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002475)F10档案

立讯精密(002475)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立讯精密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002475 立讯精密 更新日期:2025-05-20◇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5-|408950.1|30820.64|29192.81|   61.43|    1.57|    6.00|
|   16   |       3|        |        |        |        |        |
├────┼────┼────┼────┼────┼────┼────┤
|2025-05-|407322.3|35700.61|35375.90|   65.86|    3.80|    7.75|
|   15   |       0|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5-19】
立讯精密(截止2025年5月10日)股东人数为441276户 环比增加60.84%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5月19日,立讯精密披露公司股东人数最新情况,截止5月1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441276人,较上期(2025-03-31)增加166927户,环比增长60.84%。从持仓来看,立讯精密人均持仓1.64万股,上期人均持仓为2.64万股,环比下降37.83%,户均持股趋向分散。一般而言筹码趋于分散,不利于股价走强。一般来讲,股东人数、人均持仓和股价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东人数连续增加,可能是机构退出,把手中的筹码派发给散户,导致个股的筹码比较分散,大资金的离场,容易演变为散户主导行情,不利于股价上涨;若股东人数持续减少,则可能是机构买入散户抛出手中的筹码,方便后续拉升股价。(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5-19】
立讯精密:公司为海内外头部客户提供精密零组件、模组及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方案及研发制造服务,并依据相关产品技术需求及客户要求等多方面因素评价选取适合的供应商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5月19日讯,有投资者向立讯精密提问, 1)阅读贵司财报头部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发现2021年-2023年期间,前5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58%-65%,其中top1供应商占比超过52%;在2020年之前top1供应商占比低于20%;2)问题1:2021年之后,为什么top1供应商占比超过52%,主要采购哪些原材料?3)问题2:贵司如何对冲对top1供应商极度依赖的风险;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为海内外头部客户提供精密零组件、模组及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方案及研发制造服务,并依据相关产品技术需求及客户要求等多方面因素评价选取适合的供应商。在大多数系统集成业务中,原材料供应商由客户指定,且部份客户采用Buy & Sell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公司所处的消费电子行业中较为常见,其具备合理性。感谢您的关注。
  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5-19】
立讯精密:公司业务进展顺利,我们始终坚持3个五年的规划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5月19日讯,有投资者向立讯精密提问, 你好,请问公司224G高速连接器订单怎么样?公司上游224G原材料采购有保证吗?能否满足公司生产需求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业务进展顺利,我们始终坚持3个五年的规划,对每项业务未来的增长机会和空间都有清晰的认知、并提前做好技术研发、产能以及生态链等相关资源的布局规划,感谢您的关注。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5-19】
立讯精密:公司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5月19日讯,有投资者向立讯精密提问, 基层员工是不是全部实行8小时工作制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严格遵守各国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感谢您的关注,谢谢!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5-19】
立讯精密:5月16日获融资买入3.08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立讯精密5月16日获融资买入3.08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5.45%,当前融资余额40.9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74%,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6308206441.00291928140.004089501331.002025-05-15357006113.00353758976.004073223030.002025-05-14588745097.00608125463.004069975893.002025-05-131028129637.00806696802.004089356259.002025-05-121031874613.00906862524.003867923424.00融券方面,立讯精密5月16日融券偿还6.00万股,融券卖出1.5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51.03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1996.60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6510250.001950000.0019965985.002025-05-151241080.002531150.0021511117.002025-05-141313984.005061520.0023401586.002025-05-139825660.001284400.0027375904.002025-05-126813764.005854992.0019012961.00综上,立讯精密当前两融余额41.09亿元,较昨日上升0.36%,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6立讯精密14733169.004109467316.002025-05-15立讯精密1356668.004094734147.002025-05-14立讯精密-23354684.004093377479.002025-05-13立讯精密229795778.004116732163.002025-05-12立讯精密127050303.00388693638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8】
行业追踪|消费电子市场(5月12日-5月18日):费城半导体指数(SOX)环比大幅上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消费电子市场价格/销量变动情况如下所示:消费电子相关指数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费城半导体指数(SOX)10.2027.612025-5-164922.19--中国台湾电子指数——半导体5.1314.592025-5-16611.00点中国台湾电子指数——电子4.8914.392025-5-161191.17点中国台湾电子指数——电子零组件3.7818.232025-5-16217.83点注:其中费城半导体指数为全球半导体业景气主要指标之一,而中国台湾电子指数则反映台湾电子产业股票行情波动轨迹,中关村电子信息产品指数是以实体电子市场450家经销商及大型电商做为数据采集点,以其销售的市场热销品销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指数,是反映电子市场波动趋势最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品指数。
  需要关注上游材料价格变化对相关公司的成本影响,若上游材料价格涨幅过大,下游终端厂商的成本压力将上升。   本周上游产品价格异动情况如下:上游产品价格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DRAM(DDR4 8Gb)2.672.672025-5-160.89美元Module(DDR4 UDIMM 8GB)0.265.832025-5-513.45美元27寸显示器面板0.160.482025-5-663.00美元/片14.0寸笔记本面板0.000.002025-5-626.90美元/片Wafer(256Gb)0.000.672025-5-51.49美元Wafer(128Gb)0.001.372025-5-51.18美元
  除原材料之外,还需要关注下游相关产品的产销数据,手机产业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核心产业之一,目前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从刚性需求逐渐转变为替换需求,使得我国手机出货量持续减少,但其他产品如可穿戴设备等拓宽了消费电子下游应用领域。   本周下游产销数据异动情况如下:下游产销数据一览表(按季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季涨跌幅(%)年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全球PC出货量-8.274.982025-3-3163200.00千台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6.323.322025-3-3171.60百万台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2.34--2024-12-31786.00万台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2024-3-31113.10百万台受消费电子市场价格/销量变化影响的公司一览表股票名净利润(亿元)机构预测年度净利润(亿元)截止日期产品名称产品收入占比(%)产品毛利率(%)立讯精密--161.40--消费性电子87.4611.36工业富联--288.38--3C电子产品99.728.24歌尔股份--33.84--电子元器件98.3714.16闻泰科技--17.56--智能终端79.908.71传音控股--60.80--手机93.4920.92蓝思科技--52.24--电子元器件制造业10012.98领益智造--30.94--消费电子95.5316.55安克创新--24.16--消费电子业10035.72环旭电子--18.92--消费电子类产品33.799.05盈趣科技--5.04--创新消费电子产品60.9830.22(注:财务数据截止到该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日期)
  消费电子产业链
  消费电子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芯片、半导体、传感器、显示屏、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中游为消费电子行业,主要产品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下游通过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5-16】
行业周报|消费电子指数涨1.16%, 跑赢上证指数0.4%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周报君

  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5月12日-2025年5月16日,上证指数涨0.76%,报3367.46点。创业板指涨1.38%,报2039.45点。深证成指涨0.52%,报10179.60点。消费电子指数涨1.16%,跑赢上证指数0.4%。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精研科技、科森科技、金龙机电、安克创新、显盈科技。
  本周机构观点:
  **国泰海通证券本周观点**:
  本报告导读: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缓和局势逐渐明朗。伴随苹果生成式AI系统、AR、折叠屏等陆续更新与启动,果链创新大年有望到来。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苹果有望在WWDC中发布更多创新成果,同时折叠屏和AR眼镜有望开启NPI分配,果链创新大年正逐步到来。推荐标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鹏鼎控股、世华科技;相关标的:杰普特、天工股份、蓝思科技、福立旺、环旭电子、宜安科技。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缓和局势逐渐明朗,后续关注232调查结果。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加征的91%反制关税,并相应暂停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参考苹果电话会指引,其预计Q2关税将导致成本增加9亿美金(维持之前税率情况下),之后季度取决于关税政策。后续需进一步关注232调查结果,结合当前缓和局面,预计未来关税对果链影响极其有限。
  苹果25Q2将扩大AppleIntelligence覆盖语言,同时新iOS系统有望深度整合生成式AI。苹果根据从24年开始到现在的各个地区的销售情况统计,已经推出AppleIntelligence的市场里,iPhone16系列的同比表现更好。新一轮AppleIntelligence覆盖语言将在25Q2继续推出,同时苹果6月WWDC有望发布iOS19,UI界面、图标、菜单等可能全面向VisionOS靠拢,并有望深度整合生成式AI,优化跨设备协同体验。新系统加持下的AI手机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带动供应链出货增长。
  关注未来新品NPI情况,果链创新大年正逐步到来。我们预计Q2苹果有望开启其AR眼镜与折叠屏新品NPI,产品规格设计与零部件配置有望明朗。苹果在AI时代进一步补足glass穿戴产品形态同时进军折叠屏,意味着其创新大年正逐步开启,相关供应链有望深度受益。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部分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行业新闻摘要:
  1:国产品牌智能手机一季度在印度市场份额超过50%。
  2:2024年全球高端手机芯片市场变局,业内预期将迎来显著增长。
  3:2024全球芯片市场受AI推动增长,预计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千元级手机市场技术普惠化加速,AI与信号优化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5:全球首条下线的黄埔王炸项目,象征着国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6:5月手机面板价格分化趋势延续,行业竞争加剧。
  7:摩托罗拉2024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3%,创历史新高。
  8:未来屏下面容识别智能手机有望在2026年上市,成为市场新趋势。
  9:电子产业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将深化电子行业的技术创新合作。
  10:随着市场需求回暖,电子行业整体趋势向好,期待未来的复苏。
  龙头公司动态:
  1、立讯精密:1)立讯精密新设供应链科技子公司。2)立讯精密:在关税挑战下,以全球化稳健发展应对短期扰动。3)立讯精密:归母净利润增长22%,汽车通讯增长潜力彰显。4)立讯精密在昆山成立电源公司。5)传苹果(AAPL.US)或借产品升级酝酿涨价 特朗普称库克将在美建厂扩产。
  2、蓝思科技:1)传苹果(AAPL.US)或借产品升级酝酿涨价 特朗普称库克将在美建厂扩产。
  3、传音控股:1)业务稳健拓展,传音 25 亿研发投入构筑技术护城河。2)传音控股业绩短期承压,新兴市场突围战升级。3)传音控股持续推进去库存 以本地化突围新兴市场。4)传音官宣 TECNO SPARK Slim“超薄手机”下半年上市:5.75mm 厚度,配 5200 毫安时电池。
  行业涨跌幅: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4-24-2.09%0.03%2025-04-250.87%-0.07%2025-04-28-1.24%-0.20%2025-04-290.98%-0.05%2025-04-302.85%-0.23%2025-05-063.22%1.13%2025-05-07-0.65%0.80%2025-05-081.37%0.28%2025-05-09-1.38%-0.30%2025-05-122.35%0.82%2025-05-13-0.80%0.17%2025-05-14-1.28%0.86%2025-05-15-1.07%-0.68%2025-05-161.27%-0.40%
  行业指数估值:日期市盈率2024-12-3111.722023-12-2912.92
  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工业富联2.84%9.83%-23.12%立讯精密1.31%9.83%3.30%蓝思科技4.58%15.91%52.50%传音控股0.75%-6.95%-17.12%歌尔股份0.32%9.02%30.80%华勤技术1.51%20.26%47.90%领益智造2.09%18.23%74.00%安克创新9.93%27.53%35.79%环旭电子0.36%8.15%-5.00%长盈精密2.06%6.72%103.75%深科技-1.65%4.93%36.49%联创光电1.76%9.11%97.59%协创数据0.24%8.63%83.20%视源股份-1.77%5.41%6.65%光弘科技-0.77%11.47%28.24%信维通信-0.57%6.62%13.18%电连技术-12.22%-14.07%5.26%龙旗科技-3.85%2.82%-3.61%拓邦股份-2.37%12.28%40.04%绿联科技2.93%16.52%3.60%

