思维往往会成为企业退离市场的加速器。今年退市A股名单中,相当比例的公司并非瞬间倒塌,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包括*ST宏图、*ST新联等在内,都是多年前就逐渐暴露危机,但并没有及时为高负债等难题找寻出口,也没有为企业找到更为适配的长期战略,最终也就没能亡羊补牢,挽狂澜于既倒。
“前首富系”公司的衰落,最能体现落差。在其坠落的多维牵引力背后,有两点格外重要。
一方面对合规的漠视。这从不少公司在退市前后被监管立案调查就可以看出端倪。在经济周期的疾风骤雨中,合规本事企业的骨架,是避免虚胖者扑地的重要保证;但部分掌舵者不仅忽视了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而且还经常借道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违规担保、违规减持等方式踩踏雷区。
还有一方面是对杠杆的滥用。今年退市公司中,相当比例是依赖杠杆发家,进而产生杠杆信仰,最终也是被杠杆拖入泥沼。以并购为例,从负债端来看,不少企业收购的钱是借的,收购完毕还会资产抵押,继续扩张,导致杠杆不断放大;从资产端来看,一旦买入的资产连续亏损,就很容易将企业拖入流动性陷阱。
这一逻辑不仅体现在问题公司方面。最近A股某家头部制造业公司连续遭遇“估值杀”,背后不仅反映出与竞争者市占率的角逐,资金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比如,高分红背后是否有填补实控人此前跨界并购新能源车窟窿的考量?资产负债率走高背景下,持续的高分红能否持续?会否进而引发掌舵者现金流出现问题?等等。
企业发展必然要经历了春夏,也要穿越秋冬。每位掌舵者在商海摸爬滚打,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甚至劫难。不能完全以包括退市在内的任何单一指标论定成败。中国的实体企业在通往基业长青的路上,有待借助更高的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想当年,在地产行业尚处平稳前行的尾端,万科就曾喊“活下去”。对比今年扩容的退市公司,足以说明,企业既需要速度,也需要稳健。只有能够实现跑得快与跑得远的平衡,才能最终不被产业周期的浪峰浪谷甩出。
【2023-05-28】
A股医药制造业ESG相关报告披露率32.8%,ESG评级A占26.11%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ST辅仁(SH600781,股价0.84元,市值5.3元)公告称,将于5月30日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这意味着昔日风光无限的医药白马正式告别A股。
根据公开资料,*ST辅仁退市的直接原因,是公司2022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但越过这些最终的倦容,是公司在几年前就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缺乏长期发展的眼光,可持续能力不足。
那么,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如何?有哪些特点?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根据每经——中财大绿金院“ESG行动派”数据平台统计,截至今年4月30日,A股共有103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了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总体披露率为32.8%,略低于33.72%的全行业水平。从ESG评级结果来看,有82家获得A(含A+、A、A-),占比为26.11%;114家为B(含B+、B、B-),占比36.31%;评级为C和D的公司各60家,分别占比19.11%。
由于医药制造业涵盖领域宽泛,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所示,医药制造业可进一步细分为10个子行业。为方便观察,本文选取其中部分细分行业市值靠前的5家龙头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社会责任报告占披露报告七成
资料来源:每经——中财大绿金院ESG行动派数据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和接受ESG理念,是否积极主动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逐渐成为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准之一。
根据每经——中财大绿金院“ESG行动派”数据平台统计,截至今年4月30日,A股共有103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了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比去年多13家,总体披露率为32.8%,略低于33.72%的全行业水平。其中,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共有31份,占已披露的公司比例约为30%,也低于全行业32.98%的水平。而社会责任报告占比近70%,说明大多数医药制造业公司对ESG的战略认知和执行还存在一定不足,同时ESG能力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ESG评级结果来看,有82家获得A(含A+、A、A-),占比为26.11%;114家为B(含B+、B、B-),占比36.31%;评级为C和D的公司各60家,分别占比19.11%。总体来看,稍高于A股全行业平均水平。
在防污、治污方面,恒瑞医药制定并发布《恒瑞医药2021-2025年EHS规划》,明确公司EHS(环境、健康、安全)工作重点,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污染物减排和危险废物减量,并规定截至2025年,以利用方式处理的危险废物不少于70%。为落实环境规划,公司将环境目标任务拆解至各部门,积极推进公司相关部门采取行动,并强化目标达成进展的跟踪与反馈评价。
片仔癀在去年建立了相关污染物的管理制度,并将污染控制和节能增效纳入环境管理体系。此外,公司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并由董事长担任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负责统筹公司整体的环境管理事宜,厘定公司环保战略,监督公司日常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落实公司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及考核,确保公司环保工作的平稳进行。
