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536 飞龙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24◇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汽车领域热管理部件和民用领域热管理部件的制造、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热管理部件 | 470487.44| 101497.87| 21.57| 99.61|
|其他业务收入 | 1833.11| 258.26| 14.09| 0.39|
├────────────┼─────┼─────┼───┼──────┤
|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 224522.52| 48791.55| 21.73| 47.54|
|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 | 185620.72| 40677.32| 21.91| 39.30|
|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和5G工| 52565.49| 9969.37| 18.97| 11.13|
|业液冷及光伏系统冷却部件| | | | |
|与模块 | | | | |
|非发动机其他部件 | 7778.71| 2059.63| 26.48| 1.65|
|其他业务收入 | 1833.11| 258.26| 14.09| 0.39|
├────────────┼─────┼─────┼───┼──────┤
|国外 | 281188.21| 58371.76| 20.76| 37.32|
|国外直接销售 | 260380.60| 54258.21| 20.84| 34.56|
|国内销售 | 189299.24| 43126.11| 22.78| 25.12|
|国外间接销售 | 20807.61| 4113.55| 19.77| 2.76|
|其他业务收入 | 1833.11| 258.26| 14.09| 0.24|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汽车零部件 | 235249.80| 45614.00| 19.39| 99.39|
|其他业务收入 | 1435.45| 121.57| 8.47| 0.61|
├────────────┼─────┼─────┼───┼──────┤
|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 117949.59| 23297.50| 19.75| 49.83|
|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 | 91822.21| 17412.68| 18.96| 38.80|
|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和| 21559.00| 4027.23| 18.68| 9.11|
|液冷数据中心、储能及光伏| | | | |
|系统冷却部件与模块 | | | | |
|非发动机其他部件 | 3919.00| 876.59| 22.37| 1.66|
|其他业务收入 | 1435.45| 121.57| 8.47| 0.61|
├────────────┼─────┼─────┼───┼──────┤
|国外 | 139388.45| 26522.50| 19.03| 37.06|
|国外直接销售 | 139388.45| 26522.50| 19.03| 37.06|
|国内销售 | 95861.35| 19091.50| 19.92| 25.49|
|其他业务收入 | 1435.45| 121.57| 8.47| 0.38|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汽车零部件 | 406976.09| 85208.51| 20.94| 99.39|
|其他业务收入 | 2511.18| 324.38| 12.92| 0.61|
├────────────┼─────┼─────┼───┼──────┤
|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 188041.08| 39999.64| 21.27| 45.92|
|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 | 172365.25| 36419.07| 21.13| 42.09|
|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和5G工| 37427.84| 6534.69| 17.46| 9.14|
|业液冷及光伏系统冷却部件| | | | |
|与模块 | | | | |
|非发动机其他部件 | 9141.91| 2255.10| 24.67| 2.23|
|其他业务收入 | 2511.18| 324.38| 12.92| 0.61|
├────────────┼─────┼─────┼───┼──────┤
|国外 | 217571.44| 46249.68| 21.26| 34.70|
|国外直接销售 | 195322.09| 43064.10| 22.05| 31.15|
|国内销售 | 189404.65| 38958.83| 20.57| 30.21|
|国外间接销售 | 22249.35| 3185.58| 14.32| 3.55|
|其他业务收入 | 2511.18| 324.38| 12.92| 0.4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汽车零部件 | 194518.83| 41303.22| 21.23| 99.45|
|其他业务收入 | 1082.47| 217.31| 20.08| 0.55|
├────────────┼─────┼─────┼───┼──────┤
|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 97606.16| 22847.29| 23.41| 49.90|
|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 | 78436.73| 15430.55| 19.67| 40.10|
|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和| 13718.08| 1922.82| 14.02| 7.01|
|液冷数据中心、储能及光伏| | | | |
|系统冷却部件与模块 | | | | |
|非发动机其他部件 | 4757.86| 1102.55| 23.17| 2.43|
|其他业务收入 | 1082.47| 217.31| 20.08| 0.55|
