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806 斯迪克 更新日期:2025-10-30◇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胶粘剂、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 | 131168.25| 30282.60| 23.09| 93.97|
|其他业务 | 8418.52| 839.57| 9.97| 6.03|
├────────────┼─────┼─────┼───┼──────┤
|电子级胶粘材料 | 72682.62| 25759.81| 35.44| 52.07|
|薄膜包装材料 | 23412.42| 334.05| 1.43| 16.77|
|功能性薄膜材料 | 22240.51| 3789.87| 17.04| 15.93|
|高分子薄膜材料 | 10643.35| 285.65| 2.68| 7.62|
|其他业务 | 8418.52| 839.57| 9.97| 6.03|
|热管理复合材料 | 2189.34| 113.21| 5.17| 1.57|
├────────────┼─────┼─────┼───┼──────┤
|中国大陆地区 | 127955.49| 29601.73| 23.13| 91.67|
|境外(含港澳台地区) | 11631.28| 1520.44| 13.07| 8.33|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 | 259497.08| 64710.11| 24.94| 96.45|
|其他业务 | 9557.59| 1472.54| 15.41| 3.55|
├────────────┼─────┼─────┼───┼──────┤
|电子级胶粘材料 | 142455.08| 53385.80| 37.48| 52.95|
|功能性薄膜材料 | 51749.76| 9717.75| 18.78| 19.23|
|薄膜包装材料 | 47032.40| 945.80| 2.01| 17.48|
|高分子薄膜材料 | 14083.87| 343.97| 2.44| 5.23|
|其他业务 | 9557.59| 1472.54| 15.41| 3.55|
|热管理复合材料 | 4175.97| 316.79| 7.59| 1.55|
├────────────┼─────┼─────┼───┼──────┤
|中国大陆地区 | 249788.88| 63392.66| 25.38| 92.84|
|境外(含港澳台地区) | 19265.79| 2789.99| 14.48| 7.16|
├────────────┼─────┼─────┼───┼──────┤
|直销 | 246598.65| 60970.91| 24.72| 91.65|
|经销 | 22456.02| 5211.73| 23.21| 8.35|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 | 127637.07| 28211.45| 22.10| 95.51|
|其他业务 | 5998.41| 859.13| 14.32| 4.49|
├────────────┼─────┼─────┼───┼──────┤
|电子级胶粘材料 | 73195.17| 24509.51| 33.49| 54.77|
|功能性薄膜材料 | 26636.99| 2794.03| 10.49| 19.93|
|薄膜包装材料 | 21454.78| 227.09| 1.06| 16.05|
|其他业务 | 5998.41| 859.13| 14.32| 4.49|
|高分子薄膜材料 | 4630.49| 644.64| 13.92| 3.47|
|热管理复合材料 | 1719.64| 36.18| 2.10| 1.29|
├────────────┼─────┼─────┼───┼──────┤
|中国大陆地区 | 123895.67| 27805.84| 22.44| 92.71|
|境外(含港澳台地区) | 9739.82| 1264.75| 12.99| 7.29|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 | 187105.37| 52211.82| 27.91| 95.05|
|其他业务收入 | 9746.18| 1434.41| 14.72| 4.95|
├────────────┼─────┼─────┼───┼──────┤
|电子级胶粘材料 | 85851.12| 39043.99| 45.48| 43.61|
|功能性薄膜材料 | 52704.72| 12188.01| 23.13| 26.77|
|薄膜包装材料 | 40512.04| 540.96| 1.34| 20.58|
|其他业务 | 9746.18| 1434.41| 14.72| 4.95|
|高分子薄膜材料 | 5459.78| 278.83| 5.11| 2.77|
|热管理复合材料 | 2577.70| 160.02| 6.21| 1.31|
├────────────┼─────┼─────┼───┼──────┤
|中国大陆地区 | 170223.63| 47405.31| 27.85| 86.47|
|境外(含港澳台地区) | 26627.91| 6240.92| 23.44| 13.53|
├────────────┼─────┼─────┼───┼──────┤
|直销 | 177669.25| 50481.13| 28.41| 90.26|
|经销 | 19182.29| 3165.10| 16.50| 9.74|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胶粘剂、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与同行业全球标杆企业一样具备涂布原料
自行开发、合成能力的领先厂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光学、新能源汽车、微电子等市
场,以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产品各功
能模块或部件之间粘接、保护、防干扰、导热、散热、防尘、绝缘、导电、标识等
功能。与传统材料相比,公司生产的新型材料可以帮助客户提高产品性能,实现产
品的轻、雹个性化等特性,提升使用体验。此外,公司还有部分产品应用于商业包
装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高分子材料聚合、涂层配方优化、功能结构设计、
精密涂布以及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具有成熟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凭借先进的
技术水平和领先的产品品质,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
关系。
(二)主要产品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指将一种或多种材料(如压敏胶、导电涂层、加硬涂层、减
反增透涂层、高阻隔性涂层以及离型涂层材料等)通过精密涂布、印刷、真空溅射
、烧结等方式与不同种类的基材(如PET膜、PI膜、PVC膜等)进行转化、复合而成
的一种材料,从而实现单一材料无法实现的特定功能。
按照应用功能的不同,公司产品分为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
合材料、薄膜包装材料、高分子薄膜材料五大类:
1、功能性薄膜材料
2、电子级胶粘材料
3、热管理复合材料
4、薄膜包装材料
5、高分子薄膜材料
