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600196 复星医药 更新日期:2025-04-20◇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4-|185769.8| 1114.30| 2353.16| 11.23| 0.01| 0.57|
| 18 | 7| | | | | |
├────┼────┼────┼────┼────┼────┼────┤
|2025-04-|187008.7| 2973.54| 1485.00| 11.79| 0.25| 0.19|
| 17 | 3| | | | | |
├────┼────┼────┼────┼────┼────┼────┤
|2025-04-|185520.2| 1764.92| 2270.20| 11.73| 0.97| 0.13|
| 16 | 0| | | | | |
├────┼────┼────┼────┼────┼────┼────┤
|2025-04-|186025.4| 1608.13| 1690.84| 10.89| 0.13| 2.39|
| 15 | 7|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4-19】
复星医药:4月18日获融资买入1114.30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复星医药4月18日获融资买入1114.3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6.53%,当前融资余额18.5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7%,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811143047.0023531627.001857698740.002025-04-1729735369.0014850007.001870087320.002025-04-1617649202.0022701983.001855201958.002025-04-1516081314.0016908381.001860254739.002025-04-1433210670.0030431894.001861081806.00融券方面,复星医药4月18日融券偿还5700股,融券卖出1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388元,融券余额268.17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82388.00136116.002681724.002025-04-1759875.0045505.002823705.002025-04-16232800.0031200.002815200.002025-04-1531200.00573600.002613600.002025-04-14672995.0035925.003149425.00综上,复星医药当前两融余额18.60亿元,较昨日下滑0.67%,两融余额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8复星医药-12530561.001860380464.002025-04-17复星医药14893867.001872911025.002025-04-16复星医药-4851181.001858017158.002025-04-15复星医药-1362892.001862868339.002025-04-14复星医药3427385.00186423123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8】
行业周报|化学制药指数涨1.57%, 跑赢上证指数0.3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周报君
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4月14日-2025年4月18日,上证指数涨1.19%,报3276.73点。创业板指跌0.64%,报1913.97点。深证成指跌0.54%,报9781.65点。化学制药指数涨1.57%,跑赢上证指数0.38%。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立方制药、舒泰神、德源药业、悦康药业、东诚药业。
行业新闻摘要:
1:美国医改政策的复杂性对化学制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药企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2:分析师指出,关税政策可能使美国制药业的成本增加460亿美元,行业需应对成本压力。
3:超过13家药企发布一季报,化学制药领域出现分化现象,部分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4:受贸易战影响,制药行业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布局应对策略。
5:关税新政的实施引发对中国新药出口的关注,行业面临逆袭的可能性。
6:多个省份公布降价药品清单,旨在通过政策调控来促进化学制药市场的竞争。
7:医药行业头份一季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CDMO业务成为强劲拉动因素,影响化学制药领域。
8:特朗普政府对药品进口展开调查,可能对化学制药行业产生新的价格冲击。
9:分析师预计,化学制药行业在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动中需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10:医药行业回购热潮涌现,传递出积极的市场信号,对化学制药领域的投资者信心有正面影响。
龙头公司动态:
1、恒瑞医药:1)恒瑞医药: 坚定实施科技创新和国际化战略。2)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3)恒瑞医药谈出海:优先与全球领先药企合作 优势领域尝试自主开发。4)推进国际化战略 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5)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 全球化布局正当时。6)中银证券:恒瑞医药全年业绩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7)恒瑞医药: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2、百利天恒:1)4月16日,百利天恒再融资申请获受理,融资方式为定增。2)百利天恒定增事项获上交所受理。3)百利天恒: 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3、华东医药:1)华东医药: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72% 多款创新产品上市助力高质量发展。2)华东医药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3)高增长+高分红!华东医药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35亿元,近半收益回馈股东居行业前列。4)业绩创新高+分红大手笔!华东医药2024年派现16亿,股东回报率行业领先。5)华东医药2024年营收超400亿 医药工业板块增长迅猛。6)马应龙美妆营收大涨三成 当功能性护肤赛道日渐拥挤,药企转向“洗头”还能“降维打击”吗。
4、新和成:1)国信证券:维持新和成“优于大市”评级,2024年实现增收增利。2)新和成成立子公司 含生物基材料业务。3)主营产品量价齐升 新和成预计一季度净利翻倍。4)抢抓营养健康等产业机遇 新和成2024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17.01%。
行业涨跌幅: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3-31-1.06%-0.46%2025-04-014.23%0.38%2025-04-020.05%0.05%2025-04-030.69%-0.24%2025-04-07-4.71%-7.34%2025-04-08-0.51%1.58%2025-04-09-0.71%1.31%2025-04-101.98%1.16%2025-04-110.32%0.45%2025-04-141.78%0.76%2025-04-150.12%0.15%2025-04-16-2.06%0.26%2025-04-170.52%0.13%2025-04-180.06%-0.11%
行业指数估值:日期市盈率2024-12-3149.242023-12-2946.75
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恒瑞医药-0.79%3.23%13.88%百济神州0.98%5.94%101.00%百利天恒6.06%16.76%117.50%华东医药4.27%11.44%26.12%新和成4.01%-1.96%28.75%新诺威1.18%10.38%39.81%复星医药0.17%-4.82%6.13%科伦药业-4.90%8.61%18.68%海思科-7.54%25.31%76.04%信立泰8.13%17.93%27.34%艾力斯-2.57%10.85%81.01%人福医药-0.97%0.30%6.20%丽珠集团0.50%-1.80%-5.55%泽璟制药-5.37%5.45%110.35%川宁生物-2.16%-9.96%29.19%恩华药业2.46%-0.22%-1.49%华海药业0.00%-11.22%-5.12%贝达药业-2.65%-4.92%36.62%迪哲医药-2.62%4.14%31.90%健康元0.00%-9.25%-9.49%
【2025-04-18】
复星医药:4月17日获融资买入2973.54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复星医药4月17日获融资买入2973.54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2.56%,当前融资余额18.7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9%,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729735369.0014850007.001870087320.002025-04-1617649202.0022701983.001855201958.002025-04-1516081314.0016908381.001860254739.002025-04-1433210670.0030431894.001861081806.002025-04-1128719892.0042732662.001858303030.00融券方面,复星医药4月17日融券偿还1900股,融券卖出25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5.9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6%,融券余额282.37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759875.0045505.002823705.002025-04-16232800.0031200.002815200.002025-04-1531200.00573600.002613600.002025-04-14672995.0035925.003149425.002025-04-11512560.00114432.002500816.00综上,复星医药当前两融余额18.73亿元,较昨日上升0.80%,两融余额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7复星医药14893867.001872911025.002025-04-16复星医药-4851181.001858017158.002025-04-15复星医药-1362892.001862868339.002025-04-14复星医药3427385.001864231231.002025-04-11复星医药-13621698.00186080384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7】
半个月5家药企转让股权出售资产,它们为何“瘦身”
【出处】投资时报
随着医药市场变革不断加快,药企出售资产、调整产业布局的操作预计将更加频繁
面对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环境,医药企业主动求变,选择转让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的股权或出售旗下资产,以更好地盘活公司存量资产、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主业。
据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以来,莎普爱思(603168.SH)、复星医药(600196.SH、2196.HK)、博雅生物(300294.SZ)、达仁堂(600329.SH)等四家公司,相继宣布转让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的股权,亚太药业(002370.SZ)则选择出售旗下资产。
业内有分析指出,短期看,这是医药企业应对医药政策与财务压力的举措;长期看,是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随着医药市场变革不断加快,药企出售资产、调整产业布局的操作预计将更加频繁。
聚焦主业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合资经营数十年的达仁堂和史克最终还是走到“分手”境地。2025年4月16日达仁堂发布公告,宣布将其持有的天津史克12%股权分别转让给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4.6%)和瑞士公司Haleon CH SARL(7.4%),交易总金额达16.23亿元。
公告称,本次交易价格相比于资产评估价值有35%的溢价,将为达仁堂带来约15.4亿元投资收益,预计税后净利润将增加13亿元。
整体来看,达仁堂此次抛售股权或具有聚焦主业与现金回流双重逻辑。一方面,达仁堂明确表示此次交易“符合公司聚焦主业的发展思路”。天津史克作为中外合资药企,主营业务涵盖药品生产、医疗器械销售等,与达仁堂以中药研发、生产为主的核心业务关联度有限。另一方面,利用高溢价回流资金,亦可优化公司财务报表。
而在此之前的4月13日,博雅生物则公告称,公司称拟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江西博雅欣和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博雅欣和)80%股权,头次挂牌金额约为2.13亿元。
资料显示,博雅欣和主营业务为抗感染类、糖尿病类、心脑血管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股权转让完成后,博雅生物持有博雅欣和约10.69%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博雅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博雅欣和约9.31%股权,博雅欣和将不再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年报显示,2024年博雅欣和营业收入为1017.29万元,净利润为-3461.87万元。
对于此次转让,博雅生物称,有利于公司优化业务结构,聚焦主业发展,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此举有助于公司实现资金回流,盘活现有产能,进而产生增量效益。
再往前的4月10日晚间,莎普爱思公告称,拟将其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莎普爱思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持有的浙江莎普爱思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下称莎普爱思大药房)100%的股权,转让给嘉兴市万寿堂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价款为50万元,本次交易对价以现金方式支付。
对于转让原因,莎普爱思在公告中表示,鉴于莎普爱思大药房近年来持续亏损,且其主营业务与公司的战略方向有所偏离。为进一步聚焦公司主营业务,整合资源优化资产结构,改善公司资产结构及现金流情况,公司决定转让。截至2024年9月末,莎普爱思大药房实现营业收入802万元,净利润为-328.98万元,负债总额为2963.68万元。
博雅生物近年业绩情况(亿元)
回笼资金
除聚焦主营业务因素之外,回笼资金也是药企转让股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复星医药就在加速“瘦身”。
