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13 联测科技 更新日期:2025-11-07◇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
。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智能测试装备 | 16219.64| 5902.43| 36.39| 63.69|
|测试验证服务 | 4673.77| 2259.98| 48.35| 18.35|
|平衡机及相关振动检测设备| 2207.04| 1203.25| 54.52| 8.67|
|备件及维修 | 1074.94| 674.39| 62.74| 4.22|
|分布式光伏发电 | 797.27| 495.57| 62.16| 3.13|
|伺服驱动系统 | 442.22| 92.95| 21.02| 1.74|
|其他业务 | 52.30| 14.27| 27.29| 0.21|
├────────────┼─────┼─────┼───┼──────┤
|境内 | 24386.17| 9880.29| 40.52| 95.76|
|境外 | 1028.72| 748.28| 72.74| 4.04|
|其他业务 | 52.30| 14.27| 27.29| 0.21|
├────────────┼─────┼─────┼───┼──────┤
|直销 | 24303.97| 10028.77| 41.26| 95.43|
|经销 | 1110.92| 599.80| 53.99| 4.36|
|其他业务 | 52.30| 14.27| 27.29| 0.21|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动力系统测试 | 48873.12| 17747.45| 36.31| 99.13|
|其他业务 | 429.07| 319.54| 74.47| 0.87|
├────────────┼─────┼─────┼───┼──────┤
|智能测试装备 | 33227.09| 10532.99| 31.70| 67.39|
|测试验证服务 | 5141.42| 1529.87| 29.76| 10.43|
|平衡机及相关振动检测设备| 4388.71| 2534.49| 57.75| 8.90|
|备件及维修 | 3430.34| 2193.93| 63.96| 6.96|
|伺服驱动系统 | 1443.40| 185.19| 12.83| 2.93|
|分布式光伏发电 | 1242.15| 770.96| 62.07| 2.52|
|其他业务 | 429.07| 319.54| 74.47| 0.87|
├────────────┼─────┼─────┼───┼──────┤
|境内 | 48873.12| 17747.45| 36.31| 99.13|
|其他业务 | 429.07| 319.54| 74.47| 0.87|
├────────────┼─────┼─────┼───┼──────┤
|直销 | 46213.72| 17093.35| 36.99| 93.74|
|经销 | 2659.40| 654.10| 24.60| 5.39|
|其他业务 | 429.07| 319.54| 74.47| 0.87|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汽车 | 11007.09| 3117.80| 28.33| 45.83|
|工程机械及其他 | 6257.54| 2626.76| 41.98| 26.06|
|燃油汽车 | 3038.18| 1469.72| 48.37| 12.65|
|航空 | 2332.18| 1874.44| 80.37| 9.71|
|船舶 | 1308.89| 651.13| 49.75| 5.45|
|其他业务 | 71.76| 18.88| 26.31| 0.30|
├────────────┼─────┼─────┼───┼──────┤
|智能测试装备 | 18087.18| 6921.30| 38.27| 75.31|
|平衡机及相关振动检测设备| 1738.37| 1023.18| 58.86| 7.24|
|测试验证服务 | 1515.37| 688.37| 45.43| 6.31|
|备件及维修 | 1415.35| 663.42| 46.87| 5.89|
|伺服驱动系统 | 733.27| 123.00| 16.77| 3.05|
|分布式光伏发电 | 454.32| 320.58| 70.56| 1.89|
|其他业务 | 71.76| 18.88| 26.31| 0.30|
├────────────┼─────┼─────┼───┼──────┤
|境内 | 23846.66| 9737.00| 40.83| 99.30|
|境外 | 97.21| 2.84| 2.92| 0.40|
|其他业务 | 71.76| 18.88| 26.31| 0.30|
├────────────┼─────┼─────┼───┼──────┤
|直销 | 23364.39| 9569.74| 40.96| 97.29|
|经销 | 579.48| 170.11| 29.36| 2.41|
|其他业务 | 71.76| 18.88| 26.31| 0.3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汽车 | 23362.79| 7785.86| 33.33| 47.19|
|工程机械及其他 | 11142.51| 4176.24| 37.48| 22.51|
|燃油汽车 | 8100.64| 2531.84| 31.25| 16.36|
|航空 | 4390.77| 3659.59| 83.35| 8.87|
|船舶 | 2415.18| 1139.84| 47.19| 4.88|
|其他业务 | 98.74| 77.92| 78.91| 0.20|
├────────────┼─────┼─────┼───┼──────┤
|智能测试装备 | 35511.00| 12467.43| 35.11| 71.72|
|测试验证服务 | 7195.84| 3390.28| 47.11| 14.53|
|平衡机及相关振动检测设备| 3235.60| 1851.28| 57.22| 6.54|
|备件及维修 | 2428.15| 1292.19| 53.22| 4.90|
|伺服驱动系统 | 659.30| 5.23| 0.79| 1.33|
|分布式光伏发电 | 382.01| 286.97| 75.12| 0.77|
|其他业务 | 98.74| 77.92| 78.91| 0.20|
├────────────┼─────┼─────┼───┼──────┤
|境内 | 49370.62| 19264.88| 39.02| 99.72|
|其他业务 | 98.74| 77.92| 78.91| 0.20|
|境外 | 41.27| 28.49| 69.03| 0.08|
├────────────┼─────┼─────┼───┼──────┤
|直销 | 48050.41| 18687.41| 38.89| 97.05|
|经销 | 1361.48| 605.96| 44.51| 2.75|
|其他业务 | 98.74| 77.92| 78.91| 0.20|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说明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
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
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域动力系统测试,为新能源汽车整车
、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机,航空发
动机及变速箱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提供智能测试装备;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
