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600293 三峡新材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11-28】
三峡新材(600293)多元化投资两项目
日前,三峡新材(600293) 发公告称,公司计划投资近8亿元,分二期建设特种
低辐射节能玻璃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并以3775万元的价格收购国中医药所持有的苏
州盛康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2%的股权。三峡新材表示,此举旨在改变公司业务单
一的局面,改善公司投资结构,增加公司盈利能力。业内人士称, 三峡新材启动
特种节能玻璃项目,意在摆脱当前盈利下滑的困境;而投资盛康达,更是看好生物
医药领域的前景。
公告显示,盛康达独家拥有"抗肿瘤抗生素力达霉素的制备新办法"发明专利及
力达霉素菌种专利,该药I期临床研究已经结束,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进行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的批件。针对力达霉素的开发,三峡新材与国中医药还签
署了协议。同时约定在盛康达未获得新药证书前研发资金由国中医药以债权方式全
额支付。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11-11-28】
三峡新材(600293)进军抗肿瘤药领域
三峡新材(600293)公告,公司以3775万元的价格收购国中医药所持有的苏州
盛康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2%的股权,由此进军抗肿瘤生物医药领域。
盛康达成立于2000年,主要业务是与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合作,研发属于国家化学品第一类新药的力达霉素。盛康达股东国中医药也是一家
从事药品经营的企业。
力达霉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筛选出的一个新的大分子蛋白类抗
肿瘤抗生素。
三峡新材与国中医药协议规定,力达霉素产品成功获得新药证书并投入临床医
学后,三峡新材有权要求国中医药将所持盛康达的剩余股权在三年内全部转让给三
峡新材,受让价格以本次股权转让确定的标准计算。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11-11-22】
几番腾挪股权变更 三峡新材(600293)"易帜"引出未来猜想
三峡新材今天发布的一份详式权益变动报告竟披露出如此“匠心独具”的财技
。三峡新材第二、第三大股东的股权腾挪,让一名叫作许锡忠的人成为这家上市十
余年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故事的结果其实早在月初就已显现,但始料未及的是,
其实施过程令人眼花缭乱;而其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也令人平添几分遐想。
根据三峡新材本次实际控制人变更相关的一系列公告,第一步实施于10月24日
。11月4日,三峡新材公告披露,许锡忠协议受让陈梓佳所持公司第二大股东海南
宗宣达40%的股权,协议受让杨建野所持宗宣达19%的股权,于10月24日办理完成工
商变更手续。
不过,事情的本身远不似11月4日那则公告所讲的那么简单。鉴于陈梓佳和杨
建野分别持有海南宗宣达40%、20%的股权是为李伟代持,因此该次股权置换实际上
是发生于许锡忠与李伟之间。股权置换的具体方式是,陈梓佳和杨建野分别将持有
海南宗宣达40%、19%的股权,与许锡忠通过国中科技代其持有的国中医药20%股权
以及其直接持有的国中医药公司5%股权进行置换,同时许锡忠以现金354万元人民
币补偿陈梓佳和杨建野的实际出资人李伟;许锡忠出让的国中医药合计25%的股权
全部由李伟控制下的国中科技承接。
本次实际控制人变更的第二部策略为武汉广利源的股权转让。武汉广利源持有
三峡新材第三大股东国中安37.91%股权,11月1日,宗宣达与武汉广利源的股东刘
飞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宗宣达受让刘飞持有的武汉广利源100%的股权
,武汉广利源100%股权的对价为两部分:一是承接武汉广利源及刘飞所欠武汉美尚
的债务1584.47万元,二是支付刘飞现金438.55万元。
其实本次转让之后,宗宣达的控制人许锡忠并未获得三峡新材第三大股东国中
安的控制权;因为国中安43%的股权被一名叫作张欣的自然人所拥有。11月4日的公
告中,仅表示“本次受让导致宗宣达与国中安成为间接关联公司,变为一致行动人
。”但最新的权益变动报告显示,11月20日,国中安的第一大股东张欣将持有国中
安15%股权的表决权无偿委托给许锡忠。这一新披露的细节无疑进一步确立了许锡
忠对于三峡新材的实际控制权。
依据三峡新材的公告,许锡忠因为看好三峡新材的整体发展前景,所以通过增
持上市公司股份以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促进包括其本人在内的全体股东的效益最大
化。许锡忠表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进一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计划,亦无在未
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进行调整的计划。不过,所披露的细节中仍然有一
些引人遐想的空间。
今年10月27日,三峡新材发布公告,拟接受托管许锡忠参股的国中医药,在托
