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600713 南京医药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10-27】
毁约金陵药业 南京医药(600713)欲翻倍转让南京证券股权
时隔短短半个月,同样的转让标的,转让价格却由4.8元/股一跃变为8元/股,
这样的“美差”就发生在南京医药(600713)身上。
南京医药27日发布公告称,为整合资源,公司拟将持有的南京证券1620万股股
权(占其总股本的0.862%)转让给盐城恒健药业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8元/股,对
应市盈率为32.92倍,合计金额12960万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南京证券
股权。本次转让所获得的收益将补充公司日常运营资金及投入重点创新项目,有效
提升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而蹊跷的是,公司10月11日曾公告,公司拟将该1620万股股权(占其总股本的
0.91%)转让至关联方金陵药业(000919),转让价格确定为4.8元/股,对应市盈
率为19.8倍,总价为7776万元。
经查阅南京医药11日的公告,南京医药实际控制人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通过南京医药集团间接持有南京医药21%的股权,通过南京金
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金陵药业45.23%的股权。故而,金陵药业实际上
是南京医药的关联方。
但在利益面前,该层关联关系也未能使南京医药顺利将南京证券股权转让给金
陵药业。南京医药22日公告称,公司收到一投资人告知:该投资人拟以高于原定转
让价格(4.8元/股)受让公司所持有的南京证券0.91%股权。为提高公司本次股权
转让收益,维护公司股东合法权益,公司决定对原交易方案进行调整。最终,公司
决定以每股8元,合计12960万元的价格将股权转让给恒健药业。
根据公告,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南京证券资产总额为114.45亿元,净资产为
36.36亿元,2010年实现净利润4.31亿元。2011年10月11日,南京证券注册资本由1
7.71亿元变更为18.79亿元。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11-10-27】
南京医药(600713)1.3亿出售南京证券股票
南京医药(600713)今日公告,以约1.3亿元的价格向盐城恒健药业有限公司
出售所持南京证券股票1620万股,价格为每股8元,而11日,公司曾公告称拟以4.8
元每股的价格将上述股份转让给关联方金陵药业,但到22日即暂时叫停此转让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金陵药业与南京药业关联数据存在较
大差异,相差约2720万元。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1-10-22】
南京医药(600713)叫停南京证券股权转让
南京医药今天公告,因半路杀出程咬金,南京证券股权转让叫暂停。
10月11日,南京医药曾公告,拟以4.80元/股将所持的南京证券1620万股权(
占南京证券总股本的0.91%)转让给金陵药业。金陵药业与南京医药为关联法人。
公司今日公告,收到一投资人告知:该投资人拟以高于原定转让价格(4.8元/股)
受让公司所持的南京证券0.91%股权。因本次标的股权的转让对象及转让价格发生
实质性变化,为提高公司本次股权转让收益,公司决定对原交易方案进行调整并取
消原定于10月26日召开的2011年度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
南京证券每股净资产为2.05元/股。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7-13】
南京医药(600713)将引入外资医药销售公司
南京医药今天披露,近日公司控股股东南京医药集团与联合博姿管理服务有限
公司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通过联合博姿与南京医药集团合作,以联合博姿
向其增资的方式,合资成立中外双方持股比例为75%:25%的合资公司,促成联合博
姿对南京医药的投资。联合博姿和南京医药集团合作的另外一种方式为,由南京医
药集团推动,上市公司南京医药实施定向增发,引入联合博姿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
。双方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或综合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合作。
联合博姿是一家依据英格兰与威尔士法律注册成立的公司联合博姿及其关联企
业为世界最大的医药经销与零售药店公司之一,拥有全球化的药品供应链系统,并
提供药事管理和药品配送的服务。
南京医药表示,本次合作是南京医药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创新业态,将增
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徐明徽
【2011-07-13】
医药流通领域再发力 南京医药(600713)意欲引入联合博姿
关于南京医药(600713)的各种重组传闻或将随着英国联合博姿公司的出现而
逐渐清晰。南京医药公告,公司于7月11日接到控股股东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的通知,南京医药集团已与联合博姿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双