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服务。公司的动力
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包括产品硬件和产品软件两方面。在产品硬件方面,公司通过模
块化设计、个性化定制、模拟仿真等手段,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大扭矩、高
转速、高功率、高精度、高动态响应测试装备领域已具备较强的研发、制造能力。
在产品软件方面,公司自设立起便自主开发智能测试装备所搭载的软件系统,迄今
为止经过多次迭代,已形成可涵盖测试准备、测试仿真、测试过程、测试数据分析
的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具有全透明的程序架构、全图形界面、自动测试功能、内
存映射技术、高速数据记录功能、脚本系统、云存储功能、道路阻力模拟系统和集
中监控系统等特点,并支持INCA、ASAM、ASAP3接口以及DBC文件,具有模块化、集
成化、协同化、开放化的功能,已形成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
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
。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客户有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华为公司、蔚来汽车、小鹏汽
车、日本电产、小米汽车、联合汽车电子、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三菱、英搏尔
等;燃油汽车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集团、吉利集团、中汽研、中国重汽、一汽集团
、五菱柳机、全柴动力、玉柴机器集团、东风汽车、江淮汽车、北汽集团、上海机
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等;船舶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重机、中国船舶集团、淄
柴集团、济柴动力等;航空领域相关客户有中国航发南方工业、中科航空、中航集
成、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国营川西机器厂、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中国
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
2、行业情况说明
公司所属行业为动力系统测试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
舶、航空等,测试对象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
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及变速箱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
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国际知名厂商以其多年的技术
积累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我国动力系统测试厂商的产销规模、生产工艺、技术水
平及品牌美誉度等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端市场尤其是在航
空发动机研发测试等领域长期被国外厂商把持。
动力系统测试是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研发、制造、后市场中
的必要环节,是测试产品性能、质量、排放与安全的必要手段。在《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便将“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
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作
为“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动力系统测试的产业链涵盖精密仪器、
电子元件、智能装备制造、软件控制以及将前述环节有机结合的系统集成等领域,
是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工程机械及其他领域动力系统发展的重要
支撑产业,具有工艺复杂、产品需求多样化、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更新迭代快、涵
盖学科范围广等特点。
伴随着下游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动力系统测试行业也迎来快速
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对动力系统测试装备的测试精度、抗干扰性、实时响应、控制
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的动力系统测试装备体现在
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的先进性体现在设备的抗干扰性、测试精度、稳定
性、测试过程的实时响应能力、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各个配件的集成技术等;软
件方面包括测试控制策略的成熟度、测试功能的全面性、测试理念的先进程度、数
据分析处理能力等。
公司所处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取决于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情况,公司
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取决于下游应用领域在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相关的固定资
产投入,与下游行业产销规模并不具有完全正相关关系。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的下游
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工程机械及其他,其中公司的
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域动力系统测
试。
(1)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坚
定支持的战略方向,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
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3%和35.50%。
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
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机遇,主要是
基于以下考虑:①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大在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相关的固定资
产投入,促进动力系统测试行业蓬勃发展;②新能源汽车厂商为降低经营成本、开