管期间,国中医药每年向上市公司支付基本管理费1000万元;国中医药年度净利润
达到或超过1.85亿元,将向上市公司按约定比例支付奖励管理费。
值得注意的是,许锡忠所持国中医药25%的股权已全部由李伟控制下的国中科
技承接,目前李伟为国中医药的实际控制人。依据公告显示,李伟控制下国中科技
占国中医药66.145%的股权(其中国中医药20%股权为许锡忠委托国中科技持有),
许锡忠占国中医药30%的股权。由于许锡忠在本次收购时以通过国中科技代持的国
中医药20%股权以及其直接持有的国中医药5%的股权作为收购海南宗宣达的部分对
价,目前许锡忠仍持有国中医药25%的股权;而李伟通过本次受让确定为国中医药
的实际控制人。
资料显示,2010年国中医药实现净利润1.84亿元,2011年1至6月实现净利润93
59.67万元,其业绩表现远远好于三峡新材本身。今年前三季度,三峡新材实现净
利润1624.28万元。
目前国中医药已经托管给三峡新材,在承诺不变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12个月
之后,善于财技的李伟和许锡忠两人会否将这一资产纳入上市公司旗下?这种可能
性并不能排除。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11-04】
第二、三大股东结盟夺位 三峡新材(600293)上演"国退民进"
通过一纸股权转让协议,关系“暧昧”的宗宣达和国中安最终“名正言顺”的
实现了控制三峡新材的目的。
三峡新材今日突发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原第二大股东海南宗宣达通知,宗宣达
已于11月1日协议受让了武汉广利源商贸100%股权,因武汉广利源商贸持有三峡新
材第三大股东国中安的37.9%股权,故本次受让导致宗宣达与国中安成为间接关联
公司,变为一致行动人。
本次股权转让前,当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以12.40%的持股比例位列三峡新材第
一大股东,宗宣达与国中安分别以12.31%、10.71%的持股紧随其后;而在后两者结
为一致行动人后,合计持股达到23.02%,远超当阳市国资局,宗宣达由此成为三峡
新材新任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宗宣达和国中安本次“联手”并不出乎外界意外。湖北证监局早在20
08年对三峡新材进行现场检查时,就曾指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披露不实。湖北证
监局认为,公司公开披露的实际控制人为第一大股东当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而公
司的实际控制人应为李伟。深圳国华盛公司以委托持股方式实际控制宗宣达,国华
盛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李伟为三峡新材董事;国中安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陈智实
为李伟姐夫,也是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
对此,三峡新材当时解释称,国华盛、国中安的法定代表人系姻亲关系,为关
联人士,但宗宣达和国中安之间不存在股权控制关系。此后三峡新材仍将当阳市国
有资产管理局认定为实际控制人,参照公司2011年半年报,李伟和陈智仍在上市公
司分别担任董事、监事会主席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前,宗宣达股权结构于今年10月24日也
发生了变更,自然人许锡忠通过协议受让陈梓佳、杨建野所持宗宣达40%和19%股权
,持股比例进一步增至99%,杨建野持股降至1%。仅从股权构成来看,许锡忠已成
为三峡新材的幕后控制人。
受累于产品售价的下滑及原材料、燃料价格大幅上涨,三峡新材今年前三季度
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逾四成;不过,公司在上月末公布了一系列投资计划,其中
拟投入8亿元分两期建设特种低辐射节能玻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年增净利润2
.15亿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10-27】
8亿押宝特种节能玻璃项目 三峡新材(600293)欲扭转业绩颓势
今年以来业绩不佳的三峡新材今日披露,拟投入8亿元分两期建设特种低辐射
节能玻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增净利润2.15亿元。资料显示,去年及今年前三
季度,三峡新材仅分别盈利4838万元和1624.3万元,对照之下足见该新项目的“分
量”。
据披露,三峡新材特种低辐射节能玻璃综合开发工程项目,是拟通过综合集成
产学研科技成果、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技术,建设新型节能材
料基地,计划总投资为79983万元。其中,一期工程为新建高级车用节能玻璃基板
材料生产线,现已完成了湖北省安监局的安全评价和湖北省环保厅环境影响评价;
二期工程为配套建设大型真空磁控溅射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已完成了湖北省安
监局的安全评价,环评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相当可观,财务内部收益达37.38%。其中,
一期工程建设期一年,达产后预计年平均利润总额13617.71万元,净利润9191.95
万元。二期工程建设期一年,达产后年平均利润总额18503.26万元,净利润12489.
