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退(300630)F10档案

普利退(300630)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普利退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300630 普利退 更新日期:2025-05-21◇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1-|13273.08|    0.00|  667.94|    0.00|    0.00|    0.00|
|   06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5-20】
普利退05月20日主力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普利退05月20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入323.33万元,涨跌幅为7.32%,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0.83%,两市排名129/5150。投顾分析普利退今日主力净量为正,且值较大,表明主力大幅流入,主动买入明显多于主动卖出。普利退今日大涨7.32%,主力拉升明显。

【2025-05-20】
【2025年第13张国际批件】普利制药泊沙康唑注射液获得美国暂时性批准 
【出处】普利制药官微

  普利制药泊沙康唑注射液
  获得美国暂时性批准?
  『D掀绽埔┕煞萦邢薰荆ㄒ韵录虺啤捌绽埔被颉肮尽保┯诮帐盏矫拦称芬┢芳喽焦芾砭?以下简称“FDA”)签发的泊沙康唑注射液的暂时性批准,这是普利制药2025年收到的第13张国际批件,也是收到的第2张美国ANDA,标志着待默沙东公司持有的泊沙康唑专利到期失效后,公司即可转为正式批准,届时将具备在美国销售泊沙康唑注射液的资格,将对公司拓展美国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1
  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泊沙康唑是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CYP450依赖的14α-脱甲基酶进而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膜的生物合成障碍,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相对于同类型其他产品,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更广,安全性更高,是众多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推荐用于真菌感染预防和治疗一线药物。
  常见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泊沙康唑由默沙东公司研发,于2005年10月25日首次获得欧洲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之后于2006年9月15日获得FDA批准上市,其注射剂于2014年3月13日获得FDA批准。
  2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市?
  「軮QVIA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泊沙康唑注射液市场规模达到5854万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6%,是全球最大市场,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1%,是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4年泊沙康唑注射液全球销售额占比
  普利制药的泊沙康唑注射液是中美双报品种,国内已于2024年6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品注册批件,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批准上市,上市后积极参加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并且最终中标。
  普利制药的泊沙康唑注射液除了美国暂时性批准和中国已上市外,也将积极布局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3
  普利制药国际化进展显著
  经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普利制药国际化进程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全球化布局取得了重大成果。截止目前,普利制药已取得国际制剂批件192个,其中美国ANDA 39个。普利制药在美国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2023年获得美国ANDA 9个,全国排名第二;2024年获得美国ANDA 15个,在全国医药企业名列前茅。2025年,普利制药将一如既往,继续在美国市场中深耕。
  4
  关于普利制药
  普利制药 1992 年成立于海口,是中国医药制剂国际化先导企业和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已被国家工信部纳入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 2025 年儿童药重点项目企业,2023年海南普利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
  此前,海南普利及其子公司浙江普利、安徽普利也曾多次顺利通过美国FDA、欧盟EMA现场审计。作为中国医药制剂国际化先导企业,普利制药多年来一直恪守全球较高质量标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原料药和注射剂研发和生产平台,也是为数不多的同时获得美国、中国、欧盟等药监部门批准的原料药、关键辅料、药物药剂和GMP中间体CMO/CDMO的优质供应商。

【2025-05-16】
普利退: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 
【出处】本站7x24快讯
普利退公告,公司董事JIAO SHUGE、陈亚东、樊德珠辞职,导致董事会独立董事比例低于三分之一。因会计差错更正信息需进一步核实,公司预计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截至2025年5月7日,“普利转退”余额为2.02亿元,公司股票及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5月21日。中证鹏元维持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B+,评级展望维持为负面,“普利转退”信用等级维持为B+。

【2025-05-13】
普利退05月13日主力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普利退05月13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入591.61万元,涨跌幅为15.58%,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1.54%,两市排名35/5146。投顾分析普利退今日主力净量为正,且值较大,表明主力大幅流入,主动买入明显多于主动卖出。普利退今日大涨15.58%,主力拉升明显。

【2025-05-12】
普利退:公司向深交所申请复核 
【出处】本站7x24快讯

  普利退晚间公告,公司于4月18日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在收到上述终止上市决定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内,公司可以向深交所申请复核。5月12日,公司向深交所提交了《复核申请书》。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在收到公司提交的复核申请文件之日后的五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复核期间,深交所作出的公司股票及可转债终止上市决定不停止执行。

【2025-05-08】
普利退05月08日主力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普利退05月08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入631.82万元,涨跌幅为10.14%,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1.94%,两市排名45/5146。投顾分析普利退今日主力净量为正,且值较大,表明主力大幅流入,主动买入明显多于主动卖出。普利退今日大涨10.14%,主力拉升明显。

【2025-05-06】
普利退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入,3日共净流入1117.23万元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持续流入
普利退05月06日DDE大单资金(主力资金)净流入264.27万元,两市排名1769/5146。近3日普利退主力资金持续流入,3日共净流入1117.23万元。【投顾分析】该股今日DDE大单净额为正,且最近3日均量亦为正,表明近期主力资金买入居多,主力资金短期处于流入趋势;投顾建议:投资者对该股短期走势可持乐观态度。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所得,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2025-05-06】
普利退05月06日主力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普利退05月06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入264.27万元,涨跌幅为-1.43%,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0.82%,两市排名174/5146。投顾分析普利退股价下跌,dde大单净额大幅净流入,涨跌幅与主力走势呈现背离情况,往往可能是庄家在故意打压股价,借机吸筹;也有可能是庄家借势洗盘,清理场中不坚定的筹码,便于后期进一步拉升 。

【2025-04-30】
普利退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入,3日共净流入4006.89万元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持续流入
普利退04月30日DDE大单资金(主力资金)净流入311.26万元,两市排名1288/5146。近3日普利退主力资金持续流入,3日共净流入4006.89万元。【投顾分析】该股今日DDE大单净额为正,且最近3日均量亦为正,表明近期主力资金买入居多,主力资金短期处于流入趋势;投顾建议:投资者对该股短期走势可持乐观态度。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所得,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2025-04-29】
普利退04月29日主力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普利退04月29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入541.70万元,涨跌幅为9.23%,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1.73%,两市排名35/5150。投顾分析普利退今日主力净量为正,且值较大,表明主力大幅流入,主动买入明显多于主动卖出。普利退今日大涨9.23%,主力拉升明显。

【2025-04-28】
普利退04月28日主力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普利退04月28日主力(dde大单净额)净流入3153.93万元,涨跌幅为-73.90%,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9.50%,两市排名1/5150。投顾分析普利退股价下跌,dde大单净额大幅净流入,涨跌幅与主力走势呈现背离情况,往往可能是庄家在故意打压股价,借机吸筹;也有可能是庄家借势洗盘,清理场中不坚定的筹码,便于后期进一步拉升 。

【2025-04-28】
300630,二次临停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4月28日,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的普利退(普利制药,以下简称“普利退”)盘中触发临时停牌。
  据深交所公告,普利退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3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深交所自今日09时30分59秒起对该证券实施临时停牌,于09时41分00秒复牌。
  复牌不久,深交所再度发布公告称,普利退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6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深交所自今日09时44分01秒起对该证券实施临时停牌,于09时54分02秒复牌。
  停牌前,普利退跌幅为63%,复牌后继续下跌,截至发稿跌超70%。该股对应的可转债也大跌,普利转退最新跌幅为16.86%,报77.777元/张。
  据证监会此前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普利退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2021年、2022年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
  4月18日,深交所对该股股票及可转债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进入退市整理期后,公司股票简称为“普利退”,股票代码为“300630”,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限制为20%。
  重大财务造假
  2025年3月21日,普利退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2021年、2022年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
  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2年,普利退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其中,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0%,对应营业成本1.28亿元,多计利润总额2.9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4.5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3%,对应营业成本6901.32万元,多计利润总额3.79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
  同期,普利退将其开展的不具有控制权的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专用)和酵母抽提物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导致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7799.73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5.17%,对应营业成本7799.73万元;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925.97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28%,对应营业成本5925.97万元。
  综上,普利退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5.14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4.07%,对应营业成本2.06亿元,多计利润总额2.9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15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51%,对应营业成本1.28亿元,多计利润总额3.79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普利退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普利退的财务造假行为触及创业板规定的“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根据处罚决定书结论,普利退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可转债将同步终止上市或者挂牌。
  立体追责进行中
  2025年4月18日,深交所发布《关于海南普利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的公告》,标志着普利退在资本市场的历程即将画上了句号,同时也再次彰显了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坚定决心。
  对财务造假“零容忍”一直是鲜明的监管立场。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整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违法行为”。同年7月份,中国证监会、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围绕财务造假提出一系列具体安排要求。
  同时,在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监管部门也积极行动。2025年3月21日,中国证监会表明态度,对于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行政处罚、强制退市并非终点,证监会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