方合作的远景是致力于将南京医药打造成为提供最优质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创新者之
一和零售药店的领先企业。
引入联合博姿
作为国内第五大医药流通企业,南京医药在苏皖闽医药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市场
份额,而在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整合日渐加速的背景下,坊间对南京医药的重组传闻
也不断涌现,传闻对象包括国药、上药、华润,以及英国联合博资公司等。
据了解,联合博姿是一家依据英格兰与威尔士法律注册成立的公司,联合博姿
及其关联企业为世界最大的医药经销与零售药店公司之一,拥有全球化的药品供应
链系统,并提供药事管理和药品配送服务。
但根据此次联合博资与南京医药集团签订的合作意向书,双方显然尚未完全确
定合作方式。
意向书的内容包括,双方将通过联合博姿与南京医药集团合作,以联合博姿向
其增资的方式,合资成立中外双方持股比例为75%:25%的合资公司,促成联合博姿
对南京医药的投资。联合博姿和南京医药集团合作的另外一种方式为:由南京医药
集团推动,上市公司南京医药实施定向增发,引入联合博姿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
双方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或综合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合作。关于合作对象的唯一
性,双方设定自意向书签署之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双方唯一合作期。
仍处意向性阶段
作为医药行业中的重要一环,医药流通企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研究机构
分析,未来几年我国医药流通市场将步入快速整合阶段。业内对于南京医药的并购
价值也较为关注,认为公司占据苏皖闽三省要地,主要客户为华东区的高端医院,
从产业资本角度看具有较高的并购价值。
对于此次合作,南京医药表示,合作是公司控股股东南京医药集团引进国际先
进技术与创新业态,并与公司现有药品分销及零售药店业务相结合,推动本土传统
产业升级、更好地服务医院及客户,和公司战略的实施。若南京医药集团与联合博
姿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公司将在合作协议的范围内积极与联合博姿开展各个方面的
合作,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不过,南京医药也提示,上述合作事项仍处于意向性阶段,正式合作协议的签
署及涉及交易事项的批准尚需经双方协商确定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提
交政府相关部门审批。
【出处】中国证券网 【作者】
【2011-06-16】
南京医药(600713)拟发5亿元短融券
南京医药(600713)16日公告,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含5亿元)的
短期融资券,以满足日常运营流动资金需求,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升
整体盈利能力。公告称,公司将根据实际资金需求情况,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
协会注册有效期(两年)内一次或分期择机发行,单笔发行期限不超过365天。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11-04-15】
医药流通并购加速 南京医药(600713)渠道价值凸显
作为国内第四大医药流通企业,在业内整合日渐加速的大背景下,公司在苏皖
闽三省的广泛渠道已经俨然成为其他医药流通巨头的“香饽饽”,除此之外,公司
的药事服务也颇具看点。
渠道并购价值显著
从产业链方向来看,医药流通企业从上游医药生产企业采购药品,然后再批发
给下游的医药分销企业、医院、药店等,通过交易差价及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
医药流通企业是整个医药行业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根据清科
的分析,未来10年我国医药流通市场将步入快速的整合阶段,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
升。特别是近年来,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受惠于行业整合,市场份额已呈现上升趋势
,市场集中度也不在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资料,2003-2008年,我国三大医药流通企业,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市医药有限公司和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
市场份额由12.7%增至20.0%,前十大医药流通企业的总市场份额由26.1%增至34.6%
,行业集中度已大幅提升。
作为苏皖闽三省的医药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南京医药与华润、国药、上药等
国内医药流通巨头之间的并购传闻不断,研究员告诉记者,就医药流通领域的重组
而言,南京医药可能是A股重组传闻最多、也最有可能的上市公司。从媒体报道来
看,甚至李嘉诚旗下的和黄集团和英国AB公司也传出有并购或合作的意向,最终鹿
死谁手目前尚难明了。公司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多年来在医药流通领域积累的