├────────────┼─────┼─────┼───┼──────┤
|国外 | 115987.44| 25584.18| 22.06| 37.22|
|国外直接销售 | 105419.66| 24131.12| 22.89| 33.83|
|国内销售 | 78531.39| 15719.04| 20.02| 25.20|
|国外间接销售 | 10567.79| 1453.06| 13.75| 3.39|
|其他业务收入 | 1082.47| 217.31| 20.08| 0.35|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阶段
目前公司属于汽车行业的热管理部件供应商,与汽车产销量密切相关,在传统燃油
车增速逐渐放缓,新能源车增速迅猛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市场份额
,加大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产品不断向“高、精、尖”发展,另
一方面依靠先发优势,不断开拓民营领域新产品、新客户和新市场,同时依托海外
生产基地,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拓展海外客户,致力成为国际一流热管理方案解决
商。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一年
。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
分别增长3.7%和4.5%,连续两年规模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
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40.9
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65.1%,中国汽车市场的韧性与消费需求稳
步回升。据公安部2024年统计机动车保有量达 4.53亿辆,多方预测 2025年汽车行
业,中国汽车总销量超3,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 1,600万辆(含出口)
,国内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或将超过55%,进入“油电平分”阶段。汽车行业前景
广阔。
公司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转变思维,研发创新产品,挖掘潜在市场,保持
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企业营收再创新高。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7.23亿元,
同比增长15.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25.92%。
(二)公司的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国内汽车热管理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传统与新能源双赛道均保持强劲发展
势头。在传统热管理领域,公司凭借机械水泵、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壳体三大核
心产品持续巩固市场优势,2020年汽车水泵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
品,2024年涡轮增压器壳体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4年 12
月公司被郑州海关认证为“AEO高级认证企业”。
公司坚持“坚韧执着 双轮驱动 精耕细做 铸就品牌”的发展战略,已在商用车、
乘用车配套市场建立显著的竞争优势,批量制造能力与技术创新体系也处于行业前
列。同时在传统热管理领域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新能源热管理
业务能力,提高新能源热管理产品市占率,拓展新能源热管理应用领域和市常
报告期内,公司电子泵系列产品、温控阀系列产品、集成模块等新能源热管理产品
产线不断增加,应用场景从汽车领域向充电桩液冷;5G基站、通信设备、服务器液
冷、数据中心(IDC)液冷、人工智能液冷;氢能液冷;风能太阳能储能液冷;电
力;现代化农业器械、大型机械装备工业液冷;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民用领域延伸
,将民用领域热管理部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从汽车领域剥离,成立新的公司,
最终形成“汽车+泛工业”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公司已逐步从“汽车热管理部件
供应商”向“多场景热管理解决方案商”转型。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发动机热管理业务领域,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与此
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前瞻性布局新能源热管理赛道,重点
开发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完善新能源热管理产品矩阵,为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和
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目前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是汽车领域热管理部件和民用领域热管理部件的制造、销
售,细分为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新能源、氢燃料
电池和 5G工业液冷及光伏系统冷却部件与模块等分类,主营业务及主导产品未发
生重大变化。
1、汽车领域热管理部件产品
1)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
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主要包含机械水泵、排气歧管、机油泵等产品。
机械水泵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主要用来使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循环