与上述两家公司相比,百济神州的措施要少一些。公司EHS管理系统具体表现为坚持执行废水、气体排放、泄漏预防和固体废弃物等管理规程。定期审查和更新SOP(标准作业程序)。定期开展内部风险评估和外部评估。技术运营和生产全球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指导整个EHS管理,并由EHS部门提供支持,将EHS考虑因素纳入公司业务中。
但是,百济神州没有明确强调环境绩效与高管或其他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这就可能影响环保工作的效果。而同样没有将环境绩效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的公司还有云南白药和智飞生物等。
污染物排放数据披露维度不一
水污染是医药制造业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此,不同公司都对水资源管理和废水管理有相应的治理措施。
片仔癀的做法是针对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开展了严格的排放管理措施,规范废水监测与处理,保证产生的所有废水都能实现纳管达标排放。同时,公司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在线监控设备维保人员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并由专人负责污水站运行管理台账的记录,严格执行各项废水管理制度要求,确保合规排放。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提高污泥处置效率,加强废水处理。
百济神州的亮点是除了对废水进行处理外,公司苏州工厂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实现循环使用。工厂的生活污水按照当地标准排入市政管道,并聘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进行废水排放检测。
智飞生物的污水处理体系相对常规,比如在污水总排口处设置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及检测COD、氨氮、pH值、污水流量等关键指标,并定期向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上传污染物监测结果。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公司可以实时了解污水排放情况,并能够及时针对污染物超标情况进行分析与治理,确保污水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
在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数据披露方面,每个公司的维度和详细程度也不一样。以污水排放数据为例,片仔癀、云南白药和智飞生物披露了污水排放,恒瑞医药没有相关数据,百济神州公布的则是经处理回收的废水使用量。关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废气、固体废弃物),5家公司均有较为详细的披露。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
研发创新也是医药制造业核心议题
除了环境议题,研发创新也是医药制造业的核心议题之一。
片仔癀在去年取得了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化药4类药品阿哌沙班片、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的化药3类药品地氯雷他定口服液的生产许可证等,并有多个创新药相继进入I期、II期临床试验阶段。
云南白药目前构建了面向口腔、皮肤、骨伤、女性关怀等四大领域的业务矩阵,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与华为在AI药物研发方面的战略协同赋能创新药物筛选,协同顶尖研发资源高质量推进核药赛道布局。
恒瑞医药已有瑞维鲁胺、海曲泊帕、卡瑞利珠单抗等12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公司引进的1类新药林普利塞也获批上市,这也是公司对外合作产品中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另有8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选取分析的5家公司中,只有恒瑞医药和智飞生物在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研发费用。虽然上市公司会在年度财报中披露研发费用,但既然作为ESG报告的重要实质性议题之一,研发投入的数据也有必要同步披露。
【2023-05-25】
辅仁药业退市“倒计时”:曾经的白马股缘何败走资本市场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林昀肖北京报道辅仁药业退市正式进入倒计时。
5月22日,辅仁药业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辅仁药业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2023年5月30日,经过退市整理期,如不考虑全天停牌因素,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3年6月19日。
在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同时,辅仁药业实际控制人朱文臣也于同一天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朱文臣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决定对朱文臣立案。随后朱文臣就被传出“多次联系未果”、失联等消息。5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了辅仁药业董秘电话求证,对方表示“朱文臣并未失联”。
公开资料显示,辅仁药业于1995年由朱文臣创建,并利用10年时间发展成为以药业和酒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集团。2006年,在朱文臣运作下,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民丰实业实现上市。上市之后,辅仁药业也曾有过高光期。2015年,辅仁药业股价一度达到39.24元,市值超百亿元。
然而在2019年,一度风光无限的辅仁药业深陷“分红爽约”事件。辅仁药业曾披露在2019年7月22日派发6000多万元的分红,却在7月19日突然公告称,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发放现金红利。而其公开披露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账上有超过18亿元货币资金。在收到上交所问询函后,辅仁药业在回复中承认,存在担保未经公司内部决策程序,也未及时披露的情形。2019年7月27日,辅仁药业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公司涉嫌违法违规。随后公司股票被ST。
