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600095 哈高科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04-15】
哈高科(600095)2010年扭亏为盈 实现净利1370万元
哈高科(600095)周四晚间发布年报称,公司2010年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
1370.11万元,每股收益0.0379元。
上年同期,公司亏损8377.07万元,每股亏损0.2319元。
201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7亿元,同比增长34.23%。
2011年公司计划实现收入4亿元。
【出处】全景网【作者】曹胜杰
【2011-04-01】
高抛低吸普尼杭州 哈高科(600095)锁定4800万收益
左手高价兜售普尼杭州股权,右手大举对公司增资,在左手出、右手进的资本
游戏中,哈高科不仅获得近4800万元的投资收益,还大幅提高了持股比例,可谓是
一石二鸟,名利双收。
今日,哈高科公告称,公司拟以每股5.3美元的价格分别向蓝山投资有限公司
、温州物话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转让普尼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各40万、130万美
元股权,转让金额合计91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904.73万元)。结束后,公司拟再
出资600万美元,以1.6美元/股的价格向普尼杭州增资。交易完成后,公司对普尼
杭州的持股比例将从原来的20%增加至36%。
而普尼杭州正是公司在去年四季度遭受资本市场疯狂追捧的原因之一。受参股
新能源概念的刺激,哈高科的股价曾在短短26个交易日从8.39元一度冲高至17.55
元。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去年底,公司为免被“ST”,“无奈”售出
普尼杭州130万美元股权时,便遭市场的无情抛售,自此后股价一蹶不振,在此次
公告出台前,股价已连续四天下滑。
普尼杭州成立于2009年9月7日,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为中外合资企业。普尼
杭州的主营业务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外方股东为HO
NGKONG OPTONY(普尼),普尼的创始人和技术团队出身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
验室,核心竞争优势是掌握了实验室转换率高达21.1%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
阳能电池技术。目前,普尼杭州的总资产为9146.47万元,净资产8915.09万元,营
业收入77.72万元,净利润-1026.46万元。
公司表示,太阳能光伏发电符合国家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方向,鉴于普尼杭州在
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领域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此次投资会对本公司未来业
绩带来积极影响。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王晓宇
【2011-03-29】
A股再遇核辐射恐慌 哈高科(600095)疑遭QFII大举做空
3月26日、27日,中国环保部门连续两天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检测出极微量
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初步判断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这一事件让渐渐淡去的A
股上市公司核辐射危机悄然升温。
昨日(3月28日),海产股的股价再次遭到重创,东方海洋(002086)大跌6.5
9%;另外,东北地区的农业食品股也成为市场恐慌抛售的对象。这其中,北大荒(
600598)大跌4.24%,哈高科(600095)则以跌停报收。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哈高科和北大荒的相关负责人均不认为
放射性物质会对公司构成影响。不过,疑似QFII的席位对哈高科大举做空,难掩市
场恐慌气氛。
盘面影响
核辐射危机第二波袭来
据中国环境保护部消息,继3月26日在黑龙江省东北部检测到极微量人工放射
性核素碘-131之后,3月27日,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继续检测到极微量的人工放
射性核素碘-131。从地理位置上看,监测到微量放射性物质的抚远、饶河、虎林
、东宁等四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由于黑龙江地区发现放射性物质的消息发布于周末,昨日早盘,A股市场相关
个股再次出现恐慌性抛盘。其中,海水养殖类的海产股遭遇重创。东方海洋收盘跌
幅高达6.59%,这也是日本核辐射危机以来,该股遭遇的单日最大跌幅。从事海产
品养殖的獐子岛(002069)、壹桥苗业(002447)则分别下跌2.75%、3.43%。从事
远洋捕捞的开创国际(600097)下跌1.88%、大连国际(000881)下跌0.6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放射性物质在黑龙江地区发现,这就使黑龙江地区相关股
票成为受影响的主要板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黑龙江板块昨日加权
跌幅高达1.72%,位列地区板块跌幅榜首,较跌幅榜第二的海南板块0.71%的跌幅高
出不少。
在黑龙江板块中,哈高科在前期一直横盘的情况下,昨日意外跌停。资料显示
,哈高科占60%的主营业务是大豆深加工;黑龙江农业股北大荒昨日下跌4.2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哈高科和北大荒的股吧,不少投资者都在猜
测核辐射将影响东北地区的农产品,从而造成昨日相关个股的暴跌。然而,情况真
的如此吗?
机构动向
看多券商遭当头棒喝
根据相关报道,本次在黑龙江地区检测出放射物质的数值水平极其微小,不会
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而哈高科和北大荒的相关人员
也表示核辐射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市场对农业股以及海产股的认识更
多源于恐慌。
不过,在恐慌没有散去的情况下,盲目"抄底"相关个股则只会遭到当头棒喝。
在日本核辐射危机爆发,海产股出现暴跌后,不少券商出具报告予以看多。如
东方海洋被解读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多家券商予以"强烈推荐"评级。然而,东
方海洋的股价走势却是"跌跌不休"。显然,覆巢之下难有完卵,短期回避这类个股
才是最好的策略。
昨日,上交所公开信息显示,跌停的哈高科遭到主力资金大举沽售。卖出前五
名席位的总卖出金额高达9306万元,而买入前五名席位仅有3331万元,前五名卖出
量是买入量的2.8倍。
值得注意的是,哈高科昨日卖出第一名的席位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北京建
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根据市场共识,该席位常被解读为QFII席位。这或许表明
,连国外成熟的投资者也禁不住恐慌而仓皇出逃了。
公司观点
相关公司:未受核辐射影响
"跌停是二级市场的反应,和公司基本面没什么联系。"昨日,针对黑龙江地区
监测出放射性物质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构成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哈高
科证券事务代表王江风。
NBD:公司股票突然跌停,是怎么回事呢?
王江风:应该是二级市场的原因吧,和公司基本面没什么联系。
NBD:在黑龙江地区发现放射性物质,对公司有影响吗?
王江风:没什么影响。我看到的新闻说这种辐射量都非常小,不会造成影响。
NBD:有市场人士担心大豆等农产品受污染。
王江风:这可能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吧。日本隔得这么远,有影响的可能性是非
常非常小的。并且对公司业绩不会造成影响。
NBD:公司有收购抚远、饶河、虎林、东宁等地的大豆吗?
王江风:这个我不太了解。我们采购大豆主要在巴彦县那边。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致电北大荒。公司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以下
简称"工作人员")表示,北大荒目前还没有开始种植,也谈不上受核辐射影响。
NBD:公司股票下跌得比较多,核辐射对公司有影响吗?
工作人员:应该没有什么影响,公司股票下跌应该和这无关。我们公司现在还
没有开始种地,而且国家也说了放射性物质是很微量的,应该没有什么事。
NBD:公司大概什么时候种地呢?
