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002714 牧原股份 更新日期:2025-08-25◇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8-|479983.3|56344.25|73189.96| 37.76| 4.54| 0.13|
| 21 | 7| | | | | |
├────┼────┼────┼────┼────┼────┼────┤
|2025-08-|496829.0|31074.40|16237.75| 33.35| 4.55| 0.16|
| 20 | 8|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8-24】
行业追踪|农业生猪养殖市场(8月18日-8月24日):猪粮比价格环比略有下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农业生猪养殖市场价格/数量变动情况如下所示: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情况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猪粮比-1.33-5.262025-8-135.94--猪料比-1.31-4.882025-8-135.26--能繁母猪存栏(月)0.020.022025-6-304043.00万头生猪饲料0.00-0.372025-8-132.71元/公斤注: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 本周饲料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情况异动情况如下:饲料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情况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大豆1.201.012025-8-204443.10元/吨小麦-0.25-0.432025-8-222432.00元/吨受农业生猪养殖市场价格/数量变化影响的公司一览表股票名净利润(亿元)机构预测年度净利润(亿元)截止日期产品名称生猪销量(万头)销售收入(亿元)牧原股份--210.74--生猪459.4104.91新希望--12.35--生猪94.2321.67大北农--5.49--生猪27.036.31正邦科技--4.65--生猪88.257.42(注:财务数据截止到该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日期)
生猪产业链概况
生猪产业链由上而下包括饲料产销、种猪繁育及商品猪养殖、屠宰分割及肉制品加工等环节。屠宰环节收购商品猪,分割为猪肉和猪副产品,活猪到猪白条的转化率为70%-75%。
猪饲料环节的投入包括玉米、小麦、麸皮、粕类及添加剂等,一般而言,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比例约为55%-70%。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8-23】
逾200家公司,业绩翻倍!A股大额分红频现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董添
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22时,A股共有1657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其中,959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57.88%。
从行业角度看,电子、交通运输、农林牧渔、汽车、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社会服务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较为亮眼。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22时,A股共有29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逾20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翻倍
在上述披露2025年半年报的1657家上市公司中,223家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382家同比增长超50%,530家同比增长超30%,794家同比增长超10%。
其中,联迪信息、数码视讯、先达股份、智明达、容知日新、仕佳光子、索通发展等净利润同比增幅居前。
盈利规模方面,上半年,有601家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1亿元,有91家公司超10亿元。
其中,中国移动、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电信、中国石化、工业富联、牧原股份、华能国际、洛阳钼业等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居前。
从每股股利看,有204家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超过1元(含税)。其中,吉比特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6元(含税);硕世生物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4元(含税)。
从拟分红金额看,上述295家上市公司中,有111家公司2025年中期拟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有77家拟分红金额超过2亿元,有37家超过5亿元。
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化等公司中期拟分红金额居前。
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表现亮眼
从行业角度看,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农林牧渔、电子、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电子、机械设备、农林牧渔、美容护理等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改善较为明显。
申万一级行业中上半年业绩居前的行业
从细分板块来看,在电子行业中,电子元件、消费电子、半导体等行业业绩表现突出;农林牧渔板块中,养殖业、动物保健行业业绩改善明显。
生猪养殖类企业业绩普遍表现不俗。以养猪行业龙头牧原股份为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实现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1169.77%。
【2025-08-23】
牧原股份再推员工持股计划 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出处】证券日报网
本报讯 (记者肖艳青)8月22日晚,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发布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以回购股份对不超过5437名核心经营者、奋斗者及业务骨干进行激励。这是牧原股份上市以来第七次推出股份激励举措。
据悉,上市至今,公司已实施六次股份激励,累计覆盖12121人次,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行业主动“控产能、提质量”的转型当口,牧原股份此举不仅是将员工利益与公司未来深度绑定的又一次实践,更是一个清晰的战略信号:以人才为核心引擎,驱动公司从规模增长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
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生猪产能调控计划稳步推进。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率先响应,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计划年底降至330万头)。牧原股份的发展逻辑已然清晰:不再单纯追求数量,而是转向效率提升、成本深挖和价值链延伸的内涵式增长。
在人才战略的驱动下,牧原股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图已经明确,将围绕降低成本、屠宰业务、海外业务等方面精准发力,开启发展新篇章。
技术管理并举,持续降本增效,成本是生命线。半年报显示,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从年初的13.1元/公斤降至7月的11.8元/公斤,并向年底11元/公斤的目标迈进。未来,公司将通过育种、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等全链条精益化管理,持续降低成本、提升肉品品质,持续打造成本优势。
屠宰肉食业务正成为牧原股份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83%,屠宰量同比增长110.87%。未来,牧原股份将持续提升屠宰产能利用率,在市场、渠道、运营上全面发力,增强盈利能力,将其打造为公司稳健的利润增长极。
在国内“控产能”的同时,牧原股份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与越南BAF达成技术服务合作、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申请H股上市等一系列动作,牧原股份正以轻资产模式为先导,探索将国内成熟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复制到东南亚等高潜力市场,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
【2025-08-23】
15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 六成净利润同比增长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董添
● 本报记者 董添
近期,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19时,A股共有1526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2025年半年报,921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60.35%。电子、交通运输、农林牧渔、汽车、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社会服务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19时,A股共有265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逾1500份半年报亮相
上述披露2025年半年报的1526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的有761家,超过30%的有501家,超过50%的有359家,超过100%的有210家,超过300%的有66家。数码视讯、先达股份、智明达、容知日新、仕佳光子、索通发展等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居前。
财报显示,数码视讯2025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约2.65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70万元,同比增长2747.64%。公司专注于视频、安全、人工智能及通信服务等前沿技术的创新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迭代,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上述1526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567家,超过5亿元的有180家,超过10亿元的有88家,超过50亿元的有19家,超过100亿元的有8家。中国移动、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电信、中国石化、工业富联、牧原股份、华能国际、洛阳钼业等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居前。
洛阳钼业8月22日晚间公告,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约947.73亿元,同比下降7.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6.71亿元,同比增长60.07%。公司各产品产量全部达成上半年度目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其中,产铜35.36万吨,同比增长约12.68%;产钴6.11万吨,同比增长约13.05%。钼、钨、铌、磷肥等产品产量均超过年度目标的50%。
电子等行业表现亮眼
从行业角度看,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子、交通运输、农林牧渔、汽车、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社会服务等行业营业收入表现较好。农林牧渔、建筑材料、电子、电力设备、传媒、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较高。
进一步来看,电子行业中,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突出。农林牧渔行业中,养殖、动物保健等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明显。
以牧原股份为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净利润107.9亿元,同比增长952.92%。上半年,公司生产成绩持续改善,生猪养殖成本逐月下降,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低于12.1元/kg。后续公司会围绕健康管理、种猪育种、营养配方、智能化应用等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各项生产指标,持续降本增效,努力实现今年制定的全年平均12元/kg的成本目标。
密集发布中期分红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19时,A股共有265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从每股股利看,188家上市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超过1元(含税),77家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超过3元(含税),38家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超过5元(含税),15家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超过10元(含税),吉比特、九号公司、硕世生物、中国移动、东鹏饮料、思维列控、东阿阿胶、爱美客等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居前。
2025年上半年,吉比特共实现营业收入25.18亿元,同比增长28.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24.50%。为积极回报广大投资者,综合考虑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资金,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6元(含税)。
从拟分红金额看,上述265家上市公司中,2025年中期拟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111家,拟分红金额超过2亿元的有77家,拟分红金额超过5亿元的有37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化、牧原股份、宁德时代、海康威视、中国中车、三一重工等公司2025年中期拟分红金额居前。
中国中车8月22日晚间公告,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197.58亿元,同比增长32.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46亿元,同比增长72.48%。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31.57亿元(含税)。
【2025-08-22】
13家农业上市公司发布中报 养殖成本或仍有压缩空间
【出处】证券日报网
本站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已有13家农业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中报。从中报透露的数据来看,养殖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不俗。上述13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有不同程度增长。而这8家公司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净利润增长幅度最高。
牧原股份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销售生猪4691.0万头,其中商品猪3839.4万头(包括向屠宰肉食类子公司合计销售1138.8万头),仔猪829.1万头,种猪22.5万头。公司共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销售鲜、冻品等猪肉产品127.36万吨。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46%,其中,屠宰、肉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3.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83%;公司实现净利润107.90亿元,同比增加952.92%。
不过,梳理养殖上市公司的销售数据、投资者互动信息等更多细节可知,生猪销售价格在今年持续呈现低位震荡的态势,上市公司压缩成本以求得更多利润是共识。而目前来看,生猪销售价格的低位震荡仍在延续。
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生猪分析师李晶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生猪市场处于养殖端减重出栏,供应增量,但下游需求受院校放假和高温天气持续的双重影响的减量期,供大于求导致猪价处于低位。
为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据悉,近期,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消费季节性偏弱,加之前期二次育肥生猪出栏,猪肉市场供应有所增加,生猪价格小幅回落。
李晶解释,如果近期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从短期行情看,中标企业加大生猪收购,无疑会提升生猪消化速度,结合消费需求、出栏量数据变化等信息,生猪销售价格或迎来短时触底小涨。但从长期来看,能够推动猪价调整的根本还在于生猪市场的供需关系。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红焱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能够缓解供给压力,稳定短时猪价,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后续随着中秋、国庆等节日临近,消费需求会有所回升,叠加收储影响,生猪价格或有一定反弹。但由于当前生猪产能仍相对过剩,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快速扭转,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小,大概率呈低位震荡、温和回升态势。
生猪价格低位震荡的背景下,压缩养殖成本提升竞争力是行业共识。例如,江苏立华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最新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显示,半年度肉猪完全成本为12.8元/公斤,6月份完全成本下降至12.3元/公斤,预计年底有望达到12元/公斤的成本目标。
“养殖成本构成中占比重较大的是饲料成本,而从四季度分析,玉米市场迎来新粮上市,价格有继续下滑的可能,而豆粕价格或小涨,综合饲料占比推算饲料成本或小幅度回落。且养殖企业或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等多个渠道继续压缩成本,预计成本面仍有0.5元/公斤至1.0元/公斤的压缩空间。”李晶说。
王红焱介绍,除了饲料方面的成本压缩之外,养殖效率上,智能化设备普及可减少人工,提升疫病防控与繁殖效率,如智能巡检、声音识别等技术,能带来成本优化潜力。目前,行业正通过遗传改良持续优化猪种,以减少疫病损失,提升繁殖性能(如窝产仔数、成活率)来降低仔猪成本。
【2025-08-22】
机构评级|2家机构更新牧原股份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8月22日,2家机构更新牧原股份评级。国海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国海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182.64亿元。招商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招商证券给予牧原股份“强烈推荐”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210.74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7家机构发布了牧原股份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56.00元,最低目标价为46.15元,平均为50.98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241.74亿元,最低为138.68亿元,均值为197.5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0.47%。其中,评级方面,17家机构认为“买入”,4家机构认为“增持”,2家机构认为“推荐”,2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1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跑赢行业”。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8-22国海证券程一胜买入18264000000.0000--2025-08-22招商证券朱卫华强烈推荐21074000000.0000--2025-08-21西部证券熊航买入21377000000.0000--2025-08-21华安证券王莺买入21428000000.0000--2025-08-21兴业证券纪宇泽增持18282000000.0000--2025-08-21国金证券张子阳买入22262000000.0000--2025-08-21开源证券陈雪丽买入22407000000.0000--2025-08-21华泰证券樊俊豪买入19732000000.000051.30002025-08-21东莞证券魏红梅买入19666000000.0000--2025-08-20中国银河谢芝优推荐20599220000.0000--2025-08-20广发证券钱浩买入19009000000.0000--2025-08-20长江证券陈佳买入22791000000.0000--2025-07-18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23150000000.000055.09002025-07-09方正证券邱星皓推荐23905000000.0000--2025-05-06国泰海通证券王艳君增持13868000000.000050.80002025-04-25财信证券刘敏增持14419000000.0000--2025-04-25中金公司王思洋跑赢行业20474000000.000056.00002025-04-14甬兴证券孟维肖买入19386000000.0000--2025-04-09国盛证券张斌梅买入24174000000.0000--2025-04-08中信证券彭家乐买入16603470000.0000--2025-03-24太平洋程晓东买入21192000000.000046.56002025-03-24光大证券李晓渊买入18794000000.0000--2025-03-21海通证券冯鹤优于大市13877000000.0000--2025-03-21东兴证券程诗月强烈推荐20629000000.0000--2025-03-21中邮证券王琦买入16885000000.0000--2025-03-20中航证券彭海兰买入19690960000.0000--2025-03-20西南证券徐卿买入19394000000.000046.15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8-22】
A股中期分红超1300亿,Top20分红名单出炉,20家股息率超5%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南财快讯
8月22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站上3800点,科创50涨超8%创3年多新高。板块方面,算力股全线爆发,云天励飞等多股涨停,半导体、CPO、证券、算力等板块涨幅居前,寒武纪涨停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A股迎来一波“红包雨”。8月21日晚间,中国石化(600028.SH)、东阿阿胶(000423.SZ)、柏楚电子(688188.SH)、三星医疗(601567.SH)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中期分红预案。中国石化拟分红超106亿元,东阿阿胶分红比例高达99.94%。
随着A股半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上市公司中期分红方案成为市场焦点。据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统计,截至8月21日,超过200家A股公司公布了中期分红方案,合计分红金额超1300亿元,14家公司分红总额超10亿元。
吉比特每10股派66元,哪些公司在大手笔分红?