广泛渠道网络对各大巨头来说均颇具诱惑力。“前期南京医药走势强劲,很大因素
是有被并购预期。”有私募如此表示。
财务数据显示,2009年南京医药在苏皖闽三省的销售额共计133亿元,其中在
江苏省的销售额接近85亿元,在安徽和福建的销售额分别为近25亿元和近24亿元,
三省的销售占比达到95%以上。
近年来,华润、国药和上药都在积极运作外延式并购,以争取成为过千亿元的
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随着规划颁布日期的临近,各方对南京医药的并购谈判的步
伐也在加快。据东北证券研究员分析,国药若能并购南京医药,将大大加强国药在
华东区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与上药抗衡;而华润集团在成功完成对北药集团的收购
之后,也迫切需要加强在医药流通领域的短板,华东区是目前华润集团医药领域较
薄弱的区域,若能重组南京医药,加上安徽华源和北药股份的资产,将成为能与国
药和上药并驾齐驱的医药流通领域的三巨头。由于南京医药的股权较为分散,无论
是何方介入,为了强化控股股东地位,均可能有资产注入计划。
药事服务先行者
今年2月1日,南京医药披露,公司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就
联合开发实施面向公立医院的集成化供应链药事服务项目正式确立长期合作的战略
伙伴关系。
作为药事服务的模式之一,药房托管是医院将药品采购和物流外包给企业,流
通企业将所有签订托管合同的医院订单集成,从生产企业获得更低进价的药品,再
由流通企业负责物流和供应链。作为开展药房托管业务的先行者,2009年南京医药
的药事服务销售规模约11亿元,销售净利率远高于传统业务模式。据业内人士分析
,药房托管这一模式使医院、流通和制药企业都获益,因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
符合医改的方向,但也有研究员指出,在“以药养医”的条件下,药事服务的推广
具有一定难度。此次签约省人民医院,预示着公司的药事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据
介绍,目前南京药事服务的模式已拓展到江苏、福建、新疆、云南等9个盛自治区
,合作医院达277家,这无疑为南京医药提供了充分的先发优势。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施浩
【2011-02-01】
南京医药(600713)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
南京医药(600713)2月1日公告称,公司与江苏省人民医院于1月28日签订合
作协议,双方将就联合开发实施面向公立医院的集成化供应链药事服务项目正式确
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公司与省人民医院将共同组建专业药事服务团队,探索实践符合国家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方向和要求的标准化药事产品服务管理模式,合作期限自2011年1月1日起
至2015年12月31日止。
南京医药称,本次项目合作符合公司以药事管理服务为特征的集成化供应链战
略发展方向。通过与省级三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公司将切实提升集成化供应链管
理能力,将公司与核心客户的业务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提高自身在
医药流通行业地位,增强公司核心盈利能力,预计对公司的业务转型具有重要推动
作用。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陈静
【2010-12-22】
南京医药(600713)将获1.13亿元拆迁补偿
南京医药(600713)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医药盐都有限公司于2010年12
月19日与盐城市盐都区新都街道办事处签订《盐城市房屋拆迁协议书》。因盐都区
世纪大道南侧地块土地整理工程建设需要,办事处将对盐都公司坐落于盐都新区娱
乐村之自有房产实施拆迁。
根据协议,办事处应补偿盐都公司各项费用共计1.135亿元。拆迁补偿款分三
期支付。
南京医药称,公司在全额收到上述拆迁补偿款后,扣除原始成本及各项应缴税
费,将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预计对公司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10-12-16】
南京医药(600713)转让新药技术
南京医药今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同仁堂药业公司于12月13日在南京市
与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签署《六味安神胶囊新药技术转让合同》,将所拥有的六
味安神胶囊之新药技术、新药证书及其相关专利一次性转让给重庆华森。转让价格
为人民币1200万元。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徐明徽
【2010-11-30】
南京医药(600713)转型对抗并购 打造东北中药基地
在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华润医药集团等加速布局全国、跑马圈地之际,国内
第四大商业企业南京医药却独辟蹊径。
11月18日,南京医药(600713)宣布联手辽宁西丰县,打造东北中药材基地。
西丰县是我国人参、鹿茸、柞蚕等中药材资源的主产区,也是东北唯一一家以经销
中草药材和土特产品为主的交易市常南京医药副总裁张艳辉表示,南京医药将以中
药材为基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嫁接上下游资源。"
