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000686 东北证券 更新日期:2025-05-20◇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5-|112433.7| 2608.20| 1993.29| 9.54| 2.19| 23.54|
| 16 | 2| | | | | |
├────┼────┼────┼────┼────┼────┼────┤
|2025-05-|111818.8| 3558.93| 3586.44| 30.89| 0.31| 26.09|
| 15 | 0|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5-19】
东北证券:5月16日获融资买入2608.20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16日获融资买入2608.2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7.82%,当前融资余额11.2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52%,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626082018.0019932857.001124337177.002025-05-1535589263.0035864435.001118188016.002025-05-1471854651.0076126195.001118463188.002025-05-1332624181.0019449749.001122734732.002025-05-1245182464.0082111787.001109560300.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16日融券偿还23.54万股,融券卖出2.1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6.1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3%,融券余额70.31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6161403.001734898.00703098.002025-05-1523126.001946314.002304394.002025-05-143782191.0048069.004323921.002025-05-13349874.008206.00576658.002025-05-1229406.0015080.00237510.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25亿元,较昨日上升0.41%,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6东北证券4547865.001125040275.002025-05-15东北证券-2294699.001120492410.002025-05-14东北证券-524281.001122787109.002025-05-13东北证券13513580.001123311390.002025-05-12东北证券-36913221.00110979781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6】
东北证券:副总裁王晓丹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任
【出处】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媛)5月16日,东北证券公告称,收到副总裁王晓丹的书面辞职报告。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王晓丹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王晓丹原定任期到期日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届满之日,其辞职申请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东北证券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王晓丹已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做好工作交接安排,不存在未履行完毕的公开承诺,其离任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作。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对王晓丹进行离任审计,在离任审计期间,王晓丹将不再履行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公司董事会对王晓丹在任职期间对公司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2025-05-16】
东北证券:5月15日获融资买入3558.93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15日获融资买入3558.93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40.98%,当前融资余额11.1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40%,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535589263.0035864435.001118188016.002025-05-1471854651.0076126195.001118463188.002025-05-1332624181.0019449749.001122734732.002025-05-1245182464.0082111787.001109560300.002025-05-0923144624.0025938377.001146489623.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15日融券偿还26.09万股,融券卖出31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3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2%,融券余额230.44万,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523126.001946314.002304394.002025-05-143782191.0048069.004323921.002025-05-13349874.008206.00576658.002025-05-1229406.0015080.00237510.002025-05-0939644.0080784.00221408.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20亿元,较昨日下滑0.20%,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5东北证券-2294699.001120492410.002025-05-14东北证券-524281.001122787109.002025-05-13东北证券13513580.001123311390.002025-05-12东北证券-36913221.001109797810.002025-05-09东北证券-2838754.00114671103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5】
东北证券:5月14日获融资买入7185.47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2.74%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14日获融资买入7185.47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2.74%,当前融资余额11.1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26%,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471854651.0076126195.001118463188.002025-05-1332624181.0019449749.001122734732.002025-05-1245182464.0082111787.001109560300.002025-05-0923144624.0025938377.001146489623.002025-05-0829592128.0032817257.001149283376.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14日融券偿还6300股,融券卖出49.5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78.22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1.61%,融券余额432.39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43782191.0048069.004323921.002025-05-13349874.008206.00576658.002025-05-1229406.0015080.00237510.002025-05-0939644.0080784.00221408.002025-05-0881972.00434148.00266409.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23亿元,较昨日下滑0.05%,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4东北证券-524281.001122787109.002025-05-13东北证券13513580.001123311390.002025-05-12东北证券-36913221.001109797810.002025-05-09东北证券-2838754.001146711031.002025-05-08东北证券-3578935.00114954978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4】
东北证券:5月13日获融资买入3262.42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13日获融资买入3262.42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8.17%,当前融资余额11.2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43%,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332624181.0019449749.001122734732.002025-05-1245182464.0082111787.001109560300.002025-05-0923144624.0025938377.001146489623.002025-05-0829592128.0032817257.001149283376.002025-05-0748401991.0039965399.001152508505.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13日融券偿还1100股,融券卖出4.6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4.9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6%,融券余额57.67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3349874.008206.00576658.002025-05-1229406.0015080.00237510.002025-05-0939644.0080784.00221408.002025-05-0881972.00434148.00266409.002025-05-07117955.0092081.00620215.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23亿元,较昨日上升1.2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3东北证券13513580.001123311390.002025-05-12东北证券-36913221.001109797810.002025-05-09东北证券-2838754.001146711031.002025-05-08东北证券-3578935.001149549785.002025-05-07东北证券8461685.00115312872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3】
东北证券:5月12日获融资买入4518.25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32.41%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12日获融资买入4518.25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2.41%,当前融资余额11.1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29%,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1245182464.0082111787.001109560300.002025-05-0923144624.0025938377.001146489623.002025-05-0829592128.0032817257.001149283376.002025-05-0748401991.0039965399.001152508505.002025-05-0636423454.0024481364.001144071913.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12日融券偿还2000股,融券卖出39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9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2%,融券余额23.75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1229406.0015080.00237510.002025-05-0939644.0080784.00221408.002025-05-0881972.00434148.00266409.002025-05-07117955.0092081.00620215.002025-05-060.00105918.00595122.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10亿元,较昨日下滑3.2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12东北证券-36913221.001109797810.002025-05-09东北证券-2838754.001146711031.002025-05-08东北证券-3578935.001149549785.002025-05-07东北证券8461685.001153128720.002025-05-06东北证券11841692.00114466703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12】
员工“卷走”客户资金、直播给出投资建议,4月罚单暴露券商违规细节
【出处】银柿财经
4月监管部门针对券商的处罚,暴露出行业在人员管理、直播业务等细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规范情形。
本站iFinD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各地方证监局、三大交易所针对券商及其从业人员共开出28张罚单,涉及15家券商。
东北证券(000686.SZ)、国元证券(000728.SZ)和天风证券(601162.SH)4月均收到3张罚单,东方证券(600958.SH)、光大证券(601788.SH)、华兴证券、信达证券(601059.SH)和民生证券(现国联民生(601456.SH))均收到2张罚单,其余券商4月只收到1张罚单。
4月唯一一张有罚金的罚单“花落”华林证券(002945.SZ)。处罚文件显示,仇某珍在华林证券某营业部从业期间买卖证券获利5.11万元,被上海证监局“没一罚一”:即没收违法所得5.11万元并处以五万元罚款。
长达12年IPO项目折戟后被罚
4月共有5家券商因投行业务受到处罚,分别是中信建投(601066.SH)、国元证券、东方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和民生证券(现国联民生证券)。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及两名保荐代表人秦明正、王鹏,因在保荐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诺尔)IPO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受到处罚。公开资料显示,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已“陪伴”海诺尔冲刺IPO三次、前后长达12年,但仍以失败告终。
早在2012年,海诺尔就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但发审委因其作为环保企业却多次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合理保证其生产经营的合法性等问题,否决了其上市申请。
2019年6月,海诺尔再度提交IPO申请,但仅三个月后就主动撤回。而且监管部门在当年11月对其进行现场检查后,发现其存在部分项目运营管理相关技术服务费会计处理不规范、未如实披露受限货币资金等问题,决定对该公司出具警示函。
图源:海诺尔招股说明书
2020年12月,海诺尔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锋”。深交所显示,其本次IPO预计融资金额10亿元,在经历三轮问询后于2021年11月通过上市委会议,但是2024年7月却再次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图源:深圳证券交易所
本次深交所针对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的处罚显示,海诺尔存在研发投入相关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研发费用归集及会计处理不规范等情形,但两名保荐代表人在执业过程中未予以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此外,两名保代还存在核查底稿归集不完整、核查证据材料获取不充分等问题。最终,深交所决定对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秦明正、王鹏采取约见谈话的自律监管措施。
此外,同样陪伴了海诺尔IPO长达12年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也被深交所处罚。
东方证券此次则因在一起并购重组业务中存在违规行为而受罚。
监管函显示,2023年10月深交所受理了罗博特科(300757.SZ)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申请,罗博特科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苏州斐控泰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斐控泰克)81.18%股权、ficonTECServiceGmbH(以下简称FSG)和ficonTECAutomationGmbH(以下简称FAG)各6.97%股权。东方证券为该项目独立财务顾问,程嘉岸、罗红雨为该项目主办人。
但是实际上,早在2019年至2023年,斐控泰克陆续收购了FSG和FAG各93.03%股权。其中,2019年至2020年期间,罗博特科控股股东苏州元颉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戴军或者董事王宏军分别与5名斐控泰克股东签署协议,约定若在规定期限内中国境内上市公司等未能收购斐控泰克及FSG和FAG股权或者未达约定收益率的,由元颉昇、戴军或者王宏军回购其持有的相关股权或者对其进行收益补偿。前述5名斐控泰克股东同时也是本次重组交易对手方。
深交所指出,东方证券及两名项目主办人在尽职调查过程中知悉相关协议的签署,但未充分履行尽职调查职责,未督促罗伯特科及时予以披露。直至深交所明确问询后,罗博特科才于2025年3月24日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及更新的重组报告书中披露前述协议内容及其解除情况。
最终,深交所决定对东方证券股份、程嘉岸、罗红雨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员工“卷走”客户理财资金、从业人员未受过合规培训?