从分红总额来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化的中期分红总额超百亿元。中国移动拟派发中期分红合计540.83亿元,暂列上市公司中期分红首位。中国电信以165.81亿元的分红总额排名第二,分红比例高达72%。
此外,牧原股份分红总额超50亿元;海康威视、中国联通的中期分红总额超30亿元;三一重工、福耀玻璃、宝丰能源的中期分红金额超20亿元;国电电力、藏格矿业、华利集团、中信特钢、药明康德等多家公司的中期分红不低于10亿元。
从每股派现金额来看,吉比特分红最慷慨,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6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预计为4.74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达73.46%。
九号公司-WD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3元(含税),排名第二。据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统计,截至8月21日,九号公司-WD的QFII持仓市值以11.69亿元位居第二,仅次于生益科技的95.5亿元。九号公司-WD在二季度获得阿布达比投资局增持211.99万份,施罗德投资管理新进重仓756.56万份。
值得注意的是,有公司在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和分红预案后的次日涨停。
8月19日,福耀玻璃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约214.47亿元,同比增长16.94%;归母净利润约48.05亿元,同比增长37.33%,拟派半年报股息每股0.9元(含税),这是福耀玻璃时隔7年后再次进行中期分红。8月20日,福耀玻璃股价实现10%涨停。
同样,吉比特也在8月19日发布了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5.18亿元,同比增加28.49%;归母净利润约6.45亿元,同比增加24.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77亿元,同比增长81.18%。公开资料显示,吉比特主营业务为网络游戏的研发及运营业务。8月20日,吉比特股价也强势涨停。
有公司拿出71倍利润分红
今年中期分红公司里,有15家公司分红比例超100%。其中,硕世生物分红比例高达7142.28%,该公司8月月初披露,拟“10派34元”,拟分红总额2.85亿元,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仅399万元,却豪掷2.85亿现金分红,相当于把71倍赚的钱撒向股东。
这些高比例分红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如何?其分红是否具有业绩支撑?
据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梳理,中期分红比例超100%的公司里,仅有8家在上半年实现了净利润、股价双增长。
再从股息率来看,以8月21日收盘价计算,60家公司股息率超3%。其中,股息率超5%的公司达20家,思维列控的股息率超10%。
股息率分子端代表一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及资产结构等;通常高股息公司具有稳定现金流,能支撑高股利分红。分母端则体现估值水平,企业估值越低,股息率越高。
分红常态化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假大方”。有些公司借钱分红,表面大方的背后可能在“埋雷”。因此,关键还是要关注企业现金流和负债率。上市公司分红是好事,但是企业的基本面和盈利能力才是根本,能持续赚钱才是王道。
【2025-08-22】
行业周报|养殖业指数涨2.31%, 跑输上证指数1.18%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周报君
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8月18日-2025年8月22日,上证指数涨3.49%,报3825.76点。创业板指涨5.85%,报2682.55点。深证成指涨4.57%,报12166.06点。养殖业指数涨2.31%,跑输上证指数1.18%。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申联生物、贤丰控股、永顺生物、牧原股份、天域生物。
本周机构观点:
**甬兴证券本周观点**:
核心观点
乖宝宠物发布二期股权激励计划,有望激发团队积极性。据乖宝宠物公告,为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乖宝发布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包括董事、总裁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9名激励对象(与第一期激励对象一致)授予不超过55.6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股本总额0.14%,其中,首次授予52.25万股,预留3.35万股,首次授予价格为47.55元/股。从业绩考核要求来看,以2024年为基数,2025-2027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5%、53%、84%,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6%、32%、45%。据此推算,预计对应2025-2027年公司营收考核目标分别为65.56、80.25、96.51亿元;净利润目标分别为7.25、8.25、9.06亿元。从会计成本方面来看,公司预计将摊销的总费用为2583.56万元,预计摊销费用对2025-2028年各期影响分别为655.09、1262.31、503.60、162.55万元。我们认为,随着自主品牌战略布局的深化及持续性的研发创新,公司旗下麦富迪、弗列加特等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稳步提升,此次股权激励通过绑定核心团队有望进一步调动人员积极性,公司长期成长性可期。
佩蒂股份首条烘焙主粮产线投产,助力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据交易所互动平台和宠物行业白皮书,佩蒂股份宣布其位于温州市平阳县的宠物烘焙主粮生产线近日正式投产,目前公司已形成可自行生产烘焙粮、风干粮、湿粮罐头等主粮产品的布局。随着公司主粮产品的产线规划逐步完成,自主品牌下的主粮产品将加快上市速度。在公司产能布局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下,佩蒂正逐步从宠物零食头部企业向全品类供应商战略转型。据派读宠物《2025年中国宠物食品消费报告》,2025年犬猫主粮消费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传统膨化粮和冻干粮占比的持续下滑,犬主人和猫主人选择烘焙粮的比例分别同比提升5pct和1.3pct,消费者偏好为佩蒂进军宠物烘焙粮赛道提供了有利环境。此外,在产品配方方面,公司以肉蛋奶和果蔬为主要原料,融入乳铁蛋白等功能性成分,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的健康属性。据实测数据显示,其烘焙主粮的胃蛋白酶消化率高达97%,超行业平均水平,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免疫增强”、“肠道健康”等进阶需求。我们认为,随着拟人化养宠趋势凸显,宠物主粮消费逐渐从“饱腹需求”向“营养投资”发展,佩蒂卡位主粮增长性细分赛道,有望提振市场对公司自主品牌的经营预期。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1)渠道端布局突出的全品类宠物产品供应商天元宠物;布局宠物智能化及人宠互动领域的依依股份、源飞宠物;与星宠王国签署犬猫行为识别智能化研究合作协议,内外销共振向上的中宠股份;构建犬猫数字生命库,自有品牌表现亮眼的宠物食品龙头乖宝宠物;宠物食品自主品牌高增,24年业绩扭亏的佩蒂股份;2)推出宠物移动看护摄像机的萤石网络、推出宠物智能检测/自动识别/实时监控产品“皮克方”的贝仕达克;3)专注于兽药领域,收购中瑞供应链、增持瑞和生物,完善宠物大健康布局的瑞普生物;4)通过子公司千宠家涉足宠物赛道的大千生态;5)布局科学精细化养宠带动的宠物保健品需求增长的百合股份;6)于“讯飞超脑2030计划”中提出打造陪伴机器宠物的科大讯飞;7)发行AI情感陪伴机器人的汤姆猫;8)跨界布局宠物赛道的小米集团、海尔智家、伊利股份、贝因美、联合利华、阿里巴巴、名创优品;9)积极打造宠物友好型社区的保利物业、保利发展。
风险提示
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波动等。
行业新闻摘要:
1:9月猪肉价格或继续偏弱,生猪价格持续下滑,部分地区已跌入“6元时代”。
2:鸡蛋期货价格弱势延续,旺季不旺,鸡蛋价格“跌跌不休”。
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将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以应对猪价下行压力。
4:四川省加快打造千亿水产产业,建设强链、建圈助力乡村振兴。
5:全国蛋价创十年新低,传统旺季销量未能带动价格回暖。
6:养殖业面临供给收缩与成本抬升的双重压力,白羽肉鸡价格能否再攀新高尚待观察。
7:数字身份证、保险托底等手段助力山东特色畜牧业发展,提高产业链效率。
8:山西省即将举办羔羊肉交易大会,推动地方养殖业与市场对接。
9:全国首个鳜鱼工厂化养殖团标落地,预计将提升单产5-10倍,助力产业未来发展。
10:农业农村部强调必须遏制低猪价背后的更危急情况,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
龙头公司动态:
1、牧原股份:1)国家收储对冲猪价下行压力 “猪老大”牧原股份带头“瘦身”保价稳市。2)牧原股份 公司业绩高增,商品猪完全成本逐月改善。3)牧原股份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增,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逐月下降。4)牧原股份:今年半年度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50.02亿元(含税)。5)牧原股份:公司本次港股发行是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6)牧原股份:公司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7)河南“猪王”半年大赚超105亿!牧原股份:年底能繁母猪再减13万头。8)牧原股份盈利大增11倍 下半年将继续降成本。9)牧原股份:港股上市募资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 将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10)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11倍,“猪茅”靠什么取胜?。11)牧原股份:港股IPO募资主要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研发,不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12)牧原股份:盈利增速高居行业第一,以实际行动支持行业产能调控。13)“猪茅”牧原晒半年报,净利涨超11倍破百亿,拟分红50亿。14)牧原股份三条路径锚定降本目标:养猪成本年底计划降至11元/kg。15)牧原股份上半年实现高盈利高分红 先进生产力输出助企业迈入下一增长级。16)牧原股份等成立新公司 含再生资源相关业务。17)成本降、负债降 牧原股份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超百亿。18)牧原股份: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 正积极考察海外市场。19)牧原股份: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指引下 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20)中粮家佳康涨超6% 下周一将发中期业绩 牧原股份上半年净利激增。21)牧原股份炸裂半年报!净利润暴增11倍,大手笔分红50亿。22)降本显著 牧原股份上半年净利增近12倍 承诺能繁母猪存栏量年末将降至330万头。23)牧原股份上半年净利增超1100% 拟拿出50亿元分红。
2、温氏股份:1)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有多名A股实控人。
3、圣农发展:1)华润三九目标价涨幅超48%;山金国际评级被调低。2)零售渠道持续高增长 圣农发展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800%。
行业涨跌幅: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8-050.20%0.96%2025-08-06-0.43%0.45%2025-08-070.03%0.16%2025-08-081.43%-0.12%2025-08-110.87%0.34%2025-08-12-0.77%0.50%2025-08-13-1.09%0.48%2025-08-14-1.75%-0.46%2025-08-151.13%0.83%2025-08-180.29%0.85%2025-08-191.29%-0.02%2025-08-20-0.93%1.04%2025-08-210.36%0.13%2025-08-22-2.15%1.45%
行业指数估值:日期市盈率2024-12-3117.842023-12-295.56
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牧原股份9.29%3.99%32.88%温氏股份1.72%-4.68%3.08%正邦科技3.18%-0.34%11.03%圣农发展3.15%5.92%51.62%神农集团3.51%-7.51%21.04%立华股份-1.84%-0.25%0.61%瑞普生物2.19%8.89%91.76%巨星农牧2.08%-6.00%26.83%生物股份0.67%3.21%50.59%益生股份-0.88%2.61%17.89%京基智农0.00%-3.04%27.64%科前生物2.26%5.13%51.20%新五丰2.21%-1.37%16.16%中牧股份2.25%-1.41%29.86%罗牛山2.06%-5.57%37.61%天邦食品1.00%-5.92%31.30%金河生物-2.68%6.91%108.31%华英农业-3.33%3.16%72.85%仙坛股份-0.31%0.47%24.71%普莱柯2.20%2.75%38.48%
行业相关的ETF有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159865)、畜牧ETF(159867)、招商中证畜牧养殖ETF(516670)、平安中证畜牧养殖ETF(516760)、易方达中证现代农业主题ETF(562900)、富国中证农业主题ETF(159825)
【2025-08-22】
西部证券:7月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高增环比下降 推荐牧原股份等
【出处】智通财经
西部证券发布研报称, 2025年7月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显著增长,但受季节性需求疲软及政策调控影响,环比有所回落。尽管出栏量增长,但猪价同比下滑拖累营收,行业整体收入环比下降6.64%。当前猪价仍处低位,但出栏均重政策调控初见成效。建议关注出栏增长确定性强的龙头标的,推荐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唐人神(002567.SZ)、华统股份(002840.SZ)、巨星农牧(603477.SH)。
西部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上市猪企25年7月出栏量为1553.82万头,同比+31.36%,环比-4.59%
头部企业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生猪出栏635.50/316.48/130.25万头,同比分别+13.02%/+36.22%/+3.21%,环比-9.46%/+5.24%/-2.07%。25年7月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大幅增长,原因是上市猪企24年产能扩张导致25年出栏量大增。出栏量环比下降原因是(1)淡季需求较低;(2)受政策导向影响,前期生猪出栏量较大。上市猪企25年1~7月累计出栏量为1.10亿头,同比+20.97%。1~7月上市猪企出栏量增速维持在+20%左右,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出栏量增速与行业增速相当,新希望出栏量同比小降。
上市猪企25年7月营业收入为246.47亿元,同比-9.85%,环比-6.64%
头部企业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7月商品猪销售收入116.39/48.77/18.02亿元,同比分别-10.41%/-8.72%/-24.63%,环比分别-9.06%/-0.87%/-3.69%。6月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是生猪出栏价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收入环比下跌的原因是7月出栏量环比下跌,出栏均价略高于25年6月。上市猪企25年1~7月累计营收为1804.73亿元,同比+16.77%。上市猪企累计营收同比增长,原因是出栏量高于去年同期。