(三)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PET膜、BOPP膜、丙烯酸丁酯、硅胶等。公司设有专门的
采购部,根据生产部门制定的产品生产计划,筛选原材料供应商,同时根据研发、
生产部门提出的新材料的需求,采购部门寻找符合要求的新材料供应商,并纳入采
购日常维护管理体系。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每年公司根据供应商的交货周期、
产品品质、信用资质和服务表现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更新合格
供应商名录,在满足生产需要和质量标准的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合理控制
整体采购成本。
(四)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和需求预测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相适
应。生产管理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和销售订单,结合产品库存情况、
产能情况制定具体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与生产指令组织生产。生产管
理部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监督安全生产,组织部门的生产质量规范管
理工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部门紧密配合,确保降低因客户订单内容、需求变
动以及交期变动、产销不平衡等原因而造成的损失。公司产品的生产分为新产品的
研发试产和常规产品的批量生产:
1、新产品开发、试制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新产品的导入流程,推行与客户高度协同的“嵌入式
”研发体系。
公司销售部门深入了解终端客户需求,研发人员根据其应用需求,与客户形成共同
的任务团队,进行相应新材料的研发,以帮助客户产品实现某种或多种特定新功能
。在实现产品新功能的前提下,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紧密配合,不断对产品的生产
工艺流程优化升级,进行产品试制,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良品率和生产效率,最终达
到大规模量产的目的。这一体系提高了新产品开发的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客
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与终端客户之间的粘性,有利于与终
端客户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2、成熟产品大批量生产
根据客户的订单情况,生产部门按照既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指令进行大批量生产,
产品生产完成并检验合格后入库,最终按客户要求发货。同时,公司根据销售部门
产品销售情况的反馈,针对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产品生产
型号和种类。对于部分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公司提前安排生产,主动备货,以
满足市场需求。
(五)销售模式
公司设有专门的销售部门,具体负责产品的市场开拓、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营销管
理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直销模式是指公
司与下游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订单实现销售的业务模式;经销模式是指公司与
授权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订单并实现买断式销售,再由其销售给最终客户的业务
模式。
1、直销模式
在直销模式下,首先,公司和下游客户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约定采购商品的交付条
件和结算账期等条款。然后,客户根据其实际经营情况,向公司发出具体销售订单
,销售订单中约定具体的采购产品型号、价格等信息,公司再根据销售订单来安排
具体生产销售。
公司成立初期,营销活动重点围绕直接下游客户模切厂商开展,根据模切厂商的需
求开展生产销售。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公司营
销活动的重点逐渐由模切厂商转为模切厂商的下游终端客户。公司根据终端客户的
需求进行产品认证,获得终端客户的认证通过后,进入其供应商体系,然后终端客
户指定模切厂商采购公司产品。这种营销模式增加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粘性。近年
来,随着公司产品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开展新产
品的“嵌入式研发”,围绕终端客户新产品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进行产品开发。公司
先后在美国、越南、韩国、日本成立子公司,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重庆等终
端客户主要聚集地区也有专业团队,专门从事“嵌入式研发”式营销。目前,公司
多款产品已陆续通过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的采购认证,同时还有多款产品处于
共同研发中。通过“嵌入式研发”,公司与终端客户的合作不断加深,粘性不断增
强。
2、经销模式
公司产品经销模式系通过签署经销协议的授权经销商进行。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和客
户资源,提升公司产品市场覆盖率,公司选取部分有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基础的合
作方发展为公司的经销商。公司与经销商签署买断式经销协议,对经销商所服务的
客户范围及销售的产品范围等进行管理。经销商具有较为高效的小客户管理能力,
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变化较快且订单较为零散的中小客户的需求。利用经销商模式
,公司一方面可以节约销售资源和人力成本,使公司销售资源主要集中于终端核心
客户;另一方面,经销商对直销模式起到了有效的补充,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市场覆
盖率和知名度。
(六)行业主要壁垒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同时兼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性。新进入该行业的企
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管理和技术能力,更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积累业
界声誉、通过大客户采购认证、建设顺畅的采购、销售网络,因此功能性涂层复合