70万元。上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增利润总额31870.42万元,净利润21512.54
万元。
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三峡新材前三季实现净利润仅1624.28万元,同比下
滑45.81%。回查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原材料、燃料价格
大幅上涨的影响,三峡新材所处的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盈利能力锐减,公司主
营业务毛利率降至12.86%,预计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
在此背景下,三峡新材启动特种节能玻璃项目,显然意在摆脱当前盈利下滑的
困境。三峡新材表示,该项目实施将加快公司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的转
变,有利于公司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项
目建成后,公司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效益将明显提升,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
为调整投资结构,三峡新材今日还披露两则股权交易。其一是,拟出售公司所
持的德尊科创47.37%的股权,交易价格为3800万元。其二是,以3775万元受让国中
医药所持苏州盛康达42%的股权。另外,三峡新材将受托经营管理国中医药,在托
管期间,国中医药每年向公司支付基本管理费1000万元;国中医药年度净利润达到
或超过18500万元,国中医药将向公司按约定比例支付奖励管理费。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0-06-07】
三峡新材(600293):股权质押疑为操纵股价铺路
根据三峡新材的一季报预计,2010年上半年公司主导产品浮法玻璃价格同比大
幅上涨,2010年半年度累计净利润为2000万元以上,将同比上涨4000%。
然而,熟悉三峡新材的人都知道公司所在的浮法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
。由于深处内陆、交通不便,公司长期徘徊于亏损边缘,业绩乏善可陈,券商基金
少有关注。去年下半年受益于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大规模信贷刺激计划,推动
对汽车和房屋建筑用玻璃的需求,公司才能实现净利润2273万元,达到上市以来最
高每股收益0.063元,扭亏为盈。
如果按2010年6月2日收盘价15.27元计,市盈率超过240倍;按照一季报每股收
益0.046元乐观推算,动态估值亦超过80倍。公司一季报每股净资产2.067元,市净
率超过7倍。对于这样一家深处产能过剩行业、景气度又将下行的制造类公司,如
此高的估值让人难以理解。
超级散户精准吃进
半个月后的6月21日,三峡新材前三大股东当阳市国资委、海南宗宣达实业、
当阳国中安投资合计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37.74%的1.3亿股股改限售股将全部解禁
。
2006年6月公司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前三大股东承诺获得上市流通权后,锁定3
年,第3年至第4年,任意连续5个交易日二级市场收盘价不低于每股4.88元,可减
持不超过500万股。2009年6月,在获得该项流通权后,海南宗宣达实业、当阳国中
安投资一周内分别减持500万股。公司年报显示:当阳市国资委亦减持488万股。
在公司大股东即将吹响撤退"集结号"的同时,多位此前从未出现在A股上市公
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自然人,同时看中三峡新材。其中第一位郭炳亨,持股930万
股;第十位的叶华文持股也达到601万股。这前十个自然人股东合计持有超过7000
万股,占上市公司流通盘33%。按照三峡新材去年四季度加权平均股价10.44元计算
,这些自然人中最低动用资金量超过6000万。
2009年年报显示四季度股东户数从69345户大幅减少34998户,户均持股从3095
股飙升至6131股,持股集中度上升100%。公司在发布年报后亦发布更正公告,将年
报中关于上述自然人股东是否有关联关系、是否为一致行动人的说明,由"不存在"
、"不属于"统统改为"未知",以表明其对超级散户们的关系并不知情。
据私募人士分析,自然人股东账户大量持有流通股,并且高度控盘,很容易让
人联想到庄股时代,超级散户同一时间大量吃进同一股票,背后动辄数亿的资金有
协同操盘嫌疑。
理由是三峡新材基本面并不足以支撑高股价,但是2009年四季度公司股价却从
7.17元大幅升至14.14元,上升幅度接近100%。2010年公司股价继续上行,最高触