受上述事件影响,辅仁药业股价曾连续数个跌停,此后,在2020年医药板块普遍走强之时,*ST辅仁年内跌幅超过30%。受此影响,曾连续14年盈利的辅仁药业于2020年出现归属净利润的暴跌和亏损,2020年营收为28.91亿元,同比下降44.10%,2020年归属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下降964.36%。此后在2021年,其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持续大幅下降。终止上市,实控人被立案
5月23日,辅仁药业在公告中称其于2023年5月22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决定书〔2023〕11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上交所指出,因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辅仁药业股票自2022年7月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4月29日,辅仁药业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上述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2月修订)》(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第9.3.1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3.14条的规定,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上市委员会审核,本所决定终止辅仁药业股票上市。
上交所也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自公告决定之日后5个交易日届满的次一交易日起,辅仁药业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其他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10%。上交所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对辅仁药业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1.15条规定,辅仁药业应当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股份转让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转让。
辅仁药业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2023年5月30日,经过退市整理期,如不考虑全天停牌因素,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3年6月19日,如证券交易日期出现调整,公司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期随之顺延。在2023年以来,辅仁药业已经发布十余条公司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在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同时,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5月22日接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朱文臣本人通知,获悉公司实际控制人于5月22日已签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03720230015号)。告知书内容指出,朱文臣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2023年4月3日,决定对朱文臣立案。
辅仁药业在公告中表示,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朱文臣先生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但随后朱文臣又被传出“多次联系未果”、失联等消息。5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了辅仁药业董秘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对方表示,朱文臣并未失联,正在配合证监会工作。从白马股到ST再到退市
相关资料显示,辅仁药业于1995年由朱文臣创建,并利用10年时间以辅仁药业为母体,通过生产经营及资本运营,迅速发展成为以药业和酒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集团。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要产品为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覆盖包括粉针剂、片剂、原料药、水针剂、口服液、胶剂、胶囊剂、颗粒剂、中间体等多种剂型的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和生物制药。
2006年,在朱文臣运作下,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民丰实业实现上市。上市之后,辅仁药业也曾有过高光期。2015年,辅仁药业的股价一度达到39.24元,市值超百亿元。随着辅仁药业上市后股价不断上涨,朱文臣的身价也水涨船高。2012年,朱文臣以76亿元的身家,首次夺得河南首富桂冠。2013年以身家85亿元,蝉联河南首富。2018年初,朱文臣再度成为“河南首富”,并跻身胡润百富榜。
然而在2019年,一度风光无限的辅仁药业却走到了十字路口,先是在2019年6月19日,辅仁药业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股权司法冻结通知,根据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多个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对控股股东辅仁集团所持有的辅仁药业无限售流通股54,014,999股及限售流通股228,388,539股股份依次进行了轮候冻结,冻结期限3年。
不久后,在2019年7月,辅仁药业又深陷“分红爽约”事件。辅仁药业曾披露将在2019年7月22日派发6000多万元的分红,但在7月19日突然公告称,因资金安排原因,未按有关规定完成现金分红款项划转,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发放现金红利。