【2025-05-16】
兴业证券:紧抓AI创新和国产化 把握电子板块战略高地 
【出处】智通财经

  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2024年以来,电子板块收益率呈现显著上行趋势,与之匹配的是,板块业绩持续改善,主要得益于算力、自主可控、以及手机、消费、工业需求的恢复,同时AI的叙事提供了估值扩张的基础。站在当前时间点,该行认为随着模型成熟,端侧AI创新有望加速,由于国内外算力投资的错位,国产算力需求将持续爆发;另外,中美科技的博弈,自主可控、模拟芯片等板块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兴业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模型成熟加速端侧AI渗透,终端创新精彩纷呈
  模型能力日趋成熟,AI赋能下,端侧硬件创新浪潮开启。为了满足手机、PC等端侧算力需求,处理器、内存、散热、软硬板和电池等环节都要大幅升级,同时未来苹果新产品折叠机的推出,将推动3D打印和UTG玻璃的机会,特别是3D打印,具备减重、减薄、散热优势,随着成本优化,在3C领域空间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新应用场景方面,AR眼镜、辅助驾驶平权、人形机器人等渗透,将拉动新型显示、摄像头、控制芯片等多个产业链。
  国产算力建设方兴未艾,AI驱动产业链欣欣向荣
  海外算力高投入已经超过两年时间,2025年初Deepseek爆火出圈,随后国内云厂商陆续推出大模型,性能极具竞争力,推动国产算力爆发,对比海外投资周期,该行判断国产算力投资才刚刚开始,CSP厂、政府、运营商等是主体。看好国产算力产业链,国产GPU、ASIC、先进制程、存储、服务器、PCB等多个环节,将迎来需求爆发和国产化率提升双重机会。
  中美科技博弈,自主可控仍旧是产业主旋律
  展望2025,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将有望呈现先进工艺和成熟工艺齐发力的局面;中长期来看,AI浪潮下,算力和高性能存储国产替代仍需较长时间和较大投入去追赶,国内先进工艺成长周期已经来临,后续资本开支不必悲观。继续坚定看好晶圆制造、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替代大趋势:1)晶圆制造重视美国出口管制下国产算力需求带来的先进工艺产能的供需失衡;2)半导体设备重视先进工艺扩产下的平台化优势和低国产化率成长性;3)半导体材料重视扩产后周期产能释放和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Opex需求增长;4)模拟芯片重视AI端侧逐渐落地带动模拟芯片创新,以及泛工业和汽车电子领域持续提升国产化率趋势。
  投资建议
  1)端侧AI创新,手机/PC端看好3D打印、UTG玻璃和定制化存储,重点关注华曙高科、铂力特(军工组覆盖)、蓝思科技、兆易创新,建议关注鹏鼎控股、立讯精密、领益智造、捷邦科技等;AR眼镜、辅助驾驶、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建议关注歌尔股份、水晶光电、恒玄科技、天岳先进、韦尔股份、思特威-W、峰岹科技、奥比中光-UW等。2)国产算力持续爆发,建议关注寒武纪-U、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德明利、香农芯创、华勤技术、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生益科技、南亚新材等。3)自主可控方向,重视半导体设备、材料、光刻机、模拟芯片、被动元件等领域的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建议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中科飞测、芯源微、安集科技、广钢气体、鼎龙股份、南芯科技、艾为电子、圣邦股份、纳芯微、思瑞浦、雅创电子、三环集团等。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低于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2025-05-16】
最强军工概念股8连板 低PE超跌股揭晓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5月16日电,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数据宝统计,5月以来,截至5月15日收盘,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的股票平均上涨9.57%,跑赢同期上证指数7.12个百分点。成飞集成、晨曦航空、大叶股份、航天南湖、中航成飞5月以来累计涨幅均超40%。
  截至5月15日收盘,成飞集成5月以来累计涨幅96.33%,排在第一位。今日早盘该股再次涨停,迄今已连续收获8个涨停板。该股属于军工概念。
  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5月15日收盘,上述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的股票中,滚动市盈率(PE)低于30倍的有41只。其中,中远海控、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农业银行、中国人保、华泰证券6股滚动市盈率不到10倍。
  这些低市盈率的股票中,已有多只股票处于超跌状态。数据宝统计,以5月15日收盘价与年内高点相比,16股回撤幅度超20%。4只市值超千亿元的行业龙头股名列其中,分别是工业富联、立讯精密、中兴通讯、蓝思科技。回撤幅度较大的还有沃尔核材、华勤技术、圣阳股份、蓝思科技、深南电路等。

【2025-05-16】
爆买超210亿元,融资客最新盯上这些股!军工概念龙头8连板,光通信龙头砸出“黄金坑” 
【出处】证券时报网

  融资客出手,哪些超跌股被盯上?
  融资客5月大手笔加仓7大行业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5月15日收盘,A股融资余额为1.8万亿元。5大行业融资余额超1000亿元,分别是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行业融资余额为2128.95亿元,高居榜首。
  5月以来A股融资净买入额为210.47亿元,其中电子、国防军工、机械设备、计算机、通信、医药生物、非银金融7个行业融资净买入超20亿元。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额最高,达到51.2亿元。
  从单只股票来看,据数据宝统计,5月以来共103股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东方财富融资净买入额11.14亿元,排在第一位。东方财富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财富管理综合运营商,2024年公司继续深化“AI+金融”战略布局,加强AI研发力度,自主研发的“妙想”金融大模型在多模态衍生、金融智能体构建等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7.15亿元,同比增长38.96%。
  中航成飞融资净买入额为8.53亿元,排在第二位。近期受军工题材的炒作,公司股价于5月13日盘中创历史新高。中泰证券研报认为,中航成飞作为我国歼击机研产修一体化基地,受益于先进军机列装与系列化发展、航修及军贸景气度提升。未来伴随国内装备竞争力提升、军工央企积极推动装备外贸发展,公司军贸有望取得新突破。
  中信证券融资净买入额为6.58亿元,排在第三位。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融资净买入额靠前的还有立讯精密、中远海控、新易盛、拓斯达、东山精密等。
  最强军工概念股8连板
  低PE超跌股揭晓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数据宝统计,截至5月15日收盘,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的股票5月以来平均上涨9.57%,跑赢同期上证指数7.12个百分点。成飞集成、晨曦航空、大叶股份、航天南湖、中航成飞5月以来累计涨幅均超40%。
  截至5月15日收盘,成飞集成5月以来累计涨幅96.33%,排在第一位。今日早盘该股再次涨停,迄今已连续收获8个涨停板,成为同期连续涨停板最多的股票。该股属于军工概念,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近日在股价异常波动公告中表示,目前主营业务以汽车零部件和工装模具为主,航空零部件业务为辅。经公司自查,目前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
  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5月15日收盘,上述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的股票中,滚动市盈率(PE)低于30倍的有41只。其中,中远海控、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农业银行、中国人保、华泰证券6股滚动市盈率不到10倍。
  这些低市盈率的股票中,已有多只股票处于超跌状态。数据宝统计,以5月15日收盘价与年内高点相比,16股回撤幅度超20%。4只市值超千亿元的行业龙头股名列其中,分别是工业富联、立讯精密、中兴通讯、蓝思科技。
  回撤幅度最高的是光通信龙头天孚通信,该股5月15日收盘价为73.27元/股,较年内高点回撤38.94%。公司立足光通信领域,长期致力于各类中高速光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21.07%。
  国盛证券认为,预计天孚通信将在本轮AI驱动光器件迅速迭代的产业机遇下,基于其在光通信多年的积累优势,将持续受益于光通信产业的巨大上涨空间。截至2024年末,公司海外总部和泰国生产基地已进入正常运营状态,2025年有望进一步扩大产能,同时进一步加速新产品落地进度。
  回撤幅度较大的还有沃尔核材、华勤技术、圣阳股份、蓝思科技、深南电路等。

【2025-05-16】
立讯精密新设供应链科技子公司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5月16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立讯供应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立讯精密全资持股。