工作人员:大概在4、5月份,4月下旬吧。
NBD:核辐射会否影响当地的土壤和水质吗?
工作人员:这个我不是专家,不是很清楚。
NBD:公司在抚远、饶河、虎林、东宁等地有土地吗?
工作人员:没有。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10-12-03】
光伏梦成扭亏工具 哈高科(600095)暴跌谁偷笑
去年的8月8日,是传统意义上的吉祥日。这一天,哈高科(600095)与美国一
家公司牵手步入太阳能领域。此后一年多时间,哈高科股价从6元左右涨至最高17
元上方,市场普遍看好公司太阳能项目。
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今年11月30日哈高科开盘后不久突然跌停。当日晚
间哈高科披露了一则公告,出售普尼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130万美元出资额对应
股权。公告发布后,哈高科12月1日继续跌停。
实际上,此次售出股权占哈高科所持普尼公司股权不到1/4,但却引发如此强
烈的市场反响,难免令人深思。
股权转让令人费解
薄膜太阳能项目可以说是哈高科近一年多来受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如今哈高
科却要将其中的一部分股权卖掉。
哈高科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将以4547.4万元的价格,向湖州市东湖
实业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普尼太阳能130万美元出资额。此次交易可使哈高科年度净
利润增加3670万元左右,如在年内完成,哈高科2010年度可因此扭亏为盈。
虽说这笔交易可以使哈高科避免ST命运,但市场对公司的做法却并不领情,哈
高科连续2个交易日被封死跌停。
截至今年9月30日,哈高科亏损2324万元。如果仅是为了扭亏而变卖家当,哈
高科应该还有很多的路可以走。仅地产方面,资产规模超过3000万元的就有哈尔滨
高科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青岛临港置业有限公司、黑龙江世纪绿洲房地产
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今年5月20日,哈高科、新湖中宝(600208)双双发布公告称
,哈高科将不再新增项目,即在现有住宅项目完成后彻底退出地产业。也就是说,
哈高科当前持有的地产业务正待价而沽。
哈高科称,出售普尼公司部分股权将使公司大豆深加工产业能够持续健康经营
。但这一说法实际难以让人信服。
哈高科主业是大豆深加工,但这个行业的景气度并不好,哈高科这块业务的业
绩也不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早在今年6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国产大
豆搞不赢转基因大豆,我们2/3的(大豆)要靠进口,这是个大问题!”由于原材料
受制于人,国内大豆产业链正陷入“大豆危机”。2009年哈高科8300余万的亏损中
,大豆深加工业务就亏了7300余万,今年公司的亏损也同样受累于大豆深加工。
在哈高科大豆主业不景气的时候,普尼公司却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今年4月,
浙江大学一份关于普尼公司“年产3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预
测,项目投产后5年内,公司销售总额约为1.99亿美元,其中营业成本约7230万美
元,销售利润为1.27亿美元。
并且从哈高科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项目进展显得很顺利。在2010年半年报中
,哈高科宣称,公司2009年参股投资的普尼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3兆瓦生产线
,在2010年7月完成中试。生产经营正常,正为下一步产业规模化做准备。
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中国杭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普尼公司宣
布,国内首条转换率高达21.1%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试调试成功,普尼公司副总经
理李学耕当时还对媒体表示,本次中试线调试成功标志着普尼公司在产业化方面又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银国际的分析师韩玲曾在11月发布一份关于哈高科的报告,称CIGS (铜铟镓
硒)薄膜电池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首眩若公司可成功实现此领域的突破,将可能
成为光伏领域的下一个FirstSolar。
一边是年年亏损的大豆加工业务,一边是看似占领技术制高点的薄膜电池项目
,哈高科为何选择前者而割舍后者?
薄膜技术看上去很美
从本次股权出让的价格来看,受让方似乎很舍得出价。
截至2009年底,普尼公司净资产1.0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0元,130万美元股权
对应的账面净值为874.9万元,但该部分股权交易价格为4547.4万元,溢价率超过4
00%。并且,仅卖出所持不到1/4的股权,哈高科就收回当初对普尼公司的全部投资
。从逻辑上推断,受让方愿意高价受让股权,这个普尼公司应该很有前途才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份,据公开资料显示,德国美因茨大学近期在美国《
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研究项
目取得重要进展,有望使太阳能薄膜电池突破目前20%的光电转化率纪录。并且,
该研究成果采用的技术——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术和哈高科旗下的
普尼公司一样。
如果普尼公司在高峰论坛上宣称的21.1%中试转换率属实,那其技术领先程度
可想而知。
哈高科董秘马昆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试平均值大概是17%-18
%,21.1%好像是一个最高纪录,相当于刘翔比赛发挥好的时候取得的最好成绩。”
长城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周涛告诉记者,中试15%-20%的光电转化率不足为
奇,欧美很多企业都能达到,全球CIGS领域的老大Wurth太阳能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并且这家企业还可以通过交钥匙工程卖技术。实际上比中试更重要的是量产的转
换率。
哈高科董秘马昆表示,现在普尼公司项目还没有量产,所以不知道量产后的转
换率。
据悉,采用GIGS形式发展薄膜电池的国内企业并不多。A股市场上采用CIGS形
式发展薄膜电池的上市公司有孚日股份和安泰科技等,也因为圈子小,大家都知根
知底。
一家从事(CIGS)薄膜电池业务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市场上,
薄膜电池的转换率一般在6%,他们公司研制的样品转换率超过了9%,但目前还没有
进入工业化量产。从实验室样品到中试,再到最终的工业化量产,需要走很长的一
段路。他还表示:“哈高科虽然宣称中试转换率达到21%,但外界从来没看到过样
品。所以,哈高科的太阳能我是看不懂,其薄膜太阳能最终能否实现工业化量产,
实在不好说。”
长城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周涛介绍,在去年台湾国际太阳光电论坛上,Wurt
h公司的总经理Bernhard Dimmler坦言,在15年前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听说CIGS
