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510 固高科技 更新日期:2025-10-29◇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运动控制核心部件、运动控制系统级解决方案、运动控制整机、人才培养与输
出。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类 | 17234.90| 9659.92| 56.05| 70.47|
|运动控制系统类 | 4467.92| 1568.02| 35.10| 18.27|
|运动控制整机 | 2341.33| --| -| 9.57|
|其他业务 | 220.00| 19.68| 8.95| 0.90|
|其他 | 191.78| --| -| 0.78|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 41332.05| 19857.48| 48.04| 98.94|
|其他 | 444.27| -9.17| -2.06| 1.06|
├────────────┼─────┼─────┼───┼──────┤
|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类 | 29412.53| 15568.24| 52.93| 70.40|
|运动控制系统类 | 7054.33| 2611.15| 37.01| 16.89|
|运动控制整机类 | 4158.49| --| -| 9.95|
|其他 | 706.71| --| -| 1.69|
|其他业务收入 | 444.27| -9.17| -2.06| 1.06|
├────────────┼─────┼─────┼───┼──────┤
|境内 | 41637.85| --| -| 99.67|
|境外 | 138.47| --| -| 0.33|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类 | 16337.16| 8694.70| 53.22| 77.64|
|运动控制系统类 | 2491.10| 838.49| 33.66| 11.84|
|运动控制整机 | 1692.54| --| -| 8.04|
|其他 | 275.77| --| -| 1.31|
|其他业务 | 244.54| 5.93| 2.43| 1.16|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 39387.82| 18757.81| 47.62| 97.45|
|其他 | 1029.76| 157.69| 15.31| 2.55|
├────────────┼─────┼─────┼───┼──────┤
|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类 | 25103.71| 13182.77| 52.51| 62.11|
|运动控制整机类 | 6804.18| 1812.18| 26.63| 16.83|
|运动控制系统类 | 5532.40| 1975.49| 35.71| 13.69|
|其他 | 1947.53| 1787.37| 91.78| 4.82|
|其他业务收入 | 1029.76| 157.69| 15.31| 2.55|
├────────────┼─────┼─────┼───┼──────┤
|境内 | 40151.62| --| -| 99.34|
|境外 | 265.97| --| -| 0.66|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伴随中国制造业在规模快速壮大后,制造业的发展已进入内部结构向着先进制造、
新质生产力转型的新阶段,由此引发的对高速高精、智能化的高端装备,以及这些
高端装备内部控制、伺服核心部件与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凸显,有望成为继自
动化设备与部件大发展后又一个能持续多年的重要产业机遇。
公司自设立至今,二十余年来坚持专注于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形
成了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多维感知、工业现场网络、工业软件等自主可控的技术
体系,构建了“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转型升级所需的底层、基储核心技术,助力高端装备产业的国产化突破。
(二)公司在行业定位
公司始终定位于实现运动控制原创技术的突破,面向微纳加工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的高速高精控制需求构建相关解决方案。以创新技术和产品服务先进制造新业态、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一方面,企业专注于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及高端装备的核心控制技术与产品的研
发与产业化,基于正向研发、从底层起构建了我国工业自动化与高端智能装备产业
的核心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了包括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编码器、电机、通讯与感
知部件类产品,并形成了独特的、与国际领先同行看齐的面向高速高精机电装备运
动控制系统的技术解决能力,具备了为我国众多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国际先进的技术
与服务的技术与产品实力。
另一方面,制造业在经历规模快速壮大后,发展进入了内部结构向着以半导体芯片
、飞机、车、船与高铁等高端制造、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先进制造阶段。制造业的结
构优化使得对以半导体加工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微纳加工装备,高
端的生产力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凸显。公司也紧跟产业需求,立足相关技术沉
淀,突破技术瓶颈,重点推进技术与产品在半导体/泛半导体加工设备、中高端数
控机床、机器人、3C自动化精密加工设备等高端设备领域的应用落地,以取得了较
好的市场收益。目前半导体前道晶圆制造和后道封装等要求严苛的领域获得批量应
用,搭载固高运动控制系统的设备性能超越了进口系统;在高端机床领域,搭载公
司运动控制系统的机床主机达到了西门子、海德汉国外同类高端系统的加工效果;
在柔性材料激光加工设备中也实现了微米及亚微米加工。凭借完整、原创的技术能
力,公司在整个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进程中,已助力装备制造领域50多家在创业板、
科创板和主板上市的企业和1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业务包括运动控制核心部件、运动控制系统级解决方案、运动控制整机、人才
培养与输出。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收仍来自运动控制核心部件与运动控制系统,合计营收占比
