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089 特变电工 更新日期:2025-05-21◇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气设备产品 |2236362.79| 393139.87| 17.58| 22.85|
|煤炭产品 |1926427.64| 624549.07| 32.42| 19.68|
|新能源产品及工程 |1853112.92| 26203.43| 1.41| 18.94|
|电线电缆产品 |1569172.02| 119548.91| 7.62| 16.03|
|铝电子新材料、铝及合金制| 560516.69| 65100.94| 11.61| 5.73|
|品 | | | | |
|发电业务 | 560325.63| 306384.26| 54.68| 5.73|
|输变电成套工程 | 493136.24| 75317.55| 15.27| 5.04|
|其他 | 214767.97| 36471.32| 16.98| 2.19|
|其他业务 | 186791.99| 63212.23| 33.84| 1.91|
|黄金 | 119363.94| 64096.57| 53.70| 1.22|
|物流贸易 | 66677.36| 6622.10| 9.93| 0.68|
├────────────┼─────┼─────┼───┼──────┤
|境内 |8402371.60|1500081.78| 17.85| 85.86|
|境外 |1197491.59| 217352.25| 18.15| 12.24|
|其他业务 | 186791.99| 63212.23| 33.84| 1.91|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变压器产品 |1030860.56| 191162.56| 18.54| 21.55|
|新能源产业及工程 |1017149.27| 49399.39| 4.86| 21.26|
|煤炭业务 | 933304.88| 318186.35| 34.09| 19.51|
|电线电缆产品 | 707028.57| 56542.04| 8.00| 14.78|
|铝电子新材料、铝及合金制| 279017.19| 42777.52| 15.33| 5.83|
|品 | | | | |
|发电业务 | 267762.01| 151269.45| 56.49| 5.60|
|输变电成套工程 | 227880.44| 34968.05| 15.34| 4.76|
|其他业务 | 114532.74| 54581.76| 47.66| 2.39|
|其他 | 85301.15| 25878.32| 30.34| 1.78|
|物流贸易 | 73963.81| 5556.97| 7.51| 1.55|
|黄金 | 47398.32| 24055.91| 50.75| 0.99|
├────────────┼─────┼─────┼───┼──────┤
|境内 |4115868.46| 793865.41| 19.29| 86.03|
|境外 | 553797.74| 105931.14| 19.13| 11.58|
|其他业务 | 114532.74| 54581.76| 47.66| 2.39|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产业及工程 |2805218.64| 896407.00| 31.95| 28.56|
|变压器产品 |1848472.56| 294930.48| 15.96| 18.82|
|煤炭产品 |1823034.26| 846120.45| 46.41| 18.56|
|电线电缆产品 |1354993.65| 129466.51| 9.55| 13.80|
|铝电子新材料、铝及合金制| 517344.16| 87909.76| 16.99| 5.27|
|品 | | | | |
|输变电成套工程 | 491878.04| 95197.56| 19.35| 5.01|
|发电业务 | 427755.05| 214310.27| 50.10| 4.36|
|其他业务 | 186404.78| 75938.97| 40.74| 1.90|
|其他 | 178696.45| 34080.17| 19.07| 1.82|
|物流贸易 | 145365.12| 7494.09| 5.16| 1.48|
|黄金 | 41481.24| 27984.30| 67.46| 0.42|
├────────────┼─────┼─────┼───┼──────┤
|境内 |8707871.59|2460568.04| 28.26| 88.67|
|境外 | 926367.59| 173332.54| 18.71| 9.43|
|其他业务 | 186404.78| 75938.97| 40.74| 1.9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产业及工程 |1598287.56| 713058.94| 44.61| 32.08|
|煤炭业务 | 995407.81| 438351.68| 44.04| 19.98|
|变压器产品 | 778371.05| 122472.03| 15.73| 15.62|
|电线电缆产品 | 585100.50| 53595.16| 9.16| 11.74|
|铝电子新材料、铝及合金制| 259736.17| 42976.50| 16.55| 5.21|
|品 | | | | |
|输变电成套工程 | 218865.31| 48044.48| 21.95| 4.39|
|发电业务 | 189572.16| 80811.44| 42.63| 3.81|
|其他 | 131251.66| 35650.28| 27.16| 2.63|
|物流贸易 | 119421.99| 9006.77| 7.54| 2.40|
|其他业务 | 93893.29| 55766.42| 59.39| 1.88|
|黄金 | 11808.44| 6250.22| 52.93| 0.24|
├────────────┼─────┼─────┼───┼──────┤
|境内 |4498790.78|1477535.02| 32.84| 90.31|
|境外 | 389031.86| 72682.49| 18.68| 7.81|
|其他业务 | 93893.29| 55766.42| 59.39| 1.88|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
新旧动能转换艰难、产业内卷化竞争加剧等挑战;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频发,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加深,进一步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严峻性
。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坚持稳健经营,深耕国内国际两个市尝持续培育发
展新动能,加速推进数字化赋能、组织架构变革、降本增效以及人才保障等举措,
增强了公司经营韧性。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8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0.2
2亿元,实现净利润35.9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5亿元,公司
实现平稳发展。
(一)抢抓国内、国际市场
1、国内市场
输变电产业方面,公司大力推进大客户平台和营销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市场服务效
能;聚焦核心主赛道,稳固存量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增量市场;深入开展协同营销
,推动全产业链集成销售;2024年度公司输变电产业国内市场签约491亿元。新能
源产业方面,受多晶硅供需失衡及行业内卷叠加影响,多晶硅产品价格跌破成本且
持续低位运行,为更好地应对多晶硅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公司逐步对部分生产线
进行技改及检修工作,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客户服务,
2024年度公司高纯多晶硅实现产量19.88万吨,实现销量19.92万吨;公司加大风光
资源开发建设规模,完成并确认收入的风能及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装机约3GW,截至2
024年末并网发电的运营电站累计装机达到3.61GW,报告期内发电量80.57亿千瓦时
;公司大力发展逆变器、SVG、柔性直流换流阀等关键设备制造业务,持续强化大
客户管理,逆变器产品实现大型央企、国企30余个标段中标入围,国企、央企中标
率和中标容量位居前列;低频柔直换流阀海上风电商业化应用实现新突破。能源产
业方面,公司持续细化煤炭市场管理,推动疆内市嘲保价稳量”,开拓疆外增量市
场,2024年煤炭实现满产满销,其中疆外销售占比超25%;公司火电机组稳定运行
,充分挖掘市场增量,灵活运用交易政策,优化发电时段、调优电价。2024年度火
电发电量180.41亿千瓦时。新材料产业方面,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调优产品结构,产
品性能及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高纯铝产品销售4.13万吨,电子铝箔产品销售1.80
万吨,化成箔产品销售2,163.55万平方米,合金产品销售15.01万吨,铝制品产品
销售3.69万吨。
2、国际市场
在国际成套方面:公司加快推进国际区域平台中心建设;重大项目稳步推进,重点
国别市场业务有序开展,实现了新签合同与生效合同金额的双增长。截至2024年12
月31日,公司国际成套项目正在执行未确认收入及待履行合同金额超50亿美元。
在产品出口方面,公司抢抓国际能源结构转型及电网设备更新的市场机遇,大力推
进国际产品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各类资质入围,新市场持续实现签约突破。2024年
度公司产品出口签约超过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超过70%。