18%的高转换率,但从实验室到量产,为什么至今未见?CIGS量产难度确实太高。
“至于剩余普尼公司股权会如何处理,我们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 哈高
科董秘马昆对记者说,公司觉得本次转让普尼公司股权的交易很合适,公司赚了钱
。
当记者问及出售股权是否意味着公司不看好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前景时,马昆并
未正面回应:“我觉得这就是一笔交易。投资者应该在买卖股票前先研究清楚公司
的基本面,有没有业绩支撑,不要等到跌了才来问。”
谁在暴跌之后偷笑
仔细梳理一下相关利益方围绕哈高科薄膜电池投资的得失,很容易发现,大股
东是大赢家。
在新湖系的“三驾马车”削减为二驾之后,有关哈高科的定位就备受外界关注
。据浙江圈内人士称,黄伟及其团队均出身于证券行业,近年来频频游走于资本市
场,资本运作手法相当娴熟。
2004年10月,新湖集团怀揣着“做大做强,并使其健康良好发展”的愿景进驻
哈高科。新湖集团的借壳成本是2亿元,当时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新湖地产以2
.55元/股的价格,合计受让哈高科7844.18万股,占哈高科总股本的29.99%。
然而,功未成身先退。在去年8月哈高科太阳能故事开讲之时,公司股价约6元
/股,但到了今年11月,哈高科最高价达到了17.55元/股,涨幅巨大。伴随着哈高
科股价的不断上涨,大股东新湖集团一路减持。
2009年9月30日,新湖集团持有哈高科股份1.1亿股,到了今年9月30日,新湖
集团所持股份为6557万股,一年内减持4443万股,持股比例由去年三季度末的30.5
9%下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8.15%。即便是按照6元/股的成交价,新湖集团期初2亿
元的借壳成本也已收回,余下的6557万股权就成了额外收益。
除了提前套现的大股东外,在此次哈高科股价大跌中偷笑的还有11月30日快速
离场的资金。此次股权交易公告的前一交易日,即11月30日,哈高科股价走势显得
相当诡异。当天上午10点之前,上证指数一度上涨近20点,涨幅约0.5%,而哈高科
股价却在开盘后迅速封死在跌停盘上。
哈高科自己也获益不菲。当初仅凭600万美元就拿到了普尼公司40%的股权,如
今在兑现4547.4万元后,哈高科仍持有普尼公司超过30%的股权。不论普尼公司日
后前景如何,哈高科都已是稳赚不赔。
如今看来,在哈高科整个太阳能计划中,新湖集团和哈高科都能够满载而归,
只剩下站在17.55元股价之巅的投资者,仍在远眺。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陈锴,范彪
【2010-12-02】
哈高科(600095)利好出台反遭跌停 受伤私募称吃了哑巴亏
本周以来,哈高科(600095)就像吃了泻药,一路狂跌,周一下跌5%,之后连
续两天跌停。昨日(12月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今年有望扭亏为盈。利好出台
,为何股价却遭此厄运?
"这一次,我们是吃了哑巴亏。"一位重仓持有该股的私募人士张先生表示,"
之前我们对哈高科一直期望很高,公司的公告让我们很受伤,连续跌停,算是我们
的一个态度吧。"
太阳能预期造就牛股
10月份,哈高科股价从10元附近启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最高上摸17.55元
,涨幅超过70%,而被市场看好的就是公司持有普尼太阳能的股权。
普尼太阳能公司主营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哈高科通过子
公司哈尔滨高科技公司与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持有普尼太阳能共计40%的股权,出
资600万美元。哈高科在今年的半年报中披露,公司2009年参股投资的普尼公司薄
膜太阳能电池项目3兆瓦生产线,在2010年7月完成中试,正为下一步产业规模化做
准备。
中银国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普尼太阳能公司研发的薄膜电池具有转换率高,
成本低等优点,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首眩普尼公司有可能成为光伏领域的下一个
FirstSolar(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模块制造商之一),因此看好哈高科未来在此
领域的发展前景。
正是在这一良好预期下,哈高科成为私募的宠儿。今年第三季度,私募界大佬
泽熙瑞金1号买入318万股,东方红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买入400万股,中银旗下两
只基金合计买入近790万股。此外,还有大批私募游资重仓介入。
机构集体大甩卖
既然私募一致看好,为何近期哈高科却像吃了"泻药",连续暴跌?
昨日,哈高科发布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所持普尼太阳能公
司的130万美元出资额以4547.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东湖实业公司。哈高科称,此
次转让可使公司年度净利润增加3670万元左右,如果在年内完成,公司2010年度将
因此扭亏为盈。
据了解,如果哈高科今年亏损,公司将因连续两年亏损而戴上"ST"帽子。显然
,此次股权转让就是为了避免戴帽,如果能够让年度业绩扭亏为盈,显然是好事,
为何股价却出现连续大跌?
"就是因为转让了普尼太阳能的股权。"张先生表示,"哈高科之所以能够成为
大牛股,就是因为机构对这块资产预期相当高。"
但现在,哈高科为了扭亏,将普尼太阳能股权转让,太阳能产业的美好前景大
大缩水,这显然在机构预料之外。或许是股权转让提前走漏了风声,本周二公告发
布之前,很多机构便已经开始狂抛,率先将股价打到了跌停板。交易所信息显示,
连续三个交易日中,有两家机构专用席位累计卖出哈高科高达4300万元,财通证券
杭州的两家营业部累计卖出了7500万元。
私募称"被忽悠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市场之所以看好哈高科,其实是预期公司未来
还有可能继续增资普尼太阳能。但是现在增资的事情没兑现,反而还减资,预期落
空,自然只有出货了。
为何私募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判断失误?张先生很郁闷地表示,"私募之所以预
期哈高科将增资,其实是大家经过对各方面情况充分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但最终公
司方面究竟是增资还是减资,我们就无法把握了。无论如何,我们这次是吃了哑巴
亏,感觉被忽悠了。"
那么,接下来,哈高科的故事会怎样延续下去?连续跌停之后,会不会继续大
跌?据了解,到昨日为止,还有不少机构依然没能出货。张先生说,哈高科只是转
让了部分普尼太阳能的股权,目的也是为了让公司今年扭亏,因此只有期望明年重
新对该公司增资,只有这样,哈高科太阳能的故事才能继续讲下去。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10-12-02】
哈高科(600095)4547万割弃光伏资产 股价连续两日跌停
哈高科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以4547.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普尼
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130万美元股权。这是哈高科继9月决定出售持有的温州银
行股权后,再次为盘活资金出售旗下所持股权。
公告显示,普尼太阳能主营业务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此交易标的130万美元股权账面原值为887.6万元人民币;2009年末账面净值为874.
