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749 西藏旅游 更新日期:2025-10-26◇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和旅游文创。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旅游景区 | 6278.54| 1751.00| 27.89| 69.50|
|旅游服务 | 1260.61| 169.61| 13.45| 13.95|
|其他业务 | 764.24| 713.53| 93.36| 8.46|
|旅游文创 | 668.48| 3.99| 0.60| 7.40|
|旅游商业 | 62.11| -7.88|-12.68| 0.69|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旅游景区 | 16321.61| 5935.74| 36.37| 76.48|
|旅游服务 | 1903.98| 215.15| 11.30| 8.92|
|旅游文创 | 1719.72| 575.99| 33.49| 8.06|
|旅游商业 | 746.89| -96.69|-12.95| 3.50|
|其他业务 | 649.13| 389.78| 60.05| 3.04|
├────────────┼─────┼─────┼───┼──────┤
|旅游景区 | 16321.61| 5935.74| 36.37| 43.34|
|短途运输 | 5680.00| 2238.00| 39.40| 15.08|
|旅游接待 | 5219.00| 1049.00| 20.10| 13.86|
|内容体验 | 5119.00| 2371.00| 46.32| 13.59|
|旅游服务 | 1903.98| 215.15| 11.30| 5.06|
|旅游文创 | 1719.72| 575.99| 33.49| 4.57|
|旅游商业 | 746.89| -96.69|-12.95| 1.98|
|其他业务 | 649.13| 389.78| 60.05| 1.72|
|租赁及其他 | 304.00| 277.00| 91.12| 0.81|
├────────────┼─────┼─────┼───┼──────┤
|西藏片区 | 16321.61| 5935.74| 36.37| 76.48|
|其他片区 | 4370.58| 694.45| 15.89| 20.48|
|其他业务 | 649.13| 389.78| 60.05| 3.04|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旅游景区 | 16249.42| 6132.59| 37.74| 76.27|
|旅游服务 | 3137.11| 554.44| 17.67| 14.73|
|旅游商业 | 1144.35| 156.45| 13.67| 5.37|
|其他业务 | 773.35| 697.72| 90.22| 3.63|
├────────────┼─────┼─────┼───┼──────┤
|林芝片区 | 16580.79| 6365.96| 38.39| 77.83|
|其他片区 | 3137.16| 553.24| 17.64| 14.73|
|鹰潭片区 | 812.92| -75.73| -9.32| 3.82|
|其他业务 | 773.35| 697.72| 90.22| 3.63|
└────────────┴─────┴─────┴───┴──────┘
【2022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旅游景区 | 8458.85| 6.46| 0.08| 70.08|
|旅游商业 | 1545.47| 404.06| 26.14| 12.80|
|旅游服务 | 1421.59| 283.38| 19.93| 11.78|
|其他业务 | 643.78| 491.54| 76.35| 5.33|
├────────────┼─────┼─────┼───┼──────┤
|林芝片区 | 8191.00| 715.56| 8.74| 67.86|
|其他片区 | 2140.86| -72.76| -3.40| 17.74|
|鹰潭片区 | 1094.05| 51.09| 4.67| 9.06|
|其他业务 | 643.78| 491.54| 76.35| 5.33|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国内旅游经济概况
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
,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政策引导、行业共创、消费调
整和技术应用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旅游业正逐步呈现业态分化、普惠缓冲、消费降
级与深度体验并存的市场格局。具体表现如下:
1.政策引导旅游普惠
消费降级与政策普惠:2025年3月国务院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全国多
地快速出台配套文旅消费促进政策,消费券、文旅一卡通、门票减免优惠等在五一
、端午小长假期间收效明显,带动客流量和住宿餐饮、文娱消费增长。上半年核心