源节流,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设备;③受国际贸易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厂商有动力提高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率,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
④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的发展期,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人均保有量仍然偏低;⑤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新
基建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所用的充电桩,进而带动新能源汽车发展;⑥受益于我
国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
用政策转变、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的推进,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
销量增长态势,未来新能源汽车消费将更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涉
及研发、制造及后市场等多个环节,按试验对象不同,可分为整车试验、动力总成
试验和其他零部件试验,测试项目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测试、道路模拟测试、环境
模拟测试、下线测试、AUDIT评审测试等。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
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
链,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向我国转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继续保持增长
态势并不断加强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技术领域的投入。为了适应各
种新结构、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动力系统测试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混合
动力、纯电动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储能技术等先进节能环保动力系统发展测试
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驾控性能、续航能力持续提高,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智能
网联技术不断成熟,动力系统测试的测试参数、测试手段和测试内容将不断增加并
进一步向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2)燃油汽车领域
我国燃油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
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燃油汽车产业实现了跨
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燃油汽车2024年产销量有所下滑,主要原
因为:①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新能源汽车以乘用车为主,对
燃油乘用车产生了挤出效应;②受宏观经济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③油价升高等
多重因素影响。
燃油汽车动力系统测试涉及研发、制造及后市场等多个环节,按试验对象不同,可
分为整车试验、动力总成试验和其他零部件试验,测试项目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测
试、排放测试、道路模拟测试、环境模拟测试、下线测试、AUDIT评审测试、环检
系统测试等。目前燃油汽车仍然在我国汽车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燃油汽车在操作性、动力性和经济性上不断提升,以及我国对
燃油汽车趋严的排放要求和相关法规的出台,对燃油汽车动力系统在瞬态控制、实
时响应、节能减排等方面以更高的要求,促进动力系统测试向高精度、高响应、节
能方向发展,这将一定程度上保证下游对动力系统测试的需求规模。
(3)船舶领域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船舶制造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巨大。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造船完工4,818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13.8%;承接新船订单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20
,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
船舶动力系统测试主要涉及研发、制造等环节,测试包括发动机、传动设备、轴系
和螺旋桨等船舶动力系统组成部分的经济指标、性能指标、排放指标等。2023年12
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
五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
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
建成。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
能力和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随着我国船舶配套体系逐渐完善,自
主配套设备的研发能力增强,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能力不断提升,未来船舶领域的
动力系统测试将向国产化、大型化、高速化、节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国动
力系统测试行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
(4)航空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有能力发展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近年
来我国国防支出一直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速以支持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了维护我
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未来我国军费仍将保持增长。
多年实践表明,要研制出新的航空发动机,需要大量的试验作为基矗据不完全统计
,国外在发动机研制中要做大量的地面试车和飞行试验。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配套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航空动力系统国产化工作不断推进以及