(二)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输变电产业方面,公司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聚焦产业链瓶颈突破,高起点规划建设
的数字化工厂陆续投产。完成合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补全电容器、空心电抗
器等产品链,进一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新能源产业方面,2024年底公司逆变器
数字化生产线部分投产,逆变器产能进一步提升;巴州、准东等地新能源大基地项
目开工建设。能源产业方面,公司准能2×660MW火电项目、巴州2×350MW热电联产
项目、10万吨工业硅数字化项目投运,公司煤炭、火电业务协同发展。新材料产业
方面,公司持续深化数字化技改,加快高性能高纯铝清洁生产项目、高压电子新材
料项目,铝基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等系列数字化项目建设投产,供应能力、产品质量
、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创新引领,赋能公司发展
公司聚焦“创新引领”,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IPD业务运作和管理体系。通过
打造需求牵引的产供销协同研发体系,完成变革与数字化协同管理顶层设计,赋能
公司发展,公司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公司开展纵剪线复杂工况分析等多
场景建模及分析应用、完成750kV高压电缆研发和型式试验,完成363kV大容量气体
绝缘GIS、海上风电塔筒72.5kV智能化气体绝缘开关、陆上15MW及以下全系列机舱
变和海上66kV机舱变等产品开发,研制的绿色环保高压真空开断环保GIS设备、高
海拔干式百万伏套管实现大批量应用;成功研制高强高导大截面铝合金杆、新能源
车用免热处理铝硅合金,提升了高性能铝合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静态无功补偿装
置在国家电网成功投运,成功研发的柔性多电平直流链变换器显著提高新能源发电
量和转换效率,开发的国产化功率模块及阀段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解决了关键
元器件供应难问题,组串式逆变器电网适应性提升研究成绩显著,产品性能及电网
适应能力不断提升。
(四)数智化升级持续深化
公司完成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推动数字化转型基座平台统一。完成制
造运营系统、工业物联网平台、质量管理平台、交付服务平台等开发应用;开展纵
剪线复杂工况分析等多场景建模及分析应用,推动产品生产线少人化管理;持续深
化供应链、营销、财经等信息化系统应用,推动基于数据分析的管理运营提升。
(五)专业化人才队伍持续建强
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需求,聚焦科技创新、三化建设等核心
领域,持续调优团队结构。加大干部轮动及多岗位历练,激发组织和人才活力。持
续加大年度培训费用投入,深入实施“中德实训基地”“技能大师”“特级技师”
和“高管培训”“百人计划”等培养计划;积极携手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深入
推进产教融合,全力打造创新联盟,为创新型技术人才持续赋能续航。
(六)质量管理体系加快建设
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产品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
管理制度,将数字化质量管理理念融入产品设计、材料甄选与管控、生产制造、仓
储物流、产品交付、客户服务等环节,强化全链条质量管控,通过开展揭榜挂帅活
动、推进工位管理法、建立质量一致性评价模型、质量教育培训及过程管控,持续
推动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报告期,公司陇东-山东±800千伏、宁夏-湖南±800千伏
及川渝联网1000千伏等项目84台重特大产品一次送试合格,黄石、胜利1000千伏及
扬镇直流等9个特高压项目一次投运成功;通过精细化工艺控制、设备改造、流程
优化等质量攻关,多晶硅产品生产稳定性及电子二级产品比重不断提升,电子铝箔
、电极箔成品率、符单率持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分布式逆变器获得德国TUV、VDE
4105认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在工程质量方面,依托PM信息化平台和智慧工地平台,持续推动项目管理标准化和
信息化建设;强化工程设计物料质量及供应商源头管控及后端安装、运维保障;对
标行业先进优质工程标准,形成了电站规范化建设样本。
(七)风控、合规体系持续健全
公司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制订、完善业务红线及评审清单;分类分级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对高风险行业客户严格评审,筑牢源头信用风险屏障;定期开
展全面风险评估并建立科学应对方案;注重合规运营理念宣贯、文化建设及培训,
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韧性。全年未发生重大业务风险,
风控合规体系持续健全。
(八)安全生产体系不断夯实
公司深入推动大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风险辨识评价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强抓
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落实,开展个人、岗位、班组、网格化、企业五达标活动,
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强化安全文化、环保合规建设,开展全覆盖、多层
次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公司大安全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主要为输变电行业、新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新材料行业。
1、输变电行业
输变电高端制造及电力系统集成产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支柱性产业
,为我国电力行业清洁高效发展、新能源资源开发、节能减排等“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实现提供核心电工装备保障,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深入推进,国内外对电力设备的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在国内市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大规模风光新能源
基地项目陆续获批,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特高压项目稳步实施,新
能源电站、充电桩、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及新型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带
动了电力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际市场,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普及以
及电网现代化升级改造的深入推进,为电力设备制造商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注
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2024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
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明
确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将更加坚强清晰,具备5亿千瓦分布式新能源和1
,200万台充电桩接入能力;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转
型,实现主配微网多级协同及分布式智能电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推进陕北—安徽
、甘肃—浙江等特高压工程建设,提升区域协同保障能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及标准提升行动,重点推进生产设备、用能设备、
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改造,提升能效和环保水平。输变电行业面临较好的发展前景
。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正在稳步推进。根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
据》,2024年度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1,687亿元,同比增长12.1%
;电网工程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
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全
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2024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9,2
