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超超临界发电 核污染防治 垃圾分类 PPP模式 核能核电 节能环保
环保、电力、化工、水处理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及销售;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仪器仪表的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及销售;工程总承包、施工、安装、调试、技术服务及设备运营;市政公用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高科技产业投资。
中电环保是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主营(3+1):水务、固危废、烟气治理及产业创新平台,包括:工业水处理、城镇污水及水环境治理;固废危废、污泥耦合、土壤修复及餐厨垃圾处理;烟气及VOCs治理;高端装备及智慧环保等。为工业(电力、石化、冶金、煤矿、新能源、建材等)和城镇环保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研发设计、核心设备制造、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设施运维和项目投资(BOT、PPP)等。近年来,经过公司团队不断创新发展,已成功实现主营业务、行业客户及商业模式的全面拓展及转型跨界,形成三大业态:智慧环保系统集成EPC、环境治理设施运维、产业创新平台运营;特色业务,包括:废水处理零排放及纳滤膜分离、全膜法水处理、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公司资质齐全,包括:环境工程设计甲级、环境设施运营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压力容器及ASME设计制造等。
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新增完成8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显著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初步管控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印发《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到2025年,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较2020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稳步推进;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协同推进长江水环境治理;财政部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纳入生态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国家清单名录且农村黑臭水体面积达一定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发布《关于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1年完成。随着上述政策逐一落实,为以污水提质增效、提标改造为代表的水务企业铺垫加速成长的赛道,公司的废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零排放、脱盐水、海水淡化等工业水处理业务,以及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分布式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城镇水环境业务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与市场机遇。
公司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始终以水务、固危废、烟气治理为产业中心,致力于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系统解决能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具备生态环境治理的研发设计、核心装备制造、设备系统集成(EP)、工程总承包(EPC)、设施运维、项目投融资等一条龙综合服务能力,为工业和城镇客户提供全生产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公司立足于水务与固危废处理领域,通过“工业和城镇废污水处理”向“工业和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延伸,特别是利用积累的技术和客户优势资源,成功拓展了污水及污泥处理的新商业模式,即,以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为核心的水质提升、以污泥耦合处理为核心的固危废处理业务;同时引进专业化团队,开拓了烟气治理、余热利用及VOCs治理市场;通过并购常熟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供环保高端核心设备支持。上述各产业均已具有成熟的团队、技术、业绩、研发储备和项目实施经验。
公司以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征集》)、高效沉淀/气浮三相增强生物反应膜耦合技术和污水模块化装置(CBS)(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一带一路”技术储备库技术)、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获评国家“一带一路”百强环保技术、江苏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经过市场客户的检验和项目实践的不断打磨,成功打造出废水处理零排放及纳滤膜分离、全膜法水处理、分布式智慧水体/水质净化、污泥干化耦合四大特色业务,实现核心技术的成熟和业务模式的转型。
公司资质齐全,拥有环境工程设计甲级、环境设施运营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压力容器及ASME设计制造等资质,为业务发展与项目承接提供支撑。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不仅有利于公司保持维护现有用户,同时能够让公司以更低的成本争取新用户、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同时,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积极维护公司在行业中的品牌形象,不断扩大“中电环保”品牌影响力以及社会公信力;并在平台合作上,打造了“扬子江环境”品牌,已合作成立了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扬子江环境集团两家企业,“扬子江环境”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布局不断扩展;同时聚焦污泥耦合处理等再生资源化处理市场,打造产业公司,成为南京市在污泥处理领域的重要抓手,为长江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2016年7月4日公告,公司和华润热电共同与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的南京污泥焚烧协同发电项目通过环保验收,本项目处理南京市主城区内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规模为360吨/日(其中:含水率约80%的污泥约210吨/日、含水率约60%的污泥约150吨/日)。本项目已列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本项目的正式投产,为公司已承接的重点污泥项目实施垫定了基础。