核心部件及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明显提高,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将受益于国产替
代的历史机遇,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
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未来公司将以实业报国、产业报国为己任,突破国外高端动力系统测试装备和测试
验证体系的技术壁垒,抓住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
一流、国内领先”的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及测试验证服务体系,实现进口替代,
为新能源汽车及航空动力的发展作出贡献。
3、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或直接谈判获取销售合同,主要采用“以产
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原材料,定制化生产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公司主要通过
向客户出售智能测试装备、提供测试验证服务实现收入和利润。
(2)采购模式:由于公司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标定制化的特点,主要原材料需根据
详细设计方案外购或定制,故公司主要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公司经营所
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电气控制类、机械类、电机传动控制类和金属材料类。公司对
供应商采用分类管理,制定合格的供应商名录,选择合格供应商主要考虑的因素包
括产品质量、工艺水平、交付的及时性、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于重要原材料
,公司选用国际知名品牌,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开拓国内供应
链体系,以保证供货稳定和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为
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燃油汽车领域的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厂商和科研院所,
以及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的发动机厂商、科研院所。
(4)生产模式:公司实行订单式非标生产,针对客户的每个项目订单实施项目管
理。公司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订单,结合公司的原材料采购、订单交期等
因素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排程并执行生产,产品出库后在客户现场完成产品安
装调试工作。此外,公司生产部门会将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附加值较低的部分零部
件由委托加工商进行加工。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
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
保持稳定。本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25,467.19万元,同比增长6.04%;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94.37万元,同比增长13.12%;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87.16万元,同比增长14.95%。公司动力系统智能
测试装备的在手订单含税合同金额为5.70亿元,同比增长25.80%。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
公司成立以来在动力系统测试领域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截至本报告期末拥有
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0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和软件著作权54项。公司为
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一贯注重技术进步与创新,专注于动力系统测
试领域技术的开发与完善,先后在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和船舶领域积累了动力系
统测试的研发、制造能力和项目经验,并在开拓测试验证服务业务后,通过与上汽
集团、广汽集团、蔚来汽车、联合汽车电子、日本电产、小米汽车等知名企业合作
,为其提供研发测试验证服务,使公司对动力系统的测试手段、测试技术、测试理
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领域起步较早的一批厂商
之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基储经验积累和项目经验。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模拟
台架,能够模拟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工况以及测试整车的能耗分布,实现四电
机同时高动态模拟道路加载测试;在燃油汽车领域,公司凭借成熟的核心技术,能
够制造集成快接设备的汽车测试线和支持异地搬迁、野外试验的集装箱试验房;在
船舶领域,公司能够提供高功率密度大扭矩水力测功器,具备在高转动惯量下的动
态快速响应测试能力;在航空领域,公司突破了用于航空发动机测试的高速水力测
功器制造技术,拓展了在航空领域的动力系统测试业务,在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
研究院、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和国营川西机器厂实现航空发动机试验台首次应用国产
高速水力测功器。公司全资子公司常测机电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的
江苏省动力测试设备与汽车性能工程实验室为省级工程实验室,且获得CNAS实验室
认可证书。公司的新型大功率低速发动机智能化测试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
瞬态试验系统以及HD235混合动力总成台架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
备产品。
2、成熟完善的软件平台
公司自设立起便自主开发智能测试装备所搭载的软件系统,迄今为止经过多次迭代
,已形成可涵盖测试准备、测试仿真、测试过程、测试数据分析的软件平台。该软
件平台具有全透明的程序架构、全图形界面、自动测试功能、内存映射技术、高速
数据记录功能、脚本系统、云存储功能、道路阻力模拟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等特点
,并支持INCA、ASAM、ASAP3接口以及DBC文件,具有模块化、集成化、协同化、开
放化的功能,已形成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两驱动力总成测试、四驱整