CPI温和上涨,普惠旅游则直接降低参与门槛,成为消费降级背景下刺激内需的重
要抓手。
多样化低成本出游:随着各地休假制度的日益健全,拼假早鸟游、错峰游等低成本
出游成为众多年轻群体新选择,OTA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五一“请3休11”早鸟套餐
预订量同比翻番,“故事感、生活感”的小众目的地选择则以情绪价值、文化体验
对冲预算约束。
2.文旅融合价值共创
文旅深度融合:近年来,文旅融合不断深入,各地结合自身旅游资源特征和文化禀
赋,形成差异化产品供给,催生“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
等消费场景融合,《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四川、天津相关景区游客量大幅增长,主
题文创、动漫研学广受Z世代客群青睐;亲子、研学旅游在小长假和暑期持续升温
,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一票难求。
“旅游+”热点突出:“苏超”联赛期间,体育观赛、城市旅游、夜间消费联动效
应随着“票根经济”不断延伸;成都世运会带动城市旅游热度上升,上半年成都接
待游客大幅增长,周边及川西藏区游客接待外溢效应明显;避暑康养、生态观光、
非遗体验与当地景观元素的有机结合则为中西部地区“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新
范式。
3.科技赋能创新供给
AI广泛应用:2025年,具身智能、AI应用在消费领域热度持续,VR导览、AR实景导
航、机器人伴游等技术广泛应用,全国旅游景区智能导览、虚拟伴游、无人机拍摄
等服务日益普及,科技绿色为文旅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赋能特色场景:文博场景沉浸式演艺融合全息投影与实时互动,带动游客接待
量和复购率快速提升;智慧物联技术的深度赋能,为游客出行线路规划、在地生活
体验提供了新选择,助力多地夜间经济、国潮非遗等快速出圈,上海外滩、重庆洪
崖洞等地灯光秀结合算法动态调整,有效延长夜间游客停留时长,夜间消费能力进
一步激发。
4.入境游市场加速复苏
政策支持:得益于240小时过境免签、“即买即退”离境退税政策便利化、支付便
利化等措施,国外游客入境游体验进一步提升,免税商品销售额大幅提高,政策激
发“中国热”“周五下班来中国”成为海外游客新选择。
热度增加:故宫、兵马俑、莫高窟等文化地标成为外国游客首选,敦煌研究院非遗
体验项目中,外籍参与者同比增长超过100%;“中国旅游年”、境外客源地推介会
等一系列跨境联动和精准营销,也将不断巩固中国作为全球旅游目的地点的竞争力
。
5.中西部长线游新机遇
长线游选择与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内自驾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西部地区如云南、
四川、西藏、新疆等地的凭借G318、G219、独库公路等经典线路成为新的自驾增长
极;夏季平均气温22℃左右的西藏、川西、云南等地,以舒适的气温条件、丰富的
多民族文化吸引大批游客西游避暑,交通成本高、配套不完善则是西部长线游亟待
纾解的困难。
西部地区市场机遇:随着机场改扩建、铁路建设提升和景观国道配套服务设施不断
完善,西部地区通达性和接待能力日益提高;文化IP深度挖掘、生态旅游平衡发展
、区域特色品牌培育和服务人才流入,正逐步推动中西部旅游成为国内旅游增长新
引擎。
(二)西藏地区旅游市场动态
2025年上半年,西藏自治区旅游行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市场治理、政策激励
、业态创新和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发力,推进旅游市场规范高效运行,整体呈现出
结构优化、价值重塑和品牌联动的发展态势。
1.强化品牌提升与市场治理
品牌提升:2025年,西藏自治区文旅招商会在国内多个城市举办,“世界级旅游资
源”和“基础设施提升”成果获得市场广泛关注;“祖国,扎西德勒”、“第二十
五届林芝桃花节”等主题活动在全国主要客源地成功推介,有效传播和提升了区域
旅游品牌影响力;自治区成立60周年“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主题推广活动深入
开展,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提升。
市场治理:上半年以来,西藏以市场整治与品质升级为主线驱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拉萨等地通过规范旅行社经营、治理旅游购物、优化景区服务等举措,严查“低价
竞争、强制消费”等问题。行业经历短期调整阵痛的同时,游客体验与行业口碑亦
得以改善和提升。
2.落实促消费激励政策
优惠政策: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提振消费成为增强市场韧性的关键举措。上半
年西藏主要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开展核心客源地专题营销、支持“银发族”包机
包列等方式激活市场需求,满足下沉消费需求;旅游行业消费补贴、高“性价比”
