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837 海通证券 更新日期:2025-03-04◇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交易及机构、融资租赁等。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利息收入 |1315527.25| --| -| 23.58|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747567.22| --| -| 13.40|
|经纪业务收入 | 449677.75| --| -| 8.06|
|长期应收款利息收入 | 376193.99| --| -| 6.74|
|投资收益 | 340665.93| --| -| 6.11|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 298390.73| --| -| 5.35|
|其他业务收入 | 285975.92| --| -| 5.13|
|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利息| 277063.94| --| -| 4.97|
|收入 | | | | |
|融出资金利息收入 | 263760.14| --| -| 4.73|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 252411.78| --| -| 4.52|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 | 151287.01| --| -| 2.71|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 137013.91| --| -| 2.46|
|证券承销业务 | 116032.23| --| -| 2.08|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115554.06| --| -| 2.07|
|融资租赁收入 | 108818.87| --| -| 1.95|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100681.40| --| -| 1.80|
|基金管理业务收入 | 88071.19| --| -| 1.58|
|股权质押回购利息收入 | 83536.12| --| -| 1.50|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 57547.91| --| -| 1.03|
|贷款和应收款利息收入 | 47280.28| --| -| 0.85|
|其他收益 | 41983.29| --| -| 0.75|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 | 34054.44| --| -| 0.61|
|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21088.94| --| -| 0.38|
|财务顾问业务 | 18931.59| --| -| 0.34|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11924.51| --| -| 0.21|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 9733.05| --| -| 0.17|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5523.41| --| -| 0.10|
|其他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金| 5085.63| --| -| 0.09|
|融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 | | | | |
|证券保荐业务 | 2050.08| --| -| 0.04|
|约定购回利息收入 | 101.51| --| -| 0.00|
|资产处置收益 | 56.29| --| -| 0.00|
|汇兑收益 | -33367.05| --| -| -0.60|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51410.22| --| -| -2.71|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财富管理 | 359235.81| 131916.93| 36.72| 40.52|
|融资租赁 | 228396.25| 95535.33| 41.83| 25.76|
|资产管理 | 123124.66| 63493.37| 51.57| 13.89|
|投资银行 | 96918.60| 5276.54| 5.44| 10.93|
|其他 | 75574.42| -10203.85|-13.50| 8.53|
|交易及机构 | 3226.04| -97346.99|-3017.| 0.36|
| | | | 54| |
├────────────┼─────┼─────┼───┼──────┤
|利息收入 | 895350.09| --| -| 23.54|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494175.63| --| -| 12.99|
|经纪业务收入 | 308360.01| --| -| 8.11|
|长期应收款利息收入 | 252857.14| --| -| 6.65|
|投资收益 | 219078.18| --| -| 5.76|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 211350.98| --| -| 5.56|
|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利息| 187296.03| --| -| 4.92|
|收入 | | | | |
|融出资金利息收入 | 182157.67| --| -| 4.79|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 175400.16| --| -| 4.61|
|其他业务收入 | 138896.00| --| -| 3.65|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 | 97009.03| --| -| 2.55|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 86726.25| --| -| 2.28|
|融资租赁收入 | 76550.12| --| -| 2.01|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75202.36| --| -| 1.98|
|证券承销业务 | 74055.98| --| -| 1.95|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71969.98| --| -| 1.89|
|基金管理业务收入 | 59080.32| --| -| 1.55|
|股权质押回购利息收入 | 58939.87| --| -| 1.55|
|其他收益 | 54616.44| --| -| 1.44|
|贷款和应收款利息收入 | 32627.09| --| -| 0.86|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 28067.13| --| -| 0.74|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 | 27733.34| --| -| 0.73|
|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13056.96| --| -| 0.34|
|财务顾问业务 | 11625.84| --| -| 0.31|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8217.48| --| -| 0.22|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 8111.01| --| -| 0.21|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3830.91| --| -| 0.10|
|其他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金| 3632.76| --| -| 0.10|
|融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 | | | | |
|证券保荐业务 | 1044.43| --| -| 0.03|
|约定购回利息收入 | 80.61| --| -| 0.00|
|资产处置收益 | 77.77| --| -| 0.00|
|汇兑收益 | -6596.32| --| -| -0.17|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47097.75| --| -| -1.24|
├────────────┼─────┼─────┼───┼──────┤
|公司总部及境内子公司 | 637391.56| 268380.52| 42.11| 71.90|
|境外业务 | 86251.25|-147579.54|-171.1| 9.73|
| | | | 0| |
|其他地区分支机构 | 73731.47| 24046.04| 32.61| 8.32|
|上海 | 32783.23| 15718.51| 47.95| 3.70|
|浙江 | 17760.35| 10700.99| 60.25| 2.00|
|黑龙江 | 14878.63| 6475.50| 43.52| 1.68|
|江苏 | 13924.09| 6122.10| 43.97| 1.57|
|山东 | 9755.21| 4807.23| 49.28| 1.1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财富管理 | 831545.41| 234810.64| 28.24| 36.23|
|其他 | 615809.37| -25076.15| -4.07| 26.83|
|融资租赁 | 512239.03| 191198.86| 37.33| 22.32|
|投资银行 | 363112.73| 149844.08| 41.27| 15.82|
|资产管理 | 264934.80| 143267.61| 54.08| 11.54|
|交易及机构 |-292366.38|-548989.84|187.77| -12.74|
├────────────┼─────┼─────┼───┼──────┤
|利息收入 |1831980.65| --| -| 20.89|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249709.50| --| -| 14.25|
|其他业务收入 | 783854.55| --| -| 8.94|
|经纪业务收入 | 681514.78| --| -| 7.77|
|投资收益 | 647657.79| --| -| 7.38|
|长期应收款利息收入 | 554108.04| --| -| 6.32|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 481592.12| --| -| 5.49|
|融出资金利息收入 | 417855.89| --| -| 4.76|