摸19元高位。从4月15日开始的此轮下跌中,上证指数累计跌幅接近20%。而三峡新
材下跌不到10%。
股权质押频现
公司2010年一季报显示三只信托基金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中融信托融
信370号持股1243万股,中海信托兴业上海储蓄申购[2008-1号]持股611.44万股,
中海信托兴高07理财单一资金信托持股433万股,分列一、五、八大流通股股东。
三只信托产品合计持有流通盘10.66%,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有流通股6565万股
,占流通盘30.60%,较上期有所降低。
公司近期公告:当阳市国中安投资4月12日将3689.9万股限售股(占其所持有
公司股份的100%)解质押后,当日质押给中融信托。海南宗宣达实业4月27日将130
0万股限售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30.64%)解质押后,当日质押给中融信托,5
月12日将2943.44万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69.36%)解质押后,当日质押给西
部信托。
翻开三峡新材公司公告,除了公司报表和投资陈述外,几乎都是公司前三大股
东关于公司股份质押、解质押、再质押,资金纠纷导致的股份被查封、冻结的公告
。而最近公告:公司二股东、三股东将公司股份悉数质押给中融信托和西部信托。
北京一家国有企业投资部项目经理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上海一家阳光私
募曾向其推介过西部信托的三峡新材股权收益信托计划。信托规模2.15亿,起点金
额100万,信托期限12个月,年化收益率按8%设定,客户无参与费、退出费。海南
宗宣达所持三峡新材股份是按照20日均价的4.5折质押,获得信托资金。若到期不
能偿付本息,可以通过流通股转让来保证投资人本息安全,流通股下跌20%,则要
求公司补仓或追加抵押物,流通股下跌30%则平仓。
该人士还表示,信托资金募集,划转之后,仍在信托公司掌控之内,相当于对
募集资金有双重质押,现阶段风险极低。当记者要求进一步了解时,该人士婉言谢
绝。
实际控制人疑点重重
记者发现当阳市国中安投资和海南宗宣达实业均将三峡新材股份质押于中融信
托,而中融信托发行的融信370号正是三峡新材一季度新进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
股1243万股。按照一季度加权平均股价计算,动用资金近2亿元。
信托产品掩饰了实际控制人身份,更易于操作,但难以想象持有人会动用2亿
元来购买长期业绩不佳,基本面堪忧,而且将面临巨大减持压力巨大的三峡新材。
虽然公司披露的实际控制人为第一大股东当阳市国资局,但据知情人士透露,
公司第二大股东海南宗宣达实业实际控制人李伟与公司第三大股东当阳国中安投资
法定代表人陈智具有姻亲关系,陈智为李伟的姐夫。李伟是三峡新材董事,陈智则
为监事会主席。三峡新材行政办公区域位于距离公司厂区两公里处的国中安大厦。
有分析人士指出,李伟一度被认为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还曾因实际控制
人披露与实际情况不实而被湖北证监局要求整改。从三峡新材股东之间的一致的减
持和解质押再质押行为可以看出,前三大股东之间并不存在实际控制权的争夺意愿
,合作关系似乎十分密切。
我们怀疑,三峡新材大股东操纵股价的可能路径是:大股东质押股份融资,获
得资金炒高流通股股价,提高质押股份价值,获得更多资金,将股价炒到更高,然
后逐步解质押,高价套现股份。而且大股东在减持前夕质押股份还能掩人耳目,信
托公司将股份低折扣质押,发放的资金亦处于自身的操控和监管中,获得双重质押
,双重收益。或许,这或许才是三峡新材股价离奇的原因。
另外,李伟的职业履历也让人不由生疑,其历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干部、宁波华
通副董事长、湖北武昌鱼股份董事,现任深圳国华盛投资董事长、三峡新材董事,
从其所控制公司曾投资过的武昌鱼、宁波富邦、武汉塑料,亦能看出类似的操作痕
迹。
【出处】投资者报【作者】施路
【2010-03-25】
三峡新材(600293)更正年报 超级散户群疑似联合坐庄
日前本报独家披露的 《三峡新材惊现“超级散户群”十自然人鲸吞3成流通股
》一文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十位从未在A股市场上露面的自然人股东,竟动用数
亿元吃下三峡新材(600293,收盘价17.64元)三分之一的流通股,如此“明目张
胆”的举动究竟是何用意?这些自然人股东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有分析认为,自然人账户大量持有流通股并形成高度控盘的现象很容易让人联
想到当年的 “庄股”;而这些超级散户在同一时间大量吃进同一只股票,其背后
