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000166)融资融券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申万宏源(000166)F10档案

申万宏源(000166)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申万宏源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000166 申万宏源 更新日期:2025-11-03◇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10-|303088.4|12690.49| 8399.86|   33.80|    0.25|    0.05|
|   30   |       1|        |        |        |        |        |
├────┼────┼────┼────┼────┼────┼────┤
|2025-10-|298797.7|12426.16|10160.92|   33.60|    0.00|   10.95|
|   29   |       9|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11-03】
券商三季度新进206只个股 重点布局有色金属、医药生物板块 
【出处】证券时报

  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披露完毕,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券商在A股市场的最新持仓全景图也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有361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券商身影,券商持仓市值超过666亿元。其中,三季度券商新进入206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之列,增持60多只个股。
  券商持股市值超666亿元
  数据显示,综合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有44家券商出现在361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有51.95亿股,对应市值超666亿元(以三季度末收盘价计算,下同)。需注意的是,上述持仓已剔除中信证券持有约3.8亿股中信建投、华泰证券持有约9.2亿股江苏银行、财通证券持有约4.4亿股永安期货等数据。
  从行业分布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券商重仓股以硬件设备、化工行业数量最多,分别为41只、33只;医药生物、机械行业紧随其后,分别有26只、20只。
  从持仓市值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券商共对118只A股持仓市值超1亿元。其中,中信建投持有牧原股份的市值高达19.84亿元,排名第一;申万宏源持有光启技术的市值高达10.79亿元,位居第二;其后是申万宏源、招商证券分别持有9.28亿元、9.23亿元的藏格矿业市值。此外,广发证券对吉林敖东的最新持仓达8.65亿元,中信证券对上海莱士的最新持仓达8.32亿元。
  三季度新进入206只个股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券商新进入206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硬件设备、化工等行业。
  具体来看,国泰海通三季度新进入邮储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仓市值高达7.27亿元;中信建投新进入神火股份,持仓市值达3.52亿元;中信证券新进入汇绿生态,持仓市值为3.44亿元;首创证券新进入华兰生物,持仓市值为3.16亿元。新进且最新持仓在2亿元以上的还包括:中金公司新进中矿资源,华泰证券新进科华数据,国信证券新进中国外运、晋控煤业。
  整体来看,三季度共有63只个股获得券商增持。具体来看,东方证券增持内蒙华电2194万股,持仓市值较6月末增长超8800万元;中信建投增持牧原股份50.75万股,持仓市值较6月末增加约4.33亿元;中信证券增持东北证券786万股,持仓市值较6月末增加1.34亿元;广发证券增持川恒股份364万股,持仓市值较6月末增加1.73亿元。
  此外,券商在三季度也减持了部分股票,如中信建投减持新诺威、申万宏源减持宏达股份、东吴证券减持中南传媒、财达证券减持华北制药、天风证券减持铜冠矿建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不少股票前期涨幅较大,部分券商即便进行了减持,其持仓市值反而有所增加。以申万宏源为例,该公司虽然减持了光启技术、藏格矿业,但受这两只股票股价上涨影响,其对应持仓市值不降反升。
  自营贡献营收超四成
  券商自营业务的表现与重仓股布局关联较大。从各券商持个股数量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华泰证券持个股数量最多,共出现在50只A股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分别以39只、36只排名第二、第三;紧随其后的是国泰海通(26只)、广发证券(25只)、中金公司(25只)、申万宏源(20只)。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自营业务收入1868.57亿元,占上市券商整体营收比重超44%,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主营收入来源。
  其中,证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今年前三季度以316.03亿元的自营收入稳居第一,同比增长约46%;国泰海通以203.7亿元的自营收入排名第二,同比增长超90%;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的自营收入也在100亿元以上。

【2025-11-03】
两融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 同比增逾五成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两融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
  同比增逾五成
  随着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报披露收官,两融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融出资金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七成,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五成,显示信用业务成为推动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融出资金规模增逾七成
  前三季度,绝大多数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实现增长,其中两融利息收入的增加成为关键推动力。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42家上市券商融出资金规模均较上年末实现增长,累计融出资金规模超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9%,较去年同期增长72.03%。
  头部券商表现尤为突出。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融出资金规模位居前五,分别达到2385.58亿元、1917.09亿元、1697.76亿元、1365.48亿元和1325.11亿元。其中,国泰海通融出资金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24.49%,显示合并后其信用业务扩张步伐迅猛。
  在利息净收入方面,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累计达339.06亿元,同比增长54.52%。国泰海通以52.08亿元位居榜首,同比增幅达232.51%;华泰证券和中国银河分别录得32.70亿元和32.07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光大证券、长江证券。
  从同比增速看,长城证券、国泰海通、申万宏源等同比增幅均超过150%,其中长城证券实现了超30倍的增长。在前十名中,中小券商的身影并不少见,除了长城证券,还包括财达证券、中原证券、第一创业,反映出中小券商在信用业务领域的崛起。
  多家券商在公告中明确将利息净收入增长归于两融业务的贡献。国泰海通表示,“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增加”是主因之一;浙商证券表示,利息净收入增加主要系融资业务利息收入增加;国联民生坦言“新增并表子公司后业务规模扩大”带动收入增长。
  与此同时,华林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在解释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时,表示“融出资金净流出同比大幅增加”是核心因素,从侧面印证了两融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
  业务扩张与风控并进
  当前两融市场的热度从数据中可见一斑。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24990.86亿元,自8月5日起已连续57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从参与主体看,9月两融新开户数量达20.54万户,同比增长超288%,创下年内月度新高。
  面对高涨的两融需求,多家券商今年以来调整信用业务布局。从规模上限来看,山西证券、兴业证券、浙商证券、华林证券和招商证券相继上调了两融业务规模上限。其中,招商证券于10月30日宣布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大幅提升至2500亿元,创下年内上调额度纪录。
  与此同时,部分券商开始通过调整担保比例来控制风险。国金证券和华林证券先后将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举措既反映了信用业务需求旺盛、额度趋紧的现状,也体现了券商在业务扩张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
  10月以来,亦有多家券商对部分融资融券标的的可充抵保证金折算率进行调整,主要表现为上调此前折算率较低或为零的个股至30%至70%区间。广发证券研报认为,券商通过折算率、保证金比例与担保比例三项核心参数实现动态风控,这种精细化运营有助于提高两融业务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火热市场考验资产韧性
  尽管市场活跃度攀升,但整体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中证数据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两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1.44%,远高于130%的平仓警戒线。从杠杆水平来看,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5%,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为11.47%,均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4.7%和22.3%。
  从券商自身的风险控制指标来看,截至9月30日,在所有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券商中,融资(含融券)金额与净资本的比值均未触及4倍的预警线,大部分券商将该比值控制在1.5倍以下。这表明,尽管业务规模扩张迅速,券商整体的风险缓冲垫仍然较为充足。
  不过,随着融出资金规模持续扩大,券商资产负债表面临的信用风险敞口也随之增加。业内人士表示,两融业务的高度景气固然为券商带来可观收益,但也考验着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与资产质量管理水平。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赵然在研报中表示,传统券商业务依赖大量自有资本,需持续扩张资产负债表。但若仅将资金投入同质化的通道业务,例如单纯比拼谁的两融业务额度多、利率低,资本回报率难以提升。破局关键在于推动业务“由重转轻”:从依赖资本规模转向依靠专业能力,整合资源、主动经营风险,以风险管理实力获取稳定收益,减少对资本规模的依赖,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5-11-01】
自营大赚超1800亿!“牛市旗手”最新重仓股曝光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妍君 见习记者刘夏菲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收官,“牛市旗手”券商机构的三季度调仓路径与自营业绩图景清晰浮现。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共有47家券商机构出现在373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约为667.28亿元(以三季度末收盘价计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三季报数据梳理发现,从调仓路径来看,“硬科技”领域是券商新进重仓热点;周期性板块与“AI”“人形机器人”等热门概念题材的多只相关个股获券商增持。
  从机构策略来看,头部券商“广撒网”与中小券商“重点押注”各显神通,推动行业自营业务“量速齐升”。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自营业务共实现收入1868.57亿元,同比增长43.83%。
  调仓路径浮现
  硬科技领域新进重仓股数量居前
  三季度券商重仓股中,共有206只为新进个股。从行业分布来看,硬件设备、化工、机械与医药生物等“硬科技”领域的新进重仓股数量居前。
  具体来看,硬件设备行业新进重仓个股数量最多,共新进29只。今年以来,硬件设备板块热度高涨,受益于AI服务器、光模块、PCB及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的强劲需求,硬件设备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过60%。
  三季度,电连接器厂商陕西华达、EMS供应商光弘科技、模拟芯片龙头雅创电子等多只个股被2家及以上券商同时新进为重仓股。
  此外,化工、机械和医药生物行业新进重仓个股数量也位居前列,分别有18只、17只、17只新进个股。其中不乏近期热门个股,如化工领域,受益于“国产光刻机”热的电子特气龙头凯美特气,股价年内涨超3倍,在三季度获中信证券新进持仓185.72万股;机械领域,乘上“人形机器人”东风的3C设备企业创世纪,也获中信证券新进持仓1768.07万股。
  而从新进个股持仓数量来看,金融、能源等传统板块的龙头标的仍获不少券商青睐。
  其中,邮储银行被国泰海通新进持有1.26亿股,成为三季度单家券商持仓数量最高的新进标的,国泰海通也由此成为邮储银行第九大股东。
  此外,国内综合物流龙头中国外运、西北能源企业广汇能源、调味品龙头莲花控股、华东煤电一体化企业新集能源等27只个股新进数量也均超1000万股。
  周期性板块与热门概念题材均受关注
  持股数量变动方面,三季度共有63只重仓股获得券商增持,同时62只重仓股遭减持。
  从增持方向来看,券商的调仓路径瞄准结构性机会,化工和硬件设备行业获增持个股数量居前,各有10只、7只重仓股获增持。
  具体来看,化工行业多只个股被增持,或与券商对周期板块景气回暖的预期有关。光大证券研究所石化化工团队认为,当前化工行业整体处于盈利底部,PB估值低位,具备修复潜力。三季度,钛白粉龙头钛能化学、磷化工龙头川恒股份、民营炼化巨头恒逸石化等细分领域龙头成为部分券商大力增持的核心标的。在光大证券团队看来,周期性板块如磷化工、钾肥、MDI、钛白粉等受益于产业链整合与成本控制能力,龙头有望在供需格局优化中率先受益。
  硬件设备行业被增持个股则主要与“AI”、“人形机器人”等近期热门概念题材有关,如高端PCB龙头奥士康、消防报警龙头青鸟消防、液冷板供应商锦富技术、工业互联网龙头股东土科技等。
  从个股增持力度来看,内蒙华电获东方证券大幅增持2194.07万股,被持股数量突破1亿股,位列单家券商增持数量榜首。自2024年新进持有该股以来,东方证券连续5个季度持续增持内蒙华电,目前已成为后者第五大股东。
  此外,中信证券对“同行”东北证券的增持也引发市场关注。三季度中信证券对东北证券增持786.31万股,持股数量达到7163.23万股,位列单家券商增持数量第三。中信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表示,市场行情回暖下,东北证券大幅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看好其投资弹性的持续兑现。
  减持方面,部分题材股在缺乏业绩支撑的背景下正被机构加速调出。
  具体来看,以“高分红”为特点的传媒股中南传媒被东吴证券减持1691.26万股,为单家券商减持力度之最;“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团和特种冶金企业宏达股份则分别被东方证券减持1500万股、被申万宏源证券减持1336.44万股。三季报数据显示,上述三家公司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均欠佳,面临营收下降或归母净利润下滑等问题。
  投资策略分野
  聚焦到机构的持仓策略,不同规模的券商在策略选择上呈现一定分化,出现了“广撒网”和“重点押注”的不同路径。
  具体来看,头部券商多延续“广撒网”式布局,分散持有多只个股。截至三季度末,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所持个股数量居前,分别持有50只、39只和36只个股,持股市值分别达到119.09亿元、141.10亿元、40.31亿元。其中,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两家券商的持股市值合计占券商总持股市值的近39%。
  中小券商则多采取“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的策略。其中,首创证券、华龙证券、东海证券、山西证券、金融街证券、财通证券等17家券商集中投资单一标的。其中持股市值最高的是财通证券,其66.56亿元的持股市值全部集中于永安期货这一单一标的,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券商多样化的配置策略背后,一条共同的市场线索是,今年以来活跃的A股市场为券商自营业务所带来的丰富投资机会。
  券商三季报数据显示,自营业务仍是券商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行业整体呈现“量速齐升”的景象。今年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共实现收入1868.57亿元,占营收总收入的44.54%,同比增长43.83%;其中37家实现正增长,占比近九成。
  从自营业务收入规模来看,头部券商依托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广泛布局的投资策略,保持显著的领先优势,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截至三季度末,有6家券商自营业务收入规模超100亿元,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华泰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16.03亿元、203.70亿元、120.81亿元、119.33亿元、109.66亿元和102.23亿元。这6家券商合计贡献了全部42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过半的收入。
  从自营业务收入增速来看,中小券商依托灵活的资产配置,也展现出强大的业绩弹性。长江证券、国联民生2家中型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倍,分别跑出289.68%、219.16%的“加速度”。紧随其后的浙商证券和华西证券,自营业务收入也实现同比翻番,增速分别达到140.91%和122.91%。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券商国泰海通在自营业务收入达到203.70亿元高规模的同时,仍实现了90.11%的快速增长。这是国泰海通披露完成合并重组后的首份三季报。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认为,国泰海通合并后业务调整节奏超预期,自营收入爬升;预计伴随整合推进、公司层面对于资金调度统筹回归常态、业务杠杆有所回升,同时受益于权益市场向好,客需业务回暖,方向性持仓估值亦有提升。
  华福证券北京分公司投顾总监马鹏程分析指出,三季度股市表现强劲,债市调整,权益持仓比例较高的券商获益明显。创业板、科创50指数大幅上涨,带动券商直投与跟投项目估值修复,进一步增厚投资收益。
  不过,结构性行情下,仍有券商自营投资表现不佳。前三季度,华林证券、中原证券、华泰证券、国海证券和中银证券5家券商自营业务收入不增反降。
  马鹏程进一步表示,券商自营投资能力持续分化,权益配置能力成为业绩分化的关键因素。
  中信建投研究团队也同时提醒,近年来国内券商传统自营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使得券商业绩的不可预测性逐步增强。
  中信建投研究团队认为,传统重资本业务模式下,券商业绩高度依赖市场波动与资本规模。因此,券商应着力将业务做“轻”,从“依赖资本的玩家”转向“依托专业的服务商”,例如通过衍生品为客户对冲风险,或通过ABS赚取资产证券化的专业服务溢价。