材料行业存在着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及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性涂
层复合材料是一种对技术工艺水平要求较高的高端材料,对材料的技术工艺、上下
游整合能力、涂层配方合成及优化能力、生产环境、机器设备、反应速度等方面均
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终产成品性能等不同要
素定制不同的生产方案。另外,为达到产品要求的性能,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缩
短生产周期、提高良品率,行业内的企业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般1-2年)进行设
备调试、工艺摸索。新型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推动终端消费电子产品逐步向个性化
、多样化、轻量化发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技术门槛会不断提高,需要强大
的研发实力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新进入企业如果没
有长期的经验、技术积累,强大的研发团队,雄厚的资金实力很难满足下游行业的
需求,很难在行业立足。
2、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实现消费电子产品各种功能的主要原材料,是智能终端产品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电子、PCB和MLCC等制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原材
料,其性能和品质的优良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质量。因此,为消费电子、汽车电
子、电子元器件等终端提供功能性部件的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测试,才能
成为合格供应商。供应商认证的周期较长,一般为6-12个月,部分核心功能材料认
证周期会超过1年。在认证过程中,终端客户除对相关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
有较高要求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设计水平、研发能力、产业
链整合能力、响应速度、及时交货率、企业管理水平、内控体系甚至社会责任等多
方面进行评价。整个过程通常包括文件审核、现场评审、现场调查、样品小试、样
品中试以及合作关系确立后的年度审核等众多阶段。进入大消费电子制造商,电子
元器件生产厂商及新能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名录非常困难,认证过程繁琐且耗时冗
长,因而形成了行业进入的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
3、人才壁垒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涉及涂层配方研发和优化、工艺流程设计、高精密
装备调试及改进等,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创新
性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研发技术人员除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积累外,还需
要具备丰富而扎实的现场生产经验。同时,为了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只
有有效提高公司在人工、时间、流程、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才能在保持
或提高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保证利润空间,对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具备较高
的要求。同时,产业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对外部专业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
而新进入者由于自身积累不足,规模较小不利于吸引外部专业人士,因此行业存在
一定的人才壁垒。
4、全方位产品线的规模效益壁垒
消费电子是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消费电子具有发展速度快
、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行业特点,对材料供应商提出了较高的准入条件。消费电子产
品材料供应商需要具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就要求材料企业不但要有强大
的技术积累、新产品开发能力、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还要具备原材料供应
链整合能力和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才能满足消费电子市场不断发展
的需求。
5、资金及配套设施壁垒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关企业在进入该行业前需要大量
资金置备新式厂房、先进高精密的生产设备和高等级的无尘生产环境和产品检测设
备,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例如,对于高端产品而言(比如公司生产的丙烯酸保护
膜、有机硅保护膜、光学膜类产品),对加工环境的落尘浓度有严格的要求,一般
均要求在静态百级或更高要求的无尘车间内生产,且对胶体缺陷情况需进行实时监
控来维持外观质量上的稳定,以确保产品的洁净度和优秀品质。这类无尘车间的造
价远高于一般车间,员工在无尘车间的工作规范也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无尘车间
需要24小时保持恒温恒湿,运作成本较高。同时,受大型消费电子企业货款回收期
较长的影响,下游模切厂的货款账期主要在90-120天左右,对行业内企业提出了较
高的资金要求。因此,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生产商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多资金建设符
合产品生产要求的生产场所;同时,又需要保证充沛流动资金以获取中高端客户的
大额、长期订单。上述这些行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行业进入的资金实力壁
垒。
6、管理能力壁垒
国内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管理问题,比如管理方式落后、缺乏长
远规划、产品回款等各种问题。随着终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和行业内生产管
理水平的提升,下游客户会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实行精益生产,因此对功能性涂层