流动,保持发动机处于合理温度正常工作状态。
排气歧管是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重要部件,作用将发动机各个气缸的废气集中收
集,分管排放,避免各个气缸的废气窜流,相互干扰,减小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输
出功率;排气歧管形状长而奇形是为了降低噪音,以便达到排放标准。
2)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
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主要包含涡轮增压器壳体(简称涡壳)产品。
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
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再次燃烧
,空气净化,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涡轮增压器壳体是涡轮增压器的主要部件之
一,具有铸造难度大,加工精密度高,耐高温等技术特点。全球汽车行业涡轮增压
器发动机占比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3)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和5G工业液冷及光伏系统冷却部件与模块
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和液冷数据中心、储能及光伏系统冷却部件与模块,主要
包括电子水泵系列产品和温控阀系列产品。
电子泵系列产品主要包含三电冷却电子水泵、发动机电子水泵、电动开关水泵、电
子机油泵、电子真空泵等产品。
电子水泵是采用直流无刷电机作动力装置,从控制到驱动彻底实现电子化,以电子
集成系统完全控制液体传输,从而实现液体传输的可调性、精准性的一种新型水泵
;公司自2009年开始研发电子水泵,2011年研发出第一款电子水泵,截至目前公司
形成比较完备的电子水泵产品体系,产品功率范围13W到40KW,产品电压覆盖12V平
台,24V平台,48V平台,220V平台;350V、550V和800V高压平台,最高可达到1500
V平台。
温控阀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热管理多通阀、热管理控制阀、燃料电池热管理控制阀、
电子执行器、电动车水阀、域控制器、热管理系统集成及各种变型产品等。
热管理控制阀是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部件之一,通过控制冷却液流量,用于灵活切
换加热和冷却回路,将可用的热量或冷量输送到需要的位置。
氢燃料电池冷却部件及模块主要包括绝缘屏蔽电子水泵、大流量多通阀、电子执行
器等。
4)非发动机其他部件
非发动机其他部件主要包含飞轮壳、支架、油位计总成、密封孔盖等产品。
2、民用领域热管理部件
民用领域热管理部件主要以电子泵系列产品、温控阀系列产品和温控模块产品为主
。民用领域热管理部件广泛应用于充电桩液冷、5G基站、通信设备、服务器液冷、
数据中心(IDC)液冷、人工智能、氢能液冷;风能太阳能储能液冷;电力;现代
化农业器械、大型机械装备工业液冷;低空经济;机器人等热管理相关领域。
基于技术理论层面,需要热管理的场景领域,公司的产品均可以应用。
目前公司拥有机械水泵800万只/年产能,排气歧管460万只/年产能,涡壳800万只/
年铸造产能,机油泵120万只/年,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超 800万只/年产能(含
民用领域),民用领域产品最高 120万只/年产能。同时海外生产基地龙泰公司正
在投产中,预计投产完成后,产能还将有所提高。
(二)经营模式
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采用精益生产、以单定产的生产模式,
用最少资源、最短周期、最快反应生产出高品质产品。
经过 70多年发展,公司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直销能力,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公司
销售主要分为两部分:国内整车、主机厂商的配套销售和国际出口业务。
1、研发模式
公司重视前瞻技术及产品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设立了研发技术中心负责研发相
关工作。公司研发模式主要以自主研发为主,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逐步
形成了组织健全、运行高效的研发创新机制。公司研发中心根据市场调研反馈信息
进行新产品开发立项,完成立项后进行产品模型设计,并使用CAE专业软件对寿命
进行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确定新产品方案,推进组织样件研发生产,样件制作完
成后向下游客户装机验证,获得下游客户PPAP批准后进行批量生产并持续改进。
除自主研发外,公司与江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以及汽车行
业内优秀整车厂建立合作研发关系,形成了较强的持续研发创新能力。双方建立友
好合作关系,签订研发任务协议书,对合作研发内容共同保密,与高校合作研发产
生的研发经费由公司承担,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单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下游厂商订单要求组织计划生产。公司按订单
情况,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月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根据生
产计划组织车间生产,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产品生产完成后,需经过严格的质
量检测,检测合格后,生产部门将合格产品进行成品包装并按订单要求及时发货,
可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订单发货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售模式进行对外销售。公司设立了营销中心,开展国内外销售渠道
和销售终端的建设,维护渠道关系,组织市场推广活动。公司对主要客户采取协议
定价的方式,结合客户的信用和需求量等因素,在与客户协商和沟通基础上,签订
年度供货协议,约定价格或价格区间,如遇原材料上涨等突发因素时,再另行协商