|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利息| 394739.72| --| -| 4.50|
|收入 | | | | |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 383154.64| --| -| 4.37|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 348298.33| --| -| 3.97|
|证券承销业务 | 311553.64| --| -| 3.55|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 | 199922.66| --| -| 2.28|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177699.55| --| -| 2.03|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166271.52| --| -| 1.90|
|基金管理业务收入 | 158375.46| --| -| 1.81|
|股权质押回购利息收入 | 144484.71| --| -| 1.65|
|其他收益 | 96376.72| --| -| 1.10|
|贷款和应收款利息收入 | 82801.57| --| -| 0.94|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 | 73891.32| --| -| 0.84|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 42057.54| --| -| 0.48|
|财务顾问业务 | 29958.41| --| -| 0.34|
|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27780.65| --| -| 0.32|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24546.16| --| -| 0.28|
|其他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金| 10723.71| --| -| 0.12|
|融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 | | | | |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10495.40| --| -| 0.12|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 8967.99| --| -| 0.10|
|证券保荐业务 | 6786.28| --| -| 0.08|
|资产处置收益 | 2811.16| --| -| 0.03|
|约定购回利息收入 | 1192.97| --| -| 0.01|
|汇兑收益 | -34395.87| --| -| -0.39|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45180.61| --| -| -6.22|
├────────────┼─────┼─────┼───┼──────┤
|公司总部及境内子公司 |1873962.16| 638688.19| 34.08| 81.64|
|其他地区分支机构 | 155212.18| 37201.58| 23.97| 6.76|
|境外业务 | 78015.47|-598364.89|-766.9| 3.40|
| | | | 8| |
|上海 | 69746.64| 24489.08| 35.11| 3.04|
|浙江 | 37683.36| 17668.46| 46.89| 1.64|
|黑龙江 | 31188.16| 9415.37| 30.19| 1.36|
|江苏 | 28880.70| 8601.61| 29.78| 1.26|
|山东 | 20586.30| 7355.81| 35.73| 0.9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其他 | 458742.19| -4037.76| -0.88| 27.04|
|财富管理 | 414360.31| 173566.30| 41.89| 24.42|
|融资租赁 | 253901.56| 92735.55| 36.52| 14.96|
|交易及机构 | 225553.89| 107708.07| 47.75| 13.29|
|投资银行 | 214547.44| 84329.62| 39.31| 12.64|
|资产管理 | 129731.29| 62326.23| 48.04| 7.65|
├────────────┼─────┼─────┼───┼──────┤
|利息收入 |1010245.37| --| -| 19.52|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646206.26| --| -| 12.49|
|其他业务收入 | 548930.58| --| -| 10.61|
|投资收益 | 371809.65| --| -| 7.19|
|经纪业务收入 | 343887.86| --| -| 6.65|
|长期应收款利息收入 | 283140.85| --| -| 5.47|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 257959.91| --| -| 4.99|
|融出资金利息收入 | 211616.77| --| -| 4.09|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 203987.78| --| -| 3.94|
|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利息| 197791.70| --| -| 3.82|
|收入 | | | | |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 197490.97| --| -| 3.82|
|证券承销业务 | 179850.23| --| -| 3.48|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93106.94| --| -| 1.8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87143.24| --| -| 1.68|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 | 85927.95| --| -| 1.66|
|其他收益 | 79274.27| --| -| 1.53|
|融资租赁收入 | 78192.47| --| -| 1.51|
|基金管理业务收入 | 77846.36| --| -| 1.50|
|股权质押回购利息收入 | 76914.33| --| -| 1.49|
|贷款和应收款利息收入 | 46982.37| --| -| 0.91|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 | 40210.42| --| -| 0.78|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 18117.69| --| -| 0.35|
|财务顾问业务 | 14710.93| --| -| 0.28|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13761.70| --| -| 0.27|
|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11583.50| --| -| 0.22|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4851.68| --| -| 0.09|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4712.53| --| -| 0.09|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 4150.84| --| -| 0.08|
|证券保荐业务 | 2929.81| --| -| 0.06|
|约定购回利息收入 | 699.60| --| -| 0.01|
|其他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金| 687.54| --| -| 0.01|
|融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 | | | | |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 | 15.30| --| -| 0.00|
|汇兑收益 | -20541.96| --| -| -0.40|
├────────────┼─────┼─────┼───┼──────┤
|公司总部及境内子公司 |1223157.72| 423592.52| 34.63| 72.08|
|境外业务 | 297920.60| 9131.88| 3.07| 17.56|
|其他地区分支机构 | 79206.25| 33506.92| 42.30| 4.67|
|上海 | 35376.77| 18222.44| 51.51| 2.08|
|浙江 | 19631.42| 12808.36| 65.24| 1.16|
|黑龙江 | 16234.30| 7429.71| 45.77| 0.96|
|江苏 | 14774.72| 6762.81| 45.77| 0.87|
|山东 | 10534.92| 5173.36| 49.11| 0.62|
└────────────┴─────┴─────┴───┴──────┘
【3.经营投资】
【2024-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8.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3亿元、
总资产7,214.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30.28亿元。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4年以来,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
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以及资本市场新
“国九条”、证监会“两强两严”等政策文件精神,以建设金融强国为使命,以服
务实体经济为己任,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做优做强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综合
金融服务优势和资本市场服务功能,有效行使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嘲看门
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职责,在深化业务改革创新、加强集团化业务协同、
服务打造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二)主营业务分析
1.财富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资本市嘲1+N”政策体系逐步建立,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引导财富管