上市猪企7月生猪销售均价环比+1.90%,同比-22.35%
头部企业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销售均价为14.30/14.58/14.44(元/公斤),环比分别+1.56%/+1.32%/+1.83%,同比分别-21.86%/-23.06%/-23.19%。7月上市猪企出栏均价同比下降的原因是24年7月猪价出现明显上涨,导致基数较高。目前生猪供应充足,猪价总体仍在低位。
上市猪企7月出栏均重为105.7公斤/头,环比-1.34%,同比+0.53%
出栏均重方面,上市猪企7月出栏体重环比下降,同比上升。上市猪企受政策导向影响,主动降低出栏均重。头部企业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商品猪出栏均重为128.07/105.69/95.81(公斤/头),环比分别-1.11%/-7.03%/-3.43%,同比分别+7.67%/-12.91%/-4.93%。头部猪企响应政策要求,7月降低出栏体重。牧原出栏体重同比上升较大原因是24年同期计算口径包含仔猪,拉低平均出栏体重基数。温氏股份、新希望出栏体重同同比下降。
风险提示:生猪产能去化不及预期,饲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疫病风险等。
【2025-08-22】
机构评级|招商证券给予牧原股份“强烈推荐”评级 未给出目标价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8月22日,招商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招商证券给予牧原股份“强烈推荐”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210.74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7家机构发布了牧原股份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56.00元,最低目标价为46.15元,平均为50.98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283.61亿元,最低为138.68亿元,均值为198.8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20%。其中,评级方面,17家机构认为“买入”,4家机构认为“增持”,2家机构认为“推荐”,2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1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跑赢行业”。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8-22招商证券朱卫华强烈推荐21074000000.0000--2025-08-21华安证券王莺买入28361000000.0000--2025-08-21兴业证券纪宇泽增持18282000000.0000--2025-08-21国金证券张子阳买入22262000000.0000--2025-08-21开源证券陈雪丽买入22407000000.0000--2025-08-21华泰证券樊俊豪买入19732000000.000051.30002025-08-21东莞证券魏红梅买入19666000000.0000--2025-08-20中国银河谢芝优推荐20599220000.0000--2025-08-20广发证券钱浩买入19009000000.0000--2025-08-20长江证券陈佳买入22791000000.0000--2025-07-18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23150000000.000055.09002025-07-09方正证券邱星皓推荐23905000000.0000--2025-05-06国泰海通证券王艳君增持13868000000.000050.80002025-04-25财信证券刘敏增持14419000000.0000--2025-04-25西部证券熊航买入19640000000.0000--2025-04-25中金公司王思洋跑赢行业20474000000.000056.00002025-04-14甬兴证券孟维肖买入19386000000.0000--2025-04-09国盛证券张斌梅买入24174000000.0000--2025-04-08中信证券彭家乐买入16603470000.0000--2025-03-24太平洋程晓东买入21192000000.000046.56002025-03-24光大证券李晓渊买入18794000000.0000--2025-03-21海通证券冯鹤优于大市13877000000.0000--2025-03-21东兴证券程诗月强烈推荐20629000000.0000--2025-03-21中邮证券王琦买入16885000000.0000--2025-03-20中航证券彭海兰买入19690960000.0000--2025-03-20西南证券徐卿买入19394000000.000046.15002025-03-20国海证券程一胜买入16612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8-22】
牧原股份:8月21日获融资买入5.63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7.06%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牧原股份8月21日获融资买入5.63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7.06%,当前融资余额48.0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51%,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8-21563442493.00731899557.004799833691.002025-08-20310743996.00162377514.004968290755.002025-08-19238050758.00141490862.004819924273.002025-08-18423068340.00211238002.004723364377.002025-08-15198810607.00150589317.004511534039.00融券方面,牧原股份8月21日融券偿还1300股,融券卖出4.54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27.9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9%,融券余额1896.00万,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8-212279534.0065273.0018959998.002025-08-202161250.0076000.0015841915.002025-08-19177498.00910845.0013527869.002025-08-18935866.001329671.0014145197.002025-08-151451205.00534412.0014457410.00综上,牧原股份当前两融余额48.19亿元,较昨日下滑3.3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8-21牧原股份-165338981.004818793689.002025-08-20牧原股份150680528.004984132670.002025-08-19牧原股份95942568.004833452142.002025-08-18牧原股份211518125.004737509574.002025-08-15牧原股份49020517.00452599144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8-22】
【生猪】需求回暖难抵供给压力 猪价低位窄幅运行
【出处】国元期货研究【作者】柴颖华
部分7月生猪供应压力后移至8月,叠加政策引导下的降重,以及前期二育陆续出栏,多重因素使得8月供给压力集中释放。需求端上,立秋后气温预计逐步回落,加之开学前学校集采与9月双节备货,共同构成需求从淡转旺的预期,这对猪价形成一定底部支撑。不过,这种季节性需求回暖受制于供给过剩的现实,即便需求边际改善,也难以抵消供给端的压制作用,“旺季不旺”的可能性不容忽视。综合来看,8月作为淡旺季过渡期,短期猪价大概率在供需拉扯中呈现震荡。中长期来看,在全年供给宽松的基调下,逢高沽空操作更贴合基本面。生猪2511建议区间13600-14200元/吨。
供给集中释放,需求有所回升,供需博弈下,猪价低位横盘。盘面受现货低迷拖累,反弹受阻,再度回落。
二、生猪基本面分析
2.1
供需博弈下 猪价低位横盘
截至8月20日,生猪出栏均价13.68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上涨0.04元/公斤。标肥价差-0.46元/公斤,较上周环比缩小0.04元/公斤。猪价持续低迷,养殖端有一定抗价情绪,不过供给端压力偏大,加之需求虽有回暖,仍显低迷,供需博弈下,猪价低位震荡。
截至8月20日,仔猪出栏均价30.82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下跌1.98元/公斤。高温环境下,生猪育肥成本上升,加之猪价低迷,补栏意愿不强,仔猪价格持续小幅走弱。
2.2
出栏节奏偏快 供给呈现宽松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同比上升0.1%,环比回升0.1%,根据农业农村部新修正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当前能繁存栏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处于合理区间上限。24年12月至25年6月期间,环比趋稳、同比增幅有限,表明产能扩张势头已有所控制,后续仍需持续观察。不过24年4月至24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逐月环比回升,以生产周期推算,25年前三季度处于产能兑现期。
据Mysteel统计,截至2025年7月底,样本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09.86万头,环比上调0.008%,同比增长3.03%。养殖有一定利润空间,尤其是6月下旬猪价迎来低位反弹,养殖利润走扩,去产能意愿不强,加之对市场存看涨预期,能繁母猪存栏延续增长趋势,从生产周期推算,2025年规模场理论产能呈现环比上升态势。样本规模场7月商品猪存栏数为3614.5万头,环比增加0.11%,同比增加5.28%。样本规模场7月商品猪出栏量为1043.62万头,环比减少3.08%,同比增加18.6%。7月初养殖端压栏、二育情绪升温,截留部分标猪猪源,出栏节奏放缓,支撑猪价走强。也使得供给后置,7月下旬开始,出栏节奏加快,供给集中释放。期间部分规模场虽有抗价情绪,但猪市整体供给集中释放下,挺价效果有限。
截至8月15日,生猪出栏均重123.23公斤,较上周环比下降0.09公斤。7月中下旬后,终端对高价承接力有限,养殖端认卖情绪升温,加之政策引导规模场降重,大猪加速出栏。随着大猪集中出栏,存栏体重已有明显降幅,降重积极性较前期有所下降。
2.3
需求逐步回暖 开工率持续回升
截至8月20日,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为28.9%,较上周环比上升0.98%。冷冻肉库容率17.52%,较上周环比上升0.02%。立秋后,气温呈现逐步回落趋势,叠加开学临近,食堂开始备货,需求有所好转。需求处于淡旺季的过渡期,虽然需求呈现逐步复苏趋势,但仅从当前需求表现来看,仍显低迷。冻库库存方面,冻肉走货缓慢,且猪价低迷,存在被动入库的现象,冻品库存去库缓慢。
2.4
猪价低位运行 自繁自养仍有小幅利润空间
截至8月20日,玉米现货均价2384.71元/吨,较上周环比下跌9.41元/吨,豆粕现货均价3101.71元/吨,较上周环比上涨82.57元/吨。玉米从基本面来看,小麦的替代优势依然存在,进口玉米也在持续投放市场。由于用粮企业手中持有中长期订单,因此对玉米维持刚需采购,市场购销活跃度较低,价格波动相对平缓。 豆粕从基本面看,进口大豆到港量持续处于高位,周度压榨开机率相对稳定,豆粕供给充裕。而下游饲料企业采购节奏平缓,养殖端需求也未有明显增长,豆粕库存延续累库态势,市场去库压力依然存在。
截至8月15日,自繁自养养殖盈利11.83元/头,盈利较上周环比下降19.59元/头。外购仔猪养殖亏损204.05元/头,亏损较上周环比扩大17.14元/头。近期供给集中释放下,猪价低迷,养殖利润大幅缩水。其中规模场自繁自养仍有小幅利润空间。而外购仔猪养殖,由于一季度仔猪价格处于高位,补栏成本较高,当前外购仔猪养殖的出现亏损。
7月后置的供给压力,在8月集中显现。这其中,既有养殖端降重操作,也包含前期二育猪源集中出栏的影响,多重供给压力叠加,让8月市场承压明显。从需求端来看,立秋过后气温渐降,学校开学前的批量采购以及9月双节备货的临近,正催生着需求从淡季向旺季转变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托底猪价。但供给过剩下,需求回暖难以冲破供给端的压制,恐现“旺季不旺”局面。整体而言,8月处于生猪市场淡旺季过渡阶段,短期内供需博弈下,猪价呈现震荡态势。从中长期来看,在全年供应宽松的大背景下,考虑逢高沽空操作。生猪2511合约建议区间13600-14200元/吨。
【2025-08-22】
国家收储对冲猪价下行压力 “猪老大”牧原股份带头“瘦身”保价稳市
【出处】投资快报
“猪老大”牧原股份(002714)用一份创纪录的半年报点燃了整个农林牧渔板块。公司近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暴增1169.77%;并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每10股派息9.32元(含税),合计派发50亿元,分红比例接近净利润的一半。
昨日早盘,牧原股份高开高走,收涨5.96%,市值单日增长逾130亿元。
量价齐升叠加成本大降
报告期内,牧原累计销售生猪4691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1452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虽较去年同期高点回落,但仍处于14~15元/公斤的行业盈利区间。更关键的是,公司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养殖效率,使完全成本从年初的13.1元/公斤逐月降至7月的11.8元/公斤,全年目标锁定12元/公斤以下。成本端的显著下降,使公司生猪头均盈利达224元,较去年增加约200元。
尽管盈利大幅改善,截至6月末,公司总负债仍高达1045.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464.1亿元,环比增加逾10亿元。公司表示,全年计划压降负债100亿元,目前已完成过半。为优化资本结构,牧原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募资不低于10亿美元,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研发投入,明确“不会投向国内新增产能”。
国家将于近期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
业绩发布同时,牧原股份在半年报交流会上公布三项产能调控举措,响应农业农村部“全国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产能”的目标:一是年底将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30万头,较6月存栏量下降3.82%,去化力度超行业平均;二是将生猪出栏均重降至120kg,低于当前行业128.59kg的平均水平;三是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确保产能流向屠宰端。
国家发展改革委昨日晚间宣布,因近期猪粮比价跌破6:1,已触发三级预警,将于近期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市场普遍预期,政策托底有望对冲猪价下行压力。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8月21日,国内生猪(外三元)报13.82元/公斤,环比、同比分别下跌约4.23%、33.14%。
有媒体近日报道称,生猪价格创下年内新低的背景下,行业去产能大幕拉开。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显示,当前,我国生猪产能阶段性偏高,为防范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风险,将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引导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
国金证券研报称,近期受天气、体重调整、价格预期等因素影响,生猪出栏节奏有所加快。目前政策端对能繁母猪存栏向下调控方向不变。此外,环保管理持续推进,各个省份陆续加强环保管理,部分母猪场因环保因素开始整顿。当下猪价表现下成本较差企业已经出现亏损,预计养殖成本较差企业已经开始调减产能,而在供给压力持续后移的背景下,预计短期生猪价格依旧存在较大压力。若行业产能有序调控,预计近期能繁母猪存栏出现下降,中期行业盈利中枢有望提升。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生猪养殖企业估值处于底部区间,短期来看,头部养殖企业依旧实现较好盈利,预计资产负债表持续改善;若下半年因为供给压力导致行业出现去产能行为,头部企业依旧可以依托成本优势稳步提升市占率,目前板块景气度底部企稳。中长期来看,生猪养殖行业依旧有较为优秀的中枢利润,且非洲猪瘟之后行业的快速扩张中,仍有大量企业是低质量扩充产能,行业成本方差依旧巨大,头部企业有充足的超额利润释放。
