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伟股份(300919)F10档案

中伟股份(300919)经营分析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中伟股份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300919 中伟股份 更新日期:2025-07-01◇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      |1909739.66| 340864.33| 17.85|       47.48|
|新能源金属              |1348310.32| 101689.87|  7.54|       33.52|
|其他                    | 764239.07|  45035.76|  5.89|       19.00|
├────────────┼─────┼─────┼───┼──────┤
|镍系材料:三元前驱体    |1616330.23| 322763.97| 19.97|       40.18|
|新能源金属              |1348310.32| 101689.87|  7.54|       33.52|
|其他                    | 764239.07|  45035.76|  5.89|       19.00|
|钴系材料:四氧化三钴    | 224458.07|  23719.13| 10.57|        5.58|
|磷系材料:磷酸铁        |  67964.45|  -5407.78| -7.96|        1.69|
|电池材料-其他           |    986.92|   -211.00|-21.38|        0.02|
├────────────┼─────┼─────┼───┼──────┤
|境内                    |2233915.47| 241701.54| 10.82|       55.54|
|境外                    |1788373.57| 245888.41| 13.75|       44.46|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      |2008618.58| 256480.10| 12.77|      100.00|
├────────────┼─────┼─────┼───┼──────┤
|三元前驱体              | 883663.56| 161829.34| 18.31|       43.99|
|镍产品                  | 616962.95|  59973.28|  9.72|       30.72|
|其他业务                | 396482.07|  23902.94|  6.03|       19.74|
|四氧化三钴              | 111510.00|  10774.54|  9.66|        5.55|
├────────────┼─────┼─────┼───┼──────┤
|境内                    |1096131.49| 134471.53| 12.27|       54.57|
|境外                    | 912487.09| 122008.57| 13.37|       45.43|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      |3427322.26| 477813.83| 13.94|      100.00|
├────────────┼─────┼─────┼───┼──────┤
|三元前驱体              |2173346.58| 390327.45| 17.96|       63.41|
|其他                    | 619401.98|  28816.78|  4.65|       18.07|
|镍产品                  | 338801.51|  30119.20|  8.89|        9.89|
|四氧化三钴              | 295772.19|  28550.40|  9.65|        8.63|
├────────────┼─────┼─────┼───┼──────┤
|中国                    |2070592.15| 252885.27| 12.21|       43.28|
|境外                    |1356730.11| 224928.56| 16.58|       28.36|
|韩国                    | 696206.42| 122850.55| 17.65|       14.55|
|其他国家地区            | 660523.70| 102078.01| 15.45|       13.81|
├────────────┼─────┼─────┼───┼──────┤
|直接销售                |3427322.26| 477813.83| 13.94|      100.0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      |1726620.90| 191631.96| 11.10|      100.00|
├────────────┼─────┼─────┼───┼──────┤
|三元前驱体              |1128411.81| 182364.49| 16.16|       65.35|
|其他                    | 450158.44|        --|     -|       26.07|
|四氧化三钴              | 142955.20|   7440.30|  5.20|        8.28|
|受托加工                |   5095.44|        --|     -|        0.30|
├────────────┼─────┼─────┼───┼──────┤
|境内                    |1043331.82|        --|     -|       30.79|
|中国大陆                |1043331.51|  83694.69|  8.02|       30.79|
|境外                    | 618115.24| 104085.64| 16.84|       18.24|
|韩国                    | 374852.12|  61469.46| 16.40|       11.06|
|其他国家                | 243263.12|  42616.18| 17.52|        7.18|
|其他业务                |  65173.84|        --|     -|        1.92|
|中国其他地区            |      0.31|        --|     -|        0.00|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
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在产业链的位置
公司核心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与前驱体研发、生产与销售,包括镍系材料、
钴系材料、磷系材料、钠系材料。公司上游行业为生产电池正极材料及正极材料前
驱体所需的镍中间品、钴中间品、磷酸、硫酸亚铁等。公司的直接下游行业主要为
正极材料行业及电池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低空
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同时,基于公司上游一体化及产业生态化布局,公司
围绕能源金属镍已形成近20万金吨冶炼产能,生产的镍中间品除用于公司镍系材料
自供外,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选择以中间品或进一步加工成高纯镍板对外销售。公
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与新能源电池行业上
下游的知名公司建立长期且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保证公司主要产品的原材料
供给,以及销售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
公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等优势,与客户之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主
要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公司在原材料供应端,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达成
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以保证供货的及时和稳定。
受益于公司与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长期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及公司持续迭
代升级的产品与服务,公司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正极材料及OEM客户建立紧
密的合作关系。同时,由于与公司合作的大客户多为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对后续
扩大产能及经营规模将带来积极影响。