【2025-04-28】
300630,股债双杀,即将退市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胡华雄

  普利制药股债暴跌。
  A股市场今天上午窄幅震荡。行业板块和赛道方面,钢铁、互联网、银行、电力等板块盘中涨幅居前。
  A股市场今天有一只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为普利退(普利制药,300630.SZ),上午该股一度暴跌超过70%。
  港股市场今天上午表现亦相对平淡,主要指数波动幅度不大。
  A股市场上午窄幅震荡
  A股市场今天上午窄幅震荡。
  行业板块和赛道方面,钢铁、互联网、银行、电力等板块盘中涨幅居前。房地产、旅游、家居用品等板块盘中跌幅居前。
  概念板块方面,PEEK材料概念板块大幅上涨。肯特股份盘中一度触及“20cm”涨停,新瀚新材盘中一度涨超16%,中研股份、中欣氟材、南京聚隆等股票盘中跟涨。
  电子纸、Sora概念、云游戏等概念板块盘中涨幅亦居前。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日前密集披露,一些业绩明显增长的股票今天上午股价大幅上涨。
  比如金风科技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72亿元,同比增长35.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70.84%。
  金风科技今天上午一度大涨近9%。
  进入退市整理期 普利制药盘中暴跌77.51%
  普利制药今日进入退市整理期,证券简称变更为“普利退”。上午,普利退暴跌,盘中最大跌幅一度达到77.51%,后跌幅有所收窄。
  与此同时,普利制药发行的可转债今天上午也出现暴跌,盘中跌幅一度达到33.72%,目前证券简称已变为“普利转退”。
  公司此前公告表示,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查明的事实,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2021年、2022年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公司股票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10.5.1条第一项、第10.5.2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可转换公司债券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10.1.9条规定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
  公告表示,公司股票及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5年4月28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5月21日。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内原则上不停牌,因特殊原因向深交所申请股票全天停牌的,停牌期间不计入退市整理期,累计停牌天数不得超过五个交易日。如股票交易日期出现调整,公司股票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期随之顺延。此外,公司股票停复牌的,可转债同时停复牌并暂停或者恢复转股,股票因交易情况被实施盘中临时停复牌的除外。
  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将在深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公司股票及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20%。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予以摘牌,公司股票及可转债终止上市。
  公司提醒投资者、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在股票摘牌前及时了结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购回、融资融券、转融通、深股通等业务。对于将在股票摘牌后至完成退市板块初始登记期间到期的司法冻结业务,建议有权机关在股票摘牌前通过原协助执行渠道提前办理续冻手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公告还提醒,公司股票属于深股通特别证券,深股通投资者不能买入只能卖出。后续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板块后深股通投资者可能无法进行股票转让,提请深股通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港股市场上午整体表现平淡
  港股市场今天上午表现亦相对平淡,主要指数波动幅度不大。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国药控股、中芯国际等盘中涨幅居前,比亚迪电子、比亚迪股份等盘中走低。

【2025-04-28】
普利退盘中跌超63%,目前临时停牌 
【出处】本站7x24快讯

  普利退盘中跌超63%,目前临时停牌。

【2025-04-22】
监管“长牙带刺”释放严控信号 今年已有37家上市公司领罚单 
【出处】大众证券报【作者】gloria

  202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及各地监管机构持续强化上市公司监管,严打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关联交易等违法行为。数据显示,年内已有37家上市公司因各类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金额从数十万元至千万元不等,多家上市公司因长期隐瞒重大诉讼、虚增利润等行为遭到重罚,资本市场生态持续获得净化。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重点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行为,推动监管科技升级,对高风险行业实施穿透式检查。”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ST旭蓝、ST华微、*ST普利、*ST东方、ST中装、*ST银江、*ST围海等37家公司因为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等违规行为,被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生态环境厅等监管部门监管。
  从罚金情况来看,在37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罚金超过千万元,10家公司罚金低于1000万元高于500万元,14家公司罚金低于500万元高于100万元,9家公司罚金低于100万元。
  其中,*ST普利因两年虚增收入超过10亿元被中国证监会重罚,同时,深交所对其启动股票终止上市程序。经查明,*ST普利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2021年、2022年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ST普利于2017年3月登陆创业板,至今上市刚满八年。
  *ST旭蓝近期刚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领到“预罚单”,股票又因触及面值退市规定而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站在了退市悬崖边缘。
  对此,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王添聿律师表示,根据相关规定,*ST旭蓝的“预罚单”一旦落实,受损投资者可依法向公司诉讼索赔,退市不影响索赔。
  另外,监管要求从备案管理到终身追责,筑牢资本市场信息防线。福建一专注经济纠纷法律服务的陈律师表示:“新《证券法》明确规定,发行人的保荐人,应当与发行人承担连带责任,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这一规定加重了证券中介机构的举证责任,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不仅是“看门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监管“双罚制”已全覆盖。除上市公司以外,实际控制人、财务总监、独立董事等“关键少数”被同步追责。例如,金圆股份董事长赵辉因组织资金占用被处以罚金,皇氏集团四名董事因重大遗漏被警告。
  针对今年的违规情况,上海一从业近15年的资深证券维权律师22日向《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从2025年上市公司违规案例可以发现,资本市场‘顽疾’仍存,但监管‘零容忍’态度已形成强大震慑。2025年,监管更聚焦精准打击,通过全链条追责,形成了‘处罚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

【2025-04-20】
又一家公司“官宣”重大违法退市 
【出处】国际金融报

  4月18日晚间,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00630.SZ,以下简称“*ST普利”或“普利制药”)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18日收到深交所《关于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的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
  公司股票及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5年4月28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5月21日。
  制图:佘诗婕
  虚增利润近7亿
  今年3月,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1年至2022年,普利制药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其中,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6004495.01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0%,对应营业成本128197101.98元,多计利润总额290175562.61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 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455776233.7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3%,对应营业成本69013203.17元,多计利润总额 379066467.07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
  同期,普利制药将其开展的不具有控制权的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专用)和酵母抽提物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导致 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77997346.3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5.17%,对应营业成本77997346.38元;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9259735.84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28%,对应营业成本59259735.84元。
  综上,普利制药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514001841.39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4.07%,对应营业成本206194448.36元,多计利润总额290175562.61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 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15035969.62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51%,对应营业成本128272939.01元,多计利润总额379066467.07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普利制药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决定书认定的事项,公司股票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ST普利财务造假金额规模较大,公司及6名责任人将被处以累计2420万元的罚款。
  其中,范敏华作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组织公司财务造假,财务总监罗佟凝参与、实施财务造假,违法情节严重,两人分别被处以500万元、400万元罚款,同时将分别被采取10年、8年证券市场禁入。
  上市仅7年
  回顾过往,普利制药的市值一度超百亿,被称作“注射剂龙头”。如今公司沦落到退市的地步,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据悉,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专业从事仿制药、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化药制剂,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过敏药物、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等,主要产品为地氯雷他定系列,其在国内市占率一度超过70%。
  2017年3月末,*ST普利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刚上市的几年内,*ST普利业绩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2020年,其收入分别为3.25亿元、6.24亿元、9.5亿元、11.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81亿元、3.01亿元、4.08亿元。
  受益于业绩增长,公司股价从发行价11.49元/股一路飙升至2021年的最高点196.28元/股(后复权),期间累计涨幅超10倍,创始人范敏华夫妇也在2020年与2021年蝉联海南省首富。
  接下来的2021年、2022年,正是上述监管认定的*ST普利财务造假的时间。再到后来,公司2023年年报迟迟无法发布,2024年7月才“姗姗来迟”。
  股价方面,从2022年开始,*ST普利股价也开始见顶并持续走低至今。截至最新交易日,公司股价为11.12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完成退市和正在退市的路上。
  IPO日报统计发现,2025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5家公司完成退市,分别是*ST美讯、海通证券、*ST博信、*ST卓朗、*ST大药。其中,三家公司为触及市值退市、一家公司是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一家公司则是被吸收合并而退市。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公司已经锁定退市命运,包括*ST旭蓝(000040.SZ)、*ST嘉寓(300117.SZ)、*ST东方(600811.SH)、*ST富润(600070.SH),均是锁定面值退市;还有玉龙股份(601028.SH)、中航产融(600705.SH)等两家公司申请主动退市。

