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项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试验机制造;试验机销售;衡器制造;衡器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零售;电子元器件批发;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其他通用仪器制造;航空运输设备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电气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物料搬运装备制造;物料搬运装备销售;智能物料搬运装备销售;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智能仓储装备销售;轴承制造;轴承销售;普通阀门和旋塞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泵及真空设备制造;泵及真空设备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货物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企业总部管理;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民用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生产;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设计和生产;民用航空器维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公司目前业务和产品主要涉及飞机测控产品和配电系统、电阻应变计、应变式传感器、称重仪表和软件、机动车检测系统、驾驶员智能化培训及考试系统、智慧物流分拣系统、物联网装备、精密测控器件等多个方向及领域,按照业务属性划分为航空军品、传感控制、智能交通等业务板块。
1.伴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推进,跨域能力发展已成为主线,航空军品业务迎来发展机遇期,“十四五”正式进入装备放量建设期。航空机载设备专业化发展加速,飞机配电系统向分布式配电系统和负载自动管理系统方向发展;航空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测控核心技术的驾驶舱控制分系统、直升机吊挂投放系统、旋翼刹车系统等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军工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择优研制、择优订货将成为常态化,未来军品市场竞争将更加开放、激烈。2.智能装备领域,国内核心、关键和高科技产业存在巨大的国产化替代发展空间,相关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国产化替代、产业数智化转型等政策牵引智能装备行业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趋势将会持续,工业称重领域发展趋势以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整体称重控制解决方案为主流方向。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中国物联网、消费电子企业和产业在全球市场地位持续向上发展,技术持续快速进步、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呈现生态融合趋势等特点也促使物联网、消费电子行业继续保持巨大的市场前景。在环保政策常态化、化工安全政策高压背景下,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筑材料、冶金矿产等工业领域智能解决方案需求潜力巨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64项产品OIML国际认证,31项产品NTEP国际认证,131项产品NEPSI防爆认证,139项产品CE国际认证,14项产品UKCA国际认证,3项产品获得FCC国际认证,59项产品俄罗斯计量型式认证,79项产品乌克兰计量型式认证,59项产品ATEX/FM国际认证。报告期内,新增OIML国际认证3项、CE国际认证9项、UKCA国际认证14项、FCC国际认证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283件,其中报告期内新增24件,另有25件已获受理。
截至2017年12月末,公司拥有61项产品OIML国际认证,31项产品NTEP国际认证,131项产品NEPSI防爆认证,128项产品CE国际认证,59项产品俄罗斯计量型式认证,79项产品乌克兰计量型式认证,59项产品ATEX/FM国际认证。其中,报告期内新增OIML国际认证2项、CE认证2项。
截至2017年12月末,公司共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179件,其中报告期内新增25件,另有36件已获受理。
公司主营电阻应变计、应变式传感器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等应变电测产品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发展成为以生产应变计、传感器、航空机载和地面测力系统、汽车检测设备和公路超限超载检测设备等电测产品为主,兼营人造宝石及其他晶体制品的多元化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电阻应变计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所生产传感器的主要核心部件,公司用自己生产的应变计生产传感器,使得公司最主要产品传感器更具有成本优势,其中公司生产的不锈钢传感器在国内尚无厂家生产,公司“BB”及“ZEMIC”品牌在全球行业内中高档品牌的位置已得到普遍认同。
2023年2月2日公司对外发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本次交易方案为上市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航空工业集团持有的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本次交易不涉及募集配套资金。截至本预案签署日,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预估值及拟定价尚未确定。本次重组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根据标的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初步判断,预计本次交易将达到《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标准,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同时,本次交易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根据《创业板重组审核规则》的规定,本次交易需经深交所审核通过并经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后方可实施。本次交易的目的:1、践行国家战略,加强军工建设任务保障能力;2、借助资本市场推动核心军工企业高质量发展;3、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股东的投资回报水平。
2014年11月,完成11.44元/股发行3460.58万股,收购汉中101航空电子100%股权。另外,公司以11.44元/股发行不超过1136.36万股募集配套资金1.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佳恒投资、中航产业投资和中航科工分别认购2430万元、5285万元和5285万元。汉中101预估值约为3.95亿元,增值率为295%。汉中101产品以航空军品配套为主,产品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等。汉中101已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自主研发的战术级MEMS芯片及以此为核心的IMU模块、军档高精度温补晶振、自主天文定位导航系统等多项新兴技术。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9016万元,净利润5592万元。
2011年8月,公司拟在西安高新区内开展中航电测西安中心园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41580万元,项目用地约4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周期4年。建成后可实现航空机载配套电测类产品年产5300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板式传感器及汽检设备年产4300 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智能交通及物联网产品年产1800 套,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新型传感器及系统产品年产11700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元。达产后利润总额8755万元。
2012年6月,公司与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全体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由公司出资 7,574 万元向石家庄华燕全体股东购买 70%的股权。石家庄华燕从事汽车检测技术和系统的研究、开发、生产已近二十年历史,是国内领先的汽车检测设备供应商,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是国内汽车检测设备的龙头企业之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本次交易完成后,将促进公司在汽车检测设备行业整合战略的实施。公司将通过整合资源、充实人才、市场共享、产业整合、强化管理等手段,推动公司和石家庄华燕的协调发展。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7880万元,净利润4039万元。
公司募资投入28530万元于4个项目,分别是“应变计和传感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16540万元,截止2011年一季度进度2.75%)”、“板式传感器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改造建设项目(6280万元,6.47%)”、“数字传感器建设项目(2110万元,1.53%)”、“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600万元,1.51%)”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分别为21070万元、6590万元、3940万元;共计31600万元,研发中心不产生直接效益,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应变计年产量2750万片(新增1550万片)、传感器年产量178万只(新增96万只)、年产板式传感器3000块(新增2135块)、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1300台(新增670台)、7万只数字传感器的产能(新增6.92万只)。
2011年1月,公司拟以2880万元超募资金收购“上海耀华称重系统有限公司”45%股权(完成后持有45%股权)。上海耀华主营产品为静态称重仪表,是国内最大的称重仪表开发生产商,为衡器及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专业称重仪表,其汽车衡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销售产值列中国衡器行业称重仪表企业第一位,2010年1-11月净利润1330.9万元。通过整合,达成在国内称重和测量市场领域由传感器和仪表分离转向为客户提供组合配套产品的目标。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1904万元,净利润888万元。
2018年12月19日公告,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集团)通知,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通知》文件,航空工业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之一,航空工业集团将按照试点工作相关要求,稳妥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据上证报19日报道,根据中航系旗下多家上市公司18日晚披露,国务院国资委近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通知》,其中明确航空工业集团成为试点公司。这意味着,新一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名单已经确定。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此前曾透露,国资委初步考虑新增10户左右央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已有多家央企表达了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的意愿和规划,这些公司也有望成为本轮新增试点单位。
2019年5月7日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0,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1.12元/股。回购股份实施期限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