【2025-11-01】
银河证券规模霸榜:券商ETF业务格局生变,成交额榜首易主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券商可通过ETF完成“股民向基民”的转化
  被动化投资热潮中,ETF 总规模续创新高,成为了券商财富业务布局重点,相关领域券商竞争态势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获悉,9月份券商经纪业务ETF领域核心数据出炉,涵盖持有规模、成交额及交易账户数量等关键指标。
  整体而言,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行业格局迎来明显调整。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沪市ETF存量规模最大的两家是银河证券、申万宏源,二者合计占比接近四成,优势明显;成交额上,中信证券以11.24%的占比位列当月沪市榜首,华泰证券、国泰海通等券商排名领先,中小券商华宝证券稳居第四。
  当前,券商服务正从基础的ETF交易功能向全方位投资生态升级,如涨乐财富通、东方财富等,为客户提供全面的ETF配置服务,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海通国际证券认为,券商具备差异化研究服务能力,特别是在专业投研能力建设上,重点强化了ETF和私募基金等产品的配置能力。
  易观千帆证券业咨询专家杨玲表示,未来ETF市场仍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券商应继续深化业务协同布局,以打造ETF生态圈为核心,推进研究、代销、托管等各项业务协同发力。率先构建AI驱动服务生态、深化业务协同布局的券商,将在ETF时代的新赛道中抢占先机。
  ETF业务格局生变
  最新数据显示,头部券商凭借综合实力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部分中小券商则以差异化实现弯道超车。
  今年以来,ETF市场持续扩容,增长潜力强劲。沪市方面,截至9月底,沪市基金产品共935只,其中,ETF共760只,总市值为4万亿元,较上期增加7.65%;深市方面,基金产品共841只,其中,ETF共555只,总市值为1.63万亿元。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持有的ETF规模是券商ETF业务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9月沪市数据显示,银河证券持续霸榜,以22.75%的持有规模占比位居榜首,但较8月的23.33%下降0.58%。
  申万宏源紧随其后,以16.74%的占比排名第二,较8月的17.20%下降0.46%,两大券商合计持有规模占比为39.49%,优势突出。
  国泰海通、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分别排名第三至第五。
  从成交额来看,9月,中信证券以11.24%的占比位列沪市榜首,华泰证券以11.09%的占比降至第二。国泰海通、华宝证券、东方证券分列第三至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华宝证券表现突出,据了解,ETF是华宝证券的重要战略业务,围绕ETF客群的交易和配置,华宝证券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未来公司将持续进行ETF生态建设。
  今年9月,华宝证券旗下上海东大名路证券营业部以4.72%的成交额占比再次夺冠,中信证券深圳深南中路中信大厦证券营业部、东方证券常熟李闸路证券营业部、东方证券上海松江区沪亭北路营业部、华泰证券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营业部的成交额占比分列第二至第五。
  从交易工具到全方位投资生态
  近年来,凭借透明度高、投资门槛低及流动性强等优势,ETF迎来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ETF也成为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TOP20机构中,有13家为券商。
  具体来看,这十三家券商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平安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证券、国金证券、中银证券等。
  业内人士指出,券商渠道在股票型指数基金上的强势表现,主要是因为ETF的增长。ETF作为场内基金,与券商平台主要服务交易型客户的特性高度匹配。
  更重要的是,券商服务正从基础的ETF交易功能向全方位投资生态升级。其中,国泰海通通财搭建了ETF行情专区与研究院,提供从市场分析到交易执行的全流程工具与内容支持,并结合社区运营与交流平台,覆盖投前、投中、投后的完整服务链,帮助投资者更全面理解ETF产品与市场动态。
  此外,2025年上半年,券商APP重点发力ETF活动运营,从活动类型和频次来看,平安证券和广发证券易淘金表现突出,活动运营贯穿整个上半年。
  招商证券则从扩大ETF“朋友圈”服务场景入手,在大赛活动中携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自家策略首席及资深财富顾问联合开展“大咖同行”系列活动。易观千帆认为,招商证券通过线上直播、深度访谈、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剖析ETF投资技巧、解读市场动态、分享实战经验,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高质量、多元化(涵盖宏观、策略、产品、实操)的专业观点与前沿视角,也强化了公司在ETF生态圈中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平台价值。
  业内人士指出,ETF不仅是产品,更是业务载体,券商应结合投研与陪伴服务,在客户分级、意图洞察与资产配置等方面构建核心能力。
  “ETF不只是普通基金产品,它在股票替代、资产配置和多空策略等方面展现出多元用途。”国泰海通证券分析师刘欣琦认为,ETF已成为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券商可通过ETF完成“股民向基民”的顺滑转化,并将场外的长钱客户引入标准化底层的组合体系。随着ETF客户基数扩大,券商更容易延展至主动、量化、海外与财富规划等综合服务。

【2025-11-01】
全业务线复苏 上市券商前三季度业绩劲增 
【出处】证券日报

  10月30日晚间,A股上市券商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此次统计新增“国盛证券”)。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前三季度,43家A股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214.16亿元,同比增长42.57%;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92.91亿元,同比增长62.48%,业绩增长态势强劲。
  对此,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券商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市场行情回暖下的各业务条线基本面改善。同时,交投活跃带动下的自营、资管业务也呈现边际复苏,推动基本面持续改善。”
  头部“双雄”业绩亮眼
  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整体业绩远超市场预期。头部券商凭借优势稳定发挥,部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业务协同发展的券商,以及业绩弹性足的中小券商,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
  在43家上市券商中,有42家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营业收入均突破200亿元;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等5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均超百亿元。
  行业龙头中信证券与强强联合后的国泰海通,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双双刷新历史同期最佳纪录,总资产规模均突破2万亿元,巩固了“双雄”地位。
  其中,中信证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归母净利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同期,国泰海通实现营业收入458.92亿元,同比增长101.6%;实现归母净利润220.74亿元,同比增长131.8%;扣非归母净利润163.04亿元,同比增长80.46%。两家公司各项业绩指标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并购重组激活增长动能
  从业绩增速的维度分析,并购重组成为券商突破规模瓶颈、实现业绩跃升的关键路径。多家通过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的券商,前三季度业绩呈现“井喷式”增长。
  营业收入端,前三季度,国联民生与国泰海通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速双双突破100%,其中,国联民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17%,国泰海通同比增长101.6%。长江证券、国信证券、华安证券、方正证券、浙商证券、天风证券、华西证券、申万宏源以及中金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也均超过5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净利润端的增长表现更为抢眼。前三季度,有3家上市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200%。其中,国联民生实现归母净利润17.63亿元,同比增长345.3%;华西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10.59亿元,同比增长316.89%;国海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7.05亿元,同比增长282.96%。此外,国盛证券、中泰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东北证券、申万宏源等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同样增长显著,同比增幅均超过100%,为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
  五大主营业务全面增长
  《证券日报》记者对上市券商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对应利息净收入)五大核心主营业务表现进行深度剖析(国盛证券因无同期数据暂不纳入统计)后发现,前三季度,五大主营业务均实现增长,行业显现全业务线复苏的良好格局。
  经纪业务方面,受市场交投活跃的提振,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共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1117.77亿元,同比增长74.64%。中信证券以109.36亿元的收入居首。增速上,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净收入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国联民生以293.05%的增幅领跑,国泰海通、国信证券分别以142.8%、109.3%的增速紧随其后。
  资管业务方面,上市券商前三季度业务净收入为332.51亿元,同比增长2.43%。中信证券以87.03亿元的收入位列第一,广发证券、国泰海通分别以56.61亿元、42.73亿元位列第二、三位。增速上,长城证券、国泰海通、国金证券、招商证券等4家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幅均超30%,展现差异化竞争力。
  投行业务方面,上市券商前三季度业务净收入为251.51亿元,同比增长23.46%。中信证券以36.89亿元的净收入位列第一,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东方证券紧随其后,业务净收入均超10亿元。华安证券、国联民生、西南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均同比增长超100%。
  信用业务方面,随着两融余额持续攀升并屡创新高,券商利息净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为339.06亿元,同比增长54.52%。其中,长城证券、国泰海通、申万宏源、华泰证券、财达证券、中原证券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00%。
  自营业务是券商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前三季度,市场交投活跃,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为1868.57亿元,同比增长43.83%。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头部主导”特征,前十席位均为头部券商,中信证券以316.03亿元的收入位列第一,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的收入也均超100亿元。长江证券、国联民生等4家券商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00%。