4月江苏证监局对东北证券及其两名从业人员开出的罚单,暴露出其在人员管理、信息上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江苏证监局关于对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世纪大道证券营业部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显示,2018年4月至11月,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世纪大道证券营业部原负责人丁煜梅以帮助客户理财为由,取得客户银行转账资金,未实际用于为客户购买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
2023年10月,营业部明知上述事项引起诉讼纠纷后,对发生影响或可能影响经营管理和客户权益的重大事件,未按规定及时向江苏证监局报告。
江苏证监局依据有关规定,对东北证券该营业部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同时,当事人丁煜梅和发现其违规行为但并未上报的张伟,也各收到一张罚单。
但是,这三张罚单均未公布丁煜梅取得的资金金额和具体用途,银柿财经用姓名检索的方式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进行搜索,现已无法查询到丁煜梅的从业信息。
图源:江苏证监局官网
此外,本月唯一一张有罚金的罚单也暴露出券商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处罚文件显示,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仇某珍任职于华林证券某营业部,在此期间仇某珍利用手机操作证券账户,该账户共有862笔成交记录,买入金额总计193.48万元,卖出金额总计195.16万元,交易金额总计388.64万元,扣除相关税费后,合计盈利5.11万元。
面对处罚,仇某珍提出如下申辩意见:一是任职期间未实际到岗,未参与业务活动,未对市场或客户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违法所得”主要为2021年新股申购中签收益,该收益属于个人投资,与任职无直接关联;三是缺乏从业经验,未受过合规培训,未有意违反证券行业相关规定;四是受疫情影响等原因,未能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承诺将加强学习证券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从处罚文件披露的从业时间来看,或许是疫情导致仇某珍“未实际到岗”“未受过合规培训”,但上海证监局认为这些均非法定免责事由,且“仇某珍所称任职期间的具体工作情况不影响其在案涉期间为证券从业人员的事实”。最终上海证监局并未采纳其申辩意见,并决定没收仇某珍违法所得5.11万元,并处以五万元罚款。
图源:上海证监局官网
直播业务亟待规范
近年来,券商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投教活动已不是新鲜事,但是4月的三张罚单暴露出该业务仍存在亟待规范的地方。
上海证监局开出的一张罚单显示,华兴证券上海浦东新区杨高南路证券营业部从业人员陈森,未按华兴证券有限公司制度规定及时报备相关直播活动,且直播过程中存在涉及具体证券的投资建议的情形,上海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同时,该营业部也因此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图源:上海证监局官网
粤开证券也因为直播业务不规范受到上海证监局处罚。处罚文件显示,粤开证券上海浦东新区杨高南路证券营业部在开展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过程中,存在未按粤开证券制度规定对相关直播内容进行审核,相关投资建议信息未记录留存等情形,不符合《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20〕66号)第三条、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违反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33号,经证监会令第166号修正)第六条的规定。
依据有关规定,上海证监局对该营业部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图源:上海证监局官网
【2025-05-12】
东北证券(截止2025年5月9日)股东人数为85740户 环比增加0.44%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5月12日,东北证券披露公司股东人数最新情况,截止5月9日,公司股东人数为85740人,较上期(2025-04-30)增加373户,环比增长0.44%。从持仓来看,东北证券人均持仓2.73万股,上期人均持仓为2.74万股,环比下降0.43%,户均持股趋向分散。一般而言筹码趋于分散,不利于股价走强。一般来讲,股东人数、人均持仓和股价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东人数连续增加,可能是机构退出,把手中的筹码派发给散户,导致个股的筹码比较分散,大资金的离场,容易演变为散户主导行情,不利于股价上涨;若股东人数持续减少,则可能是机构买入散户抛出手中的筹码,方便后续拉升股价。(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5-12】
东北证券:5月9日获融资买入2314.46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9日获融资买入2314.4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5.75%,当前融资余额11.4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55%,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0923144624.0025938377.001146489623.002025-05-0829592128.0032817257.001149283376.002025-05-0748401991.0039965399.001152508505.002025-05-0636423454.0024481364.001144071913.002025-04-3029020145.0024371712.001132129823.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9日融券偿还1.08万股,融券卖出53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9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4%,融券余额22.14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0939644.0080784.00221408.002025-05-0881972.00434148.00266409.002025-05-07117955.0092081.00620215.002025-05-060.00105918.00595122.002025-04-302268.0017388.00695520.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47亿元,较昨日下滑0.25%,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09东北证券-2838754.001146711031.002025-05-08东北证券-3578935.001149549785.002025-05-07东北证券8461685.001153128720.002025-05-06东北证券11841692.001144667035.002025-04-30东北证券4631433.001132825343.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09】
东北证券:5月8日获融资买入2959.21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8日获融资买入2959.2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0.89%,当前融资余额11.4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47%,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0829592128.0032817257.001149283376.002025-05-0748401991.0039965399.001152508505.002025-05-0636423454.0024481364.001144071913.002025-04-3029020145.0024371712.001132129823.002025-04-2917881019.0017940931.001127481390.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8日融券偿还5.72万股,融券卖出1.0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8.2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8%,融券余额26.64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0881972.00434148.00266409.002025-05-07117955.0092081.00620215.002025-05-060.00105918.00595122.002025-04-302268.0017388.00695520.002025-04-2960640.0033352.00712520.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50亿元,较昨日下滑0.31%,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08东北证券-3578935.001149549785.002025-05-07东北证券8461685.001153128720.002025-05-06东北证券11841692.001144667035.002025-04-30东北证券4631433.001132825343.002025-04-29东北证券-35336.00112819391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08】
东北证券:5月7日获融资买入4840.20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7日获融资买入4840.2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8.33%,当前融资余额11.5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47%,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0748401991.0039965399.001152508505.002025-05-0636423454.0024481364.001144071913.002025-04-3029020145.0024371712.001132129823.002025-04-2917881019.0017940931.001127481390.002025-04-2819047257.0017198407.001127541302.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7日融券偿还1.21万股,融券卖出1.5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1.8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7%,融券余额62.02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07117955.0092081.00620215.002025-05-060.00105918.00595122.002025-04-302268.0017388.00695520.002025-04-2960640.0033352.00712520.002025-04-280.00340928.00687944.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53亿元,较昨日上升0.74%,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07东北证券8461685.001153128720.002025-05-06东北证券11841692.001144667035.002025-04-30东北证券4631433.001132825343.002025-04-29东北证券-35336.001128193910.002025-04-28东北证券1487642.00112822924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08】
上市券商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近九成增长
【出处】经济参考报
上市券商一季报日前正式结束披露,近八成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近九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随着市场环境持续向好、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券商经纪业务普遍回暖。与此同时,更趋分化的自营业务也成为了券商业绩的另一重要增长点。
12家券商归母净利润突破10亿元大关
以申万二级证券行业作为分类标准,目前,49家上市券商均完成了一季报的披露。
从绝对金额来看,中信证券、国泰海通2家券商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达到百亿元,分别为177.61亿元、117.73亿元。此外,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等7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超50亿元。
归母净利润方面,共有13家券商突破10亿元大关。据统计,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一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2.42亿元、65.45亿元、36.42亿元。中国银河的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30亿元以上,为30.16亿元。
此外,广发证券、东方财富、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0亿至30亿元。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东方证券、方正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亿至20亿元。
业绩增幅方面,在49家披露业绩的上市券商中,共38家营业总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占比约为78%;42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86%。其中,还有11家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逾100%,实现“翻番”。
市场回暖背景下,区域性券商表现出较大的业绩弹性。东北证券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59.84%,位列第一,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02亿元,而2024年同期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90%。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与此同时,一季度合并券商实力大增。国泰海通、国联民生在完成财务报表合并后,一季度的业绩均出现大幅增长。
财务数据显示,国泰海通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17.73亿元,同比增加47.48%;实现净利润122.42亿元,同比增加391.78%;截至一季度末,其总资产同比增加61.58%。国联民生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800.98%;实现净利润3.7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19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其总资产同比增加79.53%。
经纪与自营业务带动作用明显
从不同业务条线来看,在上市券商的各大主要营收来源中,经纪业务的手续费净收入和代表自营业务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最为明显。不少券商也在其一季报业绩增长原因中提及这两项业务。
上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A股账户新开户数量合计747.14万户,较2024年同期的567.1万户增长31.7%。具体来看,2025年1月、2月和3月,A股账户新开户数量分别为157万户、283.59万户、306.55万户,环比快速增长。而据东吴证券研报,今年一季度,全A指数涨幅为1.9%,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为1.7万亿元,同比增长70%。
在新开户数量和市场交投持续活跃的背景下,上市券商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幅明显。据统计,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广发证券等11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超过了10亿元;增速方面,共44家券商该指标同比增长,18家券商同比涨幅超过50%,国联民生排名第一,涨幅为333.69%。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认为,一季度个人投资者入市热情较高,为全年股市交易活跃度中枢抬升奠定基础。同时,一季度偏股基金新发1101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量资金充沛;一季度日均股基成交额1.77万亿元,同比增加72%,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利好券商,一季度证券经纪等大零售业务收入增长。
相比经纪业务的“阳光普照”,券商自营业务的发展则更趋分化。这也意味着,自营业务的发展愈发成为近年来券商业绩增长的关键一笔。