4月12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公司拟以1399.37万元、1249.78万元、4.83万元分别向复星高科技、李凡及关晓晖转让所持有的上海复健29%、25.9%、0.1%的股权。
公告显示,本次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上海复健的股权比例将由转让前的100%降至45%,上海复健及其持有份额的南京复鑫、星盛复盈、深圳复鑫将由公司的附属公司转为联合营公司。复星医药预计本次转让对公司无损益影响,转让所获款项将用于运营资金。
据悉,上海复健是一家专注于大健康领域基金的受托管理,孵化、投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等领域的企业。截至2025年4月11日,上海复健管理11只产业基金(其中9只基金尚处于投资期、2只基金处于退出期)。
根据上海复健的管理层报表(合并口径、未经审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海复健的总资产为6927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380万元、负债总额为2546万元。2024年上海复健实现营业收入7141万元、净利润为-51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个月前,复星医药子公司复星实业以1.24亿美元对价向Calcite Gem转让其持有的和睦家医院所有剩余约6.6%股份,预计将为公司贡献税后收益约6.5亿元。此外,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2025年还将继续加大回笼资金力度。
同时,医药公司也会以出售旗下非核心或亏损的子公司方式回笼资金。
4月1日,亚太药业公告称,公司与浙江中清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中清大)签署了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将公司持有的绍兴兴亚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兴亚药业)100%股权转让给浙江中清大。本次交易采用承债式收购的方式,浙江中清大需支付1.26亿元股权转让款,同时将承接兴亚药业对亚太药业的0.49亿元负债,合计1.75亿元。
亚太药业表示,本次出售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次交易完成后,兴亚药业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预计将增加公司2025年度利润总额约1.48亿元。
整体来看,药企频频转让股权或旗下资产,背后或折射出医药行业深度调整的四大逻辑。其一,医保集采压缩仿制药利润倒逼企业剥离低效资产,同时创新药研发高投入迫使资源向核心管线集中;其二,通过资产处置改善现金流可以缓解公司资金压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其三, 头部企业借道并购重组可以强化优势,区域性药企收缩非核心业务可以应对竞争分化;其四, 生物制药细分赛道竞争渐趋白热化,药企可加速布局高附加值产品线。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医药产业正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路径,行业洗牌与价值重构进程将显著提速。
亚太药业欲出售子公司股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投时关键词:博雅生物(300294.SZ)|复星医药(600196.SH、2196.HK)|莎普爱思(603168.SH)|达仁堂(600329.SH)|亚太药业(002370.SZ)
【2025-04-17】
概念动态|复星医药新增“CRO概念”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4月17日,复星医药新增“CRO概念”。据本站数据显示,入选理由是:根据2024年12月12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博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聚焦基因与细胞治疗领域,搭建质粒、病毒载体和细胞治疗产品为一体的CDMO平台,提供从CRO、IIT、IND、注册临床试验样品和商业化生产服务。该公司常规概念还有:生物疫苗、流感、互联网医疗、机器人概念、融资融券、民营医院、青蒿素、证金持股、细胞免疫治疗、医疗器械概念、沪股通、创新药、医美概念、辅助生殖、分拆上市意愿、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家庭医生、猴痘概念、减肥药、智能医疗、DeepSeek概念、AI智能体。
【2025-04-17】
复星医药于4月8日—4月15日累计回购约1.05亿元
【出处】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丁宁)4月17日,复星医药(600196)发布公告称,基于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同时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投资者利益,自4月8日至4月15日期间,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439.93万股A股,回购金额约为1.05亿元。
公告显示,截至4月15日收市,公司累计回购约601.26万股A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2251%),累计回购金额约为1.45亿元,最高价25.39元/股,最低价23.41元/股。
【2025-04-17】
复星医药:4月16日获融资买入1764.92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2.09%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复星医药4月16日获融资买入1764.92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2.09%,当前融资余额18.5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5%,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617649202.0022701983.001855201958.002025-04-1516081314.0016908381.001860254739.002025-04-1433210670.0030431894.001861081806.002025-04-1128719892.0042732662.001858303030.002025-04-1053357774.0042303158.001872315800.00融券方面,复星医药4月16日融券偿还1300股,融券卖出97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3.2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6%,融券余额281.52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6232800.0031200.002815200.002025-04-1531200.00573600.002613600.002025-04-14672995.0035925.003149425.002025-04-11512560.00114432.002500816.002025-04-101124240.001392144.002109744.00综上,复星医药当前两融余额18.58亿元,较昨日下滑0.26%,两融余额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6复星医药-4851181.001858017158.002025-04-15复星医药-1362892.001862868339.002025-04-14复星医药3427385.001864231231.002025-04-11复星医药-13621698.001860803846.002025-04-10复星医药10810568.00187442554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6】
复星医药整合创新为肿瘤防治注入新动能
【出处】复星医药官微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超482万例,癌症死亡病例约257万,占全球总量的近四分之一。恶性肿瘤不仅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更让无数家庭深陷治疗费用高昂、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罕见肿瘤药物“一药难求”的困境。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整合者,复星医药始终以“让每个家庭乐享健康”为目标,多年来坚持创新研发,在实体瘤、血液瘤、肿瘤支持治疗、罕见病肿瘤等细分领域持续深耕,积极探索,为全球患者提供创新可及的产品和服务。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防癌,健康生活”。在此期间,复星医药携手全国近百位知名肿瘤专家,围绕支持治疗、罕见病肿瘤、淋巴瘤三大领域,通过线上线下数十场科普患教会、专家义诊,以及专家访谈、科普视频、图文资讯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普及防癌抗癌知识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提升公众科学防治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淋巴瘤
基石长青 利享安康,利妥昔单抗守护生命之光
科学治疗淋巴瘤的关键在于“精准分型、个体化方案”,而淋巴瘤因分型复杂、复发率高,长期面临治疗瓶颈,致使患者比其他实体瘤患者承受更频繁的身心煎熬和经济负担,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仍待进一步提升。
利妥昔单抗作为首个用于淋巴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开创了免疫化疗的新纪元。在CD20靶向治疗领域,尽管新型单抗药物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妥昔单抗凭借其20余年临床验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始终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基石地位。
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自研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实现“零的突破”,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药物可及性,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医保支出得以高效利用。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是中国迄今首个且唯一同时拥有淋巴瘤及类风湿关节炎双领域适应证的利妥昔单抗,上市6年以来,已惠及众多中国患者。利妥昔单抗注射液Ⅲ期研究证实,该药与参照药短期疗效及安全性等同;5年随访结果证实,该药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与参照药等同;真实世界研究证实,该药与参照药真实世界数据及其Ⅲ期研究数据结果一致。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预告
淋巴瘤之家-线上公益面对面
时间:4月10日-15日
地点:线上义诊
依托淋巴瘤之家开展线上义诊公益活动,为淋巴瘤患者树立淋巴瘤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的正确认识,推动淋巴瘤治疗的可愈可及。线上义诊持续5天,10位大咖将为患者朋友提供专业的咨询,针对疾病相关问题,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化的疾病指导。
“点亮星光 愈你同行”线下淋巴瘤科普患教活动
时间:4月15日-21日
地点:全国20家医院
为淋巴瘤患者树立规范治疗意识,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的“点亮星光 愈你同行”科普患教活动同步启动,将依托CACA线下示范点,开展淋巴瘤患者科普教育活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在内的全国20家知名医院的专家学者将在多地开展线下科普宣教和互动答疑,服务广大淋巴瘤患者。
肿瘤支持治疗
从“延寿”到“优活”,破解治疗依从性难题
肿瘤患者的“健康生活”不仅在于疾病的预防和预后管理,更需关注治疗期的患者生存质量。支持治疗通过精准管理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助力患者获得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完成既定的治疗周期,让患者从生存迈向生活。
针对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CINV),复星医药推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已上市同时阻断5-HT3受体和NK-1受体双通道的口服止吐药物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同时覆盖所有HEC和MEC方案,半衰期长达96小时,给予患者“急性期”与“延迟期”全程保护。
针对抗肿瘤治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由厦门特宝研发,复星医药商业化的我国首个Y型PEG-rhG-CSF,也是“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认证的治疗用生物制品1.1类创新药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能够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FN的发生。
在宣传周期间,由中国抗癌协会发起,复星医药支持的多项肿瘤支持治疗主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敬请关注?
∪琢龇乐涡芑疃じ?
中国抗癌协会-线上专家义诊
时间:4月16日 19:00-20:30
《全程管理·全息发力: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宣教和线上答疑》将针对抗肿瘤药物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防治的话题,多位肿瘤专家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管理方案,涵盖症状控制、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全周期支持治疗,助力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周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耐受性,实现最佳临床获益。
中国抗癌协会-支持治疗频道 科普视频发布
时间:4月15日-21日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玉华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梁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任玉兰教授等多位专家将围绕 血液肿瘤、消化肿瘤及妇科肿瘤 患者的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 与 肿瘤支持治疗 策略进行科普,并录制科普视频,视频将发布于中国抗癌协会APP及大众媒体,助力患者科学抗癌。
中国抗癌协会-29场院内患者教育活动
时间:4月15日-21日
29家权威医院开展线下患教活动,专家现场答疑,重点讲解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 与 肿瘤支持治疗 策略,帮助患者科学应对治疗挑战,提升生存质量,让每位患者真正获益?
『奔≈琢?