2016年2月18日公告,近日,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电科技与华岳热电签署了烟气超低排放环保工程(脱硫、湿式电除尘、脱硝)EPC总承包合同。合同总价6900万元,约占公司201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1.37%(因2015年度报表正在审计,以2014年度报表为参考),将对公司2016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本项目的各项指标按照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为众多类似机组的超低排放项目提供示范效应,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烟气治理综合能力,有利于公司烟气治理业务的拓展。
按照发展战略,公司在2018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发了公司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并顺利完成了三年全考核期的业绩考核指标及限制性股票解锁兑现;2019年底推行集团化管理,通过两年持续完善,已实现了战略规划设定的阶段性建设目标,水固气及平台的“3+1”格局不断巩固,助推公司快速发展。公司通过多年培育、锻炼,组建了一支团结、精干、进取的高素质管理团队,核心经营管理人员均拥有多年的环保行业经验,对于行业发展的敏感度高,创新意识强,及时洞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在行业发展中抓住先机。同时,公司管理团队具备较强的风险控制及远期洞察能力,坚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确保公司稳健经营、避开雷区,在驾驭并解决重大问题上的能力较为突出,能够带领公司稳健、长远发展。
2015年12月10日午间公告披露,公司成为金华市金西污水处理二期工程BOT项目的第一中标候选人。据披露,上述中标项目采用 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实施,污水处理规模为3万吨/天;项目投标概算约为9182万元,污水处理费投标报价1.68元/吨。 特许经营期:30年,自开始商业运营日之日起计算。中电环保表示,公司可提供市政水处理项目的设计、设备成套、工程实施、托管运营及项目投资等综合系统服务,承接模式涵盖EPC、PPP等,通过宁夏银川、南京江宁、河南登封、江苏邳州、贵州毕节等市政及园区污水处理项目的承接和实施,充实了公司在市场承接、技术服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实力。若本次中标项目能够顺利签订合同并实施,将进一步扩充公司市政污水处理的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的市场承接和项目实施能力。
2012年9月,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13,900万元人民币,收购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国能环保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致力于大工业特别是核电、火电行业的化学环保水处理、以及工业和市政污泥处置产业的高科技环保企业,拥有核电二回路水汽集中监控和化学注入系统、废水处理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并专业从事相关业务的研发、咨询、设计、设备系统集成、调试、工程总承包、运营等。国能环保在多年的核电产品经营过程中拥有许多优良的经销商渠道和客户资源,中电环保将有效吸收和拓展国能环保的经销商和客户资源,拓宽公司市场销售渠道,增强公司的整体市场销售能力,有效促进公司现有各产品线的市场销售,进一步增强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竞争力。2015年年报披露,国能环保实现营业收入11907万元,净利润2406.7万元。
2014年12月9日公告称,根据南京江宁建工网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司为南京市江宁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标候选人。公司与业主方江宁水务签署了《南京市江宁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合同签约总价14297.26万元,占公司2013年度营业收入的26.48%。项目总工期为365天,计划开工日为2014年12月31日。
此次以25.16元/股公开发行2,5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62,900万元投资三大项目:1、14,632.4万元用于水处理设备系统集成中心项目;2、3,633.5万元用于水处理管控一体化中心项目;3、2,545.1万元用于设计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期1年;剩余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水处理设备系统集成中心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于2012年9月调整),建成后第一年达到设计产能的90%,第二年开始全部达产,达产后预计净利润5,350万元;水处理管控一体化中心项目建设期为1年,建成后第一年全部达产,达产后预计净利润955万元。截止到2015年末,以上项目均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合计累计实现收益2802.03万元。
公司海水淡化采用的是膜处理工艺,去除海水中的杂质和盐分。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公司研发了两种专有技术,分别是一种精密海水过滤器和海水淡化高效陶瓷转子节能技术。这些新装置、新技术在华能威海电厂的海水淡化项目中得以成功应用。华能威海电厂海水淡化项目是公司2008年承接的项目,采用双膜(超滤+反渗透)技术,处理能力为7200吨/天,该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262.8万吨。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政福先生承诺:对于持有的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该部分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周谷平等其余67名股东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人已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收购该部分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