88%以上。
1、装备制造业规模巨大,整体仍然处于增长中
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重大装备制造更是事关
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高端装备也是发展半导体芯片、飞行器、
车、船与高铁等新质生产力必须的生产工具,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构成节点。高端
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
强等突出特点。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以高端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
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
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2、高端装备结构化快速发展阶段,相关产品与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高速、高精度
、高可靠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高速、高精度、高可靠等几
个方面的技术需求。以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为例,据中研产业研究院的数
据分析,通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目前已
有45种主机产品可以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高档数控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有
率仍然不足7%。
同样半导体高端装备目前仍大量进口,从公开数据看近4年进口相关设备都在250亿
美元以上。
3、面向高端装备的核心部件、系统同样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728亿元,华
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说明中国大陆地区已具备千亿以上规模的半导体/泛半导体
装备市场容量。
以中高端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核心部件与系统主要供应商是西
门子、Fanuc、海德汉、三菱、Aerotech、ACS、ELMO、科尔摩根、欧姆龙、倍福等
,国内企业在此领域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三)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设立了中央研究院与产品研发中心两大部门,建立了以核心技术支撑产品开发
的组织架构。
其中,中央研究院重点负责集团整体在核心技术方向上的战略规划和创新能力建设
,并提炼市场需求端前瞻性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方法论和技术实现路径方面的预
研,完成前瞻课题的方法和技术实现验证。产品研发中心重点负责将中央研究院经
过验证的技术转化为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同时对接营销中心和各个子公司事业部
和产品线的市场需求端,快速迭代更加适应市场变化的核心部件产品,助推各个事
业部和子公司的产品也快速进步。两大部门协同合作,建立了以核心技术支撑产品
开发的组织架构。
这种研发资源平台与业务产品中心交叉的矩阵式研发管理模式,对内能够驱动公司
的技术创新,对外能够及时把握行业市场需求,有助于公司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产
品并形成产品系列化,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外协加工服务采购。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
芯片、PCB、电容、电阻等)、结构件(钣金件、塑胶件)、包材辅料等。公司会
针对部分关键原材料进行一定的战略性备货。
外协加工服务采购主要指公司将PCBA加工等非核心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专业的外协加
工服务商。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生产主要包括半成品PCBA加工环节以及组装、软件烧制、老化、调试检测
、包装等过程。其中,PCBA等非核心工序委托技术成熟的外协加工商完成;公司自
行完成半成品组装、软件烧制、老化、调试检测等剩余工序。公司已建立了东莞松
山湖智能制造基地,满足核心产品的集中生产和高效供应。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直接销售给下游装备制造厂商和具有增值服务能力的系统集成商。直
接销售为主的模式更有利于公司深入工业一线应用场景,把握客户核心需求,实时
获得知识反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公司下游客户以具备一定规模实力、具有较强自主二次开发能力的装备制造商为主
。公司通常配备技术团队进行售前的需求发掘和产品方案制定,以及售后及时的服
务支持和技术培训。
具有增值服务能力的系统集成商通常定位于某几类专业制造领域,通过采购上游核
心部件产品,并进行二次技术开发等增值服务后销售给终端装备制造商。系统集成
商具备特色化的软件开发和硬件配套能力,服务于下游装备制造商,解决其个性化
需求强、技术开发能力或资源精力有限的问题。因下游装备制造商数量多、个性需
求分散,公司在有限资源条件下,通过与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系统集成商合作,可
形成更广泛的覆盖能力。
此外,公司针对部分核心部件类产品及教学培训装备,也采用经销商模式进行推广
销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自主创新,打造完整体系的“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
公司多年来专注打造自主创新的开放式、可重组、全互联“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
”,从工业软件、控制与伺服驱动硬件、高性能传感器到工业现场网络协议等方面
,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国产化基储核心技术,形成成熟完整的运动控制产品及系统解
决方案,助力高端装备的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在代表性的运动控制核心算法领域:①公司创新性地定义出以“点位、连续轨迹和
同步控制”为核心的现代运动控制技术特征,以“插卡式、嵌入式和网络式”为架