【2025-05-16】
立讯精密:5月15日获融资买入3.57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立讯精密5月15日获融资买入3.57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2.40%,当前融资余额40.7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72%,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5357006113.00353758976.004073223030.002025-05-14588745097.00608125463.004069975893.002025-05-131028129637.00806696802.004089356259.002025-05-121031874613.00906862524.003867923424.002025-05-09392555684.00465293127.003742911335.00融券方面,立讯精密5月15日融券偿还7.75万股,融券卖出3.8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24.1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5%,融券余额2151.11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51241080.002531150.0021511117.002025-05-141313984.005061520.0023401586.002025-05-139825660.001284400.0027375904.002025-05-126813764.005854992.0019012961.002025-05-092037080.004144736.0016974747.00综上,立讯精密当前两融余额40.95亿元,较昨日上升0.03%,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5立讯精密1356668.004094734147.002025-05-14立讯精密-23354684.004093377479.002025-05-13立讯精密229795778.004116732163.002025-05-12立讯精密127050303.003886936385.002025-05-09立讯精密-75237692.003759886082.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6】
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三层融合,2025年产业质变 
【出处】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1. 机器人算法:融合机械+自控+ICT 的边界
  本章解释机器人学科融合的问题。机械、轻工、家电、汽车背景的产业公司,认为传 感器已经相对成熟,好奇软件算法决定的智能化程度。TMT 背景的科技公司,往往对机 械零组件、工程化,较为陌生。机器人与能源的关系问题,也是未解之谜。
  1.1 三个流派:机械,自控,ICT
  存在三个机器人的流派:机械、自动控制、ICT,三者的思路、代表人物、代表产品、 里程碑著作如下表。一言以蔽之,机械圈核心思路是结构与力学,自动控制圈核心思路是 系统与规划;ICT 圈核心发力点是智能与生态。
  依照三大流派的思路,可以得到主流机器人倚重的知识和流派。例如丰田机器人、波 士顿动力 Atlas、UCLA Artmiss 主要依靠自动控制,不同程度的倚重机械与 ICT。而近期 的特斯拉 Optimus、Figure1、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主要倚重 ICT 流派的思路,也融入相对成熟的机械、自动控制思路。宇树科技、云深处都强调强化学习、多模态,前者还 额外强调本体感知控制。这都是近年 AI 的思路。
  1.2 当前算法:机械与自控圈认为的“堵点”
  “堵点”或在算法。机械流派、自动控制流派发展机器人过程中,自然会发现最需要 “大局观”的运动控制是“堵点”。而运动控制又是“路径规划”的基础。 当前算法主要包括自上而下决策部分、自下而上传感部分。大模型与端到端 AI,实际 上会让“自上而下”部分做较大改变。1)以 Atlas、Artemiss 机器人为例:传感器模块将机器人状态量(广义坐标、力/力矩、接触状态等)向运动规划器和全身控制器传送, 运动规划器通过机器人自身选择的动态模型、稳定性判定和优化方法进行步态规划,落脚 点轨迹和关节轨迹也由此计算得出。2)若采用大模型甚至端到端 AI 改变上述流程,缺点 是消耗资源多了,“幻觉”即错误或也增加,换来的优点是“智能化”大幅增加。即上述 “自上而下决策”部分,可更多的体现“大模型”的特征:自动做决策,创造力增强。
  如果详细的论述机器人主要算法,可总结为下表。值得说明的是: 1)主要探讨大模型/端到端之前的成熟算法(其中三维、NLP 已经涉及大模型); 2)规划算法可以采用大模型/端到端明显优化,因此没有详细展开; 3)运动控制算法差异化较大,此处采用典型代表,例如 Artemiss 和 Atlas 机器人。
  既然主要算法已经分解出来,那么问题就转化成:上述 AI 算法,若应用在机器人, 哪些可以伴随 AI 产业的发展,明显提高智能化。尤其大模型、端到端算法的使用。
  1.3 未来算法的划分:GPU 数学,大模型,端到端
  机器人算法,在未来,哪些部分可以大模型化?哪些部分可以端到端? 我们绘制机器人三大分支(感知和定位、控制和决策、规划)AI 算法的情况。这也是 未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提升的示意图。结论是,几乎所有分支都可以考虑大模型化,当前 部分领域已经可以“端到端”,尤其规划的部分。 值得说明的是: 1)高时效场景适合小模型,而高复杂度/高精度场景适合大模型 2)线性系统一般用小模型,复杂非线性系统可以用大模型。
  2.机器人工程:融合智能车,铺路未来低空
  第一章解释技术,本章解释产业数个关键问题。机器人产业与国内已经甚为发达的 AD/ADAS 产业,有约 2-3 年的时间差,可以历史借鉴 AD/ADAS 的发展过程。 两个重要议题。一方面,投资者不必担心机器人蓬勃发展刺激过于旺盛的产能,因为 其借鉴了此前“AD/ADAS”领域的经验,并可以后续“技术外溢”到“低空经济”。另 一方面,朝向“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被低估的是行业机器人、消费机器人,这类似 科技圈“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说法。而 2025 年可能就是这些逻辑得到证明的开始。
  2.1 历史借鉴:智能车 ADAS/AD 领域,或出现“智能井喷”
  发展机器人,有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借鉴,即智能车的历史过程。业界普遍认为两者产 业成熟度相差大约 2-3 年。 多域融合的代表:2017 年特斯拉 Model 3:特斯拉在 Model 3 上突破了功能域的 框架,实现了中央计算 + 区域控制器框架,将 IVI(信息娱乐系统)、ADAS/Autopilot (辅助驾驶系统)和车内外通信 3 部分整合为一体,成为汽车电子架构向中央计算式演变 的重要里程碑。后续 2023 年广汽星灵架构、2023 年比亚迪璇玑架构、2023 年零跑 LEAP 3.0 架构都是重要证据。 传感器前融合的代表:2019 年毫米波雷达突破。1)2019 年 5 月底,森思泰克 77GHz 车载毫米波雷达随着一汽红旗 HS5 的上市,成为国内较早 “上路” 的 ADAS 毫 米波雷达传感器。2)类似的,2019 年,行易道 3 月实现了支持 AEB 功能的 77GHz 中 程雷达装车上路。6 月该雷达具备了测高功能、自校准功能并面向数据融合开发,10 月又 全新发布了 77GHz 近程毫米波雷达 ASRR100 和 77GHz 中程毫米波雷达 AMRR112。 后续,5R1V(5 毫米波雷达 1 摄像头)、5R5V(5 毫米波雷达 5 摄像头)、4D 成像毫 米波雷达(理想 L7 2 片级联 4D 成像雷达 STA77-6 )的量产,都是传感器前融合的重 要证据。
  行泊一体化的代表:TI TDA4, Nvidia Xavier/Orin,2022 年后大规模量产。1)小 鹏 P7 搭载英 Nvidia Xavier 芯片,实现了高速场景下的上下匝道、低速场景下的自动泊 车及代客泊车等功能。2) Nvidia Orin 于 2022 年开始量产并应用于行泊一体化方案, 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如城市 NOA、自动泊车等。3)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 据,2022 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交付上险为 77.98 万辆,同 比增长 99.63%,搭载率目前为 3.91%,当时处于市场爆发前期。行泊一体化的其他案例 包括 TI TDA4 方案、地平线 J5 与比亚迪部分车型合作等。 大模型端到端的代表: 2023 年热议,2024 年多家宣称“端到端”量产。 1) 2020-2022 年,特斯拉 AI Day 重点描述了 BEV、占用网络 Occupancy Network,这是 大模型和端到端的基础。2) CVPR2023 最佳论文之一有关端到端,即《Planningoriented Autonomous Driving》(以路径规划为导向的自动驾驶)。上海人工智能实验 室、武汉大学及商汤科技联合论文提出了感知决策一体化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 UniAD。3)2024 年多家领军公司宣布应用“端到端”量产。小鹏汽车在 2024 年 5 月 称发布了国内较早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成为行业较早量产端到端大模型的车企。华 为在 2024 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发布 ADS 3.0 系统,采用端到端架构 GOPDP,将 GOD 及 PDP 网络升级为端到端神经网络。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表 示,对智驾核心的思路是 “端到端 + 大模型”,也就是 “系统 1 + 系统 2” 的理念, 并且认为这种方式更接近人类驾驶。
  大约在 2024 年中期,出现 ADAS/AD 智能化程度井喷,即用户感觉智能化程度逐 月快速进步。尤其体现在国内理想、小鹏、华为、小米等,和国外的特斯拉。1)从供应 角度,理想大约在 8 月开始(理想 E2E+VLM 的模型 V2.1.2)出现模型性能的 Scaling Law,特斯拉在 2024Q2 开始出现监督式完全自动驾驶(FSD)累计行驶英里数的井喷并 在 Q3 发布 V12.5 版本。2)从需求角度,根据“烹小鱼咨询-新能源汽车用户画像及满意 度研究“,较多爆品是由于 AD/ADAS 能力,例如小米 SU7、小鹏 Mono03、小鹏 P7i、 小鹏 P7+、智己 L6。技术供应和需求,共同促成了 2024 中期开始智能化的逐月进步。
  预计机器人会出现类似 ADAS/AD “智能井喷”的时候,可能在 2025-2026 年实现。 这一方面,来自两个产业约 2-3 年的时间差;另一方面,来自 2023 年“端到端”AI 算法 对传统 AI 算法的渗透改造。
  2.2 “技术外溢“:智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
  机器人产业如果蓬勃发展,是否会刺激过于旺盛的产能?未必需要担心,因为其借鉴 了此前“AD/ADAS”领域的经验,并可以后续“技术外溢”到“低空经济”。即当前的 投入,或许在后续较长时间都会有回报。
  CAPEX 季度趋势或验证智能车对机器人的“技术外溢”。可以看到,同 比增速的高点出现在 2021 年内,而总额的高点出现在 2022 年内。 而机器人指数(H30590.CSI)、二级行业自动化设备(属于机械行业)的 CAPEX 自 2023 年末开始加速(2023 年中是低点)。智能车 CAPEX、机器人 CAPEX 的此消彼长, 或辅助论述“技术外溢”,即智能车硬件投入的高峰期,可能平移到了机器人相关。 除了定量分析,下面具体环节的定性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理解“智能车-机器人-低 空经济”的技术外溢。 首先,AD/ADAS 对机器人的技术外溢:以芯片/电机/控制系统/能源系统为例。 1) 芯片技术,复用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等,例如小鹏人形机器人。例如,小鹏的人形 机器人 iron 采用自研图灵 AI 芯片,算力 3000T,从而可以更好地融合智能驾驶领域技术, 结合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 2) 电机技术,复用驱动,例如宇树机器人。智能汽车的驱动电机技术在功率密度、效 率、可靠性等方面不断进步,这些电机技术可以为机器人的关节驱动提供借鉴。例如,宇 树科技的机器人关节采用高性能电机,实现了灵活的运动控制,类似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汽 车的电动尾门、电动座椅调节等部位。 3)控制系统技术,复用动作控制、任务调度和能量管理,例如广汽人形机器人 gomate。广汽集团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gomate 融入了广汽自研纯视觉自动驾驶算法, 具备自主导航等功能。 4)能源技术,复用电池技术和能量管理系统,例如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宁德时 代的凝聚态电池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汽车,未来也可能为机器人提供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源。
  其次,AD+机器人,对低空经济的技术外溢:以视觉算法/传感器/电机/能源系统为 例。 1) 视觉算法技术,复用到无人机的 AI 识别算法。例如,复亚智能的无人机 AI 识别算 法,通过深入分析低空巡查的特殊需求,专为无人机视角设计,可用于检测各种类型的物 体,如人物、车辆、建筑物等。 2) 传感器,复用环境感知和飞行姿态控制,例如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小鹏汇天飞行汽 车在安全系统和飞行控制等方面应用了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用于环境感 知和飞行姿态控制。 3) 电机技术:复用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例如 250kw 及以下航空电 机及驱动系统规模化量产技术。该可借鉴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电机的生产制造和控制技术。4) 能源系统技术:复用能源系统技术,例如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技术(航空级)。 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技术,正在按照航空级的标准和测试进行研发,目标是满足航空级 别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如果本环节分析得当,投资者未必需要担心机器人的崛起,会刺激过于旺盛的产能。 因为“智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是递进关系,当前机器人的投入可以后续“技术外溢” 到“低空经济”。
  2.3 被严重低估:行业机器人,消费机器人
  例如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1 的机器人,与量产普及存在差距。类似的,还有 GPT5 的进度问题。因此部分投资者会认为,当前仍然在导入期。 “攀登珠峰,沿途下蛋”1 2的策略,或许用于机器人领域,也颇为恰当。朝向“人形 机器人”发展过程中,被低估的是行业机器人、消费机器人。而这个历史,在 AD/ADAS 过程中、AGI 相关算力发展过程中,都是充分证明的。
  1)AD/ADAS 领域的“攀登珠峰,沿途下蛋”:2010-2015 年,如果遥望 L4-L5 自 动驾驶,是非常遥远的。但朝向这个宏大目标,既有 L2(传感器前融合、智能座舱升级、 地图高精化)、L2.5(行泊一体化、高快 NOA、城市 NOA),又有准 L3(大模型、端 到端)。现在再看 L4 的代表 Robotaxi、车路协同,已并不遥远。因为制造、科技、用户 心智,都已经大幅度成熟。 2)AGI 对应 AI 算力的“攀登珠峰,沿途下蛋”。CPU 诞生伊始,是无法满足 AGI 对应的算力需求的。但历经终端计算(CPU)、云端计算(GPU、NPU、TPU 等)、边 缘与端侧等(例如 DSA、ASIC 服务),产业与投资者都不认为 AGI 的堵点在算力。讨论 能源瓶颈、GPT 算法反而更多。 3)预计这个过程会在机器人领域重现。投资者未必需要额外关注人形机器人(尤其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机器狗等已经是“沿途 下蛋”。预计 2025 年开始行业机器人(例如能源、特殊、化工)、消费机器人(例如 AI 玩具、陪伴、教育、可穿戴),也会是“沿途下蛋”。
  3. 自上而下:融合人口疑问与新产能
  3.1 历史问题: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
  人口红利。一般认为中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进入人口红利期。1990 年 到 2010 年期间,中国 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以年均 1.8% 的速度增长3,而非劳动年龄 人口的增长则基本停滞,同期年均增长率为 -0.2%。 当前的工程师红利。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大致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显现,1999 年大 学扩招后进一步加速。工程师储备,我们可以用本科生、硕士生毕业人数的比例做近似。 尽管教育质量、系别有差距,但误差不会显著。两者的比例关系为 2-3 倍、1-2 倍,恰与 双方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的规模比例接近。也有投资者担心,美国私立学校培养的人才未 统计进去。STEM 毕业生数量也是约每年百万人,这些信息可以加强计算的可靠性。
  3.2 产能设想:软件大模型+硬件机器人
  大家普遍关心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有两个隐含问题: 1) 是否还有足够的未来的就业人口,支持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 2) 如果没有,如何支持未来的增长与创新。 我们稍微创新的用“科技赋能后用工人数“(即机器人、大模型修正后就业人口)来 解释。用当前的工业机器人(含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计算它们等效员工数量。等效员工数量,加上原有累计用工人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得到“科技赋能后用工人数 “,这才是实际上有效的生产要素。 即投资者未必需要纠结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未来人力生产要素红利,很多依靠科 技手段来体现,例如软件大模型、硬件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含协作机器人)等效人力系数为 4.0。系数的参考依据是:1)一个经验 丰富的汽车焊接工人每小时可能焊接 20 - 30 个焊点,而一台工业焊接机器人每小时可以 焊接超过 60 - 80 个焊点,从焊接速度上看,这台机器人在焊接这个任务上大约相当于 2 - 4 个工人的工作量;2)在电子元件组装任务中,一个工人每分钟可能组装 3 - 5 个元件, 而一台高速电子组装机器人每分钟可以组装 20 - 30 个元件,相当于 4 - 10 个工人的组装 效率;3)工业机器人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而普通工人一天工作 8 小时左右。如果 单纯按照工作时间来算,假设一个工人一年工作 2000 小时(除去节假日等),机器人一 年工作 8760 小时(365 天 * 24 小时),那么这台机器人在工作时长方面相当于 4.38 个 工人 服务机器人等效人力系数为 0.7。系数的参考依据是:1)清洁任务:以酒店清洁为例, 一名清洁工人清洁一个标准客房可能需要 30 - 45 分钟,而一台清洁服务机器人完成同样 的清洁任务(包括地面清扫、吸尘等基本清洁)可能需要 60 - 90 分钟。但服务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工作,在一天 8 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假设清洁工人一天清洁 10 - 12 个房间,清 洁机器人可能可以清洁 5 - 7 个房间,大约相当于 0.5 - 0.7 个人力。2)送餐任务:在餐 厅送餐场景中,一名服务员在餐厅高峰期每小时可能送餐 10 - 15 桌,而一台送餐服务机 器人每小时可以送餐 8 - 12 桌,大约相当于 0.5 - 0.8 个人力。不过,这还需要考虑机器 人不能像服务员一样与顾客进行复杂的沟通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因素。 这样得到一个结论: 3) 计算“科技赋能后用工人数“,生产要素增速充沛,最近五个月同比增速高达 3.4%/3.8%/3.8%/4.2%/ 4.7%。这个增速或有效支撑了年化 GDP 的增速。无论人口红 利还是工程师红利大家如何预期,有效生产要素或许还是充沛的。尤其考虑软件大模型、 硬件机器人的赋能。 4) 未必需要讨论是否有替代关系,会用机器人和大模型的人力很有价值。既然人口红 利、工程师红利是当前我们重要生产要素,而软件大模型、硬件机器人的升级,是重要技 术趋势,两者的交织会很有价值。
  4.参与者与催化剂:预计 2025 年高频
  4.1 五大参与者一张图
