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设备 四川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180_ 上证50_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基金重仓 转债标的 HS300_ TOPCon电池 钙钛矿电池 水产养殖 HIT电池 西部大开发 太阳能 成渝特区 新能源
(以下范围不含前置许可项目,后置许可项目凭许可证或审批文件经营)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食品制造业;兽用药品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家用器具制造;计算机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上经营项目仅限分支机构经营)渔业、畜牧业;畜牧服务业、渔业服务业;兽药经营;太阳能发电;电力供应;电气安装;工程设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环境治理业;商品批发和零售;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进出口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秉承“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和“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以农业及新能源为主业,形成了“农业(渔业)+光伏”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在农业方面,公司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用以满足水产、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生长和营养所需。在新能源方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
1.2023 年上半年,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企、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回落,光伏发电的经济性与环境效益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国家能源局数据,1-6 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78.42GW,同比增长 154%,其中集中式光伏在“风光大基地”项目建设提速等推动下,上半年新增装机 37.46GW,实现超预期增长;分布式光伏则随着整县推进、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继续形成强有力的装机支撑,上半年国内新增分布式装机 40.96GW,同比增长 108.43%;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于今年3 月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装机电源。海外光伏市场也如火如荼,欧洲加速摆脱对外能源依赖、美国维持对东南亚组件关税豁免、巴西分布式退补抢装表现积极,其它新兴市场也持续推进能源转型,对光伏产品保持旺盛需求。据盖锡咨询数据,上半年我国组件出口量共计 98.9GW,同比增长 18.16%,依然保持中国制造全球需求的市场格局。2.饲料业是联系种植业、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枢纽性产业,其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获取充足高品质食品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行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并逐步从以量为主的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以质为主的整合提升阶段。
公司一方面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主要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推动零污染、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的水产品产业链,满足人们对于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力求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产品,持续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基于上述战略定位,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为“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中短期发展规划为“打造和巩固全球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及水产饲料龙头地位”。
公司奉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各业务板块组建了以领域专家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市场,持续为公司创造价值。1.农牧板块:公司技术中心是经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运行,技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创新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专门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良种培育与养殖、动物保健、自动化养殖设施工程、水产与畜禽产品加工等生物科技相关的研究和技术集成,通过将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光伏新能源板块:公司在光伏各业务板块科研体系基础上成立了光伏技术中心,拥有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组建了以行业专家为主的科研技术团队,统筹推进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联合研发与集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伏新能源制造板块申请专利 2411 件,获得授权专利 1396 件,并荣获中国科技产业化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
1.农牧板块: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 1000 万吨,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集约化优势。2.光伏新能源板块:目前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 26 万吨,在建项目 32 万吨,并已规划两个新项目合计产能 32 万吨,单位投资强度和各项消耗指标不断降低,随着技术工艺的完善、产能规模的扩大,公司在建项目达产后,整体成本水平将进一步优化。太阳能电池方面,目前公司年产能规模已超过70GW,大尺寸产能占比超过 95%,年内 PERC 产品平均非硅成本同比再度下降 13%。后续随着彭山基地新建项目投产,公司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加强,产品技术及尺寸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非硅成本优势将更为凸显。太阳能组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组件各项指标已迅速攀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按照公司投资规划,预计 2023 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规模将达 80GW,生产成本在产业链配套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将取得领先地位。
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集约化优势。
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在建产能7.5万吨,在单晶料占比约90%的情况下,各项消耗指标及成本不断降低,在产的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项目合计6万吨产能生产成本低于4万元/吨,随着技术工艺的持续完善、产能规模的持续提升,公司在建项目达产后,成本水平将进一步优化。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公司已形成20GW产能规模,位列全球首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太阳能电池行业平均非硅成本约0.31元/W,公司非硅成本为0.2-0.25元/W,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0%-80%,成本优势明显。未来随着技术工艺的进步和产能的扩大,非硅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形成了能满足各种水产动物需要的系列配合饲料,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公司饲料品质及市场服务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国内水产饲料行业标志性品牌之一。同时公司着力打造了知名鲜活鱼品牌—“通威鱼”,并在四川、海南等地建有水产、畜禽食品加工基地,严格按照HACCP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工生产,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和追溯,有效提升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