对此,上交所很快发出问询函并指出,辅仁药业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8.16亿元,要求辅仁药业核实并说明公司货币资金情况。辅仁药业随后回复公告中称,截至2019年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现金总额1.27亿元,其中受限金额1.23亿元,未受限金额仅有377.87万元。辅仁药业在回复中还承认,存在担保未经公司内部决策程序,也未及时披露的情形。
几天之后,辅仁药业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9年7月27日,辅仁药业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公司涉嫌违法违规。随后公司股票被ST。
2019年8月20日,辅仁药业又发布部分债务逾期公告。其中称,因前期建设项目资本投入较大,2018年募集配套资金的定向增发融资终止,没能及时补充营运资金。公司2019年资金紧张并出现周转困难,导致公司及子、孙公司的部分债务出现逾期,并可能会面临需支付相关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情况。
2019年10月23日晚间,辅仁药业公告称,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对控股股东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本公司无限售流通股54,014,999股和限售流通股228,388,539股进行了轮候冻结,冻结期限3年,自转为正式冻结之日起计算。
受上述事件影响,辅仁药业股价还曾连续数个跌停,此后也一路走低。在2020年医药板块普遍走强之时,*ST辅仁却跌跌不休,年内跌幅超过30%。
受2019年一系列事件,曾连续14年盈利的辅仁药业于2020年首亏,其于2020年出现归属净利润的暴跌和亏损,2020年营业收入为28.91亿元,同比下降44.10%,2020年归属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2019年的1.46亿元下降964.36%。此后在2021年,其营业收入持续下降至15.12亿元,同比下降47.67%,归属净利润-31.99亿元,同比下降147.50%。
此后,辅仁药业并未止住颓势。其2022年年度报告中指出,2022年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资金困难,化解债务风险,但受资金困难影响,公司部分业务出现下滑。其2022年营业收入14.69亿元,较上年下降2.90%;公司净利润为-28.4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09亿元,较上年减亏12.20%;本报告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4.48元,较上年每股收益减亏13.51%。
同时,其2022年年报也指出,公司存在资金周转风险,因前期公司资金紧张并出现周转困难,导致公司及子、孙公司的部分债务出现逾期。公司部分资金存在限制性用途,资金流动性不足。此外,公司还存在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导致的风险,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借款余额16.18亿元;此外,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24.8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尚有担保余额17.26亿元。受此情况影响,公司目前正常融资出现较大困难,贷款逾期违约与资产被查封的情况较为严重。
【2023-05-25】
昔日明星药企退市警示了什么
【出处】证券日报
张敏
5月23日,*ST辅仁公告称,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自5月30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2023年6月19日。
从2006年借壳上市,到2023年滑入退市险境,昔日明星药企辅仁药业的境遇不禁让人唏嘘。
表面看,导致辅仁药业退市的原因是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及违规对外担保、上市公司存在债务逾期不能偿还等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年度报告等。
辅仁药业的“兴”起于并购。通过兼并重组,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主体包括控股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主要有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开封豫港制药有限公司、辅仁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郑州豫港制药有限公司、郑州远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开药集团(开鲁)制药有限公司、北京辅仁瑞辉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此外,公司还拥有药品批准文号632个,其中376个入选《医保目录(2019年版)》。
然而,在带量采购、国家加快药品审评审批、药企加速创新转型的背景下,辅仁药业并未从其固有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虽然拥有药品批准文号数百个,但辅仁药业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独家品种。与此同时,在现金流等多方因素制约下,辅仁药业的创新投入明显不足。长此以往,辅仁药业的现时发展与长远布局无法形成良性互动,也让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笔者认为,辅仁药业退出资本市场舞台给中国的同类标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靠吃老本、重营销、轻研发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没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加快转型步伐。
其一,结合自身实力投入研发创新。近年来,在药品带量采购推动下,药品价格虚高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国内药企纷纷调整发展方向,着力创新转型。仿创结合,是传统药企转型的重要路径,把仿制药赚来的利润投入创新药研发,扩充产品管线,为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打下根基。