  2025 年催化剂高频,主要体现在诸多力量新参与,会以“新成立机器人子公司”、 “新发布机器人”等方式亮相。一定有理性的投资人关注“短期产能会长期带来担忧”, 但之前已经论述,会“技术外溢”到其他领域,例如低空经济。 1)第一类参与者是制造业领军,把机器人当做一项新产品大 SKU。例如汇川技术、 中控技术、三花智控、拓普集团、领益智造、立讯精密、赛力斯等。 2)第二类参与者是车厂主机厂,把机器人当做 电动车/智能车后技术外溢的产物, 目前在探索阶段。例如比亚迪系(比亚迪、比亚迪电子)、小米、小鹏、其它领军等。 3)第三类参与者是生态巨头。其中一部分把机器人当做 新场景,尤其是科技/制造/ 消费聚焦的新场景。例如华为、特斯拉、三星等。另一部分在机器人场景推广基础 AI。例 如英伟达、OpenAI。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以软硬一体化为主,后者以软件为主(英伟达 也是算法和软件为主的轻资产 GPU 公司) 4)第四类参与者是互联网领军,在机器人场景推广 AI 和云,变现大模型和 API。例 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集团、美团、百度等。 5)第五类参与者是创业者。通过技术组合形成爆品。其中一部分是渐进式发展,通 过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积累拓展到人形机器人,另一种是跳跃式尝试,做人形机器 人/机器狗/机器狼等创新。前者代表是优必选等,后者代表是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等。
  4.2 互联网领军投资与成立团队:字节、阿里、腾讯、美团、 百度
  字节跳动:机器人大模型+关联公司投资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布局:字节跳动的机器人探索始于 2020 年。字节跳动研究院发布了第二代机 器人大模型 GR-2,我们认为其为了匹配世界模型能力。可据此推测会在硬件能力上进行 储备,与国内供应链合作搭建整体生态。 机器人产品:字节跳动生产了一些服务字节自己的电商履约需求,能在仓库里分拣、 打包货物的机器人4 5,目前尚未有公开的面向市场的通用机器人产品。 收购和投资:字节跳动的关联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在 2021 年对迦智科技 进行投资,迦智科技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布局人形机器人。
  阿里巴巴:L4 级智能车+战略投资。
  机器人布局:2020 年 9 月 17 日,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发布第一款机器人 “小蛮 驴”,同时发布机器人平台,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小蛮驴无人车是 L4 级别的无人车,自动驾驶率 99.9999%,能在复杂的末端场景中自如行驶、稳妥避障,顺滑处理转弯、急 停、会车、倒车等情况,单次可承载不低于 100 千克的重物,主要用于快递配送抖音百科。 收购和投资:2024 年 5 月 16 日,阿里旗下的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对深圳逐 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逐际动力拥有人形双足、四轮足机器人及相关软硬件 解决方案。
  腾讯:成立实验室+ 明星员工机器人创业
  机器人布局:腾讯成立了 Robtics X 机器人实验室,但目前暂未发现腾讯有大规模公 开的机器人业务布局战略。 收购和投资:2024 年,人形机器人公司星尘智能完成数千万美元 pre-a 轮融资。星 尘智能的创始核心团队共 6 人,均出自腾讯 RobticsX 机器人实验室。其创始人兼 CEO 来杰是腾讯 RobticsX 机器人实验室的一号员工,曾主导研发了轮腿式机器人 Ollie 项目。
  美团:无人配送无人车 + 研究院+多笔投资
  机器人布局:2017 年底成立无人配送事业部,在 2020 年就尝试进行了无人车配送, 2022 年 12 月正式成立美团机器人研究院。 收购和投资:美团副总裁毛一年表示,美团已投资立镖机器人、未来机器人、九识智 能、非夕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宇树科技等机器人公司。其中,宇树科技有四足机器 人和通用人形机器人两大系列产品。
  百度:多笔风险投资
  收购和投资:2023 年,百度风投投资有鹿机器人(专注于机器人通用大脑研发的具 身智能公司)、智元机器人(致力于 “AI + 机器人” 融合创新的具身智能企业)等。 2024 年,百度风投投资星海图(专注于打造 “一脑多形” 的具身智能初创公司)。
  4.3 车厂领军:理想、小米、小鹏、其它等
  理想:未来必然布局人形机器人
  在 “2024 理想 AI Talk” 直播中,理想汽车 CEO 李想表示,从概率上讲,理想汽 车 100% 会做人形机器人,但目前的节奏不是现在。他认为应先解决 L4 级自动驾驶问题, 再考虑更复杂的机器人问题。目前,理想汽车主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驾驶、理想 同学、智能商业和智能工业等领域。
  小米:机器人实验室+推出至少三类初代产品+投资
  CyberOne + Cyberdog +智能焊接机器人。2021 年成立机器人实验室,推出了全 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CyberOne 和仿生四足机器狗 Cyberdog。此外,小米投资的小雨 智造与唐山松下达成战略合作,聚焦于智能焊接机器人品类,共同开发先进的大模型智能 焊接机器人。 投资和共同投资。2023 年,成立 "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并获得亦庄国投 的战略投资。小米集团、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以及北京智源研究院共同投资 了北京小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亿元级别。小雨智造上一轮融资在 2024 年 7 月完成,投资方为小米集团、王田苗、北京智源研究院等。 其中,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 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于 2018 年 11 月推动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中国科学院、百度、小米、字节跳动、美团点评、旷视科技等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优 势单位共建。
  小鹏:至少两代产品+投资
  PX5+ Iron 。2023 年 10 月 24 日,小鹏汽车旗下人形双足机器人 PX5 在 “1024 科技日” 上亮相。2024 年 11 月 6 日,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 小鹏 Iron,并计划让 Iron 在工厂的其他岗位试运行,未来进入门店,承担与客户交流互动的迎宾工作。 收购和投资。2020 年 12 月,小鹏汽车完成了对四足机器人企业 “多够机器人” 收 购,何小鹏、小鹏汽车、多够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合资成立了 “鹏行智能”,正式布局机 器人赛道。
  4.4 生态巨头的做法:特斯拉、华为、英伟达、OpenAI、三 星
  生态巨头的做法,值得重点关注。下表是特斯拉、华为、英伟达、OpenAI、三星的 机器人相关技术、产品、生态和投资。 其中一部分把机器人当做 新场景,尤其是科技/制造/消费聚焦的新场景。例如华为、 特斯拉、三星等。另一部分在机器人场景推广基础 AI。例如英伟达、OpenAI。
  4.5 制造业领军:比亚迪、汇川、中控、三花、拓普、领益、 赛力斯、立讯精密
  比亚迪&比亚迪电子
  机器人技术:具身智能技术,通过将 AI 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 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深度学习与感知技术,使得机器人具备更强的学习 和感知能力;人机协作技术,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控制算法,使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工 人协同作业。 机器人产品:2024 年 11 月 27 日,比亚迪电子自主研发生产的 AMR 自主移动机器 人在美国英伟达 GTC 大会上亮相,具备准确感知复杂环境和自主作业能力。此外,在比 亚迪长沙星沙园区物流仓库,有优必选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 walkers1 在进行模拟搬运作 业等。 布局和投资:2024 年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团队,致力于各类机器人本体及系统的定制 开发;入股长步道等企业,加强在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布局。
  汇川技术
  机器人技术:完成对韩国 SBC 的股权收购,获取直线导轨和丝杠研发生产能力;与 震裕科技全资子公司苏州范斯特联合开发无框力矩电机,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投资 坤维科技,涉足六维力传感器领域。 机器人产品:工业机器人产品涵盖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控制柜、机器人软件以及各种 机器人选配件,基本覆盖客户的业务需求,做到一体化服务。其 SCARA 机器人系列适应 多场景应用需求,从 IR-S4 到 IR-S50,以及 IRS111-3 等产品,可广泛灵活运用于 3C、 锂电、光伏、显示、汽车零部件、搬运、机械组装等场合;六关节机器人系列则主要针对 精密智能制造,结构紧凑,柔性化高,精度高。还推出了 IR-C8 系列产品作为定制机器人 方面的主力产品。 布局和投资:通过控股子公司汇创新,分别持有泰达机器人 10% 的股份,航天思尔 特 5.55% 的股份;与深圳市招商招科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佛山招科基 金,主要专注于智能装备、机器人、先进制造、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投资企业。
  中控技术
  机器人技术:在 “领航者 2 号 NAVIAI”(由中控技术作为大股东投资入股的浙江人 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 中,除了常规采用大模型进行人机交互、行为规划外,还突破了 数据生成、行为决策和底层控制三大关键技术,具体包括突破了大范围场景三维高仿真构 建和新数据生成方法、杂乱开放场景机器人准确行为决策和长序列规划方法,以及提出了 黑白箱融合具身智能控制策略等。发布的 Plantbot 机器人解决方案,基于多机器人复杂 任务的多机协同控制平台、基于 AI 技术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建模、覆盖 “PA+BA” 的全域综合调度管理与决策功能。 机器人产品:“领航者 2 号 NAVIAI” (由中控技术作为大股东投资入股的浙江人形 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身高 1.65 米、体重 60 千克,AI 算力 275TOPS,单臂负载达 5 公斤,负载自重比 > 0.75,操作精度≤0.1mm,多自由度灵巧手有 15 个手指关节,6 个主动自由度,指尖力 10N,单手重量 600g,关节速度 150 度 / 秒,能够适应多种地面, 达到拟人化全身协调运动,最快速度≥6km/h,支持物品搬运、物品抓放、伺服插孔等作 业能力,可持续作业 2 个小时;Plantbot 机器人解决方案,已成功构建了以 “AI + 工厂 操作系统 + 安全巡检、智慧物流 Apps” 为核心的 “机器人 + 机器视觉” 综合巡检解决 方案和仓储物流解决方案。 布局和投资:中控技术以自有资金 2.86 亿元认缴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新增注册资本 951.73 万元,增资完成后,持有标的公司 38.8531% 股权;2024 年 4 月, 中控技术还以 2000 万元增资迦智科技,获得其 1.16% 的股权。
  三花智控:特斯拉重要供应商
  机器人技术:机电执行器技术,其机电执行器主要由伺服电机、减速机构及编码器等 核心部件构成,伺服电机以高精度和快速响应而闻名,减速机构可在保持高转速的同时获 得更强大的扭矩输出,编码器能通过精确测量电机转动的角度和速度来优化机器人的运动 决策。 机器人产品:暂未明确有公开的具体机器人产品,但表示已对机器人进行持续的研究 与产品开发工作。 布局和投资:2024 年 6 月,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三花智能驱动有限公司;2024 年 1 月,公告拟在钱塘区投资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 投资不低于 38 亿元;2023 年 6 月,发行 GDR,募资不超 50 亿元,投向项目包含机器 人机电执行器研发项目;2023 年 4 月,与绿的谐波在墨西哥共同出资设立合资企业,主 营业务为谐波减速器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
  拓普集团:特斯拉重要供应商
  布局和投资:2023 年 7 月,拆分设立机器人事业部;2024 年 1 月,与宁波经济技 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拟投资 50 亿元人民币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
  领益智造
  机器人技术:研发的工控机器人、控制系统及相关技术应用于包括并联机器人、平面 关节型机器人、六轴工业机器人、微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码垛机器人、仿生双臂机器人、 超高精度双工作台等;研发的智能工业控制器具备驱控一体高度集成,图形化编程,适用 广,可驱控各型工业机器人;研发的 CSV 减速器属于 RV 减速器的进化类型,在传统的 摆线针轮减速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结构紧凑、高刚性、高精度、低噪音、速比范围 大、体积轻巧、小型高效等特点。
  Figure AI 产业链,预计后续全面拓展。2024 年 11 月 15 日,领益智造在投资者关 系活动中披露,公司已为 Figure AI 机器人提供了模切结构件、金属结构件、散热模组和 软包结构件等产品。与 Figure AI 的合作也有助于领益智造积累人形机器人相关的技术和 经验,推动公司自身机器人业务的发展 布局和投资: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领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 Hanson Robotics Limited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优化升级和量产测 试等工作。
  赛力斯:智能车业务有技术外溢潜力
  布局和投资:2023 年 12 月 29 日,和重庆市财政局控股公司合资成立了重庆赛力斯 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为 12.2 亿元;由于智能车的技术外溢,我们认为赛 力斯在积累布局机器人业务的潜力。
  立讯精密:有技术外溢潜力
  2024 年 9 月,立讯精密斥资 41 亿元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巨头莱尼 50.1% 的股权,成 为该集团最大的股东,同时立讯精密的子公司 LUXSHARE-ICT 和 TIME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的合资企业 TIME Interconnect Singapore 收购莱尼旗下汽车电缆事业部 100% 的股权。我们认为,这一收购可能会在未来为其潜在可能得机器人业务提供一定的 技术或资源支持。 根据中科创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的公开披露,可推测立讯精密有从事机器人业务的能 力。中科创达回复 “公司发布的整车操作系统-滴水 OS, 将座舱、智驾、舱驾融合等全部 打通, 成为公司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系统中枢。在智驾领域,与高通、立讯精密成立的合资 公司畅行智驾已经有多款智能汽车域控器产品发布。 畅行智驾 RazorDCX Pantanal (SA8650P)和 RazorDCX Congo(SA8620P)域控制器产品已经与多个算法合作伙伴 展开了合作“。 中科创达还称“公司当前的机器人产品主要是面向工业领域的移动机器人(AMR、无 人叉车、多关节复合机器人)全系列产品。公司当前的机器人产品主要是面向工业领域的 移动机器人(AMR、无人叉车、多关节复合机器人)全系列产品“。 由于智能车对机器人有部分技术外溢,且中科创达自身不具备硬件生产和产品能力, 据此可以推测立讯精密的机器人潜力。
  4.6 转型者与创业者:宇树,云深处,智元,七腾
  宇树科技:机器狗等
  重要创新机器人技术:高性能关节模块如 M107,最大关节扭矩可达 360N.m,重量 仅 1.9kg;先进的平衡控制算法,能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优良运动性能;多传感器融合,如 B2-W 配备 32 线车规级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和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强化学习应 用,使机器人可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学习和决策。 机器人产品:四足机器人有 Laikago、AlienGo、Unitree A1、Go1、B1、B2 等; 人形机器人有 H1、G1 等。
  云深处科技:机器狗等
  重要创新机器人技术:2024 年发布超高扭矩、行业应用级、高防护机器人关节 J80 和 J100。 机器人产品:“绝影” 系列(X 系列、Lite 系列)四足机器人、关节、人形机器人 (DR 系列)、全地形越野机器人。 布局和投资:已完成 B +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建函数投资、涵崧资管、深智城产投、 莫干高新集团等机构。
  智元机器人:明星创业者稚晖君+ 商用人形机器人
  重要创新机器人技术:在机器人硬件设计、核心关节、灵活手、模块化设计、运控算 法等方面核心技术深厚。 机器人产品:发布 “远征” 与 “灵犀” 两大系列共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包括 远征 A2、远征 A2-W、远征 A2-Max、灵犀 X1 及灵犀 X1-W。 布局和投资:2023 年 3 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4 月 初完成 A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鼎晖投资、高榕资本、临港新片区基金等;8 月 与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完成 A++ 轮融资;12 月完成 A+++ 轮融资,金额超 6 亿元;2024 年 5 月与均普智能达成战略合作,6 月与科大讯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七腾机器人:特殊机器人
  重要创新机器人技术:防爆技术达到 ExdIICT6Gb 的国家防爆等级要求,同时在四足 防爆技术作出突破;图像识别技术识别速度达到毫秒级,识别精确度达到 99.5% 以上; 定位导航技术基于多模融合,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气体识别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气体的 高精度检测。 机器人产品:防爆化工四足机器人、防爆化工轮式巡检机器人、防爆化工挂轨巡检机 器人、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等。 布局和投资:2024 年在唐山市成立全新子公司 —— 七腾机器人科技(唐山)有限 公司;与中控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针对智能制造及服务领域的全新机器人解 决方案。
  4.7 潜在变化灵巧手:兆威机电、鸣志电器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具备实际功能的重要部件。人类的手通常被认为具有 27 个自由 度,手部自由度越高,越能做出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动作。灵巧手作为模拟人手的机器人末 端执行器,具有高自由度和紧凑结构,能执行抓取、操纵和感知任务。灵巧手的发展将成 为人形机器人竞争的关键,代表 AI 技术在物理操作的极限。 特斯拉 Optimus Gen3 的边际变化主要在于灵巧手。2024 年 11 月 28 日,特斯拉 更新短视频,视频中机器人与人进行棒球是抛接练习,动作丝滑流畅。特斯拉 Optimus 工程师 Milan Kovac 将最新展示的灵巧手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据他介绍,与上一代 产品相比,该新手/前臂拥有双倍的自由度(手上有 22 个自由度,手腕/前臂上有 3 个自由 度);特斯拉很快就会制造出配备新灵巧手的机器人。团队在年底还有一些工作要完成— —扩展触觉传感集成方面(比之前覆盖更大),通过肌腱进行非常精细的控制,并减轻前臂 的重量。
  灵巧手方案变化的弹性在于驱动、传动和传感方案。其中,驱动主要是提供运动和动 力输出,传动结构则是将运动和动力传递到所需的位置,传感则是对执行机构内部和外部 环境做出相应的反馈。 1)驱动方案上,特斯拉可能处于降本的考虑,采用成本更低的无刷有齿槽电机; 2)传动方案上,绳驱使用比较广泛,同时搭配齿轮/蜗轮蜗杆/滚柱丝杠进行传动; 3)传感方案上,触觉传感器的覆盖度将进一步增加,带来这一环价值量的增加。