9万元人民币。
哈高科2009年亏损8377万元,今年1至9月亏损2324万元,并预计全年亏损2800
万元至3200万元。业内分析,为避免"戴帽"(被冠名ST)或是哈高科本次出售普尼
太阳能股权的主要原因。
【出处】广州日报【作者】李直建
【2010-12-02】
割光伏两跌停 哈高科(600095)新能源概念玩完
今年四季度令哈高科(600095.SH)一飞冲天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概念,在瞬间
光环褪荆
12月1日,哈高科发布公告,称拟出售普尼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普尼太阳能")对应130万美元的股权。
上述股权为哈高科控股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豆
食品")所有,而正是在新能源概念的刺激下。前三季度亏损2324万元的哈高科,
股价从9月27日的8.39元开始启动,至11月8日一度冲高至17.55元,短短26个交易
日内,股价已然翻番。
而哈高科上述公告可谓对市场热情的当头棒喝。当日哈高科开盘即现一字跌停
,压在上方的卖单高达18.1万手。而此前一个交易日,哈高科亦跌停收盘。
兵退新能源
就在哈高科出让股权前一个月,仍有券商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其为"光伏领
域新秀,CIGS产业规模化在即"。
根据股权转让公告,哈高科控股子公司大豆食品,出让普尼太阳能130万美元
出资对应的股权,作价4547.4万元。
目前普尼太阳能的股权结构为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其中HONGKONGOPTONYCO.L
IMITED出资900万美元,哈高科和大豆食品分别出资300万美元。
一旦此次转让完成,哈高科在普尼太阳能的持股比例,也将从40%被削减至31.
3%。
但套现的4547.4万元,对于今年预亏2800万元-3200万元的哈高科来说,可谓
解了燃眉之急。哈高科也有望借此交易,避免了来年被ST的威胁。
但对于此前冲杀进入哈高科的资金来说,哈高科减持普尼太阳能之举,无异一
盆冷水。
大智慧数据显示,最近两个交易日哈高科资金净流出1.2亿元,占其流通盘的
比例更是高达2.39%,资金净流出量更是在两市高居榜首。
而刚刚在一个月前,哈高科还在其公告中表示,"公司2009年参股投资的薄膜
太阳能电池项目3兆瓦中试生产线在2010年7月完成中试。目前普尼太阳能(杭州)
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正在为下一步产业规模化做一些准备工作。"
不过或有部分资金已经在此轮上涨中掘得丰厚利润。
哈高科三季报显示,徐翔掌舵的泽熙瑞金1号在今年3季度新进成为该公司第五
大流通股股东,持有哈高科318.39万股。
而以哈高科今年3季度的加权均价7.91元作为泽熙瑞金1号的建仓成本,泽熙瑞
金1号的此番投资,或许已经翻番。
与泽熙瑞金1号同时进驻的,还包括中银系两只基金中银动态策略和中银蓝筹
精选,分别持有哈高科525.25万股和263.71万股。此外,一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东
方红3号也持有哈高科399.99万股,为其第三大流通股股东。
新湖系整合哈高科悬念
市场对新湖系整合哈高科的猜测,一直未曾停息。而在新湖中宝(600208.SH
)吸收合并新湖创业之后,哈高科在新湖系中的战略地位,也更为微妙。
早在2008年,新湖系就曾经对哈高科进行过股权调整,将其控股权由新湖控股
调整为新湖集团。新湖集团为新湖控股的控股股东,而通过此次调整,哈高科在新
湖系的层级得以提升,从而与新湖中宝处于同一层级。
当时新湖系相关人士就曾向记者表示,哈高科不作为当时整合的重点,"只是
会为后续的整合做准备。"
"新湖中宝已经成为新湖系的旗舰,包括地产和矿业都放在了新湖中宝,现在
应该轮到哈高科了。"有接近新湖系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不过哈高科曾经在11月2日发布公告,称三个月内新湖集团没有对该公司进行
重组的计划。
而对于此前市场盛传的湘财证券借壳哈高科的说法,上述接近新湖系的人士表
示,这一方案几无可能。
"这个之前曾经讨论过,但早在2007年就已经放弃了。现在券商借壳不太现实
,还是扎扎实实把这个湘财证券平台做好。"上述接近新湖系的人士表示。
而在今年的7月27日和28日,新湖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已经减持了哈高科
共880万股,以当时8元左右的股价计算,新湖集团已经套现超过7000万元。
【出处】21世纪经济报【作者】
【2010-12-01】
急于变现扭亏 哈高科(600095)痛割光伏资产
面对着依旧不见好转的业绩,继9月决定出售持有的温州银行股权后,哈高科
今日再次为盘活资金出售旗下所持股权,而本次出售的则是外界抱有良好预期、尚
未规模化投产的光伏项目资产。
今日哈高科发布出售资产公告,公告披露,控股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
司以4547.4万元的价格,向湖州市东湖实业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普尼太阳能(杭州)
有限公司130万美元出资额。哈高科称,本次交易可以使公司年度净利润增加3670
万元左右,如在年内完成,公司2010年度可因此扭亏为盈。普尼太阳能主营薄膜太
阳能电池组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哈高科通过子公司哈尔滨高科技公司与哈高科
大豆食品公司持有普尼太阳能共计40%的股权,出资总额600万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对哈高科的薄膜太阳能产品一直抱有很高预期。二级市场
上,股价从今年8月的8元上下一路飙升,最高股价超过17元。本次出售普尼太阳能
股权,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哈高科2009年亏损8377万元,今年1至9月亏损2324
万元,并预计全年亏损2800万元至3200万元。根据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
业绩亏损将被冠名ST,为避免"戴帽",或是本次出售普尼太阳能股权的主要原因。
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哈高科持有普尼太阳能股权比例下降到31%。昨日公司股价
跌停,收于14.36元。
【出处】现代快报【作者】徐明徽
【2010-12-01】
急于变现扭亏 哈高科(600095)"割舍"光伏资产
面对着依旧不见好转的业绩,继9月决定出售持有的温州银行股权后,哈高科
今日再次为盘活资金出售旗下所持股权,而本次出售的则是外界抱有良好预期、尚
未规模化投产的光伏项目资产。
今日哈高科发布出售资产公告,公告披露,控股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
司以4547.4万元的价格,向湖州市东湖实业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普尼太阳能(杭州)
有限公司130万美元出资额。哈高科称,本次交易可以使公司年度净利润增加3670
万元左右,如在年内完成,公司2010年度可因此扭亏为盈。
普尼太阳能主营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哈高科通过子公司
哈尔滨高科技公司与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持有普尼太阳能共计40%的股权,出资总
额600万美元。哈高科在今年的半年报中披露,公司2009年参股投资的普尼公司薄
膜太阳能电池项目3兆瓦中试生产线,在2010年7月完成中试。生产经营正常,正为
下一步产业规模化做准备。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对哈高科的薄膜太阳能产品一直抱
有很高预期。二级市场上,股价从今年8月的8元上下一路飙升,最高股价超过17元
。本次出售普尼太阳能股权,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哈高科2009年亏损8377万元,今年1至9月亏损2324万元,并预计全年亏损2800
万元至3200万元。根据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业绩亏损将被冠名ST,为避
免“戴帽”,或是本次出售普尼太阳能股权的主要原因。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哈
高科持有普尼太阳能股权比例下降到31%。昨日公司股价跌停,收于14.36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徐明徽
【2010-11-02】
妖股哈高科(600095)越炒越迷离
2010年业绩预亏损3000万,主营业务难有起色,哈高科股价却一路飙升,炒作
减持一浪接一浪。按照价值分析的套路研究哈高科(600095),你肯定会一头雾水
。10月25日,哈高科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个季度哈高科亏损2425万;同时预计
公司2010年度亏2800万元—3200万元。但在二级市场上,从9月27日到10月29日的
交易日期间,其股价从最低价8块拉升至最高价16.40元。哈高科今日发布澄清公告