【2025-08-22】
牧原股份 公司业绩高增,商品猪完全成本逐月改善
【出处】投资快报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H1公司营收764.63亿元,同比+34.46%;归母净利润为105.3亿元,同比+1169.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6.77亿元,同比+1115.32%。其中2025Q2公司营收404.02亿元,同比+32.06%;归母净利润60.39亿元,同比+88.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88.88%。分红预案:每10股派现金红利9.32元(含税)。
2025Q2公司业绩高增,毛利率持续向好。公司业绩高增主要源于生猪养殖成本持续优化及生猪销量增长显著。2025H1公司综合毛利率19.02%,同比+11.28pct;期间费用率为6.26%,同比-2.06pct。2025Q2公司综合毛利率19.77%,同比+3.23pct;期间费用率为5.6%,同比-1.66pct。
H1公司生猪销量同比+45%,6月完全成本低于12.1元/kg。2025H1公司合计出栏生猪4691.0万头(同比+44.83%),其中商品猪3839.4万头、仔猪829.1万头、种猪22.5万头;估算商品猪销售均价约为14.46元/kg,同比-5%。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实现收入754.46亿元,同比+34.68%;毛利率18.72%,同比+10.59pct。2025H1公司生产成绩持续改善,生猪养殖成本逐月下降,2025年6月完全成本低于12.1元/kg,后续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持续降本增效;2025年年均完全成本目标为12元/kg。2025Q2公司出栏生猪约2425.2万头(同比+48.08%),其中商品猪1999.8万头、仔猪414.2万头、种猪11.2万头;估算商品猪销售均价约为14.42元/kg,同比-10%。截至2025Q2末,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分别为1038.71亿元、25.38亿元、81.67亿元,环比Q1末-1.91%、+1.93%、+2.76%;公司资产负债率56.06%,同比-5.75pct,环比Q1末-2.62pct,整体呈好转态势。2025年公司预计出栏商品猪7200万-7800万头、仔猪800万-1200万头。
H1屠宰肉食收入同比+94%,产能利用率近79%。2025H1公司合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销售鲜、冻品等猪肉产品127.36万吨;屠宰、肉食产品贡献收入193.45亿元,同比+93.83%;毛利率2.1%,同比+2.52pct。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70余个服务站。随着公司对销售渠道的不断开拓,25H1产能利用率达到78.72%。后续公司将持续提升已投产屠宰厂的运营效率,并增强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为生猪养殖行业龙头,生猪养殖成本优势领先。考虑后续公司养殖效率/成本持续优化,猪价相对平稳运行,公司生猪养殖利润或可期。考虑到公司生猪成本改善显著,我们上调公司业绩预期,预计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别为3.77元、5.09元,对应PE为13倍、9倍,维持“推荐”评级。
【2025-08-22】
突破千亿!172家公司发布分红预案
【出处】深圳商报
政策强化分红导向,业内建议投资者应重视预期股息
深圳商报记者 詹钰叶
上市公司中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分红预案,拟分红总金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中国移动拿出超500亿元分红,中国电信、吉比特等拿出逾七成净利润分红。业内建议,投资者在配置高股息资产时应规避筹码拥挤板块,重视预期股息。
据本站数据,至记者8月21日发稿时为止,共有172家A股公司披露了中期分红方案(含董事会预案与股东大会预案),拟分红总金额已超过了千亿元。其中,中国移动在公告中提到,拟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75港元(含税),折合人民币每股2.5025元(含税)。本次公司拟派发股息约为540亿元人民币。
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披露中期分配方案公告显示,公司拟每股派0.1812元人民币(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65.81亿元(含税),占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72%。中国联通宣布每10股拟派发现金股利1.112元(含税),拟向股东派发共计约34.77亿元(含税)的股利。
同样拿出超七成利润来“派红包”的还有吉比特——公司本周宣布拟每10股派现66元(含税),预计分红总额约4.74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73.46%。大手笔分红的A股公司还有牧原股份,拟每10股派9.32元(含税),分红总额达到50亿元(含税),占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47.5%。此外,福耀玻璃、药明康德、分众传媒、藏格矿业等公司拟分红超10亿元。
近年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等监管部门多次发布关于现金分红的指引性文件,鼓励上市公司在符合利润分配条件下,增加现金分红频次,提升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以提振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已发布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中,赛分科技、常熟银行、药明康德等公司将迎来上市以来首次分红或首次中期分红。
对于高股息板块,国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开认为,高股息策略的收益包含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两部分。其本质在于投资处于成熟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这类公司通常投资回报有限、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低,但盈利韧性强,ROE(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更高,现金流保障能力突出,因而倾向于将利润以分红形式分配。分红本身也是增厚ROE的重要路径,形成“稳定盈利-持续分红-提升ROE”的正向循环,支撑策略的高胜率。投资者在配置高股息资产时应遵循“坚持长期主义,兼顾质量因子,规避筹码拥挤,重视预期股息”法则,长期持有在风格均衡的市场中效果良好。同时,他也提示投资者重视预期股息率,规避煤炭等强周期行业因估值变动导致的股息率陷阱。
中金公司指出,企业的分红决策主要取决于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当出现资本开支占比下降和自由现金流改善拐点,尤其是行业实现供给出清之后,可能是分红能力系统性提升的时点,现金资产占比虽然并非决定因素,但充足的现金资产是维持高比例分红的安全垫。以往部分企业由于治理水平或大股东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分红意愿有限和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伴随着监管层强化分红导向、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体系等政策因素,有望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分红。
【2025-08-22】
171家上市公司中期拟合计派现超1200亿元
【出处】证券日报
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正密集披露,现金分红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记者发稿,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71家公司(包括13家已落地实施的企业)披露2025年半年度分红预案,涉及非银金融、医药生物、计算机、汽车、教育、通信等行业,拟总派发1245.84亿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呈现出参与主体扩大、分红规模增长及股息支付率稳步提升的特征。
从金额来看,分红金额超10亿元的公司有15家。其中,超百亿元的上市公司有2家,分别是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拟分红超540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拟派发165.81亿元。
此外,有7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20亿元,分别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派现22.1亿元、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拟派现22.5亿元、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派现23.5亿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拟派现34.8亿元、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派现36.9亿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派现超40亿元、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拟派现50.02亿元。
另有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上市公司派现金额在10亿元至20亿元。
多家上市公司称,实施中期分红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例如,牧原股份表示,今年半年度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50.02亿元,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47.50%,这得益于公司今年以来现金流创造能力的持续增强。未来公司会结合当年的市场行情、现金流情况、资本开支计划等方面动态调整分红比例,将股东回报方案与公司发展阶段及经营情况相适应,与投资者共享发展红利。同时,公司会聚焦主业,持续做好经营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与盈利能力,保证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更好地为股东创造回报。
“高额中期分红,是上市公司向市场传递的积极信号。同时,高分红也得益于政策一直以来的引导,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深层次变化。分红有助于吸引更多长期资本进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余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承珞资本合伙人徐泯穗也认为,上市公司频频中期分红得益于政策的鼓励,未来A股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武泽伟看来,未来要推动更多上市公司积极分红,监管层应着力构建激励相容的制度环境,通过税收优惠、备案程序简化等政策工具降低分红实施成本,并建立分红专项评价机制,增强正向引导。上市公司需将分红政策纳入战略规划,依据发展阶段、现金流状况及投资需求,制定科学透明的分配方案,强化投资者沟通,发挥分红对公司治理与价值提升的支撑作用,共同夯实市场健康发展基础。
【2025-08-21】
牧原股份:调产能树行业标杆 国际化拓发展新篇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8月20日晚间,牧原股份(SZ002714,以下或称牧原)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业绩表现堪称亮眼。报告显示,公司得益于降本增效策略,为在猪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定盈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加34.46%;净利润107.90亿元,同比增加952.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3.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3%。
在这份耀眼的财报背后,牧原股份的战略布局更引人注目。公司明确表示海外发行资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意图十分明显。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主动调整产能结构
近期,国家对于各行业的发展有着新的政策指引。在养猪行业,鼓励企业合理调整产能,避免过度竞争与资源浪费。牧原股份积极响应政策,在成本攻坚的同时积极响应减产号召,主动调整产能结构,平衡市场供需。
截至2025年7月,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峰值的362.1万头减少至343万头,并计划年底进一步降至330万头,累计调减32万头,相当于减少900万头肥猪供给。
牧原股份这一举措与农业农村部的导向高度契合——全国需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将总量稳定在3950万头左右。牧原股份致力成为行业内响应政策的“三好模范生”,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陷入国内养猪行业的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之中。
布局海外市场 东南亚成重点
在国内积极反内卷的同时,牧原股份开启了国外市场的新征程,而东南亚市场成为其布局的重点区域。
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越南,猪肉需求旺盛。越南猪肉产量占牲畜肉类总产量的60%左右,每年生猪需求约为4500-5000万头规模,猪肉消费量排名全球前五。但当前东南亚地区,包括越南,受到非洲猪瘟困扰,猪价在高位运行,迫切需要外力破局。
牧原在东南亚布局,一方面,这是积极响应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号召;另一方面,也是瞄准东南亚地区的痛点难点,通过输出国内优秀养殖经验,提高当地养殖水平,让当地消费者吃上物美价廉的猪肉。
去年,牧原已通过技术输出方式开启出海之旅。2024年9月,牧原与越南农业公司BAF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猪场设计、生物安全等技术服务;在2025年3月,牧原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全资子公司“越南牧原有限公司”,深化国际化布局。
先进生产力输出 助力海外生猪市?
∧猎煞萜窘柙诠诨鄣南冉际酰缏シ垦砑际酢⒅悄苎布旎魅恕?层空气过滤系统等,能够有效帮助当地提升养殖水平,增加生猪出栏量,保障当地民生,稳定猪肉价格。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输出,也为牧原股份自身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随着牧原在海外市场布局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逐步站稳脚跟并扩大规模,其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高分红回报股东 降本增效提升经营质量
在海外市场阔步前行的同时,牧原股份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分红金额达50.02亿元,占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47.50%,创历年新高,且未来高分红将成为常态。
