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智能(688125)经营分析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安达智能(688125)F10档案

安达智能(688125)经营分析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安达智能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688125 安达智能 更新日期:2025-10-28◇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组装设备、ADA智能平台、半导体装备等
智能制造设备及系统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流体控制设备            |  12654.03|   6121.43| 48.38|       36.94|
|固化及其他设备          |  12017.13|   2115.59| 17.60|       35.08|
|配件及技术服务          |   9283.85|   5601.62| 60.34|       27.10|
|等离子设备              |    296.19|    167.53| 56.56|        0.86|
|其他                    |      5.95|        --|     -|        0.02|
|其他业务                |      2.14|        --|     -|        0.01|
├────────────┼─────┼─────┼───┼──────┤
|内销                    |  20581.97|   7699.47| 37.41|       30.04|
|外销                    |  13675.17|   6312.66| 46.16|       19.96|
|华南地区                |   9807.33|   4738.89| 48.32|       14.31|
|亚洲                    |   9662.50|   4724.03| 48.89|       14.10|
|华东地区                |   8932.03|   1782.58| 19.96|       13.04|
|保税区                  |   2767.45|    717.93| 25.94|        4.04|
|其他境内地区            |   1209.37|    777.38| 64.28|        1.77|
|北美洲                  |   1111.33|    786.28| 70.75|        1.62|
|华中地区                |    633.25|    400.63| 63.27|        0.92|
|其他境外地区            |    133.88|     84.42| 63.05|        0.20|
|其他业务                |      2.14|        --|     -|        0.00|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71112.50|  31511.63| 44.31|      100.00|
├────────────┼─────┼─────┼───┼──────┤
|流体控制设备            |  24764.00|  12085.15| 48.80|       34.82|
|固化及其他设备          |  22342.78|   5258.17| 23.53|       31.42|
|配件及技术服务          |  22243.52|  13030.29| 58.58|       31.28|
|等离子设备              |   1745.27|   1121.72| 64.27|        2.45|
|其他                    |     16.92|     16.31| 96.38|        0.02|
├────────────┼─────┼─────┼───┼──────┤
|内销                    |  41613.95|  18165.47| 43.65|       58.52|
|外销                    |  29498.54|  13346.16| 45.24|       41.48|
├────────────┼─────┼─────┼───┼──────┤
|直销                    |  70151.64|  31121.72| 44.36|       98.65|
|经销                    |    960.86|    389.91| 40.58|        1.35|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流体控制设备            |  14822.33|   8613.49| 58.11|       47.40|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      |   8911.47|   3475.10| 39.00|       28.50|
|配件及技术服务          |   6753.41|   4058.64| 60.10|       21.59|
|等离子设备              |    769.41|    552.56| 71.82|        2.46|
|其他                    |     14.49|      0.79|  5.47|        0.05|
|其他业务                |      2.57|        --|     -|        0.01|
├────────────┼─────┼─────┼───┼──────┤
|内销                    |  17608.71|   9418.55| 53.49|       28.15|
|外销                    |  13662.40|   7282.03| 53.30|       21.84|
|其他境内地区            |   8079.25|   4968.24| 61.49|       12.92|
|保税区                  |   7010.32|   2604.00| 37.15|       11.21|
|亚洲                    |   4557.65|   2970.71| 65.18|        7.29|
|华东地区                |   4285.72|   1901.33| 44.36|        6.85|
|华南地区                |   4283.15|   1898.76| 44.33|        6.85|
|北美洲                  |   1846.85|   1520.08| 82.31|        2.95|
|华中地区                |    960.59|    650.23| 67.69|        1.54|
|其他境外地区            |    247.59|    187.24| 75.63|        0.40|
|其他业务                |      2.57|        --|     -|        0.00|
├────────────┼─────┼─────┼───┼──────┤
|直销                    |  30495.80|  16331.14| 53.55|       97.51|
|经销                    |    775.31|    369.44| 47.65|        2.48|
|其他业务                |      2.57|        --|     -|        0.01|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47240.84|  26533.39| 56.17|      100.00|
├────────────┼─────┼─────┼───┼──────┤
|流体控制设备            |  21662.35|  12027.93| 55.52|       45.86|
|配件及技术服务          |  14978.72|  10008.99| 66.82|       31.71|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      |   8587.53|   2974.21| 34.63|       18.18|
|等离子设备              |   1941.20|   1489.26| 76.72|        4.11|
|其他业务收入            |     71.03|     33.00| 46.46|        0.15|
├────────────┼─────┼─────┼───┼──────┤
|外销                    |  25209.76|  15322.81| 60.78|       53.36|
|内销                    |  22031.08|  11210.59| 50.89|       46.64|
├────────────┼─────┼─────┼───┼──────┤
|直销                    |  46320.07|  26229.80| 56.63|       98.05|
|经销                    |    920.78|    303.60| 32.97|        1.95|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属行业及确定依据
公司主营业务为部品研发、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等智
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
业分类(GB/T4754-2017)》,属于“C3569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根据《战略
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属于“2.1智能制造装备产
业-3569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产品属于“2.1.4智能加工装备”中
的“智能基础制造装备”。
(2)行业发展阶段
公司广义的行业分类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生产的流体控制设备属于更为细分的电
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智能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是推动下游制造业突破工艺和产能
限制的核心驱动力。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精度、小型化方向发展的速度加快,对生
产工艺变革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不仅催生智能制造装备更新换代的迫切需
求,更对相关技术的迭代升级提出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
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将加速赋能制造业,推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
形成和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
模型广泛应用,政策导向从技术研发转向实际场景应用,重点更聚焦于大模型与工
业场景的深度适配,将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向柔性生产、供应链协同等方向纵深发展
。
当前,制造业自动化面临四大行业痛点,即:自动化设备通用性低、故障排除时间
长、操作门槛高、柔性化不足。以设备通用性为例,各类电子产品因生产工艺不同
需使用专用电子设备,同一产品生产线因工序环节不同,亦需采用不同的生产设备
进行生产。由于以上行业痛点,导致企业在智能制造装备购置、人力资源培训及设
备更新换代等方面成本居高不下,正成为制约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升级的关键因素。
2025年,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政策标准化落地、国产替代深化、细分场景规模化
”的特征,但行业仍处于技术红利释放与成本压力博弈的关键阶段。未来,强化产
业链协同、提升核心部件自给率、拓展全球化布局,将成为企业突破内卷的重要路
径。
(3)行业基本特点
①下游行业的高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制造
、半导体、医疗器械、家居等行业。其中,因3C产品的消费属性明显、产业庞大、
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所以智能装备在消费电子领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起步较
早且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逐渐趋于稳定发展态势,相较之下,我国光伏、新能源汽
车、储能、半导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智能装备是这些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
基础设备,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将会显著推动智能装备市场容量的扩大,应用市场
前景广阔。
②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坚进入提速期,自主化与高端化并行突破
核心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精密加工能力始终是支撑智能装备升级的关键基矗我国高
端制造业因发展历程较短,在上游技术积累和产业链配套方面仍存短板,部分高端
领域的关键材料、工艺及核心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代际差距,对外依存度较高
。
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
代化产业体系”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基于此,国内各地围绕制造业重
点产业链持续深化自主创新,促进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积累,不断夯实国内民族企
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逐步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带动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
③高端制造领域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智能制造向标准化与高质量升级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行业,历经多年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规模持续壮大,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规模突破3.