的资金显然有统一操作的嫌疑,且不排除有联合坐庄的可能。
紧急更正年报
三峡新材显然也注意到这一情况。公司今日(3月25日)突然发布更正公告,
将年报中关于上述自然人股东是否有关联关系、是否为一致行动人的说明,由“不
存在”、“不属于”统统改为“未知”,表明其对超级散户们的关系并不知情。
三峡新材在公告中表示,因工作疏忽,公司年报全文第四、(三)、1、股东
数量和持股情况的说明部分中“除此之外,前十大股东中其他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
关系,也不属于《上市公司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所
述有误,现更正为“除此之外,公司未知前十大股东中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上市公司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
人”。
对于上市公司突然发布的更正公告,深圳一位资深私募人士认为,三峡新材此
举无疑表明上市公司也开始怀疑这些自然人股东之间存在问题,而之前年报中的措
词显然有全盘否认的意味,万一以后真查出什么事情,公司方面会因此受到牵连。
“所以公司才急着出来撇清关系,为将来安排个伏笔。”
超级散户有坐庄之嫌
在上一篇报道中,《每日经济新闻》曾指出,三峡新材2009年年报显示,去年
第四季度新进的十名自然人垄断了三峡新材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且单个最低持股数
量超过600万股,总持股数量则高达7235.1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1.00%,流通盘的3
3.72%,形成高度控盘的情形。按照三峡新材去年第四季度的加权平均价10.44元计
算,这些抢入三峡新材的超级散户所用资金最低也在6000万元以上。
与此相呼应的是,三峡新材的股东户数在去年第四季度骤降了50%,而户均持
股数量则由2009年三季度的3094股翻了一倍达6131股,筹码集中度大幅攀升。
而另一方面,三峡新材股价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已暴涨150%以上,但公司基本
面毫无亮点只是各种传闻不断。
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像三峡新材这样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全部为自然人股东且持
股比例达到一定控盘标准的,在目前实属罕见。而与之相似的情况大多发生在股改
之前的“庄股时代”:如以“德隆系”为代表的庄家通过自然人账户不断收集流通
筹码,达到操作股价的目的。
他提醒称,三峡新材的基本面并不足以支撑高股价,但新进入的超级散户们却
敢于动用巨额在高位继续推高股价,其背后的用意值得玩味,不排除他们有联合起
来坐庄操作股价的嫌疑。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10-03-21】
三峡新材(600293)2009年净利润逾2000万 拟不分配不转增
三峡新材21日晚间公布了2009年年报。报告期内,三峡新材营业收入为724,64
1,770.73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57,887.84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
.0632元。
三峡新材称,2009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1,757,887.84元;加期初未分配利润-
34,184,140.89元,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12,426,253.05元。2009年度盈利
不足以弥补上年度亏损,公司拟不分配,不转增。
【出处】上海证券交易所【作者】
【2009-10-22】
三峡新材(600293)预计2009年将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左右
预计2009年将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左右。
业绩预增原因:一是受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等一系列积极财经政策的影响,
今年下半年,玻璃市场逐渐回暖,销价回升,主营业务收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二
是公司现正在实施浮法玻璃备用燃料技术改造,并已完成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技
术改造,预计年内可全面完成,该技改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8-10】