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作为统计,共13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自营收入领先。同时,大部分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实现了同比增长,但仍有十余家同比下滑。财通证券、中原证券、华林证券、中银证券等机构自营收入降幅居前。
看好券商盈利改善
多家研究机构表示,看好下一阶段券商板块景气度及盈利的持续改善。
中信建投非银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认为,2025年市场交投持续回暖下,股基交易额、融资余额及权益基金发行有望继续提升,继续提振券商财富管理收入,叠加去年一季度自营投资低基数的影响,行业盈利弹性或会继续释放。
东兴证券研报称,4月25日召开的重要会议再提“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更多政策利好或在路上。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证券行业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监管政策-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投资者”间的正循环和正反馈亦有望较快实现,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生态的持续优化,提振投资者信心,亦将有力提升行业自身经营业绩,助力估值修复。
中原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证券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证券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目前券商指数仍处于震荡整固期,静待下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启。同时,市场各方积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估值再度走低为布局券商板块提供了良好契机。
【2025-05-07】
券商一季报分化:超八成净利双位数增长,财通证券领衔下滑,仅五家股价上涨“汇金系”占大头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王兆寰
华夏时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随着五月份的到来,券商的一季报也完美收官,基于一季度A股市场的回暖和投资者热情的高涨,九成券商净利润同比增长。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本站iFinD统计进一步发现,超八成券商净利润呈现双位数增长,最低增幅超过10%,9家券商净利润翻倍(包括扭亏为赢)。
其中,东北证券增幅超过8倍,位居第一;国泰海通增幅近四倍,位居第二,国联民生增幅为271.95%,位居第三;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同比增幅在140%左右;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增幅在一倍以上。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财通证券、首创证券、中原证券、第一创业等4家券商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出现了下滑。其中,财通证券降幅最大,为36.52%。
此外,与券商们靓丽的一季报相比,它们一季度的股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本站iFinD统计显示,43家券商中仅有5家出现上涨。其中,4家为“汇金系”券商。中国银河涨幅为9.12%,位居第一;中金公司涨幅为2.49%,位居第五。
业绩亮眼
一季度,上市券商业绩实现了净利润普涨,大面积双位数的增幅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净利润翻倍的券商更是多达9家。
其中,东北证券增幅超过8倍,位居第一。一季度公告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14.8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79亿元增长了25.94%;归母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59.84%。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通过并购重组完成华丽变身的国泰海通和国联民生的一季度业绩猛增。国泰海通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17.73亿元,同比增加47.48%;净利润为122.42亿元,同比增加391.78%,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国联民生更是营收增长8倍,净利润增长271.95%。
同时,太平洋、国信证券、华林证券、华安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长城证券、中金公司、东方证券等8家券商增幅超过61%。
“并购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从美国的四次并购浪潮以及头部公司的经验来看,并购将提升资本实力、扩大市场份额、均衡业务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等。市场化并购重组将有助于推动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改善行业同质化竞争格局。”一位头部券商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太平洋证券报告指出,按2024年末财务数据,合并后国泰海通的归母净资产达3283亿元,资本实力位居行业第一。公司作为头部券商,各业务保持均衡发展,将向国际一流投行迈进。
不仅如此,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等6家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券商业绩增速均超过一倍,业绩弹性凸显。
此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东方财富、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东方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一季度的净利润增幅超过30%,中国银河和中金公司分别增长84.86%和64.85%。
“在并购重组快速推进下,二季度券商的看点仍是并购,当然,机会也会在这里。”上述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如是说。
有意思的是,与一季度券商业绩普涨形成对比的是,一季度券商股价普跌,仅有5只出现上涨,而这五家之中,有4家是“汇金系”券商。
据本站iFinD统计显示,中国银河一季度股价涨幅为9.12%,位居第一;信达证券涨幅为8.1%,位居第二;华西证券、东兴证券涨幅均超过4.7%,中金公司涨幅为2.49%,位居第五。
经纪、自营贡献力量
东莞证券分析师吴晓彤认为,从市场环境来看,一季度以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创设相关便利工具,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为券商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而从业务发展来看,经纪、自营、投行业务成为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
其中,经纪业务方面,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投资者交易频次增加,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随之增长;自营方面,市场行情的好转使得券商自营投资收益增加,对业绩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投行方面,部分券商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在企业融资、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方面取得进展,投行业务的增长对整体业绩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本站iFinD统计,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较大的前三家券商均为中小券商,比例在90%左右,华西证券占比93.46%,位居第一;经纪业务收入增速最猛的为国联民生,达三倍以上;国泰海通、国信证券增速均超过7成。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前十大券商被大型券商包揽,最低13亿元起步,最高是中信证券,为33.25亿元,同比增长36.18%;国泰海通、广发证券分别为26.5亿元和20.4亿元,同比增长76%和50%;招商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三家收入在19亿左右,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中金公司,方正证券收入超过12亿。
在4月28日召开的网上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们对于业绩猛增的东北证券能否延续增长势头和独具特色的自营业务予以了高度关注。
对此,东北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推动大投资、大财富、大投行三大业务条线转型升级,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深化财富管理转型,优化投行服务模式,推进数字赋能建设,但因证券行业的经营受宏观环境和市场影响较大,公司业绩与行业其他公司一样存在一定波动性。公司将始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继续扎实推进战略落地和业务转型,加强风险管控,努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力争保持稳健和高质量发展。
该负责人指出,公司自营业务总体采取谨慎稳健的投资策略,权益自营业务以绝对收益为目标,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通过审慎研判市场,积极寻求结构性投资机会;同时推进衍生品业务发展,加快策略创新研究,努力提升投资收益率。固定收益业务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捕捉高确定性投资标的,紧跟市场波动,适时调整投资策略,合理应对市场变化,丰富可转债、可交换债、公募REITs等“固收+”资产品种布局。
无奈的分化
相较于一季度券商们普遍的业绩增长,第一创业、中原证券、首创证券、财通证券等4家券商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了下滑。其中,首创证券、财通证券净利润下降幅度超过三成,中原证券和第一创业分别下滑21.28%和17.59%。
财通证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0.69亿元,同比下降24.16%;归母净利润为2.90亿元,同比下降36.52%,业绩下滑主要由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所致。
首创证券一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下滑23.34%,净利润下降31.42%,主要系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下降。
中原证券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4.01亿元,同比下降37.7%,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21.3%,其业绩下滑主要因投资业务和子公司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减少。
第一创业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6.61亿元,同比下降1.87%,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滑17.59%。
东吴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孙婷认为,财通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增长显著,一季度经纪业务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41.4%,占营业收入(扣除其他业务收入)比重39.4%。不过,受政策影响,股权投行业务延续下滑趋势,2025一季度投行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下滑24.2%;自营业务拖累整体业绩,一季度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0.2亿元,同比降幅为94.5%。
在孙婷看来,对第一创业而言,其业务以固收为特色,因此2024年在债券牛市下取得业绩超高增长,而今年一季度由于债市波动较大,公司业绩有所下滑。
另外,可以看到,尽管一些券商一季度净利润出现增长,但是营收增速却下滑明显。据本站iFinD统计显示,浙商证券一季度净利润增长24.17%,营收下降22.89%;西部证券净利润增长48.33%,营收却下降23.75%;东兴证券一季度净利润增长5.37%,营收却下降27.83%;南京证券净利润增长5.31%,营收却下降11.61%;申万宏源净利润增长42.5%,营收却下滑3.5%。
一位中部上市券商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券商2025年一季度业绩呈现“高增长、高分化”特征,经纪与自营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但区域经济波动、业务结构单一等问题仍需关注。头部券商通过成本控制与业务转型实现稳健增长,而中小券商需通过差异化策略提升竞争力。
开源证券的最新报告显示,券商板块估值和机构持仓位于低位,宏观层面稳经济稳股市举措延续,叠加传统券商一季报业绩超预期,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机会。可关注三条选股主线:业绩弹性突出的零售优势券商、金融科技和并购主线。
【2025-05-07】
东北证券:5月6日获融资买入3642.35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30.61%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5月6日获融资买入3642.35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0.61%,当前融资余额11.4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42%,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5-0636423454.0024481364.001144071913.002025-04-3029020145.0024371712.001132129823.002025-04-2917881019.0017940931.001127481390.002025-04-2819047257.0017198407.001127541302.002025-04-2534175996.0020367464.001125692452.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5月6日融券偿还1.39万股,融券卖出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0元,融券余额59.51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5-060.00105918.00595122.002025-04-302268.0017388.00695520.002025-04-2960640.0033352.00712520.002025-04-280.00340928.00687944.002025-04-25362392.0010088.001049152.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45亿元,较昨日上升1.05%,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5-06东北证券11841692.001144667035.002025-04-30东北证券4631433.001132825343.002025-04-29东北证券-35336.001128193910.002025-04-28东北证券1487642.001128229246.002025-04-25东北证券14171612.00112674160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07】
A股券商2024营收增速榜:东兴证券第1中信建投倒数第7
【出处】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7日讯 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券商2024年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其中,位列2024年营收增速前十名的A股上市券商分别为东兴证券、红塔证券、第一创业、华林证券、南京证券、首创证券、华安证券、国元证券、华西证券、国泰海通。而2024年营收降速排在前十名的券商分别为天风证券、中泰证券、中原证券、浙商证券、国联民生、山西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信达证券、光大证券。
东兴证券(601198.SH)近日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93.70亿元,同比增长97.8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4亿元,同比增长88.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91亿元,同比增长67.46%。
中信建投(601066.SH)近日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中信建投实现营业收入211.29亿元,同比下降9.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23亿元,同比增长2.6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40亿元,同比下降7.03%。