【2025-04-20】
300630,终止上市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胡可

  *ST普利(300630)即将告别A股。
  4月18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关于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的公告》。根据公告,深交所对*ST普利股票及可转债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同日,*ST普利(300630)发布相关公告称,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将于2025年4月28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重大财务造假
  2025年3月21日,*ST普利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查明的事实,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2021年、2022年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
  具体来看:
  2021年至2022年,普利制药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其中,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6,004,495.01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0%,对应营业成本128,197,101.98元,多计利润总额290,175,562.61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455,776,233.7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3%,对应营业成本69,013,203.17元,多计利润总额379,066,467.07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
  同期,普利制药将其开展的不具有控制权的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专用)和酵母抽提物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导致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77,997,346.3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5.17%,对应营业成本77,997,346.38元;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9,259,735.84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28%,对应营业成本59,259,735.84元。
  综上,普利制药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514,001,841.39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4.07%,对应营业成本206,194,448.36元,多计利润总额290,175,562.61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15,035,969.62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51%,对应营业成本128,272,939.01元,多计利润总额379,066,467.07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普利制药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ST普利的财务造假行为触及创业板规定的“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根据处罚决定书结论,*ST普利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可转债将同步终止上市或者挂牌。
  深交所:终止上市
  在*ST普利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日,深交所对*ST普利依规启动股票终止上市程序。
  公司股票及可转债随即于3月24日起停牌。在停牌前,*ST普利股价报2.49元/股,总市值13.98亿元。
  4月18日,深交所对*ST普利股票及可转债作出终止上市决定。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将于2025年4月28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进入退市整理期后,公司股票简称为“普利退”,股票代码为“300630”,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限制为 20%。
  公司可转债在退市整理期前 14 个交易日的证券简称为“普利转退”,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证券简称为“Z 普转退”,可转债代码为“123099”,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限制为 20%。
  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是专业从事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24年4月16日,普利制药公告收到海南证监局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决定。
  根据公告,现场检查中,海南证监局发现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要求公司对相关年度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自查,并向海南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并将视后续检查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之后,公司公告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难产,公司股票及可转债自2024年5月6日起停牌。
  2024年5月8日,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普利制药遭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海南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均对公司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事项作出相应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
  立案近两个月后,普利制药2023年年报姗姗来迟。2024年7月5日晚间,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以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对多年度多项财务数据进行大幅更正调整。
  但上述更正事项未得到会计师事务所认可。公司2023年度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因无法核实前期差错更正事项是否完整、更正金额是否准确,对公司2023年年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普利制药因此遭遇中国证监会二次立案。2024年7月7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退市并非终点 将立体化追责
  证监会表示,对于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行政处罚、强制退市并非终点,证监会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也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对于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承受损失的适格投资者,中证投服中心将积极发挥专业作用,综合运用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方式依法帮助投资者维权,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证监会也将对相关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调查。
  当前,证监会与相关部委持续建立健全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在完善监管协同机制、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证监会还深化行政刑事衔接配合,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推动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开展,运用支持诉讼、代位诉讼等民事司法程序,督促财务造假行为人赔偿投资者损失。
  统计显示,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4.56%。强化对涉嫌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2024年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通报线索178件。依法处罚恒大地产、华道生物等欺诈发行案件,极大震慑发行注册环节违法违规。严肃惩处锦州港、紫鑫药业等恶性财务造假案件,有力整肃净化市场环境。与财政部协同,严肃查处恒大地产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依法严惩宜华集团等债券市场违法主体。
  业内人士指出,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始终是证券监管执法重点,未来监管部门将不断加大针对财务造假的政策“组合拳”力度,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持续提高违法成本,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将“财产罚”与“资格罚”日趋常态化,让造假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逐步构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新格局,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025-04-20】
终止上市,*ST普利4月28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出处】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丁宁)4月18日晚间,*ST普利(30063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4月18日收到深交所《关于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
  公告显示,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4月28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5月21日。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于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并终止上市。

【2025-04-19】
*ST普利,终止上市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黄灵灵

  4月18日,深交所对*ST普利股票及可转债做出终止上市决定。
  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查明的事实,*ST普利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的利润金额合计6.69亿元,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合计金额的73.83%。
  被处以累计2420万元罚款
  *ST普利退市早有预兆。今年3月,*ST普利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决定书认定的事项,*ST普利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连续两年虚增利润总额合计5亿元以上且占比超过50%。
  公司股票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据悉,*ST普利财务造假具有系统性、隐蔽性,多名董事、高管参与其中。公司及6名责任人将被处以累计2420万元的罚款。其中,范敏华作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组织公司财务造假,财务总监罗佟凝参与、实施财务造假,违法情节严重,两人分别被处以500万元、400万元罚款,同时将分别被采取10年、8年证券市场禁入。
  业内人士指出,该案处罚力度之大,震慑之深,足见监管机构严肃惩治财务造假、净化市场生态的立场与决心。上述处理彰显出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组织、指使、参与、实施造假行为的责任主体均难逃法网。
  对财务造假“零容忍”
  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鲜明立场。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明确要严肃整治财务造假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行为。
  2024年7月,中国证监会、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财务造假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动摇投资者信心,要求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强化行政追责威慑力,对欺诈发行、严重财务造假的公司依法坚决予以退市,强化对相关机构和个人追责;推动加大刑事追责力度,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实施财务造假、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等行为的刑事追责力度等;推动完善民事追责支持机制,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2025年3月21日,证监会表示,对于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行政处罚、强制退市并非终点,证监会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也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对于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承受损失的适格投资者,中证投服中心将积极发挥专业作用,综合运用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方式依法帮助投资者维权,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证监会也将对相关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调查。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ST普利退市,对于公司的立体化追责也将随之而来。

【2025-04-18】
*ST普利确定退市 立体化追责进行中 
【出处】证券日报网

  4月1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对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普利”)股票及可转债做出终止上市决定。这一决定标志着*ST普利在资本市场的历程即将画上了句号,同时也再次彰显了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坚定决心。
  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查明的事实,*ST普利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在这两年间,公司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合计达6.69亿元,而该数值占这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
  因此,*ST普利股票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值得注意的是,该条标准已在上市规则中明确多年,并非2024年4月份新增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随着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其可转债也依规同步终止上市。
  对财务造假“零容忍”一直是鲜明的监管立场。2024年4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整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违法行为”。同年7月份,中国证监会、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围绕财务造假提出一系列具体安排要求。
  与此同时,在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监管部门也积极行动。2025年3月21日,中国证监会表明态度,对于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行政处罚、强制退市并非终点,证监会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
  对于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承受损失的适格投资者,中证投服中心将积极发挥专业作用,综合运用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方式依法帮助投资者维权,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证监会也将对相关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调查,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此次*ST普利的退市,是监管层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的体现。未来,随着全方位、立体化追责机制的不断推进,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2025-04-07】
多只个股“披星戴帽” 主动基金溜之大吉 
【出处】证券时报