三峡新材(600293)借力"气代油"项目扩产节能
三峡新材(600293)颇受市场关注,除了朦胧的重组概念,近期玻璃行业的回
暖也成为刺激该股上涨的催化剂。近日,三峡新材再次推出“气代油”项目,拟投
资3.59亿元对原日产110吨压延玻璃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改造完成后将新增日产900
吨的浮法玻璃生产能力。三峡新材董秘张光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期该
改扩建项目一年内完成投产。
据了解,三峡新材目前的浮法玻璃产能约为1000万吨左右,此次技改后非冷修
年产量将新增534万重量箱,相当于新增产能50%以上。这已经是三峡新材第三次对
浮法玻璃生产线进行技改,最近一次“气代油”技改发生在2006年下半年。
虽然此次三峡新材没有预计该技改项目可能带来的成本节约幅度,但张光春认
为,由于此次是盘活该公司存量资产,通过扩产经营规模、产品规格质量可以再迈
新台阶,有利于降低综合管理成本。从2006年的技改情况来看,每重箱浮法玻璃的
生产成本下降幅度在10%以上,目前的国际油价与2006年相差不远,但考虑到这几
年天然气价格升幅很大,技改在成本上可能没有太大的优势。
据专业人士介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目前玻璃行业的发展趋势,使用重油会
产生比较严重的污染,而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而且,由于天然气燃烧的固有优点
,相比重油,玻璃产品质量会有质的飞跃。天然气的燃烧效率远高于重质油的燃烧
效率,加上窑炉设计改进,热量利用效率提高10~22%。
除了上述项目之外,三峡新材还将实施浮法玻璃备用燃料技术改造,改造完成
后,备用燃料将由价格昂贵的重油改为相对廉价的石油焦。
在此次发布重大投资项目停牌前,三峡新材股价经历三个涨停,公开信息显示
有机构投资者大量买入。分析人士认为,机构投资者买入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一
是近期国内玻璃行业出现明显回暖,玻璃类股票表现活跃,二是三峡新材还存在朦
胧的重组概念。
不过,三峡新材明确否认了三个月内存在重组等重大事项,并且提示该公司第
一大股东当阳市国资局可能通过二级市场出售所持三峡新材部分解禁流通股。此前
,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海南宗宣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当阳市国中安投资
有限公司分别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500万股公司股份,减持价格均为6.65元。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8-07】
三峡新材(600293)3.6亿投资节能技改工程
三峡新材(600293)公告,公司拟投资35968万元进行压延玻璃生产线“气代
油”节能综合技改工程,运用先进的浮法技术对公司原有日产110吨压延玻璃生产
线(已停产)进行改扩建,并利用天然气替代重油作为燃料。
公告显示,总投资35968万元中,环保投资722万元,建设投资31616万元,改
造完成后公司将新增900t/d浮法玻璃生产能力。
公告称,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5.33%,资本金收益率为30.58%,均高于评
价项目的基准收益率(13%),投资回收期为4.92年(含建设期),总投资收益率2
0.21%,资本金净利润率47.85%。
公司表示,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公司经营规模、产品规格质量再迈新台阶,
有利于降低综合管理成本,盘活公司存量资产,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对公司长远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公司同时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玻璃市场呈现先抑后扬走势。
一季度,受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玻璃市场需求骤减,厂家之间恶性竞
争加剧,市场销量和销价持续下滑,公司出现经营性亏损;二季度,受扩内需、保
增长、调结构等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国内经济逐渐转暖,玻璃市场需求逐步回升,