除了布局西丰县,南京医药也已在四川雅安、广东中山、新疆,而这些地区也
都是中药材主产区。
价格不断攀升的中药材让南京医药看到了掘金的机会。南京医药副总裁丁峰峻
告诉记者,"商业这一块利润比较低,提升空间不是太大,中药材交易这一块利润
则相对比较高。"
此前,康美药业通过收购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从控制
了国内四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其中之二。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南京医药这时联手各地政府高调打造中药材交易中
心,是另有目的,实际上也是对抗国药集团、上药集团等巨头提出收购的应对策略
"。
目前国内医药商业整合风起云涌,南京医药、广药集团等区域龙头企业业已成
为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并购对象。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对抗国药收购的意图,广药集团现在正向各个领域迈
进,甚至要推出"王老吉"牌保健品。而南京医药这个时候大力布局中药材交易市场
,也是为了铺大摊子,让收购者知难而退。
最近围绕南京医药及其母公司南京医药集团的收购传闻不断。对此,丁峰峻表
示,"现在传闻不断,作为上市公司我们不好评论"。
而布局中药材市场,南京医药的目的更是谋划成为国内交易标准的制定者。"
一些中药药品近年来相继出现问题,正是标准缺失所致。"丁峰峻表示,南京医药
通过进入各个中药材交易基地,建立质量追踪溯源体系,实现天然药物资源标准化
、规范化的种养殖。这一体系是通过对药材设置"电子标签",实现中药材从种植生
产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
为了成为中药材交易标准的制定者,南京医药在整合各地中药材资源之后,将
会推出中药材期货。目前中药材价格不断攀升,多数企业应对颇感吃力。丁峰峻表
示,通过建立期货交易,可以起到平抑原材料价格的作用。
【出处】21世纪经济报【作者】
【2010-10-29】
重组越传越悬 南京医药(600713)逆市涨停
受超级细菌概念影响,生物医药板块一度有所表现,但昨天盘中却不断走弱。
医药股昨天整体下跌0.7%,唯有南京医药逆市涨停。巧的是,南京医药的三季报也
于今天发布,加上前不久传出"重组"传闻,不禁让人觉得有什么"消息",股民们对
南京医药的猜测也是各种各样。对此,南京医药董秘朱蔚表示,并没有什么消息,
重组的传闻很"悬"。
逆市涨停猜测多多
10月,传统医药股表现始终比较弱势,此前超级细菌的消息让医药股有所起色
,不过昨天板块走势仍然很弱。昨天午后,南京医药大幅拉升并封住涨停,成为唯
一一支涨停医药股。股民们对此议论纷纷,记者从股吧看到,有的股民认为是外资
重组消息所致。
一位股民看好南京医药未来走势,他提到,国家兼并重组医药流通企业,提高
行业集中度,利于行业发展。同时,华夏基金增发股份的成本是10.9元,机构拉升
的动力也很大。此外,南京医药在今年不断有高管增持,本身就是对股价看好的表
现。
分析师马强认为,所有的利好都是中长期的,而昨天的走势如此强劲,应该还
是跟今天发布的三季报有关。"重组的消息也没有进展,超级细菌的影响应该已经
过去了,所以我判断还是和三季报的公布有关。"
重组仍然只是传说
国药控股将和南京医药讨论重组合并的传闻由来已久,后来又传华润将整合南
京医药。昨天,南京医药股吧中甚至出现了多个帖子称"外资重组可能性很大"。
实际上,南京医药董事长周耀平早就表示,国药控股并没有直接与南京医药接
触过。而华润整合南京医药的消息也仅仅是停留在消息层面,没有官方说法。至于
外资重组的传闻,朱蔚昨天向记者表示:"越说越悬,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内部没有
接到有关重组的任何消息。"
朱蔚表示,公司未来仍然会专注于市场网络的扩张,将继续并购布点。有分析
师表示,南京医药其实还是从事医药贸易,因此网点的铺设,尤其是渠道上的垄断
地位是保证业绩的关键。
疯狂担保存隐忧
南京医药今年9月14日发布了一则看似不起眼的对外担保公告,公告称,股东
大会通过了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的议案,涉及20多项担保。此前,公司
也发布公告称,对旗下全资及控股的9家子公司,向14家银行申请21项综合授信提
供担保,担保金额达8.44亿元。记者发现,南京医药的担保作风由来已久。
2010年6月4日,南京医药公告称,对旗下2家子公司5.4亿元综合授信提供担保
;2010年3月29日,公司提出对旗下15家公司多达41项的银行综合授信提供担保,
金额达17.31亿元。根据公告,公司上一会计年度净资产为5.55亿元,加上本次拟
担保金额,公司累计担保额为净资产的293%。南京医药的担保金额已经大大超出了
其净资产,在同时,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8.57%。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举债和担保
,风险可想而知。
无论如何,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大大提高。作为在华东
地区拥有垄断地位的医药渠道,南京医药的地位不可取代。招商证券的报告指出,
数年内,国内将形成3~5家全国性医药商业巨头,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都有可能入
列其中,而南京医药目前看来业绩弹性很大,市值相对较校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
【2010-07-12】
南京医药(600713)高管集体增持 董秘朱蔚称仅与奖励基金有关
股市低潮之际,上市公司高管出现了一股集体增持之风,南京医药(600713)