  随着2024年年报渐次披露,部分上市公司也即将迎来“披星戴帽”。值得一提的是,除了ETF等被动资金外,公募基金的布局十分谨慎,对有经营风险的公司早已“敬而远之”。
  汇金科技股价三天腰斩
  3月28日晚间,汇金科技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汇金科技扣除非营业收入由此前公司预计的1.01亿元至1.03亿元,修正为8885万元至9380万元;净利润从预亏1450万—1980万元扩大至预亏1720万—2220万元。
  根据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退市新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该公司股价随即应声下跌,截至4月2日收盘,汇金科技已经连续三日“20cm”跌停,累计下跌幅度超过49%,几近腰斩。
  资料显示,汇金科技的主营业务是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动态密码、边缘计算、安全加密等技术为客户赋能,被纳入互联网金融概念股。
  作为去年互金概念的牛股,汇金科技在去年9月份行情启动之后,股价从7元左右跃升至68元,在二级市场颇为吸睛。且因该股位列金融科技、中证2000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指数的成份股,因此还有多家公募基金旗下ETF被动配置该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16家公募基金新进汇金科技超220万股,此外还有个别主动权益类基金对汇金科技亦有布局。不过,由于汇金科技当前市值仅有72亿元,位居金融科技指数第28位权重股,因此对指数走势和ETF净值影响较为有限。
  主动基金“冷对”风险股
  随着年报逐渐披露,年内已有多只个股因财务风险或重大违法类退市风险被施以“ST”,如此前的晨鸣纸业、中青宝以及东方集团等。
  3月16日晚间,元宇宙概念股中青宝披露两份公告:一是确认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调查显示,公司存在两大违规事实。
  首先是系统性财务造假。2019年—2021年间,全资子公司宝腾互联通过虚构业务虚增营收成本,利润总额被刻意操控。经测算,虚增收入规模或超2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最高达15%,其行为已涉嫌构成证券法认定的虚假陈述。
  其次,2024年4月19日已知悉实际控制人张云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但公司迟至3个月后的7月26日才披露,严重违反证券法第八十二条关于重大事项及时披露的规定。对此,监管部门对ST中青宝及实控人李瑞杰、张云霞夫妇等多名高管处以警告及合计1470万元罚款,并自2025年3月18日起对公司股票实施“ST”处理。
  公司股价3月17日复牌首日即遭遇20%跌停,并在随后的交易日内继续放量大跌。截至4月3日,十多个交易日内已经跌约40%。
  公募基金对于该股的布局,除了多只游戏相关的ETF以外,主动权益类基金并无持仓。数据显示,自该股上市以来,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的季度也仅有去年末的3.89%,且均为ETF等被动资金。此外,ST香雪、ST朗源等个股均是类似情况,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均不见主动权益基金的身影,华南某明星基金经理则持有少量ST联创股份,但对基金净值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年内被实施ST且跌幅最大的当属*ST普利,该股股价去年一度涨至32.5元,且截至2023年末,多家公募基金以及社保基金均重仓该股,但因2023年年报“难产”,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随即开始了漫长的阴跌。且在下行途中,机构争相卖出,截至去年末已无公募基金持有该股。步入2025年,该股继续下跌63.44%。
  基本面是关注焦点
  华北某公募基金对记者表示:“近期那些被ST的股票,大多数公司质地很差,在前期一般我们也不会入库。”但他同时表示,如果持有的个股爆雷或被冠以ST,那也会择机选择斩仓。
  华南公募人士介绍,一只股票从被公募基金发现,到最终买入布局,实际上有比较复杂和严肃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大公募对于上市公司的股票池会细分为基础股票库、备选股票库、核心股票库以及风险股票库,针对一些合同有明确投资范围限定的产品,还会有风格股票库和禁止库的安排。总体上,入池也是一个层层筛选、逐级淘汰的过程。拿其中最为关键地从备选库到核心库的过程来说,研究员要针对备选库内的好股票提交最近一段时期内的深度研究报告,经过研究部负责人审定后,组织召开投研联席会议,大比例获得通过后,才有可能入池到核心库中。
  “但进入核心库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公募基金买入,还要根据基金经理对这只股票的判断以及与产品风格的契合度等因素来考量。在这个层层筛选的过程中,基本面是最重要的标准,流动性也是入库的应有之义。”因此经过上述几轮环节的淘汰,基本面较差或经营情况面临风险的ST股早已被筛选掉。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国九条”的实施,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巩固深化,将加速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这也对公募基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强化风险意识和规避能力,提高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能力。

【2025-04-05】
多只个股“披星戴帽”!公募基金如何“避雷” 
【出处】证券时报网

  年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且随着年报的渐次披露,部分上市公司也即将迎来“披星戴帽”。值得一提的是,除了ETF等被动资金外,公募基金的布局十分谨慎,对有经营风险的公司早已“敬而远之”。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国九条”的实施,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巩固深化,将加速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这也对公募基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强化风险意识和规避能力,提高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能力。
  汇金科技股价三天腰斩
  3月28日晚间,汇金科技发布业绩预告修正的公告:汇金科技扣除非营业收入由此前公司预计的1.01亿元至1.03亿元,修正为8885万元至9380万元;净利润从预亏1450万—1980万元扩大至1720万—2220万元。
  根据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退市新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该公司股价随即应声下跌,截至4月2日收盘,汇金科技已经连续三日“20cm”跌停,下跌幅度超过49%,几近腰斩。
  资料显示,汇金科技的主营业务是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动态密码、边缘计算、安全加密等技术,为金融行业客户提供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网点转型等“云+端”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被纳入互联网金融概念股。
  作为去年“互金概念”的牛股,汇金科技在去年9月份行情启动之后,股价从7元左右跃升至68元,在二级市场颇为吸睛。且因该股位列“金融科技”“中证2000”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指数,因此还有多家公募基金旗下ETF被动配置该股,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16家公募基金新进超220万股,此外还有个别主动权益类产品对汇金科技亦有布局。然而,虽然股价巨震,但汇金科技当前市值仅有72亿元,位居金融科技指数第28位权重股,因此对指数走势和ETF净值影响有限。
  主动权益基金对风险股敬而远之
  随着年报的渐次披露,年内已有多只个股因财务风险或重大违法类退市风险被施以“ST”,如此前的晨鸣纸业、中青宝以及东方集团等。
  3月16日晚间,元宇宙概念股中青宝披露两份公告:一是确认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调查显示,公司存在两大违规事实:首先是系统性财务造假:2019年—2021年间,全资子公司宝腾互联通过虚构业务虚增营收成本,利润总额被刻意操控。经测算,虚增收入规模或超2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最高达15%,其行为已涉嫌构成证券法认定的虚假陈述。
  其次,2024年4月19日已知悉实际控制人张云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但公司迟至3个月后的7月26日才披露,严重违反证券法第八十二条关于重大事项及时披露的规定。对此,监管部门对ST中青宝及实控人夫妇李瑞杰、张云霞等多名高管处以警告及合计1470万元罚款,并自2025年3月18日起对公司股票实施“ST”处理。
  公司股价3月17日复牌首日即遭遇20%跌停,并在随后的交易日内继续放量大跌,截至发稿,十多个交易日内已经跌约40%。
  公募基金对于该股的布局,除了多只游戏相关的ETF以外,主动权益类基金先知先觉并无涉猎。据季报数据,自该股上市以来,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的季度也仅有去年末的3.89%,且均为ETF等被动资金。此外,ST香雪、ST朗源等个股均是类似情况,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均不见主动权益基金的身影,华南某明星基金经理则持有少量ST联创股份,但对基金净值影响忽略不计。
  年内被实施ST且跌幅之最当属*ST普利,该股股价去年一度触及32.5元,且截至2023年末多家公募基金以及社保基金均重仓该股,但因2023年年报“难产”,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随即开始了漫长的阴跌。且在下行途中,机构争相卖出,截至去年末已无公募基金持有该股。步入2025年,该股继续下跌63.44%。
  基本面是公募关注焦点
  华北某公募基金对记者表示:“近期那些被ST的股票,大多数公司质地很差,在前期一般我们也不会入库。”但他同时表示,如果持有的个股“爆雷”或被冠以ST,那也会择机选择斩仓。
  华南公募人士介绍,一只股票从被公募基金发现,到最终买入布局,实际上有比较复杂和严肃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大公募对于上市公司的股票池会细分为基础股票库、备选股票库、核心股票库以及风险股票库,针对一些合同有明确投资范围限定的产品,还会有风格股票库和禁止库的安排。总体上,入池也是一个层层筛选、逐级淘汰的过程。拿其中最为关键地从备选库到核心库的过程来说,研究员要针对备选库内的好股票提交最近一段时期内的深度研究报告,经过研究部负责人审定后,组织召开投研联席会议,大比例获得通过后,才有可能入池到核心库中。
  “但进入核心库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公募基金买入,这个还要根据基金经理对这只股票的判断以及与产品风格的契合度等因素来考量。在这个层层筛选的过程中,基本面是最重要的标准,流动性也是入库的应有之义。”因此经过上述几轮环节的淘汰,基本面较差或经营情况面临风险的ST股早已被筛选殆尽。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国九条”的实施,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巩固深化,将加速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这也对公募基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强化风险意识和规避能力,提高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能力。