产品价格稳步上扬,公司亏损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上半年,公司共生产浮法玻璃550.27万重箱,同比增加1.36%。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28624.47万元,同比减少23.99%;实现利润总额438,092.35元,同比下降42.9
3%;实现净利润487,477.09元,同比下降35.4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014元。(
李阳丹)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09-06-25】
三峡新材(600293)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分别减持500万股
三峡新材(600293)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在23日分别减持5
00万股股份。三峡新材6月24日公司接第二大股东海南宗宣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通
知,该公司减持三峡新材股份500万股。海南宗宣达减持后持有三峡新材限售流通
股4243.44万股。同日,三峡新材接第三大股东当阳市国中安投资有限公司减持500
万股。此次减持后,当阳市国中安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三峡新材限售流通股3689.9万
股。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9-06-05】
三峡新材(600293)建成国内首个大功率玻璃余热发电厂
日前,三峡新材(600293)建设的世界上首例、国内首个装机容量9000KW的大
功率玻璃熔窑余热电厂在湖北当阳市经济开发区举行竣工庆典。
这一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节能减排新技术
的重大突破,同时标志着玻璃行业在企业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方面取得了关
键性突破。
三峡新材董事长徐麟表示,这次余热发电项目投产,初步计算年发电量可达63
00万千瓦时,企业每年可节约标煤2.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59万吨。由于该项目
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使企业享受政府各种专项奖励数百万元;根据《京都议定书》
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约定,余热电站所发电力可折算成CO2的减排,其减排量可
以进行交易,仅此一项额外的“或有收益”每年可达50万欧元左右。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9-05-26】
三峡新材(600293)余热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三峡新材今日披露,5月19日,公司与宜昌市天壕余热发电有限公司合作建设
的玻璃熔窑(天然气)余热发电项目通过了电力部门组织的验收,一次并网发电成
功,同意试运行。
公司玻璃熔窑(天然气)余热发电项目是由合作方宜昌市天壕余热发电有限公
司承担全部投资,并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工作。在合作协议约定
的运营期满时合作方将余热发电厂的全部资产及技术经营资料无偿移交给三峡新材
。该项目的实施,依据目前用电价格计算,预计公司每年可节约电费支出400万元
左右。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5-26】
三峡新材(600293)玻璃熔窑余热发电通过验收
三峡新材(600293)公告称,2009年5月19日,公司与宜昌市天壕余热发电有
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玻璃熔窑(天然气)余热发电项目通过了验收,一次并网发电成
功,获得同意试运行。该项目实施后,依据目前用电价格计算,预计公司每年可节
约电费支出400万元左右。
该项目由合作方宜昌市天壕余热发电有限公司承担全部投资,并负责该项目的
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工作。在合作协议约定的运营期满时合作方将余热发电厂
的全部资产及技术经营资料无偿移交给公司,公司以低于外网电价购买余热电厂生
产的电力,运营期自余热电厂竣工验收并网发电时起算为二十年。(邢佰英)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9-04-13】
三峡新材(600293):浮法玻璃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毫无关联
三峡新材具有太阳能题材吗?