(二)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1.终端市场发展概况
根据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
4%。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全球销量比
重由2023年64.8%提升至70.5%,中国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远超预期,叠加各类车型不
断升级出新以及车价降低,带动全年EV渗透率突破40%。欧洲和美国2024全年新能
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89.0万辆和157.3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2.0%和7.2%。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持续提高。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
2024年,动力市场中国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达74.6%,极大地拉动磷酸铁锂材料
的市场需求。
2.镍系材料发展概况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对高性能电池材料的需求,尤其是镍系三元材料
,因其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镍系三元材料的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此
外,高镍三元材料是固态电池最重要的技术路线,随着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持续推进
,也将对镍系三元材料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因此,预计镍系三元材料将在未来几年
内继续保持其在电池材料领域的重要地位。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镍系三元材料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
断成熟,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镍系三元材料因其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
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力,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镍系三元材
料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还有助于降低
电池成本,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根据ICC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为85.1万吨,同比增长0.7
%;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96.3万吨,同比下滑1.7%,中国企业份额达到88.4%,同
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根据ICC鑫椤资讯测算,2025年中国和全球的三元前驱体产
量将分别达到89.4万吨和10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和6.4%。
3.磷系材料发展概况
磷酸铁锂材料因其卓越的安全性能、长循环寿命和成本优势,在能源转型中占据了
优势地位。根据ICC鑫椤资讯统计,2024年磷酸铁锂总产量为238万吨,同比增长50
%,2023年同比增速34%,2024年增速回升原因如下:
一是在2023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急速下跌,上下游经历了严重的库存跌价损失,此
后产业链坚持去库存,2024年初库存降至低水平;二是储能市场强劲,国内高增长
,国外因为政策风险备库导致出口量大增;三是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购车补贴政策
于2024年12月底到期,消费者赶在到期前集中购车。
从产能端来看,磷系材料企业扩张速度在放缓,2024年行业产能增速已经低于需求
增速,2025年产能新增趋势持续放缓,企业出清和产能整合成为趋势。目前来看,
高压实、高倍率快充电池成为市场主流,这也将推动磷酸铁锂行业产能利用率、产
品盈利能力结构性分化。
4.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汽车时代驱动高性能电池的发展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迅速普及于
新能源汽车中。智能座舱凭借其智能人机交互、高清显示与沉浸式体验、多媒体互
联互通等功能,为终端用户打造了卓越乘车体验。根据高工产研行业报告,2030年
全球安装智能座舱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约4300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85
%;智能驾驶方面,2030年全球具备L2级及以上功能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约380
0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76%。随着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新
能源无人驾驶车也逐步迈向商业化阶段,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进一步激发新
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
然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预计将显著增加电池的耗电量。例如,智能座舱中的高清显示屏幕、沉浸式娱乐系
统、多媒体互联互通功能以及智能驾驶系统中精密的传感器、高效芯片和先进雷达
等硬件设备的持续运行,都对电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些新增的硬件与软件系统
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电力的需求大幅攀升,从而导致电池的耗电量不断上升。
其次,为了在不增加电池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满足智能化设备对电力的高需求,提
升电池容量密度成为当务之急。更高的电池容量密度能够在相同的电池体积或重量
下储存更多的电能,为车辆的智能化系统提供更持久的电力支持。最后,智能化水
平的提升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如更强的安全性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
等。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有望成为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需求的
关键材料,其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受益于这一行业发展趋势,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
间。
(2)固态电池为高镍材料打开增长空间
2024年政府加快行业发展,积极布局硫化物、聚合物等全固态电池路线,加快全固
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
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研发固态电池,加快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研究。2024年
4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鼓励固态电池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2024年6月,工信部印发的《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
提出围绕固态电池等新领域,支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等。此外,海
外也在抢先布局全固态电池,意在卡位下一代电池技术。对于固态电池,使用高镍
材料追求高能量密度成为趋势。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高镍材料未来增长空间
巨大。
(3)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持续拓展市场空间
高能量密度与高电压是锂电三元材料升级的两大主要方向,旨在提升动力电池的续
航里程。与高镍路线相比,中镍高电压路线在实现相同能量密度提升效果的同时,
成本更低。中镍高电压正极材料以中镍三元材料为基础,通过提升电压平台实现更
高的锂离子脱出量,进而提高比容量和平均放电电压,为动力电池提供高能量密度
与低成本的综合解决方案。此外,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与下游电池结构和电芯体系
升级高度适配,尤其与追求性能提升和驾驶体验优化的中高端车型紧密结合。随着