【2025-10-31】
2家2万亿券商来了!50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净利1830亿,中信证券创新高 
【出处】时代周报

  10月30日晚间,上市券商三季报全部出炉,券商板块迎来今年最后一个财报季考验。
  整体来看,券商板块延续了去年“924”行情以来的业绩回暖迹象,数据显示,50家上市券商前三季营业收入合计4292.52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1830.90亿元。归母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5家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200%,15家增速超过100%,30家超过60%。
  券商业绩亮眼,直接反映了市场信心的恢复和活力的提升。但从二级市场来看,券商板块的表现并不突出,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根据数据,今年以来券商指数增长7.36%,而沪深300指数增长超过17%,对比明显。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团队认为,证券板块呈现显著的行情与业绩增长背离特征,导致持有券商股的投资者普遍体感不佳,这既与板块自身投资逻辑相关,也暗藏行业的深层结构性问题,或许行业破局之径唯有商业模式创新。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前券商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市净率仅1.38倍,处于过去十年35%的分位数,业绩高增长与估值低位形成鲜明背离,这也为板块提供了显著修复空间。他还表示,配置券商板块时,需警惕市场成交额回落至万亿以下的风险,以及中小券商负债率攀升的压力。
  中信证券归母净利润231亿创新高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头部券商仍然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在高规模的前提下仍然保持增长。10家总资产前十的券商多数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30%,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增速超过100%,国信证券增速超过80%,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增速超过60%。
  “券业一哥”中信证券则是实现了37.86%的增长,归母净利润达到231.59亿元,坐拥行业第一,为历史最佳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从其业务角度分析,经纪、自营业务收入增幅最大,分别实现52.90%、44.38%的增长,投行、资管业务则分别增长30.88%、16.37%。
  国泰海通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458.92亿元,同比增长101.6%;归母净利润220.74亿元,排名第二,同比增长131.80%。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三季度末,中信证券、国泰海通总资产双双突破2万亿元,分别达到2.03万亿元、2.01万亿元,而第三名华泰证券总资产为1.03万亿元,与前两名差距不小。
  华泰证券以127.33亿元归母净利润位居行业第三,同比增长1.69%;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超过109亿元;国信证券、东方财富、招商证券、申万宏源的归母净利润均超过80亿元。
  中小券商纷纷争夺“增速之冠”。国联民生、华西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过300%,国海证券、锦龙股份、湘财股份归母净利润增速也都超过200%。
  合并后的国联民生释放强劲动能,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63亿元,以345.3%增速拔得行业头筹,归母净利润排名从去年同期的30名开外跃升至24名。从业务表现来看,其合并后的经纪、投行业务收入迎来直线拉升,分别大幅增长293.05%、160.77%,其中投行业务收入实现6.88亿元,行业排名从20名开外跃升至第9名。
  21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涨超70%
  券商业绩闪耀的背后,是市场交投活跃度的大幅攀升。
  从市场环境看,第三季度A股市场的强势上涨为券商传统业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根据数据,三季度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2.73%,深成指上涨29.25%,创业板指涨幅高达50.40%。
  交易量层面,自8月13日至9月末,A股市场连续35个交易日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其中有4个交易日突破3万亿元,最高达到3.20万亿元。10月以来,市场交投仍然活跃,10月9日~10月15日的连续5个交易日,A股市场每日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
  持续活跃的市场为为券商经纪业务和资本中介业务创造了优越条件。时代周报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在目前已披露业务数据的44家券商中,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幅全部超过30%,其中21家增幅超过70%,其中国联民生最高,增幅达到293%,国泰海通、国信证券分别增长142%、109%;18家增幅区间在50%~70%,业绩受市场行情拉动明显。
  在融资融券业务占核心的利息收入中,则有超30家券商的利息净收入前三季度实现增长,其中6家券商增幅超过100%,中原证券最高,增幅达232%,锦龙股份增幅151%,此外17家券商增幅区间在20%~100%。
  在业内看来,券商依赖于市场景气度,但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团队认为,国内证券行业的业务创新高度依赖“周期性”红利,即涵盖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市场行情等多维度因素的综合红利。具体表现为,缺乏这类红利时,行业常陷入创新方向模糊的困境;一旦红利出现,又容易陷入蜂拥式布局的同质化竞争。这种特征直接导致国内券商的成长性阶段比海外同行更为短暂和稀缺。
  该团队表示,若要打破这一闭环,需要放弃“单一表内资产配置”的传统逻辑,转而将补充资本与财富管理、投行业务、衍生品服务等深度协同,聚焦于非方向性业务,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风险管理、跨市场资产配置等服务。

【2025-10-31】
申万宏源:申万宏源证券完成发行34亿元短期公司债券 
【出处】智通财经

  申万宏源(06806)公布,2025 年 10 月 29 日,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 2025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完成发行工作。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人民币 34 亿元,其中品种一发行规模人民币 12 亿元,期限 135 天,票面利率为 1.67%;品种二发行规模人民币 22 亿元,期限 254 天,票面利率为 1.72%。本期债券登记完成后拟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025-10-31】
申万宏源:“25申D11”及“25申D12”10月30日起在深交所上市 
【出处】智通财经

  申万宏源(06806)发布公告,公司所属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工作于2025年10月23日结束,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人民币76亿元,其中品种一发行规模人民币13亿元,期限92天,票面利率为1.66%;品种二发行规模人民币63亿元,期限231天,票面利率为1.73%。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本期债券定于2025年10月30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面向专业投资者中的机构投资者交易,品种一债券简称“25申D11”,债券代码为“524481”;品种二债券简称“25申D12”,债券代码为“524482”。

【2025-10-31】
43家上市券商,三季报出炉!六成净利增超50%,投行业务触底回升 
【出处】证券时报网

  43家上市券商三季报已悉数披露。
  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增长,超六成增幅在50%以上。其中,国联民生、华西证券以超过3倍的增速成为“黑马”。
  经纪与自营业务是券商业绩增长“双引擎”:受益市场交投持续活跃,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普遍高增,增速最低也有47.91%;自营业务是第一大收入来源,仅5家券商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投行业务在政策暖风下显露触底回升迹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251.51亿元,同比增长23.46%。不过,资管业务表现一般,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呈现“跌多涨少”格局。
  超六成券商归母净利润增幅超50%
  在市场行情回暖的情况下,券商业绩迎来爆发。43家上市券商中,除西部证券外,余下均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西部证券前三季度营收为43.35亿元,同比下降2.17%;归母净利润为12.43亿元,同比增长70.63%。
  中信证券依然稳居行业龙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0%;实现归母净利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国泰海通位居第二,营收和规模净利润分别为458.9亿元和220.7亿元,并且同比增幅均“过百”。净利润百亿规模以上券商还有华泰证券(127.33亿元)、中国银河(109.68亿元)、广发证券(109.34亿元)。对比2025年中报,前十大券商阵容较为稳定。
  从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看,超六成券商增幅在50%以上。其中又有12家同比增长超100%,包括国联民生、华西证券、国海证券、国盛证券、中泰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天风证券、东北证券、申万宏源,可以看出大型券商和中小券商兼有。业绩爆发力最强的是国联民生和华西证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倍有余。
  归母净利润增幅未超过10%的仅有首创证券和华泰证券,不过,这也跟两家券商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其中,首创证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15亿元,同比增长8.75%,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7.19%;华泰证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71.29亿元,同比增长12.55%;归母净利润127.33亿元,同比增长1.69%。
  经纪业务普遍实现增长
  东海证券研究指出,上市券商业绩大幅增长得益于市场行情回暖下的各业务条线基本面改善。其中,三季度日均A股成交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推动两融规模稳定在2.4万亿元平台上,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此外,交投活跃带动下的自营、资管业务也呈现边际复苏,推动基本面持续改善。
  从三季报来看,业绩增长最大的驱动来自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收入增加。三季报中,不少券商都将营收大幅增长归因于该点。记者根据统计,42家上市券商(除国盛证券无可比数据)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规模均实现高增长,最低值也有47.91%。
  这一指标增幅超过100%的券商分别是国联民生(293.05%)、国泰海通(142.80%)、国信证券(109.30%)。第一创业、财达证券、方正证券、中银证券等中小券商经纪业务增长也呈现“加速度”。
  按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体量计,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不相上下,分别是109.39亿元和108.14亿元,与其他券商拉开较大差距。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中国银河这一指标均在60亿元级别。
  自营同比表现“冷热不均”
  投资业务方面,三季度A股市场表现强劲,主要指数均实现显著上涨,结构性特征明显,科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行情,债券市场则整体走弱。在上述市场环境下,各家券商自营业务同比表现“冷热不均”。
  按照自营收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公式计算,37家券商自营收入实现增长。其中,长江证券、国联民生、浙商证券、华西证券增幅超100%。
  相比之下,有3家券商自营业务同比增幅不超过5%。中银证券、国海证券、华泰证券、中原证券、华林证券出现下滑。
  按绝对值看,头部券商优势牢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华泰证券这6家自营业务收入都超过百亿元。
  投行业务或触底回升,资管则面临压力
  投行业务方面,虽然仍有15家券商的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滑,但相较上年同期,已有明显改善。42家券商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251.51亿元,同比增长23.46%。
  一些投行业务素有优势的大型券商,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普遍增加。三季报统计数据显示,“三中一华”以及国泰海通占据收入榜前五名。但从增速看,华安证券、西南证券、西部证券、国海证券、国元证券等中小券商更胜一筹,其中不乏一些深耕地方且特色明显的券商。此外,一些券商虽然仍旧同比增速为负,但降幅明显收窄。
  多位券商非银分析师认为,券商投行业务筑底回升趋势或明确。从市场环境来看,三季度股权融资回暖,IPO、增发、可转债的融资规模都有增长,港股股权融资市场也持续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暖意不减。
  在近日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多项深化创业板、北交所改革的利好政策相继推出。万联证券非银分析师认为,多层次市场体系包容性和覆盖面不断增强,投行业务将受益。
  资管业务方面,从手续费净收入变化来看,上市券商表现则是收入下滑多过增长。42家有可比数据的上市券商中,仅有三成实现正增长,其中除大型券商外,长城证券、国金证券、东吴证券这几家中小券商表现亦不错,增幅均在10%以上。
  但与此同时,有10家券商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滑超30%。在业内人士看来,资管业务收入承压,主要是受到管理费率下滑影响。
  展望未来,开源证券非银分析师高超认为,投行、衍生品和公募业务等业务有望接续改善,头部券商海外业务崛起和内生增长导向有望驱动本轮头部券商ROE扩张。他表示,券商板块估值仍在低位,机构欠配明显,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战略性配置机会。