复创之光 沃领新生,“无人区”迎来曙光
科学防癌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而罕见肿瘤因发病率低、诊断困难,长期面临治疗空白,致使罕见病肿瘤患者比其他癌症患者承受更大的身心折磨和经济压力,生存质量长期难以得到保证。
2024年5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了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创新型MEK1/2抑制剂芦沃美替尼片的上市申请,其用于治疗成人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以及用于治疗2岁及2岁以上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两个适应证均已被纳入优先审评,这不仅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有望使复星医药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拥有儿童NF1和成人组织细胞肿瘤的靶向药物的企业。
芦沃美替尼片的多项临床数据已在ASCO及EHA等全球性学术会议上发布,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获得积极反响。其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芦沃美替尼片与同类药物相比疗效一致,但起效更快,疼痛强度降低程度更高,且该药TRAE导致的药物暂停率低,无剂量下调/永久停药,消化道不良反应、乏力、发热、射血分数明显更优,适应人群更大。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预告
“复罕心声,愈见希望” 系列专家访谈
时间:4月18日
地点:北京&南京
复星医药“复罕心声” 系列专家访谈也将同期启动,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方拥军教授与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张蕊教授将聚焦儿童罕见血液肿瘤领域,开展疾病科普并分享最新诊疗进展。
作为一家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复星医药多年来以患者为中心、临床需求为导向,深耕肿瘤治疗领域,持续投入研发,从诊断到治疗,全产业链布局肿瘤生态,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可负担的治疗方案和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持续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每一个突破背后,都是患者一份生的希望。”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新药到新方案,中国肿瘤防治事业正以科技之力,为生命点亮更多可能。
【2025-04-16】
如何“杀死”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中日友好医院高立伟:AI在癌症诊断方面正发挥重要作用
【出处】时代周报
“在癌症诊断以及靶区勾画方面,AI技术正发挥重要作用。”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科室负责人高立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时表示。
高立伟介绍,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据病理学特点,肺癌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肺癌发病与吸烟、大气污染、电离辐射、遗传、既往肺部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
“肺癌通常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方式。”高立伟说,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具体选择哪种或哪些治疗方式需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基因表达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主要手段之一,50%-70%的肿瘤患者需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放射治疗。近年,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精准放疗正在广泛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疗中。例如4D-CT技术、呼吸门控技术等可一定程度控制呼吸运动对肿瘤靶区的影响,做到精确勾画靶区位置,减少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放射治疗也正在从光子时代进展到粒子治疗时代,粒子治疗实现了对正常组织更好的保护和肿瘤细胞更大的杀伤。
高立伟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学博士,在放射肿瘤科工作近20年,专注于肿瘤精确放疗。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肺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放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肺癌的姑息治疗,肺癌早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全球肺癌药物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38亿美元,预计于2025年中国肺癌市场规模将达到84亿美元。
目前,A股生产抗肿瘤药物的上市公司众多,包括恒瑞医药(600276.SH)、贝达药业(300558.SZ)、汇宇制药(688553.SH)、益佰制药(600594.SH)、百济神州(688235.SH)、君实生物(688180.SH)、吉贝尔(688566.SH)、奥赛康(002755.SZ)、复星医药(600196.SH)及哈药股份(600664.SH)等。
针对肺癌治疗的研究更加丰富
时代周报:肺癌的分类以及高风险群体有哪些?
高立伟:肺癌根据病理类型主要划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又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等。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患者的80%。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肿瘤,因此了解其分类和高风险群体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高风险群体包括吸烟、二手烟、职业暴露、肺间质性肺病患者以及基因易感性等。
时代周报:与其他癌症相比,肺癌的治疗方法有何异同点?
高立伟: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全球最高的肿瘤,国内外对其临床研究开展得非常深入。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质子重离子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肺癌的一些较新治疗方法。
肺癌的治疗方法与其他肿瘤差别不大,但肺癌研究更丰富。不同阶段的患者适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如早期肺癌以手术为主,中期肺癌患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晚期肺癌以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总体来说,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时代周报:不同阶段的患者适合哪种治疗方式?
高立伟:癌症分期目前主要是根据AJCC的分期方法,根据肿瘤的T分期、N分期和M分期将肿瘤患者分为I-IV期。 AJCC分期方法 是一种用于癌症分期的国际标准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是否扩散到远处器官。
肺癌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来决定治疗方案。Ⅰ期的病人肯定是以手术为主,近年来,针对高龄Ⅰ期肺癌患者,也开始通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来治疗,其疗效可以与手术相媲美。Ⅱ期病人也是手术为主,但术后可能要补充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Ⅲ期病人则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也有一部分病人先采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使肿瘤缩小之后再做手术。Ⅳ期患者就是晚期肿瘤患者,通过药物、放疗等治疗手段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时代周报:患者在治疗后如何进行康复?
高立伟:康复方法包括定期复查、锻炼身体、戒烟限酒和保持良好心情等。一般推荐,治疗之后,2年之内每3个月要全面复查一次;2年到5年,推荐每半年复查1次;五年以及五年以上,就算临床治愈,这类患者可以每年做1次复查。
时代周报:目前有哪些诊断方法可以发现肺癌?
高立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闷等,但是出现临床症状后,肿瘤很可能已经处于中晚期。肺癌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胸部CT检查、PET- CT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穿刺取病理等。PET -CT是利用F18标记的葡萄糖浓聚来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和位置。目前早期肺癌检出率可能在30%左右,大部分人在出现症状后才去检查。为了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建议40岁以上的吸烟人群每年做1次胸部低剂量CT筛查。
放疗是肿瘤治疗主要手段之一
时代周报:放射治疗原理是什么?
高立伟:放射治疗是通过光子或者粒子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传统的放疗是依靠光子杀死肿瘤细胞,而质子重离子治疗是通过粒子来杀死肿瘤细胞。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治愈的肿瘤患者中,手术贡献约22%,放疗约18%,化疗约5%,三者共同作用提高治愈率。放射治疗适用于各种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癌症治疗。
时代周报:放射治疗对哪种类型病症的治疗最有效?
高立伟:放射治疗适用于各个阶段的肿瘤治疗。由于每个阶段的患者治疗目标各不相同,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Ⅰ期、Ⅱ期肺癌的治疗目标是治愈,Ⅲ期肺癌的治愈率约50%,Ⅳ期可能无法达到根治效果,其治疗目标是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不同分期的肺癌放射治疗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时代周报:放射治疗的流程是什么?
高立伟:首先是根据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一般状况和既往采用的治疗方式等综合判断患者是否适合采用放射治疗。如果决定采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一般流程简单来说,首先是CT定位,然后放疗科医生根据定位CT勾画治疗靶区和正常组织危及器官,给出治疗的剂量。
放疗物理师根据医生勾画的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优化射野的方向、权重等参数制定放射治疗计划,经医生评估合格后,放疗科技师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
时代周报:AI时代,对肿瘤放射治疗有哪些影响?
高立伟: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开始尝试使用AI技术进行癌症的诊断,比如肺结节AI诊断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在放射治疗领域,AI辅助自动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可以节省医生的时间,医疗设备厂家也在进行自动治疗计划设计的研发。
时代周报:放射治疗近年来有哪些新技术?
高立伟: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精准放疗已广泛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疗。例如4D-CT技术、呼吸门控技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呼吸运动对肿瘤靶区的影响,做到精确勾画靶区位置,减少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放射治疗也正在从光子时代进展到粒子治疗时代,粒子治疗实现了对正常组织更好的保护和肿瘤细胞更大的杀伤。
商业保险可降低癌症治疗负担
时代周报:相比普通放射治疗,质子重离子治疗优势在哪里?
高立伟:质子重离子治疗的优势包括:对肿瘤细胞更强的杀伤力、控制剂量更加精准以及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质子和质子重离子治疗是两种粒子治疗手段,质子是氢核,碳离子是碳核。质子治疗相对成熟,治疗确定性较高;碳离子治疗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的杀伤更大,不确定性较大,生物效应仍在不断探索中。
重离子治疗可以打断DNA双链断裂可以迅速使肿瘤失去繁殖能力,光子和质子治疗不能直接打断肿瘤细胞DNA双链,治疗之后肿瘤细胞往往会经过几代繁殖后凋亡。
相对来说,质子重离子因为Bragg峰的物理特性,射线达到肿瘤的治疗靶区之后,它可以有迅速的剂量跌落。这样质子重离子治疗就可以尽量肿瘤杀灭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器官。
时代周报:质子重离子治疗一次的治疗费用可能会在20万-40万元之间,什么原因使得质子重离子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高立伟:质子治疗一个疗程25次-30次,重离子治疗相对次数少些,目前还没有纳入医保。而光子治疗医保报销后一个疗程的费用仅有1万元-2万元。简单来说,质子重离子治疗成本较高,主要因为基础建设、设备成本、操作复杂、人员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质子重离子加速器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要求,设备成本也相对较高。一台光子治疗设备大致在几千万元,而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则要数以亿元计算。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的操作难度更大,复杂性更高,其维修维护以及保养的人员成本也更高一些。
时代周报:质子重离子治疗风险是什么?患者选择该项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高立伟:目前,质子重离子治疗适用于所有光子治疗能治疗的患者,但对于Ⅰ期肺癌患者来说,光子治疗肿瘤控制率已经达到90%以上。质子重离子治疗尤其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对普通光子治疗不敏感的肿瘤以及光子治疗后复发的肿瘤。
质子重离子治疗精度要求更高,对肿瘤杀伤效果更明显。理论上,质子重离子治疗可以作用于任何时期的肿瘤治疗,但肿瘤治疗是综合性方案,放射治疗只是其中一环,化疗、靶向药和免疫治疗同样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患者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经济状况。
时代周报:从临床经验看,肺癌患者家庭面临的最大经济压力来自哪些环节?医保目前能覆盖多大比例?
高立伟:集采以来,药物费用下降非常明显,部分药价下降在70%-80%左右。目前,光子治疗、绝大部分化疗药物已经划入医保报销,对家庭的压力相对不是很大。质子重离子治疗,进口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药物的费用相对较高,并且需要自费,患者的经济负担会更大一些。
时代周报:从临床需求出发,你希望政府、药企或保险行业在哪些环节发力,以系统性降低肺癌治疗的经济负担?