无疑最为亮眼:从5月18日至7月6日,共有23人次高管购买17.97万股自家公司股票
,粗略计算共花费近200万元。对于南京医药高管的做法,有市场消息解释为"有巨
大题材或者想象空间",也有人认为是产业资本的抄底之作。不过公司董秘朱蔚在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管增持仅是因为内部奖励基金发放要求
,与题材和股价无关。
14高管火速增持18万股
5月18日,副总裁何金耿打响了本轮南京医药高管增持潮的第一枪。他在18、1
9日两次买入共计8500股公司股份,平均每股11.3元的股价较其他高管显得偏高。6
月25日,他再度以11.13元的价格购入4500股,使其持股数量达到3.47万股。
从5月18日至7月6日期间,共有14名高管先后23次买进共计17.97万股南京医药
股票。其中,董事长周耀平出手最"阔绰",他在6月29日以每股10.13元的价格买入
2.48万股股份,耗资25万元。董事李毅买得最"划算",他在7月5日以9.8元买入1.8
万股,而次日股价便开始反弹,至今账面已浮盈1.17万元。绝大多数高管此前就已
持有公司股份,仅高管张艳辉和副总裁周建军在此之前持股数为零。
这轮增持中,众高管的平均买入价为10.59元,较昨日(7月9日)收盘价仍有
一定差距,但较两个多月前14.04元的峰值已打了"75折"。因此有分析认为,此次
高管出手是产业资本在抄底,甚至有消息推测,公司隐含巨大题材或者想象空间。
南京医药董秘朱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对上述两种猜测予
以了否认。他表示,高管本轮增持是内部"奖励基金"的要求,与题材和股价无关。
据了解,南京医药向高管发放奖励基金始于2008年,当年5~6月间也出现过一
轮高管集体增持潮。今年的奖励基金约在5月上旬发放,获得者必须在2个月内全额
使用购买自家股票并锁定一年;公司鼓励员工以自有资金"超额"完成任务,可计入
下一次奖金数额;如果未能用完,将收回余额并取消下一次发放资格。在这样的激
励与压力下,高管们只能"被动"增持,不过董秘朱蔚拒绝透露具体获奖人员以及分
别的奖金额度。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朱蔚淇
【2010-06-05】
南京医药(600713)拟增资子公司2亿
南京医药今日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对南京医药药事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两轮增
资。
第一步,公司先对该子公司增资4000万,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增至8000万元
,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100%;第二步,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对南京医药
药事服务有限公司增资16000万元的议案”,公司在办理完成第一步增资工商变更
登记手续后,将依据实际经营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一步对其增资16000万元,增
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增至24000万元,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100%。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吴芳兰
【2010-04-26】
增发还贷华夏帮忙 南京医药(600713)内部分红不手软
4月22日,南京医药公布了非公开发行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共计向南京医药
集团、华夏基金等四家投资者发行了4587万股,其中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以
其旗下的4只基金共认购了1383.73万股,再加上原有的第九大股东中国建设银行-
华夏红利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仅华夏麾下就有五只基金驻扎在南京医药!
这可谓一洗两年前增发无人喝彩黯然收场的颓气,但市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消息公布两日以来股价均呈下跌态势。似乎5亿还贷的增发项目对于业绩的提升仍
有待检验。
南京医药此次增发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是4.77亿元,而2009年报时
的短期借款高达18.6亿元,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期末预付货款增加以及期末
客户占用资金的增加,增加了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公司期末借款融资的金额较年初
增加近40%,不到5亿的增发款只是杯水车薪。
2009年,公司交出了一份比较光鲜的成绩单:营业收入超过140亿,同比增23%
,净利润增加52%,但仍难掩资金匮乏的窘境。目前公司对子公司的担保额已高达
其净资产的116%,但2009年的财务费用已达1.12亿,而销售、管理等加起来超过8
亿元,吞噬了原本就不算大的利润空间。
但这一切并未影响机构对于南京医药的喜爱,股东中基金扎堆,而这次增发也
获得机构热捧,增发价格也由预案时的7.89元上调至10.9元,而2008年底时提出的
增发价是12.61元。"优势主要在于它的药房托管模式和分体化管理,它也是医改直
接受益股,对机构来讲中长期是比较稳健的选择。"东兴证券李秋实曾表示。
光大证券姚杰表示,2009年公司业绩为0.15元,远低于他此前的预期0.26元。
资金紧张之余却并未影响南京医药犒劳旗下员工,三年来公司对于"自己人"的
奖励基金加起来接近千万!