【2025-10-31】
大超预期!这5家上市券商,归母净利逾百亿! 
【出处】证券日报之声

  本报记者 周尚伃
  10月30日晚间,43家A股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此次统计新增“国盛证券”)。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前三季度,这43家A股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214.16亿元,同比增长42.57%;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92.91亿元,同比增长62.48%,业绩增长态势十分强劲。
  从整体情况来看,前三季度上市券商的业绩表现大大超出市场预期,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出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具体而言,头部券商凭借自身优势稳定发挥,多家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业务协同发展的券商,以及部分业绩弹性十足的中小券商,都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突出亮点。
  深入剖析前三季度上市券商的业绩表现,在43家上市券商中,有42家券商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呈现出“双增长”的良好局面;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等实力强劲的头部券商,营业收入均突破200亿元大关,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等5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均超百亿元。
  行业龙头中信证券以及强强联合后的国泰海通,在前三季度展现出极为亮眼的业绩表现,双双刷新历史同期最佳纪录,且两家券商的总资产规模均成功突破2万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其中,在当前证券行业激烈的竞争格局中,中信证券作为行业龙头的地位依然稳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归母净利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不仅盈利水平超越历史最高值,收入规模与盈利能力也保持稳健增长。同期,国泰海通实现营业收入458.92亿元,同比增长101.6%;归母净利润220.74亿元,同比增长131.8%;扣非归母净利润163.04亿元,同比增长80.46%,各项业绩指标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业绩增速的维度分析,前三季度,不少借助并购重组实现综合实力跃升的上市券商,业绩增速呈现出“井喷式”的爆发态势,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在营业收入层面,国联民生与国泰海通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速双双突破100%,其中,国联民生同比增长201.17%,国泰海通同比增长101.6%。同时,长江证券、国信证券、华安证券、方正证券、浙商证券、天风证券、华西证券、申万宏源以及中金公司,这些券商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也均超过5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净利润端的增长表现更为抢眼。前三季度,有3家上市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200%。具体来看,国联民生实现归母净利润17.63亿元,同比增长345.3%;华西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10.59亿元,同比增长316.89%;国海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7.05亿元,同比增长282.96%。此外,国盛证券、中泰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东北证券、申万宏源等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同样增长显著,同比增幅均超过100%,为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
  对于上市券商业绩高增的主要因素,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券商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在于市场行情回暖下的各业务条线基本面改善。第三季度A股日均成交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推动两融规模稳定在2.4万亿元平台上,较去年同期约1.4万亿元的两融规模有大幅提升。同时,交投活跃带动下的自营、资管业务也呈现边际复苏,推动基本面持续改善,对此,建议把握三季报行情带来的板块催化机遇。”
  对于行业发展趋势,华泰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沈娟表示:“伴随上证指数突破十年新高,交投、两融高位活跃,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回归2万亿元以上,融资余额继续创新高,券商大财富业务趋势上行。同时,投资业务弹性延续,投行低位复苏,看好板块业绩成长性和高性价比机会。”

【2025-10-31】
42家券商三季报集体高增,百亿规模证券ETF深市流动性最优,机构:券商板块正迎来重要的战略配置机遇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投资情报

  10月31日,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SZ)下跌0.3%,该指数成分股中,长江证券上涨超5%,锦龙股份、申万宏源与国海证券上涨超1%,湘财股份上涨近1%。创业板指数(399006.SZ)下跌0.26%,该指数成分股中,新宙邦上涨超8%,长盈精密上涨近6%,湖南裕能与昆仑万维上涨超5%。
  相关ETF方面,截至发稿,证券ETF(159841)跌0.26%,成交额为1.09亿元。资金流向方面,该ETF上个交易日(10月30日)净流入额为2706.74万元。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89.17亿份,最新流通规模为102.37亿元。
  创业板ETF天弘(159977)跌0.35%,成交额为4200.09万元。截至10月30日,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54.62亿份,最新流通规模为92.52亿元。
  消息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上市券商三季报集体高增。在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成交量维持高位背景下,上市券商的业绩进一步修复。10月30日晚间,A股42家上市券商全部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从业绩增速看,42家券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不过,中小型券商的业绩增速较大型券商亮眼。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行情回暖下的各业务条线基本面改善。
  证券ETF(159841)密切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该指数聚焦了A股的大市值证券龙头,而且既有传统证券龙头,也有金融科技龙头。证券ETF(159841)同时配置场外证券ETF联接基金(A:008590,C:008591)。
  创业板ETF天弘(159977)紧密跟踪创业板指,该ETF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处于全市场指数基金费率中的最低一档,创业板指汇聚新质生产力资产,高成长高弹性特征显著。
  中航证券表示,随着资本市场扩容与交投活跃度提升,券商板块正迎来重要的战略配置机遇。
  天弘基金认为,上证指数突破前高,预计后续资本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建议关注深市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证券ETF(159841),把握证券板块投资机遇。

【2025-10-31】
上市券商三季报集体高增,券商ETF开盘飘红,长江证券涨超6%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投资情报

  10月31日,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热门ETF中,券商ETF(159842)开盘飘红,截至发稿涨0.25%。溢折率0.07%,盘初频现溢价交易。成分股中,长江证券涨超6%,申万宏源、湘财股份、兴业证券、国泰海通、东兴证券等股涨幅居前。
  资金流向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券商ETF(159842)近10个交易日有8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4.3亿元。
  与此同时,该ETF份额也不断增长。截至10月30日,券商ETF(159842)流通份额为65.55亿份,流通规模为78.67亿元。
  券商ETF(159842)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该指数选取中证全指样本股中至多50只证券公司行业股票组成,以反映该行业股票的整体表现。
  消息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上市券商三季报集体高增。在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成交量维持高位背景下,上市券商的业绩进一步修复。10月30日晚间,A股42家上市券商全部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从业绩增速看,42家券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不过,中小型券商的业绩增速较大型券商亮眼。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行情回暖下的各业务条线基本面改善。
  中原证券表示,预计年内券商板块平均P/B的核心波动区间将维持在1.40倍-1.60之间,中短周期内如果券商板块向估值波动区间的下限靠拢,仍是再度布局券商板块的良机,积极保持对政策面、市场面以及券商板块的持续关注。
  东吴证券表示,非银金融目前平均估值仍然较低,具有安全边际,攻守兼备。证券行业转型有望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受益于市场回暖、政策环境友好,券商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本中介业务等均受益。

【2025-10-31】
申万宏源:10月30日获融资买入1.27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10月30日获融资买入1.27亿元,当前融资余额30.3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47%,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30126904865.0083998635.003030884108.002025-10-29124261556.00101609231.002987977878.002025-10-2863223724.00114337248.002965325553.002025-10-27166488634.00116453929.003016439077.002025-10-24105216460.0069462044.002966404372.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10月30日融券偿还500股,融券卖出25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36万元,融券余额184.21万,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3013625.002725.001842100.002025-10-290.00607725.001864800.002025-10-28274092.00149058.002432430.002025-10-27444912.000.002332752.002025-10-24162708.00341250.001867320.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30.33亿元,较昨日上升1.43%,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30申万宏源42883530.003032726208.002025-10-29申万宏源22084695.002989842678.002025-10-28申万宏源-51013846.002967757983.002025-10-27申万宏源50500137.003018771829.002025-10-24申万宏源35587115.002968271692.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31】
重要公告速递:中际旭创:第三季度净利环比增长30% 
【出处】本站C闻【作者】C闻

  业绩>>>
  中际旭创:第三季度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增长124.98%,环比增长30%;
  比亚迪:第三季度净利润78.23亿元同比下降32.60%;
  德明利:第三季度净利润9086.91万元同比增长166.8%;
  浪潮信息: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35%客户需求增加服务器销售增长;
  工商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增长3.29%;
  农业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813.49亿元,同比增长3.66%;
  建设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2573.6亿元,同比增长0.62%;
  交通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239.78亿元,同比增长2.46%;
  邮储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767.94亿元,同比增长1.07%;
  长江电力:前三季度净利润281.93亿元,同比增长0.6%;
  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78.04亿元同比增长60.5%;
  中国太保:前三季实现净利457亿元,同比增长19.3%;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28.57亿元同比增长58.9%;
  中信建投:第三季度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79.21%;
  申万宏源:前三季度净利润80.16亿元同比增长108.22%;
  中国银河:第三季度净利润44.8亿元,同比增长73.94%;
  兴业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增长214.8%;
  光大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65.88%;
  中国中车:前三季度净利润99.64亿元同比增长37.53%;
  五粮液:第三季度净利润20.19亿元同比下降65.62%;
  泸州老窖:第三季度净利润30.99亿元同比下降13.07%;
  山西汾酒:前三季度净利润114.05亿元,同比增长0.48%;
  万科A: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60.69亿元;
  隆基绿能: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8.34亿元;
  立讯精密:前三季度净利润115.18亿元同比增长26.92%;
  游族网络:第三季度净利润2619.99万元同比增长4466.74%;
  士兰微:前三季度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1108.74%;
  佰维存储:第三季度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563.77%;
  埃斯顿:第三季度净利润2232.17万元,同比增长232.35%;
  拓荆科技:第三季度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225.07%;
  完美世界:第三季度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76.59%;
  王力安防:第三季度净利润5100.91万元,同比增长98.07%;
  澜起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16.32亿元同比增长66.89%;
  天赐材料:第三季度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1.53%;
  上纬新材:第三季度净利润3064.73万元同比增长49.66%;
  三花智控:第三季度净利润11.32亿元同比增长43.81%;
  振华重工:第三季度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41.99%;
  京东方A:第三季度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增长32.07%;
  赛力斯:前三季度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
  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68.22亿元同比增长28.9%;
  北方华创:前三季度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14.83%;
  古井贡酒:前三季度净利润39.6亿元,同比下降16.57%;
  中远海控:前三季度净利润270.7亿元,同比下降29%;
  海南矿业:前三季度净利润3.12亿元,同比下降42.84%;
  中国黄金:前三季度净利润3.35亿元同比下降55.08%;
  牧原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下降55.98%;
  水井坊:前三季度净利润3.26亿元,同比下降71.02%;
  酒鬼酒: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876.05万元;
  用友网络: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3.98亿元;
  立讯精密:预计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59%—28.59%;
  生产经营>>>
  中国电建:下属子公司拟约121.67亿元投建云南省泸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中国人寿:拟出资20亿元投资股权投资计划主要投资半导体、数字能源等相关领域。
  新疆交建:联合中标喀什市世纪大道快速路改造项目工程。
  北新路桥:子公司中标5.58亿元工程项目。
  大金重工:子公司与挪威某船东签署半潜驳船建造合同。
  天合光能:签订超1GWh储能产品销售合同。
  森特股份:拟签署4.31亿元光储充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金安国纪:投资建设年产6000万米电子级玻纤布扩建项目。
  股权变动>>>
  标榜股份: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股票停牌。
  沙河股份:筹划购买晶华电子70%股权。
  公告澄清>>>
  格尔软件:目前抗量子产品业务占比极低对公司目前经营业绩影响很小。
  国盾量子:目前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的推进力度和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减持>>>
  超捷股份: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2.97%股份。
  金盾股份:股东前海宏亿计划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赛微微电: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其他>>>
  *ST创兴:董事长刘鹏因涉嫌犯罪被批准逮捕。 
  香农芯创:选举黄泽伟为公司董事长 范永武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职务。 