高立伟:目前,国家也在努力加大集采力度将更多药物纳入医保以降低肿瘤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检查费用。尽管很多自费项目暂时没有纳入医保,但是某些商业保险已经将其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合理配置商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治疗负担。
【2025-04-16】
复星医药:4月15日获融资买入1608.13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3.99%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复星医药4月15日获融资买入1608.13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3.99%,当前融资余额18.6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6%,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516081314.0016908381.001860254739.002025-04-1433210670.0030431894.001861081806.002025-04-1128719892.0042732662.001858303030.002025-04-1053357774.0042303158.001872315800.002025-04-0941261901.0039348380.001861261184.00融券方面,复星医药4月15日融券偿还2.39万股,融券卖出13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12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261.36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531200.00573600.002613600.002025-04-14672995.0035925.003149425.002025-04-11512560.00114432.002500816.002025-04-101124240.001392144.002109744.002025-04-09189440.002003328.002353792.00综上,复星医药当前两融余额18.63亿元,较昨日下滑0.07%,两融余额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5复星医药-1362892.001862868339.002025-04-14复星医药3427385.001864231231.002025-04-11复星医药-13621698.001860803846.002025-04-10复星医药10810568.001874425544.002025-04-09复星医药96113.00186361497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6】
逾千亿元回购增持潮涌 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近期,A股市场迎来回购增持热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4月7日至4月15日晚6点,已有154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董事长及股东提议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达582.23亿元;另有98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抛出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为423.30亿元。回购与增持合计总规模达1005.53亿元,这一规模与速度均创近年来新高。
这一轮密集的回购增持计划效果立竿见影,上证指数在4月10日重回3200点上方,4月8日以来累计涨幅超5%。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回购增持热潮是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共振的结果,凸显出各方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国资央企:“压舱石”引领回购增持潮
面对市场大幅波动,国资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第一时间积极行动。
4月7日,盘中及盘后,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相继宣布增持中国股票资产,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次日,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再次宣布,将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分别投入1000亿元和8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及ETF产品等,为市场注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央企和地方国资控股上市公司也迅速响应。据记者统计,4月7日以来,共有52家央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和增持计划,拟回购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达340.23亿元;地方国资旗下65家上市公司计划回购增持金额上限为242.47亿元。央企和地方国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合计金额上限达582.70亿元,占此次回购增持总金额比重的近60%。
其中,19家央企和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金额均达10亿元或以上。能源领域的央企表现尤为突出。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三峡能源的控股股东分别计划增持28亿元至56亿元、20亿元至40亿元、20亿元至30亿元、15亿元至30亿元。
其他规模较大的央地国企增持回购计划同样引人注目。徐工机械抛出18亿元至36亿元的回购计划;盐湖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拟增持股份不少于2.12亿股;中国铝业的控股股东拟增持10亿元至20亿元。
民营龙头:积极响应 展现信心与担当
在央地国企领衔A股市场回购增持的同时,民营龙头企业同样也迅速行动。
4月7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宣布拟使用40亿元至80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股份。这一计划不仅成为截至目前已发布回购计划中金额上限最高的,还刷新了A股历史上的新能源行业单次回购计划的纪录。在整个A股公司的回购历史中,这笔高达80亿元的回购计划也名列前茅。
家电板块中,4月9日,美的集团公告,拟回购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0亿元的股份,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前一日,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提议公司以7亿元至8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同样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科技领域的龙头民营企业在回购增持方面也表现突出。立讯精密拟回购10亿元至20亿元股份,蓝思科技拟回购5亿元至10亿元股份,二者回购的股份均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
除了企业自身的回购行动,多家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也推出了增持股份计划。荣盛石化的控股股东荣盛控股,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以及对荣盛石化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10亿元至20亿元的公司股份。
在2月底完成近10亿元增持后,赛轮轮胎实际控制人再度推出大额增持计划。4月8日,赛轮轮胎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袁仲雪之一致行动人瑞元鼎实计划增持公司股份,预计增持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
此外,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复星医药等各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发布公告,宣布加快实施回购计划。
“面对关税冲击,当前政策组合既有监管机构的规则调整,又有国家队真金白银的直接行动,更有市场参与主体的自发行为,形成了政府和市场的合力。这不仅表明各方资金对A股长期价值的肯定,也彰显了决策层稳定资本市场的决心。”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说。
【2025-04-15】
徐晓亮:聚焦主业 攻守平衡,全球化与创新驱动复星稳健前行
【出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月11日,香港流通量最高的《头条日报》及《星岛日报》以整版形式刊登了与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徐晓亮的专访报道,标题为《聚焦主业 攻守平衡,全球化与创新驱动复星稳健前行》。以下为报道全文,略有编辑:
复星将继续深耕核心产业,依托全球化能力和创新驱动力,推动经营利润上升,争取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运营利润目标。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关税战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不少具前瞻性的企业早已作出部署应对。正如复星国际(00656.HK)早前制订「聚焦主业、瘦身健体」及「拥轻合重、攻守平衡」战略主轴并坚定执行,于2024年业绩报告上,交出一份稳健与进取并存的成绩单。本刊独家专访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徐晓亮,深入剖析这家全球化企业如何透过战略聚焦、科技赋能与生态协同,在全球经济波动下,保持稳健发展,为股东创造长期稳定的价值。
12字战略经营方针,稳健穿越周期
谈到世界经济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徐晓亮表示,去年确实是充满考验的一年,但复星始终围绕12字方针「瘦身健体、拥轻合重、攻守平衡」作动态调整,稳健地穿越了周期,集团总收入达1,921.4亿元(人民币,下同),产业运营利润49亿元,关键在于复星拥有「四大金刚」,即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复星葡萄牙保险及复星旅文,贡献了70.1%收入,形成稳固基本盘。
当中在「瘦身健体」方面,「瘦身」是对产业进行分级分类,目标是形成更多现金流利润,能够持续分红的产业。「健体」则是强调核心能力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全球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够把研发、生产、销售有效整合在一起,有效拓展全球布局。徐晓亮指出,复星在「瘦身健体」是非常坚决的,一方面聚焦家庭消费的主赛道,退出非核心的产业和资产,2024年集团层面资产退出签约便达到约175亿元。在产业退出上,他指出2024年成功出售德国私人银行HAL股权,就是瘦身的良好演绎,而进入AI(人工智能)时代,复星将更善于运用AI去提升效率,融通集团的生态,这就有助企业的「健体」。
「拥轻合重」强化轻资产运营,释放最大价值
谈到12字方针中的「拥轻合重」,徐晓亮指出,去年比较有标志性的项目有:复星旅文的太仓阿尔卑斯二期,该度假区二期由太仓市政府平台出资约50亿元打造,由复星旅文运营管理。生物医药板块方面,复星医药联手深圳市引导基金等设立5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共同推动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复星轻资产战略落地的另一里程碑事件。以上种种都充分反映了复星「拥轻合重」结合的能力,既降低资本负担,又放大管理溢价,复星未来将继续提升其轻资产运营能力,让项目更好释放价值。
「攻守平衡」夯实基本盘,持续放大「飞轮效应」
复星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有进有退」战略,退出一些非核心资产的同时,也围绕核心产业积极布局,做到「攻守平衡」。徐晓亮表示:「攻守平衡,进与退,攻与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进攻为了更好的抓住机遇点,当然有『攻』就有『守』,要守住核心产业,把我们的基本盘不断夯实。」
复星在核心产业上,该攻的还是会攻,徐晓亮称:「以复星凯瑞为例,因为其拥有非常重要的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技术,这种技术是未来能够使癌症治愈的重要技术途径,所以我们也看到去年9月复星医药增持复星凯瑞权益至100%。」
同时,复星国际的「保险+投资+产业」飞轮驱动战略,围绕核心有运营能力的产业,加上投资以及结合保险资金,为复星实现攻守平衡,而复星特有的生态协同模式,可以将飞轮效应进一步放大。2024年,「康养+保险」生态保单模式成功跑通,总保费128.5亿元,复星康养首次实现盈利,为飞轮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复星旅文私有化「以退为进」
继续「ALL IN」度假
复星旅文今年3月于港交所私有化获通过:整体作价97亿港元退市。徐晓亮指,选择私有化的退市,以退为进,能够更加灵活的组合发展。复星旅文首先战略上明确「All In」(全部押进)在度假上,同时还会围绕度假领域进行全球和中国的布局,尤其是疫情以后旅游业已经从观光游转向了度假游,所以未来在度假领域的布局,决定了未来的竞争格局。
事实上,在全球市场这个领域,复星旅文旗下的Club Med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70座度假村,之后也会在东南亚、南美巴西、北美加拿大等地也会加大拓展。至于中国市场方面,疫情以后大家更需要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希望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因此城市度假是很好的市场和切入点,复星Club Med会打造针对城市度假的「白日方舟」、以及面向城市群度假的「邻境」,这两条产品线会作为城市度假重要的发力点。
此外,中国还有超级度假城市海南三亚。除了三亚亚特兰蒂斯外,复星在三亚启动了超级地中海项目,该项目将打造全球首个AI主题度假区,通过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客房个性化定制,并将引入数字人G.O(快乐管家)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
从「全球布局」到「全球深度运营」
全球化成果持续落地
复星的全球化战略是其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截至2024年,集团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业布局,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49.3%,同比增长6.2%。
徐晓亮表示,复星的全球化,已从「全球布局」进入「全球深度运营」。他指,「运营」是复星全球化布局完成后的核心点,打造全球运营能力,一是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像复星医药在研发中和全球最聪明的机构密切合作,同时整合印度、非洲等地的生产供应链,去年复星医药海外收入达到113亿元,占总收入的27%,全球化整合能力在中国医药企业中处于前列。
他续指,二是全球拓展和布局能力,如复星葡萄牙保险在海外持续拓展,在玻利维亚、秘鲁、及非洲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多个葡语区国家的业务快速增长;三是本土化融合能力,如复星旅文旗下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在中国通过白日方舟、邻境等产品创新,积极布局城市度假及冰雪度假,将全球模式更好嫁接和融入中国本土市场。
复星医药在全球市场的拓展尤为成功,多款自主研发的药品在海外获批上市,如复星医药子公司复宏汉霖的药物汉斯状于欧盟获批上市,汉曲优在美国和加拿大获批上市,中国首款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在秘鲁、尼加拉瓜及玻利维亚批准上市,汉贝泰在玻利维亚获批上市,全球化成果持续落地。
2024年,复星葡萄牙保险继续保持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公司葡萄牙境内和国际业务录得双增长,毛保费收入达约61.72亿欧元,综合成本率和保险业务收益均优于2023年同期。同时海外收入达到18.4亿欧元,充分发挥复星「全球组织+本地运营」能力,通过海外拓展把国际业务占比由2014年不足5%提升至29.8%。
创新驱动,全面拥抱AI 时代
企业的开创在于拥抱创新,复星一直强调创新驱动,面对目前的AI浪潮,徐晓亮表示,复星的董事会和经营层,包括全球合伙人形成了「进入了AI时代」的共识,AI像一个革命性的基础设施,好比像蒸汽机、互联网刚出来,未来一定是好的AI应用淘汰不好的AI应用。复星的AI战略是全面拥抱AI时代,同时在各个产业的产品、内容、场景全面应用。不过,徐晓亮强调,复星不会去建一些AI大模型,这既不是复星的战略,也不是复星的优势。公司在AI的战略是由专门团队专门立项,在营销、运营以至研发端充分发力,用好AI这个时代核心的科技引擎,提升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力争未来产业运营利润达百亿
复星将继续深耕核心产业,依托全球化能力和创新驱动力,推动经营利润上升,争取达到100亿元的产业运营利润目标。预期未来,复星在高效执行「攻守平衡、有进有退」战略下,公司将继续稳健发展。
【2025-04-15】
“中国智造”实力彰显!复星诊断创新产品入选上海推荐目录
【出处】复星医药官微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示了《2024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复星诊断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微生物药敏分析仪Droplet48凭借技术创新性与产业应用价值成功入选。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鼓励下迎来蓬勃发展。推荐目录旨在促进创新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推动研发活动产业化,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支撑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的创新产品符合国家和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复星诊断此次入选的产品全自动微生物药敏分析仪Droplet48展现了显著的技术创新性。
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传统手工药敏试验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通常需24-48小时)、人为误差风险高、菌种覆盖不全等痛点。复星诊断Droplet48采用独家专利荧光显色技术,微流控盘式设计以及自动实时动态检测系统,将药敏报告时间缩短至6-10小时,准确率高达99.5%,且支持9大类、17种抗菌药物的同步筛查,显著提升临床抗感染治疗效率。