理业务秉承“以投资者为本”的经营理念,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立足点,
在贯彻“强本强基”、适应“严监严管”中,加快推动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服务
模式转型,更好服务社会财富管理需求。
报告期内,股票市场延续震荡调整态势,股票、基金交投活跃度有所下滑,债券交
易规模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沪深两市股票、基金交易量达230万亿元,同比下降7.62%;银行间和交易
所市场债券结算量1,280万亿元,同比增长4.05%。受股票市场波动影响,权益类基
金规模有所下降,金融产品销售市场承压,报告期末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
合计6.16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05%。逆周期调节和监管政策不断落地,市场两
融规模显著下降,报告期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达1.48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30%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持续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市场整体风险可控。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深耕客户需求,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财富管理转型为方向,以资讯、产品、
投研、投顾及工具为抓手的多层次客户服务体系,为零售客户、企业客户及同业客
户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股票、基金交易量合计7.40万亿元;期
货代理交易量13.09万亿元(单边计算);新开客户数量69.60万户,新开客户资产
767.26亿元。报告期末,公司财富管理客户数量1,875万户,托管客户资产规模2.6
1万亿元。
(1)零售业务
公司持续推进财富管理机构化转型,致力于全面提升面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
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网点覆盖,在北京、厦门
等6个城市完成创新网点布设,已有17家综合创新网点正式开业,2家网点正在筹建
中。公司升级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发布园区金融服务方案,优化战略客户及区域合
作生态和平台,与29家地方政府、园区、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构建企业家
服务生态,组建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五大区域企业家办公室,通过“投资银
行+企业金融+私人金融”模式,优化存量客户服务体验,促进增量业务挖掘转换。
公司基于买方投顾理念积极推动投顾业务布局和转型,不断提升“盈投顾”品牌影
响力和服务能级,搭建“交易+理财+综合金融”立体式服务架构,强化以深度资讯
、简讯、直播、策略会为代表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客户服务工具,面向高净
值客户持续推进“匠心100”专户定制服务。
公司以“统一管理、自主可控、融合业务、引领发展”为指引,以高水平数字金融
能力满足社会金融服务需求。报告期内,“e海通财”APP9.0以数字科技赋能客户
交易、以智能策略驱动数字化运营,推动全链路“数智化”场景搭建,围绕ETF场
景探索工具矩阵、内容社区、分级课程等线上特色服务,构建“指数投资到海通”
品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线上财富管理服务;“e海方舟”以全面支持机构交易场
景为目标,通过提供软硬件极速柜台、算法商城等五大产品线构建贯穿交易全流程
的一体化综合机构交易服务平台,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满足机构投资者通用性、专业
性的需求,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极致交易服务体验;通过打造机构业务“e海方舟”
和“乘舟听海”双品牌,助力公司机构业务生态发展。报告期内,“e海通财”APP
月度活跃数583万人,行业排名第四;“e海方舟”累计股票、基金交易量逾万亿元
。
(2)金融产品销售业务
公司以优化客户体验为抓手提升产品保有量,通过强化销售组织、理顺沟通机制、
优化系统平台、完善销售制度,不断加强与外部优质基金公司深度合作,并建立以
产品细分为基础的专业化评估跟踪机制,覆盖公募、私募、资管等各类产品以及产
品售前、售中和售后全生命周期。报告期内,公司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光谱产品
体系,在权益市场波动下通过固收类产品提前布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实现稳中有
增,同时发力“e海通合”机构代销综合服务,机构客户产品保有量占比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金融产品日均保有规模1,304亿元,同比增长3.6%;债券型公募
销售量149亿元,同比增长108.9%;固定收益类私募产品销售量113亿元,同比增长
81.2%。
(3)融资类业务
公司融资类业务严格落实监管各项要求,强化业务逆周期调节,确保业务平稳有序
发展。报告期内,融资融券业务坚持以合规为本,持续夯实业务基本盘,加强高净
值客户和企业客户的拓展和服务,着力为客户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整体市
占率稳中有升。股票质押业务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定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
极引进优质项目,提升管理资产质量。报告期末,公司融资类业务规模835.84亿元
,其中融资融券业务规模608.53亿元,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227.00亿元。
(4)期货业务
海通期货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市场地位持续巩固。报告期内,实现代理交易额13.0
9万亿元(单边计算),市场占比4.65%,行业排名第四。报告期末,客户权益422.
08亿元;期货资管业务规模275.72亿元,较年初增长27%,行业排名第三。海通期
货建立以衍生品类金融产品为核心的代销产品线,报告期内基金销售新增15.35亿
元,同比增长47.7%,集运(欧线)指数期货成交量77万手,金额1,342亿元,市场
排名第二。公司荣获2023年度郑州商品交易所优秀会员、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优秀
会员综合奖白金奖、上海期货交易所优秀会员等逾40项奖项。
(5)境外财富管理
海通国际财富管理团队不断优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以股票、债券、基金、衍生产品
及另类投资产品的多元货架为基础,以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为抓手,提升全面的产品
服务能力。报告期内,海通国际财富管理客户数量稳步提升,孖展规模有所下降,
信用风险控制良好。
2.投资银行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A股市场发行节奏持续放缓,从严监管政策相继落地。
全市场股权融资项目数量159家,同比下降60.93%,融资金额1,730亿元,同比下降
73.90%;其中IPO项目数量44家,同比下降74.57%,融资金额325亿元,同比下降84
.50%。北交所继续进行深化改革,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112家
,超过半数企业跻身创新层。
报告期内,我国债券发行增势不减,配置需求推动债市走强。
各类债券发行合计38.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2%;其中利率债发行合计12.24万亿
元,同比减少1.46%;信用债发行合计9.73万亿元,同比增长3.93%;同业存单发行
合计16.32万亿元,同比增长27.85%。
经营举措及业绩:
(1)股权融资
境内股权融资方面,公司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和监管政策,持续建设功能性投资银行
,着力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入贯彻“行业化”“区域化”战略部署
,继续强化品牌优势,稳固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公司贯彻落实“一线要实、二线
要专、三线要严”内部控制理念,进一步夯实合规风控建设,切实提高执业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股权融资项目5单,融资金额29亿元。公司坚定专业化路线
,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完成4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IPO项目,市场
排名第一,融资金额26亿元,市场排名第五;其中,完成科创板IPO项目1单,市场
排名第二,融资金额6亿元,市场排名第四。公司紧抓北交所深化改革、新三板挂
牌增量机遇,报告期内完成新三板挂牌项目2单,申报新三板挂牌项目12单。公司
大力推进申报工作,股权项目储备丰富,报告期末公司保荐的IPO在审及待发项目
数量24家,再融资在审及待发项目数量12家。
境外股权融资方面,海通国际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发挥“一个海通
”协同优势,在香港IPO保荐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报告期内,海通国际完成香港
联交所IPO保荐项目4单,项目数量和承销金额在香港所有中外资投行中分别排名第
三和第四;完成香港IPO承销项目3单,港股二级股权融资承销项目1单。
(2)债券融资
境内债券融资方面,公司聚焦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主承销各类债券560只,承销金额1,945亿元。公司着力支持科技创
新,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和科创票据42只,承销金额106亿元;持续支持绿色
经济发展,主承销各品种绿色债券19只,承销金额57亿元;积极助力小微企业对接
资本市场,主承销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7只,承销金额49亿元;拓宽金融创