【2025-10-31】
上市券商三季报收官!10家机构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 
【出处】北京商报

  上市券商三季报披露正式收官。截至10月30日,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已悉数公布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整体来看,各家机构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取得正收益,同比增速也普遍提高。其中,“一哥”中信证券的营收净利稳居行业第一,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紧随其后。营业收入方面,有11家券商收入超百亿元,同时有5家机构的归母净利润进入“百亿俱乐部”。展望四季度,有业内人士指出,券商股仍具备延续上涨的基础,但增速较三季度或会放缓。
  11家机构营业收入超百亿
  10月30日,多家上市券商同步披露2025年三季报,至此,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的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在营业总收入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以高达558.15亿元的数据领先。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则分别以458.92亿元、271.29亿元的营业收入紧随其后。
  此外,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超百亿元的还有广发证券、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东方证券,依次为261.64亿元、227.51亿元、207.61亿元、194.99亿元、192.03亿元、182.44亿元、172.89亿元、127.08亿元。整体来看,合计有11家券商收入超百亿元。
  增速来看,根据财政部于今年7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对“企业在期货交易场所通过频繁签订买卖标准仓单的合同以赚取差价、不提取标准仓单对应的商品实物的”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明确。部分券商已根据该实施问答进行会计处理,包括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在内的主要指标均有所调整。
  若从调整后的数据来看,各家券商的营业收入普遍同比增长。不过,也有未涉及指标调整的西部证券营业总收入同比减少2.17%。
  10家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方面,中信证券仍保持绝对优势,以231.59亿元排名首位。同期,归母净利润超200亿元的还有国泰海通,达220.74亿元。另外,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的归母净利润也超百亿元,分别达127.33亿元、109.68亿元、109.34亿元。
  整体来看,共有29家上市券商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超10亿元。天风证券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虽以1.53亿元垫底,但同比扭亏为盈。增速方面,若从调整后的数据来看,各家机构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国联民生、华西证券、国海证券、中泰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东北证券、申万宏源合计10家券商的增速同比实现翻倍。
  在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看来,今年以来市场整体企稳回升,在此过程中,投资者信心也逐步恢复,交投活动持续,部分再现了往日的繁荣景象,交易量也显著上涨,并在较长时间维持高位。在此背景下,交易相关的业务收入会全面回升,如经纪业务、资管业务的回报水平会较好。在市场整体改善情况下,对IPO发行前景也谨慎看好,因此券商投行业务也有不同程度回升。
  中信证券在季报中也提到,当前营业收入同比增加较多,主要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及投资交易等业务收入增加。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信证券上述前三项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依次为109.39亿元、36.89亿元、87.03亿元,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营收净利仅次于中信证券的国泰海通则在三季报中提到,业绩增长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公司业务规模扩大,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净额、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及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
  券商股后续涨势或放缓
  回顾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整体上涨。交易行情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涨幅达18.95%、29.93%、52.36%。若仅从三季度来看,三大股指分别涨12.73%、29.25%、50.4%。
  在年内A股走势上扬的同时,券商股在二级市场也有突出表现。交易行情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年内已达7.21%,其中在三季度的涨幅达10.83%。
  另外,部分机构也在三季度业绩向好的同时,通过了2025年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例如,西部证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拟分配现金红利8926.87万元(含税)。西南证券也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6645.11万元(含税)。
  展望后市,王剑辉提到,券商股的表现不一定和市场完全同步,目前来看市场对券商股走势基本持相对谨慎态度。进入四季度后,券商股的表现或呈现波动态势,有望继续创新高但概率较小。同时在年底之前,券商股或会出现一些获利回吐,导致高位回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认为,券商板块在四季度仍具备延续上涨的基础,但上涨节奏可能较三季度有所放缓,更可能呈现震荡上行的结构性行情。建议关注具备财富管理优势、自营投资能力强、估值仍处低位的头部券商,以及业绩弹性较大的中小券商。

【2025-10-31】
透视上市券商三季报:经纪、投资业务双驱动 “大象”稳行“黑马”疾驰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2025年A股上市券商三季报披露圆满收官。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89.50亿元,同比增长16.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0.38亿元,同比增长62.06%。纵观前三季度,券业赛场呈现“规模与增速分轨竞技”的鲜明特征:头部券商担当“规模之王”,而中小券商则勇夺“增速之冠”。
  在上市券商业绩“闪耀”的背后,是市场交投活跃度的抬升。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将迈上新台阶,在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但板块估值仍处相对低位之际,券商板块依旧具备战略性配置机会。
  中信证券营收称冠
  中小券商净利增速包揽前列
  截至10月30日,42家上市券商三季度报告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89.50亿元,同比增长16.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0.38亿元,同比增长62.06%。其中,41家券商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11家券商实现净利润翻倍增长。
  从营收水平来看,行业“强者恒强”局面稳固,头部券商优势依旧。“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交出了一份历史最佳的前三季度“成绩单”,以558.15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一,同比增长32.70%;合并后首次披露三季报的国泰海通以458.92亿元紧随其后,同比增长超一倍。此外,华泰证券以271.29亿元位列第三,广发证券、中国银河、中金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均超200亿元;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国信证券、东方证券的营业收入均超100亿元。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11家券商净利润增幅超100%,24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0%。2家券商净利润增幅低于10%,分别是首创证券和华泰证券。
  具体来看,合并后的国联民生释放强劲动能,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63亿元,以同比超3倍的增幅位居榜首。中小券商则紧追不舍,增长幅度位居行业前列。其中,华西证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6.89%,位列第二;国海证券同比增长282.96%,排名第三;中泰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天风证券、东北证券位列第四至第十。
  经纪、投资业务成业绩增长双引擎
  中小券商寻求差异化突围
  前三季度,券商多项业务“开花”,尤其是经纪、投资业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共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872.69 亿元,同比增长42.66%;投资收益1953.97亿元,同比增长128.97%。其中,财通证券、浙商证券、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超5倍;国联民生、国泰海通、华林证券、国信证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超70%。
  中信证券在三季报中表示,今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较多,主要由于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及投资交易等业务收入增加。其中,前三季度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5.67%,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90.05%。
  财通证券将营收增加归因于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公司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66.32%,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增长21.48%。此外,长江证券前三季度投资收益达23.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58亿元增幅达615.06%,主要得益于股票、债券和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增加;浙商证券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激增608.9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8.14%。
  而上市券商经纪、投资等业务齐头并进离不开市场信心修复与交投活跃度带来的资金面支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约1.6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1.65%,且部分交易日单日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与此同时,前三季度A股市场日均两融余额约1.94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3%。
  在行业“马太效应”日趋严峻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券商正通过差异化路径打开新局面,并已初见成效。
  以湘财股份为例,公司通过“战略并购+生态协同”模式,推动参股公司大智慧大幅减亏,进而为公司带来了投资收益的增加。东北证券则强化数字化赋能和科技引领,提升资产配置效率,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优势,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7亿元,同比增长125.21%。
  机构普遍认为,在政策和市场利好因素同频共振下,券商正着力向高附加值的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转型,各项业务有望迈向新台阶。展望后市,低估值与业绩高增将“碰撞出火花”,券商板块依旧具备战略性配置机会。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资本市场正经历自上而下的深刻改革,迈入投融资共同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机构和居民资金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持续带来增量资金。伴随着市场扩容及活跃度提升,券商各项业务迈上新台阶,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但板块估值仍处相对低位,基于政策、资金、业绩和估值等多重因素考量,现阶段是把握券商板块战略性修复机会的关键时期。
  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营收总额前10位
  证券名称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亿元) 营收同比增幅(%) 净利润同比增幅(%)
  中信证券 558.15 231.59 32.70 37.86
  国泰海通 458.92 220.74 101.60 131.80
  华泰证券 271.29 127.33 12.55 1.69
  广发证券 261.64 109.34 41.04 61.64
  中国银河 227.51 109.68 44.39 57.51
  中金公司 207.61 65.67 54.36 129.75
  申万宏源 194.99 80.16 55.22 108.22
  国信证券 192.03 91.37 69.41 87.28
  招商证券 182.44 88.71 27.76 24.08
  中信建投 172.89 70.89 31.25 64.95

