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绒业(000982)F10档案

中银绒业(000982)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中银绒业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000982 中银绒业 更新日期:2024-08-11◇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4-06-| 3710.70|    3.33|  123.83|    0.00|    0.00|    0.00|
|   21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4-08-10】
巨亏榜出炉,昔日龙头亏损超市值!警报拉响,亏损+面值退市风险,这些股需警惕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梁谦刚

  今年以来,A股市场优胜劣汰加速,业绩亏损公司遭市场用脚投票。
  超650家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
  当前正值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高峰期,业绩数据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受供需失衡、竞争加剧、周期性变动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等影响,部分公司业绩承压。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目前,按照半年报、业绩快报、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若无下限则取公告数值),上半年净利润亏损的公司超过650家。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净利润亏损公司整体走势不尽人意。据数据宝统计,截至8月9日收盘,这些公司年内平均下跌34.39%。87家公司股价跌幅在50%以上,其中*ST超华、中银绒业、ST联络、ST航高、ST新纶、ST旭电跌幅在80%以上。
  分行业来看,计算机、电力设备、基础化工、房地产、机械设备等行业亏损公司数量较多。计算机行业亏损公司数量最多,达到54家,行业龙头如用友网络、中国长城、科大讯飞、四维图新、三六零等在名单之列。
  以用友网络为例,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7.5亿元至8.84亿元。报告期内,业绩亏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公司业务经营存在季节性特征,上半年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低于上半年成本费用占全年成本费用比重;2.研发投入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同比增加约1.5亿元;3.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下降约0.5亿元。
  电力设备行业亏损公司有46家,数量排在计算机之后。细分行业光伏、锂电池、电网设备的公司普遍面临盈利压力。
  光伏行业中,隆基绿能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亏损48亿元至55亿元,为公司上市以来同期首次亏损。报告期内,受制于光伏行业整体供需错配、各环节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公司增量不增收,同时对参股硅料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预计计提存货减值金额45亿元到48亿元,短期盈利承压。
  房地产行业亏损比例高居第一
  由于行业之间上市公司数量规模差异较大,单纯看数量不足以反映行业真实情况。据数据宝统计,从行业亏损比例(各行业亏损公司家数与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比值)来看,7大行业亏损比例超过20%,分别是房地产、钢铁、综合、煤炭、建筑材料、农林牧渔、社会服务。
  房地产行业亏损比例高居第一位,达到42.72%。万科A、华夏幸福、金地集团、*ST金科、首开股份等地产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超10亿元。
  地产龙头万科A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70亿元至90亿元,亏损金额将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也是当前半年报业绩亏损最高的公司。公司亏损具体原因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和毛利率显著下降、公司对部分项目计提了减值、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另一家地产公司华夏幸福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5亿元至50亿元,报告期内,受公司房地产项目结转节奏等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房地产结转项目较少,公司结转收入下降,从而导致了净利润下降。以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公司亏损金额是目前A股市值的1.17倍,这一比例在上述上半年净利润亏损的公司中排名最高。华夏幸福曾是地产龙头之一,巅峰期年度营收超千亿元,净利润超过140亿元,目前正在推进《债务重组计划》及《债务重组计划补充方案》。
  这些公司面临业绩+股价双重压力
  今年以来,A股市场优胜劣汰加速,相比往年,2024年呈现出“面值退市成为主流、市值退市警报拉响”的新特征。而在这退市的背后,除了监管的强化、退市相关法规的完善,上市公司自身经营能力深陷困境,是众多退市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数据宝统计,在上半年净利润亏损的众多上市公司中,2022年、2023年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且最新收盘价不足1.5元/股的公司有31家。这些公司中,9家A股市值低于10亿元,如*ST超华、*ST天成、*ST美讯、ST鼎龙、*ST富润等。
  以*ST超华为例,该公司最新A股市值为3.45亿元,今年以来累计下跌91.51%。8月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2024-08-05】
重要公告速递:华润三九拟以62.12亿现金购买天士力28%股份 
【出处】本站C闻【作者】C闻

  投资并购>>>
  华润三九:拟以62.12亿现金购买天士力28%股份。
  东莞控股:拟参与竞拍东莞证券7.1%股权 挂牌底价约8亿元。
  迎驾贡酒:全资子公司拟以1.26亿元收购物宝光电100%股权。
  宁波建工:拟购买宁波交工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光洋股份:拟在越南投资60万美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业绩>>>
  工业富联业绩快报: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7.39亿元,同比增长22.04%。
  牧原股份: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8.29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容百科技: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27.79万元 同比下降97.29%。
  公告澄清>>>
  三六零:控股股东解散清算 周鸿祎成最大股东持股13.26%。
  星网宇达:公司相关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尚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6连板航天晨光:公司应用于商业航天领域的产品收入占比相对较小。
  亚联发展: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甬金股份:实控人曹佩凤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
  日海智能: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中银绒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锦富技术: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阿石创: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收到福建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
  亚世光电:监事那松收到辽宁监管局出具的警示函。
  科林电气:第一大股东海信网能收到警示函。
  生产经营>>>
  天士力: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华润三九 股票复牌。
  高德红外:中标重大型号装备系统项目。
  华力创通: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高小离先生。
  惠伦晶体:终止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
  上工申贝: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
  中国船舶:总会计师陈琼辞职。
  增减持>>>
  引力传媒:蒋丽拟协议转让5.60%股份。
  商络电子:持股5%以上股东谢丽拟减持不超0.73%股份。
  航天电子:股东航天创投计划减持不超0.32%股份。
  京沪高铁:平安资管拟将间接持股转为直接持股。
  锦富技术:部分董事及高管计划增持不低于1200万元。 

【2024-08-02】
中银绒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出处】本站7x24快讯

  中银绒业公告,公司于2024年8月2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2024-07-31】
中银绒业将于8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变更回购股份用途为注销的议案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7月31日消息,中银绒业发布公告,将于2024年8月16日召开第3次临时股东大会,网络投票同日进行。股权登记日为8月8日,当日收市后持有中银绒业股票的投资者可以参与投票。
  会议地点:本次股东大会现场会议设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豫灵镇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1楼会议室。
  本次股东大会共计审计1项议案,具体如下:
  1、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回购股份用途为注销的议案。

【2024-07-25】
每经热评︱A股市值退市行将破冰 袖珍股已无“躺平”机会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7月24日晚间,*ST深天公告称,公司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25日开市起停牌。至此,*ST深天锁定A股市值退市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10月开始,主板公司的市值退市门槛将从3亿元提高到5亿元,而目前(截至24日收盘,下同)主板总计有10家公司市值低于5亿元,如果这些公司的基本面短期没有实质性变化,后续行情不容乐观。可以预见,市值退市将进一步丰富A股退市渠道,加快市场出清速度。
  面值退市制度让中银绒业、鹏都农牧等非ST股也退出A股,这同样适用于市值退市。主板3000多家公司中,股价高于1元、市值低于10亿元的“袖珍股”总计有50家,其中28家为ST股,22家为非ST股。非ST股当中,只有皓宸医疗一家总股本超过5亿股,且要应对面值退市的风险;包括仁智股份、山东华鹏在内,21家公司总股本低于5亿股,触发市值退市的风险要大于触发面值退市。参考面值退市的案例,受投资机构调降估值、投资者提前卖出避险等因素影响,跌破2元的个股很难再回到2元以上,不得不长期面对面值退市的压力。同样的路径也可能在市值退市上重演。
  由于总股本规模庞大,一些“1元股”总市值可能多达数十亿元乃至数百亿元,且股东数量众多,逆转走势难度很大。目前,有面值退市风险的股票都是袖珍股,是否意味着逆转走势的难度更小,退市风险也更低?从*ST深天的案例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维持股价,还是维持总市值,都需要足够多的买入资金以承接抛盘。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是最主流的手段,但上述21只非ST股中,一些个股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以东易日盛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账上现金有3.38亿元,但其短期借款也有2.7亿元,经营活动净流出现金3571万元,负债率97%,没有回购股份的能力。
  当然也有腾挪空间足够的公司,比如以炒股“闻名”的兰州黄河,负债率不到15%、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有3.6亿元,经营活动净流出不到100万元,其有能力回购股份,但该公司的麻烦在于财务类退市风险。2023年,其净利润为负,营收也低于3亿元,2024年若不扭亏或营收达到3亿元以上,将被*ST,这会给股价带来不小压力。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应当高度警惕市值退市风险,上市公司要提前储备好应对措施,避免行动过慢导致局面难以挽回。投资者则需要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掌握企业市值退市风险的大小,同时也要知晓其是否有“财务退”等其他风险,毕竟袖珍股之所以袖珍,要么是企业本身规模袖珍,要么是经营效益太差。