其二,开展合作、量力并购,扩充产品管线。近年来,手握重要产品的生物技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其产品相继步入上市销售阶段,但商业化是这类公司的发展短板之一。传统药企可利用自身销售网络优势与之建立合作,并结合自身财力情况进行并购,由此扩充产品管线,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其三,大力发展健康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药企正加速布局大健康产业。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向大健康产业转型布局,不失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2023-05-24】
退市潮涌动 :今年以来,A股已有超30家上市公司宣告退市
【出处】金融投资报
5月23日晚间,*ST中昌、*ST运盛发布公告称,其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与此同时,*ST嘉凯、ST泰禾也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在全面注册制时代下,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发威,上市公司新陈代谢加速。今年以来,A股已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宣告退市。
部分已退市公司
两家“*ST”终止上市
*ST运盛、*ST中昌公告显示,其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均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0日。就在前一日,*ST辅仁、*ST未来也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6月19日。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上述4只锁定退市的股票,均是因为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被强制退市。
据了解,*ST中昌成立于1993年,原名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营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港口散货运输等业务。2015年以来,公司全面进军大数据领域,公司名称变更为“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现主营业务为国内外数字化营销、为企业提供客户忠诚度营销与管理综合服务、大数据产业园区服务。
此前,因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中昌的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今年年4月29日,*ST中昌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属于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ST中昌股票上市。
*ST运盛的全称为运盛(成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业绩发展基本停滞。因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运盛股票自2022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今年年4月27日,公司提交并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截止一季度末,*ST运盛和*ST中昌股东户数分别为1.84万户、2.30万户。
“1元退市”案例增多
数据显示,1999年至今,A股共有198家上市公司退市,有54家事通过证券置换、吸收合并、私有化等方式多元退出,强制退市的公司有144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A股“1元退市”案例增多,退市多元化特征明显。此前,*ST宏图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该公司存在虚减负债的情况,拉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警报。截至5月24日,该公司股票收盘价已连续18个交易日低于1元,收报0.42元/股。也就是说,*ST宏图股价即使连续涨停也达不到1元,提前锁定“1元退市”。
*ST凯乐、*ST荣华和*ST西源的情况也与之类似,存在重大违法退市或者财务类退市风险。而市场在明确退市预期后,3家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先触及交易类退市,最终摘牌退市。
5月23日晚间,*ST嘉凯股票收盘价连续十四个交易日低于1元,预计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深交所终止上市的风险。
同日晚间,ST泰禾也锁定面值退市。截至5月24日,ST泰禾收盘价连续十二个交易日低于1元,最新股价为0.61元/股。也就是说,即便未来8个交易日每日实现涨停,公司股票价格也无法在第20个交易日站上1元,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1元退市”的市场退逐渐增多,这意味着在多元退市标准下,应退市公司已经不能再通过报表粉饰、缩股炒壳等方式规避市场退。
注册制的实施有利于实现资本市场“入口关”与“出口关”的双向畅通,使进退有序的良性循环加速形成。其中,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有力地识别了一批滞留在资本市场的“僵尸企业”,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将其清退,有力地维护了资本市场秩序。
市场人士认为,在全面注册制下,已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加强公司治理,拟上市公司更要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被退市处理的企业也要及时反思,在退市板块做好信息披露并寻求主营业务上的积极改变。同时,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应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承担好对相关上市主体的把关和监督责任,使资本市场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2023-05-24】