2024年A股上市券商营收增速排名情况证券简称2024年营收(亿元)2023年营收(亿元)同比变动(%)东兴证券93.7047.3597.89红塔证券20.2212.0168.36第一创业35.3224.8941.91华林证券14.3510.1541.35南京证券31.4724.7627.12首创证券24.1819.2725.49华安证券45.4336.5224.40国元证券78.4863.5523.49华西证券39.2031.8123.22国泰海通433.97361.4120.08广发证券271.99233.0016.74国信证券201.67173.1716.46兴业证券123.54106.2716.25申万宏源247.35215.0115.04华泰证券414.66365.7813.37东方证券191.90170.9012.29西南证券25.6623.2910.17方正证券77.1871.198.42中信证券637.89600.686.20财达证券24.4423.175.48中国银河354.71336.445.43招商证券208.91198.215.40东吴证券115.34112.812.24长城证券40.2039.910.73国海证券42.1841.880.69东北证券65.0564.750.46国金证券66.6467.30-0.98长江证券67.9768.96-1.44中银证券28.8829.40-1.79西部证券67.1268.94-2.64财通证券62.8665.17-3.55太平洋13.1913.71-3.74光大证券95.98100.31-4.32信达证券32.9234.83-5.51中金公司213.33229.90-7.21中信建投211.29232.43-9.10山西证券31.5234.71-9.18国联民生26.8329.55-9.21浙商证券158.16176.38-10.33中原证券16.9019.68-14.13中泰证券108.91127.62-14.66天风证券27.0034.27-21.21
【2025-05-07】
券商中期策略会再度活跃 科技创新成为主旋律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伴随市场回暖,此前一度沉寂的券商中期策略会再度活跃起来。近10家券商宣布将在近期举办中期或主题策略会。不过,与以往追求规模相比,近年来券商策略会转向精简模式,力图通过优化流程、精选主题等,实现高效办会。
作为券商研究能力输出的舞台,策略会的主题往往透露着一段时间以来的市场热点。从今年来看,科技创新成为一大主线,人形机器人、AI是券商扎堆讨论的焦点方向。
近10家券商官宣策略会主题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近10家券商宣布将举办中期或相关主题策略会,主要包括:“惟创新者进”开源证券2025年中期策略会将于5月7日至9日在北京举办;以“科技破局 智造未来”为主题的东北证券2025年夏季投资策略会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潮起东方,新质领航”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中期策略会将于6月4日至5日在上海举办。
此外,西部证券、财通证券、华创证券也将于5月中上旬举办2025年中期策略会。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证券、财通证券去年没有举办中期策略会,今年均为重启。
近年来,降本增效成为行业主旋律,尤其对于身处改革前沿的券商研究业务而言更是如此。作为券商“例行节目”的策略会也正出现新变化。在形式上,有券商已经不以中期策略会为名,而改用上市公司交流会或专项交流会,面向特定客户群体开放。还有券商不再举办线下大规模的策略会,改为线上主论坛和线下交流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上,与此前举办大规模的中期策略会相比,券商转而青睐“小而精”的主题策略会,压缩议程和周期。近期,还有一批券商主题策略会将陆续举办,例如华福证券2025大科技策略会于5月6日至7日在深圳举办,中信建投证券内需主题会议暨医药消费投资论坛将于5月13日在深圳举办。
“现在策略会更像精准对接会。”某基金经理表示,“过去几天内连续听了很多场策略会,有效信息很难提取,现在每家券商都聚焦3至5个核心方向,反而效率更高。”
科技创新成为主旋律
券商策略会的主题往往透露着一段时间以来的市场热点。去年各家券商的中期策略会,大多聚焦“新质生产力”等主题。从今年来看,科技创新成为一大主线,人形机器人、AI是券商扎堆讨论的焦点话题,例如西部证券设立了“人工智能+”分论坛,华创证券设立了科技专场及人形机器人专场,开源证券设立了人形机器人、电子、AI三大论坛等。
各家券商策略会“百花齐放”,无疑为行业及市场带来积极信号。多家券商介绍了策略会举办背景,对宏观经济及产业趋势持乐观态度。
华福证券表示,年初DeepSeek发布并开源后,中国AI产业异军突起,国产AI渗透率加速。国内层面,各行业积极拥抱AI技术,带来AI需求井喷式增长。AI产业链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资本支出,AI应用日益丰富多元,对国内的投资与内需起到有力拉动作用。国际层面,中美AI竞争格局正经历结构性变化,中国AI产业在模型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储备等方面持续发力,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
开源证券表示,聚焦国内,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巩固经济复苏基础;国产大模型DeepSeek,重塑全球AI发展格局;新消费模式亮点纷呈,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同频共振,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双轮驱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互促进,新动能加速成长,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策略会的本质是研究能力的集中输出。”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在佣金新规下,研究能力已成为券商争夺客户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依赖销售资源的模式难以为继,现在必须通过深度研究建立差异化优势。
中信证券认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深入,基金管理人头部集中化或加速,管理费收入下降将促使管理人降本增效,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对冲管理费下行的冲击。同时,也倒逼券商提升更深度、差异化的研究服务能力,从“以销售换佣金”的通道模式向“交易+结算+托管+投研+代销”一站式服务商转型,而依赖销售返佣的中小券商或因缺乏投研支持而面临份额缩小。
【2025-05-06】
2025年一季度东北证券基金持仓情况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3月31日,东北证券现身5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合计持有388.32万股,持股市值3052.18万元,为公募基金第1436大重仓股(按持股市值排序)。一季度,东北证券股价下跌1.01%。前十大持仓基金(按持股市值)一览表序号基金简称基金代码基金经理持股量(万股)持股市值(万元)1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A005313乔亮195.951540.172华泰柏瑞质量成长混合A008528陈文凯105.56829.703华泰柏瑞质量精选混合A010415陈文凯29.28230.144中信建投中证1000指数增强A015784王鹏28.84226.675博道中证1000指数增强A017644杨梦28.69225.50(数据来源:本站iFinD)注:本文持仓数据取自基金季报数据,基金季报仅披露十大重仓股数据;数据统计只包含主基金;本文不考虑个股十大股东等数据源。
【2025-05-06】
东北证券(截止2025年4月30日)股东人数为85367户 环比减少0.34%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5月6日,东北证券披露公司股东人数最新情况,截止4月3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85367人,较上期(2025-04-18)减少294户,环比下降0.34%。从持仓来看,东北证券人均持仓2.74万股,上期人均持仓为2.73万股,环比增长0.34%,户均持股趋向集中。一般而言筹码趋于集中,有利于股价拉升。一般来讲,股东人数、人均持仓和股价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东人数连续增加,可能是机构退出,把手中的筹码派发给散户,导致个股的筹码比较分散,大资金的离场,容易演变为散户主导行情,不利于股价上涨;若股东人数持续减少,则可能是机构买入散户抛出手中的筹码,方便后续拉升股价。(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5-06】
东北证券:4月30日获融资买入2902.01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4月30日获融资买入2902.0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40.78%,当前融资余额11.3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40%,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3029020145.0024371712.001132129823.002025-04-2917881019.0017940931.001127481390.002025-04-2819047257.0017198407.001127541302.002025-04-2534175996.0020367464.001125692452.002025-04-2413047203.0014351352.001111883920.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4月30日融券偿还2300股,融券卖出3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268元,融券余额69.55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302268.0017388.00695520.002025-04-2960640.0033352.00712520.002025-04-280.00340928.00687944.002025-04-25362392.0010088.001049152.002025-04-24163496.00569180.00686072.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33亿元,较昨日上升0.41%,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30东北证券4631433.001132825343.002025-04-29东北证券-35336.001128193910.002025-04-28东北证券1487642.001128229246.002025-04-25东北证券14171612.001126741604.002025-04-24东北证券-1706975.001112569992.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5-06】
业绩高增长 证券业或进入新一轮上升期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透视上市券商一季报
业绩高增长 证券业或进入新一轮上升期
上市券商一季报披露“收官”。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的上市券商占比超七成。其中,合并后的国联民生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透视券商营收结构,受A股市场行情上行及交投活跃度抬升助益,自营投资与经纪业务成为推升上市券商一季度业绩的关键。机构人士普遍认为,依托资本市场高成交额及持续回暖态势,2025年券商业绩有望保持较高水平,证券行业将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超八成券商净利增长
数据显示,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营业收入合计为1259.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1.83亿元,同比增长83.48%。
从营收规模来看,“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以177.61亿元稳坐第一;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位居第二,一季度实现营收117.73亿元;华泰证券以82.32亿元营收排在第三名。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等券商一季度营收均超50亿元。
从营收增幅来看,33家券商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其中,合并后的国联民生证券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增800.98%,位居第一。天风证券排名第二,同比增幅达243.05%。国信证券、长江证券、华安证券、华西证券营收同比增幅均超50%。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国泰海通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22.42亿元,超越中信证券位居榜首,也成为一季度唯一一家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的上市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排在第2至5名,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45亿元、36.42亿元、30.16亿元和27.57亿元。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超八成券商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东北证券增幅最为明显,同比增长达859.84%。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达391.78%。部分中小券商走出亏损“阴霾”,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等券商同比增幅均超100%。此外,国联民生证券、天风证券也实现扭亏为盈。
自营投资、经纪业务推升业绩
在券商营收结构中,自营与经纪业务占据半壁江山。据数据统计,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自营和经纪业务的手续费净收入占营收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8.57%和26%,二者合计占比接近65%。而上述两项业务的净收入同比增幅同样居前,涨幅分别达51.02%和48.70%。
具体来看,17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幅超50%,其中国联民生证券涨幅高达333.689%,位居第一。按照“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统计,共有26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其中7家上市券商实现倍增。
同时,多家券商也在一季报中提及自营投资与经纪业务是业绩增长的“胜负手”。例如,国联民生证券表示,一季度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证券投资、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业务同比增长。华西证券在一季报中称,净利润大增主要是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东吴证券首席战略官孙婷分析,得益于市场行情上行及交投活跃度回升,一季度多家券商证券投资和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带动业绩高增。此外,由于市场回暖、政策环境友好,券商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本中介业务等均受益。
可以佐证的数据是,A股市场一季度成交额与新开户数明显抬升。根据上交所统计,今年一季度,A股新开户数达747.14万户,较2024年同期的567.1万户同比增长31.7%。此外,东吴证券研报称,今年一季度,全A指数涨幅为1.9%,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70%。
今年券业有望保持高景气度
展望后市,机构普遍认为,证券行业2025年业绩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券商板块将迎来估值修复。
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认为,聚焦2025年,证券行业有望依托高成交额、资本市场持续回暖以及成本控制,进一步展现自身业绩弹性。在2024年上半年偏低的业绩基数下,证券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中原证券分析称,2025年证券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证券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同时,市场各方积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估值再度走低为布局券商板块提供了良好契机。随着后续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市场的再度转强以及情绪的再度回升,叠加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2025-05-05】
营收最高增800% 券商一季度业绩“普涨”
【出处】经济观察网
上市券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披露收官,营收同比大增800.98%、净利润同比大增391.78%……亮眼的业绩爆发数据,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其中,既有券商整合动作带来的业绩变化因素,也有行业经纪业务与自营业务的拉动因素。
整体来看,受益于资本市场交投持续活跃,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回暖,带动业绩出现高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披露的信息,今年一季度,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30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521.83亿元,同比增加83.48%。