构的运动控制产品特征;②公司自主研发出激光、振镜和运动三合一控制技术,零
相位跟踪算法、高速高精轨迹规划与控制算法等多项先进运动控制技术。公司推出
的GVN和GVC系列网络运动控制器,控制周期可达50微秒,在环路控制和轨迹规划周
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自适应系统模型辨识和参数生成,机械分析与诊断,低
代码运动程序编程等高级功能。
在数控机床装备领域,公司推出了精密RTCP功能(刀尖跟随),五轴系统根据机床
结构和旋转轴的运动,保证刀具中心点的加工轨迹达到微米级别。在精密激光加工
领域,公司推出对标国际同行的激光振镜无限视野功能,通过飞行叠加和图形分割
技术,实现切割图片无接缝完整加工。
在伺服驱动领域:①公司自主研发出高响应电流控制技术、高速高精度速度及位置
控制技术、伺服编码器及传感技术,智能伺服技术四大技术模块,②公司创新性的
带宽拓展技术(非线性控制、自适应前馈)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响应带宽,重复和绝
对定位精度,振动抑制和指令整形确保系统更加稳定。公司多轴驱动器交叉耦合控
制技术实现了多轴精密同步,采用gLink-II高速总线传输实现最高重复定位精度可
达10纳米级别。公司推出GSFD系列高性能低压伺服驱动器的精密力位控制功能,开
环力控精度可达到±1克,闭环力控精度和响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产品在半导
体装备、精密3C组装与检测设备和光学组件生产设备中替代进口品牌,取得了批量
订单。
在智能传感方面,公司研发的3D相机和视觉软件应用于机器人自动轨迹生成,取代
了传统的机器人示教方式,解决了传统机器人应用的痛点问题,在钢结构焊接、船
体焊接、大型构件焊接等场景均有建树。公司研发的高精度编码器,其精度和可靠
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工业现场网络方面,gLink-II现场网络总线技术相关产品批量应用于半导体后封
装设备、新能源制造设备、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先进数控机床设备等领域。
公司在数控系统平台、CPAC平台和低代码软件开发平台持续迭代,获得了多个领域
的突破。数控系统平台在高精密磨削、铣削加工、钻攻中心、加工中心及车铣复合
等设备取得规模订单;CPAC平台在中大型PLC领域获得了国际知名品牌的认可,合作
推出新一代智能PLC产品;低代码平台在物流机器人、智慧农业和3C等专用产线中批
量应用,提升了行业客户的项目实施及编程效率。
(二)产业生态优势——客户基础稳固,高端突破初见成效
二十余年来,固高科技与一批致力于实现先进装备国产替代的企业家群体成为了产
业链长期合作伙伴。公司长期服务各行业领域超过2,000家装备制造客户,涵盖激
光、半导体封装、3C自动化、CNC、纺织印刷行业龙头企业。广泛的下游客户群体
为公司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应用场景和实时动态的知识反馈,有利于公司持续保持
技术领先性,是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盘。
特别地在产业生态长期为国际领先同行严密把持的高端、微纳加工装备领域,企业
也已形成一定的客户积累,在半导体/泛半导体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装
备领域都实现核心部件与系统的批量应用部署,已在高端装备产业生态中实现了突
破。
(三)人才成长优势——坚持走卓越工程师养成之路,并形成了独到的人才培养模
式
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逐步进入高速成长期,该行业需要将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
材料、人工智能等基础学科融汇贯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高。装备制造企业多为专
精特新企业,人才聚集能力弱。综合能力优秀的工程师是行业的稀缺资源。固高创
工场推出“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企业定制班、双师精英班等项目,取得
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技术人才流失及高质量人才短缺的风险
公司可能面临的研发创新风险的一重要方面是技术人才流失或高质量人才紧缺的风
险。一方面,公司所处的运动控制行业技术和人才竞争激烈,行业内公司可能存在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当前智能制造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端
复合型人才紧缺严重,而高技能人才培养时间长,难度大,行业高素质人才的紧缺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亟需打造真正有效的产学研培育模式,满足产
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吸引和挖掘更多优秀人才;并通过优化薪酬
体系、构建多层次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引导人才创造更多价值,回馈
社会与股东。
2、技术创新风险
我国高端装备的自主可控及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将催生机器视觉、先进运动控
制器、高精度伺服系统、高性能减速器、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络技术等底层、基
础性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应用。装备制造业的底层基础核心技术供应商面临较大的
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即能否持续为装备制造业提供自主可控、可靠性好、能
解决关键工艺环节难题的先进制造技术。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科技企业,公司长期专注于运动控制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并
打造出固高科技“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致力输出覆盖装备制造关键环节的底
层基础核心技术。在智能制造深入发展、产业参与方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若未来公司不能继续推动技术创新,或无法有效
满足下游装备制造产业对于底层基础核心技术的需求,可能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
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或者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快补齐产品缺项,
