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尼机电(603111)概念题材

概念题材 投资亮点 财务分析 公司简介

康尼机电(603111)所属板块题材

  • 要点一:所属板块

    交运设备 江苏板块 沪股通 工业互联 新能源车 2025规划 一带一路 铁路基建

  • 要点二: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电气安装服务;施工专业作业;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高铁设备、配件制造;高铁设备、配件销售;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开发;交通设施维修;电气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开发;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动机制造;工程管理服务;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租赁;康复辅具适配服务;货物进出口;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货物运输(除网络货运和危险货物)(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要点三:轨道交通业务、汽车零部件业务

    公司坚持“以机电技术为核心的智慧交通装备平台”战略定位,形成“以轨道交通产品为核心业务、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为成长业务、以智能健康产品等为种子业务”的多元产业格局。

  • 要点四:轨道交通行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

    1.2023 年 3 月 29 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 2027 年,党的二十大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 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 123 快货物流圈”加速构建。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 1~6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78.8 万辆和 374.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2.4%和 44.1%,市场占有率达到 28.3%。6 月 19 日,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将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6 月 12 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 2023 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体现了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可以稳定市场预期,释放消费潜力。

  • 要点五: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

    公司具有较完善的创新体系、现代化的研发平台、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以及不断进取、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经济运营效益等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公司技术中心于 2013 年 11 月 26 日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坚持内引外联,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根本,不断进行实践创新活动。通过搭建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加强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平台及专利情报数据库平台运行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了从设计到制造,从虚拟仿真到检测试验,从产品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相对完善的综合创新体系,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要点六:持续的智能制造能力

    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持续为业务赋能,基于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进一步强化系统深化应用、推动大数据应用、自动化生产装备、全价值链业务流程重构等全方位的新型能力建设,为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绩效奠定基础。2022 年组织相关分子公司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并通过评定,开展分子公司建立数字化工厂规划,推广信息系统覆盖 19 家单位,提升各公司信息化水平。通过 DCMM 评定,达到稳健级,并制订研发数据规划,探索数据治理路径。公司获得工信部 2022 年度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企业、2023 年度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荣誉。

  • 要点七:持续的精益化管理能力

    公司围绕“精益+数字化”管理,推进精益数字化工具应用,创建精益数字化管理矩阵表,优化业务流程。建设数字化管理驾驶舱,实现多业务数字化场景应用,提升业务数据质量,实现业务流程过程各节点执行数据实时分析、预警与辅助决策。持续推进职能矩阵式管理,对标管理成熟度标准,组织各业务版块开展经营风险审核,并推进子公司制订管理改进计划,子公司在经营管控、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升与能力建设。依据数字化系统,公司已实现在研发、供应链、制造、服务、决策等多业务环节的模式创新。在研发模式上,制定各单位技术中心的研发规范、数据标准,建立多个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化样机的验证,装配、维修培训等,优化了研发织织和流程,提升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在供应模式上,利用 CRM、SRM、MES 等系统和互联互通集成技术,实现了客户、供应商、仓储、配送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客户、生产、质量、供应商数据的全面集成与共享,提升供应链体系敏捷性。

  • 要点八:股权激励计划涉16人644万股 

    2015年11月17日披露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拟向16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644万股,其股票来源为康尼机电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新股,授予价格为12.42元/股。本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16名,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3名和核心技术人员、核心管理人员13名。本次激励计划有效期为4年。自本计划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激励对象应在未来36个月内分三期解锁,每期解锁比例依次为50%、30%、20%。第一、二、三期的解锁条件分别为,以2013年度业绩为基准,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30%、50%,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0%、60%。

  • 要点九:精密制造装备产品

    公司在原精密锻造分公司的基础上,整合数控技术,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康尼精机。2015年,公司在精密制造装备方向已经形成电动工具零部件产品、汽车零部件及高端制造装备(数控磨床、AGV小车等)三个主要业务方向。2015年,高端制造装备产品320GCNC成形磨床、360G直齿成形磨床等,实现销售790多万元;AGV小车完成二代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目前尚未实现销售;自主研发的800型精密磨床、数控摆线磨、数控内齿磨已完成开发;数控随动磨和数控坐标磨处于研制阶段。

  • 要点十:轨道交通产品

    公司城轨车辆门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50%以上。高速动车组内门系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外门系统产品覆盖国内动车组主要车型,市占率明显提高;有轨电车门系统产品出口法国等国;门系统维保及配件业务持续增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干线铁路连接器的销售收入有所下滑。2015年,公司加快拓展高附加值城轨、动车、新兴岸电市场,获得CBRC上海7号线、浦镇上海13号线增购、宁和城际和长客马来西亚车端连接器4个城轨项目,完成唐山CRH3控制连接器试装。

  • 要点十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

    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主要是充电接口及线束总成、高压连接接口及线束总成和高压配电系统等线束总成类产品,服务于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的主流新能源乘用车主机厂,已成为比亚迪、奇瑞、广汽、宇通、中通等10多家乘用车和商用车厂商的量产供应商,2015年新增上汽、吉利等多家新客户合格供应商资格。截至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有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2015年10月25日,获TUV德国总部颁发的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收入2015年较2014年增长超200%。

  • 要点十二:轨道交通门系统及内饰扩建项目

    为扩大轨道交通门系统及内饰产品产能,公司基于现有技术基础和业务状况筹划了本项目。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新增年产 18,000 套轨道交通外门系统,12,000 套轨道交通内门系统,2,500 单元站台安全门系统以及 60 列车内饰产品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为64,405.50万元,本募投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均新增营业收入90,470.40 万元,年均新增净利润 9,130 万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50%(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7.8 年(税后,含建设期 2 年)。

  • 要点十三:轨道交通门控装置项目

    为配合“轨道交通门系统及内饰扩建项目”的实施,公司筹划了本项目,以扩大门控装置的生产规模。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新增年产 22,900 套门控装置的生产能力。本项目总投资为 11,501.30 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年均新增营业收入 17,770.00 万元,年均新增净利润 6,847.70 万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59.30%(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4 年(税后,含建设期 2 年)。

  • 要点十四:技术中心项目

    本项目是在公司现有研发能力与技术人员队伍基础上,增加研发投资,搭建轨道交通门系统系列产品的研发平台。项目总投资为 9,812.60 万元,本项目的实施,将持续改善公司现有的研发条件,使公司目前技术中心的功能更加完善,研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竞争优势,有效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项目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是通过研发条件的改善带来综合效益的提升。

  • 操作说明:手指放在表上向左滑动可以查看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