车/动力总成测试、变速箱测试、新能源电机驱动系统测试、电动汽车标准续航工
况测试等需求,具备道路模拟及模拟驾驶功能,支持CANDBC文件的导入、编辑和解
析,可较为便捷地实现与各型号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引擎管理
系统、变速箱控制器通信。
在燃油汽车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燃油发动机的“国六”排放标
准测试,并支持发动机负载特性、外特性、万有特性曲线试验、NRSC稳态循环测试
、NRTC瞬态循环测试,还可兼容各类油耗仪进行瞬态油耗测量,且已具备成熟的脚
本系统,可自动完成发动机ECU标定工作所需大量、复杂的控制过程和数据采集。
在船舶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船用柴油机负载特性、调速特性、
螺旋桨推进特性等试验,具有扭矩多点标定功能,支持液压加载数字标定,可与引
擎控制模块通信,读取错误代码、参数,并具备报警保护功能,实现减速、减负载
运行一小段时间后再停止发动机,避免突然停车对发动机造成损失。
在航空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测试过程中的高速数据
采集、宽范围转速测量,可通过程序对测功器的进水阀和排水阀进行联动控制,增
加扭矩控制范围,并可通过程序控制测功器的空载扭矩,还可通过程序控制使目标
值均匀变化,避免人工通过旋钮调节造成的非线性和超调过冲风险,软件还支持多
层次报警和预警功能以保护被测航空发动机。
3、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
迄今为止,公司已经成功为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领域的多家知名企
业、科研院所提供了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及测试验证服务。优质客户不仅为公司
带来稳定的收入,也为公司积累相关产业知识和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客户有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华为公司、蔚来汽车、日本
电产、小米汽车、小鹏汽车、联合汽车电子、比亚迪、长安汽车等;燃油汽车领域
相关客户有潍柴集团、吉利集团、中汽研、中国重汽、一汽集团、五菱柳机、全柴
动力、玉柴机器集团、东风汽车、江淮汽车、北汽集团、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
研究中心等;船舶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重机、中国船舶集团、淄柴集团、济柴动力
等;航空领域相关客户有中国航发南方工业、中科航空、中航集成、中国直升机设
计研究所、国营川西机器厂、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
研究院等。
4、稳定资深的管理团队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团队,较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才,以及精通生产工艺
的熟练生产队伍。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大部分自公司成立之初即在
公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制造和经营管理经验。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
技术人员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的发展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一致,
极大地调动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公司通过
科学的考核体系和股权激励等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员工在科技领域的创新积极性。公
司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公司技术持续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的源动力。
5、航空领域的先发优势
公司在航空领域已具备用于航空发动机测试的高速水力测功器制造技术。由于航空
发动机具有高转速、大功率的特点,且航空发动机生产及测试验证相关配套设施的
成本高昂,因此航空领域的厂商转换供应商的成本和风险较大。原先航空发动机相
关测试技术主要由少数国外厂商掌握,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引起的国际
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的封锁及相关设备的禁售,促使国
内航空领域的厂商增加所用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率。联测科技作为国内航空动力系统
测试领域的先发企业,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公司的业务发展将迎来广阔的机
遇。在技术指标方面,公司的航空用水力测功器在最大功率、最高转速等主要指标
方面接近国际领先公司同等规格的产品,能够满足下游航空领域客户开展的试验任
务,开展水力测功器性能曲线范围内的发动机相关性能测试、耐久测试和下线测试
,实现进口替代。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产品以定制化非标件产品为主,在产品开发制造过程中,需要单独研发设计详
细的技术方案与对应的详细图纸,综合应用公司的核心技术。公司凭借多年的从业
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储备,自主研发并形成了公司特有的核心技术
,能够满足多个应用领域不同动力系统测试的需要;而行业通用技术是指各标准化
组织制定的技术标准或者符合行业习惯的一般技术,不存在机密性、私有性等特点
,如CAN现场总线通讯技术、PXI总线技术等,主要作用是实现某一技术节点的规范
化标准,行业通用技术需结合特有技术才能完全满足下游应用领域的动力系统测试
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航空发动机高速水力测功器技术在进口替代方面取得部分进展,在
燃气轮机和涡轮部件测试领域,公司新增2款研发型号,为直观地体现公司研发进
展和进口替代情况,公司选取了国际领先企业同等规格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测试
用水力测功器产品,就重要指标与公司已实现销售、已在客户处试运行和已取得订
单的产品进行对比:
2、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
企业〔2022〕63号)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培育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
〔2024]42号)的文件要求,公司主动放弃参加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
,由全资子公司常测机电参加复核。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
件著作权1项,新增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