【2025-05-15】
新款iPhone最高减2500元!二连板朝阳科技一度跌停,苹果概念板块震荡回调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胡振明

  华夏时报记者 叶青 见习记者 胡振明 北京报道
  近日,“苹果概念”板块的朝阳科技(002981.SZ)拉升两个涨停板后出现了大幅回调,5月15日盘中一度触及跌停价。“苹果概念”板块因中美关税政策变化、苹果手机“备战618”优惠降价等事件再度受到投资者关注。
  朝阳科技当日收盘下跌9.06%。该公司去年营收增加但净利润并没有增长,今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名单“缩水”。同时,“苹果概念”板块同样受关注的东尼电子(603595.SH)、燕麦科技(688312.SH)、思林杰(688115.SH)也出现了诸多值得考量的情况。
  朝阳科技增收不增利
  目前,朝阳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声学产品(耳机、音响)业务、精密零组件业务等。音响产品在电影电视、舞台表演、体育赛事、文化娱乐、会议系统、公共广播、网上授课等领域广泛应用,精密零组件业务主要服务于电子产品领域。
  朝阳科技在其2024年年报中披露,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34亿元,同比增长21.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3.31%。其中,耳机产品收入为12.2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70.36%;音响产品收入为2.3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3.62%;精密零组件及其他的收入为2.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27%。
  朝阳科技的主要客户为电声产品品牌商、电声产品制造商以及智能终端厂商,进入了A客户、三星、H客户、安克、JLAB、Teufel、realme、小米、Skullcandy等知名智能终端品牌商的供应链。
  2024年度,朝阳科技向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为7.0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0.53%;向第二大客户的销售额为2.7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5.89%;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占比达76.69%。
  《华夏时报》记者致电朝阳科技董事会秘书对公司上述相关情况进行采访,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不愿意回答记者的提问,要求记者发送电子邮件采访。随后记者向朝阳科技的联系邮箱发送了《采访函》,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未收到朝阳科技的回复。
  记者发现,朝阳科技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相比于2024年年末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
  2025年第一季度末,朝阳科技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公司控股股东广东健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健溢投资”)、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宁波鹏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鹏辰”)之外,有信达澳亚基金和博道基金合计2家基金公司,北京信弘天禾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1家私募基金,以及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一家QFII。上述四家机构的持股数量分别为176.90万股、28.30万股、24.38万股和22.52万股。
  而在2024年年末,朝阳科技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多达13家,除了健溢投资、宁波鹏辰之外,有1家QFII,10家基金公司。其中,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的持股数量在当时还是35.72万股,到2025年一季度末减少至22.52万股;信达澳亚基金在当时的持股数量合计为367.54万股,到2025年一季度末减少至176.90万股;博道基金的持股数量前后对比,则是增加了26.36万股。除此之外,2024年年末各家基金公司持股数量都比较少。
  上述情况或许说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在2025年第一季度减少了对朝阳科技的关注或是离开了朝阳科技的持股阵营。
  三只概念股各有问题
  在“苹果概念”板块的本轮回调之前,受关税政策变化、消费领域的优惠促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板块整体出现一轮上涨过程。其中朝阳科技、东尼电子、燕麦科技、思林杰等多只成分股涨幅领先。
  往年的6月18日前后,各电商平台都开展“618”促销活动。现在距离6月18日还有大约一个月时间,但《华夏时报》记者已经能看到天猫、淘宝开启了新一轮“618”抢先购预售。其中,苹果公司在天猫的“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推出了“Apple带你618”的促销活动,显著呈现“买iPhone 16 Pro立省2000元”字样。据悉,若是获得国补的机型,在叠加国补之后可最高减2500元。
  那么,像“618”这样的优惠促销活动,对“苹果概念”板块乃至整个“苹果链”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东尼电子的证券事务代表潘琳艳对记者表示,如果苹果公司相关产品的销量增长,对东尼电子的销售量是有正向影响的,但也要区分不同情况考虑。
  东尼电子专注于超微细合金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材料的应用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太阳能光伏、医疗、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五大领域。其中,超微细电子线材、无线充电隔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
  东尼电子在2024年度实现的营业总收入为19.81亿元,同比增长7.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1.79万元,而上一年度是亏损6.07亿元,同比实现了扭亏为盈。2025年一季报显示,东尼电子的营业收入为4.28亿元,同比增长4.64%;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8.67万元,同比减少15.40%。
  根据2024年年报,在东尼电子的所有产品中,消费电子产品的收入为10.33亿元,同比增长18.26%,在主营业务收入18.38亿元中所占比重大约为56.20%。
  潘琳艳对记者表示,公司的消费电子业务的第一大客户是立讯精密(002475.SZ)及旗下相关公司,由苹果公司指定东尼电子向立讯精密供应相关产品。
  燕麦科技的产品起步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简称“软板”)和FPCA(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实装软板,焊接电子元器件后的柔性电路板)测试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测试治具、自动化测试设备、配件及其他。
  对于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及领域,燕麦科技公开表示,其自身对苹果公司及其产业链相关存在依赖的风险,具体包括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苹果产业链的风险,苹果公司自身经营情况波动的风险和下游最终应用领域集中于以苹果为主的消费电子领域的风险。
  目前,燕麦科技来源于苹果公司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然较高,其测试设备测试的FPC主要应用于苹果公司产品。
  2024年年报显示,燕麦科技向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为21989.27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4.19%;向第二大客户的销售额为8121.88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6.32%。向前两大客户的销售额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多次拨打联系电话均无人接听,《华夏时报》记者无法获得燕麦科技董事会秘书李元对上述情况的观点。
  2024年度,思林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50.75万元,同比增长10.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7.31万元,同比增长69.99%。其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产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TWS耳机、手表、MR等多类型终端产品的检测。
  《华夏时报》记者想致电思林杰的董事会秘书陈梦媛进行采访,但是多次拨打其公开的联系电话均无人接听。
  思林杰公告称,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将在产品、技术开发及升级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同时加大中高端仪器仪表产品的研发投入;重视引进各类核心技术人员,充实公司的技术团队,提高产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实力。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在思林杰2024年年报的“研发投入情况表”中,2024年度研发投入合计4923.94万元,和上一年度的5207.75万元相比,不升反降5.45%;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81人,比上年的175人增加了6人;2024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25.83万元,比上年的26.20万元略有减少。

【2025-05-15】
杠铃策略两端该如何选配?百亿基金经理一季度调仓密码:白酒稳防守,电子冲进攻,港股抢弹性 
【出处】市值风云客户端【作者】市值风云

  科技和消费双主线。
  过去三年的熊市,有很多基金经理靠着杠铃策略跑赢了市场,左手拿着价值右手拿着成长,仓位调配得当就能有超额收益。保守派多配高股息类、中庸派走均衡路线、而激进派玩科技梭哈。当然在不同的市场风格下,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一招鲜吃遍天在大A并不适用,市场风格时常切换,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是考验,就像年内很多板块内部都表现出剧烈分化。
  例如:配科技玩机器人的收益好于玩算力,又好过持股通信的;
  价值风格里,有色金属的表现大于钢铁大于银行,又远远超过煤炭和石油;
  看好消费的美容护理年内领涨,农林牧渔次之,食品饮料相对较差。
  而站在当下,再来看杠铃的两端,防守端很多基金经理都提到了消费,而进攻端科技是毋庸置疑的,那具体的配置又是怎么样的?下面风云君再为大家介绍6位百亿级基金经理的动态,看他们怎么说?
  内需看白酒,外需看汽车零部件,是这两大顶流的共识
  在A股投资消费,食品饮料是绕不开的板块,尤其它还是公募基金四大最爱行业之一。但以白酒为代表的相关个股,从2021年最高点回落至今已跌去近40%,不少基民深套其中。
  今年一季度,不少顶流又开始猛加白酒。
  (一)杨思亮狂买白酒
  一季度,百亿级基金经理加仓猛干的杨思亮绝对能排得上。而从他加仓的路径来看,白酒成为他的新宠。
  目前杨思亮管理规模为108.6亿,其中宝盈消费主题混合(003715.OF)是成绩最好的,宝盈品质甄选混合(013859.OF)是规模最大的,宝盈新价值混合(000574.OF)是他管理超5年且规模第二大的基金,这三只基金基本可以代表他的风格。
  从去年年末的行业配置上看,三只基金同时配置了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和汽车,且占比都不低,侧面说明消费是杨思亮的基本盘。另外,宝盈消费主题混合和宝盈新价值混合A的重合度更高,还同时配置了纺织服饰和家用电器行业。
  去年年末,三只基金的权益类仓位都不高,宝盈品质甄选混合A的股票持仓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仅为60%,其余两只甚至不到40%。今年一季度末,三只基金股票仓位均大幅加仓,分别提升至70-87%的水平。
  一季度三只基金的前十大变化很大,均有5-6席是新进的,且对白酒比较偏爱。宝盈消费主题混合直接把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买进前三大位置,同时新进入的还有泸州老窖和海尔智家。
  宝盈新价值除加仓白酒外,还加配了公用事业板块的国投电力和川投能源。
  而宝盈品质甄选混合A的含港量更高,除同样把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五粮液买进前十大外,新进入的还有腾讯控股和美团-W。
  过去三年,宝盈消费主题混合与宝盈新价值混合A的收益率基本共振,差别不大,而宝盈品质甄选混合A因配置的港股较多,收益率弹性更大,2024年净值增长21.9%,跑赢沪深300指数超7个百分点。
  “低利率时代已经过去,高质量成长将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连续几个季报中杨思亮均有提到,但就目前持仓来看,他偏爱有业绩、乐于分红、现金流充裕的白马股。
  另外,他认为国内经济低速增长和国外高通胀的解决上、战略上可以转向乐观,但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短时间内以消费类为主的防守板块应该还是他持仓的重点。
  (二)萧楠也爱白酒和汽车,狂买五粮液
  提到配置消费、白酒的基金经理,绝对绕不开易方达的张坤和萧楠,截至一季度末两位大将合计管理规模接近1000亿。
  一季度末,萧楠重仓持有五粮液、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合计占其持有市值比例的30%。而张坤持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和洋河股份,合计占其总持仓的41%,是白酒的绝对热爱者。
  要仔细拆解萧楠一季度的动作,得从下面4只他在管基金入手。
  萧楠的4只基金配置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总体看他与杨思亮一样热爱食品饮料和汽车行业,其中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配置更加集中,而易方达瑞恒混合及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相对分散,这两只基金配置占比超5%的行业均超7个。
  在行业选配上,萧楠的动作还是均衡偏保守型。
  具体到个股,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与易方达消费精选股票前十大重仓股变化不大,均只有一席发生变动,前者比亚迪代替赛轮轮胎新进,后者山西汾酒新进、美团-W退出。
  一季度被萧楠狂买的是五粮液,四只基金都在增持,并新进入了易方达瑞恒的前十大。
  另外,萧楠的进攻端选的是电子板块,易方达瑞恒和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分别对其配置了11.3%和17.6%,新进前十大的有北方华创和中芯国际H股。
  季报中,萧楠称目前投资者对于内需是极度悲观的,他认为内需还在左侧,但继续看空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反而内需相关的一些极度便宜和具备持续现金流创造力的品种已经到了性价比极为合适的位置。
  这也是他一季度加仓白酒的原因,他称这相当于买了一个带有内需看涨期权的高息债券,性价比非常高。另外,在消费的外需端,他称涨幅较好的是家用电器和汽车,但由于关税政策等影响,已经做了减配,并增持了银行和黄金品种作防御。
  另外,张坤在季报中没有给出继续看好白酒的原因,他称当下的时间节点,市场对于2025年的经济仍有较大分歧,但股票收益率连续低于企业ROE水平的现象,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此外,当前白酒行业的股息率在4.08%左右,公募基金重仓集中在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和古井贡酒上面,业绩上洋河股份表现较差,其余几家公司在一季度均能实现低速增长。
  百亿基金经理偏好把电子放在进攻端
  过去6年,公募基金轮番抱团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当下又重新轮动到电子,不仅是公募基金的第一大持仓行业,也受多个百亿规模基金经理的喜爱。
  (一)兴证全球三大头牌,齐刷刷看好电子
  一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的三大头牌谢治宇、乔迁和董理纷纷看好电子板块,是其管理的多只基金的第一大持仓行业,同时他们三位合计管理近800亿的规模,绝对称得上有实力的买家。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A(163415.OF)是乔迁的代表作,目前规模140亿,年内收益率为-2.15%,小幅跑赢沪深300。
  2024年末,该只基金配置电子板块的比重高达36.2%,另外,电力设备为11.8%、交通运输为9.38%,传媒及机械设备也均超5%,可以说半仓都在科技线上。
  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有三只新面孔,分别为北方华创、东山精密和分众传媒,另外除对吉祥航空减持外,对其余重仓股乔迁均是继续加仓的节奏。
  季报中,乔迁称将继续保持科技领域相关的超配权重,大概率电子还是她的首选。
  谢治宇管理的基金中,兴全合润混合A(163406.OF)是他的代表作,管理超12年,管理规模为226亿,而兴全合宜混合(LOF)A(163417.OF)是他管理规模第二大的基金,当下规模为144.9亿。
  同样,2024年末电子行业是这两只基金的第一大持仓,配置权重在35%左右,电力设备是第二大持仓,接近10%。
  但一季度末,恒玄科技、蓝思科技两大电子板块个股退出兴全合润混合A的前十大,比亚迪、完美世界新进。另外,在立讯精密、鹏鼎控股、巨化股份、晶晨股份的持仓上与乔迁是重合的。
  而兴权合宜混合A持有不少的港股,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持有7只港股,其中增持小米集团、中芯国际,新进金蝶国际、腾讯控股、比亚迪股份,同时减仓高伟电子和阿里巴巴。
  另外,连拿17个季度的海尔智家首次退出兴全合宜混合的前十大,却新进杨思亮的前十大。同时,比亚迪新进兴全合润和萧楠的前十大。
  年内,无论是杨思亮、萧楠还是谢治宇均参与了港股的牛市行情,并取得了超额收益,兴权合宜混合A的收益率年内为5.23%,跑赢指数近9个百分点。
  季报中,谢治宇主要提到了两点,其一是科技,他称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新的终端应用产品将逐渐走向成熟,尤其AI眼镜有望复制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国内公司也将有望在半导体、高端制造等卡脖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其二,他认为传统消费有望在2025年年底触底反弹,并以潮玩为代表的新消费正在加速渗透,情绪消费将是25年消费投资的重要机会。另外,必选消费中,产品升级趋势延续,部分公司抓住了产品和渠道的红利,增长势能充足。
  虽然董理也爱电子,但年内他的成绩却与乔迁、谢治宇拉开距离,他管理规模最大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年内大跌近11个百分点。
  其主要原因是,他去年末配置的前几大行业非银金融、电力设备、通信、建筑材料、公用事业年内表现均不亮眼。一季报中,董理称将继续看好半导体和建筑材料为代表的内需板块。
  整体看,买兴证全球的基金就绕不开电子板块,三个百亿基金经理中,乔迁中规中矩,由于配置了港股年内谢治宇的成绩稍好。
  (二)靠半仓电子,王贵重表现不俗
  年内重仓投资电子板块成绩最好的当属王贵重,他的代表作嘉实科技创新混合(007343.OF)年内收益率为14.6%。
  2024年末嘉实科技创新混合半仓在电子板块上,另外配置了14.73%的汽车,9.81%的机械设备和6.7%的商贸零售,基本属于左手科技右手消费。
  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是来自于港股,年内许多基金经理已经看到弹性更好的港股,尤其是在中芯国际、阿里巴巴、小米和腾讯的配置上,基本算是平铺。
  但除此之外,王贵重还买了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A股方面,立讯精密、思特威和江丰电子新进。尤其是立讯精密,基本上与兴证全球三大基金经理同车。但受关税政策的影响,消费电子个股近期遭受大跌,想必也套了不少基金经理。
  在季报中,王贵重的观点更加细节,他看好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和创新药5个方向。
  一季度他主要对半导体高阶制程、港股互联网、车及智驾产业链、内容及衍生品产业链做重点布局。
  他称此前态度偏谨慎的下游大厂正在加大投入力度,尝试推出一批C端应用落地迭代,他由此重新评估港股资产,并聚焦:
  1、下游有场景、数据优势者;
  2、AI应用产业位置领先且能有相关业绩兑现;
  3、随这波下游需求扩张而收益的上游环节。
  另外,他称车和智能产业链是他长期看好并且今年有核心变化的方向。
  他目前的持仓也确实在他提到的这些领域,或许也能为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尤其在板块加剧分化的背景下,要挖掘AI、半导体、机器人、智能驾驶里最核心的环节。
  整体看,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当下科技仍是经济低速增长的突破口,而稳住经济基本盘还要看内需和外需,那这两个方向仍是他们未来继续挖掘、投资的重点方向。