低空飞行器及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的逐步推广,动力电池的容量和性能将面临更高要
求。凭借其能量密度优势,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有望在这些新兴领域开拓市场增量
空间。
(4)产业链出海已经成为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产业链出海正逐渐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
核心趋势。近年来,新能源车及锂电产业链的出海,不仅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大
而全”迈向“强而精”的关键一跃,更是提升全球影响力、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经之
路。海外市场以其增量空间和可观的盈利潜力,成为中国企业拓展业务版图、提升
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发力点。
目前,头部新能源车企、电池制造商以及材料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布局,从渠道建设
到生产供应链的搭建,全方位融入全球市常
然而,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贸易环境的多变性,也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贸易壁垒的不断加高,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使得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突破
贸易困境,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对于锂电材料企业而言,这种挑战
与机遇并存的态势尤为明显。一方面,行业竞争要素日益多元化,下游客户对全球
化服务和生产供应能力的要求水涨船高;另一方面,通过全球化布局,材料企业不
仅能够有效防范潜在的资源限制与地缘政治风险,还能借助全球资源禀赋,优化上
游供应链,确保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三)消费电子领域:电池材料业务行业发展概况
1.终端市场发展概况
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在经历了2023年的低迷后,随着AI技术的赋能和新产品
发布,市场需求明显复苏。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
3.13亿台,同比增长6.4%;计算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出货4.52亿
台,同比增长3.8%;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5.38亿,同比增长6.1%。特别是中国在20
24年8月推出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了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
而AI技术的持续爆发发展和在消费电子产品的持续应用,也为市场带来了新增长动
力。2024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14亿部,同比增长8.7%。其中AI手机出货量已经
超过6,000万台,同比增长240.5%,AI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由去年的6.1%上
升到19.1%,为手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能,刺激消费者的换机需求。
随着国内AI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在全国性消费补贴政策的延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有
望在2025年保持继续增长趋势。
2.钴系材料发展概况
四氧化三钴是钴酸锂正极的前驱体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钴酸锂电池。钴酸锂是最早
实现商业化的锂电正极材料,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良好的填充性和较
长的循环寿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3C电池领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
戴设备等。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特别是AI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市场对电
池续航能力和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不仅推动了钴系材料需求的增长,也促使钴
酸锂行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优化,以满足更高的性能标准。例如,高电压钴酸锂
产品的开发与量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及材料技术创新带动了钴酸锂市场需求显著提升。根据
EVTank的统计,2024年钴酸锂的出货量达到9.9万吨,同比增长23.8%。
3.未来发展趋势
(1)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将带动钴系材料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未来几年,钴酸锂材料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智能手机、平
板电脑等传统设备的升级换代,以及无线耳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的普及,
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钴酸锂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和长循
环寿命等优势,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5G技术的普及和物联网设备的兴起,
也将为钴酸锂带来新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其市场扩张。
(2)高电压钴酸锂产品的开发将成为重点
钴酸锂行业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电池性能,以满足消费电子行业对续航和性
能的更高要求。未来,高电压钴酸锂产品的开发重要性凸显,这不仅能提高电池的
能量密度,还能进一步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业链
的协同发展,钴酸锂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此外,钴酸锂
的快速充电能力和安全性也将不断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场景。
(3)智能穿戴设备对钴酸锂需求的推动
以AI眼镜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作为新兴的消费电子产品,其市场潜力巨大,将成
为钴酸锂需求的重要新增长点。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复杂,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快
速充电能力和体积提出了更高要求。钴酸锂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有望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理想电池选择。随着AI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
展,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高性能钴酸锂材料的需求
。同时,智能穿戴设备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趋势也将促使钴酸锂材料向更高能量密度
和更小尺寸的方向发展,加速其技术迭代和定制化开发。
(四)储能领域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1.终端市场发展概况
伴随全球碳减排及碳中和行动持续推进,由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向清洁低
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转型成为明确趋势,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等)迎来
发展机遇。根据鑫椤资讯数据库统计,2024年全球锂电池产量达到1525GWh,同比
增长26.0%。其中,动力电池仍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产量为1065GWh,同比增长23
.0%;储能电池市场份额突破20%,产量达到330GWh,同比增长50.0%,其作为行业