。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延续了“稳中向好、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年初受宏观经济
环境影响,汽车消费呈现短暂波动,但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新能
源汽车购置税优惠等促消费政策延续实施,市场活力快速恢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
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市场渗透率突破40%大关。
在此背景下,公司紧抓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市场积累。涡
轮增压器壳体业务受益于混动车型市场渗透率提升和出口需求增长,继续保持稳健
发展;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业务依托前期布局优势,在汽车、充电桩、服务器、储能
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产品快速放量,带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
业收入47.23亿元,同比增长15.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亿元
,同比增长25.92%。
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加大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的研发
与生产,产品不断向“高、精、尖”发展,另一方面依靠先发优势,不断开拓民营
领域新产品、新客户和新市常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和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和
5G工业液冷及光伏系统冷却部件与模块产品同比产销量都有所增加。
零部件销售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
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这得益于公司7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发展创
新,特别是在民用领域的拓展更是如此。具体表现如下:
1、产品规模优势
公司产品类别齐全,涵盖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新
能源汽车热管理部件;新能源民用热管理部件;非发动机其他部件等。主导产品为
汽车水泵,排气歧管,涡轮增压器壳体,电子泵系列产品,温控阀系列产品等。20
20年汽车水泵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4年涡轮增压器壳体被
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依托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多点研发网络
。旗下飞龙南阳、飞龙郑州、飞龙上海、飞龙芜湖等9家子公司均获得国家高新技
术企业认定,彰显了公司整体的技术实力。同时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
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持续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公司已建成4个专业化研发中心,其中上海和芜湖研发中心重点聚焦新能源产
品研发,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01
项,其中发明专利159项,体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在专利布局方面,公司已实现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战略,拥有国内专利599项,并成功获得2项国际专利,
为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技术基矗
3、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严格按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要求开展质量工作。1998年10月,公司通过IS
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ISO/TS16949体系认证,2007年通过ISO14001和OH
SAS18001认证,2018年通过IATF16949认证、Q1认证,2019年5月通过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贯标认证,2019年10月通过了ISO45001认证,2020年3月通过了ISO50001认证,
2024年9月11日,公司通过GB/T29490-2013标准认证。通过多项国际和国内认证,
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高质量、高标准的企业形象,增强了客户信任和市场竞争力。
4、市尝品牌和客户优势
公司凭借卓越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在行业内建立了显著优势。作为国内汽车
水泵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
”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并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拥有12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权
,彰显了行业话语权和技术引领地位。
“飞龙”品牌经过多年深耕,已在国内外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和客户口碑。
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产品远销美洲、欧洲、东
南亚等地区。截至目前,公司现有国内外主要客户超200家(其中新能源供货及建
立联系的客户已超130家),同时服务全球超300个基地工厂。为公司持续扩大市场
份额、提升品牌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矗