【2025-04-03】
2025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舆情榜 
【出处】大众证券报【作者】wenmeng

  为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助力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大众证券报》根据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上市公司媒体稿件的综合热力指数制作了《2025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舆情榜》。
  *ST东方(600811)
  >>>上榜理由:
  重大财务造假,股票锁定面值退市
  公司全称: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ST东方于3月16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证监会认定公司2020年至2023年合计虚增营收超160亿元,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拟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处1000万元罚款。根据正式的处罚决定书结论,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此外,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如果公司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的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交易。公司股票自3月14日起开始连续14个交易日跌停,且收盘价低于1元,即便在随后的6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无法回到1元面值以上,已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ST普利(300630)
  >>>上榜理由:
  财务造假坐实被强制退市
  公司全称: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ST普利财务造假案尘埃落定,证监会近日正式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2021年和2022年虚增收入超过10亿元,构成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目前,深交所已对*ST普利启动股票终止上市程序。
  调查发现,*ST普利通过虚构药品销售业务,虚假确认销售收入和利润,2021年和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合计达10.3亿元,占这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8%;虚假记载的利润额合计达6.95亿元,占这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的76.72%,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款。
  针对相关违法行为,证监会对*ST普利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决定对普利制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时任*ST普利董事长、总经理范敏华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对时任*ST普利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罗佟凝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ST普利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朱显华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此外,范敏华、罗佟凝还分别被采取10年、8年市场禁入措施。
  东方雨虹(002271)
  >>>上榜理由:
  分红方案“出尔反尔”
  公司全称: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2月28日,东方雨虹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东方雨虹营收及净利润均有所下降却仍然大手笔分红引发市场质疑。3月12日晚,东方雨虹宣布调整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分红金额拟减半。
  在此前的利润分配预案中,东方雨虹表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5元。以此计算,公司将派发现金红利44.19亿元。东方雨虹的实控人李卫国共持有东方雨虹5.31亿股股份,其中,约有4.22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质押率约为79.58%。若按照此前的分配方案,在一年的两次分红中,李卫国将获利约13亿元,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面对市场的质疑声,东方雨虹选择了调整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2024年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99.91亿元。母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26亿元,在扣除已分配的现金股利后,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82.91亿元。调整后的方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25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2.1亿元,较此前的预计分红金额减少了一半。东方雨虹在公告中表示,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后,在相应期间满足现金分红各项条件、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公司将考虑推出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将参考调整后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制定,保障本次调整前后投资者回报水平整体稳定。
  中航产融(600705)
  >>>上榜理由:
  央企上市公司拟主动退市
  公司全称: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3月29日,中航产融发布公告称,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并在取得上交所终止上市决定后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中航产融控股股东为央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因而成为今年拟主动退市的首家央企上市公司。同时,这也是年内A股第二单主动退市的案例。
  中航产融表示,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公司终止上市后,将在做好风险化解的前提下谋求经营发展。目前,公司既无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安排,也无重新上市安排。
  公司股票于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次一交易日(2025年4月3日)起停牌,直至终止上市决定公告后摘牌。现金选择权股权登记日拟定为2025年4月22日。本次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为3.54元/股,略高于公司停牌时收盘价3.44元/股。
  玉龙股份(601028)
  >>>上榜理由:
  因经营状况不佳主动退市
  公司全称:山东玉龙黄金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玉龙股份3月21日晚间公告,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现金流持续恶化,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经公司控股股东济高(济南)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提议,并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并申请股票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继续交易。股票自3月27日开市起停牌,直至上交所在公告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之日后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在玉龙股份宣布拟退市的两天后,董事长也提出离职。
  玉龙股份在公告中称,公司目前涉及司法查封冻结、债务违约风险以及矿产项目生产经营风险,未来治理和生产经营带来重大不确定性。除此之外,玉龙股份还因766.32万元税款逾期被国家税务总局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约谈。
  ST华闻(000793)
  >>>上榜理由:
  两年虚增营收4.22亿元被ST
  公司全称: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ST华闻于3月14日收到海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华闻集团”变更为“ST华闻”。
  经查明,2021年至2022年,ST华闻通过滥用总额法核算互联网广告代充值业务,累计虚增营收达4.22亿元,进而导致ST华闻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2022年年报均存在虚假记载的情况。2024年4月30日,ST华闻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更正了相关会计差错事项。
  海南证监局认为,ST华闻上述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拟决定对ST华闻予以警告,并处以25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至120万元不等的罚款。
  莫高股份(600543)
  >>>上榜理由:
  时任董事长因内幕交易被罚
  公司全称: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2024年4月,因2022年度业绩不达标而被“披星戴帽”的莫高股份明确将推动并购重组确定为避免退市风险警示的措施之一,并成立了资本运营工作组,由时任董事长杜广真任组长。在推进重组过程中,杜广真作为内幕知情人,却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通过“范某村”证券账户买入和卖出“莫高股份”14.65万股,获利19.94万元。
  2024年12月,因涉嫌内幕交易,证监会决定对杜广真予以立案。2025年1月6日,公司披露公告称,杜广真收到青海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其从事内幕交易,青海证监局决定没收其违法所得19.94万元,并处以150万元罚款。此案从立案调查到处罚落地仅用了约两周时间。
  新易盛(300502)
  >>>上榜理由:
  连续三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公司全称: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光模块大牛股新易盛控股股东、实控人高光荣因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等行为遭证监会立案,引发市场关注。今年1月,高光荣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被没收违法所得950万元并处以2200万元罚款。
  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建信信托—金源家族信托单一信托2号(下称“家族信托2号”)中金财富证券账户交易“新易盛”由高光荣实际控制。
  高光荣通过家族信托2号账户、高光荣华泰证券账户合计转让占公司总股本1.42%的股票,其中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比例0.42%,违法所得949.86万元。高光荣通过家族信托2号账户持有新易盛期间,未如实向公司报告实际持股情况,导致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年报披露的股东相关情况存在虚假记载。
  ST中青宝(300052)
  >>>上榜理由:
  连续三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公司全称: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3月16日晚间,中青宝发布关于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及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股票停复牌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于3月14日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经查明,中青宝涉嫌存在以下违法事实:一、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二、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深圳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公司股票或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根据相关规定,对中青宝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对相关负责人分别处以20万元至350万元不等的罚款。此外,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青宝”变更为“ST中青宝”,股票代码仍为“300052”,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
  千禾味业(603027)
  >>>上榜理由:
  注册商标“千禾0”引热议
  公司全称: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3月上旬,千禾味业一款注册商标为“千禾0”的酱油产品被检测出含有重金属元素砷和镉,虽然最终检测结果显示为“合格”,但千禾味业将“千禾0”“零添加”等相关内容注册为商标或用于产品宣传等是否规范却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新规给相关企业留出两年过渡期,从2027年3月16日开始执行。对此,千禾味业方面表示“将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
  ST华微(600360)
  >>>上榜理由:
  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
  公司全称: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ST华微于2月12日收到吉林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鹏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公司控股股东上海鹏盛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为14.91亿元。根据相关规定,若公司未能在6个月内清收该资金,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并在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时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上交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良品铺子(603719)
  >>>上榜理由:
  创始人兼董事长提前卸任
  公司全称: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
  情况概述:在披露了2024年净利润预计亏损2500万元到4000万元的业绩预告后,良品铺子于3月3日晚间披露公告称,因个人原因,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银芬提出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辞职后,杨银芬仍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非独立董事)、董事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委员。这是继另一创始人杨红春离开公司后,公司第二位创始人请辞。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接任公司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职责。
  另一方面,公司重要股东今日资本旗下的达永公司,以及宁波汉意、良品投资等接连抛出减持计划。上述事项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投资方与管理层经营理念之间是否存在分歧的关注,以及对公司发展的担忧。
  张世斌 张曌 朱蓉 孙玮泽