第二驱动力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随着美国储能市场的复苏、欧洲以及新兴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储能市场呈现出超预
期的发展态势,成为电池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的
电力储能领域延伸至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新兴领域,推动储能技术与系统的多元
化发展。
展望2025年,随着欧洲及新兴市场能源转型需求的加速,以及海外电池企业磷酸铁
锂产品的量产,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储能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磷系材料发展概况
全球储能市场装机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储能电池的增长带来磷酸铁锂材料需求的
大幅增加。目前储能铁锂正极材料正向大容量方向持续演进,主流产品已迭代至31
4Ah。锂电储能技术进入新变革周期,大容量储能铁锂正极成为关键,将持续拉动
长循环、高压实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爆发增长。
3.钠系材料发展概况
钠离子电池凭借资源丰富和低温性能的优势,成为众多储能场景的理想选择。钠元
素在地球上的储量极为丰富,钠离子电池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
在低温环境下,钠离子电池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输出,这一特性使其在寒冷地
区的储能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根据GGII预计,2025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
有望超4.5GWh,2030年出货量预计超30GWh。
4.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储能领域将进入“高质量规模化”新阶段,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核心
驱动力。储能技术将围绕“安全、效率、成本”三大核心展开,固态电池、钠离子
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将加速商业化应用。此外,储能产业链逐步完善,从上游硬件
设备到下游应用场景,各环节协同发展,国际合作也将不断加深,通过技术交流和
产业融合,推动全球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五)新兴应用领域
1.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同类型机器人对电池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如工业机器人(AMR、AGV
等移动机器人)需要在高强度、高频率的重复性动作中长时间持续作业,因此电池
必须具备高功率密度,以实现快速充放电,确保其在复杂工况下的高效运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镍系材料(如高镍三元)和钴系材料(如钴酸锂)凭借其独特的
优势,正在成为机器人电池领域的关键材料。高镍三元材料以其高比容量和高能量
密度的特性,能够为机器人提供强劲且持久的动力支持,满足其对高效能和长续航
的双重需求。与此同时,钴酸锂材料通过技术改进,如掺杂稀土元素和梯度结构设
计,能够将电压平台提升至4.6V以上,显著提高能量密度,同时保持高温循环稳定
性,为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动能。
从行业整体来看,随着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对高功率、长
续航电池的需求将持续攀升。这将为高镍三元材料和钴酸锂材料带来巨大的市场增
长空间。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大对这些材料的研发投入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
,镍系材料和钴系材料有望在机器人电池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机器
人产业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提供坚实的材料保障。
2.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镍材料拉动需求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等
多种应用场景,其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首先,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20
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根据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标准,航空级锂电池能量密
度需达400—500瓦时/千克。其次,低空飞行器涉及垂直起降等极端场景,对充放
电倍率要求更高。此外,低空飞行器工作环境较电动汽车更为极端,对锂电池耐受
性要求更为苛刻。
eVTOL等低空飞行器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极高要求,以满足其长续航、快
速充电和高功率输出的需求。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能力,预计
将成为低空经济中理想的电池材料之一。
(六)回收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退役潮即将到来,不仅带来了
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对回收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现状来看
,回收行业呈现出“孝散、乱”的特点,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但行业规范尚未完全
建立。此外,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技术仍需突破。
动力电池中蕴含的锂、钴、镍等稀有金属回收价值巨大。未来几年,金属再生和金
属复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推动回收技术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同时,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将助力回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推动企业在电池拆解、
回收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回收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技术
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
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是专业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主要从事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研发、生产
、加工及销售,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产品
包括镍系材料(超高镍前驱体、固态电池用前驱体、低空经济用前驱体、高性价比
中镍高电压前驱体)、钴系材料(高电压四氧化三钴)、磷系材料(磷酸铁前驱体
、磷酸铁锂)、钠系材料(聚阴离子钠电、层状氧化物钠电),以及新能源金属产
品。以上新能源材料进一步加工制造成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
电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公司新能源金属镍除用于自供外,可
根据市场情况灵活选择以镍中间品或进一步加工成高纯镍板对外销售。
公司坚持技术领先,以技术、品质、规模、响应度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已全面覆盖
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产业链,建立覆盖“整车、电池、正极”的全球化、立体化的优
质核心客户体系,与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比亚
迪、SK On、蜂巢能源、松下、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巴莫科技、L&F、
振华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国内外一流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公司经营模式
1.采购方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集中采购”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和销售合同制定
