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被“定向爆破”
今年2月8日,深圳宣布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对全市3595个住宅小区制定了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
随后,各银行纷纷表态,将以官方参考价作为放贷参考依据,意味着买房者能从银行贷到款的金额下降了。若业主不愿意调低价格,则首套房首付或从三成提高至五成。
由此,深圳二手房成交量自“2·8”新政后骤降。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简称“深房中协”)数据显示,4月份深圳二手房(含自助)网签量为4396套,环比下滑9.7%。
学区房还被高层政策“定向爆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事实上,今年以来,各城市密集出台学区房调控政策。
4月23日,北京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率先发布义务教育入学新政,进一步明确了“多校划片”政策。业内人士指出, 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把学生入读小学初中由“一对一”变成“一对多”,最终能入读哪所学校由唯一答案变成多种可能,从而缓解教育资源集中问题。
上海在学区改革上则出台名额分配、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等政策。2020年3月,上海发布新规,要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全面实施公民同招。与此同时,上海实行名额分配政策,将重点高中至少一半名额均衡分配给每一所中学。
京沪之外,其他热点城市也调控频频。5月10日,宁波率先宣布建立热点学区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发布机制,首批涉及9个热点学区、112个小区。5月13日,武汉市教育局也发布通知:坚持“以区为主、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入学基础上,“酝酿打通中心城区与新城区的界限,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采取全市融通方式招生”。
目前,深圳学区房在史上最严调控政策下已有松动迹象,这能否持续,是否会蔓延至其他城市,值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