在国内市场,牧原股份将降本增效作为提升经营质量的关键抓手,从养殖全链条入手优化运营效率,同时通过构建产业互联平台,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为行业提供800多万头仔猪,带动养殖户专业化,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牧原股份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海外版图是其保持持续盈利与创新探索的关键之举。对于股东而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是抓住全球市场机遇的表现。通过将在国内积累的成本管控能力、环保治理能力、先进养殖技术等优势复制到海外,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维持自身成长性,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企业精神层面,这也是牧原始终保持创业精神与开拓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全球生猪养殖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背景下,牧原股份积极“走出去”,展现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进取姿态。
牧原股份在海外的成功,也将进一步凸显中国养殖行业的领先性,提升中国养殖企业在全球的地位,为中国农业技术与企业实力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文/李十一
【2025-08-21】
牧原首席财务官高曈:AI赋能破解养猪业“规模不经济”困局
【出处】牧原股份官微
8月16日至17日,2025全球商业创新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牧原首席财务官高曈出席大会并围绕“AI+牧原:养猪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探索”作主题演讲,分享了牧原如何通过AI与智能化实践,破解传统养猪业 “规模不经济”困局,将“一项技术,千种状态”的执行差异转变为标准化的高效运营。
01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养殖业
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涉及水、料、环境、疾病防控等关键环节,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决定着最终的成本与效益,牧原围绕影响生猪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开展智能创新。
水源管理:实现实时监控与净化,严防病源污染,保障生猪健康与肉品安全。
饲料管理:通过智能配比与饲喂,实现高精细化管理,确保每头猪获得营养最优、安全可控的日粮。
智能环控:对温湿度及氨气、硫化氢等关键指标自动调控,打造四季如春的舒适环境,尤其在非洲猪瘟后,全面升级空气过滤系统,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有效将病原隔离在猪舍之外。
智能洗消系统:针对人员可能携带病原的风险,牧原在场区部署了智能化洗消设施,确保饲养员在进入猪舍前完成标准化消毒流程,以智能化的方式最大程度隔绝人传疾病。
场区无人驾驶车:引入无人驾驶车运送物资,实现物资高效无接触流动,减少外部接触带来的潜在风险,实现生产环节的高度闭环化管理。
在外界看来,养猪可能是一个传统、脏乱差的行业。但在牧原,每一头猪都生活在高标准的智能化环境里,每一个环节都在数字化平台的精细管控之下。
在养猪业,疾病防控始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牧原依托旗下1100余个养猪场与超4000万存栏规模每日产生的核心生产与健康数据,搭建了“生猪健康大模型”,让新手看懂猪群健康,养猪更轻松。
通过采集猪群咳嗽声、体貌图片等数据,实时获取猪群健康信息,牧原的AI系统能够在后台快速完成初步诊断。这意味着,即便是新手员工,也能凭借平台系统辅助,像经验丰富的养殖专家一样快速判断猪群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处置指导,降低了对资深专家经验的依赖,不仅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率,也为整个行业探索出可复制的智能化防控路径。
02
数字化治理驱动经营全链条管理
数据管理与治理是AI落地的关键。过去,管理者关心的是用了多少饲料、多少人工,最后报表上的数字是多少。未来,我们希望管理者看到的猪,不再只是猪,而是一系列数据指标:增重多少、耗料多少、空气湿度和温度是多少。
牧原搭建集团级管理平台,将传统的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实现从底层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到成本利润数据的全链路打通。这不仅提升了决策效率,也为智能分析工具的嵌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以绩效驱动“人为己干”。在牧原,每个人养猪,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养猪。因为他们的工资和奖金,直接来自这批猪的利润和数据表现。我们通过绩效让每位员工都成为“为自己而干”的事业伙伴,员工的工资奖金直接与其管理的猪群利润及关键数据指标(如增重、料肉比、健康度)提升挂钩,激发全员责任感和主动性。实现“四个每一”精细化管理:管理到每一头猪,管理到每一间猪舍,每一个物,管理到每一件事情,让数字化赋能渗透到运营全链条。
在执行层、管理层、经营层三端协同跃升。业务与数据无缝衔接、实时优化资源配置与过程控制、为经营决策提供智能依据。数字化转型后成本、单头效益与公司整体经营结果得到大幅改善,人均养殖效能(单人管理猪只数量)实现质的飞跃,体现出智能化对规模效益的释放。
03
锚定“三好目标” 助力养猪强国
面向未来,牧原致力于实现“猪好、人好、行业好”的“三好目标”:
猪好:让猪易养、肉更好吃,保障消费者的餐桌安全。
人好:让员工工作轻松、压力减小,实现商业与价值的平衡。
行业好:推动高效、绿色、低碳的养殖模式,全面实现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将持续提升养殖产业管理与数字化水平,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高价值服务体系,助推中国从“养猪大国”迈向“养猪强国”。
【2025-08-21】
机构评级|5家机构更新牧原股份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8月21日,5家机构更新牧原股份评级。开源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开源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224.07亿元。华泰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华泰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不超过51.3元。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197.32亿元。东莞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东莞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196.66亿元。国金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国金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222.62亿元。华泰金融(HK)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华泰金融(HK)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不超过51.3元。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197.32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7家机构发布了牧原股份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56.00元,最低目标价为46.15元,平均为50.98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241.74亿元,最低为138.68亿元,均值为196.1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67%。其中,评级方面,17家机构认为“买入”,4家机构认为“增持”,2家机构认为“推荐”,2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1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跑赢行业”。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8-21国金证券张子阳买入22262000000.0000--2025-08-21开源证券陈雪丽买入22407000000.0000--2025-08-21华泰证券樊俊豪买入19732000000.000051.30002025-08-21东莞证券魏红梅买入19666000000.0000--2025-08-20广发证券钱浩买入19009000000.0000--2025-08-20长江证券陈佳买入22791000000.0000--2025-07-18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23150000000.000055.09002025-07-09方正证券邱星皓推荐23905000000.0000--2025-05-06国泰海通证券王艳君增持13868000000.000050.80002025-04-27招商证券朱卫华强烈推荐21074000000.0000--2025-04-27华安证券王莺买入22459000000.0000--2025-04-25财信证券刘敏增持14419000000.0000--2025-04-25西部证券熊航买入19640000000.0000--2025-04-25中金公司王思洋跑赢行业20474000000.000056.00002025-04-14甬兴证券孟维肖买入19386000000.0000--2025-04-09国盛证券张斌梅买入24174000000.0000--2025-04-08中信证券彭家乐买入16603470000.0000--2025-03-24太平洋程晓东买入21192000000.000046.56002025-03-24光大证券李晓渊买入18794000000.0000--2025-03-21海通证券冯鹤优于大市13877000000.0000--2025-03-21东兴证券程诗月强烈推荐20629000000.0000--2025-03-21兴业证券纪宇泽增持18441000000.0000--2025-03-21中邮证券王琦买入16885000000.0000--2025-03-20中航证券彭海兰买入19690960000.0000--2025-03-20西南证券徐卿买入19394000000.000046.15002025-03-20国海证券程一胜买入16612000000.0000--2025-03-19中国银河谢芝优推荐1894603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8-21】
牧原股份:今年半年度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50.02亿元(含税)
【出处】证券日报网
证券日报网讯牧原股份8月21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去年公司修订了《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在2024-2026年度,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40%。今年半年度,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50.02亿元(含税),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47.50%,这得益于公司今年以来现金流创造能力的持续增强。未来公司会结合当年的市场行情、现金流情况、资本开支计划等方面动态调整分红比例,将股东回报方案与公司发展阶段及经营情况相适应,与投资者共享发展红利。同时,公司会聚焦主业,持续做好经营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与盈利能力,保证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更好地为股东创造回报。
【2025-08-21】
牧原股份:公司本次港股发行是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出处】证券日报网
证券日报网讯 牧原股份8月21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本次港股发行是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具体进展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
【2025-08-21】
牧原股份:公司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
【出处】证券日报网
证券日报网讯牧原股份8月21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正在积极考察海外市场,在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调研后,公司认为海外市场存在发展机遇,希望能够将在国内已经验证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复制到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在越南非洲猪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公司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对合作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赋能,帮助其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使得合作企业疫病防控效果明显提升,这体现着公司此前积累的经验能够在海外进行复制与落地,也让公司对未来海外业务的发展更有信心。当前公司正在搭建本地团队,充分调研当地市场环境,未来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业务,除了轻资产模式,未来也探索在海外新建产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收并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后续如果有相应的进展会及时披露。
【2025-08-21】
河南“猪王”半年大赚超105亿!牧原股份:年底能繁母猪再减13万头
【出处】时代周报
今年上半年猪价未继续攀升,但河南“猪王”盈利飙涨。
8月20日,牧原股份(002714.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为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8.29亿元暴涨至今年上半年的105.30亿元,同比增长1169.77%。
这一净利润规模接近牧原巅峰时期2020年同期的107.84亿元,也是牧原有史以来中报净利润规模第二高。
对比同行,牧原在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远超同行业上市公司。已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上市猪企中,净利润增速较高的正邦科技未超过265%,新希望净利润增速则在165%以内。
与2024年不同的是,今年包括牧原在内的猪企,大多数企业净利润增长并非来自生猪销售均价的提升,而是生猪出栏量的增长以及生猪养殖成本的下降。今年上半年,行业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生猪价格大部分在14元-15元/公斤区间浮动,猪价与去年相比降幅明显,但行业仍保持盈利状态。
牧原大扩张时代告一段落,面对前期扩张带来的负债压力,其正将更多精力放在削减负债、降低成本等方面。
今年牧原提出将整体负债规模降低100亿元的目标,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负债总额为1045.20亿元,相比年初下降约56亿元,降负债目标已完成过半。财报显示,今年6月末,牧原资产负债率为56.06%,较年初下降2.62个百分点。
8月20日晚间,时代周报记者从牧原股份业绩交流会上了解到,上半年牧原在降负债方面重点聚焦应付票据、应付账款,未来降低短期借款是其降负债目标的主要发力点。
截至8月21日收盘,牧原股份股价收涨5.71%至50.21元/股,总市值为2742.86亿元。
屠宰肉食业务上半年约亏损1亿
牧原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其营收也主要由这两大业务贡献。
养殖(主要产品是生猪)是牧原的压舱石业务,上半年该业务营收为754.46亿元,贡献98.67%的营收,同比增长34.68%。牧原的另一大业务是屠宰、肉食,这项业务上半年为其贡献193.45亿元营收,同比增长93.83%。
上述两大业务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牧原所有屠宰的生猪都来自公司自有养殖场,其将生猪屠宰后向下游出售白条、分割品等猪肉产品。
财报显示,上半年,牧原共销售商品猪3839.4万头,包括向屠宰肉食类公司合计销售1138.8万头。
现阶段,养殖和屠宰肉食在牧原内部承担不同任务。牧原在生猪养殖领域已属头部,2024年牧原约7160万头的生猪出栏量远超第二名温氏股份的3018万头。但在调控产能的背景下,至少未来一两年内生猪出栏量或难再出现大幅增长,牧原的养殖业务或许也更倾向稳定而非高增长。