【2025-05-15】
立讯精密:5月14日获融资买入5.89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立讯精密5月14日获融资买入5.89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1.28%,当前融资余额40.7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68%,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4588745097.00608125463.004069975893.002025-05-131028129637.00806696802.004089356259.002025-05-121031874613.00906862524.003867923424.002025-05-09392555684.00465293127.003742911335.002025-05-08648551055.00609790407.003815648778.00融券方面,立讯精密5月14日融券偿还15.10万股,融券卖出3.9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31.4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4%,融券余额2340.16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41313984.005061520.0023401586.002025-05-139825660.001284400.0027375904.002025-05-126813764.005854992.0019012961.002025-05-092037080.004144736.0016974747.002025-05-083359124.002033154.0019474996.00综上,立讯精密当前两融余额40.93亿元,较昨日下滑0.57%,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4立讯精密-23354684.004093377479.002025-05-13立讯精密229795778.004116732163.002025-05-12立讯精密127050303.003886936385.002025-05-09立讯精密-75237692.003759886082.002025-05-08立讯精密40762910.00383512377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5】
深圳上市公司成绩单亮眼 
【出处】深圳商报

  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规模均居全国第二位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上市公司群体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圳证监局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超七成盈利,超四成净利润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今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423家A股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合计超过1.52万亿元,同比增长5.1%,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北京。总体来看,深圳上市公司在综合实力、产业韧性、国际化布局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
  深圳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深圳共有423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7.8%,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深圳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净资产近6万亿元,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53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7.8%,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深圳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也极具竞争力。在电子、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深圳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公用事业、金融、通信等行业排名第二;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排名第三。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为深圳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也不容忽视。截至4月底,深圳总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头部上市公司共22家,市值规模合计4.94万亿元,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5.2%和57.9%。2024年,该等头部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3万亿元、净利润4549.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0.1%。其中,比亚迪、中国平安、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顺丰控股、东鹏饮料、国信证券、深南电路、华润三九等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回顾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逆势增长。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超七成盈利,超四成净利润增长。深圳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88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为主要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804.74亿元,同比下降5.3%。尽管净利润同比下降,但深圳上市公司共实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此外,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8.1%,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
  深圳实体产业“底盘”坚实。2024年,深圳398家实体产业上市公司(不含金融和房地产)共实现营业收入4.51万亿元、净利润187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3.1%,而同口径全国实体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0.3%和7.5%。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65.6%和38.9%,较上年分别提高了2.9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
  深圳的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2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净利润1586.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9%、11.4%,是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的重要支撑。
  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开局良好。今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分别超1.52万亿元和1300亿元,规模均仅次于北京,居第二位;同比增速分别为5.1%、-6.6%。
  日前,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证监局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其中指出,发挥上市公司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打造行业龙头企业。

【2025-05-14】
截至4月底,深圳上市公司总家数达423家,总市值8.53万亿元 
【出处】银柿财经

  据深圳证监局消息,截至2025年4月底,深圳423家A股上市公司(深交所342家、上交所72家、北交所9家),均已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整体来看,整体来看,深圳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并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截至4月底,深圳上市公司总家数达423家,占全国7.8%,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深圳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净资产近6万亿元,均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总市值达8.5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二。
  从全国上市公司分行业总市值规模看,深圳的电子、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公用事业、金融、通信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二,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三。
  深圳上市公司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同样表现不俗。2024年度,深圳上市公司超七成盈利,超四成净利润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6.88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为主要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
  特别是在实体产业领域,2024年,深圳398家实体产业上市公司(不含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下同)共实现营业收入4.51万亿元、净利润187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3.1%。其中,2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净利润1586.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9%、11.4%,是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的重要支撑。
  深圳上市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头部企业的引领。截至4月底,深圳总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头部上市公司共22家,市值规模合计4.94万亿元,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5.2%和57.9%。2024年,这些头部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3万亿元、净利润4549.66亿元。其中,比亚迪、中国平安、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顺丰控股、东鹏饮料、国信证券、深南电路、华润三九等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此外,2024年,深圳共3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海外销售收入情况,占公司总数的76.6%;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11363.85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16.5%。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三样”成为上市公司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深圳16家“新三样”上市公司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2832.37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比亚迪业绩抢眼,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2218.85亿元,同比增长38.5%。
  据悉,深圳共271家上市公司宣告派发2024年现金分红1762亿元,远超全年股权融资额(144亿)。其中,招商银行分红金额超500亿元,中国平安超200亿元,比亚迪、工业富联超100亿元。2024年,深圳109家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涉及金额达150亿元;32家次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发布增持计划,金额超6亿元。深圳7家公司完成IPO,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本加速汇聚。2024年以来披露或完成资产重组交易475宗,披露金额合计1113.50亿元。
  今年以来,深圳上市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5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分别超1.52万亿元和1300亿元,居全国第二。其中,62.6%的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实体产业韧性凸显。