生产计划,并根据物料库存和生产计划及实际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按月进行
采购作业。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红土镍矿、MHP、高冰镍、低冰镍、钴中间品
、硫酸锰、氯化钴及其他辅料,主要参照上海有色网现货价、伦敦期货交易所等市
场期货价为基础确定采购价格。为保证公司主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公
司与青山集团、ATL、嘉能可、BHP、厦门象屿、腾远钴业等国内外知名供应商建立
长期合作关系,并导入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增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形成具有相对
稳定、适当竞争、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辅料供应的持续稳定、质量
优良及价格合理。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下游客户订单及需求预计为导向,制定生产
计划并组织实施。公司经营总部根据销售计划、产品库存、车间生产能力和销售合
同制定生产计划。同时生产运营中心和质量管理中心对生产和服务过程有关的各环
节和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按规定的方法在受控状态下
进行,以保证产品品质。
在生产控制程序方面,公司对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实行严格管控,对
生产流程全过程进行监测,并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的经营模式为自营销售模式,主要为公司根据销售订单采购原材料,
自主开展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自营销售的直接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大型、知
名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厂商以及国际主流新能源金属客户。公司经营总部负责客户开
发及拓展市场,其接触到意向新客户后,将与客户共同开展调查评估、验厂考察、
样品测试等认证程序,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或目录,并根据需要与客户拟定
销售合同和订单。在与客户正式签订合同前,经营总部、研究总院及质量管理中心
对与客户签订的《质量协议》、《环保协议》等协议文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
经营总部在能保证客户需求产品数量、进度的前提下,合理编制销售计划,经营总
部负责采购的部门结合库存情况,支持销售合同的执行。公司与下游客户普遍实行
主要原料成本加加工费的产品定价机制。公司与客户在确定采购订单时,就具体规
格型号、采购数量的产品提供报价,报价公式由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计价基础及加
工费所构成。其中,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计价基础为各类金属盐材料的市场价格,
加工费则为公司根据产品的制作工艺情况、市场供求状况、目标利润及客户议价情
况等确定。
(三)行业竞争格局
1.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积极拓展材料体系应用,现已形成集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多材料的产销研
体系,满足下游客户未来多元化需求。公司始终坚持技术与客户需求导向,深入开
展产业链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性合作,同时加快产业生态打造及全球战
略布局,与包括特斯拉、LG化学、宁德时代、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L&F
、振华新材、三星SDI等产业链重要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镍系材料方面,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三元前驱体行业龙头。报告期内,受益于优质
的客户结构、前瞻性战略布局以及优异的产品性能等因素,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增
强,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4
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占率20.3%,连续5年保持行业第一。在钴系材料方面,公司四
氧化三钴市场占有率28%,连续5年保持行业第一。在磷系材料方面,公司磷酸铁实
现跨越式增长,产品性能稳定优异,跻身行业第一阵营。在钠系材料方面,钠系产
品实现批量销售,双技术路线成功量产。
2.公司核心技术水平及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依靠多年对电池正极材料及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及技术积累,
利用完备的产业化平台以及与各类顶级高校的合作开发,较快建立现代化的自主研
发体系。在材料研发上,做大做强镍系及磷系材料、巩固钴系材料、保持对钠系材
料等新能源材料的持续研发,在动力领域、低空领域、固态电池、AI、智能穿戴、
机器人领域等细分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代表性产品。在冶炼技术上,全方位进行品
质提升、成本降低。主要如下:
(1)多级串联组合共沉淀技术,不同顺序反应釜对颗粒不同阶段进行定制化合成
,并分段设计不同工艺,实现了前驱体从内到外可以高效率、高产能、高定制差异
化的设计不同梯度浓度、不同结构、不同形貌、不同掺杂元素的组合,使得该工艺
产品能同时兼顾高容量、高压实、长循环、高倍率、低直流内阻各项综合性能。该
技术可应用于超高镍产品,满足市场对极致容量、循环和压实的需求,为电池的升
级迭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创新解决方案。此外,针对智能驾驶对电池材料的
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需求做好技术储备。
(2)新开发的超低成本的单晶方向前驱体合成工艺路线,兼顾CSTR的超高产能,
同时还能实现BATCH法的形貌结构设计,制备出定制化的特定PSD分布,无微粉裂球
,易单晶化形貌结构和高结晶度晶体颗粒,同时通过原料降本、辅料降本,解决高
电压单晶产品无法兼顾性能和成本的关键问题。该技术可满足电池材料对于性价比
的市场需求,主要应用于中镍单晶路线产品,助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份额,提
高国内市占率。
(3)高电压性能取向的单晶方向前驱体合成技术,采用间歇式共沉淀工艺,独特
造核配方,获得超高球形度、分散性和高结晶度的晶种,并在此晶种基础上,定向
结晶生长,获得特殊的形貌、结构和晶体特征,使得烧结过程中极易单晶化,正极
材料能具备极低的位错、缺陷,该材料在高电压、长循环方向具备明显优势,应用
于高镍、中镍产品,产品性能稳定,获得客户广泛认证。
(4)新开发的高电压性能取向多晶前驱体合成技术,采用间歇式共沉淀工艺,在
大量试验基础上确定最优条件,使得前驱体多晶颗粒具备特殊结构,能获得极高的
颗粒强度,同时其晶体具有极高的结晶度,使得前驱体在极高温度下烧结时能兼顾
极少位错、缺陷和多晶晶界,性能上既能兼顾高电压所需的稳定性,又能充分释放
高容量。结合中镍的成本优势和高镍的多晶结构设计,使得在中镍低成本基础上达
到高镍性能,提高产品性价比,该技术是除中镍单晶之外的另一条主流降本路线。
(5)针对高镍前驱体因镍元素沉淀特性,在颗粒形成初期难以形成超低结晶度的
一次颗粒,从而难获取定制化造孔前驱体结构的难题,通过对关键节点、参数的精
细化调控与工艺构效研究,开发了高镍前驱体定制化造孔技术,实现了在高镍比例
下精确控制前驱体颗粒内部造孔,使得正极材料在继承该结构后能获得理想的高功
率性能,将在高功率、低空经济领域推广应用,低空经济是未来短期内迅速发展的
细分赛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提前布局占得市场先机。
(6)超小粒径前驱体合成技术,通过新的造核技术获得细小的初始颗粒,并在高
精度、高稳定性的控制下使初始颗粒单独、缓慢生长,避免颗粒直接的相互粘附和
团聚,最终开发了一次颗粒形貌排布密集、高球形度、低表面活性超小颗粒前驱体
,解决了超小颗粒在烧结过程中相互粘附、形成的单晶粒径大小不一的问题。该技
术主要应用于动力领域大小颗粒混掺,帮助公司占据高镍市场份额。
(7)固态电池用前驱体合成技术,通过对不同结构、比例、掺杂和结晶性的DOE,
建立固态体系下的前驱体-正极材料-固态电池构效认知,设计出固态电池适配的前
驱体产品。尽管硫化物固态电池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量产仍面临挑战,但公司在工
艺技术路线上始终与高端大客户保持紧密协同,积极跟进其开发进展,确保在技术
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为未来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
矗
(8)高电压四氧化三钴合成技术,通过新一代均匀掺杂技术、结晶度控制等技术
,提高四氧化三钴掺杂量及掺杂均匀性,并保持高球度、高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
钴酸锂材料在高电压下结构及表面稳定性,保证循环性能及充放电容量下,将电池