目前国内市场,公司的配套客户主要是整车企业和主机厂商,主要客户有上汽通用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汽车、奇瑞、赛力斯、长城汽车、广汽、吉利汽车、
长安汽车、长安福特、北京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江铃汽车、东风日产、一汽丰田
、一汽红旗、上汽大通、华菱汽车、东风汽车、江淮汽车、潍柴、锡柴、上柴、重
汽、三一重工、上菲红、康明斯国内合作工厂、绵阳新晨、北汽动力、东安动力、
航天三菱、东风柳汽、柳州菱特、无锡动力、一汽大柴、上海菱重、河北华柴、集
瑞重工、福田发动机、宁波丰沃、华域麦格纳、东风轻发、奕森、宗申航发等150
多家。
目前国外市场,公司主要客户有博格华纳、盖瑞特、美国通用、康明斯、戴姆勒、
福特、道依茨、威茨曼、越南VINFAST、斯堪尼亚、沃尔沃、BOSCH、FUSO、Stella
ntis、CNHI、PSI、实用动力、爱科、丹佛斯、MTU、韩国启洋、英国BHL、HDI(迪
万伦)、T.ERR等50多家。
目前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供货及建立联系的有广汽埃安、理想汽车、零跑汽车、
越南VINFAST、蔚来汽车、奇瑞、赛力斯、吉利汽车、东安汽车、上海汽车、福田
汽车、北京汽车、江淮汽车、岚图汽车、南京汽车、东风柳汽、一汽丰田、飞碟汽
车、江铃汽车、凯翼汽车、小米汽车、小鹏汽车、L项目、沃尔沃、宇通客车、解
放动力、中通客车、HP项目、亚浩电子、深圳兴奇宏、广州高澜、绿控传动、比赫
电气、无锡柯诺威、朗进科技、中科光能、中科热控、英维克、英飞源、万邦数字
、联合电子、华人运通、三快在线、立讯热传、超聚变、西安天泰、江苏埃泰斯、
重塑、亿华通、东方电气、金华氢途、浙江锋源、华丰、海卓科技、浙江源神氢、
拓普、银轮、宗申航发、巨一动力、艾默林、上海新动力、苏州弗尔赛、湖北美标
、驰润科技、众宇动力、沧州利达、新晨动力、航天三菱、潍柴动力、舜驱动力、
阿尔特、安徽孚祯、扬州华光、扬州米亚、上海亚动、苏州中车、应雪科技、广东
海悟、株齿、成都菁芯、香港申投、马来西亚Perodua、华域麦格纳、康明斯、Bos
ch、戴姆勒、Fuso、美国水星、美国尼古拉、ARR、柯德彼、沃可等130多家。
目前在充电桩;5G基站、通信设备、服务器、数据中心(IDC)液冷、人工智能设
备液冷;风能太阳能储能液冷领域;氢能液冷;电力;现代化农业机械、大型工业
装备液冷;低空经济等民用领域供货及建立联系的客户主要有HP项目、小米汽车、
L项目、西安天泰、万帮数字、特倍斯、南京康尼新能源、重庆凯瑞动力、浙江聚
熙行、安意精工、特来电、广西易德、申菱环境、亚浩电子、深圳兴奇宏、英维克
、高澜股份、比赫电气、英飞源、万邦数字、曙光数创、中兴、宝德、热控科技、
中科热控、海悟、超聚变、飞荣达、施耐德、新朋股份、哈希温控、远地、网宿科
技、奕信通、广运、三快在线(美团)、维谛、新华三、科威麟、江苏菉康、深向
科技、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Nvent(盈凡电气)、联想、艾波比集团、威睿
、易事特、朗进科技、禾望电气、汇川技术、文轩新能源、昆山新捷鸿电子科技、
零熵科技、宁德时代新能源、柯诺威、三河同飞、广州星翼智慧能源、华人运通、
江苏重塑、博世氢动力(重庆)、武汉众宇、东方电气、瑞氢动力、苏州中车氢能
动力技术、康明斯、爱德曼、亿纬氢能、金华氢途、远景能源、卡特彼勒、三一重
工、徐工集团、沃尔沃、水星游艇、汇天航空、宗申航发等70多家。
5、前景广阔优势
公司紧抓汽车产业“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和新能源发展
机遇,确立了以电子泵系列和温控阀系列为核心的产品战略,并向热管理集成模块
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升级。公司产品矩阵全面覆盖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车
、纯电动车及氢燃料电池车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兴领域,将热管理技术应用场景从汽车、充电桩延伸至5G基
站、通信设备、服务器液冷、数据中心(IDC)液冷、人工智能设备液冷、低空经
济、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并进一步拓展至氢能液冷、风能、太阳能储能系统液冷
、电力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大型工业装备等热管理相关市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
和市场拓展,公司有望在热管理领域建立更加稳固的行业地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
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经济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了稳中有进
、结构优化的总体态势。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应对经营发展中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在2024年实现了持续稳定的良好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7.23亿元,同比
增长15.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25.92%。主要
工作如下:
1、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拓展海外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市场发展趋势,主动调整战略方向,抢抓市场机遇,全力推进
转型升级。在产品方面,重点推广电子泵、温控模块、可变量机油泵等高附加值产
品,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热管理部件领域,成功开发新客户、新市场,进一步巩固
了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在海外业务方面,公司加大了对海外生产基地的投资力度,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积极开拓国际市常通过深化与海外客户的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海外业务实