一季度,有24家券商的净利润增幅超过50%;仅有4家券商出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分别为中原证券、首创证券、第一创业证券、财通证券。
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指出,聚焦2025年,证券行业有望依托高成交额、资本市场持续回暖以及成本控制,进一步展现自身业绩弹性。在2024年上半年偏低的业绩基数下,证券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合并券商实力大增
一季度,A股上市券商中出现了两个崭新的名字——国泰海通和国联民生。这两家公司在完成合并重组之后,分别将海通证券和民生证券纳入了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一季度的业绩均出现大幅增长。
国联民生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5.62亿元,同比增长800.98%;实现净利润3.7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19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其总资产同比增加79.53%。
国泰海通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17.73亿元,同比增加47.48%;实现净利润 122.42亿元,同比增加391.78%;截至一季度末,其总资产同比增加61.58%。
单从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来看,国泰海通已经超过了券商“一哥”中信证券。
国泰海通一季度净利润实现倍数增幅的主要原因是吸收合并产生负商誉。扣除负商誉等因素组成的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为32.93亿元,同比增加60.65%。
中信证券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4.37亿元,同比增长31.23%,依然排在行业首位。
从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情况看,银河证券增长84.86%,国信证券增长89.52%,广发证券增长79.23%,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增幅均超过50%。
在头部券商中,申万宏源的营业收入出现小幅下滑,净利润增幅却超四成。申万宏源在一季报中对此解释称,根据报告期内大宗商品销售业务均以净额法调整后,公司的营业收入为53.06亿元,同比增长21.26%。
部分中小券商在低基数业绩中回暖,走出亏损的“阴霾”。东北证券、国海证券、华西证券、红塔证券、长江证券一季度的净利润增幅均超100%。
其中,东北证券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4.85亿元,同比增长25.94%;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增长859.84%;天风证券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6.34亿元,同比增长243.05%;净利润为2415.83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76亿元,2024年全年,其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减少109.67%。
经纪、自营强势拉动
经济观察报记者根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在42家上市券商的五大主要营收来源中,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经纪业务的手续费净收入增长最明显,涨幅分别为52.17%和48.70%;信用等业务产生的利息净收入亦同比增长27.25%;持续收缩多个季度的投行业务收入出现回暖迹象;资管业务收入略微下跌3.34%。
上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股新开户数已达到747.14万户,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成交量与新开户增长有利于券商经纪业务持续增长。
东吴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A指数涨幅1.9%,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为1.7万亿元,同比增长70%。
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回升,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齐上涨,其中有17家券商的该指标同比涨幅超过50%,国联民生排名第一,涨幅为333.69%。
与经纪业务的“阳光普照”不同,券商自营的投资业务分化明显。
根据数据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一项统计,共有27家上市券商一季度的自营业务出现增长,其中有7家上市券商的自营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比如,长江证券实现逾23倍的高增长,一季度自营收入为8.72亿元。又如,华西证券实现逾6倍的增长,一季度自营收入为3.06亿元。
申万宏源非银首席罗钻辉表示,在2025年一季度债市回调的背景下,自营业务成为券商业绩分化的来源。比如,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的财通证券就在一季报中称,主要系2025年一季度债券市场调整及公司自营投资业务配置结构的影响,债市回调放大了公司利润的波动。
中原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证券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证券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目前券商指数仍处于震荡整固期,静待下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启。同时,市场各方积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估值再度走低为布局券商板块提供了良好契机。在充分换手整固后,伴随着后续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市场的再度转强以及情绪的再度回升,叠加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2025-05-03】
42家上市券商集体报喜!一季度3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这两大业务立功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A股市场一季报披露落下帷幕,42家上市券商成绩单也浮出水面。
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整体而言,证券行业业绩水涨船高。金融终端数据显示,42家上市券商中,有38家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9家增幅超过100%。
东北证券、国泰海通、国联民生三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859.84%、391.78%、271.95%,位列业绩增幅榜前三。与此同时,第一创业、中原证券、首创证券、财通证券四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均实现盈利
从绝对金额来看,共有12家券商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突破10亿元大关。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新公司国泰海通以122.4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一骑绝尘,位居一季度净利润榜单榜首。值得一提的是,国泰海通一季度营业收入金额为117.73亿元,低于净利润金额。公司指出,主要原因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所致。
中信证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5.45亿元,排名净利润榜单第二,金额大幅超越排在第三的华泰证券(36.42亿元)。净利润榜单第四名为中国银河,一季度其净利润达到30.16亿元。
此外,广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位于20亿元~30亿元。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东方证券、方正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位于10亿元~20亿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所有上市券商均实现了盈利,而去年一季度国联民生和天风证券则出现了亏损。
业绩增幅方面,共有38家券商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有9家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00%,15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增幅位于50%~100%。
市场回暖背景下,区域性券商表现出较大的业绩弹性。东北证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59.84%位列第一,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02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90%。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国泰海通与国联民生两家完成合并的券商,一季度也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也均超过了100%。
上市券商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实现增长
市场回暖带来的财富管理类业务收入增加是上市券商业绩报喜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经纪业务手续费为例,根据金融终端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所有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实现了增长。
多家第一梯队券商以雄厚的实力、多年的客户积淀,实现了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两位数增长。具体来看,中信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3.25亿元,同比增长36.18%;国泰海通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6.52亿元,同比增长76.96%;广发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0.45亿元,同比增长50.66%。
多家券商一季度证券投资收益同比增幅翻倍
市场回暖同时让券商自营条线收入颇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收益-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估算证券投资收益后发现,一季度42家券商实现证券投资收益485.6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321.59亿元,今年同比增幅为51.02%。
其中,绝对金额方面,中信证券以88.62亿元位居榜首,同比增幅为62.32%;国泰海通以40.10亿元位居第二,同比增幅为68.74%;中金公司以33.96亿元位居第三,同比增幅为83.32%。
此外,部分券商在低基数效应下,证券投资收益取得爆发式增长。长江证券一季度证券投资收益达到8.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28.61%;华西证券证券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超过600%;东方证券、天风证券等同比增幅也超过100%。
行业头部机构未来估值提升空间更大
一季度已成过去,对证券行业未来经营和股价走势,市场人士基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普遍持乐观看法。
东兴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4月25日召开的重要会议再提“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更多政策利好或在路上。“当前国内经济破局的核心点仍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快速壮大,资本市场需为其提供发展的沃土。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中介,也将在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支持和辅助作用。”
东兴证券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证券行业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监管政策—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投资者”间的正循环和正反馈亦有望较快实现,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生态的持续优化,提振投资者信心,亦将有力提升行业自身经营业绩,助力估值修复。
同时,东兴证券也指出,行业头部机构更有能力和机会参与政策创新,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未来估值上升空间更大,建议持续重点关注。
【2025-05-01】
八成上市券商一季报“双增”,经纪业务集体增收
【出处】银柿财经
火热行情带飞券商业绩,券商一季报集体报喜。
截至4月30日,上市券商2025年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据统计,今年一季度49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收1288亿元,同比增长25%;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大增约80%。47家上市券商单季度盈利,其中3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分业务来看,火热行情拉动经纪业务增收是主因,一季报中披露了各项业务收入数据的45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净收入全部同比增长,近四成增超50%。另一方面,权益回暖、债市波动下,券商自营“赚钱能力”出现明显分化。
八成“双增”、9家翻倍
整体来看,49家上市券商中,47家一季度实现盈利,其中42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近九成。26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超50%,其中9家同比翻倍。37家一季度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占比接近八成。
券业“三巨头”格局未改,中信证券(600030.SH)“一哥”地位仍然稳固,一季度实现营收177.61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两项数据均稳居同业第一。
另一家单季度营收超百亿的是国泰海通(601211.SH)。一季报显示,国泰海通一季度营业收入117.73亿元,较2024年一季度末增加38亿元,同比增加47.48%;净利润为122.42亿元,同比增长391.78%。一季报中解释,业绩大增的原因为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2.93亿元,同比增长60.65%,营收及扣非净利润均位列行业第二。
华泰证券(601688.SH)仍位列第三,一季度实现营收82.32亿元、归母净利润36.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59%。华泰证券在一季报中称,这是市场回暖、交投活跃,公司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投资管理等主要业务线收入增加所致。
从归母净利润排名看,另一家重组券商国联民生(601456.SH)进步最大。2024年12月完成重组后,今年一季度,国联证券、民生证券首次并表,业绩大幅改善,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大增801%;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在49家上市券商中位列第24名,较2024年一季度前进了24名,从“队尾”跃进到“队中”。一季报显示,当期业绩增长主要是证券投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同比增长。单项业务数据显示,国联民生一季度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大增334%,投行业务同比大增125%,自营扭亏,一季度自营收入7.09亿元。
华西证券(002926.SZ)、红塔证券(601236.SH)、东北证券(000686.SZ)也前进超10名,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同比翻倍,其中东北证券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860%,在上市券商中位列第35名。
一季度共9家上市券商实现单季度利润同比翻倍,除了上述几家,还包括国盛金控(002670.SZ)、长江证券(000783.SZ)、华鑫股份(600621.SH)、东吴证券(601555.SH)、国海证券(000750.SZ)。不过除国泰海通外,另外8家都是中小型券商,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下。
经纪业务集体增收
从各项业务收入看,经纪业务一季度改善幅度最大,成为券商业绩集体增长的关键。45家在季报中披露各项业务收入的上市券商,一季度经纪业务净收入合计333亿元,较2024年一季度同比增长约108亿元,增幅达48%。