充电截止电压提高至4.53V及以上,高电压系列产品适用于高端电子产品,帮助公
司占据高端智能消费产品领域市场,同时基于钴酸锂材料的特性,也可用于AI、智
能穿戴、机器人领域。
(9)超大比表的纳米羟基钴合成技术,通过创新氧化工艺,可将百纳米级片层状
粒子优化至纳米级点状粒子,并可实现对产品比表的调控;在创新氧化工艺基础上
,通过优化合成参数改善颗粒团聚情况提高分散性,并进行杂质控制,制备的纳米
羟基钴具有粒子细孝分散性能好、比表大以及低杂质等优点,作为动力领域三元正
极材料包覆材料,可显著提升电池首效、循环等性能,该技术可帮助公司抢占动力
领域新增市常
(10)液相共沉淀四代磷酸铁掺杂合成技术,实现了高掺杂量均匀分布,并保持了
高结晶强度,一次颗粒尺寸小且均一,由该前驱体制备的磷酸铁锂具有更优加工性
能、高压实密度兼顾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满足客户四代及以上指标需求,进一步完
善公司产品体系布局,增强行业竞争力。
(11)针对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通过机理研究、产品微观调控技术、APC自
动化控制系统、高效组合反应系统及工艺条件的持续优化调整,采用共沉淀法制备
NFM/NFMC层状氧化物前驱体,解决了共沉淀特殊元素易偏析问题,实现低成本均匀
共沉淀并量产,同时在机理研究上取得进展,依托于理化指标及颗粒结构构效研究
,在高电压前驱体和材料开发上性能持续优化提升。为钠电层状氧化物产业化提供
方向指引和技术储备,未来能够更快的占领相关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12)针对钠电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行业首次开发了共沉淀NFPP前驱体技术,通过
精确控制共沉淀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合成参数,成功制备了铁磷比为0.75左右的微米
级NFPP前驱体,使用该前驱体烧结得到的NFPP正极材料压实密度和物相纯度得到明
显提升,在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为公司开拓新一代储能钠电产品
市常
(13)红土镍矿富氧侧吹冶炼低冰镍技术,首次将富氧侧吹炉工艺工业化应用于红
土镍矿冶炼,该技术工艺无“热-电-热”的转化过程,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较
传统RKEF工艺成本更低,同时可回收镍矿中伴生的钴、铁等有价资源,实现更高的
综合资源利用。该工艺后续配置了侧吹吹炼和电积镍产线,实现了从“红土矿——
低冰镍——高冰镍——电积镍”的全流程协同生产体系,进一步降本增效。
(14)针对成分复杂的三元锂离子电池黑粉的回收,开发了黑粉前提锂新工艺技术
、粗碳制电池级碳酸锂技术、钴镍锰金属提取除杂制备高纯金属盐溶液的全流程工
艺路线并产业化应用,所有元素全回收,实现了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工艺闭环,
关键金属回收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化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深耕电池行业十余年,紧密契合市场动态与客户需求,全力构筑多元化的技术
创新体系。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前沿
机理研究、产品应用研究、研发车间、测评体系”五位一体的高效研发架构,并与
中南大学等顶尖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持续提升研发创新实力,形成了涵盖镍
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的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与技术布局,不断为产品注
入高附加值,实现技术全面领跑与引领。
在研发领域,公司从聚焦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逐步拓展至镍、钴、磷、钠四大
材料矩阵。在镍系材料方面,公司率先实现三元前驱体单晶无钴技术的大批量稳定
供货,且首家高镍技术达成9系材料的企业。公司一方面巩固超高镍材料领域的行
业领先地位,满足市场对极致容量、循环和压实的需求,为智能驾驶所需的高能量
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做好技术储备;另一方面积极储备中镍高电压技术,
通过原料降本,助力公司抢占市场份额。在钴系材料领域,公司的四氧化三钴填补
了4.5伏以上高电压技术的行业空白,凭借高电压领域的领先优势,成功占据高端
智能消费产品领域市场,并前瞻性布局AI、智能穿戴、机器人等领域。在磷系材料
方面,公司磷系材料出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成功跻身行业第一阵营,高压实性能
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成为继镍系、钴系材料之后的又一核心材料产品。在钠系材料
领域,公司加速推进研究并取得突破,钠电前驱体在元素分布度、XRD检测数据、
结晶度等多项指标上均达到行业前沿水平。基于多元材料布局,公司不仅在动力、
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展现出强大供给能力,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
器人、低空等新兴领域电池材料,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同时,公司通过生产与市尝品质、研发、设备等多维度的深度磨合,持续对产线设
计、设备配套、自动化、智能化进行迭代升级,使产线设计更加科学,核心设备实
现改进定制,大幅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水平,推进精益生产体系及品质管理体系
的完善,保持行业领先的异物管控水平,促进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生产一次合格
率稳步提升。
公司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培育高价值专利,加速专利产业化进程,提升
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公司累计申报专利579件,
其中,发明专利430件,实用新型专利149件;获得授权专利发明241项,其中,发
明专利115件,实用新型专利126件。
(二)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客户结构优势
公司坚持技术引领,以技术、品质、规模、响应度获得客户广泛认可,锂电正极前
驱体材料方面已全面进入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产业链,建立覆盖“整车、电池、正极
”的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核心客户体系,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中创
新航、宁德时代、SK On、蜂巢能源、松下、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巴莫
科技、L&F、振华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客户;新能源金属方面已与
托克、埃珂森、金川等国际主流新能源金属客户,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合作模式。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与客户领域的开放合作,持续保持产能的可扩展性,保持与全球
客户的高度协同,携手优秀合作伙伴、深度绑定头部客户,与特斯拉、LG化学、厦
钨新能、当升科技、贝特瑞、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长期
供货合同,在资源开发、产品供销、产品加工、信息合作等层面建立合作。
(三)产业生态布局优势
纵观新能源材料行业,企业从1.0产品时代到3.0产业生态时代经历了深刻变革。1.
0时代,企业依靠技术研发产品,凭借性能、质量和成本优势打通市场,逐步扩大
规模。2.0时代,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布局矿产冶炼,保障资源供应,降低成
本,增强产业链控制力。如今进入3.0产业生态时代,企业构建完整协同的生态系
统。纵向看,形成从资源开采到冶炼、材料制造再到二次资源回收的闭环,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
未来,新能源材料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凭借资源和产业优势,布局
矿端、冶炼端、材料端一体化生态建设,引领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公司作为新能
源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持续发力进行产业一体化的生态构建。在镍系产品领域,
公司已成功布局上游镍资源,并凭借全球首创富氧侧吹等冶炼技术,打通“红土镍
矿-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三元前驱体”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展望未来,公司将
深化上游资源布局,进一步加大对镍、磷、锂等关键资源的掌控力度。
(四)全球化服务能力与规模化产能领先优势
在当前国内材料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海外地方保护政策兴起的背景下,全球化服务能