,针对近期报道,经向大股东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实,新湖集团未来3个
月没有针对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整体上市、非公开发行股票等计划。
哈高科到底在炒什么
资本大鳄黄伟2004年入主哈高科,从此,新湖创业、中宝股份和哈高科并称“
新湖系”三驾马车。但是,在“新湖系”入主哈高科7年间,哈高科的基本面不仅
没有大幅提升,反而不如以往。“新湖系”入主哈高科前的2003年年报显示,哈高
科总资产为9.2亿,股东权益为6亿,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2.87亿,净利润6208万;
而2009年年报显示,哈高科总资产为13亿,股东权益为6亿,2009年营业收入为3.4
亿,亏损9193万。
黄伟到底要拿哈高科做什么外界也不甚明了。2009年8月,哈高科出资600万美
元与普尼太阳能合作,从事新一代薄膜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似乎宣告
正欲脱胎。
但9月,就传出湘财证券(同为新湖系成员之一)借壳哈高科;今年以来,又
有熟悉黄伟的人士透露,黄有意卖掉这个壳。而此前,黄伟已经自废一壳(新湖中
宝吸收合并新湖创业)。
与此同时,2009年12月23日以来,大股东新湖集团已分四次从二级市场公开减
持哈高科4492.4万股;2010年5月,哈高科退出房地产业务;6月,原董事长张耀辉
辞职。9月18日,公告转让温州银行股权。这一切显示,哈高科卖壳之路似已敲定
。
不过,这一路又伴随着新湖系资金链紧张的传言,这导致哈高科一路的暴涨一
直笼罩在糊涂之中。
本轮哈高科猛涨的主要推手,从公开消息看为阳光私募泽熙瑞金1号、中银基
金和东方红三号。“主要是炒作哈高科的薄膜太阳能产品的预期。”10月27日,一
位接近上述机构的券商人士透露说。但是这不能说服更多的旁观者,不止一家私募
说,他们很想对哈高科动手,但是始终看不懂底细而只能旁观。
炒作配合减持?
而在新湖集团减持哈高科的同时,走的是一边质押,一边解押,一边减持的路
子。
今年1月22日,新湖集团之前全部质押给浙商行嘉兴分行的9549万股中,有300
0万股解除质押,另有6549万股处于质押中;而后新湖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减持2992.
4万股;7月29日,新湖集团将已经到期的6549万股重新办理了质押,质押期为1年
;而在10月14日,新湖集团又有2000万股解除了质押,目前仍有4549万股处于质押
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湖集团减持哈高科的日子里,每个季度总会有新的私募股
东的影子,总会伴随着股票拉升的现象,给投资者留下想象空间。2009年12月23日
—24日,新湖集团在当季度的高价6.52—7.02元间减持1500万股,其间,浙江涌元
投资吃进130万股,海南华控实业投资吃进100万股;2010年3月31日,新湖集团在
当季的高价7.11元—7.4元间减持306.4万股,其间,金鹰行业优势基金吃进300万
股,中融鼎辉吃进176万股……在众多公私募看好下,从9月27日起,哈高科开始上
扬,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出处】现代快报【作者】
【2010-11-02】
哈高科(600095)澄清资产重组传闻
今日哈高科(600095)对有关资产重组的传闻作出澄清。哈高科称,经公司书
面征询控股股东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湖集团回函明确表示,未来三
个月没有针对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整体上市、非公开发行股票等计划。
哈高科在2010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2009年参股投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
目3兆瓦中试生产线于2010年7月完成中试。现公司与普尼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
进一步问询了解得知,该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正在为下一步产业规模化做一些准备
工作。
哈高科称,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大豆蛋
白价格低迷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该状况无根本改变。为解决目前的困难,公司
决定出售持有的温州银行股权,目的是为了盘活资金,更好地保证公司主业能持续
健康发展。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未发生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其他情形。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李坤
【2010-11-01】
哈高科(600095)越炒越迷离:莫须有重组与新能源 黄伟何为
2010年业绩预亏损3000万,主营业务难有起色,哈高科股价一路飙升,炒作减
持一浪接一浪
按照价值分析的套路研究哈高科(600095.SH),你肯定会一头雾水。
10月25日,哈高科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个季度哈高科亏损2425万;同日公
布的2010年度业绩预算,预计公司2010年度亏2800万元—3200万元。
哈高科的业绩并不令人意外。在放弃地产业务之后,哈高科的主营业务主要包
括大豆深加工和制药两块,但在主营业务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大豆深加工业务表现黯
淡,制药一块业绩平平,仅靠这两块业务的正常运转,哈高科的业绩难有改观。
然而,令人瞠目的是,哈高科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颇为惊艳。从9月27日到10月2
9日的20个交易日间,其股价从最低价8块拉升至最高价16.40元。
妖股哈高科
哈高科的故事永远让人看不懂。
资本大鳄黄伟2004年入主哈高科,从此,新湖创业、中宝股份和哈高科并称"
新湖系"三驾马车。但是,在"新湖系"入主哈高科7年间,哈高科的基本面不仅没有
大幅提升,反而不如以往。"新湖系"入主哈高科前的2003年年报显示,哈高科总资
产为9.2亿,股东权益为6亿,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2.87亿,净利润6208万;而2009
年年报显示,哈高科总资产为13亿,股东权益为6亿,2009年营业收入为3.4亿,亏
损9193万。
黄伟到底要拿哈高科做什么外界也不甚明了。2009年8月,哈高科出资600万美
元与普尼太阳能合作,从事新一代薄膜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似乎宣告
正欲脱胎。
但9月,就传出湘财证券(同为新湖系成员之一)借壳哈高科;今年以来,理财
周报又从熟悉黄伟的人士处获悉,黄欲将卖掉这个壳。而此前,黄伟已经自废一壳
(新湖中宝吸收合并新湖创业。)他的招数总略显匪夷所思。
与此同时,2009年12月23日以来,大股东新湖集团已分四次从二级市场公开减
持哈高科4492.4万股;2010年5月,哈高科退出房地产业务;6月,原董事长张耀辉辞
职。9月18日,公告转让温州银行股权。这一切显示,哈高科卖壳之路似已敲定。
不过,这一路又伴随着新湖系资金链紧张的传言,这导致哈高科一路的暴涨一
直笼罩在糊涂之中。
【出处】理财周报【作者】曹攀峰
【2010-10-25】
哈高科(600095)2010年度业绩预亏
哈高科(600095)今日公告,根据哈尔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初步测算,预计
公司2010年度亏损2800万元-3200万元(上年同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77
0745.36元),具体数据将在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中予以披露。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0-09-21】
哈高科(600095)欲抽身温州银行 投资收益可期
虽然有城商行IPO的远期规划及资产规模的稳定增长,但上市公司哈高科对温
州银行却似乎失去了信心,开始动了退出打算。"哈高科此举可能与其自身业绩一
般及持股的温州银行近期业绩微降有关。截至2010年6月30日,哈高科经营现金流
仅为-9668.86万元且流动负债偏高,而温州银行2009年业绩则出现小幅下滑。"一
位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预计,由于哈高科持有温州银行初始投资成本仅为5480万元,在目前
城商行股权热度增温的大背景下,其所获收益应较为可观。
位列温州银行第十大股东的哈高科日前宣布,其决定出售公司持有的温州银行
股权,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就该事宜与有购买意向的客户进行洽谈,而具体出售的数
量和价格根据未来洽谈的情况确定。截止目前,哈高科持有温州银行4562.47万股