公司以国家级高纯晶硅研发中心为依托,研究还原工艺自控技术、多相流技术、还原热能梯级利用、硼、磷、碳等除杂技术,确保公司高纯晶硅在品质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大幅提升单晶料占比,与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主要的下游单晶硅片生产商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品质得到客户高度认可。2019年公司高纯晶硅板块荣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四川省专利奖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届(2019)中国电子材料行业五十强”、“第三届(2019)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半导体材料专业十强企业”等国家、省、行业协会多项荣誉奖项,充分展现了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社会认可度。公司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良品率、碎片率、CTM值等多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内外多项专业认证,包括欧洲CE认证、北美CSA认证、德国TUV南德认证,以及中国CQC认证等。同时多次获得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质量优秀供应商”、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最佳品质供应商”、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和“产品质量免检供应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优质供应商”等称号。
公司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的绿色融合。在渔业方面,公司通过池塘的有效改造、渔业设施的合理应用、养殖模式的优化创新,引导水产养殖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在光伏发电方面,公司坚持执行“543”成本战略规划,通过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逐年降低光伏系统装机成本。目前在建光伏项目的综合成本已下降至4元/W以内,随着新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技术的创新进步,2020年有望将成本降至3.5元/W以内,加快实现全面平价上网。“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可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打造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三新”现代化产业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途径,形成了公司独特的竞争模式。
2015年中报披露,公司在优化传统营销模式同时,实施“威营销通天下”——通威“互联网+”行动计划,促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打造全球通威粉丝的网上家园——“通心粉社区”与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快速连接用户,转变服务观念与形式,提升用户对通威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感与参与感。“通心粉社区”自2015年3月底开通以来,截至报告期末粉丝数超过20万人,通威微信企业号受到13.5万用户关注,其中养殖户12万人,经销商、供应商万人。
2015年7月16日公司公告,接到公司总经理严虎先生等 12 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通知,于7月15日至7月16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 213.08 万股。
方案显示,通威新能源主要从事光伏电站投资和运营业务,其拥有一支行业内较强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团队,着力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并运营优质的光伏发电项目。此外,永祥股份主要经营多晶硅、聚氯乙烯(PVC)、烧碱(NaOH)、水泥等业务,以多晶硅为发展重点、以氯碱为基础,涉及新能源和传统氯碱化工两大产业,两大产业已经实现了从烧碱、PVC、多晶硅到水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为维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承诺,永祥股份2015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0.9亿元;2015年度与2016年度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3.1亿元;2015年度至2017年度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6.3亿元;否则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负责向通威股份以现金方式补偿。
2015年中报披露,公司初始投资10万元持有湛江霞山农村信用社1.31%股权,该股权期末账面价值10万元;初始投资5万元持有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农村信用社0.03%股权,该股权期末账面价值7.408万元。
2014年5月,公司与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咨询及并购整合服务协议》,公司将与硅谷天堂进行合作,重在对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并购思路进行专业梳理,以抓住行业整合机会,促进公司快速、稳健发展。根据公告,该协议总金额300万元,协议期限自2014年5月起至2017年5月止。硅谷天堂成立以冯新先生担任项目总指导的独立项目组,向公司提供战略发展规划梳理与修订建议及并购整合服务。公司称,此次合作重在对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并购思路进行专业梳理,以抓住行业整合机会,促进公司快速、稳健发展。到目前为止,公司尚未与硅谷天堂就具体的投资项目达成合作共识。同时,除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外,公司目前不存在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发行股份等行为,并且承诺至少3个月内不筹划同一事项。
2015年5月28日公告称,公司于5月28日与林洋电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在光伏产业各环节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双方拟在长三角地区共同建设6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同时充分发挥通威股份“农业(渔业)资源”+“光伏新能源”的产业叠加优势,充分利用通威股份在水产业的广泛市场资源及国家级研发机构的先进科研技术,将清洁能源和水产业结合,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渔光互补发展。双方将联合开发渔光互补光伏终端应用市场。合作期限从2015年5月26日至2020年5月26日。
2018年11月15日公告,双流3.2GW项目于2017年底启动,将于2018年11月18日正式投产。基于公司在高效晶硅电池领域已取得的技术、规模及成本优势,双流3.2GW项目全面采用背钝化技术,以高效单晶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本次双流3.2GW项目投产,以及合肥二期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即将于2019年1月建成投产,公司将形成超过12GW的高效晶硅电池实际规模,进一步促进降本增效,巩固公司在高效晶硅电池产业的领先地位。
2018年11月30日公告,国寿资产通过中国人寿资管-工商银行-凤凰系列专项产品账户,以大宗交易形式,购买公司股份7397.63万股,占总股本1.9054%。至此,国寿资产与其发行并管理的国寿资产-沪深300、受托管理的中国人寿-股份分红等三个账户,合计持股达5%。国寿资产表示,此次增持是看好公司潜力,也是落实《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
2020年2月11日公告,通威股份及下属通威太阳能拟与成都市金堂县政府签订《光伏产业基地投资协议》,在金堂县投建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项目将分期实施,总投资预计为200亿元,成都市政府及金堂县政府通过下属国有投资公司提供约60亿元资金支持,占项目总投资的30%。项目全部实施后,公司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产能将达 60GW,将巩固公司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龙头地位。公司同日发布高纯晶硅及太阳电池业务的中期(2020-2023 年)发展规划,计划2023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目标达22—29万吨;计划2023年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目标达80—10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