屠宰、肉食业务则是被牧原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牧原或许也希望通过布局高毛利的肉制品,提升其单位商品猪的毛利。参考主业为屠宰和肉制品的双汇发展(000895.SZ),2024年其屠宰业毛利率为4.58%,而肉制品业毛利率为35.67%。
牧原从2019年开始发展屠宰肉食业务,前期经历高速发展,目前年产能达到2900万头。上半年,牧原共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
但该业务目前仍未为牧原带来正向利润贡献,时代周报记者从牧原2025年半年报业绩交流会上获悉,其屠宰肉食业务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亏损1亿元左右,同比大幅减亏。
牧原高管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屠宰肉食业务产能利用率提升背后是整个销售渠道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主要工厂运营精细化的提升,这也是该业务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亏的主要原因。“未来肉食更多会顺应市场的变化,对渠道容量进行结构调整,我们对于下半年到明年屠宰肉食业务盈利情况的好转比较乐观。”
当前牧原已暂停屠宰肉食业务的产能扩张。牧原在今年6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目前没有新增屠宰肉食业务产能的计划,公司会在已投产的屠宰产能基础上,通过销售渠道的开拓提升整体产能利用率,同时不断改善产品结构,提升分割品的占比以改善盈利水平。
年底能繁母猪再减13万头
控产能不仅体现在牧原的屠宰肉食业务上,也包括整个生猪养殖业务。今年以来,牧原持续下调能繁母猪存栏。去年12月底,其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51.2万头,今年二季度末降至343万头。
牧原高管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今明两年,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生猪产能调控号召,具体举措包括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控制生猪出栏体重以及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
根据牧原计划,今年年底公司还要再减少13万头能繁母猪至330万头,且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生猪出栏均重今年目标降至120公斤,“预计本月底公司将完成这一均重目标。”牧原表示。
牧原下调能繁母猪存栏源于当前全国生猪产能偏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7%,接近产能调控合理区域上限。
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出手调控母猪产能和二次育肥。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引导调减百万头能繁母猪。根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农业农村部将实施有效的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全国需要再调减约100万头产能,能繁母猪总量保持在3950万头左右。
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后续生猪出栏量,牧原将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30万头,是否会对其生猪出栏量及降成本目标带来不利影响?
牧原高管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公司调减能繁母猪数量对今年降本目标影响不大。“当下产能调整影响的是明年的出栏量,不会对今年生产计划带来太大影响,我们对今年成本下降目标比较坚定。”
在降成本成为行业大势的背景下,牧原也在不断降低养殖成本以提升盈利水平。2024年底,牧原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约13元/kg,全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4元/kg。今年以来,其养殖成本从1月的13.1元/kg逐月下降至7月的11.8元/kg。牧原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成本下降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
牧原为今年制定的成本目标为全年平均12元/kg,年底计划降至11元/kg。上述牧原高管表示,公司后续降本路径主要为种猪育种、健康管理等。
【2025-08-21】
牧原股份盈利大增11倍 下半年将继续降成本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全国出栏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在半年报交流会上给出了去产能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鹏8月21日早盘,市值超过2500亿元的牧原股份涨幅一度接近9%。
前一日晚间,牧原股份正式披露半年报,并召开业绩交流会。上半年,这家生猪养殖公司在营收增长34%的基础上,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重返100亿元以上,且均实现了超过1100%的大幅增长。
以上可观的盈利增幅,与牧原股份去年较低的利润基数、今年成本下降所带来的盈利月份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符合此前市场各方预期。
相比于经营业绩,牧原股份在产能调控措施上的规划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在半年报交流会上,牧原股份表示,为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国家实施对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牧原将分别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加强生猪出栏体重管理、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以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
而作为国内生猪出栏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行业龙头,牧原股份率先“反内卷”,不仅对猪价走势影响明显,也为其自身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
11倍盈利增长背后
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105.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1169.77%的利润增幅,是建立在上年同期盈亏时间各半、利润基数只有8.3亿元基础上的。
据其月度销售数据和单位养殖成本统计可知,2024年上半年,牧原股份一季度生猪业务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1~2月亏损幅度达到1.96元/kg,直至同年4月才实现盈亏平衡,真正盈利的月份只有5月、6月。
相比之下,今年牧原股份盈利月份明显增加,前6个月生猪养殖业务均实现了1.7~2.3元/kg不等的单位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猪价并无明显上涨,当期牧原股份的销售价格也要明显低于2024年5月、6月的高点。
但是,今年其成本端下降非常明显。“年初至今,公司成本下降进展符合预期,从1月的13.1元/kg逐月下降至7月11.8元/kg,其中成本下降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牧原股份在半年报交流会上指出。
去年同期,该公司成本则保持在14元/kg以上,个别月份甚至达到15.8元/kg。
得益于此,牧原股份的利润率大幅提升。半年报显示,生猪产品成本增幅小于营收增幅,这帮助其毛利率增加10.59个百分点,至18.72%。
而除了上述降本红利以外,牧原股份的业绩增长还受到了营收增长、收入结构优化的显著拉动。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商品猪销量为3238.8万头,对应销售收入560.22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商品猪销量、销售收入则分别提升至3839.4万头和708.68亿元。
其中,利润率更高的仔猪销量增幅尤为可观。财报显示,上半年其仔猪销量达到829.1万头,较2024年同期的309.3万头增长168%。以上整体出栏量、仔猪销量的增长,进一步增厚了上市公司的利润规模。
而上述部分盈利增长逻辑,今年下半年仍然有望得到延续。
根据半年报交流会公布的信息,牧原股份今年制定的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kg,年底计划降至11元/kg,“今年上半年,公司内部成本离散度明显收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当前部分优秀场线能够将成本降至11元/kg以下,公司会整合内部资源,搭建培养体系,帮助落后场线快速扭转业绩,带动后续整体成本的下降。”
这意味着,牧原股份下半年仍然有1元/kg左右的成本下降空间,若猪价能够稳定在上半年的水平,利润规模很可能会进一步增长。
实际上,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去年便曾断言,“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会经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和价值创造三个阶段,而当前已经进入到了质量提升的阶段。”
而从牧原不断下降的养殖成本、仔猪放量所带来的销售结构优化来看,这家公司确实正在从“量”向“质”的方向逐步转变。
“反内卷”三策
2021年6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见顶回落。
但是,养殖产能的去化并非一帆风顺,每当猪价出现阶段性反弹时,便会重新引发供给端产能的恢复,以及二次育肥需求的重新进场,这使得行业整体产能的去化速度缓慢。
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
而经过2024年产能的反弹,今年6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多达4043万头,高于2024年3949万头的低点,接近产能调控合理区域上限。
上述背景下,今年农业农村部提出了新的产能调控目标,“全国需要再调减约100万头产能,能繁母猪总量保持在3950万头左右。”
而作为全国出栏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牧原股份的产能去化一马当先。在半年报交流会上,该公司也给出了去产能规划。
首先,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
比较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牧原股份的生猪产能高点出现在2024年12月,彼时其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度达到351.2万头。
即便按照今年6月343.1万头的存栏量计算,未来半年内其产能将减少约3.82%,潜在去化力度大于全国产能减少2.3%的目标(根据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3950万头调控目标计算)。
“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牧原股份还指出。
其次,牧原股份还计划加强其生猪出栏体重管理,“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kg。”
另据涌益咨询统计,7月行业生猪出栏均重为128.59kg,从上市公司来看,不考虑仔猪、种猪销售影响,测算7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均重为121.28公斤,环比下降1.18%。
牧原股份等养殖企业为生猪减重,亦有望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生猪的供给压力。
最后,牧原股份此前已经宣布,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构建管控体系,从源头进行把控,确保所有育肥猪都能流向屠宰厂。
从上半年经营情况来看,牧原股份也在提升其产能利用率。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牧原股份共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同比增长110.87%,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
“公司会积极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助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牧原股份表示。
对于这家生猪出栏量全国占比达到1/10左右的公司而言,有望从中长期获益。
【2025-08-21】
牧原股份获13家机构调研:公司创新仔猪销售方案,加大仔猪销售规模,向市场提供优质、稳定的仔猪供应,与客户共同发展,这是公司联动助农的重要方式之一(附调研问答)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牧原股份8月2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8月20日接受13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公司经营情况介绍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实现归母净利润105.30亿元,同比增长1,169.7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51亿元,同比增长12.13%;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06%,相比一季度末下降3.14个百分点。公司今年提出将整体负债规模降低100亿元的目标,截至二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相比年初下降56亿元,降负债目标已完成过半。在生猪养殖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生猪4,691.0万头,其中商品猪3,839.4万头,仔猪829.1万头,种猪22.5万头。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343.1万头。今年以来,得益于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方面的协同发力,公司实现了关键生产指标的稳步提升及内部成本方差的持续缩小,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逐月下降,7月已降至11.8元/kg左右。后续公司会在业务管理、组织管理层面持续发力,寻求养猪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实现养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做好人才选拔与培训赋能,保障落地执行的效果,努力实现今年制定的全年平均12元/kg的成本目标。此外,今年公司也加强对猪肉品质的管理,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展种猪育种工作及生产管理,品质改善所带来的售价提升后续也将逐步体现,未来公司会通过持续降本和产品价值增益两方面挖掘每一头猪的盈利空间。在屠宰肉食业务方面,今年以来,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推进销售渠道建设,2025年上半年共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同比增长110.87%,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亏损1亿元左右,同比大幅减亏,经营情况较上年同期明显改善。下一步公司会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内部运营能力,推进产品升级和客户结构优化,以提升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水平。公司今天也公告了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在符合利润分配原则、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32元(含税),分红总额50.02亿元(含税),占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47.50%。