现了显著增长,为全球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矗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技术创新和市
场拓展,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2、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提高研发水平,着力
开发电子泵、热管理系统、执行器、三水集成、耐热钢排气歧管、涡壳、机油泵等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企业发展备足后劲。2024年共设计开发全新产品16
5种。其中机械水泵18种、排气歧管54种、涡壳46种、电子泵14种、热管理系统17
种、机油泵10种、支架及其他6种。积极申报专利,获得专利授权74项,其中发明
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
3、强化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品质。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提质增效降损
失,“质”地有声重落实,创新改善做精品”的质量理念,强化质量工作先期策划
,推进全员参与改进过程质量,运用 QC小组活动及六西格玛形式,大力开展质量
提升活动,全年共完成持续改进项目168项。
4、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
报告期内,公司科学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及时调整厂家发货频次、数量和物流渠道
,确保生产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供应商管理,全年累计组织供应商评审 39家,
开具不合格项累计275项,目前均已整改完毕。全年开发新供应商5家,淘汰不合格
供应商3家,实现了供应商队伍的优胜劣汰、良性发展。
5、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企业经营和安全环保和谐发展。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发展必须以安全为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高度重视安
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企业经营与安全环保协调发
展。在安全生产方面,公司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全员参与安全教育
主题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在环
境保护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环保投入,重点推进废气粉尘治理、污水处理和危废管
控等工作,确保各项环保指标达标。同时,公司深入挖掘节能减污潜力,优化生产
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顺利完成第三轮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深度绑定汽车产业生态链的同时,积
极布局多元化发展路径。依托行业“轻量化、高效能、智能化、集成化”变革趋势
与新能源产业机遇,公司制定了“技术+市潮双轮驱动的战略体系:以“技术革新
锻造核心竞争力,双轨协同构筑增长护城河”为方针,坚守“坚韧执着 双轮驱动
精耕细作 铸就品牌”十六字战略纲领。通过“传统业务做深价值,新兴业务拓宽
边界”的实施路径,构建热管理领域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围绕轻量化、智能化、
集成化、高效能四大技术主轴,重点突破电子泵与智能温控阀核心技术,形成覆盖
三电冷却、燃料电池管理、域控制器等产品矩阵的技术护城河。实施“汽车+泛工
业”双线渗透战略:在汽车领域巩固电动化配套优势,横向延伸至充电设施热管理
。同时将民用领域热管理部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从汽车领域剥离,成立新的公
司,在非车用领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重点攻坚5G基站、AI算力中心、新能源储能
、氢能装备、高端农机等智能液冷解决方案,实现热管理技术跨行业赋能。
2、公司经营计划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超 3100万辆,连续十六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
产销量达1280万辆,占比超40%,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同时液冷产品应用范围
广,市场需求量大,汽车与液冷市场持续繁荣,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将继续深化“三抓三创”战略执行,通过
“存量挖潜”与“增量突破”并举:前端强化市场开拓能力,以技术定制化服务提
升客户粘性,抢占新能源赛道订单,提升液冷
产品市场竞争力;后端推行精益化生产,构建数字化成本管控体系,通过工艺优化
与供应链协同实现降本增效,保障盈利质量与经营韧性同步提升。
3、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资金及资金来源
2025年,公司将采取加快应收账款回收、向银行贷款及其它方式解决资金需求。计
划获得不超过 29.6亿元人民币的银行综合授信额度,根据资金需求情况申请贷款
。公司将积极调整财务结构,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公司的财务管理趋向良性
发展。
4、公司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
(1)传统燃油车市场结构性调整风险
受“双碳”战略驱动及全球能源转型影响,燃油车市场持续收缩,传统发动机热管
理部件需求增速趋缓。公司传统业务占比较大,面临新能源替代带来的结构性挑战
。
应对措施:传统业务市场份额仍需巩固,通过开发新品种、挖掘新客户、加强成本
控制等方式提高市场影响力。在新能源赛道深耕,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同步推
进热管理系统集成化开发。加大液冷行业研发力度,向充电桩液冷;5G基站、通信
设备、服务器液冷、数据中心(IDC)液冷、人工智能液冷;氢能液冷;风能太阳
能储能液冷;电力;现代化农业器械、大型机械装备工业液冷;低空经济、机器人