股民提问三峡新材(600293):
近期三峡新材涨势不错,主要上涨理由是公司生产多晶硅,具有新能源题材。
请问,公司生产的硅砂真的大量用于太阳能产业吗?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回复:
公司目前并不生产多晶硅产品,也就谈不上实际的收益。公司旗下的宜昌当坡
硅矿公司生产的硅砂,截至目前,全部都用于了公司浮法玻璃的生产,并没有对外
销售,浮法玻璃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毫无关联。
【出处】北京商报【作者】
【2009-02-28】
三峡新材(600293)大宗股权被司法冻结
三峡新材今日披露,2月27日,公司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
公司《股权司法冻结及司法划转通知》。获悉,第二大股东海南宗宣达实业投资有
限公司(持有限售股4743.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77%)、第三大股东当阳市
国中安投资有限公司(持有限售股4189.9万股,占12.16%)因借款合同纠纷,其所
持公司股份被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予以(全部或部分)查封、冻结或轮
候冻结。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彭友
【2009-02-19】
三峡新材(600293)余热发电项目签约
三峡新材今日公告,公司玻璃熔窑(天然气)余热发电项目签约。该项目拟利
用公司现有3座玻璃熔窑产生的余热资源进行余热发电,项目估算总投资5952万元。
该项目由合作方承担全部投资,并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工作。运
营期满(20年)时,全部资产及技术经营资料无偿移交给三峡新材。
三峡新材以低于外网电价购买余热电厂生产的电力。项目建成投产达标后,依
据目前公司用电价格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电费支出400万元左右。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阮晓琴
【2008-12-26】
三峡新材(600293)大股东股权遭司法冻结
本报讯 12月25日,三峡新材(600293)接到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有关《股权司
法冻结及司法划转通知》及湖北省当阳市人民法院有关《协助执行通知书》,三峡
新材大股东当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因涉嫌债务纠纷,当阳法院于12月24日将其持有
的公司2716.50万股限售流通股予以司法续冻。此次续冻登记及冻结期限为2008年1
2月25日至2009年12月24日。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8-10-30】
三峡新材(600293):2100万股限售股被司法冻结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当阳市国中安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本公司限售流通股4189.9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12.16%)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于2008年10月29日将其持有的质押给上海恒升企业(集团)
有限公司的本公司2100万股限售流通股(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的50.12%,占本公司
总股本的6.10%)予以司法冻结。冻结期限为2008年10月29日至2010年10月28日。
本次冻结包含在此期间产生的孽息。
【出处】【作者】
【2008-04-14】
9000万收购戴春林95%的股权 三峡新材巩固武汉市场
三峡新材(600293)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有关议案,拟以8913.59万元收
购戴春林商贸公司95%的股权。
戴春林商贸公司评估前总资产账面值为1,746.02万元、总资产评估值为9817.2
7万元;评估前净资产账面值为1,311.48万元、净资产评估值9382.73万元。净资产
评估增值率614.43%。
该公司资产评估增值8069.42万元,其中主要是因为戴春林商贸公司所在的房
屋市场价格大幅增值。公司表示,此次收购利于公司巩固、扩大武汉市常
公司年报显示,2007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306万元,同比增长32.98%
;实现净利润694万元,同比增长43.70%;每股收益0.0201元。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陈健健
【2008-04-11】
三峡新材(600293)延期披露年报
三峡新材今日公告称,因恶劣天气等影响致使公司董事会办公场所停电而无法
正常办公,并导致通讯、传递不畅,公司由此不能按期于今日披露公司2007年度报
告及相关公告,公司年度报告及相关公告因此将延迟一天披露。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徐锐
【2008-04-10】
三峡新材(600293)灾后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4月8日凌晨3时15分,三峡新材(600293)所在地湖北省当阳市遭受特大暴雨
大风冰雹自然灾害的袭击,大雨造成当阳市大面积停电,部分电力、交通、通讯等
公用设施被毁。灾害造成三峡新材电力中断48分钟,浮法玻璃生产线被迫停产,部
分车间厂房、碱库、油库被狂风揭顶,部分原燃料被毁损。受雨水影响,部分电气
设备受损,但没有发生人身伤亡。灾害发生后,三峡新材紧急启动特大事故应急预
案,力保玻璃熔窑安全。截至4月9日15时,生产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8-04-10】
三峡新材(600293)生产恢复正常
三峡新材今日公告称,公司所在地湖北省当阳市于4月8日凌晨遭受特大暴雨大
风冰雹自然灾害的袭击。灾害造成公司电力中断48分钟,浮法玻璃生产线被迫停产
保窑、保玻璃头子;部分车间厂房、碱库、油库被狂风揭顶,部分原燃料被毁损;
受雨水影响,部分电气设备受损,但没有发生人身伤亡。
三峡新材表示,公司在灾害发生后紧急启动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力保玻璃熔窑
和玻璃头子的安全,为迅速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截至4月9日15时,生产已经基本
恢复正常。此外,公司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尚在进一步清理核实,中国人民财产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当阳支公司保险理赔工作已先期介入,并已预付给公司保险赔款
100万元。(徐锐)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徐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