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2.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
%。根据Omdia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已达252亿美元。
公司是我国输变电行业的知名企业,在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大型水电、火电
等关键输变电设备研制方面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变压器产业同行业竞争对手主要
有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ABB、西门子等
;线缆行业同行业竞争对手主要有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远东智慧能源股份
有限公司、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等。
2、新能源行业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支撑。
随着能源结构的持续调整,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4年末,风电、
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火电,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增强,绿色
低碳转型成果突出。然而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下游装机需求增
速放缓,导致供需失衡和行业内卷,多晶硅市场价格自2024年4月起已跌破多晶硅
生产企业的成本且持续低位运行,多晶硅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尽管新能源行业
长期向好,仍需应对短期结构性矛盾。
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
监管办法》《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关
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
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等文件,明确了可再
生能源在电网并网接入、保障性收购、电力调度、电力交易方面的优先权;强调稳
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分布式(分散式)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在
条件具备的地区组织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加快建
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优化电
网承载力,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需求侧协同,
加强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加快推动各领
域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
有力支撑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到2025年初步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2029年全面建成,2025年前,推动新能源市场化消纳占比
超过50%;2029年前,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常
多晶硅方面: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多晶硅产
量为184.51万吨,同比增加25.43%。受多晶硅行业供需失衡影响,2024年多晶硅价
格非理性下跌,致密料均价从2024年1月初的人民币5.81万元/吨(含税)下跌至20
24年12月末的人民币3.65万元/吨(含税),多晶硅市场价格自2024年4月起已跌破
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成本且持续低位运行,多晶硅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
光伏、风力发电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24年,
中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约427GW,同比增长20.63%,截至2024年底,中国累计发电
装机容量约3,349GW,同比增长14.6%,包括风电、光伏及生物质在内的中国新能源
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50GW,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
显著。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约277GW,同比增长约28%,截至2024年
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887GW;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79GW
,同比增长约5%,截至2024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21GW。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商和风光电站建设及运营商,主要从事上游多晶硅生
产、下游风光电站建设、运营。多晶硅的竞争对手主要有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同行
业企业;风光电站建设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
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风光电站运营的竞争对手主要
有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等。
3、能源行业
能源产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支撑和保障
作用。
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基于我国资源禀赋条
件,煤炭、煤电仍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2024年煤炭行业持续巩固能源兜底保
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供给保障韧性,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煤电继续发挥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
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推进加
快。
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建立
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
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等产业政策,提出有序释放煤
炭先进产能;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安全保障程度高的井工煤矿为实施重点,到
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到2030年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可调度产能储
备,提升煤炭供给体系弹性;加快推进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具备条件的要实现采
掘系统智能化;到2030年煤炭绿色智能开发能力明显增强,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水平。
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
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能源重
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煤电产业政策,强调继续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
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
造,到2027年存量煤电机组实现“应改尽改”;推进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2025年
首批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到2027年相关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年同
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
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原
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进口煤炭5.4亿吨,同比增长14.4%;2024年,规
模以上工业发电量94,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202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