今年一季度行情暖化,市场交投活跃。开源证券分析师高超等在研报中指出,今年一季度A股新开户合计747万户,同比增长32%,个人投资者入市热情较强,为全年股市交易活跃度中枢抬升奠定基础;同期偏股基金新发1101亿份同比增幅102%,增量资金充沛;一季度日均股基成交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市场交易活跃提升,利好券商一季度证券经纪等大零售业务收入增长。
具体到各家券商,一季度经纪业务增幅最大的还是两家重组券商,与业务资源整合密不可分。国联民生一季度经纪业务净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国泰海通经纪业务净收入26.52亿元,同比增长77%。
国信证券(002736.SZ)一季度经纪业务净收入18.61亿元,同比大增73%,在上市券商中位列第7。兴业证券在研报中提到,国信证券此前依托超级营业部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客户基础,且和支付宝合作线上导流,在市场放量阶段具备明显弹性,经纪业务增长相对优于行业整体。
此外,不少中小券商一季度经纪业务大幅增收,如西部证券(002673.SZ)、华安证券(600909.SH)、锦龙股份(000712.SZ)、华林证券(002945.SZ)等,经纪业务净收入均猛增超50%。
自营业绩分化
一季度债市波动,权益行情大幅回暖,在此背景下,各家券商自营赚钱能力出现明显分化。
银柿财经以“投资收益-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算了各家券商的自营收入,整体来看,一季度有27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占比超半数。长江证券一季度自营收入8.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3倍,长江证券(000783.SZ)在一季报中解释为当期债券和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增加。
此外,华西证券(002926.SZ)一季度自营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6倍,一季报提到原因是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浮亏减少;东方证券(600958.SH)、红塔证券(601236.SH)、华鑫证券等7家券商一季度自营收入也实现翻倍。
不过,也有22家券商一季度自营同比下滑甚至出现亏损。锦龙股份(000712.SZ)一季度自营亏损0.41亿元,也是唯一一家自营出现亏损的上市券商,主要原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波动。此外,中原证券(601375.SH)、湘财股份(600095.SH)、国盛金控(002670.SZ)等自营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国泰海通非银团队刘欣琦等提到,一季度债市波动考验各家券商自营投资能力,但预计2024年债牛环境下积累的其他债券投资浮盈将为投资表现提供一定支撑。此外,去年同期市场极端波动导致部分券商自营业务受损,低基数下一季度自营投资收益率也将迎来修复。
此外,二级市场回暖及科技成长板块行情带动一级市场热度,一季度券商投行业务也有所回暖,45家上市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整体小幅增长约5%,半数上市券商投行收入同比增长;资管业务整体小幅缩水近4%。
展望后市,刘欣琦等认为,近期系列组合拳推出稳定市场,券商板块显著受益市场提振。虽近期资本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但相关机构推出系列组合拳着手稳定股市,预计资本市场信心仍有望显著提振。
【2025-04-30】
透视上市券商一季报:增长成主旋律,7家机构归母净利润增超100%
【出处】北京商报
42家A股直接上市券商一季度“成绩单”出炉。具体来看,33家机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两家超百亿元。同期,超八成机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家增超100%,最高增超800%。值得一提的是,一季报中,多家券商提到了经纪业务、自营投资收入对业绩的支撑。有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证券行业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证券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两家机构营业收入超百亿
4月29日,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券商相继发布2025年一季报。至此,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一季报披露完毕,最新经营数据也随之揭晓。
数据显示,一季度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依旧拿下全市场营业收入第一,相关数据为177.6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合并后的国泰海通首份一季报也披露了亮眼成绩,以117.73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二,两家机构也成为一季度全市场唯二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券商。另外,华泰证券以82.32亿元营业收入排在第三名。
含上述券商在内,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等共9家券商一季度营业收入超50亿元。另有19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营业收入在10亿—50亿元之间。
同期,信达证券、国海证券、南京证券等14家券商营业收入则在1亿—10亿元区间。其中,太平洋证券以3.08亿元的一季度营业收入垫底。
对比2024年同期,42家上市券商中,33家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其中,合并后的国联民生同比增长幅度最大,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5.62亿元,同比增长800.98%。国联民生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动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同时,公司将民生证券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证券投资、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业务同比增长。同期,天风证券营业收入增幅同样较为明显,同比大增243.05%。
不过,也有9家券商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其中,中原证券、东兴证券、财通证券等6家券商相关数据同比缩水超两成。
超八成券商归母净利润增长
归母净利润角度看,多家券商业绩喜人。具体来看,国泰海通以122.4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超越中信证券,位居榜首,也成为唯一一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的上市券商。国泰海通在季报中解读称,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
除国泰海通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45亿元、36.42亿元,各排在第二名、第三名。含上述3家券商在内,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等12家机构归母净利润录得超10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情况看,增长成为一季度的主旋律。42家券商中,超八成机构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7家机构增长超100%。东北证券同比增长达859.84%,增幅最为明显。国泰海通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增长达391.78%。此外,同比增幅超100%的还有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国联民生、天风证券则实现同比扭亏为盈。同期,仅第一创业证券、中原证券、首创证券、财通证券4家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整体来看,多家业绩增长明显的券商在一季报中提到了经纪业务、自营投资业务对业绩的支撑。例如,上述提及的东北证券在一季报中指出,净利润大增主要是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国泰海通在一季报中也表示,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净额、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超110%的东吴证券在公告中表示,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营业收入同比增加,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则主要系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投资收益同比增加。另外,华西证券指出,营业总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导致归母净利润增长,营业总收入增长则主要与经纪、投资业务收入增加有关。
产业经纪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解读称,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状态,在震荡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交易机会,对于券商自营投资业务较为有利,此时机构可能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或正确投资导向,这种坚持也使得机构收获较佳收益。同时,IPO增长相对滞后的压力预期较为稳定,因此券商市场整体业绩表现向好较为普遍。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认为,2024年四季度以来股市的变化有目共睹,市场环境变化后,可以看到券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自营投资、经纪业务上发力,取得了较佳成绩。虽然当前投行IPO保荐可能仍处于承压状态,但市场整体并购业务活力带来的业绩收入也可能有较好表现。
中原证券在4月25日发布的《券商板块2025年3月回顾及4月前瞻》中表示,2025年证券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证券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目前券商指数仍处于震荡整固期,静待下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启。同时,市场各方积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估值再度走低为布局券商板块提供了良好契机。在充分换手整固后,伴随着后续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市场的再度转强以及情绪的再度回升,叠加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2025-04-30】
券商一季报收官:业绩向左股价向右,两大头部竞争“一哥”
【出处】贝壳财经
国泰海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位列第一,达到122.42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在此背景下,中信证券错失“一哥”之位,以65.4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紧随其后。
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整体来看,上市券商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绝大多数券商迎来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仅华创云信、锦龙股份两家在2025年一季度出现了亏损。
然而,在业绩同比快速增长之际,券商股价却出现了“背离”。今年以来,仅湘财股份、中国银河等暗含并购重组概念的多家券商股价实现正向增长,逾八成券商股价出现了下滑,国联民生跌幅超过20%。
券商一季报“开门红” “一哥”难敌重组“巨无霸”?
截至2025年4月底,A股上市券商一季报业绩均已披露完毕。
从营收来看,申万行业分类显示的49家券商概念股中,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两家券商保持领先地位,也是唯二的两家一季度营收超百亿的券商,前者一季度营收为177.61亿元,后者一季度实现营收117.73亿元。
从营收排名来看,东方证券、国信证券跻身前十,分别位列第八、第九;招商证券、浙商证券退出前十,与此同时,中信建投证券营收从上年排名第八降至第十;申万宏源从第五降至第七;华泰证券前进一名至第三,广发证券前进一名至第五,中金公司则前进四名至第六。
从营收增长幅度来看,逾七成券商一季度营收实现正增长,其中,华鑫股份、国联民生、天风证券营收涨幅超过200%;12家券商一季度营收出现下滑,其中,浙商证券、首创证券、西部证券、财通证券、东兴证券、湘财股份和中原证券一季度营收下滑超过20%。头部券商中,仅申万宏源出现了4%左右的下滑。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49家券商概念股中,仅华创云信、锦龙股份两家在2025年一季度出现亏损。
整体来看,近九成券商归母净利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逾10家券商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其中,东北证券涨幅超过860%,国泰海通涨幅超过392%。
具体来看,国泰海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位列第一,达到122.42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在此背景下,中信证券错失“一哥”之位,以65.4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紧随其后。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券商而言,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的快速增长。
比如,国泰海通在财报中表示,一季度营收增长主要是因为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净额、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也表示,一季度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财富管理、投资交易等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券商个股一季度表现不佳,市值管理成投资者热议话题
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行情,聚焦科技成长风格的汽车、TMT、机械设备板块表现优异,代表周期价值风格的煤炭、石油化工、房地产、非银金融等板块表现相对落后。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以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行业表现不佳,跌幅超5%,位列倒数第六。
具体到个股方面,今年一季度,仅中国银河、信达证券、湘财股份、华西证券、东兴证券、中金公司等券商股价实现正增长,其中多家券商是业内抱有较大期待的并购重组概念标的。逾八成券商股价出现了下滑,国联民生跌幅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在券商业绩说明会上,市值管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磅话题之一。不少券商表示,2024年,新“国九条”和证监会《市值管理指引》等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公司积极响应,扎实开展各项市值管理工作,持续优化市值管理体系,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进而不断推动公司实现稳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中原证券非银分析师张洋在券商板块月报中分析,4月至今券商指数并未有效向上挑战月初的下跳空缺口,走势相对较弱,板块平均P/B集中在1.33-1.35倍的窄幅区间内波动。2025年后续时间内,新一轮增量政策有望在合适的时机加速出台,证券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目前券商指数仍处于震荡整固期,静待下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启。
张洋认为,伴随着后续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市场的再度转强以及情绪的再度回升,叠加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积极保持对政策面以及券商板块的持续关注。
广发证券指出,资本市场政策着眼于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与功能性,增量利好政策频出。券商业绩底部回暖,但估值滞涨,估值存在一定“抗震性”,外部风险下内需及货币政策更值得期待,建议重视券商板块的预期交易属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
【2025-04-30】
一季度上市券商排行榜揭晓 你家券商排第几
【出处】证券日报网