,占总股本4.46%。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末,在温州银行配股行动中,哈高科曾表示拟投资4106
.2万元参与温州银行配股。资料显示,为缓解持续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温州银行
在去年底启动了增资扩股计划。其中,该行拟以2008年末总股本1023181921股为基
数,配股比例为每10股配3股,配股总额不超过3.01亿股。
仅仅时隔不到一年,曾经欲积极参与配股的哈高科却开始撤退。对此,有业内
人士表示,究其原因显然与其自身及持股对象业绩有关。正是双重因素的叠加,才
导致此番哈高科的转让。
首先,哈高科在2009年及今年上半年业绩亏损后,预计三季度将继续亏损。若
套现温州银行股份,将可缓解目前所面临的资金压力。而另一方面则来自温州银行
自身。
温州银行的前身--温州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17日,是温州首家具有一
级法人资格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目前温州规模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资本总额超42亿元,辖属分支行63个。2007年12月17日,正式更名为温州银行。
虽然该行近年来大力实施跨区域经营存贷款、资产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保持高
速增长,但与其它银行业绩普涨形成对比的则是,在2009年其业绩却出现了微降。
2009年年报显示,温州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8亿元,比上年下降3.45%;
税后净利润4.45亿元,同比下降4.61%。公司表示,盈利水平微降主要是受银行信
贷大投放影响,年度内贷款利率水平下降导致利息收入减少,利息成本支出增加及
经营成本增加所致。手中所持的银行盈利水平出现下降,也使得哈高科下了退出的
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多数城商行一样,温州银行也有着其IPO的远景规划。该
行表示,2007年以来,就积极研究和启动IPO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实现公众上市银
行的目标。此外,截止2009年12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达11.6%,连续数年增长。
这一数值不但达到监管要求,更高于国有大行11.5%的最新监管红线。
因此,温州银行虽然业绩出现微降,由于仍有众多优势,因此部分分析人士预
测,哈高科所转让的股权仍会受到机构的热抢。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吕东
【2010-09-18】
哈高科(600095)拟出售所持温州银行股份
哈高科(600095)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出售公司持有的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的股权,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就该事宜与有购买意向的客户进行洽谈,具体出售的数
量和价格根据未来洽谈的情况确定。目前,哈高科共持有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5
62.47万股股份。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10-09-18】
哈高科(600095)拟转让温州银行股权
去年还选择参与配股温州银行,今年却决定卖掉所持温州银行股权。哈高科此
举背后原因是什么?
哈高科今天公告,决定出售公司持有的温州银行股权,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就该
事宜与有购买意向的客户进行洽谈,具体出售的数量和价格根据未来洽谈的情况确
定。
去年11月,哈高科拟投资4106.2万元参与温州银行配股。不过,温州银行配股
未通过银监会批准。目前,哈高科持有温州银行4562.47万股,占总股本4.46%。截
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所持温州银行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5480万元,账面价格5480万
元。让人摸不透的是,商业银行股权最近两年是资本市场争抢的标的,为什么哈高
科在拟增加投资不到一年后,又决定出售该股权?
哈高科主营大豆加工。2009年年报显示,整体出现较大数额的亏损,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77万元,较上年减少9420万元。2010年上半年,大豆
业务经营状况未出现明显好转。2010年上半年,哈高科实现营业收入21121万元,
实现净利润-1893万元。
资产负债表显示,2009年,公司总资产13亿元,负债6.44亿元,所有者权益6.
59亿元。负债当中,流动负债偏高,为6.2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7亿元,其他
应付款2.6亿元。资产中,存货偏高,为5.1亿元,货币资金为1.11亿元。从资产负
债情况看,出售温州银行股权,或是为回笼资金。
哈高科目前第一大股东为浙江新湖集团,截至2010年上半年,持有7437万股,
占总股本之比20.59%。但是,拥有新湖中宝的浙江新湖集团似乎有意已决定从哈高
科退出,今年上半年,新湖集团减持2112.3万股。哈高科第二大股东浙江涌元投资
管理有限公司仅持股222万股,占总股本的0.61%。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阮晓琴
【2010-07-30】
哈高科(600095)大股东减持880万股 成都营业部成接盘主力
哈高科(600095)的重组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昨日(7月29日)公司宣布
,大股东新湖集团于7月27日和28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总计880万股,
占总股本的2.44%。《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四家来自成都的营业部成为
哈高科大宗交易的接盘主力,从去年至今屡屡接下大股东减持的股份。
成都营业部成接盘主力
昨日,哈高科再次公布公司控股股东新湖集团的减持公告。公告显示,新湖集
团于2010年7月27日和28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分别减持公司股票500
万股、380万股,共计880万股,占总股本的2.44%。减持后,新湖集团仍持有6557
万股,占总股本的18.15%。
上交所大宗交易信息显示,哈高科27日和28日的卖出方均来自湘财证券长沙韶
山路证券营业部,从卖出的时间和数量来看,刚好与新湖集团的减持信息相吻合,
而这已不是该营业部的首次卖出了。
资料显示,该营业部在今年4月初和去年12月底,分别卖出哈高科1806万股和1
500万股。加上此次卖出的880万股,该营业部累计卖出418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的
11.6%。根据哈高科今年4月9日和去年12月28日的减持公告来看,新湖集团正是通
过该营业部减持哈高科的。
需要注意的是,接盘方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来自成都的营业部是绝对主力。
根据交易信息,成都共有4家营业部活跃在哈高科大宗交易平台上,它们分别是万
和证券成都体育场路营业部、华西证券成都西玉龙街营业部、国海证券成都神仙树
北路营业部,以及金元证券成都二环路营业部。
自去年12月至今,四家成都营业部分别买入了851万股、50万股、1850万股和7
10万股,共计3461万股,占大宗交易总成交量的80%以上,这似乎与坊间流传哈高
科的新任大股东将来自成都相吻合。
7月涨幅超过4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初哈高科的大宗交易成交价为7.5元/股,不过随着此
后A股市场暴跌,哈高科股价也从8元附近一路下跌至最低的5.51元,跌幅超过20%
,大宗交易接盘者也是浮亏惨重。
不过随着市场反弹,哈高科股价也再次上涨到8元附近,特别是进入7月以后,
哈高科股价已经上涨超过40%。
与此同时,成都营业部也再次活跃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并于7月27日和28日两
天,以7.9元/股的价格合计买入610万股哈高科。
有趣的是,在28日的交易中,哈高科开盘后便迅速下挫,不到20分钟,就跌至
7.9元/股,后又被拉起。而7.9元/股的当天最低价与7月27日和28日的7.9元/股大
宗交易成交价格完全相同,似乎7.9元/股已成为哈高科股价的"保护垫"。而昨日哈
高科也最低探至7.96元,同样未跌破该价位。
在昨日的减持公告中,还有一条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新湖集团在公告减持
的同时,把质押给浙商银行嘉兴支行的6549万股重新办理了质押手续,质押期为一
年。减持的同时又质押,而质押的股份几乎是新湖集团所持有的全部股份,这又说
明了什么?