新渠道,助力发行全国首单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支持人民币国际
化进程,助力发行全球首笔非金融企业离岸人民币社会责任债券。
境外债券融资方面,海通国际作为核心主承销商,完成多笔具有代表性的明星交易
,报告期内共完成债券发行项目157笔;积极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深入践行ESG理
念,完成ESG债券发行项目22笔,在ESG投融资领域保持中资金融机构领先地位;贯
彻落实“一个海通”战略,通过境内外协同联动,完成20单境外发债项目及1单境
内ABS项目;助力京东集团发行美元可换股优先票据20亿美元,助力公司发行全国
最大规模兼首笔券商人民币玉兰债券,规模35亿元。
3.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随着权益市场持续震荡,居民整体风险偏好降低,黄金、宽基指数、红
利策略等安全资产需求旺盛,同时在利率下行、供给端增量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叠
加手工补息暂停带来的“存款搬家”效果,债市需求强于供给,债牛行情推动固收
类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产品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报告期末公
募基金存续规模31.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2%。券商资管严格落实去通道、
净值化的监管要求,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压降。伴随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
业务结构的转型,在固收类产品的驱动下,券商资管私募产品规模企稳回升。根据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报告期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存续规模12.7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54%,其中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存量产品规模5.80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9.30%。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贯彻落实监管要求,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着力打造客户类型、投资市场以
及投资策略全覆盖的产品体系,积极谋划资管业务转型并布局公募市场,推进资产
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报告期末,全集团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超2.0万亿元。
(1)基金管理公司
报告期内,富国基金全面贯彻新“国九条”精神,重点围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
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报告期末,富国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约1.5万亿元。其中,
公募基金规模逾9,900亿元,固收类产品增长显著;各类养老金业务有序推进,保
持稳健增长态势,管理组合数量及管理规模续创新高。
报告期末,海富通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4,221亿元,较年初实现正增长,其中非货
基金规模1,145亿元,较年初增长11.7%。海富通基金债券ETF规模超400亿元,是目
前国内市场中债券ETF数量最多、品类最全、管理规模最大以及投资运作经验最丰
富的基金公司。
(2)海通资管公司
海通资管公司顺应资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着力构建公募、私募产品条线,致力于
打造投资策略全覆盖的资管产品体系。公募业务方面,17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已初步
形成了产品风险等级由低到高、
IN半年度报告持有期限差异化的公募产品矩阵线,在充分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
力求实现产品资产的增值。报告期内,在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海通资管公司立足
投资者需求,在精细化运作的基础上重点发力现金宝、安裕中短债、红利优选等产
品,帮助客户在收益与风险间更好地实现平衡。私募业务方面,依托良好的投资历
史业绩及市场口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重点布局固定收益、量化、另类投资、组
合投资和跨境资管的综合产品矩阵,为机构客户及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
、多元化的全方位服务。报告期内,海通资管公司面向高净值客户积极布局FOF产
品,重点推进海外债券资产配置,成功发行公司首单集合QDII产品,为上海国际金
融中心建设贡献力量。报告期末,海通资管公司资产管理规模782亿元,其中主动
管理规模771亿元,占比达98.60%,集合理财产品投资业绩市场排名前列。
(3)私募股权基金
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始终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聚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
业和未来产业,新增投资项目覆盖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
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有效践行“投早、投孝投硬科技”的投资理念。报告期内,
新增投资项目16个,投资金额10亿元;完成3只基金的备案工作,合计认缴规模38
亿元。报告期末,基金管理数量合计63只,基金管理规模合计359亿元。此外,积
极探索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的新模式,母基金业务加速开展,完成浦东新
区引领区母基金和安徽海螺工业互联网母基金对17只子基金的投决工作,有效发挥
海通母基金在培育耐心资本、助力科创企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和放大效应。
报告期内,海通开元荣获“2023年度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2023年度中国
最佳券商私募子公司”“2022-2023年度中国最佳券商母基金”等奖项,获得市场
广泛认可。
(4)境外资产管理
海通国际资产管理团队强调客户导向,加速产品转型,优化资产结构,深度挖掘和
服务客户在境内外市场的投资及配置需求,帮助海外机构客户投资中国市常报告期
内,围绕公司“海外产品中心与配置中心”战略定位,海通国际资产管理团队一方
面持续深化战略转型,积极打造符合客户需求的市场化、标准化基金产品,提升外
部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另一方面深入践行“一个海通”理念,加强跨境业务协同联
动,助力打造投行生态圈和跨境生态圈。报告期内,外部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新增约
20亿港元,旗下基金产品荣获强积金评级、投资洞见与委托、亚洲资产管理等评选
的多个奖项。海通银行进一步完善业务布局,资产管理子公司获得葡萄牙证监会批
准从事可转让证券组合投资,澳门分行正式获批吸纳公共存款业务。
4.交易与机构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A股市场整体呈现先抑后扬再调整的走势,大小盘股分化显著,红利资
产持续上行,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25%、7.10%、10.99%,沪
深300小幅上涨0.89%。H股市场震荡上行,恒生指数上涨3.94%。央行货币政策相对
宽松,债券市场总体走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中债企业债总净价指数、中债国债
总净价指数、中债总财富指数分别收涨1.49%、2.96%、3.83%。
经营举措及业绩:
(1)交易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根据债券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债券久期和结构,在实现较好投
资收益的同时,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社会责任投资达16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荣
获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中心“X-Lending活跃机构”、深交所“2023年度优秀利率
债承销机构”、上交所“2023年度优秀债券投资机构(自营类)”等多个奖项。
公司权益投资业务以“防范风险、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以“立足长期、追求稳
奖为基调,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研究,做好即期利润和净资产增长的平衡。报告期
内,公司坚持稳健的投资风格,以估值低、确定性强的高分红价值组合为基石,辅
以部分成长型股票,更灵活地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
公司衍生产品与交易业务通过场外衍生品工具提供丰富的表内非标准化衍生产品,
解决客户策略管理、财富管理、全球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需求。做市业
务聚焦服务能级提升,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报告期末基金做市业务主做市品种超45
0只,头部基金公司全覆盖,做市标的类型涵盖股票型ETF、跨境ETF、债券ETF、货
币基金、REITs等全部品种;股票做市业务积极发挥功能性作用,助力多层次资本
市场发展,为7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做市,市场排名第二;期权做市业务获得中金所
“2023年度股指期权优秀做市商金奖”。
海通创新证券按照坚持“专业、专注”、坚持“两个聚焦”(聚焦重点行业、聚焦
重点行业的头部企业)、践行“三个服务”(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科创战略、
服务“一个海通”)的战略要求,积极推进优质项目储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矗