力及供应能力已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公司凭借强大的快速产业化能力,通过
打造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全球化布局,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产品供应和服务
体系,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国内,公司已建成铜仁、宁乡、钦州、开阳四大产业基地,实现全国覆盖;在海
外,公司建有印尼四大原料基地,并在韩国、摩洛哥等地加速推进材料基地建设,
业务覆盖日韩、东南亚、欧洲以及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基于产品市场与资
源分布的特性,围绕客户、产能、组织、资源等各维度打造全球化体系,为全球客
户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供应和服务支持。
(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我们的长期价值
公司立足新能源材料核心赛道,深度融合ESG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
技术驱动+绿色智造”双轮战略为引领,依托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研发体系,创
新开发低碳工艺与循环经济解决方案,通过材料性能提升与生产工艺革新,助力客
户显著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公司同步构建覆盖“资源端-冶炼端-材料端-回收
端”的生态化供应链体系,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打造零碳产业园区,持续提升绿电替
代与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专注于以清洁能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公司现有电池材料体系(镍系、钴
系、磷系、钠系)产品合计销售量超30万吨。公司围绕“技术多元化、发展全球化
、运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化”的“新四化”战略,以技术和产品为纽带,坚持“客
户导向、服务经营”理念,确保公司产能持续释放,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夯实,实现
公司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及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共同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
长。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36%,持续保持增长
态势。报告期内,为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公司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打造创新引擎,技术多元展现强劲动力
在镍系材料方面,固态电池前驱体通过国内外主流客户认证,8系以上高镍材料将
在固态中发力;中镍多晶高电压、超高镍多晶前驱体通过国际核心客户认证;在钴
系材料方面,4.55V高电压四钴技术领先,多款型号通过核心客户认证;在磷系材
料方面,快速完成3、4代磷酸铁转量产,高压实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钠系材料方
面,双技术路线:聚阴离子电性能和物化指标、技术指标持续优化,有望成为新增
长曲线;层状氧化物成本和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冶炼、回收方面,①全球首次工业化应用富氧侧吹工艺冶炼红土镍矿:打通从红
土镍矿到电池级镍原料的全新技术路线;②国内冶炼:MHP、MSP、硫酸钴等成本持
续改善,火湿联法工艺和基地一体化相结合,镍中间品及材料产线降本显著;③黑
粉回收新工艺产线应用:镍、钴、锂等能源金属回收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加速全球产业布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4年,在科学论证的全球产业基地格局下,海内外新产能建设及交付捷报频传,
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钦州基地7月首批4N电钴交付,9月新品羟基钴稳产交
付,跻身细分市场前列,铜仁基地12月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线全面达产达效
,开阳基地铁锂8月投料调试,具备产能5万吨。印尼大区,NNI6万吨产线达产,10
月中青首期第1、2条冰镍线全面达产,11月NNI高冰镍顺利产出。其他海外区域,
摩洛哥成为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FTA首个三元生产基地。
(3)一体化闭环产业模式保障供给,多产业生态耦合
资源布局方面,逆周期布局效果显著。其中:镍资源,公司围绕印尼优质红土镍矿
进行充分布局;锂资源,主区域逆周期布局盐湖锂,实现“零的突破”;磷资源,
25年1月完成探转采,推进磷系一体化降本。原矿粗炼方面,印尼原矿粗炼总产能
近20万金吨,实现OESBF+RKEF双技术路线、多产品通道;原料精炼方面,国内四大
基地形成25.5万吨原料精炼产能;终端循环回收方面,铜仁已建成动力电池回收处
理能力2.5万吨/年产线。
(4)科学决策与运营提效
形成科学化决策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构建全方位生态竞争力为核心目标的投
资原则,遵循科学论证、审慎决策、变革管理、全面客观后评价的准则,建立科学
的投资机制,以确保行业领先的回报与应对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全球化运营效率持续稳定增长。会议运营方面,通过战略制定、解码与复盘,以及
三会会议体系实现闭环管理;硬仗体系方面,构建硬仗项目管理体系,为攻坚战提
供全体系支持;财经预算方面,预算管理实现了从“责任划分、指标体系、核算规
则、评价标准、过程监控、定期分析、滚动预测、专项改善、预警复盘”等环节的
闭环、精益管理。
(5)风险识别与健康发展
保障经营有序:实现多金属、多币种、多区域的全面覆盖;统筹全球资源调配与最
优原料结构管理,提前预警风险,多部门高效协同处置。
保障财务稳健:财务结构稳健,资产负债率低于60%,经营现金流持续为正,资产
周转速度和短期偿债能力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资金保障体系稳健,全球跨境资金
池全面覆盖海外核心主体。
保障合规安全:全面导入合规管理体系,守住合规底线;以更具前瞻性的业务统筹
,持续提升风险识别与应对管控能力。
(6)履行大企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秉持和谐生态、卓越共赢、求实自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践行中伟产业生态化战略
。2024年,实现MSCI评级BBB级;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行业最佳
进步企业”;荣登财富中国最佳影响力榜;获印尼首家通过RMI尽责管理冶炼厂称
号。
(7)重激励、筑平台、揽人才
高效人力资本支撑,打造高价值平台,搭建“平台+人才+激励”的良性价值管理体
系。从组织建设、人才发展、干部队伍、激励体系等多维度构建具有可持续竞争力
的组织和团队。
报告期,公司以战略与业务为导向,持续迭代组织模式、提升组织能力,明确各级
组织定位和经营责任,加强海外、新业务组织建设和总部升维,促进跨区域、专业
、跨产业环节协同。持续推进限制性股票激励,优化多层次激励体系,加强核心团
队、关键岗位激励强度。实施管培生护苗强基工程,新生力量融入、培养更加完善
。实施研发人才任职资格体系建设、提升研发人才精细化管理。通过政策牵引,促
进国内国际人才双向流动,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为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
保障。大力加强核心领域高端、国际化人才引进,推动人才队伍专业化、年轻化、
职业化、国际化提升,落地干部胜任力模型,形成分层分级的干部培养体系。
(8)促分享、履职责、可持续
公司坚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严格执行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及利润分配政策,根据
所处发展阶段,统筹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落
实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在不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
同时积极回馈股东,让投资者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公司自2020年上市以来,每
年坚持进行利润分配,累计现金分红逾13.5亿元,其中2023年年度分派现金分红比
例为39.68%。在符合利润分配原则、满足利润分配条件的前提下,公司原则上每年
度进行一次现金分红,公司每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