华安证券分析师张兆伟认为,公司质押股份就是为了把资产充分利用起来,可
能公司会因减持成交价格低或者手续复杂等因素选择质押,这是正常的。但是一年
的质押期并不代表公司一年之内不会有动作,如果公司要再次处理股份的话,首先
要解除质押,并发出相应公告。
该分析师还指出,大宗交易接盘方之所以活跃,就是看好公司后期的重组行情
。虽然伴随着风险,但是一旦重组成功,那8元左右的价格就显得非常便宜。无论
是大股东的连续减持,还是近期资金的积极介入,或都预示公司重组进度将进入到
加速期。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赵阳戈
【2010-07-29】
哈高科(600095)控股股东再次减持880万股
在半年内售出逾4000万股哈高科(600095)股权后,哈高科控股股东浙江新湖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减持行为接近尾声。今日哈高科公告,新湖集团于2010年7月27
日和28日通过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分别减持公司500万股、380万股,共计880万股
股份,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2.44%。
减持后,新湖集团仍持有公司6557万股股份,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18.15%。另
外,新湖集团已于7月27日将质押给浙商银行嘉兴支行的公司6549万股股份重新办
理了质押手续,质押期为一年。如此一来,新湖集团未来一年可减持的股份只剩8
万股左右,这也意味着新湖集团字2009年12月23日以来的减持行为将告一段落。
伴随着新湖集团的大手笔减持,2010年6月17日与新湖集团关系密切的哈高科
原董事长张耀辉的辞职,也被市场分析人士猜测为新湖系资本可能会撤出哈高科,
哈高科将面临重组的信号。如今,新湖集团将手中哈高科剩余股权几乎全部质押,
其在资本市场的下一步动作引人关注。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靳书阳
【2010-07-29】
哈高科(600095)重组大门未关:成都买家大包大揽质押"剩股"
哈高科29日发布了两则公告颇值得回味。在27日和28日的再度减持之后,新湖
集团将所剩哈空调股权中的大部分质押给银行。此举似乎是为去年年底以来的连绵
减持划上休止符。
市场之前还在揣度,对哈高科的连绵减持似乎预示着新湖系的去意已决。今日
,哈高科公告称,公司28日收到控股股东--新湖集团减持股份的通知:新湖集团于
7月27日和7月28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共计减持哈高科880万股股份
,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2.44%。其中7月27日减持了500万股;7月28日减持了380万
股。减持前,新湖集团共持有哈高科7437万股股份,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20.59%。
减持后,新湖集团仍持有哈高科6557万股股份,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18.15%。
去年年底以来,新湖集团便大肆减持哈高科,持股比例已经由当时的26.43%下
降至18.15%。市场结合公司业绩与高管辞职等消息纷纷猜测,新湖系或将撤出哈高
科。然而,今日的另一则关于股权质押的公告或可视为新湖系对市场猜测的一种回
应。
公告称,哈高科控股股东--新湖集团7月27日将质押给浙商银行嘉兴支行的654
9.3993万股哈空调在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重新办理了质押手续,质押期为一年。若
无意外,新湖集团所持有的哈空调股权在一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更。
不过,就算新湖集团短期内不会退出,公司重组预期依然很强烈。5月20日,
哈高科、新湖中宝双双发布公告称,新湖集团为避免集团地产业务同业竞争而出具
承诺函。据承诺函,新湖中宝将在境内主营地产业务,成为新湖系旗下为唯一地产
上市平台;而哈高科将不再新增项目,即在现有住宅项目完成后彻底退出地产业。
一边要退出房地产行业,一边又不得不面对持续亏损的经营状况,哈高科的重组便
势在必行了。
若新湖系一定时期内不会进行减持,那么会不会有场外的人进来,将是值得市
场关注的问题了。自去年年底至今的连串大宗交易中,成都本地的众多买家成为最
重要的接盘方。25次大宗交易中,共计有17次是成都本地的营业部出手接盘。如此
高的出手比例,怎能不惹人关注。尤其是国海证券成都神仙树北路证券营业部,共
计通过大宗交易购入哈高科2100万股。若以公司3.6亿的总股本计算,已有5.83%的
股权被该部摘走。
惹人瞩目的还有哈高科近阶段的走势。自6月30日以来,公司股价已由5.59元
上涨至8.43元,累计涨幅50%。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魏梦杰
【2010-07-16】
哈高科(600095)重组待定 新湖系是否淡出仍是谜
大股东新湖系的种种资本运作,似乎将哈高科(600095)排除体外。董事长辞
职,大股东新湖集团减持,一时间,坊间关于哈高科的重组猜想不断。
哈高科该何去何从,其结局可能祸福相依,但我们终究希望其拥有一个美好的
未来。
一边是巨亏
一边是大股东离弃
2009年,哈高科仍旧处于困境,亏损严重。而大股东的近几年减持,使得哈高
科的前景处于风雨飘摇,看不清楚。
哈高科业绩已经显现危机,2009年实现收入34046万元,比去年减少6055万元;
利润总额亏损9194万元,比去年减少10697万元,贷款余额为18740万元。
哈高科整体出现较大数额的亏损并不是偶然,主要受累子公司:一是子公司大
豆食品公司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年亏损严重;二是青岛临港置业厂房销售没有按预
算完成,2009年的经营状况与年初预算差距很大。其他子公司虽然基本都完成了年
初预算,但由于其他子公司在哈高科整体资产配置中所占比重较小,没有能力弥补
大豆食品公司和青岛临港置业造成的利润缺口。
业绩不佳的同时,大股东却自去年年底就高调减持,持续抛售哈高科股份,在
二级市场引起反响。
新湖集团分别于去年12月23日和12月24日分两次累计减持哈高科1500万股,占
公司现有总股本的4.15%。今年4月份,再次加上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
减持公司306万股,累计减持股份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
业内人士指出,哈高科的实际控制方新湖集团连续抛售公司股权的行为,新湖
系可能将会撤出哈高科。
据了解,哈高科是由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房屋建设开发公司、哈尔滨火
炬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外贸易公司三家共同发起,
采取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哈高科主要从事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投资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及
进出口业务。房地产正是其三大主业之一。
哈高科的房地产业务所占份额不大,主要有哈高科房地产开发公司,2009年实
现净利润27万元。主要工作是哈尔滨市道里区"井街"房地产项目前期的规划编制、
拆迁和"新湖康桥"项目竣工验收。和已经启动的"新湖康桥"项目的销售。此外,还
包括物业管理公司等。
分析人士称,去年2月新湖集团收购新湖控股持有的所有哈高科股权,以将公
司从新湖中宝中剥离,哈高科的主营之一业务地产已经被剥离,其他业务仍旧处于
亏损状态。
对于重组之说,哈高科内部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没有听闻:"目前还没
有听说。"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贾丽
【2010-06-22】
哈高科(600095):董事长辞职拉开重组序幕?