【2025-10-31】
股东追踪|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新进申万宏源前十大流通股东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近期申万宏源发布2025三季报,十大流通股东发生了以下变化:1位股东新进,1位股东退出,2位股东的自持流通股份增加。新进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本期持有2.33亿股,占流通股比例0.93%。退出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期持有1.974亿股,占流通股比例0.79%。自持流通股份增加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增加0.0001%至25.04亿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增加1.76%至3.948亿股。机构或基金名称持有数量占流通股比例自持流通股份变动比例股份类型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5.96亿股26.34%不变流通A股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50.21亿股20.05%不变流通A股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25.04亿股10%0.0001%流通A股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12.13亿股4.84%不变流通A股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11.25亿股4.49%不变流通A股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9.99亿股3.99%不变流通A股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352亿股2.54%不变流通A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3.948亿股1.58%1.76%流通A股新疆金融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316亿股1.32%不变流通A股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2.33亿股0.93%新进流通A股小科普:证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业务,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投资风格偏向稳定性和安全性,通常在市场波动时发挥“国家队”角色,进行市场托底。汇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级别的投资公司,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进行多元化的国内外投资;投资风格偏向长期稳健投资,注重价值和宏观经济趋势,对国有企业的持股较多。社保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战略储备基金,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以保障社会保险支出的需求。投资风格偏向稳健、长期,注重风险控制和收益平衡,倾向于获得稳定的长期回报。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专注于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金,支持半导体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投资风格偏向产业导向型,更关注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险资(保险资金):由保险公司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收入,规模庞大且流动性要求高。投资风格偏向稳健、保守,偏好低风险、高稳定性的资产,如债券、优质蓝筹股和基础设施项目。信托(信托公司):提供信托服务,以受托人的身份管理和运用财产,为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提供桥梁。投资风格较为灵活,涵盖了房地产、股权、固定收益类产品等领域,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多样化。外资(外资机构):国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代表,涵盖对冲基金、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等。投资风格偏向多元化和国际化,注重全球资产配置、行业龙头和成长性企业的投资机会,反应灵敏且策略多变。牛散:指的是指盈利能力非常好的散户,选股能力强,具有超强的股市洞察能力,牛散一般都能跑赢市场,并且获得不错的收益。牛散又名大户,散户中成功之后,就成了牛散。

【2025-10-30】
上市券商三季报集体高增:中信净利领衔 前十名合赚超千亿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在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成交量维持高位背景下,上市券商的业绩进一步修复。
  10月30日晚间,A股42家上市券商全部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分别实现净利润231.59亿元、220.74亿元、127.33亿元、109.68亿元、109.34亿元,排名行业前五。
  相较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排名,华泰证券下降一个名次,国泰海通、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则分别进步了一个名次。
  从业绩增速看,42家券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不过,中小型券商的业绩增速较大型券商亮眼。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行情回暖下的各业务条线基本面改善。
  中信建投研究团队指出,证券行业的景气修复已不再局限于经纪、自营等局部业务,而是在投行、资管等多个领域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回暖。
  净利前十座次生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42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天风证券扭亏为盈;部分券商去年前三季度营收为“调整后数据”)。
  头部券商依旧强者恒强,但行业前十的座次排位表却略有变化。
  据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依次是: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分别实现营收558.15亿元、458.92亿元、271.29亿元、261.64亿元、227.51亿元、207.61亿元、194.99亿元、192.03亿元、182.44亿元、172.89亿元。
  前三季度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券商依次是: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231.59亿元、220.74亿元、127.33亿元、109.68亿元、109.34亿元、91.37亿元、88.71亿元、80.16亿元、70.89亿元、65.67亿元。
  前十家券商合计实现净利润1195.48亿元,在42家上市券商净利润总和中的占比超过七成。
  对比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水平的排名,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排名中,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分别下降了一个名次,招商证券下降了3个名次,而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金公司则分别进步了一个名次。
  从业绩增速来看,在上述前三季度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中,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实现了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31.80%、129.75%、108.22%
  同时,国信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中国银河的业绩也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87.28%、64.95%、61.64%、57.51%。
  而其他3家头部券商的业绩增速均在50%以下: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37.86%、24.08%、1.69%。
  中小券商业绩增速亮眼
  与头部券商相比,中小券商的业绩增速更为亮眼。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西证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9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316.89%;东北证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7亿元,同比增长了125.21%。
  中型券商方面,国联民生、中泰证券、长江证券的表现相对突出。今年前三季度,这三家券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63亿元、13.00亿元、33.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45.3%、158.63%、135.2%。
  兴业证券、方正证券、国金证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1亿元、37.99亿元、17亿元,同比增幅均达到90%以上,亦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较快的券商,其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的同比增幅普遍较高。
  东海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陶圣禹认为,券商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市场行情回暖下的各业务条线基本面改善。2025年三季度,日均A股成交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推动两融规模稳定在2.4万亿元平台上,较去年同期约1.4万亿的两融规模有大幅提升;此外,交投活跃带动下的自营、资管业务也呈现边际复苏,推动基本面持续改善。
  此外,还有7家中小券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位于60%—80%区间。
  例如,太平洋证券、财达证券、长城证券、西部证券、东兴证券、华安证券、东吴证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依次为:2.46亿元、6.64亿元、19.31亿元、12.43亿元、15.99亿元、18.83亿元、29.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80.26%、79.5%、75.83%、70.63%、69.56%、64.71%、60.23%。
  另一方面,若从单季度业绩环比变化看,在高基数的前提下,上市券商第三季度的业绩增速呈现一定分化。
  多数券商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但也有少数券商第三季度的净利润较二季度出现下滑。
  据统计,信达证券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为3.13亿元,较二季度环比下滑59.78%;同时,第三季度,山西证券、长城证券、国元证券的净利润均环比下降了20%左右。
  板块估值具备修复潜力
  随着业绩“喜报”不断传出,“券商板块行情与业绩增长背离“的现象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30日,中证证券公司指数今年以来仅上涨了7.21%,显著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19.70%的涨幅,也不及全A指数(27.04%)的表现,在各大行业指数年内涨幅榜中排在20名之后。
  而券商行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已达到64%,在行业指数中排名第4。
  对于该现象,中信建投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认为,这既与板块自身投资逻辑相关,也暗藏行业的深层结构性问题。从表层看,择时难度高、行情与业绩错位以及个股分化剧烈的特征,影响着投资决策。更深层逻辑则指向行业本质,比如,券商业绩难以预测、盈利强周期、竞争同质化等问题。
  不过,站在当下,部分机构建议,可重视券商板块估值修复的潜力。
  这一判断主要源于机构看好本轮行情下,券商基本面的持续改善。
  中信建投研究团队认为,市场认知中仍存在明显预期差,核心在于忽略了今年与去年底行业基本面的重要差异——证券行业的景气修复已不再局限于经纪、自营等局部业务,而是在投行、资管等多个领域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回暖。
  ”受益于IPO 边际回暖和香港市场融资热度回升的投行业务,其带来的业绩潜力目前尚未在A 股券商估值中得到显著反映;私募机构的持续成长亦为券商的产品代销及机构业务开辟了良好的增长空间,这一业绩驱动逻辑目前同样未在估值中充分定价。”该团队指出。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高超也预计,往后看,投行、衍生品和公募业务等业务有望接续改善,头部券商海外业务崛起和内生增长导向有望驱动本轮头部券商ROE扩张。
  在中航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薄晓旭看来,随着资本市场扩容与交投活跃度提升,券商板块正迎来重要的战略配置机遇。
  “当前A股市值已突破100万亿元,为券商各业务线打开了广阔的长期成长空间。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改善,前三季度全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大幅增长,叠加两融余额持续攀升并创下新高,共同强化了券商板块的业绩确定性。市场活跃的势能有望延续,为券商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支撑。展望全年,资本市场预计将保持稳步向上趋势,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有望增强,板块具备估值修复潜力。同时,在中长期资本市场向好趋势明确的背景下,券商业务的深度与广度预计将进一步拓展,业务结构和估值均具备中长期增长空间。”薄晓旭谈道。
  对于券商板块的配置,高超建议关注三条主线,包括:零售优势突出、受益于海南跨境资管试点的券商;海外和机构业务优势突出的头部券商;大财富管理优势突出的大中型券商。
  陶圣禹则建议,把握并购重组、财富管理转型、创新牌照展业和ROE提升在内的逻辑主线,个股建议关注资本实力雄厚且业务经营稳健的大型券商配置机遇。

【2025-10-30】
申万宏源: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9.9亿元,同比增长115.86% 
【出处】本站7x24快讯

  申万宏源公告,第三季度营收为78.04亿元,同比增长74.77%;净利润为39.9亿元,同比增长115.86%。前三季度营收为194.99亿元,同比增长55.22%;净利润为87.93亿元,同比增长86.64%。哪些ETF可以买?三季报行业业绩梳理出炉>>

【2025-10-30】
申万宏源张剑:通过资金端与资产端的高效联动 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马慜)10月30日,申万宏源证券公司总经理张剑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申万宏源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将自身发展融入金融强国建设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形成了多维度的实践成果。
  据张剑介绍,2024年申万宏源实现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股债投资余额约5000亿元,通过资金端与资产端的高效联动,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目前,金融机构在推进“五篇大文章”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科技金融早期项目覆盖不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问题。面对行业面临的共性挑战,张剑表示,申万宏源将从以下方面突破:
  一是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早期项目覆盖不足问题,强化投研、投资、投行服务能力,提升对前沿技术路线、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前瞻性判断,扩大硬科技早期项目储备,同时争取政策支持,参与信用增进基金设立,优化风险准备金计提机制,降低早期投资风险。
  二是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联合征信机构、大数据服务机构搭建中小企业评估体系,从经营管理、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维度动态刻画企业信用画像,创新风险定价与增信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本,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服务链条。
  三是针对证券机构管理的养老标的基金规模有限、产品类型单一问题,通过加大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丰富服务手段、发布研究报告以及开展养老投教宣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推出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等创新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养老需求。
  四是推动数字金融场景拓展,以“数智化”重构业务逻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项目挖掘、风险评估、产品创设等环节,构建多元化估值模型与动态跟踪机制,提升数字化服务在区域、人群、产业维度的覆盖度。
  张剑表示,下一步,申万宏源将继续践行央企券商担当,全方位加强谋划布局,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25-10-30】
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张剑:面对行业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共性挑战,将从四方面突破 
【出处】中证网

  10月30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暨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专场发布会。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张剑在回答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提问时表示:“面对行业在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共性挑战,我们将从以下四方面突破。”
  一是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早期项目覆盖不足问题,强化投研、投资、投行服务能力,提升对前沿技术路线、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前瞻性判断,扩大硬科技早期项目储备,同时争取政策支持,参与信用增进基金设立,优化风险准备金计提机制,降低早期投资风险。
  二是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联合征信机构、大数据服务机构搭建中小企业评估体系,从经营管理、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维度动态刻画企业信用画像,创新风险定价与增信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本,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服务链条。
  三是针对证券机构管理的养老标的基金规模有限、产品类型单一问题,通过加大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丰富服务手段、发布研究报告以及开展养老投教宣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推出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等创新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养老需求。
  四是推动数字金融场景拓展,以“数智化”重构业务逻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项目挖掘、风险评估、产品创设等环节,构建多元化估值模型与动态跟踪机制,提升数字化服务在区域、人群、产业维度的覆盖度。