海通创新证券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完善投资生态圈布局,参与设立上海三大先导产
业母基金,认缴金额10亿元。
(2)机构业务
公司机构业务完善顶层设计,围绕“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专业协同”推出机构客
户服务体系,成立机构业务委员会及业务部和区域中心,构建开放式机构客户经理
、敏捷式机构销售团队、一站式机构客户服务,打造一支专业强、协同好、业绩优
的高质量机构业务团队,提升公司机构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推动
研究体系改革,以链条化、国际化、立体化提升研究质量,构建“产研—投研—政
研”研究新体系,积极发挥研究牵引和联动作用,加强研究与公司其他条线的合作
力度,成为服务地方政府的智库、国企改革的智囊、区域发展的助手、企业成长的
推手。此外,公司发挥海通国际海外研究和服务覆盖的优势,把握中资机构国际化
发展迫切诉求和居民国际化配置资产需求,通过境内外多维度的属地化研究和调研
,不断创新服务和产品,有力促进创收提升和价值挖潜,为机构客户充分展示海通
机构业务的全球视角。
报告期内,公司机构业务发挥总分联动优势,形成北京、上海、广深三大区域中心
,打通属地化和专业化的正向循环,在公募基金服务上保持高覆盖率,市场占有率
稳中有升,保持市场前列,与银行理财子交易量、资管受托规模等取得突破。公司
研究所对外发布报告2,869篇,举办电话会议721场,组织路演14,542余场,覆盖客
户超13万人次。公司充分整合境内外研究和销售资源,举办“第二届香港科技医药
策略会”“印度日”“日本日”“越南日”等主题论坛,为境内企业跨境投资和并
购提供智库服务。
5.融资租赁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体现坚持回归租赁业务本源、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坚持防控金融风险三大
监管导向,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合规展业具备参考意义。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
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围绕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
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部署具体措施,有利于提振内需,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延续
回升向好态势。严监管为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序的外部保障,扩需求为融
资租赁业务发展提供了稳健的市场基矗融资租赁企业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纽带
,立足租赁本源,在助力制造业升级,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海通恒信紧抓服务国家战略主线,立足租赁本源,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
济的根本宗旨,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深耕产业细分赛道,不断深化产业化转型
,助力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报告期内,海通恒信实现收入总额及其他收入/收
益40.29亿元,实现期间溢利8.12亿元,海通恒信多措并举优化负债结构,持续降
低负债成本,期间溢利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6.69%,加权
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8.55%。报告期末,海通恒信资产总额为1,130.82亿元,权益
总额为201.93亿元。
三、风险因素
1、风险管理概述
本集团一直以来注重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确立了“务实、开拓、稳舰卓越”的经
营理念,树立了“稳健乃至保守”的风险控制理念,经营管理实行合规优先、风险
管理优先的原则。
本集团根据《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等监管要求及内部制度,从全覆盖、可
监测、能计量、有分析、能应对等方面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风控
指标并表管理,健全集团T+1风险数据集市:搭建层级分明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覆盖各风险类别、各业务条线、各单位,不断完善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
报告和应对;建立多层级风控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实现监控和预警,并通过开展压
力测试评估极端风险影响;加强同一客户、同一业务风险管理,完善集团风险限额
体系并向部门、子公司拆解;建立集团智能预警平台,提升风险预判预警能力;开
展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计量,建立模型管理机制并持续对模型开展评
估和验证;定期编制集团风险报告,针对重大风险事件编制专项报告;选择合适的
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此外,本集团从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数据和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风控
投入等方面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保障和支持。
2、风险管理架构
公司依据《公司法》《证券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
理规范》等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要求,搭建了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
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门、业务及管理部门、分支机
构、子公司等各层级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者和授权人,负责审议批准公司风险管
理的总体目标、基本政策和重要制度、公司整体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重大风险
的解决方案、定期风险评估报告监督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的实施,任免考核首席风险
官,建立与首席风险官的直接沟通机制,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公司董事会
设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具体履行董事会风险管理职责。
公司监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者,负责对董事会、经营层建立
和实施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履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公司经营层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负责建立责任明确、程序清晰的组织结构,制定公
司风险管理的政策、规章和制度,贯彻执行公司整体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政策,
组织实施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工作,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和
机制,及时处理或者改正存在的问题缺陷,审议处理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建立涵盖
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
制,及董事会授予的其他风险管理职责。
公司设首席风险官,由董事会聘任。首席风险官是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高
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经营层确定的风险管理政策、规章和制度,组
织对公司建立健全各项业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督导、审查和评估,组织对公司风险
管理政策和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
见并督促整改,组织评估和完善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定期组织对公司面临主要
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向经营层、董事会及监管部门提交评估报告,
组织对子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负责人的提名和考核等。
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在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履行风险管理职责,负责拟定公司风
险管理的政策、规章和制度,督导公司各单位制定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对相
关业务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组织对各项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检查,定期对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及其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和报告,对重大风险
隐患或风险事件,及时报告并提出风险处置建议等。此外,公司合规管理部负责管
理公司合规风险、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公司资金管理总部负责管理公司流动性风
险,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公司声誉风险,公司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公
司信息技术风险。