配利润的30%,且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
均可分配利润的90%;公司积极推进股份回购,截至2024年度末,累计回购金额约4
.20亿元(含交易费用),共回购公司股份1021万股。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公司于2024年度发布新战略规划,明确愿景为“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
司”,坚持“全球化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战略定位不动遥公司以镍系、磷系新能
源材料为主体战略,兼顾钴系、钠系等材料多元化发展为一体,通过“资源+资本
”的两翼助力,构建“全球化+创新”的双引擎核心竞争力。基于“技术多元化、
发展全球化、运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化”的“新四化”策略,打造“原矿冶炼-原
料精炼-新能源材料制造-终端循环回收”一体化的闭环产业模式,发展中国产业、
整合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
2025年度,公司立足长远发展,精心布局四大战略要点:一、优化资产结构,盘活
存量,提高产能利用率;精准投好增量,保障发展安全;二、强化国内市场,稳镍
钴龙头地位,抓磷系增量机遇,驱动内外市场协同;三、升维材料生态,厚植资源
、做强材料;四、坚定全球化布局、拓展材料产业链,全方位提升竞争力。
(二)经营计划
1.坚定核心主航道,构建多元材料均衡发展,做多元新能源材料领导者
(1)新能源材料
在镍系材料方面,稳固行业龙头,护力基本盘,做强镍生态;在钴系材料方面,巩
固行业第一,优化产品矩阵,稳步扩大产能;在磷系材料方面,做大规模,抢占后
发优势,磷酸铁市场占有领先,磷酸铁锂实现产品及客户更优结构;在钠系材料方
面,持续突破,抢占增量市场,降低成本,实现性价比行业领先。
(2)新能源金属
开辟电镍、电钴、电铜、镍铁、碳酸锂等能源金属新增长赛道,多元品类协同拓展
,多产品灵活转换,提供可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2.优化资产结构、升级产业生态
全面盘活存量,材料端资产结构优化,冶炼端保持灵活、满产达效;铺厚资源,增
厚镍、锂、磷等资源,挖掘全产业链价值;做强材料,打通并丰富资源变现的材料
通道,升维磷及镍材料生态。
3.创新驱动与技术多元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极致性价比突围、全链条成本优势重构、技术引领力持续加强,全面提升自主
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提升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人才队伍
建设。
4.坚持全成本领先策略
健全成本管理长效机制和组织保障,构建持续降本能力,追求极致成本,实现全员
、全要素、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降本。坚持科学的投资策略,加强全面风险评估
与可行性分析,引入先进生产工艺和制造设备促投资降本;坚持技术创新,放宽原
料标准、缩短冶炼工序,导入低成本辅料降本,高通量、高效率设备开发等产线提
效促研发降本;重塑供应链,共享收益,合理布局、政策争取促供应链降本;科学
排产、精益生产、结构优化、提升收率促制造降本;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促综合管
理降本。
5.深化一体化发展布局
全方位、全要素支持海外重点区域的产业发展、资源发展、资本发展、人才发展;
打造印尼镍产业生态及海外经营生态;共生、竞合生态,与全球上下游实现资源共
享、产业协同、本土化经营;全球治理与管理,双线并行并重,形成有效的治管模
式;树立讲责任、尽责任、负责任的中伟全球形象。
6.打造高效组织与运营体系
持续固化二维组织架构,全面推行矩阵式管理;打造项目、产供销、财经耦合的多
维运营体系;全面推行项目制管理模式,拉通信息、强化协同、提升质量;经营、
制造、研发三位一体,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AI
化为目标,以SAP导入为核心的多系统运行和数字化转型,强规划、强实施,促进
业业协同、业财一体,减员提效,赋能经营;对标全球最佳实践,全面构建ERM体
系,做到风险可知、可视、可控。
(三)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1.行业竞争风险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前驱体及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的关键
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新企业的涌入。与此同时,现有企业也在加速产能扩张,导
致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企业分化趋势明显,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
持续攀升。若公司无法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保持领先优势,将
面临市场份额和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为应对这一挑战,公司凭借行业领先地位,整合研发、品质、客户和规模等多方面
优势,持续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客户协同性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核心
竞争力,确保公司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保持稳健增长。
2.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挑战
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资产、负债、生产销售和人员规模的扩张,同时海外项
目的布局也使得管理复杂度大幅提升,这对公司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司在人才储备、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等方面面临管理难度的提升。为此,公司将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管理实践,确保经营环节的高效运转和决策的科学性。同
时,公司将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力,并通过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完
善的评估反馈体系吸引与培养优秀人才,推动企业有序、高效发展。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运营所需的关键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需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波动频
繁。目前,公司与主要客户尚未建立原材料价格调整机制。若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
波动,且公司未能通过精准的销售与采购策略锁定风险,或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等
情况,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为应对这一风险,公司提前监测原材料市场动态,优化价格传导机制,锁定价格波
动风险。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前端供应链,提高原材料自供比例,丰富中间产品来
源,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此外,公司还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业务,通过
期货市场的对冲功能,有效规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4.外汇汇率波动风险
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外币结算比例持续上升,存在因美元等汇率波动引
致的业绩波动风险,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
为控制外汇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制定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审批及管理的相关制度,在
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授权管理层选择采取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货币
掉期、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灵活操作,降低因汇率变化给公司盈利水平带来的不利
影响。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暂无数据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中伟股份(300919)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