2万亿元,建成2,500余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各类智能
制造装备已覆盖多种电子产品的多个工序环节,基本满足了电子、汽车、工程机械
、物流仓储、医疗等领域对中低端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并逐步向高端领域渗透:国
内已形成具备全链条创新能力的智能装备企业集群,在核心算法、精密传动等关键
技术实现自主突破,部分高端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行业核心任务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标准化建设。2025年8月,工业和
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工信部联通装〔2025〕152号),明确构建“两步走”发展路径:到2027年实现智
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上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重点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
上下游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协同。该方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构建产学研
协同创新体系,强化标准引领与技术融合,推动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并依托智
能工厂梯度培育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进一步巩固国产替代成果,为行业从“单
点突破”迈向“系统化生态重构”提供制度保障。
(4)主要技术门槛
①技术壁垒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其发展融合了
多学科技术体系且更新迭代快,是下游终端制造业突破工艺和产能限制的关键因素
,因此企业需要在包括先进制造、光学成像、机械系统、电气控制、信息技术、人
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大量技术积累,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储备行业应用经验,深度把
握下游行业技术变革趋势,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争优势。
②应用领域的行业经验壁垒
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的终端产品,客户对智能制造装备的稳定性、精密性、安全性、
可靠性以及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需
要根据客户行业特点、行业规范、货品类型、功能需求、相关配套工程、客户预算
等众多因素进行解决方案设计,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下游客户更青睐于拥有
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并能够提供
长期售后服务的设备制造商,这才是行业的客观需求和长期发展趋势。
(二)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组装设备、ADA智能平台、半导
体装备等智能制造设备及系统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广泛运用于消费电
子、汽车电子、AI服务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家居、医疗等多领域电子产品的
智能生产制造,致力为客户提供工厂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历经多年发展和技术积累,公司已形成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
的一体化技术平台,依托一体化技术平台,公司的智能制造装备已在技术水平、生
产效率和交付速度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已与全球科技行业头部客户及产业
链EMS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度的合作关系,帮助其在点胶、涂覆、等离子清
洗和组装等多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
2、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AOI检测、灌胶机、等离子清洗机、固化炉、
智能组装设备、ADA智能平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超快激光设备、仓储物流设备
等多种智能制造装备和点胶阀体、驱控、电机等多种核心零部件,是电子信息制造
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目前已形成了以高端流体控
制设备为核心、覆盖多道工序的多元化产品布局。
(1)流体控制设备
流体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灌胶机和喷墨机等。流体控制设备可广泛
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智能家居和半导体等领域产品的SMT电子装
联段、FATP后段组装的底部填充、围坝、引脚封装、堆栈封装POP、补强、三防涂
覆等工艺,以实现电子产品的贴装和部件组装。
(2)等离子设备
等离子设备主要有真空等离子清洗机和常压等离子清洗机,用于清洗FPC、PCB、半
导体引线支架、玻璃和各种手机零部件等表面有机物,以提高产品表面附着力,从
而提升产品可靠度。
(3)固化、智能组装设备及其他设备
固化设备包括红外固化炉、紫外固化炉和热风固化炉,主要用于产品完成点胶或涂
覆、灌胶或打印等工序后的固化或烘干。智能组装设备主要用于零部件或产品贴装
、插装、锁付等工序,包括上料机、下料机和传输设备等其他设备。
ADA智能平台是在通用机架的基础上搭载主机模组形成一个通用平台,再在通用平
台基础上搭载不同的工艺模块、供料模块、输送和校准模块以快速形成一台智能平
台设备,实现给什么工具和物料就能完成相应的工序工作,如点胶、涂覆、组装、
等离子清洗、锁付、视觉检测等。ADA智能平台的“智能”体现在设备具有自感知
、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特点,能有效解决制造业设备不通用、故障
排除时间长、操作技术门槛高、换线转产不灵活的行业四大痛点问题。
(4)配件及技术服务
公司销售的配件以阀体为主,包括点胶阀、涂覆阀、雾化阀、薄膜阀等,用于消费
电子、汽车电子、LED、新能源等多领域的表面贴装胶、导电银浆、IC封装胶、底
部填充胶、涂助焊剂或活化剂等工序环节。技术服务业务是公司为保障客户生产线
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而提供的运营维护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智能制造装备的操
作培训、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故障分析等,贯穿了客户智能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
,有效提升客户黏性。
(5)智能生产解决方案
公司除了销售单一整机设备外,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覆盖PCBA加工、终端组装等多
环节的智能生产整线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
体、智能家居及医疗等多行业领域的电子产品智能生产制造。
①点胶线体解决方案:该生产线以304不锈钢设计的高速点胶机系列为主体,配有
自动上下料机
接驳台、UV检测台等设备,可配置单双轨&单双阀、微量天平、激光测高等,多种
功能灵活搭
配升级来实现不同的点胶工艺。
②PCBA板涂覆解决方案:该生产线以iCoat系列涂覆机为主体,配有自动升降机、
接驳台、UV检测台、UV固化炉等
装置,亦可配置双机双炉等定制化方案,最大程度保证加工工艺稳定性。
③在线真空/常压灌胶线体解决方案:该生产线包含真空/常压灌胶机、升降机、接
驳台、预热炉、固化炉、全景/3D相机视觉拍照、PC+PLC控制整线,为客户实现自
动识别产品型号、自动灌胶、自动烘干、工装自动回流等功能。
④ADA智能平台多模组整线方案:ADA智能平台可以单机生产模式,亦可以多机连线