在市场传出哈高科(600095)即将重组的消息后,哈高科相继又发布了董事长
辞职的公告。由于近期哈高科的种种迹象都倾向于重组,因此,有市场人士猜测,
鉴于哈高科的实际控制方新湖集团连续抛售公司股权的行为,新湖系可能将会撤出
哈高科,而哈高科将很可能会面临重组。
新湖系淡出哈高科
公告显示,哈高科董事长张耀辉向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长、董事职务的申请;
同日,哈高科马上以通讯方式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选举新董
事长的议案。根据公告,该次会议由哈高科的母公司--哈高科(集团)股份公司董
事长杨登瑞主持。
资料显示,现年45岁的张耀辉于2007年7月上任。之前曾担任横店集团有限公
司总经理、上海光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横店集团持股比例50%)董事长之职。虽
未有公开资料,但坊间盛传哈高科的实际控制人--新湖系(新湖集团,旗下包括新
湖中宝等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温州资本大鳄黄伟与张耀辉的关系甚好。张耀
辉当年赴哈高科任职便是黄伟的安排。但现如今,张耀辉却突然以个人原因而辞职
,让市场不仅猜测这是否代表着新湖系将撤离哈高科的一个信号。
有市场分析人士称,从目前张耀辉的辞职与新湖集团接连减持哈高科股权的行
为来看,哈高科被"卖壳"的可能性更大了一点。
数据显示,新湖集团自2009年底至今年4月,持续抛售哈高科股权,持股比例
从30.59%减至20.59%。另外一点也值得关注,去年2月新湖集团收购了新湖控股持
有的所有哈高科股权,由此间接将公司从新湖中宝中剥离出来,而当时集团承诺的
"年内三不变"如今也已到期。
投资者押宝重组消息
市场之所以传言哈高科将要重组的主因不仅仅是源于新湖集团的减持,还包括
哈高科的房地产业务被其控股股东新湖集团给否决的因素存在。
5月20日,哈高科、新湖中宝双双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新湖集团为避免集团
内地产业务同业竞争而出具承诺函。据承诺函,新湖中宝将在境内主营地产业务,
成为新湖系旗下为唯一地产上市平台;而哈高科将不再新增项目,即在现有住宅项
目完成后彻底退出地产业。
至此,在完成了整体上市集团地产业务、吸收合并新湖创业、明确要求哈高科
退出竞争这一系列运作之后,新湖中宝彻底担起新湖系唯一地产上市平台的大梁。
只是,如此一来,失去了房地产业支撑的哈高科将成为一只亏损的股票。
资料显示,哈高科目前主营三块业务--大豆、地产、制药。明细来看,大豆种
植、加工近些年一直是受影响最重的产业,哈高科2009年大豆业务巨亏7363万元。
公司甚至悲观预计今年能否实现减亏尚不可知。其次,哈高科副营的地产业务规模
虽小,但在大豆主业日薄西山的背景下,也曾被视为未来的发展重心并寄予厚望。
可是,一旦撤出地产业,哈高科很可能会失去一个盈利的主业。数据显示,2009年
,哈高科实现营收3.4亿,同比降15%;实现净利润为亏损8377万,同比大降9倍;
实现每股收益-0.23元。
市场人士分析,在新湖系整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后,哈高科之前三大主营业务
中的地产业务已经被剥离了上市公司。哈高科仅剩下日薄西山的大豆种植加工,以
及乏善可陈的制药业务,哈高科2009年大豆业务巨亏7363万元。那么放在哈高科面
前的道路或有3条--转型新能源、资产置换、向第三方卖壳。
据了解,哈高科曾在2009年8月出资600万美元与普尼太阳能合作涉足新一代薄
膜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而且,据公司相关人士透露,公司确有向新能源转型的
考虑。
至于,进行资产置换,将大豆产业与新湖系旗下优质资产进行置换;或直接资
产注入的想法,投资者并不认同,认为希望渺茫,特别是在新湖系不断减持哈高科
的情况下,这种猜测没有根据。最受投资者与市场人士欢迎的猜测则是向第三方卖
壳这一方案。自去年底以来,新湖集团通过大宗交易不断抛售哈高科股权,将其持
股比例从30.59%骤减至20.59%,并称不排除继续减持的可能。与此同时,去年2月
,新湖系整理旗下股权关系,将新湖控股持有的哈高科股权转让给集团,由此间接
将公司从新湖中宝中剥离出来,技术上为卖壳创造了便捷条件。同时,当时集团入
驻所做出的"年内三不变"承诺如今也已到期。
通过分析新湖集团以上种种运作,投资者认为,新湖集团的不断减持正是为哈
高科未来重组而铺路。也因此,有不少投资者纷纷押注哈高科的重组预期。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