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市场分析:订单取消、库存积压、现金流告急 服纺外贸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随着海外疫情不断发酵,多国经济出现暂时性停摆,正在复工的服纺企业再次受到冲击。
3月以来,多家国外服装品牌陆续关闭旗下门店。日前,Nike宣布,公司决定于3月16-27日期间关停美国、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门店,以避免新冠状病毒的传播。另一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也发布声明称,其位于北美和欧洲的所有门店暂时停营业。此外,多家快时尚集团如Gap、H&M、Primark都陆续关停了欧美地区大部分门店。
境外零售端遭受严重冲击的同时,退单潮向国内服饰外贸企业袭来。东莞一家以欧美市场为主,主营女装的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我们一季度原本300多万套的订单因客户取消缩减到了100万套。原材料供应都是年前备货的,现在有50%的积压 ,也就是订单取消的那部分。”
实际上,这家企业的困境只是国内服饰行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多国消费市场走向低迷,品牌客户纷纷取消或退掉订单,致使国内服纺产业遭受严重考验。
海外疫情告急,退单潮袭来
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30日07时40份,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72万例,美国病例数全球最高。
海外疫情的持续扩散,对于国内服纺外贸企业而言,又是一次严重冲击。据中国服装协会第三次调研显示,46%被调查企业反映国内订单大幅减少的同时,出口订单下滑或被取消,物流受阻,压力巨大。
“复工没多久,很快又面临订单取消。”温州一位从事外贸出口的服装老板李深(化名)表示,自己所服务的美国客户正在大量暂停和取消订单。“原本期盼疫情好转着急复工,尽快交付春节延期的订单,没想到等来的是大量退单。”他说道。
产品出口集中地在欧洲的浪莎控股集团表示,目前欧洲已成疫情高发区,公司外贸业务亏损惨不忍睹。
记者了解到,江浙地区、珠三角、河南省的黄淮四市等这些服装外贸产业基地,不少企业的出口业务正处于停滞状态。近日来,广州、珠海、东莞等外贸重镇频频曝出工厂停工、倒闭的消息。
3月25日 ,中山佳雅制作有限公司发布停工通知称,由于境外疫情严重,客户将公司所有订单全部暂停,公司由4月1日起全部停工,停工时间估计到7月31日。而这并不是个例。
作为全球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纺织产值占中国外贸顺差的70%,全球60%的服装成品在中国生产,20%的纺线、布料、拉锁纽扣半成品国际贸易都与中国有关。国外客户订单纷纷取消,导致服纺外贸产业遭受春寒。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服装出口1122.6亿元,下降18.7%;纺织品962.3亿元,下降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