【2024-07-25】
7月18家公司回购股份改注销,面值退市“被动式护盘”占比仅两成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7月25日,永泰能源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由停牌。
  前一日,该公司股价最低跌至1.01元,但是在午间扩大回购规模、将回购股份改为注销等利好的带动下,永泰能源最终反弹至1.1元附近。
  实际上,单纯依靠增持、回购的“护盘”效果有所减弱,市场上将回购股份用以注销,以提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案例正在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共有重庆钢铁、普邦股份等18家A股公司宣布变更回购股份用途,普遍是将原本用于股票激励改为注销。
  其中,存在面值退市风险的公司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多,股价低于1.3元的上市公司仅有4家,占比只有22%左右,绝大多数公司并无面值退市或市值退市风险。
  后续,如果类似股份注销案例进一步增加,对于其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个不错的消息。
  注销“疗效”明显
  在永泰能源停牌前,A股市场上已出现类似案例。
  7月17日,海印股份大跌9.47%,最终收于0.86元,连续17个交易日低于1元。
  当日晚间,该公司公告,以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为由进行停牌,不过海印股份给出了更为计划收购的标的资产、交易对手方和交易方式等更多细节。
  相比之下,永泰能源的情况不如海印股份那般紧急。
  7月24日开盘,该公司开盘大跌,全天振幅达9.82%,最低触及1.01元价位,距1元面值退市红线咫尺之遥。
  但是,永泰能源的反应非常迅速。当日午间,公司公告,将原本1.5亿元至3亿元的股份回购规模增加至5亿元至10亿元,同时将回购股份用途由“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拟变更为“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上述利好“疗效”明显,24日午后公司打开跌停,到收盘时已由1.01元回升至1.1元。
  同时,永泰能源还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对外罕见地发布了一份“关于维护公司股价告全体股东信”。
  在这份股东信中,永泰能源对自身业绩与基本面进行介绍的同时,还预计2024年下半年公司业绩将高于2024年上半年和2023年同期水平,公司业绩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公司高度重视股价维护工作,将本着对全体股东、对公司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采取各项措施,全力维护好公司股价,推动公司股价不断提升。在此,恳请全体股东坚定对公司的信心,与公司一同努力,同舟共济、共克难关。”永泰能源表示。
  实际上,永泰能源的经营数据不错。从2020年算起,该公司已经连续四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2020年、2023年更是达到44.85亿元和22.66亿元。
  然而,永泰能源的股份数量实在太多了,高达222.18亿股的总股本,每股指标因此被大幅摊薄。
  也正是这一原因,公司宣布将回购股份改为注销后,昨日公司股价能够给予相对积极的反馈。
  案例环比增加
  与前两个月相比,7月以来回购股份用途变更为注销的案例有所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6月发布变更公告的公司分别为11家、12家,7月至今则已增至18家。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近期二级市场的走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回购、增持等“常规护盘”效果减弱有关。
  在上述18家公司中,1家已经敲定退市,重庆钢铁、永泰能源和普邦股份股价过低,存在面值退市风险。
  进一步比较上述个股特点,可以看出一些共性。
  首先,存在面值退市风险的几家公司,其维护股价的动作多是逐步加码,先从增持、回购着手,效果不明显后再将回购股份用途改为注销,比如重庆钢铁、普邦股份。
  像永泰能源这类大幅提高回购规模,并将股份予以注销的案例,已经属于市场上比较有诚意的公司。
  其次,以上样本公司普遍存在股本过大,盈利能力无法支撑的问题。比如普邦股份,该公司2023年净利润仅有0.14亿元,但是总股本却高达17.96亿股,对应每股收益仅为0.0077元。
  这一背景下,要不是上市公司将自身利润规模做大,要不就是减少自身的股本数量,以提升每股收益等估值指标的效果。
  从上述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将回购股份注销,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治本”的效果,虽然此前的股本扩张过程非一日之寒,短期内较小的注销规模难以明显提升每股收益,却至少开了一个好头。
  除此以外,其他计划进行股份注销的公司,目前面值退市风险不大。
  截至7月25日收盘,股价较低的广东明珠依旧高于3.5元,同时除了中银绒业外,其他公司总市值也都保持在20亿元以上。
  不过,这类公司也面临着大幅下跌,甚至是破发后如何稳定股价的问题。
  比如海兰信、安达科技,年初至今跌幅分别达到了47.55%和40.61%。再如2023年3月上市的涛涛车业,最新股价较发行价已经下跌近25%。

【2024-07-15】
每经热评︱面值退市诱发“保壳大战” 投资者参与炒作应认清三点事实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王砚丹
  近日,A股市场上非ST个股面值退市“保卫战”再次成为投资者瞩目的焦点。鹏都农牧、正源股份和中银绒业等公司相继触发面值退市条件,引发了市场资金的激烈博弈。尽管绝大多数投资者并未直接卷入这些公司的投资,但深入分析这些“保壳大战”,对于理解市场生态的演变和制定更为审慎的投资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鹏都农牧于6月4日首度收盘价跌破1元,随后股价经历了剧烈波动,6月13日甚至以涨停报收,但6月24日之后进入加速下跌通道,当天跌幅为9.46%。6月25日至7月2日,6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天天跌停,区间跌幅46.27%。最终7月2日,鹏都农牧收盘价为0.36元/股,锁定面值退市。
  这一案例,从基本面、交易面和情绪面三个角度,为投资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股价长期低迷通常反映了公司基本面的疲软。以鹏都农牧为例,尽管其营收规模可观,但盈利能力堪忧。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174.49亿元,同比下滑10.15%,归母净利润亏损9.35亿元,同比骤降5604.55%。进入2024年,公司业绩依旧未见起色,一季度营收35.6亿元,同比下降28.23%,归母净利润亏损1.16亿元,同比下降194.66%。股价的持续下滑与公司业绩不佳形成直接关联,凸显了基本面对于股价走势的决定性影响。
  其次,投资者应顺势而为,密切关注市场整体走势与情绪,避免对估值指标进行僵化解读。尽管鹏都农牧一季度每股净资产为0.67元,市净率仅0.54倍,看似低估,但这恰恰体现了市场对其前景的悲观预期。在基本面未见改善的情况下,股价的恢复将是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低价股的“诱惑”背后,可能潜藏着流动性风险、公司治理隐患以及财务健康问题。
  最后,参与面临面值退市风险的股票交易,是高风险行为。一旦股价跌穿1元大关,市场往往预期大股东会采取自救措施,导致股价大幅波动,可能为短线投资者带来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风险。即便试图博取高收益,也应严控仓位,以防万一。
  尽管业界对非ST、非绩差上市公司面值退市的规则存有争议,探讨是否应给予这些公司更多自救机会,但不论规则如何调整,投资者应始终保持理性,重视风险管控。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坚持审慎投资原则,方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保持稳健前行。
  面对“保壳大战”的诱惑,投资者应坚守理性,警惕高风险,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避免被短期波动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的波澜壮阔中,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

【2024-07-13】
非ST股接连锁定面值退市遭质疑 专家:情形类似熔断 规则欠适用性 
【出处】投资快报

  由于A股市场整体长期不振等多方因素,越来越多的公司濒临1元面值。近日,《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正源股份、中银绒业、鹏都农牧,这三家并未“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近来有关退市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和争议。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表示,近期股价低于2元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市场表现明显较弱。而股价接近1元的上市公司, 股票较多都因止损盘的出现,被连续封死在跌停板上。面值退市规定类似于2016年的熔断,加速了临近这些指标的上市公司滑向退市的“深渊”。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退市应该退掉的是劣质公司,而非状况暂时不佳的企业。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时,过于严格的退市标准可能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对于自身没有严重问题的公司,应该给予更长的交易时间和缓冲期,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被迫退市。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确实要求规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知名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针对即将触发面值退市的非ST、非绩差股上市公司,可以延长面值退市的时间,将20个交易日延长至90个交易日,给予更长的缓冲期。
  股本大面值低
  虽未“披星戴帽”也面临退市
  ST和*ST是A股市场针对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使用的一种特殊标记,目的是向市场进行风险警示,也被形象地称为“披星戴帽”。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1元面值退市已不鲜见。但从过往案例看,触及这一强制退市红线的多数为ST(其他风险警示)或*ST(退市风险警示)股票。如今非ST个股接二连三遭遇“面值退”,让更多低价股感到压力倍增。
  鹏都农牧是一家农业与 食品 上市公司,自2010年登陆深交所至今,已上市14年,也被称为“养牛大户”,除了2023年度业绩是大额亏损以外,公司在过往大部分年份处于盈利状态。公司拥有63.74亿的股本,在2024年初还拥有百亿市值,2023年度营业收入高达100多亿。根据深交所近日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在6月4日至7月2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鹏都农牧股票上市交易。7月3日开市起,鹏都农牧股票已停牌。如无意外,即便实控人日前增持了9000多万元的这家公司近期将会从A股离场,
  在鹏都农牧之前,6月25日,深交所已向另一家上市公司中银绒业下发类似告知书。这家2000年就在A股上市的老企业5月24日至6月21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同样触及退市红线。再早些时候,正源股份已在5月30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锁定退市命运。6月27日,该公司股票从上交所正式摘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锁定面值退市的公司并非ST或*ST股,而是在没有风险警示的情况下,因股价陷入“磁吸效应”、难以止跌而直奔退市边缘。目前除了正源股份以外,停牌当中的中银绒业、鹏都农牧还处于向深交所申请“听证”候场中。
  值得一提的是,据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向《投资快报》记者介绍,当公司股价超过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后续交易日反弹的话还能回到一元面值之上,不少投资者反映当其操作买入时,竟然发现被开户的券商交易系统“阻止”,买单无法进行,只能单向操作卖出!这一现象,无疑加速股价进一步滑向“一元退”的“深渊”。
  “面值退市”加速低价股下跌?
  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类似当年熔断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在交易所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俗称“面值退市”。更有观察人士表示,与其说“面值退市”,不如说“一元退市”更准确。截至7月10日,今年已有22家公司完成退市,另有22家公司锁定退市。在22家已经退市的公司中,退市博天和新海退等2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13家触及面值退市,7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在22家锁定退市命运的公司中,18家公司触及面值退市情形,3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还有1家公司触及市值退市情形。在这44家公司,31家是因为触及面值退市而退市或即将退市,占比高达70.45%。可以看出,面值退市仍为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
  截至7月10日收盘,A股市场共有14家公司的股价小于等于1元,有117家公司股价在1元到1.5元之间(不包括停牌公司)。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表示,近期股价低于2元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市场表现明显较弱。而股价接近1元的上市公司, 股票较多都因止损盘的出现被连续封死在跌停板上。面值退市规定类似于2016年的熔断,加速了临近这些指标的上市公司滑向退市的“深渊”。
  邬雄辉认为,特别是在新国九条颁布后,面值退市、财务造假退市的执行更为坚决,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正股连同转债一起退市的担忧。在当前市场信心疲弱的环境下,是否应该给那些没有造假、没有重大违法且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却面临“面值退市”的上市企业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是值得整个市场、包括监管机构和决策者关注的问题。毕竟一家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也有可能是行业周期的暂时困难,也有可能是受到宏观政策调整的阶段性影响。而公司退市,受伤的包括众多的中小股东、为数不少的债权人,还有地方经济。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是否应该给这些企业机会为创造就业、发展经济继续作出贡献?
  专家建议:
  给予更长交易时间和缓冲期
  按照A股面值退市的规则,上市公司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每股面值,将会面临面值退市的风险。但在市场环境比较低迷的背景下,那些非ST股、非绩差股也可能陷入面值退市的风险。近期接二连三出现的非ST股面值退市,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担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股价下行存在多种因素,包括公司业绩不佳、公司治理问题,也包括行业性情绪问题、市场信心不足等。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确实要求规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时,过于严格的退市标准可能加剧市场恐慌情绪。面值退市规则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他认为,退市应该退掉的是劣质公司,而非状况暂时不佳的企业。对于自身没有严重问题的公司,应该给予更长的交易时间和缓冲期,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被迫退市。在评估是否退市时,除股价因素外,还应综合考量公司的经营状况、行业前景、治理结构等。规则还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也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也指出,并非所有低价股都是绩差股,有的上市公司容易受到周期影响。针对即将触发面值退市的非ST、非绩差股上市公司,可以延长面值退市的时间,将20个交易日延长至90个交易日,给予更长的缓冲期。
  事实上,在各界声音的呼吁下,新“国九条”出台后,沪深两大交易所也修订完善过相关退市规则。比如在交易类退市指标中,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将自10月30日开始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4月30日至10月30日为过渡期,市值退市标准仍为3亿元;B股、创业板及科创板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维持3亿元不变。近期引发争议的“一元退”政策,会否作出调整呢?《投资快报》记者将持续保持关注。