的生产模式。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产能需求与排线平衡,公司可以为客户自定义
布局模组,采用多单元和各种工艺模块的组合实现
量产目的,换线只需更换模块即可,无需移动设备。ADA智能平台不同工作站选配
不同工艺模块,或与人工位或与其他专用设备混搭结合使用,能实现产线的无限扩
展,为快速搭建大型生产线提供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
搭载LMES系统实现离线排产、离线编程、离线生产等,使其有效解决制造业设备通
用性低、故障排除时间长、操作技术门槛高、换线转产不灵活的四大行业痛点。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已建立覆盖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业务模式,基于产品
的前期研发投入、生产成本等因素制定产品价格,并通过向客户销售智能制造装备
、提供配件及技术服务实现盈利。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根据生产计划、研发需求以及销售订单相关的产品BOM清单,按需下达采
购订单。此外,公司亦会根据与客户沟通的预测订单安排批量生产,并依此提前采
购一部分通用物料,以满足生产排产的领料需求。公司直接采购的物料以标准化零
配件为主,属于原材料采购,直接面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另外,公司还会委托部分
供应商进行部分五金件、机加件、电气件的简单加工,即外协加工模式,公司向其
支付加工费。
3、生产模式
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对少部分附加值较低的钣金件、机加件和电气件的简单加工
以委托加工方式进行。在生产组织方面,公司主要为订单导向型,生产计划主要根
据销售订单及客户告知的订单预测情况执行,公司会通过与客户深入沟通,充分了
解主要客户当年度的预计产能需求,并根据客户生产计划着手开始进行材料采购、
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计划均衡分配、按时完成、准时发货;在生产工艺方面,
公司产品在标准设备的基础平台上,通过加载工艺模块、变更关键核心零部件或优
化运动算法等方式,即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工艺需求。当客户有特殊的工艺需求时
,公司亦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
4、研发模式
公司建立了前沿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应用研发“三层”研发体系。其中,前沿技术
中心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整合和应用先进的视觉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
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公司在智能装备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领导地位;研发中心主
要负责核心部件、标准产品、ADA智能平台三大模块的研发;应用研发则与研发中
心标准产品部形成联动,针对市场及客户对产品的工艺要求进行产品升级研发,解
决客户现场的应用问题,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5、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为主。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快速交付等优势,实现了与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头部客户及其EMS厂商的互赖互信,建立了长效而稳定的合作机
制。公司直接与客户或其EMS厂商签订订单并直接发货,为其提供相关的智能制造
装备及解决方案、零配件和技术服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59.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5%;实现归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844.3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的净利润-4,132.0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净利润仍呈现亏
损状态。经营业绩承压主要源于公司为把握中长期发展机遇,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
拓方面保持较高投入水平,同时受全球贸易环境变化、新产品放量初期毛利率相对
较低及资金收益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受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影响,国际供应链格局发生变动,公司海外销售业务
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二是公司加快了新产品的推广力度,由于公司新产品在放量初期毛利率相对较低以
及产品收入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在费用方面,公司持续优
化研发投入结构与效率,上半年研发费用6,204.1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29.54万
元;为积极拓展AI服务器、氢能源等新兴产业市场,公司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上半
年销售费用8,280.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70.31万元;公司上半年管理费用4,52
8.3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26.13万元,主要由于公司去年引入了高端管理人才以
加强企业管理带来职工薪酬增加。此外,公司募投项目部分主体大楼按照完工进度
转入固定资产,导致折旧费用增加。
三是在财务收益方面,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加利息收入合计为520.41万元,较去年同
期的2,117.41万元显著减少,主要由于募集资金逐步投入项目使用,以及理财市场
收益率整体下行所致。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购买了一项投资金额为3,
000万元的信托产品,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信托产品已逾期,尚未兑付本息。基
于谨慎性原则,公司于2025年半年度对上述信托产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950
万元;同时,公司对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情况进行了全
面自查,除上述信托产品外,公司不存在已购买、尚未到期的中航信托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多方面经营压力,管理层高度重视当前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
施,通过系统性复盘深入剖析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难点,并持续推进优化资源
配置、降本增效及加强市场开拓等措施,努力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报告期内,
公司管理层统筹推进以下重点工作落地:
(一)深化大客户战略:纵深绑定与横向复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周期内的竞争力,在深耕消费电子核心赛道的同时,公
司积极践行大客户战略的横向复制逻辑,将服务消费电子行业产业链积累的精密制
造经验与客户服务能力延伸至汽车电子、新能源、AI服务器、半导体封测领域,进
一步实现头部客户的突破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纵深布局。
1、消费电子领域
公司始终致力于与全球电子行业头部客户及其指定EMS厂商构建深度且稳固的合作
关系,将此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依托技术研发、工艺创新与定制化服务