4月29日晚间,上市券商2025年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42家A股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3亿元,同比增长24.6%;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21.83亿元,同比增长83.48%,整体业绩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其中,头部券商的稳健发挥以及实施并购重组的多家券商的强劲增长,尤为引人注目,成为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从主营业务角度深入剖析,一季度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合计为485.66亿元,继续牢牢占据第一大收入来源的重要位置,成为众多上市券商业绩表现的关键“胜负手”。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投资者交易热情高涨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有力推动,经纪业务与信用业务也成为众多上市券商业绩的“增长引擎”,有力地支撑了券商整体业绩的提升。
外延扩张“新秀”展风采
中信证券龙头地位依旧稳固
具体来看,一季度,42家上市券商中,有31家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双增长”,另有2家上市券商成功实现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展现出良好的经营改善态势。
数据来源:一季报 制表人:周尚伃 于宏
在增速方面(剔除去年同期亏损的券商进行对比),多家上市券商表现突出。有6家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50%,其中,国联民生同比增长最为显著,增幅为800.98%,主要因为一季度公司主动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同时,公司将民生证券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证券投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同时,7家上市券商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其中,东北证券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大增859.84%;国泰海通实现归母净利润122.42亿元,同比增长391.78%;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7.24%、143.76%、138.26%、114.86%、113.99%。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国泰海通与国联民生通过外延式扩张策略,在今年首季并表后均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其中,国泰海通的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为行业第一,然而,这一成绩部分得益于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从更能反映公司核心经营能力的指标来看,国泰海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是32.93亿元,同比增长60.65%,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财富管理、交易投资等业务收入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目前来看,在行业竞争格局中,中信证券作为行业龙头的地位依然稳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61亿元,同比增长29.31%;实现归母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且各项主营业务指标表现稳健,一季度,其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自营业务收入全部排名第一,彰显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对此,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积沙团队表示,中信证券作为“航母级”券商,收入体量远高于其他头部券商;业务方面,投行优势一骑绝尘,机构业务全面领先,自营效益和国际化业务进展遥遥领先,资本实力和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明显。考虑到监管呵护资本市场态度鲜明、市场风向偏好、投资者情绪明显恢复,券商多项业务受到利好。中信证券作为头部券商有望优先受益、业绩持续向好。
自营强力“支撑”
经纪与信用协同助力
对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对应利息净收入)五大核心主营业务表现进行深度剖析,一季度,经纪、信用、自营业务均表现较好,投行业务也成功扭转了此前收入下滑的趋势。总体来看,上市券商在一季度交出的业绩答卷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众多分析师表示对券商板块后续的估值修复动能充满信心,看好其在资本市场中进一步展现活力。
数据来源:一季报 制表人:周尚伃 于宏
经纪业务方面,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共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27.36亿元,同比增长48.7%,中信证券以33.25亿元的收入位列第一。增速方面,42家上市券商该业务净收入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国联民生该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333.69%,位居第一;国泰海通、国信证券该业务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6.96%、72.54%。
资管业务方面,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该业务净收入为101.31亿元,同比下降3.32%。中信证券依旧以25.63亿元的收入位列第一。部分上市券商表现出色,有19家券商该业务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招商证券、长城证券、国金证券该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幅均超35%。
投行业务方面,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该业务净收入为66.72亿元,同比增长5.39%,扭转下降趋势,中信证券以9.76亿元的投行业务收入位列第一。有23家券商该业务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部分中小券商因去年同期基数较小,增速亮眼。华安证券、中银证券、国元证券、华林证券、国联民生、招商证券一季度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同比增长超100%。
利息净收入方面,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利息净收入为78.78亿元,同比增长27.25%。其中,华泰证券、中原证券该业务表现亮眼,利息净收入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319.45%、233.68%。华泰证券以9.65亿元的利息净收入稳居第一,展现绝对优势。
一季度,市场交投活跃,42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为485.66亿元,同比增长51.02%。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前十席位基本被头部券商包揽,中信证券以88.62亿元的收入位列第一。同比增速方面,中小券商的业绩增长更为显著。长江证券同比增速达2328.61%,位居第一;随后是华西证券,同比增长602.18%。东方证券、红塔证券、华安证券、天风证券、广发证券、东吴证券该业务净收入均同比增长超100%。
对于上市券商一季度业绩整体表现,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表示:“2025年一季度全市场日均股票成交额约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0%。得益于市场行情上行及交投活跃度回升,一季度多家上市券商实现业绩高增。”
东海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陶圣禹表示:“券商一季度业绩表现较好,主要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带来的经纪、两融业务改善,以及权益市场边际回暖带来的结构性配置机遇。展望板块后续发展,新‘国九条’顶层设计明确了培育一流投资银行的有效性和方向性,活跃资本市场的长期逻辑不变,建议把握并购重组、高‘含财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提升三条逻辑主线,可关注资本实力雄厚且业务经营稳健的大型券商配置机遇。”
【2025-04-30】
分红创三年新高!券商股投资逻辑变了吗
【出处】券商中国【作者】杨庆婉
2024年金融股(包括银行、券商、保险)的分红总额均创下三年新高,甚至上市券商也涌现了股息率达到4%的个股。
银行股一直被市场视为红利股的代表,国有大行30%的利润用于分红,适合长期配置;而券商股则被称为“牛市旗手”,分红比例虽然不低,但业绩周期波动大,适合弹性投资。
值得思考的是,当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会发生变化?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同比增长28%;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到了34.38%,同比提高了3.82个百分点。按4月28日最新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券商股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金融股分红创三年新高
近日,年报披露进入尾声,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表现之一,备受市场关注。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今年除了银行股以外,保险股、券商股等金融股也纷纷拿出大手笔分红,不论是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还是年度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简称“现金分红比例”)的比例都创下近三年新高。
从现金分红总额来看,银行股年度分红总额最大。其中,6家国有大行2024年累计分红4206亿元,同比增长2%,现金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股息率常年超过4%。股份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略低一点,只有招商银行超过30%,但股息率也大多超过4%。
6家上市保险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908亿元,同比增长了20%,也创下三年新高;不过现金分红比例算术平均为25%,中位数为23%,近三年逐年下降。原因是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净利润波动加大,难以反映寿险公司长期负债经营的真正价值,分红率的不确定性提升。
其中,多家上市险企打破了分红比例不低于30%的惯例,2024年仍维持30%分红比例的上市险企只有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股息率达到4.98%,新华保险股息率达到5.2%,超过了国有大行。
从现金分红总额的增幅来看,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是上述三类金融机构中增幅最大的。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算术平均达到39%,中位数为33.28%。
其中,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50%的就有7家上市券商,包括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红塔证券、西南证券、山西证券、国联民生、国海证券。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东吴证券的股息率达到了4%,已经可以媲美银行股的股息率。
券商股的投资逻辑变了吗?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目前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433亿元、417亿元、536亿元,而这三年累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8亿元、1365亿元、1559亿元,可见现金分红比例也是逐年提高的。
不过,券商股的现金分红比例个股之间差异较大,不像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那么稳定。有的上市券商分红比例甚至超过100%,有的上市券商则干脆不分红。
近三年,上市券商出现了3家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100%的案例,不过是发生在2022年,分别是兴业证券、东北证券和红塔证券。2022年兴业证券实行了中期和年末2次分红,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6.77亿元,分红比例达到101%;东北证券分红2.34亿元,分红比例也超过101%;红塔证券分红2.36亿元,分红比例达到惊人的612.17%。
2023年红塔证券的现金分红比例90.63%,仍然是上市券商中最高的。兴业证券的最新分红比例为51.88%,超过了2023年的44%,但未达到2022年的高峰。
从股息率的角度来看,按4月28日最新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上市券商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现在看来,近三年上市券商的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会发生变化?
也许假以时日,上市券商可以更好地平滑业绩波动,提供稳定的分红预期,也会成为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选择,个别头部券商在这方面已经做出尝试。比如2022年—2024年,中信证券每年累计分红总额都超过了70亿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4%—35%,股息率约2%左右。
一季度末金融股仓位仍属低配
4月28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股价又创历史新高。近两年来,分红稳定、股息率超过国债收益率的银行股,一直被视为红利资产的代表而受到追捧。不过从一季度基金持仓的情况看,银行和非银金融仍然处于低配。
据方正证券燕翔团队研究,截至2025年一季末,偏股型基金持有银行股的市值约505.7亿元,占比约3%,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4个百分点;持有非银金融(包括保险和券商)的市值约147亿元,占比约0.9%,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2个百分点。
从基金持股行业市值占比,相对行业市值占全A市值的比例来看,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是低配最多的三个行业,其中银行低配了6.5%,非银金融低配了4.8%。
尽管分红是资金配置金融股的重要考量,但毕竟业绩受到房地产及经济周期的影响波动性较大。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增量政策持续推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金融股配置比例后续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2025-04-30】
42家券商一季报发榜!7家净利润翻倍,自营最牛暴增23倍,经纪全面“高歌”
【出处】证券时报网
上市券商一季报披露“收官”。
在2024年同期低基数效应与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交投活跃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今年逾半数上市券商一季度业绩实现高增长。
4月29日晚上市券商一季报披露完毕,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共有7家券商归母净利润实现翻倍,2家扭亏为盈,另有15家增速逾50%,仅有4家出现同比下滑。
大型券商并购整合对行业格局的影响仍是市场焦点之一。国泰海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以百亿规模位居榜首,主要因为并购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不过剔除负商誉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32.93亿元,同比增长60.65%,行业排名下调。中信证券“一哥”地位仍难以撼动,营业收入及细分业务收入均保持全面领先。
分板块来看,42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全面“高歌”。自营业务则出现分化,该板块是中小券商业绩的“胜负手”,如东北证券、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等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的券商,主要因自营业务大幅增长;而财通证券、中原证券、第一创业等券商的业绩减少则受自营业务收入下滑拖累。
大型券商归母净利润高增
截至4月29日晚,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成绩单”发榜完毕。在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指标方面,大多数证券公司业绩增长明显。
营业收入方面,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共有2家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百亿。中信证券以177.61亿元排名第一,该收入规模同比增长29.13%;合并后的国泰海通以117.73亿元排名第二,收入规模增长47.48%。
另一看点在于,营收前十阵容有变。东方证券以53.82亿元的营收挺进行业前十,位列第8位,收入规模增长49.06%。而大型券商招商证券跌出前十,一季度营业收入47.13亿元,滑落至第11位。
净利润表现更受市场关注。42家上市券商中共有36家一季度实现增长,其中22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50%。另有2家实现扭亏为盈,其中包括国联民生证券。