【2025-04-03】
4月3日盘前停复牌汇总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4月3日,1家公司临停:中航产融。

【2025-03-31】
多公司因重大信披违法被ST凸显市场“硬伤” 
【出处】国际金融报

  日前,包括L公司在内的三家上市公司公告因信披违规将被ST,其中两家涉嫌重大信披违法行为。据统计,截至目前,2025年已有11家上市公司被监管部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措施。个人认为,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因重大信披违法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也凸显出目前资本市场所存在的三大“硬伤”。
   L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2019年年报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均存在虚增。发布更正公告进行调整后,上述三项财务数据仍然存在虚增的情形。基于此,深交所决定对L公司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上市公司及其时任高管等也均受到处罚。显然,这也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在涉嫌重大信披违法的上市公司中,普利制药、东方集团等均榜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在11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中,因重大信披违法的就占7家,占比超过六成。这一比例如此之高,确实令人费解,但不幸的是,这是事实。
  其实,所谓的重大信披违法,主要表现在相关上市公司年报或其他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上。无论是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增,还是其他虚假记载,本质上都是上市公司实施了财务造假行为。像普利制药已启动强制退市程序,东方集团存在重大退市风险,都是其财务造假惹的祸。
  由财务造假导致的重大信披违法,背后不会有赢家。虽然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目的各不相同,但上市公司、实控人以及时任董监高等责任人员受罚不可避免;股价下跌及投资者因此遭受损失无法避免;甚至有的上市公司因此会被强制退市。
  上市公司重大信披违法违规,有可能一时得逞,但最终东窗事发往往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上市公司或许能逞一时之快,但最终“鸡飞蛋打”的结局往往会被注定。
  步入2025年以来,众多上市公司因重大信披违法被ST,这无疑有必要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必须指出的是,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现重大信披违法问题,并不能看作是偶然事件。个人认为,这或许凸显出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的“硬伤”。
  比如违法违规成本仍较低。虽然新版《证券法》较旧版已大幅提高了相关惩处力度,但仍旧不够。只要违规成本远低于违规所窃取的利益,市场上就不会缺少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者。
  此外,公司治理不过关。那些频频出现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其公司治理往往是存在问题的。要么公司治理结构紊乱,要么“三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运作不够规范,甚至两者兼而有之,特别是那些“一股独大”“一人独大”“一言堂”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或个人的意志往往能决定上市公司的决策。
  个人建议,监管部门应树立“造假即退市”的监管理念。无论造假金额大小、时间长短,只要实施了财务造假行为,一律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并应赔偿投资者的损失。如此,上市公司出现重大信披违法行为会少得多。(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2025-03-29】
问题股被恶炒会伤了市场 
【出处】金融投资报

  金融投资报记者零距离接触中国科幻大会
  体验种种酷炫前沿黑科技
  ■ 贺宛男
  统计显示,截止3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已有22家公司被ST或*ST,其中9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很多公司在违法信息披露后出现了大跌。
  3月17日,ST中青宝(300052)及其实控人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近两周股价下跌58.33%;3月22日,ST联创(300343)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本周股价下跌34.19%;3月23日晚,ST香雪(300147)和ST朗源(300175)同日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本周股价分别下跌40.82%、19.24%。
  3月24日晚,*ST东晶( 002199)披露年报,净利润亏损7345万元,营收不足5亿元(21719万元),本周股价下跌13.78%。同日,*ST新研(300159)披露年报,净利润亏损31857万元,净资产-24122万元,一周股价下跌35.77%……等等。
  目前A股已有5家公司股价低于面值,分别是*ST旭蓝0.52元,*ST嘉寓0.54元,*ST东方0.58元,*ST富润0.62元,*ST吉药0.92元,若无奇迹发生,均将面临不足1元面值退市的尴尬。
  而*ST普利(300630)因2021、2022两年虚报利润6.69亿元,且占该两年年度利润总额的73.83%,已锁定退市,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达63.44%。附带说一句,这家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来,最高价曾达112元,退市时仅为2.05元,真是要多悲催有多悲惨?
  ≌庑┍籗T或*ST的公司,很多都是有违法违规情况的问题股,而且绝大部分市值仅30亿元到40亿元,也有很多是被恶炒过的“微小盘股”。现在是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公布期,“是驴是马”都要拉出来溜溜,绩差亏损股问题暴露后又反过来拖累市场整体走弱。本周A股主要指数全部下跌,一周有4400只个股下跌,上涨的个股仅仅960只,其中微盘股、活跃股、亏损股、风险提示股等分类指数周跌幅均逾4%。
  还有一些公司,虽未被ST或*ST,但借助某些题材被狂炒后股价急剧回落,如南方精工(流通市值56亿、估值127倍),神开股份(流通市值31亿、估值126倍),正和生态(流通市值8.8亿,估值417倍),海洋王(流通市值36亿,估值70倍),以及14个交易日大涨190%的中毅达(流通市值70亿,业绩亏损)等等,最近纷纷跳水大跌,也引发市场的某种恐慌情绪。
  炒小、炒差、炒新,这是A股几十年来的顽疾,但一直没怎么不改?
  〕葱虏挥盟盗耍衷诖友戏⑿行鹿汕已细窨刂聘咭缂郏镆韵∥螅匆幌乱参蘅煞且椤K档匠葱 ⒊床睿芏嗳说睦碛墒腔钩止杀壤停⒒Р怀墒臁5鞘导是榭鲆残聿⒎侨绱恕K姹憔僖桓隼樱?ST东方(原东方集团)早在去年6月22日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提示了存在造假风险,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冒险买入,其中不乏机构投资者。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华夏中证1000ETF、摩根士丹利逆市买入,分别持股1624.63万股、1092.33万股,进入十大股东之列。就这样,该股股价当时居然能从0.59元炒高至3.74元!而后在今年2月底,证监会认定2020年至2023年四年中,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将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但在风险提示不断之际,仍有投资者“火中取栗”,3月12日*ST东方上演罕见的“地天板”,股价涨停。
  是的,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公司,投资者可以通过正当手段索赔。但如*ST东方那样在去年6月22日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告日(当视为有关部门认定的维权日)以后继续买入的,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很可能需要“买者自负”。
  对此,笔者深以为然。每每谈及公司退市,总有人出来强调“赔偿维权”,但如上文提到的基本面明确会退市的公司,很多人买入就是赌“乌鸡变凤凰”,更不要奢谈什么“维权”,因为这也是一种明知故犯。
  此外,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来说违法成本还是太低。*ST东方四年虚报营收161.3亿元,有关部门仅对公司及8名责任人处以罚款3900万元,其中张宏伟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使、组织公司财务造假,仅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有些不可思议。另一方面,对明知基本面情况已经极度恶化或已查出重大违法的公司仍继续违规炒作的恶庄,我们似乎也缺乏必要的警示和惩处手段,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5-03-28】
证监会发布!“罚款17亿元,19人市场禁入”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退市摘牌”不是“免责金牌”,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案迎来最新进展。根据中国证监会3月28日发布的消息,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拟对东旭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旭集团”,债券发行人)、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旭光电”,已退市)、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旭蓝天”)相关证券违法行为行政处罚。
  河北证监局、深圳证监局拟对东旭集团时任董事长李兆廷等43名责任主体合计罚款17亿元,对其中19名主要责任人员采取五年以上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目前,相关中介机构违法执业行为正在同步调查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退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严惩,为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绝不会因为退市而消解,立体化追责将逐步跟进。妄想“一退了之”,这种行径不能被容忍,也不会被容忍,监管部门将通过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立体化追责,让相关企业付出沉重代价。
  相关中介机构违法执业行为正在同步调查
  据证监会介绍,河北证监局近日对“东旭光电”及其控股股东东旭集团等相关主体证券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同时,深圳证监局对东旭蓝天等相关主体证券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经查明,东旭集团、东旭光电、东旭蓝天主要存在以下违法违规事实:
  一是2017年东旭光电不符合股票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违法募集资金75.65亿元;2018年东旭集团不符合公司债券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违法募集资金35亿元。
  二是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东旭集团虚增收入累计478.25亿元,虚增利润累计130.01亿元,虚增货币资金447.9亿元(最高);东旭光电虚增收入累计167.6亿元,虚增利润累计56.27亿元。
  三是东旭集团及相关主体非经营性占用东旭光电、东旭蓝天货币资金,截至目前披露的尚未归还金额合计169.59亿元。
  四是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报。
  据悉,河北证监局、深圳证监局拟对东旭集团时任董事长李兆廷等43名责任主体合计罚款17亿元,对其中19名主要责任人员采取五年以上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目前,相关中介机构违法执业行为正在同步调查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行为是资本市场“毒瘤”,严重侵蚀着市场的健康肌体,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破坏市场的公平公正与诚信根基。对上述违法主体和责任人员的从严从重处罚,彰显了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决心。
  立体追责将逐步跟进
  在本案中,“首恶”除了承担行政处罚的后果,或将被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责任。
  河北证监局、深圳证监局将继续督促东旭光电、东旭蓝天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追回被东旭集团及相关主体非法占用的资金。对于相关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的证券犯罪问题线索,也将按程序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同时,民事救济也在跟进当中。去年年底,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下称“投服中心”)支持11名投资者向石家庄中院提交东旭光电立案申请。目前,石家庄中院线上立案系统显示已审核通过,投服中心正在等待法院正式受理通知。针对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投服中心也进行了详细解答。
  在业内人士看来,退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相继严惩,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对于任何违法违规行为,无论公司是否退市,监管部门都将依法追究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要对自身行为负责,违法违规后休想“一走了之”,立体追责将逐步跟进,最终都将受到严惩。
  “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
  新“国九条”要求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整治财务造假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坚持严监严管,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集中力量查办财务造假、“掏空”上市公司、严重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用好用足现有法律法规赋予的处罚手段,“追首恶”“惩帮凶”,加大对涉案责任人的追责力度。
  2月28日,中国证监会通报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初步查明东方集团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对*ST普利重大财务造假案依法从严行政处罚;同日,深交所对*ST普利依规启动股票终止上市程序。
  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保护投资者的鲜明导向,把投资者保护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的全流程各方面,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持续积极营造崇法守信的市场生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03-28】
普利制药重大财务造假案处罚落地:实控人范敏华罚款500万元、市场禁入10年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郭怡琳
 