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442小时,同比降低157小时,其中,煤电4,628小时,
同比降低62小时。
公司煤炭矿区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确定的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
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煤炭核定产能共计7,400万吨/年。公司已
运营电厂昌吉2×350MW城市热电联产电厂、准东北一2×660MW“疆电外送”电厂发
电小时较上年略有下降;巴州2×350MW热电联产电厂、准东2×660MW“疆内平衡”
电厂分别于2024年四季度及年末投运。公司煤炭业务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新疆煤炭生
产企业,包括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等;公
司火电业务竞争对手主要为新疆相关电源企业,包括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华
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分公司等。
4、新材料行业
电子新材料业务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其下游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
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以及
实现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高纯铝、铝及合金制品用途广泛
,涉及交通运输、电线电缆、工业制造等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其中新型
高强高韧铝合金、超高纯铝基溅射靶材坯料等产品均是我国先进制造、集成电路工
业重点需求的材料,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氧化铝2024年产量8,552.2万吨,同比增长3.9%;上期所氧
化铝主力合约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氧化铝现货均价由年初的3,148元/吨上涨至年末
的5,757元/吨,涨幅高达83%。
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材料作为基础的电子元器件组成材料,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
家用电器、新能源等行业,伴随着经济环境恢复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于电
子元器件的需求将逐步提升。在家用电器及消费电子行业方面,2024年,全国家电
产品以旧换新和国家补贴的活动积极开展,使得全年家用电器的需求都有所增加,
促使家电产品产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手机、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等同样呈现增
长趋势。新能源行业方面,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35%左右;配套充电
基础设施同比上升24.7%,2024年桩车增量比为1:2.7,铝电解电容器在新能源产
业中的规模占比持续扩大,大容量、高质量的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材料的用量随之
增长。
高性能铝合金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轻量化革命和轨道交通提速、建筑工程超高层幕
墙和装配式建筑、特高压输电线路和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基站散热器等领域。在“
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对铝合金压铸件的需求激增,特斯拉一体
化压铸技术推动车用铝合金用量提升40%;国产大飞机C919机身铝合金占比达65%,
带动铝材国产化率突破85%。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市场对铝合金材
料的性能要求呈现指数级提升,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升级正
在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公司新材料产业主要从事铝电子新材料、铝及合金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
产品包括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铝制品及合金产品等。高纯铝的竞争对手主
要有包头铝业有限公司等同行业企业;电子铝箔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广东东阳光科技
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同行业企业;电极箔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
份有限公司、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公司输变电
业务主要包括变压器、电线电缆、开关、电容器及其他输变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输变电国际成套系统集成业务等;新能源业务主要包括高纯多晶硅、逆变器
、SVG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光伏、风能电站提供设计、建设、调试及运维等全
面的能源解决方案及风能、光伏电站的运营;能源业务主要包括煤炭的开采与销售
、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销售;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铝
制品及合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各主营业务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体系。
公司输变电产业相关业务围绕产品特点,主要采劝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仅有部
分标准化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先少量生产再销售;公司主要通过EPC总承包方式承担
国际成套系统集成业务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运维服务等工作。新能
源产业高纯多晶硅业务根据签署的订单、市场情况制定生产、销售计划,保证公司
高纯多晶硅产品生产、销售顺利进行;新能源电站业务以EPC、BT、BOO等方式进行
风光资源开发及建设,为新能源电站提供系统的能源解决方案,并开展光伏、风能
电站运营业务。能源产业煤炭业务采用“以销定产”、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
系、签订长单的经营模式生产及销售;火力发电及供热业务根据装机、市场需求发
电和供热。新材料产业相关业务采劝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主要根据与客户的订
单和生产经营计划来组织当期的生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自主创新优势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与科研机
构深度合作的自主创新平台,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研究课题,积极参与
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主导承担了我国多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课题及国家重
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国产首台产品的研制任务。
公司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实现了
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完成±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80
0kV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首台装备研制,特高压±800千伏及以下干式直流套管、
特高压1100千伏及以下干式交流套管、126kV真空开断环保GIS开关成套设备实现批
量应用。新特能源多晶硅生产技术历经八次迭代升级,实现行业多晶硅单体规模由
万吨级步入十万吨级,逐步形成了自研的“新特能源第八代多晶硅智能智造生产技
术”,获批运营光伏材料与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硅基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
营中心、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新能源公司围绕源网荷储、多能互补、新能
源大基地等具体业务场景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持续推动数字化设计和运营业务
平台建设,拥有8kW-10000kW全系列并网集中式逆变器,已完成了228kW系列、330k