的综合优势,公司在大客户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持续强化,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展
。在工序应用层面,公司已逐步加深在SMT电子装联、FATP后段组装等工序的应用
,并在巩固点胶、组装、等离子清洗等成熟工艺设备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推广ADA
智能平台驱动的模块化设备,涵盖精密组装、智能锁螺丝、测试等工艺环节。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技术拓展与应用深化,在消费电子终端的自动化设备领域取得
显著成效,应用范围已全面覆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无线耳机、手机、智能手
表等多元产品线,在SMT电子装联、FATP后段组装工艺段均取得了有效拓展,直接
推动了订单稳步增长,有力验证了技术投入的市场价值。其中,在FATP终端组装测
试工艺段,公司通过对自动上下料、螺丝机、保压锁附、贴膜撕膜、贴合及密封圈
组装、检测等关键设备进行专项优化,已实现量产稳定交付;与此同时,同步推进
多工序新工艺的测试验证与打样工作,加速订单转化进程,持续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此外,电脑包装段的DPO项目(喷墨打印)设备亦顺利完成测试打样并赢得客户
认可,为后续客户需求的稳步上量奠定了坚实基矗
2、新领域业务拓展
公司持续加深国内通用市场大客户的开拓力度,并依托服务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精
密制造经验与客户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汽车电子、新能源、AI服务器、半导体封测
等非消费电子市场,聚集资源优先拓展各行业领域的头部客户。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围绕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电机组件以及相关配件的精密流
体设备需求,依托既有技术优势以期实现头部客户突破。在新能源领域,通过战略
布局四大产线矩阵——燃料电池实验室产线、PEM实验室产线、燃料电池量产产线
、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产线,精准覆盖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并通过线上品牌推广
和线下展会、行业研讨会等活动宣传,进一步提升客户转化效率。在半导体封测领
域,公司以精密流体控制技术、光刻胶剥离技术及真空等离子清洁技术为支撑,形
成了精密点胶机、微波/射频去胶机与真空等离子清洗机等关键设备矩阵,产品精
准匹配半导体精密制造需求。在AI服务器领域,公司针对AI服务器组装段的精密工
艺需求,推出了智能整线解决方案,致力于提升组装流程的柔性化与智能化水平,
目前公司AI服务器的智能化组装解决方案已经进入全球知名AI服务器厂商。与此同
时,公司正在配合AI服务器厂商客户开发点胶环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延伸
技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AI服务器具备广阔的应用市场,为公司的成长提供较
大发展空间。2023年以来公司已成功切入特斯拉、比亚迪、捷普、印度TATA等国际
汽车电子头部客户和国内头部客户的供应链,在半导体封装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上亦
有所突破,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上述非消费电子应用市场的开拓,并深化与合作方
的沟通对接,打造公司新的增长极。
(二)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方向,关注前沿市场需求,夯实公
司基础底层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资源,重点攻克智
能装备核心部件(如阀体、光学镜头)、工艺算法优化及ADA智能平台升级。着力
提升自研核心部件与设备的高度适配、软硬件解耦和联动,从而强化产品技术优势
与市场竞争力。
1、核心部件研发:构建自主核心壁垒
①一体式压电阀
采用阀体与控制器一体化设计,集成度高,生产线适配性好。报告期内,公司通过
新型电路设计大大减小了阀控制器的体积,将阀控制器的控制面板变为电脑界面的
UI界面;通过理论仿真分析优化核心部组件的设计和工艺提升压电阀体的精度和使
用寿命。该项目目前处于组装测试阶段,组装测试阶段将重点验证性能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确保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期标准,为后续批量生产奠定坚实基矗
②智能螺杆阀、智能薄膜阀、智能雾化阀
以公司现有传统阀系列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控制模块与机械结构一体化,显著提升
设备的紧凑性和便携性,同时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确保更高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报告期内,通过内置旋转倾斜模块(出胶针嘴可以实现R轴和U轴旋转),比外置
旋转倾斜模块体积小50%以上,重量轻40%以上。其中智能螺杆阀,已经完成初步性
能验证;智能薄膜阀喷嘴旋转倾斜重复精度±1°,喷嘴倾斜最大速度60°/s,膜
宽稳定性好,适用于高精度涂覆精细化工领域,正在进一步测试验证中;智能雾化
阀目前已完成功能验证,雾化功能正常,其喷嘴旋转倾斜机构与智能薄膜阀相同,
准备测试验证。
③光学镜头和视觉模组
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开发0.3倍与0.6倍视觉镜头,相关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并成
功集成至点胶与涂覆设备中。同时,微型成像系统正在点胶设备上进行测试与市场
推广;针对视觉检测中不同高度物体的检测难题,公司研发的液体调焦双远心镜头
及电动调焦FA镜头已实现技术突破并投入市场应用,有效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已
获得客户认可,正逐步推进批量生产;针对点胶质量实时检测与控制难度大、成本
高的问题,在单视场超微型成像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公司将开发4视场低成本
超微型成像系统,旨在实现点胶设备的大规模应用,提升点胶质量的实时监控能力
。此外,公司4通道驱动光源控制器已完成研发阶段的功能与性能验证,正按计划
进行工程测量。
2、产品创新:从单机设备到整线生态
公司始终坚持横向拓展设备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在巩固点胶机、涂覆机
、灌胶机等流体控制设备的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加大对AOI检测设备、非标组装
机、喷墨打印机、五轴机床、飞秒激光设备、周边设备、仓储物流设备等智能制造
设备的拓展,构建了多元化产品结构的布局,并从单一流体控制设备向流体控制整
线解决方案及组装整线解决方案迈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新产品研发情况如下:
(1)光学检测:AOI检测设备
2025年2月,公司举办AOI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智能检测设备——在线大视野涂覆
AOI设备,该设备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涵盖定位、条码识别、区域提
取及缺陷检测全流程;同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适配各类接驳台、工业相机
及镜头,满足不同客户的工艺需求。2025年,公司持续在AOI设备上投入研发,新
一代AOI设备单/双面涂覆AOI样机已取得关键突破,得益于创新的双面飞拍技术和
高度灵活的AI算法平台,设备的核心检测功能(多涂、少涂、飞溅)已实现全面覆
盖与稳定运行,双面飞拍技术显著提升了双面涂覆的检测效率,而AI算法强大的灵
活性与适应性则高效支撑了气泡、异物、测厚等选配功能的精准实现,共同构筑了
设备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其他战略新产品研发及商业化进程