著作权1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25,467.19万元,同比增长6.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为5,294.37万元,同比增长13.12%。
五、风险因素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流失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08项和软件
著作权54项,上述技术积累对公司持续经营起到重要作用。公司核心技术主要由公
司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形成,其中核心技术人才对公司研发起到重要作用。若出现大
量技术流失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新技术研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和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
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域动力系统测试,公司目前在研项目主要集
中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和航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公司的研发项目,尤其在
航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公司研发项目出现研发失败
、研发成果无法产业化等不利情形,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重要原材料供给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境外厂商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主要为电气控制类和电机传动
控制类,具体类型包括扭矩传感器、功率分析仪、油耗仪、电池模拟器(含模拟电
源)、测试台电机和四象限变频器等,上述原材料的采购规模较大,且在产品中起
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均构成产品的核心原材料。若未来国际贸易形势出现极端情况
导致重要原材料采购周期变长、价格剧烈波动或无法顺利进口,且公司未能合理采
取调整生产销售安排、修改产品设计、寻找替代性方案等措施进行有效应对,可能
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与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风险
由于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国际知名厂商以其多年的
技术积累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目前公司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在硬件
和软件两方面均有不足之处。硬件方面的差距包括抗干扰性、测试精度、稳定性、
实时响应能力等,软件方面的包括测试控制策略、测试理念、试验数据积累及运用
、模拟仿真等。
公司的主要产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并应用于船舶、工程机械
及航空等领域。除技术水平外,目前公司在产销规模、生产工艺及品牌美誉度等方
面与国际顶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公司在航空领域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由
于航空发动机研发测试装备等领域长期被国外厂商把持,目前公司的航空用智能测
试装备的主要指标接近国际领先公司同等规格的产品,但产品型号不及国外厂商全
面。
若未来国际领先企业在巩固原有竞争优势的同时,补强在华业务的产品性价比、本
土化设计与服务、装备和软件的开放性等方面,使市场竞争加剧,且公司的技术创
新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等不足以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存在逾期金额大、账龄长、回款不理想的情况,公司已充分计提坏账
准备。随着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长,应收账款规模预计将继续增加,若公司客户经营
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出现支付困难的情况,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
回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经营性现金流等产生不利影响。
2、项目验收周期较长的风险
公司产品从生产到验收整体周期较长且不同项目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项目的复杂
程度,通常从签订合同到产品出库需3-9个月时间,现场安装需1-6个月时间,现场
安装后经试运行或小批量生产达到客户终验收标准需3-9个月时间;此外,项目还
存在因项目规模大孝技术复杂程度、客户现场安装环境、客户验收条件等因素导致
项目合同签署至终验收周期较长的情形。若客户不能正常履行合同对公司的产品及
时进行验收,不仅影响公司的收入确认,还将增加存货占款和延长公司货款回收周
期,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3、商誉减值风险
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为1,705.03万元,系公司
2014年收购常测机电及2022年收购苏州赛德克51%股权所产生的。常测机电主营业
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
。苏州赛德克主营业务为高速动平衡机、软件开发、测试设备、机械设备等;如果
未来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常测机电及苏州赛德
克未能适应前述变化,则可能对常测机电及苏州赛德克的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进而使公司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四)行业风险
1、汽车行业波动风险
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下游汽车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行业。公司的产品及
服务主要取决于下游应用领域在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
与下游行业产销规模并不具有完全正相关关系。但若我国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下降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鼓励政策持续收紧,则可能造成公司下游客户生产经营状况
不佳、财务状况恶化等不良后果,进而导致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需求的下降,对公
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下游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如果宏观经