W系列主流组串式逆变器的研发及市场投运,国产化功率模块及阀段性能达到领先
水平。公司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发的高比容电子铝箔、高速列车结构件用铝合金、高
强高韧铝合金、超高纯铝基溅射靶坯、超高纯铝等铝电子关键材料成功填补了国内
市场空白。
2024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417项,其中发明专利135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
共有有效授权专利2,675项,其中发明专利837项。公司积极参加国家及行业标准制
定、修订,公司参与制定、修订的7项国家标准于本年正式实施。2024年,公司荣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2、规模优势
在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公司已在辽宁、湖南、天津、山东、四川、新疆等地
建设了输变电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变压器、电抗器产量达到了4.20亿kVA,产量居
行业前三。公司形成了变压器、电抗器、换流阀、电容器、套管、开关、二次设备
、电线电缆等输变电领域集成服务能力,承担了多项国家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
首台主设备的供应任务,是国内少数具备“高压电缆+附件+施工”一体化集成服务
能力的企业。公司响应国家号召,为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输变电工程勘测设
计、工程建设、设备供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培训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及交
钥匙总承包服务。
在新能源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多晶硅生产能力居行业前列。公司是领先的新能源
电站系统集成建设及运营商,在风能、光伏发电业务领域拥有完善的开发、建设、
调试以及运维多场景、高性价比的电站建设核心集成能力。公司自主完成8kW-9000
kW全系列并网逆变器产品研制,应用于大型地面、水面、复杂山地等各种环境。
在能源领域,公司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优、储量丰富、埋藏浅、剥采比低,是新疆准
东煤田最具有优先开采条件的矿区之一。公司核定煤炭产能7,400万吨/年,是全国
能源保供基地组成部分,南露天煤矿及将二矿两个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均被评为国家
级绿色矿山,是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国家首批智能
化示范煤矿,为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与煤炭保供提供可靠保障。
在新材料领域,公司形成了“能源—(一次)高纯铝—高纯铝/合金产品—电子铝
箔—电极箔”电子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拥有高纯铝液年产能7.8万吨,电子铝
箔年产能3万吨,是全球最大的高纯铝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内领先的铝电解
电容器用电极箔、电子铝箔研发和生产基地。
公司拥有强大的规模化生产及供应能力,能够有效的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生产经营
成本。
3、装备优势
公司通过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基础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试验装备、生产设备、生产环境一流的特高压产品、关键组部件的变压器研
制基地及出口基地;建成了集超高压电缆、特种电缆和电缆附件研发于一体的电线
电缆高科技研制及出口基地;公司积极抢抓双碳目标下“能耗管控、能效提升”的
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化改造等方式提升公司生产能力及车间自动化生产水平,坚持
数智化提升质量一致性,提高公司高压电线电缆、智能电线电缆等产品的生产规模
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特高压直流套管国产化应用,进一步稳固公司在特高压输变电
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公司已建成两个单体10万吨/年多晶硅生产项目采用行业先进、高效、节能、环保
的冷氢化、精馏、还原及尾气回收技术,打造产品质量更优、生产成本更低、综合
效益更高的数字化、智能化多晶硅生产线,公司多晶硅产量及质量进一步提升。公
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行业首家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
等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企业。
公司南露天煤矿、将二矿在采、剥作业运输环节投入450余辆无人矿用自卸车,通
过智能驾驶矿卡的投运,两矿共计减少现场作业人员750余人,降低坑下车辆运输
时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边坡滑坡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从本质上实现“少人则安
、无人则安”,保障了煤炭生产的安全稳定。
4、质量优势
公司以“品质一流”为核心目标,秉持“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动制造
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平台化方向转型升级。公司严格遵循ISO9
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产品研发、生产、交付的全过程实施精细化质量管控,
并建立了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部质量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处于行
业领先水平。
公司坚持“质量共建、协同共赢”的原则,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关键共性质
量技术和突出问题的协同攻关,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质量一致性管控,全面提升产业
链整体竞争力和质量效益水平。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检测及理化试验能力
建设,持续打造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计量检测中心,具备11
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交直流变压器、500kV及以下电线电缆的原材料、半成品、成
品的全套试验检测能力,为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和可靠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司以数字化赋能品质建设,构建了平台化、集成化、智能化的QMS质量云平台,
并建立了行业先进的产品一致性评价机制模型,支撑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公司还通过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实施公司、工厂两级技术方案与质量策划的科学评
审,强化核心原材料及组件的源头保障,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公司
质量体系能够保障产品品质、性能优良,得到客户高度认可、市场声誉良好。公司
承担了大量国家首台产品研制任务;为系列试验示范工程、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提供
产品及服务。
报告期,公司未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
情形。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8,219.10万元,营业利润487,396.56万元,利润
总额502,171.4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475.55万元;与2023年度
相比分别下降0.35%、71.18%、70.29%、61.37%。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5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复杂多变的挑战,特别是大国博弈、区域冲突以及供应
链重构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尽管我国面临“供强需弱”的
矛盾和内需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潜力大
、经济韧性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具备一定的积极因素和条件,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
机遇。
1、输变电产业
根据国家电网会议精神,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大要素投入,全面提升电网发展
质量。聚焦优化主电网、补强配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四交五直”