【2025-05-14】
深圳上市公司去年营收逆势增长 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规模均居全国第二位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上市公司群体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圳证监局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超七成盈利,超四成净利润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今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423家A股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合计超过1.52万亿元,同比增长5.1%,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北京。总体来看,深圳上市公司在综合实力、产业韧性、国际化布局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
  总市值位居大中城市第二
  深圳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深圳共有423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7.8%,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深圳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净资产近6万亿元,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53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7.8%,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深圳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也极具竞争力。在电子、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深圳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公用事业、金融、通信等行业排名第二;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排名第三。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为深圳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也不容忽视。截至4月底,深圳总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头部上市公司共22家,市值规模合计4.94万亿元,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5.2%和57.9%。2024年,该等头部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3万亿元、净利润4,549.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0.1%。其中,比亚迪、中国平安、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顺丰控股、东鹏饮料、国信证券、深南电路、华润三九等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逾6%
  回顾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逆势增长。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超七成盈利,超四成净利润增长。深圳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88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为主要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804.74亿元,同比下降5.3%。尽管净利润同比下降,但深圳上市公司共实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此外,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8.1%,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
  深圳实体产业“底盘”坚实。2024年,深圳398家实体产业上市公司(不含金融和房地产)共实现营业收入4.51万亿元、净利润1,87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3.1%,而同口径全国实体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0.3%和7.5%。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65.6%和38.9%,较上年分别提高了2.9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
  深圳的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2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净利润1,586.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9%、11.4%,是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的重要支撑。
  深圳上市公司的国际化步伐持续加快。2024年,76.6%的深圳上市公司披露了海外业务收入,总额达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16.5%。其中,66家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三样”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16家相关企业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0.6%。
  电子、汽车和“新三样”行业是深圳的优势产业。2024年,深圳110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1.2%和22.1%,对深圳整体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0.3%;9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7.1%和26.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6家“新三样”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5.0%和36.2%,增势持续强劲。
  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开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分别超1.52万亿元和1300亿元,规模均仅次于北京,居第二位;同比增速分别为5.1%、-6.6%。
  从营业收入规模看,深圳上市公司中位数为3.79亿元,超五百亿元公司有6家;同比增速中位数为7.7%,265家实现增长,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62.6%。从净利润规模看,中位数为0.18亿元,盈利公司共297家,盈利超百亿元的公司有3家,分别是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平安银行。从净资产规模看,中位数为20.61亿元,超千亿元公司有11家。
  日前,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证监局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其中指出,发挥上市公司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打造行业龙头企业。
  展望未来,深圳上市公司有望在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多重利好下,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深圳上市公司将继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2025-05-14】
立讯精密:5月13日获融资买入10.28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立讯精密5月13日获融资买入10.28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3.89%,当前融资余额40.8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67%,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31028129637.00806696802.004089356259.002025-05-121031874613.00906862524.003867923424.002025-05-09392555684.00465293127.003742911335.002025-05-08648551055.00609790407.003815648778.002025-05-07545488519.00436067116.003776888130.00融券方面,立讯精密5月13日融券偿还3.80万股,融券卖出29.0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982.5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8%,融券余额2737.59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39825660.001284400.0027375904.002025-05-126813764.005854992.0019012961.002025-05-092037080.004144736.0016974747.002025-05-083359124.002033154.0019474996.002025-05-071853376.002502688.0017472734.00综上,立讯精密当前两融余额41.17亿元,较昨日上升5.91%,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3立讯精密229795778.004116732163.002025-05-12立讯精密127050303.003886936385.002025-05-09立讯精密-75237692.003759886082.002025-05-08立讯精密40762910.003835123774.002025-05-07立讯精密108605359.00379436086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4】
05月13日50个行业出现融资净买入,这些个股受融资客青睐!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05月13日,本站89个行业中,有50个出现融资净买入,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光伏设备、证券、电池融资净买入居前,分别为8.07亿元、5.39亿元、3.23亿元、3.03亿元、2.57亿元。有39个出现融资净卖出,银行、建筑装饰、保险、工业金属、汽车整车融资净卖出居前,分别为4.95亿元、2.53亿元、2.2亿元、1.38亿元、1.32亿元。05月13日行业融资余额变动情况行业名称融资买入净额(亿)融资融券余额(亿)融资余额(亿)融券余额(亿)消费电子8.07372.2370.851.35通信设备5.39474.89473.611.27光伏设备3.23366.59365.461.13证券3.031132.111130.092.01电池2.57429.49427.691.8元件2.45242.04241.090.96港口航运1.92118.53117.820.71半导体1.71003.71999.674.04自动化设备1.58243.3242.340.96军工电子1.58199.72198.810.91农化制品1.27158.46157.860.6其他电源设备1.1296.195.880.22电子化学品0.96109.17108.860.31家居用品0.9635.8335.650.17计算机设备0.87298.48297.750.74白色家电0.75162.9161.950.95文化传媒0.65206.85205.791.05工程机械0.6188.788.210.48物流0.5887.6987.210.49小金属0.55178.85178.030.82医疗服务0.45179.89179.220.68专用设备0.41229.29228.690.6小家电0.4123.0222.870.15轨交设备0.3749.6449.540.1通用设备0.34310.06309.470.59电网设备0.29193.11192.30.81IT服务0.26508.2506.281.93美容护理0.2655.9755.660.3医药商业0.2363.7163.360.35其他社会服务0.235.8235.680.14厨卫电器0.1911.1211.090.03非金属材料0.1823.6623.580.07多元金融0.18139.27138.70.57旅游及酒店0.1742.7542.530.23黑色家电0.1651.1250.490.64饮料制造0.1468.0467.510.53互联网电商0.1320.9620.930.03包装印刷0.1352.952.770.12橡胶制品0.1319.7219.680.04能源金属0.12118.29117.990.3贸易0.124.1224.040.08化学制品0.08295.28294.360.91服装家纺0.0844.3144.050.25贵金属0.0887.9887.560.43农产品加工0.0775.9275.580.34纺织制造0.0621.7421.70.04建筑材料0.06110.57110.170.4化学纤维0.0356.6356.390.24环境治理0.02134.54134.210.33通信服务0.0184.21183.610.59教育-0.0121.7921.730.06造纸-0.0434.3434.260.08食品加工制造-0.0695.7695.20.56燃气-0.123.7423.630.11中药-0.11182.99182.090.9塑料制品-0.16100.199.910.19种植业与林业-0.2159.8659.570.29石油加工贸易-0.24163.22162.660.56白酒-0.25321.31318.862.45游戏-0.26115.79115.210.58房地产-0.27277.1275.91.2生物制品-0.28203.85203.090.77汽车服务及其他-0.3138.6638.420.24环保设备-0.3719.9819.930.05油气开采及服务-0.3870.1969.820.37影视院线-0.3870.1269.760.36汽车零部件-0.44449.89448.361.52电机-0.4775.6275.290.32公路铁路运输-0.4775.8275.440.38机场航运-0.560.2459.880.36钢铁-0.59143.17141.951.22光学光电子-0.59334.56333.850.71军工装备-0.64450.67448.032.63化学原料-0.64133.15132.580.57风电设备-0.6577.8577.520.33零售-0.77177.57176.810.76其他电子-0.7889.8789.650.23金属新材料-0.8470.6370.420.21医疗器械-0.93250.89249.761.13软件开发-0.94546.53544.861.67煤炭开采加工-1.0143.91142.741.17化学制药-1.08361.84360.081.76养殖业-1.11128.72128.390.33电力-1.24408.39406.332.06汽车整车-1.32409.59408.11.49工业金属-1.38307.31305.951.35保险-2.2285.93285.110.82建筑装饰-2.53311.59310.680.91银行-4.95531.52527.633.89
  融资客加仓居前的10只股票如下:05月13日融资净买入前十股股票代码股票简称融资买入额(亿)融资偿还额(亿)融资净买入额(亿)300502.SZ新易盛12.439.433.0300308.SZ中际旭创8.86.322.48002475.SZ立讯精密10.288.072.21300433.SZ蓝思科技3.772.081.69601919.SH中远海控3.491.891.6002241.SZ歌尔股份4.162.71.46600030.SH中信证券3.882.541.34000766.SZ通化金马2.180.881.3302132.SZ中航成飞11.5110.221.29000776.SZ广发证券1.970.731.24
  融资客减仓居前的10只股票如下:05月13日融资净卖出前十股股票代码股票简称融资买入额(亿)融资偿还额(亿)融资净卖出额(亿)601318.SH中国平安1.483.321.85601668.SH中国建筑1.182.451.27603993.SH洛阳钼业0.581.731.14002714.SZ牧原股份0.791.841.05000100.SZTCL科技1.22.00.79002575.SZ群兴玩具0.150.90.75603067.SH振华股份0.331.00.67300760.SZ迈瑞医疗0.571.220.66600900.SH长江电力0.891.510.62601128.SH常熟银行0.330.880.56
  A股市场融券余额居前10的股票如下:05月13日融券余额前十股股票代码股票简称融资买入额(亿)融资偿还额(亿)融券余额(亿)600519.SH贵州茅台2.712.491.29600036.SH招商银行1.553.230.76300750.SZ宁德时代3.652.940.49600839.SH四川长虹1.812.170.44002594.SZ比亚迪5.365.760.43600010.SH包钢股份0.770.740.39600418.SH江淮汽车2.482.380.37601318.SH中国平安1.483.320.37601166.SH兴业银行1.131.670.35600900.SH长江电力0.891.510.35
  截止5月13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096.3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60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8833.9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增加元;两市合计17930.2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54亿元。

【2025-05-13】
机构调研潮涌!电子、医药生物成最火赛道 公募单周千次出击 
【出处】新京报

  5月13日,A股主要指数高开回落,创业板指开盘一度涨近1.3%,截至收盘,沪指涨幅收窄至0.17%,报3374.87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微跌。
  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以来的震荡调整格局已经出现积极变化,尤其是五一假期后,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下,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数据显示,节后至今三大股指普涨,其中,创业板指以逾6%的涨幅领跑,深证成指和上证指数分别涨超4%和2%。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显著升温。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的调研力度都保持强劲势头,4月调研环比增幅超过100%。
  公募基金单周调研超千次 机构热衷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
  机构调研热情持续活跃。贝壳财经记者据数据梳理,4月期间,195家公募基金参与到A股市场调研,覆盖到电子元件、通信设备等上百个行业中的975只个股,合计调研频次达1.28万次,环比上月翻倍增长。
  五一节后首周,共有144家公募基金公司参与到A股上市公司调研,依旧维持了单周调研超千次的强劲势头。
  私募机构方面,贝壳财经记者据私募排排网获悉,4月共有1189家私募证券管理人参与A股上市公司调研,覆盖27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639只个股,合计调研频次达7647次,较3月的3513次实现117.68%的环比大幅增长。
  从调研行业来看,公募机构热衷调研电子行业和医药生物行业。4月期间,立讯精密以99次调研高居榜首,吸引了包括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募机构参与。同属电子元件行业的沪电股份也获得76次调研,跻身榜单前三,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实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均对其展开深入调研。
  与此同时,医药生物行业成为公募机构的另一大关注焦点,在前十名中占据两席。其中,爱博医疗、华东医药、迈威生物-U受到较多关注,受到公募基金公司调研次数超过50次,显示出市场对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板块的持续看好。
  私募基金同样高度青睐电子行业和医药生物行业。数据显示,调研热度排名前十的行业均获得不少于190次调研,其中电子行业以绝对优势领跑,调研频次高达1535次,覆盖85只个股。医药生物行业紧随其后,虽然调研个股数更多有93只,但调研频次略低,有1284次。
  在私募调研个股前十榜单中,电子行业个股占据半壁江山。立讯精密和澜起科技分别以186次和109次的调研频次位居前二,显著领先其他个股。此外,水晶光电、安克创新和中科飞测等电子行业个股也跻身前十,分别获得88次、73次和65次调研。医药生物行业中,华东医药和开立医疗双双入围前十榜单,分别获得68次和64次调研。
  热议后续市场走势 业内:A股市场风险偏好将迎来提振
  “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效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南方基金指出,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A股估值性价比较高,具备估值修复动能。中期来看A股估值扩张的主要约束因素是盈利增速。
  方正富邦基金权益研究部行政负责人乔培涛认为,从4月10日以来,全球市场就开始交易纠偏。“外部因素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中国制造竞争力够强;内部解决好低通胀的问题才是市场定价的关键。短期政策基调也已经在4月底明确,后续渐进式发力,市场或迎来短期预期修复和风险情绪提升的过程。”
  具体板块方面,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则认为,前期受影响回调较大的板块行情有望回暖,主要涉及电子板块,IT服务、软件开发等计算机板块,自动化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机械设备板块,家电、纺织制造等出海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板块。
  此外,鹏华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羽翔认为,全球贸易摩擦扰动背景下,内需消费的战略价值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谈及消费市场的投资机遇时,张羽翔建议关注两大主线:一是政策持续加码的以旧换新、县域消费等领域;二是Z世代驱动的国潮、文化IP等新消费。

【2025-05-13】
立讯精密:在关税挑战下,以全球化稳健发展应对短期扰动 
【出处】飞象网

  4月25日晚,立讯精密(002475.SZ)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
  同时,立讯精密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647,539.54万元至674,520.3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0%至25%。稳健增长的业绩,说明立讯在应对全球化布局和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拥有多元化的产地布局、高度弹性的供应链体系以及高度的垂直整合能力,正因如此,在应对地缘政治或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时,相较于同业,立讯展现出了更强的能力。
  全球化布局,灵活调配资源
  立讯精密2024年业绩以及2025年半年报预告的亮眼表现,得益于消费电子业务持续拓展零部件及模组产品矩阵。一方面,公司持续稳固并深化OEM业务,通过垂直整合策略,构建了从零组件、模组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态。在连接器、连接线束、扬声器、震动马达、音圈马达、大小精密结构件、射频天线、蓝牙模组、WIFI模组、无线充电模组、声学模组、屏幕模组、SiP等多个关键产品领域,公司凭借前沿的材料创新、先进的工艺与制程优化,为客户稳定持续提供高质量的零组件。
  另一方面,立讯精密大力拓展ODM业务版图,依托长期服务国际一流客户OEM业务所积累的声、光、电、热、磁、射频、结构件等高精度的底层技术经验,结合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优势,为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以及充满创新活力的初创品牌,量身打造一站式落地解决方案。
  此外,立讯凭借全球化布局优势,积极打造弹性供应链网络,在海内外建立产能联动机制,形成应急响应圈,实现全球订单智能调配。公司坚定实施全球化战略,于北美及东南亚设立本地化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进一步缩短交付周期,全力保障业务稳定高效运行。
  在东南亚、东亚地区,立讯精密布局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借助当地具备相对优势的劳动力成本与优惠政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
  在墨西哥、德国、罗马尼亚、摩洛哥等国家,立讯精密的产能布局有助于更贴近当地及周边市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增强市场响应灵活性,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优化全球市场布局。
  立讯精密这种"本土创新+全球交付"的产能配置模式,使公司能够灵活调配资源,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特性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也极大降低了当前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成为头部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综合能力的合作伙伴。
  汽车+通讯业务延伸,具备全球竞争力
  在通信业务方面,AI 应用带来算力市场数据传输需求,公司具备零组件及整机能力,在CPC、1.6T 光模块、448G 铜连接等方面技术领先,开拓热管理及电源模块业务。
  全球只有少数企业有能力提供运力上的产品,立讯有幸就是其中头部企业之一。从数据上看到,预计在2028年,GPU服务器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7%跃升至30%,这将直接带动大量的运力需求。同时由于单机的功耗不断提升,会同步带来对光铜互联、电源管理及热管理等核心部件的需求增长,立讯将有望持续受益。
  汽车业务方面,立讯着力完善自身产品矩阵,形成从整车线束、连接器到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动力系统的完整产品矩阵,并重点打通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以更开放的生态合作模式参与整车智能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立讯在汽车业务上通过外延收购扩展市场、客户、产能布局。2024年9月,公司启动了对德国汽车线束厂商Leoni 集团的收购行动,公司有望与其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客户准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实现深度资源互通、优势互补。
  长江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如今立讯精密迎来汽车智能化、电动化、AI算力发展机遇窗口,凭借过往在消费电子硬件领域的积累,公司未来有望在汽车及通信领域再次成长为行业巨头。