  华夏时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自3月24日起,*ST普利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停牌。
  此前3月21日晚间,龙头药企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普利”、“普利制药”)发布公告,称已经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证监会对*ST普利重大财务造假案依法从严行政处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据悉,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面向全球专业从事仿制药、创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集团公司。此次公告显示,公司2021、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2021、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10.2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4%;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3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试图了解更多未披露信息,但联系普利制药方面均未收到回复。
  对此,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普利制药的财税造假属于系统性舞弊, 疑似利用造假、圈钱、退市的套利模式。即前期通过虚增业绩吸引投资,后期利用注册制退市规则实现资金转移,实现退市、退身。”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普利制药的行为已构成信息披露违法,且远超《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标准。本案中对主管人员的处罚加大了对财务造假案件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能够有效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因公司财务造假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可通过中证投服中心运用支持诉讼等方式维权,普利制药需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财务造假
  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销售产品主要为处方药,涵盖抗过敏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消化类药物等领域。2017年3月28日,普利制药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每股发行价11.49元,首日报收16.55元/股。而后自2017年3月29日起连拉10个一字涨停,2018年5月8日,股价达到最高点112元/股。2017年—2020年,普利制药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其收入分别为3.25亿元、6.24亿元、9.5亿元、11.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81亿元、3.01亿元、4.08亿元。
  直到2024年4月16日,普利制药首次被曝财务隐忧。彼时,海南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其2021年、2022年年报中营收、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并对公司采取了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同年4月底,普利制药发布公告称自查尚未完成,且可能涉及2021年、2022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导致公司无法按时披露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而5月8日,普利制药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中国证监会对其展开立案调查。
  2024年7月5日,普利制药披露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其净利润规模是普利制药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公司2023年营利双降,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下降19.43%,净利润为8592.29万元,同比下降70.87%。
  而此次披露数据中,2021、2022年的业绩也大“变脸”。2021年净利润由4.17亿元调整至3.04亿元,2022年的净利润则由4.21亿元调整至2.95亿元。照此计算,公司2021年—2022年净利润“缩水”2.39亿元。
  随后在同月,普利制药对2021年、2022年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8月2日,普利制药收到海南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被责令改正。
  与此同时,因上述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涉及多个会计年度且金额较大,引发中国证监会关注,并二次对普利制药立案。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普利制药2021年及2022年合计虚增收入金额达10.29亿元,合计虚增利润金额达6.69亿元,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即普利制药业绩造假的第一年,其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而净利润增速则同比转负。2022年,普利制药的净利润增速仍为负值。到2023年,普利制药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为负增长,分别同比大减19.43%、70.88%,当年普利制药的扣非净利润已由盈转亏,为-1256.74亿元。
  对于业绩走低的原因,普利制药曾公开表示,因产品多为仿制药,除地氯雷他定片外,普利制药还有10个产品被纳入集采。米内网数据显示,其主要产品为地氯雷他定系列(商品名:芙必叮 ),该药2023年总体增长8%,实现3.27亿的销售额,其在国内市占率一度超过70%排名第一。2020年,该药以11.33元/盒(5mg*24片)的价格被纳入第三批集采,降幅为68%。
  在刘志耕看来,“普利制药的财税造假属于系统性舞弊。如通过虚构交易链虚增收入、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隐匿关联交易,再辅以年报延迟披露等手段掩盖真相。其财税漏洞体现为收入确认失控、成本核算失真及审计监督失效,最终因监管核查与现金流异常而暴雷。”
  强制退市
  最终历经近8个月的调查,普利制药虚增业绩得到处罚。
  3月21日发布的《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普利转债”停牌及暂停转股的提示性公告》显示,经查2021年至2022年,普利制药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其中,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0%,多计利润总额2.90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4.5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3%,多计利润总额3.79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
  此外,普利制药将其开展的不具有控制权的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专用)和酵母抽提物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导致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7799.73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5.17%;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925.9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28%。
  据前述事实,普利制药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中的“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的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可能被终止上市。
  中国证监会对普利制药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涉及此案的多位时任普利制药高管给予警告并处罚款。其中,时任普利制药董事长、总经理范敏华和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罗佟凝违法行为情节较为严重,除分别处以500万元、400万元罚款外,还分别被采取10年、8年市场禁入措施。时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朱显华,副总经理邹银奎,监事会主席丁雨,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周茂分别处以150万元、130万元、120万元罚款。
  对此,证监会表示,对于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行政处罚、强制退市并非终点,证监会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付建介绍,本案依《证券法》197条第2款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相应罚款等。
  刘志耕表示,“普利制药财务造假有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的主观意志。背后动因包括延缓股价下跌趋势,以 维持对公司市值管理的需求;提升公司信用评级,满足银行授信、可转债发行等融资条件;虚假业绩会维持或提高公司 核心领导的个人利益及舆论口碑等。”

【2025-03-27】
年内22家上市公司被“戴帽”,财务虚假记载成重灾区,多股“20cm”跌停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谢碧鹭帅可聪