复合材料厂商的快速交货能力和大批量交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种趋势使得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厂商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快速生产能力和与上游供
应商的协同能力。因此行业对厂商的管理能力和经验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于后
来进入者构成了管理能力壁垒。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一直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自2009年起连续多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目前拥有省级高性能胶粘材料研发中心,中心配备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
研发队伍,专门从事光学膜、胶粘剂等新产品的研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
及其子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300件(剔除授权后过期的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27件
。公司主导并参与起草了5项国家标准和5项行业标准: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
定了“胶粘带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GB/T33375-2016)、“石墨散热压敏胶粘片
”(HGT5609-2019);公司作为第二起草单位,制定了“软性电路板覆盖膜用非硅
离型材料”(GB/T33377-2016)、“胶带初粘性试验方法环形法”(GB/T31125-20
14)、“胶粘带耐高温高湿老化的试验方法”(GB/T32368-2015)、”无线终端设
备用导电胶粘带“(GB/T42909-2023);并参与起草“动力电池外壳用绝缘阻燃胶
粘带”(HGT5751-2020)、“胶粘带用立面(压纹)离型材料”(HGT5752-2020)
、”胶粘制品用离型材料“(HG/T4139-2024)、”超薄压敏胶粘带“(HG/T6322-
2024)。
截至2025年6月30日,研发中心共有254名研发人员,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比值已持续多年超过5%,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达到8.19%,
主要研发方向为柔性光学显示、新能源汽车电子、光学PET基材、MLCC离型膜、胶
粘剂等。公司在高分子聚合、涂层配方优化、功能结构设计、产品精密涂布和新产
品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构筑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2、凭借创新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建立了紧密的终端客户关系
传统的研发模式下,公司只能通过代工厂商和模切厂商了解客户需求,由于消费电
子更新换代快、新产品多等行业特性,企业掌握的市场数据往往滞后于终端客户的
最新需求。
公司借鉴、吸收传统研发模式的优点,结合产业特征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快,技
术更新迅速等特点,成立了以研发部门为主,销售、市场和生产部门协同配合的“
嵌入式”研发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需求、反应迅速,通过研发部、
市场部及销售部等多部门多纬度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及客户需求,确保公司
走在行业需求的前端。公司通过与终端客户的直接交流和个性化需求分析,实现了
与终端客户联合研发。联合研发主要体现为将公司的研发活动延伸至终端客户新产
品的研发阶段,根据终端客户对新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等要求,通过不断的测试、
打样等研发活动,为客户的产品需求提供最具可行性的材料解决方案。凭借创新的
“嵌入式”研发体系,公司与下游终端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增加了客户粘
性。
3、“精智”生产力
精密+智能制造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加工中,主
要涉及材料配方、涂布、分切、调送、设备协同五大关键技术,其中涂布技术是产
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探索和经验积累,公司掌握了先进的精
密涂布技术。
公司拥有多条日本及德国进口的先进生产线。公司利用自身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对进口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引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
进,生产的部分产品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洁净环境与在线缺陷监测设
备同样重要,对于精密涂层生产,空气中的异物杂质会导致大量的不良产品产生。
公司建设有多个业内全域100级无尘涂布车间,大大提高了整个涂布行业的标准,
可保证100纳米厚度级别的光学级涂层的高质量涂布。此外,通过高速摄像机阵列
,能在全速工作条件下实时监控微米级别的涂布或表面缺陷并自动标示、记录,不
需要人工干预或离线检查,大大提高了高性能涂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4、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近几年,公司持续向上游布局,不断提升光学基膜、胶粘剂的自制比率,实现胶&
膜的协同发展,并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了“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
膜组—CNAS自主检测”一体化产业链,更好地管控原材料质量、扩大成本优势。在
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产品研发过程、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理解,进而提升产品开发的
科学性以及可复制性。
5、快速市场响应能力
公司的快速市场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研发两个方面。目前,公司产品主要
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消费电子存在产品周期短、技术更新换代快、消费热点切换
迅速的特点,这就要求上游材料供应商具有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