【2024-07-09】
中银绒业:预计2024年半年度亏损2000.00万至1650.00万 净利润同比下降303.45%至267.85%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7月10日,A股上市公司中银绒业(000982)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1-6月业绩预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0万至-1650.00万,净利润同比下降303.45%至267.85%,预计基本每股收益为-0.0047至-0.0039元。公司基于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预测:
  1、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及下游需求放缓影响,本报告期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四川锂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降低。

  2、受换电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本报告期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上海玖捌贰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降低。

  3、受清洁生产改造施工影响,本报告期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都江堰市聚恒益新材料有限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降低。

  4、本报告期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463.65万元,减少报告期利润463.65万元。公司所属行业为电池。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为羊绒和羊绒制品贸易,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销售、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业务、特种石墨材料业务以及锂电池应用端二轮车换电业务。主要产品以天然动、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材料,制成品涵盖纱线、面料、成衣、服饰等针织及梭织产品,包括各类精纺、粗纺纺织品,磷酸铁锂,石墨生坯及焙烧品等。

【2024-07-07】
A股大消息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董添

  7月以来,上市公司回购、重要股东增持再扎堆。从回购金额看,不少公司计划回购金额过亿元。从回购用途看,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除了回购股份外,近期,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积极性较高。除了增持上市公司A股股份外,部分公司重要股东还对公司可转债等进行了增持。
  回购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ST万林7月5日晚公告称,拟以1.5亿元-3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6元/股,此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部分上市公司发布董事长提议回购公告后,火速形成正式的回购方案。
  比如,卓郎智能7月5日晚公告称,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推动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落实,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公司董事长潘雪平提议公司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全部用于注销。随后,公司火速形成正式的回购预案,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含),不超过1亿元(含)。
  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收盘,卓郎智能股价报1.46元/股,收盘涨幅为9.77%。
  部分上市公司将回购用途更改为回购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比如,中银绒业7月5日晚公告称,因公司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对2021年回购股份中剩余的1558.91万股股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为提高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公司拟将上述剩余股份变更回购用途,由原方案“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变更为“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回购用于减少注册资本,相当于缩股,对于一些濒临1元/股的低价股而言,意义重大。
  上市公司增持积极性高
  除了回购股份外,近期,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积极性较高。从回购金额看,不少公司重要股东拟增持金额较高。
  红豆股份7月4日晚公告称,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红闳服饰拟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大宗交易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此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8000万元。
  除了增持上市公司A股股份外,部分公司重要股东还对公司可转债等进行了增持。
  比如,岭南股份6月24日晚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山华盈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关联方中山火炬华盈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2024年6月25日起6个月内拟增持公司可转债或通过集中竞价或可转债转股、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本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2800万元。目前,增持计划正稳步进行中。

【2024-07-05】
中银绒业:拟变更1558.91万股回购股份用途为注销 
【出处】金融界

  中银绒业公告,因公司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对2021年回购股份中剩余的1558.91万股股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为提高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公司拟将上述剩余股份变更回购用途,由原方案“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变更为“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2024-07-04】
太惨了,基金刚建仓就退市,暴跌近81%!一季末斥资69亿元,押宝235只小盘绩差股,这只股巨亏近120亿元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陈见南

  基金为何重仓绩差小盘股?
  今年A股市场各大指数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上证指数年内小幅上涨,两大科创指数重挫,科创50指数累计跌幅接近18%。申万一级行业普跌,仅银行、公用事业、煤炭等8个行业指数上涨,综合、计算机、社会服务等6个行业指数跌逾20%。
  市场风格持续转向红利高股息资产,低市盈率、低市净率指数年内涨幅均超7%。与此同时,绩差股暴跌,亏损股指数年内跌幅超过25%。
  新“国九条”重塑A股生态,优胜劣汰持续加速推进,退市股数量有望再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还“踩雷”了退市股,风控合规或遭拷问。
  基金刚建仓就退市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有4只锁定退市的个股一季报出现了基金重仓的情况,分别是中银绒业、鹏都农牧、ST爱康、ST富通。
  从期末持股市值来看,鹏都农牧、ST爱康两只个股基金期末持股市值均超过5000万元。
  鹏都农牧一季度获得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基金新进重仓4253.2万股,期末持股市值5188.9万元。
  ST爱康一季度获得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华夏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两只基金新进重仓共2971.95万股,期末持股市值5676.42万元。
  这两只退市股4月以来均大幅下挫,鹏都农牧4月以来大跌逾70%,ST爱康大跌近81%。
  上述两只退市股遭遇了基金刚建仓就退市;无独有偶,中银绒业和ST富通也是有知名机构刚建仓就退市。其中,中银绒业一季度获得北上资金新进3726.24万股;ST富通则获得两家知名QFII新进建仓:UBS新进602.28万股,巴克莱银行新进405.44万股。
  公募基金一季度重仓
  235只绩差股
  机构们这番操作值得商榷,上述4只个股去年净利均为亏损,尤其是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其风控合规性值得拷问;基金新进建仓的鹏都农牧、ST爱康去年均巨亏超8亿元。
  尴尬的是,公募基金一季度甚至重仓了不少这类绩差小盘股。据数据宝统计,评级机构数为0、滚动市盈率为负、且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个股中,有235只个股一季度末获得基金重仓。
  其中,201股去年净利为负,117股亏损超亿元,*ST合泰巨亏近120亿元居首。该股一季度获得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新进重仓977.06万股。
  从期末持股市值角度来看,基金整体持仓上述个股超过69亿元,苏大维格、福光股份、平治信息等个股基金均重仓超过亿元。
  持仓市值过亿元的个股中,仅3只个股去年没有亏损,分别是冰川网络、天际股份和利民股份。
  风控合规遭拷问
  一般而言,基金重仓股往往意味着该股票受到了专业机构的青睐。基金公司在进行股票投资时,通常会经过严格的分析和筛选,选择那些基本面良好、具有成长潜力的股票进行重仓持有。因此,基金重仓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对该股票的认可和信心。
  然而,基金持有的上述股票,并不符合常识下的基金重仓股特征,其风控合规或存漏洞。这些个股也普遍给基金业绩表现带来拖累,4月以来平均跌幅超过19%,远远跑输各大指数同期表现。
  整体来看,这235只个股中,有211只个股4月以来股价下跌,占比超过九成。其中,中银绒业、ST富通、ST爱康等个股4月以来跌幅均超80%,ST东时、鹏都农牧、ST高鸿等111股跌幅超20%。

【2024-07-03】
11万股民梦碎!曾被锂电推至巅峰的中银绒业面临退市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胡雅文

  华夏时报记者胡雅文北京报道
  已经停牌的中银绒业正在争取恢复上市的机会。
  7月2日,即将面值退市的中银绒业(000982.SZ)公告称将进行股份回购,以回购4000万元的上限测算,股价上限为1.92元/股,回购股份数约占目前公司总股本的0.49%。
  就在6月29日,中银绒业表示已向深交所提交了听证申请。股票停牌后提出听证,通常是指上市公司在面临股票被终止上市交易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要求举行听证会,从而向交易所说明情况,争取保留上市资格或争取更有利的条件。根据有关规定,如果公司股票最终被终止上市,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回看2021年,跨界锂电曾让中银绒业一举扭亏为盈,股价翻4倍。如今,中银绒业又将如何应对?《华夏时报》记者就停牌相关事宜拨打中银绒业多个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记者,面值退市对原有股民来说可能会有投资价值缩水、股票流动性丧失等风险,虽然不意味着清零,但投资退出困难也意味着损失较大。
  回购股票发起自救
  中银绒业正处于退市边缘。
  在2024年5月24日至6月21日期间,由于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一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中银绒业被交易所下达了拟终止股票上市交易的通知。6月24日,中银绒业正式停牌,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6月29日,中银绒业在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事先告知书》后,已在规定期限内向深交所提交了听证申请。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书面陈述和申辩材料。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中银绒业还有一线希望。按照规定,如果公司未按期参加听证,将被视为放弃听证权利;如果公司参加了听证但深交所最终仍作出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仍将退市。如果公司股票最终被终止上市,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7月2日,中银绒业再次发出救市之举,表示将进行股份回购,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股份,回购的股份将全部用于出售。此次回购将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若按回购上限4000万元和回购股份价格上限1.92元/股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2083万股。
  中银绒业早在2000年就已上市。历史股价最高股价为上市首年的27.6元。2011年9月以来,该股大部分时间处于10元以下。2018年5月以来,基本在2元上下震荡,数次逼近1元境地。中银绒业宣布涉足锂电产业后,其股价出现了显著上涨。从2021年6月8日至11月23日,股价飙涨了168.92%
  而这一次,在5月24日跌下1元后,中银绒业一字跌停的颓势几乎没有转圜之地。截止6月21日,也就是目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银绒业收报0.18元/股,总市值7.67亿元。截止今年一季度末,股东为11.62万户。
  中银绒业董秘曾回应投资者称,公司被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决定后,将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的相关事宜。柏文喜告诉记者,转到新三板是为了给退市企业提供股票交易与转让的平台,并非重新上市,原有股民还是股东。而股票投资与买卖自由,股价下降如果不涉及公司责任则不需要赔偿。涉及责任,则按照责任大小以及影响程度赔偿。
  跨界锂电只享短暂荣光
  对于低股价,公司曾在5月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股价受到公司业绩、市场行情影响,并将持续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时至今日,中银绒业的总股本有42.62亿股,这是一个不小的盘。
  中银绒业是从纺织行业切入新能源赛道的代表,如今宣称自己是“羊绒业务+实业投资”双主业发展。2021年3月,中银绒业通过并购进入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生产加工业务。控股子公司锂古新能源通过租赁具备年产4200吨磷酸铁锂生产能力,全资子公司聚恒益则主要负责石墨加工业务。
  受益于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快速上升,磷酸铁锂价格自2021年年初的均价3.8万元/吨涨至年底的均价10.9万元/吨。在此背景下,锂古新能源在2021年实现快速发展。中银绒业的新能源收入占比随之迅速扩大,由2021年的1.44亿元增至2022年的5.19亿元,一举超过纺织业务,成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从盈利来看,转型前已经亏损数年的中银绒业成功扭亏为盈。同时,中银绒业的股价也出现了显著上涨,在2021年收获了4倍的涨幅,从年初的1元涨到过4.17元的高点。
  尝到甜头的中银绒业试图扩大产能,表示将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磷酸铁锂项目,并在2022年收购了河南万贯实业70%股权,投资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项目,目前已具备年产1.5万吨特种石墨制品生产能力。
  不过新能源业务的注入对于盈利的提振是短暂的,对于这项吞并而来的新业务,中银绒业在应对市场风险上显示出了不足。在2022年和2023年,中银绒业再度陷入亏损。由于行业快速进入下行周期,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下游需求同样放缓,中银绒业的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及预期。2023年,中银绒业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下降1416.11%。
  随着股价临近面值退市,中银绒业正面临投资者诸多质疑。如上述投资项目久未投产、收购万贯后一年商誉减值1亿元等业绩相关问题,中银绒业将如何提升盈利能力,度过低谷,记者将持续关注。