①五轴机床系列商业化进展顺利,立式五轴高速加工中心AMU260与德国西门子达成
战略合作,并融合安达智能辅助制造系统ICS,当前正处于测试阶段,已获得千万
级订单;其升级版ICSII系统已启动研发,同时核心功能部件高速主轴已完成迭代
升级,通过采用航空材料有效解决主轴热伸长问题,显著提升了加工精度。
②飞秒超快激光器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深紫外(266nm)皮秒、飞秒光源凭借其卓
越性能,已成功进入客户应用阶段,报告期内,该产品成功实现了同步锁相功能,
精准满足了时域脉冲堆积整形的严格要求,为自由电子激光下一代光刻技术提供了
理想的驱动源。该产品已完成工程化定型,为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矗全固
态飞秒激光的研发方面,红外飞秒原理机能量突破8mJ(约为进口的最大能量的2倍
),功率达到百瓦量级,脉宽150fs-1ps可调,正在向一体化定型迈进,将使产品
更加紧凑、稳定,便于安装和使用,全固态飞秒激光是激光产品的主线,将在更多
领域如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得到应用,为公司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此外,自研的
大能量绿光激光器前期通过满足科研市场高端定制化需求,充分彰显研发实力并筑
牢了与核心客户的合作根基;后期将转向科研及工业市场标准品,凭借规模化生产
、快交付优势,将合作模式横向复制至更多领域,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③仓储物流系列:2025年,公司发布了SMT智能电子库、智能亮灯拣选料架、潜伏
顶升机器人、滚筒升降机器人等多款系列产品,助力工业制造实现物流流程的整体
自动化与智能化。同时,公司自研的智能仓储装备及(WMS、WCS)系统,已实现多
行业规模化应用覆盖,从存储轻量化的半导体行业至大型设备的加工行业及新能源
行业,存储重量范围覆盖0.1KG至500KG范围以上全量级场景;WMS系统通过智能算
法实时优化库位策略与作业时序,智能指引人员进行入库、出库及库内作业,避免
错发,多发,少发,呆滞料等现象,显著提升仓储运营精度与效率。
(三)新兴区域布局,海外市场多点突破构建全球化能力
公司以“大客户战略”为指引,加速推进海外市场纵深布局,通过聚焦电子制造产
业转移核心区域,实现服务能力的全球化复制。目前已在越南、马来西亚、美国三
大关键市场形成业务覆盖,与海外产业链龙头建立紧密合作。
在越南市场,成功切入歌尔、立讯、广达、富士康、比亚迪等核心客户供应链,业
务涵盖点胶及组装环节,形成多客户、多工艺的规模化服务能力。泰国市场聚焦广
达、加贺等头部厂商,提供点胶设备与固化炉产品,深度匹配当地电子制造产能扩
张需求。
公司海外本土化运营能力持续升级,越南子公司已完成客户验厂,具备钣金机械加
工、设备组装、改造及员工培训等综合职能,为本地化交付提供坚实支撑。根据战
略规划,公司将进一步在越南基地建设全生产流程,规划年产能300台标准设备,
未来将成为辐射东南亚市场的制造与服务枢纽。
海外市场的多点突破,不仅实现了与核心客户全球布局的协同,更通过本地化运营
体系的搭建,为公司全球化战略奠定了产能基础与服务能力,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
增量来源。
(四)全球化品牌升级与展会战略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及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公司持续强化海内外市场开拓及运营
体系。通过参加北京、上海、深圳、东莞、台北等地的展会,以及合肥、厦门等地
的研讨会,其区域覆盖了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台湾等核心智能制造产业
集群,进一步树立公司整体形象、推介公司智能装备和整线解决方案,利用行业展
会及论坛的聚焦效应帮助公司培育更广泛的渠道体系和应用领域客户,同时促进公
司与学术界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交流。
2025年上半年,公司首次参加了台北国际工具机展(TIMTOS)和世界四大机床名展
之一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此次参展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五轴机床产品提
供了与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的宝贵平台,有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信心;也
为公司与机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市场拓展等维度深化协同
合作创造了重要机遇。此外,公司还首次参加了北京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
会(CIHC)和上海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当前我国氢能
应用技术呈现从单一交通领域向电力、冶金、化工、交通等领域加速拓展的态势。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氢能发展战略谋划的关键之年。公司
紧抓机遇,通过两大氢能展会平台,为公司与全球能源企业、车企、科研机构等提
供了产品展示与技术交流的平台。
(五)精益运营与组织进化
1、MBP方针管理全链路落地
自2024年底正式导入MBP(Management By Plan)方针管理以来,公司以系统化推
进战略执行为核心目标,通过管理层专项培训、流程模拟优化及实战应用打磨,已
构建起适配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体系,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全链路落地,为精细
化运营提供坚实支撑。其成效显著体现在三个层面:
(1)战略与预算深度融合:公司打破传统预算模式,将战略目标细化分解,与各
部门、岗位年度工作计划紧密相连。各部门基于自身业务规划,结合市场动态及公
司整体战略,详细预估资源需求,确保预算与实际业务高度契合,实现资源精准配
置与资金效率提升。
(2)目标与绩效强闭环:构建“战略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层层支撑体系。2
025年上半年,公司每月召开跨部门绩效评审会议,建立“计划-执行-检讨-修正”
的闭环机制:销售部门在会议中动态汇报业绩滚动数据,结合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
整区域拓展策略;生产、供应链、品质、研发等部门则以年度行动计划为基准,对
设备交付、品质、研发等进行复盘,通过跨部门协同解决瓶颈问题,确保各环节目
标与公司整体节奏保持一致。
(3)过程管控夯实基础:绩效管理体系以“过程管控优先,全面铺开为要”为原
则有序推进。通过部门级绩效评审的常态化开展,已实现对各业务单元目标完成度
的实时监控。评审过程中重点关注计划偏差率、资源投入产出比等核心指标,对未
达预期的项目启动原因分析机制。这种以部门为单元的绩效管控模式,既强化了团
队协作意识,又为后续个人绩效体系的全面落地积累了实践经验,推动组织效能持
续提升。
MBP方针管理在2025年上半年的有效执行,为公司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
有力保障,促进各部门协同合作,提升组织整体效能,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
基矗
2、供应链韧性建设
2025年上半年,公司供应链体系通过系统性降本举措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已取得初
步成效。在供应商协同管理方面,公司针对核心供应商群体开展全面议价合作,建
立长期稳定的战略采购关系,有效保障资源供给与价格竞争力;同步优化供应链金
融配置,科学延长结算周期,显著改善现金流效率。在采购流程重构方面,创新推
行跨部门需求整合机制,通过集中采购模式强化议价能力,并依托数字化管理系统
实现全链路透明管控,杜绝冗余采购行为。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深化供应商分级管理机制,构建更高效的跨部门协同网
络,积极探索新材料应用与替代方案,拓展多元化采购渠道,为全面提升供应链价
值创造能力奠定基矗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历经多年的行业与技术积累,公司形成了研发技术优势、优质客户资源优势、快速
交付优势、客户服务能力等核心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
化。
1、持续的技术研发及技术储备优势