旅游线路产品,仍是西藏旅游市场当前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市场机制:“冬游西藏”期间,政府奖补政策与跨省旅游专列、本地消费券补贴有
机结合,有效吸引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游客;跨区联动方面,通过交通联程
补贴、资源联动推介、主题产品组合等专项活动,推进成渝、陕西等西部市场客群
显著增长。
3.深化“旅游+”业态融合
特色IP:上半年,“旅游+文化/体育/生态”呈现活跃创新态势。林芝桃花节、半
程马拉松赛、跨喜马拉雅自行车赛、尼木雅江漂流等经典活动已形成特色文旅IP矩
阵,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及体育爱好者深度参与,节日消费、赛事期间延伸消费显
著。
文旅融合:西藏博物馆研学、“虎峰林卡”音乐节等创新文化体验项目,成功吸引
多元化客群沉浸参与,体验民族文化风情与特色文娱场景;各类赛事活动结合非遗
展演,既丰富了旅游内涵,又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传播,“四时全季、全域皆景”的
文旅融合新格局逐步显现。
4.推动入境游市场拓展
印度游客入境:2025年阿里地区开放印度游客入境后,冈仁波齐等景区关注度快速
提升,随着普兰、吉垄樟木等主要口岸通关及签证效率提高,以及区域性旅游接待
服务的完善,入境团队订单量和旅游收入实现新突破。
国际市场拓展:上半年,国际旅行商大会(ITM)在拉萨成功举办,有效凝聚全球
旅游同行合作力量;首届“中国西藏周”于尼泊尔加德满都成功举办,增进了中尼
双方喜马拉雅文化理解与旅游交流;拉萨贡嘎机场新增至尼泊尔博克拉、新加坡等
直飞航线,逐步构建起辐射南亚区域的高效航空网络,为西藏地区旅游国际化发展
注入强劲新动能。
(三)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目前,公司所从事的核心业务为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和旅游文创,并根据市场环境
、客户需求等持续迭代。
1.旅游景区
公司旅游景区业务主要分布于西藏林芝和阿里片区,林芝片区有雅鲁藏布大峡谷、
苯日、巴松措(景区内观光车、游船等服务)景区等,阿里片区有冈仁波齐、玛旁
雍错景区。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巴松措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冈仁波齐、玛
旁雍错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目前正全面参与并加速推进“一山两湖”5A创建。
公司旅游景区业务主要包括景区游客接待、短途游客运输、体验产品服务等,其中
景区游客接待和短途运输业务为景区内成熟的基础配套业务,体验产品服务则融合
文旅、体旅、康养等元素,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消费选择。
2.旅游服务
公司下属圣地国际旅行社从事旅游服务业务30余年,是区内最早获批出入境旅游服
务资质的四家旅行社之一,在国内以及港澳台、尼泊尔、日韩、欧洲地区建立有广
泛的渠道业务合作关系。除传统旅行社业务以外,公司积极拓展自营及第三方OTA
(在线旅游)平台业务和旅游商品销售业务,满足细分客群的个性化需求。
3.旅游文创
公司旅游文创业务主要分为文创设计、衍生品销售和门店运营等,由子公司圣地文
化专业团队在公司自营及外部文旅项目拓展文创市场,以全链条一站式文创服务培
育业务增长点。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34万元,同比基本持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209万元,成功实现扭亏。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46,643万
元,净资产104,483万元,资产负债率29%。受旅游市场治理等因素影响,公司传统
景区业务面临一定压力,阿里景区入境游业务则增长明显,旅行社出入境业务发展
稳剑上半年,公司核心经营举措如下:
1.智慧平台服务触达,生态联动引领发展
平台升级:公司“乐游西藏”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自2024年上线后持续优化功能。目
前平台已实现OTA分销系统对接,整合本地商户资源上线客运租车、酒店餐饮等服
务,并推出景区慢直播场景,其智能行程规划与伴游服务深受入藏游客青睐,成为
在地旅行新选择。
生态联动:公司携手携程等头部OTA平台策划“冬游西藏”、“暑期大促”等主题
营销,并通过抖音直播、达人引流等方式精准转化流量;同时联合餐饮、酒店等合
作伙伴重构产品组合,优化景区单品和主题线路,驱动智能平台业务呈积极发展态
势。
2.政策红利破局引流,出入境业务快速增长
入境游政策红利:受益于2025年入境政策支持,印度香客赴阿里冈仁波齐、玛旁雍
错旅行路线恢复。公司通过设施升级、多语服务和产品优化,并战略合作民间香客
中心、登山协会及服务合作社专设印度游客通道,促成阿里景区接待规模增长明显
。
服务及产品升级:阿里景区推进配套服务场景改造(供氧设施等),联合生态伙伴