【2024-07-01】
半年立案60余家上市公司,市场爆出哪些“雷” 
【出处】银柿财经

  郑煤机(601717.SH)踩雷“私募跑路”,3亿理财仅收回一成;东方集团(600811.SH)超16亿元存款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ST亿利(600277.SH)超39亿存款出现重大可收回性风险;古鳌科技(300551.SZ)实控人陈崇军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青岛市公安局逮捕……今年上半年,A股“雷”声阵阵,“惊起一滩鸥鹭”。
  “平地一声雷”以外,连年亏损、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多重风险交织下,不少公司积重难返,或“披星戴帽”警铃大作,或被立案调查风险高悬,或摘牌退市黯然落幕。
  2024年A股的上半场已然收官,今年上半年,市场爆出哪些“雷”?在新“国九条”严监严管背景下,市场又有哪些变化?
  14家公司完成退市,面值退市是最大“杀手”
  新“国九条”后,A股退市力度加码,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进一步明确。
  据本站iFinD显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上半年共有14家A股公司摘牌退市。同时,据不完全统计,三盛退(300282.SZ)、太安退(002433.SZ)等7家公司目前处于退市整理期,即将退市。此外,还有ST航高(002665.SZ)、ST联络(002280.SZ)、*ST超华(002288.SZ)、中银绒业(000982.SZ)等18家A股公司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目前正处于连续停牌期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退市或即将退市的公司中,“诞生”了年内首家非ST退市股正源股份(600321.SH)以及史上最低价个股*ST保力(300116.SZ),后者5月16日停牌前收盘价0.11元,创下历史纪录。
  从退市原因来看,股价低于面值是最大的“退市杀手”。已经退市的14家公司中,因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而退市的企业共有11家。股价跌破1元,是公司财务表现不佳、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重要风向标。
  例如,昔日“运动品牌第一股”贵人鸟,ST贵人(603555.SH)面值退市背后,是公司在近年深陷亏损泥潭。今年1月26日,ST贵人披露2023年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净亏损4.85亿元,较2022年年报数据净亏损941.3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超50倍。在此前的2018年~2022年间,ST贵人归母净利润出现4次亏损。2018年~2020年分别净亏损6.86亿元、10.96亿元及3.82亿元,2022年净亏损941.37万元,合计亏损超20亿元。2021年,公司因完成破产重整,确认债务重组收益12.22亿元,当年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除了交易类退市指标以外,还有退市商城(600306.SH)、新海退(002089.SZ)两家公司因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被终止上市,退市博天(603603.SH)则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终止上市。
  以退市商城为例,其因2022年财务指标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202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终止上市。
  退市博天是今年首家因重大违法而强制退市的公司。此前的2月2日,退市博天收到北京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认定,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利润,导致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此外,财政部于2023年6月8日对退市博天作出《行政处罚事项决定书》,认定公司“通过伪造验工计价原始凭证虚增收入和成本”“无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伪造债权债务转让协议”“经济业务实质与账面金额严重不符”等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相关规定。
  上交所认为,退市博天虚假记载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虚假记载金额大、占比高,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其中,2020年及2021年资产负债表连续2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50%。前述情形触及《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76家公司“披星戴帽”,ST板块陷入跌停潮
  除了完成退市或锁定退市的上市公司,仍有大量ST股在退市边缘挣扎。随着新“国九条”严打保壳炒作,“壳”价值显著缩水,ST板块随即掀起跌停潮。自4月以来,本站ST板块指数跌幅达45.35%,而上证指数在此期间跌幅为2.43%。
  据本站iFinD显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上半年共有76家A股上市公司“披星戴帽”,其中不少公司“背”上了退市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双重警示。银柿财经注意到,财务问题是这76家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的基本盘,仅在2023年年报披露季落幕前后,就有3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更进一步来看,这36家公司中,*ST龙宇(603003.SH)、*ST巴安(300262.SZ)、*ST天创(603608.SH)等8家公司2023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ST恒立(000622.SZ)、*ST导航(688282.SH)、*ST龙津(002750.SZ)、*ST威帝(603023.SH)等13家公司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ST傲农(603363.SH)、*ST开元(300338.SZ)、*ST景峰(000908.SZ)、*ST博信(600083.SH)等14家公司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其中“早教第一股”*ST美吉(002621.SZ)还涉及非标审计报告因素。此外,*ST金科(000656.SZ)因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和破产清算申请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另一方面,从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40家上市公司来看,大都缘于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事项,约有20家公司2023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或者鉴证报告。
  其中,不少公司存在触发“带帽”的多种情形。例如,ST长康(002435.SZ),除2023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外,还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以及违规担保事项;锁定面值退市、正处于停牌期的ST爱康(002610.SZ),除2023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外,还因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被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说明字段的审计报告。
  此外,还有盈利能力堪忧的8家公司,因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包括ST春天(600381.SH)、ST迪马(600565.SH)、ST天邦(002124.SZ)等。亦有因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3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ST聆达(300125.SZ)、ST宁科(600165.SH);ST中装(002822.SZ)因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新“国九条”后,沪深交易所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增加了适用于财务造假的ST指标,旨在对财务造假“零容忍”。实施情形将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的事实,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科目)存在虚假记载,尚未达到退市标准的,实施ST。
  截至6月28日,共有7家上市公司因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年报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其中不乏国有企业,例如实控人为新疆国资委的ST中泰(002092.SZ),为完成控股股东下达的营业收入目标,2022年虚增收入42.48亿元;浙江国资委下的ST瑞科(300600.SZ)通过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2020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26亿元。
  63家公司及相关方被立案,中介机构责任进一步压实
  退市机制常态化运转的同时,“严监严管”也正成为A股市场主旋律。新“国九条”指出,必须全面加强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稳为基调、严字当头,确保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据本站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上半年共有63家上市公司及相关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从违规行为类型来看,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依然是上市公司及相关方被立案调查的主要原因,共有51家上市公司及相关方因此被立案;其次是涉嫌内幕交易和涉嫌短线交易,分别有5家、3家上市公司因此被立案;此外还有4家上市公司因其他原因被立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发布以来,监管部门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多家券商机构因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受牵连被立案调查。
  具体而言,东吴证券(601555.SH)因涉嫌国美通讯、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在今年4月16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银柿财经注意到,国美通讯(*ST美讯 600898.SH)、已退市的紫鑫药业(002118.SZ)都曾经进行过定增,且定增期间出现财务造假行为,保荐人均为东吴证券。
  此外,海通证券(600837.SH)、中信证券(600030.SH)则因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002145.SZ)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4月12日,前述两家券商先后公告称收到《立案告知书》,同日稍早,中核钛白公告称,公司实控人王泽龙因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违法等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
  4月30日,海通证券与中信证券的行政处罚落地。《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了此次定增案件违法细节。2022年7月,中核钛白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获证监会通过后,中信中证向中核钛白实控人王泽龙推荐定增多空方案,“通过场外衍生品交易台直接实现定增多空套利,提前结算收益,无需等待六个月的锁定期,通常一个多月时间即可回笼资金和收益”。王泽龙决定实施套利定增,海通证券参与中信中证达成挂钩标的为“中核钛白”股票的多头收益互换。最终,王泽龙获利6063.8万元,中信中证未有实际获利,中信证券融券业务收入191.07万元,海通证券收益互换业务收入78.94万元。
  证监会表示,前述主体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中对于依法发行证券转让时间、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证监会依法拟没收上述主体违法所得共计7753.2万元,并处以罚款1.57亿元,共计罚没2.35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及中信中证被罚款6975万元,海通证券被罚款697.5万元。

【2024-06-30】
6月累计14家上市公司锁定退市 本月有7股已完成退市 正源股份成为年内首家面值退市的非ST股 
【出处】金融界

  据不完全统计,6月包括*ST超华、ST联络、中银绒业、ST爱康、ST亿利、ST迪马、*ST巴安、ST富通、建车B、*ST易连、*ST美吉、ST阳光、凯马B和*ST高升在内的14家公司公告收到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包括新纺退、中期退、正源股份、退市商城、*ST世茂、*ST美盛和*ST民控在内的7家公司已完成退市。其中,正源股份成为年内首家面值退市的非ST股。

【2024-06-28】
中银绒业已向深交所提交听证申请并将提交书面陈述和申辩材料 仍有退市风险 
【出处】智通财经

  中银绒业(000982.SZ)发布公告,2024年6月25日,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部函[2024]第169号),详情请见公司于2024年6月26日发布的《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69)。公司已在申请听证的期限内向深交所提交了听证申请,若公司参加了听证但深交所最终仍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据悉,公司将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听证程序细则(2023年修订)》的相关规定,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书面陈述和申辩材料。