特高压和“四交五直”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年内核准。高标准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县域联系薄弱电网补强、高层小区双电源改造等工程建设。2025年国家
电网投资超过6,500亿元。
根据南方电网会议精神,2025年南方电网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
设,加强配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统筹增强城市配电网坚韧性和巩固提升农村
电网基础;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等。南方电网2025年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750
亿元。
我国电网、电源等领域投资保持高位稳定态势,电力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不断增大
,特高压及主电网建设带动变压器、GIS、直流套管、电线电缆等核心设备、材料
需求上涨;微电网、智能配电网等多种新型电网技术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推动
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及服务业向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转型升级。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年世界能源展望》,预计到2035年,全球电
力需求将达到2200太瓦时(TWh),预计2023年至2030年间,全球电网的年均投资
额将大幅提升至5,000亿美元,并有望在2030年接近8,0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
(CAGR)达到12.6%。全球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2、新能源产业
2024年10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24年《世界能源展望》《可再生能源报
告》。报告预测,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太阳能光伏将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迅速
发展的核心力量。到2030年,全球新增的5,500GW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中,预计80%将
来自太阳能。基于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IEA预测,未来几年中,地面光伏电站
和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几乎翻倍。到2030年,地面光伏的容量将从917.1GW增至3,467
.1GW,分布式光伏也将从694.4GW增至2,353.5GW。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
发电能力将由当前的4,250GW增至近10,000GW。届时,结合核电的强劲助力,低排
放能源将生产全球1/2以上的电力。
我国首部《能源法》将于2025年1月1日实施,能源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
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指出:国家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从“能耗双控”向“碳
排放双控”转变;支持优先开发可再生能源;确定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
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并监测、考核;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
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能源法》出台,以立法形式确定了我国发展清洁能源,推
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深远。
2024年12月,国家发布《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提出:通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优化,支撑中国2025-2027年年均新增2亿
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
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提出: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
完善新能源上网电价机制,健全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
提升消纳能力。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进步、规模效应以及政府激励政策的加持,全球风
电和太阳能发电在经济和环保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
候变化的重要战略方向。
3、能源产业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
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
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安全是首要任务,煤炭、煤电将继续发挥兜底保障
作用,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
2023年12月,新疆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
(2023-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
建设,推动全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系统谋划能源运输
大通道建设,大力提升“疆煤外运”铁路运力,到2025年形成“疆煤外运”铁路通
道煤运能力1亿吨/年以上;稳步提升煤电装机规模,提升煤电供应保障能力,在自
治区“十四五”期间新增疆内煤电装机1,476万千瓦、外送煤电装机928万千瓦;20
25年全区煤电装机达到8,810万千瓦,其中疆内煤电装机6,562万千瓦、外送配套煤
电装机2,248万千瓦;科学布局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成一批煤炭分质分级利用、
煤制精细化工产品项目;不断提高煤炭转化综合利用效能,探索煤化工低碳发展路
径。
2025年是国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
制的关键一年,预计全年能源消费新增2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消费总量将突破60
亿吨标准煤大关。其中,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接近13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
比重将提高到21%左右,比既定20%的目标高1个百分点左右。
4、新材料产业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
为电子新材料及铝合金产业开辟了新的需求增长空间。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爆发式
增长态势,2024年产量实现突破性增长至1288.8万辆,同比增幅达34.4%,带动“
三电系统”(电控、电驱、电池)及配套基础设施对铝电解电容器的需求激增。能
效提升与轻量化需求形成双重驱动: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需求推动单车用
铝量达到260kg(传统燃油车160kg),预计2030年将突破350kg;另一方面,铝合
金应用领域已从传统装饰件向车身结构件延伸,形成对钢材的系统性替代。随着材
料工艺突破带来的成本优化,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民用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突破性进展,国产材料应用占比已超50%,机体铝合金占
比65%,叠加《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对高强铝合金的技术攻关要求,预计将催生
广阔的铝合金市场需求。
轨道交通领域同样呈现强劲增长动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建设加速推进(2025
年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95%),叠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年均增速保持8%
以上,共同推动轨道交通用铝材需求进入快速增长通道;特别是新一代高速列车轻
量化标准(车体减重15%-20%)的实施,将进一步打开高端铝合金在转向架、车体
结构等关键部位的应用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绿色科技、智能环保、可靠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加快由制造业向
制造服务业升级转型的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激发公司发