公司建立“嵌入式”研发体系,紧跟终端客户的需求,在期初就以项目组形式参与
到终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凭借“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膜组—CNAS
自主检测”一体化产业链,从而精确把握客户的需求,精准开发,缩短开发周期。
成品可以在CNAS检测中心完成一站式检测,保障交付,大大提升了响应速度。
6、营销网络与服务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营销网络建设,根据下游客户集中在消费电子制造产业的特点,围
绕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几个主要的制造及配套产业链厂商聚集
地,在全国多个城市和海外主要终端所在地建立了销售服务网点,为下游客户就近
提供产品和服务。营销网络不仅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有效支撑,更是及时了解、收
集、反馈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发展动向以及推行“嵌入式”研发模式的有利保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消费电子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在消费
电子行业应用量较大。消费电子行业的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较大,宏观经济波动会影响到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度,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
求。公司生产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较多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因此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具有
较强的联动性。消费电子行业产品品类多、周期短、消费热点转换快,具有比较明
显的行业周期性。在经济低迷时,可能存在消费者购买消费电子产品意愿下降,从
而导致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下降,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充分发挥“嵌入式研发”模式,紧密参与核心客户的产品设计或
合作开发产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强化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与头部客户共建
“黄金生态圈”。同时,公司管理层将持续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及营
运费用,加强精益管理与成本管控、降本增效。
(2)新产品开发失败风险
持续的新产品开发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是公司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基矗开发一种新产
品,需要经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试制、产品测试、产品认证等多个环节,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周期。未来公司还将继续保持较高
的研发投入力度。虽然公司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的能力,拥有多项专利
及核心技术,核心研发人员具有多年的实践研发经验,但是随着行业发展,如果公
司未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的真实需求,产品没有满足市场需求,可能会
使公司面临新产品开发失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新产品开发立项前的可行性研究,把握好市场需求动态和行
业竞争情况,充分论证。同时,加强研发风险防控,建立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持
续跟踪市场节奏与需求变化,对变化做出及时跟进与响应。完善考核机制与人员激
励机制,引进高质量研发人才,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果
转化率。
(3)新产品认证时间不及预期风险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实现消费电子产品各种功能的主要原材料,是智能终端产品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电子、PCB和MLCC等制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原材
料,其性能和品质的优良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质量。因此,为消费电子、汽车电
子、电子元器件等终端提供功能性部件的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测试,才能
成为合格供应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等客户的认证周期较长,一般
为6-12个月,部分核心功能材料认证周期会超过1年。在认证过程中,终端客户除
对相关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有较高要求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生产设备、生产
环境、设计水平、研发能力、响应速度、及时交货率、企业管理水平、内控体系甚
至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整个过程通常包括文件审核、现场评审、现场调查
、样品小试、样品中试以及合作关系确立后的年度审核等众多阶段。进入大消费电
子制造商,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及新能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名录非常困难,认证过
程繁琐且耗时冗长,因而可能会带来新产品认证时间不及预期的风险。
应对措施:近年来,公司实现胶&膜的协同发展,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公司建立“
嵌入式”研发体系,紧跟终端客户的需求,在期初就以项目组形式参与到终端产品
的设计和开发,凭借“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膜组—CNAS自主检测”
一体化产业链,从而精确把握客户的需求,精准开发,缩短开发周期。成品可以在
CNAS检测中心完成一站式检测,保障交付,大大提升了反应速度。
(4)新项目投产后产能消化风险
近两年,公司OCA光学胶项目、MLCC离型膜项目、光学PET项目等重大建设项目陆续