【2024-06-28】
上证指数半年振幅18.12%,谁是赢家?谁是失意者 
【出处】银柿财经

  6月28日,伴随着南方连绵不休的梅雨,A股迎来了2024年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回看过去6个月,A股市场风高浪急,我们见证过“千股跌停”的震撼场面,目睹了量化私募普遍亏损、雪球产品集体敲入的“至暗时刻”,也曾为私募跑路的光怪陆离感到错愕……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磨砺了市场的韧性,激发了改革的活力。在这个关键转折点上,资本市场迎来了第三个“国九条”的发布,为A股注入了新的前进动力。当下,“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市场的主旋律。我们看到:退市标准进一步严格,为市场清除“僵尸企业”“害群之马”的决心坚定;减持行为进一步规范,维护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投资者利益;现金分红蔚然成风,彰显了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尊重和回报;程序化交易监管细则的出台,为市场交易增添了一份透明度和规范性。
  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行,站在2024年上半年的尾声,我们梳理了上半年的行情脉络,总结经验、寻找机会。展望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监管的日益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资本市场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上证指数年内下跌7.53个百分点
  从大盘看,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从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2974.93点的收盘价,来到了6月28日的2967.40点,年内涨跌幅仅为-0.25%,不过,振幅达到了18.12%。期间,最低点于2月5日创下,为2635.09点,最高点则是5月20日的3174.27点,上下差异达到539.18点。
  对于后市,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指出,6月以来,市场横盘震荡,投资者风险偏好小幅下降,股权风险溢价有所回升且总体处于历史较高水平,A股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从一级行业来看,张夏指出,6月交易热度明显提升的行业主要集中在TMT方向,主要受益于AI和半导体的景气改善预期催化。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正式吹响了苹果AI落地的号角,此外国家大基金成立、半导体设备公司订单改善预期,叠加相关个股估值历史低位,电子交易热度提升明显。
  翻倍个股数量创近年来新低
  个股方面,本站iFinD数据显示,年内有833只个股年内实现上涨,下跌的则有4524只,另有6只平盘。
  年内股价涨超100%的个股有22只,其中,有17只为年内上市新股。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往年,上半年股价实现翻倍的个股大幅减少。本站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包含新股)达119只,2022年为47只,2021年则高达277只。
  涨幅最高的是汇成真空(301392.SZ),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真空镀膜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其技术服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于6月5日上市,截至28日收盘,涨幅逼近400%。
  剔除年内上市的新股,今年上半年,涨幅最高的则是正丹股份(300641.SZ),达到373.13%。正丹股份主营业务为高端环保新材料和特种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有偏苯三酸酐,偏苯三酸三辛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乙烯基甲苯、均四甲苯、高沸点芳烃溶剂。海通国际指出,正丹股份在我国甚至全球TMA市场都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是为数不多可采用连续法生产TMA的精细化工企业,今年来,低库存和高出口需求支撑TMA价格上涨。
  从跌幅看,有7只个股上半年下跌超90%,分别为退市园城(600766.SH)、退市碳元(603133.SH)、*ST保力(300116.SZ)、*ST超华(002288.SZ)、*ST美尚(300495.SZ)、ST长康(002435.SZ)、三盛退(300282.SZ)。下跌幅度最高的非ST股则是中银绒业(000982.SZ),其同样已锁定退市。此外,上榜的非ST股还有鹏都农牧(002505.SZ)、岭南股份(002717.SZ)、长药控股(300391.SZ)、深科达(688328.SH)、天瑞仪器(300165.SZ)、古鳌科技(300551.SZ)、东方集团(600811.SH)、东易日盛(002713.SZ)、跨境通(002640.SZ)。
  两大行业市值增长超万亿,白酒企业股价承压
  从个股市值变化看,领跑增长榜单的是中国石油(601857.SH)和中国海油(600938.SH)。本站iF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两家公司总市值分别增加5813.32亿元、4221.46亿元。
  此外,增长榜单中,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建设银行(601939.SH)四大行以及招商银行(600036.SH)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市值减少榜单中,“茅五泸”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泸州老窖(000568.SZ),以及洋河股份(002304.SZ)等一线白酒企业现身。其中,贵州茅台上半年市值减少超过3200亿元。生物医药行业亦有药明康德(603259.SH)、智飞生物(300122.SZ)、爱尔眼科(300015.SZ)等3家公司出现在榜单中。
  个股折射了行业情况。本站iF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31个申万行业中,仅8个行业市值呈现正增长,其中,银行行业总市值增长最多,达到1.77万亿,其次是石油石化行业的1.09万亿元,公用事业行业、煤炭、通信、交通运输等分列其后。
  总市值减少最多的行业则是医药生物行业,达到1.38万亿元。招银国际指出,年初至今,MSCI中国医疗指数下跌26.5%,跑输MSCI中国指数33.7%。目前行业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为24.0倍,低于12年历史均值。
  招银国际表示,继续看好创新药和器械龙头以及高成长医疗消费个股。对于看好医药行业反弹,招银国际给出了三个理由:其一是医疗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有效刺激采购需求,创新药械支持政策有望落地;其二是出海提供增长动力,创新医疗器械海外市场高速增长,创新药出海授权交易有望持续落地;其三是GLP-1、ADC等药物具备长期投资机会。
  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本站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被调研次数最多的是裕太微,达到40次;参与调研机构数量最多的公司则是中控技术(688777.SH),达到1057家。从榜单上看,今年上半年,机构倾向于调研机械设备产业、电子产业。
  对于机械设备行业,浙商证券指出,2023年在出口拉动下,工程机械龙头业绩开始拐点向上;2024年预计内需筑底,海外可期,期待2025年开启5年左右的周期上行期。浙商证券认为,在海外市占率持续提升、国内更换周期的上行周期的背景下,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凭借综合性价比优势,有望逐步迈向全球龙头。
  对于电子产业,万联证券指出,2024年以来,申万电子行业跑输沪深300指数,行情表现居于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等水平。不过,第一季度,申万电子行业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多个子板块业绩回暖,其中PCB、面板、数字芯片设计、封测等板块表现较好。展望2024年下半年,建议把握AI浪潮下算力建设与终端创新的双主线机遇。算力建设方面,AI加速建设推动AI服务器出货增长,进而拉动产业链上游部件PCB、芯片等细分领域的需求。终端创新方面,手机厂商积极推动AI功能落地,AI手机有望快速渗透;AIPC硬件基础逐渐夯实、应用生态日趋成熟、新产品陆续发布,有望拉动换机需求,进而提振产业链需求。

【2024-06-28】
近300亿资金抄底,低估值+高增长“错杀”股名单来了,仅11只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朱听武

  业绩表现优质公司或存在“错杀”的情况。
  头部宽基ETF成交额继续放量
  近300亿资金抄底
  6月21日,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后,市场谨慎情绪蔓延,成交量持续走低,本周4个交易日均不足7000亿元。
  对于3000点以下的地量行情,该如何看待呢?从历史年线来看,自1990年以来,上证指数连续下跌2年的仅有5次,即1994年和1995年、2001年和2002年、2004年和2005年、2010年和2011年、2022年和2023年。从历史来看,上证指数连跌3年的情况尚未出现。
  从估值来看,上证指数当前市盈率13.08倍,已低于近5年13.6倍的均值,最新市净率为1.21倍,也处于历史以来的最低值。
  从资金流向来看,近日宽基指数ETF获持续买入,资金托底明显。6月2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成交额均超过26日,分别达到49.95亿元、32.21亿元、22.64亿元、17.77亿元、17.1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后,近5个交易日(即6月21日至6月27日,),股票型ETF出现显著的资金净流入情况,累计净流入接近300亿元。对比来看,6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净流入规模合计仅12.34亿元。
  巨丰投顾认为,随着各项逆周期调节政策措施落地,国内经济步入复苏周期,A股将逐步探明市场底并震荡上行。短期上证指数冲击3200点遇阻回调,是逢低布局的机会。
  11只低估值绩优股或被“错杀”
  业绩表现优质的公司往往受资金青睐,尤其是历史业绩稳步增长、未来仍充满想象的公司,从长时间来看都具备良好的投资回报。然而,这些个股也难免受到市场短期情绪的影响,存在“错杀”的可能。
  据数据宝统计,6月以来股价跌幅超20%、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2021年至2023年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在10%以上、评级机构数在3家以上且今明两年预测净利润增速均超20%,合计共有11只个股入选。
  从具体个股看,诺瓦星云是视频图像显控领域龙头,公司当前市盈率26.63倍,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24%。另外,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44.54%。
  光伏设备厂商奥特维预告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92亿元至7.72亿元,同比增长32.53%到47.82%。公司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33.41%。不过,其本月跌幅近25%,相比今年3月高点回撤幅度近五成。
  比音勒芬主打高尔夫运动与时尚休闲生活的中高端服饰品牌,近年来一直在“闷声发大财”。公司自2016年上市以来,营收由8.42亿元增至2023年的35.36亿元,涨幅超3倍;归母净利润由1.33亿元增长至9.11亿元,涨幅近6倍。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保持在20%左右。
  本月9股逆势大涨超50%
  本月以来,上证指数下跌4.57%,4740只股下跌,除退市股外,中银绒业跌幅近75%,东方集团跌幅51.66%,广汇汽车、鹏都农牧均跌超45%。不过,在市场资金存量不足的情况下,小市值股受到资金的青睐,部分个股逆势走强。
  据数据宝统计,本月有9股涨幅超50%,包括逸豪新材、金溢科技、满坤科技、飞天诚信等多只电子或计算机板块个股。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性能PCB的需求不断增长,PCB产能受限以及行业的高景气,相关个股反复活跃。逸豪新材近期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本月涨幅94.53%。
  “车路云一体化”概念股活跃,金溢科技股价大幅上涨。公司在佛山投资建设了智能制造基地,具备车规级产品生产及大批量生产制造能力,并打造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能满足大批量设备的生产及交付。
  满坤科技兼有PCB概念及“车联网(车路云)”概念,本月大涨超64%,最新市值50.26亿元。

【2024-06-26】
中银绒业:根据相关规则,公司被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决定后,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的相关事宜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6月26日讯,有投资者向中银绒业提问, 你好!请问贵公司确定退市吗?退市后会到新三板吗?公司会重组吗?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根据相关规则, 公司被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决定后,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的相关事宜。
  点击进入互动平台 查看更多回复信息