展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力将公司打造成全球信赖的能源服务商。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坚持“创新变革、稳中求进、结构调优”的发展总基调,全力保障20
25年重点工作目标实现。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050亿元,营业成本控制
在840亿元以内。
1、抢抓市场,蓄势聚能高质量发展
发挥四大产业链集成优势,建设智慧营销平台。发挥市场需求侧牵引作用,加强客
户协同研发,打造公司高端产品和爆款产品,提升核心客户市场份额和入围率,推
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增强客户粘性和认同感。深度践行“以客户为中心”
的创新文化建设,强化全员服务市场意识,加强端到端客户服务能力建设。
2、变革赋能、数智强基,构建行业竞争新优势
公司将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逐步构建流程驱动、数据驱动、机器驱动的
智能体。推进业务变革和IT固化的一体化设计,促进OT与IT的高效协同;建立变革
运营机制,聚焦主要矛盾转组织,优流程,强标准,建体系,提高研产供销服等OT
业务的先进性;加快构建智能研发、智能制造、品质一流质量管理、智能营销、智
能供应链、智能服务、智慧工程、智慧安全等业务平台,实现线索到回款、集成产
品开发、集成供应链、问题到解决等主业务流端到端贯通;推动机器视觉、智能检
测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产线少人化、无人化。
3、创新引领,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公司将加快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建设,全面推动产品智能化总体规划,深耕智能感知
、智能运维等产品智能化关键领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制订“构网型系列
化技术与产品、煤化工与CCUS、大规模高载能新能源消纳、工业智能化特电大模型
”等技术引领和产品差异化研发投入支持政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绩效牵引,提
升研发投入产出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联合研制;大力推动数字化建设工作,
促进IPD研发体系赋能创新创效;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变革,健全以新产品贡献率为
核心的科研成果评价及科研人员创造分享机制,激发研发人员创新活力。
4、质量第一,建设品质一流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将持续深化全要素、全数据、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现
质量信息精准定位、问题根因量化分析;打通产品端到端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大质量
体系,实现先期预防式管理;采购过程推动质量管控前延,实现核心物料云监造、
关键信息一码溯源;后端过程打通产品出厂到交付信息流互联,实现现场柔性安装
交付、全寿命周期智慧运维;加快机器视觉、智能化、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质量领
域应用,以实现工艺稳定性,产品数据的一致性,确保质量的可靠;强化各企业质
量管理专业化团队建设,开展精益生产、智能制造、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及创
新技术研究学习,推动端到端的工艺质量控制能力建设。
5、人才强企,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
公司持续推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聚焦公司产业链,精准建设人才链,构建承接
战略转型的组织干部能力;持续推行干部轮岗机制、成长发展路径,完善干部管理
体系;探索推行公司职能职级框架体系,精准投放培训资源,实现从绩效-培训-晋
升的人才成长路径;对标行业标杆企业经验,深化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变革,搭建人
企共赢的留用机制。
6、筑牢风控,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公司始终坚持“依法治企、合规经营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准则和不可逾越的底线”的
理念,深化合规、内控体系建设,深度开展与专业机构合作,补齐合规人才专业短
板;依托智能财经平台、以合同为中心构建端到端、大数据三级风险联防,持续提
升合规管理信息化水平;密切关注外部宏观环境、政策、行业形势变化,进一步完
善合同风控体系建设,实现客商信用风险评估监测及合同风险预警机制;聚焦重点
风险领域,针对性开展赋能培训,完善审计问题整改体系,多措并举保障公司依法
合规经营。
7、安全为天,坚守安全发展底线
公司继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理念,坚持以大安全体系建设作为全年
安全管理核心任务;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解决技防提升重点、难
点问题;组织优化HSSE信息化系统兼容性,减负提效;建立“无事故”正向长效激
励机制,推动无事故车间、无事故班组、无隐患网格化建设;强化班组标准化管理
,抓实个人达标、岗位达标,着力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电
力市场化交易、煤电低碳化改造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宏观经济风险加剧,能
源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调整、行业资源整合、市场供需变动等因素都有
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对策:公司将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研判,及时掌握国家、行业、区域相关政策跟踪与
分析,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战略发
展决策的科学、有效。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国内市场方面,随着中国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转型升级
迈出新的步伐,新进入者以及原有竞争对手通过混改、整合,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
加剧;国际市场方面,具有资质的大型企业不断“走出去”,公司国际成套系统集
成业务竞争对手不断增加,上述国内外市场影响因素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
风险。
对策:公司将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通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科技
创新、增强客户定制化服务能力等手段不断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逐步巩固和提升
行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汇率波动风险
当前,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多变,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深化推进,公司外汇收入及外
汇融资金额越来越大,由于国际业务结算货币以美元、欧元、印度卢比等为主,同
时工程的建设周期和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越来
越大,存在汇率波动风险。
对策:公司将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政策环境,积极采用合理的
避险工具和产品,及时开展远期外汇交易业务,通过选择合理币种结算、利用国际
信贷等多种方式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铜、铝、铅、硅钢、变压器油、氧化铝、玻璃、PV
C等;工程项目所需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
成本及工程建设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同时,受经济周期波动、市场供
求以及投机炒作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存在剧烈波动风险,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
较大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将加强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大宗材
料价格趋势研究、强化与大宗材料及设备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通过加大储备、集团
科学采购、套期保值等多种方式有效降低大宗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5、多晶硅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风险
多晶硅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若短期内行业供需失衡持续,导致价格长期