公司历来十分注重基础技术的投入和持续创新,建立并完善了研发体系,吸引了不
同技术领域的博士、教授和专家加盟公司,积累了包括流体力学、材料学、光学、
图像处理、视觉算法、运动控制等多种底层逻辑技术。同时,公司还获批设立广东
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承担省市级各
类重点研发项目,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并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公司掌
握了高精度点胶等17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
设计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布局,构建了多项竞争优势的基础条件。
(1)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优势
核心零部件研发是公司核心技术领域之一,自2011年成功研发点胶阀开始,公司便
逐渐实现了多项点胶阀体、直线电机、伺服驱动器、驱控一体控制器、光源、等离
子控制器、等离子尖枪等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相较于其他设备企业大多数采用
外购的模式,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相关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
现已形成核心零部件开发技术领先、品类多样、稳定一致、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优
势格局。
(2)持续研发投入及产品创新优势
多学科基础技术的积累赋予了公司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与制造工艺能力,形成了先
进的特色工艺和系列化的产品线,是公司未来实现业务空间拓展的前提和基矗自成
立以来,公司依托技术优势、以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在智能制造装备
领域覆盖了高端流体控制、等离子技术应用、固化、智能组装等工序环节,实现了
深耕SMT电子装联工序、向FATP后段组装工序延伸的布局。除此之外,公司持续保
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其中一部分用于五轴加工、微电子、检测监控、电磁共振、飞
秒激光、智能仓储等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设备关键技术瓶颈,不断实现产品的创
新升级,以覆盖更多工序环节和应用领域,实现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2、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头部客户对供应商考核较为严格,一般需经历现场考察、技术研
讨、需求反愧技术改进、样机试用、批量生产、售后服务评价等环节,且智能制造
装备工艺验证时间长,行业存在客户资源壁垒和客户粘性。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流
体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凭借着先进技术积累、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售
后服务,公司与全球科技头部客户及其EMS电子信息产业链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拥有行业内较高的知名度。优质的客户资源一方面为公司提供较为稳定的
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在与优质头部客户的合作过程中,亦能掌握行业先机,
使公司得以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3、快速交付优势
公司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的两大环节,基于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技术方案和产品生
产的快速交付,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因素。在设计研
发过程中,当客户对生产工艺提出更高的精度或效率等要求时,公司基于对下游产
品生产工艺的迅速了解及模块化设计理念,可通过升级关键部件、更换工艺模块、
优化运动算法等方式,快速提供可满足客户新工艺要求的技术方案,提升了公司与
客户对新产品进行工艺验证的效率,帮助客户应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日益加剧的行业
竞争和工艺更新迭代加速的挑战。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公司产品的模块化设计,
其主要部件均可独立装配和灵活拆卸,公司由传统的单站式组装模式升级为流水线
组装模式,再配合公司自研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
品质,使公司具备快速大批量交付设备的生产能力。
4、客户服务能力优势
电子信息制造业对设备供应商的及时服务和现场技术支持要求较高,因此优秀的客
户服务能力是维护客户稳定性和品牌口碑的重要保证。公司依托技术和快速交付等
优势,从售前服务至售后服务环节,为客户提供全周期的高质量服务。售前服务层
面,公司深度参与客户各类产品工艺验证,当新产品设计变更导致加工工艺发生较
大变化时,公司能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作出迅速的响应,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对客
户提出的反馈进行及时改进,在交期内交付新技术方案,帮助客户按时完成新品设
计和研发。售后服务层面,为及时接收和处理客户投诉,公司特别制定了客户满意
度管理程序,确保迅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公司既可以提供有
效的售后服务和维护支持,同时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也使得客户可先自行快速更换故
障模块,极大缩短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时间。
综上,公司拥有多年智能装备制造的研发经验,对行业及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具
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与部分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能力,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个
性化需求、加快交货周期,在提高设备质量的同时降低了产品成本,并与下游客户
建立了深度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
好基矗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历经多年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围绕智能制造装备所需技术,截至目前已积累
了17项核心技术,形成了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
领域布局。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为自主研发。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围绕三大核心技术领域,深入展开知识产权布局。2025
年1-6月,公司新增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软
件著作权2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59.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5%;实现归属于
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844.38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4,132.04万元,2025年上半年期末总资产239,149.13万元,较期初
增长4.93%。
五、风险因素