济政策发生变动,国内宏观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出现周期性波
动,且公司未能及时对行业需求进行合理预计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可能对公司
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政府一直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重点鼓励和扶持。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均与公
司日常经营相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较强的
盈利能力或者国家税收政策和相关扶持政策发生变化,则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一定
的影响。
(六)其他重大风险
1、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的风险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赵爱国,李辉、郁旋旋、张辉为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
动人。
郁吕生为赵爱国的妻兄,郁卫红为赵爱国的配偶。截至报告期末,赵爱国持有公司
14.52%的股份,李辉持有公司7.56%的股份,郁旋旋持有公司5.96%的股份,张辉持
有公司5.16%的股份,郁吕生持有公司1.90%的股份,郁卫红持有公司0.01%的股份
,六人合计持有公司35.11%的股份。
根据赵爱国与李辉、郁旋旋、张辉在2017年6月26日签订的《一致行动确认书》,
《一致行动确认书》签署之日前,李辉、郁旋旋、张辉在行使股东权利中与赵爱国
保持了一致行动,《一致行动确认书》签署之日后,李辉、郁旋旋、张辉愿意在行
使股东权利中继续与赵爱国保持一致行动。如各方对相关事项未能形成一致意见,
李辉、郁旋旋、张辉同意无条件与赵爱国保持一致意见。《一致行动确认书》自各
方签署后成立并生效,有效期至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之日起满三十六个月止
。2024年5月5日,各方续签了新的《一致行动确认书》,本协议签署后成立并生效
,有效期至生效之日起满三十六个月止。如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或出
现其他股东增持股份谋求公司控制权的情形,将可能会影响公司现有控制权的稳定
,从而对公司管理团队和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2、公司管控风险
随着公司募集资金的到位和募投项目的实施,未来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将进一步
扩大,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将日益复杂,员工人数规模也将相应增加,将对公司的
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水平不能
满足业务规模扩大的需求,将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用于汽车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研发制造及测试验证服务项目、航空
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研发制造项目、江苏联测研发中心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截至
本报告期末,上述项目已分别于2024年6月18日、2024年12月25日、2025年6月20日
结项,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由于募投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数据均为
预测性信息,如果产品价格、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出现较大变化,募投项目经济效
益的实现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募投项目相关折
旧、摊销、费用支出的增加则可能导致公司利润出现下降的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Liance Technology (HK)Limi| -| -| -|
|ted | | | |
|NATEC SAS | -| -| -|
|上海启常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0.00| -| -|
|上海常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 -| -|
|南通嘉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600.00| -| -|
|南通常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00.00| -| -|
|南通常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10000.00| 3617.61| 75706.11|
|南通常测贸易有限公司 | 100.00| -| -|
|南通慧测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南通策林科技有限公司 | -| -| -|
|合肥联测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 3000.00| -| -|
|司 | | | |
|启东联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 -| -|
|宁波联测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 4000.00| -| -|
|司 | | | |
|杭州联测试验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0| -| -|
|武汉达瑞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 2200.00| -| -|
|司 | | | |
|比艾克莱检测技术(上海)有限| -| -| -|
|公司 | | | |
|汉川达瑞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江苏联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0| -| -|
|江苏钒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0| -| -|
|深圳市德普信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0| -| -|
|盐城桓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 -| -|
|福州市长乐区杰亮新能源有限| 400.00| -| -|
|公司 | | | |
|苏州新霄阳新能源电力有限公| 800.00| -| -|
|司 | | | |
|苏州瑞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 -| -|
|苏州赛德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10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