【2024-06-26】
面值退市!11万股民“踩雷”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南深

  6月25日晚,停牌两天的中银绒业公告,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公司被终止上市的原因,系在2024年5月24日至6月21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这样,中银绒业成为年内深市首家、全市场第二家触及面值退市条款的非ST股。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仍有股东高达11.62万户。
  直接退市!无整理期
  6月23日晚,中银绒业就公告,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公司股票自2024年6月24日开市起停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6条的规定,深交所自公司股票停牌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向公司发出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而仅仅过了两个交易日,深交所就向公司发出了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公司股票在2024年5月24日至6月21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也就是面值退市条款。
  根据前述上市规则规定,公司对终止上市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或者深交所公告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之日起十个交易日内,向深交所提交相关书面陈述和申辩,并提供相关文件。但显然,在既定事实面前,该条款对中银绒业而言几乎失去意义。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1.15条的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强制退市后,进入退市整理期,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除外。此番,中银绒业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终止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根据规定,强制退市公司应当在深交所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决定后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的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四十五个交易日内可以转让。
  强制退市公司在股票被摘牌前,应当与符合规定条件的证券公司签订协议,聘请该机构在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后为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并授权其办理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结算系统的股份退出登记、股份重新确认及登记结算等事宜。
  最新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或由于股本较大(42.62亿股),中银绒业依然有着超过11万的股东,这在退市股种相对少见。
  多次在退市边缘“试探”
  熟悉A股市场的投资者或许知道,中银绒业是一家来自宁夏的老牌上市公司,2000年就登陆了资本市场,最初证券名称叫“圣雪绒”,彼时以羊绒及制品经营为主。
  但上市不久,该公司业绩就开始不济,2005年首次出现亏损,2006年二次亏损被*ST,最后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在2007年成功保壳。此后没过几年,2014年开始公司又回到了亏损边缘,2015-2016年连续2年亏损,再度被*ST。
  但公司策划转型游戏,股价还一度大涨。而2018年上半年,中银绒业接连公告政府补贴、债务豁免等消息,再次打响保壳战。彼时公告显示,公司在2017年12月29日收到地方政府总计6.45亿元“经营性财政补贴”,同时长期业务合作单位合计豁免债务金额1.12亿元。这样,当年公司业绩又扭亏为盈,再次躲过一劫。
  随后,公司在2019年启动破产重整,在剥离不良资产后,构想通过收并购跨界转型新能源,不过也正是这次事后被证明并不成功的转型,最终埋下了退市的种子。
  2021年3月,中银绒业收购四川锂古新能源80%股权,但锂古新能源202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均出现大幅下滑。2022年11月,中银绒业以2.77亿元收购主营碳素及石墨业务的河南万贯实业70%股权,并形成商誉1.76亿元(增值率251.47%)。然而,河南万贯实业2023年未完成业绩承诺,经营业绩不及预期,计提大额商誉减值。
  财报显示,自2015年以来的过去9年,中银绒业有8年扣非净利润处在亏损状态,累计亏损额在60亿元以上。
  而期间,公司股价基本处在下降通道中,此次确定退市前,其股价已经在2元一带徘徊了近两年。而今年以来的两波快速下跌,终于让公司股价逼近1元,把公司推到了悬崖边。
  5 月5日,中银绒业董事会决定拿出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的金额回购公司股票,并且在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便快速付诸实施。但公司股价反而从1.1元附近来到了0.7元附近,已经无力回天。

【2024-06-26】
重要公告速递:多家公司宣布回购、增持计划 
【出处】本站C闻

  业绩>>>
  大连重工: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13.02%—38.14%。
  鼎龙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110%-130%。
  米奥会展: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降46.19%—51.44%。 
  投资并购>>>
  艾迪药业:拟1.5亿元购买南大药业31.16%股权。
  普门科技:拟10亿元投建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
  生产经营>>>
  博实股份:签订9650万元重大合同。
  侨银股份:中标约1.35亿元肇庆新区2024—2027年度城市环卫保洁、绿化管养一体化项目。
  增持&回购>>>
  赣粤高速:长城人寿近日合计增持公司1%股份。 
  永泰能源:拟1.5亿元-3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安阳钢铁:控股股东拟5000万元至1亿元增持股份。
  康欣新材:董事长提议1000万元-2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
  ST易购:拟以8000万元-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浙江龙盛:控股股东拟2亿元至4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通策医疗:独立董事李敏拟继续增持100万元-200万元。
  阳光乳业:控股股东拟2000万元至4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
  安凯微:拟3000万元-6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
  九强生物:中国医药投资拟不少于3000万元增持股份。 
  来伊份:拟3000万元至6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
  凌钢股份:拟1亿至2亿元回购股份控股股东计划增持。
  天合光能:拟10亿元-1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璞泰来:拟以1.5亿元-3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减持>>>
  飞沃科技:湖南文旅拟减持公司不超1%股份。
  公告澄清>>>
  ST高鸿:联合开发的车联网芯片已进入MPW生产阶段。
  金麒麟:公司股票短期涨幅高于同期行业涨幅及上证指数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
  时空科技:目前生产经营状况正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其他>>>
  中银绒业: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天域生态: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7.58%的股份。
  沃森生物:终止新冠mRNA疫苗临床试验。
  美丽生态:控股股东股份新增轮候冻结。
  吉视传媒: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股价低于1元而终止上市的风险。
  四川美丰:与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4-06-25】
中银绒业: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出处】智通财经