此外,经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团队验证(研究论文发表于影响因子6.073国际期刊),Droplet48系统在重复性、药物浓度梯度检测及与进口设备比对等核心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影响因子6.073国际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
数据显示,我国三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高端设备进口依赖度超80%,而复星诊断Droplet48凭借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有效解决"卡脖子"难题。该设备搭载的智能算法系统可每15分钟自动采集荧光信号,精准生成药敏分析报告,性能媲美进口设备,配套药敏检测试剂已通过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等权威认证并投入使用。目前,复星诊断特色真菌药敏检测解决方案已覆盖上海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40余家三甲医院,累计完成5万例临床样本检测,为国内微生物检测领域注入活力。
入选《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既是对复星诊断在病原微生物诊断领域技术攻坚的肯定,更预示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作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复星诊断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关键原材料、诊断试剂及设备的自研自产,产品涵盖血脂、肿标、肝炎等700余项检测项目及20余款设备,为国内各层级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诊断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智慧化实验室打造。未来,在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的引领下,复星诊断将继续深耕体外诊断领域,以创新研发和智能制造为双轮驱动力,加速推进国产替代进程,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2025-04-15】
复星医药4月15日斥资1553万元回购A股64.85万股
【出处】智通财经
复星医药(02196)发布公告,于2025年4月15日斥资1553万元(人民币,下同)回购A股股份64.85万股,每股回购价格为23.85-24.01元。
【2025-04-15】
复星医药今日股价现三连阳,这些ETF重仓持有该股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15日收盘,复星医药涨0.21%,报收24元,今日股价走出三连阳,换手率0.46%,成交量979.04万股,成交额2.34亿元。根据本站iFind数据,重仓该股的ETF共有10只,其中持仓数量最多的ETF为创新药,该ETF最新(2024-12-31)披露规模为99.27亿元。持仓复星医药的ETF如下表所示:ETF名称ETF代码持仓变动Q3持有数量(股)Q4持有数量(股)创新药159992增持1119993514506735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159859增持69709008154900广发创新药ETF515120增持47013955223995易方达中证生物科技主题ETF159837增持18400881956988汇添富国证生物医药ETF159839增持11895401428840生物疫苗ETF159657增持531400552400易方达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6080增持431400510100嘉实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ETF562860增持356200357400华安中证细分医药ETF512120新进--349870南方中证创新药产业ETF159858增持297800337900买ETF,就来本站!海内外都能投,部分品种支持T+0,点击查看>>
【2025-04-15】
复星医药:4月14日获融资买入3321.07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1.23%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复星医药4月14日获融资买入3321.07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1.23%,当前融资余额18.6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7%,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433210670.0030431894.001861081806.002025-04-1128719892.0042732662.001858303030.002025-04-1053357774.0042303158.001872315800.002025-04-0941261901.0039348380.001861261184.002025-04-0824236956.0053778254.001859347663.00融券方面,复星医药4月14日融券偿还1500股,融券卖出2.8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7.3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40%,融券余额314.94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4672995.0035925.003149425.002025-04-11512560.00114432.002500816.002025-04-101124240.001392144.002109744.002025-04-09189440.002003328.002353792.002025-04-08265440.0054510.004171200.00综上,复星医药当前两融余额18.64亿元,较昨日上升0.1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4复星医药3427385.001864231231.002025-04-11复星医药-13621698.001860803846.002025-04-10复星医药10810568.001874425544.002025-04-09复星医药96113.001863614976.002025-04-08复星医药-29246818.00186351886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4】
复星医药频“瘦身”
【出处】北京商报
复星医药(600196)正在加速瘦身。公司最新公告显示,拟转让上海复健55%股权,持股比例降至45%。此次交易系根据中基协等相关最新规定而作出调整。与此次资产剥离相比,此前复星医药的资产运作更能体现公司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就在上个月,复星医药刚刚宣布彻底退出和睦家,预计将为公司贡献税后收益约6.5亿元。此外,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2025年还将继续加大回笼资金力度。持续回笼资金背后,复星医药账上商誉高达百亿,且短期借款在2024年进一步增加。在业内人士看来,复星医药的“瘦身”举措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本使用效率,集中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业绩增长。
降低对上海复健持股比例
复星医药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拟以1399.37万元、1249.78万元、4.83万元分别向复星高科技、李凡及关晓晖转让所持有的上海复健29%、25.9%、0.1%股权。本次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上海复健的股权比例将由本次转让前的100%降至45%,上海复健将由公司合并报表子公司转为合营公司。
其中,此次股权受让方复星高科技为复星医药控股股东、关晓晖为公司董事。由于本次转让完成后,上海复健将转为合营公司、且公司若干董事将继续担任上海复健之董事,因此上海复健将构成上证所《上市规则》定义下的关联方,复星医药与上海复健之间的往来交易将构成关联交易。
资料显示,上海复健成立于2019年9月,为于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上海复健专注于大健康领域基金的受托管理,孵化、投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等领域的企业。截至4月11日,上海复健管理11只产业基金,其中9只基金尚处于投资期、2只基金处于退出期。
复星医药在公告中提到,本次转让系根据中基协等相关最新规定而对上海复健的股权结构作出相应调整。转让后所获款项将用于集团运营资金。
截至2月28日,上海复健的总资产为1.1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4825万元,负债总额为6512万元;1—2月,上海复健实现营业收入1469万元,净利润445万元。2024年全年,上海复健实现营业收入7141万元,净利润-511万元。
清仓和睦家
就在不久前,复星医药刚刚宣布,将要退出和睦家。复星医药3月14日公告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拟向Calcite Gem转让其所持有的标的公司(其主要资产系其通过其控股子公司NFH持有及运营的“和睦家”医院和诊所)940万股普通股。本次交易完成后,将不再持有标的公司的股权。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对价为1.24亿美元,对应的每股单价为13.2美元。标的公司的主要资产系其通过控股子公司NFH持有及运营的“和睦家”医院和诊所。资料显示,和睦家是一家国际化医疗服务集团,在中国核心城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保健服务。如本次交易完成,预计将为集团贡献税后收益约6.5亿元(未经审计)。
事实上,2024年以来,复星医药已多次进行“瘦身”。诸如,2024年6月,复星医药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新加坡公司通过大宗交易以均价1771.81印度卢比/股(税前)出售所持有的990万股Gland Pharma股份,交易总对价为175.41亿印度卢比(税前),折合约2.11亿美元(税前)。年报显示,复星医药在2024年还通过股权转让、股权重组的方式处置了包括重庆国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国融乐养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六家子公司。
复星医药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资产结构优化,通过减持、出售持有的资产等回笼资金,拟出售和睦家资产也是该战略的延续。通过此次交易退出小股权医疗资产,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创新药及高值器械等核心业务发展,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产效能的提升。交易所获款项将用于补充集团运营资金及归还带息债务。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看来,复星医药近年来的资产结构调整是从多元化扩张转向聚焦主业的战略转变。公司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试图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以应对行业变化和自身发展的挑战,是一种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益运营的举措。
邓勇进一步表示,对于复星医药来说,加速“瘦身”可快速回笼资金,缓解短期偿债压力,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降低财务风险。有助于公司集中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如创新药研发和高值器械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业绩增长。
将聚焦核心业务
复星医药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和整合,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以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产效能的提升。
在过去几年里,复星医药依靠投资和并购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不过,复星医药前期扩张的“后遗症”也慢慢显现,比如高额的商誉、不断增长的债务等。
自2023年起,复星医药开始强调“瘦身”与聚焦。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和整合,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以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产效能的提升;同时,通过持续加强预算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实现控开支、降成本,保障健康稳健的自由现金流。
2024年,此前净利连降两年的复星医药重新回到净利增长模式,且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底的50.1%下降至48.98%。截至2024年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4.61亿元,长期借款为102亿元,较2023年出现下降。不过,2024年,公司短期借款进一步增加,由2023年底的147.3亿元增长至187.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复星医药商誉金额较高,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上商誉金额约为109.1亿元。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等较高,需要公司承担一定的偿债压力。通过出售资产等措施,可以降低偿债压力,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
复星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增速高于当期经营性利润的增速。同时通过资产结构优化和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等多项措施,实现自由现金流的提升。此外,公司持续推进资产结构优化,加速现金回流,2024年以来回笼资金总额近30亿元,整体经营及财务状况稳健。
“公司将继续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不断推进精益运营、降本增效和资产轻量化,以实现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的持续落地”,复星医药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2025-04-14】
FDA终止动物实验,AI风暴席卷制药
【出处】国际金融报【作者】唐菁阳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一则重磅里程碑消息,其指出,将通过采用更高效、更贴近人体的方法来替代单克隆抗体疗法及其他药物开发中的动物实验,以推进公共健康。
该决定旨在提高药物安全性、加快评估流程,同时减少动物实验、降低研发成本,并最终降低药品价格。
这也意味着,FDA将逐步给推行了80余年的动物实验规定画上句号。
受此消息影响,国内医药合同研发机构(CRO)头部企业昭衍新药于4月11日直接跌停。4月14日,昭衍新药股价回暖,报收16.57元,涨幅3.37%。
终止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起源于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其中规定所有药物上市前都需要提供安全性证据。因此各大制药商开始在产品用于人体之前,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安全性测试。
2025年4月,延续了超80年的规定,终被FDA一纸公告宣布“逐步取消”。FDA的这一决定并非空穴来风,2022年FDA通过的《FDA现代化法案2.0》,就已提倡寻找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案。
在近期发布的最新公告中,有关动物实验替代的方式更为具体,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毒性和细胞系计算模型以及类器官毒性测试。
“长期以来,药物制造商对已经在国际上广泛用于人类的药物进行了额外的动物测试。这一举措标志着药物评估的范式转变,有望加速为美国人提供治愈和有意义的治疗方法,同时减少动物使用。”FDA局长马丁博士(Martin A. Makary, M.P.H.)指出。
此外,他进一步强调,“通过利用基于AI的计算建模、基于人体器官模型的实验室测试和现实世界的人体数据,我们可以更快、更可靠地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同时降低研发成本和药品价格。这对公共健康和伦理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FDA在公告中还列举了替代动物测试在单克隆抗体安全性评估中的主要好处,如鼓励开发人员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人工智能来预测药物行为;推广使用实验室培养的类器官,为人类反应提供更直接的窗口;加快药物开发过程;为行业设定新标准等等。
国内CRO遭重创
FDA宣布停止动物实验后,首当其冲受到重创的是CRO企业。4月11日,国内CRO龙头昭衍新药直接跌停。
昭衍新药是国内最早的CRO企业之一,业务涵盖试验动物与模型、药物发现、开发与生产、安全性评价等。
前几年,受各药企研发力度的持续加大,实验猴价格持续飙升。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实验猴采购单显示,40只实验猴的采购预算金额为728万元,平均高达18.2万元/只。
但到了2023年,实验猴价格急转直下,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披露的实验猴采购2023年第一批采购招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显示,32只恒河猴的采购预算为393.6万元,平均12.3万元/只。较上述2022年采购价格下降近1/3。
昭衍新药也因此前高价“囤猴”业绩受创。2024年年报显示,昭衍新药去年营收同比下滑15.07%至20.18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81.34%至7407.54万元。昭衍新药还指出,去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给公司带来的净损失高达1.14亿元。
在业内看来,FDA的最新公告无疑将使昭衍新药雪上加霜。4月11日跌停后的深夜,昭衍新药也对此紧急回应。
“近日,FDA发布的拟取消单克隆抗体及其他药物的动物试验相关计划,可能导致本公司股份价格的波动。公司严格遵循动物实验的‘3R’原 则,即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和替 代(Replacement),在动物实验与动物福利方面持续努力。”昭衍新药解释道。
此外,昭衍新药还指出,其不断注重和加强开展类器官研究,期望早日实现以体外试验替代活体动物研究试验。公司相信,FDA的计划将在坚实的科学数据研究基础上逐步实施,推动行业加快替代研究的步伐。这一方向与公司的服务宗旨及发展规划保持一致。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相关研究,为推动医药研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AI制药走到哪了?