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负责其经营管理范围内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
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落实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组织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工
作。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负责人承担本单位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直接责
任。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
对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报告,履行一线风险管理职责
。
公司稽核审计部负责定期对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稽核检查,定期评估风险管理体
系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各子公司规范运作,依法经营。公司将子公司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
其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垂直管理,每日开展风控指标并表管理,建立了集团T+1风险
数据集市,并从子公司风险管理负责人提名、风险限额与报告、重大事项审批、风
险数据对接、风控指标并表、风险督导检查、风险考核评价等方面落实对子公司的
垂直风险管理。
3、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及其报告期内表现
本集团业务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合规风险、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信用风
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具体情况如下:
(1)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
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
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公司按照合规管理监管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职责分明的
合规管理架构体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合规总监、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职责定位,合规部门、其他内控部门、公司下属单位分工
明确,协调互动。公司制定《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
配置合规管理人员队伍体系,通过合规事前审查、事中监测、事后检查、考核及问
责,严格开展合规管理,同时加大合规宣导工作力度,积极培育“人人合规、主动
合规”的经营环境。
报告期内,本公司在稳步有序开展合规审查、合规检查、合规监测等合规管理基础
工作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夯实对重点领域的执行保障支持力度,
提升合规与业务的双向融合,加强集团合规管理建设,积极培育人人合规、主动合
规、持续合规、全面合规的合规文化。
(2)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
公司根据《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制定了《海通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董事会负责下的反洗
钱组织架构,形成公司反洗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合规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相关业
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落实执行的反洗钱管理体系。公司建立了包括集团洗钱风险管理
制度、公司反洗钱基本制度及其他配套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在内的反洗钱管理制度体
系,制定以“风险为本”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公司各业务条线面
临的不同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并通过培训和宣传促进洗钱风险管理
文化传导,营造良好的洗钱风险管理文化氛围,积极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完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洗钱和恐怖融
资风险管理文化宣导,提升公司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信
息技术对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的支持,研究优化监测模型,提升监测和报告针
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开展反洗钱专项培训,提升一线
单位反洗钱履职能力。三是积极履行反洗钱宣导义务,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宣
传材料,结合5·15全国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投资者洗钱
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意识。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人、交易对手方或债务发行人无法履行其约定的财务义务或信
用资质发生不利变化而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本集团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
在交易性融资业务(如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孖展交易)、信用债券交易与
投资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
针对交易性融资业务,本集团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严格的制度和措施,主要从尽职
调查、内部评级、项目评审、授信管理、逐日盯市、限额监控、贷后跟踪、补充增
信、平仓处置、司法追索和拨备计提等环节实施管控。
针对信用债券交易与投资业务,本集团注重通过分散投资控制集中度风险,投资标
的主要倾向于高信用评级资产,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密切跟踪投资标的的经营情况和
信用评级变化,落实内部评级和统一授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债务发行人、行业和
地域集中度等信用风险监控指标,在投后跟踪中及时根据财务指标变动、重大风险
事件和负面舆情等信息更新债务发行人内部评级和授信限额指标,动态调整交易策
略。
针对融资租赁业务,本集团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坚持以行业与客户并重的策略
确定信用风险管理政策。行业层面上,本集团就融资租赁客户所处行业的景气程度
施行动态跟踪和评估,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行业投放政策、管控行业集中度风险
。客户层面上,本集团主要通过开展尽职调查、内部评级、授信审核、贷后资产巡
检、风险预警与监测、集中度限额控制等措施对客户信用风险实施管控。
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本集团从交易对手准入和授信管理、标的证券管理、风险应
对与处置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流程,对存续期内的场外衍生品交易进行
逐日盯市,并通过严格履行净额结算和履约保障等措施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同
时,本集团关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对市场波动背景下的信用风险
采取必要的监控和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交易保证金安排、交易对手内部评级与
授信管理、未来潜在风险暴露计量、错向风险识别等。
本集团根据行业监管政策、资本市场环境和集团业务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信用风险
管理体系。报告期内,本集团以信用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为依据,全面落实以同一
客户、同一业务为核心的信用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报告及应对工作。一
是依托集团智能预警中心的建设成果,制定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全面推广预警
工作机制在全集团的应用,落实并完善业务事前、事中及事后的风险监测,赋能业
务发展、增强风险预警预判能力;二是基于集团T+1风险数据集市,持续优化信用
风险管理系统,完善内部评级体系,提升风险识别、计量与压力测试能力,从资产
质量、风险抵补和集中度风险等多个维度完善信用风险限额体系;三是坚持风险管
理关口前移的工作思路,全面修订法人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持续强化信用风险
评估的前瞻性、及时性和规范化程度。报告期内,本集团核心信用风险监控指标运
行平稳,整体信用风险可控。
针对融资类三项业务,公司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审慎评估新做项目,强化存续项目
的跟踪、监控和管理,加大存量风险项目追偿力度并审慎、前瞻地计提信用减值准
备,确保风险拨备计提充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存量负债客户的平均维
持担保比例为251.01%,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客户的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88.24%,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客户的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07.01%,融资人提供的担保品较