创新推出“直升机救援+外骨骼装备”等高端产品,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圣地国
旅持续完善出境游产品设计,在签证便利化政策支持下,其面向港澳、韩国、东南
亚市场的全栈服务赢得本地游客认可,实现业务稳健发展。
3.以情入品场景创新,客户直连服务升级
情景打造: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在拓展南峰下午茶等主题场景的基础上,新增“入
院见山”咖啡木屋、“荒野餐桌”等网红打卡地,强化情绪链接与即时消费。公司
还联合生态伙伴推出“盐帮非遗”美食等主题产品,升级南峰大本营徒步、新措自
然探秘等玩法,深化毕业季青春专线等场景体验,以场景化情绪价值提升景区二次
消费转化。
景交联动:公司依托自身优势,精准填补市场在景交联动环节的需求,成功运营林
芝“景区直通车”及“拉萨-阿里直达专线”,并适时推出“直通车+门票/食宿”
等组合优惠、联合携程直播等互动形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4.全域联动资源推广,价值传播品牌赋能
区内外联动:公司积极参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政府的区外品牌推介及产品推广活
动,联合生态伙伴与核心渠道商在客源地举办推介会、设立西安服务站。积极参与
林芝半程马拉松、山地车赛等活动,强化品牌曝光和体旅融合效应。
线上品牌传播:公司全面整合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资源,围绕桃花节、明星推
介、藏地美食、林芝避暑、“入院见山”体验、心灵之旅等主题进行矩阵式传播,
精准触达目标客群,提升线上转化效率。公司动态应对市场变化并调整线上组合与
定价策略,赢得用户好评,核心景区及产品OTA评分、口碑持续向好。
5.防控体系日益完善,智慧赋能安全生产
智慧化应用:公司持续完善智能化安全防控体系,通过游客端风险管控(行为监测
、安全宣导)、车船端零事故保障(驾驶员监控、灾害预警)及管理端联合应急演
练,构建“人-车-环境”综合防护网;同步强化安全文化宣贯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确保全员全域风险精准管控。
安全防控:公司联合消防、交通等部门开展水上应急演练,制定汛期交通预案。借
助安全月活动、隐患排查、明确安全责任(安全角色地图)等举措,持续提升安全
保障能力,有效护航桃花节、暑期等旅游高峰期的平稳运营。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公司在聚合区域性优势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洞察、技术应用和产
品力建设,逐步形成稳健高效的管理机制。面对市场机遇与挑战,公司在产品结构
、品牌价值、智能能力等方面持续挖潜创新,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
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1.优势资源布局
西藏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自然景观、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并以其稀缺性享
誉海内外。公司下辖景区禀赋各异且独具特色,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巴松措
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是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区,阿里冈仁波齐、玛
旁雍错景区位于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的核心区域;苯日、鲁朗花海牧场景区是林
芝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公司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速智慧
运营、自营平台搭建,区域生态整合效应进一步显现。
2.区域性品牌价值
公司依托藏地自然及人文IP,打造生态复合型产品矩阵,涵盖自然研学、自驾探险
、文化交互等多元场景,形成差异化生态服务供给;以西藏和林芝景区协会为纽带
,协同政府、企业及跨界伙伴建立行业标准与资源联动机制,通过社会责任实践强
化品牌公信力,塑造“藏地文旅标杆”形象;公司深度整合多年来建设的渠道资源
,全程贯通“资源整合-产品开发-渠道触达”链条,以线上精准营销与线下场景服
务双轮驱动,覆盖中高端及国际客群需求。
3.多元化产品体系
公司结合康乐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以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为关键
要素构建高原康乐产品体系,全面契合游客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随着
产品内容、服务体系的迭代和演进,林芝片区核心景区已从单纯的观光游,逐步提