不同于CRO,FDA这则通知发布后,AI制药似乎迎来了“泼天的富贵”。正如上述提及的替代动物实验方法之一就是AI建模。
目前全球AI药物研发企业主要有三种主流商业模式:AI SaaS、AI CRO 和AI Biotech。第一种模式仅为客户提供AI辅助药物开发平台;第二种模式与传统的CRO模式基本相同,只是在研发过程中用AI技术辅助;第三种模式即为公司自主运用AI技术推进自研管线,较少同外部开展合作。
国内知名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是上述三种模式的集合者。在新药研发上,英矽智能拥有全球首款药物靶点和分子结构均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发现的候选药物—Rentosertib(ISM001-055),适应症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该项目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提名仅耗时18个月,目前英矽智能在IPF患者群体中开展一项Ⅱa期临床试验。
另依托覆盖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的一体化药物研发平台Pharma.AI,英矽智能已与迈威生物、和铂医药、复星医药等多家药企达成合作。
传统药企中,石药集团率先在AI制药上取得成果。去年,公司自有AI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产出的YS2302018和SYH2039,分别被授权于阿斯利康和百济神州。并且,这两笔交易的潜在金额均超过百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AI药物研发领域目前仍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市场仍持有保守态度。这一点从“AI制药第一股”晶泰控股的年报中可窥见一二。
4月7日晚间,晶泰控股交出上市后的首份年报,过去一年公司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同比增长18.2%至1.04亿元,但这一增速远不如公司另一条业务线——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后者较2023年同比增长87.8%至1.63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从49.7%涨至61.09%。而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则从50.3%下滑至38.91%。
此外,目前部分头部的传统CRO企业仍未采用AI制药技术,如药明康德就曾在2024年度业绩交流电话会上澄清公司并未采用AI开发新药。目前来看,想要用AI技术重塑制药逻辑,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
【2025-04-14】
复星医药4月14日斥资2499.63万元回购104.17万股A股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曾子渊
复星医药(02196)发布公告,于2025年4月14日,该公司斥资2499.63万元回购104.17万股A股。
【2025-04-13】
“国家队”持仓曝光!买了这些股票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张舒琳
截至目前,A股已有超145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超340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国家队”身影。
包括中国证金、中央汇金、中国证金资管、外管局旗下投资平台、中国证金定制基金、社保基金在内的“国家队”,在2024年下半年增持股票合计超过10亿股。
“国家队”依旧青睐蓝筹股,持股主要集中在非银金融、交通运输、能源、地产类股票上,对平安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唐山港、鞍钢股份、中国海油、城投控股等大幅加仓。此外,也有一些科技、高端制造类企业股票获增持。
持仓以大市值股票为主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家队”共持有超340只个股。“国家队”持股市值在10亿元以上的有99家,其中持股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有26家。
分行业看,“国家队”持仓以金融、能源、消费、基建等大市值股票为主。
分个股来看,“国家队”持有中国银行的市值超过1.09万亿元,持股比例为94.2%。持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市值均超过8000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51.84%、52.34%。持有中金公司、中国平安、中信建投、新华保险的市值均超过500亿元。持有中国人保、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神华、申万宏源的市值均超过300亿元。持有贵州茅台、中国中车、建设银行、美的集团、招商银行的市值均超过200亿元。
数据截至4月12日
增持、减持情况曝光
从“国家队”的增持动作来看,2024年下半年增持较多的股票集中在非银金融、交通运输、能源、地产类股票上。此外,也有一些科技、高端制造企业股票获增持。
其中,增持股票数量最多的是平安证券,增持超过2亿股。其次是中信证券,增持1.66亿股。这是“国家队”继2024年上半年减持平安证券、中信证券之后,再次增持。此外,对招商证券、唐山港、鞍钢股份、中国海油、城投控股等增持均超过5000万股。
数据截至4月12日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油、城投控股、华峰化学、顺丰控股、青岛港、龙星科技、东华科技、沪电股份、中航高科均为2024年下半年新进入“国家队”持仓,且增持数量均在千万股以上。
从“国家队”的减持动作来看,2024年下半年减持较多的股票集中在电子设备、医药、化学、汽车等行业。
其中,2024年下半年减持最多的是广发证券,减持超5000万股,对上海石化、华鲁恒升、上海电力减持数量均超过3000万股;此外,对中兴通讯、大华股份、柳工、复星医药、苏美达、宏发股份、小商品城、中恒集团、海信家电减持数量均超过2000万股。
【2025-04-13】
复星医药拟转让上海复健55%股权
【出处】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丁宁)4月12日,复星医药(600196)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399.3682万元、1249.7806万元、4.8254万元分别向复星高科技、李凡及关晓晖转让所持有的上海复健29%、25.9%、0.1%的股权。
公告显示,本次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上海复健的股权比例将由本次转让前的100%降至45%。
【2025-04-12】
复星医药:4月11日获融资买入2871.99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复星医药4月11日获融资买入2871.9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7.70%,当前融资余额18.5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8%,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128719892.0042732662.001858303030.002025-04-1053357774.0042303158.001872315800.002025-04-0941261901.0039348380.001861261184.002025-04-0824236956.0053778254.001859347663.002025-04-0773751536.00108070544.001888888961.00融券方面,复星医药4月11日融券偿还4800股,融券卖出2.1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51.2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30%,融券余额250.08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1512560.00114432.002500816.002025-04-101124240.001392144.002109744.002025-04-09189440.002003328.002353792.002025-04-08265440.0054510.004171200.002025-04-073138960.00299280.003876720.00综上,复星医药当前两融余额18.61亿元,较昨日下滑0.73%,两融余额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1复星医药-13621698.001860803846.002025-04-10复星医药10810568.001874425544.002025-04-09复星医药96113.001863614976.002025-04-08复星医药-29246818.001863518863.002025-04-07复星医药-31582585.00189276568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1】
复星医药:拟1399.37万元出售上海复健29%股权
【出处】本站7x24快讯
复星医药公告,公司拟以1399.37万元向复星高科技、李凡和关晓晖转让所持有的上海复健29%、25.90%和0.10%的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上海复健的股权比例将降至45%,上海复健将由合并报表子公司转为合营公司。此次转让构成关联交易,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无需股东会批准。同时,公司董事会同意2025年新增与上海复健的日常关联交易,包括接受关联方劳务、房屋出租及提供物业服务等,预计上限为5740万元。
【2025-04-11】
复星医药拟回购并注销89.71万股限制性股票
【出处】智通财经
复星医药(02196)发布公告,根据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2022年第二次A股类别股东会及2022年第二次H股类别股东会授权及2022年限制性A股股票激励计划,董事会已于2025年4月11日考虑及批准(其中包括)回购并注销合计89.71万股限制性股票,回购总价款合计人民币1910.01万元(“本次回购注销”)。具体包括:
1.因2024年8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有2名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及9名预留授予激励对象离职,公司将(1)回购并注销上述2名的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共计18292股限制性股票、并收回原代管该等限制性股票对应的2022年度及2023年度现金股利,及(2)回购并註销上述9名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共计1.88万股限制性股票、并收回原代管的该等限制性股票对应的2023年度现金股利;以及
2.因2022年限制性A股股票激励计划设定的2024年度业绩考核指标未达成,公司将(1)回购并注销其余92名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对应第3个限售期的共计72.32万股限制性股票、并收回原代管的该等限制性股票对应的2022年度及2023年度现金股利,及(2)回购并注销其余57名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对应第二个限售期的共计13.68万股限制性股票、并收回原代管的该等限制性股票对应的2023年度现金股利。
根据2022年限制性A股股票激励计划,公司将以授予价格(即人民币21.29元╱股)回购上述合共89.71万股限制性股票,回购总价款合计人民币1910.01万元。上述回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2025-04-11】
行业周报|化学制药指数跌-7.06%, 跑输上证指数3.95%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周报君
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4月7日-2025年4月11日,上证指数跌3.11%,报3238.23点。创业板指跌6.73%,报1926.37点。深证成指跌5.13%,报9834.44点。化学制药指数跌-7.06%,跑输上证指数3.95%。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一品红、永安药业、海思科、ST三圣、哈三联。
龙头公司动态:
1、恒瑞医药:1)恒瑞医药:累计回购公司股份8324544股。2)恒瑞医药:24 年利润增长,目标价 56.18 元。
2、华东医药:1)华东医药大宗交易成交35.00万股 成交额1291.15万元。2)华东医药:公司将于2025年4月18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3、新和成:1)新和成IPDI项目一期投产。2)新和成4月7日大宗交易成交977.50万元。
行业涨跌幅: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3-24-1.65%0.15%2025-03-250.61%-0.00%2025-03-260.97%-0.04%2025-03-272.10%0.15%2025-03-280.32%-0.67%2025-03-31-1.06%-0.46%2025-04-014.23%0.38%2025-04-020.05%0.05%2025-04-030.69%-0.24%2025-04-07-4.71%-7.34%2025-04-08-0.51%1.58%2025-04-09-0.71%1.31%2025-04-101.98%1.16%2025-04-110.32%0.45%