【2025-05-13】
立讯精密:归母净利润增长22%,汽车通讯增长潜力彰显 
【出处】飞象网

  4月25日晚间,立讯精密(SZ.002475)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基本每股收益1.86元,同比增长20.78%。
  剖析立讯精密的年报,这家A股精密制造业龙头一如既往的交出了一份“绩优生”的成绩。2024年立讯精密产品、业务布局多元化和垂直一体化进一步深化,除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发展外,汽车、通讯业务再度实现高速增长。
  消费电子业务稳中向好,深入构建智能制造
  2024年,立讯精密深耕主业,聚焦底层技术和工艺的复合开发,实现对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混合虚拟现实设备等产品的赋能和差异化经营,并通过将公司产品堆叠创造场景,在各类场景中创造生态。2024年公司净利润率为5.42%,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14个百分点。
  消费性电子作为支柱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40.94亿元,同比增长13.65%。一方面,立讯精密持续稳固并深化OEM业务,通过垂直整合策略,构建了从零组件、模组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态,凭借前沿的材料创新、先进的工艺与制程优化,为客户稳定持续提供高质量的零组件。
  另一方面,立讯精密大力拓展ODM业务版图,依托长期服务国际一流客户OEM业务所积累的声、光、电、热、磁、射频、结构件等高精度的底层技术经验,赋能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以及充满创新活力的初创品牌。
  年报显示,立讯精密ODM业务产品涵盖智能AR/VR眼镜、智能声学类产品、智能办公设备、智能家居产品以及户外智能设备等多个热门品类,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完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这两年,AI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愈发深入,客户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多。立讯精密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立讯精密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51.92亿元,目前拥有专利7,164件。
  在4月26日立讯精密举办的电话会议上,消费电子CPBG业务负责人李敏表示,将集中精力做技术攻坚,加强ODM资源布建,结合AIoT、生成式AI助手赋能办公/家居/医疗/出行等多场景多模态,构建机器人智能体协作网络,机器人智能体产线覆盖率计划提升至60%,在智能制造中部署AI质检单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5亿,前瞻性布局正兑现盈利
  在“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分红”回报股东的力度备受关注。立讯精密持实施分红政策,将经营成果切实转化为股东收益。立讯精密最近三年累计分红45.30亿元,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76.52亿元。
  立讯精密的回报策略建立在其稳健发展的基础之上。作为一家以“制造+科技”双轮驱动的龙头制造企业,立讯精密通过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将主业做精做强,并借助稳健的主业持续哺育前瞻性产业。立讯精密已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数据中心等领域构建起多元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战略版图,形成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2024年立讯精密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7.58亿元,同比增长48.69%。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包含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智能控制、动力系统四大板块,汽车线束占据了汽车业务60%的份额。在2024年新增的45亿销售额中,线束产品贡献了27亿,是行业内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家。
  通讯业务2024年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83.60亿,同比增长26.29%,其中主要增长来源于零部件业务的增长,公司在零部件业务上打造了“五位一体”的竞争格局,通过电、光、热、电源以及系统协同,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矩阵。
  此外,立讯精密管理层还提出拟开启真金白银的股票回购计划,而且公司2025年4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和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本着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长王来胜拟自公告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为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关税问题影响有限
  立讯精密与年报同期发布的一季报业绩同样表现亮眼。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母净利润为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09亿元,同比增长10.36%;基本每股收益0.42元。
  立讯精密表示,公司秉持“三个五年”战略规划指引,充分发挥智能化、数字化精密制造垂直整合大平台优势,持续巩固和加强公司在国际主流客户存量和增量市场核心供应商地位,也注意到国内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升级战略为公司业务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前瞻布局并拓展国内新兴产业和细分领域的增量业务。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2025-2030)》,明确将消费电子纳入"新型消费"重点扶持领域。随着消费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立讯精密有望持续受益于扩内需促销多轮驱动的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地缘政治升温,关税对全行业冲击复杂多变。对此,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乐观回应:“必须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在产品性能、服务响应等多维度建立起显著优势,才能把握住机遇,在竞争中突围。现有的产品市场趋于稳定,但新兴市场和产品业务还是很有挑战的”。
  华兴证券同样表示,美国对华关税波动对立讯精密业务的直接影响有限,看好公司依托全球产能布局优势展现经营韧性。根据立讯精密2025年4月10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立讯精密在国内制造的成品只有很少一部分出口到美国。另外,公司约3%的通讯零组件出口美国,且当前已经将通讯产业产品转移至墨西哥和越南以配合国际市场客户需求。

【2025-05-13】
立讯精密在昆山成立电源公司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立讯电源(昆山)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华巍,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云计算设备制造,由立讯精密(002475)旗下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2025-05-13】
立讯精密:5月12日获融资买入10.32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0.24%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立讯精密5月12日获融资买入10.32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0.24%,当前融资余额38.6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57%,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21031874613.00906862524.003867923424.002025-05-09392555684.00465293127.003742911335.002025-05-08648551055.00609790407.003815648778.002025-05-07545488519.00436067116.003776888130.002025-05-06553741718.00326120789.003667466727.00融券方面,立讯精密5月12日融券偿还17.16万股,融券卖出19.9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81.3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7%,融券余额1901.30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26813764.005854992.0019012961.002025-05-092037080.004144736.0016974747.002025-05-083359124.002033154.0019474996.002025-05-071853376.002502688.0017472734.002025-05-067440359.001794084.0018288778.00综上,立讯精密当前两融余额38.87亿元,较昨日上升3.3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2立讯精密127050303.003886936385.002025-05-09立讯精密-75237692.003759886082.002025-05-08立讯精密40762910.003835123774.002025-05-07立讯精密108605359.003794360864.002025-05-06立讯精密233648745.00368575550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3】
苹果概念股集体高开,汇纳科技涨超10% 
【出处】本站7x24快讯

  苹果概念股集体高开,汇纳科技涨超10%,朝阳科技2连板,东尼电子涨停价开盘,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环旭电子纷纷高开。"聪明钱"流向曝光!暗盘资金破解主力操盘密码>>

【2025-05-13】
传苹果(AAPL.US)或借产品升级酝酿涨价 特朗普称库克将在美建厂扩产 
【出处】智通财经

    美国总统特朗普透露,其于周一早间与苹果公司(AAPL.US)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进行了通话。此次对话背景是,据知情人士消息称,这家科技巨头正评估是否在今年秋季新品发布时上调iPhone系列售价,但暂未就是否涨价作出最终决定。截至发稿,苹果公司尚未对相关报道作出回应。
  据报道,苹果内部正探讨将涨价与新机型功能升级、设计迭代进行"策略性绑定",以避免消费者将价格调整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直接关联。这一动向发生在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迹象之际——周一当日苹果股价受贸易局势向好预期提振,收盘大涨6.31%至210.79美元,带动美股科技板块整体上扬。
  在上述报道发布仅数小时后,特朗普便表示他已与库克通话,他未提及潜在的价格上涨事宜,只是强调自己认为苹果最终会将其 2 月份承诺的 5000 亿美元美国支出计划予以提升,并称 “他将在美国为苹果建造大量工厂”。
  据了解,一个多月以来,消费者与分析师都在为苹果涨价做准备。早在 4 月份就有报道称,苹果公司已囤积库存以应对关税,且涨价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
  自2017年iPhone X以999美元起售价面世以来,苹果旗舰机型定价已维持七年未变。但特朗普政府此前宣布的全球关税计划,迫使这家供应链深度依赖中国的企业重新评估成本结构。今年2月,苹果已率先上调入门款机型iPhone 16e售价,该机型取代了此前定位亲民的iPhone SE系列,显示其在特定产品线具备提价空间。
  在最新财报会议上,库克坦言本季度可能因关税承受约9亿美元额外成本,但面对分析师对潜在涨价的追问,其仅以"暂无可宣布事项"回避回应。值得关注的是,库克在特朗普首任期内曾成功游说白宫豁免部分产品关税,此次双方通话是否涉及贸易议题尚未可知。
  尽管苹果正加速推进生产多元化,在印度工厂扩大中低端机型产能,但有报道指出,高端Pro及Pro Max系列仍将继续在中国组装。此外,苹果计划至2026年底将印度产iPhone在美国市场的供应占比提升至主要地位,此举旨在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2025-05-13】
上市公司“出海”有哪些新看点 
【出处】人民日报

  截至4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年报基本披露完毕。其中,多家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表现抢眼。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全年实现海外收入6.09万亿元,同比增长7%;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深市去年2007家公司开展海外业务,海外收入增长近12%。
  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总体情况如何?有哪些特色和看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戏份”更多——
  海外业务成为新引擎
  每年“年报季”收官后,交易所都会对A股上市公司业绩进行统计与分析。今年,海外业务展现出的增长态势尤为引人关注。
  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了解到,2024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出口含“新”量更足。具体看,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高科技属性产品加速出海,带动电子、汽车、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行业海外收入增长分别达15%、10%、9%、7%。与此同时,科创板公司2024年境外收入合计达4303.61亿元,同比增长6.1%,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家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形式将创新药海外权益授予境外企业。
  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信息显示,2024年,深市2007家公司实现海外收入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2%。其中,立讯精密、比亚迪、美的集团、潍柴动力、宁德时代5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特别是在创业板方面,202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出口“量稳质升”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纺织服饰国际市场开拓稳步推进,海外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45%、7.22%、14.47%、20.34%。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沪深两市,北京证券交易所不少上市公司尽管尚处于“规模小、起步早”的阶段,但海外业务在企业成长阶段就扮演起重要角色。
  “公司近年来在开拓境内市场的同时,一直关注并研究境外市场。我们通过参加国际行业展会、行业会议等方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业务。”安徽中草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赵娅说。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境外地区营业收入超3900万元,同比增长18.8%,境外销售占比明显提升。
  2024年,山东万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62.71%。“公司针对境外市场需求,开发了适用于国际市场的薄壁型台阶式自卸车油缸和烛式悬架油气弹簧等产品,得到了客户广泛认可。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境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优化国际贸易销售平台和团队建设,深化与全球大客户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境外市场的收入占比。特别是定制化开发更多新产品。”万通液压副总经理王梦君说。
  “从近期披露的最新年报数据看,海外业务已经成为大量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现象。一方面,作为优秀企业的代表,上市公司主动寻求‘出海’参与国际竞争,可以突破原有市场的局限性,提升自身业绩韧性;另一方面,海外业务‘戏份’增多也意味着企业正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与要素配置。这些,有助于中国企业在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同时,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对本报记者说。
  “内功”更强——
  提升产品服务竞争力
  练就过硬内功,是上市公司阔步走向全球的底气。
  开展技术攻关,支撑海外项目——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交建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3597.26亿元,同比增长12.5%;海外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增长16.4%。今年一季度,该公司海外业务的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实现同比增长。
  年报显示,中国交建扎实开展港口、桥梁、隧道等领域技术攻关,2024年研发开支为263.93亿元,取得“深水深槽硬岩精准破岩开挖施工关键技术”“20公里级公路山岭隧道设计建造运维成套关键技术及装备”“三塔斜拉桥静动力综合减振耗能体系”等一批重要成果,为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交建总裁王海怀说,从中长期看,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有望实现从“传统基建服务商”向“科技型产业集团”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海外业务,搭建组织架构——
  “哇,它真的懂我!”不久前,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2025年宝马展上,来自波兰的客户现场远程操控位于湖南常德的中联重科塔机后,对产品性能赞不绝口。展会期间,中联重科带来的混凝土机械、矿山机械、土方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许多标杆产品都受到海外客户青睐。最新年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境外收入占比超51%,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达4400多人,产品已广泛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海外业务快速发展,中联重科的战略、组织、资源、人员等都在向海外倾斜。”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说,中联重科各事业部均设有面向海外的部门,整个公司从产品研发设计的源头开始,就进行了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划分,用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地区客户需求。“现在,每个事业部的负责人都必须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海外跑客户、跑市场。”詹纯新说。
  优化海外产能,扩大覆盖范围——
  2024年,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7亿元,同比增长38.82%。其中,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全地形车、越野摩托车销售收入增长显著。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企业通过海外产能拓展及供应链垂直整合,不断升级工艺、优化智能制造流程。
  在涛涛车业董事长曹马涛看来,产能布局全球化与协同效应释放,持续提升着公司的行业竞争力。“比如,我们在越南和泰国的工厂,承担部分整车产品供应的同时,为美国工厂提供一些零部件支持;中国制造中心作为技术中枢,为海外基地提供关键零部件、工艺标准及技术赋能支持。”曹马涛说,接下来,公司还将加强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等产品的销售拓展,争取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纽带”更紧——
  本土化发展成效明显
  立讯精密着手收购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中集集团在波兰和比利时建设钢材海外仓、华光新材积极投资建设泰国钎焊材料生产基地……如今,上市公司出海已经日益从“走出去”转变为“走进去”,本土化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破解发展难题——2月27日,随着三一非洲铜矿企业微电网项目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这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首个海外光储柴微电网项目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非洲矿山普遍面临电力供应不稳定、传统能源成本高昂的挑战,我们微电网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数字化控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清洁能源替代方案。这对于推动非洲当地矿业绿色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三一重工南非子公司总经理张良说,三一南非总部基地项目将于2025年8月落成,作为公司的区域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和人才中心。
  深度融入当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一年,上座率达99.6%,跑出印尼民众幸福“加速度”,成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中老铁路开通3周年,累计安全运行超240万公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积极的示范效果;匈塞高铁首列车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泽蒙车辆段亮相,标志着带有“复兴号”基因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进入欧洲。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中车践行“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维保、本地化营销”的“五本模式”,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优化市场策略——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30917.48万元,同比增长高达137.73%,海外产品研发和上市进度持续加速。“我们持续完善海外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确保团队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同时对不同地区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市场策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加速专卖店的布局和发展。此外,我们也通过开展品牌合作等方式,加速海外市场发展,从而促进了海外收入的增长。”箭牌家居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岳荣说。
  “本土化发展是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的一道必答题。”万喆说,未来,中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走出去”,应不断提升本土化发展能力,形成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朋友圈,特别是注重海外员工的培养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建设,最终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展现更大影响力。

【2025-05-12】
机构评级|招商证券给予立讯精密“强烈推荐”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5月12日,招商证券发布关于立讯精密的评级研报。招商证券给予立讯精密“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不超过60元。其预测立讯精密2025年净利润为162.11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15家机构发布了立讯精密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61.35元,最低目标价为46.80元,平均为56.05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72.66亿元,最低为161.40亿元,均值为167.4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5.25%。其中,评级方面,12家机构认为“买入”,1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1家机构认为“增持”,1家机构认为“推荐”。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5-12招商证券鄢凡强烈推荐16211000000.000060.00002025-05-07国盛证券郑震湘买入16921000000.0000--2025-05-05国泰海通证券舒迪增持17266000000.000061.35002025-05-03长江证券杨洋买入16756000000.0000--2025-04-30天风证券潘暕买入16483800000.0000--2025-04-30华安证券陈耀波买入17000000000.0000--2025-04-29国海证券姚丹丹买入16524000000.0000--2025-04-29东莞证券罗炜斌买入16417760000.0000--2025-04-29中银证券苏凌瑶买入16993000000.0000--2025-04-28中泰证券王芳买入16774000000.0000--2025-04-28兴业证券姚康买入16634000000.0000--2025-04-28平安证券徐勇推荐16140000000.0000--2025-04-27华泰证券谢春生买入16953000000.000046.80002024-12-24东北证券李玖买入16885000000.0000--2024-12-01中邮证券吴文吉买入1714579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立讯精密(002475)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