  中银绒业(000982.SZ)发布公告,公司于2024年6月25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事先告知书》(公司部函[2024]第169号)。公司股票在2024年5月24日至6月21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2024-06-25】
每经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中银绒业并购资产尚无盈利能力,董事长“朋友圈”存疑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股价定格在0.18元的中银绒业(SZ000982,股价0.18元,市值7.67亿元)若退市,将成为深交所年内首家非ST退市股。
  与眼下不得不面临“面值退市”的无奈相比,中银绒业上一次“劫后余生”后,是以2021年屡屡高溢价并购涉足新能源领域材料端为开局,拉动股价全年上涨217.92%,或也为如今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中银绒业2021年一季度后的股价“主升浪”阶段,多个神秘股东出现在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这些股东与中银绒业并购项目的部分转让方之间,通过企业名、人名、电话、企业邮箱交织出一张纷繁复杂的关系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张关系网指向中银绒业董事长李向春的“朋友圈”,以及部分董事、监事。
  近日,记者前往四川省绵竹市、都江堰市实地调查发现,中银绒业当年高溢价并购项目的进展远远不及预期,一个号称要在绵竹市投产年产8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至今以宗地为由未开工。地方园区管委会多次口头通知与正式文件催促其施工。另一并购项目仍然停产改造,距离其公告的二季度复产仅剩不到10天时间。
  2021年3月,中银绒业以4200万元增资并收购都江堰市聚恒益新材料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当时溢价收购的增值率为274.94%。图为聚恒益的厂房。 每经记者 胥帅 摄
  并购项目至今未有进展
  2021年11月20日,中银绒业发布公告称,以0元的价格受让成都崇欣信达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欣信达)持有的四川鑫锐恒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锐恒)100%股权。这家企业成立时间是2021年8月25日,截至2021年10月31日的净资产为负3.96亿元。
  股权转让完成后,中银绒业不仅为鑫锐恒实缴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并计划以鑫锐恒为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20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2021年11月至2025年8月。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恰好是锂电材料行业的估值顶峰,资本市场一度“涉锂即涨”,中银绒业的股价便攀升至近5年来的顶点4.17元/股。
  然而时至今日,该项目仍未有进展,中银绒业给出的理由是土地未合宗。其回复交易所问询函表示,已通过公开挂牌获得德阿产业园3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共计279.02亩,但3宗土地之间有两条一直未开建的政府规划路,需要合宗。6月5日,鑫锐恒收到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复函,拟将鑫锐恒原3宗土地收储,并将土地整合后按规划重新供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鑫锐恒通过招拍挂取得的宗地地图显示,项目地的大概位置(德阿产业园DA-Bb-03-01号、DABa-04-01号、DA-Bb-05-01号)与盛新锂能子公司致远锂业相隔一条马路,与四川能投德阿锂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地位置(绵竹市德阿工业园DA-CD-01-01号地块)临近。其中,“DA-Bb-03-01”地块与祥柳村七组相邻。记者于6月12日赶到祥柳村七组,一户村民向记者表示:“这个组就只有我们一家人,还有隔壁两口子。这边征完地,搬完了。”随后,该村民将记者带到“DA-Bb-03-01”的大致区域。从现场情况来看,除了有水渠建设的痕迹外,“DA-Bb-03-01”地块周边以农田为主,未有其他打围。
  四川能投德阿锂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部落地于此,距离约200米的地方就是公司年产3万吨锂盐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进行土建主体施工、钢结构安装等。有项目部工人表示:“我们这后面还是田,这边打围的只有(川发)龙蟒和侨源气体。”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能投德阿锂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土地的时间是2023年4月。川发龙蟒取得土地的时间是2022年,同样是磷酸铁锂,目前已经试生产。
  记者随后来到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看到了一份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控制详细规划,上面并没有标注出鑫锐恒。
  项目领域一样,为何其他企业已开工建设,鑫锐恒却遭遇宗地问题?对于中银绒业回复问询函的说法,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党政办负责人予以否认,其直指鑫锐恒未开工的问题在企业自身。
  据介绍,鑫锐恒项目在落地之初,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多次派人与企业代表现场勘察园区可供地块的现状,鑫锐恒项目根据当时的工艺计划分4期实施项目建设。根据园区规划及土地现状,最终经双方协商并确认,在不影响项目落地建设的前提下,分3宗地进行供地。“它们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分4期实施,也是按照这个拍地。它的施工跟3块地合宗没有关系,不合宗也能动工。不合宗对施工动工没影响。”上述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党政办负责人表示,即便是当中有一条路不调规,也不影响项目推进。况且后面,园区做详规时还将那条路调规,他表示:“合宗耽误施工完全是借口。不可能(我们)招进来,不允许你动工,这个不符合逻辑。”
  “电话沟通,口头上不晓得催促好多次。反复催对方动工。”在完成土拍后,园区反复催促鑫锐恒动工,而鑫锐恒表示要土地合宗后才能动工。一直到2023年7月7日,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以管委会名义向鑫锐恒正式发函,督促其开工建设。该函内文提到:“你公司应在土地摘牌起3个月内,于2022年6月前开工建设,但至今未开工。请你公司必须于2023年7月20日前开工建设……”然而鑫锐恒的回答仍然是先要完成合宗。
  记者了解到,中银绒业内部股东还就合宗一事向当地递交过举报信,投递到市长信箱,涉及土地合宗等问题。根据当地一知情人士分析,鑫锐恒的项目开工建设或存在内部股东分歧,有股东希望加快投产,有股东不希望加快投产。一个背景是鑫锐恒拿地时间为2022年,当年处于锂盐高价区间。到了2023年,锂盐环节到磷酸铁锂环节价格下降,企业投资愿望降低。
  进军新材料领域不顺利
  中银绒业2021年的另一大动作是布局新材料领域。
  2021年3月,中银绒业还以4200万元增资并收购都江堰市聚恒益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恒益)100%的股权。当时溢价收购的增值率为274.94%。
  在业绩承诺期的2021年和2022年,聚恒益的利润完成率分别为200.38%、174.19%。然而到了2023年度,这家公司实现营业利润130.96万元,净利润亏损141.60万元。
  聚恒益于2023年四季度开始自主进行清洁生产改造,中银绒业将标的2023年业绩亏损原因归结为停产以及市场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聚恒益停产前出现过环保问题。成都市都江堰生态环境局在2023年二季度的现场检查中,发现涉及新建2台石墨化炉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等违规行为。根据中银绒业2023年年报内容,聚恒益于2023年12月19日停产,预计停产4~6个月,计划于2024年二季度恢复正常生产。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截至2024年6月13日,聚恒益仍然在现场施工。尽管外墙主体钢架已经能看见,但外墙仍未封闭,里面水泥柱仍清晰可见,也看不见生产设备。门口保安表示,这里禁止外来人进入,需要记者联系聚恒益员工。
  6月13日中午12时,正是工人们的饭点时间,记者注意到,聚恒益工人通常会在附近买盒饭。卖盒饭的老板向记者表示,他听过一些工人说过里面的情况,“那里面还早……至少要把铁皮包过来(注:一种建筑流程)”。另外有工人表示:“2个月还差不多。”不过,也有工人表示不清楚具体完工时间,“也快了”。
  聚恒益的复工是否与环保整改有关?成都市都江堰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向记者表示,执法部门2023年依法依规处罚了聚恒益的环保违规行为,聚恒益也进行了相应整改。不过,企业复工生产时间是由企业自主决定。
  高价并购存在一些疑点
  综合来看,中银绒业谋划的新能源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一直到中银绒业濒临退市悬崖,上述并购资产仍然没有表现出预想的盈利能力。
  此外,中银绒业那时选择的标的,要么净资产为负,比如鑫锐恒、锂古新能源、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2021年净资产为负)。要么如聚恒益,所有者权益不超过1000万元。除了聚恒益在并购当年能维持不超过5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其他资产基本不贡献净利润。
  中银绒业在周期高点切入新赛道,周期低点无法实现收益,加之跨界经营能力欠缺,它的困境似乎可以理解。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结合中银绒业并购前后的股价、股东名册、转让方信息发现,中银绒业高价并购中的部分转让方与董事长李向春、中银绒业其他子公司有交集。
  比如中银绒业当时收购鑫锐恒时,转让方是崇欣信达。崇欣信达对外投资的一家企业是海南沅澄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海南沅澄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另一方股东是中银绒业子公司北京君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兰投资)。
  海南沅澄成立目的是受让另一锂企金鑫矿业的债权,但在受让终止后宣告解散。崇欣信达还与宁夏文镜太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镜太奇)共同投资企业。文镜太奇的邮箱与君兰投资2014年、2019年年报登记邮箱一样。文镜太奇的法定代表人是刘天一,穿透股权关系,刘天一也是北京欧瑞富砾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瑞富砾)旗下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欧瑞富砾同电话、邮箱企业有北京正阳富时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后者执行事务合伙人是中海达投资有限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中海达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李向春,股东是于旭斌(全资持股欧瑞富砾)、吴瑞、陈开军。
  这4个人的持股企业,或持股企业电话、邮箱,呈现出复杂的交叉关系。除了中银绒业董事长李向春之外,上述关系还涉及到中银绒业其他董事和监事。中银绒业董事徐蓉,在2007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欧瑞富砾资产管理部总监;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任北京和平财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与欧瑞富砾子公司电话一致)副总经理。中银绒业董事申晨于2016年8月至今任北京和平财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最关键是,上述交叉关系不仅涉及到中银绒业并购前夕标的股东,还涉及到中银绒业的2022年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银绒业并购最为频繁阶段在2021年和2022年。2021年6月30日到2021年11月30日期间,公司股价上涨138.3%。
  2021年三季度末,欧瑞富砾和刘天一共同持股的企业已是中银绒业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数为1810万股。
  而在2021年一季度末,宁夏跃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跃尚科技)成为中银绒业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8410万股),其2019年年报登记邮箱与欧瑞富砾、文镜太奇、君兰投资一致。这家企业现在的财务负责人,2019年的股东王坤,与鑫锐恒监事王坤重名。而在2022年一季报,跃尚科技又出现在中银绒业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3092万股)中。
  同样是在2022年一季报,北京晋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开投资)是中银绒业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4518.5万股)。晋开投资的电话、邮箱与北京京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鹏投资)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两家公司一致。京鹏投资与中银绒业第一大股东具有一致的电话、邮箱及地址。晋开投资年报登记电话是一个叫范晓宇的人。6月21日,记者拨通电话采访其是否属于恒天金石(中银绒业控股股东)的人,对方先表示:有什么事?”然后获悉记者身份后以打错为由挂断电话。
  北京宗鑫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鑫瑞)、深圳市宏语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宏语)同时出现在中银绒业2022年一季度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各自持股数均超过4000万股。深圳宏语在2023年第三季度退出中银绒业前十大流通股东,宗鑫瑞也于2024年4月30日退出中银绒业前十大流通股东。
  宗鑫瑞和深圳宏语的主要股东是吴瑞。宗鑫瑞投资的一家企业是宁夏尚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银绒业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监事会主席担任宁夏尚威投资法定代表人)。
  宗鑫瑞通过宁夏尚威间接持股重庆路桥,重庆路桥董事长也是李向春。深圳宏语通过其他投资与重庆路桥股东有过股权联系。中银绒业曾提到吴瑞,认为其在企业咨询管理、特殊资产投资方面具有相关经验。
  2022年一季报显示,跃尚科技、晋开投资、宗鑫瑞、深圳宏语这4家能关系到李向春的企业,合计持有中银绒业股权1.62亿股,持有流通股比例高达3.8%。
  2024年6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到刘天一和吴瑞。记者在表明身份后,刘天一表示:“你这边的采访我不接受。”吴瑞则表示:“我不太喜欢接受采访,建议你们从其他途径去调查吧。”
  6月20日和6月21日,记者还多次致电崇欣信达法定代表人陆静、中银绒业年报公开电话,前者电话无人接听,后者一直提示电话忙。同时,记者也就稿件里的问题向中银绒业邮箱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2024-06-25】
中银绒业或成深市年内首家非ST退市股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6月21日收盘,中银绒业股价定格在0.18元/股,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1元。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这意味着,中银绒业(SZ000982,股价0.18元,市值7.67亿元)或将成为深交所年内首家非ST退市股。
  回顾中银绒业走到触及退市的过程,可以发现,公司长期业绩增长乏力早已埋下其危机的伏笔。上一轮破产重整后,中银绒业的股本扩充到42.62亿股,股价长期徘徊在2元以内。
  为了推动业绩增长,中银绒业选择通过并购快速切入新能源赛道,然而受到产业链铺得过长,以及高溢价并购资产的“反噬”,如今看来,中银绒业难以挽救业绩颓势。围绕中银绒业并购过程,标的转让方与中银绒业董事长李向春“朋友圈”的交集,引来市场质疑。
  破产重整或许埋下伏笔
  作为一家2000年就在A股上市的羊绒企业,20多年来,中银绒业总能在危机中峰回路转。
  2014年左右,被市场看作是成长股的中银绒业陷入造假旋涡。中国证监会对中银绒业立案调查,发现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公司彼时的实际控制人兼时任董事长、总经理马生国以公司名义与多名客户签订虚假合同,伙同他人假报出口,虚构购销业务和资金往来,涉及的虚假购销合同总金额约1.2亿美元,骗取出口退税款约1.2亿元人民币。
  经历财务造假危机后,中银绒业又在2018年陷入债务危机,还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一直到2019年,中银绒业完成破产重整,可谓是又“躲过了一劫”。但在重整后,公司经营业绩依旧未能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3年,中银绒业有8年的扣非净利润为负值,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35亿元。
  如今看来,中银绒业的破产重整或许就已埋下了公司此次走向触及“面值退市”结局的伏笔。
  彼时,中银绒业按每10股转增约13.61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将股本扩充到42.62亿股。如今,中银绒业的股本已经超过了长沙银行、TCL中环等,仅比宁德时代的43.99亿股股本少1亿股。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业绩增长的良性反馈去推动市值做大,股本过大自然就限制了股价的空间。自破产重整以后,中银绒业业绩乏力,股价长期徘徊在1~2元。
  中银绒业董事会也采取了自救措施,如在2024年5月6日公告了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的回购计划。可截至5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3661.62万股,占总股本的0.86%,堪称杯水车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股本过大是中银绒业触及“面值退市”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分散股权。
  中银绒业目前仍处在没有实际控制人的状态。截至4月30日,恒天金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中银绒业控股股东,合计持有公司10.4%股份。中银绒业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是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行,分别持有5.99%和4.02%股份。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股东持股比例在5%以下,减持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中银绒业大股东缺少产业资本,持股比例低的金融资本兜底增持意愿较弱。
  高管层缺乏新能源背景
  股价下跌是对中银绒业基本面经营不利的反馈之一。实际上,重整之后,中银绒业也积攒了一些现金流。根据2019年和2020年年报,2019年末,公司有3.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020年末达到8.75亿元,中银绒业称主要为本期收回公司重整资金尾款及收回历史遗留出口退税款。
  然而自2021年起,中银绒业高溢价并购和经营不利逐步消耗现金流。到了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2.80亿元。
  实际上,在破产重整后,中银绒业构想了从上游锂矿到中游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制造的产业链布局。其并购标的主要集中在磷酸铁锂、石墨材料等用于正负极的电池材料。
  然而,中银绒业的并购事项频频踩雷,2021年3月,中银绒业收购四川锂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0%股权,但锂古新能源202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均出现大幅下滑。2022年11月,中银绒业以2.77亿元收购主营碳素及石墨业务的河南万贯实业70%股权,并形成商誉1.76亿元,标的评估值约为4亿元(增值率251.47%)。然而,河南万贯实业2023年未完成业绩承诺,经营业绩不及预期,计提大额商誉减值。
  高溢价并购未带来理想效果,记者注意到,其中也存在行业问题,比如2021年恰好是新能源材料的价格巅峰期。值得注意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中银绒业高管层在新能源领域欠缺一线的经营生产经验。公司董事长李向春擅长资本运作,董事郝广利的从业经历更多涉及财务,董事刘京津长期从事投资业务,董事徐蓉长期负责资产管理与审计等。
  欠缺新能源领域的相关背景,中银绒业却构想出很长的产业链布局。实际上,并购时相关标的普遍资产规模不大、盈利水平欠佳,本身难以支撑起中银绒业的全产业链构想。比如聚恒益2020年12月31日末的净资产账面值仅为571.75万元。
  事后来看,当时中银绒业给投资者讲述了一个未完结的新能源“故事”,公司股价即便涨了,最后也还是跌回了原位。而围绕中银绒业并购过程,标的转让方与中银绒业董事长李向春“朋友圈”的交集也引发市场质疑。