【2025-10-30】
申万宏源:10月29日获融资买入1.24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10月29日获融资买入1.24亿元,当前融资余额29.8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39%,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9124261556.00101609231.002987977878.002025-10-2863223724.00114337248.002965325553.002025-10-27166488634.00116453929.003016439077.002025-10-24105216460.0069462044.002966404372.002025-10-2372072816.0056927692.002930649956.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10月29日融券偿还10.95万股,融券卖出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0元,融券余额186.48万,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90.00607725.001864800.002025-10-28274092.00149058.002432430.002025-10-27444912.000.002332752.002025-10-24162708.00341250.001867320.002025-10-23283989.00522909.002034621.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29.90亿元,较昨日上升0.74%,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9申万宏源22084695.002989842678.002025-10-28申万宏源-51013846.002967757983.002025-10-27申万宏源50500137.003018771829.002025-10-24申万宏源35587115.002968271692.002025-10-23申万宏源14931326.002932684577.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30】
发挥“研究+投资+投行”优势 申万宏源提升业务“含科量” 
【出处】证券时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金融行业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证券公司作为落实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力量,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中已形成多维突破,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以高水平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申万宏源证券牢牢抓住服务科技企业这一主线,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特色品牌,通过发挥好‘研究+投资+投行’优势,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司各类业务的‘含科量’。”近日,申万宏源证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锚定科技金融助推实体经济
  申万宏源证券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申万宏源证券作为“有信仰、敢担当”的央企证券公司,胸怀“国之大者”,奋力谱写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战略工作新篇章,致力成为科技产业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
  “公司全面贯彻证监会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重大工作部署,聚焦主责主业,系统谋划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的统筹引领、谋划推动、资源支持和组织保障。”上述负责人说。
  同时,申万宏源证券还进一步优化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各专项工作小组设置,形成由公司执委牵头,研究、投资、投行等核心部门共同推动的服务科技金融业务协同综合打法,巩固并发挥公司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各项优势,充分凝聚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合力,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链条
  在推动科技金融落实发展的过程中,证券公司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研究重点领域颠覆性技术突破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科技金融产品及服务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足、科技金融资源的配置精准度不足等。为此,申万宏源证券重点服务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科技金融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链条。
  一是通过精准化投行服务、投资业务驱动,有力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度识别”。重点支持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领域薄弱环节,以投研、投资和投行之间的积极联动和有机协同,持续提升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项目的估值和定价能力,精准切入早期硬科技领域项目,持续扩展前沿科技领域项目储备,助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优质项目梯度培育的良好局面。
  二是通过专业化研究赋能,打造价值管理体系,有力支撑优质上市公司的“多维度提升”。在行业内首创“申万宏源价值管理钻石模型”,以企业客户的战略布局为引导,从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运用、价值优化、价值成效五个维度出发,构建“申万宏源上市公司价值管理评价体系”,全面打造包含战略规划项目咨询、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在内的价值管理服务矩阵,凭借在行业研究深度、金融工具创新、客户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助力上市公司价值提升。
  三是通过体系化机构平台搭建,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有力为企业引入“多维度交易”。立足于公司研究所“投研、产研、政研”优势,一体化建设涵盖销售、做市、衍生品、融资融券、跨境交易及产品配置的机构业务服务链条,深化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银行理财等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机构客户推介符合专精特新定位的优质企业,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推动创新链和资金链高效衔接。
  申万宏源证券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4年,该公司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股债投资余额约5000亿元,持续在金融强国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中贡献“申万宏源力量”。
  2025年上半年,申万宏源证券助力海博思创、弘景光电等5家科技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服务安集科技再融资;投资航发商发、迈驰铁人等一批专精特新项目,以长期资金精准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债券承销规模、数量屡创新高,发行全市场首批证券公司科创债;开展首批上交所科创债借贷交易、完成首批挂钩科创债的信用衍生品交易;举办申万宏源“新质生产、百场万企”活动,创新金融衍生品服务实体企业的模式。
  赋能科技金融高水平发展
  展望未来,申万宏源证券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申万宏源证券将持续加深对科技金融的理解和实践,精准把握政策导向,优化业务布局、提升专业化能力、深化业务协同,持续推动业务转型,赋能科技金融高水平发展。
  在业务布局方面,以“产研+投资+投行”为特色,打造“区域+行业+产品”业务模式,持续推进“投资银行+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投资机构”的产业投行综合服务,加速区域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政研+产研+行研”为核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专项工作小组,持续跟踪核心技术更迭和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打通科技成果从创新到应用的全链条。
  在业务协同方面,以“研究+投资+投行”为引领,持续整合研究所、投资子公司、产业基金、股债投行等多元化资源,助力企业实现从技术突破到市场扩张的持续成长。

【2025-10-29】
券商观点|非银金融行业点评报告:25Q3非银板块公募持仓分析:公募持仓观察-保险持仓环比下降,券商及互金持仓环比基本持平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29日,东吴证券发布了一篇非银金融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5Q3非银板块公募持仓分析。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年公募基金三季报发布完毕,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股票投资中非银金融行业总持仓1.61%(含本站),环比2025Q2下降0.32pct。相比沪深300行业流通市值占比低配8.35pct,环比2025Q2低配幅度收窄0.13pct。个股方面,非银行业前五大重仓股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和东方财富,持仓市值分别为79.83亿元、29.72亿元、29.26亿元、20.58亿元、14.20亿元。 上市险企中国寿、平安获增持,新华遭小幅减持,太保、人保减持较多:截至2025年Q3末,保险板块持仓为0.78%,较Q2末下降0.32pct。Q3末保险动态估值为0.66xPEV,较Q2末基本持平。公司方面,从持股数量上看,平安、国寿有所增持,分别增持501万股、320万股,其他公司则减持,人保、太保减持较多,分别减持5906万股、2391万股;从持仓比例上看,除国寿外均较Q2有所下降,太保、平安、人保和新华分别下降0.13pct、0.11pct、0.05pct和0.04pct,国寿则基本持平。2025年Q3末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的持仓分别为0.02%、0.48%、0.18%、0.09%、0.01%。 券商及互金板块持仓环比基本持平,板块估值环比有所提升:1)券商及互金板块整体: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股票投资中券商及互金板块持仓0.74%,较2025年上半年末增加0.01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其中传统券商持仓占比0.54%,较2025年上半年末增加0.01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2025年三季度末券商行业(中信证券Ⅱ指数)估值为1.55xP/B(静态),2025年上半年末为1.41xP/B。2)互金标的:东方财富持仓占比0.09%,较2025年上半年末减少0.03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09个百分点。本站持仓占比0.07%,较2025年上半年末增加0.01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02个百分点。指南针持仓占比0.04%,较2025年上半年末增加0.0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3)传统中大型券商: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大中型券商持仓为0.52%,较2025年上半年末增加0.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传统券商中,机构持仓仍集中在大中型券商。大中型券商中,华泰、广发、中金公司、兴业、光大、国信、东方获机构增持,中信、国泰海通、银河、中信建投、招商、申万宏源、东吴、浙商遭减持。 非银板块景气度持续上行,行业配置价值逐步凸显:三季度以来权益市场行情大幅上行,资本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共同驱动非银板块景气度上行。25Q1~3日均股基成交额达到18723亿元,同比提升109%;其中Q3单季度日均股基成交额达到24076亿元,同比提升208%。非银金融行业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后续有望持续受益于市场环境改善。另一方面,当前公募基金对非银板块持仓依然处于相对低位,低配幅度较大。重点推荐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信证券、本站、九方智投控股等。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2)政策趋紧抑制行业创新;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29】
申万宏源:10月28日获融资买入6322.37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10月28日获融资买入6322.37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9.6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41%,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863223724.00114337248.002965325553.002025-10-27166488634.00116453929.003016439077.002025-10-24105216460.0069462044.002966404372.002025-10-2372072816.0056927692.002930649956.002025-10-2229627256.0045459875.002915504832.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10月28日融券偿还2.73万股,融券卖出5.0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7.4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0%,融券余额243.24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8274092.00149058.002432430.002025-10-27444912.000.002332752.002025-10-24162708.00341250.001867320.002025-10-23283989.00522909.002034621.002025-10-22144990.0074106.002248419.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29.68亿元,较昨日下滑1.69%,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8申万宏源-51013846.002967757983.002025-10-27申万宏源50500137.003018771829.002025-10-24申万宏源35587115.002968271692.002025-10-23申万宏源14931326.002932684577.002025-10-22申万宏源-15761735.00291775325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9】
券商第三季度重仓股调整 新进93只增持19只减持25只 
【出处】证券日报

  券商重仓股作为投资者眼中的“市场风向标”之一,其变化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近期,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密集披露,券商重仓股情况逐渐浮出水面。已披露三季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券商合计新进持有93只个股,增持19只个股,减持25只个股,表明券商根据市场情况、投资策略和自身实际需要,对重仓股的持仓布局进行了显著调整。
  新进持有93只个股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综合已经发布的上市公司三季度报告来看,有29家券商出现在132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合计持有11.29亿股,对应市值合计为169.84亿元(以三季度末收盘价计算,下同)。在行业分布方面,上述132只券商重仓股中,化工、硬件设备、医药生物行业的个股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21只、19只、17只。
  哪些个股较受券商看好?上述132只个股中有15只个股被2家及以上券商重仓持有。其中,佛燃能源被国泰海通、招商证券、东方证券3家券商重仓持有,中矿资源被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广发证券3家券商重仓持有。
  从个股被单家券商持股的市值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光启技术被申万宏源证券持有市值达10.79亿元,位居第一;藏格矿业被申万宏源证券、招商证券持有市值均超9亿元;上海莱士被中信证券持有市值超8亿元。
  聚焦券商重仓股的最新调整动态,第三季度,券商合计新进持有93只个股,其中,中国外运被国信证券新进持有3824.96万股,数量居首;新集能源被信达证券新进持有2472.9万股,位居第二位;创世纪被中信证券新进持有1768.07万股,位居第三位。增持方面,第三季度,合计有19只重仓股获券商增持。其中,佛燃能源被2家券商增持,分别被招商证券增持6.6万股、被东方证券增持6.33万股。被单家券商增持数量最多的重仓股是大中矿业,被红塔证券增持437.56万股。减持方面,第三季度,券商合计对25只个股进行了减持,其中,华北制药被财达证券减持1210万股;盈方微分别被国新证券和东方证券减持839.49万股、354.18万股。
  机构配置策略受关注
  从机构角度来看,截至三季度末,持有重仓股数量最多的是华泰证券,持有21只重仓股;其次是中信证券,持有19只重仓股;国信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国泰海通持有重仓股的数量均在10只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重仓股的布局情况与其自营业务的表现紧密相关。近年来,券商自营业务表现亮眼,已成为券商主营业务中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在此方面,多家券商纷纷披露在自营投资方面的独到战略。例如,中信证券权益类投资业务坚持聚焦上市公司基本面,特别是中长期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重点关注低估值大型蓝筹公司。长城证券则坚持“高股息+”策略,将低波动类高股息资产作为盈利基石,对优质标的进行逐步增持与动态调整,践行长线持有理念。
  “作为机构资金配置的重要观察窗口,券商重仓股配置情况往往反映出其对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与个股基本面的专业判断。”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观察券商的持仓变动,投资者可捕捉潜在投资机遇。
  不过,投资者在参考券商重仓股布局时,也需结合自身情况,审慎决策。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券商重仓股布局情况可作为投资者观察市场风格的辅助窗口,但券商的持仓可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包括短期市场热点,也包括长期产业趋势判断,还可能包含业务协同等方面考量,因此,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决策,不宜盲目跟风或‘追高’,可通过长期跟踪券商调仓动作以洞察其配置逻辑,合理搭建自身投资组合。”

