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北京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央视5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HS300_ 流感 超级品牌 央国企改革 独家药品 中药概念
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经营中成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普通货运;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商业用房;以下项目仅限分公司经营:销售定型包装食品(含乳冷食品)、保健食品、中药材、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中药饮片、图书;制造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营养液(不含医药作用的营养液);鹿、乌鸡产品的加工;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皮肤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诊疗;危险货物运输(3类);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培训;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零售百货;中西药广告设计;劳务服务;以下项目仅限分公司经营:养殖梅花鹿、乌骨鸡、麝、马鹿;物业服务和供热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拥有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研发、中成药生产、医药物流配送、药品批发和零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公司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产品剂型丰富,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为代表的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公司产品主要通过零售药店销往终端,通过医疗市场销售的产品份额总体较小。
报告期内,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多项促进中医药行业发展政策: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等目标;2022年3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设定了主要目标,即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提出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中医药管理能力,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基层中医药改革等七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中医药行业地位;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并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为我国医疗保障、儿童医药、老年医药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仁堂品牌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代表,拥有深厚的品牌积淀。同仁堂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闻名国内外,在中医药行业和消费者心目中具有极高的行业号召力、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
公司拥有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为代表的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品种资源丰富,覆盖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儿科等领域,形成对品牌的有力支撑。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基地,遍布北京、河北等地区,在传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智能化生产,提升产能、降低能耗,逐步打造技术先进、功能完整、绿色环保的工业产业集群;公司与重要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商业、同仁堂国药在产品网络、区域等方面形成互补,带动品牌、品种优势的充分发挥。
2015年中报披露,公司直接持有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33.91%的股权,公司下属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38.38%。同仁堂国药于2013年5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发行上市,主要在海外发展分销网络以及制造销售中药产品。2015年,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 29.68%,实现净利润 3.02亿元,同比增长29.13%,公司期末总资产16.98亿元。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市场挂牌上市,注册资本128,078.40万元,本公司所持股份占其总股本的46.85%。同仁堂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中药产品业务,剂型涉及丸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胶剂等多种剂型,产品涵盖中成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阿胶及西黄丸等。报告期内同仁堂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518.31万元,同比增长7.71%;营业利润116,677.74万元,同比增长15.32%;净利润96,989.19万元,同比增长13.97%;期末总资产887,565.68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较好利润水平,是由于报告期内合理摆布品种结构、积极推动营销及子公司贡献所致。
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825万元,其中本公司投资占51.98%,主要经营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投资管理等。2017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2,244.01万元,同比增长16.67%;营业利润40,764.46万元,同比增长13.07%;净利润29,830.25万元,同比增长11.28%;期末总资产358,900.08万元。
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国药)于2013年5月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发行上市,股份总数为83,710.00万股,主要在海外发展分销网络以及制造销售中药产品。本公司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33.62%,本公司下属同仁堂科技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38.05%。2017年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109,743.22万元,同比增长17.94%,营业利润52,810.00万元,同比增长16.36%,净利润43,726.73万元,同比增长15.94%,期末总资产230,819.87万元。报告期内,市场销售势头良好,增长较快。
2018年9月26日公告,公司就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海户新村的制药厂厂区地上物部分,与大兴区政府指定拆迁方签订《拆迁补偿合同》,拆迁补偿款20,982.74万元。本次拆迁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公司将根据具体搬迁工作进展,将补偿款按规配比计入营业外收入。
2023年2月4日公司对外公告,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将“补肺丸”等 7个药品临时性纳入本市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主要内容为:为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加强本市保障工作力度,保障参保人员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用药需求,经国家医疗保障局批准,将 7个药品临时纳入本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按甲类药品报销,先执行至 2023 年 3月 31 日。通知中列示的临时纳入报销范围药品名单里,涉及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主要产品系列中的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2021 年度,纳入北京市医保支付范围的同仁牛黄清心丸销售金额约 14,206 万元,占 2021 年合并销售金额的 0.97%。在现有销售策略下,公司通过医疗市场销售的产品份额总体较小,主要通过零售药店销售到达终端。纳入北京市医保支付范围的同仁牛黄清心丸占公司过往销售额的比重较少。因此,公司上述品种被临时纳入北京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预计不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