问:公司如何看待近期行业的产能调控措施?
答:近期,为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国家实施对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公司响应号召,采取如下举措:第一,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第二,在对生猪出栏体重的管理上,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kg;第三,在销售端,此前公司已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构建管控体系,从源头进行把控,确保所有育肥猪都能流向屠宰厂。公司会积极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助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问:公司港股上市的募集资金用途?
答:公司本次港股发行是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具体进展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
问:公司对未来分红的规划?
答:去年公司修订了《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在2024-2026年度,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40%。今年半年度,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50.02亿元(含税),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47.50%,这得益于公司今年以来现金流创造能力的持续增强。未来公司会结合当年的市场行情、现金流情况、资本开支计划等方面动态调整分红比例,将股东回报方案与公司发展阶段及经营情况相适应,与投资者共享发展红利。同时,公司会聚焦主业,持续做好经营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与盈利能力,保证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更好地为股东创造回报。
问:公司海外业务的进展?
答:公司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正在积极考察海外市场,在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调研后,公司认为海外市场存在发展机遇,希望能够将在国内已经验证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复制到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在越南非洲猪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公司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对合作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赋能,帮助其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使得合作企业疫病防控效果明显提升,这体现着公司此前积累的经验能够在海外进行复制与落地,也让公司对未来海外业务的发展更有信心。当前公司正在搭建本地团队,充分调研当地市场环境,未来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业务,除了轻资产模式,未来也探索在海外新建产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收并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后续如果有相应的进展会及时披露。
问:公司后续的成本下降空间及降本路径?
答:年初至今,公司成本下降进展符合预期,从1月的13.1元/kg逐月下降至7月11.8元/kg,其中成本下降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公司今年制定的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kg,年底计划降至11元/kg,后续的降本路径主要为:第一是种猪育种,当前公司整体的育种工作也进入到新的阶段,依靠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综合考虑猪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后的经济价值开展种猪选育,今年以来,品种的改良、育种水平的提升推动着成本的下降;第二是健康管理,上半年的成本下降得益于生产成绩的明显提升,但目前部分落后场线的生猪健康基础仍较差,后续公司将持续做好疾病净化,不断提升健康水平,挖掘猪群生长潜力;第三是对于员工的培训赋能及一线管理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今年上半年,公司内部成本离散度明显收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当前部分优秀场线能够将成本降至11元/kg以下,公司会整合内部资源,搭建培养体系,帮助落后场线快速扭转业绩,带动后续整体成本的下降。
问:公司在联农助农方面的规划?
答:公司创新仔猪销售方案,加大仔猪销售规模,向市场提供优质、稳定的仔猪供应,与客户共同发展,这是公司联动助农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外,公司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饲料、设备等产品,为其定制化输出一整套生猪养殖解决方案,这也会成为未来公司发展的增长点。未来,在联农助农上,公司会不断尝试更加创新、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持续发挥产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产业互联平台,与农户共享信息、技术、资源等,与其建立紧密联系的合作机制,带动合作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参与单位名称参与单位类别参与人员姓名兴证全球基金基金公司李杰华泰柏瑞基金基金公司林浩祥宏利基金基金公司刁羽富国基金基金公司徐哲琪平安基金基金公司刘杰广发基金基金公司蔡宇杰易方达基金基金公司冯波建信基金阳光私募机构王东杰工银安盛人寿保险保险公司吕佳音平安资产管理保险公司冯佳文泰康资产管理保险公司王曼柳建信理财其他唐文成高毅资产管理其他罗寅骁
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公告平台下载原文>>>
【2025-08-21】
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11倍,“猪茅”靠什么取胜?
【出处】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8月21日,受前一日发布的财报影响,牧原股份股价大幅高开,截至收盘,牧原股份报收50.21元,涨幅5.71%,总市值升至2743亿元。这一股价强势表现,无疑是市场对牧原股份上半年经营成果投下的信任票。
8月20日晚,牧原股份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营收规模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净利润达107.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52.92%;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105.30亿元,同比激增1170%,盈利规模也创下近5年新高。
【业绩答卷】
营收净利双爆发,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深入剖析牧原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核心财务数据堪称惊艳,为其行业龙头地位再添有力注脚。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从上年同期的568.66亿元增长至764.63亿元,同比增幅达34.46%,远超行业平均增速,创下近三年同期营收增幅的新纪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8.29亿元暴增至105.30亿元,同比激增1169.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6.77亿元,同比增幅达1115.32%,盈利规模跃居近五年同期巅峰。
从现金流维度来看,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3.51亿元,同比增长12.13%,充沛的现金流犹如企业的“血液”,为生产扩张与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资产负债表层面,6月末总资产1864.54亿元,虽较上年末微降0.6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84.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0%,资产负债率降至56.06%,较年初下降2.62个百分点。“我们通过精心优化债务结构、严格把控有息负债规模,让财务杠杆与经营需求精准适配,为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打造稳固的‘安全垫’。”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盈利质量指标分析,基本每股收益从上年同期的0.15元/股跃升至1.96元/股,同比增长1206.67%;稀释每股收益由0.14元/股增长至1.91元/股,同比增长1173.3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30%大幅提升至13.79%,较上年同期提升12.49个百分点。这些核心盈利指标的显著改善,诠释了公司盈利模式从单纯依赖规模扩张,逐步向高质量、高效益的价值创造模式转变。
“在上一轮猪周期的洗礼下,部分低效低质产能被市场淘汰,这对于像牧原股份这样具备成本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报告期内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上升,带动收入增长,同时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业内人士分析称。
【成本攻坚】
从12.1元/kg到11.8元/kg,技术与管理双轮破局
财报中“成本持续下降”的表述,在详实的数据支撑下更具震撼力。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生猪养殖成本呈现逐月优化态势,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成功降至12.1元/kg以下,而结合后续经营数据,7月成本进一步下探至11.8元/kg,较1月下降1.3元/kg。按照这一趋势,不仅全年12元/kg的成本目标近在咫尺,甚至有望在年底挑战11元/kg的成本新低。
谈及成本下降的关键因素,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成本下降。”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高达9.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9%,过去三年累计研发投入更是达到45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超过6400人。在育种环节,借助全基因组选育技术,种猪繁殖性能与生长性能显著提升,目前肥猪日增重接近870g,优秀区域更是高达1000g,饲料转化率也同步得到优化;养殖端,智能环控系统、新风过滤猪舍、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全面推广应用,不仅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率,还大幅减少人工成本投入。
管理端,公司创新性地推行“一线利润结算方案”,将产品品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关键指标与员工薪酬紧密挂钩。上述负责人解释道:“我们将每个场区、每个养殖单元都打造成独立的‘利润中心’,员工能够清晰地计算出自己的工作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这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生猪养殖各环节的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进,汇聚成推动成本下降的强大动力。
财报数据显示,成本下降直接拉动盈利能力提升。上半年养殖业务毛利率达到18.72%,较上年同期提升10.59个百分点;屠宰肉食业务尽管毛利率为2.10%,但营收同比增长93.83%,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牧原股份负责人分析称:“随着屠宰产能利用率从年初的65%稳步提升至78.72%,后续肉食业务毛利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产能调控】
主动调减32万头能繁母猪,龙头担当稳住行业预期
在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逐渐显现的大背景下,牧原股份的“逆周期调控”举措,成为财报中备受瞩目的行业亮点。据财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3万头,较上年末虽减少35万头,但仍超出正常保有量3.7%。为有效防范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牧原股份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产能调控阵营。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我们肩负着通过理性调控,助力行业供需平衡的重要责任。”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解释称。截至7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峰值的362.1万头降至343万头,并计划年底进一步降至330万头,累计调减32万头,占全国计划调减总量的32%。在具体调控措施上,公司不仅精准控制能繁母猪数量,还通过“降低出栏均重”“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售猪”等方式,全方位优化供给结构。高曈介绍:“目前生猪出栏均重已从年初的135kg降至125kg,预计月底将降至120kg,通过错峰出栏、精准控制供给节奏,有效缓解短期市场压力。”
这种主动调控并非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而是基于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深刻洞察与考量。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共销售生猪4691.0万头,其中商品猪3839.4万头、仔猪829.1万头、种猪22.5万头,出栏量虽同比增长,但通过结构优化,如增加仔猪外销占比等举措,仍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高曈表示:“我们推出‘仔猪价格锁定方案’,让养殖户提前锁定采购成本,既稳定了自身销售,又帮助行业分散风险,真正实现‘风险共担、价值共享’。”上半年公司向行业供应829.1万头仔猪,这种产业互联模式,使得公司在调控产能的同时,成功维持产业链协同优势。
中邮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自5月以来,官方多次强调控产能、降重、限制二育等措施,旨在引导生猪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官方对生猪产能调控、稳定猪价的坚定决心。牧原股份积极响应号召的行动,不仅发挥了产能调控的带头作用,更以实际行动推动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助力生猪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业务协同】
屠宰与养殖联动,全产业链价值再提升
财报中“屠宰肉食业务营收193.45亿元,同比增长93.83%”这一数据,有力彰显了牧原“养殖+屠宰”一体化模式的显著成效。截至6月末,公司屠宰业务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70余个服务站,上半年屠宰生猪1141.48万头,同比增长110.87%,销售鲜冻品127.36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23个百分点。
