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茅”未来将何去何从?
在经历这场激辩之后,被市场称为“猪茅”的牧原股份,周一股价将如何表现?或许是大部分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回顾近期牧原股份股价走势,2月22日,牧原股份盘中创出历史新高后,便一路跟随抱团股回调,截至3月12日,牧原股份的累计跌幅为15.15%,总市值蒸发超700亿元。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牧原股份的股价已经释放了部分风险,且“天地侠影”质疑的部分问题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公开讨论,都属于牧原的商业模式的合理结果,另外关于牧原的关联交易,并非是近期才披露的数据,此前已经被市场充分认识到,因此“天地侠影”的质疑或许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未来股价走势主要受生猪供应、猪肉价格,以及牧原在行业的集中度、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看行业层面,其实自2020年7月以来,国内的猪价便进入了下降通道。尽管春节前猪价出现短暂回升,但近期又开始下跌。2月,22省市生猪均价环比-15.2%,主要是因为春节后猪肉消费转淡,且屠宰企业压价。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监测,3月份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每公斤47.46元,连续6周下降,同比下降19.8%。机构预计,2021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同比大概会增长40%左右,猪肉价格水平还会下降。
站在当前时点,随着生猪供给增加,猪价下跌,本轮猪周期红利已渐行渐远。
在猪肉价格下降的趋势中,成本是猪周期下半场的核心,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共识。谁的成本高,谁就会被淘汰出局,这将是未来2-3年的市场常态,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上升。
其中,牧原股份一直坚持自繁自养模式,生产饲料、种猪扩繁、仔猪养肥全过程都是自己做,因此,牧原股份在整个养猪行业中成本是最低的。
另外,相较于温氏股份的“公司+农户”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牧原、新希望等猪企的自繁自养模式,更易扩大规模且出栏量的扩张速度较快,养殖效率是更高的。
因此,未来以牧原为主的龙头猪企或将通过“以量换价”形式,提升行业集中度。2020Q1-Q3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温氏股份纷纷加速推进扩张,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441%、374%、250%、203%。
而截至到2020年年末,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中最大10家企业占比仅12.3%,市场格局仍非常分散。
未来,牧原股份能否穿越生猪周期,关键就看成本与规模的扩张。
以上是爱股网小编整理的“牧原股份财务数据遭质疑 “猪茅”未来将何去何从?”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