升为生态体验、康乐度假、生物多样性研学、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融合创新旅
游高地,阿里片区则以多民族文化构建、跨国商贸枢纽优势,着力发展国内及入境
游徒步线路、象雄文明探秘等深度体验产品。
4.融合高效的运营团队
经过多年专业积淀和人才梯队建设,公司在资源开发、智慧运营、产智互促等方面
均具有一定的主导性,近年来,公司以旅游专业认知平台为目标,推出服务进藏游
客的自营智慧旅游平台,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赋能生态运营。公司将通过健全管
理体系、深化客创一体机制、完善数智化风险防控等举措,铸造专业高效的运营发
展能力。
5.可持续发展能力
守护绿水青山是公司业务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内容的生态友好
属性,并持续开展景区内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和宣传工作;公司结合旅游产业发
展规律和自身特点,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边疆稳定繁荣、农牧民致富创收、
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发挥企业带动优势。近年来,公司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高
质量发展等领域的各项工作取得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
强。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波动风险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出境游、入境游政策稳定繁荣,国内外客流多元
复合增长的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可能面临客源分化、市场份额下降的风
险。公司将在整合公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平台和行业协会重构同行业和
上下游关系,搭建区域性生态平台,以协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还将加大线
上、线下整合营销和品牌传播力度,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多层次游客消费需求。
2、政策环境风险
公司多个景区地处边境,客流量管控、外籍游客审批等规定严格,且受国际经济形
势、重大项目建设、突发事件影响明显;西藏自治区曾推行“两限一警”、“旅游
车辆体制改革”等政策,对旅游市场造成持续影响。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快速恢
复,西藏旅游市场日益活跃,公司将进一步维护各项公共关系,以取得有利的政策
支持,同时加强对政策环境变动的预研预判,提升相关风险的识别意识和防范预警
能力。
3、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景区内崇山峻岭、江河湖泊密集,气候环境较为特殊且变化较快,在游客密集
的旅游旺季,安全生产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安全数智化能力建设
,以专业的管理团队,智能的物联设施,健全的培训演练机制,促进景区安全生产
工作得以不断完善,从而有效降低或避免安全生产风险发生。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林芝市巴宜区环喜玛拉雅疗休| 100.00| -| -|
|养服务有限公司 | | | |
|林芝新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14000.00| -| -|
|米林县环喜玛拉雅旅游开发有| 100.00| -| -|
|限公司 | | | |
|西藏喜马拉雅酒店管理有限公| 100.00| -| -|
|司 | | | |
|西藏圣地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 600.00| -| -|
|公司 | | | |
|西藏圣地文化有限公司 | 300.00| -| -|
|西藏圣地旅游汽车有限公司 | 1000.00| -| -|
|西藏巴松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700.00| 177.39| 5012.81|
|西藏文化创意产业股份有限公| 3000.00| -| -|
|司 | | | |
|西藏神山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 530.00| -| -|
|公司 | | | |
|西藏雪巴拉姆艺术演出有限公| 66.70| -| -|
|司 | | | |
|阿里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84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