牧原股份负责人表示:“屠宰业务的核心价值,在于成功打通‘养殖端’与‘消费端’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屠宰环节,公司能够精准洞察不同区域消费者对猪肉部位、品质的多样化需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至养殖端,从而针对性地调整育种方向。“比如华东地区消费者对高瘦肉率猪肉需求旺盛,我们就着重优化种猪瘦肉率指标;华南地区偏好鲜猪肉,我们便缩短屠宰到销售的冷链周期,实现‘以销定养’,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这种业务协同效应在成本控制方面同样成效显著。公司所有屠宰生猪均来自自有养殖场,从源头减少中间环节,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对屠宰副产品,如猪皮、内脏等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单头猪的附加值。尽管目前屠宰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但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提升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如推出高端分割品等,屠宰业务已逐渐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未来牧原股份资本开支将逐步减少,国内新建产能也将大幅放缓,取而代之的是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深挖成本潜力,降低负债规模,提升自由现金流,国内业务将步入更为健康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牧原股份有望开拓新的增长空间,续写未来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史健|审校:李金雨|审核:李震|监审:古筝
【2025-08-21】
牧原股份:港股IPO募资主要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研发,不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乔琪)“公司本次港股发行是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8月21日,牧原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提到公司正在有序推进港股发行事项。
近年来,牧原股份开启了国外市场的新征程,其中东南亚市场成为布局的重点区域。2024年9月,牧原与越南农业公司BAF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猪场设计、生物安全等技术服务;2025年3月,牧原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全资子公司 “越南牧原有限公司”,深化国际化布局。
牧原股份透露,公司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正在积极考察海外市场,希望能够将在国内已经验证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复制到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在越南非洲猪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公司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对合作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赋能,帮助其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使得合作企业疫病防控效果明显提升,也让公司对未来海外业务的发展更有信心。
“当前公司正在搭建本地团队,充分调研当地市场环境,未来会结合际情况选择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业务。”牧原股份表示,除了轻资产模式,未来也会探索在海外新建产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收并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模式。
【2025-08-21】
机构评级|2家机构更新牧原股份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8月21日,2家机构更新牧原股份评级。华泰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华泰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不超过51.3元。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197.32亿元。东莞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东莞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196.66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6家机构发布了牧原股份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56.00元,最低目标价为46.15元,平均为50.98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241.74亿元,最低为138.68亿元,均值为195.7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45%。其中,评级方面,16家机构认为“买入”,4家机构认为“增持”,2家机构认为“推荐”,2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1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跑赢行业”。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8-21华泰证券樊俊豪买入19732000000.000051.30002025-08-21东莞证券魏红梅买入19666000000.0000--2025-08-20广发证券钱浩买入19009000000.0000--2025-08-20长江证券陈佳买入22791000000.0000--2025-07-18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23150000000.000055.09002025-07-09方正证券邱星皓推荐23905000000.0000--2025-05-06国泰海通证券王艳君增持13868000000.000050.80002025-04-27招商证券朱卫华强烈推荐21074000000.0000--2025-04-27华安证券王莺买入22459000000.0000--2025-04-26开源证券陈雪丽买入24056000000.0000--2025-04-25财信证券刘敏增持14419000000.0000--2025-04-25西部证券熊航买入19640000000.0000--2025-04-25中金公司王思洋跑赢行业20474000000.000056.00002025-04-14甬兴证券孟维肖买入19386000000.0000--2025-04-09国盛证券张斌梅买入24174000000.0000--2025-04-08中信证券彭家乐买入16603470000.0000--2025-03-24太平洋程晓东买入21192000000.000046.56002025-03-24光大证券李晓渊买入18794000000.0000--2025-03-21海通证券冯鹤优于大市13877000000.0000--2025-03-21东兴证券程诗月强烈推荐20629000000.0000--2025-03-21兴业证券纪宇泽增持18441000000.0000--2025-03-21中邮证券王琦买入16885000000.0000--2025-03-20中航证券彭海兰买入19690960000.0000--2025-03-20西南证券徐卿买入19394000000.000046.15002025-03-20国海证券程一胜买入16612000000.0000--2025-03-19中国银河谢芝优推荐1894603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8-21】
机构评级|东莞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 未给出目标价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8月21日,东莞证券发布关于牧原股份的评级研报。东莞证券给予牧原股份“买入”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牧原股份2025年净利润为196.66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26家机构发布了牧原股份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56.00元,最低目标价为46.15元,平均为50.98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241.74亿元,最低为138.68亿元,均值为195.7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45%。其中,评级方面,16家机构认为“买入”,4家机构认为“增持”,2家机构认为“推荐”,2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1家机构认为“优于大市”,1家机构认为“跑赢行业”。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8-21东莞证券魏红梅买入19666000000.0000--2025-08-20广发证券钱浩买入19009000000.0000--2025-08-20长江证券陈佳买入22791000000.0000--2025-07-18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周悦琅增持23150000000.000055.09002025-07-09方正证券邱星皓推荐23905000000.0000--2025-06-05华泰证券樊俊豪买入19732000000.000051.30002025-05-06国泰海通证券王艳君增持13868000000.000050.80002025-04-27招商证券朱卫华强烈推荐21074000000.0000--2025-04-27华安证券王莺买入22459000000.0000--2025-04-26开源证券陈雪丽买入24056000000.0000--2025-04-25财信证券刘敏增持14419000000.0000--2025-04-25西部证券熊航买入19640000000.0000--2025-04-25中金公司王思洋跑赢行业20474000000.000056.00002025-04-14甬兴证券孟维肖买入19386000000.0000--2025-04-09国盛证券张斌梅买入24174000000.0000--2025-04-08中信证券彭家乐买入16603470000.0000--2025-03-24太平洋程晓东买入21192000000.000046.56002025-03-24光大证券李晓渊买入18794000000.0000--2025-03-21海通证券冯鹤优于大市13877000000.0000--2025-03-21东兴证券程诗月强烈推荐20629000000.0000--2025-03-21兴业证券纪宇泽增持18441000000.0000--2025-03-21中邮证券王琦买入16885000000.0000--2025-03-20中航证券彭海兰买入19690960000.0000--2025-03-20西南证券徐卿买入19394000000.000046.15002025-03-20国海证券程一胜买入16612000000.0000--2025-03-19中国银河谢芝优推荐1894603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8-21】
牧原股份:盈利增速高居行业第一,以实际行动支持行业产能调控
【出处】证券时报网
8月20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营收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11.7倍,盈利规模创近5年新高。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目前已披露半年报业绩数据的生猪养殖股中,按照半年报、业绩快报、预告净利润下限(无下限则取公告数值)计算,牧原股份净利润规模和同比增速均高居行业第一。
在业绩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现金流情况进一步改善。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3.51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8.77亿元。二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202.85亿元,相比2024年底增长33.3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牧原股份是中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销售生猪4691万头,其中商品猪3839.4万头(包括向屠宰肉食类子公司合计销售1138.8万头),仔猪829.1万头,种猪22.5万头。
牧原股份业绩遥遥领先同行,与其生猪养殖成本优势、屠宰与养殖的业务协同效应、以及创新仔猪销售方案等多因素相关。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生产成绩持续改善,生猪养殖成本逐月下降,2025年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低于12.1元/kg。
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发挥屠宰与养殖的业务协同效应,通过屠宰业务了解各地市场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升养殖端的育种工作及生产管理。截至2025年6月末,屠宰、肉食业务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70余个服务站,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到78.72%。
此外,公司推出的创新仔猪销售方案,可以让客户提前锁定仔猪采购价格,能够有效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确保其成本的稳定性,从而为提升整体收益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1—6月,公司对行业提供仔猪829.1万头,公司与客户风险共担、价值共享,构筑了更加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
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牧原股份领先生猪养殖板块。据数据宝统计,截至8月20日收盘,牧原股份年内累计涨幅25.24%,排在生猪养殖行业第1位。8月21日早盘,受半年报业绩大增影响,公司股价大幅上涨,盘中股价一度涨超8%,创近2年来新高。
中邮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显示,自5月以来,官方多次强调控产能、降重、限制二育等,旨在引导生猪市场“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官方对生猪产能调控、稳定猪价的决心。
据人民财讯报道,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显示,当前,我国生猪产能阶段性偏高,为防范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风险,将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引导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
牧原股份8月21日上午发布一则机构调研公告,其中重点提到行业产能调控相关问题。调研内容显示,为积极响应官方关于生猪产能调控的号召,牧原股份以实际行动支持行业产能调控,针对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第一,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
第二,在对生猪出栏体重的管理上,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kg;
第三,在销售端,此前公司已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构建管控体系,从源头进行把控,确保所有育肥猪都能流向屠宰厂。
通过主动调控产能、优化供给结构,牧原股份不仅切实发挥了产能调控带头作用,更以切实行动实践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助力生猪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稳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