(一)业绩下滑或持续亏损的风险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259.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5%,而实
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844.38万元。公司与现有主要客户合作稳定,
国际国内品牌客户持续拓展且合作逐渐深入,同时持续丰富产品类型,拓宽产品线
,并依托人才梯队建设与团队效能提升,推动经营规模稳步增长。但是公司持续高
强度研发投入、产品品类的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的加大等原因导致公司
毛利率阶段性承压、费用率阶段性上升,从而使公司利润承压。如果未来消费电子
行业市场需求出现波动、公司新拓展的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毛利率下行以及经营费用持续增加,且新行业应用的规模效应释放滞后,公司可
能面临业绩下滑或持续亏损的风险。针对此潜在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强新行业应用
市场的开发力度,强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优化运营及成本管控体系,全面提升
经营效益,有效防范上述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
(二)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风险
1、技术更新和技术被替代的风险
公司产品涉及各类自动化组件或装备、工业互联网及工业软件等软硬件技术,覆盖
了多个学科知识和专业领域技术的融合,对公司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
更高要求。同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较快,公司所处下游应用领
域广泛,一旦出现新材料、新技术的进步将对生产工艺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公司
当前的客户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该领域产品的设计领先性强、制造工艺难度
大、精度要求高、升级换代快,如果公司未能持续关注产业链上、行业内及国内外
的技术发展趋势,未能适时推出差异化的创新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终端需求,则公司
的市场竞争力及持续盈利能力将会削弱,可能导致公司被赶超或替代。
2、高研发投入与市场验证挑战的风险
公司注重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投入,未来预期仍将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比例。公
司在对流体控制应用产品等传统产品进行迭代升级的同时不断拓宽产品线,战略性
开拓工业级飞秒激光、中小型五轴智能模组数控机床、智能工业协作机器人、视觉
检测设备等应用于智能装备领域的产品,这就要求公司需要充分熟悉下游各行业的
生产加工工艺,以便及时跟上行业趋势并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然而,
技术研发具有双重风险:一方面,由于底层技术的积累及产品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
金和人力,耗时较长且研发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出现项目失败的情形,将
导致公司前期投入的成本无法收回,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公司当
前多个新产品尚处于上市初期阶段,其商业化进程面临双重挑战:一是技术成果可
能遭遇市场竞争挤压,二是商业价值实现存在不确定性,若出现商业价值低或不及
预期的情况,则不利于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对公司未来长期的业绩增长和盈利提升
产生负面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对重要客户产业链依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对全球电子行业头部客户及其指定EMS厂商如立讯精密、富士康、
歌尔股份、广达等产业链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60%以上,存
在对其产业链依赖的情形。
(1)重要客户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采购需求波动的风险
重要客户及其产业链厂商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采购需求受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推
动,进而导致其某一类型设备的采购规模在不同期间可能存在较大波动。例如:电
子产品每隔一段时期均需要进行升级换代,如果在新产品中会采用新的材料、新的
结构设计或者新的工艺和物理特性,则相应会对设备供应商提出新的设备采购需求
。但是如果重要客户业绩出现波动或是终端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下降,使得产业链
EMS厂商大幅缩减智能制造装备采购需求,则公司重要客户产业链贡献的收入可能
会下滑。
(2)公司在重要客户产业链的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①技术和产品未能匹配下游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需求的风险
消费电子厂商每年均会推出新的终端产品,若公司研发能力无法满足重要客户及其
EMS厂商的产品迭代需求,则短期内公司将面临订单流失、营收下降的风险;若公
司中长期无法及时跟踪重要客户产业链技术路线的迭代路径或者估计失误,公司则
可能面临无法通过重要客户的验证甚至产品被淘汰的风险。
②重要客户产业链内部的市场竞争风险
从事流体控制智能设备制造行业的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数量较多,一方面是国
外大型厂商逐步重视国内业务的布局与开拓,另一方面是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国内设
备厂商更多的参与进本行业的竞争。如果公司未来不能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或者不
能在研发能力、市场声誉、品牌建设、管理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稳固竞争优势,
重要客户及其EMS厂商可能引入新的设备供应商,则公司存在被其他同类供应商替
代以及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四)财务风险
1、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40.91%,较上年同期降低5.96%,若下游电子信息
产业客户减少设备需求,又或者通过降低设备采购价格等方式来加强成本管控,将
继续影响上游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商的利润水平。此外,公司除了加大新产品以及非
标设备的市场推广,亦正向国内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市场布局,公司在进入新行业
初期以及新产品在放量初期会出现毛利率较低的情形。未来,若公司在其他领域的
开拓不及预期,其他领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无法持续推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
新产品,或者无法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则公司毛利率无法维持在目前水平,面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2、存货管理风险
公司主要根据销售订单及客户告知的订单预测情况制定采购和生产计划,为保证及
时交付,公司在充分了解客户产能需求后进行合理预测,会保留一定量的原材料及
产品备货。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32,336.00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3.