此基金是董事会2006年提出,奖励对象主要包括公司高管、核心技术人才及其
他关键员工:首要条件是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必须超过20%,且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
元。在总额不超过年度净利润10%内,奖励对象所获最高为年度净利润净增加额的4
0%, 奖金需要在2个月内全部用于购买公司股票,且有一年的锁定期。
而根据决议,公司 2009 年度净利润为 4624.15 万元,较上年度净利润净增
加 1590.66 万元,增长比例为 56.56%,公司现提取人民币 462 万元作为奖励基
金计划实施资金,这已是连续第三年提取奖励基金。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净
利润其实是减少了18%。除却2008年因为净利润下降未提取奖励基金,2007年度提
取了466万。
而据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朱琳表示,公司目前已通过了未来三年的奖励计划,考
核标准为以年度净利润净增加额为提取基数,按10%的比例计提奖励基金。
但南京医药对普通股东的分红却显然没有这么大方:除2008年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送0.9股转增1.1股,成为IPO十年来既转增又派现的头一遭
,有为增发拉民意选票之嫌,而增发获批的今年旋即变脸收紧钱袋,2009年度既不
分红也不转增。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郝静
【2010-02-24】
南京医药(600713)非公开发行将于2月24日上会
南京医药(600713)公告,公司于2月22日接到中国证监会通知,中国证监会
发行审核委员会将于2月24日审核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事宜
。公司将待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完毕后及时披露审核结果。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集不超过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张楠)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09-12-23】
南京医药(600713)受让大股东土地资产
南京医药(600713)公告,控股子公司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受让权属
于大股东南京医药集团名下土地资产,受让价格为人民币3,355.83万元。
资料显示,该土地使用面积为24,017.90平方米,为工业用地。公司认为,南
京同仁堂药业通过受让医药集团土地资产,保证自身资产完整性以满足业务发展所
需,提升经营效益;此外,医药集团亦通过此次标的土地资产转让积极支持上市公
司进行资产优化重组,切实履行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控股股东相关承诺。
此次所涉及的土地资产已经江苏天衡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评估,并已报南京市
国资委、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备案,确保了交易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性。
同仁堂药业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直接持有其55%股权。截至2008年12月31
日,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经审计后资产总额为14,125.05万元,净资产为1
,894.88万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为-983.06万元。(周婷)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09-12-07】
南京医药(600713)7500万设立供应链公司
本报讯 南京医药(600713)拟联合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南京医药
药品营销有限公司为基础共同投资设立南京医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医药总
投资7500万元,占供应链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的50%。
南京医药表示,此次合作项目是更好开展主营业务模式的支持与保障,在业务
成熟后该业态模式将成为南京医药主营业务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来源。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10-16】
南京医药(600713):拟增发募资5亿元还贷
南京医药(600713)(600713)今日公告,日前董事会审议确定公司2009年度非公
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偿还公
司银行贷款。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
【2009-08-21】
负债率超高位运行 南京医药(600713)资金链现危机
日前,有投资者致电本报热线电话010-82031724,质疑南京医药(600713)近
几年在不断追求规模扩大的同时,没有带动公司业绩的提升,规模与利润背道而驰
。尤其对于近期南京医药(600713)提出的增发5个亿偿还银行贷款的做法,认为
这是试图将债权转换为股权的惊险一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南京医药曾经只是一个地方性的营销公司,6年时间内南
征北战,通过不断地并购重组一跃成为区域性医药连锁企业,先后开辟了安徽、上
海、福建、新疆等地医药市场,有人称之为产业整合高手,国企并购明星。然而隐
藏在医药规模不断扩张背后的却是高筑的“债台”。
近年来南京医药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80%以上的高位运行,2009年上半年资