辅仁药业退市背后:4年虚增货币资金19亿,百亿市值跌至5.27亿
【出处】财经网【作者】周彤
5月22日晚间,辅仁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22日收到上交所《关于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5月30日起,辅仁药业股票将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6月19日。
辅仁药业披露称,因公司实控人朱文臣涉嫌信披违规,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决定对其立案,此前多次与其联系未果。5月22日,朱文臣签收了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
回溯辅仁药业的发展历程,辅仁药业曾一度进行快速并购扩张,“借壳”民丰实业上市,跃居成为百亿市值的医药“白马股”。然而,受到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违规担保等事项的影响,辅仁药业债务高企,累及企业正常经营并最终走向退市,或将成为2023年A股首只退市医药股。
大举并购扩张,曾跻身百亿市值行列
辅仁药业官网信息披露,辅仁药业成立于1998年,公司业务以药业、酒业为主导,产品涵盖中西药制剂、生物制药、原料药、保健食品等多个门类。
资料显示,2005年,辅仁药业以6972.57万元收购上市公司民丰实业29.52%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同时,辅仁药业将控股子公司辅仁堂95%的股权与民丰实业完成资产置换。
彼时,民丰实业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所处的纺织印染行业已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资产置换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辅仁堂95%的股权,成为辅仁堂控股股东,民丰实业将从传统纺织企业转为中医药生产企业。
2006年,民丰实业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朱文臣。同年9月,上市公司简称由“上海民丰”正式变更为"上海辅仁",辅仁也完成了“借壳上市”,并于2014年4月更名为“辅仁药业”。
2017年,辅仁药业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开药集团100%股权,作价78.09亿元。辅仁药业在2017年年报中称,将开药集团注入公司,有利于借助资本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是实现集团医药资产整体上市的重要举措。同时,完成收购后,公司主营业务从较为单一的中成药业务拓展到综合性医药业务,有利于持续盈利。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该起吸并交易曾是2017年A股最大的药企并购案。
“在企业内在提升发展与外在扩张发展之间,我选择了后者——重组兼并”,据辅仁药业新闻中心消息,2018年,时任董事长朱文臣在演讲中表示,“我们不要资产,只要品牌。经过兼并、研发、仿制,辅仁药业成为了拥有15个制药厂、1个酒厂,资产规模达到200个亿的标杆企业。”
多起并购之下,辅仁药业一跃成为了医药行业的头部企业。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2014年至2017年,辅仁集团连续上榜,分别排名第45位、第41位、第39位、第35位。
辅仁2017年报也显示,当年,辅仁药业营业收入为58.00亿元,同比增长15.69%;实现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12.23%。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63.17亿元,同比增长8.92%;实现归母净利润8.89亿元,同比增长126.67%。
在如此傲人的成绩下,辅仁药业业绩明显攀升,一度被称为医药“白马股”,公司市值也一度超过110亿元。早在2005年,朱文臣及其家族就曾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随着辅仁市值的不断走高,朱文臣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并于2018年跻身胡润百富榜。
4年虚增货币资金19亿,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致债务高企
然而,如此庞大的医药企业却折戟在资金困局之中。一次“分红失期”事件,牵扯出了辅仁药业背后的一系列财务造假问题。
辅仁药业2019年一季报曾显示,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8.16亿元。2019年7月16日,辅仁药业披露《2018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称,将派发现金红利共计6271.58万元。
然而,就在公告发布的3日后,辅仁药业7月19日宣布,因公司资金安排原因,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发放红利。原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除权(息)日及现金红利发放日相应取消。
对此,上交所向辅仁药业下发问询函,要求其说明未能按期分红的具体原因、明确后续权益分派的具体时间。上交所要求辅仁药业说明当前资金情况,并要求股东及实控人说明是否存在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等情况。
辅仁药业在回复函中承认,公司资金压力较大,日常生产经营可能受此影响。公司存在担保未经内部决策程序、也未及时披露的情况。在此后的公告中,辅仁药业进一步披露称公司资金紧张、周转困难,部分债务已经逾期。
此后的2019年7月26日,因涉嫌违法违规,辅仁药业收到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的《调查通知书》。2020年9月26日,辅仁药业及控股股东、实控人朱文臣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而信披违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事项也在证监会披露调查结果后浮出水面。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辅仁药业将货币资金提供给其控股股东辅仁集团、辅仁集团母公司辅仁控股使用。辅仁药业未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相关资金也未入账。2015年至2018年,辅仁药业历年年报披露的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分别虚增6380万元、7200万元、4.67亿元、13.37亿元,4年虚增货币资金合计超过19亿元。虚增货币资金占当年年报披露的期末净资产比例分别为15.17%、16.63%、10.02%、24.45%。