52%,其中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公司新业务、新产品的
不断拓展,未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存货的绝对金额将呈增长趋势,消费电子
行业需求具有周期性且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若公司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实施
有效地库存管控,或客户自身需求变更造成订单调整,导致存货的积压、价格下跌
的情形,将增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应收账款回款延长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52,048.23万元,较上年年末增加9,468.36万
元,目前主要客户均为全球电子行业的头部客户,总体信用状况良好,主要以一年
内的账期为主,应收账款回款良好。但受终端产品的差异和重要客户的供应链管理
体系影响,重要客户指定EMS厂商采购的比例逐步上升,应收账款账期有所延长。
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可能持续增长,如果出现应收
账款管理不当、客户结构重大变动或客户自身经营发生重大困难,公司仍将面临应
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或形成坏账的风险,对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
影响。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出口产品以美元结算,公司2025年1-6月份外销收入(包括国内保税区)折合
人民币约为13,675.17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9.92%。人民币汇
率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全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人
民币汇率出现反复震荡或者短期内大幅升值,公司产品出口以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
不利影响,公司面临汇率变化对经营业绩带来损失的风险。
5、理财产品赎回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以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了一项投资金额为3,000万元的信托产品,截
至本报告披露日,该信托产品已逾期,尚未兑付本息,存在本金及收益无法兑付的
风险,其影响程度具有不确定性。为客观、公允、准确反映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
日的资产价值和财务状况,本着谨慎性原则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政
策的规定,公司于2025年半年度对该信托产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950万元。
针对该风险,公司已通过发送公函等方式督促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履行兑付义务
,并委托了专项法律顾问维权,尽最大努力保障公司利益。
同时,公司对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
,除上述信托产品外,公司不存在已购买、尚未到期的中航信托产品。为加强资金
管理,防范投资风险,公司未来将审慎评估理财产品,优先选择安全性高、流动性
强的产品,持续跟踪存续产品风险,确保公司资金安全。
(五)下游应用领域集中且需求存在周期性风险
智能装备核心技术已进入成熟稳定期,设备生命周期普遍达3-5年。公司下游客户
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其行业景气度对公司经营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人工智能
、5G通信、AR、VR等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终端产品,展望未来,AI赋能
下有望开启新一轮创新周期,刺激PC和手机等终端产品的换机需求,进而刺激下游
客户两类关键采购需求:一是新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带来的产能扩张,二是新产品
较大幅度的工艺变革带来的对其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若未来下游客户面临新
产品需求疲软或工艺迭代幅度有限,导致产能扩充停滞或设备升级需求萎缩,公司
将面临销售下滑与业绩承压的经营风险。
(六)宏观环境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及贸易摩擦风险
近年来,国际局势跌宕起伏,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频现,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
杂,贸易摩擦争端不断。目前公司已于美国、墨西哥、马来西亚、越南等地设立了
境外分支机构,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海外营销、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强与海外客户
的合作。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动、国际贸易摩擦升级,或因地缘政治问题
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不排除公司存续客户销量波动、
新增客户业务量难以及时补充的可能性,上述事项均可能会削弱公司出口业务的竞
争力,对公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2、其他不可预见事件(包括流行并恐怖袭击或自然灾害)导致的经营风险
公司的业务受制于中国和全球的一般经济和社会条件,公司无法控制的不可预见或
灾难性事件包括大流行或其他广泛的突发卫生事件(或担心发生此类紧急情况的可
能性)、恐怖袭击或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经济和金融中断或导致运营困难(包括
签证、旅行限制),并使业务活动面临损失,进而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七)其他重大风险
1、内部控制风险
(1)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的风险
截至目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刘飞、何玉姣夫妇,两人通过直接、间接形式可以
控制公司72.00%的股权。如果实际控制人通过控股股东对公司的人事安排、经营决
策、投资担保、资产交易、章程修改和分配政策等重大决策予以不当控制,则可能
给公司和其他股东带来风险。
(2)资产和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以及未来募投项目的陆续运营和投产,公司的规模将进一步扩
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日益复杂,对公司经营管理、资源整合、持续创新、市场
开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及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
将面临更大考验。如果公司管理团队的人员配备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规模迅速扩张
的需要,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发展速度和业绩水平,公司的日常运营及资
产安全将面临管理风险。
2、法律风险
(1)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风险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软件著作权55项,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2
67项,外观设计专利65项。如果未来出现公司知识产权被竞争对手或第三方侵犯、
恶意诉讼、核心技术泄密等情形,即使公司借助法律程序寻求保护和支持,仍需为
此付出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可能导致公司商业利益受到损害,并对公司正常生
产经营和产品的研发等产生不利影响。
(2)房屋产权瑕疵相关的风险
截至目前,公司未取得权属证书的房产面积共约2,681.48平方米,占公司整体经营
场地面积的比例约为6%。其中,①521.48平方米的接待中心、会议中心已履行报建
手续并办理了相应的竣工验收及备案手续,但因报建核准的名称及用途与现行规范
性文件的要求不符,因此未能办理房屋权属证书。接待中心、会议中心目前未用于
生产经营。②2,160平方米的钣金、机加车间未履行报建手续,无法办理房屋权属
证书,主要用于少量钣金件和机加件加工等工艺环节,未涉及公司生产的核心工艺
和重要环节,公司的五金件和机加件加工目前主要以委托加工方式进行生产或对外
直接采购,公司自行生产的比例较低。主管部门于2021年出具书面证明,确认五年
内无改变公司自建房屋用途或进行拆除的计划。若主管部门未来责令公司停止使用
、限期拆除上述未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房产,公司可能面临整改、被处以罚款的风
险,在短期内可能使得公司日常经营受到一定不利影响。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ANDA Technologies Malaysia|        100.00|           -|           -|
| SDN. BHD.                |              |            |            |
|Anda Technologies Mexico S|         25.00|           -|           -|
|.A. de C.V.               |              |            |            |
|ANDA Technologies USA, Inc|        232.70|           -|           -|
|.                         |              |            |            |
|ANDA VIETNAM SMART EQUIPME|    2376250.00|           -|           -|
|NT COMPANY LIMITED        |              |            |            |
|东莞佳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0|           -|           -|
|东莞佳博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350.00|           -|           -|
|东莞市安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0.00|           -|           -|
|东莞市安动半导体科技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东莞市安瞬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2500.00|           -|           -|
|北京兴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300.00|           -|           -|
|北京安湃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0|           -|           -|
|安氢新能源技术(广东)有限公|       3000.00|           -|           -|
|司                        |              |            |            |
|安达自动化(香港)有限公司  |         80.00|    -1079.26|    12889.65|
|深圳市安达自动化软件有限公|        500.00|           -|           -|
|司                        |              |            |            |
|湖南汉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       555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安达智能(688125)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