行业指数估值:日期市盈率2024-12-3151.902023-12-2946.75
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恒瑞医药-5.21%6.70%8.14%百济神州-6.17%7.76%85.29%百利天恒-2.42%14.01%90.34%华东医药-4.52%6.47%29.64%新和成-4.52%-6.67%29.20%新诺威6.22%9.38%37.41%复星医药-6.55%-4.26%5.16%科伦药业-3.15%10.19%23.33%海思科11.07%31.99%80.21%艾力斯-2.14%10.91%92.20%信立泰-0.98%10.36%17.73%人福医药-4.85%0.83%16.20%丽珠集团-5.55%-1.13%-4.36%泽璟制药-3.06%15.74%101.85%川宁生物-9.63%-7.40%24.51%恩华药业-1.04%1.57%-0.63%贝达药业-6.71%-0.08%31.08%华海药业-13.35%-11.94%-1.12%迪哲医药-3.29%6.50%19.07%健康元-11.71%-9.25%-8.29%
【2025-04-11】
复星医药:4月10日获融资买入5335.78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1.1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复星医药4月10日获融资买入5335.78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1.18%,当前融资余额18.7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9%,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1053357774.0042303158.001872315800.002025-04-0941261901.0039348380.001861261184.002025-04-0824236956.0053778254.001859347663.002025-04-0773751536.00108070544.001888888961.002025-04-0344829060.0051852574.001923207969.00融券方面,复星医药4月10日融券偿还5.82万股,融券卖出4.7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12.42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38%,融券余额210.97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101124240.001392144.002109744.002025-04-09189440.002003328.002353792.002025-04-08265440.0054510.004171200.002025-04-073138960.00299280.003876720.002025-04-03150509.00107142.001140297.00综上,复星医药当前两融余额18.74亿元,较昨日上升0.5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10复星医药10810568.001874425544.002025-04-09复星医药96113.001863614976.002025-04-08复星医药-29246818.001863518863.002025-04-07复星医药-31582585.001892765681.002025-04-03复星医药-6977997.00192434826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10】
聚焦自身优势 中国药企探路差异化创新与国际化发展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墨璞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国际市场,链接全球生态。如何贯彻国际化道路?怎样高效链接国际生态?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差异化优势?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在4月9日至10日举办的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多位上市药企高管与专家从中国药企构建差异化创新优势、破局外部挑战、夯实发展根基等关键方向,提出组合式创新、巧借资本力量、产业升级、长期协作等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策略,为中国药企在国际舞台上扬帆远航提供新思路。
融入国际市场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论坛现场,多位上市药企高管聚焦中国药企国际化新挑战,提出一系列差异化发展策略,包括开展组合式创新、平衡长短期项目、精准布局空白技术、巧借资本力量等,为中国药企的国际化之路照亮方向。
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首席执行官王兴利表示,药企想要融入国际市场,需要建立起差异化发展优势。例如,药企可以采取组合式创新的策略。以创新药快跟的模式,保持企业充足的财务收入。同时,布局best-in-class(同类最佳)产品,并投入资源进行源头创新。
以复星医药为例,公司采取产学研“手拉手”模式开展源头创新,让高校参与药品从开发到上市全流程。“高校科研具有科学性优势,企业在临床和市场价值判断上有优势,二者结合可达到顶尖药企开发水平,助力中国药企成为跨国药企。”王兴利说。
“药企要同时布局可以短期盈利的跟随性项目与颠覆性创新项目,敢于在需要长期投入研发的差异化项目上花时间。”东阳光药首席科学家林凯补充。
先声药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吴奕涵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国际弯道超车举例。他表示,药企应谨慎选择细分赛道或技术路线。不应全面铺开技术赛道,而应聚焦自身优势领域精准布局,借助小核酸药物等新技术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如何巧借外力实现创新药领域的快速布局?华润医药首席科学家陈波表示,药企可以借助资本力量,快速夯实自身根基。一方面,药企可以设立产业基金,聚焦早期项目孵化,通过“资金+资源”双轮驱动,加速创新技术转化。另一方面,药企可以通过并购补短板,快速获取核心技术与管线,实现借势超车。
以华润医药为例,公司通过并购昆药、天士力、南格尔等药企,建立起护城河,延长产业链,在创新药领域通过“并购补短板+临床资源协同+商业渠道赋能”破局。
翰森制药首席技术官江山称,许多药企经历了从仿制药走向自研、创新药的过程。国内药企可以运用自研+BD引入的双模式,助力自身快速发展。
破局外部挑战 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协作并行
在关税频繁波动的当下,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在论坛上,多位专家、药企高管深入剖析现状与挑战,从产业升级、市场拓展模式、研发路径选择等多维度提出策略与见解,为中国药企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找准航向。
面对近期的关税波动,与会专家表示,一方面,国际市场在部分药品领域对中国供应链已形成依赖,若相关供应链脱离中国,部分药品价格将面临较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构建起较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在部分细分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凭借国际性价比优势和国内政策支持,以及技术输出与市场深耕的潜力,吸引了诸多跨国药企到中国‘扫货’,出海项目逐渐增多,跨国公司与中国药企合作的创新药项目也日益增加。”医铭康达联合创始人傅道田称,跨国药企在中国“扫货”是一个趋势,相信未来数年仍有很多空间。同时,国内的医药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肿瘤领域等。
谈及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傅道田表示,药企的产业升级是必然选择。“企业和人一样,要不断自我迭代,方可走在时代的前沿。”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平衡国际与国内需求,成为了药企的新课题。王兴利表示,药企首先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对于复星医药而言,第一目标是满足国内病人的需求,第二目标是满足企业成长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采取并购、收购海外已上市产品,与跨国药企、海外机构共建开发网络等方式,降低研发风险,助力自身发展。
“药企可以聚焦技术输出,即不直接布局海外商业化,而是将创新药管线通过License-out(许可输出)等方式对外合作,借助国际合作伙伴的本地化渠道实现全球覆盖,降低海外运营成本与监管风险。”陈波说。
吴奕涵补充,我国药企可以选择License-out或NewCo(新公司)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但要区别于单纯技术转让,更注重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全流程协同。
吴奕涵解释,中国药企在出海中要完善国际化协作的能力,将License-out等升级为共同开发,完成从交易到共生的模式升级,深度参与全球研发流程,同步提升技术能力与国际话语权。
打开发展思路 夯实根基构建长效机制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中国药企厚积薄发,可以优先进行国际化的准备工作,保持与国际市场的长期有效互动。
“中国药企与海外企业可以形成长期协作关系,中外团队在技术对接、临床开发、监管申报等环节保持同频,确保产品从早期授权到最终上市的连贯推进,确保在技术标准、数据合规、跨文化沟通等方面同平台对话,以长期的全链条协作与能力匹配,提升项目出海的成功率。”吴奕涵说,药企要将项目出海视为“长期婚姻”而非短期交易。
林凯提示,基于国内外市场在治疗需求、支付能力、研发成本、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药企需在项目开发初期明确市场定位,进而选择疗效创新、制药成本创新等具体研发路径,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商业价值最大化。
陈波表示,我国药企可以走差异化路径拓展全球市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深耕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同时,通过收购企业,推进成熟品种的国际化注册,以疗效验证和本地化准入相结合的模式,加快打开海外市场。
江山认为,对于要出海的国内药企,需将质量控制、合规要求等作为国际化布局的底层架构,从源头融入国际标准和合规要求,以实现中外市场的无缝对接,使产品出海与技术合作更加顺畅。
【2025-04-10】
复星医药:强化全球市场布局 商业化网络日趋成熟
【出处】中证网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李梦扬)日前,复星医药及其母公司复星国际先后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尽管面临全球经济波动和市场环境挑战,复星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海外业务的健康发展仍是一大亮点。复星医药在创新研发、许可合作、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等多维度持续践行国际化战略,2024年,复星医药实现海外收入112.97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7.51%。
谈及复星整体的海外业务表现,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表示,“我们的海外业务近五年来持续发展向好,能够健康发展背后的逻辑,一是海外市场的相对确定性,二是我们对于海外业务团队的管理和激励,跨文化融合后相对本地市场而言更有竞争优势。”
近年来,复星医药不断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国际化进程全面升级,不同于目前国内药企常见的单品出海,或者NewCo模式,复星医药的全球化运营能力,特别是其全球商业化体系和能力的构建,将成为其提挈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大环境下,复星的国际化布局依然有先发优势,现在能够投入和驾驭全球市场经营能力是比较宝贵的。”陈启宇补充说道。
积极拓展中东 强化全球市场布局
2024年,复星医药的全球运营能力,持续开拓。复星医药年报显示,在2024年,复星医药已主要覆盖美国、欧洲、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具体来看,复星医药在2024年持续拓展美国、欧盟等法规市场。制药业务方面,2024年,曲妥珠单抗注射液先后于美国、加拿大获批上市;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的上市许可申请获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积极审评意见并于 2025年2月于欧盟获批;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 HLX14的上市申请相继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加拿大卫生部和美国FDA受理;HLX22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食管交界部癌和胃癌、HLX78用于治疗 ESR1突变的 ER+/HER2-乳腺癌等均处于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医疗器械业务方面,2024年,控股子公司复锐医疗科技的两款应用于皮肤科的医疗产品获欧盟医疗器械法规(EU)认证。