为充足,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自有资金投资的相关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的类别主要包括股票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针对股票价格风险,本集团承担此类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权益类证券自营业务、做
市业务和场外衍生品业务等。股票价格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是本集团主要面
对的市场风险类型之一。集团密切关注相关资产价格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
范,通过每日跟踪证券持仓的投资规模和风险价值(VaR)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管
控。集团通过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对各类证券品种的投资规模进行适当控制和适
时调整,并结合各类套期保值工具,较为有效地控制了市场风险。
针对利率风险,本集团承担此类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债券投资业务和利率衍生品业
务等。本集团对利率风险的控制,主要采用规模控制和投资组合等方法,合理配置
资产,匹配负债与资产的期限结构,并通过定期测算投资组合久期、凸性、DV01等
指标衡量利率风险。
针对汇率风险,本集团面对复杂多变的境外市场,持续跟踪研究外汇市场,不断完
善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通过套保等一系列措施对冲、缓释汇率风险。集团注重外
币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以控制外汇风险的敞口。
针对商品价格风险,本集团相关风险敞口较低,主要通过商品期货、期权等商品衍
生工具进行对冲,以管理商品风险。
除上述风险因素之外,本集团所从事的境外投资交易业务也承担着相关市场风险,
全球范围内各种市场风险因子的波动都可能对集团的整体损益带来影响。报告期内
,根据集团市场风险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公司不断推进落实集团层面市场风险的
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应对和报告等程序,将子公司投资交易业务纳入整体市
场风险管理体系内。对于集团下属子公司进行的投资交易业务,通过制定并分配风
险价值限额、止损限额等市场风险限额指标进行管控,并基于T+1风险数据集市、
集团市场风险管理系统、风险报告等工具或手段,对子公司市场风险状况和风险限
额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
本集团通过以风险价值为主的市场风险量化指标体系对各项投资交易类业务承担的
市场风险情况进行计量和管控。风险价值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投资组合在未来
特定前瞻期内因市场波动而产生的最大可能损失,是衡量市场风险的主要指标。本
集团风险价值模型的具体计量参数为95%置信水平、1日前瞻期,模型计量的覆盖范
围包括集团层面持有的权益、利率、外汇等各类金融资产和衍生品。
本集团通过返回检验等手段,持续监控和评估风险价值模型的有效性,并随着业务
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持续完善风险价值模型。此外,本集团建立压力测试管理机
制作为风险价值模型的重要补充,通过构建各类历史情景和模拟情景以及相应的压
力测试传导机制,衡量投资交易业务可能面临的极端损失情况,并评估损失是否在
可承受范围内。报告期内,本公司各月月末风险价值占本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以及
本集团风险价值占本集团净资产的比例均保持在0.2%以内,市场风险可控可承受。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流程缺陷、人员失误或不当行为、信息系统缺陷或故障,以及
外部因素等原因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贯穿于业务开展与日常运营过程中的
各个环节,并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本集团以操作
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为依据,利用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
收集等风险管理工具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等工作。本集团每年开
展年度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并根据监管要求及新业务、新产品开展情况等进行专
项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建立了覆盖集团主要部门及子公司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
对关键风险指标开展监测工作。
在集团范围内开展操作风险事件收集工作,监控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进展,并针对
风险事件揭示的问题及时排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报告期内,本集团根据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持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进一步推进优化集团操作风险管理的机制流程,提升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应
用实效。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从事证券基金业务活动中,由于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风险。本集团持续加强信息技术管理的制度
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采用定期或
不定期的监测、专项检查等多种手段对系统运行、系统建设、信息安全、科技管理
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相关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防范信息技术风险。报告期内,本集
团持续加强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
查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和安全运转。
(6)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
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经营过程中易受宏观政策、市
场变化、经营状况、客户信用等因素影响,并可能因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而引发流
动性风险。
在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公司按照风险偏好及限额的要求,通过合理的监测和
调控手段,始终确保流动性风险可测、可控和可承受,同时储备了充足的优质流动
性资产,以保障公司业务的开展和到期负债的偿付。公司开展日间流动性和风险指
标管理,结合资产端和负债端,构建资金、指标联动体系,完善了包括日间指标头
寸跟进、月度指标前瞻分析和部门指标拆解在内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框架,丰富了不
同期限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工具,提升了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和预判的效率。
在中长期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公司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强化对资产负债发展
趋势的分析,从源头上把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公司成立资产负债配置委员会,
积极开展资产负债管理工作,通过及时分析业务发展趋势、潜在中长期资金需求,
调整负债期限结构,保持资产负债的期限、规模的合理匹配;另一方面,公司持续
提升流动性精细化管理水平,负债端结构和到期日分布更趋合理,也保证资产端在
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之间的平衡。报告期内,公司重视与各大商业银行保持良
好的合作关系,注重规范经营,维系良好信誉,保持融资渠道畅通。
此外,公司稳步推进对集团和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以集团流动性风险管
理办法为指引,根据各子公司业务特点制定了较为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
,基本实现集团层面流动性风险的统一管理。首先,公司以流动性风险管理为基础
,从风险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持续对子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并从组织制度保障、
风险管控框架、风险应对手段三个维度提出不同要求,指导子公司完善其流动性风
险管理体系;其次,以流动性风险并表指标为基础,根据各子公司所处行业、地域
和风险特征的差异,下发各子公司的限额管理要求,以更有效地监测各子公司的流
动性风险实质情况;最后,为强化集团流动性风险处置能力,公司持续完善集团流
动性支持体系,牢牢守住集团不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底线。
报告期内,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内部资金需求的转化,公司积极筹划,从多
个方面着手,通过事前风险识别、事中风险缓释、事后改进等措施,不断强化对流
动性风险的管控。公司通过市场研判,抓住利率低位时点及时通过发债增加资金储
备并续作各项到期负债,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并保证了公司在复杂市场
环境下的平稳运营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日均34
4.57%,净稳定资金率日均148.86%,均高于监管要求及预警标准。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
