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3 月31 日,公司发布2019 年报,实现营收680.51 亿元,同比下降6.57%;实现归母净利润101.30 亿元,同比下降34.9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59.33 亿元,同比上升13.36%;ROE 为25.44%,同比减少11.38 个百分点;每10 股分红13 元(含税),占归母净利润40.30%。其中Q4 实现营业收入195.1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2.31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8.11 亿元,ROE 为5.39%。
事件分析与描述:
2019 年Q4 业绩环比持平,下半年盈利结构优化公司2019 年Q4 业绩环比基本持平,下半年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弥补了聚氨酯盈利的下滑,盈利结构优化。2019年Q4 归母净利环比仅下降2.06%,2019 年Q4 的毛利为45.76亿元,环比增长0.22%,同比增长6.39%,主营业务利润见底回升。从半年度各板块的毛利变化情况看,2019 年下半年,公司毛利为91.43 亿元,环比下降7.67 亿元,同比下降8.26 亿元;其中,聚氨酯系列毛利为61.41 亿元,环比下降8.88 亿元,同比下降9.03 亿元,我们判断主要受产品价格下行影响;石化系列毛利为14.93 亿元,环比增长7.44 亿元,同比增长4.93 亿元;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毛利为9.67 亿元,环比增长1.17亿元,同比增长0.67 亿元;其他主营业务的毛利为5.76 亿元,环比下滑6.24 亿元,同比下滑4.10 亿元。
强劲现金流支撑持续资本开支、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2019 年是化工行业的小年,却是公司资本开支的大年。万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78.15 亿元,同比增加72.70 亿元,是公司上市以来资本性支出最大的一年;万华的研发支出为17.05 亿元,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为2.51%。公司博士及硕士人员占总人数比例常年保持在3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化工行业智力库;万华申请专利553 项,近十年申请专利累计数量为1585 项,是上一个十年的64 倍。这种逆势扩张、人才储备和技术积淀源自其充沛的现金流支撑。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259.3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67%,主要是因为公司营运资金增加额同比下降,2019 年公司营运资金大幅减少了92.60 亿元,其中存货、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均得到大幅优化。此外,公司净现比为245%,现金回款情况优秀。回顾历史,近十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金额合计为851 亿元,债务增加了264 亿元,同期,公司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之和为314 亿元,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总和为675 亿元。丰厚的现金流,并辅助银行借款,既保持了高分红,又保证了持续扩张,并在未来5 年仍将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性资本支出,这些支出将支撑万华的高速增长。
聚氨酯竞争格局向好,石化打造一体化物流平台,新材料快成长
聚氨酯行业竞争格局再次稳固,为以后行业快速发展打下健康基础。1)2019 年万华成立聚氨酯事业部,统一全球聚氨酯营销策略、统一全球供应链资源协同,统一聚氨酯多产品、一体化服务全球客户,通过内部组织架构优化、管理效率提升,进一步提升全球客户服务效率,为客户创造价值。2)MDI 行业格局进一步稳固,聚氨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9 年,为了维护MDI 行业有序良性发展,巩固和提升万华化学聚氨酯行业竞争优势,公司完成了对Chematur Technologies AB 100%股权和福建康乃尔聚氨酯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石化板块打造原料-运输-客户一体化物流平台。万华石化板块继续推进与全球主流LPG 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从原料端降低风险,保证了供应稳定性。与战略供应商签订造船协议,从运输端提供物流保障。
与下游大客户全面合作,从市场端锁定客户资源。精细化学品与新材料快速成长。万华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构建技术和智力壁垒,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种类。DIB、MIBK 等自主研发产品成功投产,尼龙12 和柠檬醛产业链开启产业化进程,聚醚胺等一批新产品中试开车成功,万华产业不断走向高端化。
2020 年蓄势待发
2020 年注定是风雨飘摇的一年,也注定会被后人反复提起的一年。年初的疫情爆发和油价暴跌拉开了行业重整的帷幕,但公司不忘初心、聚焦发展。2020 年,万华以“客户导向”为管理主题,并聚焦人才,计划扩大招聘2400 名一流化工人才,保持万华在行业内的智力优势。
万华进一步明确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战略定位,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产品产业转化。
公司继续加大高端化学品的研发力度,持续推进尼龙12、柠檬醛等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完成福建基地并购整合工作,眉山基地聚烯烃改性投产,烟台乙烯项目高质量试车投产,大力开拓万华聚烯烃高性能材料平台,加大前瞻性研究,探索研究生物基聚合物、可降解塑料等新应用,抢占化工新材料技术的制高点。
投资评级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01、146.17、189.65亿元,EPS 分别为3.47、4.66、6.04,对应PE 分别为11.52、8.59、6.62,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MDI 价格大幅波动,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并购项目未能达到承诺业绩;油价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