“预计从2027年开始,海外上市的创新药将陆续开始贡献营收,比如今年在欧盟上市的PD-1斯鲁利单抗,随着获批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新增适应症不断获批,以及目前在研的更多创新药在海外获批,未来我们的营收增长肯定是海外和国内共同驱动的。”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
与此同时,复星医药还积极将国际领先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于2024年6月在上海张江国际医学园区落成启用,基地的启用将进一步加速达芬奇手术系统的国产化进程。直观复星的Ion系统于2024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于同年9月实现首台商业化装机。2024年,复星医视特已实现“磁波刀”脑部治疗系统的销售;控股子公司博毅雅多款呼吸机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此外,2024年,控股子公司复星凯瑞的国内首款CAR-T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在国内率先推出按疗效价值支付的创新支付模式,为国内高价值创新药品的支付模式探索新路径。
2024年,复星医药持续锻造国际化BD能力,通过全球化双向许可合作,巩固在全球化能力方面的优势。在对外许可方面,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已与Accord、Abbott、Eurofarma、KGbio、Organon及Dr.Reddy’s等20多家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拓展全球市场,全面覆盖欧美主流生物药市场和众多新兴市场,已上市的生物药累计惠及超过75万名全球患者。
在许可引进方面,2024年1月,复宏汉霖与Sermonix达成战略合作和独占许可协议,计划在中国开发、生产和商业化lasofoxifen至少两项ER+/HER2-乳腺癌适应症,2024年6月,双方达成补充协议,将许可区域拓展至整个亚洲;2024年8月,复星医药获中国独占性商业化权益的汉奈佳(马来酸奈拉替尼片)获批上市,有望实现该药品与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的序贯治疗。
中东市场也是复星医药近期重点拓展的地区,2024年,复宏汉霖与SVAX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拟于沙特阿拉伯新设合资公司,推动创新产品的本地注册、生产及商业化和全球注册上市进程,共同提升创新和高价值药品在MENAT地区(中东、北非、土耳其)的可及性;2024年12月,复宏汉霖与Palleon签订合作和许可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专利及专有技术,就Palleon在研产品E-602及相关联合治疗方案于许可领域(即用于人类疾病治疗)内的全球合作开发及于各自许可区域内的商业化开展合作。
全球商业化网络日趋成熟
复星医药的年报,专设一节,介绍其“成熟的商业化体系”。
资料显示,2024年,在成熟法规市场方面,复星医药持续强化全球化运营能力,设立多点研发中心实现全球创新,并通过自建及合作等多形式进一步完善各法规市场的商业化体系。在美国市场,公司仿制药自营团队日趋成熟,与各大分销商及集团采购组织(GPO)均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制剂产品销售,截至2024年末已上市33款产品;同时亦已组建美国创新药团队,开展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抗 PD-1单抗)商业化筹备工作。在欧洲市场,Gland Pharma通过控股子公司 Cenexi 构建欧洲本土化制造能力。复锐医疗科技营销网络已覆盖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直销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7%。控股子公司博毅雅的营销网络也已覆盖欧洲、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
在新兴市场方面,复星医药在非洲市场主要面向撒哈拉沙漠以南英语区及法语区开展医药产品出口分销业务,销售网络已覆盖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为实现非洲本地化药品制造及供应,公司持续推动科特迪瓦园区项目建设。此外,复星医药还持续强化产品出海渠道和体系建设,2025年2月新设南宁药械销售平台,逐步推进东南亚注册和商业化能力建设,以拓展当地市场。
扎根中国的复星医药一直坚定创新与全球化发展路线,陈启宇介绍称,在全球创新药竞争中,全球化的商业能力不可或缺。“很多时候,全球化商业化能力比做创新药这件事更难。”
复星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在以产品出海开局后,已经走过国际合作的阶段,正式进入全球化运营的新范式,而在这一新范式中,全球商业化体系和跨文化融合的本地团队又是其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据介绍,目前,复星医药正在两个层面上搭建和完善全球化商业化体系。其一是寻找全球范围内的优秀的商业化合作伙伴,双方互信互利,实现创新产品的全球商业化能力;其二是构建自己的全球销售能力,承接自身乃至全行业的全球化商业化需求。“一手产品力、创新力;一手全球化、商业化”,这正是复星医药全球化运营的“妙手”所在。
【2025-04-10】
中国医药企业受关税影响调查:短期内影响不大,出海步伐将更谨慎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陶炜
华夏时报记者 陶炜 南京报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4月8日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而在此前所谓的“对等关税”体系里,绝大多数药品都在豁免清单里。这意味着,国内医药行业也将面临关税的影响。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多数国内医药企业而言,美国业务的占比很小甚至没有。而少数有较多美国业务的医药企业在和本报记者的交流过程中,也表示并不焦虑。“进出口影响最大的还是可替代性比较强的商品,如果一个病只有这个药能治,怎么替代?”一家长三角创新药企业的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多数药企业务专注国内
尽管近几年来,国产医药出海拓展的收入规模快速提升,但对大多数医药企业而言,海外收入尚未形成规模。
在目前已经公布年报的医药企业里,2024年年收入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六家医药企业中,只有复星医药和药明康德的海外收入较大。白云山全年收入750亿元,但出口收入仅为2.75亿元。复星医药全年收入410.67亿元,其中出口收入112.97亿元。云南白药全年收入400.33亿元,但出口收入仅为3.59亿元。药明康德全年收入392.4亿元,来自海外的收入308.7亿元。恒瑞医药全年收入279.85亿元,但国外的收入仅为7.16亿元。华润三九全年收入276.16亿元,但海外的收入仅为2.95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药明康德向海外客户提供的主要是药物研发服务而非药品生产,因此收入前六名的医药企业中,药品出口美国较多的实际上只有复星医药一家。
营收规模相对小些的医药企业也是类似的情况。先声药业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基本没有什么对美销售;新华制药证券事务部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美国的业务规模大约三点几个亿,占总收入的比重是百分之四多一些。而且我们在美销售的这些药品美国自己目前是不能自产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竞争对手一样要面对关税的问题。”人福医药证券部人士则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在美国的业务占比不大,而且在美国的仿制药业务本身就有当地工厂,因此受关税影响很小。
长期影响海外拓展
而那些在美业务较多的公司,整体上来说对关税的影响也不是太焦虑,本报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主要有三种情况。
本身提供的是药物研发服务而非药品本身,这以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为主要代表。他们虽然海外业务有很大的占比,但他们主要提供的不是药品实物而是药品研发服务,因此并不太会涉及关税的问题。“我们虽然美国业务占收入的65%,但其中很多都是服务贸易,货物的进出口很少。对于服务贸易来说,没有实体货物出关清关他怎么去征税呢?可能一个报告就发给客户了。”康龙化成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第二种情况,在美销售的药物本身就是在美国或一些海外生产基地生产的。以百济神州为例,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泽布替尼2024年在美国市场收获138.90亿元人民币(约合2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美国市场收入占比达到51.4%,已成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不过据记者了解,在美国销售的相关产品本身就是在美国生产的,因此并不涉及关税问题。复星医药的情况有些相似,公司卖到美国市场的药物主要是在印度和以色列生产。“我们对美国的业务主要主要是这几块:一部分是印度的公司在运作,另外一部分是一家以色列的公司在跟进,这两个地方目前都是税率相对较低的。还有一块是达芬奇机器人,这个不是出口是进口。对于关税的具体影响,因为政策现在还在快速地变化中,所以现在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比较成熟的答复。”复星医药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第三种情况是,自认为在美销售的药物具有较强的稀缺性。“公司对美销售产品主要是短缺药物。市场需求不会消失,公司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议价能力较强。而且我们已经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做了一些准备,比如扩大欧洲和新兴市场的销售。”健友股份方面如是表示。
“如果美国药物征收关税,对国内药企短期内的业绩影响并不太大,但对企业未来的海外拓展会有比较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国内的药企出海都是在美国找一个第三方合作,但药物生产还是在国内。未来,企业对于是否出海就需要非常慎重考虑,出海就意味着你要么承担高关税,要么就到美国去建厂,但建厂的成本也不低。药物研发服务虽然不太受关税影响,但随着壁垒越来越深,未来肯定也不好做。”某药企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我还是觉得,药品是特殊商品,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应该被简单粗暴地用关税来限制。”
【2025-04-10】
复星医药:4月9日获融资买入4126.19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复星医药4月9日获融资买入4126.1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5.40%,当前融资余额18.6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71%,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0941261901.0039348380.001861261184.002025-04-0824236956.0053778254.001859347663.002025-04-0773751536.00108070544.001888888961.002025-04-0344829060.0051852574.001923207969.002025-04-0245262927.0040342406.001930231483.00融券方面,复星医药4月9日融券偿还8.46万股,融券卖出8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8.9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6%,融券余额235.38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09189440.002003328.002353792.002025-04-08265440.0054510.004171200.002025-04-073138960.00299280.003876720.002025-04-03150509.00107142.001140297.002025-04-0268742.001278092.001094780.00综上,复星医药当前两融余额18.64亿元,较昨日上升0.01%,两融余额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09复星医药96113.001863614976.002025-04-08复星医药-29246818.001863518863.002025-04-07复星医药-31582585.001892765681.002025-04-03复星医药-6977997.001924348266.002025-04-02复星医药3684926.00193132626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