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
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
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本集团不断加强舆情工作的前瞻性和
主动性管理,持续满足监管部门关于声誉风险系统化管理的要求,通过修订制度、
强化意识、打磨流程、巩固队伍等举措不断强化母子公司、境内境外协同处置效能
。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建立传播渠道,围绕经营亮点强化主动宣传,为集团发展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针对少数负面舆情,严格遵循全程全员、预防第一、审慎管
理、快速响应的基本原则,科学研判、做足预案、主动应对,及时把握舆情走势。
与主流媒体保持良好沟通,做好舆论引导,维护集团品牌形象。报告期内,集团总
体舆论环境良好。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公司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七大核心竞争力。
1.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服务价值链与客户生态圈
集团坚持践行国家发展战略,顺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监管“两强两严”政策要求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守金融服务实
体经济本源,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践行者和金融改革的重要
探索者。有力融入“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立足科创板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在半
导体、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众多“硬科技”创新领域打响海通品牌,形成市场影
响力。顺应“绿色金融”新趋势,在投行、融资租赁及资产管理等各业务领域不断
探索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金融服务手段,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发展
。构建母基金生态圈与投资链,参与国家级基金、长三角产业基金的设立,聚焦推
进临港新片区、上海先导产业等重点区域与行业服务。集团发挥专业力量,积极践
行金融国企使命担当,以闭环的服务价值链,构建开放的客户生态圈,涌现了一批
创新成果,成为持续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
2.全功能布局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以母公司业务出发,通过设立、收购专业子公司,集团不断扩充金融产品服务范围
,延伸金融服务边界,已基本建成涵盖证券期货经纪、投行、自营、资产管理、私
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融资租赁、
IN半年度报告境外银行等多个业务领域的金融服务集团。集团财富管理业务持续深
化服务能级,提升资源整合效率;
投资银行业务围绕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挥产融结合优势和资本市场功能,围绕
关键产业链,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积极布局、重点开拓,业务排名行业前
列;资产管理业务产品种类与管理规模持续提升;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规模及品牌影
响力行业领先;海外业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融
资租赁业务已确立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研究服务市场影响力强。集团深入践
行“一个海通”理念,深化“投、融、保、研”及财富管理业务线的协同联动,加
强整体协同,有效推进业务落地。集团综合化的金融平台具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和交
叉销售潜力,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客户综合金融服务创造条件。
3.广泛的营业网点以及扎实的客户基础
集团营业网点覆盖“纽、伦、新、港、沪、东”六大国际金融中心。截至报告期末
,集团在中国境内拥有345家证券及期货营业部(其中证券营业部311家,期货营业
部34家),遍布30个盛直辖市和自治区;境外方面,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
洲、大洋洲全球5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行、子公司或代表处。凭借遍布全国
的营业网点和极具战略性的国际化布局,集团得以建立庞大且稳定的客户群,截至
报告期末,集团在境内外拥有超2,500万名客户。
4.加速改革深化的国际跨境服务平台
通过收购整合海通国际、海通银行,设立上海自贸区分公司,集团建立了跨境综合
金融服务平台,获得了亚太地区先发优势以及欧美地区的战略储备,伴随中国客户
走出去、服务境外客户引进来,集团持续深化跨境业务深度协同。海通国际在2024
年1月完成私有化的契机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集团发展平台下不断夯实自身
核心竞争力。港股IPO领域不断强化项目执行能力及品牌影响力,致力于提供全球
范围的跨境投资银行服务;践行ESG理念,积极参与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
打造面向全球机构客户的全方位交易、研究与销售平台,持续优化面向企业家客户
的私人财富管理模式,并着力布局环球家族办公室业务;资产管理领域业绩持续提
升,率先探索产品创新。海通银行是深化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储备,也是集团践
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承载平台,海通银行拥有在欧盟及南美市场上逾三
十年的展业经验,具有全银行牌照,围绕企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资产管理三大重
点业务领域,在深耕本土业务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拓中国与欧洲、中国与拉丁美洲
间的跨境业务合作。自贸区跨境业务方面,公司是首批加入上海自贸试验区FTU(
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体系的证券机构,持续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高水平开放
。2024上半年,自贸区分公司围绕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持续推动FTU业务拓展
和集团内跨境业务联动。全方位多地区的国际业务平台有利于集团把握日益增长的
跨境业务机会,满足客户的跨境业务需求,提升集团的国际影响力。
5.领先的资本实力
公司通过A+H股上市、增发等多次战略性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迅速增强并持续保
持了雄厚的资本实力,净资产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前列。与机构投资者长期保持良好
的合作关系,不断强化融资能力建设,有序推进各项融资计划,增强了公司流动性
管理能力与风险防控能力,确保了境内外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充足的资本为公司
业务发展、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夯实了基
矗
6.稳健的经营理念
公司始终坚持“务实、开拓、稳舰卓越”的经营理念与“稳健乃至保守”的风险控
制理念,在三十多年的经营中,成功渡过了多个市场和业务周期、监管改革和行业
转型发展。公司基本建立了覆盖全集团的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
较为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公司依
照监管规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不断夯实合规审查、合规监测及
合规检查等职能履行,保障与促进公司持续合规稳健发展。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以
风险为本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反洗钱法律法规,采取相关措施,控制洗钱及恐怖
融资风险。
7.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秉承“科技引领”发展战略,以建设“敏捷化、平台化、智能化、生态化
”为核心特征的“数字海通2.0”为目标,坚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深入推进金融
科技创新,已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者、先行者。赋能业务成效持续深化,“
e海通财”打造集团生态、行业生态、用户生态于一体的综合财富服务入口,APP月
度活跃数继续保持行业前列;“e海方舟”通过自研算法和市场主流算法相结合,
打造海通特色的机构服务平台;“e海通衍”助力南北向跨境交易业务,为境内外
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跨境投资交易及对冲工具;“e海言道”大模型
业务场景不断深入,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升级;数字化底座持续夯实,证券公司中规
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自建科技园积极践行ESG理念,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园区,成
为行业首家上榜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的证券公司;数据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致力
于构建价值驱动的高可信数据资产管理体系,通过数据管理能力国家标准认证,成
为率先获评DCMM四级的证券公司之一;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截至报告期末,累
计获得38项国家专利授权和113项软件著作权,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暂无数据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