完工,产能进一步扩大,折旧费用、财务费用、人工费用大幅度增加。虽然公司对
项目投资的选择是在充分考虑了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公司自身的技术
、市尝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公司已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但由
于投资项目所属行业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将无法达到预
期状态,可能给项目的预期效益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在项目
达产后,若因大批量生产管理经验不足、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或
技术路线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原因导致下游客户及市场认可度不够、需求不足,将
会导致投资项目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进而存在新增产能消化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及时把握宏观环境、行
业趋势、公司自身情况等变化,调配内外部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完善客户网络,挖掘优质客户,提高品牌优势及客户粘性,提高市场占有率。
(5)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PET膜、BOPP膜、PI膜、丙烯酸丁酯以及硅胶等均为石油行业下游
产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公司采购的成本和经营收益。一方面,公司
积极采取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控制原材料库存量、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等措施来降低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嵌入式”研发模式,与终端客户形成
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公司产品具有一定的向下游客户
进行价格传导的能力。尽管如此,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时,公司仍然面临因上述
措施无法充分抵消原材料价格波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以及募
投项目的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强化市场预测分析,紧盯市场行情变化,通过对大宗物料实行战
略性采购,深化内部管理,强化预算控制,提升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新产品附加
值和新产品销售比例等措施,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6)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行业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公司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量增长较快,也建立了较
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但随着经营规模的进
一步扩大,尤其是新项目的实施,将对现有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随业务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将会对公司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制
约。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积极培养和引进符合公司战略推
进需求的人才,对公司进行未来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
置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7)经营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在消费电子行业应用量较大。消费电子厂商大多在三季度推出新产品,其
销售季节性比较明显。每年的国庆节、圣诞节、元旦、春节等节日为消费类电子产
品的销售旺季,相关消费类电子生产厂商往往提前生产和铺货,以备战上述销售旺
季的到来。基于上述行业特点,公司的销售收入呈现季节性波动,公司下半年销售
收入、净利润高于上半年,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会改善这一现象,但仍然存在经营
业绩呈现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电子、微电子等领域的研发和销售力度,积极
开发和挖掘不同领域的客户资源,拓展业务领域,减少消费电子行业带来的季节性
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江苏然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
|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 30000.00| 1823.92| 121987.31|
|司 | | | |
|宿迁谱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75.00| -| -|
|斯迪克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1.00| -| -|
|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 80000.00| -426.12| 349228.38|
|司 | | | |
|斯迪克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 1340.55| -| -|
|斯迪克新材料(美国)有限公司| 161.00| -| -|
|斯迪克新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10000.00| -| -|
|斯迪克越南新材料有限公司 | 50.00| -| -|
|江苏兴远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江苏广耀洁贸易有限公司 | 1000.00| -| -|
|江苏群创智慧新材料有限公司| -| -| -|
|苏州安斯迪克氢能源科技有限| -| -| -|
|公司 | | | |
|苏州斯迪克汽车装饰材料有限| 510.00| -| -|
|公司 | | | |
|重庆斯迪克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2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