产负债率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几近90%。除此之外,公司每年因对子公司的担保所
产生的或有负债一直保持在5-10亿元之间。
销售规模与利润背道而驰
2002年开始,南京医药开展了大规模的扩张,经过6年时间扩展至57家子公司
。虽然通过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南京医药在医药市场上博得了一席之地。但记者查
阅其最近3年财务报表发现,公司盈利能力不容乐观。
公司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68.28亿元增至2008年的113.96亿元,销售规模呈上
升趋势的同时,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幅略显疲软。2006年公司净利润为1858.38万元
,2007年为7134.25万元,到了2008年公司百亿营业收入相对应的是3033.49万元的
净利润,公司3年的每股收益一直没有超过0.2元,销售规模与盈利状况背道而驰,
投资者对此很不满意。
作为国有制药企业,南京医药的盈利能力甚至比不上一些民营的药企。无论是
从业务构成还是销售规模来看,同行业的一致药业(000028)在2008年每股收益实
现0.53元,南京医药0.12元的每股收益相形见绌。
南京医药董秘兼总会计师朱蔚坦陈,目前公司财务机构是不合理,财务费用相
对较高,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同行业医药公司无论是净资产还是业务规模都
比南京医药高,盈利能力不敌同行业医药公司显然是毫无疑问的。
业内人士则认为,销售规模与盈利能力背道而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
国内流通企业在一味追求销售规模,频繁并购的同时没能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利
润竞争力和外资、民营企业相比始终有着不小的差距。
满负荷运营 资金链能维持多久
销售规模在不断壮大,但投入与产出并不同步增长,反而使得南京医药短期借
款与资产负债率大幅飙升。南京医药的短期借款逐年递增,沉重的银行贷款已经成
为公司不能承受之重。
2009年上半年南京医药短期贷款15.4亿元,由此产生的财务费用为4040.23万
元。
而从历年来看,公司短期借款额度围绕在10亿元左右,2006年公司短期借款9.
08亿元,2007年10.89亿元,2008年上升至13.44亿元,每年支付的银行利息也由53
24.02万元上涨至2008年的9764.77万元,接近1个亿的财务费用严重吞噬了公司200
8年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上看,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2006年公司
资产负债率为82.33%、2007年85.97%、2008年87.89%。直至2009年6月30日,这
一数据刷新了历史记录——89.46%的资产负债率,几近90%,这还不包括对子公
司担保而产生的6.6亿的或有负债。
“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率超过70%-75%,银行将不再贷款给公司,这也是
企业为什么不会给资产负债率超过75%以上公司担保的原因。”采访过程中一位财
务专家告诉记者,作为朝阳行业的医药公司,负债率保持在70%以下才算是正常的
。
资产负债率高位运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短期借款额度也在不断攀升,结合
来看,南京医药有短贷长用的嫌疑。而这样一种运行模式,无疑为以后陷入流动性
危机埋下祸根。“一旦银行信贷收紧,公司资金链将面临断裂危险。”财务专家表
示。
2009年上半年南京医药总负债56.9亿元,公司占用上游供货商的应付款项为34
.9亿元。专家质疑除了目前公司已披露的对外投资总额以及有可能补充流通环节商
品销售运营的资金总额外,那么公司2009年的上半年15.4亿元的短期借款中,有相
当一部分资金是游离在外的。
自2004年南京医药新一届董事会上任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攀升趋势
。2008年在保持董事长和总经理人员不变的情况下,董事会进行了换届,新一届董
事会如何破解公司短期借款急增,资产负债率超高位运行,资金流动性差的问题,
本报将持续关注。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09-07-15】
南京医药(600713)控股股东延长锁定期
南京医药今日表示,公司于2009年7月13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南京医药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承诺函。
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承诺,将2009年7月17日到期的公司股改有限
售条件流通股6319.5984万股(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上股数为5266.332万股,
经公司实施2008年利润分配方案后增至6319.5984万股)继续锁定12个月,锁定期
限自2009年7月17日至2010年7月17日止。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6-08】
南京医药(600713)圈钱5亿全还贷 赠股又派现十年头一遭
6月2日,也就是距上次增发流产不到半年,求财若渴的南京医药(600713.SH)
抛出了一份新的预案,增发价格从12.61元大幅调低至7.89元,募资项目也大相径
庭。值得注意的是,与上次以23%资金还贷不同,此次的5亿资金将全部用来偿还银
行贷款。
有小股东质疑道:“项目甚至还没以前的好,完全就是圈钱而不是缺钱1尽管
如此,一位投行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既然预案已经通过了,表示公司已
经和机构完成了一轮接洽,结合目前的市场行情看,增发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贷款负担沉重
沉重的银行贷款已经越来越成为公司不能承受之重。记者翻阅了过去三年的资
料,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南京医药的短期借款呈逐年递升的态势,今年一季度的