【2024-06-24】
公司快评︱中银绒业锁定面值退市,A股市场需要更多的“金凤凰”,而非“不死鸟”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贾运可
  近期,中银绒业(SZ000982,股价0.18元,市值7.671亿元)因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锁定面值退市,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保壳”公司的关注。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股票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自2024年6月24日开市起停牌。多年来,中银绒业通过变卖资产和破产重整等手段维持上市地位,被称为“A股不死鸟”。然而,A股市场需要更多业绩优良的“金凤凰”,而非靠“保壳”手段苟延残喘的“不死鸟”。
  中银绒业多次通过变卖资产、破产重整等方式维持上市地位,这些手段在短期内确实能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避免退市的命运。然而,这种做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延续公司的生命。长期依赖保壳手段的公司,通常难以实现业务的根本性改善。以中银绒业为例,2015年以来,公司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仅2021年盈利2352万元),主营业务难以为继。尽管通过并购进入新能源领域,但业绩依然不佳。这种状况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对市场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
   A股市场的资源应当更多地流向那些具备创新能力和增长潜力的企业,而不是被保壳公司所占据。这些“不死鸟”公司占用市场资源,却难以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甚至会拖累市场的整体表现。保壳行为还容易让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频繁的资产重组、破产重整不仅让公司的财务报表复杂化,还可能隐藏真实的财务状况。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优质企业,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卓越的经营表现,不仅能够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还能树立市场的良好风气。例如,A股市场上有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只有更多的“金凤凰”不断涌现,A股市场才能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优质企业的成长和壮大,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需要严厉打击和淘汰那些只靠保壳手段生存的“不死鸟”。
  总之,A股市场应当减少依赖保壳手段的“不死鸟”,而是应更多地培育和支持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金凤凰”。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市场整体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实现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2024-06-24】
6月24日盘前停复牌汇总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6月24日,3家公司临停:ST迪马、ST亿利、中银绒业,1家公司复牌:澄星股份。

【2024-06-24】
“A股不死鸟”,退市警报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董添

  中银绒业6月23日晚间公告,截至2024年6月21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公司股票将自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
  截至6月21日收盘,中银绒业股价报0.18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开始,中银绒业的扣非净利润多年亏损,多次披星戴帽,期间靠变卖资产、破产重整等手段保壳,被称为“A股不死鸟”。
  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
  公告称,截至2024年6月21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的规定,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1.15条的规定,若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公司股票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6条的规定,公司股票将自 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6条的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 自公司股票停牌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向公司发出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1.10条的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在收到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送达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之日(以在先者为准)起五个交易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出听证要求,并载明具体事项及理由。有关听证程序和相关事宜,适用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规定。公司对终止上市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之日起十个交易日内,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相关书面陈述和申辩,并提供相关文件。公司未在本条规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书面陈述和申辩的,视为放弃相应权利。
  业绩大幅下滑
  根据中银绒业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施双主业运营,主要业务包括羊绒和羊绒制品贸易;2021年起通过并购所相继开展的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生产及应用业务和特种石墨及特种石墨加工业务。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同比下降20.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5亿元,较上年下降1416.11%。
  中银绒业称,2023年营业收入较上期减少,主要因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缓影响,子公司四川锂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入大幅下滑。报告期内,子公司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聚恒益经营业绩不及预期,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商誉减值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河南万贯、聚恒益的经营状况及发展预期等因素,对相关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进行减值测试,经测算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0353.83万元,其中计提河南万贯商誉减值准备10087.62万元,计提聚恒益商誉减值准备266.21万元。同时,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相关会计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本报告期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共计3752.8万元。
  对于羊绒行业,公司在年报中提到,行业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和资金密集性的特点,总体规模小,竞争激烈,对经济周期和季节敏感,原 料价格波动大。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羊绒贸易业务。虽然公司在羊绒纺织行业经营多年,在上游原绒供应、下游成品销售以及羊绒贸易方面形成了较好的竞争优势,但2019年破产重整后资产、业务和人员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面临业务模式重建、重塑在羊绒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局面。
  对于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公司于2021年3月以并购方式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行业,控股子公司四川锂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租赁具备年产4200吨磷酸铁锂生产能力,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生产与销售,拥有独立的研发和产供销体系。本报告期内,受碳酸锂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公司承接了磷酸铁锂加工业务。锂电池应用端业务方面,公司提到,公司于2021年8月在上海设立资产持有平台、合资设立业务运营平台,通过上海玖捌贰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应用所涉的二轮及三轮电动车更换电池业务。

【2024-06-24】
沪深股通|中银绒业6月21日获外资卖出0.20%股份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北上跟踪

  本站数据显示,2024年6月21日,中银绒业获外资卖出854.44万股,占流通盘0.20%。截至目前,陆股通持有中银绒业2451.65万股,占流通股0.58%,累计持股成本3.61元,持股亏损95.02%。
  中银绒业最近5个交易日下跌37.93%,陆股通累计净卖出1073.01万股,占流通盘0.25%,区间平均卖出价0.22元;最近20个交易日下跌82.00%,陆股通累计净买入935.47万股,占流通盘0.22%,区间平均买入价0.49元;最近60个交易日下跌87.05%,陆股通累计净买入423.43万股,占流通盘0.10%,区间平均买入价0.94元。中银绒业近期外资成交明细一览表日期持股量占流通股(%)日净买入额(元)日净交易量(股)累计持股成本(元)2024-6-212451.65万0.58-154.18万-854.44万3.612024-6-203306.09万0.785968.8548-3.14万2.732024-6-193309.23万0.78-19.91万-94.69万2.722024-6-183403.92万0.80-29.33万-124.29万2.652024-6-173528.21万0.839230.03.55万2.572024-6-143524.66万0.8343.06万148.5万2.572024-6-133376.16万0.798448.02.64万2.672024-6-123373.52万0.791.52万4.21万2.672024-6-113369.31万0.791.18万2.95万2.682024-6-73366.36万0.792.13万4.83万2.68

【2024-06-23】
“面值退市”又添一股?股价已降至0.18元,明天停牌 
【出处】证券时报网

  破产重整、跨界新能源赛道都未能改变中银绒业(000982)的业绩颓势,最终,这家全球最大羊绒制品生产商将面临退市。
  自5月24日股价收于1元/股下方以来,截至6月21日收盘,中银绒业股价已降至0.18元/股。
  6月23日晚间中银绒业公告,由于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事实发生的次一交易日开市前披露,公司股票于公告后停牌。因此,中银绒业股票将自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
  根据相关规定,中银绒业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后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6月23日深交所也公告,由于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将自2024年6月24日起,将中银绒业股票调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名单。
  中银绒业2000年就登陆资本市场,在羊绒制品生产领域,该公司羊绒原料收购量位于世界第一,羊绒纱线与制品出口量位居国内第一。
  不过,由于业绩持续亏损,2019年该公司实施了破产重整。在完成资产剥离后,该公司成为一家为羊绒纺织产业提供供应链服务的轻资产运营上市公司,控制原绒供应。
  然而重整依然未能有效扭转中银绒业的业绩颓势。2021年,扣非净利润短暂扭亏后,该公司再度出现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2021年3月,中银绒业以并购方式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行业。
  其控股子公司四川锂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租赁具备年产4200吨磷酸铁锂生产能力,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生产与销售,拥有独立的研发和产供销体系。
  2021年12月,中银绒业还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8万吨/年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主要包括购买土地、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购置生产设备等资本性支出12亿元及流动资金8亿元。
  2022年3月,鑫锐恒已通过政府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四川省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279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在特种石墨业务领域,2022年11月,中银绒业通过收购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70%股权,成为万贯实业控股股东。万贯实业主营碳素及石墨制品生产、加工及销售。
  而在锂电池应用端业务领域,中银绒业于2021年8月在上海设立资产持有平台、合资设立业务运营平台,通过上海玖捌贰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应用所涉的二轮及三轮电动车更换电池业务。
  不过,系列的并购转型下,中银绒业依然业绩下行。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47%;净利润亏损1.35亿元。
  中银绒业称,2023年营业收入较上期减少,主要因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缓影响,子公司四川锂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入大幅下滑。
  公司报告期利润总额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均较上期大幅降低,主要因子公司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聚恒益经营业绩不及预期。
  公司按照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河南万贯、聚恒益的经营状况及发展预期等因素,对相关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进行减值测试。经测算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04亿元,其中计提河南万贯商誉减值准备1.01亿元,计提聚恒益商誉减值准备266.21万元。
  同时,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根据相关会计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报告期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共计3752.8万元。

【2024-06-23】
中银绒业: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明起停牌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6月23日,中银绒业公告,截至2024年6月21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自2024年6月24日开市起停牌。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中银绒业(000982)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