迭代升级已有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综合技术实力。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我国运动控制产业根植于中国制造。一方面,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产业基
础能力建设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
业链,最丰富的工艺业态和最庞大的消费群体。这两点决定了中国智能制造,以及
其核心基础环节的运动控制产业将实现长期较快的高质量发展。
但这也将引致运动控制行业的竞争加剧,国内外竞争对手加大技术研发与新产品推
广力度,部分装备制造企业亦逐步向上游核心部件业务延伸,未来运动控制产业在
技术、人才、市尝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若未来公司不能根据行业趋势、客户需求变化、技术发展情况等及时进行技术、产
品迭代升级并加大市场开拓,公司存在因市场竞争加剧造成市场份额、产品竞争力
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上的优势,集中资源构建自身的产业化能力
、服务能力与市场能力,争取尽快基于自身技术能力优势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优势
。
4、税收优惠政策变动的风险
公司及子公司、固高派动、固高伺创均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享受15%的企
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子公司东莞固高正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若公司将来未能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重新认定,导致公司无法继续享受上述所得税优惠政策,将
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享受有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
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等税收政策优惠。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可持续性较强,但若上述
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应对措施:
公司将随时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变化,通过技术产品能力提升、业务规模扩张等有效
措施提高经营业绩,降低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对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
5、垂直整合业务进度和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已形成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类、系统类及整机装备类产品体系。其中运动控制器
、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部件类产品是公司的业务根基,报告期内公司核心部件类产品
营业收入占据较高比例。
针对下游产业痛点,公司近年来重点推动面向行业应用的定制化系统方案,以及特
种装备的垂直整合战略,并期望垂直整合战略项下的系统类及整机装备类产品成为
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本次募投项目中,公司“运动控制系统产业化及数
字化、智能化升级项目”也包括了重要子项目“伺服系统产业化及智能化升级、“
特种装备产业化及智能化升级”。
若公司未来在垂直整合领域的拓展进度和效果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的持续增长能力
带来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1、在尊重工业设备市场客观规律基础上,持续展开技术迭代,重点强
化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力争取得好的成绩。2、同步公司将会在继续拓展运动控制
器、伺服驱动器等核心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以此平衡业务整合对公司业绩波动影响
。3、与公司重点发展领域的头部客户合作,采取联合开发和定制化服务方式,取
得更快进展。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陕西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 -462.44| 5286.53|
|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 -| -| -|
|司 | | | |
|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有限| -| -| -|
|公司 | | | |
|重庆固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 -|
|郑州固高智慧产业研究院有限| -| -| -|
|公司 | | | |
|深圳立德机器人有限公司 | -| -| -|
|深圳市赛诺梵科技有限公司 | -| -| -|
|深圳市微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
|深圳固高创投有限公司 | 3000.00| -| -|
|常州固高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 -| -| -|
|有限公司 | | | |
|宁波固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固高科技(海外)有限公司 | 1000.00| -| -|
|固高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 50.00| -| -|
|固高派动(东莞)智能科技有限| 5000.00| -357.41| 7064.33|
|公司 | | | |
|固高发展贰有限公司 | 3000.00| -| -|
|固高发展叁有限公司 | 5800.00| -| -|
|固高伺创驱动技术(深圳)有限| 8000.00| 824.10| 14695.55|
|公司 | | | |
|佛山市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 -| -| -|
|司 | | | |
|东莞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21000.00| -296.20| 28367.85|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