  近期,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被“戴帽”,比如3月23日晚,香雪制药和朗源股份因收到监管层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而被实施ST,3月25日复牌后均出现“20cm”跌停。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已有22家公司被ST或*ST,其中9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显现出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态度。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投资生态正在发生积极改变。一方面,对于这些“戴帽”特别是有财务虚假记载“前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对其信任度降低,加速抛售;另一方面,常态化退市格局加速形成,2025年以来已有数家公司因触及退市指标而终止上市并摘牌。
  多股“戴帽”后跌停
  近期,多家ST上市公司出现“20cm”跌停,引发市场关注。3月23日晚,香雪制药和朗源股份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监管层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3月24日这两家公司停牌一天,简称变更为“ST香雪”和“ST朗源”,日涨跌幅限制不变,仍为20%。3月25日,两家公司开市起复牌,当天两家公司均出现“20cm”跌停,3月26日ST香雪再度跌停。
  两家公司被罚的原因,都和财务虚假记载有关。比如香雪制药的违规事件包括: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利润5383.2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45.98%;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16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最终,监管层对香雪制药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责令整改、警告和罚款。
  2018年12月,朗源股份收购广东优世51%股权,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19年,为了完成业绩承诺,广东优世通过签订无商业实质的采购销售合同、虚构与第三方业务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导致朗源股份2019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分别虚增5250.69万元、3494.31万元和1816.60万元,因此朗源股份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除此之外,近期还有ST联创、ST中青宝等上市公司被实施ST,且复牌后均出现“20cm”跌停的情况。其中,ST联创历史交易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年报和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ST中青宝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9家涉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被ST或*ST的上市公司有22家,被实施原因包括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收到法院受理公司重整申请裁定、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等。其中涉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公司中,ST华闻不仅连续多年存在财务虚假记载的问题,且涉及金额庞大。其2021年报和2022年半年报和年报中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行为,虚增金额分别为1.83亿元、5974万元和1.79亿元,且这些虚增金额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15%、15.86%和23.62%。根据调查结果,海南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造假的原因包括满足业绩指标和市场预期、避免退市风险、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等。
  比如,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市场预期的业绩指标,避免股价下跌,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美化财务报表;为了满足定增等再融资的发行条件,或者以更高的价格完成定增计划,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提升公司的财务状况;为了避免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被ST或退市,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部分公司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容易发生。
  对于多只被实施ST的股票出现“20cm”跌停的情况,柏文喜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投资者对ST股整体的恐慌情绪在蔓延。ST股通常面临较大的风险,如财务问题、退市风险等,当多家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被ST后,投资者对整个ST板块的信心受到打击,纷纷选择抛售离场,导致股价大幅下跌。这种恐慌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市场的整体氛围,使投资者更加谨慎。
  多家公司存退市风险
  在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看来,目前监管层在处罚信息披露违法方面,现行的处罚力度虽有一定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并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相较于造假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部分上市公司仍认为违规成本相对较低。即使被查处,也可能仅面临轻微的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行为的发生。
  当然,除了因财务虚假记载方面的问题被“戴帽”外,还有的公司是因为业绩表现不理想而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
  比如3月24日晚,*ST东晶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主要原因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据*ST东晶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亿元和-7345.34万元。
  还有*ST新研,3月18日晚对外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暨股票停牌一天的公告。原因是公司披露的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2.71亿元,符合《上市规则》第10.3.1条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第一款第(二)项规定:若上市公司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情形,其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5-03-27】
普利制药重大财务造假案处罚落地:虚增利润超总营收50%被强制退市,实控人范敏华罚款500万元、市场禁入10年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郭怡琳于娜

  华夏时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自3月24日起,*ST普利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停牌。
  此前3月21日晚间,龙头药企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普利”、“普利制药”)发布公告,称已经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证监会对*ST普利重大财务造假案依法从严行政处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据悉,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面向全球专业从事仿制药、创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集团公司。此次公告显示,公司2021、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2021、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10.2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4%;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3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试图了解更多未披露信息,但联系普利制药方面均未收到回复。
  对此,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普利制药的财税造假属于系统性舞弊, 疑似利用造假、圈钱、退市的套利模式。即前期通过虚增业绩吸引投资,后期利用注册制退市规则实现资金转移,实现退市、退身。”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普利制药的行为已构成信息披露违法,且远超《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标准。本案中对主管人员的处罚加大了对财务造假案件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能够有效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因公司财务造假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可通过中证投服中心运用支持诉讼等方式维权,普利制药需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财务造假
  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销售产品主要为处方药,涵盖抗过敏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消化类药物等领域。2017年3月28日,普利制药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每股发行价11.49元,首日报收16.55元/股。而后自2017年3月29日起连拉10个一字涨停,2018年5月8日,股价达到最高点112元/股。2017年—2020年,普利制药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其收入分别为3.25亿元、6.24亿元、9.5亿元、11.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81亿元、3.01亿元、4.08亿元。
  直到2024年4月16日,普利制药首次被曝财务隐忧。彼时,海南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其2021年、2022年年报中营收、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并对公司采取了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同年4月底,普利制药发布公告称自查尚未完成,且可能涉及2021年、2022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导致公司无法按时披露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而5月8日,普利制药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中国证监会对其展开立案调查。
  2024年7月5日,普利制药披露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其净利润规模是普利制药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公司2023年营利双降,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下降19.43%,净利润为8592.29万元,同比下降70.87%。
  而此次披露数据中,2021、2022年的业绩也大“变脸”。2021年净利润由4.17亿元调整至3.04亿元,2022年的净利润则由4.21亿元调整至2.95亿元。照此计算,公司2021年—2022年净利润“缩水”2.39亿元。
  随后在同月,普利制药对2021年、2022年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8月2日,普利制药收到海南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被责令改正。
  与此同时,因上述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涉及多个会计年度且金额较大,引发中国证监会关注,并二次对普利制药立案。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普利制药2021年及2022年合计虚增收入金额达10.29亿元,合计虚增利润金额达6.69亿元,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即普利制药业绩造假的第一年,其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而净利润增速则同比转负。2022年,普利制药的净利润增速仍为负值。到2023年,普利制药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为负增长,分别同比大减19.43%、70.88%,当年普利制药的扣非净利润已由盈转亏,为-1256.74亿元。
  对于业绩走低的原因,普利制药曾公开表示,因产品多为仿制药,除地氯雷他定片外,普利制药还有10个产品被纳入集采。米内网数据显示,其主要产品为地氯雷他定系列(商品名:芙必叮 ),该药2023年总体增长8%,实现3.27亿的销售额,其在国内市占率一度超过70%排名第一。2020年,该药以11.33元/盒(5mg*24片)的价格被纳入第三批集采,降幅为68%。
  在刘志耕看来,“普利制药的财税造假属于系统性舞弊。如通过虚构交易链虚增收入、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隐匿关联交易,再辅以年报延迟披露等手段掩盖真相。其财税漏洞体现为收入确认失控、成本核算失真及审计监督失效,最终因监管核查与现金流异常而暴雷。”
  强制退市
  最终历经近8个月的调查,普利制药虚增业绩得到处罚。
  3月21日发布的《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普利转债”停牌及暂停转股的提示性公告》显示,经查2021年至2022年,普利制药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其中,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0%,多计利润总额2.90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2.06%;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4.5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3%,多计利润总额3.79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
  此外,普利制药将其开展的不具有控制权的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专用)和酵母抽提物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导致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7799.73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5.17%;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925.9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28%。
  据前述事实,普利制药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中的“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的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可能被终止上市。
  中国证监会对普利制药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涉及此案的多位时任普利制药高管给予警告并处罚款。其中,时任普利制药董事长、总经理范敏华和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罗佟凝违法行为情节较为严重,除分别处以500万元、400万元罚款外,还分别被采取10年、8年市场禁入措施。时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朱显华,副总经理邹银奎,监事会主席丁雨,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周茂分别处以150万元、130万元、120万元罚款。
  对此,证监会表示,对于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行政处罚、强制退市并非终点,证监会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付建介绍,本案依《证券法》197条第2款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相应罚款等。
  刘志耕表示,“普利制药财务造假有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的主观意志。背后动因包括延缓股价下跌趋势,以 维持对公司市值管理的需求;提升公司信用评级,满足银行授信、可转债发行等融资条件;虚假业绩会维持或提高公司 核心领导的个人利益及舆论口碑等。”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普利退(300630)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