等领域迁移,实现传统技术新的应用。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下,公司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材料生铁、镍、铝、铜、塑料、
有金属等价格存在市场波动,对生产和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对策与措施:公司始终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通过集中和招标采购与战略储备
,平抑价格波动,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建立大宗商品价格预警机
制,在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变化的情况下,动态调整采购节奏。推进轻量化复合材
料在各产品的应用测试,同时避免依赖单一供应商,多渠道了解原材料市场信息,
建立多元化供应商体系,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3)市场竞争风险
全球热管理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相关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企业面临技术升级与成
本管控双重压力。
对策与措施:公司作为发动机热管理产品的龙头企业,有完善的海外销售经验,通
过在泰国投资建厂,利用当地相关方面优势,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可拓展国外
市场,东南亚人口稠密,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产销两端有良好保障。在国内深入
研究同行及行业前沿动态,学习先进生产与管理经验,继续巩固发动机热管理部件
市场地位。同时扩大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部件市场影响力,丰富产品结构,提升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部件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液冷领域产品,扩宽产业链范围
,减少单一领域带来的冲击。
(4)国际贸易环境风险
公司产品出口至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地区,出口收入占比较高,公司的业务
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如果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中美欧贸易
摩擦持续升级,公司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自身经营
情况,并加快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和经营能力,提高产
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对国外客户的议价空间,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降低传统市场依赖,通过全球市场布局,可分摊外部地域性风险,
同时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以开拓增量市场,保障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建立ESG合规体系,提前适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绿色贸易规则。
(5)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积极开拓乘用车市场和国际贸易市场,开发了一大批国外知名汽车厂商客户,
如博格华纳、康明斯、盖瑞特、通用、福特等国际客户,国际贸易收入占比逐步提
升,2024年国际贸易收入占比达到55.13%,汇率波动风险也相应增加。由于主要发
达经济体近年来实施货币的政策宽松,而我国货币政策相对稳健,人民币具有升值
动力。人民币升值会给公司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汇兑结算带来不利影响。
对策与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公司积极与整车、主机厂商建立配套合作关系,通过形
成多币种的外汇收入,分散单一货币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同时,继续坚持在签订
合同时约定,汇率变动超过一定比例时,产品销售价格也相应调整。关注外汇市场
动态,与各大银行外汇研究部门、各方专业平台或专家形成良好互动,在多方研判
的基础上,对外汇走势形成全方面认识,及时了解波动风险,提前或推后结汇,还
可利用多种外汇工具分散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龙泰汽车部件(泰国)有限公司| 100000.00| -| -|
|飞龙国际私营有限公司 | 500.00| -| -|
|重庆飞龙江利汽车部件有限公| 500.00| -6.68| 17449.13|
|司 | | | |
|郑州飞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10000.00| -2632.08| 57018.91|
|西峡飞龙特种铸造有限公司 | 10000.00| 8779.56| 55903.38|
|西峡县飞龙铝制品有限责任公| 500.00| -| -|
|司 | | | |
|西峡县飞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10000.00| -| -|
|芜湖飞龙汽车电子技术研究院| 1000.00| 159.42| 3353.25|
|有限公司 | | | |
|深圳市创成微电子有限公司 | -| -1004.72| 10622.31|
|河南飞龙(芜湖)汽车零部件有| 10000.00| -| -|
|限公司 | | | |
|南阳飞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55000.00| 22150.04| 172343.99|
|南阳飞龙之家酒店有限公司 | 100.00| -| -|
|上海飞龙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 500.00| -1423.22| 7260.73|
|公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