低于成本,将对公司经营和盈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将以效益、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科学制定生产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提
升运营效率;持续提升设备及工艺数智化水平,降控成本,提升质量;灵活运用期
货、现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
6、多晶硅产品技术及新产品替代风险
公司现行的多晶硅生产工艺为改良西门子法。随着未来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技术
路线可能会发生重大变革。如多晶硅生产技术发生重大颠覆,或非晶硅光伏产品成
为市场主流,可能存在技术或新产品替代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加强技术研发团队的
人才建设,不断提升多晶硅生产技术及工艺的先进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
量,提升公司竞争力。
7、客户信用风险
当前,国内需求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美欧
等发达经济体持续较快加息,国内外经济压力进一步加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可
能存在公司客户信用风险增加,给公司经营安全稳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和冲击。
对策:公司将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完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持续关
注重要客户的资信变动情况,合理确定客户信用限额、改进付款方式等措施,加强
应收账款回收等环节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
8、国际化风险
近年来,国际形势动荡、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境外工程项目、输变电及光伏等
产品出口也面临着直接或间接受境外业务所在国政治、法律、经济环境及当地文化
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对策:公司将持续做好境外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研究,从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
方面开展国际化风险排查,结合自身业务模式、战略规划等,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
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国际化风险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JOBIN-SQM,INC. | -| -| -|
|三阳丝路(霍尔果斯)商业保理| 20000.00| -| -|
|有限公司 | | | |
|丝路矿业(天津)有限公司 | -| -| -|
|中疆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 -| -| -|
|乌鲁木齐明瑞广晟发电有限公| 8163.50| -| -|
|司 | | | |
|五凌江永电力有限公司 | -| -| -|
|五家渠新特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 -|
|五家渠特变电工光电科技有限| -| -| -|
|责任公司 | | | |
|华翔(洪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吉木乃新特风电有限公司 | -| -| -|
|吐鲁番特变电工新能源有限公| -| -| -|
|司 | | | |
|吴起县华光新能源有限公司 | 100.00| -| -|
|固阳县长岚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 -|
|国能新疆甘泉堡综合能源有限| -| -| -|
|公司 | | | |
|天津三阳丝路商业保理有限公| 40000.00| -| -|
|司 | | | |
|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 -| -| -|
|司 | | | |
|崇仁县华风发电有限公司 | 10340.00| -|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143000.00| -404373.72| 8168058.62|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 134969.89| 120494.70| 1785155.66|
|新疆准东五彩湾北一电厂有限| -| -| -|
|公司 | | | |
|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1000000.00| 496951.42| 4802660.94|
|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 -| -|
|新疆新铁天通供应链管理有限| -| -| -|
|公司 | | | |
|新疆特变电工共享财务服务有| 500.00| -| -|
|限公司 | | | |
|新疆特变电工国际贸易有限公| 800.00| -| -|
|司 | | | |
|新疆特变电工工业文化旅游有| 800.00| -| -|
|限责任公司 | | | |
|新疆特变电工工程项目管理有| 1000.00| -| -|
|限公司 | | | |
|新疆特变电工自控设备有限公| 35000.00| -| -|
|司 | | | |
|昌吉丝路智能物业有限公司 | 5000.00| -| -|
|昌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新| -| -| -|
|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 | |
|昌吉回族自治州特变电工职业| 500.00| -| -|
|培训中心 | | | |
|昌吉雪峰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 -| -| -|
|江永晟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 -| -|
|江永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 -| -|
|河南省远洋粉体科技股份有限| -| -| -|
|公司 | | | |
|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有限| -| -| -|
|公司 | | | |
|特变电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5000.00| -| -|
|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80000.00| -| -|
|特变电工(孟加拉国)有限公司| 35.41| -| -|
|特变电工(安哥拉)有限公司 | 708.27| -| -|
|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 -| -| -|
|限公司 | | | |
|特变电工(巴布亚新几内亚)有| 35.41| -| -|
|限公司 | | | |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 -| -| -|
|公司 | | | |
|特变电工新丝路国际贸易(天 | 2000.00| -| -|
|津)有限责任公司 | | | |
|特变电工新利钢(沈阳)金属制| -| -| -|
|品有限公司 | | | |
|特变电工新疆物业服务有限公| 100.00| -| -|
|司 | | | |
|特变电工新疆电工材料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特变电工新疆电缆有限公司 | 42000.00| -| -|
|特变电工智能电气有限责任公| 9684.00| -| -|
|司 | | | |
|特变电工杜尚别矿业有限公司| 78122.18| -| -|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 -| -| -|
|公司 | | | |
|特变电工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 724493.50| 140098.18| 4204969.63|
|司 | | | |
|特变电工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246000.00| -| -|
|特变电工缅甸有限公司 | -| -| -|
|特变电工能源蒙古有限责任公| 70.83| -| -|
|司 | | | |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 -| -|
|特变电工超高压电气有限公司| 46709.00| -| -|
|特变电工雄安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0| -| -|
|特变电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 200000.00| -| -|
|特变电工(香港)有限公司 | 1000.00| -| -|
|特变电工(马来西亚)有限责任| 120.41| -| -|
|公司 | | | |
|盱眙高传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16000.00| -| -|
|西北电线电缆检测中心有限公| 200.00| -| -|
|司 | | | |
|道县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