此外,辅仁药业的重大资产重组文件中也存在虚假记载。经证监会调查,开药集团及其子公司向辅仁集团、辅仁控股提供资金的余额分别为3.50亿元、5.04亿元。开药集团未将上述交易入账,导致《重组报告书》中开药集团财务报表的货币资金余额虚假。
为此,证监会对辅仁药业和朱文臣分别处罚款120万元、150万元,并对朱文臣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财务爆雷后,辅仁药业业绩开始大幅“跳水”。2020年,公司在连续14年盈利后,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当年营收同比减少44.10%;归母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减少964.36%。
随后的2021年,辅仁药业依旧没有走出困境,当年年报数据显示,企业营收同比下降47.67%;归母净利润亏损同比上升147.50%。2022年,辅仁药业营收同比下降2.90%,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12.20%,公司净资产同比减少351.11%至﹣20.09亿元。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辅仁药业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借款余额16.18亿元;此外,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24.80亿元,截止2022年12月31日尚有担保余额17.26亿元。受此情况影响,公司目前正常融资出现较大困难,贷款逾期违约与资产被查封的情况较为严重。
2023年5月22日晚间,辅仁药业宣布收到上交所《关于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决定》指出,因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辅仁药业股票自2022年7月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辅仁药业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属于《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对于辅仁药业退市背后的原因,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向财经网医药指出,“经营管理不善是主要原因,频繁并购重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辅仁药业频繁的并购重组导致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资金困难波及公司产品,昔日“明星药”销量跌去七成
据辅仁药业2022年年报,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制造、研发、批发与零售业务,属于医药制造业。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中成药,主导产品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哌酮、复方甘草片、香菇菌多糖片、香丹注射液、生脉饮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小儿清热宁颗粒、参芪健胃颗粒等。
其中,辅仁小儿清热宁颗粒曾经是辅仁药业的“明星产品”之一。2015年,辅仁药业在年报中表示,该产品投入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信赖,一直畅销不衰。2019年年报显示,小儿清热宁颗粒是辅仁药业自主开发的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畅销国内21个省市,占国内同类品种市场份额30%以上。
2019年,辅仁小儿清热宁颗粒的年销量为948.66万盒。此后,随着公司因财务问题陷入“至暗时刻”,昔日“明星产品”也走上了下坡路。2020年,小儿清热宁颗粒销量跌去66.53%至117.1万盒/年。尽管该药品的后续销售表现有所回暖,却仍与巅峰时期相差甚远。2022年,辅仁小儿清热宁颗粒的年销量为249.72万盒,仅为2019年该药品销量的26.32%。
不仅仅是“明星产品”,在其他产品销售方面,据辅仁药业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香丹注射液、生脉饮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的销量下跌幅度均超8成。其中,香丹注射液年销量跌幅达97.49%,该产品库存量则同比攀升147.18%。此外,抗病毒口服液年销量跌幅超5成、感冒灵颗粒年销量跌幅超3成,感冒灵颗粒的库存量同比增加355.96%。
对于主要产品销量回落,辅仁药业在年报中解释称,“由于公司资金周转紧张,部分产品生产与销售受到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辅仁药业虽然销量回落,销售收入减少,但销售费用却未出现同比例下降。2022年辅仁药业营收14.69亿元,同比下降2.90%;销售费用5.79亿元,同比上升23.17%。报告期内,辅仁药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9.45%,高于18.23%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在公司销售费用中,市场推广费占比82.71%,较上年同期增幅为44.31%。
在产品生产方面,辅仁药业在年报中称,“公司目前资金短缺,可能造成产能不足。”
在产品研发方面,辅仁药业2022年研发费用为4510.79万元,同比下降23.92%。公司对此解释为,“主要为公司资金紧张,研发投入资金相对有所减少。”
据年报披露,当前辅仁药业共有8个主要研发项目,包括3个中药类项目、3个生物创新药项目及1个化学类项目和1个仿制药类项目,其中4个处于临床前阶段。财经网医药梳理辅仁药业往期年报注意到,自2019年起,辅仁药业未新增主要研发项目;自2020年起,各项目研发所处阶段均未发生过变动。
“在业务布局和发展方面,辅仁药业过于依赖仿制药业务,对创新药的研发和市场布局不足。此外,营销费用和管理成本高,管理层不断变动,导致企业缺乏稳定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邓之东谈到。
邓之东认为,在频繁并购重组之下,辅仁药业业务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老旧,使其缺乏跨界合作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