国泰海通一季度以122.4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排名第一。国泰海通解释,主要原因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剔除该因素后净利润为32.93亿元。中信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5.42亿元、华泰证券36.42亿元,位居行业前三。
部分中小券商一季度业绩呈现“低基数反转”态势。东北证券归母净利润大增逾8倍,公司解释主要因为今年一季度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记者注意到,该券商去年同期基数低亦是重要因素,其归母净利润规模曾排名倒数第三。红塔证券、华西证券等也有相似情况,今年一季度实现业绩均实现翻倍增长,实现“深蹲跳”,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收入规模较小,排在行业后10名。
另一实现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的长江证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近9.8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的50%。单季利润规模超上年总量半数的还有方正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95亿,同比增长52.37%。
大型券商也实现业绩高增,比如银河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84.86%,公司解释因为财富管理、投资交易、投资银行等业务经营业绩增长。国信证券增长89.52%、广发证券增长79.23%。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的增幅也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申万宏源以集团主体上市,集团口径下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9.77亿元,排名第9位(下文数据仍以集团上市主体口径)。记者从申万宏源证券处获悉,申万宏源证券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2.06亿元,排名第8位,规模同比增长36.76%。
有4家中小券商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财通证券与首创证券双双下滑逾30%。前者表示,主要因为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导致营业收入减少;后者则称因为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下降。
有券商自营收入实现逾20倍增长
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业绩分化的关键因素。今年一季度股债走势分化,券商自营能否把握机遇,受到市场关注。记者以“投资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口径计算自营业务,共有26家上市券商的自营收入实现增长,占比62%。
中信证券自营业务以88.62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一,同比大增62.32%。国泰海通为40.10亿元,排名第二。中金公司为33.96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长83.32%。
前十的大型券商中,广发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增长106.47%;银河证券增长93.74%;国信证券增长71.42%。
除前述广发证券外,还有7家券商的自营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比如,长江证券实现逾23倍的高增长,一季度自营收入8.72亿元。又如,华西证券实现逾6倍的增长,一季度自营收入3.06亿元。
有16家机构的自营收入出现业绩下滑。其中,财通证券一季度自营收入同比减少幅度达94.53%;中原证券同比减少87.68%。华林证券、中银证券、第一创业、国海证券均同比下滑超过30%。招商证券一季度自营收入亦同比减少26.19%,是大型券商中自营表现较弱的公司。
3家经纪收入逾20亿元
经纪业务一季度表现则全面向好。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42家上市券商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实现增长,增幅的中位值达到48%。
国金证券分析师曾表示,券商经纪业务将受益于市场交投回暖,今年一季度日均股基成交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幅72.1%,叠加权益类公募新发份额同比翻倍至1101亿份。
业绩数据显示,共有3家券商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超过20亿元,去年同期只有1家。中信证券今年一季度以33.25亿元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排名第一,同比增长36.18%。国泰海通以26.52亿元排名第二;广发证券以20.45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长50.66%
招商证券以19.66亿元排名第四,同比增长49.01%。华泰证券的经纪业务表现从去年第三位滑落至第五位,该项收入为19.36亿元,同比增长42.60%。
国信证券今年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达到72.54%,增幅在上市券商中排名前列,实现收入18.61亿元。不过尽管如此,该券商在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排名也仅仅从去年同期的第8位上升1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竞争激烈。
7家券商资管收入“腰斩”
今年一季度券商资管业务业绩呈现显著分化格局。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有19家券商在该指标实现正增长,23家券商业绩下滑,正负增长券商数量占比接近持平。
共有3家券商一季度资管手续费净收入超过10亿元。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以25.63亿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8.69%。广发证券的资管表现优于合并后的国泰海通,前者资管手续费净收入为16.92亿元,同比增长5.26%;后者为11.68亿元,同比增长27.2%。
中泰证券一季度资管手续费净收入超越华泰证券,以5.39亿元排名第四,同比增长12.19%。而华泰证券该指标同比锐减61.70%,收入规模降至4.24亿元,排名滑落至第五,其跌幅在上市券商资管收入跌幅榜中排名前三。
第一创业以2.45亿元的资管手续费净收入规模跻身前十,同比增长8.36%。而去年同期在前十阵容的首创证券,其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大幅下滑52.52%,排名掉至第19位。
同比变化来看,招商证券、长城证券的一季度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40%。相应地,除前述首创证券、华泰证券以外,太平洋证券、山西证券、红塔证券、华林证券、南京证券的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均出现“腰斩”。
投行头部效应显著
今年一季度投行业务呈现结构性发展,股权融资规模仍处于低位水平,债券融资规模则表现增长。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有23家券商的投行收入呈现上升趋势,19家下滑。
中信证券以9.76亿元的投行手续费净收入规模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2.24%;国泰海通以7.08亿元排名第二。两家头部券商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华泰证券以5.42亿元排名第三,同比下滑5.93%;中金公司以4.03亿元排名第四,同比减少10.47%。另有17家券商的投行手续费净收入超过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天风证券一季度投行手续费净收入为2.09亿元,排在第9位。相较来看,过去在投行业务长期表现较好的国金证券排第19位;国信证券排第20位。
从同比表现来看,华安证券、中银证券的一季度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双双增长逾300%,国元证券、华林证券、国联民生、招商证券也实现翻倍增长。
而红塔证券、东北证券、华西证券、中原证券的一季度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均同比下滑超过50%。其中红塔证券一季度投行收入规模最小,不足200万元,同比减少90.28%。
【2025-04-30】
东北证券:4月29日获融资买入1788.10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东北证券4月29日获融资买入1788.1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9.41%,当前融资余额11.2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36%,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2917881019.0017940931.001127481390.002025-04-2819047257.0017198407.001127541302.002025-04-2534175996.0020367464.001125692452.002025-04-2413047203.0014351352.001111883920.002025-04-2312085077.0016849447.001113188069.00融券方面,东北证券4月29日融券偿还4400股,融券卖出8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6.0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9%,融券余额71.25万,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2960640.0033352.00712520.002025-04-280.00340928.00687944.002025-04-25362392.0010088.001049152.002025-04-24163496.00569180.00686072.002025-04-2316764.00353568.001088898.00综上,东北证券当前两融余额11.28亿元,较昨日下滑0.00%,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29东北证券-35336.001128193910.002025-04-28东北证券1487642.001128229246.002025-04-25东北证券14171612.001126741604.002025-04-24东北证券-1706975.001112569992.002025-04-23东北证券-5099303.001114276967.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30】
股息率直追银行股 券商股投资逻辑有望重构
【出处】证券时报
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尾声,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表现之一,备受市场关注。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4年,银行股、券商股、保险股等金融股的分红总额均创下三年新高。其中,上市券商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4.38%,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券商股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相较而言,银行股一直被市场视为红利股的代表,国有大行30%的利润用于分红,显然适合长期配置;而券商股则被称为“牛市旗手”,分红比例虽然不低,但业绩周期波动较大,适配弹性投资。值得思考的是,当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金融股分红创三年新高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除了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等金融股也纷纷推出大手笔分红,不论是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还是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即分红总额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都创下了近三年新高。
从现金分红总额来看,银行股位居金融板块首位。其中,6家国有大行2024年累计分红4206亿元,同比增长2%,现金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股息率持续超过4%;股份制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虽然略低一点,只有招商银行超过30%,但股息率方面大多都超过了4%。
在保险领域,6家上市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908亿元,同比增长20%,也创下三年新高。不过,现金分红比例的均值为25%,中位数则为23%,近三年逐年下降。究其原因,是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险企的净利润波动加大,寿险公司长期负债经营的真正价值难以得到反映,分红率的不确定性有所提升。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险企也打破了分红比例不低于30%的惯例。2024年,仍维持不低于30%分红比例的上市险企只有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股息率为4.98%,新华保险股息率则达到5.2%,超过了国有大行。
从现金分红总额的增幅来看,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24年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在上述三类金融机构中增幅最大。同时,券商板块的现金分红比例超过了30%,算术平均数达到39%,中位数则为33.28%。
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50%的上市券商就有7家,包括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红塔证券、西南证券、山西证券、国联民生、国海证券。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东吴证券的股息率达到了4%,可以与银行股相媲美。
券商股投资逻辑变了吗?
尽管券商股的分红总额也创下了近三年新高,但个股之间的现金分红比例仍差异较大。
近三年,有3家上市券商出现了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100%的案例,不过均发生在2022年,分别是兴业证券、东北证券和红塔证券。2022年,兴业证券实行了中期和年末2次分红,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6.77亿元,分红比例为101%。也是这一年,东北证券分红2.34亿元,分红比例超过101%;红塔证券则分红2.36亿元,分红比例高达612.17%。
2024年,红塔证券的现金分红比例为90.63%,仍然是上市券商中最高的;兴业证券的最新分红比例为51.88%,超过了2023年的44%,但未达2022年的高峰。
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券商股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过去的市场观点普遍认为,银行股是红利股的代表,且分红比例稳定——国有大行30%的利润用于分红,股份制银行的分红比例也多在25%以上,股息率达到4%的个股不在少数。因此,银行股也成为了机构资金长期配置的优先选择之一。
相对而言,尽管被称为“牛市旗手”的券商股分红比例也不算低,但因其业绩受市场周期的影响而波动较大,以及分红预期欠缺稳定性且个股之间差异明显,因此更适合进行弹性投资。
如今,券商股明显加大了分红的力度。当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能否重构?
假以时日,上市券商可以更好地平滑业绩波动,提供稳定的分红预期,无疑也会成为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选择。在这方面,个别头部券商已经积极进行尝试。比如,2022~2024年,中信证券每年累计分红总额都超过了70亿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4%~35%,股息率约为2%。
一季末金融股仓位仍属低配
近两年来,分红稳定、股息率超过国债收益率的银行股,一直被视为红利资产的代表,并获得市场资金的追捧。4月28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不过,从一季度的基金持仓情况来看,银行和非银金融仍然处于低配。
据方正证券燕翔团队统计,截至2025年一季末,偏股型基金持有银行股的市值约505.7亿元,占比约3%,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4个百分点;持有非银金融(包括保险和券商)的市值约147亿元,占比约0.9%,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0.2个百分点。
从基金持股的行业市值占比、相对行业市值占全A市值的比例来看,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是低配最明显的3个行业,其中银行低配了6.5%,非银金融低配了4.8%。
尽管分红是资金配置金融股的重要考量之一,但其业绩波动毕竟受房地产及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增量政策持续推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后续金融股的配置比例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