短期借款已经达到14.9亿元,2008年全年发生的财务费用9764万元,竟已比净利润
的三倍还多,严重吞噬了本就不算高的利润空间。
光大证券姚杰表示,如可以如期完成,则可降低2655万元财务费用,且公司合
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将从87.89%下降到77.67%,财务风险大大减低。姚杰给予南京医
药2009年的业绩预测为0.26元EPS。这个数字是去年业绩的两倍多,“四季度业绩
出乎预料的低,公司有意控制了规模”。东海证券屈昳指出,因为公司股本比较小
,财务费用的减低体现在每股上会较为明显。
南京医药要过的下一关是两周后的股东大会,公司控股股东南京医药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将以现金方式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21%,涉及金额约1.05 亿元
。而上次失败的原因除价格因素外,李秋实表示和机构的沟通也有问题。经过A股
大跌后的价值重估和医改概念,这次南京医药摇身一变成为机构的宠儿。
增发方案公布之后,光大、中原和东兴证券等机构纷纷给出买入、增持评级,
三日翻红,成交量也顺势放大,6月4日,南京医药涨幅2.56%,成交金额为1.2亿元
。
送股派现拉选票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6月4日,南京医药紧接着公布了2008年利润分配和转增股
本的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送0.9股转增1.1股,虽然比200
7年的每10股派现0.8元大幅缩水,但经查阅其1998年IPO之后的历年资料发现,公
司既赠股又派现还是十年来头一遭,不能不联想到是为了增发拉民意选票。
南京医药2009年一季报显示,华夏系基金更对南京医药青睐有加,在2008年四
季度曾有王亚伟领衔的华夏大盘精选在内的华夏系四只基金,共计持有1982万股,
占到总股本的7.91%。
“优势主要在于它的药房托管模式和分体化管理,它也是医改直接受益股,对
机构来讲中长期是比较稳健的选择。”李秋实指出。
中银国际认为,公司目前估值基本合理,伴随着医改推进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
升,公司应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其多业态的业务结构也将体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而东海证券屈昳表示,现销快配、药事服务等创新业务是公司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现销快配业务公司今年的目标是55亿-65亿元。
方案换汤不换药
根据上一份招股说明书,当时总募资金6.5亿,扣除还贷款的1.5亿恰好等于这
次的募资规模,也就是说这笔钱换了一个名目最终还是投向当时的几个项目。
南京医药于2008年12月10日中止了定向增发,所投项目分别是新药研发基地物
流中心项目、苏北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和零售整合项目,但因资本市场一年中经历巨
变,12.61元的增发价格难以达到,所以无疾而终。此后公司自筹资金投入,在记
者询问进展进度时,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朱琳表示:“有些还在做而像零售项目已经
做完了。”
“医药流通行业比较特殊,所需资金量大。”东兴证券李秋实指出,主要是因
为公司所处的行业与一般的医药行业不一样,存在回款周期比较长、所需资金量比
较大的问题,费用很多,因此公司的负担也很重,“去年因为价格还有其他的一些
原因没有做成,公司方面很希望今年能够完成增发”。据他表示,机构询问比较热
烈,增发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
【2009-06-02】
南京医药(600713)公布定向增发方案
南京医药今日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6400万股。发行价格7.89
元/股。发行对象为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投资者等不超过10名特定对
象。南京医药集团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总数的21%;其他投资者
以现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总数的79%。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
后将全部用于偿还公司自身的银行贷款。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3-11】
南京医药(600713)收到房屋拆迁补偿款
本报讯 3月3日,南京医药(600713)控股子公司徐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其
位于徐州市彭城路59号营业性用房应收拆迁补偿款的余款约1678.2万元。截至3月3
日,徐州医药应收拆迁补偿款约2878.2万元已全部实际收到。(建 业)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2-09】
南京医药(600713)斥资8800万元设立两子公司
本报讯南京医药(600713)日前公告,公司第五届董事会临时会议通过公司以
4800万元的注册资本全资设立南京医药药品营销有限公司(暂定名),同意公司以
4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全资设立南京医药中海药业有限公司(暂定名)。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09-02-07】
南京医药(600713)设立两家新子公司
本报讯 近日,南京医药(600713)决定全资设立南京医药药品营销有限公司(暂
定名),注册资本4800万元。同时,南京医药还以其原药品分公司现销快配部及公
司新药分公司为基础,全资设立南京医药中海药业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40
00万元。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仁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