【2025-10-28】
申万宏源:10月27日获融资买入1.66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10月27日获融资买入1.66亿元,当前融资余额30.1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42%,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7166488634.00116453929.003016439077.002025-10-24105216460.0069462044.002966404372.002025-10-2372072816.0056927692.002930649956.002025-10-2229627256.0045459875.002915504832.002025-10-2189631895.0082223950.002931337451.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10月27日融券偿还0股,融券卖出8.06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4.4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3%,融券余额233.28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7444912.000.002332752.002025-10-24162708.00341250.001867320.002025-10-23283989.00522909.002034621.002025-10-22144990.0074106.002248419.002025-10-21185265.0080550.002177535.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30.19亿元,较昨日上升1.70%,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7申万宏源50500137.003018771829.002025-10-24申万宏源35587115.002968271692.002025-10-23申万宏源14931326.002932684577.002025-10-22申万宏源-15761735.002917753251.002025-10-21申万宏源7531960.00293351498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7】
申万宏源: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1.05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1.05亿元,当前融资余额29.6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41%,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4105216460.0069462044.002966404372.002025-10-2372072816.0056927692.002930649956.002025-10-2229627256.0045459875.002915504832.002025-10-2189631895.0082223950.002931337451.002025-10-2072071843.0044733553.002923929506.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10月24日融券偿还6.25万股,融券卖出2.9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6.2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8%,融券余额186.73万,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4162708.00341250.001867320.002025-10-23283989.00522909.002034621.002025-10-22144990.0074106.002248419.002025-10-21185265.0080550.002177535.002025-10-20596372.00250572.002053520.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29.68亿元,较昨日上升1.21%,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4申万宏源35587115.002968271692.002025-10-23申万宏源14931326.002932684577.002025-10-22申万宏源-15761735.002917753251.002025-10-21申万宏源7531960.002933514986.002025-10-20申万宏源27677670.00292598302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7】
券商ETF经纪业务竞争格局生变 上交所发布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ETF成交额占据前三 
【出处】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记者从券商处获悉,上交所、深交所于近日向机构下发了9月份券商经纪业务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成交额等关键运营数据。这一数据不仅是衡量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洞察券商ETF业务竞争格局的关键指标。
  整体来看,9月份,ETF市场延续高景气度,规模扩张与交易活跃形成双轮驱动态势。从沪深两市数据来看,沪市ETF总市值突破4万亿元、深市ETF总市值突破1.6万亿元,同时市场体量与流动性均实现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券商业务布局的竞争愈发激烈,纷纷加大在ETF领域的投入,头部券商之间的角逐尤为引人注目。
  头部券商竞争激烈
  沪市方面,截至9月末基金产品共935只,资产管理总规模40881.95亿元。其中,ETF共760只、总市值40003.11亿元,环比增长7.65%;当月ETF累计成交金额75383.12亿元。深市基金产品共841只,资产管理总规模16638.58亿元。其中,ETF共555只、总市值16255.16亿元,环比增长14.93%;当月ETF累计成交金额27674.53亿元。
  在ETF成交额的核心竞争赛道上,头部券商的座次迎来微妙变化,行业集中度维持高位的同时,内部竞争日趋白热化。以上交所公布的券商经纪业务ETF成交额排名为例,9月份,中信证券以11.24%的市场占比跃居行业第一;华泰证券则以11.09%的微弱差距紧随其后,头部两强的市场占比仅相差0.15个百分点,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国泰海通以9.45%的市场占比稳固第三席位,与前两名形成第一梯队的核心阵营。同时,由华宝证券、东方证券、中国银河组成的第二竞争梯队排名未现显著调整,这3家券商当月的市场占比均突破4%。
  若以ETF持有规模这一衡量券商长期业务实力的“硬核指标”来看,市场头部集中的特征同样表现得十分明显。从沪市数据来看,截至9月末,中国银河以22.75%的市场占比稳居ETF持有规模榜首,领先优势较为明显;申万宏源证券紧随其后,以16.74%的占比位列第二;值得关注的是,国泰海通当月实现排名跃升,以8.04%的市场占比跻身第三。
  细分赛道突围是关键
  不同于头部券商在整体规模上的突出优势,部分中小券商凭借营业部的深度运营与互联网渠道的精准发力,在细分领域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竞争力。
  从营业部层面观察,ETF成交额的竞争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化特点。沪市方面,9月份,华宝证券上海东大名路证券营业部以4.72%的成交额占比位居榜首,该营业部自今年以来单月成交额始终稳居沪市营业部第一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中信证券深圳深南中路中信大厦证券营业部与东方证券常熟李闸路证券营业部,成交额占比均突破2%,分别为2.97%和2.17%。
  深市方面,在经纪业务个人客户ETF交易金额前30名营业部中,东方财富证券凭借互联网渠道优势独占9席;国金证券、广发证券分别有4家、3家营业部上榜,表现同样亮眼。而在机构客户ETF交易金额前30名营业部中,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各有6家、5家营业部入围,凸显了头部券商在机构服务领域的强劲实力。
  在客户活跃度这一维度上,ETF交易账户数量的统计数据呈现出了行业内的差异化竞争态势,科技属性较强且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头部券商表现尤为亮眼。聚焦9月份沪市券商经纪业务ETF交易账户数量的排名情况,华泰证券凭借10.29%的市场占比继续稳坐头把交椅;东方财富证券则依托其互联网渠道的显著优势,以9.94%的占比紧随其后;而国泰海通也成功跻身第三位,市场占比达到了6.24%。
  对于券商而言,ETF业务已成为经纪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把握ETF市场机遇应聚焦于产品布局、交易服务与投资者教育三位一体的能力建设。在产品端需加强与基金公司的合作,积极参与ETF做市与创设,提升对稀缺主题的覆盖能力,形成特色产品矩阵。同时,交易服务是核心竞争力,应优化交易系统低延迟性能,提供智能定投、网格交易等工具,并通过算法交易提升大单执行效率,吸引机构与高净值客户。此外,投资者教育是扩大用户基础的关键,券商应利用投顾团队普及资产配置理念,引导客户将ETF作为长期配置工具而非短期交易品种。”

【2025-10-27】
第三季度券商在北交所执业质量排名变化显著 
【出处】证券日报

  10月24日晚间,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公布了证券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执业质量情况评价结果,通过对投行、经纪、做市、研究等业务维度展开评分,全面客观地反映券商在北交所、新三板市场的业务开展情况。
  从行业格局来看,第三季度,多家中小券商“黑马”排名实现大幅跃升,主要得益于北交所保荐业务、发行并购业务等领域的突破。同时,当前中小券商正围绕北交所、新三板业务中的细分赛道深度发力,着力打造差异化业务优势。
  多家中小券商排名跃升
  执业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专业质量得分和合规质量扣分,再加上基础分100分,最终以合计分值进行排名。从评价结果来看,第三季度,共有103家券商参与评价。其中,国金证券以138.82分夺得榜首,取代了上季度的榜首申万宏源;紧随其后的是东北证券,138.19分;华泰证券、开源证券、平安证券分别为136.63分、132.27分、130.27分。
  与上个季度相比,第三季度的榜单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前十名席位的变化尤为显著,其中6个席位均发生了更替,多家中小券商排名实现大幅跃升。具体来看,国金证券从上季度的第13名跃升至第1名,东北证券从上季度的第29名上升至第2名,浙商证券从上季度的第65名升至第6名,民生证券从上季度的第97名升至第7名。
  专业质量得分是衡量券商业务水准的直观标尺。这方面,国金证券以50.82分的专业质量得分遥遥领先,其次是38.19分的东北证券,华泰证券、开源证券、平安证券得分也均超30分。
  细分业务赛道的得分则显露出各家券商差异化的业务优势和发力重点。具体来看,北交所保荐业务方面,国金证券、东北证券均获16分,并列第一;北交所发行并购业务和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方面,得分最高的均为东北证券;北交所做市业务得分最高的为中信证券;全国股转系统推荐挂牌业务得分最高的为国金证券;全国股转系统发行并购业务得分最高的为申万宏源;研究业务、全国股转系统持续督导业务得分最高的均为开源证券;经纪业务得分最高的为东方财富。
  上述多家中小券商“黑马”排名实现显著跃升,主要得益于哪些业务突破?据记者梳理,与上季度相比,国金证券的北交所保荐业务和发行并购业务分别升至16分和10.38分,全国股转系统推荐挂牌业务得分由2.5分升至10分;东北证券、浙商证券、民生证券得分增长较为显著的领域也均集中在北交所保荐业务和发行并购业务。
  深化差异化布局
  当前,各家券商正积极布局北交所、新三板业务,锚定细分赛道进行深耕,以构筑差异化优势。
  为抢抓市场机遇,券商正积极申请各项北交所业务资格。例如,9月18日,渤海证券上市证券做市交易(限于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资格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年内,上海证券也获批上市证券做市交易(限于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资格。同时,国联民生、红塔证券等多家券商正持续推进相关业务资格的申请。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压力,当前,中小券商正逐渐转向差异化战略发展路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行业实践来看,多家中小券商正凭借自身资源禀赋与大力度的投入,在做市、研究等细分领域构建起独特的业务“护城河”,此举不仅有助于避免与头部机构展开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消耗,而且客观上有助于推动形成多层次、错位发展的行业新生态。
  在发展战略方面,各家券商也纷纷披露最新规划。例如,东北证券投行业务持续聚焦中小企业,重点拓展“TMT、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三大重点行业链条,积极推进北交所项目申报工作,持续构建品牌影响力。国金证券也表示,将把握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契机,坚持“服务早、服务小、服务硬科技”的定位,持续扩大北交所公开发行项目储备,加快新三板客户的培养和转化,进一步提升北交所公开发行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项目质量。
  “北交所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为券商带来结构性业务机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更多券商加码布局北交所,行业机构的比拼将进一步从业务规模、牌照转向服务特色和深度。券商应重点做好价值发现工作,加大优质项目储备力度,持续提高执业质量,同时强化做市、研究等方面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申万宏源(000166)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